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的研究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

第1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论文关键词:东盟;商务谈判;文化差异 

 

一、东盟各成员国的文化差异成因 

(一)文化的概念 

其实,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群体或民族的显著特征。 

(二)东盟各国文化差异成因 

1、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而这些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东盟各国在经济上发展并不平衡,经济上的不平衡对文化的作用使得各国的文化显出千差万别。 

2、政治差异 

政治差异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各国人民在政治观念的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体系,有别于其他东盟国家,而其他东盟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也各有不同。 

3、地域差异 

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由于东盟各国温度不一致,就会导致穿着传统有巨大的差异,比如柬埔寨处于热带气候区,全年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在27℃左右,这样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特色衣着:纱笼。 

4、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不同的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和爱好、习惯。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其特点。东盟各国民族种类繁多,每个国家因民族的多样化都有各自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如泰国泼水节、柬埔寨的送水节、老挝的拴线仪式等等。 

5、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世界上有3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东盟各国受伊斯兰教和佛教影响比较大。其中有些国家还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情况。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文化差异对谈判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群类的人文化各异,这种差异有使不同文化的群体相互疏远的倾向;另一方面,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不人们沟通与交往中的障碍。因此,要求谈判者承认文化的多元性,进一步理解其他文化。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谈判之前,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掌握其他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态度,从而得知对方是怎样看待自己、将在何种程度上接纳自己,然后才有可能考虑缩小彼此间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文化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沟通过程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谈判沟通过程的影响最显著的是体现在语言上。语言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民族,以及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国际商务谈判首先要过的关便是语言这一关虽然翻译或者谈判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语言可以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但是其差异还是无法避免的。 

(二)对谈判风格的影响 

谈判风格是人员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建立在其文化积淀基础上的与对方谈判人员明显不同的关于谈判的思想、策略和行为方式等的特点。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平等观念、时间观念、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利益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关系意识等方面的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谈判风格。 

(三)对伦理与法制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所有的商务活动都要在法律关系下进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伦理观念和法制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大多数东盟国家和中国一样,注重的是亲缘关系和个人关系,人与人之间并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而是注重非经济性的人情交换。一旦发生分歧与争端,他们都比较倾向于用人情解决,诉诸于法律则是次之的选择。 

三、东盟各国的谈判风格 

马来西亚是一个复杂的、多种文化交融的多种族国家。在马来西亚,在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之前,最好谈论一些比如观光,旅行,饮食等等一般的话题,切忌谈论当地的风俗政治,或宗教信仰。最好让对方来决定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的时间。如果外方谈判人员希望能够按时进行谈判,可能当地的谈判代表并不会按时达到,最好有等待的耐心。由于马来西亚等级观念比较明显,所以要对对方谈判人员中的年长者或职位较高的组织者保持相应的尊敬态度和礼节。在谈判中,马来西亚谈判者比较喜欢会采用委婉言语,且在说话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断,谈话声音过于喧哗的话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几个人同时说话也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在谈判场合,除了礼貌的握手之外最好不要别的身体接触。在谈判过程中,马来西亚人都喜欢讨价还价。为了避免不希望的损失,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一些有经验的谈判者都会为了达到最终交易的目的而在价格上作出一些小小的让步。如果出现争端,马来西亚人不喜欢通过传真或者电子邮件来解决而习惯以面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解决商业争端的时候他们更看重关系而不是条款或法律条文。在谈判的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让你的律师在幕后指导而不是直接出现在谈判桌边。因为律师的存在马来西亚人眼里是缺乏相互信任的表现。 

印度尼西亚的商业文化也是复杂多样的。在印尼当地的文化中,关系非常重要,注重等级制度,时间观念不强。和东南亚其他邻国一样,印尼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等级观念在印尼也是比较受重视的,因此在谈判过程要注意年长者,或职位较高的组织者,尤其是男性的意见。在任何商业会谈的时候,都会有茶水供应。但是无论你有多么渴都不能在主人饮用之前就擅自喝,这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或是不礼貌的行为。由于印尼人习惯委婉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谈判过程中最好不要用过于直白或坦率的语言,否则会激怒对方。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也不要打断,否则他们会很容易生气。印尼人信仰伊斯兰教,因在谈判桌上传递物品的时候不要用左手传递,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如果你是个左撇子的话,可以用左手签署文件,但是递给对方的时候一定要用右手。印尼人喜欢讨价还价。为了避免不希望的损失,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明智的谈判者会事先预料到这些,并留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空间。由于印尼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所以他们关系比将要签署的合同重要的多。面对商务争端,比起寻求律师或诉诸于条文法律,印尼人更愿意面对面地商谈解决。当然,为了避免日后的争议,需要把每一点落实都到书面上,如果对方提出日后就合同上的某些条款进行再次谈判的时候,你要表示同意。 

在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商业文化很独特。菲律宾人的确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具有相同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信仰。菲律宾人比较注重私人关系和等级关系,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在谈判活动中外方较年轻的谈判者应当听从高级菲律宾人士或年长人士,尤其是男性的安排,当后者是买方或潜在的客户时尤其应该如此。在谈判时,菲律宾人语气很柔和,且很少打断别人的讲话。大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一种冒犯。称呼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姓氏前加职称,菲律宾人非常注重这点。菲律宾人对讨价还价乐此不疲,所以,在开价或是提出报价单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与菲律宾商人进行谈判,耐心是最重要的条件。 

泰国的风俗习惯、传统惯例以及商业行为等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与上述几个国家一样,泰国人较注重等级关系,在这个国家,年长的人或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男性。因此如果对方谈判人员中有男性政府官员或年长者,应注意给予相应的尊重。在于谈过商人进行谈判的时候,一定要买避免谈判时间时间过长,如果谈判过程时间太长,可用在中间参插一些休闲活动。因为泰国人不喜欢一直工作而没有休息,所以适当小活动可以使谈判顺利完成。在谈判桌张,泰国人同样热衷于谈价还加,所以准备好完善的价格策略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多数泰国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是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泰国,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可以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缅甸在古中国文化和古印度文化之间形成了一座文化桥梁,缅甸人在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与中国人和印度人存在很大的相似度。但是由于缅甸已经独立发展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那里进行商务谈判也会遇到特殊的挑战。缅甸人的种族自豪感使得他们很瞧不起外国人,因此与缅甸商人进行谈判时,最好是按照对方的方式安排活动。在谈判中,缅甸人一般习惯采用间接、委婉,以及含糊的说话方式。他们说“yes”的时候只是表示“我明白了”而并非“我同意”。在缅甸,公司或者组织中的人员是按年龄和等级来划分界限的,由于他们特别注重等级关系,所以对于对方谈判人员中的年长者或职位较高者给予特别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和泰国一样,缅甸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所以在谈判过程中传递物品或文件的时候一定要用右手。与缅甸商人谈判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耐心是必须的。 

   就像在其他亚洲国家一样,人际关系在越南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谈判开始之前和对方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在时间上,虽然越南人自身观念并不很强,可是他们却希望对方守时,所以迟到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敬。等级关系在越南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对方的谈判人员当中有年长者或高级政府官员,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尊重是非常必要的。越南人很重视“面子”,所以如果在谈判时对方出现了错误,千万不能当面指出来,要给对方保留面子,纠错可以在休息时或私底下进行。越南商人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并不会明确地表明态度,但是却希望他们的对手对价格和条件做出重大的让步。所以在制定最初价格的时候留一些讨价还价的筹码在最后时使用是很必要的。通常还会出现越南商人在合同签订仪式结束的几周以后要求重新谈判合同的主要部分,这是因为越南商人认为双方关系密切,所以形式变化的时候,对方会在任何时候同意对合同进行修改。 

新加坡在世界市场上是独特的。新加坡的文化与亚洲多数国家一样,注重家庭,面子和权威,但是同时新加坡的商业文化快速地朝着国际化风格发展。虽然和其他的东南亚人相比,新加坡人习惯于更加直接地讲话,但是新加坡人还是尽量避免回答提问或者要求时,直接说“不”。在谈判桌上,大新加坡人倾向于用轻柔的语调进行对话,大声说话或者打断别人的说话都是被视为没有礼貌或缺乏教养的行为。新加坡人喜欢用微笑来掩饰焦虑、尴尬,所以看到他们一直微笑并不一定是他们一直很高兴。入座,双叉时,不要让你的鞋底指着某个人。不要用脚接触东西或者移动东西。在新加坡,谈判的进程比具有更加以生意为导向商业文化的国家要慢一些。熟悉新加坡商务风格的人都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坚持不懈的谈判者,因此与他们进行谈判一定要具备耐心和毅力。 

文莱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文莱人把伊斯兰教规视为生活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伊斯兰教徒一样,在用餐以及很多场合都是用右手,因为左手是被视为是不洁的。文莱人由每天礼拜五次的习惯。这五次礼拜分别是“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而且每星期五必须回到教堂参加聚礼和祈祷。因此如果是和文莱的伊斯兰教徒进行谈判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习惯。文莱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都是比较和气的,大声喧哗或者争吵都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与文莱商人进行商务谈判,除了要注意对方的宗教习惯外,还要注意态度要谦虚,温和。 

柬埔寨由主体民族高棉族(占80%)等20多个民族构成,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柬埔寨人质朴、友善,很注重礼节礼仪方式。最普遍的礼节是合十礼,商务场合也可以用握手表示问候,但是异性之间仍行合十礼为宜。在柬埔寨的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死亡,所以和对方进行谈判时应注意不要穿着白色的衣服。由于多数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是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此外,在商务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去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这是是对他们的极大不敬。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有60多个民族,通用老挝语。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注重佛门禁忌,见面用合十礼问候。由于多数柬埔寨人信奉佛教,所以在他们看来,脚是最不洁的。因此谈判人员在就坐的时候切忌露出脚底或是鞋底,用脚或者鞋去指、碰到物体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在今天老挝的商务场合,也流行握手礼,尤其是同外国客人交往多行握手礼。在谈判桌上,老挝人态度都比较温和谦逊,话语柔和,切记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话,不要在谈判时用过高的声调与之讨论。 

四、应对东盟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准备工作 

谈判之前,收集信息、提供资料、参与拟订谈判计划和设计谈判方案。在谈判前尽可能充分了解己方尤其是对方的实力,目标意图和双方退让的幅度,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独自或陪同上司坐在谈判桌前,与对方就共同感兴趣的事情讨价还价。收集谈判双方的信息资料尤其是对方的真实情况,譬如,对方的法人资格、资信状况、法定地址、本人身份和经营范围以及企业现状,对这些基本情况事先应予审核或取得旁证。还有谈判对方负责人的个人情况,如年龄、学历、资历、个性、爱好、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通过这些了解和分析,对双方在谈判中所处的地位,各自最大的需求和让步的范围、幅度、谈判的时限等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在谈判中就能做到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其次是确定参加谈判的人员。选择适当的成员组成谈判班子,是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下一步则是确定谈判的时间。谈判于何时举行、何时结束,很有讲究,有时候甚至会影响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谈判必须等候合适时机,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要避免在上司或其他重要谈判成员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精神心情不佳时安排谈判。另外还要尊重对方,在征求对方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双方都认可的时间举行谈判。此外,明确谈判的地点也是准备的必要工作之一。一般来说,选择谈判地点,以自己越熟悉的环境越好,因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领域感,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能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睿智与口才,而且容易说服对方。同时还应确定谈判的目标,最后则是制定谈判方案。设计方案时,要对对方可能提出的方案作预测,并提出自己应对的方案。只有这样,对手提出方案时,才能应付自如。谈判方案应尽量切实可行,并且留有现场发挥和见机行事或者必要调整的空间。所有成员都应谙熟谈判方案,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绝对保守谈判方案的秘密,否则将会造成谈判的失败。 

(二)克服沟通障碍 

商务谈判中的沟通障碍一般是由语言,时间观念,心理,以及礼仪这四个因素引起的。要克服这些因素引起的沟通障碍,一是要收集和整理多方信息,即收集有关谈判对手的信息资料。除了客商的合法资格、公司性质和资金状况、公司营运状况和财务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外,还要还应该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的期望、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以及对方的实际决策者、实际决策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他们的职权范围以及了解谈判对手的文化所特有的谈判技巧。此外,收集如科技信息、有关政策法规、金融方面的信息、有关货单、样品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是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目的是再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再进行分类、存档,同时结合谈判项目的具体内容,分析各种因素与谈判项目的关系,并根据它们的对谈判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队,通过分析制定出具体的谈判方案与对策。 

第2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交流中茶文化翻译研究

研究目的: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政府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政策春风的吹动下,中国的茶叶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茶叶自古以来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重要象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如何能够将其内涵用准确典雅且符合西方文化语境的英文翻译出来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茶文化的相关英译研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错译误译现象较为普遍,对国外消费者理解和接受茶文化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为了能将中国茶文化更好的传播和融入世界文化氛围中,加强茶文化的英译研究在当今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首先对中国茶的起源、发展、茶叶的种类、不同种类茶叶在各个地域的象征意义进行梳理。其次对我国茶学典籍,茶艺表演,茶曲,茶诗歌等茶文化内容进行剖析,探索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诸多被古人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境,并对比区分中外茶文化内涵的差异。再者,要对国内著名的茶叶产地如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产地),福建安溪(铁观音产地),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地)及其相关茶叶加工作坊和茶叶销售行业进行走访调研,将文本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更加深刻的理解茶文化内涵。最后,还要对当今国内外茶文化英译研究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运用恰当的翻译理论与翻译策略对已有的茶文化英译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及修正,同时对较少或未曾涉及的茶文化翻译领域进行一定的尝试,为加强中国茶文化英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茶文化英译需要克服多种困难,首先译者要对茶文化英译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其含义,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其次译者还需对目前的茶文化英译研究有着较为广泛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再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尽量保持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底蕴,也要兼顾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化习俗,使得译文既符合西方文化语境,又能准确传达茶文化的文化主旨和内涵。最后,要对译文语法的适用性、用词的准确性、译文概念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琢磨,把翻译效果达到最优化。

第3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第4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差异;中英价值观

在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范畴之中,中英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前者推崇集体主义价值观,后者推崇个体主义价值观,它们各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根源,并在语言表现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通过对中英不同价值观的根源分析,了解其语言差异,并从茶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英不同茶文化的发展与差异性,从而更好地生成跨文化意识,促进中英两国的文化和语言交流。

1中英文化范畴中的不同价值观根源分析

英国是一个推崇和倡导自由、个体的国度,而中国是一个讲究集体和组织的国家,彼此在文化范畴内的价值观认同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体现为以下时代背景:英国所处的欧洲地域,其封建社会的历史并不长,很快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被英国资本主义所替代。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时代背景下,封建君主制度最终成为了“统而不治”的制度,并且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注重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思想不断盛行,推崇不受外在拘束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最终形成了英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individualisticmeasureofvalue)。中国则在历史上出现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时代,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大一统”思想和“中庸之道”思想,孔孟所提倡的“仁爱”和“礼教”对于维护中国封建君主制度有极大的价值,对于维护中国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中国出现了以“大一统”思想为核心的政治结构和文化道德体系,刻上了集体高于个人的时代烙印,注重和强调个体的支持和群体的责任感,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collectivemeasureofvalue)。

2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对比分析

2.1中英茶文化的物质内涵差异性分析

2.1.1茶叶

中国盛产茶叶,并逐渐形成了六大茶类品种,其中尤为中国人喜爱的当属绿茶,由于绿茶浸泡出来之后呈现出极为诱人的翠绿清润的视觉体验,而且其浸泡的香味极为浓郁醇厚,通常采用洁净的优质水加以浸泡,并且对水温的控制也极为讲究,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则茶叶容易焖熟、茶汤的色泽也会浑浊;过低则显现不出绿茶的清香。而英国人由于地处海洋性气候,潮湿度较大,因而他们喜爱相较于绿茶而言更为温和的红茶,它是一种发酵茶,可以清饮也可以混饮。清饮的方式可以保持红茶的原来香气;而混饮则是在红茶之中添加辅料,这是英国人尤其喜爱的一种饮用方式和习惯,他们在红茶之中添加牛奶、蜂蜜、柠檬、肉桂、等辅料,调制成独特口感风味的茶饮。同时,英国茶文化还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袋装红茶,简便快速,适宜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2.1.2茶水

中国茶文化讲究煮茶之水,并将煮茶之水分为不同的等级,认为好茶应当由好水加以浸泡,才能使茶散发出其原本的香气,在中国茶文化的煮茶之水以泉水为极佳,并要求浸泡茶叶的泉水要具有“轻、清、甘、冽、活”的特质,这样浸泡、烹煮成的茶则具有不可比拟的野韵。相对来说,英国人对茶叶的浸泡则不如中国茶文化这般讲究和繁琐,它只须将茶煮沸,并只要在茶中添加他们喜爱的辅料即可,可见,英国茶文化对于茶水的讲究并不严格。

2.1.3茶点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点的制作极为丰富和精致,尤其在唐代的茶宴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粽子、饼类、面点、蒸笋、柿子、小天酥等。并且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具有不同风格的茶点类型。在北方以北京为例,有著名的京式糕点,如:京八件、月饼等,它们具有酥松绵软的口感,极为香甜可口。在南方以广州的功夫茶最为出名,并配以丰富美味的茶点,如:饺子、粉果、酥点、粥、龟苓膏等,小巧而精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英国茶文化中的茶点受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以肉制品和奶制品的糕点为主,如:夹有熏鲑鱼、火腿和小黄瓜的三明治、面包、英式松饼、果酱、奶油、时令水果等,它们大多是手工制成,现烤现吃,形成了英国下午茶文化中的独特茶点内容。

2.1.4茶器

中国茶文化中的茶器丰富多样,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先后出现了陶器、金银器、瓷器等茶器,这些不同的茶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逐渐形成了独具风味的茶器,如:中国传统而独具特色的紫砂壶,就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涵义而流传至今。英国茶文化中的茶器主要是采用银质茶具和瓷器,由于英国地处海洋性气候,而金属茶具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因而,英国下午茶文化偏好银质的茶具,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也采用了瓷器作为茶具,显现出英国人追求高贵优雅的文化特色。

2.2中英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差异性分析

2.2.1“和”与“分”的思想内涵差异

中国茶文化是源于中国的农耕文明,显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性,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到达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并追求茶的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品格,渴望实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精神完美境界。而英国茶文化则在英国提倡个人主义的精神引领下,推崇“天人两分”的精神内涵和境界,他们试图通过个人的探索,实现对自然的主宰。他们在中国茶文化引入的同时,还制造出自己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并在沿用中国传统瓷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研制出骨瓷。在英国茶文化中注重自我精神的满足,体现出饮茶的实用性特征。

2.2.2“和”与“贵”的思想内涵差异

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和”为灵魂和核心,在推崇集体主义的中国价值观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人讲究自谦的品行和原则,并以“和谐”为待人处世的宗旨,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揉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哲理精华,并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倡导饮茶的“中庸”与“仁礼”,认为饮茶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增进彼此的感情。而英国茶文化则与中国茶文化的“谦和”不同,它认为自己拥有令人辉煌的历史,显露出高贵、优雅的品行,在下午茶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认为下午茶文化是展现自身尊贵的场合,讲究正规的服饰穿戴,行为稳重而得体,展示出英国人所推崇的绅士淑女风采。

3中英茶文化的语言差异分析

3.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语言运用

茶是中国的“国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早已渗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大雅”和“大俗”之物,其“大俗”体现在“开门七件事”之中,即: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大雅”体现在文人墨客用于修身养性之中,即: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由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使人们在品茗之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欢愉,并从茶诗、茶戏剧、茶绘画、茶小说等文学艺术中流露出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语言,如:白居易所作的《琴茶》、刘禹锡所作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范仲淹所作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等茶诗。还有茶文化的文学作品: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等,都充分显示出中国茶文化语言之中所流露出的高雅纯洁的品性。

3.2英国茶文化的语言运用

英国茶文化也是英国人一种重要的精神享受和调剂品,在英国茶文化的语言应用中也可以看出英国茶文化的普及。如:英国剧作家皮内罗是英国茶文化的痴迷者;英国文学泰斗约翰逊则将茶视为了自己的精神食粮。在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所作的《论茶》,成为了轰动英国皇宫的诗作,并广为流传。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则是英国茶文化的狂热追随者,他在“致玛丽亚•吉斯伯恩”的诗作中流露出为茶一死方休的情怀!在英国文学作品之中,对于茶文化的描述也极为丰富。例如:英国女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就在其小说《维莱特》中,详细而细致地描绘出英国典型的下午茶文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作的小说《花园茶会》之中,也描述了一场盛大的私家茶宴,显露出轻松惬意的英国下午茶氛围。

3.3中英茶文化语言应用对比分析

在中英茶文化的语言应用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茶文化的语言表达中,赋予了茶文化以更多的文化性,“茶”在中国文学作品之中丧失了其本意,被创作者赋予了一种心情、事件和生活状态,不仅用具体的形象来书写茶文化,而且还用抽象的意念来描述茶文化。而在英国茶文化语言之中,则主要是采用具体的形象,对茶文化加以描绘,反映出英国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4结束语

中英处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思维模式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因而,中国和英国也显现出不同的价值观认同。在中英不同茶文化的内涵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中英两国不同的茶文化,本文从物质、精神和语言等方面,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中英文化的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邓建军.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中英价值观的差异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J].教师,2010(9):125-126.

[2]高琳,朱立华.语类分析视角下的中英简历文化价值观差异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90-92.

[3]王硕.中英茶文化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姚驰.基于中英茶文化差异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3):275-276.

[5]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2-74.

[6]李晓菊,周红霞.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237-239.

第5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广义上的“茶文化”指的是一种与茶有关的任何文化符号;狭义上的“茶文化”主要指作为一种核心价值体系的茶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实践的茶文化和作为一种器物文明的茶文化。例如有学者提出就核心价值精神而言,茶文化的主要精神指向是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尚中贵和的基本精神、厚生爱民的人文传统。相对应的,“茶文化英语”泛指那些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表达,这既是一种语言符号的对应性转化,也是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转换。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和发展趋势,这种语言学的分支很大程度上拓展和颠覆了传统的客观语言主义的一些主张,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概念体系,发挥价值和意义的中介是人的主观认知,而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人的主观认知受到多样化的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经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即便是同样的语言或者概念,在不同的共同体或者语境背景下也会存在着人的主观认知的差异。所以,包括乔治•雷可夫(George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及朗奴•兰盖克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内的学者们都提倡,我们对一个特定语言表达符号或者交际理念的意义要理解透彻,这就需要将意象和隐喻等方面纳入考虑范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语言的交际桥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加强对茶文化英语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将我国茶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水平。

2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内涵面向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统一的学说体系,而是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这种语言学上的新型范式将我们对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认知、语言的把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总的来看,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认知语法”的派别、“认知语义学”的派别、神经“认知语言学”的派别等方面。从共同性角度看,认知语言学相关的理论流派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2.1语言的本质是一种非客观主义的概念符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语言学家就提出“语言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观点,事实上这正是“语言客观主义”的一种直观表述。因此,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体系就是一种不受人的感知系统和认知系统所制约的交往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诞生,这种新的趋势纠正了“客观主义”的一些弊端,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的实践理性、交往理性的产物,事实上这与人的生理基础是分不开的。因为本质上,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区别于动物交往的一种显著特征,因此我们对于语言的表达和解释都应当遵从人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语法和句法在语言中并非独立,二者与更为基础性的语义、词汇等存在着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2.2理解概念隐喻是理解语言语义的一个重要逻辑前提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是一种对应着一定“隐喻体系”的交际符号,而所谓的“隐喻体系”是深层次上存在于人的意念之中、文化价值之中的隐性存在,或者说它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集中代表着语言背后的价值认知和思维方式,它赋予了语言何种程度的合理性和价值性。Lakoff和Johnson在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专著中对“隐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样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家们看来,理解语言“主观认知”含义的关键就在于洞察语言背后的“隐喻体系”,破解语言背后的价值逻辑和思维认知方式等。

2.3认知语法、认知语义是理解语言内涵和意义的主要渠道

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作为知识论基础,它明确地反对将语言作为一种可以自然存在的客观体系。袁雪梅曾提出:“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作为人的认知规律和思维逻辑惯性的一种表现,认知语法、认知语义是促成我们理解语言正确含义的主要渠道。认知语法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对语言结构本身进行的合乎常理的解释;认知语义则旨在对语言的特殊情境进行分析。

3认知语言学对于当前茶文化英语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茶文化英语泛指那些与茶文化交际有关的词汇、语句、语法和表达形式的综合。以“茶艺英语”这个分支为例,茶艺英语主要是包括茶具介绍、茶叶介绍、水的介绍、接待礼貌用语、咨询服务用语、茶馆实务、茶与养生、茶艺解说等内容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加强利用认知语言学对于茶文化英语的传播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促进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中华茶文化更好地被国际主流社会认可

我国茶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集中承载着我国传统社会中对于人生信仰、价值哲学、社会交往、伦理道德、政治统治等方面的观念认知,具有明显的东方文明和儒家思想的韵味。作为农耕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产物,我国茶文化一直是一种“内敛式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性文明形态存在的,它内嵌于人的社会生活细节当中,成为中国人国民性格和思维认知方式的一种模型。但是在国外,茶文化更多地是一种消费文化和速食主义文化,而不是一种生活教条。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体系”,我们需要对这种茶文化的相对重要性价值进行转换和翻译。

3.2有利于促进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教育模式,主要是存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或者中专院校中,多年以来这种茶文化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存在着普遍的“中式英语泛滥”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进行语言的、认知的、思维的转换和换位思考,从而造就了我国茶文化英语整体水平较低,在与国外茶文化进行对话交际的时候处于一种无效交流的状态。然而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后,我们要努力培养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将我国的茶文化英语从“专门用途英语”适当地与“通识英语教育”进行融合。

3.3有利于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茶文化产业在逐步从传统的产业形态朝着“二次创业”的方向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际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都在朝着“知识集成”、“文化集成”、“国际化渠道”等方向在发展。由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不同的茶文化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围绕着这种语言认知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翻译和营销、整合传播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现实情境。

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我国茶文化英语的发展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分析范式和应用框架,认知语言学将语言的本质认识拉回到了“人的主观认知”这种层面上,为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对此,我们建议尝试这样几点策略:

4.1隐喻挖掘策略

认知语言学界定的语言隐喻主要是语言背后的认知逻辑和背景性的伦理教条知识等。在这方面,我国茶文化作为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价值体系,承担着修身、养性、尊礼等社会价值功能,这些宝贵的隐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时,茶文化英语要向国外受众阐释出这种文化隐喻。为了更好地向国外受众传达我国茶文化的内蕴,我们在翻译涉茶类外宣资料、茶文化宣传单、古代茶学典籍等文献资料时,需要加上注释对此类隐喻进行解释,帮助外国受众更好地认识我国茶文化内涵。

4.2语言顺应策略

语言作为一种人的主观的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延伸,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有不同的认知语法、认知语义等,因此我们在开展茶文化英语的交流中要适当地进行语言顺应,用国外受众习惯的语法结构、词汇组合、衍生词等进行表达,使我们的茶文化英语能够顺应其阅读习惯。在语言顺应理论的基础上,茶文化英语可以更好地得以传播,并使国外受众对我国茶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张大海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晖.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隐喻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60-161.

[2]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preface.

[3]袁雪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35-236.

第6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引言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也越来越享受,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一种丰富的精力和感受。近年来,文化旅游受到了高度推崇,文化旅游的目的就是寻求对文化的体验活动。而体验经济时代的带来为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茶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之一,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产品有着了体验,相对就会降低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对于茶文化旅游而言,其本质上更加突出强调产品的“体验性”,让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购买产品。而要想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就应当设计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以此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概述

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这一种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体验,让消费者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消费者的不再是商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对于茶文化旅游而言,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带来,茶文化旅游也必然走向体验的大趋势。在体验经济时代里,旅游者不再满足于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是希望参与到消费活动中,亲身体验产品消费的全过程,获得体验的经历。

二、茶文化旅游的体验功能

(一)健身体验功能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性为及消食利尿有着一定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同时,茶还有提神、抗疲劳、抗菌、抗辐射的作用。在茶文化旅游中,让游客在品饮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

(二)文化体验功能

茶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的一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茶文化,各地的饮茶习俗也会不同。如蒙古族的奶茶、傣族的竹筒茶、土家族的擂茶,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在茶文化体验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在旅游当地聆听茶叶史话,同时还可以目睹茶叶制作工艺,亲身体验到茶叶制作工艺中去,在品茶、赏茶、识茶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三)休闲娱乐体验功能

在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人们也渴望得到走出生活、工作环境,去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来惬意和娱乐。在茶文化旅游体验中,旅游者可以看到绿油油的茶叶,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片刻安静;同时还可以参与到茶叶的采摘过程中去,使旅游者可以得到更好的休闲娱乐体验。

三、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一)加大个性化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在体验经济时代里,体验性的特点使得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变得更加突出,对于茶文化旅游而言,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获得更多的客源,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就必须重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加大个性化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根据游客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来进行产品开发,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带给游客全方面的感官体验,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地引起游客的共鸣,让游客享受旅游带来的同时,也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让游客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购买。

(二)加大茶文化体验内容的研究

在现代社会里,旅游市场已经有单一的观光旅游朝着多样化、专题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就必须加大茶文化体验内容的研究,丰富茶文化旅游体验内容,将茶文化体验内容与书画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相结合,从而为游客体统一次完美的体验机会。如白族的三道茶,在茶叶采摘的过程中融入白族地区的相关音乐,让游客可以在采摘茶叶的过程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同时,在茶工艺制作过程中,还可以融入当地的舞蹈,让游客一边体验茶工艺的,同时还可以让游客欣赏到舞蹈,带给游客一种更好的体验。

(三)加大茶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

在茶文化体验旅游过程中,专业的人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游客体验旅游过程中,游客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导游提问,而加大专业茶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体验茶文化旅游的乐趣。在禅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从业人员对茶文化体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茶文化的认识,其次,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培养一直专业的人才队伍。

四、结语

第7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展示空间设计;茶文化艺术;应用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茶文化艺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创新特点和独特的韵味,对于展示空间设计质量提升和茶文化的传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展示空间与茶文化概述

1.1展示空间。展示空间设计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应用艺术设计语言和视觉传达手段,通过相关设施,对空间进行创造性的改造,通过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环境,将相关的信息和内容展示给观众。展示空间设计并不是为了对空间的展示,而是通过展示空间的再造,为信息和内容的展示提供更好的环境。展示空间设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展示空间设计的综合性表示其在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视觉设计展示方式,综合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二是实物性。大部分的展示空间设计都是围绕展示实物进行,仅有少部分以宣传为目的不设置实物。三是开放性。展示空间实现了参观和参与,是透明性的;在许多展示空间都设计有互动内容,使观众获得更真切和丰富的印象。展示空间是一门构成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处理有其自己原则和技巧。一是协调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实体和空间的统一,主要是标识系统和色彩搭配的统一,空间围合形式的统一。二是稳定均衡,就是在展示空间中要有一个视觉焦点,这个焦点是整个空间的中心控制点,其它区域都是围绕这个焦点展开,从而使整个空间稳定均衡。三是渗透与融合。展示空间具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所以在空间内的不同区域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提升整体展示效果。四是主次关系。一个展示空间的布局有主次之分,这种主次通常通过形状、体量、流向、明暗、标高来展现。四是空间序列。展示空间是一种具有时间顺序的空间艺术,通过这一顺序引导人们参观,从而形成不同的体验感受。1.2茶文化。茶文化承载了儒、道、佛教思想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茶文化理论体系完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文化思想,实现了与美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的高度融合。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包括采茶、制茶各种流程,泡茶的各种技艺、茶事过程中的各种礼仪,形式各样的茶文化元素,还有评茶在内的文化艺术。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与多种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传承应用茶文化必须对茶文化内涵有一个科学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知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茶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我国茶文化从最初的饮茶活动发展到最后的饮茶习惯,其实是传统文化系统化发展的过程,所以要了解茶文化就必须从茶文化发展进程进行系统化认知,这样才能对茶文化内涵价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要把茶文化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去理解茶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离开了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茶文化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所以认识茶文化必须把茶文化放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去挖掘其特殊的价值内涵,通过有效融合,实现茶文化传承和应用。最后,要全面把握茶文化体系。茶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元素,其包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和内容,因此在对茶文化的认识上要全视角地切入,对其各种元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对其蕴含的思想进行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传承和应用。正是因为茶文化的这些特点,将茶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元素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具有丰富的应用空间。

2展示空间与茶文化艺术应用价值和效果分析

2.1展示空间中应用茶文化艺术的价值分析。展示空间设计是一种空间艺术化的再造,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展示空间设计是一种时代化的设计元素和方法。但在展示空间设计上,目前更多的是强调科技元素的应用,对文化内涵有所忽视,使得展示空间设计水平不高。在展示空间中应用茶文化艺术,必将会为展示空间设计提供创新力量,提升设计的文化内涵。目前,世界文化交流在不断加强,茶文化传承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应用茶文化艺术,可以提高展示空间的设计水平,同时也为茶文化传承创建了载体。可以说展示空间设计中应用茶文化艺术,为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了灵感和基本设计素材,是展示空间设计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茶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2.2茶文化艺术在展示空间中的效果分析。2.2.1空间效果。空间效果是茶文化在展示空间应用中要首先考虑的效果,也是展示空间设计中应用茶文化艺术的基础所在。多元化是茶文化特征,基于这一特征在展示空间设计上要以茶文化艺术为主题,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对空间进行规划,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通过展示与空间主题有关的茶文化元素或者物品,使之与空间氛围和谐统一,从而提升空间展示效果。2.2.2视觉效果。视觉效果是最直接的艺术元素传达,最容易在人们记忆力中形成艺术形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茶文化艺术,就是要充分利用视觉效果实现对茶文化艺术功能的发挥,提升展示空间功能,更好传达和展示信息。要在不影响展示空间整体艺术效果的前题下把茶文化元素的色彩、光影、图像、文字等视觉元素通过相关媒介进行展示,提升展示空间功能。当然在对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中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从和谐统一的要求出发实现对应用视觉元素大小、色彩、形状的综合把控。2.2.3心理效果。展示空间设计的心理效果就是通过艺术运用在参观者或者体验者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艺术元素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层面。在展示空间中应用茶文化艺术就是要通过茶文化艺术的感染和刺激,在参观者或者体验者中形成心理效应,使茶文化艺术元素深入其心理和精神层面,突显展示空间设计的影响力。

3展示空间中茶文化艺术应用方法

3.1坚持科学思维和理念。展示空间设计的基础是特定的空间和展示物,设计者应围绕这一基础使空间更具美感和立体感。新鲜、时尚、复古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发展方向,而要实现这要求,现代先进技术、传统文化应用就成为设计内容的重点。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茶文化艺术内涵丰富、内容多元,为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了新思维和角度。特别是茶文化艺术中对世事和生活的感悟,为人处事的规则,精神层面的陶冶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这些理念、精神和原则也为展示空间设计开拓了视野和主题。通过茶文化艺术的领悟,可以为展示空间设计提供思路。比如说,针对商业展示空间设计难以引进观众关注的情况,设计者可以积极引入茶文化主题和内容,从人们最熟悉的茶文化入手,大胆进行创新,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2注重人性化的诉求。成功的展示空间设计要实现展示空间的合理搭配,还要使各种艺术元素得到人性化的利用,这样才能使展示空间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所以设计者要紧紧围绕人的需求去展开,通过茶文化艺术的应用,使展示空间一方面满足展示和信息传达的要求,另一方面充满美感和温度感,从而对人产生无形的吸引力。为此,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可以充分应用藤根、茶壶等典型的茶文化元素,打造回归古典和自然的意境,创新展示空间,丰富设计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满足人性化的诉求。3.3实现空间层次的划分。展示空间的重点是布局和陈设。对于竹子、茶壶、茶画、茶联等茶文化艺术的基本元素可以在展示空间中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摆设,实现与展示内容的相配合,使展示空间更别致,更具有文化氛围。空间展示的范围是有限的,但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可以大胆使用屏风、盆景、竹子、茶画、茶联等实现展示空间的二次再造,从而烘托和虚拟出不同的茶文化意境,使空间更体现茶文化精神。3.4合理的选用色彩和风格。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色彩和风格可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所以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必须通过色彩和风格的合理搭配,使空间主题统一和谐。在展示空间中应用茶文化艺术必须要以最直接的方式把观众引入茶文化氛围中。按照茶文化的特点,在色彩的选择上要注重暖色调的应用,从而在展示空间中营造温馨、和谐、轻松的氛围。在风格的选择上要保持古典、清雅、亲近自然的风格,从而使茶文化艺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得到充分发挥。3.5科学选择材料。将茶文化艺术在展示空间中充分发挥出来,选用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因为材料的不同不仅决定了茶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也关系到整个展示空间的稳定与和谐。根据茶文化艺术的特点,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当多运用自然材料,特别是将天然硬木质材料作为结构性材料,在软装饰上要多选择淡雅或者稳重色调的布料作为材料,从而突出茶文化艺术和谐理念。要围绕心理效果,茶文化元素的制作材料要突出不同的质感,从感官上去刺激观众,从而形成预定的心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魏琳.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9):34-35.

[2]阚玉德.展示空间设计理论及其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4):24-27.

[3]周峻岭.基于茶文化艺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方法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245-246.

[4]高睿.茶文化艺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方法探究[J].今日湖北旬刊,2014(6):113-114.

第8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创业思维;影响

在社会创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围绕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这些激烈的探讨中,大部分学生都将目光放在了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上,而忽视学生了创业思维的研究。在利益驱动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创业,很难做到从容淡定地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客观看待各种利益诱惑,所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教师有责任通过文化渗透,降低大学生的思想浮躁情绪,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修建起思想的堡垒,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诱惑与困难。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化功能,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大学生创业思维健康、积极发展。

1大学生创业思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下面针对其中三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眼高手低”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自己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自已毕业于名牌大学等等,这些“优越”思想,就会造成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现象,大学生创业都渴望成功,大学生在毕业前也常常会接受一些学校组织安排的“成功人士”的经验演讲,给学生输入的总是一些成功经验,在挫折教育方面相对匮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未来创业需要“一点一滴”做起的规律有所忽视,加之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过度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对于社会险恶以及利害关系根本不了解,他们大多追求安逸,自我中心意识强,认为自己什么都好,哪里都比别人强,这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逃避、“眼高手低”问题出现的根源。

1.2“自信不足”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信心不足”问题,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大部分非重点高校中学生的创业环境比较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加之社会的就业环境大部分也倾向于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就是先看文凭,在学生能力方面的考察放在次要位置。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必然会导致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在创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其次,是女学生创业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问题,由于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男权思想”,导致不管是工作岗位,还是生活中、学校中,女生总是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即便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男权思想”也很难根除,这就导致高校女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很多,自信心不足。

1.3“焦躁不安”所呈现出的问题

“焦躁不安”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导致,创业是一个与社会不断接触,不断摩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人,也会遭受很多拒绝和失败,大学生初入社会,遇到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是否正确。在克服以上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不断在学生思维领域进行渗透,强化学生正面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意识,建立健康、积极的创业思维。

2茶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切入点分析

茶道是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代表,是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能够集中体现出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下面以茶道为例子,将其在大学生创业思维中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时候,引入茶文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2.1显性方面

2.1.1茶道遵循严格的程序

以茶文化中的茶道为例,它将沏茶、品茶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动作、环节、步骤都有讲究,只有每个点都做到位,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茶文化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简而言之,茶道是讲究一定程序的,甚至是严谨的。将这个思维用于大学生创业中,它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对未来创业活动的正确认识,要让他们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能力入手,遵循社会秩序,以及创业步骤,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构建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创业中“眼高手低”的问题。

2.1.2茶道要求宁静的氛围

作为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蕴含了丰富的“禅学”思想,在茶道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其整体基调是宁静的、悠远的、雅致的,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们心灵的尘埃,这种思想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有着巨大的优化价值,比如,要培养大学生冷静对待困难和失败的心态,处事淡定,荣宠不惊。也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心中一些消极的情绪,在创业过程中会更加冷静、客观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能够得到什么”远远比“想要得到什么更重要”,退一步说,即便他们创业不成功,他们至少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懂得如何应对未来的“风雨”。

2.2隐性方面

2.2.1品茶所追求的分享

上文已经提到了,当代社会的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这就导致在创业的时候,他们对未来前景的预测也总是“自我思维”,而这种思维会让他们的创业思维越来越偏执,对创业道路的设计偏离理性,而在茶文化思想引入以后,学生的内心会更加平静、理智,在创业中人与人的交流也更加和谐,这无疑会推动大学生创业思维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2.2品茶所追求的静思

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维总是比较理性的,心境也会更加清明。这也是茶道追求静思的原因,静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问题,它是人们一种心绪,一种行为,在品茶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进入到一个情境中,心灵和身体都会放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磨难,也难免心绪混乱,这个时候,静思就能够帮助他们回归最初创业的“本心”,能够帮助大学生击破这些问题,从而更加勇敢、正面地面对创业这件事。

3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创业思维的优化措施

3.1合理设置茶道选修课程

在茶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实际上已经建立茶学科系,以及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这种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茶文化被突兀地植入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中,学生很难马上接受和理解,因此,高校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地渗透茶文化思想。学校设置茶道选修课程,结合学生的创业教学情况,在创业教学课程中设置茶道、茶文化的实践课程,教师带领学生一同体会茶文化精髓,并启发学生获得更好的创业思维;学校还可以设立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茶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当作一个专门的学习项目来学习,从而推动学生创业思维的健康发展。

3.2建立起体验式教学模式

茶文化与大学生就业思维具有很多相通之处,而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引入茶文化,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现阶段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遭遇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知行统一”的学习态度,针对“行”的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将重点放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在毕业班开展茶文化选修课程,为他们接下来的创业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茶文化进行体验、实际操作、分享感受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正面思维。

3.3教师启迪下的文化感悟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引入茶文化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将茶文化的体验转化为对创业思想的反思,这种反思需要教师以及小组成员的帮助,教师陪伴学生走到学业的最后阶段,在最后阶段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授业解惑”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启发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将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以论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茶道的体会,解决这些问题,并与教师、学生一起交流。

3.4课后实践中的个体强化

创业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创业离不开实践,只有真正的实践,才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设置大量的课后实践,帮助学生优化创业思维,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个体。建立与茶文化相关的社团,开展茶文化与就业思维联系的论坛、讲座,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以完成小型创业项目为任务,以开放式的就业思维来打破传统的中庸思想,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好处。结束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思维教学中,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仁义、和谐、宁静”的思想,能够对学生创业思维产生巨大的优化作用,使他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富有创新精神,也能够更加正面、积极地对待创业中遭遇的困难和阻碍。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研究了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助力。

作者:王洪东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22-25.

[2]谭运进,孔繁荣.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76-78.

[3]吴宇宁.我国古代文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79-81.

第9篇: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

1.从分布地区来看,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茶影视的发展很不同步。茶影视主要集中在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代表性的茶影视作品主要有:1932年美国影片“TheBitterTeaofGeneralYen”(延将军的苦茶)、1956年的“TheTeahouseoftheAugustMoon”(小茶馆)、1985年的法国影片“Letheauharemd''''Archimede”(献给阿基米德妻妾的茶)、1990年的意大利影片“TheShelteringSky”(撒哈拉茶)和1999年的伊朗影片“Leventnousemportera”(风将我们卷走)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品较少。中国较早的关于茶的影视作品主要有:1924年的“采茶女”、1960年的“刘三姐”、1982年的“茶馆”。

2.从内容来看,茶影视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元素范围较广,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历史、茶道大师、还有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例如移民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问题,更有的茶影视作品牵涉到了政治问题。如英国影片“Eastiseast”(鱼与船,1999),讲述的是英国西北部一座工业城市里的茶叶与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意大利———英国影片“TeawithMussolini”(茶与墨索里尼,1999),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有关茶的故事。中国1982年拍摄的“茶馆”就是通过对茶馆常客善恶美丑众生相的刻画,讲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也通过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3.从体现方式来看,茶影视中茶一般不是作为主题出现的,而是作为某种依托工具,借此来展开剧情,即茶影视中关于茶的介绍一般不是专业性、全面的讲解,而只是作为影视中的某一线索或元素。例如,法国影片“Lethealamenthe”(薄荷茶,1984),茶叶是作为移民与警察之间的一种联系纽带而出现的;在英国影片“TheLadyVanishes”(失踪的女性)中,一袋非常特殊的茶是该部电影的线索,继而成为证据,引导影片剧情发展。中国影片“绿茶”中,绿茶是作为一种算命工具出现的。

4.茶影视中以茶为主题的电影数量少,大多集中于一些茶文化丰富且发达的国家,如日本,英国。中国虽有着悠远的茶文化历史,古代每年各地都会向朝廷贡茶,现代有很多的茶叶大师,但因仍处于发展中国国家,茶文化产业不甚发达,茶影视依然较少。“Ugetsumonogatari”(雨后的朦胧月光)是日本影片,讲的就是古代日本的茶叶。“Tokyomonogatari”(东京物语),讲的是当代日本茶。1981年的英国影片“HowardsEnd”(重返霍华德斯区),讲述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关茶叶的故事。“SammyandRosieGetLaid”(萨米和罗西空中飞行),讲述的是英国的印度移民区里有关茶的故事。

5.茶影视中的故事有些是根据茶文化小说改编而来。茶影视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影片“SenNoRikyu”(一位茶师之死),讲述的是在1618年,两名男子试图弄明白为什么茶叶大师千利休会在17年前剖腹自杀的故事。该片是根据井上安司的小说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