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艺心得体会1我常常喝茶,但只是把它当做饮料而已。虽然有时会仔细品味一番,略能感觉不同茶汤之间的些许差异,但终因对茶了解甚少而不得要领。因此,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品茶,茶道就更不必说了。在听了罗蒙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激发了我对茶文化的兴趣。
对于品茶,分为三种境界。最初级的为识茶,即认识茶,是与“制茶”、“泡茶”相对应的名称。识茶除了用眼识,还要用口尝、用鼻嗅、用触感。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第二个境界为茶艺。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最高的境界乃茶道。茶道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烹茶品茗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提醒要心静(禅静)。老师还引用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茶道修身养性之作用。
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在刹那间体会到廉、美、和、敬之真谛和永久,正所谓“道由心悟”当然意境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正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跃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月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晴,白云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各个茶人由于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在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归真,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珍爱人生。
第一次听茶道的讲座,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茶道的知识,而且还喝到了老师亲自泡的珍贵的茶,也很有幸得到老板的赠茶。茶,不仅需要懂,更需要品,需要体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我肯定会不断地了解茶,学会做一个懂茶、会喝茶的人,并以茶道悟人道。
茶艺心得体会2常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言:今夜有书今夜阅。阅读茶艺先生大美推荐的《品茶图鉴》,忽然记起要写课后感想,脑海里浮现善壮和大美在美好生活馆门口送别的身影,现在才觉知原来茶艺课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清楚还有哪支古琴曲与茶有关,我听着《酒狂》,写“茶道”课后心得体会。
为什么来学茶艺?
因为朋友丁丁引领我体会陶瓷和香薰的文人闲情逸致,我才略知道这个世界里有一些人以茶会友,召集茶席雅集;有的通过茶参禅悟道,有的坚持做一个传统的茶人。现代工业化的浪潮里,还有许多人炒作茶叶犹如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想初步认识茶与人的世界。
从技能方面,我想考个证,或者有一天在有关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里用得上。前几年,我在日本大阪附近短期学习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地民间组织就安排我们欣赏了茶道。那时候,与日本翻译分享有关宋茶和建盏的皮毛认知,我感受到那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敬意。我有回归传统的愿望,在行茶仪式里,与各色人等分享传统的茶道,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妙趣。
学到了什么?
听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听得兴致盎然,感受到一个茶人的心态和气质。对照之下,大美老师每次都讲了3、4小时的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茶的历史、茶的化学成分、茶的分类、日本茶道、品鉴茶质、4种行茶法。这些知识在四次课里,固然属蜻蜓点水,略泛一圈涟漪。
作为一个学生课后功夫,我主要把握几点:1)阅读《品茶图鉴》,2)观想行茶仪式的点点滴滴,3)锻炼腕力,4)三五人凑一起喝喝不同的茶,模拟品鉴,从眼耳鼻舌意身去品鉴:
(1)茶叶、茶汤、器皿色、
(2)水沸声、沐霖瓯杯的声音
(3)水之味、茶之味、
(4)茶器特性
(5)茶叶、茶汤、茶底、杯底气味
(6)口腔与喉咙的各种味道、
(7)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
谢谢真诚分享茶人知识和茶之感官世界的大美老师,我也很喜欢精致的美好生活文化馆。
茶艺心得体会3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茶艺心得体会4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心得体会6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
茶艺心得体会7一节茶艺课的感想
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心得体会8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参加了由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岑溪市首届"茶艺师"培训班,经过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解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和沉淀。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还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过去只知道绿茶、红茶、花茶、龙井茶、乌龙茶这几种茶,殊不知,茶的基本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而龙井茶属于绿茶这一分类。除此之外,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冲泡方法都各有差异。
何为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比如,冲泡绿茶要用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且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的颜色。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就有写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而饮茶的技巧则是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要泡好一杯茶,主要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可将茶水比例,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的三要素。
现如今,茶艺已经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客人来时都是以茶代礼,聚会时一起聊天喝茶,这些都与茶息息相关。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但愿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
最后非常感谢茶业有限公司给大家带来的这一次学习茶艺的机会,让爱茶的人相聚一堂谈天论地,也让我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个优雅的女子,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茶,懂茶,惜茶的人。
一期茶艺培训优秀学员梁诗诗培训心得
茶艺心得体会9没去茶业公司学茶艺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太多关于茶相关的知识,仅仅认为泡茶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但经过这十几天的专业学习,我从中感悟到:当一个人的心由原来的浮躁变为平静时,便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美,这是一个人品质的升华。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心境,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
茶艺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品茶如此简单。"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寓意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做人做事,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会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例如日本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抵住清寂。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需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成长是一种蜕变,茶艺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个蜕变的过程。除了享受茶水带来的甘甜之外,还有待人接物淡定而平静的心境。茶道虽然在日本盛行,但却是源自于中国,这让我从中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和精致。茶艺的学习过程中,我不只感悟了人生,也有对中国历史和艺术的崇拜、尊敬和热爱。
天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艺培训课程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
茶艺心得体会106月15日下午的茶艺课主要是学习泡茶实践,学员们拿着各自家中的好茶请孟老师点评介绍,孟老师首先一一讲了这几种茶的产地和起源,并对茶的挑选也做了介绍。
比如武夷山乌龙茶,有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岩茶 闽北);绿茶中名为白茶的有安吉白茶、溧阳白茶、天目湖白茶;九龙窠是大红袍的母树所在地,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乌龙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深受茶友喜爱。
今天聊一下这节课老师讲的岩茶的冲泡方法及茶艺师和评茶员闻茶的方法,闻茶时要放到鼻子前嗅,很有技巧;冲泡时可以用紫砂壶,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高冲水,十秒左右出汤,壶内不留余水。
老师把带来的高品质的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示范冲泡给学员们品尝,讲了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的起源,是(1609)明末清初年间,武夷山星村镇一家茶厂正在加工一种绿茶,茶厂被军队占领,等军队走后,茶厂人发现茶叶红变了,扔了可惜于是用松枝点燃熏干茶叶后运到厦门请茶商带到国外去卖卖看,茶商运到荷兰后,荷兰人没见过这种颜色的茶,因为他们以前一直买中国的绿茶,很好奇冲泡出红的汤色的茶,品尝后直说好喝,很快销售一空。荷兰人给这茶起名black tea,欧洲从此流行开来,这就是咱中国的红茶。
现代工艺的正山小种就是茶叶不揉切不用松枝熏,十秒左右出汤。
学员们按照老师的授课要领冲泡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学习领会的精髓,自然是一堂愉快的茶艺课。喝茶多了后,要补充点甜点类的食物哦,我第一次有醉茶的感觉。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0-0001-01
一、引言
茶与咖啡是当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饮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从茶与咖啡的文化方面的角度来看,其二者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流传而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咖啡文化则是西方国家的典型象征,由于历史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二者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那么这个时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二、茶的历史起源及茶文化概述
不同年代,茶的功能也不相同,唐人饮茶谈艺术,宋人饮茶重意境,元代饮茶粗犷豪迈,明清讲求修身养性。自古“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文人雅士的七件雅事,俗事文化和雅事文化都包含“茶”,由此可见在这雅、俗两个文化层面,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茶的历史起源与茶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茶文化有更加系统的了解。
2.1茶的历史起源。
人类的饮茶史据传说从上古神农尝百草之后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是作为药用。相传彭祖得饮茶养生之道,活了八百多岁。后其携二子彭武、彭夷定居于闽北山中,武夷山因此而得名。后来周朝统治者借鉴商纣灭亡的原因,颁布禁酒令,倡议群臣百姓以茶代酒。闽北某山被时闽王划为茶山以备上贡茶叶之用。有历史记载的是西汉时一个道人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植茶叶,此后茶叶种植才作为经济作物推广开来。而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固定下来形式化的茶道,甚至说,中国没有“茶道”这个概念。中国的“道”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反复尝试,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积累总结“道”。而后再以此道调养身心,调适行为。再从修行中总结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其“道”。另一种是通过思想感悟而得之“道”,而后以行动来实践、验证此道。对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核心精神,国人会感叹中国茶不成道,更无茶道精神。其实日本的“茶道”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是固定下来的泡茶形式和泡茶内涵,而中国文化中,“道”存于万物,不拘泥于时间场合等,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2.2茶文化的概述。
“茶文化”泛指与茶相关的文化,包括茶产业、饮茶、品茗、器用、茶事等,其层面除了人文历史哲学,甚至涵盖政治、经济等。以茶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来说,自中唐以来,历代茶政与饮茶方式都有相关记载与论述。就经济的层面来说,唐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因茶风鼎盛,茶的大量生产、促使贸易消费发展迅速。就文学而言,历代文人对茶推崇备至,以茶做为题材,留给后世人许多有关诗、词、书、画、歌、赋、曲等佳作。从自然现象来看,历代茶文化随着制茶工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茶树品种、栽培、制作、加工等。从历史层面而言,自茶的源起,不论茶叶加工、饮茶方式,以及历代茶事记载,均有长足演变。文化乃人文化成之意,“茶文化”广义的说法:也即是通过茶事而与人类生活经验相关并化成的人文历史累积。
从历史的演变,可看出各年代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与审美追求,唐代品茶追求的是崇高与朴拙的美学,茶事崭现超然脱俗。宋代的茶文化就比较发达了,其在斗茶、行茶令等方面非常的发达,各种方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明代散茶的饮用,茶器多元,文人多追求意趣,超然物外。清代茶馆风气大盛,以市民为主的消费形态逐渐成为风气,茶艺发展更加多元也更崇实。
三、咖啡的历史起源及咖啡文化概述
对于咖啡文化来讲,其与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说中国的茶文化代表的是含蓄、内敛,那么西方世界的咖啡文化就是热情奔放的,这不仅与其饮料的差异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各国文化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3.1咖啡的历史起源。
首先我们从发源地讲起,根据罗马语言学家的罗士德.奈洛伊记载牧羊人牧童卡迪于公元6世纪于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咖啡。传说卡迪采摘了一些咖啡果实给修道院的人们尝,从而咖啡提神醒脑的功效渐渐的被人们所知。由于当时修道士们在晚祷期间容易打瞌睡,因此咖啡变成了修道士们的必备品。后经埃国传至也门,渐渐走进阿拉伯世界。说到阿拉伯世界不得不提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在咖啡的传播史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土耳其人为什么喝咖啡?因为禁酒。那喝酒对于穆斯林意味着什么呢?在他们的民族文化中,其认为喝酒等行为都是不虔诚的行为,是不被赞成的,其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的未来发展。可想而知穆斯林们迫切地需要一款能够代替酒精的饮料。咖啡理所当然的在穆斯林中普及开来。进而形成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当时的穆斯林们有多热爱咖啡呢?我们来看一首颂词:“啊,咖啡!你能消除伟人的烦恼;你把迷途的人带回知识的正途。咖啡是给真主的子民所饮用的,是真主赐给渴望智慧的人们的甘露……当别人向你呈上精美的咖啡,你所有的忧愁就会消失殆尽,它迅速地渗入你的情绪,并使你保持活力:如果你还有什么怀疑,就看看喝咖啡的年轻人和美丽的人儿吧……”据说这篇颂词最初是由先知穆罕默德的儿子所写,然后被好奇者从阿拉伯文翻译过来,并刊登在了19世纪早期特兰西瓦尼亚的医药期刊上。
除此之外,在其发展之初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元6至8世纪,埃塞俄比亚有个牧羊人叫卡迪。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羊吃了一种植物上的红果子,变得非常兴奋,活蹦乱跳的。他也大着胆子尝了这种不知名的果子,味道酸甜,人也变得神清气爽。随后,他就跟著羊群每天都吃。有个当地伊斯兰教的长老路过,看到了,因为好奇也跟着吃了。回家后呢,长老梦到先吃默罕默德托梦,指示他用这个红果子煮水喝,可以提神。从此以后,伊斯兰教夜间祷告前,都会喝红果子煮的热果汁,这就是咖啡的前身:“咖瓦”。
3.2咖啡文化的概述。
“咖啡文化”,那就是我们对咖啡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咖啡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咖啡饮料的制作技术。这些才是咖啡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的深入就会有人文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事实。例如美国人之所以喝咖啡人多,这与当年美国商人反抗英国殖民政府,并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有关。进而美国人只好以咖啡来解渴,所以不得不把咖啡做的很淡的原因。美国人喜欢喝大杯咖啡也是由此所致。
所以说到哪一个城市的咖啡文化最浓郁,那就要看侧重哪方面的特点了。如果说是“泡咖啡馆”,首选巴黎。但是那里人主要习惯了滴滤咖啡,饮用场所也以家庭和办公室为主。泡咖啡馆则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虽然很特别,但也只是比其他国家多很多,而比起意大利全国人民上街喝咖啡,并不主要泡咖啡馆来说,仍然要少了数十倍,甚至要少近百倍。要想理解这之间的差距,只要想明白一句话就行。那就是为什么当年舒尔茨在去米兰出差的几天时间就对当地咖啡馆的数量有如此深的印象,以至于让他回国之后就决心用星巴克咖啡的名义在美国经营意大利咖啡。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意义深远。
四、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是不同国家的文化象征,对其二者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对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不仅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本身还有很多共同点。咖啡和茶完全不处于对立,,二者都有着一个非常广泛的受众,从大碗茶到金俊眉,从罗布斯塔到geisha,各个阶层都可以受益。也并无高低之分,并且从发展历史来看,此二者均为历史长久的饮料。所以说,茶与咖啡,并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非此即彼。
4.1基于起源的文化對比。
从文化起源的角度来看,茶文化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虽然有很多学说,但是由于时间久远,至今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解释。一般来讲,中国被认为是茶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茶是通过中国向世界各个地区进行运送传播的。但是,也有一些资料信息和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国家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茶的发源地而言,其实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们中国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茶起源的故事,追溯历史,最早应该是巴蜀先民利用地理优势制作茶料,而到魏晋南北朝时趋于成熟,到唐朝时达到鼎盛。陆羽的《茶经》便是那时候的产物。那时候的茶已普遍,说到风靡全国,并不为过。如果现在很多人会拿在咖啡厅喝咖啡作为小资的代表,那么那时候喝茶便是超越生活的享受。
而咖啡文化的起源也具有这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对此有详细的解释,一个穆斯林托钵僧被他的敌人赶入沙漠。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他听到声音,提示他采食身边的咖啡果。他把咖啡果放在水里,想把它们泡软,由于咖啡果过于坚硬,他没有成功。不得已,他只好将浸泡咖啡豆的水喝了下去。最后,这个托钵僧就靠这种手段存活下来。当这个托钵僧走出沙漠之后,他觉得自己能够幸存,并且自己身上之所以能够获得神奇的能量,全都是真主安拉相助的结果。于是,他就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把这种配制饮料的方法介绍给了别人。
4.2基于种类、制作方法、品尝方法、功效的文化对比。
茶,相传最早发源于上古时期。传说人文始祖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这里的“荼”,就是茶。而后,随着文明的发展,时代的更迭,又出现了“槚”、“荈”、“蔎”、“茗”等字,都是指茶,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汉字的博大与包容。因此,对于中国的茶文化来讲,其历史非常悠久的。
4.2.1种类。
中国的茶与西方的咖啡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种类的角度来讲,其茶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包括红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等,同样的,咖啡也有着丰富的分类,其有纯咖啡、花式咖啡、皇家咖啡等。
4.2.2制作方法。
茶与咖啡在冲泡和制作技术与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讲,不同的茶会有不同的冲泡方法,比如,在对绿茶进行冲泡的过程中,使用温水或者较冷的水冲泡即可,这样的口感更加丰富。咖啡则不同,在具体进行冲泡的时候,主要有虹吸法、高压蒸馏法以及最传统的冲泡法等。
4.2.3品尝方法。
除了以上制作方法和分类上的区别,二者在品尝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品茶的时候,对茶叶的填配也是有要求的,喝的时候再进行茶叶的补充,基本保持茶水浓度的前后一致,喝茶的时候,可以与一些糖果、小点心等一起品尝,味道更加丰富。在对咖啡进行品尝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按照个人的口味来进行选择,可以先加入一点糖和牛奶,细细的对其进行品味,等待牛奶、糖与咖啡充分融合之后,轻轻搅拌之后再进行饮用就可以了。
4.2.4功效。
从功效的角度来看,茶除了可以当做饮品之外,还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咖啡来说,其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还能在此过程中预防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可以说,适量的饮用咖啡对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茶与文化虽然在历史起源、品尝方法、种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对其适量的饮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最大程度上在品尝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其二者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让中国的茶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在品茶喝咖啡的同时除了了解彼此文化与历史,更能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相信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在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中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贾芳晴. 茶文化、咖啡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5.
[2] 王建萍. 浅析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 科技视界,2014,(30):173+356.
[3] 白雪. 中西文化比较之英美咖啡文化与茶文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2):203-205+216.
[关键词]兴趣 日本文化导入 日英词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23-01
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为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很多高校英语或其他语种专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日语的学习对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现在的英语专业学生几乎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已经习惯了英语的词、句、篇、章,而日语与英语相比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同时二外日语课程每周为3~4个学时,比日语专业的课时减少了一半,学习时间相对有限。那么如何利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是日语教师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日语的学生对日语假名的发音非常感兴趣,富于联想。但同时日语是二外,虽然有兴趣却没有学习日语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一旦兴趣丧失,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就必须做到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语的假名很多,有近100个需要记忆,加上其他的浊音、长音、促音、拗音等,一部分学生在语音部分还没学完时便感到吃力了。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对日语的兴趣也随之减少。因此老师必须在这时抓住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比如,每行假名教完后,利用已学过的假名组成单词,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上口。有些单词在解释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进行说明。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假名,还可以促进其学习兴趣。例如:りょうり(料理)便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吃日本料理的经历及感受。又如:おちゃ(お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日本的茶道及茶文化等。使学生对所学假名记忆更加深刻。
二、根据教材导入日本文化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其实就是在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现在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表示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导入日本社会、历史、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日本知识等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所用的二外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这套教材在每课后都有一个“豆知”,专门介绍日本社会文化。内容涉及日本社会生活、文化习俗、语言、文学、体育等各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专栏更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日本知识和社会常识,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日语使用汉字,使中国人学习日语相对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优势。但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因此,不能单单介绍日语汉字的读与写,要同时结合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社会的思维习惯和汉字区别等来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日语字词,做到正确运用。例如:汉语的“店”在日语中有三种表达方式,即「店「屋「みせ三种。「屋这个词由来已久,在日语中大部分店用「や来表达。例如:床屋「とこや、本屋「ほんや、肉屋「にくや、果物屋「くだものや八百屋「やおや、文房具屋「ぶんぼうぐや、屋「でんきや等。「店一词属于新式说法,系新兴起来对西洋品的一般说法。例如:商店「しょうてん、洋品店「ようひんてん、店「しょてん等。「みせ一词很少作复合词,只有「茶店一词,除此以外一般只用于「このみせ、「あのみせ等。
三、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比较日语和英语词汇,加深记忆理解
日语被认为是介于汉语和英语中间的语言。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汇被称为日语中的汉语词。这些词汇都是在历史上从汉语中进入日语的,现在已经成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有很多欧美词汇也以外来语的形式进入日语,特别是近年来日语中外来语词汇越来越多。这些词汇是日语模仿英美语言的发音来拼写的。这些词汇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理解、记忆,这也是他们与日语专业的学生相比的优势。如:バナナ、カメラ、ジョギング、クラブ等等。这样教师可以在教授词汇时比较它们与中文或英语的区别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
四、改革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日语教学都是在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语言知识的运用模式下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然而语言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灌输”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语言是一门需要掌握后熟练运用的学科,所以真正地掌握语言也最需要实践,也就是反复练习。语言的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在二外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地加入这些内容。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使得课堂模式多样化。二外日语的课时相对较少,练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每堂课的设计上多动脑筋。
总之,二外日语教学与专业的基础日语教学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自主地去接受每一堂课的内容。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二外日语教学经验得出的几点心得体会,不周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