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

第1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规范作用 实践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全球公认的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推行ISO9001标准有利于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ISO9001质量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是针对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制订的,并已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组织所采用。我们部门作为铜原料的采购单位,肩负着企业最终产品的原料供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标准帮助部门质量目标的顺畅实现,通过各项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做到规范管理,并最终占有原料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生产需要。

1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把ISO9001国际标准引入铜原料的采购工作中来,以规范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1.1 通过建立体系文件控制能有效地将服务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充分体现工作的职责要求,进而更为有效地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例如,很多日常工作大家都在做,但是处于散落的状态,根据体系的要求,我们编制了部门工作文件汇编,明确了质量目标,并且分解了部门质量目标到具体科室中,把所有人员的行为准则、考核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办法、工作管理规范、包括各项费用管理办法、计算机、电话、传真的使用管理办法都制成工作文件,写入汇编。让人人心中有制度,有职责,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都可以在体系文件的控制中有“规”可依。

1.2 体系的建立,便于各科室之间明确相互管理职责,在工作上便于协调统一,使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责权明晰,步骤顺畅有效,防止令出多门,推委扯皮等阻碍管理与发展的不良风气。各科室都有细化的质量分解目标,依据质量考核记录表对各科室进行考核,与工资效益挂钩。

1.3 体系的建立运行,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对科室、个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因为每个科室都有独立的岗位职责,都有独立的质量分解目标,如何评价一个科室,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据体系的要求,首先工作程序标准化,质量目标分解到部,到科,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工作程序又都相应地具备可跟踪的质量管理记录(如:纸质的台帐,记录、考勤表、考核档案等),这样就真实反映了科室,个人的工作动向及业绩,在此基础上不难对科室、员工个人做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面对各种记录,员工的非议自然少了。

2 对铜原采购部门产品及特性的分析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在ISO9001标准中,术语“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一个产品可以是一组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区分取决于主导成分。做为铜原料的采购部门,采购铜原料就是这个过程的主导成分,围绕铜原料的采购,还有非主导成分,如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铜原料到货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粗杂铜点价实施方案、铜原料结算管理办法、最终付款等。一系列的服务过程就是要确保铜原料采购这一产品的实现,并保质保量,安全到货符合标准。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特性,具体到本部门的铜原料采购,首先它具有多样性,就是采购的品种不单一,有铜精矿,有粗铜,有冰铜,杂铜,阳极板;其次,标准性,所采购的铜原料的质量标准及物理规格要符合生产所需,也就是要符合工艺要求。例如粗铜采购的质量标准是含铜大于等于97.5%,所供粗铜到厂单车应属同炉所出,不得混有其他杂物,同车粗铜的含铜、金、银品位要求均匀一致。铜精矿的品位基准为含铜20%,低于16%拒收;阳极板品位含铜为99.2%;冰铜的质量标准为含铜30%,可见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第三,数量确定性,我单位正常生产情况下,铜精矿每天的需求量是600实物吨,100吨的阳极炉一天能吃80吨粗铜。一定阶段要有一定量的库存做后盾,所以采购量要保证,相应的采购计划就要提前下达,确保对口部门生产的连续性。第四,经济性,无论国内国外铜原料采购,都会有经济上的往来,大笔资金的预付和结算付款。根据产品主导成分的特性,签订不同种类铜原料的供需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货物名称、供货数量、质量要求、铜的计价方式,铜的点价方式、以及纠纷的处理方式;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的种类及相关方的职责做出明文规定,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条例,建立档案,并做好往来记录。建立货贷资金风险控制程序,及时确认资金到账情况,记入到货情况台帐,跟踪货物结算,书面报告结算情况。总之作为铜原料采购部门在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中,围绕目标,规范管理,根据产品质量的特性建立各种可控程序,规避风险,并持续改进。

3 铜原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与服务行为与质量标准

铜原料采购过程实现包括以下管理与服务行为:①建立供方评价制度,确定供货商。②铜原料入场质量监督管理。③依点价方案实施确定结算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数据传递。④铜原料结算管理程序。⑤不合格品控制程序。⑥货贷结算资金控制程序。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汇编、有关铜原料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汇编。作为管理执行的标准,随时查阅,及时掌控变化,及时更新。从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过程对应不同的管理程序,不同的程序可以分解到不同部门的质量活动中去。从而可以把握采购过程中,产品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得到实现,并且这种改进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持续调整的指导下也持续进行,并保持持续改进。这就是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规范作用在本部门的采购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体系的建立使业务程序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员工人人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这是提高绩效的最大保障。

4 体系建立运行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体系文件的建立,使制度深入人心,评选单位先进,因为有严格的考勤记录、质量目标考核记录做依据,不需要领导、员工的主观臆断,依记录排序,工作变得简单明了,互相不扯皮了。省国资委在对我们企业的一次调研中查看了我们部门在套期保值方面的信息传递记录,所有记录按年整理装订齐备,因其详实可控,获得了认可,同时也证实了本部门在管理上的规范,由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的规范作用可见一斑。但是不要认为,一建立体系,任何问题都解决了,体系的运行还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要依靠领导持续高度重视,全部业务科室人员的协作完成,所以体系文件一定要人手一套,从上到下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反复培训。②体系运行过程要保持监控和测量并形成记录,就本部门来说要有质量目标考核表,价格确认书,结算单,供方评价,到货记录,不合格品控制单等等大量详尽的记录,只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稳健发展。③体系处于持续改进中,不能过度追求完美,要有耐心,从小事做起,从最能产生效益的事做起。④从企业实际出发,当前有效的,就是合适的,整理成文件,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浅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

作用.商场现代化,2012年16期.

第2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国际间的商品交流与发展也日渐激烈,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强化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其他专业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质量管理将对产量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性状,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特点[1],离散型就是将单独的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产品,这种产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为主要的工序,因此装配是重点工作。汽车制造业也是离散型的工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外购以及外协件的比重还很大,大约占到60%[2],有相当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就必须要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完善采购标准,提高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加之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做好源头上的质量管理工作,这也就使得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成为解决的主要任务。汽车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购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购的基础工作管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保证采购零部件的质量。

二、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现状

零部件采购就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在供应市场中获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3]。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做好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使汽车能够顺利生产出来。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影响到汽车生产的质量,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还有些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认识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购质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主要是供应商、进货以及采购物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整辆汽车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购提供的,采购的零部件的质量将直接对汽车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质量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信息传递比较缓慢,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不到位[4]。并且采购人员在采购汽车零部件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挑选零部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加之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同时,在采购零部件时,不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老化设备;工艺不稳定、检验把关不力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这些都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使得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当前,零部件检测设备以及人员还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现阶段,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化逐渐提升,现有的质量检测人员以及设备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库。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不能对统计技术程序文件进行编制,检验过程中无法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质量原始记录不能运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要强化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化、简单化、有效化以及总体化、阶段化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5]。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指导,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在零部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目标,进一步简化采购的过程和环节。完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协调,使零部件从生产到结束都能够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针对不同的采购环节以及时间等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文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等阶段[6]。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的设计与策划,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在进行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编制采购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要满足标准,保证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实用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供应商的相关文件以及质量管理记录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认识,做好质量管理与考核,及时进行纠正、预防等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促进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分级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级管理,零部件的质量对最终的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需要将零部件根据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产品的效果等进行分级。主要可以分为3级,一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决定着汽车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对汽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两种之外的采购零部件[7]。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采购、库存管理等进行重点处理。同时,还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关质量信息,这是采购的重要依据。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主要有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合同中的质量内容,检验记录、产品的合格证书、报告单、检验的设备程序标准等[8],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的传递。在对采购质量信息的处理时,还需要强化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了解质量清理,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对采购零部件的文件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动使得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对采购零部件的内容进行管理,处理管理的漏洞。在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将采购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订货合同以及协议中明确表述出来,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金额、签订的时间、地点,供货的时间、供货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损耗的计算方法,包装的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验收的标准、方法,结算的方法,违约责任等,采购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够生效。

4、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要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需要领导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提升,才会更加注重采购人员的意识提升,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化的动力,使零部件采购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的领导需要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零部件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购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认真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制度进行采购工作,明确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汽车零部件采购工作需要采购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对产品技术以及质量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划采购人员的上岗条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其素质能力,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处理好质量问题,避免给汽车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做好采购人员的奖惩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5、明确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购零部件工作能够受到严格的控制。采购质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购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配合。需要根据汽车企业的情况,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证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能够在控制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度进行采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禁止跨越任一环节进行采购质量控制。通常来讲,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并开始实施采购质量管理程序,保证采购零部件的验证以及供应商的评价等都在控制中。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是对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的审核,做好进货检验工作,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进行核定。技术部门主要是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情况进行分类,检验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

6、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汽车企业将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库检验上,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不能做到适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不能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强化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选择供应商要明确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水平、价格、质量、服务等,对供应商的年度业绩、信誉以及供货等进行明确。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了解供应商的信息,与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一直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满足质量要求。明确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将供应商的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能力等进行全面控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汽车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供应商也一样,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汇报情况,对报告进行鉴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灵活的供应关系,促进零部件质量的有效控制。结束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行业也迅速进步,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以及零部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实现,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作者:章银霞 单位:东沃(杭州)卡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2:67-69.

[2]毕文栋.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00.

[3]毕文栋.关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32-133.

[4]李文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颜玲凤.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凯.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风,2010,22:91+94.

第3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首先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中会有供需双方的合作,企业买进原料需与供方合作,质量体系审核中常会出现供方提供的资质虚假、过期等现象,如营业执照造假、未年审等等,这些都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评价供方:a.承认第三方认证的结果。b.进行现场保证能力调查、评价、审核。c.评价往年供贷绩效。d.提供样品进行实验并验证。e.每年对合格供方复评一次,经复评不合格的供方予以除名。根据供方的业绩情况,增加新的供方。

二、确定了企业供方或需方,接下来是签订供需合同。质量体系审核中常发现合同没有评审记录的情况。签订合同前,需企业相关部门要以会议、会签、授权人审查签字等方式进行合同评审,评审内容以书面形式记录并保存,来规避合同风险。审核中偶有出现合同主体的产品数量及价格不明确现象,如合同内容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数量”、“根据工程派工单结算“等,其实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同应出现的内容,容易引起供需双方的纠纷。类似合同中产品数量的最终确定必须有相关产品使用部门及人员的书面签字认可并附在合同上。根据工程派工单结算的合同需附有正规认可的工程派工单才算完整。

三、如果签订的是产品买入合同,那接下来会是采购物资的检验。审核中发现本应有对所购物资的逐一核对记录,包括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资料、产品检验证明及合格证书等,却常会发现这种记录的缺失。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供货方是合作多年的客户,信任度颇高,觉得没有供货风险;有的是因为人手不够,或货物过于庞大与沉重,而核对又过于繁琐;还有的是因为忙于生产,干脆忽略了物资供应检验环节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供货的数量不够,型号不对,规格不符等问题。未检验的产品入库后无法使用造成浪费,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四、如果是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料的同时,不可避免有设计部门首先对产品进行设计。审核中会发现有的企业对其设计部门的设计缺少审查环节。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首先要由主管领导安排各专业技术主管及生产主管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可用,不妥之处及时修改。而不是对其设计无审查,拿到生产部门便用。结果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理设计,迫不得已边修改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五、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下料过程,且具体的下料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如1、主要材料材质、型号、规格,主要部位焊接电流。2、合拢焊缝,铸锻件的焊接。3、合拢尺寸及分段吊装。4、加工件尺寸。5、某些部位的拉线镗孔等等。有了这些详细记录的反馈,采购部门采购物资的材质、数量等才有了依据,从而减少采购不需要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机会,达到物尽其用,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六、产品生产前后及整个生产过程,更离不开质量检验部门的检验。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企业质检部门对产品检验很重视,能做到认真检验,详细记录。几乎没有不检验产品质量的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也有详尽的记录。然而往往缺失的是产品检验出现问题后,再无下文。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中做出不合格品处理方法、意见,质检部门将《不合格品处理单》下达到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按照《不合格品处理单》中的要求进行返工。2、经返工或返修的产品重新报质监部门进行检验。质检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对返工或返修的产品进行检验,并保留检验记录。3、经质检部门检验证实不合格品无法返修或返修成本过高时,经主管领导批准予以报废处理。

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缺少培训学习等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忙于生产无时间应对等原因,部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应付心理,不是没有按标准的要求做好质量记录,就是不按标准的要求去执行而填写虚假的记录。我们有敢于暴露问题的勇气,更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我们按标准的要求去执行,不应该只是为了应付内外审,而是要它放在手边经常翻阅学习,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标准去执行、落实,才能使标准与实际操作不脱节,才能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才能平稳持续发展。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构建和认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为企业全面提升素质的趋势和潮流。

第4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物资 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网物资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入网物资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物资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抓好物资从生产到安装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工作,把好物资入网前的质量关,全面实施在网运行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管理,对于供电公司做到及时发现物资质量问题,确保电网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随着物资集约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对质量监督工作非常重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和目标,便于市、县供电公司开展工作。质量监督的范围主要是对公司所有招标的设备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抽检),同时对在网运行的设备材料进行实时的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的目标主要是做到全面覆盖、全过程管控。全面覆盖指的是物资分公司将公司(含所属县公司)所申报的批次招标计划、合同和省公司下达的重点物资的检测(抽检)计划进行认真核对,统筹安排自行组织的物资检测(抽检)计划,做到物资质量检测 (抽检)工作覆盖所有招标设备材料。全过程管控指的是通过对招标物资从生产监造、到货检测(抽检)、入网前检测、运行阶段的质量监督等各环节的管控,形成了“四点成一线”的全过程管理模式,确保了入网产品的质量和电网安全。

二、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1、质量管理体系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在ISO9001:2008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可见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通用的体系,可以有效的管理各项活动,也同样适合物资管理过程,并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物资采购有详细的要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应用到物资管理中。

2、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要求,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物资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电力工程项目物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以至于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物资质量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把握住原材料及设备备件采购质量这个源头,工程质量就有了保障,否则其它质量因素控制得再好也只是舍本求末。作为电力工程项目关键的部门物资部,更应该将本部门作为整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运行,才能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

三、物资管理理论基础

1、物资管理的概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存储等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从而对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对物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更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坚实基础。

2、物资质量管理

企业物资的质量管理首先应分析与物资管理有关的质量活动,并确定企业物资管理的质量环节。物资企业的质量管理包括物资供应管理的所有阶段,从最初的与供应商关系的确立,所需的物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一直到最终物资消耗后的全部过程。一般包括:编制物资计划、进行供货方调查、组织货源、物资运输、物资贮存管理、物资的发放、现场物资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物资节约管理、物资报废清算等九项基本活动。

四、电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无论是公司总部还是工程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都不是核心的部门,物资管理人才学历普遍较低,工作技术含量不高。而且不重视物资管理专业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大部分物资管理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临近退休的老职工,因此,无论是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年龄结构都无法满足现代物资管理的要求,导致物资管理人员在物资的招投标过程中不善于商务谈判,从而影响物资的采购成本;在物资验收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物资验收经验,只能查验物资的数量和型号,无法全方位的验收物资的质量:在物资仓储过程中,不善于应用计算机新技术,只会利用计算机统计物资的数量和型号,而不能做到对物资的出入库进行统计和预测,对库房的物资做出科学的统计和盘点,为后期物资的出入库做出科学的规划。

2、物资检验及仓储管理不严

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物资检验主要是对物资的生产合格证、物资规格型号、物资数量或总量、生产日期、外观等的检验,缺乏对物资内在质量的检验。物资内在质量检验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往往需要较长的检验周期,但是电力工程物资质量是整个电力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一旦不合格的电力物资应用在了电力设施的建设中去,就会为后期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就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3、物资管理监督措施不足

电力物资管理的监督可以是物资管理部门内部的监督,也可以是项目的外部监督,但是一定要对物资的管理全过程尤其是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询价和选择投标入围的供应商方面,都是由物资采购部门决定的,缺乏有效外部监督措施,很可能夹杂着个人因素,就会导致一些优秀的供应商无法入围,导致工程项目物资成本的提高。

五、提高物资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措施

1、深化物资计划管理,实现源头增效

采购计划,是指计划编报人员在了解本企业供求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掌握企业物料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对计划期内物料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基建、计划或其他使用部门的计划制定的包括采购物料、采购数量、需求日期等内容的计划表格。按计划期的长短,可以把采购计划分为年度物料采购计划、季度物料采购计划、月度物料采购计划。

当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对计划的制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要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计划的编制是物资管理全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把握这个环节,不仅可以使企业所拟订的物资计划切实可行,而且能够为后续环节赢得先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的目的。

2、深化物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物资采购,是指企业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作为企业资源, 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或者说,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有机体为维持正常运转而寻求从体外摄入的过程。其目的是力争以最低的成本,为本企业提供生产所需最优性价比的物资。

1)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是指采购单位公告或者邀请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单位要事先公布评标标准,然后按照一定的评标程序选择中标供应商进行合作的一种采购方式。

2)联合采购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多个采购单位在同一时期购一种物资或者是多个采购单位在不同时期购买多种物资的情况,也就形成了不同品种同一周期的联合采购和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联合采购。

3)竞争性谈判采购

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采购单位根据采购物资的特性选择几家供应商就采购价格以及服务方面的内容与其进行谈判,最后确定最优的一家供应商进行供货的一种采购方式。

4)询价比价采购

询价采购就是采购人员向潜在的供应商询问价格,然后采购人员在其报价的基础上,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货款的承付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后,选择满意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的一种采购方式。

5)最高限价法采购

最高限价法采购是询价比价采购的一种延伸,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实际采购中,只有少部分物资会形成较大的批量,大部分物资都是品种繁杂、采购次数频繁、不能形成规模的采购,而这部分物资又是企业常用的消耗物资。

3、深化物资使用管理,降低消耗支出

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当前石油石化企业物资使用管理,由于各用料单位相对分散,且距离较远,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

在物资配送方面要以直达物资和集中入库灵活运用。因此,在配送方式的选择上不应该一刀切,要遵循的是方便、高效的原则,并结合物料的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最适合于本企业的物资配送计划。在物资消耗管理方面应严格管控。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量是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目前,多数企业往往将挖潜效益的重点放在前端计划编制和物资采购环节,对物资消耗管控不严。对超额问题查明超额原因,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消耗环节出现浪费现象的几率。

4、深化物资储备管理,降低无益损耗

过去,物资相对匮乏,物资储备是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但生产物资的积压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仓储费用,资金周转日益艰难。现在,这种方式正在发生转变,现代物资储备管理要求企业在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和扩大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因此,现代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应以调整企业库存结构、盘活超储(积压)物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储备资金占用为主线。

一是大力清理积压库存。加大集中管理力度,彻底清理各单位、区队、班组的小仓库存放的账外物资,并在本企业范围内进行调剂、调拨使用,盘活积压资产;

二是严格验收入库物资。严格检验拟入库物资的质量、数量,认真审核附带资质证件、质量证明等,严防不合格物资进入生产环节,避免造成误工、返工和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加强检测设施及技术人员整合,提升物资质量检测能力。为了适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战略及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提升物资质量检测能力和效率,公司对检测设备设施、技术人员进行整合,成立质量检测中心,新建实验大厅、购置新的试验设备,送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使公司物资质量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三是科学保管在库物资。要严格按照不同物资的保管保养标准以及有效期等开展保管工作,同时定期核对存货财务账、实物账和实物量,保证账物资相符,避免出现过期质损、积压报废现象;

四是严格物资出库管理。坚持先进先出原则,严格按需求计划、材料定额发放物料,保持存货合理、快速周转。认真统计、核算各单位当期消耗的真实性。

结语:

物资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运行机制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工作要求高、协调难度高,广大物资管理人员将在运行机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创新管理方式上,确保运行机制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 邓健.浅谈电力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J],财经界,2010,(5) :104

[2] 周静.电力物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3] 杨宗屏.全程控制电网工程造价[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9).

第5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根据广东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以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规定,我公司就GSP实施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

我司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公司注册资金XXXXX万元,经营范围有:XXX、XXXX、XXXX、XXXX。我司现有员工XX人,其中执业药师XX人,药学技术人员XX人(含执业药师),药学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XXX%,公司设立了质管部、业务部、储运部、财务部、行政部、信息管理部共六个部门,公司上年度销售额XXXX万元,我司经营品种XXXX,经营XX品种XX个。公司以“XXXXX”为质量方针,依法依规从事药品经营活动,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劣药品进入本公司,开业至今从未发生过经营假劣药品行为。

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1、质量体系文件情况

公司编制了《质量管理制度》XX项、《质量管理操作规程》XX项、《部门及各级岗位质量职责》XX项等文件,组成成了公司质量体系的标准文件,是公司开展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文字依据,质管部对各项文件进行了必要的培训。

2、人员的配备情况

(1)公司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XXX总经理是XXXX学历,XX职称,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药品的知识。

(2)质量负责人XXX为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编号:XXXXXXX,XX本科毕业,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工作XX年有余,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药品知识,能独立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正确判断和保障实施的能力。

(3)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XXX是职业中药师,资格证书编号:XXXXXX。专业为XXXX,能坚持原则、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4)仓库质管员XXX,XXXXX毕业,质管员均经专业及岗位培训,能独立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5)仓库验收员XXX,XXXX专业本科毕业,中药师;仓库验收员XXX,XXXXX毕业,西药师。验收员均经专业岗位培训,能独立解决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6)仓库养护员XXX,XXXX学历;仓库养护员XXX,XXXXX学历。养护员均经过专业及岗位培训。

(7)采购员XXX,XXXX学历,中药师;销售员XXX,XXX学历,XXX,XXX学历。采购员、销售员均经过专业及岗位培训。

(8)对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人员,我司每年都有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

三、办公场所和仓库的情况

我司的营业办公场所面积XXX平方米,配备了电脑、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件等现代化的经营办公设备,工作环境宽敞明亮。仓库总面积XXX平方米:阴凉库面积为XXX平方米,常温库面积为XXX平方米,冷库XX立方米。库房内墙、顶光洁,地面平整,门窗结构严密。仓库库房内铺上垫板,使药品与地面之间有效隔离;配备隔热板、排气扇、灭蚊灯、老鼠笼等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设备;配备空调XX台,能有效调控温湿度及室内外空气交换;安装自动温湿度监测终端XX个(包括冷藏运输车的XX个检测终端在内),能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及冷藏药品运输过程温湿度。配置XX立方米冷库一间,配备双制冷机组和备用发电机组;并购置冷藏车一部,XX升冷藏箱XX个,并在XXXX年XX月份对冷库、冷藏箱、和冷藏车进行验证冷藏车的配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能保证冷藏和冷冻药品运输要求。冷库、冷藏车和保温箱均配置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均可实时采集、显示、记录温湿度数据,并具有远程及就地实时报警功能,可通过计算机读取和储存所记录的检测数据。仓库划分有合格品区、发货区、待验区、退货区、不合格品区、出库复核去、零货区等专用场所,并按GSP要求实行色标管理。

四、计算机系统管理情况

公司安装有《XXXX》计算机系统终端机共XX台,符合经营全过程及质量控制要求,实现药品质量可追溯,并满足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条件。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有支持系统正常运行的服务器;具有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能实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公司的见算计系统能够对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出库复核、销售等进行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和管理,并能生成、打印相关药品经营业务票据。公司要求各岗位人员按授权范围进行计算机系统数据的录入、修改、保存等操作,保证数据原始、真实、准确、安全和可追溯,对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涉及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数据按日备份并存放于安全场所,有关记录按规定保存5年。

五、对照标准自查情况

XXXX年XX月XX日-XX日我司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及其附录、《XX省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表》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内部评审,评审结果为:严重缺陷项目XX项,一般缺陷项目XX项,基本符合GSP规定的条件要求,现向贵局申请进行GSP认证。

XXXXX医药有限公司

药品经营企业自查报告(二)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SP认证中心:

xxxxx是成立于xx年的药品批发企业。公司注册地址:xxxx。《药品经营许可证》证号:xxxx,营业执照注册号:xxxxxx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证书编号:xxxx。我公司核准经营范围;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销售服务主要覆盖xxx、等辖区内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终端客户。

公司现有营业用房面积xx,其中营业xxM?;药品仓库面积xxx M? 。公司分别在xx年、xx年通过GSP认证检查,取得GSP证书。自公司取得GSP认证以来,始终坚持将GSP要求作为公司经营的行为准则,以“xxxxxx”为方针,认真落实《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并严格执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确保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和有效运行。在本行业及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社会形象。

2012年修订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内部开展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知识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组织人员重新修订了公司各部门职责、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完善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经营各个环节进行了风险管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和功能完善。组织了对公司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与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与设备、采购、收货、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销售与售后服务、文件系统等系统全过程的公司内部审核和自查。经过自查、整改、完善,促进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完善,提高了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控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实施GSP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自xx年再次取得GSP认证以来,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质量责任;配备了符合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级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各部门环节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公司建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能够有效运行,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要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公司制定有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切实消除潜在的隐患或缺陷,有效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等。公司在每年年终进行内审工作。并对内审的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公司对供应商、采购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审核、评价,对主要供应商、采购商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质量体系评估。对所有供应商、采购商均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有关资料证明文件,保证供应商、采购商相关资质时刻处于合法有效的控制状态,保证药品来源、去向渠道合法。

二、机构质量管理职责

公司设有和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目前,公司设有公司设有七个部门:质管部、采购部、储运部、销售部、信息部、财务部、xx部 xx部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和质量管理职责,各部门能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履行职责,开展相应的职责活动。

公司设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现有人员xx人,都是公司全职在编人员,质量管理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履行相关职责:能够及时督促公司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组织制订(修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指导、监督文件的执行;

负责对供货单位和购货单位的合法性、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以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购货单位采购人员的合法资格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内容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必要时组织对药品供货单位及购货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的考察和评价;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并建立药品质量档案;负责药品的质量验收工作,指导并监督药品采购、储存、养护、销售、退货、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不合格药品的确认,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负责药品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负责假劣药品的报告;负责药品质量查询;负责指导设定计算机系统质量控制功能;负责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的审核和质量管理基础数据的建立及更新;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负责药品召回的管理;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风险评估;督促有关部门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和员工健康体检工作,建立相关档案;履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职责。

三。人员与培训:

公司从事药品经营和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共有xx人,其中执业药师xx人,执业中药师xx人,执业医师xx人 ,医药学专业合计xx人,公司药学技术人员占xx%。

公司负责人xx学历xxxx;从事药品工作xx年。企业质量负责人xxx本科学历,药学专业,执业药师,从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xx年;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xx本科学历,药学专业,执业药师,从业经历xx年;质量管理员xxx本科学历,药学专业,执业药师,从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近xx年;验收员xx,xxx学历,xx专业,采购部经理xx中专学历,xx专业,公司其他从事销售、保管人员全部符合岗位规定条件要求。

公司制定有培训计划,能够依据培训计划开展《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药品专业知识、公司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相关知识。新员工上岗前对其进行公司制度培训,岗位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新制定的文件、文件修订后,均开展针对性培训。

所有员工都进行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对采购人员、保管人员、质量验收人员、送货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法规、知识培训、考核;冷藏药品保管人员、验收人员、运输人员经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考核。

公司制定有员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直接接触药品人员的身体要求,规定凡是患有传染病等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质量管理、药品收货、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出库复核等岗位工作。公司员工每年体检一次,建立健康档案。公司制定有环境卫生、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公司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修订)》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制订了符合公司实际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及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档案、报告、记录和凭证等。

公司制定有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制度,对质量管理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分发、保管、文件的撤销、替换、销毁等管理程序以及文件的题目、编号、目的、文字内容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司现行使用的文件为现行有效的文本。各文件均按要求,分发到有关部门、岗位。公司制定有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及岗位职责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建立了涉及到药品采购、验收、养护、销售、出库复核、销后退回等环节均有记录,记录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和可追溯。公司所有人员一律凭计算机系统授权及密码,方可登录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或者复核;数据的更改需经过质量管理部门权限审核,更改过程留有记录。

五、设施与设备

公司办公和仓库用房位于xxxxxxxx,公司药品仓库面积xxxM2 (含阴凉库xxM、冷库xxM、常温库xxx M、中药饮片库xxxM)。储存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办公生活区独立分开,装卸作业场所有顶棚,库内“三色”“五区”标志明显。库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拆零拼箱台和包装物料储存有固定区域并有标识。仓库大门设红外报警系统,对仓储部部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药品仓库实行登记制度,可以防止药品被盗、替换。所有仓库均安装了符合要求的照明设备,并根据需要配置了底货架和货架、防鼠板、鼠夹、防鸟护网、遮光帘等必要的设备和用品。

库内有消防栓,配置了灭火器,建立了消防设施设备台帐和档案资料。仓库配备电驱动全自动叉车xx辆,可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动 。企业使用xxxxxxx安装的RF系统,有用于药品购进、验收、养护的手持终端xx个仓库使用xxxxxx中央空调机组一套xxxx组。仓库实行温湿度自动调控和监测。配备xxxxx有限公司生产的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系统由测点终端、管理主机、不间断电源及相关软件系统组成。配置温湿度传感器(型号为:xxxx型)xxx个、可实现24小时全时段温湿度的自动监测,实时采集、传送和报警。配备灭火器,符合安全消防要求,经营需冷藏保管的药品,设有xxx立方米的冷库;公司现有厢式送货汽车xx辆,冷藏运输车xxx辆。配有保温箱xx个,容积为xx升,公司冷藏车,保温箱安装了药品储运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在运输冷藏药品途中能够对车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使用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装置,能够有效保证冷藏药品运输途中的温度符合要求。冷库、冷藏车及保温箱均按规定经过规范,严格的冷链验证。符合冷藏药品保管的要求,能保证运输途中药品质量。公司配备了备用发电机组xx组,作为停电应急处置使用。公司制定有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根据职责分工,确定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设有能覆盖药品经营场所、仓库的现代信息管理局域网络,实现对药品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调控和管理。

六、校准与验证

公司制定有设备设施验证管理制度,规定对计量器具、设备进行年度校验或检验;冷库、冷藏运输车辆、保温箱等设备进行性能验证。凡是没有验证或验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并形成验证控制文件。验证文件包括验证方案、报告、评价、偏差处理和预防措施等。公司根据验证确定的参数及条件,正确、合理使用相关设施设备。

七、计算机系统

公司使用xxxxx系列医药销售管理软件系统,有服务器xx台。有实现宽带上网的条件和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具有能够接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远程监管的条件。终端机有xxx台,药品经营的所有环节均实行计算机系统控制和管理,能够实现药品质量可追溯性,并能和药品电子监管码联网。公司计算机系统对任何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失效时,对与该数据相关的业务功能自动锁定,直至该数据更新、生效后相关功能方可恢复;质量管理基础数据能自动跟踪、识别、控制供货单位或购货单位的经营范围、产品的合法性、有效性等信息。公司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相关业务能够自动实现票据生成、打印、保管功能。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严格按照各岗位人员授权,在受权范围内凭使用名称、密码登陆,进行数据录入、修改、保持等相关操作。对实行电子监管码监管的药品,在验收、复核出库时,对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扫码,采集电子监管码条码信息,并及时将数据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平台,做到见码必扫,确保做好核注核销工作。同时配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远程监管系统,对药品购进、储存、销售、库房温湿度控制等建立数据库,实时备份,确保省局24小时远程监控。全面记录企业经营及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信息。

八、采购方面:

根据购进药品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了《药品购进管理制度》、《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核管理制度》、《药品采购操作规程》等,进货前实行供货单位的审核,包括法定资格、质量信誉、购进药品的合法性审核,并对与企业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的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审查、核对。特别是在确定首营企业法定资格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在购进首营品种是先填写“首营品种审批表”,并经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和企业质量负责人的审核批准后,才进行经营。企业在编制购货计划时以药品质量作为重要依据,根据医疗需求,质量部参与编制中、短期购货计划。在购销合同中均签订明确质量条款,作为采购药品进货凭据。所有采购记录均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采购部、财务部共同审核供应商的销售票据及货款支付,保证做到发票上的购销单位名称、金额、品名和付款流向、品名相一致。所购进药品均有合法票据,按规定建立完整购进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所有的记录按规定保存,采购记录符合规定。质量管理部每年对进货情况进行质量评审,确保了公司所购进药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

九、药品的收货、验收

药品入库验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到货药品进行逐批验收,和供货方提供的备案单据,备案印章仔细核对,核对冷藏药品需在冷库等候验收,对运输过程和运输温度重点检查。经验收合格的药品再正式办理入库手续,仓库保管员有权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不清等有质量问题的药品拒收,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处理。药品验收记录实行计算机管理,记录按规定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等项目内容。对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验收员应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扫码,进行数据采集并交给信息员及时将数据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平台。

十、药品储存养护

仓库分为阴凉库、常温库,冷库等,各库均按规定实行色标管理,验收合格入库后的药品,严格按照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对药品分类(专库)存放,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储存条件和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区。药品按批号集中堆放,按批号及远近依次或分开堆码。对重点品种、效期较短的品种、储存条件特殊的品种,进行重点养护。养护中如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及时锁定并记录,悬挂明显标志,暂停销售,通知质量部门处理。公司计算机系统能够对药品有效期进行自动跟踪、预警,对超有效期的药品能自动锁定,禁止销售。养护人员对药品的储存条件进行检测检查,发现报警,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公司建有药品养护档案,对库存药品养护情况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的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处理并制定预防措施,并对不合格药品的确定、报告、报损、销毁都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并归档备查。公司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盘存,公司制定有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可以保证药品储存过程中突然出现停电、冷库运行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确保药品储存安全。

十一、销售

公司制定有采购商及其采购人员资格审查制度。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购货单位的生产范围、经营范围或者诊疗范围等资格审核批准,建立合格采购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相关内容。所有销售药品,均建立销售记录,开具发票,做到票、账、货、款一致,票据、记录按规定保存。含麻制剂药品禁止现金交易,销售时严格审核采购人员相关资料,确保药品取向合法安全。

十二、出库

公司药品销售出库时,出库复核员首先在计算机系统上核对销售记录,无误后对照药品实物,保证药品无质量问题进行出库复核。同时建有药品出库复核记录。所有拼箱发货的药品,包装箱上都有明显、醒目的拼箱标志。冷藏、冷冻药品按要求装箱或装车,同时做好运输记录,内容包括运输工具和启运时间等。药品出库时,都附有加盖公司药品出库专用章的随货同行单(票)及相关资料。实行电子监管码监管的药品,做到见码必扫,及时将数据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平台,确保做好核注核销工作。

十三、运输与配送

公司制订了《药品运输管理制度》,能够有有效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严格按照药品储藏要求及药品外包装标示要求的配装、堆放和运输。公司冷藏车具有温湿度在线监控系统,能够全程跟踪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并保存在途温度数据记录,确保温度符合要求。

时制定了冷藏药品运输应急管理预案,可以处理运输中的突发事件。

十四、售后服务

公司制定有销售退回药品管理制度,药品查询和质量投诉制度,药品召回和不良反应报告等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售后投诉管理,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质量问题,能够立即通知所有采购单位停售停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召回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保证药品销售售后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第6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mro;abc管理法;采购流程

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运作模式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购入各种物料,并且使用人工、设备等对购入的原料进行加工,然后将产品进行销售以获得赢利。制造型企业所需采购的物料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构成产品所必需的物料,即生产性物料;另一种是支持生产运作、保养、维修、运营需要的非生产性物料,即mro物料。这两种物料在供应链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mro物料种类比生产性物料更繁杂,而且物料的需求数量和需要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物料采购和管理时,不可能像对待生产性物料一样为每一种mro物料设立足够的安全库存。这就给物料采购和企业正常的生产运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将针对mro物料的不确定性,同时结合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建立有效合理的mro物料采购流程以降低企业的采购风险,同时提高采购效率。

通常来说,mro物料大致可分为a、b、c、d四类,a类零件通常是指价值高且非常重要的设备备件,而且安全库存量较少。这类零件库存数的多少往往决定是否可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是mro物料中的瓶颈物料。a类零件占库存资金总额的70%,但库存数量只占总数的10%左右,用增加订货次数来保证备件的使用。b类零件占库存资金总额的20%左右,库存数量占总数的30%左右,这类零件可以设立最大和最小库存值,定期检查按照最大库存量补库存的方式进行采购。WwW.133229.coMc类备件通常是指价值较低的易耗品,这类零件虽然占库存总数的60%左右,但金额只占库存资金总额的10%左右。由于这类备件交货周期短且占用资金小,但零件品种和规格繁多、需求量大,对于这类零件可采取按需批量订货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省采购时间成本,批量采购的方式还可以取得优惠价格。d类物料通常是指价格高昂的固定资产,如生产设备、模具等。这类物料不需要设立安全库存,有需求后再安排采购。

对于不同种类的mro物料,需要建立合理的并且有针对性的采购流程来保证物料的正常供应。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对于那些已经设立安全库存并且已经具有采购信息的mro物料应由专门的计划人员在mrp系统里做好需求计划,采购人员按照需求计划向指定供应商下订单,其中物料的价格是与供应商协商后在某一个时段的协议价格,在每次采购时无须临时询价和谈价。

(2)对于无采购信息的新物料,使用部门在系统中向采购部提出mro物料采购需求,需求必须包括品名、型号、技术要求和需求时间等信息,采购部根据上述采购信息向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新物料的询价应首先考虑现有合格供应商,如现有的供应商无法提供所需要的mro物料,则需要开发新的供应商,新供应商的来源可以通过网络、专业杂志期刊,或源自公司内部技术部门的推荐,也可以是参加各种专业的展览会获得的供应商信息。

相应的mro物料供应商开发流程如下:

第一,首先由采购部、mro物料使用部门和技术质量等相关部门成立评估小组并制作新供应商开发计划,计划包括开发零件的名称,每个部门的职责,开发新供应商每一个环节的完成时间节点等信息。

第二,制订了供应商开发计划以后,采购部向供应商索取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证书等相关文件,并了解主要供应商员工和技术参数,厂房面积,生产特点,主要生产和检测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客户,主要产品和产品执行标准等相关信息,并对上述供应商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然后,将真实信息汇总入“供应商基本调查表”归档。c类mro物料因价值较低,其供应商可直接列入潜在合格供应商名单;a、b类产品则需组织技术开发部、质量部等有资质的人员成立评估小组,确定日期来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内容包括质量体系管理能力,实物质量,财务状况,新产品开发能力,工艺状况,交付及售后服务能力等审核项目,审核由评估小组共同完成。

第三,审核完成后,评估小组形成审核报告交采购部。对于审核中的不合格项发放整改通知书,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供应商可以列入潜在供应商名单,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供应商则取消其资格。

第四,评审小组根据审核的结果选定试样供应商,并向供应商索取样品。对于那些价值较高的物料与供应商签订产品试制协议或者保密协议,并安排打样,进行产品试样和工艺符合性的确定,其后是小批量的生产试用。通过产品认可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第五,采购部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供应商产品明细和价格、质量协议、保密协议、供货协议、价格协议、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证书等信息。

在新供应商开发完成以后,采购部门就可以根据一般的采购流程进行物料的订购了。通常来说,在现有合格供应商不能满足需求时应选择开发新供应商。但是如果现有的合格供应商发生质量问题并且限期整改未通过,或者是现有合格供应商无法满足降价或者服务要求时同样也需要开发新供应商。

(3)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物料采购流程,在企业中还需要建立一个固定资产采购流程,即招标采购流程。在招标采购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向高级管理层或者股东提交购买申请和预算,待高级管理层或者股东方批准采购之后,采购部与资产管理部门准备竞标文件并向目标供应商发放,竞标文件分为两大部分——技术部分和商业部分。技术部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包括所购资产的技术要求、参数、验收标准等信息,商业部分由采购部提供,包括投标规则、供货条件、服务条款等。采购部门主要负责竞标文件的跟踪,协调供应商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安排供应商提问和解答。在收到供应商的报价后,采购部门分析商业条款,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则分析技术条款,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定供应商。由于固定资产往往涉及较大的资金和风险,因此应首选现有合格供应商,若需要开发新供应商则要严格按照新供应商开发流程,并且在必要时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而且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所有的技术资料编写和技术条款分析。采购部门在签订合同后对交货进度进行监控,保证所采购的高价值固定资产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交货。在付款方式上,对于固定资产的付款条件应尽量争取验收后付款或者用信用证付款方式以减少付款风险。

建立合理和有针对性的mro物料采购流程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在规范流程和提高物料质量、按时交付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mro物料采购作为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供应链环节,需要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质量、价格和采购流程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低成本和高质量物料供应。

参考文献:

[1]伍颖,伍洪明,胡纳新.abc管理法在科研院所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4):59

第7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在互联网时代,通信产品的质量管理也应融入互联网特色,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效地利用到管理实践中,以探索更加符合通信行业运营模式和中国移动采购产品特征的质量管理模型。

本期选用的文章重点阐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共享服务中心提出的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质量管控模型,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为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栏目主编 余力

【摘 要】在总结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和沟通协同平台的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管控质量模型,从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角度提出了模型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产品采购 互联网化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模型 双平台驱动

[Abstract] Internet thinking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were summarized. The closed-loop management and control quality model of China Mobile product procurement based on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on platforms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ser thinking, platform thinking, big-data and innovations, the detailed strategy of the model’s applications was presented.

[Key words]product procurement Interne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model double platform drive

1 引言

近年来,云计算和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呈爆炸式发展,互联网化思维正通过对企业、用户、产品以及全产业链的颠覆,把人类带入一个以开放、平等、互联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的全新时代。面对互联网时代“客户感知为王”和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新趋势,用户对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4G网络覆盖面的逐渐扩大,用户对信号强度、通话质量、信号覆盖范围等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移动通信配套产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管理能力面临着更大挑战,原先对信号覆盖的定性管理模式也亟需转变为对网络性能的定量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中国移动在扩大网络覆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网运行的产品的质量与性能,确保通信服务质量的高水平。

本文将在综合互联网化思维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商主导型供应链体系的复杂性等特点,探索更符合通信行业运营模式的质量监控机制,提出符合中国移动采购产品特征的质量管理模型。

2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探索

2.1 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索

对互联网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基于当前学术界和企业对互联网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的总结和提炼,认为互联网化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创新思维、平台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等七大思维。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Feigenbaum A V在DemingW.Edwards PDCA(Plan-Do-Check-Action)质量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本文总结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思维,认为两者在以下4个方面是相互匹配的:

(1)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都强调价值链上客户的全员参与。

(2)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都认为基于平台的协同合作将会提高管理效率。

(3)大数据思维:一切皆可数据化,质量管理相关数据积累越多,可挖掘的价值也就越大。

(4)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讲求微、快的迭代和创新,这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思想吻合。

2.2 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探索

本文基于业务、能力和基础三大方面(如图1所示),对中国移动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来的采购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1)质量检测业务方面

1)驻厂检测试点工作

中国移动将驻厂检测试点产品范围从2类扩大至14类,针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规定不予出厂,并按照要求追究供应商的质量责任。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驻厂检测的集团公司、统筹省公司、实施省公司和下单省公司的分工职责。

此外,中国移动通过驻厂检测作业指导书、更新驻厂检测管理办法、建立飞行检测供应商名单并调整相关检测项目、加强对检测单位的管理、加强对到货检测问题的驻厂检测环节反查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驻厂检测力度。

2)飞行检测模式创新

飞行检测是跟踪检测的一种形式,通常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而实施的现场突击检查,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增加检测的突然性。

飞行检测覆盖省公司库存产品、供应商出厂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完成后的无损样品。通常情况下,飞行检测检查小组成员由采购共享服务中心委托的总部设计院相关专家组成。

(2)质量管理能力

1)重点问题产品质量检测力度

为加强产品到货检测力度,集团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收集整理质量问题信息并纳入质量监测体系;编制完成自行检测和第三方检测要求说明书,包括检测方案、检测频次、抽样要求、合格判定标准等内容;组织省公司开展一级集采产品到货质量检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采取了换货、罚没履约保证金、停止供货等处罚措施。

2)各省质量问题协同处理能力

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对产品质量进行排查,各省公司针对一级、二级集采产品进行质量协查,防止不合格产品入网。同时通过每月的《质量月报》收集质量问题,根据供应商的分配情况标出质量问题,形成质量协查表,并将质量协查表分发给各对应省公司进行协查,协查完成后,通过《质量月报》报送给中心。

在质量协查的过程中,遵循“一点发现,全网协查”的原则,严抓已发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漏洞。

(3)基础管理支撑

1)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平台,目前各省的质量检测数据均能通过该平台进行报送和汇总,集团公司即能够实时进行质量数据的分析、统计,使复杂、重复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2)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集团公司设计了集采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中级培训课程,重点关注了课程的延续性,并增加了实践环节,拓展了质量管理培训的范畴,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双提升。

3)质量制度管理

中国移动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种检测管理办法,实现了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4)质量管理研究及应用

针对无源器件项目检测手动测试存在测试效率低、测试精度差、测试结果一致性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确定度难以保证、统计分析能力差等问题,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开展无源器件的自动化测试试点工作,设计了一套无源器件射频自动化测试工具软件,可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标准完成无源器件射频性能指标的自动化测试,通过编制自动化测试软件对检测仪器进行管控,提升测试效率、保障测试精度。

2.3 互联网化思维下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提升

方向

基于互联网化思维和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本文总结出了未来中国移动质量管理提升的4个方向:

(1)用户思维――基层意见沟通不畅

在当前集采大环境下,由于质量管理仍以自上而下的“推式”管理为主,而未形成基于用户需求的“拉式”管理,加上供应商准入制度不严格、价格竞争激烈、质量淘汰力度弱,导致质量问题流入风险巨大。目前质量和服务直通车尚未建立,协同排查还有待完善,同时部分省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协查,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不健全。

(2)平台思维――缺少多方沟通协同平台

缺少采购产品质量多方协同平台,基层一线人员、检测机构对采购产品质量评价的即时信息难以有效反馈到采购前端,质量检测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但质量信息反馈到采购前端的效果不佳,导致低质低价、劣币驱逐良币、采购源头不断有质量问题流入等问题,加大了检测和工程质量压力。此外,质量管理部门与供应商、检测机构、使用部门等双向沟通也不流畅,影响质量管理效率。

(3)大数据思维――数据待整合和挖掘

虽然质量检测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但工程和网络质量数据缺失严重,各环节质量检测数据也未实现整合和共享。

质量数据评价工作复杂,不同数据需要设计评价权重,缺陷等级需要设计权重,不同产品要考虑差异化的权重。目前中国移动缺少对结构化和非结构数据的加工、统计、分析和挖掘,质量管理数据未体现其价值,对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4)创新思维――质量管理仍以定性管理为主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下,采购产品的质量虽然有了一定好转,但各省公司物资使用部门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在于质量管理手段单一且仍以定性为主,缺乏客观、公正、科学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对供应商的管控效果不佳。

3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

管控质量模型

3.1 建设目的

应用互联网的用户、平台、大数据和创新四大思维,建立“双平台驱动”的闭环管控模型,加强集中采购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技术性能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达到在质量合格基础上性价比的最优,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的平等竞争,构建优胜劣汰的产业环境,从而完善集中采购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2 总体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从集团到各省市公司全员关注并且参与到质量建设活动中来。

(2)信息共享原则:从各个流转环节产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入手,采购、建设、维护等阶段层层监控,直至产品退网。

(3)闭环管理原则:形成闭环管理,结果直接用于供应商选择、评估、追责等工作。

(4)科学管理原则:创新质量定量管理手段,保证质量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合理,过程更加透明、公正。

3.3 模型构建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管控质量模型包括2个闭环平台,整体模型如图2所示:

(1)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从前期准备、采购、交付、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质量全流程信息的可管、可控和可视,形成“预防、发现、跟踪、处理”的质量管理信息大数据库。各流程下质量管理的关键信息包括:

1)前期准备阶段:质量规划数据、研究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策略、检测单位与专业协会参与的质量检测指标体系等。

2)采购阶段:采购文件中质量信息、质量违约惩罚规则、框架协议、样品第三方质量检测数据、样品检测合格率、驻厂检测数据等。

3)交付阶段:交付产品质量管控数据、到货检测数据、飞行检测数据、大区检测数据、首次供货合格率等。

4)建设阶段:在产品安装、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反馈信息等。

5)使用维护阶段:在运行时产品质量异常及检测数据、使用部门质量定期检测数据、使用部门改进意见等。

(2)质量管理沟通协同平台

建立质量管理沟通协同平台可以有助于改善内外部协同,使得质量问题传递和处理更为顺畅,从而保证问题的及时解决。这4个沟通协同包括:

1)采购部门内部沟通协同:质量管理涉及到需求、采购、合同、调度、报账等多环节,通过协同平台可以将各个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形成闭环沟通机制。

2)采购部门与横向部门内部沟通协同:部门壁垒是流程传递的障碍,可以通过利用采购部牵头组织月度质量联席会议、基于Internet或者Intranet的在线沟通机制、阳光点评等方式,进行跨部门沟通与对话,快速解决质量问题。

3)集团与省公司沟通协同:集团的要求是否在省公司落实,省公司的反馈意见是否得到重视而处理,需要通过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打通质量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高速公路。

4)公司与供应商协同:采购质量问题多与供应商相关,如果质量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解决,供应商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否则就很可能成为阻力。

4 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

平台驱动”闭环管控策略

4.1 用户思维――建立质量服

务直通车

建立质量服务全流程一线沟通、一线人员质量评价等机制,推进采购工程质量管理早期介入,作为研发和供应商的桥梁来影响需求,避免质量风险和成本浪费。

建立质量沟通渠道,保障质量服务渠道畅通,保证基层员工及时反映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具体策略包括以下3点:

(1)收集质量数据方面:整合各种质量检测数据,确保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各项数据的完整和共享。

(2)质量评价方面:开展更为积极、公开和公正的质量数据评价工作。不同数据需要设计评价权重,缺陷等级需要设计权重,不同产品要考虑差异化的权重,保证质量数据的科学和权威。

(3)评价应用方面:要能够及时、顺利地应用到采购、招标、供应商准入和退出等环节。质量反馈流程如图3所示。

4.2 平台思维――四位一体检测体系和闭环管理

机制

(1)完善四位一体质量检测体系

完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构建“驻厂、大区、到货、飞行”四位一体的质量检测机制,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将结果输出到采购前端,实现采购产品质量管理前移,构建良性循环的质量闭环管理体系,协同五大区完善大区检测管理细则。四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如图4所示。

同时,明确各质量检测模式的定位和特点,理清各检测模式在供应链中的检测节点,明确主要检测实施主体,建立好责任追溯机制。质量检测模式表如表1所示。

(2)加强供应商闭环管理

开展供应商寻源试点,推进实施供应商认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供应商退出管理机制,逐步构建闭环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制定供应商注册、审核及信息共享管理制度,完善信息模板,规范寻源入口。建立全集团共享的供应商信息库,探索供应商审核常态化管理,继续开展供应商审核技能培训。根据供应商履约表现情况,规范对供应商的违约管理,建立违约供应商退出机制。

通过阳光点评优化供应商绩效评估。全面对接质量检查数据,实现质量问题与评分结果的实时联动反馈。推进绩效评估结果通报,帮助供应商改进协作短板。

4.3 大数据思维――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提升管理实时性

在大数据思维下,任何信息和数据都有价值,中国移动需与检测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对质量检测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时效性监控,将时效性控制由事后监督变为提前预警,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过滤到常见问题,提升质量工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提升质量服务

运用大数据手段,管理和服务将变得多样化,中国移动通过收集、整合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包括所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匹配出在不同时期采购部门、供应商、集团公司、省公司以及各级需求部门的质量关注点,精确获取客户感知,从而提升质量服务水平。

4.4 创新思维――建立质量检测积分制

(1)总体思路

针对中国移动一级集采产品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质量考核和应用进行量化管理,创新供应商质量评价办法。

(2)主要内容

给予每个品类物资的每个供应商年度质量积分初期总分为12分;将质量问题分为“质量投诉问题”和“质量抽样检验问题”2类进行管理,按月度对每个品类物资的每个供应商的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应的质量积分扣减操作,积分实行累计制度。质量投诉问题扣分表和质量抽样检验问题扣分表如表2、表3所示。

(3)处罚机制

月度对供应商质量积分进行统计,对于质量积分达到3分处罚线以上的供应商,通过通报批评、暂停供货、罚款、产品冻结、取消下年度的投标资格等方式,进行质量处罚。处罚机制图如图5所示。

(4)奖励机制

对于后评估结果排名靠前的供应商,予以奖励,降低相应检测频次,通过飞行检测的方式进行不定期抽查,节省检测成本,同时在下次集采招标时,优先考虑质量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奖励机制图如图6所示。

4.5 强化质检队伍

最后,要能有效推进互联网化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关键还是在人。因此,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这些举措包括:

(1)基础业务能力:提升自身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安排质量管理人员到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请检测机构派人随工到现场进行教学;教授质量管理人员检测原理、检测步骤及操作方法。

(2)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质量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吸引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等。

5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用户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首先从互联网化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2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结合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实际情况,认为互联网化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和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应用到中国移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再次,本文基于互联网化思维提出了中国移动采购产品“双平台驱动”闭环管控质量模型,其中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总结了产品的全过程信息,质量管理沟通协同平台从内外部角度总结了质量管理开放协同的思维。最后,本文基于用户、平台、大数据和创新等维度,分别从质量服务直通车、四位一体检测体系和闭环管控机制、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检测积分制以及质检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详细地提出了模型应用策略。

该研究成果对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未来中国移动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当前整体运营商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旭亮.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2] Peyton Paxson. Media Literacy: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the Internet[M]. J Weston Walch Pub, 2009.

[3] Feigenbaum A V. 全面质量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4] Johnson C N. The Benefits of PDCA[M]. Qua1ity Progress, 2002.

[5] 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6] 代天翼,冀晶燕,潘露薇,等. 大数据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商品与质量, 2015(2): 78-78.

[7] 禄杰,陈怀达,程静雄,等. 运营商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移动通信, 2014(13): 48-55.

[8] 吴凯声. 21世纪电信网络运行质量管理的创新[C]. 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论文集, 2002: 771-781.

第8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顾客满意;过程;质量控制;探讨

ISO组织颁布的2000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质量管理中采用过程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由于该标准采用了“过程”的术语,使得“顾客”的外延十分丰富,既指组织的外部顾客,也包含了组织的内部顾客。这就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以“顾客满意”为前提、为出发点,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或新思路。这种新方法或新思路,将改企业质量管理普遍存在的“要我控制”被动控制局面变为“我要控制”的主动局面。可以说,这是一种过程控制方式革命性的变革。但遗憾的是,自ISO组织颁布2000版ISO9000族标准8年来,许多企业在具体的过程质量控制中仍然沿用过去被动的操作方法,也少有人对这种新方法或新思路引起重视,究其原因,可能除了对“内部顾客”及其满意情况认识不足外,还可能与如何基于内部顾客满意,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欠缺有关。本文试图从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一质量管理原则入手,探讨企业内部基于顾客满意,如何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的策略。

一、“顾客”及与“顾客”相关术语的理解

为便于对“顾客”的理解,先了解2000版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过程、产品给出的概念。

1.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在我国,过程的术语出现很早,但是属于一般性的词语。由于ISO9000族标准的出现和推广,这一术语才被逐渐纳入管理学领域,成为管理学的基础术语。

过程的单词是process,工序也是这个单词。过去用工序或工艺描述过程的内容,现在一般不使用工序或工艺术语,而提倡使用过程术语。

过程的概念很广泛,任何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都可以识别为一个过程。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一个过程的输出(结果)往往是另(下)一过程的输入。企业员工所有活动构成的过程可归纳为两类:生产或制造过程(包括采购过程)、各部门的工作过程(包括营销过程)。其中最重要、普遍存在的是企业物质采购过程、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过程。

2.产品:即过程的结果。产品的定义很简单,但因过程的概念广泛,故产品的概念也很广泛。产品有四种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产品既可以是以上四种类别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不同类别的产品组合构成。此外,同一类别的产品在不同阶段也有多种名称,如制造企业同一类别的硬件产品,有在制品或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之分;又如研发部门的产品有图纸、工艺参数、要求等。在服务行业,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产品。

过程的结果有好(预期的结果)有坏(非预期的结果,例如污染物)。不过,在质量管理中,过程的结果是指预期的结果。3.顾客: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如果将上述三个术语联结在一起,顾客可以表述为:接受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结果的组织或个人。这种表述不难看出:由于过程、产品的概念广泛,因而顾客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外部顾客,只要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都是顾客,既包括组织外部的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采购方,也指组织内部的下道工序操作者、同台设备的下个班组(即生产、服务和活动中接受前一过程输出的工序、岗位和个人),甚至包括明天的同一岗位、同一工作的你我等(组织内部的以下统称为内部顾客)。由此可见,企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相关的岗位、过程之间,甚至自己与自己,等等都互为顾客,这一概念非常重要。企业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一质量管理原则,不仅要始终关注外部顾客,也要关注内部顾客;每个员工、工序、岗位既是供方,也是顾客,要牢固树立“内部顾客同样至上”的观念,要像重视外部顾客那样充分考虑、关注内部顾客的需求,使内部顾客满意。基于这种认识,每个过程、每个环节就可以从关注顾客的角度加以控制起来,这也为组织从关注顾客角度进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基于内部顾客满意的过程质量控制

现代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无论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还是以ISO9000标准建立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使顾客满意。因此。过程质量控制中要使内部顾客满意,企业员工无论处于何岗位、何过程,也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或工作,要时时处处秉承“下一过程就是顾客”的内部顾客理念,时刻牢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至上”的宗旨,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1.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物质(包括设备、材料、配件、外协件等)采购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过程,其内部顾客,涉及设备使用、管理、维修过程,产品制造过程、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等过程的组织或员工。这一过程如果控制不当,将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直接影响,或者说会对后续诸生产经营过程及其内部顾客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和反响。例如,使用不合格设备、材料、元器件等物质,会对后续过程、产品的固有特性等留下永久的隐患。

为充分考虑采购物质对后续过程的影响及其内部顾客的满意度,杜绝不合格产品,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讲究采购程序:

首先,应对企业需要的众多物质,按其质量对诸过程及其产品影响程度分类,突出重点进行管理,一般分为三类: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各过程及其产品生产质量带来直接、重大影响的物质可归为A类;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可能给过程及其产品质量带来间接或较重要影响的物质可归为B类;一般为辅助件,对后续过程及其产品质量影响一般或轻微的可归为C类。

其次,应按分类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价。对A类物质供应商的评价,一般要实地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既往供货情况、供货质量异常时的处理与整改能力等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如期交货及交货数量能力、其产品的性价比、其技术开发能力与提供技术服务能力及其效果情况、其售后服务能力(包括售后服务态度、及时性、效果)等。同时,还要通过查阅供应商提供的资料,从供应商的其他顾客处侧面调查、了解,对提供的物质样品进行测试和试用,与其他供应商提供的物质样品及其试用情况进行比较,对提供物质质量的定期分析结果等方式进行评价。对B、C类供应商评价,无须实地考察,一般通过查阅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对提供的物质样品进行测试和试用,统计提供物质质量定期分析的结果等方法,就可以对B、C类供应商进行评价,达到对供应商控制的目的。其中对B类供应商的评价,由采购部门提出B类供应商评价名单和提供B类供应商的相关资料,或以往B类物质检验、使用情况等质量、服务、价格等资料、信息,送技术、制造、质量、财务等相关部门会签(评审),报高层管理者批准备案即可;对C类供应商能力的评价,由采购部门提出C类供应商评价名单,由质量、财务(必要时加物流)部门会签,采购部经理签字后执行。

第三,选择、确定合格的供应商。采购供应商的选择、确定,取决于上述对各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的结果,以及内部顾客满意度、价格、信誉等因素。但内部顾客使用物质的满意度是选择、确定合格供应商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内部顾客满意度以及各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应适当多选择几家同种物质的供应商进行对比,最后再调整、确定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优化)。

第四,严格物质入厂验收控制。一是对无需检验的物质应依据采购合同、随货同行的《合格证》、《材质书》等质量证明材料验收;对个别低值易耗品而难以出具相应《合格证》、《材质书》的,必须提供样品。对无《合格证》、《材质书》的物质,应拒绝验收、入库。二是对需检验的物质填写《送检记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三是要检查物质的外观质量,包括外包装物有无破损、缺陷,内包装物有无腐蚀、渗漏,并检查品名、等级、规格型号等标识是否清晰。四是物质验收合格入库后,保管员应及时按物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到货时间、到货数量、合格数量、验收时间等建立《物质入库验收记录》以备查。五是对只有在内部顾客将物质进行安装和使用时才能暴露出来的内在质量问题,物质保管员要建立质量跟踪卡,保持与内部顾客及时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通知采购部门及时处理。

第五,应做好采购物质质量的定期分析。对采购物质质量的定期分析,可以发现供应商供应的物质质量在稳定方面是否有规律,可为后续生产经营过程质量控制和以后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调整提供重要的信息甚至依据。物质采购质量定期分析的输入(信息采集),一方面可收集入厂质量验收的结果;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内部顾客,对内部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可获得对物质的使用情况。

2.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某一生产制造过程,既是上一过程(工序)的内部顾客,又是下一过程的供应商。这一过程主要从人、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六大要素进行控制。上述已对“材料”的控制进行了一般性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1)生产制造过程中人的控制。为满足各过程对人的要求,确保生产、工作质量,对人的控制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对管理者,其个人学历、经历、技术、能力及质量管理知识、意识均要有一定要求;对操作者,主要在操作技能、质量意识等方面要有明确规定;对从事特殊工种和关键过程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从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人的违章违纪等方面综合考虑,把住用人关。

(2)生产制造过程使用的设备维护维修控制。设备主要是在维护和维修两方面的控制。

基于下个班就是顾客,或者说当班人员改日再上班就是顾客的理念,当班或下班之前设备的维护控制应做到“三见”和“六不走”。“三见”是:沟见底、轴见油、设备见本色。“六不走”是:设备不擦不走、工件不放整齐不走、工具不清点不走、交班记录不填好不走、不切断电源不走、地面不打扫干净不走。

对于设备维修,其现状是:设备维修及维修状况往往只与某个师傅或某几个维修人员密切相关。例如:某甲机器故障,只能靠李师傅修理,而某乙机器故障,只能由张师傅修理,等等。如果李或张不在,则对甲或乙机器无法修复,若其他人维修,则要摸索相当长时间才能修复。为此,基于“下次维修的人员就是顾客”,在维修过程中,专业维修人员一方面要做好以下维修工作:在设备维修前,要对设备故障模式、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设备档案资料(如设备说明书、以往维修记录)等制订修复方案,并在人员、物资、时间、维修步骤等方面进行安排、准备;在设备维修的实施过程中,应按维修前策划的结果(方案)进行设备维修,设备维修过程中如果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处理;在设备修复后,要通过开启设备试运行(必要时应试生产)进行维修效果检查,以验证设备维修效果、状况是否达到策划时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特别要对故障现象描述、故障诊断结论、故障原因分析、维修措施、维修实施、维修效果验证及其处理等维修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存档保存。只有这样,后续无论哪个维修人员,通过查阅设备档案资料,均可对同台或同类设备顺利进行维修。

(3)生产制造过程方法的控制。方法的控制主要是生产制造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操作规程、检测手段等技术文件的控制,是对这些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的控制。为了确保这些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企业研发人员在文件制订前应充分了解内部顾客素质,以及生产工艺、质量、设备、材料、环境要求和设计意图等输入信息。文件制订后,要按程序进行评审并履行批准手续。文件分发给相关制造工序后,要及时跟踪文件对生产制造实际过程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以及各过程内部顾客使用的满意情况。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文件与实际状况不符,则应按规定的程序对文件进行修改。

(4)生产制造过程的环境监控。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常常对产品质量有不可忽视甚至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不断改善和保持生产现场的环境和操作环境。基于内部顾客满意,在下班或停产、停工时,要清扫生产现场环境和操作环境,为下一班的别人或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工环境。一般要做到一平(地面平坦)、二净(门窗玻璃净、地面及墙壁净)或“三光”(地光、门窗玻璃及墙壁光、设备见光)。

(5)生产制造过程的产品检验与不合格品控制。为对后续过程的内部顾客负责,某制造过程应对本过程生产的产品严格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等检验制度。产品完工后,还要进行完工检验。产品检验合格,才可转入下一过程(俗称“转序”)使用。否则,不得“转序”。

为防止后续过程内部顾客的混用、误用,不合格品应放置于指定区域,严加隔离管制并标识,任何人不得变动不合格品区域和擅自除去不合格品标识。

不合格品经返工或返修后,要重新检验并记录,合格可“转序”。否则,不得“转序”。

被判为让步接收的一般部件不合格品,要由授权人员批准,关键件、重要件须经高层主管批准甚至总经理批准,并作让步接收标识才能“转序”。而且,要对让步接收件进行质量跟踪、观察,及时了解、掌握后续过程的使用情况。

3.企业各部门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如上述,在同一岗位,明天的张三、李四分别就是今天张三、李四的顾客;部门之间的工作、活动,常常相互输入、输出,互为因果,因而也互为内部顾客等。部门人员工作过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在工作上不出差错、不推诿、不转移矛盾;“今日事今日毕”,使每件工作“四满意”:自己满意、上级满意、同事满意、部门之间满意。为做到这些,对员工除了进行内部顾客满意、“质量在我手中”的质量意识教育外,还应该要求他们按照PDCA的思路,做好每一件具体的工作,即事事有策划、件件有落实和处理、常常有反省,不将问题、遗憾留给别人,不将矛盾交给其他相关部门。

三、结语

基于顾客满意的过程质量控制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方式。它将改变过去乃至今天企业质量管理普遍存在的“要我控制”的被动控制局面,将使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范围、多方法控制”的理念得以真正变成现实。

一个组织的“活动”很多,识别的过程不会少于上述讨论的几个“过程”。本文择其重要的几个过程进行论述,权当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王守旭,王维婷.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J].大众标准化,1999,(3).

[2]卢继东.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2007,(4).

第9篇: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1.质量成本是企业的无形成本对象。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不仅产生了有形的经营成果——产品,而且也培育了无形的经营成果——质量水平、效率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市场网络和增值作业水平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谓的有形和无形成本对象。

2.质量成本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质量成本是由于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而投入改善的资源消耗。因此,它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所有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都是非增值作业。这些非增值作业是不可能消灭的,而只能不断地减少和提高其效率水平。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质量管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如果质量成本投入过大或得不到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对企业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大小。

有资料显示,在2001年,全球发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两大质量问题诉讼案。其中,三菱汽车公司在全球大规模召回280多万辆轿车,造成330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损失。东芝公司则在2001财政年度(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由于质量问题的影响,第三季度净亏损849亿日元(6.38亿美元),而2000年同期公司税后净利润高达111亿日元。由此可见,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

三、质量成本控制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质量管理是过程,目的是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企业内部仅采用增加内部相关设备或增加人力或只重点改善容易看得见的现象等方法是不能解决长期问题的,并且由此增加的成本有可能损害企业潜在的利润。而忽视了软失误(如产生和处理质量问题人员的工资、管理不良仓品的所有支出等),损失将会更大。具体如下:

1.如果缺陷产品是由顾客发现的,那么成本就最高(给客户赔偿并进行售后服务维修等,并且客户的宣传效应会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广告更为有效)。

2.如果企业内部自己发现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损失的影响就会相对减少,但损失往往无法挽回,还是通过公司内部补救。

3.如果企业自身建立预防措施并对问题持续改进,那么缺陷所造成的经营成本就能够最小化。

客观地讲,所有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划在质量成本中。为了防止随时在激烈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中被淘汰,必须积极地改进企业的质量和成本环境,全方位的以新视角审视现有的工作质量并加以改善和管理。在企业中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建立质量成本体系,将对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质量成本是一种不易被“看见”的成本,但是质量成本通常可由客户对企业的投诉或赔偿、报废返工处理、售后维修或其他有形的成本数值化和量化,通过分析汇总出来的数值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软失误造成损失到底有多少。所以我们让每一个制造软失误的人能够引起注意,制定对策和改善措施,还是能够对软失误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

例如,某一国内著名企业集团,自其成立30余年来,尽管集团在全国取得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大奖,但集团内仍存在着影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管理障碍,例如集团下属各企业的采购部门一直没有较好地改善原有的工作失误,要么采购件订货滞后;要么采购件入厂时发现采购错误;要么对于物资入厂的日期变更不进行跟踪和反馈……

可以说,这么多年,为了应对采购失误,该集团内部采取了要求生产制造部门定期主动向采购人员提交物资入厂需求申请,而采购计划管理人员也淡化了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而是依赖于生产制造部门的物资入场需求申请,这样就导致物资供应总是很被动,生产等待物资。但采购人员并不认为他们的这些失误对公司造成多大损失。对于这种状态,从2003年开始,集团内部开始全方面引入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对于采购出现的失误,由生产现场的待工工时和客户反馈的意见以及由于采购问题而造成的对客户的赔偿等相关费用进行量化,就把看似影响不大的采购失误用数字来体现。并进行考核,让每一位员工心服口服。面对这些数字,采购人员开始认识到了自身工作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工作方法和管理技能的改善,提高了集团下属各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虽然卓越的研究开发可使新产品导入市场,营销的多样化可使产品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通过降低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如:物品采购价格、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是没有卓越的“质量”保证,就不能长久立足于市场。而这种“质量”汇集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信息沟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例如:指令下达错误、信息沟通不畅、工作交接不当、服务质量不好等等而导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在制造行业,都存在着由于不符合性能标准而发生的操作,例如:加工现场的加工废品和返工等。质量成本管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被我们轻视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只有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潜能,才能获取新的增长空间。所以必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