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第1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 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探索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城市环境责任的逻辑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我国智库发展及其资本提升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药品安全从行政监管走向协同治理的路径审视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浅谈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多民族社区中居民参与存在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危机协同治理研究 基层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和生成逻辑 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初探 刍议如何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分析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探讨 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措施 关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4〕〔美〕理查德・瑞吉斯特.生态城市〔M〕.王如松,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

〔5〕 〔6〕〔9〕刘祖云.十大政府范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71-314,289,306.

〔7〕 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8〕 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10〕 〔11〕〔17〕〔美〕奥兰・扬.直面环境挑战:治理的作用〔M〕.赵小凡,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80-81,164.

〔12〕 赵喜亮,等.中美环保产业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2,(4).

第2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孤残儿童救助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不作为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治理理念的四个转换

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女警工作能力的思考

对敲诈勒索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非法采矿适用共同犯罪的理论辨析

新刑诉法中亲属证人特免权研究

共同犯罪的想象竞合犯问题研究

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对策研究

反劫持谈判的策略选择与方法运用

论侦查讯问中的欺骗、引诱性策略

析当前消防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方法的思考

绑架犯罪心理形成问题刍议

从检察实践视角谈量刑建议制度

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要领

《食品安全法》面临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论刑事诉讼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完善我国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对策

案件诉讼中涉及所有者权益的鉴定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

检察机关反渎职能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理论与实践探索

利用红色旅游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我国古代司法官民事证据适用规则研究

独立学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公安边防部队法制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

论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管理中的数据治理

汇改七年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析

刍议公安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中的大学语文

论公安政法系统干部培训教育方略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安全疏散对策分析

完善我国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考试改革的探析与实践

论对警察权不当或者违法行使后果的救济

检察机关构建涉法上访工作机制探讨

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与建设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有效的预防对策

我国的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探析

加强毕业论文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对刑侦基本作战单位运行机制的几点思考

论侦查讯问中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运用

从侦破一组系列盗窃案所引发的思考

浅谈塑造基层公安队伍整体形象的途径

第3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企业退休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问题不仅牵涉到每一个企业退休人员,还牵涉到各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因此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尤为重要。苏州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中更要不断探索和进取,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基础机构建设,通过各街道社区的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基层业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持续保障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力推进全国信息网络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苏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张劲松.政府关系[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张劲松.生态型区域(苏南)建设中的政府责任[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3]张劲松.生活中的生态文明[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1

[5]杨燕绥主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6] 孟昭喜 . 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蓝皮书 : 中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发展报告(19782013)[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7]朱青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阎坤.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李洁明、许晓茵.养老保险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法)迪贝克?普列多着、蒋元译.社会保障法[M].法律出版社.2001

[11]张劲松.生态治理的政治考量[J].政治学研究》2010

[12]张劲松.论我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及其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

[13]张劲松.论我国乡镇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J].文史哲.2004 年

[14]张劲松.论我国政府应对风险社会的全球治理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7

[15]张劲松.后现论与我国官僚制变革[J].学习与探索.2007

[16]郑功成.中国离福利时代还有多远[J].解放日报.2007

[17]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18]杨伟民.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及运行规则[J].社会学研究.1996

[19]关信平.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价值基础[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2001

[20]唐霁松.开创社保经办工作新局面[J].中国社会保障.2013

[21]桑晓璐.我国医疗我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1

[22]周伟文.居家式社区养老方式与老年群体的社会化管理[J].河北学刊.2001

[23]贺志武.老龄化背景下美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4] 高灵芝 .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社会学思考 [J]. 东岳论丛.2004

[25]黄红.浅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

[26] 陈维祥 .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选择的思考与研究 [J]. 管理观察.2012

[27]严峻.对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2

[28]叶美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 2006

[29] 陈新 . 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J]. 经济师.2013

[30]王亘亘.人社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商.2015

[31]陈淑娇.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

[32]杨晓菁.苏州:百姓考评社会化管理服务[J].中国社会保障.2010

[33]李松敏.新形势下企业退休人员思想工作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08

[34]万难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难点及对策[J].工会论坛.2007

[35]李桂汝.浅谈如何实现退休人员由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化[J].科学之友.2010

[36]邓大松、刘昌平.论政府的养老基金监管职责[J].中国行政管理.2003

[37]余昌森.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和完善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

[38]李爽.我国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选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39]罗红鸽.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

[40]张军.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1

[41]王玉军.浅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6

[42]张雪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资讯.2007

[43]郭永霞.针对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6

[44]周晓真.养老保障社会化转型的瓶颈及对策思考[C].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2013

[45]叶敏仪.对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思考[C].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2013

[46]周文蓉.完善正常调整机制 构建多层次、梯度式养老保障体系[C].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2013

[47]谭国明.苏州城市无业老人社会保障的实践和思考[C].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9

[48]胡晓义.以信息化保障事业发展 引领管理创新[R].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

[49]关于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网上资格认证的通知[Z].苏社基[2008]3 号

[50]关于开展我市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属地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Z].苏劳社险管[2009]4 号

[5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Z].人社部发[2014]52 号

[5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Z].人社部发[2016]44 号

[53]关于认真做好免收基本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规定落实工作的通知[Z].人社险中心函[2014]21 号

[54]熊必俊.国外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及其理论依据、效益比较[Z].国研网.2000

[55]施伟陈.中国养老保险改革路径养老保险全民化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2

[56]沈诗文.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现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7]《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 〕26 号)

[58]《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2003

第4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9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少地方将农村人口转移到一个稳定的地区,并实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目前我国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措施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治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治理措施的改进,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目前各个国家政治方针都从原本的统治转向治理,通过“治理”解决人民的需求。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是指无需依靠国家政府的强制要求,而是上下互动的过程,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进步和发展的机制。在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中,首先要明确治理具有互动性的特征,其并非国家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强制管理,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经过协调,互动等,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过程。将新型农村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则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需要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及相关单位和企业平等协调合作,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由于全球关于农村社区治理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本文主要对以下几种理论进行了分析:①社区治理,即主要由当地政府、农村社区组织、居民等共同管理社区内的大小事务,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模式。该种方式使农村社区内,各个主体相互促进发展。②自组织治理,该种治理模式主要是保证新型村农社区建设的有序性和活力。③社会资本治理,该种治理主要是促进新型农村社区资本存量增加,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④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治理,即通过构建环境、经济、社会等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我国政府对农村社区治理非常重视,主要是由于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经济基础差的问题,政府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有效推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存在严重的资金问题,且其还处在建设之中,各项事务都比较繁琐,需要所有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才能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首先农村社区需要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让居民有目标、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同时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要让社区居民真实感受到社区的进步和改善,居民才有信心和动力参与到建设中。为了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的进步,其加强了科技的发展,各个政府部门通过开展多项技术培训,让社区居民提高种植、养殖技术。

但在目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居民收入不稳定、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农村居民青壮年基本都在外务工,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在外务工,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相对不稳定,且农村居民所能够选择的行业相对较少,其经济来源很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但存在公共服务不完善的情况,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并非居民实际需要的服务,而且很多非政府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在发展期间,会出现资金不足问题,影响农村社区的发展。

三、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要是从2006年开始起步,国家政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农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到2009年,我国进入农村社区治理发展阶段,主要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村社区居民和组织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推动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到2013年,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趋向于成熟阶段,主要是由居民和社区组织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进行发展。目前常见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有:①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如我国深圳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城市规模的扩张也比较迅速,将城中村、城郊农村基本消除。在城市化扩张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主要是加强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村民自治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农村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民主发展。③就地城镇化治理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进行城镇化治理模式,将农村划分为农村社区,按照城镇化标准进行建设,并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四、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社区民主自治模式的发展

在如今的农村社区发展中,要注重农村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即居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使农村社区居民各个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另外,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政府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最好让社区居民自主完善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社区民主自治模式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能,不应随意将工作转移至其他部门。农村社区民主自治模式,需要全部居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治理中,因此需要通过对居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参与感,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及自身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利益关系,使居民更加有动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

(二)注重农村社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农村社区发展中,居民最关注问题。在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非常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农村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应当结合自身的特色实现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村社区应当明确自身的主要发展产业,并加强对产业基地的建设,同时通过建设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如今人们非常注重生态产品,而很多农村都没有被工业影响,其产品基本都属于生态产品,农村社区要意识到生态产品在如今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方式。旅游业也是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农村自然环境恬静,没有收到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

(三)注重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社区居民的个人收入越来越好,但集体意识却越来越淡薄,导致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得不到居民的支持,因此需要让农村居民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得到保障。要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根据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有领导性强、规划性强等特征的领导班子,带动居民促进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还需要注重对社区闲置资产的利用,很多农村社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体资产,其可以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另外通过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能够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旅游业。农村普遍存在素质能力不强的问题,传统的经营理念不适合农村社区的发展,应当注重经济创新,如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一个居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目前非常注重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由于农村社区资金较为紧张,在建设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时,需要把握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并可以结合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特点,对农村社区进行规划。首先要保证电力、网络、水质等基本服务的完善,针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使资金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即根据居民的需求改变社区公共服务不完善的问题。

(五)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

首先应提高政府对农村社区居民社会保障的支付比例,使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如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彩票的形式募集资金。另外可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机制。针对失去土地的居民,要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根据失地居民的实际情况,给予居民相应的补偿,并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培训,让居民可以在其他的行业寻求发展道路。农村社区还需要加强对养老托残制度的建立,使老人、残疾等得到社会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成为我国提高经济的发展方式之一,但如何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进行治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需要注重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徐世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网络供给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9-33.

[2]陈藻,冷天.“人”的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111-116.

[3]丁宁宁,李国锋,袁王月.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选择――基于多案例研究视角[J].农村经济,2015,06:56-61.

[4]贾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4,03:10-13.

[5]华芳英,鲍忠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7:23-26.

[6]刘国章,王志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09:91-94.

第5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民自治;业主委员会;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住房体系中公有住房占主体地位开始解体以及私有住房社会群体的兴起,使得社区的依法自治开始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必然性。但随之而来的居民小区治理问题却成为了社会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之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如何顺势而为,规制和引导以社区业主共有产权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业主自理自治组织,充分尊重和发挥社区自理自治组织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政府公共管理资源,并取得社区治理中政府与业主互动的最佳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社区居民自治和业委会的发展情况

社区居民自治,是建立在社区、自治含义基础上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几个构成要素。在21世纪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完善居民自治制度,全面推动城市居民自治,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推动下,城市居民自治发展将成为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主导。业委会是有业主选举产生的管理社区日常活动的居民自治组织。现阶段,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发展过程,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自治的实际社会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在自治过程中还存在转统体制对自治的发展的限制,社区居民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桂林市七星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在业主自理自治过程中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目的在于使物业管理区域里的全体业主通过制定和遵从共同的契约和规章,能够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对属于业主们自己的房产物业进行业主的自主治理和自我经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桂林市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发展状况还不容乐观。

笔者共走访了桂林市的七个小区,分别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区教职工住宅区、花园林涧、漓江花园、朝阳社区、五通社区、东岸枫景、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教职工住宅区。经调查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为漓江花园小区。这七个小区已经成立业委会的有六个小区,占调研小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经调查居民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漓江小区,朝阳社区的满意程度最低。根据调查发现,漓江花园业委会已成立了11年,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业主大会,其业委会有少量经费,解决问题效率低下,成员由爱心人士兼职,目前三年一届,业委会主任可连任也可被罢免。朝阳社区有两个业主委员会,由居民投票产生,且有固定办公地点,业委会有法人代表资格,能竞聘物业公司,属纯商业型小区,业委会成员有工资,存在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区教职工住宅区是事业单位型小区,而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花园林涧由于居住成员复杂,问题较多。五通社区有三个业委会,成员无工资,一年召开一次业主大会,时间自定。东岸枫景小区业委会组成人员复杂,其办公场所与居委会合用。广西师范大学教职工住宅区业委会成立不久,也在业主自理自治的过程中缓慢前进。

从笔者目前所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桂林市业委会在自理自治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办公场地

在笔者的实地调查和走访中发现,居民业主委员会普遍存在办公经费来源不稳定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一是业委会不同于居委会,居委会是政府行政权力的末梢,因此不像居委会那般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二是业委会不同与物业公司,业委会没有权力收取费用。三是业委会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少。缺乏经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的业主委员会的经济独立性,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另外,笔者在所走访的小区中发现43%的业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导致了业委会成员上班不便以及与业主交流难等问题。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构成不合理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业委会成员中男女失衡及成员人数占小区人数比例不协调。例如漓江花园有420户居民,按照比例应有业委会成员7人或9人,但漓江花园业委会成员实际上只有5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年轻的居民需要外出工作,只有老人有闲暇时间。选举业委会成员没有合理的选举条例办法,是否当选业委会成员只看得票率高低,没有能制定出根据人员比例选出成员。因此造成了业委会委员构成不合理。

(三)业委会与业主关系松散,业委会成员责任意识不高

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业主只有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才会想起业委会,另一方面,业委会委员出任此职位是出于一种爱心及无薪兼职的情况下,所以部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不认真与业主交流解决业主投诉的问题业委会成员的责任意识是有待提高。例如桂电羊角山小区居民反映的垃圾场与老人平时活动的地方太过于接近问题,羊角山小区业委会并没有及时解决该问题。

(四)业委会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不明确,法律地位模糊

在社区治理中,小区的治理主体有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公司三个。许多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还不足,对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更是含糊不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过针对性的学习,有些业主对自己在业主委员会及物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不太清楚,因而很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

(五)业委会自我宣传力度不够,业主对其缺乏了解

业委会宣传工作不到位一是由于宣传方式单一,业委会主要通过粘贴公告的方式让居民了解小区的相关信息,其方式简单单一。二是宣传成本过贵,没有经费来源的业委会负担不起。如东岸枫景小区安装的电子显示屏,由于耗电量过高以及维修成本过高等原因电子显示屏平时都是关闭的。而业主对业委会信息了解不够的原因有二:一是业委会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业主缺乏相应的权利意识。

三、改善业主委员会工作现状的对策分析

街道办是社区居委会的上一级部门,而社区居委会与小区业委会的关系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所以可以说,业委会是有相关指导部门的。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业委会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必须得从制度上入手,在相应部门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以供使用。只有经济基础稳定业委会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要解决业委会成员不合理的问题得从源头入手。要完善相关条例规定,如年龄区间、男女比例、以及业委会成员数占的比例等。关于业委会与业主关系松散、业委会成员责任意识不高的问题,要加强对业主的宣传力度,让业主明白他们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其次,以生活补助的名义、以及考勤的方式向业委会成员们发放一定的资金。最后。拟定相应的值班表。这样,委员们可以更有动力,也更有效率地去为小区业主服务。

针对业委会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不明确,法律地位模糊的问题,只有相关职能部门才能明确划出他们的职能范围、人大才能明确他们的法律地位。

针对业主委员会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业主对其信息了解不够的问题,笔者的对策是开发用于小区的日常信息的手机报。手机报是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的方式,老人小孩都可以使用。

四、结语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以及在当前市场转型过程中,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社区管理不再完全依靠居委会的一元行政管理,而开始转向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三维框架,业主委员会是业主进行自我管理自理自治的有效形式之一。业主委员会的自理自治之路并不平坦,它需要更多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在住房改革的大背景下,业委会的自理之路也会随之变化,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 刘安.业委会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J].城市问题,2012 (3):98-102.

[2] 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基于香港和内地社区治理模式多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42-46.

第6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居民住宅小区火灾隐患;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187-01

1 引言

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规模越建越大、功能越建越完善,不断住宅建筑火灾荷载越来越大,但由于早年的消防技术和消防规划的局限,在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没有进行高标准规划和设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出现大量历史遗留消防安全问题,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火灾越来越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呈上升趋势,因而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 居民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 建筑数量多,使用功能复杂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程度加快,居民住宅区内的多层、高层住宅楼数量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居民住宅楼底层商业服务网点与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2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差

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居民住宅区,没有设置消火栓;一些设有消防设施的住宅,由于维护管理不到位,消火栓被圈占、遮挡,消火栓配件丢失、损坏等现象普遍,大大降低了居民住宅小^的消防安全系数,导致火灾发生后不能及时控制,小火变大火,造成严重后果。

2.3 堵塞通道,疏散困难

一些居民住宅区的建筑与建筑之间,安全距离不足,一些业主在住宅区内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临街商户占道经营,堵塞消防车通道;有的住宅楼楼梯间、楼门口、楼梯拐角、走道乱堆摩托车、家具等可燃物,影响人员疏散。

2.4 火灾荷载,燃烧迅速

现代家居组装修多为追求豪华舒适而大量使用可燃材料,且日常家居用品多为人造材料及化纤织物,因而火灾荷载大,燃烧迅速,且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及烟雾,加上住宅空间相对狭小,通风条件差,有毒气体和烟雾一时难以散去,极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层住宅的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井在火灾发生时往往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起到助长火势的作用,对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造成巨大困难。

3 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存在的困难

(1)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晰;物业企业和居民楼管理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未按要求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2)部分居民住宅中的消防设施比较缺乏,一些地区城市规划改造严重滞后,老居民住宅小区建筑密集,无法满足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居民用火、用电和用气时麻痹大意。(3)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漠、逃生自救能力不强,发生火灾后不能正确判断火势、正确选择逃生路线。现在的居民住宅防盗要求高,多数住户装设有防盗栏、防盗门,因而给人员的疏散和外部灭火、救援带来很大困难。(4)大量私家车占据小区主干道和消防通道成为消防救援首要障碍。私家车的剧增不仅给小区停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更是给小区消防救援带来严重威胁,消防通道被堵塞,成为消防救援的首要障碍。(5)消防宣传力度不大。近年来,消防监督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在消防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群众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直接导致许多居民住宅火灾的发生。

4 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对策

4.1 切实履责,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要求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明确乡镇、街道、社区及村(居)民委员会按照本辖区居民住宅小区火灾隐患实际,明确责任、明确时间、明确专人,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具体负责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交由物业管理公司全面负责管理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接受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检查。

4.2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地在辖区公共区域建设与城市发展实际相适应的防火灭火设施。还有,应落实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水源、消防通道;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电气线路老化,应及时更换老旧电气线路;对于部分耐火等级比较低的居民住宅小区,要坚决地采取措施,推进改造。

4.3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宣传

预防居民住宅小区火灾,就要大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目前,城市居民大多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公安消防机构大力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和纳入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要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国民消防安全意识。构筑消防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定期播发消防广告或防火灭火基本常识,关注消防安全热点问题和点评有典型重特大火灾案例,曝光违法违章行为。

参考文献

第7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疗;NGO;非洲人;社区治理;广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23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0 引 言

现阶段,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其各要素中,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民生之需,是实现社区善治的主要着力点。

概括而言,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无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公共医疗资源、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的卫生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突厣缜”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居民看病的主要模式。广州具有庞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密集的人流、物流和多元化的移民结构,外来移民的增多都为其医疗保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尝试解答以下问题:广州非洲人在治疗日常疾病时首选的就医渠道是什么?是否符合“小病到社区”这一模式?影响他们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有哪些?他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状况如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将如何与NGO合作以提供便利的就医体验,满足其民生之需?

1 非政府组织参与涉外社区医疗服务的研究综述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已成为中非经贸和人员往来的重要城市。广州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居住的非洲人口共1.6万人,常住非洲人口约0.4万人。他们主要集中于4个片区:小北路、三元里、番禺和东圃。相较于位于我国其他城市的国际社区,广州非洲人聚居区具有流动性大、非法居留者多、经济收入相对不稳定、多质态等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广州的非洲人聚居区,目前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非洲人在广州生存的空间状况;第二类是从社会支持方面分析他们在广州的社会关系;第三类是以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他们在广州的生存状态;第四类是以移民理论的角度阐述他们在广州的适应问题。然而,在学界已有的关于广州非洲人的研究中,有关该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供给问题――包括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软环境、外语、医疗技术、服务环境、服务方式等的研究尚属空白。

而在关于社区医疗服务的研究中,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内患者,缺少针对外来移民的就医需求的研究,研究范围大多局限于探索影响社区患者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此外,NGO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合作这一创新路径也未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多数学者集中研究NGO与政府、市场和社区成员的互动关系。

2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的供需状况

2.1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供给状况

以小北路社区为例,小北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该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等问题。在越秀区小北路一带,主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洪桥街和登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两个卫生服务中心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本小组得出初步的调研结果:首先,在医疗手续和费用上,广州非洲人看病时提供护照后即可就医;其次,在语言问题上,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配备有1-2名掌握英语的医生负责翻译;最后,在医疗服务内容方面,除了为广州非洲人治疗日常小病之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提供有体检、疫苗注射等服务。而被推荐为登峰街常住非洲人定点服务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则主要提供内科、妇科、针灸、减肥等医疗保健服务。

2.2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状况

为了以研究对象的视角来理解他们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体验,找出他们选择就医服务时潜在的决定、观点和动机,本小组采取深度访谈法,在天秀大厦一带用便利抽样法抽取32位在本地有就医经历的广州非洲人在咖啡馆、天桥和公交车站附近进行访谈。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围绕4大部分设计了8个主要问题,涉及就医渠道、选择不同渠道时考虑的因素、就医障碍和对改进医疗服务的建议。除了这4大类有关医疗服务的问题之外,访问提纲还涉及受访者本人情况的问题,包括居住时长、从事工作和收入水平等。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与交通情况、医疗费用、药品价格、对社区医院的信任程度等因素相关。首先,在就诊状况方面,18.75%的非洲人在患有一般常见病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就诊,其原因为价格便宜(66.7%)、就医流程简单(16.7%)、离家近、交通方便(16.7%);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语言障碍。53.8%的非洲人认为在就医的流程中存在交流不畅的现象,由于医院缺乏相应语种(主要为英语、法语)的翻译,因此在社区医院看病时需携带一位懂中文的友人。②信任度差,19.2%的非洲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够专业”,即医疗技术水平或医疗相对较差。③知晓度低。15.4%的非洲人不知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的人不清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服务功能。可见,广州非洲人在就医时存在语言障碍、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和信任,是导致其患病后不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流向意愿方面,根据本小组在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走访调查,广州非洲人患者倾向于选择在社区附近的私立医院或社区药店治疗,到医院就诊者基本上都是突发性急诊病人。根据本小组的调研结果,广州非洲人患有日常小病时,到综合性大医院就医的占37.5%;选择到私人诊所的占34.3%;不就诊,而是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医疗的占9.4%。

虽然绝大多数非洲人选择在广州本地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病就医,但他们仍以选择到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居多,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足,不能完全满足非洲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3 社区医疗服务的创新途径

NGO性质的登峰街外国人服务中心位于天秀大厦北面,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本小组在走访该服务中心时了解到,该中心每年服务7 000~8 000名外国居民,其中以非洲人为主,主要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社区咨询等服务。本小组发现,在中心内设置有一个咨询台,由一名会说汉语、英语、法语、尼日利亚语的工作人员向到访的外国人提供咨询服务。工作人员表示,有的广州非洲人患有疾病时会向他们请教如何选择就医途径。

作为社区多元治理的重要主体,NGO的组织性决定了其能够承担部分的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它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决定了它能够高效的分配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此理论背景下,基于ν夤人服务中心的调研以及对影响选择就医途径因素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创新方案如下。

首先,扩大外国人服务中心招收志愿者的规模,丰富服务种类。针对本小组了解的外国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数量少,提供服务的范围窄的问题。本文认为,该NGO可与广州市语言类高校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志愿时间认证,从而招收双语或多语的大学志愿者。此外,还可将职能扩展到医疗协助的范围,安排志愿者指引或陪同存在语言障碍的外国人到社区服务中心就医;同时在语言培训方面,也可为社区医生开办外语课堂,提升其外语水平。

在招收中国志愿者之外,该中心还可招收熟悉就医流程与本地生活常识的非洲志愿者为在广州生活居住的非洲人提供医疗咨询服务。通过“以外国人服务外国人”的方式,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就医流程与相关政策。

其次,开展外国人服务中心与当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合作,安排社区医生到外国人服务中心进行流动坐诊。本文认为,社区医生进入外国人服务中心为广州非洲人开展日常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护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为非洲人提供熟悉的就医环境,降低因“人生地不熟”而产生的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不信任感;二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内掌握外语的志愿者可为医生和非洲人提供翻译服务,缓解语言障碍带来的就医不便。

最后,加强宣传,提升外国人服务中心在附近非洲人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日常服务活动等方式,宣传外国人服务中心协助非洲人就诊的新职能,并且宣传成功案例。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向外国人提供适当的就医选择和意见,强调理性就医。

4 结 语

非洲人在广州较低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率体现出,国内相关涉外医疗服务工作及NGO服务的相对滞后,因语言不便、信任度不高等衍生出的不良就医体验也将造成国内和国际的舆论压力。在我国复兴崛起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认真对待非洲人在广州的医疗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NGO在广州外国人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功能,对我国在非洲及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国家涉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强中非合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舒小芳.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J].护理学报,2009(13).

[2]温国d.非洲商人在广州的社会融合度及其影响研究――基于移民适应理论的视角[J].社会学,2012(4).

[3]黎莉,茅婕,林锦浩,等.广州市居民就医意向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5(1).

[4]陈静.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6(12).

[5]李映辉,黄蕾.社会网络的社区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建构与运行[J].东南学,2016(1).

[6]周浩杰.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5(12).

[7]彭建平.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管理观察,2015(18).

[8]彭建平.当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J].管理观察,2015(15).

[9]戴民辉.江苏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进程与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13(11).

[10]王利敏.推进公共服务改革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J].学术交流,2013(1).

[11]刘倩,李蕙君.社区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12).

第8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

老年人

居家养老服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因此“村改居”社区也渐渐成为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式。“村改居”是指撤除原有的农村村民委员会改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原来的农民成为了城镇居民,政府将以城市的管理模式去治理原是农村的地区,同时其经济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部分“村改居”社区原农民成了失地无业人员。又由于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生育率下降,从而导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每个国家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通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宁波市人口年龄分布如下:全市7605689人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4750人,占8.61%。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为响应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南社区为例,分析“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1.“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宁波市鄞州区位于长三角南翼,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城区规模扩大,鄞州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了以鄞州区新行政中心为中心的城市化框架。城乡结合部的村落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形成了“城中村”,鄞州区东南社区响应政府撤村建居政策进行了村改居。东南社区占地面积22.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社区户籍人口3591人,总户数1458户,其中老年人756人,妇女1230人,青少年520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1.05%。由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推行,东南社区大部分老年人都成为了失地老人。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三者结合,对东南社区老年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6份,对其个人基本情况,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情况,期望社区居委会为老年人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居住的老年人以及社区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东南社区在“村改居”政策中所做出的工作调整及对老年人所产生的影响。

1.1“村改居”政策推行产生的影响

①对社区居委会的影响

“村改居”之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为自主养老,“村改居”政策实施之后,大批老年人成为失地老人,其养老方式逐渐由原先的自主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社区居委会就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落实以及居家养老项目的深化。

②对老年人的影响

首先,“村改居”政策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社区为老年人建立了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甚至更优的社会保障。其次,“村改居”改善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活动室、老年协会、卫生服务站等设施的建立,使老人在失去土地情况下,能够愉悦心情,丰富生活,享受晚年生活

1.2“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①居家养老服务普及度不够

由调查结果显示,有48.5%的老人现与配偶居住在一起,27%的老人与子女一起,15.8%的老人一个人独居,4.6%的老人与孙辈一起,2.6%的老人与雇用的保姆一起,1.5%的老人选择的是其他。另外当问询老年人现在养老方式时,有51.5%的老人养老方式是伴侣和家人照顾的居家养老,31.7%的老人是自理的养老方式,15.3%的老人是社区照顾的居家养老,1.5%的老人是养老机构养老。

从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调查可知,东南社区老年人养老除了家人照顾和有能力自理,通过社区照顾养老的老年人仅占调查人数的五分之一不到,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及度不够。“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大多是失地农民,一部分与伴侣相互照顾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相互照顾的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及是势在必行的方式。

②养老服务项目缺少

调查显示,有71.9%的老人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的免费体检服务,71.4%的老人参加过社区老年人活动,主要是老年人广场舞学习,京剧甬剧节目的观看等活动,61.2%的老人曾参加过社区居委会统一组织的集体外出旅游。经过调查了解到社区对老人养老服务项目涉及的方面较窄,老人生活照料、对老年人精神和心理关注等方面未采取具体服务措施。另外东南社区现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比较适合低龄、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一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

③老年人居家养老基本设施不健全

东南社区从成立至今已建有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健身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同时也由于使用年月的增加,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出现部分设施老化,部分健身设备损坏,损坏设备未能及时修理和更换等问题。

④居家养老服务监督体系不完善

调查显示,东南社区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监督体系主要是就老年人居家养老基本设施的使用及保管、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养等方面的监督做出了规定。但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服务状况、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等项目未明确提出监督方案。

2.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改善的对策及建议

在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在老龄化现状严峻的今天,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极为重要。尤其是“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管理的重点项目,其原因在于,“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具有数量庞大,失地待业,身体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

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东南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结果的分析,就“村改居”社区所呈现出来的居家养老服务普及度不够、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稀少、老年人居家养老基本设施不健全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监督体系有缺陷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2.1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村改居”社区的前身大多都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村落,在城乡统筹战略下,将附近几个具有相似性的村庄统一规划,撤除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居委会。正是因为多个村庄合并的原因,导致“村改居”社区人口具有复杂性,社区老年人信息不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普及度不高。

在科技信息发达的现今社会,社区居委会通过对居住老年人建立的电子信息档案,正确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对不同老年人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养老服务。

其次,根据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建议一个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家庭自主养老为基础,利用社区已有的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备,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在家养老,服务齐全”的养老服务模式,使“村改居”政策之后失地老人生活更加安全放心。

2.2建设社区服务队伍,提供优良服务设施

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较广,各个领域有其特有的服务项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依托各个社区服务组织,因此完整全面的服务队伍将关系到社区养老服务成效的关键。

“村改居”社区具有起步晚,人口复杂等特点,因此需要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人员素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进行礼仪礼貌,老年人基本护理,法制教育和家庭紧急救助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服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以服务老年人为目的从事工作。

另一方面,社区养老的基本设施也极为重要,建立老年人活动室、健身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阅览室等配套服务设施,并且对服务设施定期进行维护。

2.3多方筹集资源

“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老年人福利的性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资金是决定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因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坚持政府部门投入的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比如社会募集、福利彩票,闲置房产出租等形式。

“村改居”社区老年人口基数大,社区居委会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应积极鼓励家庭参与,通过家庭自助来缓解养老服务人员紧张状况。同时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党员参与,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弘扬“我为人人”的志愿精神。

2.4完善监督机制

“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体系建设不完善。“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的时间较短,在推行过程中出现服务脱节、服务局限等问题,社区居委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对对应的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蛀虫沉船”现象。

“村改居”社区在城乡统筹的浪潮涌现,社区老年人大多为失地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村改居”社区的必然选择,因此建立“以社区为依托,家庭自主为基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至关重要,新型养老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机制。

参考文献:

[1]潘明策.“村改居”社区工作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思路——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J].三江论坛,2008,(5):29-33

[2]梁慧,王琳.“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月刊,2008,(11):171-173

第9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Abstract: Rural wate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unreasonable wa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suffici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starch factory and breeding industry, and unreasonable way of life.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 we starts from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and give the resolu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reasonable layout planning of rural enterprises, and realize th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关键词: 农村水污染;生态农业;农村企业

Key words: rural water pollution;ecological agriculture;rural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78-02

1 农村水污染状况及其成因

1.1 隆德县农村水污染现状 隆德县属于冷凉型气候,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居住气候环境。但近几年,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部分水库和河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使有限的水资源从质量上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对隆德县环境监测站2010年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水质达三类标准占65以上,污染物主要为氨氮,占42.6,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葫芦河流域,尤其是渝河断面的氨氮浓度达1.36mg/L、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29.76mg/L。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解决其途径的初步方案,为今后对隆德县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2 农村水污染成因

1.2.1 农业生产方面 隆德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到201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5.7%,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2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达到5555元,年均增长15.8%。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比“十五”末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全县土地资源总面积147.75万亩,农耕地总面积58.2万亩,灌区面积11.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3.15亩,人均占有水浇地面积0.62亩。

从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来看,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年来,我县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全国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 “肥大水勤,不用问人”是很多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施肥观念和方法,实行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养成了“施肥越多越好”,“施基肥凭经验、后期追肥看庄稼长势凭感觉”,“购买肥料只看价格、不看养分含量”等落后观念。

1.2.2 农村企业方面 据调查,在隆德县渝河流域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上游隆德县城居民生活废水和沿河而建的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年污水排放总量22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130万立方米,工业废水35万立方米。在工业废水中,以峰台石灰厂、方圆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庄淀粉厂、神林淀粉厂四家企业为排污大户,年排放污水41.5万立方米,占工业废水的76%左右。

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库、河道,致使渝河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下游联财镇、神林乡部分井水受到污染,群众苦不堪言。加之三里店水库是我县目前最大的一座水库,现有总库容360万立方米,承担着渝河流域2.3万亩河谷川地的灌溉任务,因长期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造成农作物减产,灌区群众各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1.2.3 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 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常常指导人的环境行为。只有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二者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整个环境问题的根本突破口。

1.3 污水的主要成份

1.3.1 污染物的主要构成 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①悬浮固体。城镇污水中含有的悬浮固体一般为100-300mg/L,它使污水水质呈显浑浊状态。②有机物。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常用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当大量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微生物就会很快繁殖,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受纳水体变得浑浊不消,鱼类和水生植物无法生存,水体受到严重污染。③病原体。污水中的病原体包括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④植物营养盐。通常指氮和磷,其主要来源是动物和人类的排泄物和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氮和磷的污水排入水库、湖泊,会导致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

1.3.2 河道水污染的主要成份 河道水污染主要是由城市生活污水和淀粉生产企业废水构成。其中,城市生活废水中主要含有腐败的有机物、悬浮物、氟、磷、钾、氯化物、氨等。而淀粉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要排出高浓度的酸性有机废水,主要含有机物、悬浮物、硫化物等。

2 污水处理的目的

生活废水进入水体通常造成水体有机物污染,实质使水库、河流COD(有机物化学需氧量)BOD5(5日生化需氧量)增高,而氮、磷等元素则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因此,对生活废水处理主要是控制COD、BOD5、氮、磷等指标。而淀粉生产企业废水也主要是造成水体有机物污染,使水库、河流COD、BOD增高,对淀粉生产企业废水处理主要是控制COD、BOD、SS(悬浮物固体)和TOC(总有机碳量)。

3 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

3.1 发展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

3.2 加强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对于蓬勃发展起来的农村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农村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

3.3 加快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 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上马和废水处理厂的建设。

农村社区污水多为生活污水,可以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即可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可增强土壤肥力。由此可见,生态工程将是一种非常适合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的技术。

3.4 加大对农村企业综合整治 一是峰台石灰厂,由于其生产规模小,而且污染特别严重,建议立即关闭停产。二是县城生活污水,采用自流管道集中排放到三里店水库下游的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厂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或直接排放到渝河。三是神林淀粉厂和董庄淀粉厂,由于距县城较远,污水排放量较小,和县城污水一同处理将增加污水管道长度,增大污水处理投资,可以考虑将董庄至神林段规划为一个淀粉工业或食品加工企业园区,今后凡兴办此类企业,全部集中到这一片带,然后采用分散办厂、联合集中治污的方法,在下游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厂,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水处理费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县广大农村日益严重恶化的现象,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遏止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

参考文献:

[1]黄山松.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