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建设管理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

第1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党政;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07-02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内容,它不仅仅关系到高校的党政建设,同时关系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内容,对于高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善于发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和管理,从而不断地提高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质量。

一、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和职能日益凸显,其党政教育工作成为决定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所在。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连接着高校基层管理机构和二级学院,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枢纽。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才能够促进党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党政工作中扮演者信息传递、活动组织、党政宣传等多方面的角色,其每项任务都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党政建设息息相关,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党政建设的效果,对于高校党政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贯彻了我国的党政方针,实现了国家政策与高校工作的有机联系,对于高校党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包括政治修养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要想强化个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方面,二级学院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在管理与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分工、工作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1.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等。从目前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来看,工作内容繁杂、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人事管理、对外交流等,关系到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离退休处、统战部、工会等多个部门,然而办公室的工作员也就4~6人,大量的工作由为数不多的人来承担,这就使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工作效率降低。

2.办公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少。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到了科研和教学上,党政管理工作作为辅工作逐渐弱化。学校很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少,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升,知识和能力得不到锻炼,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观念落后。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工作成效低。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起码的服务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能经常和师生交流,无法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也就无法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备领导班子决策。作为二级学院的“中枢”机构,这对于工作的实施和贯彻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由于执行能力较差,导致在工作实施的时候,具体的工作计划往往无法按照既定的方向来执行,从而导致计划与结果背道而驰。此外,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以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无法将有创造力的点子运用到工作中去,降低了工作成效。

4.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党政办公室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激情。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无法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让他们觉得工作质量的好坏与自己不相关,这样必然会在工作中降低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业绩考评制度,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偷懒、态度不端正等,降低了党政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提升策略

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不断实现有效的工作定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健全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全面管理与提升,不断实现高校秩序的稳定,促进人才培养。

1.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分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就必须要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的工作分工。第一,要正确认识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及其职能情况。正确认识其职能的内容,对于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执行职能等各方面的职能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以工作目标来严格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第二,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分工。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公平分工,从而不断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不断地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2.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第一,实施选聘制度。从相关工作人员选拔的源头进行严格的规定,从其工作能力、专业、工作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力求能够选拔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第二,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校党的有关政策宣讲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的作用,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提出的新任务,加强工作人员的系统理论培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积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业务培训。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积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党政水平,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地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其工作的目标和初衷,即实现服务的功能,学会放下架子,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党政建设结合起来,全心全意地为高校师生教学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此来不断实现高校党政建设的目标。此外,还要学会创新,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来安排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提升工作效果。

4.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执行能力。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是提升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建立责任制,不断地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业绩挂钩,以此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根据其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第二,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在执行具体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来执行和实施,尽量让工作执行与最初目标相匹配,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更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断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使命,就必须要加强对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工作分工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率,就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从而为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华红.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01):144-146.

[2]杨咏.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陈洪林.目标管理在高校办公室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杨乐.对高校院系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24):35-36.

[5]侯燕.我国高校办公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第2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管理沟通 沟通策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年高校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高校的教育与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在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基本前提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在大学教学环境日新月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复杂的形势下,如何构建良性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沟通机制,避免比如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的学生朱令被投毒案、复旦大学的黄洋被室友毒杀案等一系列校园悲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深切思考的命题。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了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班级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教室布置、环境卫生、宣传规划等看得见的环境;隐性文化包括班规、班训、班风、班级成员间人际关系等看不见的氛围。

二、良性班级文化的特征

笔者认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应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独立、自由

大学校园允许大学生有相对独立自由的心理和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学习需求。独立自由的班级文化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表现。

2.价值观和心理需求多元化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有不同需求层次的价值观体系和心理需求结构。

3.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在和谐的班级中,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等,彼此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得成员心理上处于舒适的互动状态。

4.班级对成员有约束和激励的正向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激励成员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尊重个体差异,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增长才干、实现梦想。

三、管理沟通的启示

美国学者James S.O’Rourke IV认为,人际交流之间的沟通是动态的、连续的、迂回的、不可重复的、不可逆转的和复杂的,客观上存在生理的和心理的障碍,因此在沟通中应解决信息发出者、信息接收者、信息、信息媒介、信息编码和解码、信息反馈和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James S.O’Rourke IV,2007)。他进一步提出,成功的沟通策略采用以下步骤:

1.把要传递的信息和组织的策略和目标联系起来。

2.吸引潜在信息受众的注意力。

3.以信息受众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信息。

4.鼓励信息受众接受信息并按照信息行动。

四、建设良性班级文化的沟通策略

笔者认为,建设良性班级文化,核心问题是实现良好的沟通,可适宜采用以下沟通策略。

1.依托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熟悉本校的校训、发展史、校园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创建良好的集体归属感,避免个别学生孤立于集体之外。

2.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班干是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有效桥梁,教师应培养学生干部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3.辅导员、班主任应深入班级和学生交流

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应在教学和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迷茫和苦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和谐发展。

4.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寝室关系

班级文化包含各种层次的人际关系,不仅限于学生之间。当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成员之间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

5.利用各种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一个具体的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课内和课外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2]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第3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班集体;班主任;管理策略

班级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因而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前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出现一些管理困难,需要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这一现状。

一、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

护理学教育背景体制下,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很少,当前比较重视对于班级中人才的管理人才的培训,因为不同于初中、高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需要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经过对各个班级的走访,发现小部分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是比较松散,没有开展制度化的管理流程,不去考虑班级之间的屏蔽,和制定日常班级管理目标,只是在上级领导分配工作以后机械性的安排一下相关的工;另外班主任制定了详细的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但是没有制定好良好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所以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标准,出现班级管理松散的现象出现。

二、班主任开展策略的推行方式

1.科学合理的学习观的树立

我们所说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印象以及看法,这种人生观点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行为和管理策略有着积极的影响。因而在传统的教学观点中,教师处于管理地位,学生处于被管理地位,要求学生被迫容纳知识或者某个事物。但是当前的学生观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校园的主人。因而可以了解,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

第一,个性化的发展时代,学生也处于这种年龄层,所以性格中很多独立的因素表现较多,因而心理建设异常敏感,具有较为强烈的责任心。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习文化课,并且在以往的文化课考试中成绩不是很理想,如果在学习上班主任不注重教学引导的方法,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学会尊重学生,转变自身的角色,这样才能让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提升师生之间的信任度。第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有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受到教学质量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这种差异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逐渐改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需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要按照统一的标准硬性的要求每一个学生,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性创造灵活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班主任最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培养计划,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班级中,并且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范围,学生高效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真正的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完善自己专业的同时,服务社会。

2.管理层策略提升与班集体形成理论认知

实践表明,护理专业的班级体策略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策略以及班级管理中的各个维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班主任要了解一点,班级的健康发展与班主任在活动管理中的策略密不可分,如果开展的策略合理、科学,那么才能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体验快乐学习的喜悦,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正面的教学引导,促进自己向着良性发展态势前行。如果班级管理中管理策略不合理会让班级之间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冷淡并且待人接物方面比较傲慢等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学生个人良好素养的养成。

3.抓住管理中的主要矛盾,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级管理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班主任在解决班级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气氛。一个班级是由不同个性的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发挥出班集体中的核心作用,班级本应有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良好班级的形成不能离开班委会的选拔,因为学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自己化解,不但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的团结班级,班主任只需要做好从旁指导。所以班委会的建立以及班委的作用就凸显出来,班委会成员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需要协调班级中的各项矛盾,并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建章建制。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在班级管理有帮手,更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综合能力。

4.班主任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管理班级

班级中的差异化存在,让初中班主任运用合理的策略管理班级。如果一个班级学生之间没有统一的价值信念和班容风貌,那么这个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也不会很高。因而班主任需要经常组织活动提升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之间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班级中一些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如果学生感觉说出来不好,那么可以运用匿名的方式写出来,班主任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班级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某次事件中班委是否处理合理,有没有徇私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那么班主任要和同学解释,解除误会,如果有班主任需要和改名同学沟通,及时的指正。

三、结语

班级是护理专业基本的构成单位,班级建设情况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管理是否成功。班主任如果想建设好一个班级需要多方面努力,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班主任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运用多种方式提升班级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第4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 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孩子们互相竞争,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在这个过程中,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1]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一、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通过班级成员所创造的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来代替班级教师空洞的说教,师生在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彼此交流,以激励为主,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内在潜力都能得到自主、充分的发挥,同时,带动班级快速发展,动态实现班级的组织目标。班级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外层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中层是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内层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与导向性不强

班级的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活动环境、绿化美化等班级硬件以及表现班级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板报、班徽与对联等。还记得在自己上小学时,班主任对教室环境并没有那么的重视,对学校的美化教室评比,我们班没有获得任何的名次。而在当前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墙上的文化虽然多了一些新花样,有的班级以书画为主题就贴了许多名诗名画,但是问起班级里的学生墙上文化所涉及内容的了解时,很多学生都讲不出来,这说明墙上的文化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也没有内化到班级成员的心里使它真正成为一个班级的特色与个性。 结合自己小学所在的班级,我觉得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资金不足,农村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农村学生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使得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相对较差。而班主任也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不够重视,觉得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其它都是次要的,而忽略了班级文化硬件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二是班主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只是为了纯粹的评比而去实施物质文化建设,而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忽视民主性

班级的民主管理是使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班级里发挥他的作用,承担一部分的管理责任,共同参与和决策班级的管理制度。这样的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班级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搞好班级建设,但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上就忽视了班级成员的民主性。比如说班级的一些制度都是硬性规定的,学生并不能做任何的选择,只能服从,形成了不是我要做什么,而是要我做什么的思想,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剥夺了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结合自己初中所在的班级,我觉得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民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班主任在管理中仍然习惯于采用班干部委任制。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辅助自己的工作,通常不经过学生民主性的投票,而选择学习好的学生担任一些重要的班级职务,而且一年下来长期不更换。这样做会使一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班级活动缺乏参与热情,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导致班级制度文化的不良发展。

其次,班主任对学生以学习为标准的评价制度。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设置奖惩制度,这样做会使成绩落后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觉得自己反正那么差了,就不愿意参与到评比活动当中。

最后,我觉得跟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比如班主任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做错事,不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事后也是不会追究,在班级成员讨论问题是总是采取那几个人的意见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参与到班级共同的讨论中去,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阻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民主化发展。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缺少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做的比较好,但自身的文化创新比较少,对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少,有特色、有突破力的东西少。其主要原因为: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班主任管理权威绝对化。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开展的活动也没有多样性,并且都是教师安排的,这样做会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品格的发展,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温馨具有导向性的班级物质环境

1、注重教室的卫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美化教室,但至少可以让教室保持干净整洁,班主任在看到地上有纸屑时要主动捡起来,打扫工具摆放整齐,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其次,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通过一些剪纸等贴在墙上,还能带动学生一起动手,既不用很多的资金,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室,比如说小学生的墙上就不应该贴一些太深奥的名诗名画,这样只能起到一个视觉上的美观,对学生的发展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布置教室既要考虑到趣味性,又要是学生不分心为前提进行设计,同时可以根据各种节日的到来,随时更换,教室的环境保持新鲜感才能够吸引学生去欣赏和探究。

(二)构建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

1、人人平等,班干部大家选。比如选举班干部时,让每一个位竞选者说说自己在哪方面特别能干,以后要怎么做,再让学生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集中进行选举,这样不但能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选出来的学生是大家公认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比较有影响力。

2、班级制度公开化和管理民主化。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班主任就应该发动全体学生献计献策,对班级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风、班训、班歌等。同时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班主任设置奖项要有针对性,多而不杂,让每一个奖项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符合本班特色。奖励时要体现民主化,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某种行为一致赞同时,才能对其奖励。惩罚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当众训斥学生,还有公平合理,在班级里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行为。

(三)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首先,班主任应该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增进集体感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管理、发展,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只做一个观众,最后班主任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

四、结论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创建,都离不开学生参与,学生是主体,应该重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对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文爽.细节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5,(04).

第6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 职校;班级管理;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心理文化学是将传统心理学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地理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多类别文化的理解,进而探索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近年来,心理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深入,特别是在职校中,了解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文化,再分析其心理活动,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解决学习以及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职校教师管理班级的重要手段。

一、浅析心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关于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在对某市八所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报告中,七成以上的职校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高度关注。进入职校后,学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人际关系,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适应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

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班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建设中,心理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注重心理文化建设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优化职校生的心理品质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职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二、实施心理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班风、筑班魂.:重视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通常,教师在建设班级之初,班级文化建设雏形就已经初步形成,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整体成绩都大致相同,但越往后发展差别越大。经调查研究发现,多是因为心理文化建设未能跟上所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天的职校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职校学生心理文化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对职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教师工作的重心在于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职校学生年龄段多集中在十五至十九岁,正值人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青春期”,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不强,各方面问题表现突出。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上,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已经不完全满足于书本上现有的结论和老师、家长的讲解,对他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急切渴望从家庭与学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希望脱离父母和老师的“管理”。

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环境布置、制度规范、活动开展,树立良好班风,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班级活动中自主管理、自我激励,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将心理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应充分考虑职校生源特点和这一年龄段群体心理、生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帮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健全人格。

(二)集体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落实心理文化建设

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行为极易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这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打开了新思路。错误的行为极易传染,同理,良好的集体活动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通过集体活动的耳濡目染,学生在观察他人言行举止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在集体活动的影响下,性格内向、胆小怯懦的学生逐渐突破心理障碍,积极沟通,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性格活泼的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于好人好事和进步显著者,教师给予大力表扬,培养学生认同心理,从而形成学习榜样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校领导对班级的正面评价和肯定,教师应在全班范围内大力宣传,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只有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建设班级的热情,才能够实现班级健康发展,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效沟通: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带动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沟通是职校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心灵、情感、思想和观念的交流。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沟通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有效沟通不仅能够达到教育目的,更能培养师生感情。

对职校学生而言,相比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内心更希望受到他人认可,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与社会的关注和尊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业余生活、尊重学生合理要求,应充分信任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心理文化学角度来讲,在日常的沟通过程中,人们往往花更多时间去表达,而忽视倾听的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更加关注倾听的有效性。倾听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渴求,而且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一个愿意倾听学生内心想法的教师必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通过倾听,教师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隐藏的优点,并从欣赏的角度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自信心得到满足,教师得到支持与拥护,师生之间更像一种朋友的关系。

三、结束语

在当前形势下,职校教师应积极探寻班级有效管理的新模式,面对家庭背景各异、学习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思想复杂、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我们应从学生的心理工作入手,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艺术。

参考文献:

[1]高磊. 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第7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中班级;班级管理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作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十分新颖的尝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师需要深入班级,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创设班级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制度的意识。因此,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1]。

一、以学生为主体概述及高中班级管理要点分析

(一)概述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观念也是班级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始终保持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始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班级活动的管理,包括学习需求、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这种管理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和个性的发展,并且打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也能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达到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目的。基于以学生为主的班级管理角度,高中班主任务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刻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

(二)要点分析

第一,要注重构建自主管理模式,是指以学生为本管理思想的一种实质性体现。学生不仅可以主动管理,也可以受到管理,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更能对班级事务管理较为上心,从而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职责。第二,要注重制定班级制度。班级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时刻注重公平平等,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大幅度调整,充分体现人文的关怀[3]。还要注重制度的设立,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做法。因为高中生处于十分重要的成长时期,目前心理状态仍然不够成熟,在设立制度时切不可过于死板,而是要具备灵活性,必要时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三,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实际情况是,班级管理更多是教师的事情,学生的参与感不强[4]。长此以往,师生对于班级管理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但是,在以学生为主的这种新型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生也可以发表意见,师生合作,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创新理念,对教师而言更是挑战,有着巨大的价值[5]。

二、高中班级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与初中生相比,许多高中生的思想十分成熟,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控能力而言,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存在叛逆心理,再加上一些高中的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很容易带来更大的压力,无形中加剧了班级管理难度[6]。若是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个性化的发展,也没能严格遵循学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过于强硬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导致高中班级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班级管理的理念有待更新。一直以来,高中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学生的管理模式。这种情况经常会导致许多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认知存在片面性。班级管理的方式过于老旧,以教师为主体。虽然在短时间,这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时间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出现隔阂。2.班级管理的策略有待改进。由于许多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些学生个性极强且较为叛逆,若是采用打压、严格约束等一系列管理模式,并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良好氛围的营造。再加上这种过于刚性的管理,很难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教师制定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管理班级,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高中生以及是否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没能根据学生需求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使得班级的管理只是形式主义。3.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不强。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这也是最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对于自主管理的认知不足,再加上缺少应有的独立能力,甚至一些学生带头对于班风班纪破坏。没能严格遵循教师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也正是因为缺乏管理意识,教师和学生针对班级管理很难达成一致。

三、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一)创设良好班级氛围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务必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一种理想的情景,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对班级的归属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也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第一,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就是可以在每隔几周或者几个月,利用班会的时间,针对这一时期班级出现的事情进行适当点评,或是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针对一些事情开展讨论,得出结论,在班会结束之前,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和总结,由教师进行点评,有利于增加学生彼此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想法,从而打造一种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第二,要开展常态化的班级辩论赛,通过辩论的方式获得对方的观点,为教师今后进行班级管理提供明确依据。高中生正处于极度的敏感期,在这一特殊时期,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理解,也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因此,进行常态化的辩论赛,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会引发社会争议的案例特征进行分析时,更能让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发表意见,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优化策略之一。由于高中生虽然处于敏感的青春时期,但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教师可以将适当的班级事务主动权交还学生。这并非是放纵学生自由安排班级事务,而是需要一定界限内的自由,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让学生有序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为班级管理重点,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对于教师和学生彼此配合,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高中班级而言,由于文化建设内容较多,例如班级纪律,促进学生挖掘更大的潜力,也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除此之外,教师更是需要做好表率,通过正向的语言和行为,向学生传达积极思想。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文化建设与学生进行商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做到相互监督,更要注重客观环境的建设,包括班级卫生情况、整体环境打造等等,让学生在一种明亮宽敞的空间学习,使更加轻松、干净、愉悦的环境逐渐感染学生的心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

由于高中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学生,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需要从学生认知和心理状态出发,选择合适的班干部,进行班级内部管理。而对于班干部的选择,不仅要只注重成绩,也注重其他能力。为了保证公平、公开、透明,需要让学生自由竞选,集体投票。不仅民主,也能够选出学生心中最为理想的结果。在选出班干部以后,教师需要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对于班干部而言虽然是一项挑战,但是更能激发责任心,也能让班干部在不断地管理和实践中发展个人的认知和能力,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总而言之,班级管理作为高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转变以往的认知,赋予学生更大的权利。而对于学生来讲,也需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让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成为班级的一分子,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雅柳.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以数学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33).

[2]马静.中学班级管理与德育相互结合的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7(04).

[3]刘伟,张旭.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01).

[4]鱼进洋.浅析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窘境及应对措施[J].读写算,2020(18).

[5]陈露.基于高中生自主学习计划能力的班级管理策略[J].卷宗,2017(25).

第8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 高职辅导员 工作方法 创新研究 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团结、和睦、积极与进取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辅导员应该从培养班干部入手。大学是相对放松的学习阶段,辅导员应该加强班干部的培养策略,通过民主举选的办法,创建起班委组织。辅导员应该发掘出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善于利用班干部管理班级,而且要大力支持和激励班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与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出班干部带头的好作用,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同学之间的榜样是最好的榜样,能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互相竞争、互相进步。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该加强班干部会议工作,通过开会给班干部明确各自的工作,能够及时的解决班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班级管理,在减轻辅导员工作重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2)辅导员应该注重班级中的文化建设,在一开始建立班集体的时候,辅导员就要做好各项工作布置,比如说,可以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具有教育意义与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给学生营造出学习的氛围与文化的氛围。辅导员在布置教室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细微之处制定班级的文明公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断地激励学生进步与发展。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教室创设图书角,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中设置评比专栏,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约束自己,从而进步。(3)辅导员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建设。一般情况下,大一时期的学生会对学校充满向往与憧憬,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差,不愿意被辅导员管理,因而就会出现问题学生,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比如说,上课玩闹、迟到早退和大声喧哗等等,辅导员一定要重视起来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把不服从管理的学生引导到正常的学习轨道当中。

由此可见,高职辅导员要想管理好班级,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给学生树立榜样。辅导员要想管理好学生,首先要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因而,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严于律己,做好老师的职责与本分。(2)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遵守学生守则,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其中要注重学生的穿衣打扮,让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等。(3)通过多种多样的管理方式,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辅导员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以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高辅导员管理效果。

2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1)辅导员应该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当中,班干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建设出好的班风与学风。辅导员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权与空间,让学生自己选班委成员,从而让班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凝聚起来整个班集体,推动班集体良好气氛的建设。辅导员还应该开展一些互帮互助的活动,发挥出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爱护自己的班集体,从而激发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辅导员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发展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自己当成班级中的一名成员,努力做好领导者的角色,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做好学生的后盾,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而且,还要加强班级管理考核制度的建设,对学生的德育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估,积极引导学生改正缺点。比如说,可以通过学校的运动会和自习,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促进班级管理的发展。

3掌握批评的技巧

辅导员应该掌握好批评的技巧,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去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且让学生进行改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辅导员一定要规划好教学的目标,通过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批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辅导员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采用犀利的言辞和严格的惩罚,那么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让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因而,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自主承认错误,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的目的与效果。

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该选择好时间和地点,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起到相反的管理效果。辅导员如果在公开的场合去批评学生,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效果,还会让师生间产生矛盾,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辅导员一定要注重批评学生的过程,不能够草率,不能够采取激烈的批评方式,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除此之外,辅导员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从而与学生产生矛盾,达到不良的教育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辅导员要想让管理优越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一定要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开始,从而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通过良好的批评教育,推动班级管理的建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能人才。

⒖嘉南

第9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阶段;毕业年级;班级管理;相关问题;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17-01

六年级阶段算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步踏入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生理都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对于六年级的班级优化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1.六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一个渐进探究型的工程,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都有着差异,所以,每一个教师在管理不同班级的时候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摸索的过程中也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1班级管理力度掌握不恰当。部分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力度掌握不够恰当。一些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过于重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大包大揽",因为六年级的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边缘,他们的心理变化是很不稳定的,教师的过多干涉,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这么做,我偏偏就要和你对着干,这就严重导致了班级的不稳定因素存在。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于散漫,六年级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在相对较为放松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过于放松。

1.2没有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处于青春期的边缘,所以他们对于异性之間的交往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往往会增加他们的期待,其实本来来说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变化,而部分教师在处理的过程中过激,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可能处于一个发展中的状态,所以学生在班级内很可能产生不和或者是矛盾,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所以很容易造成不稳定的情况。而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没有及时了解到事件的真实原因和学生真正的内心想法。甚至有些教师不分青红皂白,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就盲目进行惩罚,这种情况足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可以说细思极恐。

1.3没有能够以身作则。部分教师在班级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却仅仅成为学生的限制条件,教师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教师仅仅一味地说教,却没有以身作则,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心理,严重影响班级管理。

2.具体的管理策略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力度,掌握好管理的方式方法,促进班级大家庭的建设,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美好和谐的学习环境。

2.1成立班级委员会,将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有机结合。关于班级管理的力度掌握,教师可能很难把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适当成立班级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关于班级委员会的成立,教师可以先邀请有意愿的学生站上讲台进行自我推荐,然后由下面的学生共同投票决定,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班级委员会,代表了民意,学生可能会更加信服。

另外就是班级委员会的具体分工,班长,主要负责班级内的统筹管理,相对来说任务较为繁重,需要责任心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主要负责班级内的值日安排和卫生检查工作。体育委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跑操活动以及负责体育课的教师辅助工作。文艺委员,主要负责班级内的征文征画管理,适当的时候举办一些文艺类的活动,还有就是在课前带动班级氛围,负责班歌的领唱。纪律委员,关于纪律委员其实就是每天负责班级内的纪律情况,对于这个职务,教师可以不固定人员,而是让学生轮流值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班级管理中。

通过这种方式,分工明确,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真正的成为班级建设的维护者,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教师的任务量,从而促进了班级建设。

2.2加强奖励机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六年级阶段的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都需要鼓励来激励自己,所以,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强奖励机制。例如教师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可以对班级内这一周出现的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不仅包括学习方面,更包括生活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班会及时与学生交流想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从而恰当地调整方法。

2.3合理成立小组,相互督促。教师可以适当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建设。

总结来说,班级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班集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需要及时把握班级内的动态变化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恰当的管理方式,促进班集体的优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林苏:《增强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研究》,学术期刊 《华章》 2017年1期 

[2] 吴明艳:《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方法浅析》,学术期刊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 2017年5期 

[3] 胡萍:《探究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学术期刊 《中国教育》 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