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

第1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概述

就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而言,其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复杂化的施工模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为关键和重要。

1、水利水电工程概念

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可谓是掀起了新一轮的水电开发热潮,由于电能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影响,水利水电施工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更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工作理念和模式。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主要在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截至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水利水电工程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措施和方法,也是社会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工作环节。

2、水利水电工程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项施工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且工期长的一个工程模式,其在施工的工程中与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较,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管理水流、治理水流为主要目标的。由于河流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多边形,这就造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要求。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个影响广泛、施工优势较大的环节。 

二、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1、技术图纸不够规范

目前,对于很多水利水电行业来说,为了赶工期,赶任务,在技术处理上不够细心,技术图纸不规范,对于施工来说就会存在模糊的地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建议在施工中专门有负责技术图纸管理的人员,将图纸规范,按号存档,容易查阅。

2、技术人员水平较低

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雇佣的技术人员水平较低,必然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多方面的损失。因此对于水利水电企业来说,必须强调要提高招聘技术人员的水平,招收水平较高并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另外,对于在职的技术人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的提高其整体素质及其技术水平。

3、施工过程管理不严格

为了施工进度,施工人员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简化施工流程,操作不规范,造成了质量隐患。另外,为了节约成本,选购的材料不符合标准,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地方精简材料,偷工减料,使得今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维护。

4、检验设备不够先进

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检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影响施工质量检验,对水利水电施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水利水电行业应该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对设备进行好的维护,再加上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能更好地节约成本。

三、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方法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要求水利水电行业,加强技术图纸规范操作,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严格控制施工工程,提高检验设备的质量和水平。另外,更重要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方法就是要引进先进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方法,以便提高施工的水平和质量。

1、GPS 定位技术系统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不断产生,GPS 定位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GPS 定位技术不仅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一直以来的常规的地面定位技术也逐渐的被GPS 定位技术所代替。GPS 定位技术拥有众多的优点: 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等等。在水利水电施工中,GPS 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GPS 接收机已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效地利用GPS 定位技术,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为水利水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2、AutoCAD 辅助设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AutoCAD 辅助设计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好的应用,它是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相比较而言,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已经相当熟悉。它已经成功的运用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由于该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供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AutoCAD 配合Auto Lisp 语言,可以编制一些常用的计算程序,得到定制的计算结果。这为工程施工提供的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另外,AutoCAD 还可以建立各种数学模型,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它还是各种工程横断面、纵断面图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AutoCAD 辅助设计技术为水利水电施工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促进了水利水电的快速发展,也为水利水电技术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帮助,随着其不断发展,在以后的施工中它将更快更好的为水利水电行业服务。

3、数据库技术与GLS技术

随着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数字化、自动化,测量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好长期积累收集的测绘信息,更好地为工程项目服务,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或数据库。这样做就可以把大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的存储,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高测量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人力劳动的重复,以便于分析、检索和利用,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化。将GIS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近几年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三维全景虚拟显示施工总布置。直观地反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实现各种信息可视化查询,以便分析和统计计算,实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动态仿真演示。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动态施工过程。 

四、水利水电施工还应注重保护环境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利水电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渣、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环境管理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生产副经理主管、各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其中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施工管理部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干扰;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管理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严格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3、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水利水电,防止水利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施工调度部、试验室及职业健康环境安全部(HES)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长远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出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实施全面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工程的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田毕道.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2]李润铭.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2011

第2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水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会产生较多的工业、生活废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地表水还会污染地下水,威胁着人们的用水安全:

1.1 工业废水在施工初期排放最多,工程地基挖掘及混凝土养护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中,增加泥沙含量和水体表面的漂浮物。

1.2 化学药剂的排放。主要以水泥 灌浆 为主 ,特殊 情况需采 用 甲凝 、丙凝和 环氧 树脂 ,并附有部分稀释剂和固化剂。

1.3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污水以及粪便等。

1.4 油污的排放。汽车、挖掘机 等大型流动机械 ,多以油料为动力,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油料泄露等情况的发生。

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许多大型器械,如:汽车、推土机、搅拌机等,这些机器工作时会排放许多尾气,材料运输、装卸时也会造成灰尘四扬,不仅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噪音污染,还由于漂浮物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安全生活和植被的正常生长,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对噪声的影响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砂石或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有规律的、不间断的噪音,另一种是山体爆破时产生的巨大噪音,最后一方面是大型器械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4.固体废物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产生许多固体废物,如沙土块、石块、碎石料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这些固体废物散落在施工场所及其附近,严重污染了土质。还有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每天要产生许多固体废物,这也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施工范围的土质状况。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利施工场所人员众多,密集性较高,且居住条件极不卫生,使各种细菌极易滋生蔓延,造成流行性传染病盛行。

二、工程建设期间应遵循的原则

1.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水电水利施工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两方面协调起来,共同发展,做到保护与开发双管齐下。在传统的水利施工中,仅仅考虑了施工管理和经济效益,而现今的水利施工中综合考虑了施工、环境、安全生产等综合因素,争取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使得生态系统能持续、良性的循环。

2.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施工时要密切考虑施工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将一般的地面施工作为例子,挖掘工程地基时需要占地堆放材料,施工过程中也需要相当大的场地,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必须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3.循环再利用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已使用过的材料进行变废为宝,从而保护生态环境。辟如利用弃碴填沟平地。

三、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环境的保护,必须依照施工合同中对环境保护的条款规定,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其附近的环境状况,使施工地内外的树木、植被等尽可能的不产生变化。还要重视尘、毒、噪音的减排工作,有规划性的排放废料、生活和施工废水。施工方还应制定科学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并将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必要时要对其进行培训。

1.防止空气污染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标准控制污染,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地基挖掘中产生的灰尘污染,采用高科技的施工技术来尽量减少灰尘的产生。材料运输过程中也应尽量减少扬尘及材料掉落产生的灰尘污染。尤其是在粉煤灰的运输、装卸中,一定要保证其密闭良好;在其出口时还要使用袋式过滤器,尽量不使用袋装水泥,搅拌机等器械也应安装除尘器。此外,还要对机械车辆定期维修和养护,贮油库的管理一定要合乎规范,避免汽油、柴油挥发,最大程度的减少大气污染。

2.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

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依据,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严格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混粘土等产生的废水进行沉淀和稀释,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准直接排入水体,并对每月的污水进行检测,防止污水超标的情况,从而保障用水健康。

3.防止噪声污染

要将噪声降低到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必须采取科学的减噪降振方法,一切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噪声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还要尽量将施工安排在白天,将可能对居民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尽量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固体废弃物一定不能随意的倒入河、沟、耕地等,避免阻塞河道和占用耕地,还要防止运输车将材料撒落在运输途中及施工场地上,施工附近要定期清理,保护周围居民的生活安全。

5.加强生态调度,补偿河流生态, 缓解环境影响

选择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模式,一定要将生态调度渗透到工程运行中去,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调度要将水量、水质、水温问题考虑到水利工程运行中去,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下游流量的变化、减少水量下渗、气体过饱和等负面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在我国已被逐渐提上了日程。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具体保护方案有分层取水以改善下泄水温、通过泄流调度保证水量的稳定等。

6.改进规程规范,建立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多途径恢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

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诸多措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综合方案,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人工增殖方法、使用胶凝砂砾石坝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材料的需求,使用气垫式调压井避免对植物的破坏,还要建立多自然河流实验研究室,还可以种植灌木丛来减少混凝土渠系的使用,还能采取建设人工湿地的方法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系统。

7 加强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研究,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

从国际先进的水利建设经验我们知道,一定要对水流、生态及其相关程序运行进行长期的检测,同时要保证检测技术的规范性,还要实现检测结果的实时共享。但现在我国的生态环境环境检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而检测体系的完善又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所以我国现今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已建的水文和水质监测站网进行,并且在中小型流域、典型河段进行试点检测工作,在长期检测过程中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检测水平。对于刚建的、设施完善的大型水利工程,还要依靠业主单位进行适当的信息补充。早已完成的水利工程,则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结合工期制定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系统,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环境保护需要在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对症下药,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完美协调与统一,发挥水利工程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实现资源的持续、循环利用,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设项目环境评价与保护[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RS 地理信息技术GIS 全球定位技术GPS 水资源调查

.概述: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及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光学或者电子光学(称为遥感器或波探测仪器)通过接收地面反射或接收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判读分析与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与资源勘测、环境动态监测与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是过摄影或扫描、信息响应、传输和处理,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与环境的相关关系等宏观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及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70年代开始用于水利。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对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查询、综合分析和输出,并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性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信息计算机系统,是分析与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等地理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实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目前在水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PS是一种可以定时与测距的空间交汇的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息来给出(记录)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载体的运行速度,同时它还可给出准确的时间信息,具有记录地物属性的功能。因其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三维位置、速度及精密的时间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间与航天领域各类军用与民用目标的定位、导航与精密测量,尤其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测、地球动力学等应用更加广泛,90年代后始应用与水利行业。

RS是数据获取与更新基础;坐标定位、局部监测是GPS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可视化是GIS的基本功能;计算机技术是3S技术的根基;网络是3S的翅膀;水利应用科学技术是3S发展的动力。3S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于调查、监测、管理、评估等方面。具体地应用在水资源调查、水环境评估、防洪防汛、水土保持、河口演变、水利工程选址、水库移民等方面的工作。

四.水利应用:

3S技术就像一座多功能水库,对信息起着集中、调节和净化的作用,它兼容并蓄各种来源的信息,按地理空间坐标进行数据管理、查询和检索,通过地学分析、空间分析、相关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手段进行科学加工与决策,提供多层次和多功能的信息服务。因此3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也就是水利现代化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S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一些方面:

1.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1)

数据采集与提取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与灾情等方面应用

(2)

数据与信息的储存、管理与分析方面,即防洪、减少、救灾的信息管理系统。

(3)

防汛决策支持方面如灾情评估、避险迁安、抢险救灾路线、气象卫星降雨定量预测等。

2.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中应用:

“3S”技术在解决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动态监测水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管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重要作用,RS可以提供动态更新数据源,GIS提供空间数据库管理、分析、应用的工具,GPS提供水利实施等空间定位基础。

3.在水土保持中应用:

RS为壤侵蚀调查提供信息源,GIS分析土壤侵蚀因子,进行评价侵蚀

类型、程度及侵蚀量估算

4.在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中应用:

对泥沙淤积、泥沙分布几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

5.在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

对湖泊面积容量变化及泥沙含量等监测。

6.水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

水质监测、水环境信息管理、水环境遥感监测。

7.旱情监测、灌溉面积监测与规:

旱情预报、动态监测几抗旱决策支持,有效灌溉面积与实际灌溉面积监测及灌区规划与动态管理。

8.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

3S是水利水电工程选址、规划、乃至设计、施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例如移民安置地环境容量调查、调水工程选线及环境影响评价、梯级开发的淹没调查、水库高水位运行的淹没调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防洪规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抗震安全、河道管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物科贮运管理、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等等。

9.灾情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灾前评估: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的受灾人口(涉及社会因素);迁安能力(人数、道路、车辆调度);重点保护区(交通大动脉、重要工业基地、军事要地);抢险物资储运。灾中评估:确定灾情及发展趋势;救灾物数量与运输路线;为后继洪水调度方案决策提供依据;迁安人员的安置;灾后重建的准备。灾后评估:上报损失的核实;为防洪规划提供信息;为灾后重建提供方案。 前景展望: 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3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无孔不入”,而且迅速地占领管理和决策层面,并且势必作为基础技术支撑,进入数字流域或数字水利的框架。而且在水利行业开始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1、网络化

WebGIS可用于除了一般数据外的特殊数据类型,尤其是矢量数据的处理,以网络浏览器为应用工作平台,在客户端可以实现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可以在多个客户端实现原来在本机上才能实现的功能,并可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和各类数据、图形、图像。

2、集成化

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通过数据接口将RS、GIS、GPS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大系统,往往还要跟其他的诸如MIS或OA等系统紧密结合,方可满足需求。因此, 3S技术与外部系统无缝集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以数学模型和决策分析为支撑

对于水利工作者来说,仅对图形进行简单的浏览、查询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何要让3S在水利行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要利用3S软件特有的专业分析功能。水利行业要求3S系统平台提供专业的分析算法和专业模型,以便对各种水利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系统具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

4、实时三维和虚拟现实技术

水利上很多问题是时间序列问题、动态监测及过程问题。因此,加上时间维的3S技术应用需求很广。三维尤其是实时的三维3S系统为各种水利信息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在调水线路沿线贯穿飞行、城市及蓄滞区洪水演进、水利工程布置、大坝及堤防等工情信息的表达、地面与地下结合的地质构造描述、水流流动的三维表现、厂房或结构内部的描述、库区的描述、宏观地形地貌表现、通视性分析等等方面使用得特别多或者是特别有前景,而且它也是虚拟或仿真的基础。

5、标准化

标准化就是要做到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可收缩性,通用环境。其内容包括数据,数据交换,数据库转换,图形,软件,硬件等方面及地理,算法,解译与行业等方面的标准内容。

6、组件式GIS(ComGIS)

GIS软件的技术体系经历了GIS模块、集成式GIS和模块式GIS这三个阶段后,已发展到了组建式GIS阶段,即基于组件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实现交互,甚至是跨计算机交互。ComGIS使软件的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更强,使用更灵活,更便于二次开发,特别有利于应用系统集成和拓展。

六.结论:

“3S”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全球定位技术GPS的统称。“3S” 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于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管理、旱情监测、灌溉面积监测与规划、水环境评估、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河口与河道及河势演变动态监测、水利工程选址、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水库移民等方面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3S”水利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功能、网络功能、地理信息建模功能和无线通讯功能的3S集成系统。

总之,要在水利行业更好地应用和发展3S技术,必须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富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数据库,如蓄滞洪区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雨情和水情数据库、水旱灾情数据库等等。此外还要加快提高3S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3S现有的和潜在的功能,并且与网络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以及水利行业本身的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以下是实例应用:

参考书目: 《水利概论》 《水工概论》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地理信息科学 2000

《当代GIS 的若干理论与技术》

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遥感影像地学理论与分析》

第4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钢闸门;焊接变形;控制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生活中的水资源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建设的质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常使用的钢闸门都是焊接结构,在焊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因素影响焊接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钢闸门焊接的时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应力,将焊接变形的情况进行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过大的应力导致钢闸门出现变形过大的情况。焊接过程中出现过大的焊接应力会导致焊接构件出现开裂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构件的强度受到影响。

1 钢闸门焊接变形的主要原因

水工闸门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会由于焊接中热源对焊件的局部出现加热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焊件在温度上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在材料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焊件中就会产生内应力,使处于高温区的材料出现受到挤压或者是拉伸的情况。钢闸门的门体出现焊接变形的形式是有很多的,其中有纵向的变形、横向的变形、扭曲变形和波浪变形等。除此之外,不同的金属组织在性能上也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导致体积出现变化,对焊接的应力和焊接变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局部的或者是不均匀的加热情况都是会导致钢闸门出现焊接变形的情况。

2 钢闸门焊接变形的控制

水工平面钢闸门的门叶一般都是焊接结构,通常是有水平主梁、水平次梁、纵向隔板、边柱和面板组合焊接而成的。门叶在进行加工制造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焊缝进行焊接,在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的时候主要的方法就是对焊接应力进行控制,减少焊接变形情况的出现。在焊接过程中,合理的焊接工艺是非常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的。在进行平面闸门制造的时候,通常的制造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单构件的制作、面板焊接、门体焊接和验收工作。在进行施工前准备的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材料的焊接性质和材料的结构特点,以及钢闸门的使用条件、设计方面的要求、设备在性能方面要达到的效果和施工的具体环境来制定焊接的工艺方案,同时在制定完焊接的工艺以后要对工艺进行必要的评定,在评定合格以后才能在制造中进行使用,同时要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在进行单构件制作的时候,为了减少焊接闸门使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可以将闸门的主梁和纵梁制造成为单构件,与面板进行分开焊接。在进行单构件制作的时候要考虑到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收缩量情况,在进行材料切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预留。单构件的拼焊要严格控制翼缘板的倾斜度,同时在进行焊接的时候要尽量采用埋弧自动焊的方式来进行焊接,这样在焊接以后可以采用型钢矫正机来进行矫正,同时也能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释放。在面板焊接过程中,要在合格的钢平台上进行拼接,对接缝进行焊接的时候要采用埋弧自动焊方式,这样在焊后更能保证面板的平整性,同时在,面板焊接中要在纵向和横向上预留焊接收缩量,将焊接中产生的大的焊缝要进行磨平,这样单构件更加容易进行拼装。在闸门拼装中,要先将主梁进行点焊固定,然后进行纵梁的拼装,最后进行小次梁的拼装,在进行拼装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在拼装结束以后,要对其中出现的误差和平行度进行检查,在都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其他的施工。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的工艺也是非常必要的,先要进行立焊,然后是平焊,最后是进行仰焊,这个焊接顺序是不能进行颠倒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焊接的质量。在焊接过程中人员不能过多,焊接的速度也不能过快,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焊接应力进行控制。

钢闸门焊接通常采用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手工交直流电焊等,每种焊接方法对环境的要求均有所不同。由于焊接质量受焊接环境影响较大,且水工钢闸门的安装基本上都是露天作业,更应进行焊接环境监测,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监测,出现下列任一况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才可焊接否则禁止施焊:遇有风速超过10m/s的大风;雨天、雪天露天施工;环境温度在零下5℃以下,相对湿度大于90%。焊接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质量保证书,按相关规定进行验收,对质量有怀疑时,应对此复验。焊工的水平与素质,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关键。只有经过考试合格的焊工才能进行相应焊缝的正式焊接。焊接时,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以防止焊接变形失控。

3 应力消除

钢闸门经过焊接后,其内部积聚了大量的焊接残余应力,造成闸门的变形,影响闸门尺寸,降低闸门使用强度、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可采取:为了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根据结构特点和坡口形式,在构件或门叶焊接时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及采用跳焊、分段退步焊和多层多道焊或采取反变形等措施。门叶组装前先进行单元件的组焊、校正,能够有效的降低门叶的整体焊接应力。局部退火。门叶上焊缝密集和刚性大的局部焊接应力相对集中,造成焊接应力过大,在这些部位进行局部加热到退火温度,然后缓冷,进行退火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残余应力的峰值,使应力分布比较平缓,起到部分消除应力的作用。锤击法。用小锤或装有圆头的风枪对焊缝进行锤击,分热锤击和冷锤击,但温度在100~500℃区间不要锤击焊缝,以防产生裂纹。时效处理。将组焊、校正好的门叶垫平稳置于常温下保持适当时间进行自然时效,可有效的降低焊接应力,减小加工后的焊接变形。

4 焊接变形矫正

单构件矫正,单构件的主要变形为翼缘板塌边、翼缘板旁弯和腹板背弯。翼缘板塌边采用型钢矫正机矫正,通过型钢矫正机的矫正会使翼缘板对腹板的垂直度自动矫正到规范允许范围内;翼缘板旁弯和腹板背弯可以通过三角形火焰矫正法,三角形的开口朝向变形凸的一侧,火焰加热温度及三角形的大小视变形量确定,同一地方火焰矫正只能进行一次。面板等产生的凸凹不平:焊接后,对与门叶主梁、边梁和隔板等焊接造成的凸、凹变形,采用千斤顶顶塌陷部位,火焰在焊缝背面按点状或线状加热配合进行校平处理。门叶的立弯等变形,在主梁、边梁等部位进行三角形加热,由于三角形加热面积较大,因而收缩量也较大,可有效消除立弯等焊接变形。面板周边变形,面板四边缘焊后产生的塌边变形,容易造成面板不平度和直线度超差,可采用火焰矫正法进行校正,能够有效的消除焊接变形。闸门主梁旁弯、节间止水座板、止水座面平面矫正。

5 结束语

水工闸门对水利工程的效果是有很大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钢闸门通常都是采用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制造的,在焊接过程中要对焊接应力进行控制,不然就会导致钢闸门出现变形严重的情况。在进行钢闸门施工中,焊接的工艺方法是非常多的,为了更好的保证焊接的质量,要对焊接的材料和焊接的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焊接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WTO 水环境 节水灌溉 标准化

    1 前 言

    标准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一套基本上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临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标准化工作仍然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如何适应发展国际贸易和服务国际贸易的需要,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是摆在我国标准化工作面前的新课题。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已达1000种以上,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60%~70%。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正日益成为调节国际贸易的杠杆,成为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

    2002年元月科技部召开的全国科技会议提出,要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并将“重要技术标准”列入2002年要实施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中;9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加入WTO后的对策研究成为年会的主题和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加入WTO后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按照WTO国际规则运作,无疑这会对我国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带来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水环境和节水灌溉作为我国水利部门(行业)中的领域,当然也不例外。

    2 中国水环境和节水灌溉标准化概况

    2.1 水环境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程度和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好坏程度的尺度,也是相关行业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进行环境管理、监督执法的基础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具体化、指标化,是贯彻实施我国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标准依据。无论是环境规划、环境治理、环境评价、取水许可、排污收费、环境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等活动,都离不开环境标准作依据。

    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水利系统经过努力,现已建成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2861个各类水质监测站点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已有51家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占水利系统质检中心的61.4%,它包括了部、省、区域和流域的水环境监测中心。

    2.1.1 水环境法律法规与规章等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水环境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这些均为水环境标准的贯彻落实与执行提供了执法依据。主要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和法规。

    主要的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等。

    主要的部门(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珠江河口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水文设备管理规定》、《境内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已正式,共6篇21章742条,其中第六篇 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共2章24条。第1章水环境影响评价,共有强制性条文8条,摘自《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试行)和《江河流域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第2章水环境监测,共有强制性条文16条,摘自《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 187-96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2.1.2 水环境标准体系

    水环境标准体系是对水环境标准工作全面规划、统筹协调相互关系,明确其作用、功能、适用范围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概括为“六类三级”,即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卫生标准与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六类,与国家级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

    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卫生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的水环境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为止,由国家环保总局主管颁布的水环境国家标准370项(不包括水环境卫生标准),占环境保护国家标准总数的65.3%,可见水环境标准在整个环境保护标准中的地位。水环境卫生方面至少有国家标准10多项。

    水利部颁布水环境行业标准55项,其中水利部系统的国家级标准物质(二级)29项,水质分析测定方法21项,水质采样标准2项,水环境监测规范1项,水环境检测仪器、设备校验方法1项,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1项。拟编标准9项,起草标准1项,征求意见1项,送审标准1项。

    此外,制定水环境行业标准的相关部门还有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建设部颁布城市供水、生活饮用水方面的标准10多项,国土部颁布了地下水检验监测方面的标准等。而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水利工程中的供水节水专业门类所列13项标准中,只有1项已颁,其余12项一半仍处于拟编状态。

    2.2 节水灌溉

    国家、地方和各部委的节水灌溉方面的法规、条例、规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灌区管理暂行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农业节水灌溉条例等。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中,涉及节水灌溉领域的有3本标准共17个条文,即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泵站施工规范、泵站设计规范。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强制执行这些条文。

    《强制性条文》的,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的技术控制,有利于整顿和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它的与实施,是进行标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向建立由强制性的水利技术法规与自愿采用的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新体制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节水灌溉标准的制定有水利系统、农业系统和机械系统等,其标准种类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标准等4类。根据最近出版的“水利技术标准汇编 灌溉排水卷”统计(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已有该方面的标准119项,其中国家标准(GB)25项,水利行业标准(SL)37项,机械行业标准(JB)57项。119项标准中农用泵标准51项,占总标准数量的42.8%,节水设备与材料标准44项,占40.0%。

    2002年8项农业灌溉设备国家标准批准,从8月1日起实施,8项标准的名称如下: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的压力损失试验方法 (GB/T 18688-2002)

    ·农业灌溉设备 小型手动塑料阀(GB/T 18689-2002

    ·农业灌溉设备 过滤器 网式过滤器(GB/T 18690.2-2002

    ·农业灌溉设备 过滤器 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GB/T 18690.3-2002)

    ·农业灌溉设备 止回阀 (GB/T 18691-2002)

    ·农业灌溉设备 直动式压力调节器(GB/T 18692-2002)

    ·农业灌溉设备 浮子式进排气阀(GB/T 18693-2002)

    ·农业灌溉设备 非旋转式喷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687-2002)

    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排水专业门类所列50项标准中,30项已颁,其余处于起草、拟编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标准中水利系统制定的仅有3项,即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与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 85-85)。

    节水灌溉标准的分类,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是按综合技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材料、试验、设备划分的。也有按综合、工程、管理与材料设备或工程、产品、方法、基础与环保划分的。

    3 加入WTO对水环境与节水灌溉标准化的影响 

    3.1 加入WTO对水环境与节水灌溉标准化的机遇 

    首先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高我国国民的水环境保护与节水灌溉意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促进我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向市场经济轨道,加快国内各项法律制度的建立或完善,使我国水环境与节水灌溉标准化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现在,许多国际环境条约、公约都把贸易措施作为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定了相关贸易条款,控制跨国界的污染转移,保护候鸟、鱼、海洋动物以及濒危物种及其它们所处的栖息地,控制危险产品和物质的危害,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第6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第二条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部计量认证主管机构(以下简称部主管机构)。部主管机构在国家计量认证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监督管理水利计量认证工作。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受国

家主管部门和部主管机构委托,具体组织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工作。

第三条部主管机构应在国家有关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参照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水利计量认证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水利计量认证评审标准。

第四条部主管机构监督管理以下水利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

(一)部属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机构;

(二)各流域机构的工程与产品质检机构及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机构;

(三)水利行业科研院所和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检机构;

(四)水利行业承担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水文、水质监测机构;

(五)其他面向全国或跨地区执行水利工程与产品质检任务的质检机构。

第五条水利计量认证的评审工作包括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

第六条首次评审、复查评审和扩项评审应由质检机构提前6个月向办公室提交下列书面申请材料(一式2份):

(一)计量认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二)法人证明文件或非独立法人质检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三)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四)质检机构的干部任命文件(扩项评审除外)。

第七条办公室受理并审核质检机构的书面申请,结合监督评审的工作安排,每年分两次汇总上报,纳入国家计量认证评审计划。

第八条列入评审计划的质检机构应于评审前3个月提交下列材料(一式2份):

(一)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

(二)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

(三)典型检测报告;

(四)近期参加能力验证的证明材料(如果有)。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并于收到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材料后30日内,作出如下处理:

(一)材料符合要求的,受理。

(二)材料存在一般问题的,由申请单位修改,符合要求后受理。

(三)材料严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暂不受理。

第十条申请材料受理后,接受首次评审的质检机构可根据需要向办公室书面申请进行预评审。

第十一条预评审程序可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所列程序进行,其中有些程序可适当简化。预评审只提整改意见和要求,不作最终评审结论。

第十二条办公室根据被评审质检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评审小组组成人员建议名单,经部主管机构审定、国家主管部门审批后,下达评审通知。

第十三条评审通知应于评审前1个月通知被评审单位和评审小组各成员。

第十四条评审小组组成要求如下:

(一)评审小组主要由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成员(以下简称水利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不多于两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含)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参加。

(二)评审小组的人数一般为5人,可根据被评审质检机构的规模、性质和申请认证项目(参数)的多少适当增减。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的评审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监督评审或扩项评审的评审小组人数可适当减少。

(三)首次评审或复查评审的评审小组应配备1名由被评审质检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选派的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员。

(四)评审小组设组长、硬件组长、软件组长各1人。

(五)必要时,办公室可增派观察员。

第十五条评审小组组长应及时与办公室、评审小组其他成员以及被评审质检机构联系。评审小组应认真研究申请材料,提出现场评审方案。评审小组组长可根据需要,与办公室和被评审质检机构协商,安排评审员对被评审质检机构进行预访问。

第十六条现场评审的时间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场评审一般安排3天时间;

(二)对规模较小或申请项目较少的被评审质检机构,或评审性质为监督评审、扩项评审的,评审时间可适当缩短;

(三)对包含分中心、规模较大或申请项目较多的被评审质检机构,或评审性质为首次评审、复查评审的,评审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十七条现场评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预备会议;

(二)首次会议;

(三)考察实验室;

(四)硬件和软件评审(含现场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座谈考核);

(五)评审小组汇总情况;

(六)与被评审质检机构领导沟通;

(七)末次会议。

第十八条现场评审的评审结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符合”4种。对后3种评审结论应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应根据评审小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在评审小组确定的时间内(不超过2个月)完成整改,将整改情况填写“现场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以下筒称整改报告)”,由评审小组组长确认并签署意见。

(二)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的,被评审质检机构除按本条第一项要求进行整改外,评审小组组长应限期(不超过3个月)组织现场复核,确认其符合要求后,在被评审质检机构填写的“整改报告”上签署意见。现场复核只针对不符合项进行考核。

(三)评审结论为“不符合”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应重新申请首次评审。

第十九条评审小组应会同被评审质检机构在评审工作(包括实施整改)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被评审质检机构正式行文办公室,报送下列评审材料:

(一)计量认证工作准备情况(首次评审、扩项评审)或总结汇报材料(监督评审、复查评审)1份(加盖被评审质检机构公章);

(二)申请书2份(监督评审除外);

(三)计量认证评审报告2份;

(四)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以下简称合格证书)附表清样3份(监督评审除外);

(五)评审报告第一页“基本情况”和合格证书附表的电子文本1份(监督评审除外);

(六)经评审小组组长签署意见的整改报告2份;

(七)理论考试材料汇编1份(监督评审除外);

(八)现场测试材料(包括任务通知书、原始记录等)汇编1份;

(九)现场考核的典型检测报告各2份;

(十)近期向社会出具的典型检测报告2份;

(十一)现行有效的质量手册1份;

(十二)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目录1份、程序文件1套;

(十三)法人证明文件或非独立法人质检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和机构设置批文复印件各2份(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十四)干部任命文件2份(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十五)报送材料的清单1份。

第二十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如下处理:

(一)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在10个工作日内,经部主管机构审定,报国家主管部门审批。

(二)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由评审小组组长组织补充、完善。

(三)评审材料严重失实的,另派评审小组,重新进行评审。

第二十一条对经审批符合要求的质检机构,颁发合格证书和合格证书附表(首次评审、复查评审)或合格证书附表(扩项评审),获合格证书的质检机构可使用统一的计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二条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应开展监督评审。监督评审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

(一)在5年有效期内,至少应进行一次监督评审。

(二)当被评审质检机构的环境条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发生较大变化,或发生检测质量事故、用户投诉等情况时,由办公室组织不定期监督评审。

第二十三条对包含分中心的被评审质检机构,在合格证书

5年有效期内,每个分中心原则上均应实施至少一次现场评审。

第二十四条质检机构新增检测能力的,可向办公室申请扩项评审。扩项评审可与监督评审结合进行。

第二十五条质检机构在合格证书5年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向办公室提出申请,报国家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一)质检机构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或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质检机构名称或场所变更的,应持变更文件办理变更手续。

(三)质检机构法人代表、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变更的,应书面上报备案。授权签字人变更的,应经过考核。

(四)质检机构质量体系做出重大调整的,应将新版质量手册上报备案。

(五)检测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更新或修订的,应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若检测标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检测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基本符合标准要求时,可由质检机构技术主管组织有关检测人员进行宣贯,并做好记录,待下一次评审时,由评审小组确认。

2、若检测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环境条件或检测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添置新的仪器设备时,质检机构应填写“办理标准变更申请及审批备案表”,由办公室派水利评审员到现场进行确认。

第二十六条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应进行复查评审。质检机构的复查评审申请应在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6个月提出。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申请者,可向办公室提交延期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可适当延期,但延长时间不应超过6个月。

第7篇: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规范范文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是推进宜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多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创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一、宜昌“创模”的主要做法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宜昌市坚持“重民生、重过程、重特色”和“务实、真实、扎实”的“三重三实”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完善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夯实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成立以市委书记郭有明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科学编制“创模”规划,详细制定“创模”实施方案,将各项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实行综合考评,“一票否决”。多元化增加创建投入,几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近50亿元,为“创模”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开通12369环保热线,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辟“创模”专栏,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环保监督员,编发《市民环保手册》,组织开展“创模”知识竞赛、“创模”摄影大赛、“创模”进社区等活动,拓宽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环保公众监督机制。组建“青年环保志愿者”、“巾帼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小卫士”等环保公益组织,使“创模”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构建了扎实的环境保护群众基础。

(二)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两型”社会。通过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工程”。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成了一批节能企业,单位能耗普遍下降。全市化工、建材、冶金三大高耗能产业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0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7%。截至2007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29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度削减率分别达到15.5%和6.2%,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削减任务。二是把推广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把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科学实施水电能源开发,宜昌市域内已经建成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等40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抓住西气东输机遇,积极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目前宜昌主城区各单位和家庭已用上天然气。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宜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把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7个。今年,又启动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柏河流域、香溪河流域、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对长江宜昌段所属110余艘船舶的排污口进行了铅封,禁止其向长江排污。开展库区水质预警和同步监测,建立健全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二是编制《宜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对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严格监测。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机遇,实施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由400多个地质灾害观测点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全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效果良好,多次得到国家、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一是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水平。宜昌城区已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6.8万吨,集中处理率86.5%,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大于80%的目标,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管理。全市城区建设了两个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732吨,无害化处理率89.88%。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和垃圾堆肥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配套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使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三是开工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积极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五)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龙头,着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十五”以来,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全市共搬迁、关停并转城区落后生产能力、污染严重企业近百家。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99家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2007年,全市关闭小造纸厂15家、小水泥厂14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75台套,基本形成涵盖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平台。三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宜昌在湖北省率先启动了淘汰燃煤锅炉行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的目标。逐步对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油改气,加快推进机动车燃料改造。目前城区已有4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投入使用,486台公交车和1300辆出租车完成改造。修订完善了《宜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宜昌市城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环保、公安和城管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噪声监管机制,噪声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在城区实行机动车“禁鸣”,进一步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六)注重“创模”辐射延伸,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4.07万亩,天然林保护1274万亩,植树造林23.65万亩。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与管理,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分布范围合理的“受保护地”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提高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工作试点。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整体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建沼气池农户已达26.58万户,占总农户的32.4%。加强小城镇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都市、远安县成为全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市”。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当阳市、远安县已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远安县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

(七)增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制定《宜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市、区(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建立应急环境监测中心,配备多功能应急监测车,应急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宜昌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管理。对医药、化工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有效地防治了环境污染引起和因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二、宜昌“创模”的主要成效

(一)“创模”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模”以来,宜昌市经济持续增长率达13.4%,人均gdp由1.36万元上升到2.04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创模”初相比,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0.26吨标煤,降低11.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5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均削减17.89%。

(二)“创模”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宜昌宜居、宜旅、宜业的特色魅力更加明显,为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72亿元,占全市gdp的8.8%。同时,“创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宜昌先后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缔结友好城市。招商引资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势头,南玻多晶硅、首钢高磷铁矿开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落户宜昌,成为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今年初,湖北省和深圳市在宜昌市联合兴建了“深圳工业园”,为宜昌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启动。

(三)“创模”推动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饮用水源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2007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4.2%,比2004年的64.5%上升近3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的区域环境噪声4年来全部达到ⅰ类标准,与2004年相比,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下降2.4分贝。

三、对宜昌“创模”的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创模”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创模”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又是“创模”的重要目的。在宜昌,“环境至上”理念形成共识,贯穿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宜昌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创模”的推动下,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重点工业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污染源限期治理等目标责任书,对各地进行人居环境质量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将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作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