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统计学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第1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 儿童美术教学 常见问题 管理现状 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美术教育工作已经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只要看好孩子,教他们认识几种颜色,画几笔简笔画”那么简单了,“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效地学习美术知识、锻炼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社会对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处于童年的孩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启发,美术教育正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具有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培养孩童的知识、经验、能力,表达他们的情感、愿望,更可以展示孩子们的童真和富有情趣的创新。

由于孩子天赋和个性的差异,教师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儿童美术教学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使得本来富有生命力和人性美的教育活动,变成了枯燥的应试训练。同时,一味地解构和量化美术知识,又反作用于儿童美术教学的匠化和训练的滥伐,使得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和绘画后备人才越来越匮乏。面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现实,我们必须拿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儿童美术教学中常见问题与管理现状分析

1.多数孩子缺乏欣赏与评述的能力。

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经常会问――那些世界大师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等的画好在哪里?面对“名作”学生不理解作品的价值所在,这是最让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而大多数教师的讲解内容来自书本,本身就没有对作品深刻的感受,只强调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轶事等知识的介绍,忽略对作品本身的色彩、造型、肌理、明暗、变化的关注,因而在教学中“重绘画、轻工艺,略欣赏”的现象便时有发生。这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儿童对作品的体验和感受,造成儿童兴趣不浓,感知能力发展滞后,审美能力下降。

欣赏是评述的前提,评述是欣赏的目的。没有好的审美能力作为基础,儿童的评述水平自然可见一斑。孩子们要么滔滔不绝,但脱离主题,抓不住重点,语言不洗练,要么平淡乏味,如同流水账,没有起伏,缺乏感染力。再加上教师盲目鼓励孩子“随便讲”,使孩子形成不假思索、不注意归纳的坏习惯,评述能力每况愈下。

2.教师的范画,是对是错。

教师范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性的演示、制作,让学生了解步骤、要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对美术学科的性质认识模糊,评判学生作品优差的标准永远是“画得像,画得规范”,使得部分学生只知道临摹范画,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虽然较快地学会了一些技巧,但最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示范方法使学生广阔的想象有所限制,脱离了对自然形象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只能是老师范画的简单重复,以致想象力和创作力逐渐消失。

3.学生有个人的金点子却懒于合作表现。

美术作品集体创作非常常见和重要。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安排下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合作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协助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反而争论不休,各执己见,甚至互不理睬;或者是独立完成的作品在教师的要求下走一遍合作的形式;或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金点子,但是在合作中却懒于表现,敷衍了事。而且汇报的时候报喜不报忧,在教师无暇过问细节时,便出现了一加一加一小于三的局面。

4.教学次序散乱无控制,课堂纪律差,学生实效差。

美术课堂管理欠佳,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还是无法让学生完全安静下来;不论教师多严厉,总是教师在讲的时候学生也在讲;在做练习或教师评价作品时,课堂总是乱糟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教师采用高压手段进行课堂管理,还是说好听的话鼓励、奖励,孩子都无动于衷;特别是刚入学的幼儿,根本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常常随意地走动打闹,若大声呵斥,则收效甚微。

二、应对策略

1.如何让孩子乐于、敢于、善于进行合理的、有自我见解的欣赏和评述。

针对孩子欣赏能力的欠缺,要做到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孩子的审美心理结构,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引导儿童从对作品最初的印象到形式美感到内在精神层面的含义。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首先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使孩子了解到这是在一个什么样悲惨战争年代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再从画面深色基调的压抑,到造型的各种撕裂、冲击给人的震撼中分析,启发孩子感同身受地体触作者那种悲痛、同情、愤懑、憎恨的强烈情感,这是对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他们正义世界观谆谆的教导。

在评述方面,我们要尽可能让孩子乐于说,敢于说,善于说。首先是要让孩子有评述的欲望。如将几个同学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其他孩子为他们打分,并评述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孩子们因为可以像个小老师一样上台指点,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项锻炼中来。其次是让孩子们敢于评述,这需要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给孩子创作良好的评述空间。还可以用合作游戏的方式,让几个孩子协同评述,减少单独发言的压力,给孩子灌输自由展现自我的想法。有了“乐于”和“敢于”,便为“善于”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根据孩子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创设示范性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字到词到句到段落的逐步汇总作品的主题,并伴以提示性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启发孩子,培养他们进行富有联系、生动形象、切中要害的评述。

2.怎样适当地运用示范画。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片断式”和“常规式”的示范。即不完整地示范一幅画,而是选择重点难点的技能演示和基础性、常规性的笔触、造型演示,使学生没有依赖性地自由表现。其次,出示多种样式的范画,使孩子多角度有选择地观察范画的内容。如各式各样的脸谱,对于眼睛、鼻子和嘴巴的诠释都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绘画想象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再次,让孩子先观察谈论绘画的内容后再出示范画。经过讨论和想象,孩子对绘画对象有了自己的思维定势,教师辅以鼓励的语言,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与老师范画不尽相同的作品。最后,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有利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协同表现。

独生子女少有相互谦让、取长补短的精神。放手让他们合作,可能引发争吵,伤害同学感情,减弱创作激情。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首先要正确地引导,合理地分工。合作中先学会讨论,以理服人,并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当所有人都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时,再进行更细的分工,按照每个同学的擅长及特点明确具体要做的事情,把个人的“金点子”实实在在地用起来。其次,照顾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只要孩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就算结果不很理想,但是这种自信将长期延续下去。最后,学会分享。要求几个孩子共用一盒水彩笔,开始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抢着不给对方用,但经过教导指正,慢慢地孩子学会:用完放好,便于他人使用;或等他人用好,自己再用,并伴有礼貌语言。教师再用鼓励的动作、语言肯定孩子的进步,强化他们的愉快经历,激发他们再次分享的愿望,养成他们谦逊有礼的好品质。

4.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管”,而且要有“理”。

教师应具备组织学生上好课的教学能力。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是采取“管”而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把课堂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手段。引起纪律混乱的往往是几个领头人物,对他们不要简单压制,而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的沟通辅导来解决问题,如给予他们一定的头衔和职务,要求他们帮助管理课堂纪律。这些孩子由于平时受到的批评多、肯定少,会特别卖力,效果出奇得好。另外,让纪律不好的学生替代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或者请爱讲话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节目,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要运用个人威信及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必须向学生施加准则和控制,对学生要有奖惩、监督,也要理解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多个方面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转变“示范+临摹”为主的儿童美术教学模式,强化儿童观察力为主的欣赏评述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加自由、开阔、丰富的创作空间,这项工作是十分艰巨和不容忽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才标准的不断提高,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只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儿童美术教育,就必将使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文馥.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第2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统计学;现代经济

统计学是发现社会数量关系的一项重要数学工具,不管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还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都要依靠通过统计学计算出科学的信息数据。统计学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涉及到许多方面:预测、评估、分类等相关领域。同时,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也对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关要求。不管是为了自身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为了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高中阶段的统计学学习尤为重要[1]。

一、统计学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益处

高中统计学对现代经济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第一,解决经济学问题,高中数学统计学对现代经济发展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实际经济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高中数学统计方法、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可以预测现代经济的未来走向,还可以为相应的经济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统计学的应用及其广泛,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评估方式也由定性向定量转变。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使現代经济科学化、合理化。应用高中数学统计学可以让经济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二、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是高中数学必修课。通过对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学习,可以让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更加敏捷,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严谨,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为高中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可为日后的现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进行。

(一)抽样法

抽样法由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方面构成。系统抽样,在抽样的过程中,需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从每一小部分中进行抽取。例如,某学校要了解高中生的身高状况,依据1∶20的比例抽取样本,把高中生看作一个整体,依据1∶20的比例抽取样本,则要将所有高中生按整体分为20个部分,这样的分法符合系统抽样的应用条件,进而使用系统抽样法来解决生活中在校调查学生身高的问题。分层抽样,例如,某学校高一学生总数500人,高二学生人数总计400人,高三学生人数总350人,要调查3个年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看法,依据1∶9的比例抽取样本,这些学生是3个不同的年级,可划分为3个部分,依据既定比例抽取,各年级学生对应抽取的人数也会不同,这问题要求与分层抽样法的理念基本一致,因而对于这类问题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解决。

(二)样本估计

样本估计是统计学中最常见的,对样本估计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提高对样本数量的认识,样本数量与估计值准确率相互关联,即样本数量越多,则估计值越准确。例如:某一整体可划分为60个个体,将各个个体进行1~60的编号,同时将它们划分为6个小组,组号分别为1~6,如果运用系统抽样抽取容量为6的样本,首次抽取个体号码为A,在第B次抽取时,个体号码个位数与A+B个位相一致,请问若A=3时,第5组号码为多少?经分析可得出,在A=3时,第B次抽取的个体号码个位数为A+B,由此表明第5组号码的个位数为3,再结合样本估计知识,便可得出具体的号码数字。由此可见,利用统计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处不在,只有牢记相关的概念、方法,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第3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审核;

作者简介:姜春霞

在医学期刊编辑过程中编辑们常会遇到许多统计学问题,因统计学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医学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对其运用合理性、科学性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论文取舍的关键,更是影响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方面[1-2]。作者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近十年,越来越体会到统计学审核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探讨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审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以下简称《郑大学报(医)》)为例,浅谈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统计学审核的意义。

1《郑大学报(医)》的审稿特色:统计学审核

《郑大学报(医)》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这些成绩的获得与编辑辛勤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从创办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统计学审核,并把这种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每篇稿件从收稿到最终正式出版均需经过最少三遍的统计学审核,包括收稿后的统计学盲审、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查和待刊前的统计学预终审。统计学审核不合格的稿件将有可能终止审稿并直接退稿。收稿后的统计学盲审包括两个方面:盲和审。盲要求双盲,即统计学专家对稿件的作者信息完全不知情,作者也不知道哪些教授进行审稿,这样有利于客观地对稿件进行评价;审即对稿件的科学性、合理性给出准确的评价。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查和待刊前的统计学预终审主要包括审查和核对两个方面,即审查统计学方法和核对统计学数据。

2《郑大学报(医)》统计学审核的原因和意义

2.1统计学审查的原因

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实行“三审三校”的工作制度,《郑大学报(医)》编辑部也不例外。具体到统计学审核,可分为修稿前的审核和修稿后的审核。起初认为初审就是查查文字复制比之类的,考虑到还要送给相关专家进行同行评议以及主编终审,所以并不重视这一过程。后期编辑部对审稿流程进行了改革,部分终审权直接分配给初审编辑。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审稿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3]。正常审稿程序是责任编辑对文章的内容、伦理学、知情同意等进行审查后即可进行专业盲审和统计学盲审,简化的程序则是责任编辑对文章的统计学内容进行审查,若发现较严重问题即可直接退稿,省去了专业盲审和统计学盲审等步骤。这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办刊经费。例如,临床研究中常见的选择某人群采用某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某些指标进行检测,有些作者常采用t检验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有无差异。因治疗前后为相同的患者,样本不独立,应该用配对t检验。这种数据分析的错误直接导致统计结果的不正确[4-5]。更有严重者,实验没有对照、研究对象分组也不随机,这些都是实验设计的硬伤,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这就是医学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之处,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弥补不了实验设计的缺陷。只有从实验设计之初就融入统计学思想,才不会犯此类错误。因此编辑在审稿之初就应对稿件的研究类型(探索性或确证性,优效性、等效性或不劣性)、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研究必须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临床试验研究还应遵循盲法的原则)、统计方法是否正确进行判断。

2.2统计学核对的原因

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核重点考查各种细节问题,包括对数据的核对。《郑大学报(医)》不仅重视稿件的统计学审查,而且对稿件的统计学结果均进行核对。从2008年起要求在文中提供统计量和P值的确切数据,而非常见的标明“P>0.05”或“P<0.05”。对于这一要求,许多作者反映实验结果的原始资料太多了,补充确切统计量是不是有点不太现实;还有作者指出,国内外大多数期刊均不要求提供确切统计量,“P<0.05”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这样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了。但是编辑部还是将这一改革实施了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作者大多在新投稿件中就直接按要求给出了数据。这样的一种“修稿要求的微调”,按照作者的说法,要花费他们许多精力。实际确实如此,而且编辑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数据进行核对,但这样做的好处是确切的。编辑部花工夫在一些作者看来并不十分重要的数据上,是因为数据才是文章的核心。类似的,如logistic回归分析中均要求补充变量的赋值表、变量如何哑变量、定量资料如何转化等。在创办精品期刊、打造国际品牌期刊的今天,浮夸的思想是无用的,只有从最基本的做起才是强刊之道。关于统计学在医学论文中如何正确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如统计图表、统计符号、统计描述、统计术语等[6-9]。具体到《郑大学报(医)》,编辑部在核对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问题也严格要求。例如,有作者将P<0.001误用为P=0.000,将P>0.999误用为P=1,这说明其对P值的概念仍不清楚。表示概率的P值是不会等于0或1的,而是在0和1之间。还有作者将死亡率、病死率,直线相关、秩相关、积差相关,相关、关联回等归搞混;或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就得出量效关系的结论,或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并没有进行两两比较就对两两比较的结果展开讨论,更有甚者多组间比较总体无差异而两两组间却有差异。这种错误要求编辑首先要通读全稿,其次要前后对应的阅读,这样才能发现并将其改正。总之,修稿后的审核要在各个细节方面对论文进行考量,如统计图表、统计符号、统计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报告统计量和确切P值,是否报告统计学结论和专业结论,统计术语是否规范,这样才能使论文更加严谨。

2.3统计学审核的意义

科技期刊,尤其是医学科技期刊每年刊发的大量论文中真正有分量的仅占很小一部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更是期刊工作者的责任。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专业中的工具学科意义重大。而规范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不仅有助于医学研究者自觉地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医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推断和写作,而且有助于编辑对研究设计及结果进行质疑和核实,更有助于满足meta分析等文献再分析的需要。所以统计学审核对期刊编辑、科研工作者以及期刊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首先,有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编辑作为期刊的第一读者对期刊的质量有把关的作用,编辑的素质提高了期刊的水平会随之上升。最简单的例子,核对作者提供的统计结果可以有效地发现文中的错误,甚至是学术造假,使那些编造数据者没有可乘之机[10-11]。准确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学规律可以使编辑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数据错误。例如同一实验结果中统计量越大P值越小,统计量越小P值越大;OR值介于95%CI之间。不符合这些规律的数据就应通知作者进行核对并修改。其次,有助于作者的培养。《郑大学报(医)》的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部门等,作者中不乏许多在校生。对于众多人生中第一次写科技论文的“新手”作者来说,编辑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而对于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部门的作者,一些医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也有些欠缺。而医学统计学的发展要求作者的知识储备也随之进行更新。很多作者还不能完全正确应用t检验、t'检验、单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等。也许有人认为不就是几个字的差异吗,但是几个字的差异实质上却大不相同。还有一例,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是因为虽然实验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但是很接近0.05,此时推断临床结论和进行生物学解释应十分谨慎。明白了概率的概念,对此就很容易理解。可见,医学期刊编辑的素养提高了,作者的素养也会有质的飞跃。不要小看了编辑一个字、几个词的修改,对于作者也许是终生的受益。第三,有助于期刊的发展。《郑大学报(医)》从创刊之初的省级刊物发展到连续四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杂志的办刊理念是分不开的。编辑部聘请了专业的统计学专家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重视编辑的统计学审核,再由编辑将这种理念传递给作者,形成编者-作者-期刊良性发展的模式。最初《郑大学报(医)》载文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无外乎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实施新措施以来吸引了大批高水平的文章。近年来,《郑大学报(医)》的影响因子不断上升,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排名也稳中有升。

3做好统计学审核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审核工作量大、责任重。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统计学审核的实际效果,是编辑部面临的问题之一。要做好统计学审核工作,首先要培养编辑的统计学思想,其次要提升编辑的统计学素养,而且编辑要将统计学审核与日常编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既做好编辑工作,又提高统计学审核工作效率。

第4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经管专业统计学;跨学科;教学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的科学。当今大数据时代,无论是社会、自然或实验,凡有大量数据的出现,都要用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统计学是高校经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提高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任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来自教学第一线、一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作者长期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另外,作者长期学生评教成绩位于学院前10%,教学改革工作一直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出版过《统计学》理论教材,编写完成《统计学实验指导书》,在该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上具有较多的心得体会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过程和感受,着重对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任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其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1关于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见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师资队伍导致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两个方面。因此其课程特点决定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以上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宜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经济管理实践中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方法并培养其正确的统计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企业对经济情况或实际问题真实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企业最后采用的相关优化方案或最终决策作为案例素材。因此,就要求任教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与经济管理统计决策相关的案例。显然,就要求教师熟悉并深刻理解案例中有关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个知识要点。这就要求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背景。而往往很多高校的经管专业负责人,没有意识到该课程鲜明的跨学科性。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往往由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样的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师资队伍,因为只有单一学科背景导致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1.2任课教师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

大量的教研教改文献强调,经管类涉及的统计学问题应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问题。教学内容应强调其鲜明的专业应用特征,应涉及信息管理、市场研究、质量控制、财务管理、风险投资、预测分析、数据挖掘、科学研究、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诸多方面。[1]而因为任课教师大多为数学系统计学教师的原因,经管理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教学内容主要以数理统计为主,教学过程以统计学公式的推导、统计方法的推理为主,教学中没有着重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于经济和管理的应用。

1.3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不足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学习目标是把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解决经济管理现象中的实际问题中去,而不仅仅只是理解和掌握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教学过程应恰当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增强学生对统计方法及理论的理解,提高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开设配套的统计学实验及实践课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要求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应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应用各种软件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老师相关能力有如下两方面不足:1)不能正确选择适合于经管学院学生易学能懂的统计软件。一种情况就是把统计专业软件如SPSS或SAS应用于经管学院的实验室,甚至做与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学生同样的实验内容。经管学院的学生因为数学基础有限,而难以达到实验要求,也导致学生逐渐丧失统计学学习积极性。另一种情况是认为经管学院的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差而无法理解专业统计软件的应用,从而无法开展专业的统计学实验,造成实验环节的缺失。2)除了实验,实践环节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自行分组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有关课题,完成问卷设计、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分析,锻炼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2]。而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对于经管类的实际问题并不熟悉更不敏感。即便是有意识地开展了统计学实践活动,但很有可能因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而在实践过程指导中显得力不从心。

1.4缺乏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上实际存在很大不同。在研究型大学里,比较强调统计学概念和方法模型,对具体的应用技术除用于举例以外,不做专门介绍,而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方法原理可起相对持久的作用,所以要重点学习。比如在很多985年大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来如何设计一个新的统计学模型,因此课程设置上主要讲解典型的统计学模型,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的相关理论方法,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熟悉某个具体软件面向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研究型大学的这种模式的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无可厚非,这源于它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问题是这种理念在一般的普通大学里有拷贝的趋势,造成现有不同层次高校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显然很不合适。

2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2.1遴选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因为其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即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要求一个老师能把这些综合知识很好地融合到一门课程中去,是很不容易的。然而经管类的统计学课程,又是经管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任课教师的遴选,就必须要引起专业负责人足够的重视。选派的任课教师既要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又还需具有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学科背景。通常,数学学院的统计学老师,一般不会是本科阶段学习经济管理,而在硕士或博士阶段转学数学统计专业的。相反,在经管学院,本科甚至是硕士阶段学习数学,而后来转为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的老师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已系统地学过统计学的相关专业课程,并且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更新。那么,这些老师就能在具有统计学系统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背景下,紧跟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适时更新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2完善教师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如若经管学院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统计学课程师资人选人数欠缺,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MOOC中国、雨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自学管理学、经济学、运营管理、ERP等经管学院专业的核心课程。还可以与经管学院的教师一起组建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团队。该团队成员的成员可以由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经济学专业教师、管理学专业教师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融合,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3教师主动钻研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经管专业的统计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与数学学院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实践环节具有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教师不能机械套用数学学院的实验软件和实验指导书。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师应尽力通过自学、访学、进修、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选择适合于本校经管专业学生的实验软件,并恰当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调研、翻转课堂等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此外,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利用已有的学习平台,如在线学习平台网站,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调查问卷,试题练习,考试竞赛等内容,一是便于开设相同课程的老师可不断上传课程学习资料,来丰富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料;二是方便教师进行课程资料共享,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三是便于跟踪学生学习进展,了解当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为课堂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如何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起到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2.4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统计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3个学分48课时左右。为了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有关工具解决本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发建设优质的教学内容,包括媒体素材、试题、专业案例、课件、常见问题解答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基于不同专业,加入各个专业最常用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学习。为推进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快速过渡,我们将针对专业特点,对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分配进行调整。在理论讲授和实践环节中,引入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相关教学手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为帮助同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介绍各自领域常用的、可应用于大型数据分析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重点强调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结合案例式教学,开设提高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研究计划,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企业真实项目的专业问题。总之,通过立体化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教学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5创新学习方式。

积极在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创客空间、开放式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开设有关统计学的项目研究课题、真实的项目分析范例和创新实验项目等,营造统计学的创新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经济管理类方面的科研项目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涉及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复杂的主要特征。目前,很多高校经管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大多是数学学院委派而来的统计学专业任课教师,他们数理统计学知识系统、扎实,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从而导致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建议专业负责人优先遴选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老师承担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同时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应主动完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钻研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梦觉,龚曙明.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第5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 概率统计;高中教学;生活味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学问,统计学注重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生活中处处都有概率统计学的影子.处处留心皆学问,本文将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阐述其蕴含的概率统计原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使课堂充满浓厚的生活味.

1 生活中的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并尝试澄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现象:确定性现象和随机性现象.有些俗语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打草惊蛇”、“叶落归根”等这些说的都是自然界中一些事必然会发生的,它们的结果是确定的.但是有些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也即由条件无法预知结果,称为随机现象.如“塞翁失马,焉知福祸”揭示了福祸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例如,从古至今,文件的保密性很重要.如果泄密,那么可能会导致战役的失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为了保证安全,保密文件的传送经常用“密文”的方式进行.后来有人使用26个字母分别对应1~26个自然数或其他代码等方法传送密文,只要传送一方和接受一方均知道这个对应表即可.用我们掌握的概率知识,就可以破解这个密码.经过研究,人们发现,英语书面语言中的字母以基本固定的频率出现.不同字母出现的频率不同,这是英语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通常的文章中,字母“e”平均出现的比例占所有字母的12%左右,“t”占97%左右,而“j”的出现远小于1%.如果掌握了这个规律,再用上面的方法加密,通过对用密码写的密文中的字母的频率的分析,就比较容易破译出密文.

我们发现每个字母出现的频率最终都趋于一个稳定的常数,这说明随机现象具有两面性:随机性和规律性.数学研究的随机现象的特点就在于概率的稳定性,其中所蕴含的随机思想正是概率与统计思想的基础.

2 生活中的小概率原理

近年来,中国彩票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尤其中国的福利彩票巨奖频现,继2009年河南彩民独中36亿元之后,2010年一河南彩民博得358亿元,近日浙江彩民狂揽565亿.这接二连三的博得巨奖,无疑让中国福彩业沸腾了,但是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有人计算过,中双色球一等奖的概率为5.64×10-8,二等奖的概率为8.464×10-7,三等奖的概率为9.1417×10-6

,可见,中一等奖的概率几乎接近于零.像彩票中奖、汽车抛锚、飞机失事、地震海啸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小概率事件,意指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有谚语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瞎猫也能碰上死老鼠”,这些事情似乎不可能发生,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俗语都说明了概率再小的事件在长期的重复中都有可能或必然发生.

现在我们用概率的知识去证明这个原理,我们假设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为p,设Ak(k=1,2,3,…)表示第k次A发生,则前n次试验中A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P(∪n[]i=1Ai)=1-P(∩n[]i=1Ai)≤0.05,所以试验次数达到无穷大时,事件A的概率越来越趋向于1,而成为必然事件.也就是说不管发生概率多么小的事件,在多次试验中必然会发生.

我们不会因为飞机会出现失事而拒绝坐飞机,也不会因为彩票中奖率低而停止购买彩票.小概率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有的概率几乎接近于0,人们坚信它不会发生.而彩票的中奖率虽然也很低,但是人们坚信它有朝一日总会发生.

我们既要防止危险的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即在祸患发生之前就要做好预防,不能因为其发生的概率小就以为它不会发生,俗话说“防微杜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像飞机失事,地质灾害等灾难发生的概率虽极其微小,但是我们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将其所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事件大量的重复时,小概率事件必会发生.所以我们也不应该认为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及其微小,就认为它不可能发生,而拒绝去做它,这样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件中学习小概率原理,最重要的是我们既要认识到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又要认识到在多次重复试验下,小概率事件必然会发生.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小概率事件及其原理,同时在学习之后还能将这些原理运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3 生活中的抽样调查

生活中我们在做菜时,尝一口菜就知道整锅菜的咸淡,这就是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我们在学习抽样调查时,在教学中可以先设置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1:一个小孩,他的爸爸让他到商店买一盒火柴,并嘱咐他,试一试火柴是否擦得着.小孩买了一盒火柴一边往家里走,一边一根接着一根的擦.回到家里他高兴地告诉他的爸爸:试过了,每一根都擦着了!你认为这个故事中的小孩试火柴擦得着的方法蕴含了什么统计知识?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设计这个案例的意图是:有时候全面调查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抽样调查,就是由部分推断总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知晓了什么是抽样调查,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一叶知秋”、“管中窥豹”、

“见微知著”反映的也是这个原理,比喻小中见大,用数学语言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总体中的一个部分来推断这个整体所具有的特征,在案例中,爸爸让小孩试一试火柴能否擦得着,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根或两根甚至更多来检验整包火柴的质量.但是究竟抽一根还是两根或者更多呢?这就引出了后续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即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怎样选取样本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个案例的设置既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现象道出了抽样调查的含义,又引起了学生对后面所要学习内容的思考.

4 数学期望与生活

数学期望是随机变量最常用的数字特征,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教师在讲授这一概念时,先由一个简单例子直接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义.这种授课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学生对其概念只停留在公式的表面形式,对其意义理解不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出发,从生活现象中发掘数学期望的概念及其意义,然后自然地导出数学期望的计算公式.

我们知道概率最早起源于赌博问题.在教学一开始,我们不妨引出一个赌博的例子:有这样两个赌徒,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可以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A赢了4局,B赢了3局,无奈天色已晚,他们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这个钱应该如何分?

数学期望的加权平均和普通的平均值有什么区别呢?它是建立在随机事件发生的基础之上而得到的平均值,他刻画了随机变量的某些性质.例如对某一射手进行技术评定时,经常考察的就是射击环数的平均值;检查一批棉花的质量时,我们关心的是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考察某种大批量生产的元件的寿命时我们往往只需要知道元件的平均寿命,等等.

由历史上的赌博问题引出数学期望这个概念,再将数学期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当中去,体现了数学期望引出的意义,就是现实生活中“平均值”的推广,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平均、公正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真正体现数学期望为生活服务的价值.

5 生活中的独立性与互斥

概率论中事件的独立性是指两个事件没有关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这种独立思想.

一般教师在教授这个知识点时会让学生直接记住它的等式P(AB)=P(A)P(B),学生很难理解独立性的真实意义,更有甚者,直接将概率中的独立性与事件互不相容直接画等号.而两事件互斥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它与事件的独立性有着本质区别.

5.1 生活中的独立性

教师在讲解概率中的独立性时,可以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阐释独立性原理.如“风马牛不相及”,便是独立的,“各行其是”,也是独立的.也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教学.

例1: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一对夫妻已经生了三个女孩,他们想第四个孩子一定是男孩,他们的想法对吗?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般人以为既然前面三个孩子都是女孩,那么第四个是男孩的几率大一些.由于每次生男孩与生女孩都是独立的,所以每次生女孩和男孩的概率都是固定的即1/2.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每次生孩子是有关联的,其实不然.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我们理解了独立性,然后再运用独立性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2 生活中的互斥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它表示我们不能同一次得到两种东西,必须学会舍弃.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一样,我们必须学会选择,你选择了走一条大道,就得舍弃羊肠小路.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蕴含着互斥的原理.

教学时可以撷取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事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体现丰富的数学思想,下面我们可以看一则幽默:一吝啬鬼在自家草坪上剪草,其邻居过来问他:“周末上午你打羽毛球吗?”吝啬鬼生怕邻居借羽毛球打,忙说:“打、打,一整个上午都打.”这时邻居又说:“那你肯定不用剪草机了.”看完后大家肯定要想吝啬鬼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个故事就可用概率中的互斥事件来解释了.

从生活实例去解释数学原理,使原本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单单从概念和公式去把握独立性和互斥,许多学生可能会混淆两者,不能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独立性、互斥的思想,教师将这些现象作一归纳,将其中所蕴含的独立性、互斥原理提出来,体现了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概率论的知识.

第6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广东东莞523450

【摘要】目的:观察“整合教学模式”在本科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本科生做为研究对象,依据采取教学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笔试试卷评分、问卷调查评分和实际操作考核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教学模式”在本科生骨科教学中应用后,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学生实践掌握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整合模式;本科生;骨科;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50-01

骨科学的内容较多,不同章节有其独立性,同时又贯穿前后,解剖结构的立体性强[1]。骨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联系实践,特别是骨科知识的实践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又因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降低了骨科知识的连续性和强化性,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骨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脱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要求[2]。鉴于此,笔者通过对30名学生应用“整合教学模式”,观察其教学效果,现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医学教研室6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5±1.4)岁,按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两组本科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根据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将所学的骨科学知识对不同阶段知识点进行划分,划分成一个个教学项目,项目难度适中,保证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和尝试,从而完成项目。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是学生对于驱动项目的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学。然后对情景进行模拟,通过教学老师选择常见的体征和病例制定相关的流程表格和技能评价标准,每一个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其中,课后进行重复性的联系。最后进行真实案例教学,通过情景模式模拟之后进行临床接诊,在指导老师监督配合之后进行技能评测,从而完成学生在真实案例中的临床实践学习过程。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本科生骨科学笔试试卷评分进行骨科学理论知识笔试,考察学生对于骨科学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情况,总分100分。

1.3.2观察两组本科生骨科学问卷调查评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本科生对骨科学教学模式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骨科学实践学习主动性、骨科学实践学习内容兴趣、理解程度、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收集资料和查阅文献能力的培养、骨科学实践思维逻辑顺序是否清晰、对骨科学常见问题的判别能力、应急处理的能力及骨科学实践价值观等情况,总分数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骨科学实践模式越好。

1.3.3观察两组本科生骨科实际操作考核评分主要针对本科生的骨科实际操作考核情况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实际操作技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试卷、问卷调查和操作考核评分,观察组笔试试卷评分、问卷调查评分和实际操作考核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整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新模式,其将学习的整体知识分割成不同的具体项目,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以大量的实践操作,真实的案例,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兴趣[3]。骨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技能要求较强的科学,同时其内容繁杂,如果不能分门别类,横纵联系,仅仅凭借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真正掌握骨科学的精髓,学生无法对知识消化吸收和真正的深刻理解。项目驱动教学是一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性较强。项目驱动教学和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起点,以实践技能操作为手段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4]。项目教学法将所学知识分成若干个典型案例,根据不同阶段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情景模拟和真实案例操作,促使学生可以真实的接触到大量的临床案例,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顺利的过渡。本研究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教研室60例本科生教学情况,依据采取教学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观察组笔试试卷评分、问卷调查评分和实际操作考核评分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整合教学模式”在本科生骨科教学中应用后,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学生实践掌握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肇,李伟,傅景曙,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循证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4):440.

[2]刘世兴.VR 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手术问题研究[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8,7(11) : 114-115.

[3]黄彦.“项目驱动 + 情景模式 + 真实案例”整合模式在本科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1(2):124-126.

第7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关键词] 截肢;SCL-90;心理分析;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b)-123-02

Analysis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n 100 amputation patients

CHI Lei1*, ZHU Shihai1, YAN Li2

(1.Asylum of Xuzhou City, Xuzhou 221006, China; 2.Xuzhou Renci Traumatic Surgery Hospital,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conducting on amputation patients, and to guide the treatm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recovery in amputation patients. Methods: SCL-90 was applicat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the mental health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factor in amputation patients' SCL-90 test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mod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factors decreased.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n amputation patients is very necessity, its curative effect is also affirmed.

[Key words] Amputation; SCL-90; Psychoanalys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截肢治疗是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技术,其中也涉及到康复心理学问题。截肢是一种不良应激事件,会使患者感到相当痛苦,若不给予适当的处理,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1]。如不了解截肢患者的心理特点,不按康复医学原则处理,必然会影响截肢患者的康复,使其身心致残率明显增高。为了解截肢患者的心理状况,本组对我市某骨科医院的100例截肢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截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并跟踪进行心理治疗,为医院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5年9月~2008年8月我市某骨科医院骨科与康复科截肢住院的患者。截肢1周后第1次填写SCL-90问卷,经1个月多种形式(包括个体、集体、出院随访)心理治疗后再次填写SCL-90问卷。此期间内共发出250份问卷,累计收回有效完整资料200份,同一患者先后2次答卷为有效,回收率为80%。其中,男性76名,女性24名;年龄14~60岁,平均(34±2)岁。

1.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分有90个项目,原作者Derogatis(1973年)认为量表由躯体化(SOM)、强迫(OC)、抑郁(DEP)、焦虑(ANX)、人际关系敏感(INS)、敌对(HOS)、恐惧(PHO)、偏执(PAR)和精神病性(PAS)等9个因子组成。每个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制来评定受试者有无某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根据量表的因子分、均分和总分了解受试者的身心状况。

1.3 测量方法

采用研究对象自评方法,以团体或个体方式进行测试。严格遵守心理测试原则,由主试讲出指导语,然后要求被测者按指导语作答,答卷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编码,采用SPSS 11.0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输入电脑,建立原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截肢患者SCL-90测试结果总分最高227分、最低114分,平均(115.7±41.7)分,阳性项目数(30.28±21.38)个。9组症状因子均在1.52~1.98之间,国内常模在1.23~1.65之间[3]。结果见表1,所有因子分均明显大于国内常模,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各因子分以其均数加1.96标准差计,国内常模结果均≤3;截肢患者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3。对单项2分以上作阳性项目数计算,阳性率前10位症状见表2。

表 2 截肢患者最常见的10种症状

截肢患者截肢1周后SCL-90评定结果(治疗前)与心理治疗1个月(治疗后)后的SCL-90评定结果相互比较,后者各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小于前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 3 截肢患者心理治疗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x±s,分)

3 讨论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最常应用的心理病理自评量表之一。由于创伤、肿瘤、感染、周围血管病、神经损伤、先天性损伤等因素,临床患者往往需要截肢治疗。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截肢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极其强烈的生活应激事件,尤其是精神上的痛苦。患者截肢后常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自我概念改变,悲伤、流泪、睡眠障碍、意志减退、兴趣下降、感到未来生活没有前途和希望、无价值感、无助感,甚至个别会出现自弃观念及自弃、自伤冲动行为。将截肢患者SCL-90评定量表结果与正常人常模相互对比,在9个症状因子中均存在显著差异,总均分、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以均值加1.96标准差计算,截肢患者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三因子分高于3分,即达到严重程度,说明截肢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常表现为苦闷、自卑、孤独、寂寞、神经过敏、多疑、不信任、不自信,常出现敏感、不确定、烦躁不安、情感淡漠、生活退缩、沉默寡言、不能与他人保持密切联系、适应社会困难,也常进入幻想状态。研究已证明,心理因素是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焦虑可使患者痛觉阈值降低,疼痛感觉增强,导致血管痉挛,诱发血管危象[4]。患者会因躯体残疾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将来的生活中一旦遇到来自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扰,就容易产生情感波动、负性情绪,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截肢患者残肢伤口愈合之后,并不意味着医学工作的结束,根据现代医学模式,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而且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除了患者个人的因素之外,合理的心理治疗与指导可以达到药物和器械所起不到的作用。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治,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药物及心理治疗,主动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对截肢患者早期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在康复医疗的各个阶段,患者对可能由于残肢的不可逆性和长期性而表现为不稳定的反复心理,医护人员要自始至终给予耐心的安慰和鼓励[6] 。心理康复的原则是尽早干预,患者入院时就应开始进行危机心理干预,尽早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产生良性就医心态。医护人员须尊重截肢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富有同情心,做到既治病又治心,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心理护理对缓解截肢后有幻肢痛患者的身心痛苦有较好的效果[7]。

本组对100例患者使用不同形式(个体、集体或者出院随访)分别采取,①支持性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让其宣泄,然后疏导、支持,讲解骨科的相关知识。②认知行为疗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患者用正确的认知观点处理应激事件,减少不良心理和情绪反应,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③对家属也要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骨科及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对截肢患者心理治疗前后的SCL-90结果分析对比,心理治疗后截肢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因子分以均数加1.96标准差计算,结果≤3,较之前有明显降低(P值

4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统计学角度还是从临床的角度,心理治疗对于截肢患者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的康复[8-9]。因此应加强宣教,对康复患者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促进其重建自我形象,协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

[2]郑玉梅,郭福林,邸波,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06-108,115-120.

[3]金华.中国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4]修平,李政平,徐林.外伤断指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100-101.

[5]吕青,王爱兰,丁自海.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4-208.

[6]吴碧玉,陈金秀,张月英,等.偏瘫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5,7(5):305.

[7]陈彩英.18例截肢后幻肢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4,3(1):65-66.

[8]齐钢桥,陆强,汤优民.心理干预对卧床骨折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209.

第8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1.1一般资料2006级八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8名,一队(2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纳入对照组,二队(28人)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PBL+CBL双轨教学模式,纳入试验组。教学时机在学生已完成基础教学,进入临床后期教学阶段。1.2案例选择及问题设计按照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脊髓损伤”这一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案例。先安排两个学时的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然后安排两个学时的研讨课,采用PBL+CBL双轨教学模式进行,所选案例中,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齐全,诊治过程详实。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既要体现教学的相关性、开放性、系统性,又要体现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真实性。选择的病例如下:46岁男性病人,以“车祸伤致颈痛、活动受限伴四肢活动受限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车祸伤致颈6椎骨折、四肢瘫,伤后1周行颈6椎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1周转入康复科,转入时为卧床状态,四肢运动、感觉功能及二便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依赖他人。根据此病例我们设计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并发症、康复评定、早期治疗原则、各阶段康复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并发症的治疗,家庭康复措施等问题,进行层层深入讨论。1.3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前准备:充分备课,结合教学目的设计案例及问题,以学生能否受到启发,并运用所学知识查阅资料为目标。理论课结束时将研讨课的病例资料发给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步骤:①给出案例、提出问题。以多媒体形式给出典型病例资料,提出学生要掌握的重点问题。如脊髓损伤是康复医学的常见病,早期处理及康复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以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引出重点问题,如怎样避免不正确的处理措施,导致“二次损伤”;怎样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达到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的治疗目标。②组织学生分组(2组)讨论、提问。学生代表发言,每组1-2名学生补充,其他组学生可就疑问提问,对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性讨论。此阶段教师参与,掌控讨论的方向、广度及深度,使讨论顺利进行。③总结与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包括教学中要掌握内容的总结和补充,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进行总结评价。1.4教学效果的分析课程结束后,采用答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两组学生的考试均采用学校统一命题标准、评分标准。考试内容包含理论和临床应用部分,其中临床应用占考试成绩比例的30%,将两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趣味性、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点的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对PBL+CBL教学模式是否满意等内容。发放调查问卷28份,收回28份,收回率100%。1.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考试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90分数段比较,试验组学生人数及所占比例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见表1。成绩差异表现在临床应用部分。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对PBL+CBL双轨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教学内容,他们希望继续开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以及独立分析临床问题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3.6%的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感觉上课有压力,见表2。

3讨论

第9篇: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范文

(德州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据学习分析技术理念设计一套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阐述通过实时采集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较好地解决实时掌控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 :学习分析;教学设计;学习评价

第一作者简介:谢廷红,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网络数据库开发,dzⅪeyh@163.com。

1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实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无法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普通本科教学中,除课堂时间外,学生与教师见面的机会很少,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无法得知。虽然学生可以通过BBS、Email反馈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QQ群等技术构建辅助教学平台解决部分交流问题,但是教师依然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其后续学习。

(2)学生不能实时、全面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因而无法实时调整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对各知识点以及作业、单元测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而不能实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近年教育技术领域新兴起的学习分析技术为我们解决以上教学问题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它通过分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控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实时进行学习评价,随时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基于该理念,笔者设计了一套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教学平台)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利用教学平台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1)教学平台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多主体参与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状况,这是教学的基点与起点,也是学生知识的增长点。

只有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高效地进行教学。教学平台能够全面、实时地采集学生在课程预习、复习、上机实验、论坛交流时的各种数据,对学生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程度以及单元测试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态度、对各知识点和课程整体的把握程度,令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实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各种教学疑难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2)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自己实际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

大学是一个大的环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出必要的建议,为学生提供各种探索的机会,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理念。教学平台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均给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建议,指出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以及因此需要采取的措施或作出的努力,即“环境刺激”。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为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主张保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教师各阶段定期的指导性学习建议,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清晰认识,加上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较快地提高学习成绩。教学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教,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使学生能够自我激励和提高,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3 教学平台设计及实现

3.1 教学平台数据模型

学习分析技术的数据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移动终端、社会性软件和学习管理系统所记录的数据,即学习者数据;二是通过语义分析及连接技术处理的源自课程、学习考试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即智能化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在以某种形式对学习者数据、档案信息和课外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两部分数据收集起来并进行某种分析,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

根据学习分析技术相关理论,可知学习分析技术的核心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测和干预调整。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际,我们提出图1所示的数据模型。首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初始化,导入系统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原始数据和各部分数据的采集点;然后把要采集的数据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用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根据显示结果,对数据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对相关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干预;重复以上步骤,自始至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干预学习过程,直到课程结束。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数据模型设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3.2 教学平台算法设计

教学平台依托校园网运行,系统平台为Linux RedHat.采用MySQL数据库、PHP和Dreamweaver开发工具。实现教学平台6个功能模块所涉及的各个功能需要设计的算法较多,限于篇幅,笔者仅列出统计实验日志中知识点和常见错误点的算法描述:①从实验表中读入指定实验知识点内容放入实验表数组,从实验日志表中读入指定实验日志内容放入实验日志数组;②取实验表数组第一条记录;③在实验日志表数组中进行检索,如匹配成功,则将相关数据项存入实验统计表中;④查看实验表数组是否为最后一条记录,如不是,则从实验表数组取下一条记录,转③,如是最后一条记录,则查看是否为实验日志数组最后一条记录,如不是,则从实验日志数组取下一条记录,转②,如是,则算法结束。

4 教学平台应用

4.1 数据采集

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包括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种。

(1)标准化数据指用户访问课前知识点预习、课后单元测试等内容所产生的数据。这两种数据由于分析目的不同,采集的内容也不同:对于课前知识点预习主要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积极程度,因此教师在记录学生账号的同时,还要记录学生预习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从花费在上面的时间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课后单元测试内容主要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要记录学生账号、各测试项答案、测试开始和结束时间。

(2)非标准化数据包括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实验报告、上机实验日志、论坛交流内容等。其中,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实验报告由于均为纸质内容,可通过对其中所涵盖知识点的统计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统计该类数据时可先定义每部分或每个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对于每份试卷或实验报告,如果试卷中每个客观题都正确,就统计所含知识点,否则均不统计;对于实验报告和试卷主观题部分则按照批阅情况将每部分或每个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统计到系统中。

上机实验日志、论坛交流内容等数据均为电子数据,对于上机实验日志,由于每个实验涉及的知识点、每次上课内容、每章节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明确的,因此可将每个知识点中最为标志性的词句定义为数据采集点,输入到系统中,查看匹配情况,将正确答案的标志性语句作为采集点与上机实验日志进行匹配,将匹配结果放人数据库。

交换机、路由器常见错误见表1。首先将常见错误标志性词句定义为数据采集点,和学生上机实验进行匹配,将匹配结果存人数据库。

学生在论坛中交流的内容多数属于学生感兴趣或掌握不牢固、概念不太清晰的部分,因此先定义所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各知识点,然后与论坛内容相匹配,将最后的匹配结果存人数据库。

4.2 数据分析

(1)课前知识点预习分析。根据所采集数据首先定义一个时间阀值T,此阀值一般根据教师经验设置,如5分钟或10分钟,用于衡量学生的预习时间是否合理;计算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若该时间大于T,则累加1,否则不予统计;将每部分预习内容统计出一个数值,存人数据库,直到所有预习内容均统计完毕。

(2)课后单元测试成绩分析。根据所采集的数据统计每个测试单元中各个知识点的正确作答人数,与预设答案进行比较,如正确,则累加1,否则不予统计;统计出该数值后,将其与参加测试的人数作商,保留两位小数,存人数据库,直到将所有单元测试的所有知识点统计完毕为止。

(3)实验报告分析。根据采集数据统计学生对每个实验中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预设答案比较,如正确,则统计数值加1,否则不予统计,将统计后的数值和所有被统计的人数作商,保留两位小数存人数据库,直到将所有实验的所有知识点统计完毕。

(4)上机实验日志分析。根据采集数据统计学生对每个实验中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常见错误的发生情况,设置两个记录变量分别记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常见错误的发生情况。根据预设答案,如正确,则统计加1,否则不予统计,直到将每个实验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常见错误的发生情况统计完毕为止,与实际实验报告总人数作商,保留两位小数,存人数据库。

(5)论坛数据分析。根据采集数据将涉及的知识点数量加1,存人数据库,直到所有知识点统计完毕为止。

(6)期中、期末考试分析。根据采集数据统计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每名学生的成绩,统计完后分别存人数据库,直到所有数据统计完毕为止。

4.3 数据显示和决策支持

数据显示根据一定的目标,依据某种算法将分析数据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决策支持根据显示的数据给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1)课前知识点预习部分。

课前知识点预习部分所采集的数据主要是用来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是一个趋势图,如预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则说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反之则减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前10个内容单元的预习情况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预习内容,纵坐标为相应内容的预习人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效参与的学生有46名,内容1的预习人数为42人,内容4的预习人数为15人,到达最低点后曲折回升,分别到达内容8和内容10的40人。

图2的人数变化曲线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由于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于内容1的兴趣均较高,对于后续几个单元的兴趣逐渐减弱,至内容4降到最低点。随着课堂内容和实验课程的推进,学生的成绩分化明显,至内容4时,多数学生均进行了多次单元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始加大课程学习力度,加上老师的督促,预习人数逐步上升。

根据课前知识点预习变化曲线,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变化趋势,若曲线一直降低,则应考虑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通过座谈、走访、讨论的形式获悉真正原因,随之调整教学策略。

2)课后单元测试部分。

该部分用来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由于每个单元测试内容所含知识点均较多,因此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测试统计,行与列交叉处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正确的人数与所有人数的比值),见表2。

表2中已经将知识点掌握程度低于50%的用下划线标出。对于这些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教师应注意复习或进行重点讲解,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给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好的学生发送消息,提醒学生注意复习以保持进步。

3)实验报告部分。

实验报告主要是根据批阅情况统计学生对各实验涉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表格方式显示,行与列交叉处为分析数据,即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按百分比表示,见表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参与实验的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仅实验五的知识点6稍差为67%,对此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或复习,同时将所有知识点的统计情况发给所有学生。

4)上机实验日志部分。

上机实验日志是反映学生知识应用的情况,如哪些知识点易犯错误、哪些掌握得较好等。表4为前5个实验中常见错误信息在上机实验日志中的统计情况,交叉点处为分析数据,即该项错误在所有人数中出现的比例,错误率大于50%的用下划线标出。

从表4可以看出,一些错误的发生率非常高,教师应将对应的常见错误向学生仔细讲解,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同时将这些错误、强化练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发给所有学生。例如,实验一常见错误2为“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marker”,此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对上机实验所用命令的模式不正确,所有命令操作时如果模式不正确均会出现该问题;实验四为静态路由配置实验,常见错误3为“Invalid command orparameter”,为学生对命令不熟所致,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掌握熟练命令,因此错误率很高,达到89%。

5)期中考试部分。

期中考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供教师和学生对前半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我们对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采用二维折线图的方式,横坐标为学生,纵坐标为成绩,包含4条曲线,分别为期中成绩、单元自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预习成绩。期中成绩曲线和其他3个成绩曲线在走势上基本一致,即单元自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预习成绩好的学生,期中成绩相应也好,而3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期中成绩也比较差。

教师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提醒,给出建议,督促其学习,同时对全班学生分级并分类给出建议:①对于平时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参与单元测试和实验报告错误较多的学生,应给出加强学习、加大学习力度等建议,使其尽快转变学习态度,以提高学习成绩;②对于平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参与单元测试但期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与其进行谈心交流,共同制订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尽快适应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以上5项均为单项分析,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对多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显示。例如,通过将课前知识点预习记录曲线与后面的单元测试曲线、期中和期末考试曲线、实验报告曲线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走向趋势看教学问题所在;将前几学期各科成绩曲线与现在各成绩曲线对比,从走向趋势看学生深层次变化等各种问题;从各走向趋势变化看出整体发展趋势;可分析单个学生的发展动态,也可预测全班学生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教学平台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师生沟通交流的实时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学效果。虽然该教学平台最初仅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而设计,但是只需稍作调整即可应用于其他课程教学。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该平台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进一步改进:①对学生数据的分析还较为浅显,需要更进一步挖掘数据后深层次的含义,给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切实提高教学效果;②对学生的数据采集多数还是手工录入阶段,还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光电扫描、广电阅读等,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永兵,赵宇红,靳荣,利用QQ群构建Internet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J]中国远程教育,2006(9): 68-70.

[2]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3-118.

[3]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29-259.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