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高校采购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采购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采购管理办法

第1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招标采购 B/S 管理系统 信息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投入经费大幅增加,办学条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领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高等学校对仪器设备的需求面宽、差异大、采购特点鲜明以及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设备厂商参与到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竞争中[1],使得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工作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对招标采购的管理工作也急需完善。传统的人工纸质化数据处理方式难以适应采购过程,给采购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严重影响了招标采购的工作效率[2]。

在信息化建设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和最准确的结果处理和传递大量复杂的信息[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以往基于C/S架构的管理系统通常用于局域网,适用面窄,程序需要安装才可使用,并且维护成本高,每次升级,所有客户端的程序都需要改变。笔者基于B/S模式,将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出一套满足用户需求的招标采购管理系统。系统解决了C/S架构带来的弊端,并且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管理系统查询采购工作情况,统计各类数据,实现信息共享。这样不但能够充分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工作积极性,也可方便领导通过管理系统随时查看各类采购信息数据、掌握采购工作进度。

1 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难点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校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任务也不断加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之显现出来。但是高校作为非盈利单位,其招标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譬如:

1.1 资金来源渠道多

高校的资金来源除政府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外,还包括其他资金渠道,如纵向、横向科研经费,211经费,修购款,捐赠款等[4]。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加重了经费使用情况的统计工作,若使用纸质形式进行统计,缺乏实时统计的动态工作效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不利于对设备采购经费的充分利用。

1.2 招标采购工作周期长,工作计划性需要加强[5]

招标采购的过程需要先提交采购申请再执行,工作周期较长,个别用户为减少采购流程,采取先采购后提交计划的做法,这种不经批准自行采购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对采购工作的监督,且容易导致设备的重复购置或超预算等现象,影响了学校采购工作的计划性。

1.3 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繁杂

招标档案包括:招标提请文件、招标申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纪实、中标公告、合同文本及其他相关文件。管理并妥善保存这些数目种类繁杂的文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2 针对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需求完成系统设计

传统管理模式的招标采购工作流程、数据处理方式均为纸质化处理,工作进度慢且没有条理性,不易于领导进行监督和指导。

针对招标采购工作的特点和难点,招标采购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为:

2.1 方便不同资金来源统计,掌握资金使用情况

系统根据采购资金的来源,对各环节资金使用情况,如:中标价格,节约金额等,进行分类统计。既方便了资金统计工作,用户又可准确掌握不同种类的经费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实现设备采购资金的充分利用。

2.2 提高计划申请速度,节约采购时间,加强采购工作的计划性

招标采购系统可设置计划管理区,按照招标采购工作要求规范审核并完成招标采购工作,可提高申请审批速度,缩短采购周期。用户可在计划管理区快速查询已提交的采购计划,查看已经申购的设备,避免出现设备的重复采购,加强采购工作的计划性。

2.3 严格按照流程设计招标采购执行功能区,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招标采购档案的管理难度

招标采购工作需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在管理系统中逐步完成,其中包括招投标、签订合同、付款验收等。工作人员在签订合同后,可以上传招投标文件、合同、发票等需要存档的相关文件,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可准确记录下招标采购的操作过程,每一笔业务的相关数据,文档可以有序保存,供用户业务需要使用,实现无纸化办公,方便了招标采购的档案管理工作。

3 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结构

3.1 系统体系结构及开发工具

招标采购管理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服务器主要任务是承担网络监听和实现客户端链接、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取和数据传输功能。浏览器作为客户端面向用户,承担着招标采购管理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开发工具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3.2 系统工作环境及支撑软件

3.2.1 服务器端的工作环境要求及支撑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高级服务器版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企业版

3.2.2 客户端的工作环境要求及支撑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98或更高

开发环境与语言:基于.NET开发框架和C#程序设计语言

浏览器要求:用户可以通过IE或者兼容IE的浏览器直接访问

3.3 系统功能及结构

招标采购工作的具体流程可概括为:一般用户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提交设备购置计划表,管理部门对计划单进行审核,并依据学校制定的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完成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其中,可把招标采购流程细化,首先将设备分为自制设备、一般设备、免税设备3类,根据设备类型,学校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办法;参照采购管理办法,实施具体采购方案。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采购工作流程图

根据招标采购工作流程,设计招标采购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功能结构图

3.3.1 浏览器客户端

系统采用B/S结构,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用户查询、录入、修改等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均通过浏览器传输到服务器端。

3.3.2 一般用户

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访问招标采购管理系统,查阅招投标公示及网站公布的相关规章制度;可在浏览器申请页面上直接填写设备购置申请表,方便快捷;首页设置了用户登录模块,根据用户名和密码决定用户权限,根据实际招标采购工作流程,系统将后台管理功能区设计划分成如图2所示的不同的管理功能区。

3.3.3 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可分为超级管理员、一级管理员、二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为系统维护人员,具有最大管理权限;一级管理员为招标采购工作执行人员,负责完成具体招标采购工作;二级管理员为提交计划的一般用户,提出具体的采购计划。超级管理员根据一级管理员所负责的招标采购工作内容,将后台系统维护区、前台管理区、计划管理区、执行管理区、报表统计区等功能模块分配给相应管理人员,实现动态分配管理权限;而对二级管理员仅提供查阅已提交购置计划单的情况,以便提高购置设备的计划性。一级管理用户在执行管理区完成采购流程,但是招标采购管理系统要根据自制设备、一般设备、免税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设备采购方式制定不同的系统功能区。如图3所示。

图3

4 系统功能实现及优缺点

4.1 根据系统的功能结构,编写程序,实现其功能

系统程序结构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程序结构

4.2 管理系统优势

招标采购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前台呈现部分、后台管理部分。一般用户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前台,根据需求填写并提交购置申请。后台管理实行动态权限分布模式,将不同的管理权限分配给相应的采购管理负责人,每个管理人员只能浏览、操作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模块,可独立完成其本职工作;采购工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是不可逆的,各采购环节负责人将采购信息提交保存到下一环节,只能由下一个管理负责人进行采购项目的跟进,体现了采购工作的进度及连续不可逆性。另外,为方便掌握招标采购工作的进度及完成情况,了解多渠道资金的使用情况,系统实现了信息数据实时统计功能,并在每个工作环节设置了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及时查询、了解情况。

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在记录不同工作过程信息的同时还可提供数据查询及统计功能,及时查询招标采购计划、招标工作进度、采购设备状态以及查看招标采购合同信息,这样可以提高招标采购工作的计划性,增加招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为监督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6]。

4.3 应重视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在招标采购工作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招标采购工作人员要接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培训,对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接受其管理模

式,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7]。

信息化管理对基本硬件设备有一定的要求,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8,9],应采用备份机,及时备份数据,形成安全可靠的系统数据管理模式。

5 结束语

根据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特点,设计招标采购管理系统是一项开拓创新的工作,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将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促使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更加成熟,同时体现了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鑫.探讨高校设备的采购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152-155.

[2] 季立光.高等院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51-154.

[3] 李琳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31-33.

[4] 张天伟,曲红.关于加强高校设备招标采购管理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0(9):71.

[5] 刘乃英,郁鹏.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的再认识与实践[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06(8):1029-1030.

[6] 杨春明.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过程管理系统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88-191.

[7] 王加元,王鸿宇.应用信息化建设技术实现高效快捷管理[J].山西建筑业,2010(10):37-38.

第2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经营 资金效益

高校扩招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出现的复杂情况,高校财务工作应牢固树立财务经营理念,营造和谐的理财环境,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建设现代大学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一、牢固树立高校财务经营理念

作为学院管理财务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增收节支方面的参谋作用,积极树立财务经营理念,建立高校增收激励机制,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1.健全学费管理体制。(1)制订学费收缴奖励制度。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一系列的学费管理办法,完善恶意欠费生处罚办法,降低学费呆、坏账比重,保证学校预算的顺利执行。(2)完善助学贷款管理制度。高校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力争助学贷款步入可持续、良性发展轨道,缓解贫困学生的欠费压力。

2.发挥校内各单位创收积极性。一是积极鼓励各中层单位特别是教学、科研团队争取各种横向、纵向合作项目资金,完善各类政府专项资金的配套奖励办法;二是挖掘校内服务市场,制订校内有偿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创新服务收费途径,弥补正常经费不足;三是建立教学院系办学收入的激励制度。

3.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努力争取其它社会捐赠资金,多种形式办学,不断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二、营造和谐的理财环境

高校财务部门要充分处理好校内关系,在校内中层单位中培育一支协助财务工作的队伍,有针对性的开展财会知识讲座和培训,争取各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减少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磨擦。

政府部门、审计部门、物价部门、税务部门和金融部门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环境,财务部门要协调好对外的关系,争取多方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理财环境,防范各种财务风险。

三、规范校内财务收支行为

高校要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财务管理“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首先,规范校内现金支付行为,加强校内现金管理,对不符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规定的情况严格控制;其次,强化预算项目管理。高校要加强基建、维修、设备采购等大额支出的财务监管,杜绝超付、重付和提前支付,积极争取延期支付,探索利用经销商信用的新途径。再次,加强校内各单位二级预算管理,确保各项支出符合学校预算指导思想。最后,高校要制定一系列财务包干管理办法,构建节约型校园,如低值消耗品及办公用品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差旅费包干管理办法和设备招标采购办法等。

四、搭建现代化校园理财平台

财务部门要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各项财务制度和办事程序,向各单位通报资金运作情况,协助各单位自觉控制遵守财经纪律。

1.财务部门要定期教职工关注的财务信息,如工资项目说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个人所得税、个人项目借款、学生欠费、学生奖助学金等,依法加强财务监督,推进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

2.建立财务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师生查询经费情况和学费信息,节约咨询人力,提高财务运行效率。

3.通过网上银行和校园一卡通项目,提高资金结算效率。财务部门要着力搭建现代化理财平台,减少校内现金流通,加强对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的管理,方便学费催缴,及时回笼学费。

五、建立一支业务娴熟的财会队伍

管理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业务知识能力测试,选派重点对象外出学习等,激励广大财会人员学习业务,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同时,出台财务处内部分配制度、会计人员考核制度、会计人员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一支业务娴熟的财会队伍,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适应现代大学财务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第3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一、国家有关招标评委的基本规定

《招标投标法》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临时组建评标委员会负责;组建的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或者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国家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规定评标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且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二是熟悉有关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并且具有与招投标项目相关实践经验;三是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的履行职责。发改委《评审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也对评审专家的资质、奖惩、责任与义务、管理与使用做出相对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这些都为高校评标专家队伍建设、管理和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高校招标评审队伍存在的问题

1、评审队伍规模偏小,专家数量不足

高校评审队伍由评标专家、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资产处、财务处等)和业务主管部门人员(后勤处、基建处、设备处、图书馆、教务处等)及使用单位人员组成,一般局限于学校内部。受高校规模、专业限制,学校可供选择的人才总量有限,能够胜任评审工作的人数偏少。此外,组成评审队伍的人员大都是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本职工作繁忙,加之评委的抽取确定和通知不能太过提前,评审人员不能统筹安排本职工作和评标工作,致使实际参与评标工作的人数经常不足。

2、高校评审专家实践能力不强

由于学校相对封闭,评审专家虽然资格达到要求,实际业务能力高低不一;部分专家、教授对理论知识精通,技术精湛,但缺乏实践经验;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招标办法评标方式、评审内容和评分规则不了解、不熟悉;对项目技术不够精通,不能把好技术关,只能简单对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对新产品、新技术掌握不够,市场信息不了解;对价格虚高、围标现象不能发现和制止。此外,业务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代表对技术一无所知,一味追求低价格。

3、权利过大,责任不明确

评委基本是无责评标,评标行为被认为是个人行为,即使出现废标或评标结果被质疑,评委也无需承担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专家行使独立评审权,招标管理部门对评审结果和评标工作难以评价,对专家评标的公正和合理性无法衡量,对违规行为的认定和取证都很困难。违规处罚威慑力不够,造成专家对明显倾向性评审后果不怕承担责任,主观判断和酌情打分项目过多,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普遍过大,经常出现不同专家对同一投标人评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加强高校招标评审队伍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对策

高校要做好招标评标工作,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高校招标工作实际和学校人才现状,加强评审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有利于独立、公正、公平的履行职责评审队伍,并对其加强管理和监督。

1、加强高校招标采购评审专家库建设

建立一个既满足评审时对专家数量要求,又能保证评审质量的评审队伍是高校招标采购的基础工作。为扩大专家库数量,高校应向有兴趣参加学校评标工作的教职工敞开大门,最大限度地把有能力从事评审工作的教职工纳入到专家库,并适当降低录取条件,例如对年轻博士,降低对其工作年限、职称要求;对有能力的技术人员,降低对其学历和职称要求。

此外,还可以与兄弟院校建立评标公用专家库,避免独立建立高校专家库的困难,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减少投资额度大、技术复杂、工艺复杂的大型项目校内招标的非专业评标、用户独自评标的现象。

同时,高校评标可以使用政府采购专家。实际上,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高校采购本身属于政府采购的分散采购形式,使用政府采购专家既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又能解决高校评标专家不足的问题。

2、规范评审专家的抽取程序

抽取和确定评委的过程存在从抽取到确定、通知到评标时间难以掌握的问题。如果时间过长,“专家”情况会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投标单位手中,利益相关方会通过各种途径对评标专家施加影响,给评委和评标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如果时间过短,容易造成专家因时间关系无法评标。因此,抽取和通知应在纪委的监督下,采取按3:1比例抽取,逐个通知,直到选定为止。同时应规定,参与采购项目论证、制定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的专家,不能作为专家参加评标;专家不能参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项目评审;一年内连续三次参加评标活动的专家不能再次参与评标。

3、加大对评审现场的监督力度

评委在评审过程中,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客观公正地对招标文件进行独立评审,对其他评委的不同意见或倾向性处理要坚持己见,不受干扰和影响。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和招标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评标现场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在技术手段上加以保障,如隔音处理、手机信号屏蔽、专家之间分离、专家和供应商分离、专家与外界分离、专家与采购人分离。采取屏蔽投标单位名称,现场评委独立评标,防止串通评标单位和评标过程外泄。对个别专家的意见与大多数专家意见有显著不同或明显有失公允,监督人员可以提出质疑,专家要予以明确答复,尽量将个别评委的倾向性影响降到最低。

4、扩展评标专家在项目论证和验收过程中的作用

发挥专家在项目论证和技术方案制定中的作用。准确描述项目需求和相关技术指标,对采购项目的全过程起着统领性指导作

用。采购部门对项目市场不熟悉,专家可以与采购部门组成项目小组,利用自身优势为其制定合理、可行的技术参数和采购方案。如果发现招标文件存在技术缺陷,专家可以及时提出优化建议,提高方案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效益。

采购项目评审结束后,进入项目履约和验收阶段,这是保证项目完整性的最后一环。通过验收可以监督供应商是否按实际要求提供商品和服务,防止其偷梁换柱,可以保障项目验收质量。

第4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网上竞价 高校政府采购 问题对策

网上竞价又称反向拍卖,是由采购方和供应商通过电子竞价平台来完成的一种采购方式。主要是采购方自选一个品牌的产品在平台上需求,由3个及3个以上供应商进行背靠背的网上报价,经过多轮反向竞价形成最低价格,由采购方确认成交结果,最终完成采购。

我校采购管理办法规定,单价或批量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设备由学校采购中心执行集中采购,进行招投标工作;10万元以下设备的零星采购由学校技术物资中心执行。由于10万元以下零星采购需由老师提交书面申购单,委托技术物资中心授理,还需由业务员进行货比三家的工作,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更影响了采购效率。从2011年开始,根据教育部党组[2010]27号文件“建立高校网上竞价采购制度、图书采购联盟、进口仪器设备采购联盟,健全和完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监督机制”的要求,我校从中山大学引进网上竞价系统,将十万元以下设备进行了网上竞价试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普遍受到用户的好评。

一、网上竞价的优势

(一)流程透明,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诚信”

网上竞价平台实现了零星物资采购在申报、审核、竞价、履约等流程全网络化管理,改变了传统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并在全过程中实行跟踪模式。对采购方来说,可以直接上网申购,并可以时刻看到申购处在何种环节,并可在截标后按最低价选择供应商;对职能部门来说,不到竞价截止时点,任何人看不到供应商的竞价价格信息,体现了公平与公正;对供应商来说,可以在网上背靠背的竞价,有效地防止了权力寻租,减少了许多前期的推销联系公关工作,实现低成本运作;截标后的审批理由对各方公开,中标结果公开,有利于监督、投诉。网上竞价作为高校采购工作的创新手段,充分体现了阳光采购的理念。

(二)提高采购效率,节约经费

网上竞价通过网络化的操作,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用户申购和选择、职能部门审批和供应商的竞价,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各项工作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提高了采购效率。我校在零星物资竞价过程后,一般两至三天就可以买到采购方所需的商品。实行网上竞价,供应商不知道有多少公司投标及投的什么价格,根据中标规则的运行结果,使得供应商一般都是尽快投自己合理的底价。此外,网上竞价还节约了传统意义上由业务员去货比三家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据浙江大学不完全统计,采用网上竞价以来,成交价比采购方的采购预算价节约7.1%。

二、现阶段还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为单一品牌问题

由于网上竞价系统设计时为单一品牌竞价,采购方在提出的产品需求时是按指定的一个品牌和型号来需求,由能够提供该品牌型号的供应商在截止时间内背靠背报价,最后按最低价的原则由采购方选择供应商。这样的设计将采购的货物限制在单一品牌中,缺乏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充分竞争,在网上竞价过程中,只有比较通用仪器设备会有三家以上的供应商来竞价,如果是一些高精尖的专业仪器设备竞价采购,指定品牌后常常达不到三家供应商来竞价的要求,需要采用审批单一来源谈判的采购方式来解决。我校在实践过程中,用于网上竞价采购的主要是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空调、复印机、数码相机等通用产品。

(二)网上竞价参与供应商比较少的问题

网上竞价的核心是提升设备零星采购的竞争性,在这个竞价平台上,只要符合资质的供应商都可以参与竞争。我校采用中山大学网上竞价系统,全国有几十家大学加入,经审核年检通过的供应商数量也达到二千多家,在浙江省来说,入网的供应商也有几百家,但是具体到经营某种仪品设备的供应商相对就比较少了,表现为竞争性不强。其次,供应商销售某类仪器设备只几个品牌,而采购方自选品牌的自由度相对较大,经常会出现竞价的结果是达不到三家供应商来竞价导致竞价失败。此外,由于网上竞价大多是小额零星仪器设备,对一些只关注大额单子的供应商来说,缺乏吸引力。

(三)受供应商报备限制的问题

由于网上竞价采取单一品牌竞价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会存在供应商向原厂商报备情况。通过网上竞价,竞价结果最低价很优惠,采购方也选择了中标供应商,但是最终无法供货,原因是其中某个参与竞价但报价高的供应商通过“优先登录制”让原厂商只提供其有资格,导致中标供应商拿不到货。另外,一些厂商为防止其产品产生恶性竞争的现象,按销售区域,只授权一家或几家供应商来销售其产品,并采用最低限价方式,这种限制充分竞争的情况在专业仪器的竞价过程中经常出现。

三、完善网上竞价采购的建议

(一)加强供应商库建设,多渠道吸引供应商加入

高校应该重视供应商库的建设,大力加强网上竞价平台的宣传,吸引更多供应商加入。首先,巩固本校现有供应商积极参与网上竞价,创造良好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第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宣传等手段,公告诚邀广大供应商加入,也可以查询当地品牌供应商或已入围政府采购协议资格的供应商,邀请他们加入。第三,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仪器类的供应商,发动本校熟悉该行业的专业老师,扩大宣传,鼓励他们加入。

(二)实现多品牌需求报价

改变需求设计理念,改单一品牌需求为多品牌需求。采购方可以提出2个或2个以上相同档次的品牌竞价信息,各供应商同时背靠背进行网上报价,系统自动将最低报价的供应商推荐给采购方,由采购方来确认采购结果,完成采购。多品牌需求不仅实现了单一品牌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更实现了同类产品品牌之间的充分竞争,特别是针对一些专业仪器设备,更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三)规范管理制度,抵制报备制,充分鼓励竞争

规范网上竞价管理制度,严格对供应商的管理,针对供应商向厂商报备、指定商中标、选用特配机型等一系列限制充分竞争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要鼓励异地供应商参与网上竞价,鼓励采购方选择价低质优的异地供应商,从而创造更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贺军,李北平.《电子竞价在高校政府采购中的应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6月.

[2]贾延江,林明河,许家瑞.《高校物资“网上竞价”采购管理研究及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12期.

第5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新校区;项目管理;组织;顾问单位;规划设计;融资

1、组织建设

新校区建设参建方众多,内部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作,一般包括新校区建设办(基建办)、财务处、审计处、信息办等多个部门;外部包括施工总承包、招标、施工监理、财务监理、设计公司等。

如何在组织建设上进行优良的顶层设计是建设单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有效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两项内容。

1.1 组织架构

由于新校区建设系统复杂,很难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组织架构。根据上海地区多所高校新校区建设经验,高效的组织架构应满足以下要求:

(1)层次分明。学校作为建设单位既是管理者,又是决策者。外部参建单位既有管理咨询者,又有建设实施者。

实践表明组织架构分为决策、管理、实施三种层次较为合理。最高决策层即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新校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校区的实施,对外代表学校开展各项协调工作,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决策相关事项。学校可以外聘相关咨询服务单位,协助学校进行新校区的建设管理,主要有招标、工程监理、财务监理(投资监理),学校可根据自身管理实力决定是否聘请专业项目管理公司(代甲方)。

(2)责权清晰。应将最高决策层的新校区领导小组、同时兼任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以及作为管理层的外聘项目管理公司的权限划分明确,并承担相应的决策和管理责任。

(3)协作机制。新校区建设往往参建单位众多,在制度上、组织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定期进行会审、协商、汇报、洽谈,及时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管理办法和操作手册。前者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新校区建设各方如何定位、如何管理作出硬性规定,作为参建各方共同遵守的行为法则。后者是新校区建设中若干具体业务实施指南,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指导相关单位(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简单列举一下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1)建设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作为新校区建设中的最高层行政文件,对新校区建设管理的层次,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职权进行界定。

(2)招标采购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具体操作事项,特别是对政策文件盲点部分或限额以下项目的招标采购进行规定,比如采购的方式、的形式、时限要求等。

(3)合同管理办法

对合同的起草、谈判、评审、签署、实施、补充、销项全过程的管理作出规定,规避建设方的合约风险。

(4)工程款支付管理办法

需要对工程款支付的依据、支付的数额、支付的程序进行规定,并建立动态的工程款支付台账,保障建设方的权益。

(4)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办法和程序

工程变更往往涉及到投资增加,无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均应从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尽可能提高功效,降低成本。

(6)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

对竣工验收阶段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责任以及工作流程作出规定,做到及时竣工验收、移交,及时进行竣工备案。

(7)竣工档案管理办法

对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竣工资料归档的范围、数量、期限以及档案验收作为规定,保障归档及时、完整。

(8)竣工结算管理办法

规定结算的条件,结算提交以及审核的程序,结算周期的控制等,规避建设方在竣工结算阶段的风险。

(9)设计管理操作规程

指导在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各阶段如何开展设计工作,保障建设方功能定位的实现,以及控制设计的进度、质量,最大程度实现建设目标。

(10)造价管理操作规程

指导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现场施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如何进行造价管理,实现投资受控。

(11)施工现场进度管理规程

指导现场施工进度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程

指导现场施工如何进行质量的控制管理。

2、顾问咨询单位的选择

新校区建设专业性强,可以聘请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参与新校区的建设,在建设方的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咨询服务机构一方面是在合约范围内对下级单位实施管理,另外一方面是辅助建设方进行决策,决策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是建设方。

(1)项目管理公司(代甲方)

新校区建设实施代建制管理方式的不多,在上海地区大多采用代甲方的管理模式,部分高校业务能力强,人员配置足的,一般自行进行管理。实行代甲方管理的,需要对建设方、代甲方的合作模式界定清楚,防止出现职责真空、交叉、扯皮。

(2)招标公司

学校的人员条件、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自行招标的条件,需要委托具有招标资质或政府采购资质的中介公司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招标的选取应注重负责人的操作经验和职业道德,以及服务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

(3)工程监理机构

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上海地区工程监理逐渐分化为施工监理和财务监理(投资监理)。前者负责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助造价管理。后者一般负责全过程的投资控制和造价管理。若是财力项目,则需要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联合聘请财务监理,除对造价进行控制外,还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

3、总体规划与系统集成

3.1 总体规划

在项目立项之初,需要按照学校的远期规划师生人数,根据学校所属类别,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即“92”指标),对学校总的校舍面积和用地面积进行测算。

在规划阶段,需要集思广益,以人为本,协调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的关系,按照教学实验、体育生活、行政办公等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划分,为师生创造宜人舒适的校园环境。

3.2 系统集成

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是建设阶段的弱电工程的实施,弱电工程一般包括一卡通、安防、多媒体教学和会议、通讯(网络/电话)、楼宇自控(空调、电梯)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实现的功能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如何集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

4、资金筹措和使用

新校区的建设往往投资巨大,为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可通过多渠道进行社会融资。主要有以下途径:

(1)银行贷款。由于学校本身为事业单位,银行单位面临着资产抵押、高额利息等相关问题,银行贷款的限制越来越大。

(2)学生公寓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由社会专业公司进行投资、运营。

(3)电话、网络等通讯引入运营商进行投资。

(4)一卡通引入银行参与建设。

5、结束语

新校区建设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能够建设成一所起点高、环境宜人、数字化的现代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上海地区高校新校区的建设经验,希望能对相关高校的建设者提供启发。

参考文献:

[1]孟政兵.高校基建管理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第6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和特点、科研项目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审计关键点,阐述了高校开展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和思路。

近年来,随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增加,科研经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收支已成为高校财务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研经费管理漏洞也日益显现。为了加强审计监督、规范科研经费支出行为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各高校开展了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和特点

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由事后结题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的一种审计方法,在审计实践中,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能够强化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监管

科研经费监管的核心就是预算及其执行,它是规范经费合理使用的依据和基础。跟踪审计人员在项目争取的阶段能够指导项目人员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实现全额预算和细化预算,项目立项后,严格规范预算的调整程序,并以预算为依据,监督经费的支出,有效地强化了预算的监管。

可以实时监控和审核科研经费的支出

在过去的科研经费报销审核中,由于经费监督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管理人员及项目负责人认识上的问题,虚报冒领、资产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跟踪审计监督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规范科报销手续、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经费的开支。并通过财务、科研和审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监控科研收支的情况。

为项目结题审计创造有力的条件

由于传统事后结题审计对经费收支存在的疑问点只能询问课题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肯定对自己的行为找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辩解,同时限于内审条件和成本的限制,难以查实转出资金的真实去向。而跟踪审计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从总体上看,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拥有以下特点:

范围全面性。传统的科研项目结题审计是以审查科研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一种审计,而科研项目跟踪审计则涉及到整个科研项目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对项目的预算、资金的收支、资产管理、项目效益、项目进度等进行全方位的审计。

过程的动态性。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要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必须及时地、动态地掌握科研项目的各种信息,才能使审计延伸至各个环节,及时查错防漏,实现有效地杜绝经费浪费和资产流失的目标。

内容系统性。传统的项目结算审计的内容,主要审查资金收支问题,而跟踪审计的内容则非常广泛,各阶段、各环节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系统地、全面地看问题,认真严谨地执行审计规范,不放过任何可疑的问题。

科学把握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

1、申报立项阶段重点

由于高校老师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预算管理及观念淡薄,项目预算往往精确性低,与实际所需成本支出偏差较大,造成数据的失真。所以跟踪审计人员重点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逐项编制预算,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加强对科研合同的审计,尤其横向课题的合同条款,重点关注双方的资金拨付、资产采购管理、知识产权的归属等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审查有无虚设课题或重复申报课题的现象等等。

2、项目实施阶段重点

项目实施阶段是跟踪审计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最有效最难控制的阶段。此阶段的审计重点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为依据,严格审核各项明细支出。如:人员费的支出有无支付给有工资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和代领现象,人员费是否直接拨付至领款人个人银行账户;购置设备仪器的名称、型号、数量是否符合预算批复,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采购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明确了固定资产归属,是否办理了相关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手续等;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范围、使用标准,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票据是否正规、真实,支出内容是否合理;会议费是否有会议通知,票据日期是否与会议召开日期一致;审核外协费支出协议,协作研究内容、经费分配以及产权归属问题等条款是否真实合法,协作单位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能力,是否与项目组成员有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凭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有无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的现象;专家咨询费是否根据咨询形式以及专家职称级别执行相应的补助标准;项目收入是否按照项目合同的约定如期足额划入学校账户;预算变更调整是否按照规定履行了相应手续等。

3、项目结题阶段

项目结题阶段主要审查经费决算表是否经过财务、科研部门的审核,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结余经费是否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同时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

三、有效捕捉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关键点

科研经费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与科研过程同步进行,通常情况下跟踪审计不能影响科研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好跟踪审计关键点,成为跟踪审计的重要保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项目跟踪审计队伍

科研经费跟踪审计时间长,内容复杂,审计风险大,审计质量控制难,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作为保障,就难以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和效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全面的财务管理、物质采购管理、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判断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向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经验,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变能力。

做好与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

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到科研、财务、资产、招投标等部门,正确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关系,对于跟踪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共享信息资源,使各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使跟踪审计能够充分地发挥审计职能,不断深化审计监督和管理。

完善规范跟踪审计的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实际,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明确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范围、基本程序及相关部门职责,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各个环节,提前发挥审计的监督、协调和服务作用,并贯穿科研经费管理的始终,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规范和科研经费有效运行,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论文摘要 :新疆大学在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实现了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如何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大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国内外有关大学积极沟通,广泛调研,以国家“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扎根实际,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校园网,对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充分利用国家“九五”“211工程”专项资金,打好基础

1996年,新疆大学“九五”“211工程”立项,全校有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 46个 ,“211工程”所属重点实验室 12个,公共教学有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实验室 6个,公共实验室建设基础落后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较差,大部分设备为七、八十年代产品,不管数量还是质量均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科研需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仅 2000余万元。为保证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经专家论证,使用“211工程”专项资金 4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重点建设了网络中心 、计算中心 、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对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中文系等下属基础实验室也有所加强。通过建设,完成基础实验室新增设备近 1000台件套,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规模到 2000年底达 5000余万元,是建设前的2.13倍,全面提高了学校公共重点实验室基础装备水平,基本保障了全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的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 了良好的运行环境。1996年至 2001年,重点购置 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全谱直读 ICP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毛细管电泳仪、DNA测序仪 、定量 PCR仪、凝胶成像 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近 4o台件套 ,价值 1700余万元,其 中 80%以上按学校规定 由校理化测试 中心统一管理 ,专管共用。

1998年起,我校尝试推行分析测试基金制度,至2000年底,共完成 校 内科研测 试项 目 6210项,校外274项 。虽然投入金额不高,但效果较明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积极性,对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

经过“211工程”一期建设,新疆 大学实验室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经过补充和更新,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筑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2 在国家“十五”“211工程”支持下。依托地方政府上水平

“十五”期问,新疆大学得到“211工程”专项资金的继续支持,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新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4亿元的由政府还本付息的贷款,其中8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

2004年 3月 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在新疆驻京办事处签署了共建新疆大学协议。从 2004年起,新疆大学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年均 1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投入。

2000年,原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大学。在院系整合的基础上,为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和条块分割,强化资源共享,我校对 100多个实验室进行了整合。经过整合,有公共教学中心 4个,教学实验室54个,并建设了校内实习基地 6个 ,校外实习基地 82个,建成省 (部)级重点实验室 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 ,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实现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

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资产管理处依托校园网,搭建了基于WEB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www.gzc.xju.edu.cn)。该系统采用先进、易用的 B/S架构 ,不仅将全校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单价、厂商、购置 日期、管理单位、使用人等信息公布到互联网上,还实现了跨 3个校区仪器设备信息 网络录入、审核 、查询等。理化测试中心也专门建立了相应网页,将所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各项信息公布到网上,并附设备照片、设备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校内教职工、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有关人员 ,可 以通过电话预约或网络预约方式测试样品,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为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管理 ,学校于 2005年重新修订了实验室管理制度 ,出台了新疆大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新疆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新疆大学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关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校内外有偿服务的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分析测试基金发放的有关规定”等。

通过重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截止2005年底 ,学校单价 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生均占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优秀标准;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实现了校内资源开放和共享;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建立了校、院(系)两个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并逐步建立重点学科 的信息、环境、名师名课等共享资源体系,形成了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为自治区的社会繁荣、各民族共 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正式立项实施。2006--2007年,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以及 自治区专项资金到位前,新疆大学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对“211工程”三期建设的 6个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进行了重点建设,主要购置了学科发展急需的小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设备等,为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新疆大学完成 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2007--2010年规 划。从2007年起 ,累计已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1950万元。

2007年底,“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计划”(2007--2010年)正式启 动,在自治 区重 点建设 的 16个紧缺专业 中,新疆大学就有 8个 ,获得自治区专项建设资金 2800万元,其中大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 。2008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 以及 自治 区专项资金都陆续到位 ,为充分发挥“211工程”三期建设 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相关仪器设备 的购置、维修等 ,在学校原有的“新疆大学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办法”和“新疆大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基础上,国有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起草了“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暂行)”、”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设备的管理水平 ,我校参与了高等学 校仪器设 备和优质 资源共享 系统 (China E—quipment and Education Resource System——简称为CERS)项目进行 的 CERS“十一五”调查及预申请,其中新疆大学 申请入围大型设备 7台套 。如 申请 成功 ,将极大地提高本校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增强对新疆地区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与周边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争取到一定的项 目建设经费及设备维持费。

“十一五”建设过程 中,我校将重点放在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上 ,与其他高校也进行了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验室资源整合方面下了更大的功夫 。2008年 ,我校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3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实现 了历史性 突破。截止 2008年底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突破 2.5亿元,是 1996年的 12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疆 大学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与许多一流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在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扎扎实实抓建设 ,促管理。当前我校要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使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秦骁强,刘静,程远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 [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9):201.

[2]王国强,赵月琴,朱永飞.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55—159.

[3]徐洪民.加强条件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开放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54-156.

[4]章奕晖.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与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93—95。

[5]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5(3):18-19.

第8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基本建设 项目管理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79-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重点工程规模快速扩张,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加之项目资金流量大,专业性强,权力集中,基建领域也成为财政监管的控制重心。而大部分基建单位在项目管理上不够重视,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通过详尽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地管理运用资金、进行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决策和内部控制方面。(1)投资决策上存在缺陷。总体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特别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缺乏细致的调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对基建项目在短期内发展预见不足,一些项目建设为了尽快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投资规模报小建大,规模控制不力使得工程项目中“三超”现象普遍存在。(2)项目立项时间较长,建设工期失控。个别建设项目在上级立项批复之前先行施工,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工程监督管理不善,项目一拖再拖,成为“马拉松”工程。(3)对资金使用效益的监控力度不够。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大部分为非经营性项目,政府财政为资金筹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样更容易导致基建部门对基本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临时成立指挥部的项目,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上更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奖惩措施不完善、不落实。(4)部分建设单位基建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分工与职责未落实。对超概算项目没有进行事后绩效评价和人员奖惩制度;没有配备专职基建财务会计和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在内部执行互相稽核制;基建档案资料不全,内部控制薄弱,管理不规范。

2.基建项目招投标及采购管理方面。(1)基建项目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招投标对工程项目必须采用招投标的标准中规定:对50万元(市级)以上的主体工程、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规定必须进行招标,对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在30万元(市级)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投标。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往往突破招投标规定限额。(2)基建单位采取各种方法规避招投标。如少计工程量、压低造价等方式规避招投标,然后在施工中以增加工程量或变更工程设计来追加工程量,或者借口项目工期紧,改公开招标为议标、邀标、指定招标,将工程发包给有关系的施工单位,搞假招标,从中谋利。(3)招标人员职业素质有待加强。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对招标单位、投标单位资质、评标人员资格审查不严格,不按规定程序选择队伍,甚至陪标、“转包”,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执法监察力度不大。

3.工程监理及合同管理方面。(1)合同条款不完善,项目变更存在漏洞。由于工程合同履行周期长、工程价值量大、工程变更多,以致施工合同普遍存在内容不完善、施工单位“算计”建设单位等问题。(2)部分监理机构和人员素质不高,对施工质量不负责任,往往按照施工单位的要求随意签发变更签证,增加投资。(3)建设单位对监理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评审和监督不严格,赋予监理单位的权力也不够,有些单独大型修缮、装饰等工程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4.财务管理方面。(1)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使用不合规。个别建设单位挤占公用经费,将基建费用列支在行政事业经费中,或在基建专户里列支行事单位费用,基建款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或未经批准使用其他项目结余资金、使用借款垫付基建款项。(2)缺乏经验丰富的基建财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一般对基本建设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在实际中存在未按基建项目进行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设立账户进行财务管理、工程明细项目核算列支未细化、零星工程未按明细核算入账等情况。财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主要是依据财务制度办事,由于对工程计量与进度环节的不熟悉,单纯从财务制度上审核各项开支,难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基建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支付工程款审核把关不严。特别是未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基建项目,存在违规使用现金支付大额工程款、支付工程款时没有开具正规的税务发票、无工程进度报告直接支付工程款、未按照约定条款支付工程款、或记账凭证附件不全等问题。

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操作出现偏差。现行的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科研经费、自行贷款等,但与之相应的监管机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个别基建法规要求不明确、不一致、操作性不强。

2.缺乏基建管理的专业人才。基建工作相对程序复杂,法规政策性强、涉及领域广,缺乏拥有丰富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难以使项目管理科学化、财务管理规范化,不少基建单位往往会聘用一些临时技术人员,实际上因为薪金待遇问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3.内控不力,基建管理执行力欠佳。建设单位的内部各个部门管理分工职责不明确,在上项目、跑批文、要资金上积极主动,而在财务核算、工程管理和监督检查方面相对松懈,部分环节失控。

4.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广泛的监督渠道基本能够发挥作用,但由于基建管理专业的特殊限制,监督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首先是专门监督弱化。由于有些纪检审计人员对工程技术及预决算等方面并不在行,尽管他们也全程参与项目建设,但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其次是群众监督淡化。群众中对于基建领域的腐败行为议论很多,但由于不能深入其中,从而很难发现问题的症结,监督不能到位,造成问题屡查屡犯。

四、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意识。(1)严格落实立项审批程序和标准,从源头上对总规模控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谁决策、谁负责”的投资体制。(2)加强基建管理人员业务学习,重视项目建设的管理。加强建设单位基建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建管理专业知识和工作程序的力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法规制度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建管理水平。(3)建立严格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

2.规范招投标采购制度,健全监督机制。(1)规范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法规和采购管理办法。基建项目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做到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合规合法,对达到规定标准的采购必须实施招标。对一些不需进入招投标中心的,基建单位可自行自主招标,并对招投标的工作程序、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在制度上堵塞各种漏洞。(2)健全基建项目监督机制,加大违规问题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处罚和通报,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基建工作依法合规。

3.实行合同管理和项目跟踪审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1)实施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指导和审计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聘请项目审计单位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并贯穿于基建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到竣工等各个阶段,特别对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暂定材料认价、竣工决算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审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与评价,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减少或避免违规问题和损失浪费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2)严格合同管理制度。施工企业中标后要及时签订承包合同,在合同中尤其要明确规定按照工程进度支付资金、设计变更的计算方法等关键性条款。

4.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修订和完善相关基建管理办法。(1)重视基建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基础工作,健全财务管理核算体系。(2)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投资效益。通过各级会计核算中心或委派会计对建设项目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严格审核,有效的防止建设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定期组织基建会计知识专业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4)建议上级主管机构制定或修订基建管理办法,并结合地方实情制定基建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增强日常基建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5.加强监理工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1)充分授权,发挥监理主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应积极向监理授权,在施工过程中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都授权监理单位执行。(2)明确关系,加强管理。建设单位在给监理授权的同时,应注重对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管理。重点是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和监理人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查和审核,优选监理单位及人员,使监理资源配置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3)制定监理奖罚制度。建设单位针对监理工作,应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对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认真、负责、严格工序验收、监理效果好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差的单位进行处罚,以此来激励各监理单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程管理中去。

6.严把工程变更签证关。(1)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明确变更签证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时限等。(2)把好变更签证关,控制工程成本。严格执行签证制度,防止人情签证现象的发生。大的变更内容要经过设计部门出具变更通知书,小的变更内容要经过甲方代表和项目监理签字认可,特别是针对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更要加强审查。(3)认真检查变更项目内容是否合规。必须注意审查变更签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手续是否齐全及内容是否清楚,认真核实,隐蔽工程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避免虚增签证工程量和费用。

参考文献:

1.王志民.基建甲方规范运作与科学管理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飞.高校基建管理手册[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单岳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7(6)

4.周放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9(11)

5.王选民.发挥监理作用,提高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3(13)

第9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经营性资产;内控

一、引言

经营性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能为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资产。经营性资产的使用单位一般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运营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原则。经营性资产主要指各类企业为盈利的目的而持有、并且实际中也具备盈利能力的相关的资产。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往来款、厂房、存货、设备、生产用地等。什么是内控制度,它是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学校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地管好用好高校的经营性资产,首先要建立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的部门,这样才能便于管理,强化经营性资产的集约化效果,我校通过建立资产经营中心,对管理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及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其次,仅有组织架构还不够,必须建立全面的内控制度,为资产经营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驾护航。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关键点是对对资产经营企业的财务控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高校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形成的校办企业的管理形式。投资者还是管理层作为财务控制主体这一点要明确,实施财务管理全流程控制,那么我们是如何利用内控管理好高校的经营性资产的,我就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二、高校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高校企业的经营活动规范起到关键作用,最终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我校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可以为学校的后勤保障资金提供有效补充,为学校人员经费提供上升空间,为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其发挥的作用已经日益突现。那么如何管理好经营性资产,

三、明确内控目标

内控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效果和效率、现行制度的执行情况,既然明确了工体和的目标,我们就从以下途径来实现内控目标的实现。

1.对控制环境进行优化首先,对每个岗位的设置要与从业人员诚信和道德观、专业技术水平及相应的资格要相匹配,不要出现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现象。对资产经营中心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监督,提高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的各项素质,在日常工作中严守纪纪行,尽可能杜绝从业风险。其次,董事会与审计人员的参与。由我校审计处人员但任三个独立法人公司的监事,并由我校财务处向资产经营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对其所辖的三个公司进行统一监管。再次,三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为资产经营中心建立好科学、完善、系统的组织结构,是加强对我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第一步,依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我校三个全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内部董事会、股东会以及管理层的权利、义务,让大家明确自己的内控目标,各尽其责。再次,责权的有效管理。通过对我校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用一个学校的部门(资产经营中心)对三个企业进行纵向管理,三个企业对资产经营中心负责,资产经营中心对学校负责,借助资产经营中心对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加强组织领导。最后,是人事政策的激励作用。我校对资产经营中心的全部工作人同采取了岗位津贴为学校相等级别及岗位的1.5倍的待遇。这种政策倾向激发了资产经营中心工作人员极大的获得感及工作积极性,发挥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

2.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的内控要点包括:企业相关部门分析、企业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等相关的财务指标,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内控要点为关键点,辐射到各岗位制度中,建立适合公司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及体系,结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自身情况制定风险预警中各项财务指标的预警标准,监督企业偿债能力,从而达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资产经营中心下辖三个高校企业均属我校全资有限责任公司,其分别从事不同领域的经营活动。分别从物业、采暖、后勤保障服务、主营业务的物资采购、配送等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渗透到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服务当中,资产经营中心所能提供的服务保障,决定着我们主要工作质量,我校的所有经营性资产基本全部都在资产经营公司管理,首先,对新进人员、新的信息系统、新技术、新的生产线、新产品、新业务对我们一切新的,不了解的新的人员和事物存在一点的认知时间、磨合阶段、熟悉过程。我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正确地认识存在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就是风险的评估。举个例子,我校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洗衣房流水线,招聘了新的员工,但由于是新技术,新员工,操作人员不熟悉操作系统,刚营业时,常常出现把衣服和床单洗破的情况,导致前几个月营业亏损的情况。其次,公司高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我校公司就采取了高速发展的的策略,重在一个快字,那么有很多细节就关注不到,导致风险的产生。还是举例说明,对我校主营业务的辅助材料进行了采购,因是第一次接手此项采购工作,速度又要快,没在进行充分地调研可相同材料品规非常之多,出现了需要的没有采购进来,不需要的采购了一批。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这就是风险。

3.把握好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动的依据是各项法律法规,实施内部控制能有效制约企业的各阶层权利,做到制度管人。在执行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依据我校出台的相关制度,如学校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学校合同管理办法、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大的框架制度下,结合资产经营公司的特殊性、实际性、统筹性的特点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作到奖惩有度,奖罚分明。对资产经营的财务控制要点就是对其下属的三个企业财务管理是内部的重点,财务控制主体是大学这一点必须明确,这就为所有的财务内控目标指明了方向。通过职责分离、实物控制的制度来作好控制活动,比如说通过财务制度要求的账实相符就是对实物的控制,账是由财务人员人记账人员,而物是由库管人员负责管理,分属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从来的不同工作,如能做到会计账上的数量与金额相符就说明了对实物控制管理的好也说明了职责分离做地好。

4.加强信息沟通信息沟通包括确认、收集、交换信息的形式和结构三个方面内容,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这样才能为决策层和领导屋提供可靠的内外部信息、审客观真实的数据,从而提供高财务报告质量,保证资产经营中心今后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从全校的角度出发,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将资产经营中心现有的软件如会计核算软件纳入信息化建设项目内,对还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结合工作情况推出相应软件,纳入整个管理系统。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首先是制度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特殊敏感岗位人员任职风险和员式廉政风险都一直存在着,但相应的制度管理跟不上,就形成了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理人。建议近快建立如《特殊岗位轮岗制》、《工作人员奖惩制度》相应的制度。其次是信息化建设进程不能满足现在工作进度,与大的经济环境不匹配。决策层思想固化,总是认为等到公司的赢利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可有可无,殊不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议尽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推进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综合来看,高校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地管好用好高校的经营性资产,首先要建立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的部门,这样才能便于管理,强化经营性资产的集约化效果,我校通过建立资产经营中心,对管理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及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其次,仅有组织架构还不够,必须建立全面的内控制度,为资产经营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