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第1篇: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17-04

志愿行为是公民基于资源、利他的原则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利用闲暇时间发挥自身优势,调动社会资源,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公益行为[1]。志愿行动的蓬勃发展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加社会公共福祉和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在2016年《关于开展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

现代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虽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批志愿服务品牌,但由于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整体水平还不高,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总体规模比较小,项目创新较少,形成的服务品牌也不多,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管理制度。笔者尝试从全国30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开展现状出发,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模式,实现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1 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现状

笔者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实时参考咨询、网络新闻搜索等方式,查找相关与“志愿者”相关的栏目、公告信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补充查找各馆有关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网页新闻报道,结果得知,目前30个省级(除台湾省)公共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西藏图书馆没有搜索到志愿服务相关信息),有26个省馆公开在网上向社会招募各类型志愿者的通知通告。

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内容涉及比较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以图书借还、上架、架位整理、秩序维持、读者引导、简单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日常管理的基础;第二,开展讲座、展览、阅读推广活动等活动类服务;第三,为残障读者、老年读者、少儿读者等弱势群体服务;第四,其他图书馆专业服务。如有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普查和修复、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新媒体服务方面,尝试引入志愿服务,迈出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核心业务的探索和尝试。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

就笔者的访问调查得知,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展了志愿服务机制,在图书馆各个业务领域大胆启动志愿服务,但是由于志愿者的流动性、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以及对志愿活动理解不深刻等客观原因,造成图书馆对于志愿服务的利用仅局限于以基础服务为主,专业服务仅为尝试的现状。同时,有些服务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服务证书、经历证明对志愿者的吸引,很难真正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

2.2 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虽然省级公共图书馆对引入志愿服务的开始时间早,但是由于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省馆出台了公开招募志愿者的志愿者管理条例,有的省馆如辽宁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直接运用的是各省文化厅颁布的适用于全省文化志愿者的管理条例,大多数省馆还是以零散管理为主,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3],特别是对于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激励措施等制度非常不健全,这样也不利用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3 缺乏志愿服务品牌

如前所述,省级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开展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活动类服务以及弱势群体服务方向,但是这些服务中志愿者的参与都是表面状态,存在“你说我做”的尴尬局面,没有真正调动起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服务的内容不成体系,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文化品牌,让志愿服务项目的特色没有得到发挥和固定。

随着公共图书馆业务的蓬勃发展,社会公益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提高志愿者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但是,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是缺乏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体系,造成志愿者利用率不高、流失严重以及服务效果不好等结果。因此,笔者建议引入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适应志愿者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新要求。

3 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PMBOK(第三版)对项目的定义为:项目是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作的一次性努力[4]。项目具有临时性、目标的明确性、整体性等特征,在公共事务管理、企业管理中经常性地存在。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可以根据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式的不同,将每种类型的服务看作一个“项目”,这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行项目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管理的定义为: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要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系统管理,就需要通过一个专门性的组织,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高效率地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志愿服务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服务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这样的过程就是对志愿服务进行项目化管理的过程。

4 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过程和方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过程分为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及完成五个阶段。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中的项目化管理可以根据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特性和实际情况,项目运作的过程包含以下阶段。

4.1 志愿服务项目的启动

项目的启动过程,处于一个项目管理过程循环的首位。志愿服务项目的启动,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某一志愿服务项目是否符合读者需求以及是否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一个志愿服务项目或项目阶段开始与否,或决策是否将一个志愿服务项目或项目阶段继续进行下去等。

4.2 志愿服务项目的规划

项目的规划过程,是确定和细化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和完成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范围规划必要的行动路线。志愿服务项目一旦确定启动,就需要制定其工作目标、任务、计划方案、管理方法、成本费用、风险监控以及质量保证等,这些工作可以由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确定情况自行制定,普通志愿者进行参与和遵守。但发展到更好的阶段则应为,志愿者作为项目管理人,自行向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门提出规划,由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项目管理人召集相关志愿者参与,负责执行和实施。

4.3 志愿服务项目的执行及监控

志愿服务项目的执行需要项目的启动和策划都符合条件才能进行,由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门或者志愿者项目管理人组织协调志愿者以及其他资源,激励项目团队完成既定的各项计划和目标。同时,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制定服务标准,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的实践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保证志愿服务项目目标的实现。

4.4 志愿服务项目的完成

项目的完成,即项目的收尾工作。任何一项志愿服务项目,都具有相应的期限和目标,是否在既定期限内,有序地完成项目启动和规划时提出的目标,使项目或项目阶段顺利结束,这都是整个志愿服务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最终阶段。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需要在组织战略目标之下,建立项目化管理职能部门,通过内部项目化运作结构和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并授权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甚至是普通志愿者担任项目管理人,由项目化管理部门进行检测评估,最终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组织战略目标和公益使命。

5 公共图书馆实行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具体运作

实行项目化管理只是对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措施,作为想要充分利用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实现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志愿者发展共赢的运作模式,公共图书馆还应在从自身出发,有策略性地推动志愿服务的有序发展。

5.1 根据社会需求开发志愿服务岗位,吸引众多志愿者参与

志愿服务岗位的开发和持续运作,是志愿服务项目能够固定并且持久坚持下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公共图书馆对于志愿服务岗位仅限于基础服务、活动类服务以及帮扶类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使志愿活动的拓展活动和空间受到限制。应当利用互联网科技,搭建志愿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凝聚人气,降低管理成本。从单一的服务模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服务,图书馆任何新开发的服务项目,只要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门的效果评估,能够得到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合作机构的认可,都能够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岗位,开发服务类型范围、服务数量充足的志愿者岗位。同时,组建内部志愿者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等,扩大与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公益单位的交往与合作,资源共享,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5.2 项目化运作,拓展志愿服务空间

随着志愿服务岗位的增长和日益庞大的志愿服务队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志愿服务效率问题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巨大挑战[5]。此时,组织机构的管理体系建设就成为破冰前行的制度保障。除了建立图书馆内部的志愿服务项目管理职能部门,配以专职的管理馆员,还应当大胆地引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策划与管理。可以吸引志愿者参与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如设立会长、分项目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等岗位,这些志愿者都为兼职管理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各个项目参与的志愿者以及项目的日常运作,志愿者的各类宣传策划等工作,形成项目化运作机制,极大地拓展志愿服务空间。

5.3 汇聚志愿能人,促进志愿者发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惠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生存空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以及便利性的属性,为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发展机遇,对汇聚志愿能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注重自身志愿服务品牌的宣传和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丰富的服务项目、有意义的服务体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恰当的激励制度,吸引更多的志愿能人加入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中,最大可能地实现志愿服务的价值。

6 关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思考

6.1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基础

好的制度能够不断地推动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应该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即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及完成阶段,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执行过程中规范化、标准化。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能够体现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志愿服务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在制度建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制度进行调整修订,逐步健全配套的实施办法。可以参考各省市已有的志愿者管理条例,制定符合各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志愿者管理办法,设立专职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以及志愿服务管理馆员,使志愿服务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都有明确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使志愿者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6.2 立项启动是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立项启动对于项目化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管理学有句名言:“如果方向错了,一百个行动都难以挽回。”立项启动是公共图书馆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开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在内容上面,一定要立足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满足市民对于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如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信息服务,容易形成品牌、引发志愿者共鸣,这种项目要作为重点项目。而有些项目效果明显、易于推广,如“小志愿者”“亲子共读志愿者”,这种项目就要作为基础性项目加以推而广之。总之,要实现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多项目、多文化品牌的发展方式,立项启动的时候将资源集中在高质量、高潜力的项目上,从而培育出文化品牌项目。

6.3 重视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参与主体

第2篇: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公共服务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境

20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里,非营利组织在席卷国际的行政改革运动中正式进入公共服务体制,成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在20世纪末的“社团革命”后,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非营利组织以多种形式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参与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当中。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事务主体,然而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复杂性,并不存在典型的西方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现有的非营利组织通常具有深厚的官方背景,这是因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及运作长期按照双重管理体制进行。根据国务院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范围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同时又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

这种登记和业务的双重管理提高了非营利组织成立的门槛,限制了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快速发展;同时使得非营利组织失去了社会地位上的独立性,将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范围和组织管理置于行政部门的控制之下。志愿者协会作为我国主要的非营利组织之一,发展较为成熟,在成立和登记方面不存在大的困难,然而在社会地位上也无法取得独立性。从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的情况来看,杭州市志愿者协会是在杭州市团市委的领导下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协会由团市委主管,日常工作由团市委指导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所要遵守的与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条例办法,如《团市委关于杭州市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由团市委负责制定。

与之相对应的,目前世界其他各国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都采用登记备案制度和登报声明制度,非营利组织的成立简单,社会地位独立,保证了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这是对非营利组织的强大激励。2011年7月,中国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声称将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政策措施,且不说这将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如果不能从观念上强调对成立非营利组织的鼓励,不能从制度上放松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仍然得不到有效改善。

过于浓重的官方背景给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非营利组织常常沦为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许多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名单与其主管部门的人员名单大幅度重合。非营利组织的成员是分配到本单位的工作者而非对公益活动充满热情的志愿者,导致组织日常运营的形式化色彩加重;行政部门的工作风格渗透到非营利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导致组织的办事程序繁冗,工作拖沓;缺少具有专业素质的运营团队,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目标淡化。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这种在本国土壤中发展起来,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社会特色烙印的非营利组织,又必须学会利用这一背景获得自身发展的优势。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公益性及与政府部门的紧密联系,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在活跃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这体现在非营利组织担当政府与民间力量的沟通桥梁,以及非营利组织在某些政府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领域填补公共服务的空缺上。

(一)非营利组织的“沟通者”角色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已由政府全包的“全能型”走向“主体多元化”趋势:非营利组织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非营利组织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扩大,涵盖了工商服务、科技研究、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覆盖了我国广大的城乡地区。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使得很多人得以参与其中。这一现状表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渗透面广,影响力大。此外,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又使得它们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博得广泛的好感和信任。

这些特点使得非营利组织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收集和传递来自各个群体的声音。非营利组织可以是各方表达利益诉求的对象,也可以是其成员群体利益的代表,而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密切关系,它又可以充当政府对于其所代表领域政策的传达者和执行者。非营利组织在官方和民众中间充当着沟通的桥梁,将民众的声音汇聚起来“上达天听”,促使政策充分代表民意;将政府的声音散播开来,促使民众充分了解政策。在志愿服务领域,政府部门通过志愿者组织指导志愿活动的方向,组织发挥志愿者建设社会的合力;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组织凝聚力量,让有关部门重视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在志愿者活动中需要政策支持的领域。

(二)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者”角色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当今,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政府提供的面向全员、具有“普遍性”的公共服务往往不能满足具体社会群体对公共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而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需求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产物,能够更好地满足那些数目巨大、种类繁多、彼此冲突的“局部性”公共需求,从而弥补政府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方面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实践已经证明,公共服务正走向主体多元化趋势,而非营利组织必然成为公共服务的主体之一。

杭州志愿者协会归杭州市团市委领导,现已发展了一支巨大的志愿者队伍,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就以服务为宗旨,开展了多项便民、利民活动,在帮助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9年5月,杭州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计划,这一计划由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运行,却是以公共服务为定位的,商业利益的色彩淡化,也就缺少驱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而志愿者的加入,为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免费而强大的力量,将近300名志愿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并且集体骑着公共自行车上街宣传,吸引了市民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和了解了公共自行车项目,有力的推动了公共自行车计划的顺利开展。在公共自行车项目步入正轨后,志愿者们更深入地介入到了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日常运行服务当中。在杭州市政府牵头下,公共自行车项目与杭州市团委下设的志愿者协会合作,面向全市和在杭高校,招募了数百余人的志愿者,开展了“小红车小红帽”计划。400名志愿者们服务在200多个自行车服务点上,提供借还车咨询、检修、卫生以及宣传工作,如帮助行人停泊车辆,每人自己带一块抹布擦洗自行车等。他们为公共自行车计划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非营利组织的未来发展

(一)发动学生和退休人员的力量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志愿者”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志愿者一般都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然而活跃在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中的一群退休老人却揭示了另一个发展志愿者的潜力群体。杭州市功勋志愿者王鲁民就是在退休以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去的,8年间她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00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让她老有所为,也让她的人生得到了升华。就非营利组织而言,退休老人可以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力量,一定量的公益性工作可以丰富退休老人们的生活,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有利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对老年人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退休老人们们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充足的空闲时间,可以在非营利组织中有所作为。发掘学生群体和老年人群体的力量,是未来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专业性和非专业协调发展

未来非营利组织发展所要致力达到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专业性与非专业的协调发展。在杭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中,志愿者的服务内容以无需专业技术的咨询、维持秩序工作为主,而杭州志愿者协会正着力于成立一支具有专业修车技术的志愿服务队伍,以帮助缓解公共自行车项目的修车压力。他们的主要途径是招收具有学习能力并愿意学习修车技术的志愿者,由公共自行车公司配合提供修车师傅,免费教授修车技能。非营利组织往往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报酬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这些工作只好由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做,从而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导致非营利组织的业余主义。未来非营利组织要想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职能,就必须加强对组织成员专业素养的培养,组建一支能力全面的人员队伍。

第3篇: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题目】长沙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章】长沙地区旅游服务机制优化探究绪论

【第二章】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章】长沙市旅游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第四章】 【第五章】完善长沙市旅游公共服务的途径

【结论/参考文献】湖南长沙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外的旅游公共服务肯定有可让长沙市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尤其是与长沙市在旅游资源上较为接近的旅游公共服务领先于长沙市的其它城市更是值得借鉴与学习。

4.1 国内先进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实践。

我国对于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的研究与城市实践,因历史原因,一直较为滞后,学者们的研究活动仅开始于近十年左右。本文选取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介绍。

4.1.1 北京市。

北京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实现市场化与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1 年 4 月,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为北京市旅游委员会)由原北京市旅游局变更而成,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北京市旅游委员会的成立旨在统筹协调首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标志着首都旅游业从发展旅游事业向开拓旅游产业的转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融合发展阶段。北京充分认识到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在北京市旅游委员会成立之初便在全国 31 个省份中率先设立二级管理服务与管理机构北京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处,专门负责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及旅游公共服务的综合统筹,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游客满意度。北京市旅游委员会于 2012 年正式公布《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 年)》等文件,力争在 4 年时间初步建立信息化、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的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完成旅游厕所改造 834 座;北京各文化场馆、商场、车站以及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等场所,都在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无障碍服务设施;景区旅游助残志愿者队伍也在逐步建立;智慧旅游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稳步的发展,构建了北京智慧旅游顶层设计,了智慧旅游四个业态建设规范,北京 A 级景区全部实现了自助导游和虚拟旅游,建成了北京市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北京旅游网已建成集网站、微信、APP 等平台的网络矩阵[34];在创新服务方面,市旅游委重新优化、修订了《北京市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使本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更完善。截止到 2016 年底,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的志愿者中,选择提供旅游志愿服务的多达 20 余万人,高校、景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 100 余支。

4.1.2 杭州市。

杭州市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国国内旅游产业相继兴起,杭州一时处于竞争的劣势。为此,杭州市政府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开始分段实施旅游目的地方案的综合建设,其中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建设是其中的突出亮点[35]。首先,杭州对自身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在追求品质生活和国际化的过程中,杭州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建设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水准和质量,且与国际接轨,接待国际游客的能力在全国领先。具体而言,杭州公共服务贴心便捷体现在:

第一是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2004 年开始,杭州率先在运汉专线开通水上巴士,打通了 3 条以上水上黄金旅游线路,开辟 2 条水上公交线路。

第二是方便的信息服务体系。从 2012 年开始,杭州市在主要城区及旅游景点区域开通了免费无线网络。在主要景区建成了讲解自助服务系统,游客只要使用耳麦或手机就能听到优质的讲解服务。

第三是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出租车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免费为出租车司机学习外语提供帮助。每辆出租车都安装了 GPS,除了有 2811111呼叫车功能外,还增加了短信功能、即时聊天交流等服务,为公众和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第四是贴心的志愿者服务体系。现在杭州市有志愿服务组织 60 余家,注册志愿者 70 万人。志愿者微笑亭100 多个。这些志愿者主要是配合交警、城管、公交、旅游等部门,提供路通文明劝导,博物馆秩序维护,项目旅游咨询,大型活动协助等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杭州已基本实现具有国际城市旅游特色的跨越式发展。

4.1.3 桂林市。

桂林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市,在国内国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视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风向标。有近些年来桂林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管理不断提升,尤其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走在了国内前沿,具体表现在:

首先,桂林于 2010 年成立了事业单位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处,开创了中国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体制改革先河,标志着桂林对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将进行统一的指导、规划、管理和监督。此外,桂林建立自驾车旅游服务站、免费发放旅游城市宣传资料、制订与执行旅游咨询服务基准标准、开通旅游免费咨询热线等方面工作都是国内首创。

其次,桂林首创厕所革命。早在 2000 年初,桂林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厕所革命,在市区及旅游景区点新建及改建 500 座具有国际水准的的公共厕所,并免费对游客、市民开放,厕所革命这个新奇的词汇也首次进入国民的视线。2014年末,桂林再次领先启动旅游厕所建设提升专项工作。三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工作,成立了专项工作指挥部,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市级层面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市、县级财政每年安排 2000 万用于旅游厕所的建设及改造,桂林厕所革命的经验在全国旅游系统予以广泛推广。

此外,桂林市将智慧城市与智慧地球概念在旅游活动中进行了具体运用,智慧旅游主要是借助物联网与信息化构建服务平台,完成旅游产业智能化。在桂林开展的新时期智慧旅游,不仅能完善桂林的城市服务功能,而且可极大地加速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提升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36]。

桂林市政府部门建立起一套由资源配置、客户感知和旅游服务三个方面组成的智慧城市评价服务体系,根据分类指标逐一对桂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为桂林旅游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从而提高桂林旅游智慧化程度,打造新型智慧旅游城市。这一点值得长沙市的旅游管理当局参考。

4.1.4 厦门市。

厦门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自 2004 年就开始了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并于 2009 年出台了我国首个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发展体系文件《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为旅游公共服务实践提供规划指引。厦门着力打造咨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厦门旅游网、旅游服务呼叫中心、旅游热线、旅游电子显示屏、移动旅游端等平台项目,并于 2012 年获得了中国旅游公共服务项目。

近年来,厦门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力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的创新、提升。2016 年 9 月开通了首批旅游直通车,包含 4 条线路,152 个班次,定期在景区交通枢纽游客集聚地往返。旅游直通车除整合资源、减少交通拥堵,为散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旅游公共交通,还实现了可移动的旅游公共服务点功能。随车配备了旅游咨询顾问,提供信息问询、城市营销、旅游预订、行程规划、投诉受理等服务。后期,厦门计划继续推广此种城市旅游的新型服务模式,新增旅游直通车线路及网点布局,拓宽服务功能,为游客及市民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全面解决厦门市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升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

2017 年,厦门推出全国首个市级全域旅游智慧导览公共服务 APP。该平台立足于游客直观导览需求,除本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特色资源外,还涵盖商养学闲情奇全面信息,构建了全域旅游资源数据库。该平台不局限于传统单一资源介绍的功能,除为游客提供导览信息,还增加了找厕所、气象服务、实时交通、咨询互动等功能,在为游客提供一体化、全方位旅游信息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厦门开展城市营销,充分展示文化底蕴、资源特色的有效渠道。

4.2 国外旅游城市旅游公共服务。

国外学者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侧重点异于国内,主要方向是集中在实践方面,重点紧扣着旅游活动中的游、食、行、住、娱、购的关键多个环节,重点涉及到游前、游中、游后的三个阶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下面对国际有名的几个旅游城市作一定分析。

4.2.1 纽约。

纽约市(New York),有世界之都的美誉。纽约市有许多世界级博物馆以及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这些文化特性是其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力,促使其成为西半球之文化及娱乐中心[37]。作为发达国家城市的纽约十分重视发展交通,不仅提前做好规划统筹安排,而且在政策、资金投入方面都会优先发展交通。早在 20世纪 20 年代,纽约对交通状况进行调查时就充分注意到了旅游对交通的潜在需求,在进行市政规划时就开始在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融入旅游交通规划思维。1923年开通的位于纽约市外的 Bronx River Parkway 就是将道路置于自然空间(森林)当中,是发展旅游交通的典型案例。

纽约还拥有立体的旅游交通网络。纽约市中的各种公共交通各种方式(如地铁、轻轨、通勤铁路、轮渡以及地面公交等)均由纽约州的交通管理局统一监管,这样可以便于组织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驳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城市运政系统的运行效率。纽约市的公共交通利用率高达 90%左右,而中国较领先的京、沪等地的公共交通使用率均不足 30%。

纽约还拥有完善的信息网络,这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功的标志。广大游客只需通过互联网基本就可以完成出行的一些必要准备,包括预订住宿餐饮,购买车票、门票,了解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等,如美国的 Travel Channel TravelShows, Inspiration, and Expert Advice,Travel in Latin AmericaLANIC等。

此外,纽约还非常重视旅游安全保障。如美国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及美国登山救援协会等都是这类专门机构,虽然是民间组织,但是这些民间组织担当着相当一部分旅游公共服务职能。美国旅游救援协会成立于 1950 年,该协会辐射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在各地也设有分支机构,政府提供大量财力人力保障其正常运转。 纽约也非常重视旅游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地方性安全规范十分完善。

4.2.2 巴黎。

巴黎,不仅是世界的一个文化、时尚、政治、科技、经济中心,而且是一座旅游胜地,被世人誉为浪漫之都。巴黎是全球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各种交通工具贯通至每一个角落,更会可以到达任何一处景点。

巴黎还拥有非常便捷的旅游指引服务。巴黎的各个交通站点,公交站、火车站、地铁等,都会有旅游资料供游客免费领取,包括旅游交通地图、目的地资料等。对于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等社会特殊群体,都会有相应的专门设计元素,人性化特征十分明显。巴黎还专设有观光事务所,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除了香榭丽舍大街的事务所外,主要的车站、机场甚或是旅游旺季的埃菲尔铁塔等处也开设类似的事务所。

此外,巴黎还非常重视安全旅游的社会效果。例如对于度假保险,其承保对象可以拓展至外出度假旅游者或野营者的重要家庭财产。此外,还推出了特色保险,如行李多种险及补充性保险,承保范围极广。

4.2.3 东京。

东京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浅草寺、东京迪士尼乐园等着名景点。日本非常重视旅游交通设施的完善,于 1955 年首次在旅游胜地日光建设了长约 6.5 公里的旅游公路。在东京,都内设有 9 条铁路干线,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私营铁路干线,地铁线路十分发达,可以接驳全市。此外,巴士也十分便捷,主要街道上也经常可见巴士站牌。

东京非常重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比如日本的旅游地图涵盖内容准确、详尽且实用,每年都会更新数据并重新印刷;旅游宣传册内容详实、设计美观、特色突出,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性,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在东京,因国民保险意识较强,保险公司瞄准这一块业务开发,一直比较重视旅游保险市场的开发,积极创新,不断推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新险种,旅游保险市场比较成熟,购买旅游保险的比例高达 90%,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进行投保。

4.2.4 首尔。

首尔针对自助旅游新趋势,从游客体验及需求出发,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旅游咨询服务。首尔旅游咨询中心分布密集,在景区、车站、中心广场等地随处可见,配备有旅游手册、游览地图等资料,同时,会多国语言的工作人员现场为游客提供景点、住宿、交通、演出、餐饮、线路推荐等全方位的旅游咨询服务。

此外,首尔将科技感充分融入到智慧旅游的建设中。首尔市旅游官方信息平台能提供五种语言服务,除涵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路线推荐、交通指引等信息外,还可以实现酒店、展会、演出等活动的预约及独一无二的旅游线路定制,丰富的内容及全面的功能为游客个性化、高层次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且首尔在2009 年就推出了I tour seoul手机 APP,该平台直接与首尔旅游官方网站相连接,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有效,为广大旅游者尤其是自由行游客提供了可移动的、全面的旅游信息资讯服务。

从上述的国外旅游城市名城的旅游公共服务典范分析来看,均有一个基本特点是:对旅游者的人文关怀到位,在旅游上的基础建设投入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在智慧旅游建设上十分舍得花力气,而这些旅游公共服务职能的开发与管理,除了政府是主要参与者外,企业组织及非企业社会组织也参与其中,以多维地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目标,提高游客的感知满意度为最终目的。

4.3 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经验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长沙市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建设借鉴:

第一是以客为本,需求导向。

一段有品质的旅游行程离不开旅游公共服务作支撑,而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的初衷,就是要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安全、舒适、高效、贴心的旅游产品、服务及市场环境。游客对一个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感知度的好坏,直接反应了该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旅游大众化、个性化及品质化的需求,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时效性、移动性和便利性有了更高的需求。而国内外先进城市在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中,都捕捉到了这点,把精力集中在了游客需求度高,亟需完善的方面:如旅游公共交通、旅游智能化应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便民服务等。因而政府在旅游公共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广大受众的需求,从而避免供给和需求出现偏差,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第二是机构保障,规划先行。

在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主要还是政府。因旅游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建设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而每个部门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单靠传统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来统筹、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太过乏力,因而综合性的机构保障、专业性的全面规划以及可操作性的规范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政府主导的大方向指引下,可引入社会组织和企业通过服务市场化方式参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从而提高效能和水平。

第4篇: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范文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关键要依靠人口素质、科技进步和人才优势,根本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前教育长足发展,保教水平逐步提高;两基”任务全面完成,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职普结构渐趋合理;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全县人口素质,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县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城乡、学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城区学校大班额、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县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未来五至十年,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民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2311计划,对加快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加快教育发展,为民勤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省、市教育工作会议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战略任务,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全县教育科学发展、公平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末,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全县总体办学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开展学前四年教育试点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农村初中全部撤并到城区,城区“大班额”现象、农村小学布点分散的问题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完成。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基本形成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民勤县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教育城”把民勤县创建成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教育名县。

二)主要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立足县情,着眼未来,以“教育城”建设为契机,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全县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影响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前,城区西关新建一所标准化半托幼儿园,各乡镇要利用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完成“校改园”工程,设立乡镇中心幼儿园。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逐步为城乡幼儿园配备公办教师,扩大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完善农村寄宿制幼儿园服务管理制度,推广校车接送幼儿的成功经验。加强安全监管,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和优质教育需求,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年前,城区西关新建1所寄宿制独立初中,逐步撤并农村初中,实现农村初中学生进城读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搭建学校之间名优教师、优秀校长互动、共享、交流平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消除大班额。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年,职普招生比接近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年,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植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专业。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努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财政专项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满足教学实践需要的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基本建立起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实验实训基地网络,培养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力争使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行列。

5.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补充、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特教津贴,对特教教师在技术职务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年,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康复教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残疾儿童入园率达到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6.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积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大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重视职工培训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突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7.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8.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年,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年,全县城乡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各级各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9.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式。突出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健康体检制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重视音体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生态县情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0.实施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针对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好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城”建设工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逐步扩大网络教育资源服务覆盖率。实施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把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推进常态化、增强实效性。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施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学科教学均衡发展。

三、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改革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着眼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制约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民勤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开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和多样化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增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育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鼓励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发展进行多元性和综合性评价,完善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学生评优树先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领导,细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政策和保障条件,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参与“义务教育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评价办法”课题研究。

二)深化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招生制度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得将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查结果作为适龄儿童进入小学和初中的依据。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完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文化课成绩、体育课程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制度,实行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薄弱初中等办法,带动薄弱初中发展,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增强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健全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作用,对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和改革发展服务。结合布局调整,研究改革农村教育管理模式,逐步撤销乡镇教学辅导站。加大安全教育和管理力度,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校车交通安全。健全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监督与指导结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保障措施

一)确保教育投入稳步增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实现“三个增长”年,实现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以上。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同时按2%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统筹用于教育事业。统筹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教育。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普通高中教育按隶属关系,实行经费以县财政投入为主,受教育者缴费和其他渠道筹措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机制。依法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安排不低于30%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事业。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管理。

充分发挥“县长教育基金”筹资平台作用,多渠道募集资金,确保每年资助贫困师生1800名以上,形成完善持久、效益明显的奖励救助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目标,以职称评定、评优树先为抓手,以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为杠杆,建立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的师德风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做好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名师培养培训工程、名校长培养培训工程、优秀班主任培养培训工程、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探索由地方财政保障的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用人模式。按照国家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配备与编制标准,足额配齐教师及教辅人员,适当配备小学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满足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健全教师正常的补充机制和流动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免费师范生到县任教,重视补充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按计划招聘特殊教育教师。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和“师德师风标兵”奖评选及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努力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政策留人。

三)推进依法治教。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校校通”班班通”为重要内容,加强全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

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教科研工作特点、有利于提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和评价制度。加强教育科研力量,完善学科研究制度,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学科研究。加大经费投入,配备相关器材设备,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物质基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与教学指导团队。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要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要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