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第1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各自办出特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特色学校是学校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我们兆麟学校在创建特色的道路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

一、追忆李兆麟将军,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位于讷五公路29公里路南,校园占地33335平方米,在讷河全市村级小学中占地面积是最多的。据讷河县志记载,兆麟村原名大哈力屯,李兆麟将军(时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1941年11月12日至14日带领警卫员来哈力屯为抗联筹集棉衣,住在本村农民邹老猫家东厢房时,由于汉奸告密,所在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此后数年里将军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使将军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一九四八年我国政府将村名更名为“兆麟村”。纪念将军追忆将军,是我们学校特色的亮点。因此我们决定分步开发“向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学习”的校本课程:

1.调查走访,追溯根源

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得到这些知情人的回忆、证言,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与讷河县志办公室取得联系、查阅资料,详细查清李兆麟将军来哈力屯的准确时间、筹集棉衣、队伍受挫以及哈力屯更名的具体过程。全面还原将军立体、鲜活的形象,特别是党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缅怀先烈的高尚情怀。

2.整理资料,扩大宣传

我们通过书籍、上网查询、整理出《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一生》、《追忆李兆麟》、《李兆麟在东北》、《李兆麟在兆麟》等事迹材料。出刊图版,贴出将军照片、出生地、遇害地、抗联遗址、故居、塑像,组织学生学唱将军的《露营之歌》。

3.编写教材,落实课程

我校组成编写小组,通过多次审定,编写出校本教材《追忆将军 兆麟在前进》。从三年级开设,间周一课时,有兼职教师、有教案、有笔记、有心得、有征文。还有竞赛试题、计划和总结。

4.对外学习,深化主题

我们带领部分优秀学生暑假去哈尔滨兆麟小学、兆麟公园、兆麟纪念馆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深化向英雄学习的主题,提升特色学校档次。真正达到兆麟学校学兆麟,继承传统有后人,兆麟精神永存兆麟。我们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校园内李兆麟塑像建设,辟建40平方米的李兆麟将军事迹展室。以此提升我校特色创建的档次。

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建人文校园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一个“洁、齐、美”和一个“脏、乱、差”的学校环境,既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水平,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校园空间所提供的丰富精彩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

1.外部文化彰显办学目标、方向和先进教学理念

校门东西两侧各一块图版“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凸显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地位的重要性。房前窗垛24个大字闪闪发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明确了我们的办学目标。操场东侧永久性图版写出了小平同志提出的办学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宣传橱窗里的“办学行为十要十不要,教师十要十不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作为日常行动的指南,已形成制度来约束教师学生行为。正对操场的宣传板:“兆麟学校简介、兆麟学校光荣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格外醒目,昭示我校师生不忘历史、尊重现实、展望未来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精神风貌。

2.走廊文化丰富多彩,形成本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教室中厅东西两侧的国旗、国徽、国歌、党旗的图案排列有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方针、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规范等具体内容依次显现,甚为大气、庄重与和谐。

东西走廊北墙内容集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校史、光荣史、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一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南墙突出成果性。一年学会生存、二年学会学习、三年学会生活、四年学会审美、五年学会健体。图版突出班级特色,展出学生剪纸、手工、绘画作品,学生在这里展现、在这里说话、在这里放飞。各教室门右侧有班主任简介、班主任感言。感言发自肺腑,体现教师教学风格与特点,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班级文化不拘一格,突出实用性鲜明性

我校在建设班级文化中“统分结合”、体现一班一品的特点,既实用又有品味,起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作用。整体布局体现“统”:黑板上方学风标语、黑板左侧为表册录,右侧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个体布局体现“分”:班级后墙的宣传板,设三个栏目(安全、德育、知识)内容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充分体现本班特色,图文并茂、异彩纷呈,使班级成为明确学校要求、展示师生才华的广阔平台。

三、创建德育样板校,无限风光在德育

学校工作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首,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诚实守信教育,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思想教育、劳动教育、体现教育。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利用德育基地,开展鲜活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

第2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施现状;对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

如今,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内涵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由于其教育类型的差异,在“立德树人”的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厘清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对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成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那么,高职院校应立何德呢?用书记的话概括,“立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中,“明大德”就是要求学生能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德,要求学生能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面对诱惑不妥协;“守公德”就是要求学生守社会发展的德,要求学生尤其是干部队伍带头践行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严私德”就是要求学生严自己成长的德,要求他们能够恪守己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切实履行好相应的权利与义务。那么,何为“树人”呢?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即“育人”。新时代高职院校所树之人应是肩负使命之人,崇尚劳动之人,热衷创新之人。其中,树肩负使命之人,是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明晰其身上肩负的重任;树崇尚劳动之人,是指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树热衷创新之人,是指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使其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发展的思维思考未来。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均在不同程度地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深入分析了解到,在实施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树人”、轻“立德”

立德树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内涵,虽经过千年的创新与发展,“立德”与“树人”的本质却始终保持不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主抓“树人”,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轻“立德”,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感染与熏陶,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后空怀一身技能,却因道德品质不佳而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缺乏多方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发挥整体育人功能,需综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力量,协同运作,共同为落实立德树人付出努力。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时多以学校为主体,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搭建优秀传统文化长廊、树立先进事迹典型等,甚少考虑到要综合运用其他主体的教育功能和行为影响,与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立德”与“树人”,使得学校立德树人的阶段性成效并不显著。

(三)缺乏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通过文化熏陶这一隐性的教育途径,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着实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以不同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以期能够达到影响和感染学生的目的。但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些学校并没能够取得预期成效,反而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甚至是反感。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些看似可以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影响的优秀传统文化实则偏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与其行为举止相去甚远。

(四)德育重理论、轻实践

德育并不单单是课程教育,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难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一直奉行着德育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甚至花大力气通过诸如针对大学生自身思想状况设置授课内容、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开展交流研讨等创新性的授课形式,以期达到德育目标。可见,这些院校也仅仅是创新了理论授课的内容与模式,无一例外的把课程教育当作了德育的全部,但这种创新对学校德育工作本身而言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院校忽视了实践教育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影响以及对高职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指导。

三、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首先要健全学校的组织领导体制,始终坚持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做到从顶层加强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视度,进而至上而下布置落实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其次,要从多层面健全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确保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工作人员等形成全员育人的理念,确保学校政策制度有利于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再者,要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机制,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主体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德育考核评价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落实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评价,如在期末考评时增加学生品德的考核占比,切记以分数高低一刀切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如将师德考评与教师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绩效考核等相挂钩。由此多方面保障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集多方力量与学校共同育人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开展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集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通力协作、共同育人。其中,政府层面要起到引领性的作用,从宏观层面制定政策措施,明确育人目标及任务,时刻监督其任务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考核评价。社会层面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方面要增强德育的宣传报道力度,强调德的重要性,做到从思想上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活动,力求在“做”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实现德育的社会功能。家庭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家庭对学生道德的影响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家风家规建设,让学生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父母的表率影响、教育学生,达到提高学生责任感、道德品质及个人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为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各高职院校可将挖掘凝练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本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相结合,并以不同的校园文化形式展现出来,以此达到文化熏陶与教育学生的目的。具体而言,第一,可通过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的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逐步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从无形中影响并塑造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第二,可通过优秀校友宣传、社团活动开展、网络媒体报道等,开展形式多变、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以具体的活动载体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第三,可通过邀请“校园技能能手”、“劳动模范”、“教书育人楷模”等进行典型事迹的宣讲,通过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模范文化,实现用典型育人、用故事育人。由此,多角度、多层面地抓好、落实落细立德树人工作,以提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成效。

四、结论

第3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60-04

党的十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较十六大、十七大的提法增加了“现代”二字。如何才是“现代”?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更全面、更科学、更以人为本、更注重人文素养的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职业教育最首要的任务。这与十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要教育思想也是相契合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结起来都是文化育人。”以文化引领、强化内涵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承扬传统,做实校园精神文化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淮阴医学专科学校,至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坐落于一代伟人总理的故乡、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这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孕育了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等一大批光炳史册的历史名人。这里还是东方母爱、淮医、淮扬菜的发祥地。淮安的名片是历史名城、伟人故里、美食之乡、运河之都、生态家园,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根植于这样的地域文化背景中,有利于承扬传统、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内核,秉承传统,结合实际,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做实校园精神文化。

(一)从传承中寻找切入点,立德树人

学校以淮安人的骄傲——总理作为道德典范,在人格精神上感召莘莘学子。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参观故居、纪念馆、少年读书处;各系(部)均创立了不同层次的“班”;墙壁上张贴画像、名言、书法,墙角摆放与有关的书籍、画册;平时组织演讲、知识抢答、征文等多种形式弘扬精神。淮安还流传一个漂母施饭救济年少困顿韩信的千年佳话,形成极具地方本土特色的爱心文化,所以淮安也是东方母爱之都。学校所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他们将来从事的是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事业,正需要漂母的这种大爱之心。每年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师生瞻仰漂母墓,实地感受大爱无疆的深厚弘阔。此外,校团委专门成立“天使爱心”社团,举办一系列播撒爱心的社团活动;学工处每学期评比“爱心班级”。学校倡导学生从日常点滴做起,爱身边的一切,爱老师、爱同学、爱专业、爱知识,爱学校的一楼一舍、一花一草,以此培育他们博爱之心,将来更好地爱国家、爱社会、爱服务对象。为了让传统的、本土的厚德博爱得到升华,学校倡导将南丁格尔精神作为护理专业精神文化的逻辑起点,学校的整体价值观、校训、办学理想与南丁格尔精神中所包涵的“人道、博爱、奉献”相吻合。我们认为立德树人,培养爱心,并不是乏味的说教、空洞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情真意切的活动、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每每学生毕业离校时总会深情凝望校门上醒目的“厚德博爱”校训,依依不舍地留影纪念。

(二)从传承中树立方向标,凝心聚力

淮阴卫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淮卫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淮卫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有今天声名远播省内外的淮卫品牌。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确定了新的办学目标:创建“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文化引领、特色鲜明”的护理职业学院。这一目标一经确定,全校上下,群情振奋,斗志高昂,传承下来的淮卫精神也一下子找到了新的方向标和出发点。经过多方努力,学校终于在2013年3月获批筹建护理职业学院,几代淮卫人的光荣梦想即将实现。在申办和筹建期间,淮卫精神再次得到升华,形成新时期极具特色的团队文化和创优文化。按照校党委书记、校长花开功同志的诠释,团队文化的内涵是和谐协作、和衷共济;创优文化的内涵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在这样的精神文化的引领感召下,大家确立一致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力争为学校飞跃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二、开拓创新,做特校园职业文化

(一)对接企业硬件文化,营造职业工作环境

学校建有护理、康复、检验、药学4大实训中心和教学、科研两级实验实训平台,总面积2.4万平方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实现实训中心与临床无缝对接,为学校专业教学及技能培训、社会培训和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条件。以护理专业为例,学校以对接医院、对接临床为目标,建立高仿真实训基地。医院临床一线医护专家全程、全面介入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构建真实或高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张贴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合理布设实训项目、流程,点缀职业格言警句,使学生走进实训基地,就宛如走进了医院、病区、治疗室,使实训基地成为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场所。目前护理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实训基地。优良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练就扎实、娴熟的技能提供了坚实保证;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强化学生职业理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职业秩序文化

借鉴医院管理模式,结合临床工作要求,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学校制订了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包括实训中心管理细则、仪器设备保养维护制度、物品查对交接制度等。按照医院临床病区、治疗室等要求严格实施实训室管理,强化“三到位、四规范”。进入实训区域,学生必须通过自查、互查做到“三个到位”:卫生到位、着装到位、微笑到位。建立教师和学生双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四个规范”:仪表规范(着装及站姿、坐姿、走姿等)、言语规范(使用普通话,语调轻柔)、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操作标准)、管理规范(参照医院管理规程建立井然的实训中心秩序)。护理专业还充分借鉴医院护理部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成立学生护理管理部,学生协助教师管理实训中心日常事务,对课余在中心实训的同学进行服务与管理;结合护士岗位特点,开展礼仪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自我服务与管理能力,激发了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职业认同感。这一管理模式在全国、省内职教会议上经验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品牌专业文化

走进校园,浓郁的卫生专业文化夺人眼球。建筑色彩、景观雕塑彰显着专业特色,教风、学风、培养目标体现了丰富的专业内涵,校徽的设计凸显专业元素。实训中心更是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交汇融通的集中体现。专业发展介绍、专业技能标准、专业工作流程、专业规章制度的设置与展示,专业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张贴,为教育教学营造了浓烈的专业氛围。学生徜徉在专业名人名言、校友风采、教师寄语、学生感言的专业文化氛围中。感悟专业的底蕴与魅力,增强了学子们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激情与动力。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专业品牌打造。一是创建品牌专业。面向医疗行业及相关岗位群,按“专业结构集群化、资源配置集成化、专业拓展集约化”思路,构建学校专业设置总体框架。护理、医学检验专业创建成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二是构建品牌实践基地。建立了延伸国外、拓展省外、覆盖全省各市,以三甲医院为引领、二级医院为支撑的校外实习就业网络。三是开展品牌培训。学校与北京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联合开展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学历补偿教育,共设1010个教学点,成功培养了3万多名在籍学员。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卫生继续教育,成为区域卫生人才培训高地。四是打造品牌专业社团。护理、药学技能操好者协会、心理协会及“天使爱心”礼仪社团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开展专业系列活动,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1.各类大赛活动。实施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三个覆盖”(覆盖所有系部、所有专业、所有学生)。

2.志愿者活动。学校成立了“南丁格尔”、“天南星”等志愿者服务组织,全校80%的同学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其中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有1880多名成员,他们积极服务社会,宣传护理文化,广受群众赞誉。

3.职业实践活动。开展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授帽仪式、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卫生职业礼仪培训等专业活动,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4.系列主题活动。如专业读书节活动、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医学礼仪表演及竞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三、彰显个性,做优校园环境文化

(一)新颖的绿色卫生文化

学校精心规划、实施绿化方案,赋予校园绿色以新颖的文化内涵。校园内种植了全省13个市的市花、市树,寓意着莘莘学子来自全省13个市。绿色植物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为数十种树木、花草设立了“知识牌”,介绍其种类、异名和药用价值,美丽的绿色成了学生药学实践的课堂。精选、组合好树种、花草,使校园四季常绿、四季飘香,为未来的白衣天使营造绿阴葱茏、花香四溢的优美育人环境。学校注重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留一处卫生死角;注意学生文明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从学习、生活场所到衣着、指甲等细节,规范要求,从严管理;制订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将卫生状况纳入系(部)考评、班级考核和学生德育考核之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推行班级劳动值周制度。

(二)独特的景观标志文化

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独特的景观标志文化,形成个性化的校徽、校训、教风、学风,制作校舍、校园景观、主要道路等公共指示系统;对聘书、荣誉证书、工作笔记本、信纸、信封、纸杯等用品赋予标准字、标准色,以形成独特的办公标志识别系统。校园的4条东西路命名为厚德路、博爱路、精业路、笃行路,分别对应校训的4个方面;4条南北路命名为天使路、天罡星路、天健路、天南星路,分别对应学校的4个主干专业。学校西北侧建有南丁格尔汉白玉雕像,既是我们缅怀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地方,也是开展护士授帽仪式、“5.12”护士节纪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培训的场所。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衔接地带的英语角,曲径通幽,别有意境,是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和开展医护英语活动的开放空间,深受学生喜爱。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创设校园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三)别致的餐饮健康文化

“医食同源”、“药膳同功”是我国悠久饮食文化的精华。学校充分挖掘这一元素,以中外饮食理论为引领,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要领为主线,以食堂宣传栏为主阵地,构建具有卫生职业特色的饮食文化。餐厅内分设谷类、豆类、蔬菜类、果品类饮食养生板块,介绍食物食养、食疗、食宜、食忌等作用,阐释了“健康饮食”、“食医结合”等丰富的卫生饮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浓郁的餐饮文化,增长健康知识。

学校还通过教室文化、公寓文化、实训室文化等创新表现形式,营造了浓郁而富有新意的卫生职业教育环境文化。另外,学校大学城新校区正在建设中,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院对新校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国际化,紧密契合学校“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办学定位,让新校区成为智慧校园、生态校园、美丽校园、文化校园、幸福校园。

四、立足校本,做亮校园阵地文化

(一)构筑以专家为核心的智囊阵地

学校成立决策发展顾问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省内卫生教育名家、职教专家、医院管理行家及发展、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人员参加,每年各举办一次研讨、论证会,研究卫生教育发展政策和学校发展方略,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平时,学校通过咨询、邀请开设讲座、联合组织调研等形式,充分尊重和发挥“智囊团”的指导、引领、带动作用。

(二)搭建以“三室”为轴心的队伍阵地

学校成立了4个名师工作室、2个创新工作室和1个重点实验室,以名师、创新能手、教科研骨干为核心,搭建有领军人才,有课题支撑,有经费和物资保障,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团队,营造浓烈的崇尚科学、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如市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既磨炼了队伍,提升了科研工作水平,也服务了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打造以论坛为抓手的活动阵地

丰富多彩的论坛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的有效举措。学校积淀了浓郁的论坛文化。多元化论坛主体:论坛的主讲人有来自高校的学者,有来自卫生行业的专家,也有职教名师、名校长。每年还开设杰出校友讲坛、本校教师学术交流专场等。多面性的论坛内容:既有职教理论讲座,有学术研讨,也有临床实践经验交流;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有管理工作的探讨;既有面向教职员工的,也有专为学生开设的专场。多样性论坛形式:有专题主讲式,有系列研讨型。现代化的演播系统可以让每一间教室成为报告厅的分会场。

(四)优化以橱窗为形式的宣传阵地

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载体,学校采取“三贴近三结合”策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橱窗内容。“三贴近”就是贴近专业、贴近行业、贴近学生实际;“三结合”就是内容上体现常规管理与阶段性主题活动的结合,范畴上突出校内面向与社会面向的结合,形态上实行动态报道与静态展示的结合。目前,橱窗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每日必看的文化专栏,伫立橱窗前,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

(五)创新以刊物为平台的交流阵地

《校刊》是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的平台;团刊《花季引航》是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喉舌与团员青年的温馨家园;《学生工作简报》及时传递、报道校园学生工作情况;各系(部)、学生社团也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刊物、手抄报,如护理系的《天使之窗》、心理协会的《心灵导航》、基础部的《美文荟萃》。学校还通过参与、主办《淮安临床医学》杂志,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江苏教育》、《江苏医药》等杂志建立协作关系,搭建学校教科研成果展示、应用、推广平台。校园网、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等其他形式与各类刊物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既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

Culture Guidance: An Inevitable Path to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E Wen-gang

(Huaiyin Advance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 huai'an 223001, Jiangsu Province)

第4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思想品德 体验教育法 实践

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历来为人们所探究。十多年前,体验教育开始走进校园。这种教育形式受到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者的关注,并且积极地进行尝试、研究与推行。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与以往的说教式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明确其教育价值,认真探讨实施体验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何为体验教育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现象,是一种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内心活动,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注重亲身经历,通过实践认识事物。体验学习,是指少年儿童的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的结合。少年儿童通过实践体验行为,在内心深处发生变化、内化或升华,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实施体验教育,意味着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反思和调整,充分认识“缺失主体性教育”和“封闭教育”带来的严重弊端,从而调整到主体性教育、参与式教育上,调整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式教育上。体验教育符合当今的主体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

二、以实践为主体的实施原则

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强调的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

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三、积极进取的心理定向

积极的成功的体验教育要打破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实施体验教育,要确定积极进取的心理目标。课程实施的心理定向为:第一,学生要充满自信,既不怀疑自己,又不低估他人;第二,愉快地自发参与,这种心理体验必须是愉快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不受外部强迫性地干预刺激;第三,要做到自主发展,少年儿童有着自主和独立的性格,这种自主和独立使得他们更多地依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客观现实与内心体验冲突时不盲目跟风,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第四,善意地互帮互助,少年儿童虽然体验到世俗中人们之间存在差异,诸如贫富、地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但要与人为善,同伴之间要真诚,互帮互助。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方法

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以便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因此,实施体验教育,应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中的教育。

(一)家庭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有所作为。不管将来社会如何发展,中小学思品课都要不忘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且首要的就是家庭生活的体验教育。

我国的现实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人口政策决定了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村中的强壮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越来越多。过去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家务劳动逐渐被先进的家用电器取代,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小学生缺少必要的家务劳动和磨难教育。

在学校里,可以普遍开设家政课,教学生学做家务,包括烧饭炒菜等。学生参加这类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增长知识和见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一步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针对城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每年有7到10天的耐苦生活体验,在中小学开展“上山下乡”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体验艰苦生活,接受劳动教育,经受锻炼,磨炼意志,体验艰苦生活,品味人生,培养“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可以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还可让城市里的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用小石碗磨花生等传统的家务劳动。

(二)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学生才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象棋、围棋等比赛活动,以及柔道等国际著名的传统体育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畏战斗艰难,懂得合作。通过茶道、书法等传统艺术,以及古典音乐、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历史,形成认真协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素质拓展训练正成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约20分钟的“信任之旅”项目活动。活动程序是:活动先分组,每组选定一人做向导,两人做安全员,其余人员均做盲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之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选定的路线绕过障碍物前进。其间允许话语提醒,不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活动结束后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也可以开展“板鞋竞速”活动,同样限时20分钟。活动程序是:先准备两副6人一排的板鞋,把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哨声响后,两队开始向目的地出发,队长喊口号负责指挥。到达目的地之后交换板鞋,让下一组人继续返回起点。活动结束后,大家交流心得。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可以深刻地领会团队精神的重要。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展“怎样当好小辅导员”、“怎样当好小干部”、“做守时形象好少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应推广到社会生活中,而不应局限于家庭和学校。

我们可以以个人的自觉行动为前提,在中小学开展志愿者活动,学校集体组织,以公益和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生活的体验教育。例如进行给老年人、残障人士带路;植树节集体种花植树;在社会上展开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火防灾的宣传;到敬老院、社区福利院服务;回收废旧报纸书刊等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尤其要重视与社区合作,积极依托社区的力量,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德育教育和社区德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在农村,要加强学校和村委的联系;在城市,要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组建社区少先队组织。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学校德育得到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各种潜在的德育力量,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请社区的老、劳模先进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公园、商场、工厂、农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充当各类景区的讲解员,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充分重视社区的公益劳动、社会募捐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等,总之,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带领学生清扫所在街区、社区,在干净的环境中育人。

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重视公益、尊重他人和无私奉献观念,树立为国家为大众效力的思想。此外,在时间上,可以规定,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年至少要有一至两周的社会见习与实践时间,增强少年儿童及家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意识。

(四)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城市的水泥砖头砌成的高楼大厦,虽楼宇之间有绿树花园,但如果没有在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学生能够感悟到的仍然是相当有限的。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快乐访问日”、“让母亲河的水更清”、“冬天盛开的花有哪些”、“寻找废品中的宝藏”、“寻找萤火虫”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还可借鉴国外某些中小学的做法,如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劳动内容做的规定。户外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可以在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种植甘蔗活动,让他们在本地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从耕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直至收割、运粮、脱粒、碾米,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最后集体做饭品尝,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增强劳动意识。这样,学生会学到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农村学校可以就近指导学生烧炭种菜,参加渔业劳动,学习养蚕。

五、结语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自发自觉地触动内心,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彩彩,陈敏.“知行合一”的体验教育[J].中国商界,2010(3):218-219.

[2]刘冬梅.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体验教育思想[J].榆林学院学报,2007(5):85-86.

第5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现代化的优质教育必然是顺应人的发展需求,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衡量。满足人性自我提升需要的教育,必然是百姓福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的教育,必然是质量和数量、公平和个性、成功和幸福达到高度和谐的教育,联合市教育发展实际,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抛砖引玉,推动大家议教育、谋发展。

一、城市需要怎样的教育。

教育一方面要为城乡百姓提供均衡、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市正努力建设“三中心、两高地”宜创宜居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满足百姓“有书读”读好书”意愿;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面对挑战,市发展经济的竞争力急待进一步培育,新的优势在于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于知识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支撑,于专利、品牌等新兴经济元素的培育,于城市人文的积累和提升,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提高发展质量,需要教育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才和思想的储备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作用。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百姓要求享受良好教育的矛盾依然尖锐,近几年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均衡程度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之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进。市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转变,市教育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从硬件的完善转到队伍的优化,从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到优质、和谐发展。当前及今后,教育的关键点已转移到更深层次的均衡上来,更注重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和发展潜能等,促进教育公平要从外延扩张,更注重内涵发展,尤其要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每所学校都得到发展提升。因此,今后要加强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良性配置,加快我市要优化教师引进、培养和发展的政策,教师待遇的保障、优秀人才的引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创新人才的奖励等方面,深化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教育骨干和师资的科学流动机制和培养提升机制,努力突破制度瓶颈,促进教师资源“柔性流动”多向流动”等,培育优秀教研组、先进班组等创新型团队,每个学校都要推出自己的名师团队。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资源分配制度,大力研究资源共享、和谐共进”均衡发展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面向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与本地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的教育类别。本地产业发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源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资源基础,困此“围绕产业办学、围绕市场兴教”其基本理念。例如苏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是合拍共振,无缝对接”苏州是世界知名制造业基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密集区,世界500强的91家企业在苏办厂,苏州产业在升级,苏州职业教育也在跟进,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文秘、电工到微电子制造,现代通信技术、物流、汽车维修,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和谐共生。市已提出了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题,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发展职教空间很大。但近几年,市职业教育面临经费不足,生源不佳、发展信心不足、群众认可度还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度还不高。近几年我市职业学校先进设备闲置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要有懂技术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提供实训,但由于活动经费缺乏,学校不能购置丰富的材料,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一些设备被闲置;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热情不高,有的企业前几年满怀热情办起校企合作班,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投入回报不对称,办班难以为继。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些规模企业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的适用度”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经过锻炼往往成为企业的骨干,但现在经常会遭遇中职生用不上、用不起的现象,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滑坡”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深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迫切。市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扶持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实用人才、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职业教育单位要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瞄准市场办学,着眼企业办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的形式,提高职教服务社会、助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育需要怎样的学校。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随着知识经济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分低能”高分无能”青年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形势,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地推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已显露出当今社会“新人才观”端倪,形势要求我确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但另一方面,恰恰是就业竞争的激烈,使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过重寄托到学校的升学绩效上,这种关注并没有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而有所减弱,反而更为加强。这就使学校面临两种质量观的矛盾,追求“分数的质量”还是追求生命的质量”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当前教育的一些偏差。认为,德育关键是做人教育;智育关键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关键是终身锻炼的习性养成;美育关键是情操陶治;劳动教育关键是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教育青少年要养性—注重优美人格的奠定,养慧—圣贤智慧的陶治;养德—正大品行的规范;养志—理想抱负的树立;养能—生命能力的完善。学生不仅要提高文化科知识水平,更要发展体质水平、审美水平、创新水平、心理水平等各方面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树立“因材施教”理念,确立不同个性、不同禀赋学生不同的质量标准。人格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具有深刻文化素养、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二)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

提高教师实践新理念,要从积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入手。运用新技术,实施新办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要着眼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为原则,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要改变全市学校一把尺子衡量绩效的局面,实行教育质量多元策略,实施策略分层,多元发展,确立“各级各类争一流”思想,促使不同学校努力在自身层次达到最优,实行群体创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统筹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体系。

(三)加快学校内涵成长。

推动学校锤炼核心价值观,近三年我市高扬学校文化建设大旗。培育师生主流意识,以文化提品质,以文化树品牌。但目前学校文化尚未深刻融入管理者治教理念,以及师生团队的治教求学行动中,有品位的学校不够多。一个富有内涵的学校,理解:一是理念一定要贯彻得非常到位,得到全体成员多年不变的认同和自觉遵行。二是管理一定要修炼到细节,学校的一本书或是一棵树背后都可能有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三是风格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学校不一定每个都是名校,但可以是有个性的学校,特色的培育源于深入挖掘校本资源,以及拓展和发挥,不因学校规模宏大而庞杂失序,不因学校规模小而无可实施。比如义中是市教育多年的典型代表,已经塑造了比较深厚的学校形象,那么,义中人”这个品牌怎样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否可以将更多象“义中人”这样富有精神内涵的学校特色品牌呢?面对既定的师资和生源、硬件和软件,学校文化发展的境界决定了学校内在发展力和外在影响力,靠有限的名师建不起名校,只有文化才有化平凡为神奇、化散沙为整体的力量。

三、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

(一)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教师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不断加大。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可喜提升,社会人士热衷教育的氛围日渐浓厚,但随着百姓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前我市教师的学科和学历结构还不尽完善,优秀教师群体还比较单薄,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师德行风状况有质疑的声音。教育发展首要资源是教师;教师的素质首要是师德。有一个事实全世界应该都相同,那就是当教师不是发财的工作,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教师是从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获得尊严,教师的价值是学校中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而体现出来。但令人担忧的过度的量化使学校和教师的特有价值难以充分评价,功利的社会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不良影响,应试教育也伤害了教师职业的古老的欢乐,教师的信仰以及个性、灵性、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在渐渐消退,教师作为人的精神导师和灵魂工程师的功能的退减,使教师不仅不被社会敬重,连学生都不再尊重他因此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以整治违规带生问题为切入点,以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为根本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琢磨教师成长、研究教师培养上来,培养更多的品德良好,学养深厚的优秀教师,以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二)校长要有几分书卷气。

第6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自近代以来,学校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学校教育也成为青少年所必须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由于学生至少在学校待上9年或更长的时间,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在这一阶段为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就需要教育理念的创新,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使青少年儿童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发挥青少年学生的自激励功能,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充分自主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始终把促进青少年学生主体性与独立性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推动从重视整体到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转变

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应该在于它的基础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它强调的是学生基本素质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不是为了培养某些专门人才,充其量是为更高一级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基础教育理念应推动从重视整体到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转变,立足“每个学生”,引导学校做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探索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各环节中落实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基础教育主要应该是育人,而不是选拔。这并不否定基础教育为高一层级的教育和学校提供和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但高强度的频考制度使日常的教与学被功利化,进而异化了基础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形成知识点化的课程体系和日清月结式的教学安排,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本义,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短期考试绩效取代了对人的长远培养的要求。基础教育不是简单地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的,而是应面对成长中的、拥有独特品质的、具有无限潜能的、生动活泼的学生的需求。基础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还需要立足于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为每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创设温暖、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学习成长,并且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成熟与独立,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乐观生活,这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和终极目标,能够使青少年学生走向社会后,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自身才能。学校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青少年阶段为未来打基础,对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组成部分,但在学校不管时间长短,迟早都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因此,需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和框架。在这一体系和框架中,学校教育具有孵化器的功能,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活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本成熟与独立。他们离开学校,学校教育就意味着结束,但学校教育的影响却是长远的。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毋庸置疑,它是人类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学校教育如果仅仅局限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只关注于分数与考试,教育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价值,失去了传承历史和文明的主流价值引领。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摆脱了偏狭和平庸,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主体性与独立性发展。青少年离开学校以后的表现和发展才能最终体现基础教育的价值。

二、重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学校教育无疑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二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但同时又要明确各自的职能和定位。教所采用和实施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目的是促进学,而学的具体行为和成果也离不开教的努力和贡献。关键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和学二者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在正规和系统的教育中,教者作为所有教育措施的执行者,无可争议地成为教育行为实施的主导者,儿童则成为教育的主体,作为教者要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更有条件通过自身学习达到发展自身的主人。正因如此,教育改革必须致力于改变主要依靠教的体系,回归主要依靠学的体系。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教育和环境,但每个人所受教育的效果,与人的主体性直接相关,重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尽管人的遗传素质有差异,有的人非常聪明,也有的人天生就有点愚钝,天才儿童有之,弱智儿童也有之,这两种情况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都处在中间状态。就一般的青少年来说,只要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理念及方法,就具备了向各方面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即使学生是天才,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其优越素质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对所服务的教育对象要做到充分了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目标和教育的最大功能是青少年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拥有自主学习活动的动力体系。一个少年儿童去国外生活,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很容易地就能运用当地语言与人交往;也有孩子通过玩电脑游戏而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电脑高手”,对于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及时跟踪,并且记住了大量英语词汇。他们的学习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主要源于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需求,行动发自内心。通过这种学习行为,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长的享受,并不断产生了自我激励,学习的动力表现为一种加速运动。因此,强化教与学的关系,就是在青少年不断充满激情和乐趣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知识才能扎根在心灵深处,并运用于社会生活中,最终转化为创新活动和更好生存的智慧,学习者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求。这种教育活动,犹如自行车效应,保持一定的速度,骑行得才越稳妥、越安全,否则,就容易摔倒。这说明越能尊重青少年活动的自主性,就越能保证其追求向上的天性发挥。尤其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扩大了大脑的功能,拓宽了个人的视野,加快了发展的速度。这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也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方法。

三、推动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7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一、立足顶层设计,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

    (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把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要善于把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要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正面材料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要坚持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尽可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二)要注重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指导实践。与实践相脱离的理论必然不能得到我们的认同。我们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两手抓,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知。如定期组织劳动教育、社会服务活动、参加革命遗址等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受教育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和体验,感受人生真谛,验证所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践行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

    任何一个理论被广泛认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必然从少数先进分子模范人物向大多数人蔓延和扩散拓展,逐渐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用先进带动后进,增强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二、把握路径选择,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

    (一)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逻辑起点

    由灌输式为主的方法转换为侧重主体建构的民主方法。灌输式方法是一种视受教育者为单纯接受客体的单边教育方式,忽略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种教育方法在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的今天其教育效果正在弱化。积极建构的民主方法是一种主体维度、建设维度以及建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它强调的是“尊重的教育”的人本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大学生群体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构中的主体性、选择性作用,鼓励反思与追问,倡导独立思考,立足于建设和培育。强调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民主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方法更加符合大学生实际及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构建,为学生抵制西方不良思潮和封建思想侵袭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

    由单一整齐的方法向丰富多元的方法体系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体与层次、先进与广泛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因为学生中存在不同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现实差异,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大学生。这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性变化,即由过去为追求整齐划一效果而运用的简单教育方法向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设计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转换,进一步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丰富多元的方法向“自下而上”转变,激发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在牵引向内在驱动转变,促使其自觉运用科学的价值标准,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二是处理好学生表面物质需求和深层自尊需求的关系,要在尊重学生基本物质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多角度强化人文关怀,唤醒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实现由“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精神跨越;三是处理好现时需求和未来需求的关系,既要注重借助鲜活的事实和可操作的方法,在学生成长的时时处处体现价值引导并加以渗透,又要立足长远,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四是处理好个人需求与群体秩序需求的关系,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鼓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又要坚持学生个人需求的满足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倡导学生将个人需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结合的教育视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与层次性辩证统一的基本特征规定我们在融入过程的工作实践中要建立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和教育方式。一方面,要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向全体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一以贯之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奠定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坚持一元主导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根据不同形势和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专业特征与个体特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一是因势施教,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依托广普教育、团体引导、谈心辅导等有效载体,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因群施教,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分化明显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群体的具体特征及特殊需要,总结归纳不同学生群体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规律,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三是因业施教,构建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教书育人新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四是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教育内容,进行跟踪式培养和专业化辅导,搭建学生与教育者深层次沟通的互动平台,实现一对一针对性教育引导。

    (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进程既包括教育者的施教过程,也包括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从施教的角度出发,“融入全过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贯穿教育始终,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分阶段教育。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可在一年级上学期针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侧重行为养成和典范教育;在一年级下学期侧重生涯规划教育和朋辈互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在二年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侧重创新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在三年级侧重成长反思教育,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明晰发展方向;在四年级上学期,侧重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在四年级下学期,侧重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从受教的角度出发,“融入全过程”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感知、内化、外化和固化。具体实践中,要研究把握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接受的基本规律,注重抓住校园文化的熏染感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固化等关键教育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的主观感知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将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

    (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在教育主体方面,要从体制入手,充分调动 “融入全过程”的全员要素,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一体化、学团工作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要抓住核心队伍的关键要素,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引领者;在教育客体方面,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和包容性,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分层次、分阶段教育模。

    三、结合对象特点,突破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难点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些大学生带有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在一些道德领域,会出现道德问题,深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和改革过程中,思想观念更新的延时性、新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青年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性以及青年的易塑性决定的。我们必须给予“90后”大学生全面、客观、理性的评价,根据他们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突破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难点。

第8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作者简介]郭书利(1964- ),男,辽宁沈阳人,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55-03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国向来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大量优秀人才作支撑,这就需要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飞速变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高等院校既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地方,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加剧,面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捍卫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还是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都已经定型,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判别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一般比较强。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他们的思想正处在发展的特殊阶段:一方面,他们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分析判别还缺乏经验,但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能动性却非常活跃;另一方面,他们还未形成完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周围的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想却纷至沓来。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既有利于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是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影响、形成不良思想习气和意识的危险时期。这一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院校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以更好的姿态走上社会。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机构,要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抓住机遇,把自身做大、做强,就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育人水平。相应地,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系统地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与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际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等院校的声誉,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因此,高等院校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备条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育领域将学生的基本素质划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从静态角度出发的。在学生素质的结构体系中,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起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更为重要,可以说在素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同志明确指出:“要谈论素质的话,最重要的莫过于思想政治素质,没有坚定的思想立场,何来人生?所以说,不断增强群众和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归宿。”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主要就是因为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鲜明的价值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发展的方向,影响到他们提升整体素质的动力以及发挥科学文化素质的功效。正是因为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素质体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院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将思想工作列入学校长远发展战略之中,如此一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要求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单纯宣传科学技术的普及,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端,比如只重技术不重人文。教育领域只有不断弘扬人文精神,将之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兼具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这是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所要求的。近些年来,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普遍关注德育,这是很好的现象。总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声。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的历史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时展的变化从各方面由浅入深地强烈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震撼着人们长期构筑成的精神世界。广大青年大学生也正经历着心理状态、价值理想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过程。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对的新形势主要由以下三点:

(一)社会失范加剧

我国在时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范状态主要表现为权威失范、角色失范和社会主导价值观混乱等方面,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涉世不深、适应能力不强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更可能会以退却、逃避和冷漠等方式扭曲地表现出来,摈弃理性而跟着感觉走,“干什么都没意思,都无所谓”、及时行乐。大学生出现的这些思想说明他们内心没有信仰,没有有力的向导指引着他们的发展。所以高等院校要运用有力核心――党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规范意识,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社会公民。

(二)社会压力普遍增大

随着竞争机制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给人们以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容易遇到更多的挫折。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余地,选择越多,自我矛盾和冲突越多。由于社会流动的增加、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一部分人在心理上、行为上不适应。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堆积在一起,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和挫折令青年大学生感觉很焦虑。这些情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小的难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大学生自身倍感压力,由于刚迈入青年初期,对于压力的应对能力还尚且不足,这就需要高效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缓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

(三)社会支持减弱

随着亲子两代日益加深的代沟使得亲子日渐疏离,青年大学生失去了从父母那里得到思想和行为的参照,加剧了特定年龄阶段所固有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再加上同学间由于人际交往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时有发生的同学间人际关系的紧张也削弱了大学生来自同学的社会支持。这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一个人若没有社会支持的力量,很容易在面对困难与逆境时,偏离自身的道德规范,做出一些有违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相反的,若一个人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力量,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一些挑战,自觉遵守更多社会约束。这点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稳定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拥有积极的社会支持,那么将会大大巩固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与稳定。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时代变革的策略

(一)坚持党对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我党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都有比较系统的科学总结和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也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规范,这对我们认识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譬如,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之间等,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前进。事实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认识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客观规律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即使在某一段时间有些失误,遇到风浪,走一点弯路,也能依靠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及时检查、总结,由党来拨正航向,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向互动型转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战略眼光,把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放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树立与时代主题同目标、与国家和社会同发展的观念。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本,将灌输式教学变为互动式教学,并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查,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针对问题讨论。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也要紧密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总结和归纳,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单位时间的效果。

(三)加强管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高等院校要加强管理,严格治教,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柔性的,同时又是刚性的。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用刚性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行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体现为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刚柔相济,引导思想与规范行为相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系统、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高等院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估、质量监督等内容,将校(院)、系(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目标管理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和计划性;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制度的建设,约束学生应该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制裁,对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表扬,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作用。

(四)塑造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高素质的辅导员即指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的辅导员队伍。学生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和基石,也是学生工作的核心与灵魂。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发展与质量,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判断与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促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抓好教师的学历、职称,还要紧抓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在新形势背景下,如果不使教师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高等院校师德将呈滑坡态势。为此,高等院校师德建设应从多方面着手,转变观念、制订计划、建立规范,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营造建设优良师德的浓郁氛围,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要做到“精选、重用、厚待”,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机制与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改进辅导员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令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社会转型的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等。这些变化已经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院校必须认清时展的形势,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个正确的定位,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含金量”,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2).

[2]周胜斌,孔毅.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浅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

[3]杨芷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02(3).

第9篇: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范文

来到XX市XX小学,零距离学习、感悟专家校长和基地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在XX小学虽仅短短二十多天,但我通过“听、看、问、议、思”等多种方法的学习,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吸取了经验,享受到一次彻底“洗脑”的感觉,对学校教育、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更明朗了自己和本学校工作的不足,对今后的工作激发了一些灵感。

XX小学的主要办学经验

一、XX小学基本情况

XX省XX市XX小学创立于1906年。一百年的磨砺与发展,这所学校已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3000名学生,拥有万余平方米的教学楼、第二课堂活动室及各类辅助用房。近年来,在素

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确立了“法规治校、科研兴校、素质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活动、环境三大

课程改革,制定了“学校规范有特色、教师达标有特艺、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学校工作“三特”总目标,办学成果显

著。学校先后被XX省教育厅命名为“XX省百年名校”、“XX省文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被省

科协命名为“XX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被省体委命名为“XX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中科院心理研究

所确定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实验基地”,被中国少年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被中央教科所确

定为“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研究基地”,被团中央命名为“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首批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学校先后获得“XX省巾帼示范岗”、“XX省推进校务公开先进集体”、“XX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XX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被命名为“XX省陶行知实验学校”。

二、XX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支撑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打造一流的名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基和保证。精心打造一批技艺精湛、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的名师,这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城北小学改革评价体系,推行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制”,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城北小学赵光礼校长就是XX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

城北小学通过坚持以下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年级组教研活动。每个年级组每周坚持集体备课活动一次,组内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研修课。

2、 “一人一课”活动。学校每星期都开展“一人一课”活动,使每位科任老师都能得到展示机会,从中不断提升自己。

3、研究课。学校坚持每周一节以上的研究课。

4、选派参加上级各种培训。

5、课题研究促发展。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

三、XX小学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

1、领导的务实。

团结协作,各显特色。城北小学设有校级领导三人,中层领导9人。领导班子细化分工,班子成员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确保学校每项工作正常开展。科学的管理模式,造就好效果。XX小学的班子队伍团结成熟,在管理中形成了校长出点子,副职出方案,具体各部门执行的模式。一个方案的出台,经历行政搭骨架,教师讨论出建议—行政决策等几个环节,使方案的出台变得更周到、完美。

2、教师的务实。

XX小学的教师个人业务能力超强,我想这与他们那种长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一名优秀教师的知识系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样才可以通过和学生广泛的交流互相促进,共同生成新知识,实现教学相长。我想正因为城北小学的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务实上进,他们才具备了超强的个人业务能力。他们对学生的知识缺陷了如指掌,对知识点的理解、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对难点的切入和突破往往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能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困难问题,在看似传统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其实非常注重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渗透和能力的培养。

突出集体备课的实效。

开展集体备课就要抓出成效,这是城北小学教师的共识。各年级的备课组长在开展活动之前,都会精心安排,如对每一章都安排一个“主备教师”,要把本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向其它教师做一个全面介绍,通过串接知识、理清脉络、概括要点,使备课更有针对性。连练习的每一道题,主备课教师都要注意到。另外,“主备教师”还要针对本章的核心知识命一份练习题。学练结合落到了实处。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惜时如金,忘我工作。

XX小学的教师太忙了,上午7∶20到校,11∶20放学,下午1∶10到校,4∶50放学。周一例会业务学习要在5∶40以后才能离校(当地当时5∶15天全黑)。早上7∶30早读课,每班都有两个以上的老师在教室里工作,下午1∶20是学校附加的写字课,语文老师早早就在班里辅导学生写字。其他老师都在办公室认认真真备课、批改作业,北小老师们的惜时如金、忘我工作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四、素质立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XX小学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打造学生合格有特长,坚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班级活动及创建活动。

1、创建“入心德育”工作。

①环境育人。XX小学以挖掘靖江文化服务教育为思想源泉,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实现开放式的校园环境,从走廊、各种场馆、功能室的开放,领导、教师办公场所透明化,乃至门窗、门把手的设计都无不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诠释了师生平等的地位关系,真正是一所“没有观念围墙、没有心灵围墙、没有精神围墙”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在“追逐梦想,从心绽放”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开放、探究、均衡、和谐的校园,从环境的开放实现教育的开放,人的解放,解放每一个孩子,追逐美好的梦想。使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追梦圆梦的天堂,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了成长的幸福。城北小学整个校园营造着浓浓的育人环境,校园每个角落都呈现校园文化,真正使得让校园每面墙壁都会“说话”。

②活动育人。每个班级每月都开展“星级”评比活动,凡是评上“星级”的学生,便在教室门口的予以张榜。学校结合“争创‘四好’少年活动”,每周都开展“一队一展”活动,每年评选出最佳中队。

③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和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升旗仪式全校师生必须参加,升旗由7个身穿绿色军装的少先队员负责完成,升国旗时,由音乐老师指挥、全体师生高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由校级领导对学生进行爱国等思想教育。

④金话筒播音校园广播。由少先队负责的金话筒校园广播每天坚持在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期间,广泛宣传校园好人好事、小记者新闻、先进人物、成功经验等等。通过各种活动,不断营造育人氛围,使学生健康成长。

2、创建科技活动。XX小学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中,坚持两手抓,在1999年就制订了《XX小学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专项规划》,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科技书籍、听校外科普辅导员讲课、校外工厂参观等吸取科技知识。学校每年组织开展艺术节,每两年开展一次科技节,学校每年都组织选拔学生参加市省级科技大赛。

3、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①语文科创建有“美文阅读”、“七彩艺术”。

②数学科开展 “智慧数学”活动。该活动以相声、说唱、小品等文艺比赛形式展示数学学习成果。

③英语科开展有“魅力英语”活动。

④体育科开展有“大众体育”活动。

五、硕果累累。

城北小学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百年名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被省科协命名为“XX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被省体委命名为“XX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确定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实验基地”,被中国少年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研究基地”,被团中央命名为“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首批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获得“XX省巾帼示范岗”、“XX省推进校务公开先进集体”、“XX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XX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被命名为“XX省陶行知实验学校”。

通过二十多天的短暂学习,虽不能使我脱胎换骨,但却受益良多,首先让我深深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赵光礼校长所说:“孩子是天使,学校就应该是天堂!”这不正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们的深深的爱吗?也因为有了对孩子的爱,才使得XX小学的每一项设计都是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完全消除他们成长的心灵障碍;也因为有了对孩子的爱,老师们才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才会喜爱这个职业,才使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感情,享受工作。二是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内涵,但要善于切合本身实际充分挖掘特有资源,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既不能办庸碌的教育,也不能一味追求名校效应,否则将虚有其表。三是学校发展管理重在机制,一个完善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才可以将学校运行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XX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制”是很好的范例。

改进学校管理

一、目前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一所中心小学,下辖有7所村完小,承担的是农村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存在着生源少而分散,且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而且受不良习惯影响较严重、学校经费极为紧张、教学设施设备极为落后、教师严重老年化,且师资水平较差等客观原因,使学校教育受到很大限制。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列入全县末位。

在跟班挂职学习过程中通过比对,使我认识到自己所任职学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学校设施设备本就严重不足,而仅有的一点设施设备都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教育教学手段基本停留在极为落后的时代,作为学校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是领导班子素质偏低,没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欠佳,没有协作精神,甚至存在勾心斗角的现象,缺乏凝聚力。

三是学校师德师风亟待加强,多数教师人心涣散,不求上进,心中无爱,把工作当任务,只教书不育人。

四是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够健全,落实不到位,干部、教师队伍群体素质不高,个体参差不齐。

二、学校管理改进行动

(一)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

①以架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为抓手——形成和谐、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益,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到柳城县中等或中上水平。

②调整学校领导班长成员,构建高素质凝聚力较强的学校领导队伍。采取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定,把工作热情高、工作踏实、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应用到管理岗位上来。

③开展“校际联盟、教师联动”教研网络建设,加强与基地学校及学员学校的沟通联系,结成姊妹学校,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④加快中心校窗口示范建设步伐,有效带动辖区村完小教育发展。

⑤加快中心校现代信息化建设,逐步实行学校信息化管理。

⑥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开展安全教育进村完小活动,杜绝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⑦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校园改造长效机制,打造宜教宜居育人环境。

⑧推行校园广播、经典古诗比赛、趣味数学竞赛、班级校级每月之星评比活动、流动红旗争创活动等等,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2、实施策略

①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和指针,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先进的办学理念可以外塑形象,内聚人心,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放眼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学校,无不确立了独特的蕴含人文精神和思辩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及为实现办学理念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和措施。当前我们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科研为先、优化管理、和谐发展”,我们要以这条主线引领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②努力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学校。学校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42条的要求,规范我校的办学行为,力争在管理上得到提升,从管理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不断更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师工作目标,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当前教师对职业的压倦感非常强烈,因为教师激励机制几乎没有,教师评价体系很不健全,社会环境并不太好,每天都面对着重复枯燥泛味的工作,没有新鲜感和动力,所以对工作的厌倦是很正常的。如何才能消除教师职业的倦怠感呢?首先要改革学校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也成为评价教师工作之一,把平时的活动、比赛纳入教师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另外要不断更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师工作目标,让老师看到学校发展的希望和大家的共同愿景,给予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并让他们能体现到成功的喜悦。

④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有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枯燥的、泛味的工作,其实教育的本质应该说快乐的,只是我们还没有体验到教育的喜悦。我们提倡教师快乐教学,因为只有教师快乐了,学生才能快乐。

⑤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专业型教师队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具有两种风范。一是文者风范,二是学者风范。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文人,没有文化就不能做老师,我们的老师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相信做一名小学教师是卓卓有余的,但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当前我们教师对学习的欲望并不高,并且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我们的竞争环境太差,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所以大家都没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将把教师培训和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教研、培训和论文写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⑥以教研促教师队伍成长。我们以科研为先导,在全学区开展“先学后教,当堂测试”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十节好课”评比活动,分各校初赛,学区复赛两阶段进行,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收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⑦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向班级管理转化的课题研究。针对当前学校管理存在领导管理与班级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推给领导,班科任老师只管教学,而领导在对学生的纪律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又很难做到细处,根据一些名校的做法,好的学校都着重抓好班级管理,把工作放到一线,淡化领导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把领导工作侧重放到教学上来,这样领导和老师都是教育和教学的主体,工作不再推诿。

⑧结合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逐步完成教师绩效管理方案。我们制订了《XX镇XX小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XX镇XX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职责要求,将学校日常管理、教师常规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激励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学校的管理,做学校的主人。

⑨充分把握县教育布局调整,集中办学的机遇,科学、合理的使用好资金和配置的设施设备,力争尽可能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研究寄宿制学生教育管理策略,争取在新建寄宿制项目完成后,科学合理的收缩村小校点,尽可能集中使用仅有的教育资源,让所有孩子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

⑩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提供强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进一步切实完善领导干部和教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领导干部能者上庸者下要实施到位,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不仅与评优选模和晋职晋级挂钩,而且量化纳入绩效考核。其次,“逼”、“导”结合,建立教师学习制度,以制度规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制定考核措施,严格纳入考核;同时,尽可能挤压资金,创造条件将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派出去学习充电,然后以点带面,培训带动教师,提高教师团队素质。

初显成效

他乡之石,可以攻玉!第二阶段学习结束,我回到学校后,立即按培训班的要求,进入第三阶段在岗研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