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统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问卷共分三种:“学校卷”、“教师卷”和“学生卷”。“学校卷”由讲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院系组织填写;“教师卷”由经济学类专业任课教师(不含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填写:“学生卷”由已修完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高年级本科生填写。统计学课程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3所学校、587名教师和1586名学生的有效问卷。计量经济学课程问卷调查共回收了27所学校、211名教师和728名学生的有效问卷。总体看,回收问卷覆盖了全国七大区域和绝大多数类型的高校,学校层次既有211院校也有省市共建的院校。问卷填写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满足分析需要。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对统计学课程的调研,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视程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结果显示,统计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普遍受到学校、经济学类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认同;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课程教学具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课程实践、缺乏案例教学、忽视个性培养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统计学课程必要性和重视程度状况
(1)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必要性。总体看,教师中认为非常需要的占47.5%,认为比较需要的占38.2%,总计超过85%的教师认为开设统计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其中,应用经济学专业教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53.8%,高于理论经济学专业教师的30.1%。职称越高则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越高,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重依次为32.8%、47.4%、49.0%和54.1%。
(2)对统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看,30.7%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统计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52.3%从学校角度看,33.3%的院校认为学生对统计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59.5%的学校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总体看,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3)虽然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当将其应用到具体学科时,必然要与背景学科相结合,从而会产生新的特点。调查发现,有76.7%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所不同。88.4%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有所不同。67.3%的经济学类专任教师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对不同的专业编写专门的统计学教材。
2.统计学课程教学状况
(1)教学队伍。整体较好。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7.1%,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教师占19%,具有统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占31.1%。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且增速在不断加快。但相对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2)教学内容。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内容包含基本概念、数据的描述性整理、概率抽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实践内容方面,多数院校设计了实践活动。
(3)教学条件。超过一半的院校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83.7%的院校认为使用的教材很好或较好。各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课时平均为52课时,其中讲授44课时,习题4课时,上机4课时。各院校普遍认为课时偏少,特别是实践课时。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课时数为60课时。实践教学中,超过一半的学校选择Excel,1/3的学校使用SPSS。仅有少数院校使用SAS。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被各院校采用。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院校和学生有所不同。学校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偏高,83.4%的院校的评价集中在比较丰富或一般,与学校的评价相比,学生对此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比较丰富或一般的学生仅占68.2%,还有21.2%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较缺乏。可见,网络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4)教学方法与手段。76.7%的学校使用板书和投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绝大多数院校和学生持肯定和赞成态度。42.9%的院校和21.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另有54.8%的学校和63.6%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有限。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近一半的院校作业次数在7~9次,约4成院校作业次数在3~6次,还有14.3%的学校作业次数在9次以上。关于作业的批改,大多数学校要求全部批改或批改2/3,不到30%的学校要求批改1/3或教师自行掌握。几乎所有学校(95.2%)统计学期末考试都采取闭卷形式。最常用的出题方式依次是临时统一命题(38.1%)、分别自行命题(28.6%)、题库(23.8%)、卷库(9.5%)。而教师和学生认为更合理的出题方式依次为题库(38.1%)、卷库(26.2%)和临时统一命题(19.0%)。
(5)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各院校授课教师除了对学生课前预习评价偏低以外,对于课堂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普遍较好。在对学生掌握统计学知识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有9.5%的教师评价很好,46.8%的教师评价较好,二者合计达到56.3%。学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评价最高,72%的学生对教师敬业精神评价很好或较好,然后依次是教书育人、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度偏低,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只有40%。
(6)主要问题。教师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为缺乏课程实践(64.3%)、忽视个性培养(54.8%)、教师数量不足(52.4%)、缺乏案例教学(45.2%)和学生数量过多(42.9%)。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课程实践(69.1%)、教学方法单一(55.7%)、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48.6%)、忽视个性培养(46.5%)和缺乏案例教学(42.9%)。两者有三个问题相同。特别是缺乏课
程实践和缺乏案例教学这两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调研同样主要围绕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视程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结果显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样普遍受到学校、经济学类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认同;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基本分析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对于课程教学具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课程实践、缺乏案例教学和忽视个性培养等,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1.计量经济学课程必要性和重视程度状况
(1)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总体看,教师中认为非常需要的占49.3%,认为比较需要的占36.0%,总计超过85%的教师认为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其中,应用经济学专业教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55.6%,高于理论经济学专业教师的33.3%。职称越高则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越高,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选择非常需要的比重依次为32.1%、44.8%、51.9%和64.9%。
(2)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看,32.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计量经济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重视程度一般的占50.5%;从学校角度看,59.2%的院校认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40.7%的学校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总体看,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3)调查发现,有高达96.3%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有所不同。92.6%的院校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有所不同。
2.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状况
(1)教学队伍。整体较好。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1.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5.7%,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教师占21.4%,具有计量实践经验的教师占49.7%。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2)教学内容。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内容包含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机解释变量、虚拟变量、滞后变量、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等内容,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
(3)教学条件。44.4%的院校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92.6%的院校认为使用的教材很好或较好。上机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建模的实际操作,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校(96%)使用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EViews软件,仅有少数院校使用SPSS、SAS。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被各院校采用。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院校和学生有所不同。学校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偏高,81.4%的院校的评价集中在比较丰富或一般。与学校的评价相比,学生对此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比较丰富或一般的学生占64.7%,还有30.1%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较缺乏。
(4)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绝大多数院校和学生持肯定和赞成态度。22.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62.1%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有限。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4.4%的院校作业次数在3~6次,40.7%的院校作业次数在7~9次,还有14.8%的学校作业次数在9次以上。关于作业的批改,接近一半的学校要求全部批改,1/4的学校让教师自行掌握。几乎所有学校(92.6%)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都采取闭卷形式。最常用的出题方式依次是题库(29.6%)、临时统一命题(29.6%)、卷库(25.9%)、分别自行命题(11.1%)。而教师和学生认为更合理的出题方式与各院校实际采用的出题方式顺序相同。
(5)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各院校授课教师除了对学生课前预习评价偏低以外,对于课堂出勤、作业完成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一般。在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知识促进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有10.4%的教师评价很好,有42.7%的教师评价较好,二者合计达到53.1%。学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评价最高,有73.2%的学生对教师敬业精神评价很好或较好,然后依次是教书育人、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评价最低,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只有44.2%。
(6)主要问题。教师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为教师数量不足(70.8%)、缺乏课程实践(52.5%)、缺乏案例教学(50.0%)、学生数量过多(37.0%)和忽视个性培养(37.0%)。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课程实践(64.0%)、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57.8%)、教学方法单一(52.1%)、缺乏案例教学(47.5%)和忽视个性培养(44.7%)。两者有三个问题相同。表明各院校在教学中讲授理论普遍过多,讲授具体应用太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体现计量经济学的价值。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三、对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
(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系统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经济活动风险加大。要准确的认识经济运行状况、测度风险,必须依靠定量分析工具,作为数据分析方法的统计学必然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思考、谈论和著述的人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而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可见,熊彼特认为对一个经济学家来说,最重要的三门学问是经济史、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在具体谈到统计对经济学的作用时,熊彼特说,“……我们至少在原则上要承认:统计方法是经济分析工具的一部分,即使不是为了经济分析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也是如此。”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也曾谈到过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他认为“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把实证分析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说和估计参数的数值。这就可以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可以得出定量性结论,并分别确定它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下的显著程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统计学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已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共识。
(2)计量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20年来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使经济学在精确化和定量化方面跨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使经济学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它自身也成为经济学家对经济概念和定律进行定量化的工具,成为经济学家检验经济理论,分析和预测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工具。尽管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学科分支,有一定的学科独立性,但不可否认它的方法性和工具性,即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探索经济变量间关系的有用方法和工具。无论是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身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来看,还是参照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我们认为把该课程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要的。
(3)各院校基本上都已经认识到了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但在重视程度方面二者相比有所不同,学生中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计量经济学的比例要高于统计学。对此,我们认为,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尽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都是定量分析方法,然而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简单地说,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而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综合,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由此不难看出,统计学更多地说是一种工具和技术,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和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在开始阶段要有经济理论作为指导,而且在应用的最后阶段还要运用经济理论对产生的结果进行解释。此外,我们从两门学科的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之一,计量经济学大量使用了统计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没有较好的统计学基础,学好计量经济学是不可能的。因此,统计学应该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
(4)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列为经济学科的核心课程,到目前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两门课程教学在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给予很高评价。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增强了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经济数据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从而对经济学的学有裨益。
(5)经过国内经济统计学界20世纪80年代激烈争论,统计学的方法论性质成为主流认识。随之,数理统计方法被大量引入统计学课程。但由此却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在新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原有的经济统计学部分,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课时均呈现下降态势,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统计学不仅是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而且确实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经济统计对经济学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要依赖于数据,正确地理解数据是正确地处理和使用数据的前提。经济统计学的系统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经济数据的收集过程和计算方法,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统计指标的内涵,从而也就比没有学过经济统计的学生更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数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GDP,学过了经济统计,我们就知道GDP是一个时期指标,总量指标,既包括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服务的价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不同年份的GDP需要剔除价格因素后才能相互比较。如果没学过经济统计,没有定基、环比、基期、报告期的概念,在剔除价格因素时就会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错误。
查询网站
吉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报告查询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chsi.com.cn/)
查询方式
1 CAE软件呈跨学科发展趋势
调查结果表明,67.7%的受调查者使用CAE软件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成为CAE分析的主要部分. 而使用CAE软件进行流体分析、振动分析以及热分析的分别为 18.8%,35.4%和12.5%(见图1). 需要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用户已经从以往使用CAE软件进行单一类型、单一学科的分析中转变,40%的受调查者正在灵活地进行多个类型、多个学科的仿真分析,解决各种实际的工程问题. 目前同济大学拥有土木、汽车、航空航天与力学、机械、交通运输等众多与CAE行业相关的学院、专业,近年来学校形成工科方面两大跨学科集群:一是城市建设与防灾跨学科集群,二是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跨学科集群. 跨学科集群的建立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交叉融合,扩展不同学科运用CAE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当前国内CAE行业发展的趋势,值得业界注意.
图 1 使用CAE软件进行的分析类型
2 CAE软件在国内行业的关注程度
CAE的中文翻译为计算机辅助工程. 近年来,以力学为核心求解器的大型通用化商业软件公司先后进入中国,CAE软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从十几年前不足千万元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亿元. 目前国内CAE行业关注最多的是ANSYS,Inc.与MSC.Software两家CAE软件公司.
在最喜爱的CAE软件以及软件公司的调查中,选择ANSYS,Inc.与MSC.Software公司及其软件的分别有55.2%与51.0%;而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调查中,该数字分别为67.7%和46.9%. ANSYS,Inc.是最早进入中国的CAE公司之一,通过10多年的发展,它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用户群. 另外,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西希安公司在同济大学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有20%左右的受调查者认同或喜爱西希安.
在对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和船舶工程等5大不同行业调查中发现,ANSYS软件在土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最具有影响力;拥有航空界工业标准――MSC Nastran的MSC.Software公司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处于领先位置;现已被ANSYS,Inc.并购的Fluent在船舶工程领域位列第1.
3 CAE软件用户感受
在对国内CAE软件用户感受的调查中发现,受调查者对ANSYS软件抱有好感,这与前面所提的ANSYS软件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用户有一定的关系;而前后处理软件――MSC Patran被认为更人性化. 受调查者认为ANSYS和MSC软件易于初学者掌握的分别有54.2%和35.4%;计算精度高的分别有37.5%和35.4%;收敛速度快的分别有32.3%和27.1%;CAD接口多、转换好的有44.8%和26.0%;前后处理方便、更人性化的有26.0%和30.2%;自带帮助文档好的有35.4%和18.8%. 同时也可以看到经过十几年发展,同济大学乃至中国用户的CAE应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以往被动使用CAE软件解决课题或实际工程问题,转变为如今开始主动关注计算精度、收敛速度等与算法有关的问题. CAE软件用户感受程度具体见图2~4.
图 2 最喜爱的和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CAE软件或软件公司
图 3 不同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CAE软件或软件公司
图 4 用户对不同CAE软件或软件公司的感受
一、研究对象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为了研究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笔者于2013年6月对广西南宁市区内三所国家重点中专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选取三所学校不同专业的2011级学生共300名,发放调查问卷表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
(二)研究工具
为本次调研设计的问卷为行为测量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的问题,即学生个人情况、德育课教学环境因素、德育课教学模式评价。调研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学历方面。详见表1。
表1中职学生生源学历情况
初中毕业生 普高毕业生 职高毕业生 社会青年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72 93.2 10 3.4 2 0.7 8 2.7
(注:数据仅限抽查样品,以下同)
从表1可看出,由于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职教育招生制度,扩大招生的范围和规模,中职的招生对象已经从单一的普通应届毕业生推广到了招收普高、职高、中技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等范围人群,中职生源的多层次性日益凸显。中等职业教育要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如何有效衔接,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年龄方面。在本次调查的292名中职学生中,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人数为2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2.47%。中职生身处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心理状态差异大,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能对他们采取“成人化的标准,知识化的形式,课堂化的模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课教学,而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3.生源状况。目前,各地中职学生生源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学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同时还伴随出现生源素质低、在校生流失严重、学生就业难等诸多问题。以广西某国家重点中专为例,2013年,该校计划招生1800人,实际到校注册新生1250人,仅完成招生计划的69.4%。该校在新生注册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流失新生152人。生源减少,学生基础差,流失严重,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面临严峻的挑战,进而使得学校的教学难度增大,难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课教学环境分析
1.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详见表2。
表2学校对德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
重视 不重视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82 62.3 37 12.7 73 25.0
调查结果显示,从德育课受教育者的角度,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课教学重视不够。在进一步访谈中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课教学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课时少,内容多,经常被调换课,总有一种德育课是一门副科课程的感觉;教师不重视,师资力量不强,对教学考核不够严格;与专业课相比,几乎很少安排社会实践课,一些实践课安排流于形式;学校对德育课的硬件投入少,等等。
2.学生对德育课的态度。详见表3、表4。
表3学生对德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非常重要 不重要 没有才能知识重要 不清楚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58 88.4 15 5.1 14 4.8 5 1.7
表4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喜欢程度
喜欢 不喜欢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75 25.7 27 9.2 190 65.1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德育课重要的占88.4%,明确表示不重要的仅占5.1%。从中可以看到:处在成长期的广大中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还是到位的,也渴望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为中职德育改进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到:明确表示对德育课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人数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处在有条件喜欢的态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看教师是怎么教学的。这一条件恰恰就是德育课教学改革需要改善的地方,即要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好感。
造成学生对学校德育课教学的这种态度与哪些教学要素有关呢?调查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展开。
3.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安排。详见表5、表6。
表5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内容的整体评价
合理很实用 基本合理实用 不合理脱离实际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82 62.3 37 12.7 73 25.0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内容安排总体上还是认为比较合理实用的。这说明目前的德育课内容能反映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需要,基本上能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表6学生对德育课最感兴趣课程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政治经济与社会 职业生涯规划 哲学与人生 心理健康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12 38.4 15 5.1 60 20.5 13 4.5 92 31.5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这三门课程最感兴趣,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这两门课感兴趣程度较低。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更乐于接受贴近自身生活实际的德育课内容,而往往对那些远离生活的内容缺乏感知,这也能反映出中职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要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德育课内容的生动性、吸引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强调:中职德育课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而,各中职学校纷纷加强了对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满意度分析详见表7。从调查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已经开展 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效果相当满意,觉得受益匪浅,这与学生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吻合,这就提示我们: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表7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满意度分析
满意,很受益 不满意,没什么效果 一般满意,效果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49 85.3 8 2.7 35 12
4.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对德育课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详见表8。
表8学生对德育课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76 26.0 94 32.2 70 24.0 52 17.8
德育课教学中,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是衡量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调查,发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达到良好以上的不到60%。这说明学生对德育课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可程度并不高。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加强对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是改进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德育课教学模式分析
1.当前德育课教学模式效果。学生对当前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详见表9。
表9学生对当前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满意,能吸引兴趣 不满意,很厌学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71 24.3 59 20.2 162 55.5
教学模式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寻找一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德育课教学改革努力的一个方向。从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不高,这恰恰就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满意任课教师的授课,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上课讲理论太多,枯燥无味;一些教师照本宣科,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无法融入课堂。后面的调查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详见表10。根据调查,在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到一半的人数,另一半为很少参与,少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参与课堂互动。这说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课堂教学还是突出以教师为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不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学频率与质量均有待加强,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刻不容缓。
表10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经常参与 较少参与 不参与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33 45.5 142 48.6 17 5.9
2.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学生最喜欢的德育课上课方式选择详见表11。
表11学生最喜欢的德育课上课方式选择
满堂灌式 讨论交流式 场景体验式 对话聊天式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0 0 48 16.4 189 64.7 55 18.9
当前,不少德育课教师还不能很好地突破传统的上课方式,在教学设计上还不能统筹兼顾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忽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强烈需求。他们更愿意通过场景体验、讨论交流、对话聊天等开放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德育课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德育课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教学软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革所倡导的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得以初步彰显;教学活动能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下转第51页)(上接第20页)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利用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的统一,总体上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效果。二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德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不够,教学设计还是传统的“说教为主”模式;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不明显等。因此,探索适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对此,笔者建议应建立学生主体性、探究性、亲验性和开放性的德育模式,这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当前中职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德育课中引入直观开放的学习教育平台,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采用 “法律诊所”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使当前宣导式、灌输式和封闭式的德育,通过具体直观的教育平台转变为学生主体性、探究性、亲验性和开放性的德育模式,使多元化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德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直观开放的学习教育平台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和实践操作参与实际的德育知识应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缩小学校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中职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变不良现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开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
[2]李晓华.浅析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实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
[3]董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统计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是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统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促进更好的搞好统计服务、推动统计工作进一步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深入调研发现,一是我们的统计工作还不能满足区委、区政府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的统计方法还不能完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需求;二是统计队伍的知识结构老化,统计人员的事业心、荣誉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等都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作了专题的研究,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以服务政府为主,向服务经济、服务民生延伸,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全体统计工作人员树立起“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
一、服务政府决策是统计工作的首要职责
统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工作全面展开,做到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列车开到哪里,统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重点改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死的数字变成活的信息。统计分析是统计的最终产品,其价值量也最大,我们要透过数据看趋势、看发展、看问题,把死的数据变成活的信息,通过加工,使数字发挥出它的内在价值。有针对性的拟一批调研课题,责成专人进行调研,撰写出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全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工作联系。不定期的与周边区县进行沟通,了解掌握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本区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及时的提供给区委、区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时间信息。
3、改进统计制度。现行的统计数据还不能全面满足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的需求,我们借着实践科学发展眼观活动的东风,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根据我区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站在改革创新的前列,改进统计方法制度,使统计数据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满足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的需求,为我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二、服务经济建设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
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我们统计部门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关注量的增长,更要注重经济结构、质量、趋势、方向等方面的特征,不仅要关注过去,更重要研究现在怎样、将来会怎样变化,不仅要知道本区经济情况如何,还要了解周边地区相比的位置和差异。
三、服务民生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落脚点
在扎实做好为区政府服务的同时,服务民生显得尤为重要。树立民生思想和为民意识,以实事求是、尊重民意为原则,强化统计服务民生工作,使统计信息多元化,做到社会公众想要什么,我们统计就能反映什么,重点围绕物价、住房、收入等群众关心问题展开社情民意调查,及时、客观、准确地捕捉民意,协助政府多为百姓谋利益。服务政府、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服务是我们今后统计服务的方向。
四、建设一支适应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统计人员队伍
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基础的基础,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做好“三位一体”服务,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统计队伍作保障,所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一种干统计没有出路的认识,在此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培养他们事业心、荣誉感,树立起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行行出状元,怎能说干统计没有出路呢?什么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积极肯干,能利用我们统计的优势为各级政府献计献策,争取领导对我们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就会有长足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查询网站
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报告查询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chsi.com.cn/)
查询方式
查询网站
河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报告查询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chsi.com.cn/)
查询方式
各市招生(考试)办公室(院、中心):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2日-29日进行,届时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2017级、2018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将同时进行。现就做好考试报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一)科目和考试时间
本次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考10个科目。2017级、2018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开考11个科目,2017级考生可报考全部科目,2018级考生仅可报考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5个科目。各科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二)报名工作安排
二、报考资格
2015级未获得高中毕业证的、2016级普通高中学生和2017年及以前已注册过考籍的社会人员仅可报考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7级、2018级普通高中学生和2018年及以后注册考籍的社会人员仅可报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已取得C等级及以上的2016级普通高中学生,若报名参加本次考试,会延迟发放学业成绩合格证,且须在3月24日-4月1日提出申请,具体流程:1.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2.学校负责校对考生信息,汇总后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考籍管理机构(需提供考生姓名及考籍号);3.逐级上报,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首次参加考试的社会人员,须于3月24日-4月1日登录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sdbe.sdei.edu.cn/eduGZ/)注册考籍信息;注册完成后,须本人持户口本、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考籍管理机构进行现场审核确认后,方能取得考籍。未审核确认的人员,不具有考籍,不能进行报名和考试。已经取得考籍的社会人员,可以凭借考籍号、身份证号在规定的时间登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缴费。
所有考生的考籍号、姓名、身份证号、照片等考籍信息均来自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没有取得考籍的、考籍中无照片、无身份证号或其他信息不全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
三、信息核对与网上报名、缴费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登录xysp.sdzk.cn进行考籍基本信息核对。考生须对考籍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照片信息等逐一进行认真核对。如果输入考籍号和身份证号后,提示信息有误无法登录系统或者核对发现考籍信息中存在错误,考生必须联系所在学校登录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核查或修改。未认真核对,造成考籍信息不全面、不正确,影响正常参加考试的,一切后果均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信息核对无误后,须在规定时间登录xysp.sdzk.cn进行报名和缴费,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可在登录页面中下载。缴费成功后方视为完成网上报名。未成功缴纳考试费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不能参加本次考试。
报名考试费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鲁价费函〔2015〕59号)规定的标准执行,即每科次16元。
四、新增考点申报
各市招生考试机构应提前统筹考虑本辖区考试规模与现有考点的考试承载力,及早确定是否需要增加考点;确需增加考点的,要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搬迁移址的新建学校(校区)、之前未承担过国家教育考试的学校、未承担过学业水平机考考试并拟申报机考考点的学校均在新增考点范围内。具体申报流程如下:
(一)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应要求拟新增考点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的基本条件完成建设,并进行检查验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要求拟新增考点限期整改。验收合格后,向市招生考试机构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含考点办学基本情况、标准化考点建设达标情况、在以往承担的教育考试中的表现情况等。
(二)市招生考试机构对拟新增考点进行复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考点向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交申请,申请内容应包含新增考点的达标情况、考试期间针对新增考点的组织管理措施等。
(三)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经审核、验收后备案,将结果反馈市招生考试机构。
五、考试编场
考试全部使用标准化考点。各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本市考场的编排工作。考点原则上设在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各普通高中之间应混编考场。个别地处农村、远离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的普通高中,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批准,可单设考点,校内混编考场。
参加日、俄、法、德、西班牙小语种考试的考生在外语考试时须单独编排考场,不同语种听力考试不得相互干扰;2016级及以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外语听力不得相互干扰。
六、准考证打印
本次考试的准考证均需考生自己打印,请考生务必牢记登录密码。6月14日-29日每天7:00-20:00可登录xysp.sdzk.cn打印准考证。
七、听力残疾学生外语听力免试申报
听力残疾学生外语听力免试工作按照《关于听力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免外语听力考试的通知》(鲁教基函〔2012〕51号)规定执行。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或学校将具备外语听力考试免试资格考生名单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各市招生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后,汇总交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加盖市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于4月26日前将本次所有具备外语听力考试免试资格的考生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邮寄至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29号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邮编:250011)。
八、成绩公布
2019年8月中旬公布成绩。
查询途径:cx.sdzk.cn或“爱山东”APP。
九、相关要求
(一)认真做好报名宣传和组织工作
各市招生考试机构应将本通知内容和精神及时传达给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有关学校;认真履行报名工作每个环节的要求,认真进行考籍信息校正和完善,做到不漏报、不误报;安排专人值班,做好答疑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考试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考点申报与编场工作
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应认真、如实申报考点情况,市招生考试机构要认真逐一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市招生考试机构应仔细核对笔试和机考编场数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场工作。
(三)严肃报名工作纪律
报名工作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要切实加强对报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监管手段,注重细节把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对伪造报名信息、不履行工作职责、违反工作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附件:
1.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笔试科目考点申报表.docx
一、我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部门是经济决策的智囊团,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统计报表、调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到我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县统计局共有工业、农业等9个统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完成月、季、年的统计报表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专项调查。有序开展了1‰人口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能源调查、个体工业能源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及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县里的各项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县星级乡镇考核及上级政府对我县县域经济考核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中,为我县取得良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一是及时了我县农普的主要数据公报,普查中,我局共调查了27个乡镇(场),14.6万户住户,282个村级组织,经过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县农普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各乡镇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二是做好经济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我局认真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有下设普查办,做到部署统一。并分别对全县489名普查员进行普查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普查知识。现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以基本结束,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法人单位1570个,产业活动626个,个体经营户24012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组织的“六查六看”的活动中,认真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第二、三产业样本少,能够经常报送的单位仍然停留在少数。还无法通过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市场运行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更不能深度、系统、科学地反映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二是目前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依然有个别单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出差、学习等多方面原因,统计工作没有及时交接,报送报表时断时续,造成统计调查对象范围不固定,汇总数据难以形成统一口径,无法进行纵向比较等问题,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成效。
三是报表迟报现象仍然存在,现在仍有一些单位不能按时报送,有时甚至迟报四五天,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报表填报内容不全。在日常各乡镇的报表内容上,存在漏填内容的情况,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很的难度。
三、改进方向和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加强对各股室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认真将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