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

第1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整合;延伸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2102

产业链思想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分工理论,1958年赫希曼应用“关联效应”理论论述了产业的链条关系及相关概念,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产业链(Industrial Chain)的研究实际上兴起于国内,我国对产业链的研究始于农业产业链。据李心芹考证,傅国华于1990年至1993年在立题研究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课题中,首次提出了“农产品产业链”一词,随后引发了各地学者研究农业产业链的,国内不少学者在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整合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农业产业链整合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一方面总结农业产业链整合理论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为未来我国乃至世界对农业产业链整合研究提供展望。

1 农业产业链内涵的相关研究

国际上对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对此课题已进行过深入探讨。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信息管理、价值链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霍夫曼(Wout J.Hofman,2001)认为信息和交流技术对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相当重要,可以为农业关联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提供机会。因此,农业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应该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高度实施战略,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培训也亟待加强。戴姆(F.van Dam)大力支持实施农业产业链信息管理改革和大力发展。斯迟拜(W.Schiebel,2001)以在欧洲进行的一项价值链研究为例,说明价值链分析从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份额两个方面为农业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提供了估计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作用的普遍适用的方法。罗斯(Ross,J.E,1995))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过程质量控制和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法,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在国内,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农业产业链的具体涵义和分类。左两军等(2003)认为,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即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也可以从集合方面来界定。王凯(2004)认为,农业产业链是具体的不同农业产业链的集合体,如蔬菜产业链、棉花产业链、果品产业链等的总和,构成了总的农业产业链;还可以从产业部门来界定。他认为农业产业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赵绪福、王雅鹏(2004)认为,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密切相关的产业群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为农业生产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中间产业部门,以及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产业链的实质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若干个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王桂霞(2005)认为,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关联关系的产业群组成的网络结构。农业产业链是产业链在农业中的表现形式。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也即产业关联,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卢凤君(2006)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逐级演进的三个阶段自由(培育)发展阶段、整合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韩纪琴(2000年)、陈超(2004年)、卜卫兵(2004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蔬菜、肉食品及乳品等产业链管理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农业产业链的的思路,可作为农业产业链构建的案例。从众多学者对农业产业链的观点可以看出,农业产业的起始点是农业资源,终点是各种加工而成的农业最终消费品,是以农业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到下游联结而成的网状链条,它包括众多的环节和部门,从农业科研部门、农业生产和种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部门等,使各种具体农产品链的集合体。

2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相关研究

近几年,部分学者结合实践,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王祥瑞(2002)认为传统农业产业链过窄过短大大限制了农业自身获利的空间,必须打破原有经营模式,将产业链不断拓宽和延伸,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赵绪福(2004)对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进行了研究。龚勤林(2004)认为,农业产业链构建包括产业链的区域内接通和产业链的区域间延伸。他认为,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同时,他探讨了构建产业链对于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的意义。李杰义(2008)通过农业产业链城乡间延伸的系统动力机制的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应该包括农产品加工价值链的延长(不包括农产品销售价值链的延伸)和可拓展价值链的拓展两个维度。从地域空间范围角度,把农业产业链延伸分为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区域间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两种基本类型,并强调了区域政府必将成为促进农业产业链城乡间延伸和整合的现实动力。郭铁民和洪尔彬(2008)在分析闽台合作产业链构建中,提出新型农业产业链不应该只局限于农业,而应该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对传统农业产业链进行不断深化和拓展,将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甚至观光旅游业等第二、三产业,形成新型网络型农业产业链。陈宏伟和郭鹏(2009)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必要性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对策。

3 农业产业链整合理论与实证研究

在理论方面,王凯(2004)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整合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对策:(1)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农业产业链组织,使农业产业链组织从松散到紧密,从生产为主到销售为主,从单一到综合,从短到长,从小到大,从内到外;(2)通过发展品牌产品链、特色农产品链和竞争优势农产品链等方式,不断凝聚农业产业链组织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3)建立健全包括价值链、信息链、组织链和物流链的农业产业链管理系统;(4)为农业产业链创造宽松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任保平和洪银兴(2005)观点,认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质是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过程。芮明杰、刘明宇(2006)在总结了产业链整合的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在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演化视角、知识基础观、顾客价值导向是新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本逻辑起点。张琦、孙理军(2005)在探讨产业价值链所具备的三重属性(价值链属性、供应链属性和产业链属性)基础上,建立起了连通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三维角度产业价值链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强调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实现最经济最具效率的产业价值链运行模式,是我们分析和优化产业价值链的根本目的。刘慧波、黄祖辉(2007)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链整合可以分为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特殊目的的整合,其中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就是实现产业链关联的协同效应。产业链协同是一个涉及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分工深化与整合的过程。赵绪福(2006)认为产业链是众多关联产业的集合,产业链整合包括产业链升级和产业链链环关系之间的协调化,其实质就是帕雷托改进。邵昶等(2007)论证产业链整合的着力点是“量子纠缠”和“量子跃迁”。张利痒、张喜才(2007)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体系的“双柠檬市场”、“低水平均衡”、“双失灵”和“市场主体的力量不对等”四个困境,提出了中国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模式,建立了一个基于联动优化的新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框架和操作模式。李杰义(2007)论述了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有许多内容:从产业链形态要素来看,有物流的整合、信息流整合和价值流整合,以及经营主体的整合等;从产业链的时空分布来看,有宏观视域内的产业链整合、区域内的产业链整合和跨区域的产业链整合等。赵绪福(2006)认为,农业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之间的连接、合作与协调,它根据社会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在产业链环之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链环之间的比例关系,产生出协同效应和聚合质量。

在实证方面,杨启智(2004)以新希望集团、雨润集团为例,讨论了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的方式及资本市场的作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是要通过加强农业产供销或农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组织、信息、价值和物流的沟通与协调,拉长或加强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是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核心。朱毅华和王凯(2004)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绩效模型,并通过对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宋建晓(2007)在比较分析闽台农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认为闽台农业在生产条件与生产水平上的差异互补性使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成为可能,并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了影响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因素,进而提出构建海峡农业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纽带,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为平台,闽台政策机制创新为保障,推进闽台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4 综合述评

国际上对产业链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先进,但在农业产业链这个新兴领域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方面的研究不够。采用哪种类型的产业链对农业更为合适,核心企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利益和风险在合作各方之间如何分配和分担,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圆满的回答。此外,实施产业链管理后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链有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也不够丰富,对于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研究则更为缺乏。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形成、分类、运行机制方面,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不足之处在于:(1)关于农业产业链组织形成原因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是从核心企业的角度研究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具体整合策略相对较少,对整合过程中强调政府作用的几乎没有;(2)关于农业产业链各功能主体以及功能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的研究较多,但是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产业链组织模式进行绩效评价,进而进行优化和整合的研究较为缺乏;(3)已有的文献侧重从产业化的角度研究我国农业企业的产业链,缺乏对于农业企业产业链整合的内容和案例的实证研究;(4)在诸多的研究中,侧重于对农业产业链的产后环节,对产前和产中环节关注的很少,从农户的角度研究的几乎没有,有关产品质量的安全控制的更少。这些不足均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作者简介:

庄洪艳,女,山东省胶南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

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政府的角色。目前各地区实行区域农业合作,在区域农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仅靠市场的力量难免造成发展瓶颈,可以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初步阶段,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政府要逐步退出主导地位,完全由市场主导。

(2)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和各地农业发展状况,在农业产业链整合中提出适合现阶段发展的农业产业链组织方式。

(3)在农业产业链研究中,众多学者把工业供应链思想运用到农业中,但要充分考虑到农业与工业的不同,农户作为弱势群体,与企业的力量相差较大,要建立合适的农业产业链运行机制研究,如信任契约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等。

(4)在农业产业链整合中,考虑农产品的固有属性,要充分重视农村物流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WoutJ.Hofman.Information and Conununieation Technology(ICT)for Food and Agribusiness.Chainman agement in agribusiness and the food industry,Proe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on ferenee,2001.

[2]左两军,张丽娟.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03,(3).

[3]王凯.加强我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战略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4,(1).

[4]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和拓展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王桂霞,吴文欣.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王祥瑞.产业链过窄过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J].农业经济,2002,(9).

[7]龚勤林.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3).

[8]李杰义.农业产业链区域延伸动力机制及途径研究[J].理论探讨,2007,(4).

[9]陈宏伟,郭鹏.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2).

[10]朱毅华,王凯.农业产业链整合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4,(7).

[11]刘贵富.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06,(4).

[12]芮明杰,刘明宇,任江波.论产业链整合[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3]王凯,颜加勇.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J].现代经济探讨,2004,(11).

[14]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的理论评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6,(3).

第2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合作共赢 商业运营模式 创新 构建

[分类号]F270

1.引言

我国自进入3G时代之后,随着网络的优化、终端的丰富以及金融支付环境的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商机无限。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达到7.47亿人,手机支付用户数为8200万,手机支付交易额为24.0亿元,同比2008年7.9亿元增长202.6%,处于高速增长态势。艾瑞预计在2010―2011年,手机支付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为此,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纷纷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鏖战移动支付市场。例如,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电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业务的融合支付业务“翼支付”,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而在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联已积极联合各大银行加快推广其旗下合作支付品牌手付通,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均推出手机银行类业务;第三方支付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环迅等多家支付企业纷纷进入手机支付领域的规划。

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和无限商机已经有目共睹。而移动支付产业要真正实现繁荣,跨行业合作是必然选择;移动支付运营商要获得竞争优势,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关键。因为商业运营模式决定产业链中各方利益的分配,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把各个环节都积极调动起来。目前我国以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及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4种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各自的局限和核心优势的不同,无法独立大规模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这也是自2006年起,一直被各方看好的移动支付发展并不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从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早、发展最成熟的日本和韩国发展经验来看,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合作,不但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双赢”合作机制。因此,进行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对我国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4种模式的特点、优劣势及发展趋势方面,而对如何加强产业链合作,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却鲜有提及。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文献分析界定,针对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研究。

2.移动支付及其产业链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手机是最为人们所认知、最能体现“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因此通常也将“移动支付”称为“手机支付”。根据交易金额的不同,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又称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类;根据支付地点远近,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种。

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POS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方案提供商、商家(商场、公交、校园、公共事业、SP、CP等)和终端用户如图1所示:

移动支付产业链以移动支付平台为核心,业务围绕移动支付平台展开。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这个角色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来担当,也可以由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来担当。

3.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界定

说到商业运营模式,不得不提及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到2000年前后,人们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比如,Timmer(1998)、Rapper(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足企业如何赚钱。而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集合组织内外部经营资源并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为市场提品和服务全过程的经营活动的方式或途径,是企业从生产到把产品和服务转移至顾客手中,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及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商业安排,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基本框架。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企业建立“做什么,怎么做”运作体系的问题,企业必须考虑谁是目标客户,将怎样满足目标客户和如何满足需求,以及企业期待获得怎样的回报等一系列问题。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把商业模式分为两种: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企业商业运营模式指的是一个企业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的内在联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企业怎样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既然商业组织之间为争取顾客和获得资源而展开竞争,那么一个好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在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我们称其为策略性商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匡佩远进一步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的功能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定义。其中,运营性商业模式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产业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模式设计: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4.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框架和机理

4.1创新框架

本文在参考埃森哲公司和匡佩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的框架,如图2所示:

4.2创新机理

由图2可以看出,要实现合作共赢、获取竞争优势(创新目的),关键在于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任务);而依据商业运营模式的定义,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依赖于产

业链合作设计和盈利模式设计(创新要素);而创新的重点内容则包括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

由此可知,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这4个环节。具体如下:

移动支付运营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定位确定哪些环节可以自己做,哪些环节必须合作;其次,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整合,确定与产业链成员的合作深度和方式,以有效发挥各个环节的优势。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有效合作;再次,通过收入来源设计,获取收益;最后,通过收入分配设计,使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都获得不同份额的收益,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共赢。只有这样,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才能建立起来,产业链各方才能取得共同发展,移动支付运营商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5.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构建

5.1企业产业链定位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跨越电信、金融、移动互联网几大行业。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必须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开展产业链内外的战略协同运作,必须系统思考在完整的移动支付价值创造活动中,哪些是自己的专长,哪些是产业链上其他成员的专长,还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性质、目标客户特征、竞争对手等情况来确定与哪些成员合作,以及合作的深度和方式。比如,电信运营商虽然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拥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其不具备金融结算资质,不具备完善的结算体系,所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与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5.2产业链整合

移动支付运营商可以借鉴NTT DoCoMo(移动支付品牌:Osaifu-Keitai)和SK(移动支付品牌:Moneta)的经验,灵活应用技术(统一技术标准、终端定制等)和经济(价格补贴、战略联盟、合资、收购等)这两大手段对移动支付产业链进行整合。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为例,其可以采用的产业链整合策略如表1所示。

5.3收入来源设计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如表2所示:

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应主要围绕显性收入(使用费+通信费+交易租金商家的返点收益+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

5.4收入分配设计

在韩国,信用卡公司通常收取交易金额的2.5%。但其运营移动支付业务时,在2.5%的商户折扣中,1%用来补贴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成本,0.3%归电信运营商。这样,信用卡公司只剩下1.2%。通过这样的收入分配,产业链各方都比较满意。在中国,“移动梦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移动与ISP/ICP之间确立了透明合理的收益分成比例,有效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

因此,移动支付运营商要想与合作各方维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建立一个透明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收益。交易佣金这块收入不仅仅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以电信运营商为例)独享,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如中国银联、发卡行、POS机厂家都应该有合理的分成。这样才能调动合作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合作成员的发展,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另外,移动支付运营与设备提供商可以通过收益共享机制,使得双方共担风险、共享一部分收益,以避免设备商竭力向运营商推销设备的问题。

第3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随着产业生命周期不断演化,汽车产业链的整合方式也不断变化,演化形态也随着发展阶段不同而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借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不同阶段产业链整合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产业链整合方式演化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链;博弈论

引言

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产业链构建整合的形态不同。本文立足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产业链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整合特征,探讨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述评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始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Gort和Klepper(1982)对46个产品的每种产品的整个或部分生命的销售、价格和产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产业中的厂商数目(净进入数)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得到:引人、大量进人、稳定、大量退出和成熟等五个阶段。继而Steven Klepper(1996)使用模型描述产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以及背后的动力机制,进一步将产业(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本文认为产业生命周期包括产业孕育期、产业发展期和产业成熟期。

产业链整合指产业链随着产业生命周期不断演化而发生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进而影响到产业链市场格局。下文将通过博弈论方法,着重探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对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整合行为的选择。

二、基本假设

产业链整合所涉及到的因素有:文化习俗、行业绩效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产业组织形态的形成和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方便重点分析企业区域投资,本了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总共经历三个阶段:产业孕育期,产业发展期和产业成熟期。

假设2:企业同质,成本相同。

假设3:企业资源有限,只能在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选择一种。

1.与假设相关的参数

(1)与假设1相关的参数:企业数量,价格,需求,成本

由假设1,设k为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参数,k=1表示企业进入产业孕育期,k=2表示企业进入产业发展期,k=3表示企业进入产业成熟期。其中,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特征不同。

k=1时,原创性研发投资较高,行业内企业数量N较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对行业平均价格水平P的影响不大。面向行业的市场需求Q有限。行业内的平均成本AVC也较高。

k=2时,技术改进研发投资较高,行业内企业数量N继续增加,企业规模持续增加,产业集中度较产业孕育期有所提高,企业对行业平均价格水平P的影响仍旧不大。面向行业的市场需求Q快速增加。行业内的平均成本AVC开始降低。

k=3时,产业内技术稳定,行业内兼并重组的现象加剧,企业数量N开始减少,实力较强企业规模持续增加,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对行业平均价格水平P的影响逐步增强。面向行业的市场需求Q平稳增加。行业内的平均成本AVC更低。

(2)与假设2相关的参数:交易成本

由假设2,企业同质,不仅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相当,而且企业内部交易和生产成本也相当。作此假设,避免企业个体之间的差异影响到企业的产业组织投资策略。设企业的生产成本Ck,其中k表示产业生命周期阶段。

(3)与假设3相关的参数:企业投资效用相当

由假设3,企业均风险中性,因而企业家风险投资效用相当。面对相同的风险,企业家均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三、模型设定

记企业Mi为第i个厂商,Mj为投资到第j个方向,Mij表示第i个企业投资到第j个方向。企业产业组织决策策略集:将企业产业组织投资策略记为Mj=(M1,M2,M3,M4,M5,……Mn)。为了简化模型,将投资环节分为三类:1.投资纵向一体化2.投资横向一体化。因此,企业区域投资策略集可简化为Mj=(M1,M2),其中M1表示投资纵向一体化,M2表示投资横向一体化。

设厂商Si投资i方向的收益函数为TRijk=Pijk*Qijk,其中Pij指厂商Sj在产业生命周期k阶段投资i方向之后提供的价格,Qij指厂商Sj在产业生命周期k阶段投资i环节的销量。

成本函数为TCijk=Qijk*AVCijk+C0jk+Cijk,其中AVCij表示第k阶段的平均可变成本,C0j表示固定投资,Cijk表示第k阶段跨在第i方向投资成本。

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目标方程:

四、参数分析

(一)孕育期(k=1)

1.相关参数分析

1)价格Pij1决定:一方面市场需求有限,另一方面行业内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同时不断有在位企业退出,产业内技术形态不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平均价格最终由市场共同来决定。

2)销量Qij1决定:企业销量主要由其价格决定。

2.企业博弈行为分析

为便于分析,我们假设行业有两家企业,企业A和企业B。企业A和B进行产业链整合扩张面临两种投资策略:1)投资纵向一体化,加强上下游技术交流,提高技术研发效率,稳定上下游经营关系,节约交易成本;2)投资横向一体化,取得规模经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因而企业A、B面临的需求函数是:

D(PA,PB)=

根据伯川德模型,博弈结果是企业A和企业B均进行产业纵向一体化投资,最后行业的平均价格Pij1=c=AVCij1

在产业孕育期,市场需求有限,企业规模不大,扩大再生产难以获取利润;甲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更容易获取竞争力,因而在产业孕育期,企业主要的投资方向在于投资纵向一体化。

(二)发展期(k=2)

1.相关参数分析

1)价格Pij1决定:一方面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在位企业规模增大;但另一方面行业内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不断吸引有新企业进入,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行业价格最终由市场共同来决定,但产业纵向化企业议价能力相对较高。

2)销量Qij1决定:企业通过横向一体化,扩大产能迅速增加规模,并通过规模经济而实现低成本。

2.企业博弈行为分析

为便于分析,我们假设行业有两家企业,企业A和企业B。企业A和B进行产业组织形态扩张面临两种投资策略:1)投资纵向一体化;2)投资横向一体化。

因而企业A、B面临的需求函数是:

D(PA,PB)=

根据伯川德模型,博弈结果取决于纵向一体化带来的效益与横向一体化带来的效益大小。

五、结论

(一)孕育期内以产业纵向化为主

在产业孕育期内,产品技术不成熟,改善空间较大。因而在产业孕育期内,企业通过产业纵向花,系统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信息沟通,有利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高技术研发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二)发展期内,产业纵向化和产业横向化并重

在产业发展期,企业规模增大、技术改善还存在一定空间。因而企业在产业发展期,一是通过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研发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三)成熟期内以产业横向化为主

在产业成熟期,产业横向化成为主流。一是为扩大销量,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化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二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加强其垄断势力,提高其议价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勤林.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

[2]龚勤林.论产业链延伸与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探讨,2004.3

[3]刘贵富.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06.4

[4]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

[5]芮明杰等.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工业经济研究,2006.3

[6]潘成云.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异化及其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01.9

[7]盖翊中.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发展阶段的变量特征[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

第4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人才链;产业链;耦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139-02

产业结构的变动终究将回归到就业结构的调整上[1],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协同性与统一性,即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是动态耦合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人才链与产业链内在的统一性被割裂开来,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都在按照自身轨迹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源供给丰富与短缺并存[2],即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问题并存。本文对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促进我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人才链与产业链割裂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视学科自身逻辑发展及学校教育需要,忽视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导致高校学科专业严重趋同,追大求全现象严重,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直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际上,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是矛盾统一关系,即动态耦合关系,如果供给忽视需求,必定会造成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

(二)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需求层次不匹配

目前,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产业链低端,表现为对低层次的就业人员需求较大,对管理等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抑制了中高层次人才的就业空间,而且影响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同时,我国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趋同,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层次难以匹配。

(三)校企缺乏协作

发达国家往往采用高校与企业联合的模式培养人才,如起源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并由滑铁卢大学成功引入的全球高素质人才培养的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模式就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成功典范。但我国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协作,多数还是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合作的主动性,两者即使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持续性差、缺乏体系,成效甚微。

二、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动态耦合的对策建议

(一)高等教育应依据产业链价值体系动态科学定位

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内在耦合关系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应当依据产业链价值体系进行动态科学定位,将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与职业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无缝对接[3],实现结构有序调整、质量稳步提升的内涵发展。例如,基于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发展中对高素质应用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指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根据产业价值链体系的现实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推进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基于坚实智力支撑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态势。

(二)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培养新型人才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绩效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必然战略选择。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的崛起均基于技术突破与创新并依托产业价值链整合与分解,在不同领域与产业价值链条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产业在分解与融合过程中催生了新业态,引发了对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等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应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积极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激发人才培养活力,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依相持的稳态。

(三)高校与企业共筑人才培养工程

高等教育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4]。同时,高素质劳动力注入产业链低端可以提高产业升级的速度。因此,产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的发展实质上为协同工程,高校应与企业真正发挥产学研合作功能,共筑人才培养工程。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985、211”工程院校,应努力发挥协同创新功能,与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将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的研发进行有效集成,形成两者相互响应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在为高新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应当致力于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一线亟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高等职业类院校,应当努力培养中小企业及大型生产加工、服务企业所亟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满足此类人才需求的同时为我国提升工业及服务水平奠定扎实的智力基础。如此,由技能型、技术型及研发型人才构成的服务于产业价值链的人才链架构才有望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果佛山市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6.

[2]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5).

[3]邓宁推进产教无缝对接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J]广东合作经济,2014(3).

[4]杨林,汪海宁,邵晓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否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力资源需求――基于青岛的实践[J]劳动经济评论,2015(1).

第5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period, the culture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because of its own property, it is in line with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Toda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demand for spiritual culture becomes higher and higher.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not only one of the way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but also the key to meet the people's demand for culture. Shandong has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s weak.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and integrate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deepen the cultural chain, expand and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needs to achieve scale economy, so the enterprises in industry chain should innovate and achieve brand share.

关键词: 文化产业链;优化;整合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y chain;optimization;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168-02

0 引言

文化产业是高附加值、低投入的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目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发展文化产业给予了相当大的鼓励,党的十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本文从山东省的具体情况入手,对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1 山东文化产业链优化整合的意义

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发展文化产业链上的主导产业,实现文化产业链上产业或企业间的协同作用。山东省是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大省,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从国内外的竞争来看,还是处于劣势,竞争力较弱。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山东省的文化资源,没有对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和优化,文化产业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产业链条,使得文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发挥到最大。在这种背景下,深耕文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对于山东省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山东省文化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在进行文化产业链整合前,先了解文化产业包括的内容。

2.1 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定义来看,文化产业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其中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构成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体,其他三个方面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补充。具体文化产业的分类见表1。

2.2 山东省文化产业链的优化整合策略

2.2.1 立足山东省的文化产业,构建网络状的产业链 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系统,文化产业中各产业如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等看成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构建网络状的产业链。如图1。

该文化产业链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主的产业,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所以文化产业链应以创意产业为龙头,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带动休闲娱乐业、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服务及工艺美术品生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不断创新娱乐方式、开发新游戏等可以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文化相关产品的发展,如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同时也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影响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业、新闻出版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同时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影视业的发展。如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出版成书,受读者欢迎或比较畅销的书也可以拍成影视作品,比如《杜拉拉升职记》。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工艺美术品生产业的发展,山东有着丰富的玉资源、石头资源,可以把他们生产成有创意的工艺品,若工艺品有较好的市场,那么工艺美术品生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文化专用设备生产业的发展。

2.2.2 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链的主导产业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经济发展的不同区域,都存在相应的主导产业。因为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部门,主导产业的发展能够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是不同的。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应根据其区域特点、资源优势,恰当地选择文化产业链中的主导产业,并着力发挥这些主导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

结合图1构建的山东省文化产业链,山东省可以把文化创意业、广播影视业、休闲娱乐业作为主导产业。原因有两方面的,一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这些产业是后面产业的投入要素,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品的质量和成本会直接影响其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二是从影响力来看,主导产业一般是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他们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前向关联产业的不断改进,带动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

产业链上的主导产业对整个产业链条上企业的发展有着带动作用。若主导产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则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技术会提高;若主导产业的成本降低了,则整个链条上的企业的成本会降低;若主导产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了,则整个链条上产业的产品的质量会提高。因此,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链上的主导产业,对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山东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2.3 构建各种系统化的产业链 构建系统化的广播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以湖南电视台为例,湖南省是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尤其是其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湖南电视台每年都举办选秀节目,其选秀节目充分体现了系统化的设计,影视节目一条龙。首先是选秀,吸引大家都来参加,在漫长的选秀过程中,观众都熟悉了水平较高的参赛选手,这些选手也都有了自己的粉丝。这为这些胜出选手的成名迈出了第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其次是对选出来的选手进行签约培养。然后,安排选手参加自己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参与拍摄自己电视台拍的电视剧,参加跨年晚会等大型节目。经过一系列的运作,选出的选手培养成了明星大碗。这简直就是一条明星生产线。

这种系统化的运作模式给湖南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回报,这些回报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一是积累了明星资源。如果你经常看综艺节目,你就会发现,由湖南电视台打造出来的明星在所有明星中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并且这些明星现在也确实有些实力。对于湖南电视台来说,这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二是创造了经济效益。广告费是经济利益的主要来源,由于其综艺节目收视率较高,所以在该时段的广告是广告商们特别青睐的,当然广告费的价格也是很诱人的,并且在该时段广告的数量也较多。2013年湖南电视台播的《爸爸去哪儿》,创下了零差评的记录,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正因如此,所以据报道其第二季的仅广告冠名费达3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赞助商广告费。再者,无论是选秀节目还是综艺节目,湖南电视台都跟通讯公司合作,发短信投票选你喜欢的明星,这给湖南电视台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三是培养了大碗明星。湖南电视台把选秀选出的有实力的选手都培养成了大碗明星,既为自己积累了资源,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3 结束语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发展好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文.产业链视角下文化产业整合与优化路径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6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计算机产业集群中分布有大量的网络节点,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通过潜在风险控制,能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实现了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的转移控制,优化其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

计算机产业集群;风险;优化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成为未来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计算机产业集群系统中,大量的产业链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传输通道中进行信息交互和处理,计算机产业集群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且由于网络的密集部署,导致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较大,计算机产业集群中,通常以多跳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形式进行产业链通信组网和传感器节点构成,由于节点之间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以及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导致计算机产业集群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进行潜在风险的优化控制,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因此,研究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传统方法中,对计算机产业集群风险控制模型主要采用的如多父节点机制重组模型、ARMA统计分析模型、合作博弈模型、BP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和传感器容错隐私保护模型等[2,3],通过单线程处理方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分析和数据聚类处理,然而传统的单台计算机单线程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产业集群链下的海量数据运算和处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产业集群多线程分布式计算方法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其中,文献[4]提出一种基于定量递归特征分析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特征提取算法,把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数据扩展为一组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实现风险控制,但是该方法在模式识别中需要对风险先验知识进行预估,导致系统的适用性不好。文献[5]提出一种基于平稳随机过程调度的风险控制方法,根据以往各类风险的特征尺度进行风险评估指数匹配,实现风险控制和产业集群的隐私保护,但是该模型需要采用Linux的内核结构进行网络拓展,导致计算开销较大,收敛性不好。另外,文献[6]中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首先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以此为基础,采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得出有效性结论。

1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和潜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1.1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为了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提高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需要首先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构建,采用云计算技术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风险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和调度,云计算作为一种高效的分布式计算方法,通过风险控制,使计算机产业集群中超大规模的数据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中进行动态扩展和分布式信息处理,计算机产业集群是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网络基础拓扑结构,在计算机产业集群下,工业生产过程得到优化集成和调度[7],计算机产业集群下的生产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冗余数据降维能够使虚拟化的产业集群存储资源与云平台有机结合,提高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和云存储系统的动态扩展能力。在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中,数据存储和运算机制通过三层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的信息交互和存储,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管理的控制函数。

1.2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在上述进行了网络模型构建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的定量评估和控制,需要进行潜在风险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假设在网络中潜在风险的信任度。上述风险控制函数可见,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评估以信息、资源、时序等约束参量协调运作,进行风险控制。

2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改进实现

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给出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骨干节点分布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算法设计和模型构建,实现了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设计。

3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为了测试本文设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在实现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风险评估和控制中的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的硬件环境为IntelCore2Duo1.80GHz,1G内存,采样Matlab7构建Hadoop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实验中,计算机产业集链路结构中节点数设置为1024个,按实际的产业量分布结果,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骨干节点分布在在2000m×2000m的正方形区域中,产业链中的节点信息覆盖半径为10km,每个类别的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风险评估基础分别为94875、13994和20033,潜在分享代价序列为基频为100Hz,采样频谱为10Hz的线性高斯时间序列,基于上述仿真环境和参数设定,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控制仿真,得到计算机产业集群控制模型仿真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方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控制,能有效实现对各个潜在风险参量进行融合分析和特征提取,实现对潜在风险数据聚类处理,提高了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最后以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两个指标为对比,与传统方法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算法下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这指标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算法进行潜在风险控制后,能有效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提高了产业集群链的生存周期,具有较好的性能。

4结论

计算机产业集群中分布有大量的网络节点,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首先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以此为基础,采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少伟,孔令梅,,任开军,等.云环境下优化科学工作流执行性能的两阶段数据放置与任务调度策略[J].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1-2130.

[2]孟宪福,解文利.基于免疫算法多目标约束P2P任务调度策略研究[J].电子学报,2011,39(1):101-107.

[3]Kersten-OertelM,ChenSJ,CollinsDL.Anevaluationofdepthenhancingperceptualcuesforvascularvolumevisu⁃alizationinneurosurgery[J].IEEE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2014,20(3):391-403.

[4]AmentM,SadloF,DachsbacherC,etal.Low-passfilteredvolumetricshadows[J].IEEE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2014,20(12):2437-2446.

[5]周浩,高远,朱昌平.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的选择式协作频谱感知[J].计算机仿真,2014,31(1):199-203.

[6]冯瑶,冯锡炜.基于元数据标准的语义化教育资源本体库构建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5,18:9-11.

第7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 移动通信技术 旅游增值信息服务 新媒体 融合

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旅游欲望,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仅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就已经超过近40亿人次。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旅游与三网之间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挖掘旅游增值信息服务。因此,基于移动智能终端、位置服务、3G、4G网络在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中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的旅游增值信息服务环节涉及景点的开发与管理、旅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航空服务优化以及餐饮、酒店行业的发展等。文章就移动通信技术在旅游产业增值信息服务中的价值问题和具体的融合过程进行分析。

一、移动通信技术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

1、促进旅游产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具有更高的信息传输效率,更好的客户体验。将其应用于旅游产业中,可提供更多的增值信息服务,使客户了解旅游景区,合理消费。APP的出现更是这一时期独特的推送形式。另外,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可实现酒店、景点、餐饮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多元化的体验,具有高效性、即时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因此,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盈利能力得以提高。采用移动终端加二维码技术,就可以实现优惠券订购、酒店预订等功能,减少了中间程序,促进了客户的旅游欲望,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购买欲望,刺激旅游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共同发展。目前,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增值信息服务能够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2、有效促进旅游产业价值链整合。随著移动3G、4G业务的发展,移动通信的功能扩展,将移动通信与旅游业之间的结合也变得更加方便。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成为通信业的一场变革,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媒体营销方式更加灵活,产品设计周期缩短。因此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是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利用智能手机终端,游客就可以很方便的独自完成酒店预订、景点查找、租车等增值服务。目前,LBS 已开发了几百种应用,保证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和旅游安全。总之,旅游产业具有业务形态丰富、产业链长的特点,利用移动通信平台,可以实现旅游产业链从上至下所有环节的打包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游客需求,还能够促进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发展。

二、移动通信技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向

首先,基于移动通信的合作产业链将增加。移动通信技术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而其对其他产业的作用也不言而喻,21世纪将是各大企业之间合作共赢的时代。因此,多产业链的增值信息服务融合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以旅游需求为例,移动终端将可以为游客提供涵“旅游项目+机票+包车+住宿餐饮”的全程服务。最后,在折扣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多家商户联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统一宣传,节约了以往的宣传成本,能够使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折扣力度明显优于之前。从景区门票,到餐饮酒店订购,组合增值服务的成本都在降低,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促进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移动通信技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策略

1、正视二者融合的利益分配。目前,旅游产业与移动通信融合的主要表现为信息推动,包括短信、彩信推送和APP推送两种。增值信息业务的发送和受益方来自于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商家以及平台管理团队。理论上讲,旅游增值信息服务可以涉及景点、航空部门、旅行社以及餐饮酒店等服务部门,但是目前的运营主体将重点放在景点、航空和餐饮上,其出发点是以最大利益化为主。要促进二者之间合理的融合,应建立正确且完善的服务流程,实现旅游企业、运营商、合作商户以及客户之间的共赢,要求移动通信企业和旅游企业共同思考与合作,完成这一过程。

2、不同产业链的业务实现。不同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模式不同,但是其宗旨都是满足客户需求,促进共赢。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以航空公司跨国旅游服务为例,对增值信息服务融合做如下阐述。平台的开发和宣传由航空公司完成,并与当地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协商优惠策略;征求旅游客户和旅游潜在客户意见,建立旅游优化群,提供以自愿为基础的有偿增值服务;实现旅游景点与酒店、餐饮服务的一体化连接,为愿意加入优惠群的客户享受优质待遇,促进业务的实现;针对平台采取合理的优惠策略,增加客户体验,对平台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推送合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总结:目前各大旅游行业巨头已经与餐饮、移动运营商等相关产业联合,致力于建造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旅游增值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增值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游客的购买欲望。移动信息增值服务实现了跨区域,跨平台的服务体系,这恰恰与旅游业地理空间广阔的特征相吻合。文章就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对其在旅游增值信息服务中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参 考 文 献

第8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创意设计是以文化、美学、用户为核心概念,通过智力资源支持生产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将文化和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产品文化内涵与生活环境品质。创意设计产业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面对创意设计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需建立创意设计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技术、设计管理营销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创意设计方法、营销、协同、知识管理等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为创意设计企业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设计平台,探索创意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科技需求及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营销管理模型的同时,优化创意设计资源,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的经济模式。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孵化小微创意设计企业,帮助其开拓市场,提升其设计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创意设计产业在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创意设计企业在创意设计的理性、设计转化技术、产业环节沟通、产业人才、综合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的内部问题,在外部环境方面,不成熟的市场、不稳定的需求、不完善的产业链也给创意设计产业带来了许多问题。综合分析,我国设计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点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创意设计企业缺乏专业、智能的设计支撑平台

创意设计产业是以知识为主要推动力的产业,要提高创意设计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由于专业设计平台的匮乏,我国创意设计企业总体表现为知识更新慢,竞争力差。创意设计知识理论跨度大,更新快。但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特别是设计营销管理及现代艺术设计等跨学科理论的系统转化和融合在我国设计产业并没有得到系统的转化和融合,导致目前普遍存在创意方法僵化,设计营销理念陈旧的问题。其次,目前我国创意设计专业工具严重依赖国外商业软件,在设计信息获取、设计图纸绘制、设计成果测评等关键设计环节缺少符合我国设计师习惯的设计软件。另外,我国设计创意项目目前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师个体的即兴发挥,无法保障各类产品开发在数量、质量和周期上的严格要求和限制。创意设计企业亟需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以保障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设计创新。

(二)创意设计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对解决就业岗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运作活力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由于预算、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小微设计企业无法雇佣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再加上现在创意设计市场不成熟,市场进入门槛低,导致设计公司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创意设计项目的运作上追求低成本,制作流程短、平、快,产品系统研发能力在创新性、系统性方面表现不足。在人才、技术、管理方面,我国创意产业仍处于低水平,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三)创意设计产业链不完善,各种创意设计资源有待优化、整合与开发

传统创意设计项目运作形式单一,通常按照制造企业或施工方的设想完成设计,业务形式多数停留在项目委托上,创意项目多数停留在外观创新上,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创意设计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创意设计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创意设计在用户满意度、设计创新度方面的质量不高,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创意设计产业链的完善,需要成熟的专业化分工,包括设计调查机构,设计项目中介、咨询机构,创意设计服务机构,设计营销机构,产品制造企业,产品分销企业等创意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横向、纵向整合。我国目前创意设计企业大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产业链上下游没能取得很好的联系与整合。需要探索在创意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搭建桥梁,优化整合创意设计资源,为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的经济模式奠定基础。

(四)创意设计产业缺乏公共营销管理策略,无法树立产品形象

发达国家从政策层面重视创意设计产业,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发展,对创意设计资源系统规划,对创意设计产业进行公共营销与管理,为市场竞争赢得了优势。这么做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大众设计意识,而且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提高本国产品的形象。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实践,设计产业缺乏公共营销管理策略,导致创意设计产品无法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取得优秀的品牌声誉,使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过程中,亟需通过各种公共管理手段,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营销,为创意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创意设计产品形象的树立,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我国创意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1.公司/企业引领创意设计研究。

目前,中国以后来者的身份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我国目前大量的企业尚未摆脱全球化经济竞争的最底端。对全产业链进行整合,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摆脱这一状况的关键。产品设计以及智能软件开发的产业集群是真正创新的所在。传统的研究为线性模型,沿传送带移动的离散单元。在工业经济和体验经济大环境中,价值是由企业/公司创造的。正是由企业/公司驱动着创新设计的理念、方法、工具研究,提高创意设计在全产业链中的效益。公司/企业在价值驱动下从宏观的层面引领者创新设计的研究,从微观的层面进行云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

2.高校在研究中提供结构化的数据

高校研究产品设计方案的信息表达,并从中提取设计信息;对特征属性及约束分析,建立特征筛选矩阵;最后基于选定的设计方法,建构基于特征的设计模型;并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设计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到云设计服务平台的资源层中。

3.社会团体在研究中提供非结构化数据

相关产业的企业/公司在价值的驱动下,开展设计创新研究。在研究中,另一重要角色就是由供应商合伙人、顾客、顾客的顾客组成的社会团体对研究提供者非结构化的数据,促使着企业/公司对价值链(附加值)的效益挖掘,从而达到质量和用户需求(质量、成本、时间)的平衡,实现产品全过程可持续发展。

(二)创意设计公共管理服务模式

1.创意设计政策扶植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有着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并且低消耗、低污染的创意设计产业是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创意设计产业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大量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意产业有深厚根基的城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扶植方法、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意产业扶植系统,对产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支持。但是,各地方的创意产业的基础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十分不均衡,创意设计产业内部也有众多的细分门类,各门类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创意设计产业进行政策扶植不可一概而论,切忌“一刀切”。而要结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创意产业基础情况,在国家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特征进行具体、科学而深入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植政策。要在对国内外现有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征,应用公共服务、公共资源调配等公共管理原理,从参与主体、组织结构、具体内容等方面科学地,全面地,多层次地制定创意产业扶植政策,做到政策真正为产业服务。

2.创意设计推广策略

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等种种原因,我国创意设计产业链还很不完善。投资方、设计方、生产方、推广方并没能形成紧密的联系。创意设计产业中的各企业主体规模较小,个体力量较弱,而企业间也没能形成强有力的联盟关系,导致国内创意设计产业推广乏力,创意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扭转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立一条成熟而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构建“创意设计企业—生产制造企业—营销推广企业”这样的一个强大的新型产业联盟,找到一条可操作、低成本、高产出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强对产业的推广。要根据中国创意产业的特点,建立适应中国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设计—制造—营销”的创意设计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创意设计产业链中的各个方面紧密地联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各企业主体的能力与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3.创意设计投融资服务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创意设计行业,创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融资困难不仅会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存亡,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意设计产业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投融资服务机制。要对银行、保险、小贷公司、PE(私募股权基金)、VC(风险投资基金)等多重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机制、项目评估与监督机制等项目管理机制,构建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信誉建设体系,并从硬件环境、软件政策等方面建设优良的服务环境,形成多方联动的创意设计企业投融资创新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创业平台和环境为创意设计中小企业服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开展创意设计企业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与银行、风投、担保等投融资机构开展服务合作,征集创意设计项目融资需求,举办风险投资公司对接会,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探索种子资金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绑定的模式,通过探索各种新型融资模式,为解决创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

4.创意设计人才支撑

创意设计产业在本质上是知识经济,而人才资源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创意设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严重的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因此,加强创意人才培训,为创意设计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是个人提高自身能力,面对挑战,赢得竞争的必要途径,一方面也是设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意设计是一种综合创新性的活动,要求创意设计人才具有跨领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具有结合艺术思维、技术思维以及商业思维的综合设计思维。因此,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训要注重跨领域学科技能的训练,将文化、技术与工商有机融合起来。基于我国创意人才的现状,首先要对在创意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调查,了解创意设计知识需求现状。随后要以调查为基础,探索一套适合创意设计人员的人才培训体系,满足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最后,建立人才培训与资源管理库,探索人才的培训、培养方式以及相关服务制度的构建。

(三)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1.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构建

构建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是完善创意设计产业链,优化、整合开发各种创意设计资源,提高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联盟,设计者、制造者和营销者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设计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缩短创意设计与市场的距离,加大创新程度,实现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内创意设计企业小而分散的特点,可以采用加盟的方式,把创意设计,制造、营销等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小微企业聚集到一起,构成联盟。依照“共担险,共出力,共享利”的原则,充分利用联盟各成员的资源,发挥联盟各成员的优势,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的一体化,提高创意成果的转化率,帮助创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首先要创建创意设计集成化网络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整合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各个企业资源,拓宽企业的联系渠道,方便各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并以统一的范式规范各企业间的业务合作以及资源整合,对联盟的运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其次,要针对性地研发一套适合于现状的利益分享和激励机制,保证联盟内部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并提高各成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增强联盟内各成员的认同和信任,促进联盟内部和谐,维持联盟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效益的提高。再次,要认识到品牌建设在联盟聚合和推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注重联盟公共品牌和理念的构建。通过共同的品牌和理念为联盟各成员提供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增进联盟各成员的认同,避免各成员间的内部竞争消耗,加强联盟的凝聚力。统一的品牌还为联盟的营销和推广提供了便利,使联盟可以更便捷地发挥品牌优势,提升知名度,并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联盟的构建以及日常运营中,还要注意联盟的产品方向、定位和标准建设,进行联盟产品方向和定位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创立产品分类体系,指定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确保联盟中不同企业产品的连续性、统一性、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构建联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联盟知识产权申报、使用、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机制,以联合的姿态解决版权保护难题,维护各成员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并最终维护联盟的利益。

2.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构建

构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创意企业之间提供交易、交流、协作的平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企业聚集到该平台上,集约整合产业链中的创新资源,同时还可以激发创意设计者的工作热情,切实满足企业的需求。构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专家技术团队。正如创意设计是一种综合创新性的活动,网络平台的构建团队也应该包含来自人力、设计、技术、制造、营销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才,为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团队成员要深入了解网络平台的社会、法律、技术限制等环境,并深入市场,深入企业用户,发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基本方向和重大事项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规划网络平台的框架,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进行平台运营模式原型设计。在技术团队组建完成并完成详细透彻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应探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业务单元和流程,应将商业模式尽可能分解到单元和流程的层次,并规划数据挖掘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系统来支持商业模式的执行。基于上述系统对网络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并在适当时机开始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收集并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反馈,并据此对平台进行迭代优化。在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上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库、创意设计产业链信息库、创意设计交易库三部分。创意设计知识库用于收集并储存符合创意产品定位的包括设计、制造、营销的各类知识,并将其编入索引,方便各企业用户检索和使用。创意设计产业链信息库则从设计、制造、销售的系统角度出发,将与创意设计产业链相关的创意设计企业和个人,相关产业、行业的生产制造企业,相关专业销售市场,相关投资运营商、广告运营商等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从而做到对产业集群的有效挖掘,对新制造模式的开拓,最终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设计交易库主要储存成员上传的创意思路、创意产品造型图、创意多媒体作品等创意成果,方便浏览和交易。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在满足产业内部沟通与服务载体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将受众面拓宽到全社会,采用收费和免费相结合、用户自行检索和平台主动服务相结合等多重运营机制,以增加服务的辐射面,实现网络平台的有效运行。

四、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支撑

1.设计资源在资源虚拟化和资源动态能力表述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转变为虚拟资源并整合到云平台中。

由封装物理资源的Web服务和构成虚拟资源池的语义本体组成,语义本体将物理资源转变成逻辑资源,两者共同实现设计资源虚拟化。建立资源数学模型和建立资源本体是构建设计资源虚拟化的基本步骤。

2.储存云设计服务平台所需要的大量的创意设计行业知识资源

并让客户快速而准确地在这大量的资源中找到所需的资源,必须采用可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和分布式水平扩展的数据库系统来储存海量的创意设计数据,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如Bigtable、SQLServer等技术。为了实现精确搜索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的功能,还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搜索引擎系统来针对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的搜索。相关行业的云设计平台采用基于本体的语义知识进行推理。首先,构建对应领域本体库以实现知识信息的形式化表现;其次,使用Jena自带的推理机制进行推理,并灵活地融入自定义规则对本体模型进行扩展推理,从虚拟资源池中筛选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候选资源;最后,用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本体匹配算法计算每个候选资源与客户需求间的相似度值,确定最终的所需资源,实现资源的搜索。

3.知识产权二维码系统的研发。

对特征化的设计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整合到云设计服务平台的资源层后,要及时以加密二维码呈现基本信息,保护企业、设计师的知识产权。

4.在创意设计项目全面展开之前,对用户需求、市场机会和设计趋势进行系统的预测和规划,可以保证创意设计项目的合理性,提升创意设计项目的质量,并为创意设计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用户需求分析包括研究用户特征与产品的相关性,识别并分类提取角色模型特征,建立用户角色模型。市场机会分析包括基于市场、技术、用户的信息分析分类,模糊逻辑推理模型,提取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协助设计师寻找市场机会和产品定位。设计趋势预测分析包括识别以往创意设计案例的特征,完成产品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特征提取,指出发展趋势的具体方向。

5.创意设计产品涉及的行业有很多,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参数也很多。

可以使用眼动仪提取用户使用产品时的视觉数据,并通过热点图、视线扫描路径、兴趣区域等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注视时间、回溯性眼跳、区域间转移等指标,获得特定区域上的具体数据,来分析创意产品的创新点以及对人的吸引力等特性。也可以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对用户体验进行分析,利用专用设备产生一种虚拟的环境,给用户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刺激,并使用传感器对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和生理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利用该技术测试创意产品的可接受性和用户的各种体验感觉,在创意产品实际大批量生产之前为产品定型推广提供支撑。

五、结论

第9篇: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服务集成平台;市场细分;商务领航

一、服务集成平台的产业链分析

服务集成平台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与重要供应商和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和一体化的“竞合”商务关系,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挖掘供应链上的服务需求,深化增值服务,从而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集成运营模式。服务集成平台与规模经济不同,服务集成平台是立足于对产业链中不同价值环节的最优效率的利用[1]。产业链是由不同的价值环节构成的,不同的价值环节上生产要素的构成是不同的。由于产业链的价值环节处于不断的变动中,企业就会根据不同价值环节的要求相应调整战略,通过市场集成,充分利用具有不同边际生产力的要素来获得经济性。从服务集成平台所具备的特征看,服务集成平台从本质上是一种集成经济的组织形式[2]。集成经济是一种整合经济,服务集成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与集成化的服务。而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要比顾客自主安排所获取的服务的价值更高,且更符合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实时变更。

(一)产业链的概念模型

服务集成平台是随着多元化与定制化的消费需求产生的,特点在于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客户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为抓手,以需求发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增值服务能力为内核,在对象管理组织和企业应用集成等关键技术的驱动下,标准化的组件或者信息模块通过大规模制造技术生产,然后平台企业根据用户偏好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组装,以此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性[3]。这种商业模式根据产业链服务集成的概念特征,我们可用模型(见图1)来对之进行描述。

图1 产业链概念模型

服务集成平台的兴起对于信息服务的规模经济、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3G时代的手机已经成为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的集成平台,不仅服务于更大规模的消费者和企业,而且不断催生各种新兴业务。例如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采用的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运营模式,即由电信企业组织拥有信息产品和丰富服务经验的上下游企业参与运作,如雅虎中国、用友软件、卡巴斯基和Intel等IT企业,通过集成电信基础业务和电信增值业务服务,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和经营周期等外生因素,通过观察这些因素设置不同的服务质量与价格组合,以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对于合作方而言:可以利用这种竞合的方式实现了面向电信客户群的标准化销售,减少了销售环节、提高了用户数量、摊薄了系统成本,并通过产业链的建设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对于中小企业等客户而言: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快速见效、安全、易用、随需应变的信息化服务。而且,企业本身不用负担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系统的维护、升级、管理等等一切麻烦。这适合那些本身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迅速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信息化助航。

图2 “商务领航”商业模式体系

(二)产业链的创新功能

服务集成平台带来的创新价值,可以通过对信息模块的分解、替代、整合进行创新,将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或者服务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进行独立设计的半自律子系统的行为,被成为“模块的分解化”;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模块统一起来,构件可以满足用户特定的经营和业务需求的信息系统或服务过程的行为,被成为“模块集成化”。服务集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服务功能整合的过程,并非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需要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融合,为原有用户或新用户提供更有效率的产品或服务。

中国电信“商务领航”是电信服务集成创新的典范,其运营涉及内容提供、内容整合、内容增值和网络服务等多个信息模块,体现了电信、电脑、电视三大行业融合的趋势,以满足用户的“人机交互”和“实时性”需求,使用户可以按照个性化需要选择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资费等。“商务领航”的CRM相对于企业独立开发出来的CRM系统来说对于客户的优势更加明显,其吸引力必然也就更高。既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可以减少他们的成本,而且无需承担额外的后勤负担,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三)产业链的协调功能

由于某些交易活动必须通过中介方的介入才能达成,因此便为中介组织创造价值并从中获取利益提供了契机。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市场中介是一个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服务集成平台的协调功能可以有效地整合上下游资源,从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把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占据主导地位。平台企业要保证采购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就必须能够获取并掌控上游资源,这就要求平台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行业经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丰富的下游客户网络资源。产业链中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它们难以从银行融资,资金链的紧张造成整个产业链出现失衡。这就需要由平台企业为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对进行产业链服务的产业进行关键环节的战略性投资,从而配合实现服务集成与投资收益两方面要求。通过电子商务等应用扩展供应链前端的灵敏反应能力,建立与经销商、大客户等集成的数字化信息交互能力,并且逐步建立供应链的动态优化模型,以实现端对端的供应链可视性及优化,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提供和及时补充多种存货,为生产工序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确保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4]。

中国电信“商务领航”基于协同商务、协同管理两个维度策划和推广产品,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安全可靠的、高效的电信级网络和服务平台,从而拥有丰富多样的可定制的信息化应用服务,适合不同规模、信息化处于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用户,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一定能够从中找到最适合各自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以其独特的建设、运营模式,解除了这些企业的后顾之忧,使广大企业轻装上阵,轻轻松松便可实现信息化。

二、服务集成平台的商业模式

(一)媒体广告

由于服务集成平台的广告投放与门户网站相比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例如“商务领航”主要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通信、商务、企业管理等需求,因此其广告大多是企业的产品信息、需求信息、供应方信息、市场信息等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广告业务必然成为互联网盈利产品中发展最具潜力、最有价值的业务。而且,在不影响客户体验的基础上,服务平台网站上的用户访问量逐步增加,可以保证其广告业务具有足够大的盈利潜力。对更大中小企业客户来说,在中国电信许可下用户可在他们发表的信息中加入宣传资料或参与广告策划,在商务领航许可的相应服务上展示他们的产品。任何这类促销方法,包括运输货物、付款、服务、商业条件、担保及与广告有关的描述都只是在相应的用户和广告销售商之间发生。“商务领航”对广告内容的定义包括:文字、声音、图表、软件、相片、录象;在广告中的全部内容;电子邮件的全部内容;商务领航虚拟社区服务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所有这些内容均受版权、商标、标签和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所以,用户只能在中国电信和广告商授权下才能使用这些内容,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用户不能擅自复制、再造或创造与内容有关的派生产品。

(二)客户市场细分

从消费者群体特征上来说,实施客户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实际上把收集到的客户交互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对用户群进行划分和判别,提供差异化服务。营销人员通过对商业自动化留下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挖掘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制订有效的营销策略。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信息化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行业、区域特色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也意识到信息化手段对规范企业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同时对于某些行业,如制造业、物流业、连锁业、建筑业等,行业化的解决方案则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争夺中小企业这一市场时,“商务领航”细分客户市场,找准行业目标客户的特定需求,按照客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5]。如制造业立足客户需求,实施针对式、帮助式营销;物流业到货通知系统:开发到货通知系统,可依托其语音及短信平台,嵌入客户业务系统,货到后系统自动以语音及文本短信方式向客户发送到货通知、提货通知,大大提高员工办事效率;软件业重点是大力发展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期托管业务,在现有客户服务期托管、机架租赁的基础上延伸网络安全产品增值业务的提供,并关注虚拟主机业务的发展,实现从客户的设备到安全增值服务的整体提供,降低客户的投资和经营成本。

(三)品牌塑造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评估的对象基本界定在商标的价值上,具体体现在品牌具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Aaker(1991)将品牌权益讨论分为5个方面: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品牌的感知质量和其他独占性的品牌资产[6]。

中国电信提升了“商务领航”客户品牌,推出了“我的e家”客户品牌,充实了中国电信的企业品牌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变,从经营业务到经营客户,同时,围绕客户需求,加强产品开发与支撑保障,着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以丰富品牌内涵,初步规划并建立了中国电信的品牌体系(图3)。

图3 中国电信的品牌体系

三、结束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使企业竞争逐渐演化成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而顾客需求导向和流通之上时代的到来则推动了利润在产业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转移。因此,从产业链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非常必要。服务集成平台是指这样的一种集成经济的运营模式,它利用原有的平台或者渠道所掌握的优势客户资源(诸如电信、汽车、超市等零售行业),以及企业本身存在的网络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将其供应链上的资源以重组或者联合其他供应商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共生的价值链条或企业联盟,以此来满足客户一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一站式的产品或服务协同需求。从而既能让客户享受到集成服务所能带来的各种优势及好处,又能促进平台自身的独立运营、品牌塑造和管理上的创新,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对多元市场的渗透及扩展,创造新的持续的利润增长点。在三网融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的情况下,中国电信采取这种利用其本身的客户资源、品牌、资金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发展集成经济的业务品牌,对于其成功实现业务转型,适应新时代的全球电信竞争需求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电信“商务领航”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石奇.集成经济原理与产业转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4(2):30-35.

[2]王永,刘建一等.浅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集成经济[J].江苏商论,2004(3):08-13.

[3]岳中刚.虚拟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竞争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4-6.

[4]霍春晖.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业模式解析[J].经济问题,2009(7):52-53.

[5]张俊明,郭东强.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33-234.

[6]Aaker,David A.Building strong brands[M].New York:Free Pres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