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管理专业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

第1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现将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印发的财会协字〔1996〕第11号《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简称《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并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补充规定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1.符合《暂行办法》第三条、第五条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事务所)申报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时、应于每年6月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资料报送北京市财政局,经初审合格后报送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其中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具有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北京注协)出具的近三年的年检合格证明。

    2.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如有《暂行办法》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时,应由事务所及时向北京市财政局报告,经北京市财政局审核后,上报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取消其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

    3.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应于每年7月31日前,向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报送上一年度从事证券审计业务的情况、专业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人员变动情况等资料。同时应向北京市财政局报送相同资料一份4.未经批准,没有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机构和人员不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

    当上市公司在通过股东大会同意变更事务所时,后任事务所应将变更情况向中国注协书面简要汇报。同时应向北京注协报送相同材料一份。

    5.原京财协(1994)1856号《转发〈“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的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同时废止。

    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会协字〔1996〕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现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有关证券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所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对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

    本办法所称证券相关业务,是指对公开发行和交易股票的企业、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会计报表审计、净资产验证及其他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第三条  注册会计师申请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时,应填写《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三份,由其所在的事务所集中申报,其申报程序见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申请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应符合下列条件:

    1.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并在事务所专职执业三年以上(含三年);

    2.年龄不超过60岁(含高级职称者);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记录,并由当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具近三年的年检合格证明;

    4.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相关业务资格考试办法由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四条  注册会计师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仅表明该注册会计师具有申报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资格,未经批准不得签署从事证券业务的相关报告。

    本文生效前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可不再参加考试,但必须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证券相关业务资格培训班”,并且应获得每年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年检合格证明。

    第五条  事务所申报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依法成立三年以上(含三年),内部机构和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2.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60人,其中职龄以内业务人员应占60%以上,有8名以上(含8名)经考试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成绩合格证书的注册会计师;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记录和声誉,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工作失误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没有发生过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4.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风险基金不少于100万元。

    第六条  凡申请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须向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提交下列资料:

    1.《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申请表》;

    2.至少8名注册会计师的证券相关业务资格成绩合格证书的复印件及注册会计师填写的《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申请表》;

    3.《会计师事务所其他专业从业人员、其他专家和技术人员情况呈报表》;

    4.近三年的年度会计报表,并说明风险基金的计提及使用情况;

    5.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具的该事务所最近三年的年检合格证明;

    6.事务所认为应该申报或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所有的申报材料要求用A4型复印纸。

    第七条  经批准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如果其从事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发生变化,应及时上报调整。

    1.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由事务所及时向当地省级财政厅(局)报告,并由财政厅(局)审核后,上报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取消其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

    (1)因故离开原申报许可证的事务所;

    (2)年龄超过65岁(含高级职称者);

    (3)因健康等原因不能胜任此项工作;

    (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取消注册会计师资格的;

    (5)事务所认为其能力不足胜任该项工作的;

    (6)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认为应予取消的其他原因。

    2.事务所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不足8名时,应申请补充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要求的注册会计师,由事务所按规定程序上报。凡不符合规定条件者,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不受理其调整补充申请。

    3.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转所时,其许可证视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经批准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指已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者),从原事务所转入另一家具有许可证的事务所时,若要继续保留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除应按规定要求办理转所手续外,还应由转入所按本办法第八条的申报程序申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由原申报事务所收回该注册会计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并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转入未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时。

    (2)该文生效前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未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者),其资格仅在原申报事务所生效。当该注册会计师转所(包括转入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其“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资格同时失效。再次申报时需按本办法第三条办理。

    (3)转所时年龄已超过60岁。

    第八条  事务所申报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时,应于每年6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本办法第六条所列资料一式三份。经主管财政厅(局)审核后于每年7月31日之前报财政部,财政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者,财政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发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经审核不符合规定要求,不予批准者,财政部或证监会应当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60天内未提出意见者,视为不予批准。

    第九条  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相关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证券法规,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严格执行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则,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有关培训制度及职业道德守则。

    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应于每年7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报送上一年度从事证券审计业务的情况、专业人员的培训情况以及人员变动情况等资料。

    第十条  公开发行与交易股票的企业、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有权自行选择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其提供服务,任何政府机关、部门不得干预。但上市公司在通过股东大会同意变更事务所时,后任事务所应将变更情况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书面简要汇报。

    未经批准,没有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机构和人员不得从事本办法所指的证券相关业务。

    公开发行与交易股票的企业、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聘请没有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一律无效。

    第十一条  来我国协助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交易的境外会计公司和境外注册会计师,需向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提交该会计公司及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情况,经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审核认可后方可接受客户委托,并由财政部归口管理。已获认可的境外会计公司及其境外注册会计师,应严格遵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关于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审计业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已获认可的境外会计公司每年需向财政部、中国证监会重新申报资格。

    第十二条  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每年对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进行抽查,对于存在下列问题,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或吊销其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

    1.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在出现达不到本办法第五条各项要求时;

    本文生效前已取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事务所,应于97年12月31日之前达到本办法第五条的各项要求,届时达不到要求时;

    2.不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时;

    3.在发生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时;

    4.在不按时报送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所要求提供的资料时;

    5.未按要求完成专业培训时;

    6.事务所申请取消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时。

    7.事务所及其专业人员在从事证券相关业务时出现重大疏漏、严重误导、欺诈舞弊以及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时,中国证监会可建议财政部暂停或吊销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期货交易所应比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办理年度审计工作。

    第十四条  经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审计师事务所亦按上述要求办理(注:注册审计师不行)。

第2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45-02

行政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包括行政学和管理学外,还涉及到政治学以及法学等关键性学科,主要由相关知识和理论组合而成,党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借助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为我党输送全能型人才,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另外,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为社会事业范围以及社会企业培养主流性人才的重要路径,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真正落实国家相关规定。

一、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近几年,传统科目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教育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党校开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不仅提高了专业资金投入的力度,也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机制上实现了创新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机制的时代必要性。但是,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型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其运行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只有建构更加动态化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理念,确保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时代性优势得以发挥出来。正是基于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发展进程中,由于相关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导致专业不同特征以及影响存在差异,这也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框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理念缺失

在实际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型建立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结构存在缺失,就导致整体教学机制和运行维度并不理想。从宏观层分析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教学机制研究层面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1]。第一,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缺乏动态性变化,在行政管理展业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相应的知识和教学体系都依托传统结构落实的,对于教学管理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维度和管控模型,能满足统一管理的需求,但是缺乏新颖的教育机制和教学管理内容,往往会存在教育机制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出现。第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决策性以及计划习惯往往比较闭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程结构是从上到下,这种垂直性教育机制,尽管落实了专业教学的权威性,但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就导致教学决策以及教学计划一板一眼,缺乏创意。第三,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要对学生建立评价体系,传统评价标准具有科学依据以及科学化理论基础,但是,这种传统的标准评价结构在分析形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评价结构和教学管理模型之间缺乏实际价值,整体考核指标和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就导致整体管理结构和管控需求之间缺乏互动,且评价指标也就只能呈现出单一化运维结构。

2.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水平不足

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党校内部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对于课程的讲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差强人意。首先,是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失,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性专业,需要结合实践进行经验教学,并且也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建构常态化教学机制,从而确保知识的延续性和新颖性。然而,由于多数党校教师都忙于自身的授课,没有很多机会深入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优秀的行政管理教师较为缺乏。其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升级较为困难,由于再教育环节的落实情况很难有效控制,就会导致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建设项目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且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最后,由于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局限性,也导致相关教师教学水平出现问题。行政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本身起步就晚,加之相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队伍资金投入不足,也是整体工作模型和工作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2]。

3.行政管理R到萄е氐闳笔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立和落实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提高,也有实践教学的优化,但是,教学重点问题也成为制约行政管理体系优化的主要问题。一部分党校内部存在教学重点缺失问题,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重视理论却忽视实践,导致整体教学模型和教学机制的稳定性以及实效性存在严重缺失。主要是由于教学机制和教学维度局限性导致的,整体教育教学维度失去真实的教学价值,行政管理专业在理论方面存在不足,相关管理专业的考试制度和管理框架都存在问题。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第3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医院;行政管理建设;实践与思考

0引言

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对一线诊治的医师、护士都有专业知识考试、院内考核制度等对其工作水平、工作业绩做出评价和考核,并将其结果作为职称评价、薪酬奖励的标准,但对行政管理人员则无统一可用的考核体系,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医院作为一种特殊机构,对于其内部每个部门的人才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详细报道如下:

1医院行政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多是由临床医务人员选调出来的,也有少数从社会途径招聘的非医疗专业人员,这群人整体管理知识薄弱,对医院行政管理建设的经验有限、能力有限。甚至有行政管理人员未经培训考核合格就上岗工作,他们对医院行政管理与企业常规行政管理之间的差异缺乏认知,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缺少相关理论知识、管理技能的支撑,使得不少管理工作者凭自身想象及经验来管理医院每天的行政工作,导致医院在医疗行为中也难免出现纰漏。

1.2管理理念滞后

医院与常规的盈利性企业不同,涉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才能有效运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诊治服务。行政管理是一线医疗诊治工作的保障。很多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对份内工作不重视、不在乎,认为一线的科室医师及护士才是医院最重要的部分。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脱离了一线诊治实践,常常出现行政管理制度引起的科室冲突、投诉、不满等行为[2]。另外,还有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眼界及思想落后,还沿用以前的管理套路进行工作,难以服众。

1.3工作效率低、责任心不够

现在医院管理中更多的是仅对一线医生及护士采用了激励机制,忽略了行政管理人员也有必要应用激励机制。如此一来,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升薪、晋升、奖金等,久而久之也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失去工作激情,处于被动工作的状态,难以有管理上的突破。还有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源自权威性科学带头人,他们没有年轻人思想活跃,在医疗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工作效率低。

2加强培养医院行政管理人员

2.1提高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①上岗培训:不论是医院内部其他部门选调还是社会渠道招聘来的,所有行政管理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以医院工作重点、岗位工作范围、医院行政管理制度等为基础,以行政管理岗位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等为辅,让其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有初步的认知,了解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能以积极心态投入管理工作,为医院整体运行提供保障。

②在职培训:在管理队伍建设中,不仅仅要培训一线医务工作者,二线保障工作者也要循序渐进地接受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理念,为医院提供建设性建议。邀请管理学专家讲课、带队,组织学术讨论、出国学习等,让管理人员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业绩。

③轮岗培训:实践表明,对医院内部职能科室的员工合理安排轮岗培训,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培养人员的多能性,也能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热情。统筹安排行政人员的轮岗培训时间及课程,详细记录各行政人员轮岗培训表现,综合考核、集体研讨汇报,要求大家不断自我鉴定、不断树立目标、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2引进优秀人才

在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选拔时严格把关,从多个途径引进先进的优秀管理人才,以适合医院需要为基础,层层挑选,选拔合格有用的人才。公开选拔条件,以公平竞争为原则,所有有才干的人员都能参与竞聘。选拔中关注竞聘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专业水平、思路、工作能力等与岗位要求、医院企业文化的符合程度。2.3建立薪酬分配制度医院容纳各种各类的人才,不乏管理能力人才。但不少医院在薪酬管理方面使得部分岗位的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影响工作积极性及才能的发挥。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建设相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相关考核制度,优秀的人员能得到奖励,工作怠慢者被淘汰,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才会有更好的工作业绩。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3.1建设完善的医院行政管理考核系统

医院应该根据医院行政管理特点对其管理人员建设一套适用的考核评价系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竞聘、转正、工作业绩等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并与薪酬奖励挂钩,激发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2评估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确定管理职称体系

医院与普通经营机构不同,大家更多的重视医护人员的医护能力与素质,忽略后勤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和评估,使得一些有能力的管理人才被埋没,不能被挖掘和重用,因此要通过评估发掘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称评定也不可忽视,虽然有医院实行职员制,但更多是实行医师职称,这是因为不少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来自临床科室,他们或多或少还承担一些医疗工作。在医院缺乏行政管理人员职称评价的背景下,有部分工作几十年的行政管理人员依然无职称,使得其心理不平衡。因此,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职称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4小结

在目前医院行政管理建设的同时,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建立行政管理培训体系、考核系统、薪酬分配制度等都有助于激发行政管理者的积极性,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业绩,为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史可,顾洛.某三级专科医院行政科室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222-223.

[2]徐倍,沈迎春,陈英,等.医院职能部门贡献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6):52-53.

第4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实践教学的作用与必要性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是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模拟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专业知识,增强就业、创业和岗位竞争能力、适应能力都有着启发作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人门的钥匙。特别是学生在面对为了行政工作岗位则更需要某些专长和能力,否则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且带有不确定性、非程序化的社会问题。用于职场的复合性知识是指从学得的相关知识体系中有选择地抽取解决特定问题所必需的那些知识和技巧,根本在于用相应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特定背景下选择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为实用的。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1.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基本状况

(1)国内现状。在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已有一些,但多处于理论上提高和统一认识的阶段。胡毓智先生曾发文强调“专业内涵的创新开拓是应用创新型专业建设的侧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眼于学科背景的复合”等。而陈文江先生更是认为,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虽然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目标不够清晰和缺乏有效的操作化标准的问题。高校必须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竞争、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之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的熔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提出了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组织实施与管理、教学内容要求、考核要求在内的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原则性设想。这些认识和原则性设想,反映出在我国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特别是在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的系统操作模式方面必须加大开发的力度。

(2)国外现状。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及成果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美国学者所着的《教学模式》《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把美国高校应用性文科教学、教法总结和描绘得有理有据,给人以启示。然而,它与我国的国情以及学生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特别是与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2.研究趋势

(1) 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与实践模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结合点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本科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角色适应性和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行政工作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2) 将个人感悟与经验共享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适应学生习惯和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个人感悟式学习方式与增强团队学习效果的经验共享式学习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其结合点进行研究,将教师当主持与以学生为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主持、辅助的具体方式方法与学生自我管理、激励的体制机制进行研究。

(3) 将专业理论知识要点与能力测评要素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与各个单元模拟训练测评要素的对应性、一致性进行研究。

(4) 将学生讨论与教师点评、综合成绩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讨论问题客观上的开放性与教师点评主观上的收敛性,以及使各方面都能认可的成绩综合评定系统进行研究;将课堂讲解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能力拓展、经验介绍和实际体验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上述教学环节和实践形式的合理结构进行研究。

(5)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与我国的茵情以及学'生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特别是与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其中适合于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文化以及学生教育背景特点的先进理念、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趋势,就是要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实习、就业上岗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学生职业索养和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需要的基础条件

1. 建设好课程开发的团队

建立一支年龄、知识、经验和专长结构都较为合理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思维状态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对于该课程的开发、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他们要了解该课程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同时具有将行政管理学科各个知识领域中的难点、重点提炼的能力,这对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能力有着根本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应当在这支团队中吸收部分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在建设和开发本课程的过程中,会起到整合各个知识领域、整合知识与实践、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独特作用。

2. 采取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发和建设更离不开资金和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与扶植。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学校立项,给予资金方面的资助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其次,要有一部分经费支持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以确保所开发出的实践课程能够反映出国内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前沿问题;再次,要用一部分经费建立奖惩机制,分阶段激励和推进课程建设;最后,逐步建设好“行政实务模拟”教室,营造一种有利于模拟教学并使人身临其境、敬业奉献、积极奋进、充满激情的职场情境。

3. 实践课素材库建设

首先,要编制背景性资料集。其中要有与各个实践单元相对应的、比较新鲜的真实案例、模拟情景、问题背景、角色要求等。其次,要编制《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手册》。作为类似于“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工具书,要使学生明确怎样准备、怎样上课、怎样适应能力测评的方式等。为此,一要明示各个单元的主题,即每一个单元模拟的行政管理问题要让学生预先知晓,以便于学生在思维状态上有所准备;二要预告各个单元运用的知识,即指明每一个单元需要的主要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于学生事先预习,在知识方面做好准备;三要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方式,这是行政管理卖务模拟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途径;四要指定各个单元的背景材料,卜以便于学生预习;五要确定各个单元的测评要素,即将要训练哪些方面的基本能力;六要公示各个单元成绩评定方法。

4.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经过近年的调查研究、实际论证、典型试验,行政管理模拟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等基本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我国高校在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已有的理论成果与我国公务员实训方面积累的新鲜经验相结合,把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与我国国情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模式与行政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将行政知识掌握与实践模拟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将个人感悟与经验共享相结合,将以教师当主持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要点与能力测评要素相结合,将学生点评与教师评定成绩相结合,将组织课堂与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经验介绍和体验式教学等环节相结合,探索出一套较为系统的、适合于我国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行政思维习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手段使学生尽快增强角色转换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岗位适应、敬业创薪等方面的竞争力,达到促使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合格上岗的目的。

四、课程结构建设

1. 课程组织结构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结构有三个基本的环节。首先明示各个单元的主题,预告各个单元运用的知识,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方式,指定各个单元的背景材料,确定各个单元的测评要素’公示各个单元成绩评定方法。其次,在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每一单元实践性演练之后,教师要从过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点评或总结,同时指导学生搞好该单元的小组测评。最后,布置下一单元的教学任务,讲明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做好准备、预读背景材料、思考问题。 .

2. 方式构成

(1) 案例分析。案例是行政管理实践课的基本材料,它对于搞好模拟训练至关重要。好的模拟教学案例必须是区别于寓言、传说、剧情的真实事例;必须是经过整理和制作,背景全面,既不断章取义又简单明了的事实;必须是既有典型意义,又有时事特点,还有启示作用的事件;必须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理论和知识水平的事例。

(2) 情景模拟。它以特定的案例为背景性材料,使参与者处于模拟的现实工作场景之中,让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恰当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尽可能好地解决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参与中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经验共享,提高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为进人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这种方式与角色扮演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3) 角色扮演。它是指从一定的教学目的出发,不仅让学生处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而且要按照实际岗位应有的权责担当起相应的角色,模拟处理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熟悉工作性质、了解基本业务、掌握工作技能、善于换位思考、增强互敬互助的合作精神,尽早适应工作需要。它区别于情景模拟之处主要在于更侧重权责与角色相匹配的演练。

(4) 事务处理。它主要训练学生高效率处理文件和事务的能力,帮助学生经过思考,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好繁杂事务。经过比较、点评,使学生得到启示、有所提高。

(5) 交流讨论。它是通过专题性的集中讨论使人们交流信息、启发思维、了解动态、开阔视野、领悟技巧。这种方式一般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不同特点的人组成。培训者只是起辅助、观察和最后点评的作用。

    (6)体验式教学。它是指从某种教学目的出发,组织学生离开课堂,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做短期的工作体验,然后做出自我总结,集体交流心得的教学形式。它为学生从课堂向毕业实习进而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种过渡性、适应性的平台。

3. 成绩测评

成绩评定除了传统的课堂考核,还可根据不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制订相应的测评要素,根据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此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撰写学习报告与课程总结,对每个个体综合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全面而公平的考核,在成绩评定时,应考虑平时成绩应占总成绩的多数,期末成绩宜占少数。

第5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经济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养

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负责纪律管理、组织规范等,所以要确保行政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作风,做到以身作则,进而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具有育人功能,行政管理人员也肩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师德情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二)知识结构素养

高等院校会聚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行政管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进而从容的面对各项工作内容,使高中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保障、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教改方向、管理规律等。

(三)业务能力素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为了配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许多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改革和深化,随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合格的行政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管理协调的能力、表达执行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办法的教育政策,发现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规律,并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精神心理素养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不仅仅对内部,更要与外部交流并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职场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繁多且时间紧张,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和耐心。还有一些学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较低,在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正视困难,做好心态的调整,加强自己的精神心理素养,使自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团队专业性不高

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行政管理团队,但由于团队中成员专业不同、学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学校的管理需求或者无法配合团队工作,进而造成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工作能力被拉低。不仅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培训方案和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在入职之后就很少再接受培训教育,所以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进而造成管理团队整体进步速度较慢[1]。许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团队不仅缺少专业的管理素质,还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发展方向等缺少认识,管理工作普遍处于比较片面、低端的层次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行政管理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

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三项工作的进步,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为这三项工作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服务定位。然而,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在日常工作时往往将自己放在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造成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学生不仅过度约束,且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所以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这不仅会影响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

(三)管理人员缺少开拓精神

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能力,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进而导致学校比较器重科研人员,忽略了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比较落后,工作强度往往和薪资待遇不成比例,造成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对称,且没有明确的岗位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往往只负责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不会进行任务业务延伸和拓展。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所以许多管理人员会出现敷衍、消极、搪塞的工作态度,进而严重影响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育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采用产学研究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2]。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不断加深学校与当地经济的联系性,并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要梳理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的管理体制。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同时了解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根据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时间、财产、物资、人才等。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使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学校可以采用因事设岗、按岗聘任、能上能下等灵活的用人机制,要调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和灵活、

(二)正确认识行政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准确定位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也应该深入研究自己的工作内容,应该认同自己的职业,并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态度消极、工作能力低下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应该深入了解其出现这种工作状态的原因,并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采取合理的关怀政策和制度引导。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关注行政管理人员内心需求,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可以将工作态度、工作动机作为职业资格评定标准,以此来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在高职院校之中,不仅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要明确行政管理体系的定位。应该将“服务”作为体系的核心,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确保师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为此,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围绕教师和学生开展日常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积极完成手中的工作任务,并且不断开拓和创新。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人”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尊重人、关心人、了解人[3]。高职院校也应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待遇政策,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四)强化管理人员自身修养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要将“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重点,并围绕这个核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学习心得知识。一方面要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要有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将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化背景下,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各种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要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就要提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为此要培养更多行政管理人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阳.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71.

第6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跨学科交叉课程群;海洋与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59-02

一、跨学科交叉课程群开发建设的概念、动因和背景

跨学科交叉课程群是指:(1)为了实现某种人才培

养目标而开设的若干门课程的集合,这些课程的主体知识来自于至少两个主干学科;(2)从两个或多个主干学

科的知识范围中选取若干门相关课程组成知识相互补充的课程群;(3)立足于两个或多个主干学科的知识范

围,设置一些涵盖跨学科相关知识的交叉式课程,形成课程群。

开设跨学科交叉课程群的主要动因是当今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一)跨学科交叉课程群开发建设的社会要求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工作岗位都具有多功能、多方位、多专业等特征,进而要求就职人员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具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多专业实际技能。面对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必须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探索交叉型、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包含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交叉课程群就是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二)跨学科交叉课程群开发建设的人才培养背景

国内一些高校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试验构建了交叉复合培养平台。其中信电分学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融入创意和创业教育元素,探索跨专业、跨院系复合交叉培养方式。其外语分学院试行英法双语人才培养,成功培养出兼备英法双语能力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人才[1]。

华中师范大学致力培育具备多学科专业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设了“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美术”、“化学―物理学”、“日语―国际贸易”等多个交叉培养实验班[2]。

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试验都涉及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改革,跨学科交叉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正好应运而生。下面将探讨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对海洋经济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开发建设跨学科交叉课程群,实行交叉复合培养人才的问题。

二、海洋与公共管理跨学科交叉课程群设置的必要性

(一)海洋经济发展急需海洋与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

我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提升加大了对海洋与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12年国务院批准出台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事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面对海洋经济和各项海洋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高等院校也将迎来对海洋方面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特别是对既精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海洋经济和海洋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海洋与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在海洋科学专业里设置一些有关海洋管理的课程,基本思路还是属于理工科专业知识配备一些海洋管理知识的传统套路,其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在:行业技术+行业管理知识=本行业管理人才(技术官僚)[3]。但是,现代经济社会经常需要一些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政府机关需要既掌握海洋管理知识,又熟悉政府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知识的多面手的工作人员。他们视野开阔,可以兼顾多方面管理业务,还具有通盘思考、把握全局的素质和能力,更适合在政府机构压缩、人员编制精简的新形势下担任工作。

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不仅要掌握本行业专门知识,还要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要能够理解国家对本行业管理政策及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全局中的作用。从工作性质来看,海洋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管理职能属于政府管理或者行政管理,其他部分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所以,在原来开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或者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开设跨海洋事业与公共管理的交叉课程群,可以为较快地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提供一条便捷途径,还可以省去正规设置新专业的程序上的麻烦,并且具有根据社会人才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培养方案的方便性。

三、海洋与公共管理交叉课程群设置的构想

(一)海洋与行政管理交叉课程群设置的构想

1.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和政治学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规定,其培养目标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此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则规定为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4]。

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海洋管理机构、涉海行政管理部门、海洋监测监管部门、涉海企事业单位、涉海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则可以立足行政管理专业开发海洋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交叉课程群。

2.可以把原行政管理专业规定的核心课程做出调

整,形成海洋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交叉课程群为: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行政法、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海洋法学、海洋行政管理、海岸带管理、海洋监察管理、海洋法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海洋与公共事业管理交叉课程群设置的构想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公共管理一级

学科。国家教育部规定,其培养目标为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此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则规定为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5]。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海洋经济与规划管理部门、涉海行政管理部门、海洋环保部门、涉海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则可以立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发海洋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交叉课程群。

2.可以把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规定的核心课程做

出调整,形成如下海洋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交叉课程群: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海洋法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海洋管理概论、海岸带管理、海域使用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等。

以上两种海洋与公共管理交叉课程群都属于核心课程,可以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模块里开设,或者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的基础课程子模块中开设,一般应设为考试课程。

(三)构建海洋学与海洋经济交叉课程群的设想

为了给海洋与公共管理交叉课程群的开设提供前期的知识基础,也为了给海洋与公共事业管理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增加一定的海洋学知识、经济学理论和海洋经济知识,可以配备海洋学与海洋经济交叉课程群,具体实施可以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模块中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海洋学概论,一般设为考试课程;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的限选课程子模块中设置海洋经济概论课程,一般设为考查课程。

参考文献:

[1]黄宁璐,刘丹.学院交叉复合培养平台构建专题交流会

举行[EB/OL].[2011-12-05].http://

/index.php?c=index&a=detail & id=14825.

[2]李克武,胡中波,郑伦楚.大学本科复合型研究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交叉实验班为例[J].大

学:学术版,2011,(10).

[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

第7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高校 行政管理 创新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内涵解读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顺应此趋势,高校只有在行政管理体系中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之要求。同志曾指出:“教育创新不仅仅是教学创新,更重要的是还要进行教育管理创新。”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创新体系对于高校来说是如此之重要。但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内涵,目前鲜有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大部分学者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内涵,而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内涵一直处于学术研究的空白地带。笔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是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衍生概念,而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指的是高校行政部门从高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高校范围内的师生和员工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的总称。而创新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指的就是为了顺应不同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需求,改进或创造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路径、制度并能获得一定收益行为过程。

二、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问题反思

1.行政管理理念落后

意识决定行动,高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坚持的理念直接决定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行为方式和管理过程。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落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服务意识,很多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坚持的理念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没有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其中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依靠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命令,没有以老师为本、以学生为本,进而使得行政管理不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而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

2.行政管理权力化明显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各种学术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其主要定位应该是公益事业。基于此,从我国高校的定位来看,其不属于公共权力单位的范畴。因此,在内部不应该存在行政管理的框架。但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体系来看,无论是在组织架构上,还是内部工作人员的编制匹配上,其基本沿用了政府管理的模式,这使得在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对于学术的干涉过多,进而不利于高校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从高校的定位出发,高校行政管理应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往往要从属于高校行政权力的约束。

3.行政管理过程不科学

在我国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之下,公民对于行政管理过程中规范性、程序性、民主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而言,其管理的主要对象为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群体知识水平较高,对于科学管理的诉求较为强烈。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基本都是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虽然其组织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但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状况来看,较少高校真正按照民主原则办事,往往是由党委书记或校长做出最后之决策。

三、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的策略选择

1.注重管理理念创新

注重管理理念创新,可以为高校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因此,管理理念创新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是高校管理者要不断淡化传统的“官本位”管理思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树立“人本位”的行政管理理念,去除高校的行政化色彩。二是坚持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在我国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视管理者的资历,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淡化资历管理,引导高校行政管理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2.坚持扁平化管理方式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过程中行政干预对学术研究干预较多的原因就在于高校垂直管理的存在,由此使得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权力集中化。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创新高校扁平化管理方式来解决。为此,高校行政管理应充分发挥学院在这个过程中的优势,将原本集中于学校层面的行政管理权力逐渐下放到学院,将垂直管理演变为扁平化管理。

3.发挥网络资源在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网络资源是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建议高校立足于校园网,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积极创新虚拟办公、协同办公、自动化办公等行政办公方式,缩短办公时间,为师生提供更为便利的管理服务。不仅如此,还应积极通过网络渠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这可以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迟浩勇.浅谈我国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J].现代营销,2010(3):92- 93

[2]吴铁坚.新时期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146-148

作者简介:

谈弋(1970-),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

第8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都存在问题,集中表现为行政效率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关注不够,思想上的不重视造成了行动的跟不上,使得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呈现出诸多问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庞杂,行政管理机构多则几十个,少则十几个。这种冗杂的机构设置已经超过了职业技术学院所需的业务机构设置数量,会加重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行负担。同时,机构人员设置和岗位设置也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1.2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要运行,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作保障,然而实际上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在这方面存在漏洞。比如,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行政管理行为比较随意,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政。其次,行政管理各部门间缺乏一个完善的运转体系,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沟通不畅,影响了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效率。

1.3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职业技术学员的行政管理人员要么身兼几职,既要负责教学工作,还要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这会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精力的分散,让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搞好行政管理工作。其次,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不是行政管理专业出身,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背景,他们行政管理工作多是靠实践中累积的经验进行,这使得他们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处理行政问题。再次,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把定期培训的名额和指标分配到了教学和学术领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缺乏重视。这就使得多数行政管理人员都没有参加过进修和培训,造成他们的行政管理观念落后,行政管理业务能力不高,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

二、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对策

2.1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而应该以精为准。所谓精,一来要精简冗杂的行政管理机构,要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这样就可以避免行政机构过多造成的机构庞杂,运行困难。二来所谓的精,指的是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管理,行政管理机构的各部门之间应明确各自职责,应做到分工明确,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把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到位。

2.2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作保障

如果没有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将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尴尬。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内容详细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约束行政人员管理行为。同时,学校要对各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加以明确的规定。要保证制度健全、权责明确,使行政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遵守,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强化行政人员的制度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制度监督。建立监督机制,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监督,还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错误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3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管理的水平,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水平,必须从打造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入手。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优化现有的行政管理人才结构,要加大对专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引进。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各种优惠政策吸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强的高级行政人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给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深造学习的机会,并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既能丰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又能把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探索行政管理工作。

2.4职业技术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吸引力

当前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欠缺,这与行政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低于教师水平有直接关系。而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能够让行政管理人员享受与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同样的待遇。能够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

三、结语

第9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

关键词:企业工会;行政管理;效率;措施

一、引言

企业工会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员工寻求话语权。同时,其也是保障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企业负责人要认识到企业工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行政管理作用,以高效的管理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企业工会行政管理价值

员工是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企业工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员工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进而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的烦恼,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认可度,应用自身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相关负责人要重视相关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工作,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提高工会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传统的企业环境背景下,员工处于被动地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乏归属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未来发展走向。而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实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民主化,使员工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企业工会行政管理使员工福利有所提高,加上定期和不定期的奖励措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日常工作积极性。企业工会作作为主要行政管理部门,其根本目的是为员工谋福利,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将员工的心声转化为切实的工作内容,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其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关系。企业工会能够实现员工的权益,让企业员工深刻认识到其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进而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1]。

三、企业工会行政管理特征分析

1.适应性特征

企业工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与复杂的社会环境相适应,认真积极开展工会工作,使其能够真正适应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诉求,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价值。

2.专业性特征

当前,企业工会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在不断延伸和扩大,工会工作领域逐渐拓宽,需要专业的行政人员从事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工作。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要立足于员工的需求,努力提高专业素质,为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2]。

四、企业工会行政管理现状

1.企业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

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相关改革,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都不断完善,使我国企业内部员工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当前的政治环境和市场经济背景,使企业劳动纠纷和争议急剧增加,而集体劳动纠纷也越来越多。企业自身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没有结合实际社会环境和市场情况,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导致各种劳务纠纷的出现。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企业内部的纠纷争议事件也逐渐增加。纵观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现状,其内部矛盾点主要集中在工龄、劳务合同和裁员等方面。企业工会作为主要的协调部分,并没有对企业内部相关纠纷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和企业工会行政管理难度。

2.企业员工维权难度加大

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加了企业的生存难度。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逐渐增加对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投入力度。相较于占据企业运营和发展主体的一二线员工,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收入水平普遍很高,导致企业内部工资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经济收入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均,造成了很多企业员工的不满,进而使企业内部矛盾逐渐深化和增加。在这样的企业发展背景下,企业工会无法从根本上保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缺陷,使企业工会行政管理无法辐射到企业日常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无法对企业内部的纠纷进行协调和管理[3]。

五、提高企业工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1.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结合我国当前现代企业管理现状,工会管理要立足于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日常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文情怀。工会管理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注重对新型管理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要注重管理范围和领域。企业工会行政管理要以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为先,并以此为基础,注重培养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企业要将员工作为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肯定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并采取相关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和丰富。工会管理人员要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其需求进行考量,进而对企业员工的相关利益进行保障,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日常工作积极性,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4]。

2.加强员工民主管理工作

民主性是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诉求。首先,建立民主评选制度。企业工会组织要建立完善的党委推荐制度,由企业员工对工会主席进行推选、评议和罢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领导也要重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对企业员工的意见进行询问和尊重,提升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工会干部也要具备良好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要对工会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员工的利益,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和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民族管理原则。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需要以良好的企业环境和完善科学的企业制度为依托。在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要将企业员工的利益置于与企业管理层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统一性和公平性原则,进而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第三,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企业工会要从服务观念和工作方法上对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升级和创新。

3.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建设

企业工会行政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职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深入企业职工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对职工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认真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工会行政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并制定相关的企业制度机制和策略,最大程度避免企业工会行政管理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企业工会日常行政管理过程中,要结合职工诉求,构建工会法律监督网络体系,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从根本上推进企业劳务标准的规范化,进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其相互配合,从而最大程度维护职工利益。企业工会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也会引发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状况。企业工会要以相关制度为依据,对企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落实,加强他们的形势任务教育、改革教育和市场经济层面教育等,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职工内部矛盾降到最低。企业工会要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使企业职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推进企业的快速建设和发展。

六、结束语

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体制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工会是我国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会日常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涵盖的相关管理内容和要素比较多。企业相关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注重企业工会建设,将员工作为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并从员工的切实利益出发,真正为员工服务,提高企业工会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林婵卿 单位:广东烟草潮州市有限责任公司饶平县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娟.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68,70.

[2]刘杰.浅议提高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及实施效果考评[J].企业技术开发,2013,(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