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营销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财务报销;网络报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28
[中图分类号] 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54- 04
1 概 述
近年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校生持续增多,办学形式趋于多样化,科研经费逐年增长,科研项目种类繁多,经费使用要求不尽相同,导致报销资金的来源和支出都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由于财务报账政策性强、业务繁杂、报销签批程序烦琐,耗时最多,师生员工经常排长队报账,教职工抱怨多、意见大。同时,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制约,财务人员编制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在巨大的工作量与有限的财务人员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加之报账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报销难”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财务部门与高校师生间矛盾的焦点之一,许多财务工作人员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高校原有的全过程现场“面对面”的财务报销模式已不堪重负。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关于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问题。可见,推进财务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国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要求。在教育新常态下,适宜的报销模式能够提高高校财务报销效率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校各项科研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在现有财务人员编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针对高校“报销难”的问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考虑采取网络报销的方式进行解决。
2 高校实行网络报销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金总量的不断大幅增加,财务报销工作量大,但财务人员不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实行网络报销可以能够简化报销流程,缩短报销时间,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传统报销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目前高校报销现状,高校实行网络报销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网络报销将极大地缓解“报销难”的问题
传统的全过程”面对面”的报销流程中,报销人根据经整理后的大量发票及相关报销材料,手工填制的各类报销单据,找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签批后,送至财务处。在经费签批环节中,由于因报销人对审批流程不熟悉,往往会由于审批不完全而需多次往返于审批业务的办理。票据送至财务处后,财务人员既要审核原始票据,又要审核签字审批流程,最后经过分类,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手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摘要、科目编码、金额等繁杂的信息。采用网络报销方式,报销人可以在报销前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更多地参与报账过程中的数据输入的分工,网络填报和预约投单,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相应领导或负责人,审批不再需要见面询问与亲笔签名,而是依靠网上核实与电子签名来实现。相关领导在对单据进行审批时可通过网络,在报账人员上传的原始单据的影像资料上以数字签名的形式实现,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网络报销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将校园网数据、银行网银系统数据等外网数据与财务的内网数据顺利对接。
2.2 网络报销有利于规范优化报销流程,加强预算控制
在传统审批制财务报销体系内,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重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算账、报账等方面。再者,现行会计管理软件不能识别某一项支出是否超支预算数,财务人员只得手工摘录各项支出,并做合并计算其是否已超支,是否符合预算要求。领导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监督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账上”,加上报销数据无法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反馈,无法保证审批领导对相关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了解程度,审批更多存在超预算、超范围审批等问题。通过“网络报销”机制,有规范统一的填写格式,极大的降低了填写错误的情况。根据报销制度,在网上报销系统中设置大量的计算标准.让系统自动计算;各专业线的预算指标也被录入系统中,可对预算进行滚动实时控制,减少财务核算的差错率,余下的工作则由账务系统自动完成。网络报销将烦琐的财务报账工作简化为对原始单据的审验和对自助报账系统数据的修改或确认,核算控制十分便捷。根据各项经费的具体管理要求,在系统中设置了预算预警。超预算、超范围的审批,网络报销系统会自动发送超支警告,禁止超支经费的报销预约,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预算达到实时控制的效果,减轻财务人员的审核压力。老师在网上自行填报报销单据时,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预算,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额度控制。同时,老师申请报销的每一笔业务,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进度追踪。对于每次的报销结果,能够收到财务处的即时短信。
2.3 网络报销能及时传递信息,加强财务监督
在实际报销工程中,信息的掌握度、信息的传递范围、信息的透明程度,是教职工进行报账业务时单据能否一次通过的重要因素。就报销人来说,他们对 财务知识的了解,对财经政策法规等的掌握和信息更新远不如报销核算人员。此外,国家、省市不定期地出台有关财经政策和规定,校内有些报销规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被修订或终止,财务核算人员会及时更新和掌握报销规定,但由于财务部门对报销政策宣传不到位,报销双方沟通不及时,学校师生员工因信息不对称,不仅会造成报销人因不理解财务政策规定变化的要求,将财务核算人的要求误解为有意为难,甚至还会产生意见分歧不满和矛盾等,经常出现报销人因报销不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备,造成师生在报销时票据累被退回,多次往返财务及相关的部门的现象。网络报销系统中,经过授权的各用户间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报销信息及最新报销政策,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使各学院(部门)领导可以随时了解财务收支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从而确保经费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增加信息的公开性,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同时,通过对财务报销信息的共享,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强化高校财务监督工作。
3 高校网络报销方案设计
网络报销是指高校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在财务报销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财务系统、银行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无缝隙对接,真正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即可以完成报账业务的财务信息化方式.这将是对传统全过程面对面报销流程的改造与创新,是解决高校“报销难”的一个有益尝试。网络报销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设覆盖全流程的网络化信息处理体系,具体包账务报销单据的网络化填写、提交与打印;报销单据的审批;报销单据的审核与会计凭证自动转化和报销资金网银支付四个环节的信息化运行体系。
3.1 登录“网络报销系统”,录入报销信息
报销人预先将原始票据按照类别和金额大小归类整理后,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并通过互联网登录财务处“网络报销系统”,申请预约报销单。由于报销业务类型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报销录入单,比如差旅费报销单、固定资产报销单、借款单等以便于填写、信息归集以区分不同的业务。如果填入的金额超过了对应费用项的预算数,系统会弹出警告窗口,该金额也就无法录入系统中。同时,每个报销业务在设计时必须加入是否还借款功能,并可以查询借款明细以选择相应的借款冲销。费用项填写完毕后,选择费用的支付方式。网上报账系统支持对公及对私的无现金支付方式,共有四种:无现金转个人银行卡、同城银行转账、异地电汇、冲销项目借款。此外,报销单据在设计时还要考虑与自动生成凭证的对接,即报销单中所列报销内容应与凭证科目基本对应。
3.2 网络报销电子审批
电子签名是手写签名和印章的电子替代物,是对手写签名的一种电子模拟。在创新的财务核算模式下,严格而安全的数字签名机制可以实现报账者、审批者、信息查询者的身份认证,也是网上远程报账、无现金支付、电子化单据等流程再造的核心基础。报销人可自行选择审批人( 一个或多个)并提交。网络电子审批把传统的报销中的逐个找负责人面签转换为网上报销中的相关负责人电子审批,审批人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审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向报销人反馈审批结果,大大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理想化的审批是网络流程审批,但客观上来看,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因人而异,因经费而异。一方面,报销人完成此工作要具备扫描单据的硬件设备,其次因财务报销附件凭证数量大,网络化审批会造成报销人扫描工作量大幅增加,但最终还是要给财务管理部门出示原始凭证,再者,例如有些重大项目,经费审批人在看到扫描材料后,因经费的类型和报销金额、资金审批权限和额度都有严格规定,审批人还是需要看到原始的报销票据后才愿意审批。鉴于我国国情,目前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财务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因此,在网络报销流程中,应采取一种过渡模式: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共存的方式,也即电子审批与手工纸质审批共存,各高校可根据经费类别,报销金额或其他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以哪一种方式为主的操作方案,不要一概而论。
3.3 提取网上信息,核对原始凭证,进行财务审核
会计人员一方面对报销人提供的原始单据和网上报销单填写内容是否一致进行审核。另一方面对网上报销单的电子审批流程的合法性进行审核。会计人员将网上报销单接入财务处理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然后对系统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进行摘要、金额、会计科目分录等事项的确认或修改,由复核岗进行复核后打印出来。网络报销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报账模式,将基本信息和会计分录工作由以前的财务人员单独完成,变成由报账人填写,财务人员审核修改,共同完成会计凭证制单过程,缩短了报账时间,也减轻了财务人员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也节约了报账人员的时间。
3.4 实现无现金支付,短信平台通知报销结果
目前较多高校在逐渐推行“无现金报账”方式,这是当前高校财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资金安全、优化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所谓“无现金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银校互联(网银)系统,即学校财务系统和银行网银支付系统通过专线实现无缝对接,以银行转账完成现金支付的新型付款系统。在网络报销系统中,报销业务完成后,资金将直接通过银校互联系统转入报账人员提供的银行账户中,而不再直接进行现金支付。“无现金支付”方式简化了报销经办人在现金出纳处领取现金或银行转账流程。无现金支付与传统窗口报销模式不同的是,前台手工录入的会计信息,可以直接从网上报账系统中提取加工,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差错率,提高了会计结算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现金周转风险。同时在有效防范职务犯罪,控制支付限额,减少了现金保管的成本与风险,财务内控等方面都得以加强。无现金支付步骤完成后通过财务信息短信平台,向报销人发送报销到账信息、通知报销中的具体问题、及时财务通知至有关人员。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步骤互相配合形成了网络报销系统完整的服务链,减少师生扎堆报账的状况,也可以减少师生排队等候的时间,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使服务质量上一个台阶。
4 高校网络报销方案应用的保障条件
4.1 技术保障方面
选择合适的系统开发商是实现网络报销的关键。众所周知,一个系统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网络报销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在前期系统的模块设立、后期的上线试用阶段都需要系统开发商的高质量技术配合,程序设计是否合理,开发人员水平是否过硬,双方沟通是否有效,售后服务是否及时都在系统开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商的技术不过硬,就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报销”系统,在系统开发的前期,高校要对开发商的企业资质、专业素质、售后口碑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高校可以考虑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系统开发商,对企业资质、专业素质、售后服务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优运营商,为系统开发提供长久高质的技术支持。
4.2 人员保障方面
设立并培训专兼职的报销人员,提高报销人员的素质。 各学院和部门应配备稳定的报销人员,专门处理院系或部门日常的报销业务,有科研课题的教师指定固定的研究生作为财务助理。财务部门应采取分学院集中培训的方式,对这些专兼职报销人员定期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重点讲解报销知识,如发票整理、票据粘贴、每一种报销单据的填写要求等,以此提高报销人的财务素质。财务部门还应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及时更新有关报销制度,通过使用校园网络平台、财务部门网站,及时网络报销系统的相关知识、最新财务报账的相关规定等,对各学院负责人加强审批制度的宣传,特别是与授权有关的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学院负责人,让他们在审批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引导报销人及学院负责人积极使用学校财务网络平台,消除财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此外,财务工作人员作为网络报销业务的服务者,是网络报销系统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财务工作者必须通过严格的课程培训和考核,使其对网络报销系统有充分的了解,熟悉使用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宣传与使用网络报销系统的过程中,对于特殊岗位例如专业性较强的网络系统的调试、维护、升级等岗位,财务部门要引进或配备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加速网络报销系统在高校的推广。
4.3 制度保障方面
高校的网络报销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网络安全环境。当前我国的网络环境并不理想,网络攻击与计算机病毒都较多,甚至还有恶意入侵到高校的财务内部网络窃取高校重要信息的情况。考虑到系统所依托的网络环境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共享特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防止黑客攻击以病毒破坏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及影响。高校必须重视网络报销系统安全性建设,投入资金改善软硬件设备,对校园网进行定期维修检查,网络内部更新等,保障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加强网络报销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因此,高校要建立保障安全使用网络系统的制度,对系统操作规程、防止电脑病毒入侵、定期维护升级等方面作详细规定。此外,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部流失,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部门设立严格的权限制度,对特定使用者依据层次不同进行权限划分,减少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系统风险等造成的危害,从制度上保证网络报销系统的安全运行。
5 结 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了变化, 高校应用网络报销系统进行网络报销,节省了财务人员手工输入制单的时间,提高了财务人员审核的效率,优化财务报销流程,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财务人员得以从烦琐的核算中解放出大量劳动力,加强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而师生通过网络报销系统能够对自己的科研经费有更细致及时的了解,可以进行自主管理。报销人和财务人员双方实现双赢的局面。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报销模式的改进,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将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财务报销网络化将是必然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华,严复. 高校财务报销业务流程优化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2):59-61.
[2]王娜.高校财务投递式报销与网上自助式报销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2(6):14-20.
[3]徐昆龙.财务远程报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2014(4):4-7.
关键词: 高校就业现状 历史成因 应对方案
我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日趋全球化,为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近年来也是大跨步地发展,毕业生从2003年的213万猛增至2009年的611万,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愈演愈烈。当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涌入就业市场时,摆在家长和学生眼前的已不再是当初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骄傲与兴奋,就业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大学生就业”为目标的打造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系统教育工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一、高校就业现状及历史成因
第一,我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后,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的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等。
第二,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
第三,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域不平衡性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二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第四,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二、影响高校就业的现实性因素
其一,内因,即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同样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就业竞争越演愈烈,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当前的大环境,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较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走到了大众化阶段,但大学校园里精英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仍然存在,大众化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专业和学科的设置不符合基层需要,到教育过程中优等就业导向等,使得毕业生就业期望越来越高。
其二,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当前各个地区,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大量涌现,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体制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其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也是影响高校就业的一个原因。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素质不适应社会需要,包括知识结构不合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事业心不强等。这些都是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的。他们希望毕业生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又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还要有敬业精神,最好是拥有其他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而实际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很少。
其四,高校发展规模过快,专业结构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突出,加之某些高校在利益驱动下,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顾自己的办学能力,纷纷开设一些经济收益较高的“热门”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合理性,课程设置也脱离实际,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不仅造成了部分专业“人才”的粗制滥造,而且从数量上迅速趋于饱和,甚至供大于求,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择业观,对他们进行求职技巧方面的一些培训指导等,都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进一步解决的有效方案。
三、高校就业现状的应对方案
首先,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积极到基层就业。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当然,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加强自身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有针对性地选择向基层就业。要转变学生的精英化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转变毕业生对基层的认识,引导学生察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创业机会,使学生意识到最早抢滩者将最早获得更多的机会。新闻和舆论宣传要加强正面引导,要长时期、高密度地宣传到基层就业的典型,宣传到基层就业也一样能够体现人生价值,也一样能够成就事业。通过正面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扫除社会的偏见与狭隘,旗帜鲜明地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另外,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其次,高校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已不再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体现和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除了现行的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带头,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院、系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教学的必修范畴,使其贯穿整个本、专科教学过程。
再次,政府应不断完善就业市场,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取消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促使高校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及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同时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业工作不仅要完善管理体制,而且要积极培育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求职提供高速、高效的信息服务。
最后,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用人单位应对他们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做到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张驰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书明主编.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
迎评从我做起
二、活动背景:
我校即航空大学,于年年初评估通过,并成功更名为“航空大学”。作为更名后的第一批昌航人,我们在骄傲的同时,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又逢党的十七大圆满结束之际,同学们心中热情高涨。我们要开展“迎评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迎接即将来临的年的新的评估工作!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开展“迎评从我做起”的主题团会。使的全体同学都意识到,学校的荣耀使自己光亮,而自己的努力才能使学校有可能在评估中获得好的成绩。所以,当我们跨入昌航的那一刻起,我们代表的就不仅是个人,而是整个昌航。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个人的光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去自觉维护学校利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为学校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团会开始。
2.全体起立,唱国歌。
3.主持人开场白,主要需介绍开展此次团会的目的及意义。
4.大会第一项,请班辅导员陈利萍老师为大会致词。
5.活动正式开始,以座谈及小组竞赛为主要形式开展。
1)请同学,为我们介绍我校迎评形势
2)请同学为我们讲解“航空大学”年新版学生手册的主要内容,修订的目的及意义。(内容可为学生手册前几章节节选与总结)
3)请四名同学为我们表演两段小品,内容不必复杂,要求来源生活,真实。可带几分幽默,主要对大会起到教育同学,活跃气氛的作用。(主持稿可接为:听完以上同学的介绍,我们应该对我们学校现在面临的迎评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的几位同学将为我们带来用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编写而成的小品《》《》,表演者;)
4)抢答环节。从学生手册中发现同学们常犯的问题,编辑成题目,再以抢答的形式实践起来。使同学更加清楚迎评的具体做法,而非思想上空泛的决心。(考虑到同学课余时间有限,须先划好重点,再让同学进行阅读、背诵,内容以学生手册为主。)
5)大家共同唱《文明礼貌歌》。(主持稿可接为:大家经历了军训……还记得我们军训中的一首歌么,它正是唱出了我们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下面,让我们全体高唱《文明礼貌歌》。)
6)由班长为我们发起“迎评倡议”。(倡议书的编写主要围绕的中心词“大一-十八岁-成年-责任”、“昌航-昌航人-迎评-责任”、“团-党-祖国-责任”。)
7)志愿者签名。(事先准备白色横幅,上标红字“迎评从我做起”,长宽约为2.0m*1.2m,主持人邀请陈利萍老师带领我们在横幅上签名。之后大家按顺序签下自己的名字。此时横幅须事先贴于黑板,方便同学签名)。
6.大会结束。(主持人做漂亮的结束语,要求重心落于“迎评与责任”并宣布大会结束)
五、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年年月5日(周一)下午5、6节课
活动地点:g510教室
六、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团支部
七、活动注意事项:
1.每个小品需至少2人表演,需源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41-05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热闹和学生的热情,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教学可依据教材选择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内容,建构有效的活动板块。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将活动教学时间分段,每段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活动内容。这可以促进英语课堂活动有效地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其活动原则一是要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英语课堂活动的有序性;二是要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内容或特色的板块组织活动教学;三是要教学视点集中,教学思路独特,由于活动内容的提炼而给人以登高远望更上一层楼之感;四是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教学思路,也要成为一种学习思路,在潜移默化之中教给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静下心来,钻研教材
(一)研究教材,计划活动
要想使课堂活动有效,那么教师就必须静下心来,钻研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课上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 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是教师与教材中的图画和文字碰撞的过程,是细细品味、仔细揣摩教材特点的过程。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是要思考:教材的安排遵循了哪些原则?哪些内容还需要根据本地区、本时段、本班学生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延伸?需要用到哪些方法?
经过不断地钻研和实践,以PEP教材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板块的活动方式:
表格中只列举了几个单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和变化,在用好这些板块活动的同时,及时收集、整合、创新,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活动特点。如高年级学生,仅仅是简单的活动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而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的活动更有效。
[课例] PEP Book5 Unit5《My new room》:在课上,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家,画一张室内房间图,然后用英语标出图中物品的名称,最后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房间。学生为了展现自己的作品,不仅要运用句型:“There is /are…”,而且要复习、拓展很多词汇,同时也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深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遵循学生的需求原则。
二、裁剪、整合创新
(一)依托课程教材,“裁剪”整合
课堂只有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教学,很多教师设计教学时为了安排一个活动或者一个游戏,在课堂中绕半天圈子,(有时为了一个热身活动,占用1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是得不偿失的,不如直接切入主题。教师还应该思考什么样的活动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有的活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活动,但是却没有让学生练习或者运用合适的语言。这样的活动就不适合在语言课堂中使用。那么,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呢?
1. 从目标出发。教师上课开展教学活动要熟悉教材,先知道Why(为什么这样设计),How(怎样操作活动),What(What degree)等。也就是围绕目标,以开展活动有效为原则,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课例1]
在教学有关购物的句型:“Can I have some…”时,首先与学生讨论购物时要说些什么。有的学生提到了“钱”,于是教师拿出几张不同面值的钱做替换练习。学生很快学会了所有内容。接着,教师又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放到一起,让学生说出钱的总数。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计算,抢答,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的练习持续几分钟,师生都意犹未尽。教师发现这样的活动占用了太多时间后,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教学内容上,刚才还热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在教学完所有的内容之后,教师安排小组对话,但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完成任务。
[思考]从课例1可以看出,如果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活动形式必须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闹,使所预设的活动偏离教学目标。所以,遵循“围绕目标,开展有效性活动”的原则,是构建有效性课堂活动的前提。
2. 从形式多样化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以语言知识作支撑。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扣动学生的心弦。根据这些特点,通常可以把猜谜、角色表演、唱歌、做游戏、讲故事、调查等不同类型的活动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
[课例2]
在教学衣服一课时,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件漂亮的衣服(coat,T-shirt,shirt,skirt,blouse,dress,sweater,jacket)。先通过讲故事呈现新知。当新知呈现阶段结束后,组织大家开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让学生准备几分钟,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组的展示形式和介绍语,学生们踏着模特步闪亮登场。教师适时为他们配上音乐,他们一边摆造型,一边用所学的英语介绍着:Look at my new jacket.Look,this is my dress...台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评论:It’s nice.It’s pretty.It’s smart...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争,学生积极性很高,学得不累。
[思考]“时装模特展示会”活动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中完成了任务,并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获得了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就感,最终提升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3. 从内容生活化出发。杜威说,“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活动的类似的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而不是虚假热闹的游戏,不是一味机械模仿和枯燥乏味的练习。创设真实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能使学生乐于参与。
[课例3]《My family》 Let’s talk
课上,多媒体出示老师一家人的照片,引出单词Family。图片一出现,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这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接着把图片遮盖,出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进行句型教学: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学生兴致盎然地猜着,在真实的情境下习得了“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和“Who are they?”两句主要句型。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照片,用这段小对话讨论一下,他们就仿佛在和老师一起讨论着,既亲切又有趣。在巩固阶段,布置“Do a Survey ”,让学生去了解自己好朋友的家庭情况。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故很真实,询问的又是自己的好朋友,故又很有趣。
[思考]在这样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愉快地进行着交流,将所学语言很好地运用到了生活中。实践证明,在这种贴近生活又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提升板块活动的有效性。
4.从层次梯度化出发。每次活动不能孤立地隔离开,活动之间一定要有内在联系,前一个活动应该是后一个活动的铺垫。以下课例《巧妙铺垫,扫除学习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记我的一次活动教学经历》中的教学片段如下:
巧设铺垫,引出hat:
1.T:(盒子中故意放红领巾,老师指着一学生的红领巾和围巾说)Oh, one scarf, two scarfs, you have two scarfs.
T:(老师指着学生的红领巾说)Your red scarf is a triangle.
T:(老师拿出一张纸)What shape is the paper?
S: It is a rectangle.
T:(老师拿出一把剪刀把纸剪成圆形)What shape is the paper now?
S: It is a circle.
T: Look, I fold it.(老师折纸做成一个帽子。)
T: What is it?
S: It is a hat.
老师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思考] 在这个步骤中,老师从谈论红领巾的形状到谈论形状的变化并当场做出一个hat,经过层层铺垫后,自然地降低了难度,更减少不必要的解释,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见利用铺垫,可降低活动难度,可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5.从参与广泛化出发。一节课中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有深层次的活动,适合high level students的参与,也一定要有低层次的活动,让学困生有参与的机会。有效的活动设计应该适合全体学生参与。
[课例4]
以下是教学句型What is it doing? It’s flying /walking/……的教学片段:
游戏活动:你做我猜
活动目的:复习并操练句型“What is it doing?”
活动方法和过程:
(1)教师先把一些表示动物及其动作的单词写在卡片上,然后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学生并前后站立,前面的学生手持卡片向全班呈现单词:讲台下的学生认读单词后一起做动作,并齐声问:“What’s this? What is it doing?后面的学生根据全班同学所模仿的动作,猜测卡片上的单词。
(2)同桌之间开展“你做我猜”的游戏。
[思考]课例4中,虽然在讲台上竞猜的学生是有限的,但其余学生也有明确的任务:认读单词,并用问句提问讲台上的学生,与讲台上竞猜的学生一起互动和交流,让每个学生觉得“活动需要我”和“我需要活动”,提升板块活动的有效参与性。
(二)依托相关课程,“整合”有效活动
整合相关课程,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1.与音乐整合。其内容包括song,chant和rhymes等。音乐创造快乐氛围,音乐愉悦身心,课前导入引起学生兴趣,课中复习巩固操练,课后总结便于加强记忆。很多儿童歌曲在教学时可以用游戏形式加以升华。
如三年级有一首儿歌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当歌词唱到末尾时,学生被选中的必须回答问题。又如唱歌传物品,当歌声停止时,持有该物品的学生要表演相应的节目。实践证明,使用歌曲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思维。
2.与体育运动整合。学习者在学习中参与的感官越多,就越能产生深刻的体验与记忆。小学生一般都喜欢“手舞足蹈”,给予动作刺激符合其好动的天性。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动”因素,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避免教师用汉语解释,又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如教学动词run,jump,walk,look,stand,sit等单词时,让学生们在跑跑跳跳、走走看看、站站坐坐中学说动词,他们自然乐此不疲。此时从学生嘴里说出的是“活”的语言。当然,在这种动态的活动中,教师要有驾驭与调控能力,使课堂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确保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3.与美术手工整合。其形式有画一画,猜一猜,听音画画、听音编故事,动手做头饰和卡片等等,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绘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假如现在三年级正在教颜色单词,就可以让学生拿出水彩笔,给各种东西涂涂色;教身体部位单词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眼睛、鼻子……剪下来,贴一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各尽所能,一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圆满结束,学生掌握了新知。
三、参与活动,促进发展
只有优化课堂结构,才能开展充分的活动。教学需遵循参与活动,促进发展的原则,提升板块活动的有效性。
(一)生生合作学习,促进板块活动开展
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实行的还是大班化教学,一节课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表演。而合作学习能将“大班”分成几个“小班”,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提高板块活动的有效性。
1.对话合作――让学生“胸有成竹”,投入对话。如PEP Book3Unit3 《My friends》 一课中,教师教学句子: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
He/She likes…”
两个学生一问一答,运用这个句子来介绍自己的朋友。但是由于这个活动来的比较突兀,有很多学生可能对同班同学的爱好还不是非常了解,因此,“He/She likes…”这个句子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同时也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缓坡,先采取四人小组活动,为了避免假交际现象,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取英文名字,让学生获取同学的爱好信息,之后再进行如上所说的两个学生之间的问答训练。每个学生都在合作中进行了语言的运用,并很好地进行了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2.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各尽其材”,满载而归。任务型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而让学生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如:
PEP 5 Recycle 1:复习1~3单元的主要句型What’s he/she like?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o you do on…
在复习了主要句型之后,设计的整个基于任务的合作活动如下展开:
用以下句子采访同班同学:Can I interview you for the…? Yes, certainly. What do you do on …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fruit? …
先依据学生的特质分组。可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学困生接受采访,(回答简单的问题),优等生负责记录,(将采访结果整理并记录),两个中等生负责采访(交替问问题):
通过此任务型合作,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并且优差搭配,合理分工,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各尽其材,增强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
(二) 师生课堂互动,促进交流
1.课前热身,师生情感互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在课堂的最初五分钟,我们尽量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能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度的歌曲、游戏等活动。Sing a song ,Play a game or guess ,学生拍拍小手,动动肢体,张张嘴巴,熟悉的旋律,好玩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缓和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紧张情绪,更能集中学生散乱的心情。Free talk是师生间的语言合作方式之一。如走进课堂问一问学生:What day is it today? How are you? What about my dress? 这种零距离交谈可以让学生听懂并能对答如流,使其由衷地产生一股兴奋感和成就感,较快地进入角色。课前这样的过渡,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找到了师生进入共同学习的良好契机。
2.课堂竞赛,师生积极互动。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理智感的发展表明:儿童从对游戏活动和对事物的表面兴趣转入到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寻找乐趣,高年级学生更喜欢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组竞赛、个人比赛、男女对赛、打擂夺冠赛、最佳评点小先生等竞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尤其是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先跟读录音,然后请几个学生模仿朗读,其他学生当评论员,畅所欲言,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点与不足,点评后再读。好胜心与尝试心理促使学生会自觉投入到原本枯燥的课文朗读中去,反复地朗读不仅可以熟读课文,甚至能熟记其中的精彩片段,学生的朗读能力会逐步提高。
实践证明,师生互动的竞赛活动,不但对学生产生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还能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两年来,我教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提高,3个班的优秀率全超过90%,远远超过市平均分。
3.及时有效评价,促进板块活动完整。在提升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有效评价,完善课堂活动的原则。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建议。同时,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所犯的错误,在强调口语流利性的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开口。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效率,扎实促进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积累,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应继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王 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江苏;高考方案;实施效应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00-00
紧随着2005年秋季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江苏省2000年以来的第四次高考方案改革拉开了帷幕,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2008~2011年4年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都有强烈的反响,新高考方案也历经了几次微调。课题组于2011年6月对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实施效应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为调查问卷和访谈。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包括来自苏南、苏北、苏中15所学校的即将参加2011年、2012年高考的高中学生,以及已经参加过2010年高考的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59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考改革方案体现出许多亮点,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同,但遗憾的是,新方案的诸多亮点在实施中未能充分体现,相反却出现了不少疏漏和缺陷。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对基础教育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效应,如何科学实施新方案、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概述
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力求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扩大高校招生自,其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为语文、数学、外语,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满分为480分,实行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分为选修测试科目和必修测试科目。招生时则按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并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
二、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亮点
1.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一脉相承。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将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其指导思想都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005年秋季,江苏正式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行列,此次课改提出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1]。从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与新课改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2.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不再“一试定终身”。以往的高考方案,均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即所谓的“一试定终身”。这种“一试定终身”产生了两个明显的影响:一是社会实践中高考的作用被扭曲,导致“高考指挥棒”效应,加剧了应试教育[2]。二是增加了考生的负担,由于“一试定终身”,使得考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背负巨大的压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
3.分数与等级相结合,不再“分分计较”。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将分数和等级相结合,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采用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采用等级制,综合素质评价也采用一定的等级来呈现。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学生和72.2%的老师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等级分的使用,既能较好地体现区分度,又能避免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同时使得考生不必“分分计较”,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4.充分扩大高校的招生自,有利于人才选拔。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中,除3门统考科目是刚性指标外,高校在“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有充分的自,高校可以对“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部分的考试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自行制定标准,录取的时候还可以参考“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部分的考试成绩,以便于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加全面的评定。调查中,89.1%的学生和95.6%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三、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偏差
1.学生选科凸显功利性。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科目,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以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但实施中却偏离了初衷,功利导向,使得学生并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兴趣选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未能顺利得以实现。
2.综合素质评价偏离预期目标。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期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将高考方案中刚性指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偏软的指标则尽可能忽略,出现狠抓语数外统考科目,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9.5%的学生和77.5%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公正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83.3%的学生和96.9%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作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也没真正起到作用。
3.仅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造成中学教学组织的困难。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全方位考虑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统考只考语数外,并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导致中学教学更为重视语数外,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师资,以追求上线率。在访谈中,有些地理、生物、化学老师反映,学业水平测试前两个月超负荷工作,一旦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则陷入休假状态。
4.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计分带来的困难,许多高校招生教师反映物理、化学等成绩以等级来测量比较模糊,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中未能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录取。高考改革方案中,以统考科目的成绩划定投档线,同时依据不同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等级要求进行录取,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仅仅作为资格线,未能真正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依据和参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从某种程度上讲,录取还是以一次高考成绩为主。调查中,91.2%的老师仍旧认为,目前的高考方案选拔人才的依据依然是高考成绩。
四、影响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效应的因素分析
1.社会各方响应的滞后。高考方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响应情况,对方案改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学校的本位主义观念、家长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及社会和个人利益的再分配,都是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并不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是怎么样尽快地适应方案,并在其中建立比较优势。
2.高考改革目标的部分错位。高考属于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选拔性考试,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学生背负沉重学习压力的根源不在于高考方案的本身,而在于社会存在的竞争。“只要存在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脑体分工,竞争就会存在。高考取消不了,高考的竞争也取消不了”[3]。事实上,只要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优胜劣汰,只要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考试压力就不会减轻。
3.高考功能的异化。高考最基本的功能是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然而,现行高考的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渐渐偏离了考试的初衷。人们不再将高考看作是评价和反馈的手段,而是将其看成一种目的,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高分,现行高考结果所反映的主要不是学生的发展潜力,而是学生对于考试的准备程度;不是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是教师的辅导水平[4]。对高考功能认识的异化,也是影响新方案实施的重要原因。
4.对高考方案认识的偏差。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意在将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都作为高考录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面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方位的视角和多元化的依据。
5.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将综合素质纳入高考体系,本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亮点之一,但是实施中却出现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和诚信体系的不完善。调查显示,有68.6%的学生和77.6%的老师认为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未能落到实处”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并没能真正起到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作用。究其深层原因,还是社会诚信制度的缺失,没有诚信制度的保驾护航,综合素质评价就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实际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否合适、不同学校给出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质疑。可见,社会制度不完善、普遍缺乏诚信是高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偏离初衷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才能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朱宇.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J].湖北招生考试,2009,(4):15-19.
[3]杨学为.高考改革与国情[J].求是,1999,(5):32-35.
“学研产结合”这一教育培养模式提出已久。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再一次通过了《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宣言》,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任务。然而,纵观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学研产”这一培养模式虽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着重理偏文的尴尬局面。一方面由于学科性质原因,理工科院校在学科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的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国内众多知名理工科院校均与社会相关企业单位建立联系,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双赢互利的目的。而文科院校则由于学科成果难与市场产品直接接轨,许多理论研究只能沦为纸上谈兵。影视专业作为其中一部分,虽然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然而由于专业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造成社会对于其教育成果的排斥和否定,表现为传媒机构对于学生生产能力的置疑以及对其生产水平的担忧,因此,在实行“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的大潮中,诸多影视专业仅限于学生在集体创作的过程中撰写论文,组织教师进行指导,并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座,最终将学生作品予以展映便完成了所谓的“产出”过程。独立院校影视专业与其他高校相比更存在着影响力不足、学生整体水平偏低等劣势,因此,在实践“学研产”的发展道路中更面对着重重阻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总结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办学指导方针,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办学特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率先拓展了影视人才“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新思路。
一、注重学研产教育模式的贯通性
美国综合大学极其重视实践训练对于影视专业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中强调相关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纽约大学规定,学生在学习其专业核心课“摄影与想像”时, 必须保证每周8小时的实验时间。南加州大学影视制作专业也设有专门的实践课程,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而在我国,大部分的影视专业学科设置上存在着理论实验混为一谈、理论浓墨重彩实践草草了事的现象,导致学生背下长篇大论的书本知识后面对摄像机仍不知所措。实践创作中缺少统一的标准和切实有效的指导,大部分的创作仅集中于毕业前最后一年的集体创作,个人实践训练的系统性因此遗失。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在正确审视了影视专业发展现状后,确立了将“学研产”这一培养模式贯穿于学生整个四年的教育培养体系,再一次明确了“学即理论知识层面上的基础学习、研即专业方向上的深入探索、产即产出媒介传播产品以及产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媒介应用型人才”这一发展思路。改革方案施行以来,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斐然。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贯通的培养体系中得到锻炼和强化,进一步为其融入社会媒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影响之下,新媒介时代的学研产人才培养方案在其他同类高校中渐渐蔓延,以东北农业大学学院为例,在继承中求创新:2010年初,对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动画、广告、新闻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整,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创作分离开来,压缩理论学时,明确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钻研理论,强化技能。以《premiere视频剪辑》课程为例,由原来的48学时改为16学时,教师在16学时中完成对于premiere软件操作方法的基本讲授,使学生明确剪辑影片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而摄像课程也由原来的48学时改为16学时,在教学时间内,教师负责讲授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摄像的基本原则,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之后在为期一周的实践课程中,将设置针对premiere和摄像课程的实践项目,如以校园为主题拍摄三分钟短片,要求在短片中实现小景深的拍摄效果,剪辑中包括3处字幕的设计、3组特效的运用等等,实践课老师全程指导,这样既可以避免理论实践课程模糊不清的弊端,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创作,使得学生从大一开始变能够完成若干部完整作品,为最终的“产出”奠定坚实基础。
二、掌握多门艺术学科的共融性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包含影视、音乐、舞蹈、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这些艺术门类既包含其传播途径、外在形式的差异性,也包含其精神内涵、审美要素中的共通性。熟悉并掌握相关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把握多门艺术学科的共融性将有助于影视专业学生的生产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率先参与多艺术类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学研产思路相结合,通过对影视专业学生进行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学科的学习,将整个艺术体系分解后重新整合,使得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加强了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学研产的“学”的环节中,真正实现了从根本上把握艺术发展规律,为之后的“研”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产”的实施提供保障。
三、积极引进与整合社会媒介资源
学研产的实施与推行离不开社会媒介资源的整合与参与。引进社会媒介资源有助于“产出”平台的真正实现,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潜质,激励学生创作动力。丰富的社会媒介资源为学生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步入职场前的仿真职业环境,使得学生提前介入实际工作状态,提高专业学习效率,扎实专业操作技能,实现影视院校培养实践性创作型人才的最终目的。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泛构建学生实践平台,紧紧围绕联合创作课程,将学生作品推荐社会媒体进行展映,将优秀学生融入电视节目的制作之中,使得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机统一,而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这一整合链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纵观国内外诸多影视院校,莫不以人才培养为天职,而如何培养能够真正为社会所用的影视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理念,一直是教育思想家关心的话题。目前的高等教育界,讨论大学理念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是时代的使然,是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中的一种进步。它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延伸着自己的内涵,虽然对于大学理念这一概念理论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描述,但究其根本,大学理念是关乎于“大学是什么"的关键所在。对于影视院校而言,大学理念便落实到“影视院校是什么”“影视教育如何开展”“影视人才的价值如何体现”这一系列具体问题之上。而现如今,实践证明,影视院校推行以联合创作课程为核心的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是实现大学理想的正确途径。在这一培养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影视专业人才”,教育真正也实现了对“人才”的培养。
在“学研产”的三个环节中,最难实施的便是“产”。为学生搭建产出平台,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是众多影视专业院校面临的最大难题。学研产的全面推进除了广泛整合社会媒介资源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进一步拓展学生产出平台――建立学生影像产品网站,将学生成果投入到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之中,既是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又为其走向全国提供了有力的砝码。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期望,在“学研产”这一科学模式的引领下,各大影视院校还应从学院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结合社会需求,积极拓展“产出”新领域,将学习、研究、产出落实到实处,只有将“产出”系统化才能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媒介产品的产业化,从而将大学理念落实实处。因此,“学研产”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而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
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号12542015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形势 广告 营销
新媒体的多样化、多元化,不同领域、不同媒介可以同时进行传播推广的特性,在新的广告营销中必然起到了突出的地位,新的营销是必要和新媒体相结合。相较而言,新的营销宣传要比传统的单一营销有效得许多。所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广告行业如果不对原有营销策略进行变更,是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不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是会被淘汰的,所以营销策略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
一、当下广告营销行业的创新形式
新的市场环境下,新媒体快速发展,全国范围性的开展创业热潮,广告行业成为最热行业之一,而广告行业的营销策略的改革是顺应大时代的必然趋势。市场的需求是高效、广泛、受众性大、价格低效果好,所以广告行业势必依仗新媒体的势气,进行整体行销策略的整合。
二、广告产业营销存在的弊端
(一)受面小
传统广告多是为企业进行宣传,并多以电视广告等形式投放,价格不低,这是一方面的受众小,另一方面,电视广告一般是针对在四十到六十岁左右年龄段的人群,从而致广告行业营销人群的单一,传统的广告营销只针对小面积人群,并且投放模式也是针对小部分消费者,从而使广告的效果并不能最好的展现,既花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又没有带给客户最大的利益收益。
(二)营销被广告投放模式“拖了后腿”
传统广告投放模式例如报纸广告的投放,时效性差,即使最快出版的报纸也需要当天新闻,晚报或第二天早报登刊,如果是需要快速传播的宣传,那这就是致命的弊端。而且电视广告等一天几次一次几秒,是很容易被错失的,可能一个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这样高投入低回报的宣传是不被新市场看好的,并且会不被客户青睐。
(三)内容单一难以带动受众消费欲望
广告的销售卖点多为广告的内容,然而无论什么形式的内容,多以产品为主题进行拍摄等,然而惯用的套路模式在新市场环境下也是有瓶颈的,各种各样的广告,各种各样的产品,不同的行业,一样的模式很难给客户打动他的点,所以在销售卖点上也应具备多元化。
(四)衍生效果欠缺
广告营销策略多是单一针对雇佣客户的,单一的考虑客户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行业大环境的情况,从而广告不具有整合性,并且也不能对行业起到代表性的宣传作用,如果是行业抱团取暖的形式,会使行业整体对消费者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大环境造就小企业,像这种广告衍生宣传效果欠缺。
(五)营销手段改革适得其反
在新的环境下不进则退,但是改革中走偏路更会适得其反,举例说明,为了多渠道,多形式为客户提供广告宣传,从而赢得客户青睐,使之广告内容形式用尽其极,把广告依托厕所、小饭馆、井盖、门缝等介质展现本身就是低端的,出现得频繁会使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会产生一种低廉劣质洗脑的感受。如果给客户提交这种广告策略,会使客户失去对广告公司的信任,这样的营销就是失败的营销。
三、如何改进广告营销策略
(一)多形式的进行推广
单一的形式必然会产生受众面小的后果,所以在广告的销售策略中推广必须要考虑到各个受众面。一方面对于客户的选择不要单一的选择企业等,如今创业正如火如荼,所有需要推广宣传的都是潜在客户,不要像以往传统广告一样“一口吃个胖子”,新形势下的市场带来改革同时也是机遇。另一方面,不要单一形式进行推广,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一个年龄段关注的内容,有看报纸的、电视的、也有刷微博或看网络新闻的,所以广告可以是文字形式、视频形式、图片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出现在游戏中等等。
(二)为客户提供多渠道投放广告策略
新媒体的优点在于快速新鲜有时效性,并且简单方便,所以广告的改变也要和新媒体紧密结合,在传统的投放基础上,还要在不同的介质上进行投放,比如时下传播最快的微博、微信、网络新闻等,因为每一种投放渠道都有其自己固定并且忠实的客户群体,并且每种渠道的客户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广告投放要考虑到受众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投放。这种为客户利益最大化进行考虑的营销必然得到认可。
(三)丰富广告营销内容
广告营销内容一定是围绕客户需求而展开的,所以如何展开才能不落俗套,有新意并且使内容丰富让客户留下印象,这就要求广告营销人员的素养之高,所以在丰富广告营销内容的同时,也需要丰富广告营销人的思维,需要广告营销人员人多交流学习,多思考创新,在广告内容形式上为广告策划取得先机。
(四)以营销“产业宣传进行整合行业带动企业”为亮点
在宣传中对行业进行整体宣传是新形势的行业发展[2]。然而对于广告营销策划者是具体有极高挑战的,使行业形象放大,再使宣传企业从中获利,这种形式不仅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客户对这种营销内容也不尽认可,同时市场上并没有很多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只有积累经验,一点点摸索,进行不同的尝试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规范广告营销策略改革势在必行
无论是什么的改变,没有规范的依据,会出现不同情况的问题,即使在以创新取胜的广告行业也是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顾客的利益大面积的宣传,不顾后果的进行恶意广告或使用过度营销广告,会使宣传效果起到反作用,即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产品,但对产品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对产品没有信任感。所以在优化过程中必须要有规范性的要求。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为广告行业创造更多利益,广告营销策略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依照为客户提供多形式的进行推广、多渠道投放广告、丰富广告营销内容,以产业宣传进行整合行业带动企业为卖点、规范广告营销策略改革等就可以使广告策略不被市场所抛弃,并得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效率;存在问题;技术对策;锦16区块。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09-01
一、锦16区块基本情况
1.1 地质概况
锦16区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中部,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底部的兴隆台油层(为S1下一S2),油藏埋深1250一1460m,含油面积 3.92 km2,地质储量 2523×104 t ; 该块1979年1月投产,当年实现注水开发,年产量达到72.5*104t,以1.50%的采油速度稳产了16年,开发30多年来,为了改善开发效果,该块曾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综合调整,开展了三次采油和周期注水试验,调整注采结构,不断地完善注采井网,缓解层间矛盾,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
1.2 生产现状
沉没度过大,抽油机泵入口压力增大,液量增加,但是却引起抽油杆的加长,增加了抽油杆和油管的变形,增大冲程损失,使泵的排量系数降低。增加下泵深度不仅增加了管杆投入,增加了悬点载荷,不仅仅是费电,同时也增大了油井偏磨几率和杆断脱的发生率。因此在确保油井日产液量波动小、系统效率提高,泵效提高的前提下,建议对锦16块实施适当上提泵挂措施。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油井泵挂深,沉没度过大。
泵挂的加深增大了管、杆投入,增加了材料使用成本,同时加大了管杆偏磨机率和油杆断脱机率;随着悬点载荷的增加,造成抽油机负荷偏大,能耗日益上升。
2.2 油井出砂、管杆偏磨,降低泵效,缩短检泵周期。
由于锦16区块部分油井出砂严重,管杆偏磨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抽油泵刺漏、砂卡,油管漏失、抽油杆脱,从而直接降低整个系统效率,同时缩短了检泵周期,增加作业成本费用。
2.3 稠油油藏注汽形式单一,系统效率降低。
伴随锦16于楼油层多轮次开采,地层压力逐年下降,产液量降低 ,直接影响了下泵后正常生产,造成整个系统机采效率的降低。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技术对策
3.1 进行系统分析,优化机采参数,合理设计泵挂。
有杆泵抽油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地面电机驱动抽油机;二是抽油管;三是安装在油管柱下部的抽油泵;四是抽油杆柱,它把地面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柱塞使其上下往复运动,使油管柱中的液体增压,将油层产液抽汲至地面。整个系统工作时,就是一个能量不断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在能量的每一次传递过程中都将损失一定的能量。反映机采系统能量利用水平的指标是系统效率,其值等于为将液体举升至地面的有效做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很显然,设计能耗最低的机采系统,对于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吨液举升能耗,从而降低原油举升耗电成本及检泵作业成本,尤其对于我国有92%的油井用有杆泵机采系统生产的现实,其意义十分深远。
式中:L-----下泵深m;
Q-----日产量,t/d;
K-----采油指数,t/d.m;
LS-----静液面深度,m;
Hs-----沉没度,m。
沉没度的大小取决于油井产量的大小、原油粘度、气油比等,根据锦16块油井的生产状况,经过归纳分析,只要沉没度在120m―180m就能确保正常生产。 因此在确保油井日产液量波动小、泵效提高的前提下,对锦16油井进行了减小沉没度,上提泵挂的研究。针对锦16块地层情况及油井产液性质,应用《能耗最低机采系统设计软件》进行分析,优化机采参数,合理选择泵径及泵挂,使系统效率达到最佳。
3.2 通过对机采参数的系统优化,设计最优管杆组合,减小抽油机载荷,减少管杆的使用量。
通过机采参数优化,设计最优管杆组合,平均单井减少管杆各550m,平均载荷由37KN降至15KN,产液量及产油量无明显变化。
3.3 改变锦16于楼油层单一统注方式,发展选择性注汽,加大油层动用程度提高注汽后系统生产效率。
选择油井油层长度大 ,非均质性强;高渗层出水严重,油井高含水;多轮统注注汽后,供液能力差的油井,实施投球选择性注汽,使低渗油层动用,油井供液能力上升,提高抽油泵充满系数,油井系统效率提升。
2014年共计实施12井次,增油621吨。
四、结论及下步建议
1、锦16区块优化泵挂是一种不影响产液量而减少管杆使用的方法,可降低油井发生砂卡的风险,延长油井检泵周期,下步建议在其他供液能力强的油井进行实验。
2、各类井下工具的使用务必考虑区块的整体适应性,工程方案设计时不可“模板化”,务必做到对油井“量体裁衣”,使之成为提高油井系统效率,增油上产的“利刃之器”。
3、对锦16区块稠油油井,多种注汽方式的交替使用可提高油层动用效果,为后期的“高泵效”打好基础,间接地延长注汽周期,从而提高整个油井系统效率。
参考文献
【广告】上海安吉斯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制作公司】力美科技
目标/挑战
1、提升品牌形象。
2、加大传播广度和深度。
3、增加潜在目标人群等。
4、考核指标——CTR:0.8%。CPC:544,901。CPM:56,400,000。
创意/策略
一、精准人群策略
1、基本属性,年龄在15-40岁,职业为学生、白领、商务精英、成功人士、创业先锋。
2、行为属性,游戏娱乐、数码影音、商务办公、新闻阅读、商旅出差。
3、地域属性,11个城市的专卖店、数码城、商场。
4、用户环境,系统为安卓、苹果,设备为中高端设备。
二、受众定向策略
通过人群属性、行为喜好、3C行业属性、地域差异这四维属性递增定向微软surface pro 3目标受众1800万。
1、地域定向,指定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成都、西安、重庆等11个城市的专卖店、电脑城、商场等区域进行LBS定向。
2、网络环境定向,重点在wifi环境下投放,增加家里、办公司、休闲免费wifi场所的投放力度。
3、人群定向,15-40岁人群,职业为时尚玩家、数码爱好者、商务人士等。
4、时段定向,08:00—23:00。
5、设备定向,在一二线城市重点对ios为主要投放系统,其他根据市场环境会加大Android的投放。
三、投放媒体选择
1、娱乐生活类61%,以游戏、音乐、照片、视频为主的娱乐类APP,用户的媒体打开率大于其他类型APP。
2、时尚生活类29%,购物、天气等APP用户会在碎片时间使用,碎片化时段投放该类APP,针对性更强。
3、工具类6%,通过此类APP投放的广告,用户通过点击跳转直接购买的倾向性更强,有助于提高点击和销售。
4、阅读类4%,以图书、新闻等APP用户使用度较高,辅助投放能较大范围的覆盖目标人群。
四、优化策略
六大优化策略同时并行,确保ROI,成本降低22.29%
1、点击率预估0.9%,降低成本比率7.10%。。
2、自动竞价,实时智能出价,降低成本比率2.18%。
3、频次控制,5~7次,降低成本比率2.05%。
4、投放速度控制,智能匀速投放,降低成本比率1.53%。
5、流量选择模型,选择Google、优酷、芒果等7个AdExchange,降低成本比率4.23%。
6、转化率预估模型,降低成本比率5.20%。
操作/执行
1、系统投放优化。根据投放数据显示,ios系统的点击率高于安卓系统,加大ios系统的投放量,优化安卓系统的投放量。
优化结果:ios系统点击率0.93%,点击量394,757;安卓系统点击率1。08%,点击量168,945。
2、时段投放优化。上午8时至10时,晚上19时至22时为点击率高峰,在该时段加大投放量,其他时段相应减少投放。
优化结果:上午8时至10时点击率最高达到1.09%,晚上19时至22时最高达到1.24%。
3、地域投放优化。根据地域投放反馈,在重庆、西安、北京、杭州、沈阳等点击率高的城市加大投放,对投放表现略差的地域通过素材及时段进行优化投放。
优化结果:点击量最高的北京达到81,515,点击率最高的重庆达到1.29%。
4、媒体投放优化。针对不同媒体投放数据反馈,进行不同投放调整,生活娱乐类媒体点击率最高,加大此类媒体的投放,阅读类媒体点击率最低,优化此类媒体投放。
优化结果:生活娱乐媒体点击率维持在12.86%,阅读类媒体点击率提升至10.03%。
5、速度投放优化。在周期表示内,周一、周二的表现最佳,可通过投放速度控制优化其他周期的投放速度,减少效果不好的广告流量消耗。
优化结果:周三至周日点击量最低控制在71,983,点击率达到0.90%~0.99%。
6、人群投放优化。根据不同人群及性别的投放实际投放占比,通过频次控制,对投放3-5次无反馈的用户不再投放,减少流量浪费,扩大人群覆盖。
优化结果:关注度较高的商务人士和电脑发烧友两个人人群的关注占比分别达到36.90%和28.40%。
活动效果
1、成本降低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