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细节处理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172-02
1.前言
住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建筑类型,在我们的建筑设计中,也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但怎样的住宅是好的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而且,目前居高不下的房价,让我们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得考虑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发商的利益空间等问题,往往我们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各方利益平衡的过程。作为消费者,对于我们的设计也更为挑剔,所以,这几年,我们面临的纠纷也不断增多,这就迫使我们设计者在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理念、空间合理利用等因素外,还得考虑自我保护,如何遵守我们国家繁多的规范。纵观我自己近20年的设计,对于住宅设计中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及防治解决措施作了一下总结,与大家分享。
2.总平面设计容易忽略的常见问题
2.1绿地率的计算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住宅小区内绿地率的计算面积应扣除建筑周边1.5m的范围。但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在匡算绿地面积时会忽略这一点,匡算至外墙边。以前,绿化验收工作比较马虎时,这样计算也蒙混过关了,但现在各部门的验收工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这样的问题就值得我们引起重视了,否则,在验收时就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应当予以重视。
同时,由于小区停车位要求的提高,小区的车库越建越大。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车库顶部覆土大于等于1.5m,其上的绿地面积才能计入绿地率。这点作为设计师应尤其注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消防登高场地的范围,我们不能采用铺植草砖的方式计算绿地率。自上海11.15大火以后,消防在这方面的要求予以了进一步的明确,验收时也更为严格。
2.2地下车库进排风口与住宅的距离及离地高度
目前,小区的停车位要求越来越高,地下车库越建越大。在上海,基本上新建的住宅小区,地下基本全部掏空。如此大的车库,必然分为很多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进风机房和排风机房,这些机房的设置与车库的车道及停车布置相关,同时要考虑相对位置在通风要求上的合理性,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我们应注意这两个机房出地面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在总平面上的位置,避免其与道路冲突,同时与住宅留出足够的间距。尽管查不到有关排风口与住宅的间距要求的条文,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远离住宅,并杜绝排风口正对住宅门窗洞口的现象。排风口底部离地的高度,按照《汽车库设计规范》的要求为离地2.5m,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要求为2m。上海市地方标准《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中规定,排风口底部离地应满足2.5m,当位于无人员出入的绿化中时,可适当降低。如果能做到2.5m,这是最理想的,但此高度可能对景观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最低限度应做到2m,并注意与周边的关系予以技术处理,否则在竣工验收中我们可能面临需整改的问题。
2.3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
2.3.1出入口与道路的关系
《汽车库设计规范》中,对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距离有具体的要求,但与小区道路就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出入口时就比较随意。但从使用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我们在设计上应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出入口与小区道路间留个大于2m的距离,并保证120°范围内无遮挡障碍物;出入口与道路尽量垂直相交,避免车辆出库后大角度地转弯;出入口的位置尽量少地干扰小区主干道的通行等。
2.3.2出入口与住宅的间距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国家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上海市地方标准《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中,有10m的要求,由于这本规范不是我们设计中常用的规范,所以,很多设计人员可能会忽略这个问题,在此列出,以供大家参考。
3.建筑单体设计容易忽略的问题
3.1低层、多层、中高层及高层的界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中,均定义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但这两个规范中,没有定义具体的层数如何计算,底层设架空层或层高不超过2.2m的用房时,是否记为一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之所以在这里累述关于住宅类型的界定,是因为,不同层数的界定,国家相关规范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有时,我们会忽略这方面的问题,以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说明如下。
我在工作中曾遇见这样的案例:业主要求,住宅一层设自行车库,上面建六层住宅。那么,按照以上规范条文,该项目如果想按照多层住宅未定义,则一层自行车库必须高度小于2.2m,而且按照不超16m的要求,如果界定住宅层高按常规的2.8m计算,自行车库高度只能做到2m,且室内地坪不能高出室外地坪面。但如果自行车库层高只做2m,则不能满足作为经常有人员出入的场所,净高不小于2m的规定。
业主对于这样的设定不满意,他们提供了当地设计单位常规的做法。在当地,设计单位把一层车库设计为2.4m的层高,其上住宅设计为2.7m的层高。然后,该住宅按照多层住宅来处理。对于这样的处理,个人认为,从规范条文解释上,该住宅层数已为7层,按照多层住宅处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1电梯的设置
《住宅设计规范》4.1.6条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该条文为强制性条文,注释中,注明底层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底层为架空层或储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人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该住宅入口高度经过处理,不超过16m,但层数为7层,同样应该设置电梯。
3.1.2楼梯间的处理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4.1.2条规定,“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一般,我们多层住宅的楼梯间轴线宽度设计为2.4m,一般墙厚度为240mm厚,楼梯间净宽为2160mm。不设梯井,梯段宽度为1080mm,算上栏杆宽度及墙面粉刷层厚度,勉强能满足梯段净宽1m的要求。但该单体应为7层,所以应满足1.10m的要求,所以,楼梯设计中应放宽梯间的宽度。
另外,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第5.3.10条规定,如建筑层数超过6层,则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将楼梯间的门窗设置为乙级防火门窗。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对一个问题进行了技术处理,规避了一些规范条文约束的同时,又会衍生出另一些问题,在处理时,我们必须全面考虑。
3.2交通空间
由于经济的问题,我们在住宅设计中尤其注意得房率,使得我们在公共交通面积的设计上,所有的尺寸均按照规范的最小尺寸去做。但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一些部位的细节,否则处理不好就违反了相关规范或引起纠纷,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方面。
3.2.1入地下室防火分隔墙处楼梯的净宽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要求用耐火极限大于2小时的不燃烧体墙及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隔开,所以下地下室时,我们需将楼梯栏杆改为实体墙,墙体厚度需做100厚方能满足2小时的要求。我们有些设计师会比较随意地将墙设在其中一个梯段上,由于楼梯间尺寸一般都是卡着最小尺寸做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地下室的一个梯段宽度不满足1m(多层)和1.1m(高层)的要求。有时我们设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施工人员未注意也会做错,所以在设计交底时应特别提醒施工人员予以注意。
3.2.2楼梯休息平台的净宽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楼梯平台净宽不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小于1.2m,我们一般会从踏步起点至墙面的尺寸留为1.2m,考虑墙面粉刷,会放出50mm的余量,但平台处,楼梯扶手往往会突进平台,考虑此部分,平台宽度就会不满足,所以,我们应在设计交底时特别强调此点,楼梯扶手转弯时不能突入平台。
3.2.3电梯厅净宽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电梯厅深度应大于等于最大轿厢深度并不小于1.5m,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一台担架梯。按照有关解释,轿厢尺寸满足1.4m×1.4m的净尺寸就可以满足担架的斜放,所以,电梯厅深度满足1.5m就可以了。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首先对居住建筑需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进行了定义,高层、中高层住宅的候梯厅为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对于候梯厅的深度要求为1.8m,这就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相矛盾,设计时我们应引起重视。
3.2.4入户门开启方向
对于入户门的开启方向,设计人员一般比较随意,设计规范也没有特别的规定。但不经意间就会埋下纠纷的隐患。为了提高得房率,公共空间我们一般都会抠得比较紧凑,配套的设备专业往往见缝插针式地布置设备。此时,如果入户门往公共空间开启,就应注意是否会影响公共空间的疏散,门扇开启后是否会影响消火栓门的开启等。如果入户门往住户户内空间开启,就应考虑门开启后鞋柜,衣帽柜的位置等,要方便住户的布置和使用。对于方案时提供的门开启方向在施工图阶段有修改的,就应及时与设备专业及时沟通,以免发生开关装在门背后等情况的发生。
3.3阳台空间
阳台的设计主要有几点需要注意。
3.3.1建筑面积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对阳台面积的计算条文为“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这个水平投影面积可以理解为阳台结构板的投影面积。但上海市测绘部门的内部文件计算时以阳台栏杆中心线为准。如果按结构底板投影计算,不会产生超面积问题,但测绘面积会减小,对于大型住宅小区,整个小区的减少面积还是相当可观的,如一个3000户的住宅小区,每户阳台面积测绘减少0.5m2,整个小区就减少面积1500m2,对建设单位来说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据。
同样的,由于有以上计算一半面积的条文,在加上前几年7090政策的推行,开发商想出了拓展面积的方法,就是把整间房间定义为阳台。同时,超面积时又会把阳台的一部分定义为设备平台,不计入面积计算。针对这种情况,上海市于2011年8月出了《上海市建筑面积计算规划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中针对以上情况,规定大于8m2的阳台将以全面积记入容积率,同时设备平台、装饰性阳台进深大于0.6m也将被记入容积率。其他省市对此也出了一些相关的条文,我们在设计时应先了解清楚。
3.3.2栏杆高度
规范规定,多层建筑栏杆高度为1.05m,高层建筑栏杆高度为1.1m,窗台的高度小于0.9m时应加护栏。目前,我们设计的住宅,有时建设单位会要求做全封闭阳台,此时有些设计人员就会把栏板视同于窗台。对此,2011版的住宅设计规范在条文说明中有明确的解释,还是应执行栏杆高度的要求。
3.4套内空间
住宅的套内空间设计,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3.4.1窗地面积比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般情况下,卧室均会满足,但厨房和厅有时就会忽略掉,设计时稍加注意,这种情况还是可以避免的,如设计时不注意,等审图时再发现,往往盖起来就相当麻烦,会牵涉到其他专业的相应修改。
3.4.2上下房型发生变化时引起的问题
由于立面变化需要或是业主要求,我们有时会将部分房型进行变化,上下户型不一致,此时,我们应注意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应注意上层的卫生间布置是否在下层住户的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的上部。其次,上层如相对于下层有缩进留出退台等情况,应协调结构专业采取上翻梁等措施,以免出现下层住户卧室中间出现大梁压顶等情况。如上层住户改为了复式住宅,应核定一下复式上层的消防疏散距离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套型总建筑面积;套型阳台面积;住宅楼总建筑面积
中图分类号:P2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住房市场快速发展,住宅品质有了很大变化,住宅形式也越来也多。房屋的各项面积指标作为房屋所有人拥有的房地产权益的量化指标其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与开发商、购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避免住宅工程在投标、立项、报建、验收以及销售、管理等环节出现计算方法不一致,多种计算结果的情况,住建部于今年的8月1日起执行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对在住宅设计阶段需计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了调整,将原规范的7项经济指标简化为5项,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部分修改,使其简单易算,有效反映客观实际。
原规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套内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套型建筑面积;套型阳台面积”共七项。新规范保留了“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和“套内使用面积”两项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对其余五项指标进行了删减和修改。调整为套型总建筑面积,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三项指标。
原规范的套型面积计算方法是以标准层为计算参数,反求套型建筑面积。本次修编以住宅整栋楼建筑面积作为计算参数。老规范中提到了标准层的概念,标准层就是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若按标准层来计算,标准层中的套型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公摊面积,但在标准层公摊面积中只考虑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而首层和顶层与标准层平面不一致部位的面积是考虑不到的,例如:首层的公共出入口、顶层的机房,水泵房,水箱间、附属用房等。这样的计算方法不能直观的反映一套住宅全部公摊后所涵盖的建筑面积到底是多少。修订后的新规范把所有的这些面积都算到整栋楼的总建筑面积内,然后用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不含地下室及阳台)得出一个比值,该比值相当于全楼的使用面积系数。计算时用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这一比值所得的面积再加上套型阳台面积即得出套型总建筑面积。这样计算得出的面积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准确性及合理性,能够保证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与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一致。
新规范中套型总建筑面积的概念与原规范中套型建筑面积的概念也有所不同,原规范套型建筑面积不包括阳面积,阳台面积是单独算的。新规范把阳台面积也算在套型总建筑面积中,而且计算阳台面积的方法也有变化,原来是封闭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面积计算,未封闭阳台、挑廊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容易混淆。现在统一计算方法为:无论阳台为凹阳台、凸阳台、封闭阳台和不封闭阳台均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一半计算,这样也与现行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相统一。
原规范为了不影响“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将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单独计算,该层使用面积不算到“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里,有失公允。这次修编将其使用面积纳入到套内使用面积中,加大计算比值,将利用坡屋顶所获得的使用面积惠及全楼各套型,可以准确计算出参与公共面积分摊后的该套型总建筑面积。若此部分作为阁楼层只给住宅顶层住户使用,其使用面积则应算至顶层套内使用面积内,再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其套型总建筑面积。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公平性。
本次修编的另一个重点是刚才提到的“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这个系数不能全部反应住宅的问题,而且大家理解和表述的概念也都是不一样,有些开发商及房地产策划企业认为是公摊率,有的认为是使用率,概念不统一。为了防止混淆,规范修订组进行了原则性修改,取消了“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这项指标,统一了计算方法,使得住宅各项指标简单易算。
在设计阶段计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住宅从方案报批到施工、管理各阶段的主要技术参数。新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必将更好的指导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理解和把握各项指标的计算,更好地体现其公平、公正的原则。
参考文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住宅的核心部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制定的《小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通则》(BK—94—2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国家标准图《住宅卫生间》(01SJ914》《住宅厨房》(01SJ913),对厨房、卫生间的设计给出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对提高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我们公司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外理厂,生活污水在排人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北京市、深圳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人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居住小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2000(送审稿)(以下称“规范送审稿”)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条款,既也可根据建筑物的标准来决定排水系统。
2专用透气立管
“规范”第3.4.14条表3.4.14—1、表3.4.14—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是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还是专用通气立管各设计单位的作法也不一致。在广州市及深圳市,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上海市地方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中规定“多层住宅连接坐便器的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隔层设H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标准更高些。在北京市一般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的方法(高档住宅楼除外)。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更安全呢?笔者经过这些年的设计实践及回访业主,推荐设专用通气立管。我公司的统一技术标准中规定,小高层(十层—十二层)及高层住宅应设专用通气立管。在工程回访中发现,不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最下面一层卫生间的大便器内有翻气泡的现象发生,住户对此投诉的较多。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基本上无此现象发生。由于污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大,污水排出管的水流流速小,在立管底部管道内产生正压区,这个正压区使靠近立管底部的卫生器具内的水封遇受破坏,卫生器具内发生翻气泡。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可平衡排水立管内的气流,减少正压区的正压值,使其不足以对卫生器具内的水封形成威胁。“规范送审稿”中增加了“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可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条款是必要的。
3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3.1对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转换后的出户管有应少于二根,宜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不应大于DN200,采用DNl50为宜。表1为铸铁管、表2为塑料管排水横干管的设计参数。排水横干管所服务的户数宜超过100户。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的设计将一栋楼的排水立管均汇到一根排水横干管上出户,若发生管道堵塞或破裂将影响整栋楼的用户,是不安全的。出户管过多,在地下室外墙上所预留的防水套管(设地下车库的住宅楼)及室外的检查井均增多,给施工及室外环境带来不利。
3.2设有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楼,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是否还要与其它楼层管道分开单独排出?“规范”并没有给出要求,第3.3.18条表3.3.18适应的前提是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立管。在专用通气立管一节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是可以防止卫生器具水封遇受破坏、内部冒气泡现象的发生。也就是说,排水立管设有专用通气立管时,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立管上。但住宅内排水管道在使用过程的复杂性,排水管道内有固体废物的存在,影响排水的通畅,使与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此现象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发生。因此,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应单独排出,排水立管需要进行转换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Om,不得小于1.5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排水横支管的管径“规范”3.4.15条规定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3m的数值确定,但在条文说明中又推荐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给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的选用造成混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编著的《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施》中推荐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笔者也认为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比较合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没有发生问题。在立管工作高度为3m时DNl00不通气的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为2.41/s,对应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为1.78—2.78,而浴盆的排水量为3,也就是说卫生间只设浴盆及大便器时其排水支管的管径DNl00已满足不了排水量的要求,而要加大到DNl50,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规范送审稿”也已将底层卫生器具单独排出时其管道的排水能力改为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
4屋面及阳台雨水的排出
位于住户上部的屋面,雨水斗不能采用65型或87型雨水斗(雨水横管不能走在住宅内部),而应用侧墙式雨水斗。但在用侧墙式雨水斗时其最大汇水面积不能套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表4.3—3的数值,而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第4.3.10条的规定,一个侧墙式雨水斗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侧墙式雨水斗的构造见标准图集01S302《雨水斗》。阳台雨水应设专用的立管由无水封地漏来收集,而不应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屋面雨水立管内的压力分布是由负压到正压的一个变换过程,零压力点的位置约在距立管末端以上1/3—1/2的高度处,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部负压区,将通过地漏吸人大量的空气,影响雨水立管的水量;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下部正压区,则有返水倒灌的可能,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各自分开是必要的,不能因为在建筑立面上增多了几根雨水立管而将其合并。阳台雨水应排到室外雨水检查井中,而不应排到污水检查井中。有的城市为了解决住户将厨房洗涤盆移到服务阳台并将洗涤污水排到阳台地漏内的问题,由建设局下文要求将阳台雨水立管排到污水检查中,这种规定是不安全的。对于起居室及卧室的阳台是不存在有污水的排人,阳台雨水地漏是无水封的,即使采用有水封的地漏,水封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补充,会逐渐蒸发掉,污水系统内的废气就会跑到起居室内,污染环境,不能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又引起新的问题。
5管材及附件
5.1UPVC排水塑料管已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缺点及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噪声远大于铸铁管,管壁隔音效果较差,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噪声问题,在UPVC管内壁增加了凸起的螺旋型导流线,使水流条件得到改善,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即目前市场上的UPVC螺旋管。为解决管壁隔音效果较差的问题,又开发了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不仅具有传统UPVC实壁管的优点,还具有高抗冲击、隔音、阻燃、绝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排水管道设于室内时,应优先选用螺旋管、芯层发泡管或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目前许多城市都有住宅建筑高度小于100m时,生活排水管和雨水管应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的地方规定,以政府行政作用的角度来推广排水塑料管。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加以掌握。高屋住宅底层排水立管需要转换时,排水横干管、转换层以下的排水立管、出产管应采用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提高排水管道因堵塞后下部管路系统为受压状态时的承压能力,提高整个排水管道系统的安全度。超级秘书网
5.2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就是排除地面的积水,在住宅建筑中,地漏主要设在卫生间,厨房可不设置。这是由于在厨房中,地面不可能形成积水,只有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即可保持地面的干净。若将洗衣机设于厨房时,洗衣机的排水可采用在其旁边的排水管道上设一管径为DN32带存水弯的排水接口,采用上排水洗衣机。“规范”第
3.2.8A规定地漏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是依据排水管道系统内压力的波动值和水封蒸发等因素确定的。水封的深度越高,越有利于防止因管道内压力的波动对其的破坏。下面介绍一种水封度达到80mm并具有防虹吸功能的直埋地漏,适合于淋浴间的排水。如图1所示,在密封筒体上设有供气体流动的旁通槽,管道内气压发生波动时,使进人地漏内的气体由旁通槽通过,保证地漏内的水封不被负压破坏。密封筒的高度又保证80mm水封的存在。
6结束语
关键词:日照分析;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部分农村人口拥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其中,因此导致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虽然高层居住建筑缓解了城市的居住用地紧张问题,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无论是从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出发,还是从城市的发展角度考虑,都使实际建成的高层住宅日照间距不能满足日照标准。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对其所在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城市街区集中化、行人对空间的感受以及街景举足轻重,这些成为城市规划设计考虑的主题和侧重点。高层建筑的高度对城市已有周围多层建筑及尺度影响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而增大,进而可能引起环境条件不断恶化。高层建筑在城市中会剥夺多层建筑中居民的光线、日照及自然通风,对居民环境造成影响。
1多层住宅以间距系数代替日照要求所存在的问题
以杭州市为例,对日照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0- 93,2002年版)《杭州市城市规划 (用地和建筑) 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杭州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杭州的住宅建筑,在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标准(9:00- 15:00)为不低于 2 小时。住宅建筑受正南侧建筑日照遮挡时,日照间距需达到1.2H。
在分析过程中,以间距系数为基础的现状多层住宅却暴露出了诸多自身的问题。由于多层住宅的面宽、朝向、楼间位置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以间距系数控制的部分多层住宅较低部分本身就不能满足“大寒日累计日照时间不少于 2 小时”的要求,再考虑到周边拟建高层建筑对其影响,可以说更加难以满足;而部分多层住宅底层靠方位角的关系自虽满足大寒日累计日照 2 小时的要求,但由于有效时间并不长,如再加上东西侧拟建高层建筑对其影响的话,就连靠方位角所获得的有效日照时间也会减少,从而难以满足日照要求,当然根据《杭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方案是不能通过审批的,这不仅导致许多土地无法开发,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上的被动局面。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日照间距系数只适用于平行布置的板式住宅建筑,且面宽不能过长,日照形式以正南向为主,不考虑侧面遮挡等因素的情况,不能用于复杂的建筑形式。如“山”形、“工”形、十形、T 形、U 形、L 形等异形建筑,在进行简单的单体住宅建筑设计时可能就存在着正常接受阳光照射的日照被遮挡的先天不足,因此不管是否受其他建筑的影响,这些单体住宅建筑的某些居室都是不能符合日照要求。
2 建筑日照不达标责任的区分
科学合理的日照分析可以为规划设计单位增加辅助设计的手段,而且还可以为规划审批、房产管理部门提供辅肋决策的参考。目前,杭州市土地出让地块都要做出让地块选址论证日照报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业主方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未来规划实施的成本。可以准确地分析出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任意建筑物的细部状况。为规划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计算数据,以此为依据结合国家有关规范,就可以剔除不科学的“富余”压缩建筑间的间距,从而达到节约宝贵的城市建设用地的目的。同时,使得我们的规划建筑更合理更科学。
日照分析可以在四个阶段中进行:选址论证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3 制定合理日照管理办法的重要性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日照分析规范,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日照相关条文为代表,国内大多数城市在执行日照规范时都以此为根本,结合本市地理位置和特征,制定更加详细的日照计算规则。
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在相关规范中对建筑日照分析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也把该日照规范规定为强制性规范条文,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但同时国家级的日照规范并没有对日照计算规则作更详细的说明,在日常工作中会由于条文内容比较粗放,遇到日照诉讼时往往都很难给诉讼双方满意的答复,使得管理部门无所适从,加剧了管理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合理的日照分析办法,设计一组恰当合理的规划方案,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住宅小区的建筑功能布局、体现比例和轮廓天际,并正确导引规划设计,凸现交通、日照、通风、景观视线的生态和谐统一。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应用日照分析技术,科学合理进行规划设计与管理,解决因为空间布局、建筑后退、建筑高度不合理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
日照分析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日照分析软件的完善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日照分析软件都是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的,可供有关设计部门和管理决策部门使用参考,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方案优化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日照分析软件如何更加有效地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辅助规划设计和管理等部门。
3.2 明确的日照管理办法
近年来由于日照采光问题而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建筑方案的日照分析不够精确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因为各地没有相应的日照管理办法,在解释日照诉讼、日照纠纷等问题时只能解释国家日照规范条文,由于条文内容比较粗放,往往都很难给双方满意的答复。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对各类纠纷问题都有明确的界定标准。
3.3 统一的日照分析计算规程
因为国家规范对于建筑物设计的日照要求都是针对全国范围来制定的,所以不可能全国各地详细的气候特点做出全面地考虑。而且不同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而导致同样的规划方案,因为技术人员的操作不同,会出现不一样的论证结果。同时,随着城市建设量的逐步增加,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土地的集成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旨。制定合理的日照计算规则,是工作的前提,也是日照分析技术能否在建筑设计、规划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的必要条件。
4 日照分析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日照分析测量数据作为城市规划部门进行日照分析的依据必须保证成果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日照采光分析结果的正确。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日照分析范围必须明确,有疑问时可与规划部门联系确定,确保无疏漏,同时应避免对无关建筑物的测量,减少无用工作量。对已开展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的城市,可以利用测区内已有的竣工测量资料。因为竣工测量大部分内容及测量精度符合日照分析的需要:如建筑平面位置、室内地坪高程、建筑物总高度等,仅需补测出窗户、阳台等少量数据即可。
(2)施测过程中对测站点、后视方向必须加强检查如后视测距、复测已知点等;在实测楼房拐点时若使用棱镜需消除棱镜偏差的影响;对平面尺寸如窗户、阳台等数据若采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量距时应尽量连续测量并与实测总长进行检核,以避免粗差的出现和减少误差积累。
(3)在编辑成图过程中,因日照分析测量时往往涉及的建筑物较多,数据量大且建设单位往往要求时间较紧,作业人员要对照原始手簿一一进行整理、编辑和注记,须作到耐心、细致防止出错。同时质量检验人员也须加强对原始数据的检查和最终成果的复查、验收工作,确保图形编辑和成果标注的正确无误。
结语
当然,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制度的完善,日照妨害情况有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但在工作中处理了大量日照问题后,我们更加认识到应将“日照分析”贯穿于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加以控制、引导,特别是用地分期规划的小区要综观全局为各期的建筑留有适当的日照资源。另外,从维护居民日照权和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考虑,修改现行规范、标准,尽快出台新的日照标准,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同时,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起相对统一的日照补偿标准,并将日照补偿、规划建设许可和业主利益协调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日照补偿机制,保护公民日照采光权,遏制规划建设侵权行为,减少因日照问题而引发的居民矛盾和纠纷,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日常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不断被满足,而对于最主要的居住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住宅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总体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小高层住宅不设置住宅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宅入口层的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 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一些城市建的住宅,大多是七、八层的,几乎没有电梯,不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因此,对于既有的七、八层住宅的改善,应通过增加电梯来实行。新的住房应该严格控制层高和层数。
2.小面积却选择跃层设计
复式公寓,一般用在两层单一家庭住宅,设置有室内楼梯作为垂直通道。而一般家庭在同一层楼的房间内,可以满足所有功能要求的布局。很多错层的房子在中间层的多层,高层住宅,主要是追求内部空间的变化,这些也是没有必要的。此外,在配有室内楼梯的跃层住户是不利于儿童和老人上下的,并会占用一定使用面积。许多小区住户设计了宽度不足、坡度过陡的室内楼梯,有很大安全隐患。为此建议:做跃层式住宅的多层住宅,住宅楼宇的丰富造型应在顶部,并可解决顶层的排水问题。不应使用在一个面积70- 80 平方米的住宅。对已有的复式住宅,应改造住宅的室内楼梯。
3.住宅的选址不当
住宅建设位置应该方便生活、环境安全、优美和舒适。为了好销售,很多开发商把住宅建设地点瞄准了市中心繁华热闹地区、商业街。这些地区的交通,文化,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但城市交通拥堵,噪音,绿化面积不足,缺乏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住房和住宅密度的成本过大,住宅价格高。中心城市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压力巨大。因此,这部分是规划部门处理住宅控制的中心地区。
4.住宅间距小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根据住宅间距作了相应的规定
在一些城市中,明确规定住宅间距。一些开发商为降低住房成本,不能满足住宅日照间距,较低层1- 3 层房屋基本上没有阳光。一些住宅的日照遮挡严重,整个单元的垂直用户得不到阳光。房间要得到必要的阳光生活,尤其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因此,缺乏日照标准的住宅,应赔偿,赔偿不仅在经济方面,政府部门应实施改造计划作为指导。执行新的住宅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国家标准,使新建住宅日照质量的间距得到加强。
5.住宅房屋进深设计太大
在一些城市,很多住宅大进深达15 米以上。大进深是可以增加容积率,增加开发商的利益,并可以增加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使用面积,也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他们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前提。大进深住宅的室内会很暗,房间的形状是长而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没有直接照明的大厅,使用面积应不超过10 平方米。”这一点是为了有效地保证日照,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因此,对于已有黑厅的住宅实现改造,改造方案一是将对着黑厅的门加高。二是将次要房间与黑厅之间设置玻璃隔墙,以扩大照明和间接照明,以加强空气流通;新的住房,应执行新的规范,如不可必免,也要设计出无黑厅的设计方案。
6.住宅的通风不畅
一些地方住宅户内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在严寒地区,因为室内通风配置的不好,对保持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废除砖管。传统的砖烟道,通风管道小和气味严重现象明显,建议使用单向阀,变压式垂直通风管道。北方住宅客厅,主卧室的通风设施,按照住房的空气分布,室内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配置通风设施和空间。
7.住宅节能环保方面做得不好
当前住宅建筑节能情况不好,并未很好的执行国家标准,住宅的节能和环保做的很不好,黑龙江省至少超过一半的住宅没有进行节能处理,已经节能处理的项目的节能效果达到50%的都不多。因此,要提出节能目标达到50%以上的住宅节能系统和相关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应制定计划,在现有的住宅建筑进行节能处理,外墙外保温处理,并积极推行新的供暖方式。围绕实施利用可再生能源,并大量应用在住宅的节能环保中。对新的住宅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分户计量分户供暖。
二、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客厅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人们对住房客厅的使用功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虽然客厅成为娱乐、接待客人、家庭团聚等活动的中心,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客厅,应根据总体统筹设计避免造成大厅过大卧室空间过小。客厅的空间是不封闭的,这是一个家庭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一个交通空间。居住大厅有冲突,矛盾在于,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的相互干扰及对空间的利用,缓解这一矛盾是客厅设计的关键。客厅的周围有正门,卧室、厨房、浴室等所有房间的开口,活跃的地区、过道与客厅的设计之间的矛盾要平衡好。
2.在住宅设计中要有良好的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浴室的隐私最苛刻,因此浴室的位置不应该在门口、客厅门或直对大厅门口,因为这样将不仅使用户感到不便,还会将厕所的气味带到大厅。厨房和卫生间相邻的设计是最佳的,以便集中布置管线,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由于隐私要求,卫生间窗户的设计是不同于客厅和卧室或其他房间的设计。浴室的活动是私人行为,高度一般的做法,目前设计中心在窗台外墙的方向,宽度1200~1500mm,1500mm 高,窗台高为900mm,卫生间的面积有限,如果大便器或浴缸靠近窗口,就会造成外露面积太大。因此,卫生间窗户设计宜改为:窗台在1500mm以上,宽600~900mm,使原来的扁宽形改为狭长形。
3.厨房的设计以实用为出发点
实用是厨房设计的前提,厨房已从一个单一的做饭为主,发展到目前融做饭、清洗和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所以厨房应是独立的,而不是与客厅连接,以减少烟雾影响商会。例如,调查发现,使用现有的厨房面积太小,凌乱的安排,下水道,煤气管道,没有统一的管道井,维修也很困难。对于油烟机,没有排污管道,严重污染环境,电源插座,水龙头等的设置数量过少,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电气产品日渐增多,若将厨 房使用面积增加,使用功能就会大大提高。
4.注重楼梯间的设计
设计者大多不太注重楼梯间设计,只考虑疏散和防火要求,很少考虑楼梯间进深长度,造成楼梯过陡等问题。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考虑,楼梯梯段的坡度最好控制在30°左右,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宜小于260mm,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这样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上楼也不感疲劳。
关键词:住宅 建筑设计 特点 问题 措施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随之在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本文主要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
1 、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以人为本
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是以人为本。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作为设计的核心。现代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充分运用切实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功能好、形式美的建筑,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人工空间结构和环境。
1.2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又一条设计法则。建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周围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建筑师们要十分重视对建筑周围地形、环境的调查和了解,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
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强化提升了周围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还是消弱和破坏了周围原有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这是评价建筑设计形式美的又一个标准。一个形式美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元素完美的结合,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2、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的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住宅建筑物的工程在逐年增加,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下面笔者将进行简单的介绍。
2.1忽视住宅建筑的节能环保性
虽然我国已经将节能降耗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其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尤其是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上,设计者节能、环保意识淡薄,忽视节能、环保生态方面设计,从而出现住宅建筑节能、环保效果较差的问题。
2.2住宅建筑的自然采光不足
目前,对于一些大进深的住宅建筑,常常会在室内中部出现“ 暗厅”或房间形状过于狭长,致使中部光线不足的问题。这与住宅建筑自然采光不足有直接联系,设计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采用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大房间的变换形式,不仅房间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满足起居厅采光标准中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不能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要求。
2.3住宅建筑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
住宅建筑根据其面积大小,可以设计成单层或者跃层两种形式。在单层设计中,存在着客室面积过大,致使净高太低,给住户带来压抑感。盥洗室位置设计不合理、厨房过小等问题,影响住宅建筑使用的协调性与舒适性;另外,有些设计者将小面积的住宅建筑设计成跃层形式,因户内楼梯占用过多使用面积,不仅影响了住宅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同时因楼梯坡度过陡,也对老幼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2.4设计深度不够,执行规范不严,图纸审查效率不高
住宅建筑是给人们生活休息之用,其安全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施工图纸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住宅设计规范,特别不能违反其中相关强制性条文,有关单位须严格审查设计图纸。但是在实际设计与审查过程中,由于素质不一,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图经常出现设计深度不够,违反设计规范条文,图纸审查效率不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住宅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给住宅建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住宅建筑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选择合理的建筑群体布局形式
合理的建筑布局形式是创造适宜的建筑微气候环境的基础,对建筑单体的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布局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气候区的大气候环境,例如对于湿热气候区,应采用松散布局加大场地空间尺度以增强通风防湿的效果,而对于干热气候区则应该采用较为紧凑的布局形式以使建筑互为遮挡,并使与之交织的场地能被覆盖在阴影之中。不同气候区域建筑布局形式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同时也反应出建筑的地域特色。
3.2 注重住宅建筑形体设计
建筑形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型以及使用的要求。体型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尽可能的减小建筑外表面积,并使热工性能较差的的外表面积降至最少,对冬季需要利用太阳能的被动式采暖建筑,则需尽量扩大南立面,在满足通风采光的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北向、西向等不利朝向墙面面积及窗地比。
3.3 加强建筑采光、通风设计
为争取适量的阳光直接照射但又避免烈日长时间暴晒,以及房间窗外的环境关系,应根据房间的性质进行合理布置。在户型配置时,针对南北朝向的住宅,应尽量在南向布置一个或更多的卧室。
自然通风具有能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除湿降温、提高环境的热舒适度,而且技术成熟、廉价等特点,采用自然通风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制冷系统,自然通风的效果与室内气流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通风口越大,风速越大,通风效果就越好。但是,有资料显示,当出风口的面积大于进风口面积的10%时,室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风速。为达到更好的室内通风效果,建筑剖面设计时应当合理安排好进风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保证通风流畅。同时在屋顶或阁楼等高位置设置通风口。由于太阳辐射对顶界面的加热作用,使顶部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室内气流。在屋顶上装设排气装置和通风窗有助于将内部的空气排出户外,若内部装上遮阳幕和有隔热性的开盖板,则效果更佳。
3.4节能设计
住宅设计在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节能要求。寒冷地区应按规范设置外墙及屋面保温,温暖炎热地区应注重散热与通风。住宅建筑应合理利用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等可重复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
4、结束语
建立宏观的合理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总结各项合理性措施,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合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贯穿着合理性的理念。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住宅 建筑设计 改进措施 创新意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以方和圆、线、面和体的几何形式结合,造就千姿百态的建筑造型。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条件的同时不断提高建筑的品质和人们的生活品质,探索住宅建筑设计理论,不断改进和创新,建设时代性的建筑。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在职业上缺乏责任感。忽视了千年古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不能严格按照住宅建筑设计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往往疏忽小失误。住宅建筑设计人员没有树立整体意识,只是考虑建筑设计规范的某一部分,没有与前期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单独设计给后期施工和管理造成了本不必要的影响。有的住宅设计人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仅仅根据规范执行设计,浪费了周围宝贵的资源和能源,降低了整个建筑的质量和效果。
二.城市住宅建筑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50、60年代,住宅建筑设计人员以低标准、低造价、小户型的标准下,设计经济、节俭的经济节约型住宅,适应当时有限资源的不足。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在60、70年年代,住宅产品向独门独户的标准设计。保持以往的经济节约的原则同时,注重改进使用性能,合理划分每户的内部空间,创造一个舒适、通风的室内居住环境。80、90年代,一套多户合住户型取代了独门独户的成套户型,产品类型多样化,居住空间舒适度也有所提高,错层、跃层、叠复式单元的住宅类型也相继出现。90年代中期,讲究景观特色和舒适度、提高居住品质的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多元化、多类型的住宅建筑类型,形成了景观舒适型住宅建筑形式。但是景观舒适型住宅存在浪费资源和能源、价格过高等缺点被社会发展所吞噬。在追求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的质量,满足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树立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五代住宅类型---生态文化型住宅占领建设市场上的潮流。
三.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住宅建筑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人性化的住宅建筑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充满生活气息、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做到景为人用,一步一景,富有生活趣味,身心怡人。结合当地现有的条件,最大限制地利用地形地貌资源,较少资金投入的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遵循乔木、灌木、花草搭配的科学植物布置方式,为住宅居民创造一个四季常绿的景观环境。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要求建筑设计人员树立环境、生态、节能意识,为居住区创造一个优美、自然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根据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城市住宅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提出新的改进和创造意见,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营造一个居民居住舒适、方便出行、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只有把设计经营、社会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住宅建筑设计人员的要求,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居住区要有齐全的服务设施项目、先进的设备设施,用地布局合理,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恰当,便于居民使用;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合理,有足够的停车场地,保持人流和车流互不干扰;居住区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煤气和集中供暖系统,为居民提供一个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无噪声、绿地面积大的居住室内外环境;周密考虑火灾、地震、交通安全等,创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保证建筑空间富有变化、景观具有特色,达到与整个居住区协调统一的效果。坚持舒适、便利、卫生、安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按照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保证居住区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导风向,保证住宅之间和住宅内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避免人流和车流的交叉,使室内外环境负荷满足规定允许的噪声标准;保证室外环境设施活动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达到居民室外活动的舒适性,提升居民交往的场所,增加生活气氛,达到居民邻里的归属感;保证居住区达到防盗、防交通事故、防火灾等要求的目的,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性。
2.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
树立环保、生态、节能意识进行住宅建筑设计,创造高品质、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坚持人、自然、节能相融合,共生存。创造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建立健全统一的城市住宅建筑规范,提高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城市住宅一般包括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和辅助用房区。以动静、公私、洁污等特性合理布置住宅功能用房,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通风的居住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以往的一房多用、共用空间等布置功能用房到现在追求功能用房专门化,功能空间独立分开,互不干扰。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市场要求用心规划设计,使住宅的每个空间都能各尽所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针对以往住宅存在组合的多样性、可变性、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居住者的需求,开阔思路,树立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思想,最大化地使居住空间选择性、改造性有所提高,提供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在实际的住宅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构建园林绿化和微型生态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使生态和节能有所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性社会。城市以绿化作为背景,道路作为构架的规划理念,结合建筑布局和绿化空间,创造具有视觉变化效果、自然舒适、层次丰富、趣味十足的户外休闲空间,为住宅的住户提供一个在家就可以拥有美景,独享居住带来的良好朝向和景观。通过线性状的小区、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给你一种步移景异的效果。把优美的景观引入小区,再引入住户的窗前,让住户感受城市的蓝天、白云、清水,仿佛生活在大自然般身心舒畅,感受空气的自然清新。选择合适的空间大小、合理地空间尺度、得当的材料质感、舒适的建筑色彩,配备完善的设施,考虑阳光、水等可再生资源,树立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思想,创造一个适宜温度、清新空气,无污染、无噪声的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水,为冬季采暖、夏季空调、热水供应等提供能源。利用绿化和栽植植物调节室内小气候和隔热、蓄热的建筑材料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可循环能源的居住环境。作为住宅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道路交通,编排空间形式的秩序,铺设社区生活的生动场景,着重道路和交通的丰富内涵,塑造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停车位,方便就近停靠,小区内消防车道与环境结合采用隐形消防车道。不仅满足消防要求且不影响居住区内居住者的生活空间环境。
四.总结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对建筑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建筑师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不断创新、改造,为人们舒适、自然、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做出新的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排水系统透气立管雨水斗地漏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与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多层的、高层的和各类新的建筑不断涌现,人均拥有建筑面积迅猛增加,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与建筑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现结合我们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合流方式,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版)(以下简称“规范”)第4.1.2条 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1.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条件要求较高时、2.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管道时、3.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可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的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深圳、广州、桂林等都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池简单处理。北京、深圳和桂林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粪便污水在化粪池后与生活废水合并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但是,这种完全分流的做法也有其明显缺点:建筑物室外检查井多,室外排水管道占地多,建筑室外综合管线难于布设,实际布置时常常达不到最小间距的要求,为使用与维修埋下隐患,特别是建筑小区,寸土如今,布置室外管线极其麻烦。
室内生活污废水分流,室外生活污废水合流,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了用地,便与室外管线布置,也不会降低室内卫生条件。
2、通气立管
“规范” 第4.6给出了设置排水通气管的条件。众所周知,排水通气的两个重要功用是:1.改善水力条件,保护排水配件与设施,2.保证建筑物内卫生状况。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尽量设计专用通气管,这样做花费极少,占地不多,对改善室内卫生条件,保证排水系统长期,稳定,安全使用很有好处,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实用品质。
3、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住宅楼
对大面积的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转换后的出户管不应少于2根,宜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不应大于DN200,采用DN150为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的设计将一栋楼的排水立管均汇到一根排水横干管上出户,若发生管道堵塞或破裂将影响整栋楼的用户,是不安全的。出户管过多,在地下室外墙上所预留的防水套管(设地下车库的住宅楼)及室外的检查井均增多,给施工及室外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屋面及阳台雨水的排出
位于住户上部的屋面,雨水斗不能采用65型或87型雨水斗(雨水横管不能走在住宅内部),而应用侧墙式雨水斗,这样也降低维护成本,延长清理周期。但在用侧墙式雨水斗时其最大汇水面积不能套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表4.3-3 的数值,而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第4.3.10条的规定,一个侧墙式雨水斗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150m2。侧墙式雨水斗的构造见标准图集01S302《雨水斗》。阳台雨水应设专用的立管由无水封地漏来收集,而不应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屋面雨水立管内的压力分布是由负压到正压的一个变换过程,零压力点的位置约在距立管末端以上1/3~1/2的高度处。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部负压区,将通过地漏吸入大量的空气,影响雨水立管的排水量;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下部正压区,必将发生返水倒灌。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各自分开是必要的。
规范要求设置溢流口,我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1.位置不好选择,2.使用中发现极易使外墙长苔藓植物,污染外墙,感官极其不好。我们的做法是:设计计算时保证屋面雨落管的过水能力大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流量。
5、管材及附件
(1)管材
PVC-U排水塑料管已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缺点及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噪声远大于铸铁管,管壁隔音效果较差,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噪声问题,在 PVC-U管内壁增加了凸起的螺旋型导流线,使水流条件得到改善,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即目前市场上的PVC-U螺旋管。为解决管壁隔音效果较差的问题,又开发了PVC-U芯层发泡管(PSP管),不仅具有传统PVC-U实壁管的优点,还具有高抗冲击、隔音、阻燃、绝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排水管道设于室内时,应优先选用螺旋管、芯层发泡管或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目前许多城市都有住宅建筑高度小于 100 m时,生活排水管和雨水管应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的地方规定,以政府行政作用的方式来推广排水塑料管。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加以掌握。高层住宅底层排水立管需要转换时,排水横干管,转换层以下的排水立管,出户管应采用离心浇铸排水铸铁管,提高排水管道因堵塞后下部管路系统为受压状态时的承压能力,提高整个排水管道系统的安全度。
(2)地漏
在住宅建筑中,地漏主要设在卫生间,厨房可不设置。这是由于在厨房中,地面不可能形成积水,只有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即可保持地面的清洁。若将洗衣机设于厨房时,建议采用上排水洗衣机。排水可采用在其旁边的排水管道上设一个管径为DN32带存水弯的排水接口。“规范”第3.2.8A条规定地漏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 mm,是依据排水管道系统内压力的波动值和水封蒸发等因素确定的。水封的深度越高,越有利于防止因管道内压力的波动对其的破坏。
参考文献
关键字: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发展
目前在国际上通常将能体现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节约资源并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与融合的住宅称为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设计是指在住宅设计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学、环境学生态学及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使住宅对环境无害且有利于人们居住生活。
一、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的技术策略
生态住宅建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体系包括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物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等。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节能、节水、节约资源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1.建筑主体的节能设计。绿色生态住宅的能源系统设计不仅要求要对常规能源进行优化设计,同时还要注重对绿色能源的利用,达到建筑艺术与能源利用的完美结合。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在住宅的北面设置与厨房相连的封闭凹阳台,减少热损失;合理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减低建筑耗能;对住宅平面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有良好的通风性,加强空气对流,创造出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能源,如利用天然热能来供暖。同时建筑的材料最好选用一些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2.声环境设计。绿色生态住宅的声环境设计主要是要进行噪音控制。噪音根据所处的空间有内、外之分。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室内的噪音超过60分贝时,人们就会有烦躁之感。因而在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时,应该保证室内噪音在白天小于35分贝,晚上小于30分贝。在具体的设计时,尽量将卧室设计在与噪声源相背的方向,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采用隔音帘也可以显著的阻隔室外噪音,同时在住宅区种植一些植物也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
3.光环境设计。光环境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光。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提倡尽量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满足人们的照明需要。在住宅内部的采光也应该优先考虑自然光,鼓励人们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源。同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量使用各种玻璃和灯饰,在住宅设计时也要注意避免附近建筑物的玻璃折射或是其他的光污染。
4.水环境设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水环境系统设计主要是节水,并且还要注意水质和水量。我们国家的淡水资源大约占全球的6%,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在生态住宅设计中,可以采用节水型供水设施,配备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景观用水可以采用中水。并且根据水的用途差别分别设计两套用水系统,一套是饮用水,要求水质必须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另一套是生活用水,利用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中水即可,并且中水还可以循环利用。
5.热环境设计。绿色生态住宅的热系统要求在供热中要能人们的舒适度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节能和环保。通常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夏季保持在22℃~27℃会让人们感到比较舒适。在设计时可以采用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相结合或是安装散热器温控阀等热环境技术来保持室内环境并减少浪费。并且住宅的采暖、制冷中应该因地制宜的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
二、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前景
1.设计规范的出台,推动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建筑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采取高效节能措施,节约50%的空调能耗并强调住宅的遮阳。在设计规范的指导下,居民的住宅将会更加科学、舒适、节能。并且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开放商、建筑设计人员都会越来越重视住宅的绿色生态设计。在住宅设计中如何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追求住宅舒适的基础上节约能源、并与周围环境协调是今后住宅设计工作的重点。有专家预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住宅的竣工验收中可能会增加对节能设计的检验这一项内容。
2.绿色生态住宅设计逐渐市场化。早期的绿色生态往往只是简单的技术设计,随着住宅商品化的推进和人们对住宅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住宅设计也快速向市场化推进,其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并且住宅设计逐渐由粗放型向精密设计转化。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竞争力,就必须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观念,打造精品化住宅。精品化住宅设计不断能够提高住宅本身的价值,同时还能活跃住宅设计市场,促进中国住宅设计水平的提高。
3.绿色生态住宅辅助设计向专业化发展。在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如果只是在建筑结构、水、暖、电等方面进行细化,显然是不能满足人们关于健康住宅、舒适住宅的要求的。因此,住宅设计中的辅助设计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逐渐向专业化发展。住宅设计的辅助设计主要包括太阳能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目前太阳能设计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都开展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4.住宅生态环保设计走向系统化。生态环保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住宅设计中,虽然生态环保概念被提出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一个重要工作。住宅生态环保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绿化种植系统;节能系统,使用节能材料、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源二次利用如利用中水;产品材料系统,主要是一些绿色材料、环保材料和接能材料;污染防治系统,防止水污染、声污染、光污染、电污染、垃圾污染等。住宅生态环保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住宅设计的主要方向。
传统的住宅设计对自然资源消耗多、对生态环境污染大,同时也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绿色生态住宅能够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更能为居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我国绿色生态住宅起步相对较晚,就更需要设计人员不断的学习、使用和创新相关方面的知识,设计出高品质的住宅,确保住宅建筑与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相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姝.我国绿色住宅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05)
[2]赵婕,张鹏.设计与发展―――绿色生态住宅[J].价值工程,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