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欧姆定律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姆定律笔记

第1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在小学念书时,数学老师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

这位来自城市的数学老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很笨,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因此经常很郁闷。有一次,布特纳在上课时心情又非常不好,就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

1+2+3……+100=?

“哇!这么多个数相加,要算多少时间呀?”学生们有点无从下手。

正当全班学生紧张地挨个数相加时,高斯已经得出结果是5050。同学们都很惊奇。

布特纳看了一下高斯的答案,感到非常惊讶。他问高斯:“你是怎么算的?怎么算得这样快?”

高斯说:“1+100=101、2+99=101、3+98=101……然后50+51=101,总共有50个101,所以101×50=5050。”

原来,高斯并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而是通过细心地观察,找到了算式的规律。

打那以后布特纳再也不敢小看他的学生了。

经过归纳整理的信息好像是成串的葡萄,需要的时候一提就是一大串,而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就好像是一颗一颗的葡萄,需要的时候只能是一颗一颗地拿,往往会因拿不住而掉下。

据说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告诉他电话号码改为24361,请记下,爱因斯坦并没用笔记,但立即说记住了。朋友很惊讶。爱因斯坦说这个数字很好记,24361就是两打(12×2)+19的平方。原来爱因斯坦发现这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是由有意义的数字所组成,因此一下子就记住了。

一般来说,事物之间总是有一些规律存在,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来促进记忆的方法就是规律记忆法。例如欧姆定律I=V/R,理解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这样就很容易把欧姆定律记住了。考试时就会运用自如,考出好成绩来。

利用规律记忆法,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效果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英语构词法之一派生法也叫词缀法,就是在词根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缀或后缀就构成了新的词。如work(工作)后面加缀er,就构成了新的词worker(工人)。英语构词法之二合成法。例如c1ass(课)十room(房间)就构成了classroom(教室)。如every(每一)+one(一)就构成everyone(每人)。some(一些)+body(人)就构成了somebody(某人)。my(我的)+self(自己)就构成了myself(我自己)。

再比如,816 449 362 516 941,稍加整理分为9组:

81 64 49 36 25 16 9 4 1

于是变成:9×9+8×8+7×7+……1×1。最后把“+”号去掉,这串长长的数字就记住了。

第2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解析物理习题时,经常要应用相应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决定解题的方向和思路,正确的概念是解题思路的基础,如果概念不清,定律不熟,则必无正确思路[1]。所以,首先要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定理、定律等烂熟于心。其次,要加强物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区别相似的定律,以促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2]。比如在学习电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常常会混淆,解题时经常分辨不清。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这样处理:在开始教学串、并连电路规律时,让学生在笔记本上专门留一页面,把这页面平均分成两边,一边画上串联电路图,另一边画上并联电路图,紧接着每学一个规律分别归纳在下面,对比记忆,每天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花一两分钟时间先复习一遍,然后紧接着提问巩固。长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这样多次重复对比,学生记忆很深刻,应用这些规律解题时就得心应手。这个方法可用在其他知识的学习、记忆上,效果很好。对于物理学中的计算公式要特别强调其适用的条件,只有弄清了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比如使用欧姆定律(I=UR)解题时,学生经常生搬硬套,应用已知条件时张冠李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强调欧姆定律有三个适用条件:①每个物理量只能用国际单位,即I的单位取A,U的单位取V,R的单位取Ω;②同一性,即I、U、R必须是同一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值;③同时性,即必须是电路在同一种状态时的I、U、R,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即使是同一个用电器,如果在不同的电路状态时,则它的I、U、R的大小也会改变,还要强调使用欧姆定律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学生掌握了这些适用条件,在使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思维清晰,就不会乱用已知条件。每个物理量都涉及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要教会学生掌握每个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3]。例如在教学电功率的计算时,用到的公式P=Wt就要强调它的适用条件有两条:①每个物理量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即W的单位是J,t的单位是s,那么P的单位就是W;②每个物理量统一采用常用单位,即W的单位是kwh,t的单位是h,那么P的单位就是kw。还要强调,这两套单位各自独立不能混用,但是kwh和J同是电能的单位,它们之间可以换算,即1kwh=3.6×106J。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明确解题思路

解析物理习题时,一般有以下解题思路:1.审题。培养学生解题习惯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4]。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订正学生做错的习题时,要求学生认真读完整个题目,从而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这就说明学生做题时审题不认真,经常是扫一眼题目就答题,根本没有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甚至连题目都没有读完,就自作主张地答题。所以,认真读题是审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在读题过程中手里拿着铅笔,把重要的已知条件都画出来。比如,力学习题里有“某个物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等条件都一一勾画出来;电学习题里要特别注意找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初步明确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只有读完整个题目后,才能根据题意正确判断,它属于什么知识范围的问题,可应用哪些知识解决。2.确定研究对象。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哪段电路、哪个用电器等,找出研究对象的已知量。在解决探究类问题时,要求学生先找出“探究目的”,明确题目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确定研究的对象、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3.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在弄清研究对象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明确问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5]。如对力学的研究对象———某一物体,搞清它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进行受力分析或做功情况分析;对电学的研究对象———某一电阻、用电器或某一段电路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功率(P)等情况如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题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4.建立有关的关系式。依据问题已知的条件和物理学的相关规律,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式。物理计算题的书写格式非常重要,一定要先把物理量的单位统一,然后写出公式,必要时还要进行公式运算。5.进行运算讨论。解题运算公式需要代入数据和单位进行计算,有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讨论。确定了解题公式后,还要明确公式的适用条件(也就是公式中每个物理量要采用的单位分别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一定要带上对应的单位,如果是计算题则还要进行问题的总结回答。当然,有些物理习题尚有一些具体思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思路,要靠教师经常地引导和学生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按着清晰的科学思路分析、讲解问题,但在讲解后还应提示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解题方法?教师良好的示范性,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6]。学生练习时,总是按着科学的思路思考和表达,但还要培养他们反向思维的能力,当按常规思路找不到解题方法时,可以从反方向推导,找出解题方法。比如,学生刚开始学习“惯性”这一知识时,往往会认为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是速度,物体速度越快,惯性就越大。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笔者这样引导:提问什么样的物体有惯性?学生回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接着又问:静止的物体有没有惯性?学生有些迟疑,笔者又问了一遍:什么样的物体有惯性?学生考虑了一下,大声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笔者又问:“一切物体”是否包括静止的物体呢?学生回答:当然包括了。笔者又问:静止的物体是否有惯性呢?学生想了想回答:“当然有了!”笔者又问:静止的物体速度是多大?学生答:速度为零。到这时,学生明白,速度为零的物体也有惯性,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不是速度。

三、培养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习惯,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第3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一、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人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等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作为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繁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花时间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可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其次,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 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做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公式做些处理以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另外,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初二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在自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

可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培养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寻找物理模型,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4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要面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本文就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媒体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力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物理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那在这种情势的要求下如何才能满足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要求,并且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通常要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大搞题海战术,从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妨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只能培养部分高分低能的“尖子”生。所以,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即从传授知识和为分数而教的观念向培养能力、挖掘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某一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向看学生智力状况达到的层次转变。在教学质量上,从单纯的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教育质量观向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质量观念转变。在教学主体上,从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明确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在教学《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不要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灌输或公式的推导,应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把实验中的用电加热器加热煤油的实验换成电灯泡来做。在串联或并联的情况下,根据电灯泡发光的明暗程度,从而形象、直观地得出探究结论。

二、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媒体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笔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例如,笔者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flash物理教学软件,将凸透镜成像跟物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的,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责任心和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少数在学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四、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例如,学习“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复习电流形成的原因和电阻的概念,然后提问:“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如果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然后学生进行互相讨论:①假如把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由1伏增加到2伏,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体两端2伏的电压由两个1伏组成的,每个1伏电压都形成了电流,两股相同的电流合在一起,电流就大了。②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把导体的电阻由6欧减小到3欧,通过它的电流又会怎样呢?是否可以这样推测:电阻减小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了,电流就大了。

接着笔者又问:“怎样来检验我们的推测呢?”学生的回答是:实验。于是笔者让学生互相讨论这个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有许多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法”,笔者给予了肯定,学生分组把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实验表格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动手完成了这个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再回顾整个过程有无不妥之处,最后,得出了结论即欧姆定律。

五、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第5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关键词:物理 学习方法 探究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释疑,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含哪些知识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1)什么叫惯性?(2)哪些物体具有惯性?(3)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5)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6)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

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二、多思细比,找出差异,掌握本质

物理知识本身既有许多相近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不加以区分比较,就很容易混淆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和联系,达到掌握知识的本质。

1.同课本中相近内容相比较。如“误差”与“错误”都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不符,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测量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

2.同其他学科之间进行比较。如物质密度公式ρ= 和欧姆定律I= 及推导式R= 等都具有数学中的比例形式,但从物理意义上讲,I与U、R具有比例关系,而R与U、I,ρ与m、v却不具有比例关系,因此绝对不可不弄清公式意义而套用公式。

引导学生作比较,并经常使用图表及网络图等形式把相近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内在区别及联系,既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勤实验、善观察、理解物理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在物理新教材中,特别重视实验教学。但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考试中的实验题仍主要采用笔答形式,容易造成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仅仅背下各种实验的答案,平时反而不认真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但是在各种考试中,出题人总是力图使只有亲手实验并认真观察的人才能考出好成绩,因此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决不能简单的“老师做学生看”,不能只记住实验结论,而是要教给学生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把握实验过程。

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小实验等。对于演示实验,一定要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包括实验选用了哪些器材、如何安装、如何实验、有什么条件、要观察什么、有什么规律等,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的基础。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则一定要手脑结合,先弄清实验和目的、实验器材及规格性能,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共同研究,然后分工协作、做好操作记录,决不袖手旁观。课后做一些小实验,既可以帮助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动手动脑、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四、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不同识记途径,如规律性识记、理解性识记、要点型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纳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1.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加以记忆。如音调与响度。

2.语言简炼才记得快。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约不跨接电源两极”,用这样简短的话即可总结出来。

3.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的东西可以帮助记忆时的遗忘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要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4.充分感知才记得深。实践证明,人的记忆只有70%依靠眼睛,要加深记忆,还要调动各种感官的的协同活动,从看听闻触等多方面感知所学对象。因此,不仅要努力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规定的学生实验,还要帮助、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小制作等来帮助对知识的记忆。

五、精选精炼,提高学习效果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综合练习等,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1.秩序渐进,精选习题。习题做得多,不一定效果好,反而使学生疲惫厌倦、盲从被动。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杜绝题海战术,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学习成绩。

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把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动。

第6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一、多读书,多设问,带着问题去读书。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达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③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 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二、让学生细观察,学会观察

⒈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一些新奇、趣味性的实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物理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实验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样他们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在实验课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物理实验是为了通过观察现象引入物理概念,导出规律。

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阴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勤动手、勤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首先,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演示时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备课,并在课前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例如,在演示用安培表测电流强度时提出操作要领“断开电键,顺序连接;电表串联,正进负出;检查无误,通电试触;选择量程,接线读数”。这一系列的操作,要求准确无误,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7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取得满意成绩,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再现、理解、建立前后联系、训练夯实基础、整理打包、知识方法提取。具体做法是:一是在课堂上注意积累总结,要认真听讲,随堂记忆,这样做的目的是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可以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问题。需要对知识打包梳理形成网络,一定要用自己擅长、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如谐音法、口诀法、顺口溜法等,不要只依靠老师总结的知识。二是在课堂上注重练习,但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在练习后最好有讨论分析过程,有总结和归纳过程,这样做便于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在课堂下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归纳,要进行针对训练和反思,要进一步系统理顺物理知识,还要对知识整理打包,这是将复习的知识、技巧、技能和方法进行梳理、分类、提炼、升华的过程,也是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力学,热学等,有些知识点易混淆,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一个有形的知识库,在库中有文件夹,在文件夹中有文件,用时便于提取。

二、注重理解知识点,不断强化记忆

复习的目的就是理解所学过的知识点,记住知识点,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只有你自己理解了知识,才能做到记忆深刻,从而熟练、灵活地运用。如果对知识点只是模糊的记住了,并没有深刻理解其含意和来龙去脉,在运用过程中就会没有思路,无从下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根本着力点,一定要弄清、弄懂,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断强化记忆。例如,理解比热的概念。首先要懂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比热是反映物质这种性质的物理量;某种物质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的比热不同;能够运用比热的知识说明一些简单的现象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如用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来解释沿海地区早晚温差小、沙漠地区早晚温差大的原因;计算某种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记忆深刻,理解透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学生认为,物理这门课讲的是物理规律和现象,不需要记忆,对规律和现象理解了就行。其实不然,物理这门课看似讲的是规律和现象,除了对规律和现象要理解外,还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定理进行记忆。如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基本常数、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这些内容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解题时运用自如,提高解题速度。

三、加工整理归纳升华,熟练掌握知识点

在现行物理教材中,知识点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制的。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入手,把各章节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般按照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进行分类复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例如,“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揭示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必须对它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一清二楚。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适用条件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运用它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不会不知所措。在复习“电路”的知识体系时应通过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掌握“电路”的重点。在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知识体系时要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作为切入点,并延伸至电能表,乃至测力计等。整个电学部分则通过归纳电学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总结电学规律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复习课后,可以把一些基本概念、公式、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间的联系和易错点、易混点等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平时特别是考试前只要翻一翻便能迅速地勾起记忆,让学过的知识重现,加深印象。

四、选择恰当的参考书,补充已有的知识体系

第8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自主学习 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物理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开始上物理启蒙课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并结合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例如: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④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此外,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实验“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例如: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公式做些处理,尽可能帮助学生去弄清含义,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另外,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晦涩的物理术语比较难懂,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激发学生积极化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积极化思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真理解概念和规律,通过可以获得的具体“动作”进一步把概念变成自己的东西,以便再见到该概念和规律时能够形成反应,例如,理解惯性概念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寻找物理模型,如摩托车撞墙时,司机为什么会飞出去?人跑步时为什么不能马上止步?通过多种模型构造,便可以较完整地理解概念,这就是积极化思维。一般来说,学生总是把所学的概念、规律和应用脱节,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不能够应用到实验和解题中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等没有真正掌握。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概念和规律进行积极化思维,对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构建一些模型进行推敲,在反复的探声中培养积极化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

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越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真正地自主学习。而防止教师“越位”的有效措施,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空白时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六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归纳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广大物理老师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欧姆定律笔记范文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73-02收稿日期:2016-04-29

作者简介:成开友(1963―),男,江苏建湖人,盐城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工电子。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电路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对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分析课程的基础教学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由于专业课程知识拓宽的需要和学时数的减少,对其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适时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时分别编写相应的大纲,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跟上时展的要求,体现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注意物理课和电路分析课的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等内容在物理课中已学过或学生自己完全能看懂,故将其定为学生自学内容,并进行课堂提问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其后续专业课、毕业设计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例如,增加了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内容,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电路分析。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各国教育界所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因此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实验室设备投入,不断改善实验条件

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并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编写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体现先进性和设计性强的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各个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设备采用功能模板化挂件式结构,操作灵活方便,便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内容改革需要,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锻炼。

2开放实验室,更新实验内容

实验室采取开放的形式,学生只要在网上预约,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同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选择那些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的内容进行实验。不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完全由学生在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自行接线,直到老师检查合格为止,锻炼了学生的读图和动手能力。

另外有些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进行实验,并自行分析,教师只是帮助分析和检查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行实验单独考试,提高实验课重视程度

以前课程成绩评定主要是依据理论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课的成绩虽占总成绩的20%,但这20%的实验成绩是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的,由于实验人数多,教师不可能清楚所有学生的实验情况,只能根据自己的印象和学时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课。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们采取实验抽签单独考核的方式,实验成绩不过关,课程成绩不及格,在补考前学生必须把实验补上才可参加补考,这样学生不得不重视实验课。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如何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方法合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反之,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给学生造成压力,降低教学效果。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学生处于接受者的位置,在抄笔记、记笔记、背笔记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引导式”教学,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交流、发言的机会。

1采用精讲加巧练的教学法

讲解要求“精辟、简练”,教学内容侧重于方向性、结论性、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次要的、易懂的、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教”

与“学”融为一体。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这一章,有关复数的知识可以忽略或不讲,重点讲解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的分析思路清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不用详细推导公式。RLC串联电路需要重点讲解,它是分析复杂电路的基础。在讲授阻抗的串联、并联及混联时,应与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相对照,让学生清楚交流、直流电路不同的关键所在,从而很快地接受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然后各精选几道典型例题,教师启发引导后,主要由学生自己练。

只有通过动手多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教学时有针对性。另外,不时穿插“试错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有意把公式或电路图写错,看学生能否发现错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2改变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法,提高作业效果

为了节省学生抄题的时间和抄作业现象,我们在课程网站上开辟了作业在线系统,实现一人一题,学生在线提交作业,自动批改,发现错误可再做两次,若仍有错误,可观看教师讲解视频,直至全部搞懂。这样杜绝了传统大学生抄作业现象,让他们独立思考完成作业,观看教师讲解视频,把问题全部搞清,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果。

3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直观性、易理解性,对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可用动态显示的内容开发研制CAI课件,其中还包括练习题库以便强化学生的课后学习,并设有刺激学生学习的评价系统,使课件应用灵活、方便,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没有考核的教学活动是不完善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学活动。但成绩考核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