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

第1篇: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西民族特色工艺 高职艺术设计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0-02

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中具有吸引力的珍贵遗产之一,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民族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更是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在当今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责任之一。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民族文化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民族地区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相结合;借民族文化之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强调了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与此同时,国家也首次把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到“国家战略”这样的高层次地位上来,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保护传承传统技艺,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融入现当代生活”等目标,这些都必将对当前及以后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在多民族聚居的广西,主要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世居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绚丽、特色鲜明、技艺精湛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这些民族特色工艺,是广西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结晶,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凝结。

(一)结合民族特色工艺是设计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国外,许多著名的设计学院都十分重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如在英国著名的伍尔弗汉普顿学院艺术系,开设的玻璃艺术、陶艺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就围绕本民族传统特色工艺之一的玻璃工艺拓展并延伸,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而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中也出现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院校就把本区域的国家级“非遗”民族特色工艺“湘绣”、“湘瓷”引入设计教学中,开设了“艺术设计―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订单班”。将旧有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与现代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采用了“企业订单式”的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即能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做到了短短三年就能达到十年传统模式难以达到的水平。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公布了联合遴选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名单,首次在全国职业院校中遴选百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旨在通过加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类专业建设,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符合民族文化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可见,职业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更应该依托当地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调整,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应用于设计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传统的民族特色工艺依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模式,因此,要实现把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校职业教育教学,首先就要选择适合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特点,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民族特色工艺的基本技能要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计划。实施以项目为引导、任务驱动的职业技能教学,实现拓展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特点,从而在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依托高等学府科研平台,加强对传统民间艺术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播和利用。

(二)拓展教学内容,充实完善教材体系与加强实践教学。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有着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特征。尤其在工艺手法、造型元素、色彩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特色鲜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拓宽知识面、拓展教学内容,把这些民族特色工艺中的视觉元素引进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在对这些民族特色工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综合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价值,并贯穿在自己综合性的设计创意思维中。

例如,在进行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教学时,传统的这类基础教学目前面临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图案文化的陌生以及“重艺轻技”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原有的教学内容教条理论过多,临摹比重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状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入以本地区民族特色工艺(如壮锦、苗绣)为线索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以自己所生长的民族区域环境为背景,搜集自身感兴趣的传统少数民族特色工艺中的图案运用及其视觉元素,选择与图案文化内涵定位相同的材料、载体制作完成图案运用的成品设计。比如壮锦中的服饰图案,这些图案纹样内容丰富,涵盖了花鸟虫鱼、人间百态等各个方面。将这些具有广度和深度等特色意蕴的文化融入到教材体系,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完全脱离实际的“纸上设计“,走入到真正的实践动手应用环节,使学生对民族民间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并重,为后续的设计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性建立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和“双向进入”机制。组建“高校教师+民间大师(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教学团队,创建、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民艺传承人分工合作、共同教学的方式,采取学院提供场所,引入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等建立特色工艺手工艺作坊、设计工作室等,并担任课程主讲人、兼职教师、设计导师等。为此,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专门筹备并聘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⒗成世、谭湘光三位为客座教授,建立坭兴陶技艺(李人#、贝雕(利成世)、壮锦技艺(谭湘光)“大师工作室”,安排青年教师、学生进入工作室,从事民族特色工艺创作和制作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设计作品和工艺美术产品,并以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比赛(如文交会、创博会、旅游纪念品大赛)为课程设置的驱动引导,开展校企合作,精心设计典型“实例”(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融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等项目于一体,生产出合格产品(如坭兴陶),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依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提高,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再生产实验基地建设。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族艺术实训中心,配置有专业制图室、陶艺制作实训室、雕刻制作实训室、民族织锦实训室、图形工作站、产品陈列室等,总面积400平方米。现与钦州市坭兴陶艺有限公司、钦州嘉华等当地七家最为著名的坭兴陶企业合作共建生产实训基地。聘请十位企业中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大师为实训基地带头人,与这些本区域、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品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用一条龙合作。同时,加强工艺美术产品(主要为坭兴陶)陈列室建设和精品课程的相关数据库建设 ,已经基本建成体系,例如坭兴陶制作技艺,这几年学院都安排师生利用假期和专项调研机会,通过访问的形式,运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对坭兴陶手工艺进行工艺流程的记录、整理,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他相关民族特色工艺的建设工作也逐步有计划的展开实施,以推动广西民间工艺再生产保护的进程。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符号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理念的重要表现载体。将具备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而且也使得少数民族区域内的地方院校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开发利用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职业素质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了实现民族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区域经济文化、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珊珊,闭炳岸.广西传统手工艺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启发[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2]程浩.浅谈中国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1(6)

[3]张静淼.当代艺术设计中广西少数民族元素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0)

[4]陶雄军.民族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02)

第2篇: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

关键词:传统工艺;创新;实验教学;实践

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艺术专业特点与要求建立了服装染织实验室、服装材料实验室与服编织实验室,配置了服装染织及手工印染的设施设备,并且对相关实验教学人员、课程大纲与实验教学计划作了相应规划。我院在多年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与实践中发现,传统工艺实验在艺术学院多个专业教学中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在艺术学院多个重要课程,如服装传统工艺的蜡染和扎染、手工印染、刺绣、中国传统工艺等课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依托省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讨和研究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有利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发展,而且对全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传统工艺在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服装传统工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1.1服装传统工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服装传统工艺的实验教学涉及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与服装工程等多个专业的重要课程近5门,涉及学生250多人。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存在实验项目单一,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培养重点不明确,创新实验实践缺乏等问题。服装传统工艺教学与实践有着独特的规律,但由于目前实验课程大纲的设置和实验场所的局限性,导致实验与实践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开展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很有必要。

1.2服装传统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是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前沿发展的趋势,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一是优化整合学院研究团队,围绕民族服饰传承与创新平台建设,基于灵活性的实验教学形式,依托艺术学院创建的广东省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与展示,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开放实验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创新能力。二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实践创新人才培育为核心在设计性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开放的个性思维模式。三是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的环境。改变以往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最终评价标准的模式,形成以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来设计的良性循环。

2服装传统工艺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法

笔者在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系攻读硕士期间,对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实验设备、高水平的管理思路、小班授课方式以及开放性实验教学水平进行深入学习,并对我院服装传统工艺实验室建设方向和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产生启发。

2.1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服装传统工艺等课程教学质量

服装传统工艺课程应以多元化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并支持学生自主实验,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专业教师和实验师的教学方法下,定期聘请工艺方面的专家进行实验指导。传统工艺的学习需要请民间的技艺专家前来教学指导,或者可以带学生到传统工艺流传的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和实践。运用当地正确的绘制方法和印染技术,把工艺的精髓融入我们的教学实验中。同时还可以适当打破年级界限,自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操作完成实验内容。

2.2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参与实验创作的实验教改模式

以往服装传统工艺实验室高端仪器设备缺乏,开放度相对较低,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因此,要逐步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传统工艺实验室,并对全院的实验课程设置、设备购置和实验室开放平台等试行统筹安排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一是建设传统工艺实验的规范实验操作室,添置实验用具与实验耗材,用于常规加工与制作的教学示范和精细化工艺分类等设计使用。二是加强建设综合材料实验室,提供了一个面向师生的开放式服装和面料展示平台,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2.3组织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工艺与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指导老师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优秀团队到服装工作室,进一步创作作品,将作品结合市场做设计,在学院美术馆汇报展出。服装与服饰专业课程大多需要学生参与进行实验和实践。学生将参加各类服装服饰相关的设计大赛。因此,实验创新设计作品不仅可以举办陈列展示,还可举行小组汇报或者个人演讲,不断增添实验课程的丰富性和互动环节。此外,在课堂上可增加分组讨论环节,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整合小组的设计思路,充分发挥每一个组员的设计和工艺操作能力。

2.4丰富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

将经典教学视频、实验成果等引入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启发艺术创新,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科技化,拓宽新的教学形式,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开通部分课程网络课件以及师生网络交流平台,使得学生可以高效地接受答疑。教师将积极创造机会带领学生深入公司企业,考察具体工作环境、设备和技术;与企业联合完成产品设计开发项目,让学生尽快了解社会、市场需求,增强设计的实用性。

2.5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内容

一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比赛,在实践中增长专业技能,探索教学成果与经济热点相结合的新的课程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广东地区需结合当地纺织服装优势与特色,深入调研,找到适合当前服装与服饰流行趋势的研究课题。二是由于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与实践的艺术性,要求在学生不断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材料以及生产流程的相关知识,在传统工艺实验中研究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服装传统工艺课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改革方向的思考

3.1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推进设计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复合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在保持以专业实习作为实验创新平台的传统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项目的层次性,提高综合(含设计)性实验在全部实验课程中的比例。还可以把一部分设计研究性实验延伸为学生的科研活动。

3.2构建跨课程和专业的教学模式,创造开放性教学平台

服装传统工艺教学实验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服装、纺织、平面等多个专业提供设计实践,涉及面广,设计性、综合性学科交叉紧密。同时提供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研究良好案例建立对传统文化与工艺设计实践的探索。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深入研究与设计实践,服装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审美设计相融合的观念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达成共识。

3.3加强实验室开放性建设,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采用实验室设备共享的模式,让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发挥作用。开放实验室在确定专业目标和研究方向后,可通过学校授权,院系进行自主管理,独立建制的体制结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立足实验,服务学生。仪器设备公开共享,打破课程之间、实验室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界限。此外,与有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兄弟学校进行平合,实现实验设备与信息共享。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服装传统工艺实验室开放建设体系成熟发展。

3.4创造开放实验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氛围

我院服装实验课程应增加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将创新与学生学分联系,开放实验时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演讲、多协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元化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间与机会,定期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演讲和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探讨制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作品可以是单人或团队完成,分工合作,以报告演讲形式,加强团队协作的创新精神。

4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院通过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专业特色建设成绩显著,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成果突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并且在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学院课题研究《高校设计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院荣获“2015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和“2015中国国际时装周人才成果培养奖”。

5总结

近年来,服装与服饰行业迅速发展,而专业研究传统工艺的人才却相对缺乏,传统工艺的技艺失传现象严重,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与现代设计创造结合将成为重要设计方向。因此,在艺术院校内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传统工艺实验教学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创新技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水平,在教学实验中理论与技艺并重,传承工艺精髓,培养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蕾.纺织品游戏——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山装饰,2011(05).

[2]王建坡,王东祁.推进艺术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J].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3]赵晓芳.纺织实验室管理改进措施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4(10).

[4]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5]何国琼,施亦东,陈衍夏.加强纺织服装专业实验室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

第3篇: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

【关键词】云南民间工艺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65-02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成长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文化极为灿烂。表现为木雕、石雕、扎染、陶瓷、玉雕、制银、斑铜、乌铜走银、斑锡等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他们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万分珍贵。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产品浸入了他们的生活,严重冲击了民族民间工艺的生存空间,趁这些珍宝现在还存在,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我们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点什么。想想它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它们是出自从来没进过学堂的民间艺人之手。而这些工艺品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不断受到现代信息的冲击,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统。云南省的现代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云南省民间工艺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云南省民间工艺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云南省的民间工艺文化保存得相对完整,一些民间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工艺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云南省民间工艺的生存环境面临诸多问题:

第一,传承关系。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而年轻人中对传统民间工艺感兴趣的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工艺品种产生了传承危机。

第二,民间工艺在很多人心中丧失了地位。当我们提到“民间工艺”时常常会听到“太土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话语。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工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了解、不欣赏、不喜欢,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工艺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了民间工艺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工艺的教育缺失。目前在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民间工艺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工艺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工艺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有限、重视程度不够等,都是造成云南省民间工艺衰败甚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要从艺术教育入手,要使民族民间工艺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工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

二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民间工艺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1.学校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工艺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进修。鼓励教师承担民间工艺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做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邀请民间艺人为师生授课,把民间工艺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加强本院学生的和其他院系的民间工艺教学

设计专业学习民间工艺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分为:云南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概论、云南民间工艺作品赏析、民间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木雕工艺、石雕工艺、紫陶工艺、玉雕工艺、银器工艺、斑铜工艺、乌铜走银工艺、锡工艺、扎染工艺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工艺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云南省民间工艺采风考察、民间工艺创作设计。

3.加快云南省民间工艺教材的编写研究并完善教学设备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先后组织编写了《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和云南省特色民间工艺系列教材15本,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学院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工艺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学院可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田野考察、手工制作等。

4.举办民间工艺讲座,提高学生兴趣

举办民间工艺讲座,不定期的邀请不同工艺一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前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工艺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开眼界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们对家乡民间工艺的热爱之情。

5.建立民间工艺研究所,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成为云南省民间工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

学院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学院现设陶艺教学实验室、玉雕教学实验室、编织及染织工艺教学实验室、木制工艺及金属工艺教学实验室等,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民间工艺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聘为客座教授,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工艺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工艺资料,进行民间工艺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工艺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6.建立民间工艺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工艺作品

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工艺的熏陶;另一方面补充了本地博物馆的收藏。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工艺品及有关资料外,还收藏陈列师生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7.建立民间工艺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

民间工艺资源进课堂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院还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会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进行调查研究。学院先后在校外建立了:建水紫陶实训基地、丽江毛纺织品实训基地等。

将云南省民间工艺资源引入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因学院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院艺术教育因为有民间工艺的加入增加了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工艺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院现代艺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工艺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民间工艺与情感、民间工艺与社会、民间工艺与文化、民间工艺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民间工艺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陈劲松等.云南特色民间工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