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医疗市场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深耕智能计算领域
自成立以来,金雅拓公司获得了快速发展,2012年营业收入达22亿欧元(折合176.7亿元人民币),在全球拥有10000多名员工,在43个国家设立了83个办事处和13个研发中心。汉斯曼表示,金雅拓深耕快速革新的数字安全领域,致力于满足人们对个人移动服务、支付安全、云认证访问服务、身份与隐私保护、高效的电子医疗保健和电子政务、便捷票务、可靠的机器对机器(M2M)应用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目前,金雅拓产品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不论是公车还是私家车,都可以通过安装智能传感设备,将车辆改装成“M2M汽车”,这种汽车可以进行网络连接,把车辆行驶情况、使用情况传输到相应智能终端上,实现车辆维护提醒、遇险自动报警、制定最佳出行计划等多种功能。在智慧医疗领域,经过M2M技术改装过的智能病床可以自动记录病人的各项体征,一旦数据出现异常,该智能病床可以马上将信息传递给医护人员,极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可以通过传感设备监测身体状况,避免发病时四周无人,错过医疗的最佳时机。
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在甲骨文全球大会举行期间,金雅拓展示了其最新款的EHS5模块,该模块采用甲骨文Java ME Embedded 3.2版,基于Java的应用环境可以让广大Java开发者能够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源,从而简化M2M解决方案的设计和整合过程。此外,EHS5模块还支持精简的系统架构,在该模块上直接运行软件,能够大幅简化整合和部署工作,节省了额外添加处理器和内存芯片的费用。
关键词:电信企业;市场现状;营销模式
电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订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1通信市场现状
1.1竞争格局
自我国电信分拆后,电信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了从最初个别运营商垄断市场到数家大运营商主导、多家小运营商参与、新运营商不断加入的电信服务市场竞争新格局。随着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挂牌成立,我国电信业正式确立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和铁通六家运营商共存的市场格局,不同专业间也呈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同质竞争和异质竞争并存,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固网业务受到了强烈的异质分流,而无线市话(俗称小灵通)融合了移动、固网的优点,通过低廉的资费和移动灵活性又抢占了大量的移动和固网用户,形成了巨大市场冲击,国内电信运营商正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电信运营商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运营商备受价格困扰,忍痛降价之后发现用户增长明显放缓,利润空间已经被腐蚀,ARUP值(户均业务收入)不断降低,用户群质量下降,所有运营商都面临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客户已经成为各个运营商竞争的目标。在这种环境下?熏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争取有价值的客户。因此?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熏并努力争取新的客户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1.2消费需求
从中国的经济环境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社会总体消费能力逐步增强,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消费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用户对电信业务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电信服务产品趋于差异化,目标客户市场将更加细分。对个人用户市场,个性化、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增值业务需求逐步增加;对企业客户市场,针对行业需求的一揽子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信业务需求已经从“语音时期”转变为“宽带时代”,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纯语音通信时期,用户所要求满足的仅仅是一种功能——即通过电信平台实现语音的相互交流,用户主要关注功能实现的技术性指标。而到窄带数据业务占一定比重的阶段,用户主要的消费活动是浏览网页、网上聊天、传送文件等,目前的宽带时代,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所要求满足的功能已经不仅是单一的通信功能,或者简单的内容需求(如浏览网页等),而是更高级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甚至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意义的其他功能。差异化则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个体,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业务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运营商开展运用新技术集成和开发新业务,从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转型,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1.3发展规律
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通信业而言,初见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通信商们已经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代表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语音消费趋向移动化是客观规律,该规律也出现在全球其他的通信市场中,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对我国而言,由于当前的电信运营体制仍是分业经营,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动不是单纯地从固网通信转向移动通信,同时,亦是从传统固网运营商转向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就必然导致移动通信运营商和传统固网运营商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从用户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可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使用资费的不断降低,移动对固定替代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不可改变的趋势。
2市场营销模式
2.1产品营销
现代营销理论将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具不同特点,企业产品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如采取产品组合、产品差异化、产品包装等方法,适时地推出产品周期的营销方案,通信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核心网络功能将不断由集中向边缘扩散,核心网络成本在不断降低。一旦网络的核心部分建好,那么所有的增长都将发生在网络的边缘部分。新的用户将在此联入网络;新的应用将在此构建;网络向智能化的过渡也将在此发生。网络在逐步从中心向边缘扩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检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等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业务将是通信行业增收的亮点。2.2价格营销
价格与价格竞争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包括市场结构、成本、需求、竞争者价格、国家政策等。价格大战一直是企业界惯用的营销手续。曾几何时,价格成为企业的制胜法宝。仿佛举起价格这个大旗,就可以战无不胜?熏所向披靡。但消费者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小幅度的降价手段,最终结果导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当然价格战并非一无是处,通过价格大战,可以做到优胜劣汰?熏导致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并由此锻炼我们的企业抗风浪的能力。但是,价格手段毕竟是双刃剑,不可多用,更不能滥用。而应该配合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价格攻势,同时,价格不能一降再降?熏那样会使顾客有了等待心理?熏反而更糟。所以,必须根据成本、需求、竞争等主要影响价格因素的实际情况制定价格营销策略。
2.3渠道营销
营销渠道是指促使产品能顺利地经由市场交换过程,转移给消费者消费使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是一个制造商的产品流向消费者的渠道,制造商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对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销渠道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战略资源。
按营销方式划分为自有渠道、社会合作渠道与复合渠道三类,但其功能都是通过分销终端实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保持互动式的沟通,并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渠道创新即是对营销渠道的结构、形式、功能等进行变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于电信运营企业而言,高效率的渠道模式和系统的建立尤为重要。但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却忽略了这一点,表现为我国电信企业对单一营销渠道过分依赖。在现实中,营销渠道是电信企业发展与保持新、老用户不能缺少的载体,特别是在当前电信市场高速成长的阶段,营销渠道就显得更加重要。电信企业开拓新的渠道创新的基本管理原则和导向还是应该以自办渠道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多元化复合渠道战略。
按营销对象划分包括三大营销渠道:大客户渠道、商业客户渠道、公众客户渠道。由于大客户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所以各运营商都非常重视大客户工作。对大客户主要实施个性化的服务,即根据大客户的不同业务需求“量体裁衣”,提供定制服务,并且通过个性化营销创立大客户营销服务的品牌形象,对不同级别的大客户制定不同的走访标准。对商业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行专人管理。即根据商业客户所处的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规模的大小,设计和开发出不同的可选择的业务与解决方案,通过各渠道推出的专业化咨询、推广、促销等营销手段,针对客户实际情况,为其推荐相应的业务组合和解决方案及规范化的全程服务。与此同时,还对商业客户实行会员制管理,积极维护发展客户关系,提高商业客户的忠诚度。公众客户的服务主要由社区经理、营业厅和客户服务中心负责。根据公众客户的分类,提供标准化服务。
2.4服务营销
服务按服务过程分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电信企业从属服务行业,因而我们必须从服务行业的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行业特征的市场营销方案。科技的进步与消费理念的转换已使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信企业的服务营销已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促销的手段,它已成为竞争的有力武器,成为争取差别化优势的源泉。服务没有止境,营销应以服务为先导,以服务促营销……这样的理念层出不穷,也普遍被人们认同并接受。同样,电信服务也没有止境,然而没有止境并不是说我们在做具体服务和营销工作时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和与此相应达到的境界。
关键词:电信企业;市场现状;营销模式
电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订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1 通信市场现状
1.1 竞争格局
自我国电信分拆后,电信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了从最初个别运营商垄断市场到数家大运营商主导、多家小运营商参与、新运营商不断加入的电信服务市场竞争新格局。随着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挂牌成立,我国电信业正式确立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和铁通六家运营商共存的市场格局,不同专业间也呈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同质竞争和异质竞争并存,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固网业务受到了强烈的异质分流,而无线市话(俗称小灵通)融合了移动、固网的优点,通过低廉的资费和移动灵活性又抢占了大量的移动和固网用户,形成了巨大市场冲击,国内电信运营商正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电信运营商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运营商备受价格困扰,忍痛降价之后发现用户增长明显放缓,利润空间已经被腐蚀,ARUP值(户均业务收入)不断降低,用户群质量下降,所有运营商都面临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客户已经成为各个运营商竞争的目标。在这种环境下?熏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争取有价值的客户。因此?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熏并努力争取新的客户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1.2 消费需求
从中国的经济环境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社会总体消费能力逐步增强,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消费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用户对电信业务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电信服务产品趋于差异化,目标客户市场将更加细分。对个人用户市场,个性化、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增值业务需求逐步增加;对企业客户市场,针对行业需求的一揽子的行业解决方案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信业务需求已经从“语音时期”转变为“宽带时代”,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纯语音通信时期,用户所要求满足的仅仅是一种功能——即通过电信平台实现语音的相互交流,用户主要关注功能实现的技术性指标。而到窄带数据业务占一定比重的阶段,用户主要的消费活动是浏览网页、网上聊天、传送文件等,目前的宽带时代,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所要求满足的功能已经不仅是单一的通信功能,或者简单的内容需求(如浏览网页等),而是更高级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甚至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意义的其他功能。差异化则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个体,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业务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运营商开展运用新技术集成和开发新业务,从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转型,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1.3 发展规律
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通信业而言,初见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通信商们已经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代表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语音消费趋向移动化是客观规律,该规律也出现在全球其他的通信市场中,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对我国而言,由于当前的电信运营体制仍是分业经营,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运营商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动不是单纯地从固网通信转向移动通信,同时,亦是从传统固网运营商转向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就必然导致移动通信运营商和传统固网运营商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从用户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可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使用资费的不断降低,移动对固定替代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不可改变的趋势。
2 市场营销模式
2.1 产品营销
现代营销理论将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具不同特点,企业产品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如采取产品组合、产品差异化、产品包装等方法,适时地推出产品周期的营销方案,通信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核心网络功能将不断由集中向边缘扩散,核心网络成本在不断降低。一旦网络的核心部分建好,那么所有的增长都将发生在网络的边缘部分。新的用户将在此联入网络;新的应用将在此构建;网络向智能化的过渡也将在此发生。网络在逐步从中心向边缘扩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检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等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业务将是通信行业增收的亮点。2.2 价格营销
价格与价格竞争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包括市场结构、成本、需求、竞争者价格、国家政策等。价格大战一直是企业界惯用的营销手续。曾几何时,价格成为企业的制胜法宝。仿佛举起价格这个大旗,就可以战无不胜?熏所向披靡。但消费者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小幅度的降价手段,最终结果导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当然价格战并非一无是处,通过价格大战,可以做到优胜劣汰?熏导致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并由此锻炼我们的企业抗风浪的能力。但是,价格手段毕竟是双刃剑,不可多用,更不能滥用。而应该配合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价格攻势,同时,价格不能一降再降?熏那样会使顾客有了等待心理?熏反而更糟。所以,必须根据成本、需求、竞争等主要影响价格因素的实际情况制定价格营销策略。
2.3 渠道营销
2007年8月,几个人工智能专家告诉IBM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John Kelly III),他们要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可与人互动的人工智能系统。九年之后,这个系统成了IBM第四次转型的核心。
这个人工智能认知系统,就是今天声名大噪的Watson。命名为“Watson”,意在纪念IBM(NYSE: 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
2011年Watson初次亮相,就打败了美国问答游戏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连胜纪录保持者和最高奖金得主。这是IBM历史上继“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后,又一次成功挑战人类。赛后,IBM将Watson提升到公司级战略地位。
2014年,IBM专门组建了Watson部门,迄今已经在这个部门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目前该部门拥有约1万名员工。
今年初,IBM董事长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宣布IBM正式进入这家公司历史上的第四次转型。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Watson是IBM此次征途的核心推手。
2011年IBM百年之际,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撰文总结IBM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型,分别是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从大型机制造到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从计算到服务。
罗睿兰称,“未来五年,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决策,无论个人,或是专业机构,都将受到Watson的协助。”
第三咨询机构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告诉《财经》记者,Watson是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产品,也是加速其相关软硬件及云服务在各行业采用、延续其收入增长与利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如果一切顺利,IBM这家百年老店将再次上演大象跳舞式的转型。 商业化加速
10月底的Watson世界大会期间,IBM宣布了两个重要合作。一是将与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合作,Watson将为其新版车机系统OnStar提供技术支持;此外,IBM还将与全球教育机构培生合作,Watson可以为其学生提供自然语言下的学习指导。
通用和培生都是所在领域内的标志性用户,和它们达成合作,意味着Watson的商业化再下一城。此前数年,Watson仅在医疗等领域比较著名。今年,随着金融、零售、时尚、教育等多个行业标志性样本的出现,Watson的商业化版图正在悄然扩张。
罗睿兰曾乐观预测,到2017年底,全球将有10亿人使用到Watson的相关应用或服务。
外界亦看好Watson带给IBM的营收提升力。IBM目前并不单独披露Watson的财务数据,但证券研究机构瑞士银行估计,2016年,Watson将产生5亿美元的营收,并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将创下60亿美元的营收,而在2022年,数字更是上涨至170亿美元。
事实上,Watson带给IBM的收益将不仅限于Watson系统自身的收入,还包括Watson助推下的包括云服务业务、咨询服务在内的多个业务板块。
结合罗睿兰对全球认知技术的测算,认知技术市场目前有32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在过去四年增长了16倍。智能决策的市场份额,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从2007年研发,经过十年布局,IBM终于要收获Watson了。
物联网是另一个商业增长实例。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正在利用Watson物联网平台改造其供应链、制造和销售等环节。仅在三季度,Watson物联网平台的新客户数量就增长了一倍。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不断完善Watson的能力,IBM才能够说服客户转向IBM的云平台,与其竞争对手构建起真正的差异化,开拓更多市场。
医疗健康是Watson目前最强的领域。IBM Watson团队超过一半为医疗团队。从最早帕金森专项治疗,到利用医学影像 “狙击”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Watson的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得医疗行业最有可能先被颠覆。
不断吸收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并学习是Watson成为全球医疗健康第一人工智能系统的秘诀所在。
2015年以来,IBM为了“喂饱”
Watson,宣布了多宗有关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收购案,比如一家是可以查看5000万份美国患者病例的分析公司Explorys,另一家是提供云计算软件,可以把各种类型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为医生提供数据方面分析的Phytel。此外,这份收购名单上还包括医疗数据公司Truven、医疗影像与临床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这些公司拥有大量医疗数据,比如账单记录、病历、X射线和MRI(磁共振成像)图像等。
收购这些公司花费了IBM超过40亿美元,这相当于IBM 2016年单季度净利润的两倍。
IBM意图很明显――加强Watson在健康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
此次Watson宣布进军更多垂直领域,给了投资者和市场无限想象力,它所隐含的挑战也正在于此。
Gartner分析师Tom Austin评论称,IBM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宏大,但可能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以及昂贵的成本。 补齐短板
Watson解决方案与以往软件套装的模式不同,IBM将各种功能打包成API(应用程序编辑接口),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取。
Glenn Finch表示,“这就好像是乐高玩具,中间有很多的环节,能够组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后,IBM可以支持40个不同的行业,数百个子行业的需求。
作为平台,Watson必须不断补充两个核心资源――基础数据和垂直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
IBM正在加大这一投资。IBM已陆续收购了基础天气数据提供商The Weather Company、医疗与健康数据公司Truven Health Analytics、金融服务合规性方案提供商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等12家公司,投入收购资金超过5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用于收购资金仅为821万美元。
分析师们认为,IBM会继续对能够产生数据的领域投入重金,并且这是一个长期行为。
对基础数据的收购,正在帮助Watson提升分析数据的能力。Watson正在为一家面包店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生产策略,同时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分析下一季口红的流行色,甚至为一家巧克力公司创造新的口味。
对行业解决方案商的收购,则帮助IBM逐步完善Watson行业分析的能力。如对Promontory的收购,IBM希望其能为Watson增加金融监管的专业知识。用新的方法帮助金融业客户达到合规要求。
收购之外,合作也是一种路径。IBM通过与Twitter合作,可以获得社交网络的数据,用于Watson的大数据分析,就是典型的例子。
社交网络的数据正成为云计算厂商追逐的热点,尤其是那些过去与互联网联系不那么密切的IT厂商。
2016年,微软以262亿美元巨资收购职场社交网络LinkedIn;甲骨文携手腾讯落地中国市场,看中的也是后者在社交网络上的布局。
甲骨文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告诉《财经》记者,“腾讯有成熟的互联网经验,对PaaS和SaaS的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
针对中国市场,IBM也正在寻求社交网络的合作伙伴,腾讯和新浪微博是其两个重要选项。
不仅如此,IBM还通过研发拓展Watson的能力。
10月26日,IBM宣布一系列新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方案。一方面,利用Watson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丰富了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移动化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在市场营销、商务、供应链和人力资源等垂直领域推出Watosn认知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与近期IBM推出的金融、法规和教育等方案,构成了一系列可商业化的产品阵列。
在认知技术的帮助下,传统产业的流程得以改造。IBM称,一家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应用“认知预测与计划”引擎,可以快速甄别新的机遇和风险,从而作出投资决策。其预测准确性从80%提升至99%,产生超过1亿美元的增量利润。
IBM甚至决定将Watson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未来不仅将向Watson引入更多的开发人员、大学、企业参与,扩展认知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在恰当的时机建设针对不同行业的专有平台,从上到下打通数据。
补足短板后,Watson已经形成的群聚效应会更加明显。到2017年底,Watson应用覆盖人数将达到10亿,这令Watson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改变行业成为可能。
Watson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代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似乎无限。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的一大挑战是从分析学习人类逻辑思考能力上升到情感等更加不具备逻辑性的维度,这也是Watson新的挑战和机会所在。 转型利器
Watson平台孕育十年之久, 2016年1月,罗睿兰在消费电子展上宣布,IBM将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在这个转型目标中,Watson是核心主角。
Watson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主要玩家。但是,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60%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将在四个公司的平台上运行,它们是亚马逊、谷歌、微软和IBM。
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不同,这三大巨头的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处于增值地位,而Watson则处于IBM的主流地位。
罗睿兰表示,未来企业将因具有认知能力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IBM意识到,Watson自身的强大并不足以完成转型。IBM需要Watson来推动增长。该公司的营收已连续18个季度出现下降。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Watson、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新型业务正在增长,但这个进程还不够快,无法完全弥补其在传统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萎缩。
IBM的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代表新兴业务的认知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同比增长5%,但作为传统业务的硬件系统部门却同比下滑21%。
IBM决策层对这样的过渡阶段似乎已有预期。为了保证转型效率,罗睿兰一面出售低利润和亏损的业务,一面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IBM近年来卖出了80亿美元的业务,同时收购了50多家公司。
不过,某大型国际IT公司副总裁认为,IBM将Watson放在战略核心并非创新战略理念,他向《财经》记者表示,“以大数据为主体的分析已经成为产业标配,无论是AI(人工智能)还是BI(商业智能)。单独提出来更像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
但一位前IBM中国区高层评价,这些有计划、有价值的收购,对IBM彻底转型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十分有益,难点是这些投资也拖累了IBM的短期业绩,局面几年后才能扭转。
IBM需要在能够带来现金流的传统业务及能够带来未来的认知商业中做平衡。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向《财经》记者表示,IBM既要保障传统的客户和市场,也要向云计算和认知技术投资。担心说得不够明白,他又打了个比方:“既要赚到面包和黄油,又要盯着地平线方向在发生什么,那是我们的未来。”
但眼下,陈黎明亦强调,认知计算(Watson)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它带给IBM的是一连串战略上的联动效应。
在组织和业务架构上,Watson团队和IBM其他团队已经融合作战。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总裁徐习明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面对一个企业客户,IBM要确保能够提供一个完善的、整套解决方案,这需由各个业务单元共同组成――包括前端的咨询服务、提供基础设施的硬件系统、大数据、云以及安全等部门协同完成。
从产品体系来说,Watson不再是单独销售的产品,而是作为一种API,开发者可以从云平台上获取其功能。
戴鲲表示,云平台弹性伸缩的广泛服务能力和大规模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必要保证,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分析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提升各行业产生客户的产业观察、体验和运营决策。
Watson的发展正在反哺IBM云业务。2014年,IBM基于开源项目Cloud Foundry推出了PaaS云平台Bluemix。Watson作为特色云服务之一,与物联网、区块链等集成进入Bluemix平台,这些成为了IBM混合云服务的核心。
IBM近两年针对混合云的部署,重新设计和开发了集成服务器、存储和软件等传统关键业务,并针对混合云的环境设计了多种版本的服务。
Bluemix分为本地、专属和公众三个版本,分别用于企业防火墙后、公共数据中心的独立机柜,以及公有云平台不同环境。
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生态基于此生根发芽。一家名为“Wayblazer”的初创企业正借助Watson为其客户精准定制旅行计划;日本软银集团研发的机器人Pepper的大脑就是Watson;教育机构芝麻街使用Watson对学生的学习材料进行个性化甄选……
可以说,IBM现在正全力把Watson云平台与其他企业级生态互联互通。罗睿兰强调,在Watson的生态圈里,IBM只是其中一员。
IBM决策层还在持续探索Watson和IBM其他业务融合的可能性。数月前的一个内部会议上,罗睿兰问IBM区块链首席技术官:“Watson和区块链是否可以融合做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商业应用?”
按照罗睿兰的计划,IBM2018年超过40%的收入将来自业务分析、云计算、网络安全、社交网络设计和移动技术的公司市场。
这一目标正在被快速接近。IBM今年10月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IBM第三财季营收为192.26亿美元,净利润为28.53亿美元,虽然同比依然下滑,但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4%。此前,IBM已经连续七个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原因在于云业务增长强劲。
接下来,IBM和罗睿兰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停止已经超过18个季度的营收下滑。
中国的一位大型云平台服务商创始人向《财经》记者评价,IBM并不会因为眼前的低迷而衰落。
原因有二:其一,IBM是一家矩阵式的公司,是集体自由的。它跟微软完全不同,微软的老板太牛了,而IBM是一家没有老板的公司,这种公司很难死;其二,IBM的组织架构令整个公司的研发体系非常强大,研发和产品能力强大,公司CEO的职责更倾向于销售和市场。
视频安全将会是视频/影像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应用之一。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推进平安工程的发展计划,最终将会在250多座城市中部署2500万套摄像系统。在智能化、网络化的视频监控系统中,TI的解决方案能够提供给客户具备视频专用编解码器的集成式系统,充分满足视频分析需求,其可编程性也支持OEM厂商定制、分析以及现场升级。海康威视与TI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已经超过三年,海康威世得到了来自TI的硬件、软件、工具和技术支持等全方位的帮助,其最新的数字视频记录器、数字视频服务器、IP网络摄像头产品均基于达芬奇DM6446芯片。
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Niels Anderskouv表示,TI具备加速器和软件的单核/多核高性能及具灵活性的芯片,能够以一种平台支持多种空中接口,并能支持从超大型基站到微微基站的多类型设备。通过与中兴和大唐的合作,目前大部分中国试运行中的TD-SCDMA节点B基站设备都将部署TI针对无线基础局端优化的TCll00 DSP。该90nmDSP芯片专为中国市场优化,将支持更多数据和多媒体,实现更广覆盖及更清晰的信号。今后两年,中国基站OEM厂商将会大幅推进TD―SCDMA和WCDMA/HSDPA网络的部署,村村通计划也将采用基于OFDM的WiMAX技术,满足不发达地区的通信需求。在这些领域,普天、鼎桥、中兴等厂商都采用了Ⅱ的DSP、模拟器件、软件及参考设计等。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节能的重视,工业应用不断在寻求绿色环保、高能效、低能耗的解决方案。据NielsAnderskouv介绍,工业客户的要求在于:首先,系统要具有高性能管理闭环控制与通信、PFC等功能;其次,为了在所有条件下都能最高效地支持系统智能,系统要具有全面可编程性;最后,系统最好具有高集成度,以降低成本,减小空间要求,缩短开发时间。目前,中国10大马达驱动厂商中已有6家采用TI的DSP技术投入量产,其它4家正在进行设计工作;国内8大工业缝纫机制造商也在利用TlDSP提供的高性能马达控制技术生产产品,国内最大的空调出口商美的公司已将TI DSP技术用于高效节能设备的量产之中。
自1990年成立以来,作为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ARM凭借其低功耗、高性能且可扩展的处理器及相关技术为智能互联的世界带来众多类型的处理器,应用范围横跨传感器到服务器,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企业级基础架构与物联网应用。
合作共赢可以说是ARM的成功之道,“让合作伙伴成功”、“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使得ARM构建起了强大的生态系统,截止2014年,ARM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已超过1000家,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全球出货量超过750亿片。
在移动市场上的成功,让ARM更加关注如何将这个市场进一步的扩展。在本届论坛上,ARM重点介绍了刚刚推出的基于ARMv8-A架构的64位Cortex-A35处理器。ARMv8-A架构具有64位和32位运算能力以及完整的加密功能,Co rtex-A35是全新超高能效处理器系列的首款产品,可将AR Mv8-A架构的优势整合到低功耗嵌入式应用之中。ARM处理器部门总经理James McNiven认为,入门级智能手机有着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至2020年,入门级智能手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而Cortex-A35则是面向这一市场的理想产品。James McNiven表示:“Cortex-A35很自然地承袭了以功耗效率和体积小巧著称的Cortex-A7,迄今已有超过10亿支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搭载Cortex-A7。此次推出全球最高功效的64位移动处理器,ARM和合作伙伴将为下一个10亿智能手机用户带去64位运算的优势。”
移动市场之后,物联网将开启下一个百亿市场,ARM无疑不会放过这一契机。最近,ARM推出了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更省电、更出色的图形处理器Mali-470,之前推出的Mali-400已在市场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Mali470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仅以一半的耗电量就能达到Mali-400同样丰富的图形表现。ARM多媒体处理器事业部市场营销副总裁Dennis Laudick指出,人们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所提供的丰富的视觉及智能特性,他们势必会对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设备提出同样的要求,而Mali-470则恰恰可以满足这些市场对媲美智能手机视觉享受的需求,让智能手表、家用网关和电器、工业控制面板以及医疗监视器等对功耗要求严苛的产品能够展现更出色的用户界面。
物联网的发展也催生着众多中小型企业去展示自己的创新才智。ARM则为这些小至创客的初创企业带来了免费的Cortex-MO处理器IP。ARM前不久宣布,将为采用ARM Cortex-MO处理器进行商业化之前的SoC元件的设计、原型建模和制造的设计人员提供免费的Cortex-MO处理器IP,以及低成本的FPGA原型建模。设计人员可以通过ARM DesignStart门户网站获取打包服务,具体包括:Cortex-MO处理器及系统设计工具包(SDK),其中包括系统IP、外设、测试平台以及相关软件;一份关于完整的ARM Keil MDK开发工具的90天免费授权许可。当然,如果这些开发者希望对其设计进行商业化量产,则可以以40000美元的价格购买简化的、标准化的快速授权。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医药产业逐渐步入过剩经济时代,医药产品正从特种保护商品逐步向普通商品转化。特别是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被推上了现代市场营销舞台,中国医药市场正酝酿一场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
1.1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营销优胜劣汰加剧:1990年代后期以来,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原6000多家的企业减至4900多家,随着GMP、GSP强制认证,预计到2004年年底,仅有约3000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医药销售难度加大,新医保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医药销售;而在处方药上,新的药品管理法进一步限制回扣销售,营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药产品总体上看,真正优秀的药品少,低水平重复的仿制品多,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医药产品越来越多,客户有更大的产品选择余地。因此对客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满足健康需求。1.2CRM帮助医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客户关系管理伴随着它强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药企业的重视,也成为一些医药企业打造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武器和整合企业资源的平台。
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随着市场优胜劣汰的加剧,医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线丰富,销售渠道网络也变得复杂,企业的销售呈现出区域个性化趋势,通路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各企业竞争的重点,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成为医药企业的共同选择。
深度营销,掌控终端:就医药销售而言,仅有渠道垄断是远远不够的,终端是销售渠道的延伸和市场最前线,也是最集中体现渠道价值的地方。庞大的渠道建立起来后,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又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对通路客户的管理,往往停留在供货和回款上,对最终用户需求把握不准,对于经销商的业务流向缺乏清晰的统计,无法做到及时沟通,从而贻误市场战机;而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的管理,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缺乏足够的市场主动性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导致客户群流失。通过CRM系统可有效管理和规范分支机构的市场行为,及时监督销售代表客户拜访行为,通过客户拜访采集产品的流向、流量以及终端市场情报;通过对关键市场信息的分析汇总,确定各个产品的市场活动定位和销售定位。
一对一营销,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药销售代表是在各行业销售员中应用“关系”最多的一个群体,CRM系统可以整合医药公司从不同渠道、不同地区收集的所有客户相关的信息,这将使医药销售代表能够针对目标创建更准确的客户档案,及时了解客户的信息,使客户拜访变得更为有效。
2医药行业CRM系统规划
2.1整合客户资源
CRM中的客户泛指企业提品和服务的所有对象。如果从产品销售的流动形式来看,医药企业CRM中的客户包含从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所有环节,有医院(医生)、销售公司(销售代表)、药店(店员)和最终消费者(患者)等。在CRM系统中建立企业整合一致的客户数据库,可以综合评估客户价值。
2.2医药行业销售模式
医药行业中的企业类型大致可分为:医药制造企业、医药保健品及消费品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疗机构等。各类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在销售模式上也不尽相同。在CRM系统规划中应能满足企业多种销售模式。新特药、医疗仪器:以医院、医生为中心。医药代表进行医院推广和医生教育,有商业公司配合进行销售;销售过程漫长;关注市场占有率及增长、重点医院客户中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普药:以商业伙伴为中心。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销售过程短;关注的问题在于总体销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润等。OTC&保健品:以消费者为中心。渠道分销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寻找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3医药行业CRM系统业务蓝图
3.1客户资源统一化
客户是公司的重要资产,目前大部分医药企业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来管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源分散在各个销售人员手中,通过CRM系统将客户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可避免销售人员离开公司后的客户资源流失;为企业销售、服务、营销等客户接触部门本论提供客户信息共享,有效协作、减少信息断点;通过客户价值分析,做出评估,确定公司的黄金客户,确保企业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重点开发的客户,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2药品流向清晰化
跟踪一级分销商进货及回款,核算各级分销商及不同类别零售商的进销货情况,及时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管理和规范业务员的日常拜访行为,采集市场信息,监控药品出厂后通过各级环节的流向、流量、折扣率,包括及时掌握系统中各级分销商的销售库存情况,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CRM系统方便地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监督,为评估业务员的销售业绩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3.3销售过程规范化
对于长销售过程,根据不同产品划分不同销售阶段,针对不同销售阶段制订不同任务,在具体销售过程中检查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从而规范销售过程。销售人员在规范的销售流程和强大的销售知识库的帮助下,迅速提高销售能力和销售成功率。由公司整合所有的销售线索,为业务员提供大量的客户线索、市场情报等信息和功能强大的销售预测工具和日程管理工具,并有效解决销售过程中的抢单现象。
销售预测精确化
制订公司年度销售指标,并将销售指标层层分配到大区、小区及销售代表,将销售指标按品种和经销商进行分配;管理与经销商签订的年度经销协议,指定销售的品种和价格政策;随时核算大区、小区、销售代表及经销商的销售业绩,做出精确的销售预测;设定经销商的药品销售速度,到期自动提醒,并可有效防止窜货。
3.5市场活动精细化
每年医药企业的市场宣传活动很多,有电视媒体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投递广告促销、联合门诊促销、专家研讨会或讲座促销、药品推广会、专家义诊等,这些市场活动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对市场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市场活动的无谓投入,并能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通过CRM系统管理复杂的市场活动,统一管理市场营销,全程监控市场活动计划、预算、执行和评估过程,对市场活动进行跟踪和绩效分析,提高市场活动的效果,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潜在客户群。保证下属机构、分销商、商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营销政策、宣传重点,并开展规范的市场营销活动,确保品牌宣传活动的统一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6决策支持科学化
及时全面了解市场链上的药品流向,避免发生大规模串货;全面及时分析目标市场的销售情况;及时了解和评估市场活动的效果;通过客户价值金字塔,找出公司价值客户;从客户、产品、部门、地区等不同纬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4产品功能强大
全面整体解决:与ERP紧密集成,提供市场、销售和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柔性定制能力:业务对象自定义,适应业务、机构、客户等变化而引起的流程变化。
集团权限体系:符合组织机构上下级权限体系和岗位分工,以及团队工作的一系列权限的要求。
强大消息机制:信息智能推送、信息找人,自动E-mail、手机短信提醒。
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较国外晚,使其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基于这种现状考虑,我们必须要提高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完善、优化与创新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性措施的大力落实,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稳定、长效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94-01
1 前言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主要是指结合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从事医学、生物学、卫生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的一种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医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医疗器械产业主要是指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中所应用的电子医疗设备、内外科器械、离体诊断设备、牙科器械、整形设备以及医院供应品等等。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属于医院诊治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性,本文就以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研究方向,论述其发展现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探讨。
2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项研究方向诸多、内容复杂、要求极高的专业,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6年,但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较国外相比,其起步还是较晚,综合来看,其与国外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人才的培养。其一,培养能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医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其二,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将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型人才;其三,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能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与生产的高级人才。⑵研究成果。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功能性假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脏起搏器等人工器官;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电磁与激光治疗设备;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生化分析仪等新型临床诊断与监护技术、监护设备等。
2.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临床疾病的诊治效果,还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⑴医疗器械工业现状。由于国外医疗器械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造成的冲击,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制与创新。例如,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我国自产医疗器械的应用与普及、产品创新。并在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大多引进国外的问题。力求实现高端主流装备、医用高值材料、核心部件等医疗器械的自主制造,以实现降低医疗费用、打破进口垄断的问题。⑵医疗器械营销现状。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诸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使得我国医疗器械的营销势态良好,例如婴儿培养箱、心电图机、高压氧舱、磁共振成像系统、体外诊断试剂、各种敷料及卫生材料等数千种大小不一,规格不一的医疗器械在全国各医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⑶医疗器械技术现状。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医疗器械的性能与质量也得到了不断升级。而我国各大小型医院,在先进性医疗技术的驱动下,所应用的医疗器械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械对采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设备、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配置与升级。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64排螺旋CT等先进性医疗器械的应用。
3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3.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
虽然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其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这种现象,我国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视。而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情况与研究成果之后,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纳米技术、介入性微创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重点。⑵生物型人工器官、生物机械结合型将会有新的突破,各种高质量的人工器官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⑶药物与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给药装置或技术将得到有效发展。⑷所应用的各种诊疗仪器与装置,将会逐渐朝着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其诊疗所用机器人会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这也表现出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全球水平比还相差甚远,不过,这种现象也给投资者们看到了该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的不断升级下,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将会逐渐替代国外进口器械,随着机械器智能与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未来必将不断研发高科技医疗器械。此外,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之后的医疗器械产业还会以家庭会对象,研发生产出一系列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诊断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
4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在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生物医学工程也越来越重视,且医疗器械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也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曹德森,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3期.
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新形势下,《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以下简称“路线图”)正式。《路线图》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目标。
作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从行业概览、发展需求,目标,重点、应用示范、战略支撑与保障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作了重点解读。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早期,受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落后的影响,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相对滞后。不过,随着我国铁路的发展,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迎来了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可以称得上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领域。
丁荣军提到,轨道交通装备是国家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属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以前,我国轨道交通更多地是解决人们日常出行和运输的需要。现在,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以及为“走出去”战略提供支撑,轨道交通制造业将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智能谱系化产品,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实现全球化运营发展。
与此同时,“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孕育新一轮全方位的变革。这也从另一种层面上表明,国家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实现跨国经营,拓展国外市场,而跨国文化的融合、标准的统一等将面临考验。”丁荣军介绍道。
需求与发展相互作用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2007~2015年国内高铁年度新线投产里程增长迅速。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呈现高速发展形势,并且未来需求强劲。截止到2014底,38个城市获批建设城轨,未来十年,年均需求超过5000辆。
与国内轨道交通发展情况相同的是,全球的轨道交通市场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在2015~2020年,全球车辆需求530亿~61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3.3%;2021~2025年,车辆需求630亿~73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3.75%。在全球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再加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作为绿色环保、大运量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一带一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形成庞大的轨道交通市场需求。
丁荣军表示,在巨量需求的带动之下,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将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新型轨道交通作为未来的主导方向,发展模式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互联互通和多运输模式转变,全面推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和信息化服务,使我国轨道交通真正迈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计划在2020年,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重点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此目标之下,我国还将重点发展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城际快速动车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以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重点产品和相应关键零部件。另外,新型车辆车体技术、电传动系统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制动系统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以及通信信号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也将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点,从而能够形成一种产品、技术高速发达,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体系。”丁荣军如此说道。
应用示范和战略保障
如今,我国轨道交通领域提出了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工程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等三种应用示范工程。
集成储能电源、碳化硅新型高效变流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和基于能量最优特性的自动驾驶等城轨交通前沿技术,树立中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车辆的样本。
在“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工程实施的基础上,集成基于以太网的千兆带宽实时控制、网络控制、双向馈能等技术,实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集成工程”。
以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车辆为“移动终端”,集成车载智能化状态监测、故障灾害监测系统等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
同时在战略保障方面,我国轨道交通还需在创新能力、构建国际标准体系以及国际化运营方面做出努力。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建立和完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实施“新一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建立第三方的专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制度;加强轨道交通装备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鼓励有实力的单位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引导有实力的制造企业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有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和市场营销网络。
(本文系根据丁荣军院士在“《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