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小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幼儿个别化教育的现状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最初阶段,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幼儿阶段就提供良好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幼儿的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情况很不乐观。一直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是用传统狭隘的教育观念去衡量和教导孩子,很多幼儿园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教科书和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比如,一个班美术的教学内容是教孩子学习蜡笔绘画,其他的班级也都要教孩子绘画,最后的美术评价标准都是蜡笔绘画。这样根本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可能有的幼儿不擅长蜡笔绘画,反而用彩笔画得会更好,但教师一味地要求孩子们学习一样的内容,就使幼儿教育走向了僵化,过于强调了统一,实行“一刀切”的教育,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性化差别,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2掌握幼儿的特点是开展个别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幼儿的特点。在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都能很好地完成对孩子的一般性教育,但在对孩子进行个别教育、对每个孩子的潜力进行培养时却很难进行有效的教育,很多教师都感到无从下手,这里就需要教师对孩子的各自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全面掌握孩子的特点之后才能进行个别教育,教师在了解幼儿的特点时,重点要了解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教师在了解幼儿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为只有知道幼儿平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教育。如:幼儿喜欢什么都争第一,特别是在喝水、吃饭以及上厕所时,常常争抢着第一个跑出教室、争着排在队伍的第一个……经常会出现你拥我抢的混乱情况。我园大一班有个叫杜凯的小朋友,每到洗手的时候,特别喜欢争抢着第一个去洗手。有一次在他推开别的小朋友准备第一个洗手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只有谦让的孩子,才是老师最喜欢的,这才是最乖的,应该排好队,按顺序洗手,不能挤别人。”老师说完这些话后,那个孩子就主动走到了队伍后面,然后笑着对老师说“:老师,我现在做的对吧!”老师当时就对这孩子的行为给予了表扬,并让大家都学习这种行为。从这以后,孩子们在活动时都礼貌了很多,互相谦让,不再互相拥挤。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幼儿们的表现肯定有所不同,总有做得慢、快、好、差的,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掌握幼儿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个别教育。
3幼儿个性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幼儿个性化教育的工作中,采取班级集体教育和多元分组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是最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育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存在的弊端提出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幼儿个体发展不平衡实际情况,保证个体在较小的教学单位“组”之中可以获得均衡或者更浅谈幼儿教育中的个别化教学研究青海华(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广西?南宁530001)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36-0080-02教研多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便于教师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幼儿的个性潜能。很多人认为分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个别教育形式。而多元分组教育进一步发展了分组教育这种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强调了分组教育的“元”分组特征和原则。详细来说,这里的“元”指的是多纬度、多因素和多时空。多因素分组原则,指的是开展分组性的教育活动,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来开展和组织。比如要考虑幼儿在认知方面(认知水平、认知结构、认知方式等)、生理方面(身高、体重等)以及情感方面(情感特点、主体状态等)的因素,科学地进行组合分组。设置不同发展水平的组别(发展水平相近或相异的),开展不同教育指向,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应。这样去实施分组教育,才能实现最初的个别化教学目标,这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形式。对幼儿的分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随着教学内容(强度、难度)以及幼儿发展情况经常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群体适应性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幼儿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4幼儿个性化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4.1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展个性化幼儿教育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的个性。要想真正地让幼儿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这些个性。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有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我园中二班有个孩子叫明明,平时十分调皮。经常会有幼儿来告他的状。“老师,明明把我的玩具抢走了。“”老师,明明打我了。”等等,因为这些事情,老师批评和教育了明明很多次,都没有什么效果。有一次上课时,明明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书,刚开始时关系还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把旁边小朋友的书拿了过去,当时老师想知道他拿小朋友的书干什么,并没有立即责备他。而是走到明明旁边观察明明,并随意地问他:“你在干什么呢?”而明明却说:“她的书皮坏了,我想给她修修。”老师感到十分庆幸,没有先入为主,像以前那样去批评他。如果我们缺乏尊重孩子的思想,在批评他时,一定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当时立即对他的做法进行了鼓励,并教育他以后帮助别的小朋友时要和他们说清楚。幼儿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尊重幼儿,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孩子才能真正地有所进步和提高。
1、先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具体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为了什么事情才发生的。
2、小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给孩子说话要注意方式,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要给孩子表达他的思想的机会。
3、父母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如果说话太偏激,有些夸大,或者翻旧账,而不是就事论事,那么要想和孩子沟通,必须给孩子平等的待遇,不能总是高高在上,给孩子的建议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要切实可行。
(来源:文章屋网 )
1、采取平静,沉稳的方式教育。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楚如何对待金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足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2、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根本不给,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日.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3、在家里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急需时取用。里边放一个本做记录用。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在急需时可以拿去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自己,反而不会乱花钱。
4、让孩子学会存钱。压岁钱和剩余的零花钱给孩子储存起来,开一个活期存折,陆续存入,真正需要时,用多少取多少。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最人为出的好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
2014年8月,在本文作者直接参与的某中部地区一所小学的研究实践中,针对是否将班额从46名扩大为50名,学校组织家长讨论。有家长明确反对学校的倾向性意见,坚持认为学校应该信守46名学生的班额承诺,并以积极的思维应对后续挑战。而该校有教师认为,家长并不懂教育,这就是家长在干涉学校的专业办学——绝不能再纵容这样的家长了!
这样的事例,在家校合作领域是非常普遍的——无论是家长进课堂听课、参与学校活动,还是依照教育部要求参与家委会建设、介入学校管理工作;而当前家校合作的极大障碍就来自教师对家长的“傲慢与偏见”。教师最大的“自信”,则源自对自己和学校的“专业性”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所讨论的是如何重新认识、理解这一专业性,并认为家校合作将促成教师和学校专业性的重建,进而融入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
一、认识家长:教育专业性的视角
教师是有专业性的教育工作者,这可谓一个常识;而家长对于“教育”真的毫无专业性吗?
本文认为:只是专业性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是没有专业性的问题。“……因为家长是曾经的受教育者,是正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长,更具有学习的潜能。上述三方面原因,促成了家长之教育专业性的自然生长。尽管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或师范大学的专业教育,但是,他们同样具有教育的专业性,只不过是专业水平有差异而已。”更何况,随着现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一点都不比教师低。家长这一或强或弱的专业性,既体现在学校管理、学校与社会关系等领域,也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与活动开展领域。
如果我们尊重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就会进一步反思对家长教育专业性的否认。重视家庭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就在于:相信家长能够成为有“专业性”的家长。而且,有的家长确实是很出色,有很多家庭教育专家就是源于做家长这一人生经历;有些家长的专业性甚至会比有的教师还高,乃至于在当代中国也出现了“家庭学校”这一极度彰显家长教育专业性的事物。在直接参与的东部、中部地区学校改革研究中,在直接和家长的交往中,本文作者也认为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确实是合理的,甚至是超越普通教师水平的。
而且,在港澳台和西方国家,存在着不同于中国大陆的家长参与状态。《香港校园别样的精致》一文中谈到,“在香港校园里,常常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她们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学生测量体温,观摩学校早会,协助管理图书,课余为学生讲故事,中午帮学生盛饭,甚至为学校编辑刊物,放学为低年级学生辅导作业,俨然是学校的正式教师,其实是家长义工。”这只是香港家长参与教育的一个点,通过它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家长参与的规范、有序,更是蕴含其中的家校合作文化、社会文化;在美国,家长参与已经由游离在学校教学、后勤等事务性活动的边缘,进入到学校管理、决策的中心,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其中的民主、开放令人深思。
实际上,正是甘于幕后的家长群体的存在,才凸显了教师专业性的领衔角色,成就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反之,角色互换,学校“退后一步”能否为家长教育的专业性正名?不可否认,家长具有教育潜能,家长群体的教育影响力也不应止于家庭场域。
更进一步来思考,中国文化高度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投入,是欧美国家的父母难以比拟的。这一传统重视家长的言传身教,鼓励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能够保留至今,除了家长确有的教育影响力外,还有蕴含其中的、尊重家长教育专业性的文化遗产。
如果上述思考是合理的,如果我们认可普遍意义上家长的教育专业性,乃至于承认有的家长的专业性会高于有的教师的专业性,那么,二者可以互通有无,甚至相互促进吗?家长专业性的参与会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吗?
二、无可回避教师与家长的必然关系
1.教育教学是专业领域,家长参与是干涉吗?
家长的教育参与一定是一个新力量介入教师工作之中。家长群体具有多样性,不同特性的主体参与所带来的必然是多种“可能”,包括“干涉”的可能;但同样,更有发展的可能、共生的可能。将家长群体的教育参与所产生的复杂反应简单地定性为干涉,是思维方式的简单化。
家长全面参与学校是有其政策依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同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职责。”掩藏在文字背后的是政府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认可、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行使正常的权力。
在实践领域,家长凭借其学习自觉亲自谱写着家校合作的新局面。例如在本文作者直接参与研究的上海学校中,家长不仅在校门口为孩子保驾护航,也参与到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家长进入最具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中,在办学基础最为薄弱的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里.也创生了新的精彩。实践改革启示我们:家长参与不是洪水猛兽的到来,而是教师与学校发展资源的汇聚。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家长干预、干涉学校事务的事件,如部分家长从自身诉求出发要求变动学校的放学时间;为宣泄对教师的不满到校长办公室、教育局去告状,更有甚者在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大肆妄加评论教师对事件的处理等。然而,此类现象即便让教师很不满,教师也不能以拒绝的方式和简单化的思维来面对,而需要以自己的专业性,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机制去化解危机,乃至于通过和家长沟通而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中同样存在需要超越,乃至于杜绝的丑恶现象;而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迫切需要家长参与来捍卫学生的权利,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实上,家校合作的意义不应止于“专业性”的讨论,而更应源于对生命的敬畏——这是超越专业性的视角,尽管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2.教师可以不和家长交往、合作吗?学校可以不和家庭沟通、合作吗?
为了避免家长粗暴的,甚至是明显错误的“干涉”,是否可以通过不合作而规避风险?
根本不可能,因为教师所教育的学生,就是家长的孩子——这是理解家校合作的最直接的前提。从影响孩子的关键人出发,没有谁能超越家长对孩子的爱;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会促使家长进入学校场域去关注、参与、追踪、推动孩子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审度,学校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现在,这种分工已被人们批判,学校脱离社会也为人们所诟病,《学会生存》中指出:“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杜威也曾说:“我们的学校不再是脱离生活,专为学习功课的场所,而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群体。”“学校本身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形式,一个雏形的社会。”所以,以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基础,学校需要囊括构成社会的一切主体因素,家长当然是最关键的主体之一。这为家校合作提供了社会和理论根基。
从现实状态来看,教师是从事教育的职业工作者,通过家长了解孩子的相关信息形成班级孩子的信息库,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微观的教育教学实践最重要的大数据库;教师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也是其专业性的体现;教师和家长交往、合作是工作所需,也是学校工作、学校生活得以进行的基础。
还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参与同样是家长所拥有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父母、或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法定监护人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儿童的最大利益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事。”我国《教育法》要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这些文件虽没有对家长参与实践做出具体要求、指示,但为家长参与教育、进入复杂微观的学校系统提供了法律保障;也要求学校为接受、甚至鼓励家长参与做好相应准备。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家长教师联谊会、永远起航计划、阿旺斯计划等家校合作计划、项目,在无形中为家长参与提供了实践中介,更启示我们:家长参与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
三、重建专业性:学校与教师的再发展
1.引领家长发展,是教育使命的构成吗?
既然无法规避风险,为什么不能以教育的立场、以积极发展的思维来面对家校合作呢?更何况,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中,促成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仅可以通过教育学生而实现,更可以通过家校合作而直接实现。这个使命,不应该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践行的吗?
而且,从促进儿童发展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域,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状态;家长自身的发展,也是在为孩子发展打好底色。家长发展的关键助手之一必然是学校,因为他们二者在无形中已经是最直接的利益关联体。
2.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的专业品质,在家校合作中是得到增强,还是被降低?
在具体的合作中,教师和家长都是丰富的个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交往资源。而正是在这一交往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校的专业品质始终遇到挑战,得到锻炼。
家校合作客观上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场景;在这一场景中,蕴含着无限的教育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投入、开发,而教师定会在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得到发展。从复杂系统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具有伟大的创生力的,是应该主动迎接的挑战和把握的发展机遇。
具体到教师的专业能力,这是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品质、专业发展意识等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相对于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学校领导者的介入而言,通过与家长群体思想的碰撞、实践的合作,将直接地更新、完善教师的学生观、家长观、合作观、教学观、实践观以及教育观,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稳固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定位。
没有家长参与,教师就会失去很多精彩的教育瞬间、错过无限的可能性;学校也将失去促进自身发展的新力量。
3.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建设背景下,学校、教师的专业性该如何重新定义?
上述所有讨论,都还是在将学校视为拥有教育专业性的核心机构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所有的主体都在学习、都需要终身发展;而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成为学习与发展的资源。
在此背景下,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告诉另一个人:你别干涉我的工作——我是专业的,你是非专业的!“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在于他的未完成性。”(《学会生存》)重新回归每个人的“学习者”角色,家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基础与情境。以家校合作为路径之一,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基于此,主体的开放性品质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关门办学的状态已被打破。毫无疑问,学校应打开大门,家长应再次进入学校,双方以尊重、信任为根基,通过互动、生成而实现双赢。同时教育发挥功能的场域会超越学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系统。家校合作会是这一新型教育形态的重要一环,学校的专业性也将在新的系统中获得新生。
4.谁来推动这一新内涵的再定义、新实践与新思维的具体实现?
无疑,家长、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推动者。在其中,教师、学校理应以自己的高度发育的专业性,成为其中最积极、最自觉的推动者。
在本文作者所参与的一所学校召开的有关家校联合调研的一次沙龙会议上,家长们针对微观的教学细节展开了讨论:
“老师上课时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具有亲和力,老师也经常俯身、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我觉得像这种细节应该制度化,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观摩课和日常课堂一致,不太存在表演的成分;我还想说一点就是希望学校多招些男教师,都是女教师,总觉得缺少点阳刚之气。”
“我觉得对不积极发言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值得老师思考并重视的问题;这节课只是讲的字,我觉得或许可以把组词考虑进来;应该注重沟通、交流。有些字、词不能省略,如果省略了,小孩子有可能听不懂。”
这就是2014年9月5日上午,家长们的发言内容。这种家长、教师面对面的交往、互动是有价值的。一个个这样的教育事件,正在实现着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性重建。
伊伊3岁时,我把她送到一家外教英语培训机构。这家英语培训机构比较有特色,不让孩子死记硬背字母、单词,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孩子创设一个英语交流的环境,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天上完课,伊伊在回家的路上,带着夸张的表情对我说:“妈妈,外国老师太搞笑了。今天,她一直跟我们说,I’m放臭屁。笑死我了,上她的课真好玩!”因为一句搞笑的话,那个外籍老师就赢得了小朋友的喜欢。其实,伊伊平时看到高高大大的老外很害怕,但是就因为这个老师的幽默,伊伊不仅对她不感到害怕,反而每次上完课都对她念念不忘。
我也一直认为,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教的课,就得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很多过来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上学时学得最好的功课,往往是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教的。看来,老师真的有必要学会幽默,如果他能把课本内容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出来,那么学生就接受得快、理解得深,学习成绩自然不差。
其实,不光老师,在家里,我们做父母的同样也需要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调味剂,能在亲子关系需要改善时,调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气氛;幽默也是一种增稠剂,能在欢声笑语中增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幽默更是一种保鲜剂,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保护父母与孩子的亲情。
一天,伊伊对我说:“妈妈,你是所有小朋友的妈妈中最搞笑的。”这个褒奖让我受宠若惊。开始我还有些不解,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有天晚上,我把加减法的计算融入了一个一家人到动物园去玩的故事中。在这个故事里,这家人坐车、上厕所、看动物,忙得不亦乐乎。而每做一件事,人数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人留在车上,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车。就这样,我把加减运算融合在故事当中,让伊伊学得聚精会神,也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利用到幼儿园的机会,把这个故事又搬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同样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赞我真搞笑。
我想,许多母亲在职场习惯了不苟言笑,在家里也经常一本正经地板着脸,结果家里就少了很多欢声笑语。当然,也有家长认为,生活本身很无聊、乏味,哪里笑得起来呢?其实,生活处处有幽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前段时间,我给伊伊介绍不同银行发行的银行卡。拿出银行卡,我告诉她:“伊伊,快来看,这个是中国‘很行’发行的卡哟。”伊伊看了看,哈哈大笑:“妈妈,你搞错了,这是中国‘银行’发行的卡,不是中国‘很行’发行的卡!”她以为,我是因为不认识那个字才读错的。“是吗?但是有的人,稍微一粗心就会读成中国很行。你看,这两个字的差别是不是不大,要不妈妈怎么读错了呢?”
这次搞笑后,伊伊把“银行”和“很行”分得很清。而且,此后只要在大街上看到银行的招牌,她都会大声地故意读成“某某很行”。
我发现,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带点幽默,效果会更好。
一次,伊伊看电视进入忘我状态,本来应该看两集的动画片,她执意要看3集。这时,外婆在旁边故作慌张地说:“完了,完了,要是伊伊看电视太多,变成了斗鸡眼,怎么办?”
外婆边说边把自己的眼睛故意做成斗鸡眼状。伊伊被外婆搞笑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于是起身关了电视,和外婆玩起了斗鸡眼比赛的游戏。
每个孩子都喜欢快乐和笑声。在欢笑声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豁达,人生态度也会更积极乐观。
只要伊伊在家,我们家总是笑声不断。一天,伊伊突发奇想,说:“我长大了,不仅可以教小朋友画画,还可以当一个搞笑的主持人。”我们全家都鼓励她,说这个叫脱口秀,能当这样的主持人那是相当厉害的。同时,我也感觉到大人的幽默已经浸入了孩子的骨髓。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做到幽默其实并不难,只要多观察孩子。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兴奋点,不需要太多的刻意和做作,就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1、首先先得教会孩子26个英文字母,英文字母很好教,可以通过教他们唱英文字母歌这个方法来让他们熟悉26个英文字母。
2、接下来就要教他们读元音辅音了,不要太急,每天教四到五个就好了。
3、元音辅音都掌握了只后就可以开始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单词了,比如:happy ,mother,father
4、最后就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多注意一些,可以时不时的用英语与孩子交流,每天给孩子听一些英文儿歌,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快乐。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学校;教育发展;思考
孩子上小学两年多,每天放学回来总是围着我说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当老师的我也免不了向孩子问一些学校常规问题,问来问去,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
我们当前的小学教育正处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成熟阶段,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年。驻足回首这些年我们的小学教育教学,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偏远地区的学校,校园硬件设施上了一个层次,教师队伍配备精良,学生的面貌、思想、行为焕然一新。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型力度不大
那天孩子一放学就告诉我:“妈妈,老师又给我们发脾气了,说嫌我们淘气,吵闹,最后老师一摔门就去办公室了。”说这样的话我已经听过好几次了,我真可惜那位老师,多么好的学习时间,却由于太率性而给浪费了。教师是学生的主导,老师要遵从学生的差异性。但在实际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老师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潜在性的东西也发挥出来了,从批评到体罚,再到发脾气,这样的事件发生已屡见不鲜,如何提高老师的自身的素质与修养?这仍然是老师们的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观念问题。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更新了,有了对自己工作高度的责任感,有了对教育教学较高的认识,不计较得失,摆好心态,因势去引导学生,就会产生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育人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再多一点爱心、耐心与恒心了。
二、学校班额过大,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到位
孩子班上的人数是58人,四个班平均60人左右。我总爱问孩子:“老师今天提问你了吗?”“老师让你领读课文了吗?”孩子总是撅起小嘴:“没有,我举手老师总不叫我。”难道是孩子表现不积极?还是学习差?从她的作业与成绩及老师对她的评价看,似乎也不至于这样。究其根本,还是学校班额设置过大,老师在一节课中就没多少时间面向全体同学,对于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只要点到问到就大略就绪。至于锻炼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就被限制了,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老师们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问题。老师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拿出最好的方法,捷径的路子来解决棘手的问题。比如针对提问一事,要分批分量,尽量在两天之内达到均衡提问,避免产生不良现象。
三、学校课程设置落实不力,浮于表面
孩子们天性贪玩好动,一遇到音体美课程,欢呼雀跃,高兴得不得了。我在代课当中也遇到这样的情形。好几次听女儿说:“唉,体育老师不知咋了,课没上成。”“真扫兴,今天音乐又没上。”等了好多天的课,却没上,孩子们的失望感可想而知。平时翻看孩子的美术本,一学期结束了,好好地几幅作品也没有,老师的批阅几乎不见。一看课程表,却安排的满满当当,合情合理。思考之余,确是我们学校工作落实不力。课程是安排的合理,但在管理环节与实行环节有了脱节。如果说课程执行者有了请假,学校课程安排人员应及时安排老师顶岗,不能放空挡,且要有要求完成上课内容,不能完任务的上课。另一个现象就是在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老师要音体美课加课,使得课程开足开齐的事实不能得以实现。更为甚至,学校兴趣小组的开设只是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张贴在墙上只成为一张空纸。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教学大纲。这就要从源头――学校管理处严格要求力度,促使课程上齐上好。
四、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尽管当前大兴素质教育,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地区,情形就大不一样。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为了缩小与城市教育水平的距离,地区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方案,如各兄弟学校的毕业水平测试成绩的评比,给予一定的奖罚。从而使得各学校再教育质量的管理手段上,翻新了花样。教学的实施者因此也加大了学生的作业练习,订购的复习资料悄然出现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孩子的书包不知不觉重了些许,作业又时写到晚上十点多,当年的减负在今天的孩子身上又成了一句空话。一个活蹦乱跳的幸福童年就在成堆的作业中被淹没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实践力于何处可寻?学生的个性有何从培养与体现?难道只是一张带着成绩的考卷?
在大兴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要与国际教育接轨不远的明天,出现了背离教育理念的种种误区,要改变这些不良的现象,还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学校教育的正确引领与支持,且学校行政部门要制定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各种合理有效的制度,加大检查力度,教师们更要彻底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运用高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良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刘诗雄,宋秀国.论学校精细化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关键词】 高校 预防 思考
国家禁毒委员会发表的2003年的工作对策中,特别提出以青少年、吸毒高危人群为重点,大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结合现阶段的一些现状,对高校加强预防危害的教育,防患于未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是全球性公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1)是国际公约明文禁止的200余种品与的总称,反复连续使用后能使人成瘾。常见传统种类:1、鸦片,2、吗啡,3、海洛因,4、大麻,5、杜冷丁,6、古柯,7、可卡因,此外,传统还有可待因、那可汀、盐酸二氢埃托啡等。常见新型种类:、冰毒,2、,3、,4、咖啡因,5、三唑仑。此外,新型还有安纳咖、氟硝安定、麦角乙二胺(LSD)、安眠酮、丁丙诺啡、地西泮及有机溶剂和鼻吸剂等。
(2)的危害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吸毒导致家破人亡、遗害后代,吸毒诱发刑事犯罪、贪污、盗窃、抢劫,贩毒、吸毒严重危害社会,扰乱社会治安,耗费大量社会资金。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这句话。已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破坏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吸毒贩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
2 目前高校预防危害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纵观世界与中国的禁毒经验,遏制蔓延与降低危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开展禁毒教育针对学生的教育应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目前,在大学中正式开课进行预防教育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在与学生访谈中发现,大学生面对时缺乏辨别能力,防范意识欠缺。表现在:一是有学生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静和谐的环境中,酒吧、歌厅有、的出现,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二是有的大学生了解的有关的知识很少;三是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碰到这样的麻烦,因此不想知道有关知识;四是有的认为尝试一下新型不要紧;五是有的学生认为沾染不可怕,自制力强就能轻易戒掉等等。
2010年专家曾对杭州市三所大学的在校生做了新型尝试及认知态度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情况值得关注。大学生新型尝试率竟高达1.83%,尝试新型的原因,以“好奇”居多,占60%;15.5%的人是由于“朋友劝说拉不下面子”,属于被迫尝试型。正是缺少对新型的认识和防范,才会发生这种结果。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玩伴多以同学为主,同学间互动频繁,价值观念相互影响,一个大学生尝试者,可能会带动一群大学生尝试新型。
3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要把学校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获取预防知识的主渠道应该是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以开课及开讲座的形式进行预防教育,并且使其规范化、系统化。通过系统的禁毒教育,可以使他们对的知识和危害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并进而掌握与有关的国家政策、法律知识、世界范围的问题等较系统的知识。
(2)各高校组建“预防危害校园领导小组”,以各系各年级负责人以及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所在学校的预防工作统一布署和领导;各系或年级设立专人担任禁毒教育宣讲员。各省、市、区禁毒专业部门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协调,配合高校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尽力提供禁毒业务咨询和帮助。
(3)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禁毒知识的专题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鼓励教师撰写禁毒教育工作总结或经验论文,鼓励教师带着课题开展预防教育,推动学校禁毒教育的科研化发展。
(4)各高校应成立大学生禁毒协会,宣传的相关知识及危害,并宣传如何禁毒。在开展系列活动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珍爱生命、远离”的班会,“远离、从我做起”签名活动,禁毒事件的征文活动,开展禁毒讲座等等。或利用学院先进的实验设备,做一些相关试验,加深对禁毒的认识。通过引导,大学生们了解禁毒知识、认清危害,自觉远离,增强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预防学生涉毒违法犯罪。
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禁毒教育,既可使他们增长禁毒知识,树立拒绝的意识,又能培养他们成为反毒、禁毒的一支有生力量,担负起反毒、禁毒的历史使命。在高校加强预防危害教育工作真是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