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汉族的茶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族的茶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族的茶文化

第1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关键词:清代;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最早被发现于中国,所以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茶树的记载,称之为南方之嘉木。①

关于茶的发现和利用一说,很多文献均记载了:“神农氏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②,这里的荼就是指现代的茶。而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由此可以推论出在中国茶的发现利用,至少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清代民间的饮茶习俗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有的饮茶特点,发展到清朝,饮茶的特点就尤为显著了,清朝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终结,也是现代茶文化的开始。“茶”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清朝不同阶层的人对于饮茶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从平民百姓到富家大族对于茶叶的择选、泡茶用水,以及茶具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清代民间,一般只有条件较为优越的百姓,才会有时间和条件去饮用茶水,然而他们对于茶的择选以及泡茶用水和茶具都不是很讲究,但是在他们饮茶过程中茶汤一定要是热的,如果冷了,就会将茶汤倒入壶中加热后再饮用,喝茶的时间和抽上一支烟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把茶壶放置在火炉上来煮茶,但也用盖碗泡喝茶,先用铜或土壶烧水,烧得几次沸腾,然后把茶叶放在盖碗里,倒入沸水泡开饮用。茶叶泡出来后呈现黄蜡色,即是黄茶或发酵茶。烹茶的燃料多用石炭,并且把烧过的石炭磨碎后压制成炭块以备用。③在民间婚礼习俗当中,饮茶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当中女方接受了男方的聘礼称之为“小茶”,男方去女方家迎接新娘称之为“大茶”。

在清代,茶在富家大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叶的择选,泡茶用水以及茶具都会潜移默化的彰显着他们显赫的身份与地位,比如说,在《红楼梦》栊翠庵品茶,当妙女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是“老君眉”后才方吃。体现了在封建社会里,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茶,这是尊卑有别的。富贵家庭中泡茶用水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用上好的泉水,也有用旧年雨水和梅花雪水。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栊翠庵品茶一章中就有对茶水有一段绝妙的描述。妙女向贾母献茶后,但是讲究烹茶的贾母觉得好茶还不太放心,又问:“泡茶用的什么水”妙女笑答“是旧年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④由此可见对于茶具的择选,不仅要求精美名贵而且要体现出相应的身份地位。

清代各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我国的茶文化包含了独特的少数民族的茶风俗,唐朝时期,饮茶的习俗已经开始向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同时也逐渐的渗入各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当中。清代时期我国疆域范围内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但又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清朝时期茶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离不开的饮品。

蒙古族的饮茶习俗

蒙古人:主要生活在草原的畜牧民族,后来因逐渐与中原汉文化相交融,受到了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开始了饮茶生活,唐朝时期只有统治阶级才能饮用直到明朝时期才被广泛接受,到了清朝时期则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起初蒙古人喝茶也是清饮,后来因为环境因素和受到藏族地区的酥油茶影响,逐渐开始调饮,每个地区的蒙古民族调饮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奶茶,主要是将茶和牛奶混合煮沸饮用,蒙古族对奶茶的喜爱程度可以用“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来形容,据文献中记载蒙古族同胞“饮喜砖茶……砖茶珍如货币,贫者皆饮之。二、三日不得,辄叹己福薄……”⑤。由此可以看出奶茶对于蒙古族的重要性,直到今天,蒙古族依旧喜爱饮用奶茶,并且把它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藏族的饮茶习俗

藏族:生活在西南高原的藏族居民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饮茶历史,自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把茶叶带入了,就开启了藏族人民饮茶生活,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饮茶习俗,调饮出来的茶被称为酥油茶,其做法是先熬制砖茶,然后倒入酥油并放入酥油桶中用一个木棍搅拌,是油茶混合,之后加入盐放入锅中加热,香喷喷的酥油茶就制作好了,除此之外,藏人把茶看做是神圣和纯洁的象征,文献中也有记载藏民将茶当作“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到人间”,并说“诸佛菩萨全都喜爱,高贵的大德尊者全都饮用”。⑥因此藏民往往把茶与神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在向寺庙所求的神物中茶是必不可少。不仅如此,酥油茶往往是招待贵宾,客人的重要礼仪,噶伦卜藏人有客人时会先饮油茶,次土巴汤,次奶茶、抓饭。在清朝藏族的土司与汉官相见,“先递哈达,汉官亦以哈达赉之。次送奶茶,则答以块茶及银牌、绫缎。⑦这充分的说明酥油茶影响着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藏人主要的饮食文化之一。

维吾尔族的饮茶习俗

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西北新疆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是一个农牧相结合的民族,维吾尔族真正广泛饮用茶是到清朝雍正时期茶马贸易全部开放之后。他们的饮茶方式似于蒙古族,主要是奶茶,但是也会饮用清茶、油茶等,维吾尔族饮用的清茶不同于汉族,他们不是泡饮而是煮饮,就是将水煮沸加入茶叶,因为他们认为茶是生的,而且煮饮可以使茶香浓郁,有益于身体健康,油茶则和藏族的酥油茶相似,发展到现如今,维吾尔族的饮茶方式已经是多种多样,同时它也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

结语

清代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它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受到外来各种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茶文化,其次到清代,茶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再是上等阶层的专属饮品,因此也丰富了茶文化,最后在清代,茶叶得到广泛种植,并且发现了很多新品种。但是相对来说,在这一时期品茶对于中国国民精神和性格的影响更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茶文化的形成,深刻的反映了国民性格和国民生活,这才是饮茶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注解:

①陆羽.《茶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2.2

②丁以受.《当代中国茶文化略评》[A].饮食文化研究.2009

③李幸哲.《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浙江大学.2012年4月

④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9

⑤刘清荣.《我国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J].农业考古.1997.170

第2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凤庆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饮用茶方式,彝族的“油盐茶”“、罐罐茶”“、敬客茶”“、隔年陈茶”,拉祜族的“烧茶”“、烤茶”“、糖茶”,傈僳族的“油盐茶”,傣族的“竹筒茶”,布朗族、苗族的“竹筒茶”,汉族的“百抖茶”“、二道茶”(一道为苦茶,二道为甜茶,取义先苦后甜)。千百年来,凤庆各民族把茶作婚丧嫁娶、喜庆节日、敬客迎宾、访亲探友、祭神送鬼的贵重礼物。在长期利用茶叶的过程中,凤庆各族人民以茶治病者颇多。如红茶止痢,盐茶消炎,糖茶和胃,浓茶醒洒,茶渣消炎,茶鲜叶止血,茶树根降压,姜茶发汗,茶除口臭,热茶化腻,酒茶舒筋,蜜茶润肺,柿茶化痰等。这些都说明了凤庆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凤庆的茶道、茶艺更是丰富多彩,凤庆四季茶茶道陶醉了不少名人行家:春茶清明春尖,外刚内柔,喝来如春暖花开;夏茶云雾玉露,苦口婆心;秋茶,金秋谷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冬茶,银霜太华,像圣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醺醺然,如入仙境,绝非子虚乌有。

凤庆的茶歌唱了千百年,茶园内采茶妇女常与挑茶男子对歌,就像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如男的唱“:芭蕉树上小绿雀,爱是爱来捉不着。”女的对“:小白衣裳漂茵茵,人倒好看没良心。”一九五八年,一个凤庆回族唱茶歌的老大伯,曾到北京表演过凤庆茶歌。凤庆的茶舞也丰富多彩,有大直歌、小半翻、三翻三转“、毛朝里”“、毛朝外”“、鹌鸡摆尾”“、老母猪吃食”等。凤庆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凤庆的茶文化是无形的财富,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及弘扬。凤庆是中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二、如何开发利用凤庆茶文化

凤庆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比较丰富,不论是服饰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还是社会文化都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征,应该发挥地方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育文化产业和投资者,繁荣市场文化”。凤庆茶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产业,其开发利用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经营文化产业的属性。必须通过市场经营运作来实现经济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开发利用茶文化是凤庆经济增长的一种模式,一种资源。如果文化产业不运用市场经济的组织方式和手段,文化本身就因为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也就很难发展起来。所以,必须要通过开发来利用,也通过利用来开发。

三、凤庆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当前民族文化开发中要重视的。以县城区域为中心,以服饰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和节庆活动为一体,展示民族风情、民族风味,把茶道、茶歌、茶舞等茶文化展示给游人,打造特色的凤庆文化之乡,促进招商引资及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凤庆的知名度,从根本上增强凤庆旅游兴县的声誉,它将会迎来凤庆经济发展的机遇,对凤庆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只要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凤庆茶文化将会是凤庆经济发展的一棵摇钱树。凤庆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绚丽的自然风光,三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型茶祖、世界上最高的水电站拱坝(小湾水电站拱坝)、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平湖(漫湾至小湾的澜沧江八百里平湖)丰富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为背景,运用青山绿水和民族文化资源民间习俗来吸引海内外旅客。同时,民族文化中的许多产品(如:民族服饰、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等)依靠旅游业的发展,使之变成游客青睐的纪念品。

第3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1体验经济的内涵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感受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体验,并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也必然走向体验的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满足于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是希望参与到消费活动中,亲身经历产品消费的全过程,获得体验的经历。旅游体验是一系列特定体验活动的产物,这种特定的体验活动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所形成的,是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个人感知、地方印象以及所消费的产品等。

2体验经济与茶文化旅游关系

2.1体验经济的特征

2.1.1互动参与性。体验来自个人心境与事件的互动,顾客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产品”体验的生产者之一,企业不再只是“生产者”,是帮助顾客产生其“难忘经历”和“特殊体验”的引导者[3]。顾客的参与是体验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顾客的参与,体验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2.1.2感觉持久性。在体验经济中,消费是一个“情境互动”的生产过程,当这过程结束的时候,体验产品“记忆”将长久地保存对这一过程的印象。因为它不可复制,不可转移,对每一个记忆的生产者来说,这个体验都是持久的。

2.1.3经济高弹性。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把体验的价值看得更高,为了获得美好的体验,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对于产品提供方而言,由于其中一些公司策划了形形的不同体验,他们就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独特性,也为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价值收取更高的费用。

2.2茶文化旅游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4]。茶文化旅游是最能体现和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类型。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体验”,茶文化旅游者通过借助各种感觉手段直接观察茶文化或参与其中。游客可以在茶叶的采摘、评价、品饮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官刺激,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即使是观看茶艺表演,由于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体验,或优雅、或诗意、或健康、或愉快等,这些体验使茶文化旅游活动牢牢地印在旅游者的记忆里。

茶文化旅游具有鲜明的体验特色。茶文化旅游活动受自然条件和设施的限制较小,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感受不同茶类的新鲜和醇和。而不同的地域环境更能体现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如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客家的擂茶、闽南的功夫茶等。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特征是其他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它既可让人们在茶园中感受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又可以让人们在品饮中满足求知欲望。

3茶文化旅游独特的体验功能

3.1休闲体验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们更多地渴望能走出生活、工作的狭小空间,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旅游者在茶园能看到满眼青翠欲滴的茶林,通过亲手采摘片片嫩芽,有效缓解现代生活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休闲的体验。

3.2健身体验功能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挥发油、维生素C、槲皮素、鞣质等,对降低血脂和促进新陈代谢都很有益处。茶中的茶多酚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抗辐射、抗氧化、降三高等作用,旅游者在品饮过程中,既赏心悦目,又可达到健身目的。

3.3文化体验功能

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

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其饮茶方式和茶叶的冲泡方法均各有特色。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各地茶艺表演也是异彩纷呈,除了传统的工夫茶,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等。旅游者还可以在产茶地聆听茶叶史话,亲眼目睹茶叶制作技艺,在品茶、赏茶、识茶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3.4审美体验功能

体验经济时代下真正的旅游者不是匆匆过客,他们是为满足审美与体验的需求而来。旅游需要艺术的想象,旅游需要审美的情趣。阿尔卑斯山上的公路上立着一块提示牌:“慢慢走,请欣赏”,这正道出了旅游的真谛。美在茶中有最充分的体现,风景优美的茶园,青翠欲滴的茶树、千姿百态的茶叶、纯洁高雅的茶艺表演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茶文化旅游增加了并引导着旅游者的审美情趣。

4体验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4.1提炼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鲜明独到的主题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持久的记忆,是游客获得体验极为关键的一步。体验式茶文化旅游可以构思不同风格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根据茶文化的特征,可以设计如下主题:“茶文化美食”主题,举办茶宴(茶点)品尝节,推出一批茶餐饮特色宴会、菜肴和茶点,吸引中外游客到茶餐饮特色店用餐消费;“茶艺交流”主题,举行中外茶艺交流活动,为海内外茶艺爱好者提供茶艺交流的平台;“茶文化体验”主题,向中外游客介绍、展示、品鉴包括采摘、炒制在内的中国茶艺文化;“茶文化专题游”主题,设计茶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如茶文化寻踪游、茶道寻源游、茶文化工业游、都市茶馆游、农家茶馆游等一系列茶文化旅游线路。这些景点、事物以及活动必须与既定的主题密切相关,从而使得旅游体验前后一致、清晰,帮助游客整合自己的体验感受,最终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忆。

4.2设计个性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在体验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应充分发挥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官体验,通过提高人们的生理体验,触动旅游者的内心情感,创造美好的体验,创造性地让旅游者获得,使茶文化旅游产品能引起消费者的遐想和共鸣。比如,日本游客比较喜欢铁观音、人参乌龙、普洱茶、中低价位书法绘画等产品,茶企业应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既要在游客进行产品消费时与其互动,又要使游客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从而生产令游客满意的个性化产品。

4.3深度挖掘茶文化体验内涵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多样化、专题化方向发展,人们前往异域文化环境旅游,主要目的是调适疲惫紧张的身心,感受差异化的风土人情,追溯远古的文化历程。挖掘茶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宗教文化、书画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礼仪文化等元素加入到茶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能够给游客提供一次完美的体验机会。

4.4营造茶文化旅游体验氛围

根据茶文化旅游主题及特征,营造体验氛围,为旅游者提供体验的真实环境。每一个体验环境都要根据主题精心包装设计,由体验线索把各种元素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让参与者通过对视觉(颜色、造型)、听觉(音量、音调)、嗅觉(气味、清新度)和触觉(湿度、柔软度)等方面的接触,刺激感官反应,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更多的体验。

4.5培养茶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

在共同营造体验氛围中,从业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专业、周密的服务必将大大提升游客对旅游过程的体验满意度,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体验茶文化旅游的乐趣。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品位,才能带领游客体验到茶文化旅游的真实魅力。

4.6创新茶文化体验旅游宣传模式

茶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联合起来,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如:电视、电影、网络、展览、讲座、节庆活动等,做好市场宣传、市场开拓、产品推介和市场营销工作。在宣传促销的过程中注意挖掘和推广茶文化,增进潜在旅游者对茶文化特色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向旅游者派送或出售具有收藏价值的茶文化纪念品,充实和延续旅游者的美好体验,将体验的感受永久存留。

第4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一)参观培育点

2016年全州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参观点为:__市__镇、__县__镇、__县钱相街道办、普安县江西坡镇、晴隆县沙子镇、__试验区__镇。

(二)会议时间

2016年全州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拟于10月中旬召开,用时一天半(参观1天,分两组观摩;大会半天)。

(一)__市__镇

示范要求:文化旅游示范点。发挥__的区位优势,依托贵州龙博物馆和原位博物馆、茶马古道、窦氏民居群、革里生态农业示范区,深度挖掘贵州龙化石自然遗产所在地品牌优势和彝族文化,建设有自然历史、人文历史、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打造古驿__,黔龙彝地。

指导要点:一是做好风貌整治。按照融合历史、展现民族特色的原则,提炼革里彝族建筑元素,通过青瓦、青砖、木质雕窗等建筑语言,开展324国道两侧老街区、窑上及__新区风貌建设。二是完善城镇功能。围绕“8+X”项目,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连接高速匝道的镇区路网、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节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公立幼儿园、寄宿制学校、公共交通客运站、商贸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镇功能。三是提升城镇品质。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将自然水体引入镇区,融合贵州龙化石、茶马古道、革里窦氏民居、永康桥、抹角桥等地域特色和彝族文化,建设湿地公园、__中心长廊,增加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合理布设游览步道,布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家具;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按照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建设镇区生态停车场,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四是丰富旅游业态。制定__镇旅游策划方案,以贵州龙化石博物馆、原位馆、革里窦氏民居群和革里山水林自然风光为依托,深度挖掘彝族雕刻文化,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旅游产品。

(二)__县__镇

示范要求:和谐宜居示范带、农业产业一体化示范园。依托气候、山水田园、镇区格局、产业结构等特色优势,统筹鲤鱼村、河滨公园、老镇区等资源,深度挖掘苗族文化,建设环境优美、产业配置合理、民族风情浓郁的和谐宜居小镇。

指导要点:一是完善城镇功能。围绕“8+X”项目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构建合理的交通网络。按照齐备、便捷的原则建设或提升镇区生态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客运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镇区环境整治,完善垃圾收运系统。二是打造“宜居”特色。按照生态、环保、宜居的理念,挖掘苗族文化,做好镇区风貌整治,建设苗族文化广场,开展镇区绿化、亮化、美化。以茶马古道旧居为中心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完善沿河景观带,设置垂钓台、休憩座椅、自行车道、步行道。推动鲤鱼坝现代观光农业—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园—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等周边区域同镇区的深度融合,提升镇区环境宜居度。三是提升美丽乡村。提升鲤鱼村品质,合理布局金融、邮政、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完善鲤鱼苗族广场和苗族文化博物馆,充分搭建“八月八”等传统民族节日平台,建设乡村茶室、酒吧等,打造升级版的“微田园”。四是实施农业产业一体化。依托薏仁米产地优势,建设薏仁米产业一体化示范园,整合全镇10余个较大的薏仁米加工企业、100余户小微加工企业、200余户个体加工户,联合发展,集收购、粗加工、精加工、包装、销售等为一体,实现薏仁米年产能10万吨以上。

(三)__县钱相街道办

示范要求:现代小镇示范点。围绕纳汪村自然山水和传统格局,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朴实而亲切的美丽乡村。按照__县“北部新区”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以龙城大道、金碑大道、金源大道建设为依托,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示范点,打造现代小镇。

指导要点:一是打造现代小镇。围绕“8+X”项目,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依托路网建设生态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客运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强化环境整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美化城镇景观;打造海绵城市试点,开展河道治理,修复城镇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建设渗水、滞水、蓄水、净水、排水设施,增强防洪能力。二是做好纳汪新农村建设。围绕村庄现有格局,做好村落规划,重点突出地方传统建筑特色,做好古井、古树保护,稻田养鱼等,整体推进民居改造。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建设文化广场、停车场、农家乐、乡村茶室、酒吧等设施,合理布局金融、邮政、乡村旅馆等服务设施,建设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村庄垃圾收运系统。展现田园、山水、绿树、民居和谐景观,打造升级版的“微田园”,形成村在林中、房在绿中的自然格局。

(四)普安县江西坡镇

示范要求:茶文化体验区。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发掘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做大做长茶产业,将江西坡新镇区打造成经济发展、民风淳朴、茶味浓厚的古茶小城。

指导要点:一是注重风貌规划。提升新镇区规划品位,统筹考虑镇区

与茶场、园区的建设发展,建筑总体风貌采用清净素雅风格,将种茶、采茶、产茶、品茶等环节提炼运用到城镇家具中,营造清幽、禅意的整体氛围,展现茶意之美。二是完善城镇功能。加快镇区路网、农贸市场、市民广场、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系统等“8+X”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移民安置房、城镇保障房和小康房建设。三是提升城镇品质。围绕山地茶园,修建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发展观光农业,打造慢病康疗服务中心、茶文化康疗度假村、茶园栈道及步道、孔雀生态放养区、红茶体验养生坊,将观光、运动、养生结合起来。依托茶园和现有水资源,建设茶文化主题公园,配套以体验种茶、制茶、品茶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多个茶文化氛围浓厚的乡村旅游观光点,并配套发展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四是发展茶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茶叶为核心,大力发展茶产业,做长产业链,重点打造“普安红”品牌,形成“一个重点、多个卖点”的茶叶生产销售体系。 (五)晴隆县沙子镇

示范要求:按照“抗战历史展示区”的打造思路,依托二十四道拐、史迪威小镇、美军加油站等,发掘抗战记忆、深挖抗战文化、突出抗战历史。以茶籽化石为核心,发展茶产业,构建有历史记忆、有产业特色的古茶驿站、旅游小镇。

指导要点:一是完善城镇功能。按照“8+X”项目建设要点,完善镇区路网,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改造G320国道,优化配置镇区道路。启动镇区集中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停车场、市民广场、农贸市场等建设,推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城镇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和小康房等工程,建设沙子水库湿地公园,打造城镇景观,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二是加快镇区风貌建设。以抗战文化为主导,提升镇区风貌。结合二战时代特色,提炼民国建筑元素,开展建筑风貌改造。融合茶籽化石特点,综合设置街头景观、休憩设施等城镇家具。开展镇区环境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三是挖掘抗战文化。依托二十四道拐、史迪威小镇、美军加油站挖掘抗战文化,宣扬反法西斯精神,提炼二战烽火记忆,打造二战历史展示基地。四是促进茶产业发展。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完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茶文化园,展示历代民族制茶工艺;建设茶业科技培训中心,加强种茶制茶技艺培训,带动农民市民化。

(六)__试验区__镇

示范要求:汉文化示范点。依托农产品资源,发展复合型现代农业,构建产业结构先进、物流辐射广阔的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汉墓群文化价值、深度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构建传统特色展示区,建设文化__。

指导要点:一是提升城镇品质。结合“8+X”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低碳原则,打造便捷、环保的低碳交通体系。发挥自然景观优势,利用河流水系、街道、公共开放空间,建立网状生态系统,开展镇区环境整治,优化垃圾收运系统,做好镇区绿化、美化,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按照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建设节能路灯、生态停车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二是展现“汉族”内涵。依托汉墓群,追朔历史背景,理顺__人文发展脉络,发掘汉民俗、汉文化、汉传统,依据汉传统民居风格,开展镇区风貌整治。在高速公路至镇区、休憩节点、湿地公园等节点,设置具备汉民俗元素的城镇家具。融合汉舞、汉诗、汉妆元素建设汉文化广场。提取汉文化特点,打造汉文化体验馆,通过汉舞、汉服、古筝、古琴展示,体验古风、古韵、汉礼。挖掘汉传统,弘扬汉民俗,通过恢复束发礼、冠礼等仪式,结合传统节庆,充分搭建汉族传统民俗展示平台。三是做强“农”产业。依托丰富农产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结合交通优势,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电商平台,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囊括周边乡镇,辐射全省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

成立__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培育组(包括:__现场培育组、__现场培育组、__现场培训组、普安现场培训组、晴隆现场培育组、__现场培育组)、工作督导组、资金筹备组、宣传报道组等5个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一)办公室

主要职责:制定本组工作方案;负责大会日常事务工作;统筹协调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参观点的各项工作;负责大会活动服务指南;负责领导小组全部会议会务工作;负责大会会议地点选择;完成大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工作督导组

(三)现场培育组

2.__现场培育组

3.__现场培育组

4.普安现场培育

5.晴隆现场培育组

6.__现场培育组

主要职责:制定本组工作方案;根据参观点培育指导要点,拟定打造目标,制定参观点现场培育实施方案,确定承载项目,建立项目库并倒排项目工期,确保达到参观效果;完成大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资金筹备组

第5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关键词:茶元素音乐;中国茶文化;文化传播与推广

1茶元素音乐的概念界定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从古至今产生了大量与茶相关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或是由茶农和茶工创作的民歌,或是由历代文人编创、整理的茶谣、茶曲,抑或是由专业作曲家汲取茶文化元素创作而成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总之,笔者将所有与茶有关的音乐都称之为茶元素音乐。

2茶元素音乐分类

茶元素音乐与中国茶文化相伴相生,不同的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这些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同源而体裁多样。按照传统音乐作品的体裁分类,所有的音乐可分为声乐体裁和器乐体裁,但是为了便于明晰各类型茶元素音乐的时代背景,笔者暂时摆脱了传统音乐分类法,将所有茶元素音乐归为五类。

2.1传统茶歌

根据2017年5月的《世界茶业蓝皮书:世界茶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是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当前,全国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000多个县市产茶。茶区面积广阔,事茶者众多且茶叶生产千年不断,这是产生大量民歌的前提条件。历代茶农、茶工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大量颂茶、咏茶、赞茶及与茶有关的民歌,称之为茶歌。这些茶歌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远在唐代,杜牧在《题茶山》诗中就写道:“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描写了采茶姑娘在茶山采茶时歌声飘荡山谷的热闹情景。千百年来,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茶歌数量众多,目前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茶歌有江西婺源民歌《十二月采茶》、江西永新民歌《茶山三月好风光》、安徽舒城民歌《茶山对唱》、湖南湘西民歌《采茶调》、贵州印江民歌《上茶山》、福建民歌《茶叶青》等。各地区茶歌一开始并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才发展成专门的“采茶调”,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

2.2原创茶歌

除了由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传统茶歌以外,由专业的词曲作家精心创作的原创茶歌也不少,如江西民歌韵律的《请茶歌》、富有浓厚湖南乡土气息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江南水乡风味的《采茶舞曲》以及甘藏地区风格的《请喝一杯酥油茶》等,并且这些原创茶歌也广为流传。20世纪末21世纪初,原创茶歌的创作不断推进,佳作频出,如《前门情思大碗茶》《龙井茶,虎跑水》《茶山情歌》《三月茶歌》《古丈茶歌》《爷爷泡的茶》《古茶》等茶歌也已传唱大江南北。近年来,随着相关茶产区的政府、茶企对茶品牌、茶文化宣传推广工作的日益重视,一些优秀音乐MV作品频频亮相央视和各网络多媒体平台。比如2014年,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谭晶演唱,首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飘香》MV正式,将茶乡安溪的乡土民情、秀美风光以音乐结合故事情节的方式呈现在亿万国民眼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安溪特有的茶文化。

2.3采茶

采茶是广泛流行在南方各省、与茶相关的汉族民间歌舞形式。广西叫“唱采茶”和“采茶歌”,江西叫“三脚班”“茶蓝灯”或“灯子”,湖南、湖北称为“采茶”或“茶歌”。各地采茶名称虽不尽相同,而内容和表演形式大体一样。采茶通常用三人表演,一男二女,边歌边舞,内容以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为多,如桂南的采茶有《恭贺》《十二月采茶》《开荒点茶》《烧茶山》《执茶》《摘茶》《炒茶》《卖茶》等过程。其中,《十二月采茶》是叙述茶农在一年12个月中的劳动情况。采茶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笛子、唢呐、大锣、大钹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2.4茶元素歌剧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外歌剧剧目题材众多,但是以中国茶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歌剧只有一部,那就是由徐瑛编剧,谭盾作曲的歌剧《茶——心灵的明镜》。这部歌剧以中国最古老的茶文化为创作线索和素材,通过追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中国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从而引出中国唐朝公主与来唐学习茶道的日本王子之间的一段浪漫爱情故事。这部歌剧秉承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容的创作理念,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强烈反响。

2.5器乐作品

与茶相关的器乐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古曲,比如《苦雪烹茶》;第二类是直接用各种器乐来表现的茶歌或是把原来的茶歌曲调经过改编而成的各类器乐曲,比如中国钢琴曲《采茶扑蝶》、古筝曲《采茶扑蝶》等;第三类是专业作曲家以茶元素为核心创作素材创作而成,比如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千一根据吴远之原创故事《凤凰求茶传奇》为蓝本而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春莱虹瀚•云南随想》。值得一提的是,《春莱虹瀚•云南随想》是全球首部以茶作为音乐创作题材的多乐章大型管弦乐作品,于2015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乐曲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域自然、风俗和文化为切入点,描绘了上古先民世代生活的澜沧江边的春莱虹瀚——一座吉祥与幸福的世外茶园里发生的故事。春莱虹瀚在千年老茶树的护佑下,一直以茶为生,与茶为伴,人民安居乐业。部落英雄召诺罕与部落长的女儿娜西娜两情相悦并结为夫妻之际,家园却不幸遭遇澜沧江对岸的另一支部落毒龙族的入侵。为了拯救家园和族人,召诺罕经历九死一生,浴火涅槃变成“凤形”,打败了毒龙族,并衔来一束新生的茶枝,却无法再恢复人身。

3茶元素音乐对中国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作用

茶,以及由此繁衍而生的茶文化源于中国,兴于亚洲,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茶文化的传播经历了由原产地向全国扩展,再向外传播,走向世界的过程。世界各国的茶种以及饮茶习俗都直接或间接出自中国。中国的饮茶习俗传至国外后,受各国地理、历史、气候、民族、风俗、文化等的影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对西方而言,中国是茶叶原产地,但并不认同中国是茶文化大国。提到茶道,很多国家都知道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而中国古老的茶经与茶道中蕴含的无数哲学和由此而生的种种生活智慧却并未获得进一步的彰显与更广泛的传播,这种状况与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中国茶文化需要在全世界持续传播与推广。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离不开茶元素音乐为媒介。以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为例,这首创作于1960年的歌曲,从著名歌唱家何纪光首唱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几乎所有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都曾翻唱过或收录在不同的专辑中,并进入大中专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材。每当人们唱起、听起这首经典茶歌时,都会想起家乡这种按传统工艺制造的烟香茶,这种独具主席家乡传统民俗特色的茶文化通过一首歌就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作为茶文化物质载体的茶叶产品,如果其本身都无法获得大众的认知和较高的品牌识别度,那么它所承载的茶文化是不会被广泛认可的。以贵州茶为例,贵州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品质非常好,但是困于之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和较弱的品牌营销能力,贵州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好在现在贵州省从政府到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茶品牌、茶文化推广的重要性,运用各种手段推动茶文化建设,其中一项就是推动贵州茶文化音乐的创作和传播。比如2015年亮相央视的《贵州茶香》,这部音乐MV由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的李军执笔作词,我国著名作曲家孟庆云作曲,著名军旅歌唱家刘和刚演唱。《贵州茶香》MV以穿越的方式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前世茶乡邂逅,今生再续前缘,并以此为主线,在MV拍摄中串起了贵州苗寨、茶区、孔学堂、青岩古镇、贵州大学等具有贵州符号的景点和建筑,把多彩贵州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用现代的元素表现出来,充分展示了贵州茶叶生长优良的生态环境。类似这样的音乐作品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持续推广后,全国人民逐渐认识了贵州茶,认识到贵州茶绿色、健康的品质和贵州多彩的茶文化。优秀的茶元素音乐作品可以使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获得更深远的时空持久性。以歌剧茶为例,谭盾先生在谈到歌剧《茶》的创作初衷时说:“我就说是不是我可以写一部音乐作品,让别人觉得日本的茶道其实是从中国这边传过去的?我讲一个歌剧,我讲一个故事,而事实上这个歌剧在全世界在流行、在演出,讲了一个茶经从中国传到日本,日本又以禅宗和佛学的角度去发展。”这部歌剧于2002年12月22日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做世界首演后,又相继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剧院、法国里昂歌剧院、新西兰及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演出效果达到了谭盾先生的目标,那就是以西方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西方社会重新认知中国茶文化。茶元素音乐的体裁是多样的,不管是茶歌、歌剧还是交响乐,在不断的演绎过程中,中国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也在不同音乐的展示过程中日益深邃。

4结语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着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茶产业本身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还需要借助与茶文化相伴相生却又不断创新发展的茶元素音乐的力量,使中华茶文化获得进一步的传播与推广,以此来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走向文化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2]…徐灵.茶、茶歌、采茶戏[J].农业考古,2009(02).

[3]…景庆虹.论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12(12).

[4]…丁以寿,章传政,尚善源.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吴维真.世界茶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6]…姜芷若.茶乐人情——管弦乐组曲《春莱虹瀚•云南随想》评析[J].人民音乐,2016(04).

第6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关键词: 茶 少数民族 婚礼

俗话说“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必需品,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茶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它在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仪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集中体现在了各民族的婚俗礼仪当中。在婚嫁的整个过程中,“茶”自始至终要到场,扮演重要的角色。旧时江南汉族地区干脆把订婚到完婚的礼仪称为“三茶礼”,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1]

一、起源

茶与婚礼习俗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茶叶和茶文化被吸收利用到了婚礼当中。婚姻是人生大事,婚礼更是向亲朋好友正式宣布婚姻、祈求祝福的重要庆典。婚礼上高朋满座,贵客盈门,客至献茶,自然而然。除此之外,在恋爱、订婚、结婚的整个过程中,茶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茶与婚礼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女子的嫁妆。“文成公主入藏以茶陪嫁,为人们称颂。唐代以降,‘茶礼’,更加盛行”。[2]传说文成公主不习惯藏族饮食,常以茶水解腻,将汉族的清饮与藏族人的牛羊奶相结合,发明了奶茶,后又放入酥油、松子仁、盐与茶同煮,烹煎出了香味浓郁的酥油茶。新的饮品被藏民们广泛接受,饮茶的习俗也逐渐风行藏区。出于对文成公主的尊敬,敬酥油茶成了藏民赏赐、待客最隆重的礼节,茶叶也成为藏族人民婚礼中不可缺少的礼品。婚礼上主人还要熬制大量美味的酥油茶来款待客人。色泽醇厚的茶汤象征着婚姻美满幸福,婚后日子的红红火火。

此外,我国古代种茶,一般认为茶树不宜移栽,大多采用茶籽直接播种。明人郎瑛在《七类修稿》中记载:“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意。”[3]“从一而终”是宋朝的理学者们鼓吹的妇德之一,而茶这种“不可移植”的特点,恰恰是最生动形象的体现。从宋朝开始,在众多的婚庆礼物中,茶叶不可或缺,需要由它来代表封建婚姻的礼法。同时“白头偕老、百年好合”是婚礼中最美好的祝愿,茶的这种特点也是爱情坚定不移的象征,因此在婚礼中送茶的习俗得以广泛传播。

茶树四季常青,又能开花结籽,象征着吉庆。我国古代许多民族都“尚茶”,吉庆之日在种植了茶树的高山上举族欢庆。所以在古代婚礼中馈赠茶叶表示对婚姻诚挚的祝福,这一做法也流行于各个民族。如今,我国还有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便是对我国旧时婚礼习俗的继承。

二、求偶时的茶

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由恋爱,茶往往是他们恋爱开始的见证。

送茶包是流行在我国西北地区回族、保安族、东乡族的婚俗。当地青年男女完婚,要先请媒人上门去女方家说亲,得到同意后,男方要准备一包大红纸封好的茯砖茶,用大红纸做成两个四方盒子,装上冰糖、红枣等,再用红线扎住,请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即为“送茶包”。之后,男女双方可以通过亲朋好友打听对方的人品,以便确定是否缔结婚约。送茶包便是双方自由恋爱的起点。

“坐夜”则是广西三江、五罗江一带侗族青年男女的婚恋活动。青年男女相识以后,姑娘会给男方留下自己家的详细地址,小伙子在约定的时间里上门做客。入夜,小伙儿便在姑娘门前唱山歌,直到姑娘开门让他进屋。进屋后先是礼节性的对歌,然后才是倾诉衷情的谈话和对歌。这时姑娘要用打油茶来招待客人。如果姑娘不提出先休息,客人就不能先走,直到姑娘多次提出休息之后,客人才能告辞,以示对姑娘的尊重和忠诚。客人往往天明才走,双方若是情投意合,紧接着就会谈婚论嫁,明媒正娶。

三、订婚时的茶

订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仪式,也称作定亲、订亲、下聘、送酒、过茶等,几乎一个地区就有一个叫法,但各地区各民族都流行以茶为礼的习俗。

《红楼梦》第25回里,凤姐对林黛玉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在满族的习俗里,男方向女方提亲要赠送茶叶,若女方喝了男方家的茶,则表示对婚事的应允,并有“一女不喝两家茶”的俗语。因此凤姐的话引来大家哈哈大笑,黛玉则害羞不已。

蒙古族订婚要送五道礼,而且从第三道开始,每道都要送茶叶。第三道礼是男方家的妇女上女方家拜年要送上馍馍和手绢,手绢里包裹的正是茶叶、糖果、葡萄干等;第四道礼是送女方家一包茶叶、一条哈达和一条狍鹿皮做的塔塔桑(皮带);第五道礼是茶砖两块、糖、酒等。

此外,东乡、撒拉、拉祜、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都将茶引入订婚的礼俗中,并赋予其深刻的含义。

四、婚礼中的茶

在婚礼阶段,茶是各民族必备的物件。拉祜族人甚至认为“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婚礼上,新人们必须请亲友们喝茶,新婚夫妇之间要相互敬茶,还要向父母长辈敬茶。

接亲时最热闹的应当算福建一带的畲族人民嫁女时所敬的“宝塔茶”。“宝塔茶”是指女方家垒成宝塔形状的五碗茶,一碗做底,中间三碗,只留一碗做顶。男方家接亲的人一进门,女方的亲家嫂便要动作熟练而惊险地向他们“敬宝塔茶”。亲家伯在接茶时,要用牙齿先咬住宝塔顶端的一碗,然后右手指夹住中间三碗,左手端着底端的一碗递给轿夫,自己则要一口饮干顶端的那一碗。若是滴水不漏,必将获得满堂喝彩,若是洒落茶水或摔了茶碗,则会受到亲家的奚落。热闹非凡、妙趣横生的“宝塔茶”给婚礼增添了不少情趣。

闹洞房是婚礼阶段的最后一环,隆重的婚礼将在亲友们的见证下以喜剧结束,正式宣布新人合法的夫妻关系。“舂茶”便是云南景颇族的洞房习俗。“新婚之日的午夜,分别在邻居家休息的新娘新郎要被寨子里的年轻人拉到新郎家楼下,共同持一木杵,连续舂捣一放有鸡蛋、茶叶、姜蒜等食物的石臼十下。舂捣时,围观的年轻人要不断嬉闹,新娘新郎往往还没到十下便被打断,只能重来,如此反反复复多次,才能完成。大家这才肯放新郎新娘上楼共寝,否则休想洞房。舂茶的意思是新郎新娘共同培育爱情这棵茶树,早日开花结果”。[4]此外,还有合合茶、桂花茶、安子茶等,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五、拒婚用的茶

一桩婚事父母同意而姑娘不愿意,或是姑娘愿意而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在少数民族中茶将会委婉地表达出人们的心意。

云南的德昂族在女方父母拒绝男方求婚,而女方又愿意嫁给男方时便会发生“登用”。男方经过姑娘本人的同意,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将会悄悄把姑娘接走,然后去姑娘家门上挂一包干茶叶,表示姑娘已经离家。两天以后,男方再请媒人带上一包茶叶、一串香蕉和两条咸鱼再度上门提亲,如果女方家没有将礼物退回,则表示同意,否则小伙子只能将姑娘送回。

而贵州的侗族姑娘,如果不满意父母的包办婚姻,则可以用退茶的方式悄悄退婚。姑娘悄悄包好一包茶叶,选择合适的机会亲自去男方家送茶包,并且要对男方父母讲:“舅舅、舅娘,我没有福分服侍两位老人家,你们另找一个好媳妇吧。”然后在堂屋中放下茶包赶紧离开,否则被男方的家人亲戚留住,按理可以马上举行婚礼。可见送茶包看似简单,退婚的姑娘却需要有勇有谋。退婚成功的姑娘往往会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而父母在责备女儿之后,还是会去男方家里履行退婚手续。

六、结语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和利用茶的国家。人们长期使用茶,把饮茶当作一种精神享受,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功能,从而开始出现茶文化。茶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创造。茶是我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是民间礼俗、礼仪最重要的载体,对维护社会、国家、家庭的安定团结,维系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容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今天研究以婚俗为代表的,与茶有关的民俗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民俗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积淀和精神意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郭立城.中华民俗史话[M].1968.

[2]郑传寅,张健.中国民俗词典[M].湖北畔书出版杜,1987.

第7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云南作为一个边陲省份,近十年来,全省的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文化消费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云南当前广大民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发展。本文从云南文化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对云南文化消费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云南 文化消费 现状 对策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电子产品、茶文化、民间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一、云南文化消费概况及现状

(一)云南文化消费的分类及前景

在当今时代,文化消费包括的方面很多,但是大体可以将“城镇文化消费”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消费娱乐用品消费,也就是大家在文化消费产品、硬件方面的花费,另一类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比如看戏看电影、去KTV、旅游、游戏等文娱活动的开支。针对云南特殊的风土人情,云南文化消费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和体育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

(二)云南文化消费的现状数据

在全国研究文化消费的理论方面,钱纳里理论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应该占到总支出比重的23%。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是很多地区的文化消费并没有达到钱纳里理论所说的情况。从下表1中可以看出,云南的GDP和文化消费的关系来看,则完全不成23%的比例,云南2009年13539元,根据当年汇率中间价,折合为2000美元左右,当年当年人均年消费292+5070=5362元左右,文化消费292/5362=5.4%,远远低于钱纳里理论所说的23%的比例。而从云南文化消费和GDP的关系来看,GDP有可能在三、五年增加到3000美元左右,但是文化消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暴涨的情形。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经济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文化消费并没有对应的增长。具体请看如下表1:

二、云南文化消费的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云南城乡人均文化消费154.27元,2009年达到292.27元,九年云南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才提高138元,在31个省域中排第29位。另外,2009年,每一个云南人要花出5362.48元,其中每花掉100元,有5.45元用于文化消费,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还是只有7.13元,收入增加了,但文化消费的比值却下降。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0年至2009年,全国人均产值年均增长14.01%,城乡综合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58%,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11.84%,人均积蓄年均增长14.85%,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11.38%。综合分析,九年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全国经济增长,尤其受到“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的严重挤压。据测算,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在2002年、2005年出现增长高峰,与此相对应的恰好是人均积蓄增长低谷;反过来,全国城乡人均积蓄在2001年、2003年至2004年和2006年至2008年间出现增长高峰,与此相对应的恰是人均文化消费增长低谷。2009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回升,与此对应的也恰是2009年城乡人均积蓄增幅的较大下降[2] 。

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中可以得出,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在“文化硬件”上平均消费381元,云南省则低于平均值,仅为213元。同一年,在“文娱服务”上,全国的平均值是445元,云南省只有360元。

云南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更加注重积蓄以求“自我保障”,“非必需”的精神文化消费往往首先被缩减。目前,破解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把广大群众过多的积蓄有效释放出来,而刚性的基本生活消费毕竟增长有限,明显受到“挤压”的文化消费需求将首先得以释放。

尽管云南排名有点靠后,但是从整理数据来看,不难发现过去九年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积蓄增加,云南的文化消费行为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总体来看还是增长趋势的。

三、总结

云南的文化消费需要从各个方面全面重视,尽快追平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云南统计年鉴[M]云南统计出版社,2000-2009年各卷

[2]王亚南.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与突破口――基于国颁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研究》[J]2009(6)

[3]赵东坡.当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制约因素及缓解途径,《中国商界》[J]2009(9)

[4] 张雪.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9.25(10)

[5] 闻杰.文化富民――云南文化产业的政府作为.《创造》[J]2007.07

[6] 李炎,王佳,陈芳.经济与文化互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04(5)

作者简介:

第8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1我国茶的发展历史

1.1我国茶地起源阶段

在秦朝以前,茶被神农氏发现,随后茶开始在我国境内大范围的传播起来,当时茶被视为一种药材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认为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结合神农氏尝百草的相关记载可以了解到茶具有解毒的功能,随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茶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茶叶的应用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茶味道上的特殊性,深受当时贵族阶级的喜爱。到了春秋时期,茶的使用价值也在逐渐地挖掘出来。而随着战国时期,茶马古道的开辟,茶叶开始在我国各个地区种植,最后也随着使者走上了印度等地区,茶叶被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全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交流,茶叶作为一种人们交流会客的重要形式被广泛流传;西汉时期出现了“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现象,这充分说明茶叶开始成为商品被广泛流通,我国的茶叶行业也在逐渐地形成当中。这也使得茶叶不仅仅是贵族的专属物品,普通的群众也可以享受倒茶的美好,只需要通过购买的形式,就可以感受到茶叶的美妙滋味。这种茶叶的普及主要归功于秦汉时期的大统一,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茶行业的发展。在社会统一的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也充分体现了其内在的价值茶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也促使我国的茶叶逐步走向成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逐渐从贵族饮品转变为普罗大众都可以享受的普通饮品,而且自三国时期以来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做法,“以茶代酒”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茶文化开始逐渐体现出特有的社会价值,这使得茶文化被广泛地传播和发展。茶本身的特征具有清淡、虚静的特质与道教和佛教的教义非常接近,因此受到了佛教教徒和道教教徒的喜爱,这也使得我国的茶叶的蓬勃发展更进一步,而到了六朝时期,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茶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对茶的优势大四宣扬,茶开始逐渐从饮食范围走向了文化范围,茶的文化和底蕴也逐渐丰富起来。

1.2我国茶叶的发展时期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是第二个实现大统一的王朝,在这个时期茶叶也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不仅仅完成了从达官贵族到普罗大众的转变,也开始,随着使者的出访,走向世界,在这一时期有唐朝人陆羽编纂的《茶经》被创作出来,《茶经》的问世,使得我国的茶叶发展进入了最为繁盛的时期,《茶经》的提出使得我国的茶叶的整体优势和象征意义得到了深层次的挖掘,这不仅使我国的茶叶种植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也因为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的增大,使得我国的茶叶种植规模不断增大,而且形成了专业化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很多形式的茶园层出不穷,带动了我国茶叶的蓬勃发展。并且唐朝还专门为茶叶设置了相关的管理部门,比如茶马古道、茶马交易市场等,这些制度的改革都对茶叶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

宋朝时期,茶叶发展走向两极化,宋朝在对唐朝的基本茶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了完善的贡茶制度。这一制度的提出满足了皇家的茶叶需求,而且相应的茶文化也逐渐形成特有的规模。在皇室饮茶的过程中,对于茶的品种非常讲究,有“非龙凤团茶不饮”的说法,除此之外,宋朝在对贡茶进行严格地管理和约束后,为了满足普通群众的需求,还创造了散茶,散茶制度的形成对于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散茶真正融入了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也使得特有的茶文化开始出现,将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受百姓的喜爱。

1.3我国茶叶的成型阶段

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由于统治者的特殊性,使得茶叶的发展是具有了较强的地域风情,在这一时期茶叶又回归了其饮食价值,在文化和内涵当中没有较多的体现,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在饮食的过程中接受了汉族的茶叶产品,但在精神文化上对茶文化并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在进行茶的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也与以往的饮用方法不同,少数民族会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在茶中加入马奶,枸杞、油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这使得茶具有较强的地域风情。也正因如此,使得我国的茶叶在不同文化间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跨民族的发展。

到了明朝,茶叶的发展主要倾向于宋朝的散茶,明朝人认为宋朝人的散茶制作简单,便于携带体现了茶的内涵,因此将其大力地发扬和推广,而且由于明代初期社会不够安定,很多文人墨客已经习惯了寄情于山水,而茶所对应的内涵和底蕴,恰好与山水自然有效结合,这使得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人们对于茶精神的不断探索,使得茶的饮用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人们开始追求于茶冲泡过程中,水的选择、器具的选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行为不仅带动了当地的茶叶发展,也推动了瓷器行业的发展,而且在明代茶叶发展的过程中,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也有效地推动了茶叶的传播,使茶叶更快地走向了世界被更多人所追崇。

到了清代,我国古代茶叶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茶叶种类,茶叶文化传播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对于茶叶种类来说,现代社会所具备的各类茶类在清朝时已经出现的较为完善,比如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等等茶类在当时已经基本全部出现。其次,在茶道方面已经创造出了具有清朝特色的茶道,而且在茶具的选择过程中,对于茶具的材质也有了较为考究的选择。当时的人们将茶具的做工精美与否视为身份的象征,因此在对茶具的选择过程中会将陶瓷作为首选,以此来象征自己尊贵的地位。而在茶叶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茶叶已经随着文化的交流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世界贸易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物质。

2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2.1了解茶叶在市场竞争中得发展趋势

茶叶要想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就必须对当前的市场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地了解,首先应当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找到合适的路径。以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在逐渐递减过程中的一种自我筛选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会淘汰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行业,也会对市场中的行业提出更加精准的要求,因此茶叶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的发展定位进行全方位地了解,通过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充分发挥茶叶的发展优势,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展现自己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茶叶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2茶叶经济可与旅游行业有效结合

在打造茶叶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为了使茶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可结合茶叶的内在优势进行针对性的经营模式打造,通过了解茶叶的发展历程,找到具有茶叶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通过两者有效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的产业蓬勃发展。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旅游业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若能将茶叶经济与旅游行业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能够使越来越多的自然风景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将自然生态环境展现给越来越多的人面前,使人们感受茶叶的美丽,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繁荣,促进茶叶的稳定发展。

2.3将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产业经济有效融合

第9篇:汉族的茶文化范文

本届茶博会共签约山海协作合同项目168个(茶叶类项目47个),总投资55.25亿元(利用外资15.83亿元),项目范围涵盖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签约项目中,投资性项目45个,投资额52.48895亿元;购销协议23个,投资额2.76555亿元,此外,展会现场交易十分火爆,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交易额达50.7亿元。其中现场交易9.7亿元,意向交易41亿元。同期还举行了总投资3亿元的武夷山-中国香江搽业医项目奠基仪式。

本届茶博会主办方期望通过茶博会的举办进・步发挥福建的茶旅产业优势。在市场交易,对台交流、区域辐射、产业联动、市场运作上推陈出新,使展会更加大气,简约,随缘,实现以会带节。以节促会,节会一体的目标。力争将海峡两岸茶博会办成“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文化经贸盛会。纵观本届茶博会,以“武夷茶道”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打造“武夷茶道”文化品牌

武夷山堪称“世界茶道”的发祥地:为世人熟知的日本茶道演绎程式源于宋代武夷山脉建茶的品饮方式;日本茶道主要器具兔毫盏源于建阳建窑;影响世界的功夫茶道源于武夷茶;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源于武夷红茶。唐宋以来,武夷茶的饮用方式一直引领着中外饮茶的风尚,。本届茶博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诠释“武夷茶道”之精髓。

“我们是茶行业从业人员,看新闻说本届茶博会邀请了很多的国外的著名茶道表演嘉宾表演茶道。就专门从厦门赶下来,希望能有机会向专家们学习。”一位詹姓的姑娘一边认真地观看表演一边和记者讲道。在武夷山茶博园内聚集着很多像小詹这样专门从外地赶来观看茶道表演的游客。

当天在武夷茶博园,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先生现场表演的“茶百戏”,让与会的嘉宾和游客啧啧称奇。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茶汤在章志峰的手中变幻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不仅如此,一盏盏有着吉祥寓意图案的茶汤不仅能观赏,饮用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伴随着舒缓柔和的音乐,来自韩国的茶道表演艺术家金女士为观众带来了极具汉族特色的韩国生活茶礼。整个茶礼表演让观看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祥和,沉浸在茶道带来的静谧感受。

日本的抹茶道表演、台湾的陆羽茶道表演等也都让游客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国际茶道表演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以前只是听说过日本的抹茶道,从未看过现场表演,今天在这里,一来欣赏了武夷山的美景,二来也增长了见识,真是太开心了。”从江西前来武夷山旅游的吴女士激动地向记者表达着内心的欢喜。

在茶事活动的同时,组委会还安排了极具“武夷茶道”特色的旅游活动,设置了茶洞、大红袍、茶博园、印象大红袍、下梅(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等茶文化旅游线路。

文化也是生产力。武夷山茶旅需要更强的文化支撑。武夷山抓住茶博会机会,打造武夷茶道文化品牌,把武夷茶道文化建设纳^,整体战略布局,必将推动武夷文化大发展,经济实力大增长。

彰显海峡两岸特色

本届茶博会突出海峡两岸主题,注重深化地区合作,以茶为纽带,推动对台旅游、经贸、文化等的交流合作,打造海西拓展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两岸茶叶贸易如何更加顺畅”、“如何把中国茶叶卖到中东迪拜”、“闽台农业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在25日的海峡两岸农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企业家就两岸农业投资贸易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

“福建茶山面积大、茶品类较多、茶生产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等优势,台湾则有着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行双向深层次的考察交流,双方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为闽台两地未来快速健康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台湾区茶输出同业公会理事长高毅芳在会上表示。

台湾茶协会监事陈玉兰说,台湾茶协会组织了30多各茶商参展,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到大陆参展,“希望与大陆市场作深度对接,也期盼能在制茶技术、茶文化传播等方面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华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

在位于度假区茶博会的主展馆,台湾馆“艳压群芳”成为所有展馆中的翘楚。有100多家台湾茶企参展的台湾馆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台湾地道好茶。还有热情洋溢的台湾高山族民俗风情表演。

“我是第一次到大陆参加专业展会。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在台湾就做足了准备,带来了南投特色的高山茶和乌龙茶。”来自南投的茶商罗月珍告诉记者,

“这次来希望能把南投的好茶介绍给大陆的茶客们,设立销售渠道,让台湾茶香飘到大陆。”

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茶协会等多家台湾茶叶协会也积极组织茶农,茶商参展,台湾嘉义县、南投县等地农会均设置了展区,参展产品涉及乌龙茶、高山茶、铁观音以及各类特色茶食品、茶饮料等。台湾的茶农、茶商希望借助茶博会平台开拓大陆市场,建立销售通道。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闽台茶产业资源互补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必将助推两岸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茶叶等农产品交流和贸易往来。

“百度+微博”造势茶博会

今年茶博会最大的亮点当属首次融入网络搜索和网络推广的概念。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了每个行业都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首次结合网络的尝试,必将为以后茶障会及茶行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在茶博园展馆内,百度建设了“百度形象特装馆”,为参展的企业及参观的游客们做现场咨询服务。同时,茶博会开幕的前一天,百度在武夷山远华大酒店举办一场名为“百度主题论坛”的活动,为参展企业提供全程顾问服务,协助企业进行推广方案制定、上线实施、数据分析、效果优化等。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百度占据中国搜索引擎80%以上市场份额,企业通过百度推广,可将意向客户引导到企业网站,展示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多互动功能、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首次加盟茶博会,成为本届茶博会的独家搜索合作伙伴。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茶企的需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希望能为更多茶企的合作伙伴,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第五届茶博会首次注入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微博,打造全国首个“全城微博”平台,通过微博大屏幕进行互动的茶博盛会。

在茶博会期间,武夷山在全城启用微博大屏幕,通过网络链接微博墙,实现同步微博大屏幕互动。微博墙的架设,让所有参观者都能通过手机。电脑、短信等方式参与到微博互动中来,还可以在参观展台的同时键入 关键词分享自己的参观体验。不仅在网络上形成传播,也实现了微博即时上墙,营造了最佳的现场感。在茶博会期间征集的20名“微博记者”,担当茶博会的移动直播任务,通过自己的手机记录茶博会上的所见所闻。

据介绍,本届茶博会官方微博的粉丝有将近2万个,网友的微博数达到了566a多条。通过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使茶博会成为微博热点,影响超千万人次的网友。

另外,据了解茶博会官方微博还设置了新闻;视频、微博互动、观展服务咨询及现场图片等各类分区。整合最新资讯,开通“网络茶博会”,为所有关注茶博会的网友和相关行业机构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

特色活动引爆全城

茶博会期间,除了五花八门的茶类博览精品外,一系列围绕“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文化活动也轮番上演。在整合武夷山水文化,茶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当地特色文体资源等基础上,突出两岸同乐,全城互动,全民娱乐。

在本届茶博会上,反映我国茶文化尤其是福建茶文化底蕴的国内首部以茶文化为背景题材的大型高清数字电影《茶王》在武夷山举行首映仪式。《茶王》以斗茶大会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通过制茶、饮茶的形式,讲述了几个小人物从不懂茶到爱茶再到最终战胜自己的成长过程。影片由新生代演员潘阳、常远主演,喜剧明星潘长江、著名导演兼演员英达。相声大师常宝华联合出演。主办方还向记者透露,《茶王》将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并安排多场重播。

在武夷广场上立着8尊活体雕塑,每尊雕塑都是一个与茶有关的故事,其中有朱熹给学子答疑解惑,书童与樵夫讨论茶经、柳永与夫人举案齐眉,大王与玉女不离不弃……这8尊活体雕塑,与原本固定的铜像雕塑相辅相成,亦幻亦真,引得很多游人围观,大家纷纷与之合影。他们全身涂满铜色油彩。或坐或站。摆着造型一动不动。十分逼真。这些由武夷学院艺术系的学生们扮演的活体雕塑给本届茶博会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