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劳动教育的课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课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教育的课标

第1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82-01

化学新课标十分强调“动手做”,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动手做”应作为一种化学教学思想贯彻落实于日常教学活动中。那么,在农村中学如何实施这一战略举措呢?为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在基础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校要尽可能地开全、开足、开好实验课,创造更多的实验动手机会。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薄弱、资金紧张,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从实行微型化、开发代替品、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及降低药品的损耗量入手。学生实验尽可能向一人一组过渡;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演示实验可改为边讲边实验。同时,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提供必需的仪器药品,让学生随时进行各种实验;对那些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鼓励他们创新思路,再设计一些小实验动手操作。

农村中有不少实验资源可以配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做。如,学习化石燃料相关内容时,要求部分学生利用自家的沼气做实验;学习掌握了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家的燃气灶(液化石油气灶和天然气灶)的进气管和进风管的粗细,并分析液化石油气灶和天然气灶能不能换用。

通过大量的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的基本动手做能力得到了培养。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要求:①规范、熟练地使用仪器,取用药品,并合理地连接装置;②设计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③能开发仪器的使用功能及代用品;④能主动交流、平等合作、共同探讨;⑤能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迁移及应用;⑥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行为习惯。

二、在多样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做”

动手做十分重视学生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是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多样化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1.课外实验。教材内外还有大量的实验素材可供学生动手做,对于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行的实验可让学生围绕建立化学园地、表演节目等形式展开活动,以实验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如水的净化、烧水壶中水垢的去除、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探究等,让学生自己选择生活素材并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觉锻炼动手能力。

2.动手制作。制作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制作教学模型,还可以制作某些仪器与装置,绘制实验流程图,进行一些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应用程序软件或进行化学模拟实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3.动手劳动。在农村中学,绝大多数学生将来都要成为普通的劳动者,因此,在劳动中培养劳动观念,在劳动中培养动手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经常组织学生帮忙准备分组实验、清洗仪器、打扫实验室;放假后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农具,帮助家长干农活、做家务,沟通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动手做”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做”

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探讨化学的某些问题,把某些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从化学的角度,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来主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研究的过程强调更多的是亲身体验、调查实验、手脑并用,动手做能力在综合运用中得到提升与飞跃。研究过程一般为: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课题的确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农村中学要根据本校、农村周围的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与乡土教育、劳技教育以及当地的生产、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如某年夏天,学校鱼池里的金鱼突然大面积死亡,就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中水草生长很旺盛,进而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结论: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很高,水体富营养化,且夏季温度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因水中氧气含量太低而导致鱼的大面积死亡。那么,氮和磷的含量为何会升高?学生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同学为图方便,在鱼池中洗拖把;很多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鱼池去喂鱼,且喂食量过大等原因造成的。同样的在某年五月份,我县灌河发生严重的污染事件,水产养殖户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极大。我组织学生主动抽取水样进行分析,发现水的pH很低,酸性较强;学生通过走访,发现原来是河流上游的个别化工厂在偷偷地排放有毒的废水,学生们因此也发起了保护灌河的行动。

第2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体育教学理论和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使得体育课堂充满了快乐。

点滴变化带来新鲜感

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介绍,近年来体育课越来越受到杭州各小学校重视,教育部门制定的每天要保证学生一个小时锻炼时间的规定已落到实处:“有些初高中没有完全做到,但是小学校已全部达标。”随着体育课增多,专职体育教师出现了缺口,在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兼的。对此,余立峰说:“今后一定要把体育老师配套到位!”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凑合一下不行吗?余立峰介绍说,专业的体育教师可不是仅仅带着孩子到操场上玩一玩那么简单。体育教师的创新体育教学能利用有限的条件,让体育课变得趣味盎然,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几年前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人们通常认为会被小孩子喜欢的体育课其实并不受小学生欢迎,最大的原因是课程内容枯燥无趣。现在,经过杭州各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努力,杭州市各小学的体育课创新度大大提升。在前不久的杭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上,让不少人吃了一惊:体育课原来也可以这么上。

由于体育课时大大增加,原有活动场地明显不够用,如何在有限空间内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们开动脑筋,使用各种简单道具,在狭小空间内创造出了安全、有趣,又能达到目标运动量的教学项目。如使用凳子让体育课活泼起来,这成了杭州市一些小学体育教师的绝招。娃哈哈小学体育教师方勤把自己的课变成了一节寓教于乐的舞蹈体育课,用凳子将平衡能力练习与舞蹈的舞龙相结合,小学生们在“板凳龙”的舞动之中完成了情趣盎然的体育课。大成实验学校体育教师李玉飞则把脑力与体力完美结合,让凳子竖起来,比一比哪组叠得高,能形成高高的“火焰”。现场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开展合作,场面异常热烈。

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孩子们爱上体育,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以生为本”的创新体育

嘉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所做的体育教学创新研究显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固定教学模式,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开始上课时体育教师常要求学生以四列横队慢跑两圈,结束时常用徒手操、抖动肌肉等方法,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限制学生的积极思维,达不到体育课多目标任务的要求。

为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嘉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对嘉兴市5所小学学生做了体育教学创新试点研究。其中一堂小学二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为平衡、跳跃练习和地滚球练习,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旺仔饮料罐为特别的教具。该课以罐创意、以罐入境、以罐诱导、以罐健身、以罐情趣、以罐言语、以罐调节,围绕教学内容顺序渐进,第一部分是“快乐的旺仔”:

师:姐姐今天和大家一起去“环保”好吗?

生:怎么做呢?

师:与姐姐一起去拾罐喽(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跑步拾罐)。

师:请问小朋友,罐儿有几种玩法?

生:滚;不知道;丢……

师:好!姐姐教你们一种新的玩法!拿上罐跟着姐姐学做运动操!

生:随着音乐“伸伸臂、弯弯腰、扭扭脖子、踢踢腿”(罐操8节)。

师:罐还有好多种玩耍方法,看!把罐放在姐姐的头上可以走,是吗?

生:是,真棒!

师:想一想,动一动脑,看哪一位小朋友创造的方法最多、最棒!

生:学生设计练习(走、跑、跨)。

师:动脑啦!把罐放成多样图形跑一跑、跳一跳,好不好?

生:各小组长带领设计演示“跑跑、跳跳,多运动,健身需要多方位”。

师:(参与、鼓励)跳得多高啊!跑得多带劲!图形设计多创意!好棒哦!

“快乐的旺仔”是准备活动,特点是活泼有趣。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健身,以旺仔罐为教学器材,引发学生多维思考,进入角色,创设富有趣味的锻炼形式,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使身体的腕、肘、肩关节,躯干、髋、膝、踝关节得到适当的活动与伸张,在散点式站位中创设一种适宜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分组练习中体现了适当的集中,既注重了课堂中的松紧程度又展示了儿童的个性化,在相互商讨、合作练习过程中体验了群体的智慧。为主教材的施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个环节是“勇敢的旺仔”:

师:小朋友们,和姐姐一起去森林“走独木桥”“跳灌木丛”好吗?

生:行!好!ok!

生:分组平衡练习(把罐组合设计成“独木桥”)。

师:好极了!大家一起过把瘾进行“跳灌木丛”,看谁最勇敢而且跳得最棒!

生:分层跳跃练习(罐叠放的高度由一个到四个,学生自由选择练习方法和难度)。

师:大家都来争当“勇敢的旺仔”噢!好,用力蹬啊!双脚跳!分腿跳!哎!真带劲!

师与生:砰―砰―砰――大家一起练,嗒―嗒―嗒――身体要协调,乐―乐―乐――锻炼身体好处多!

师:(敲击罐)听!罐儿让你们集合了(学生停止练习,散点站队)。

师:罐儿说话了,请小红、小军表演跳跃技能(小红、小军展示)。

生:加油!加油……鼓掌。

“勇敢的旺仔”相当于传统体育教学基本部分中的第一项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创设“小河”、“灌木丛”的情境,启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利用儿童化的语气提示、点评动作的难点,在跳跃练习中把学生看成是有差异的群体,因此、跳跃障碍物高度的设计不等,由此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的动力,在身体能力最低限度中提高动作技能、增强体质、促使学生个人与群体间的适应能力,贯穿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目标导向,因势利导

实施新课标以来,创新性体育教学成为了课改的要求。很多教师提出了体育课的生本教育理念,即体育课要为学生未来奠基。体育课新课标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主性。教师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旺仔罐体育教学案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运动当中,自动执行教学任务,产生了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利用“旺仔罐”做简单的游戏中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在活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有益心理健康。在遵守游戏规则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从而学会适应社会。

嘉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认为,旺仔罐的应用诱导了健身体育的意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创意体育教学注重情境、音乐、学习方法、组织、器材等的创设,确保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不必一味追求场地器材完美,而应注重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研究教法、学法、生理心理负荷、学生差异、能力等综合性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设计高效率体育课,这是广大体育教师自身有待转变的关键。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制定创新的目标,可预先规定好成果的表现形式,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尚需进一步熟练掌握的或者是创新的自由练习,这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利。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深化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教师摆正参与者之一的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使学生把“不得不为之”改变为“乐而为之”。也正如心理学家布鲁诺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所学学科的兴趣。”实践也告诉我们,创新体育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培养学生对创新体育有稳定的爱好。

应用情境培养情感意识

浙江省缙云县团结小学体育教师卢兰君使用情境教学法开展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卢兰君介绍说,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把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劳动教育情境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不仅能达到锻炼目的,还达到了一定的德育效果。卢兰君还把情境教学法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她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讲起,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第3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一、 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开展基于岗位、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

2.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全员参与。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我市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要求教师人人参加,人人练兵,通过岗位练兵,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

2.注重过程,强化实效。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必须在过程上下功夫,注重过程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立足教师岗位确定练兵的内容,真正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

四、途径与内容

我校依据《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内容与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练兵的内容,采取分步实施,分模块达标的原则。大练兵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学年组与学科组,我校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练兵活动。

1.同伴互助。

开展有效的听课、说课、评课和反思活动,建立团队型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以教学课例为载体,以课标研读、教材分析为重点,加强同伴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青蓝互助。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强弱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校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备课,帮助青年教师指导参加区级竞赛课。

3.实践反思。

教师要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与课前系统,课中系统,课后系统,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五、搭建平台,培养能力。

1.解读课标与分析教材的能力。

本学期松北区开展了首届教师素养大赛,我校抓住这个契机,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标准”,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的处理教材。五月末进行学科知识测试。

2.学情分析能力。

能对本学科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情分析报告。

3.教学设计能力。

熟练进行学科课程的构思和设计,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的发生过程、知识探究过程、知识应用过程和师生互动过程,能撰写一份教学设计。

4.教学管理能力。

能熟练地掌握课堂的管理技术,注重群体学习行为的养成,实现有效教学。每学期每人参与一堂公开课,担任说、讲、评的角色,让老师们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5.教学反思能力。

能够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整体行为及教学评估进行反思。

6.教研、科研能力。

积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研究,建立学习型团队,开展中、青、骨干、科任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基于问题的研修,开展课题研究,并撰写一份教学论文。

7.教学机智。

能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解决。撰写一份教育叙事。

8.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能力。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师全员育人、服务学生的意识。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相应档案,进行问卷调查。

9.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能力。

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建设良好班级文化,创新班级教育活动,建立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力,积极开展班、队会活动的能力。

10、组织教师参与三笔字练习。

要求教师每周保质保量地练习一叶毛笔字,两板粉笔字,每日一页钢笔字。并对书写认真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活动安排

1.准备和启动阶段(3月):制定、下发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2.实施和推进阶段(4月---6月):团体教师认真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个人自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全员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3.总结阶段(6月):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提炼大练兵的成功经验。把练兵工作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建立长效机制。

七、组织管理。

为确保对大练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付敏

第4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摘要:素质教育能够全面地反映教育规律,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以及国家与人民对教育的希望与要求。从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转变课堂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并强化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把素质教育引向纵深。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及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催生出的教学改革无疑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次扬弃和重建。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在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力求实现教育发展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打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打破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统治课堂的局面,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打破课堂重接受的单一做法,注重学生学习智慧的启发;打破模式化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天赋,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发挥处己的主体作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不同特点,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听课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能主动,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中善于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落实基础,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输入状态,提高课堂效益。

(3)活化课堂,变课堂为学堂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珍爱童心,珍视童趣和童真,而不能让惟一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想,不给学生想像的余地。教师要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在教师教的指导下占据主动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到图书馆,大自然中去,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堂视为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效的引导会使学生将课堂视为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适当调控课堂节奏,合理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做到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动静结合,活跃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放手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开展课外素质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的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制作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如佳句佳作欣赏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书签制作演等。

二、积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汲取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创造性教育等教改实验的成功经验,多采用开明的管理办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氛围,培植利于开拓型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使小学生的创造个性与聪明才智得到强化与开发,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J].江苏教育研究,2009(35).

第5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关键词】自主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应用

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催生着教育强省的建设,乘着改革与发展的快车,教育界与时俱进,力争上游,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得益于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任务、目标等有较清晰的认识,据此主动地在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时间上及时做出调整。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获得知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这就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发起了冲击与挑战。新课标强调,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自主教学。自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新的诠释,是对以往封闭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囿于“课堂、教材、教师”的教学模式的突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整合知识,从而促进良好的品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包括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内容涉及儿童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让儿童在生活中捕捉知识,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提高其品德素养。

纵观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传统的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有学校沿用。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实践才能出真知,自主教学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使得部分学生受益,赢得部分教师的青睐,但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普及。所以,接下来就针对自主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发表几点看法,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受益。

二、自主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尝试解决问题,探究新方法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解决的欲望,获得的知识记忆也较为深刻。体验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有利于挖掘出内在潜能,使学生在体验中结合所学内容着手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其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放教学活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小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其形象思维基本形成,抽象思维初步构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虽然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但是却无法全面顾及到学生的认知、个性以及环境差异。因此,只有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去自由捕捉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囿于教材”照本宣科”,而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增加富有时代特色的传奇模范的事迹,缩短教材与学生和社会的距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交点,不失时机地将教材内容向生活延伸。因为教师所选取的内容与其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做出能动性的反应,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究,有效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3.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是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对手也是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问题进行巧妙的设计。借助小学生好问的特点,教师首先抛出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同时竞争班长职位,这就形成了对立,一时成为了对手,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同学,面对对手该如何做?”小学生们爱质疑同时也爱解决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起初,学生们一听到是对手,都面露反感,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及由自身主观能动性所进行的自主探索,深化了对“对手”一词的理解,认识到在竞争中大家都有所进步,从而实现对“对手也是朋友”这一中心的领悟。

4.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得到激发,就会点燃学习的欲望,从而彰显出学习的主动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过多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被动,有时虽然学生脑海中有教师讲授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但难免也会出现“知行不统一”的现象,原因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多是厌恶情绪。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活动之一,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能够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切身体验,开动脑筋,于游戏中轻松学得知识而非全凭被动的听说教来接受式的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总之,自主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经过教师们教学观念的转变,自主教学模式的开展,必定会打开我国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6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一、提高认识,重视《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品德与生活》的重视与否,课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让其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净化他们的心灵。

1.走进学生的世界,与他们进行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这样想,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怎样争取实践机会。告诉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

2.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得到广泛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要在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该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使德育教育工作有特点

1.要结合《品德与生活》课加强爱家乡、爱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说说参与不同生活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的良好习惯。

2.要结合《品德与生活》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正日益加大。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关心与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是一种美德,人人有责,可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参与,他们将进一步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采用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1.注重讨论交流。这种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大量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辩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最受学生的欢迎。

2.角色扮演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自发围在一起继续讨论。扮演角色,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交融,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的兴趣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缺乏一些情,缺少一些境,因此学生对其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增强《品德与生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热爱,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利用语言、表演、音影、实物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1.语言。《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生活为基本线索,在生活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故事讲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就要在掌握课标要求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在讲述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反映教材中的情感,动之以情,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铺平道路。

2.表演。有些课文的戏剧性是比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效果会更好。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授课,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课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会使小演员和小观众都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作用常常是教师语言阐述没有的。

3.音影。主要是指播放录音、影片、歌曲、故事等手段,通过音响和屏幕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歌曲传授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与屏幕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达到强化主体教育的目的。如用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这柔美的歌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自己父母的爱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第7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一、教育思想

(一)办学思想

几年来,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如下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激发潜能的教育策略,高效精细的学校管理;突出内涵发展的办学特色,“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办学目标

“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构建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三位一体的品牌学校。”

(三)学生培养目标

“文明的*人、高尚的中国人、创新的现代人、发展的未来人”。

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研要有新方法。的工作要求。

二、工作目标

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控制在0.1%以下,完成率达到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调关系,减少内耗形成整体力量的有力措施,是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有力保证,是科学合理的需要,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是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有效手段。

1、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定以学校成员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最终目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不断建章立制,建立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分部管理,逐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网络、德育管理网络、教学管理网络、后勤管理网络,逐步完善了管理的三个机制。即以导向为主的目标机制,竞争激励并存的动力机制,以逆向控制为主的制约机制。

3、确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师生自我控制,自我超载。把做好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和尊重人、关心人,提高完善人的素质统一起来,在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学校的近期、远期发展规划,让他们充分认同这一目标,并主动把它作为共同奋斗的行为纲领,去努力工作,达成目标。

4、充分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对教师采取多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其进行激励,以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在管理中,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激励因素和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使他们能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能自觉地从学校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管理者一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发展目标的实践或任务的完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81人,其中本科78人,专科3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97%。

2、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制定学校师德建设考评方案,签责任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考核档案,进行跟踪考核,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评比,把师德教育同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优等工作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严格按区“十五”继续教育方案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为教师建档,每人一档。

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师活动计划,要求各教研组统一备课,根据“新课标”编写教案,教研活动时间对“新课标”进行探讨研究学习。

业务学习:分骨干教师、新教师、全体教师三个方面培训,主要用“新课改”进行培训考核,对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方面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并分别进行考核。

学校重视对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校本培训和对他们考核,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带头做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工作,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新秀课、创新课、探索课,新老结对子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在教教学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成立了由常海担任主任,薛东、、李纯洁、杨宇、吴丽丽等级为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部,以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要求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五、课程改革

1、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三政治、历史、劳技,初一初二劳技实行大课小课穿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上,小课主要从理论上学,大课主要结合实际观看录象片,购买各种教学光盘,组织学习观看,如:劳技课观看“装潢与布置”、“家用电器使用和保养”、“中国植物王国”,历史政治课组织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英雄儿女》、《校园军魂》、《百年叱咤》(丛网上下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热爱劳动教育,不仅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知识,增长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

3、研究性学习

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在学期末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评奖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的学生给与表扬。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以艺体为载体,先后开发了体育方面的“篮球和健美操”,美术方面的“雕塑与装潢”音乐方面有“通俗音乐”每学期开课6课时。

六、教学工作

(一)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

3、讲求实效作好作业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二)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2、开展“教师读书”、“教育开放月”“教学基本功大赛”“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

3、开展集体备课。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主要模式,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七、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所在。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常规管理工作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指标。加强质量监控,进行分析评估,对好的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整改,以促我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并为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都能严肃、认真的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满意。

3、几年来,我校初一、初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一直居于全区上游,初三完成率和升学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八、办学特色

我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坚持德育创新,3、科研促发展;4、艺体创品牌

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充分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发展和需求出发,学校大事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制度,这样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下发了教育教学征求意见表,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工作中逐渐修正。

⑵我们学校的德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党员先锋岗、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都是德育创新的具体事例。

⑶我们学校20*——20*年,教育科研立项,国家级4项,省级3项,市级25项,区级72项,参加人数达96%。特别是教师个人立项,逐年增加,比如:李雪老师的《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美术、音乐、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品牌。以开展群众性的艺体活动为依托,丰富学校艺体内容,把校本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几年来的“德艺双馨”汇演,每年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不仅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与家长的关注。现在我们学校的大课间和间操在全区也是最有特色的。

第8篇: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

一、作文培养的三维目标

作文培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程性培养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包括文本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和素材信息知识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知识,尤其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实用类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所选修学科必须掌握的专业性文体,如所有学生必须会写一个情况说明,但选修文学类专业的考生应该能够做一番描述,选修自然科学类的考生应该能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了解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各种文体特征,掌握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知识,熟悉陈述语、论说语,雅语、俗语,书面语、口头语,文采语、本色语等诸般语体色彩,还要懂得基本的语法、逻辑知识和修辞方法,标点符号的运用知识等。

来自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其所知往往是触动心灵的,因而其所感也是刻骨铭心的;其所思是实事求是的,因而其所见也常常是切中肯綮的。

还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知识。当今社会,信息资源量之大,获取途径之多,传递之速,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相应地,学生也应建立起自己的信息资源库,既有共享资源,又有经典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专题资源。然而,对学生而言,得之于心,才能应之于手,所以对这些资源也要分层级识记,共享者可查,经典者烂熟,独具者了然。

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文本)表现能力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一是表现能力。就写作而言,包括审题、立意、选择材料和文体、谋篇布局、修词饰句诸方面的匠心,指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能够生动、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能够清楚、有序地说明事物的原理或一个过程,能够准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合乎文体特征和语体特色,没有语法和逻辑错误,结构顺序合理,懂得运用修辞手法并能锤炼语言等,这是写作本身的文本目标。

二是思维能力。思维是指在对事物所感知的表象、特征等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生通过作文这一载体,表达对事物本质和原理的认识,对事件根本因果的分析;体现应对问题的举措,解决问题上的创意,以及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等,因此,思维能力是作文教学对“人的培养”的核心目标。

人文目标。应包括共性化的普世价值和情怀,以及个性化的兴趣和创意等。

共性化的普世价值和情怀,就是唤回学生人性的本真、善良和美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情感和公民意识,懂得孝、敬、爱、助,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每一个个体健康、自由地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是对人的尊重,是对人的尊严的敬畏。近年来高考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和“标题自拟”的“三自”原则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二、 作文教学的两个等级

作文教学目标视不同学龄段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教学上要因材施教。

基础等级。与教育教学的学龄段相适应,中学初级阶段的写作训练目标,是学生作文的技术性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形式及其特征,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布局选材和收放剪裁的规律,修词饰句的技巧,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等作文文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积极、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培育其普世的情怀和人文精神。具备了基础等级阶段的基本技能,也就具备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表达技能。

发展等级。这应该是中学初级阶段的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在中学高级阶段学生的写作技能逐步成熟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作文的智能性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随着学生社会生活阅历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达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社会和生活,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原理进行概括、分析,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够根据不同文体或格式要求谋篇布局,能够主动运用积极的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加工润色,具有个性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问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论和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基础等级只是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中学阶段修业期满,学生一般都能具备写作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即可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基础等级可视为中学阶段的达标等级;而具备了发展等级能力素质的学生,才具备较高的语言表现素质,也才具备进一步从事专业创作的潜质,因而发展等级是区分作文优劣的标准,也是实现高考选拔功能的依据。

三、 作文训练的两种方式

大部分学校的作文教学,仅仅局限于书面表达训练,这是应试教育的导向性结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口头表达也越来越重要,鉴于此,在高考录取和一般的工作录用考试中,都加进了面试,其最重要的考查方式之一就是口头表达。在作文训练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中简明扼要的回答, 大庭广众中词锋锐利的论辩, 会议讨论中中心突出的发刃有余的演讲等等,无不需要清楚、准确、生动、流利甚至幽默的语言, 无不需要主题鲜明、 选材恰当、表达言,竞赛竞聘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