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传统文化的根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根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的根基

第1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第2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文化创新的根基是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其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而另一方面,离开了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坚实的根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第4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关键词】文化强国 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强国作为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全面发展的根基与重点,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结晶,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借鉴传承与发展,还是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都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当然,文化产业和文化公益的双管齐下更快更好地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文化强国的建设。

文化强国战略对传统文化的定位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为了实现中国梦,除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之外,当然还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是新时期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建设文化强国方面,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创造是首要的源泉,除了要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因此,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整体发展。

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诸子百家的学派纷争到具有深远科学意义的四大发明,民族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度辉煌。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体现在理性、智慧、力量的传承上,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竭的源泉,是建设现代化大厦的雄厚根基,是人类不断攀登文明高峰的丰厚积淀。了解、学习、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做到真正意义上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展示新风采,始终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将传统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相融通,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构建。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同时又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的现代诠释。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体系,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先秦乃至后期的朝代,不同学派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其中,诸如仁,义,礼,智,信等文化精神则是一直被认同尊崇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与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从“忠孝”到“仁爱”到“信义”最后到“和平”,无一不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相对应。这体现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首先是对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再通过创造性的发现,应用、创新与发展,将传统精神与现代文化精神相融通,以此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术研究与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专业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传承的主要平台。就目前而言,大学的传统文化教学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除此以外,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学术论坛也如火如荼的举办,一些重点大学更是针对社会高端人士开办了国学培训班。传统文化以其本身的特质与光芒吸引了更多现代人的关注、学习与研究。这些针对传统文化的学术活动以及相关的论坛组织使得传统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文化,而是全民的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更多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文化强国的建设。

文化强国战略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发展的新机会与新途径,而传统文化则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根基

增强文化产业的传统背景。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是潜在的生产力。在构建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需要增强文化产业的传统背景。以电影电视为例,电影电视作为面向广大群众的传播媒介,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很多电视电影题材很大程度上是以现代流行元素为要点来构建和改编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向民众宣传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就要求电影电视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多引入传统文化故事、历史事件、风土人情,将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表达与传递。正如《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它将中国各地域特色的餐饮文化,搬上荧幕,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其次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加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公益在传统文化上的发展。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整合与收纳,从而更好地服沼诠家的“文化强国”战略。在传统文化体系的构建上,首先,可以成立一系列的文化建设研究所,由国家投资设立,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文学家、史学家等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政府文化部门可以共同推动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推广活动,针对小学生可以举办一些儿童经典诵读活动;针对社会人士,可以开设一些公益性的学习培训,传统文化学习论坛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与发展中。最后,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可以建立国家级的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会,将孔子学院开办到世界各地,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推动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和文化强国战略在国家理念上一直都具有一致性。文化强国战略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发展的新机会与新途径,而传统文化则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根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马克思也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传承的是民族的智慧,发展的是民族的精髓。越是民族的,则越是世界的。从只有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公益事业这两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利用现代化方式来发展传统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真正内化到每一个国民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作者为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文化又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理念。中国画首先是东方哲学艺术。它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将艺术融入中国文化、融入自然、融入万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国画主张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呈现东方哲学之大美。

中国画重感悟,反映内在精神,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中国画要求用最简约的笔墨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山人的作品到今天依然散发着人文哲学之魅力。在似与不似之间传递出人类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中国古人游离于山水之间,感悟自然之大美,并将这种感悟表现在皴、擦、点、染的水墨作品里。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无不透出古人对生活、对自然灵性的内在精神寄托,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中国画以艺术的高度抽象诠释着中国文化。用有形的笔墨表现无形的思想。在黑与白、线与面的有机组合中崇尚自然和笔墨的审美观,其哲学根基可追溯至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重玄尚黑,知白守黑”的思想理念。

徐渭曾言“道者妙用,在股掌间”。庄逸相是,庄是庄重,逸是放逸。庄重中见放逸,放逸中见庄重,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二元相生的境界,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与中国文化一样具有最强的包容性,它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从早期的图腾文化、宗教文化、诗歌文化、地域文化到民俗文化,包括外来文化,中国画都能融合吸收。

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高素质的文化人结缘。从顾恺之、坡、倪云林、徐渭、朱耷到郑板桥,中国画正是有了文人的参与才逐渐把中华民族的审美从匠人的角度,提升到文人鉴赏绘画的角度。因此中国画的艺术之美也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一是作品所表现的美,二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美,三是作者书画笔触的技法之美。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画未来的发展与创新的前提是真正热爱传统,真正热爱自然。这样,创新就会渐渐地体现出来。中国画的创新不是一味追求个性化,一味追求个性便无个性可言。中国画没有了传统根基就如同空中楼阁,毫无生命力。中国画的创新要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符合自然的根本规律。所以创新必先识旧(传统),无旧无以言新。

(选自《济宁日报》2012年9月17日,有删改)

第6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关键词】传统元素;茶叶包装;现代元素;文化内涵

一、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融合的意义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既是一种民族性商品,也是一种文化艺术性商品。当前市场上的富有文化品位、富有创意、千姿百态的茶叶包装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 代元素综合运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不仅能使茶叶包装富有时代感,同时还能体现中国的民族根基和文化韵味,有效提高了茶叶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融合现代元素的茶包装设计,是当前茶叶立足竞争激烈茶叶市场的必然要求。茶叶的包装设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人的感情、精神需求,增加茶叶的文化附加值,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茶叶包装设计的重中之重。利用现代化的设计将传统文化因素运用到设计过程中,从而使优秀的文化因素得以彰显,增添现代商品的文化价值,促使现代包装设计由单纯的功能性、商品性价值向着非物质性和文化性价值方向发展,推动现代设计价值的丰富和深化,实现现代设计的个性及中国特色发展。

二、传统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一)茶叶包装造型设计

商品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上,首先以茶叶产地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继而适当地融入茶道精神,让人们在品味浓郁茶香的同时也感受 醇厚的茶文化精髓。茶叶包装的设计上,把茶文化的精髓,即清、静、雅、和作为永恒的主题。茶包装不同的形状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从而激发购买欲望。在利用传统元素对茶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我国特有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和当地的茶文化中寻求灵感,也可以根据古代的喝茶器具作为设计元素之一,借鉴古代的器皿形状来设计茶包装盒。同时根据茶包装借鉴内容的不同,将古代茶文化或者古代器皿的故事用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加茶包装的文化韵味和名族内涵。例如可采用竹筒来装茶叶,在包装上既有创新富有创造力,竹子更可以除湿气保证了茶叶的清香和保质期。

(二)茶叶包装图案装饰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也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传统图案是中华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蕴含深刻的含义。它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名族性和地域性,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当前很多的茶包装设计均融入了传统装饰图案,常被用于背景、纹样、标志、边框等等。中国的传统图案样式繁多,把这些装饰图案进行分析,吸收,融合,提取后再运用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能实现茶企业的长远发展进步,独有的中国传统图案给茶叶包装上打上深深的名族烙印。

(三)茶叶包装字体设计

现如今很多茶叶包装都采用了书法作为字体设计,这是一门古老的汉字艺术,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是祖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的辨识度高,其章法独特,字体变化多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茶叶的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视觉感受和创作灵感以及民族的欣赏习惯,对传统书法体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及喜好程度,其视觉效果已成为设计民族风格的一种形式特征。运用书法艺术会让茶包装独具韵味,同时茶叶的品牌形象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茶包装设计中应用书法,能很好的向消费者传递茶文化气息,从而让茶文化能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四)茶叶包装色彩设计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商品时,首先感觉到的是色彩,然后才能感受到其形状。这也证明了色彩在包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包装的整体效果。对于茶包装而言,色彩应该避免过度艳丽,浮夸,同时要遵循色彩的简洁明快、搭配合理。只有这样,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元素才能够给人质朴自然,淡雅清新的感觉。不同色彩给消费者的感觉也不一样,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我国传统色彩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实现现代色彩与传统色彩的结合,让茶包装设计更具有名族特色和名族文化内涵。

三、茶文化对未来茶叶包装发展趋势的影响

任何商品都要通过加工包装后进入市场,但是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会对茶叶造成损伤。茶本身质地脆、容易断碎、容易受到气温和湿度等外界环境气味影响的特点,而且对其颜色、味道、香气要求均很高。所以,如果在其包装中不够合理和细心,就很容易造成茶叶的变质或叶片的断碎,从而大大降低茶叶的饮用口感和经济价值,所以包装就极其重要。传统包装材料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多运用竹子、稻草、泥土在这些原材料基础上形成纸张等材料,这些材料运用在包装中极富有民间特色和文化内涵。随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环保已成为热门主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用这些原生态再生材料既符合低碳环保的原则,也弘扬了中国茶文化,更减少了对茶叶商品过度包装,一举数得。

总结

茶包装,茶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是茶包装设计的根基和源泉,茶包装设计承载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艺术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使设计即具有时代感。又能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从而面对外来商品的竞争压力。通过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现代包装,使商品在众多西方商品前因不失民族文化特色而极具竞争力,给茶包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统元素;服装设计;应用

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它是由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共同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总体来看,我国的传统服饰款式多样,种类繁多。当前,我国的服饰文化也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传统文化元素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很多设计师创作的重要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传统服饰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渗透在人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同时也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包括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尽善尽美”的思想;道家文化的“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等理论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有些思想已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积淀下来,成为民族文化与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定符号,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常被人们广泛运用。例如,龙与凤的形象常常相伴出现,以表达“龙凤呈祥”的良好寓意。龙凤的图案常被用在婚礼的服饰、配饰设计中,寓意夫妻和谐、生活美满。寓意美好的图形、图案还有牡丹、麒麟、喜鹊、云朵等。这些图形、图案带有鲜明寓意和民族风格,成为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富而精深的,且内容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中国传统的服饰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为上衣下裳式和衣裳连属式。这两种形式主要采用平面直线的裁剪方法,外形上强调纵向感觉,从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常用较长的衣袖、宽大的轮廓、筒状的裙袍来装饰人体。在服装面料方面,我国最早使用的是葛布和麻布。图案的种类丰富多样,有花卉、飞禽走兽、几何纹样,具体与抽象、夸张与写实的手法相互结合。色彩方面,我国传统服装由于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含蓄、简约,主要有黑、白、青、红、黄等颜色。这几种颜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被视为间色。在色彩搭配方面,高艳度、强对比是较为传统的配色方法,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服装产生浑朴大方、富丽堂皇的感觉。另外,在中国民间人们对于蓝色有着较为明显的偏好,因为蓝色较为素雅,与黄种人的肤色相互匹配,可以产生柔和的色彩对比效果。在技艺方面,多采用平面比例进行裁剪,常是宽衣博袖,具有悬垂飘逸、自然流畅的感觉。在细节的装饰工艺方面,传统服饰多采用镶边滚边、刺绣、嵌、盘等工艺,以体现社会礼仪的要求。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着装观念注重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始终透露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通过宽大的服装尽可能地遮盖人体,以达到儒家含蓄、中庸的道德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服装设计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既反映了人们一定的审美心理,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服装设计将人的创造力转变为现实中的产品,丰富并发展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服装设计来源于特定的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服装设计植根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审美思想的结合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会通过书籍搜集大量的图案资料,并深入生活寻找最为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消化吸收,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设计师将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求设计师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艺术鉴赏力,开拓审美视野,在进行创意设计时将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和当今时代的审美价值联系在一起,使二者互通、互融,相得益彰。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传统的服饰元素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原型,也是最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它为现代设计的创意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

(二)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奠定了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融合了无尽的历史文化精华,保留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基因,符合人们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基础性地位已经被广大设计者所认可。设计师在不断增强自身艺术涵养、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通过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精华,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

(三)传统文化元素使现代服装设计彰显民族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服装文化与款式对我国服装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将会给现代设计增加文化附加值,并增添无穷的魅力。在当前的服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国内设计师意识到了服装个性与品牌的重要性,盲目模仿国外的设计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应该将本土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因此,如何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和作用不言而喻,其应用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色彩的应用

我国传统色彩体系主要包括黑、白、黄、红、青、绿等,它们是国人的服装、生活用品主要的色彩参考标准。其中,红色是典型的能够代表中国的颜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在服装和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传统工艺品方面均有着广泛的运用,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红”。此外,黄色的使用范围也较为广泛。中国古代帝王的龙袍均使用黄色作为主色,象征着身份的尊贵。另外,黑、白、青、绿色在中国民间的应用也较为普遍。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创新是以感受、体验、领悟为前提条件的。设计师应当对色彩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并有所创造,既要灵活运用传统的色彩,又要与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对色彩再设计、再创造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从传统出发并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二)传统图案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元素,例如龙、凤、牡丹、祥云等。这些图案传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美好希冀,例如追求吉祥、喜庆,追求长寿、富贵,或是传达女子的婉约与美丽。现代服装设计者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经典的图案来表现民族文化特色,并展现出时代精神。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图案,并提炼出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精髓,设计师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之中。同时,通过把传统图形、图案等一系列元素进行重组,使其既保留传统图案的特点,又具有现代设计的神韵,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与思想。例如在女性的旗袍设计之中,设计师常会运用牡丹、祥云等图案。牡丹代表大气、尊贵,符合女性的审美追求;祥云的图案具有线条美,简约生动。

(三)传统服装款式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国传统服饰的款式与形制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注重礼仪,讲究中庸之道,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主要以宽博为主要特征。服装款式方面尽量遮盖人体的线条,给人以垂直感、连贯性和浑然一体的感觉。例如汉服、唐装,其款式均较为宽松,给人以优雅、含蓄之感。除了在款式方面的设计具有宽大之风格外,更多的是通过运用传统的领、扣、衣襟等局部细节设计来加以突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仍然有对于中国传统服装局部设计的借鉴。较为常见的是将中式服装的立领、盘扣或门襟等因素生动地再现,来展现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艺术风格,让人一眼就能领略中国传统服装的精髓所在。同时,通过结合西方服装体系中以人体为根本的合体裁剪,能够更好地展示东方人优雅、含蓄的特点。

结语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创作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为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正是因为如此,设计师在创作时应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蕴涵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文化基因,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与文化根基。我们应当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并将其传承与发扬。只有依托传统文化,我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才会具有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服装设计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吴春晖.在设计中寻找民族性[J].青岛大学高教研究,2002(2).

[2]李丹.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

[3]张卓然.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8).

[4]亓晓丽.论服饰图案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作用[J].丝绸之路,2011(24).

[5]张鹏飞.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安毓英,杨林.中国民间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第8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所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感叹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当今,我们不难发现,生长在长江和黄河岸边的孩子们似乎对西方的文化更感兴趣,很多孩子喜欢过的节日是圣诞节、万圣节,喜欢穿的品牌是“阿迪达斯”、“耐克”,爱吃的食品是肯德基、麦当劳,着迷的动漫来自日韩......现在的孩子们似乎不像是炎黄子孙了,我们的年轻一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是不认同。 面临这种现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之产生认同感,形成全面、健康的审美素养,从而建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一)分析教材、调整课时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是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塑造的课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积极和重要的。纵观《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已在其中有突出体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要想把这瑰宝一代代传下去,教师必须够准确把握教材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精神,让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让课堂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公共艺术美术篇》教材以美术的基本门类划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有些单元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通过美术作品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要有所侧重。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美术教学以鉴赏为主,结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特点,我在中国绘画、书法、篆刻、民间美术等学习内容中适当增加了实践练习,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激发兴趣,策略得当

中职学生对新生事物、时尚元素非常感兴趣,在欣赏距离现实生活那么遥远的古代书画、建筑、雕塑等作品时常提不起精神,兴致不高。因此,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例如:以各地的传统美食、名小吃为切入点;以现代服饰流行元素刺绣为切入点、以轶事趣闻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音乐渲染、角色扮演、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引导学生对作品从感性认识逐步提升至理性认识,发现和感受艺术作品中表达的传统美学思想和内涵也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丰富的教W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长期坚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不断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有组织、有计划、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实践、参观访问、展示展览等活动。通过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保持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持久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

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美术篇》拓展模块中有中国民间美术的学习内容,但在这个单元中学习仅涉及剪纸、泥塑、刺绣、木板年画等少量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本地域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就黑龙江而言,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学习和体验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桦树皮工艺、赫哲族人用大马哈鱼皮制成的鱼皮工艺、女真族火绘葫芦……这些充满浓郁民俗性和地域性、经过历史沉淀的即将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走进校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

四、不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第9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文

关键词:中国元素;艺术设计;实训教学

一 中国元素在当代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国元素不单纯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它们都是在中华民族融合与发展中逐渐形成,并随社会发展而内涵日益丰富。

(1)中国元素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

传统图形元素、剪纸、脸谱、传统书画等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结晶。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是现代设计的母体原型,是最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包括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景观设计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元素的印迹。可以说中国元素为现代设计师创意提供直接的设计灵感。因此,中国元素文化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

(2)当代设计教育不能脱离中国元素

在现代设计中,具有中国元素符号的设计表现还没有形成比较突出的设计风格。主要是中国元素运用认知的片面性,导致广告缺乏深层次创意。设计师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更多的关注剪纸、书画、戏曲、服饰、民俗等“有形”的符号,但却忽略了“无形”的中国元素:比如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仁、义、天人合一、中庸”等形而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把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传承和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运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实现中国元素与视觉艺术的有机整合。

二 艺术设计专业基于中国元素的教学改革思路

在设计实训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元素,加深对中国元素的感悟,让学生从深厚的中国元素根基中把握现代设计的风格。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指导下,我系对中国元素教学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与改革。第一,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思维方式。增加一些其它相关综合学科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画的技法与古典文学等教学内容,整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第二,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渗透中国元素的精神内涵。比如在三大构成设计课程中,我们将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水墨艺术等中国元素充实到构成基础教学中,加强现代构成艺术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图形的研究、提炼和创新,在原形与现代构成形式的对比中,增强三大构成训练的新颖感和创意性。第三,在广告设计、VI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题设计教学实践中渗透中国元素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取中国元素精华,并在传承历史基础上进行创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现中国元素独特的设计魅力的同时,达到古为今用目的。比如在广告设计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书法、水墨画为例展开设计教学。使学生学会从中国元素出发,对原形进行变异、解构、组合旧有元素,使之具有现代趣味。第四,系统地进行中国元素艺术资源的收集与研究。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工艺进行调查搜集,在艺术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元素的热情。我系多次组织师生在华东五市、北京、青岛等地进行艺术考察,取得了一些关于中国元素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三 彰显中国元素特色,整合现代设计教学模式

我系在设计实训教学中把中国元素作为设计资源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现代视觉设计教学中重新解读中国元素,推动中国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探索出了彰显了中国元素特色的教学模式。

(1)以中国元素为基础进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推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每届中国广告节上 “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专类奖比赛,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设计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及设计水平,突出中国元素文化特色,提升中国艺术设计的国际地位。

(2)以传承中国元素为主线,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普遍年青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教师虽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过于推崇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认知不够。要从根本上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方式,必须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师教育水平。所以,要引导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树立全新思维,培养探索式学习方法,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提升教学水平。

四 结语

艺术设计需要有中国元素文化底蕴的支撑。如若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知之甚少,或者根本就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将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传承到现代设计当中去,使中国传统文化透过艺术设计传播和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作品。这就需要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中,构建现代设计教学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观念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设计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设计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庸著,中国元素[M],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2月

[2] 章利国,现代设计社会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