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升初中数学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北京重点中学小升初试题精选:数学,具体试题如下:
1、(2008年四中考题)一列火车通过396米的大桥需要26秒,通过252米的隧道需要18秒,这列火车车身长是多少米?
2、(2009年五中分入学测试题)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则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秒.
3、(2009年四中入学测试题)在公路上,汽车A、B、C分别以80km/h,7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的同时,汽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并且在途中,汽车在与汽车相遇后的两小时又与汽车相遇,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km?
4、(2008年三帆中学考题)一艘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9千米,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是.一天因下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艘船往返共用10小时,问:甲、乙两港相距_____千米.北京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真题精选
【关键词】解题思路;解题能力;培养
“数学的真正部分是问题和解”这是数学家P.R.哈尔莫斯曾说过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解题。而且,检验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情况,我们也往往是通过检查学生能否解题来实现。因此,就数学科而言,可以理解为能否解题是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解题?以期提高解题能力,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过程中应准确阐明解题思路
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这道题“应该这样做”,更要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学进程中往往重前者,即教师采用综合叙述方法,基本上按教科书的解题、证明顺序,从题目条件开始,由一步一步的准确推理、一次一次的精确计算来解证例题和定理。这样做其结果可使多数学生信服且能模仿,但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多数学生却难以捉摸。因此,只讲“应该这样做”是不够的,更应揭示出产生这一解证的思维过程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对代数课本上的一例题:“求的立方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分析过程:
1、根据立方根的定义,要求的立方根,就是要求出一个数,使该数的立方等于。
2、什么数的立方等于?即:()。
3、考虑到立方是负数的数也是个负数,故(-)。
4、由于3的立方等于27,2的立方等于8,所以这个数应是,即:。
二、理解题意、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解题时,理解题意后,接下来应展开联想。联想些什么?一是联想与该题有关的基础知识,二是联想与这题有关的基本方法。通过联想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也有利于在解题思路受阻后探寻新的思路,还能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解。
例如:已知如图五角星形ABCDE
求证:∠A+∠B+∠C+∠D+∠E=180°
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的基础上,可对解题思路作以下归结。
1、考虑到角的和是180°的有关定理。可作以下尝试:(1)互补;(2)同旁内角互补;(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针对这一问题应该从何下手?
2、要证明五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联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考虑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内角,从而达到目的。通过观察图形,由两个三角形ΔBGD和ΔEFC,又联想到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1=∠C+∠E,∠2=∠B+∠D,又在ΔAFG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达到目的。
3、联想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外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以下两法:
法一:∠A+∠B+∠C+∠D+∠E
=5个三角形内角和–2(∠1+∠2+∠3+∠4+∠5)
=900°-720°
=180°
法二:分别连结AB、BC、CD、DE、EA,则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为540°,又由于ΔABF、ΔBCG、ΔCHD、ΔDIE、ΔEJA的内角和是900°。
∠A+∠B+∠C+∠D+∠E
=540°-(900°-540°)
=180°
由以上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出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尝试中成功的过程。其所以成功,是由于联想到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联想越广泛,证法就越多。一题多解是广泛联想的结果。由此可知,使学生懂得“广泛联想”,必将有助于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地审查题意的习惯
仔细、认真地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因为审题为探索解题途径 提供方向,为选择解法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 的审题习惯,就是要对问题的条件、目标及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充分 理解题意,把握本质和联系,不断提高审题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四 项要求:
1、了解题目的文字叙述,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目标,并能准确地复述 问题、画出必要的准确图形或示意图;
2、 整体考虑题目,挖掘题设条件的内涵、沟通联系、审清问题的结构特 征。必要时,要会对条件或目标进行化简或转换,以利于解法的探索;
3、 发现比较隐蔽的条件;
4、判明题型,预见解题的策略原则。 以上具体要求中,前两项是基本的,后两项是较高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难点 教学实效 ;重要性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教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一直被广大的师生看作是最难攻克的一门课程。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扩充统计的份量,加大概率的内容。最新研究发现,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均将统计与概率作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绝大部分数学课本都是按照年级不同来安排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的数学教学亟待加大改革力度,具体介绍如下。
1.加大统计和概率改革的重要性
加大统计和概率内容的改革,在很多程度上能够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趋向现代化以及结构上的科学化。此外,还能够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改善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升内容结构的合理性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代数、几何以及统计。统计与概率在很程度上可以说是不确定性数学,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去发现和总结蕴含在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借助辨证思维以及归纳的方法与手段,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统计、概率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三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工作者应该借助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安排学生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手段。
在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时,教学工作者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感受到数学概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验联系实际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调研习惯、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适当的增加数学概率教学并抓住教学难点,可以丰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内容结构的合理性。
1.2 意识到计算器的重要性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适当的增加数学概率教学并抓住教学难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对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可以实现计算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推广。目前,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已经广泛使用计算器,并且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在相关的规范要求中也多次强调使用计算器的重要性,按照相关要求,课本已把原教材中“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等内容列为教学重点。然而,所涉及的通过计算器来完成的内容,只停留在解决繁琐问题上,不能有效的突出计算器的重要性。
2.把握概率教学难点的有效措施
2.1 材料选择要宽泛
概率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日常生活素材,教学工作者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实际中发掘可以引入概率论教学的内容和素材,来提升概率论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材料的选取应该侧重于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问题等,进而有效的体现现实性和时代感。尽管概率所涉及的内容多半是海量的图表,仍然要为其安排相应的文字叙述予以解释。而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尽最大可能减少文字叙述的使用。
2.2 注重引入游戏及生活实例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初中数学概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入游戏及生活实例,所涉及的较不错的生活实例主要有:让学生们观察或者思考去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别人所在的队伍都比自己的快呢?这样能够在学生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教学工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个实例与概率间的关系。若是超市内有15条队伍正在进行排队结账业务,那么你所在的队伍落后与其他队伍的概率为14/15,也就是说,你的队伍当然看起来是落后于别人所在的队伍了。通过教学工作者这样的讲述,会使学生较易理解概率论的相关知识。
2.3 做到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数学概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其较为感兴趣的娱乐资讯,并将其作为背景材料,丰富概率论课堂教学。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娱乐资讯都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不专注于课堂活动的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工作者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效率[1]。
2.4 引入计算机模拟实验
概率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初中数学概率教学时,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借助抛硬币、掷骰子等试验来发现随意性试验中所蕴含的规律性,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些传统的试验较计算机显得较为落后和费时,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药适当的引入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初中数学概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与概率相关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协调概率与日常生活实际的关系,充分把握初中数学概率教学的难点,进而有效提升概率教学的教学效率[2]。
参考文献
1.在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这七个数中,不能写成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的数是____
2.如图,阴影部分S1的面积比阴影部分S2的面积大12平方厘米,且BD=4厘米,DC=1厘米,则线段AB=______厘米.
3.一个人在河中游泳,逆流而上,在A处将帽子丢失,他向前游了15分后,才发现帽子丢了,立即返回去找,在离A处15千米的地方追到了帽子,则他返回来追帽子用了______分.
4.乒乓球单打决赛在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进行,赛前,有些人预测比赛结果,A说:甲第4;B说:乙不是第2,也不是第4;C说:丙的名次在乙的前面;D说:丁将得第1.比赛结果表明,四个人中只有一人预测错了.那么,甲、乙、丙、丁四位选手的名次分别为:_______.
5.如图,正立方体边长为2,沿每边的中点将每个角都切下去,则所得到的几何体有______条棱.
6.一本书,如果每天读50页,那么5天读不完,6天又有余;如果每天读70页,那么3天读不完,4天又有余;如果每天读n页,恰可用n天读完(n是自然数).这本书的页数是______.
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两对角线斜行中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8.有本数学书共有600页,则数码0在页码中出现的次数是______.
9.张明骑自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4千米,王华骑摩托车,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他们分别从A、B两点出发,并在A、B两地不断往返行驶,且两人第四次相遇(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叫做相遇)与第五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千米.
10.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8人,二等奖16人,现在将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2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4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______分.
二、解答题:
11.学校要建一段围墙,由甲、乙、丙三个班完成,已知甲班单独干需要20小时完成,乙班单独干需要24小时完成,丙班单独干需要28小时完成,如果先由甲班工作1小时,然后由乙班接替甲班干1小时,再由丙班接替乙班干1小时,再由甲班接替丙班干1小时,……三个班如此交替着干,那么完成此任务共用了多少时间?
12.如图甲、乙、丙三个皮带轮的半径比分别为:5∶3∶7,求它们的转数比.当甲轮转动7圈时,乙、丙两轮各转多少圈?
13.甲、乙、丙三个小孩分别带了若干块糖,甲带的最多,乙带的较少,丙带的最少.后来进行了重新分配,第一次分配,甲分给乙、丙,各给乙、丙所有数少4块,结果乙有糖块最多;第二次分配,乙给甲、丙,各给甲、丙所有数少4块,结果丙有糖块最多;第三次分配,丙给甲、乙,各给甲、乙所有数少4 块,经三次重新分配后,甲、乙、丙三个小孩各有糖块44块,问:最初甲、乙、丙三个小孩各带糖多少块?
14.甲容器中有纯桔汁16升,乙容器中有水24升,问怎样能使甲容器中纯桔汁含量为60%,乙容器中纯桔汁含量为20%,甲、乙容器各有多少升?
15.有12头羊14天可以吃完12亩草,13头羊44天可以吃完22亩草,问多少头羊60天可以吃完50亩草?
16.如图,一个棱长为5的正方体,在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各面中心挖去一个底面是1的正方形,高为2的长方体洞,求挖后此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17.其余88人是群众,则此工厂共有多少人.
18.某钟表,在6月29日零点比标准时间慢5分,它一直走到7月6日上午6时,比标准时间快5分,那么这只表所指时间是正确的时刻应该是在哪月哪日哪时?("零点"和"7时"都指的是标准时间)
19.某出版社出版某种书,今年每册书的成本比去年增加10%,但售价不变,因此每本利润下降了40%,那么今年这种书的成本在售价中所占的百分数是多少?
[关键词]设疑法;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28-01
何为“疑”?它是问题,是未知的版图,是有待探索与发现的资源。俗话说:“有疑才有思,无疑则无思。”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巧用设疑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
一、把握时机。巧妙设疑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将疑问设置在最为关键和必要的地方,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方程知识时,在课堂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有一个院子,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准备在院子中用篱笆圈出一片长方形的土地,在里面种植花草。小明家现在共有60米长的篱笆,想要让圈出来的这片土地的长比宽的2倍再少3米。那么,这片土地圈好后,共有多大面积?”学生表示这个问题理解起来并不难,其中的逻辑关系也不复杂,可要想把最终的结果求解出来,就有些棘手了。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学十分顺利。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选择了在教学开始之前设疑,把它作为课程导入的关键一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学效率自然显著。
二、找准方法。巧妙设疑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意设疑,而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找准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我总结出了一些较为典型且实用的设疑法,它们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效果显著。
例如,教学完几种四边形的基本知识后,我采用从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设疑,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四边形每个边的中点顺次相连,恰好能够得到一个菱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什么图形?A.矩形;B.梯形;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D.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学生原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概念与定理,然而解答这道题目的正确率却并不高。这样的疑问促使学生迫切希望搞清楚解题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思考中的缺漏之处,并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设疑法有很多,笔者在前文当中所叙述的是引入易错问题设疑,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并动手解题,自始至终无须教师过多的干预,同样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聚焦规律。巧妙设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上,更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数学知识是有内在规律的。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通^设疑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寻找数学的内在规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学生依次解答如下几个问题:(1)比-2.5大,比4小的整数有几个?(2)绝对值比3小的非负整数是什么?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又是什么?(3)若a>0,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有效学习;具体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育转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育朝着注重教学实效的方向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中,主要的方式是以老师为主体,向学生单方面的灌输数学知识。经过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刻板,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效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为主要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具体措施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注重教学实效性。而要发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这一教学主体,有效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老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是比较分明的,老师主要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所扮演的仅仅是听众的角色,在课堂中老师有着绝对的发言权,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堂组织,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的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行,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僵化,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尊重,导致了学生失去了活力,过分的依靠老师的讲,而不会自己独立自主的开展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丧失。因此,从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出发,老师必须要在课堂中主动转变教学角色,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所以,综合来看,老师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是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有效途径和手段。
2、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除了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之外,还要在课堂效益上下功夫。通过对现有初中数学课堂研究后发现,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在学习氛围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想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就要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来看,老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目的,就要在老师传授的方法上进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的实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并不是心血来潮的提法,而是建立在长期实践教学基础上的,因此,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其优点,并加以利用。所以,在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当做重要的手段。
3、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来看,学生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已经不满足于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其次,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着变化,有些创新思路甚至是老师所没有的,再次,在学生成分中,优等生和差生的均占有一定的比例,需要我们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创新教学手段,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此外,我们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创新思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保证学生的创新思路能够有效的指导其学习,老师在引导的同时,也要将这种创新思路推广给更多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受到启发。除了以上两点,我们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各种学生的学习诉求。
4、在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要在这一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制定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培养学生有效学习需要我们根据初中数学的多个学习阶段,制定有效学习培养计划,明确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将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始终,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具备有效学习的能力。初中数学的难度是逐渐加深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既解决了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又能够实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一举两得。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实践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2、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使整体教学成绩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使初中数学教育的功能性和目的性更强。
3、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对初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旭.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
一、了解学生共性和个性,切合学生实际需要,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前提
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比如初中学生固有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社会特点等,更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如个人兴趣爱好、长处和不足等。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可能在结合学科课程知识点基础上,认真分析、挖掘课程内容,在教学环节中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授课手段、语言运用、案例举证等,通过学生喜爱的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自觉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对他们进行教学群体区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可以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层级。甲级学生学习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基础知识扎实,一般的课堂知识已不能满足需求,可以让他们接触更高难度知识。乙级学生能吸收并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基础知识牢固,这一层级的学生往往占据多数,教师应适当倾斜精力投入,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丙级学生通常缺乏学习兴趣,基础知识不扎实,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对于他们,想办法打好基础是第一要务。
二、根据学科特点、具体教学课程内容特点,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关键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最多的就是课堂讲述法,讲述法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分析其逻辑演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课堂全程都采用讲述法,那么势必使得课堂丧失活力,学生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效果不会有多好。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所要讲述知识点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创设课堂情境法、自主探究法等。
创设课堂情境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如在《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个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同时也了解了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
自主探究法:教师要精心设计例题和作业,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兴趣,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对作业过程充满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习题课)》的教学中,就可以2000年前我国非常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题目导入:今有五羊,四犬,三鸡,二兔,直钱一千四百九十六;四羊,二犬,六鸡,三兔,直钱一千一百七十五;三羊,一犬,七鸡,五兔,直钱九百五十八;二羊,三犬,五鸡,一兔,直钱八百六十一。问羊、犬、鸡、兔价各几何?
三、利用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创造生动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新设备可以为我们所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一种。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立体的形式展示传统黑板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任务。
以讲授“空间图形的展开图”为例,教师可以把简单几何体的展开过程用动画形式制作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常见几何体的展开过程及展开后图形的特点,并将不同几何体展开后的图形进行比较分析。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动力
1创设“特殊”实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情
常言道“爱之学问之开始”,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是进行有效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进行有效物理教学的必要条件.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物理老师应当重视创设“特殊”实验,强化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望,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定义.倘若创设“特殊”实验,则教师必须亲自在课堂演示,必要时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在观察实验以及参与实验过程中,真实的实验冲击过去对物理定义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可见“特殊”实验侧重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例如,很多同学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升旗手,然而旗手只是少部分人,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模仿图1构建相似场景,创设有关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求知欲望,具体操作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为一组,为每个组提供一些器材,让学生模仿国旗的构造,其中线(相当于升旗的绳子)、钩码(相当于国旗)、铁架台(相当于旗杆),进而让每位学生都模拟升旗.此时,教师可以提问:(1)当细线逐渐提升钩码时,螺栓起到怎样的作用?(2)螺栓和细线间存在怎样的摩擦力?(3)可以采取怎样措施将摩擦力减少?
于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看法,最后学生得出这样结论:学生往下拉线,而线往上拉钩码,线经过螺栓之后,力的方向产生变化,换句话说,螺栓让力的方向发生变化.螺栓和线间存在滚动摩擦,将其变为滚动摩擦.最后物理教师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这样总结:基于大家讨论结果,只要我们将轮子替代之前螺栓,就能够变为滚动摩擦,有效减少摩擦力,在物理学科上,这种装置被称为滑轮,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滑轮的学习.
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升国旗的材料或者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察顶部的轮子,并且直接指出那就是滑轮,进而快速进入滑轮的课堂内容学习.但是,笔者并没有采用这种手段,而是创设升国旗的“特殊”实验,经过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最后将现象背后的滑轮呈现在初中生眼前,可见,“特殊”实验有助于初中生探究滑轮特征,并且灵活温习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在观察实验和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
2探究“特殊”实验,引导学生感受物理过程
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能够进行转变,当物理老师结合认知与行为时,学生充分发挥行为自主性,进而推动心理与行为之间转变.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创设“特殊”实验,推动学生形成物理定义,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遇见的困难,初中生亲自感受物理实验过程,有助于理解物理定义.
例如在《功率》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以饮料搬运为情境,创设“特殊”实验.物理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复习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赛活动,然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且进行讨论交流.实验一:每个小组派出2名学生分别将18瓶饮料从学生书桌搬到老师讲台上,记录时间;每个小组派出2名学生分别在18秒内从学生书桌搬到老师讲台上,记录搬运饮料的数目.两个实验后让学生对比两名学生代表做功快慢关系,思考对比做功快慢的方法.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这样结论:(1)做功时间相同,做功越多做功就越快;(2)做功时间相等,时间越少做功就越快.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倘若时间和做功均不相同,怎样对比做功快慢?于是,笔者这样创设实验二:教师准备秒表、弹簧秤等器材,让学生用弹簧秤缓慢向上拉动原本在地面的钩码,直到距离地面0.8 m,记录t (s)、s (m)、F (N)等数据,于是引导学生思考:单位时间内,每名学生做功的多少?进而引出功率的定义,并且因为每名学生均主动参与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奖励学生一瓶饮料,对实验进行较好的小组,教师应当给予多奖励.
“特殊”实验创设采用比赛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第一、二个实验是利用控制变量的手段实施,将一个变量控制不变,对比另外变量大小,两个实验使得学生亲自感受实验过程,并且经过讨论交流,引出功率的概念,整个过程让初中生亲自感受功率定义的形成过程,有了深刻理解.此外,教师实施奖励让物理课程充满娱乐氛围,让学生认识、行为进行高效结合.
3创设贴近生活的“特殊”实验,启发学生深化物理概念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个物理定义往往采用简练语言准确描述,但初中生对于定义理解是肤浅,并不完全能够理解背后的本质.笔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特殊”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启发学生深化对物理定义的掌握.例如在教学《机械功》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硬币、橡皮、木块、小车、弹簧秤、铅笔等器材,让学生设计做功实验.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角色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全部内容,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只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配角,被动性的学习令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受到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必然受到禁锢。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落后性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被提升为主体地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彻底性的改变,要将教师主宰课堂的霸权行为进行改变,要在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先进观念,并为学生搭建可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平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要充分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慈爱。
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引发学生内在探究的情感和态度的动力源泉。要以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和内容的优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知识的内在魅力。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担任好情境创设的组织职责和策划职责,要积极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设激发性的教学情境,以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以境简化知识的繁杂形式,让学生主体在情与境的融合中达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数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建立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在学生发展的需要上,需要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内在兴趣需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与数学知识和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初中数学“数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需求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的墙面上挂着一支温度计,温度计上面正好显示的是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大家想知道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借助温度计的数值来告诉我们呢?以此贴近学生的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阐述,让学生的主体探究情感得到有效的集中,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易懂。
三、倡导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教学活动中推崇小组合作形式,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主体发展的一种肯定形式。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数学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组建,让学生以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助进行数学知识的共同性探讨,让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答疑,让学生主体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思维与意识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布置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数学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方程的不同解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题时间与效率的竞争,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氛围中主动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总之,在学生主体的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而进行,应当以学生主体的发展为先,以学生主体的内在探究为本,以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搭建科学、有效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