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智能化施工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施工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施工技术

第1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roads and bridges in many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and bridges, T beam prefabrication is a commonly used beam slab form.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the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T beam in the 5th section of Zixing highway in detail.

关键词: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智能化施工

Key words: prefabricated;prestressed concrete T beam;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162-03

0 引言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标号混凝预制构件的生产、应用从数量上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其质量控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作为高速路桥梁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在高速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常存在钢筋加工速度慢误差大难控制、张拉力控制不精准、T梁养生不到位,砼容易出现裂纹、裂缝影响砼强度和耐久性等质量缺陷,大多数缺陷都是因施工技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造成工程质量不稳定。本文将以资兴高速公路第五标段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智能化施工为例,针对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钢筋加工、张拉压浆、砼养生从智能化施工的角度提出一套规范严谨、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施工技术,以供同类工程作参考。

1 工程概况

资兴高速公路第五标段起讫桩号为K31+450~K45+000,线路位于资源县资源镇及中峰乡境内,全长13.55公里。本标段主线(含互通区主线)大中型桥12座,互通区匝道桥2座;除互通区C匝道桥采用现浇梁,其余桥梁均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共计1075片,其中20m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T梁405片,30m装配式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T梁586片,40m装配式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T梁84片。砼采用C50预应力钢筋砼进行浇筑,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数字化加工,钢绞线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Φs=15.2mm,弹性模量Ep=1.95×105MPa。采用智能化张拉压浆施工,砼养生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养生。

2 智能化施工技术

2.1 钢筋数字化加工

钢筋数字化加工是当前较先进的钢筋制作工艺,是指将钢筋原材料通过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加工成设计要求形状的过程,具有钢筋成品误差小,批量加工速度快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点工程部位钢筋加工。本工程引入了这一先进工艺,配备一套数控立式钢筋弯曲中心,其钢筋加工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数控立式钢筋弯曲中心通过计算机编程储存按照设计要求画好的钢筋加工大样图来实现钢筋成品的精确加工,能自动测长、自动弯曲、快速成型,产品尺寸误差小。以预制T梁中加工程序较复杂的马蹄筋为例,采用传统钢筋加工工艺受人为影响大其成品合格率在70%~85%之间,采用数字化加工工艺合格率能达98%以上。数字化钢筋加工工艺不仅省时、省力,更生产出优良的钢筋加工成品、半成品为准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供了基础条件。

2.2 智能张拉压浆

2.2.1 智能张拉

智能张拉的工艺:千斤顶的标定根据标定证书计算张拉书将计算的数据输入张拉软件内千斤顶放入相应的钢束上电脑启动张拉软件进行张拉。

智能张拉系统排除了人工控制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张拉控制更加安全、精准,其优点有:①智能张拉能够更加精准的分级张拉、分级持荷,通过时间-位移、时间-压力的曲线表能够直观的看出张拉是否正常,如图2所示;②分级张拉时,分级持荷时张拉控制力达不到分级张拉所需控制力时,系统会自动的给相应的千斤顶进行补压,保证分级持荷所需相应的张拉控制力,克服了传统人工张拉无法精准控制这一最大弊端;③持荷时间得到了保证,只要输入相应的持荷时间,电脑会根据持荷时间进行保压张拉,使力更好的传递到钢绞线内部;④当张拉过程出现断丝或滑丝等各种问题时,系统会提示并自动停止张拉,直至相应问题解决,才能张拉,与人工张拉相比,更加安全,更加规范。

2.2.2 智能压浆

智能压浆的工艺流程:试验室下达压浆料配合比将配合比数据输入软件内启动定量加水、定时制浆、高速搅拌桶按键制浆打开阀门将浆液放入低速搅拌桶搅拌启动压浆按键进行压浆浆液回满至低速搅拌桶启动稳压阀门进行稳

在压浆处理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控制:第一,水泥浆强度为M50,以压浆料进行拌制,将水灰比控制为0.26-0.28,收缩率在2%以内;第二,拌合时间需要控制在2min以内,在完成水泥浆过筛之后,将其在储浆桶中进行存放,以低速的方式进行搅拌,保证其数量能够满足2根管道压浆的连续完成。同时,也需要做好时间的控制,从开始调制开始,到压入管道的时间需要控制在40min内;第三,在实际压浆工作中,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处理,如果管道长度在30m以上,则需要对压力进行适当的提升,并在每个压浆孔道的两端进出浆口位置对具有阀门的短管进行安装,并在压注完成后做好封闭处理,保证水泥浆材料能够在稳压的状态下凝固,且整个系统阀门以及胶管位置的内径在10mm以上,避免堵塞现象。(图3)

与传统的人工压浆相比,智能压浆更加规范,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存在优点有:①浆液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根据实验数据,只需启动定量加水、定时制浆按键,浆液就能充分搅拌;②压浆更加迅速,3根管的只需2个大循环即可压完;③压浆稳定时间及压力更好控制,只需将稳压阀门调制0.5-0.7MPa之间,系统会自动稳压至设定时间,保证了孔道压浆的充盈度,排除了人工压浆控制的不稳定因素。

2.3 自动喷淋养生

预制梁浇水养生环节,本工程摒弃人工浇水养生的传统工法,采用先进的自动喷淋养生系统(如图4所示),按照图5所示工艺流程对预制T梁进行规范化的浇水养护。

首先根据图4在主水池进水管上安装好电磁阀,同时根据需要水量在水池上方安装好浮筒控制器,当水池水位下降,进水管路电磁阀打开进水,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电磁阀自动关闭,以保证水池的水能够供应喷淋系统。调节电结点压力表,下限为工作值0.3MPa,上限为安全值0.5MPa,打开自动控制系统电源开关,压力水泵开始工作,将水池里的水抽到储压罐里,当储压罐内压力达到0.3MPa时,电结点压力表在压力作用下向喷淋时间继电器及电磁阀提供开启信号,喷淋开始,此时水泵仍在抽水,保持罐内压力,当达到0.5MPa时,电结点压力表指挥水泵电源断电,水泵停止工作。根据一次性喷洒时间来调节喷淋时间继电器时间,时间到后自动停止喷淋。喷淋停止后,测试梁体表面水分蒸发完毕时间,根据此时间来调节水泵时间继电器,当延时时间到后水泵再一次自动工作抽水,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养护期满为止。

自动喷淋养生的优点是:①能保证养生期间全天候、全方位、全湿润的“三全”养生标准,这是人工养生不可比拟的;②基本实现了过程全自动化,整个梁场养生仅需1名兼职人员即可完成所有梁板养生,传统人工养生则至少需要2名专职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③设备成本低、拆装方便,一套自动喷淋养生设备就可满足一个粱场的养生,一套设备的制安费仅需1万多元,配套设备也均为小型电器设备及PVC管,在一般市场均可采购到;④节约用水,自动喷淋养生水经高压雾化后喷洒于梁板上,节约了养护用水,减少了积水,又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所研究的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已经生产500余片,钢筋加工成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加工速度快而且能降低成本,智能张拉压浆对张拉力控制精准,安全方便,压浆稳压好,压浆饱满度好,速度也更快,自动喷淋砼养生连续有保障,砼表面无裂纹、裂缝,砼强度上升快,说明T梁智能化施工技术控制效果好,并且技术措施切实可行。建议将本工程的智能化施工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多同类工程项目中,以期使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第2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改造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提升。建筑技术涉及到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内容,如我们常见的有智能技术、防水技术、节能技术、保温技术等等。本文就其中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技术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建筑施工智能化技术的探究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介绍

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建筑技术智能化逐渐孕育而生,它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技术智能化将建筑施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之间实现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和无线网络对接达到信息的交换、共享、办公自动化控制等综合利用的能力。智能化技术把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运用在现有的建筑物系统中,有效展示出智能化的作用和魅力。其中建筑技术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单位对建筑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市场分析和需求报告,智能化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和适合智能技术工程监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还有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验收竣工后的管理等。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现阶段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看,我国在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建筑技术智能化还处在成长期,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错误性的引导会使建筑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出现失衡、混乱。

(2)国内建筑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纵观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市场,大多还是以国外智能化技术为主,国内建筑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国产智能化体系,使得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

(3)建筑智能化技术所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广泛,它除了包括建筑本身的技术层面外,还涵盖了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人性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因此要实现建筑智能化技术,就需要将这些学科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行业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目前在建筑技术智能化发展中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存在合作困难,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

今后建筑智能化技术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对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网络工程、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领域进行拓展,实现人类社会居住和生产环境自动化,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探究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不断开采和利用,造成能源的逐渐缺失,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建筑损坏的能源占世界总体能源消耗的比例为:20%至30%之间。可见,建筑能源所占比例之大引人深思。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将节能技术引入建筑行业之中,并出台了多项相关节能政策,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在建筑遮阳中应用节能技术

在建筑中采用遮阳措施可以有效的调控阳光的光线,改善房间内的光线环境,一方面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减少了空调的使用所造成的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电灯的使用,所造成的电力损耗,最大程度的实现了节能的功效。在建筑设计中,对遮阳的设计应当按照建筑物的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楼宇位置、室内结构、窗户朝向以及房屋使用等情况的不同,采用的各种遮阳材料和技术,设计出不同的建筑造型,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外形的要求的同时,有实现了房间内节能、健康的环境的需求,合理的设计出完美的遮阳效果。

(二)建筑外墙保温中采用节能技术

在楼宇建筑施工中,采用外墙体保温技术,将墙体内加入苯板和具有保温性较强的砂浆,是楼宇墙体具有长时间的保温效果,从而实现节能的功效。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墙体保温技术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具有诸多优点:第一,使用范围广泛,它既能够在用于炎热气候下的空调建筑,也能够用于寒冷气候下的采暖建筑。第二,能够有效的达到保温的功能。因为采用保温的材料在楼宇的外测墙体内,可以大大消除处在外墙和屋面等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等部分的造成的“热桥”的干扰。第三,具有较高的节能功能。外墙外保温技术与外墙内保温技术及混合保温技术相比,它使用了高科技的保温材料,有效的降低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的直接影响,节能功效要比上两种效果好很多。第四,外墙外保温技术除了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还能有效的阻挡雨水对墙体的损坏,具有较强的抗湿防潮性杜绝了方面内出现的墙体渗水、发霉等现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舒适的环境。

(三)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太阳能建筑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使用的广泛程度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高低,目前在建筑节能技术中合理利用新能源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太阳能建筑技术在建筑中成为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逐渐进入到建筑生产领域中,并且受到了广泛性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在房屋外部的顶部或者向阳的侧面等凡是能够接受阳光的地方装置太阳能吸收板,将阳光热量进行吸收,在房屋内将采暖系统和供热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的热能控制设备,使太阳能的使用更加高效化。另一种是由于气候原因,根据房屋布局的不同,在房屋建筑中选择吸附阳光能力较强的材料,使建筑物由于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实现冬天人们对采暖供热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相关技术人员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将地热资源与太阳能联系起来,实现互相之间能量的转换,解决太阳能技术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的应用局限性,使建筑太阳能节能技术的能够得到深远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人们对现实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子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场所,它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房子的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优越程度。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环境的要求,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促进其向现代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美好。

参考文献:

[1]徐惠忠,周明.绝热材料生产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胡小媛,许琳.我国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02,6:2-4

[3]郭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住宅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2:46-48.

第3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高层建筑;电气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化技术优点

1、调整控制电气系统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化控制,这充分说明了智能化技术的优越性。众所周知,智能化控制器通过鲁棒性变化、响应时间和下降时间的变化来调节系统的控制程度,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自动化控制工作,让自身工作性能有着很好的提高和改善。

2、无需建控制模型

对于电气自动化,常常会出现被控对象有着非常复杂的动态方程,而通过传统的控制器控制来设计该对象模型时,是无法准确全面的掌握可能出现的大量的、难以预测的客观因素的。而对于智能化控制器,则可以从源头上避免了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很好的节省了对被控对象模型的设计环节,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自动化控制器的精密系数。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不到这些因素,那么自动化控制最终的实际效率以及所设计出来的模型也就无法保证精准,甚至会出现下降。

3、智能化控制器有较强一致性

对于智能化控制器而言,其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即使是对其输入陌生的数据,也能够得到较高的估计。对于不同数据的处理,需要本着贯彻落实具体的设计原则,完成自动化控制有关内容。设计自动控制系统时,我们需要通过被控制对象的不同来实现控制效果的不同,不同的被控对象绝不能简单的对智能化控制技术盲目否定,而是要对工程每个环节作更为仔细地分析排查,切实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对于智能化控制的要求则要作严格的审查。然后,再依照对象的实际情况作更为全面的分析,在控制某些对象时,其控制效果依然很好,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如果智能化控制器在使用时效果不好,控制对象改变则可能会造成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安装高层建筑电气

1、开关柜安装要点

在高层建筑之中,其配电柜和开关柜可以说是用电的中心,而配电房则是整个建筑的用电枢纽。要想有效地保证开关柜的安装技术,开关柜的箱体能够承受一定范围的机械强度,以便于更好地保证高层建筑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在进行安装前,需要仔细检查箱体有无损坏以及油漆有没有脱落,还要保证箱内器具安装牢固,盘面导线要有适当空余,箱内导线整齐排列且固定在两端,这样可以更好地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检修。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操作的要求来安装,安装能够打开的门,而其安装也需要遵循有关技术标准。

2、安装配电装置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要保证其内部的配电装置一定是选用了先进的配电设备。而对于能够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电力系统而言,其配电装置则就是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中心和重点。为此,我们需要对配电装置相应技术作标准化安装,包括从一开始的设备选用一直到设备安装完的调试中的各个环节,而对于安装的过程,则需要进行质量控制。配电装置的保护工作可谓是至关重要,它能够更好地匹配配电性能。在安装配电设备时,我们需要极力避免出现安装完成后电流与设计不相符的情形,以此来切实保障配电装置的安装质量。在进行具体的安装时,为了有效地避免出现各类安全隐患,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进而更好地提升整个配电装置的质量。

3、安装电气线路

对于高层建筑电气线路的选择,则需要选择矿物绝缘的防火电缆以及阻燃型的电缆,以此来避免出现供电线路损坏可能造成的火灾和对消防设备功能的影响。对于现如今大多数的火灾事故,选用导线需要遵循导线有足够强度,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火灾进一步扩大。同时,电流较小时还可以保证导线的安全运行。导线作机械强度的选择,保证导线的持续载流量比最大负载电流要大。在进行电气线路的设计时,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从而有效地保证配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在选择导线时,要保证电源引入端到负荷末端的电压损失在2.5%之内,以此来保障安全。

4、安装电梯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尤为重要的一项设计就是关于电梯的设计。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电梯的舒适能力及其安全性能,通常我们会把电梯的机房安置到井道的上方。而在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为有效缩短运输能力,需要采用分组控制的方式来对电梯进行设计。介于高层建筑多为高速或者超高速电梯,则另外还需尽可能做好主开关设计、配电设计,同时还要解决好控制与通风等各类问题。

三、做好安装安全的控制

1、做好岗前安全教育

在进行电气工程的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于所有的工人员作一整套的较为完整的、全面的、科学的岗前安全教育,严格的要求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都要遵守安全规章的内容进行施工,以便于更好地确保施工开展的顺利。认真执行施工人员岗前安全培训,对于施工中所可能触及到的安全防护、安全技能、安全组织等进行深入而又详细的讲解,切实提升工程队伍的整体安全意识,有效提高电气工程安全性,保证大家掌握安全防护技能,进而有效地避免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控制好材料设备

对于施工材料而言,在其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则需要严格审查好施工材料,只有材料的质量合格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当中。同时,为了有效地确保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电气设备和施工材料关乎工程进度及质量。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好各类材料,需要切实增大对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强度。另外,对于安装单位,还要提前把相关的材料申请资料提交到有关的监管部门。在材料正式进入到现场之后,安装单位还需要及时向监管单位提交使用审批、质量报告、检验报告等证明,有了审批之后就可以投入到使用当中。

3、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做好施工操作的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效地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以此来确保电气工程安全施工。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建立并完善一整套科学有效地安全管理制度。在进行管理时,施工方还需要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总结过往的安全事故,并将其作为范例来加以完善,贯穿在电气工程从设计到安装的整个过程当中,进而让安全措施更加有效的落实。相对而言,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需要针对用电系统的相应规定、电气施工人员职责划分等,这些都要依照用电及安全管理制度和漏电保护的有关内容制定。把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落到实处,更好地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

结论

对于高层建筑的电气安装,其可谓是高层建筑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掌握电气施工技术处入手,不断地进行工程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对于高层建筑电气安装,还需要做好各类准备工作,以免发生各类不必要的质量问题,认真严格地按照安装技术和操作规程作安装,切实保证电气工程安装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

[2] 郁硕彦.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系统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11)

第4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3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在某地区的一次抽查中发现,合格的 BA 系统不足六成; 某地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对 10幢智能大楼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 20%。系统集成商遗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已受到硬件设备的更新费用和软件技术的提供渠道的双重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基础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有的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

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 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3.2 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与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与政府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而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与组织,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同时在工作进度上也没有保证。

笔者认为可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关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施工、验收等工作所必须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查对目前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是否已满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在近期组织完成相应的修改。如果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某些内容空缺,而近期又无法完成编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确认后可将国际通用的成熟、先进的标准与规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应有权威部门给予正式认可,公布于众。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国内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使得我国难以确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人员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根据中国的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3.4 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社会经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工程建设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需要专业人才管理,总体上对智能化建筑可以概括:政策是基础、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职颖 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第5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子工程 智能化技术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Y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49-01

近些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与电力有关的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电子工程。在早些年,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当智能化技术引入电子工程时,对早期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给予了改善,同时,还将电子工程的发展推动起来。智能化技术是一类可以把人工智能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高科技,当前,智能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电子工程中,为电子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中的基本理论

何为智能技术,所谓智能技术,实际上是指含有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等几个方面的控制手段。它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实时性等特点。智能化技术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化技术充分打破了传统控制方法的滞后性,促进了电子工程有效性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获取更多的所学信息,进一步提升对感知信息的控制力,从根本上来提升控制的效果。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基本理论涵盖了生物学、控制学、信息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此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机器如何拥有人工智能,且具备单独完成高难度、高危险工作的能力。

为保证此技术在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在运用之前,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检验。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是其基础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以及电子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早被实例证实过,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智能化技术作为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分支,正被逐渐地应用于电子工作自动化控制中,有实例显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有较好的效果。智能化的应用不仅有能够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一定的投入成本,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特点

我国电子自动化技术正步入成熟阶段,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智能化水平,尤其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现在的控制器在各项技术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不需要控制模型

智能化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比较,它具有较大的紧密系数[4],由于传统控制器技术具有一定的缺陷,当展开工作时,经常会产生一些无法掌控情况,这不利于工作人员的顺利进行,而随着智能化控制器技术的出现,控制模式设计没有被列入,直接删除,因此,此类现象也无法发生。

(二)具有无人化超控特点

与传统控制器相比,现在的控制器具有智能化的优势,在实际电子工程自动化工作中,智能化控制器技术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得到认可。通过鲁棒性变化、下降时间和响应时间来对系统控制程度进行调节,这是其主要原因。控制系统程度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方可保证自动化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电子设备还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加以控制调节,从而实行自我调节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无人化的超控[5]。除了以上特点外,电子系统智能化控制还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开展无人控制的调节功能,这是当前电子化技术最为主要的成果。

(三)智能化控制器在处理不同数据时具有较高的符合性

在输入数据时,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借助相应的处理得到准确评估,除了普通数据的输入外,一些不常用的数据输入也能得到有效评估,这有利于评估工作的进行。第一个控制器都会有控制对象,但是他们的控制对象具有较强的变更性,因此,每个控制对象都有不同的控制效果。由于控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即使运用智能化控制器技术也无法实现控制的全面化,所以,在未来,要对智能化控制器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给予一定的研究,使智能化控制器越来越完善。

三、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方式

有研究数据显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条件是故障诊断、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的合理使用。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指明方向。

(一)故障诊断

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在电子工程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发生故障前也会出来一系列的故障征兆,如果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全面的诊断。电子设备中变压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电子设备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对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也是非常重视的,工作人员常常对变压器进行检测、进行维修,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避免出现电子故障,要想降低电子故障出现时所造成的一些损失,就需要把电子故障准确地诊断出来,因此,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运用智能化技术诊断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变压器的故障时,其基本诊断方式则是分析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渗油、漏油的分解气体,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出现故障的主要范围快速地找出来,再把故障范围逐渐缩小,从而找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具置,然后再对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的具体故障进行检修。运用此种方式不仅能提升诊断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故障的速度、检修速度,还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由于故障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害情况,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设计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时,常常伴有电子设备的设计,但是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较为繁杂,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设计人员掌握电路、电子、磁力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将其运用于电子设备设计中,还要求电子设备设计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传统设计方式来看,它结合了经验与实验的手工设计来完成整个的设计,所以,此类方案具有较低的达标率,当要对其做出修改时,修改的难度也非常大,而现今的方案设计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软件和CAD技术结合完成的,此类方式不仅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与质量,相应地,还能提升设计效率。

(三)智能控制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子自动化的控制工作中,能有效帮助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实现自主化、高效化、远程化、无人操作化的工作方式,此种方式的实现为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随着智能化的出台,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也逐渐引用了智能化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优越性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展现出来,为智能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中,不仅可以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方式运用于实际的企业工作中,还可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运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还能将企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变化为脑力劳动,这种转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海.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风,2014,09:166-167.

[2] 卢锐霆.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38+40.

[3] 吴辉. 论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149.

第6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50-01

1、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理论的完美融合形成了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目前才兴起的一个高新的技术领域,但是从它出现到蓬勃发展这短短数年间,智能化技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及广泛的应用,其未来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与电气有关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和相关的电子电气技术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等,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效用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都有着很多重合地方,经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中应用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控制效果,并对其中一些缺点或差错的地方进行很好的弥补和改进,最终有效的促进电气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2、智能化的理论分析

智能化理论是开发及研究如何延伸、如何模拟人的智能理论。作为当今新兴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化技术充分解释了智能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出一种和人类智能有类似智能反应的智能机器。电气工程行业研究与电气有关科学研究及控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投入,将工程控制人员从原来比较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既减轻了员工的压力,又能安排他们去进行其他项目工程且不影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3、智能化电气工程应用的分析

3.1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理论是研究如何延伸、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技术很好的诠释了技能的本质,且生产出一种与人类智能有类似反应的智能机器。研究主要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电气工程研究的主要是和电气工程有关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子电气技术、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和电子应用等。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编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传播自动化的传播和运输。电气自动化在加强生产、交换、分配及流通方面有重要作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将降低人力投入,使运作效率大大提高。

3.2 智能化控制优点

针对不同的人工智能化控制,应用不同方法来讨论。但有些人工智能控制器,模糊神经、遗传算法及神经都是非线性函数近似器。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有利干对总体的了解,同时促进对综合性控制策略的开发。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具有普通函数估计器所没有的优势。在多种情况下,控制对象动态方程的掌握是很不易的,所以控制器在设计控制对象模型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人工智能控制器有很强的一致性,输入陌生的数据能产生高的估计,可忽略驱动器产生的影响。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如果采用隶属函数、规则库及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能够实时进行精确确定。在众多方法之中,只有应用系统技术才能得到稳定解,结合简单拓扑结构配置来实现迅速自学及快速收敛。

4、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

4.1 智能电气自动控制概述

智能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人员针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如:如何将智能化系统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故障诊断及预测模块中、电气产品设计自我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优化及控制方面等。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优化方面,电气工程中设备的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对电路、电磁场、电器电机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以往设计的技巧与经验。以往设计电气产品时,经常基于实验基础与生产经验,以手工设计方式展开。在智能化技术以后,CAD技术大大促进了电气工程设计的发展,提高了设计产品效率和质量,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仿真技术测试虚拟产品的性能与品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电气设备故障和征兆有着很多必然及偶然关系,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点,智能化控制优势在于通过智能方式能够得到较好解决方式,特别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应用方面主要包括: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等。

4.2 智能自动控控制实现

1)智能自动过程

人的智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感知外界事物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能动反映行为能力,而人工智能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电脑设备的所表现出来一种机器智能形态,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设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学习,按照专家系统设定的非线性等思维方式进行这能分析,最后做出最合理的处理措施,并执行控制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所有开关量、模拟量的实时采集智能系统的这个是学习过程,并能按规范要求处理或存贮这些信息;画面显示模拟画面真实显示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可实时显示电流、电压等所有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断路器等实际开关状态及挂牌检修功能,能生成历史趋势图。运行监视具有对各主要设备的模拟量数值、开关量状态的实时智能监视,有事故报警越限和状态变化事件报警,事件顺序记录、声光、语音、电话图象报警;操作控制通过键盘或鼠标实现对断路器及电动隔离开关的控制,励磁电流的调整。按顺控程序进行同期并网带负荷或停机操作。系统对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加以限制,以适应各级运行值班管理;故障录波模拟量故障录波,波形捕捉,开关量变位,顺序记录等(包括主要辅机);在线分析不对称运行分析、负序量计算等保护定值包括软压板的投退;运行管理操作票专家系统,运行日志,报表的生成及存储或打印,运行曲线等。

2)智能自动控制实现

自动控制算法工业过程中通常采用的PID控制器,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在一些系统中常包含有非线性、时变环节,而且有些参数未知式缓慢变化,单独采用PID控制较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AI人工智能调节器采用模糊控制和改进PID相结合的双模控制算法,改变双模算法的模糊控制从而改变控制系统的动态控制品质。AI调节器在调节过程中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动调整功能。当控制误差较大时,可以采用模糊算法进行调节,消除PID算法控制饱和积分现象;当控制误差较小时,使用改进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调节,并在调节控制过程中自动学习以及记忆被控对象特征,以使控制调节效果达到最优化,最终效果达到无超调、参数确定简单、高精度等效果,对复杂控制对象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智能自动控制关键系统就是控制台,控制台设计必须兼顾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模式。手动控制状态主要体现在某些具体条件下需要手动干预或者在紧急条件下必须采用手动控制,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工程师的具体经验进行控制;智能自动控制模式,往往可以再日常维护控制,智能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在不断完善和进化发展的。

5、结语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已经非常常见,并在逐步的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会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智能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所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发挥最大的效用,促进电气诊断故障、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参考文献

第7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业仪表;智能;发展现状;趋势

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是集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电子、自动化仪表等于一体的跨学科的专业技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仪表在工业领域大量普及,呈现出生命力极强的发展前景。

一、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概述

工业仪表“智能化”主要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使用嵌入式软件将“人工智能”、“专家控制”等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到仪表内部操作中,以实现工业仪表自主完成某些测量任务,甚至在相关程序的指导下实施某个预定控制动作,能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误差修正的数据处理。整体来说,即使得工业仪表拥有自主适应、自主学习、自主校正、自主协调、自主组织、自主修复等“拟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完成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压力与温度的补偿、零点错误、故障诊断、量程刻度标尺的变化等基本职能,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不断拓展扩散控制系统的功能。这种以电子数字显示形式出现的智能产品,提升仪表性能的同时还能通过网络组成新型的过程来控制系统,更有利于信息通信。智能仪表具有科学自动的操作体系,是一个专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通常情况下,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智能化仪表,其中信号的输入通道、微控制器、标准通信接口、人机交换通道等构成智能化仪表典型的硬件部分。而软件部分则主要包括接口管理程序、监控程序及数据处理程序三大部分。

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如下:首先,开发性强,可靠性高。微处理器与智能仪表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硬件软化”,使用软件替代相关硬件来实现操作者想要的功能,需要对功能做出调整时,仅仅对程序做出适当改变便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元器件,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大大促进了仪表可靠性的提升。其次,性能好,精度高。其运算和逻辑判断功能能够有效的消除众多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得仪表的测量精度不断提升。再次,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能力。通过键盘输入命令能够控制仪表的测量和处理功能。最后,具有可程控操作能力。GP -IB、RS232C、USB等通信接口的应用,使仪表与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而拥有可程控操作功能,便于完成更复杂的测试任务。

二、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0实际90年代,仪表的智能化特征突出表现出来,主要是:仪表的设计方面受飞速发展的微电子技术影响而有所创新;在此阶段问世的DSP芯片加强了仪表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具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微型机的发展,更是便利了工业仪表的应用。此外大力增强和普及的图像处理功能、得到广泛应用的VXI总线等都彰显出这一时期仪表的智能化特征。

近年来,仪表的智能化检测控制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国内生产和研究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测量监控仪表,比如,智能节流式流量计,通过自动进行差压补偿来实现流量的节省;在程序控温方面有较大成就的智能多段温度控制仪;在数字 PID和其他各项复杂控制规律上进行调节的智能式调节器;智能色谱仪能够实现对各种谱图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而在国际上更是有众多智能测量仪,比如产自美国HONEYWELL公司的DSTJ-3000 系列智能变送器、产自美国 RACA-DANA 公司的 9303 型超高电平表、产自美国 FLUKE 公司的超级多功能校准器 5520A、产自美国 FOXBORO 公司的数字化自整定调节器等。上述智能仪表中,智能变送器能够实现差压制状态下的复合测量,自动补偿变送器本体的温度、静压等,具有精准度高的特点。9303 型超高电平表能够使用微处理器减弱甚至消除电阻中电流流经时产生的一定量的热噪声。而超级多功能校准器 5520A更是在内部应用了三个微处理器,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及较完善的线性度。最后数字化自整定调节器巧妙的将专家系统技术运用到设计中,使得调节器能够像经验丰富的控制工程师一样随着现场参数的变化自主整定调节器。

三、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与传统仪表相比,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推动者现代仪表向新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机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仪表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人工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虚拟仪表

一般来说,测量仪器的三大功能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使用PC机上的软件来替代,这也就是说,只要另外拥有相关数据采集硬件设备,就能通过这些设备与PC机进行联合,共同组成全新的测量仪表。我们将这种基于PC机的测量仪器统称为虚拟仪器。并且在虚拟仪器的使用过程中,针对相同的硬件系统,仅仅采取不同的软件编程,就能享受到功能完全不一样的测量仪表,以更好的完成测量。由此可见,虚拟仪器的核心便是其中完整的软件系统,这便是另一个角度上将软件视为仪器的现实依据。相对于传统智能仪表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渗透特征,虚拟仪表强调在通用计算机的同时,采取措施更好的将仪器技术渗透到其中。软件系统既身为虚拟仪器的核心,就需要它具有通用性、通俗性、可视性、可扩展性及升级性,以满足为用户谋取利益的基本要求,这就决定了虚拟仪表与传统智能仪表相比更为前瞻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二)网络化

现阶段,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进步,工业控制和智能仪表系统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渗透着网络技术,这些网络技术自身含有的通讯功能能够帮助智能仪表实现系统的构建,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的、初设计完成的智能仪表系统进行远程升级、系统维护及相关功能重置等方面的保障。比如,由LATTICE半导体公司提出的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编程技术,简称ISP),作为一种对软件进行修正、组态或者重组的最新技术,它能够使人们在产品设计、制造、售后等每个阶段都能组态或重组产品的器件、电板路甚至整个电子系统的逻辑和功能。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限制和连接弊病,ISP运用先进技术予以消除,以更好的进行在板设计、制造和编程。此外,编程ISP不必像传统仪表一样需要专门的编程器及复杂的流程,这是因为ISP器件完全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PCB)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PC机、 INTERNET 远程网、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等进行编制。

(三)人工智能化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人工智能旨在使用计算机来实现对某些人类所具有的独特的智能进行模拟,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主要涉及医疗诊断、机器人、专家系统、推理证明等领域,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向智能仪表研究和应用中渗透。智能仪表逐渐趋向人工智能化,其进一步发展将会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就是说人工智能使得仪表在视觉、听觉、思维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能力,进而替代人的一部分脑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人进行干预,智能仪器也能自发自主的完成检测或控制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仪表中渗透人工智能,能够使人们在面对传统方法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结语

伴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测量控制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彼此渗透,工业仪表智能化技术得到大量普及和发展,使得智能仪表极大的扩充了传统仪表的应用范围,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将迅速普及各种功能的智能仪表。

参考文献

[1]祁少宁.工业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6).

[2]朱文龙.我国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

[3]张震.我国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J].电子制作,2013,(3).

[4]王平.浅探智能仪器及其发展趋势[J].硅谷,2010,(2).

[5]隋洪敏.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发展方向探讨[J].硅谷,2013,(3).

作者简介:

第8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发展方向,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节能技术,遮阳,保温,太阳能

【 abstract 】 because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 the building of the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have been unprecedented leapfrog ascension. Now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grasps the guide the future architectural market development, advanc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mpetition effectively protected. I think that as an outstanding building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be first to building toda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has a clear understanding, can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traight oneself to the attitude of the though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relativ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his original ideas, and in-depth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t unremitting effort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aspects of inquiry, for every friend appreciation.

【 key words 】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unshade, heat preservation, the solar ener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到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内容,如我们常见的有智能技术、防水技术、节能技术、保温技术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人们对现实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子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场所,它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房子的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优越程度。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环境的要求,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促进其向现代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美好。

一、建筑施工智能化技术的探究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介绍

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建筑技术智能化逐渐孕育而生,它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技术智能化将建筑施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之间实现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和无线网络对接达到信息的交换、共享、办公自动化控制等综合利用的能力。智能化技术把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运用在现有的建筑物系统中,有效展示出智能化的作用和魅力。其中建筑技术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单位对建筑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市场分析和需求报告,智能化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和适合智能技术工程监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还有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验收竣工后的管理等。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现阶段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看,我国在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建筑技术智能化还处在成长期,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错误性的引导会使建筑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出现失衡、混乱。

(2)国内建筑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纵观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市场,大多还是以国外智能化技术为主,国内建筑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国产智能化体系,使得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

(3)建筑智能化技术所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广泛,它除了包括建筑本身的技术层面外,还涵盖了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人性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因此要实现建筑智能化技术,就需要将这些学科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行业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目前在建筑技术智能化发展中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存在合作困难,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

第9篇:智能化施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化;工程装备;嵌入式技术

1引言

智能信息化引领着工程装备的发展方向,工程装备智能化是指:装备系统可以自动的完成对自身状态的调节、控制、监控与诊断,系统还可以及时地对外部指令作出响应,并完成一系列的指令动作。工程装备信息化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将装备系统的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变成数字信号传递出去,使得其他的系统可以共享该系统的数据以完成对装备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利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持电脑可以在装备现场完成对装备系统的控制、监视、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使用有线、3G、WIFI网络接入,实现装备系统与远程计算机系统的联网,达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本身具有很高的“智能”,能够保证装备系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高质量地完成工程作业任务。同时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系统利用其通信接口实现了装备系统高度的信息化,使得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远程的计算机系统、专家系统实现远程维护与控制,极大地扩充了装备系统的资源。事实上由于工程装备的信息化,使得更多的其他装备直接或间接地参予了工程装备系统的工作,因此扩大了传统“工程装备”名词所指代的范围。

2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系统结构

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结构图如图l所示。

系统由三个层次构成: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层、嵌入式控制器层和嵌入式计算机层。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层负责将工程装备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矩、温度、压力、含氧量、气流量等物理量参数转换成数字量的电信号,通过传感器层现场总线传递给一个或多个嵌入式控制器使用。利用嵌入式控制器和计算机层现场总线,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以间接获取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嵌入式控制器层可以实现对装备系统单一功能的机械、液压机构提供精确的控制,同时可以给嵌入式计算机层提供控制参数和传感器数据。工程装备系统的嵌入式控制器种类繁多如:嵌入式点火控制器、嵌入式电子燃油喷射控制器、嵌入式防抱死控制器、嵌入式功率优化控制器等等,实现了对工程装备的精确控制,显著提高了装备系统的整体性能,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计算机层借助现场总线技术利用控制器层提供的控制参数以及传感器数据完成工程装备系统的复杂控制、协调控制、过程监控、故障诊断、不同计算机系统间的通信以及外部通信。

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系统使用的主体技术有两个:嵌入式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技术使得装备系统具有分布式计算机资源,而现场总线技术则将嵌入式计算机资源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标准的高效率的数据通信网络,以使完成对整个装备系统的控制、监视、诊断与通信。因此,嵌入式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是实现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的主体和核心技术,它们在装备系统的应用状况直接决定了工程装备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与层次。

3嵌入式技术与工程装备的智能信息化

3.1嵌入式技术简介

嵌入式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果。嵌入式技术的本质是用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配合其它的硬件设备组成嵌入式硬件,在特定的硬件上运行相应的嵌入式应用软件,使得嵌入式系统具有了计算机的一部分功能诸如外部事件的响应和数据的处理等能力。嵌入式系统最终当作整个工程或设备的一部分而嵌入到实际的应用系统中去。嵌入式技术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目的性或针对性,即每一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都有其特殊的应用场合与特定功能,这也是嵌入式技术与通用计算机技术最主要的区别。另外,嵌入式技术的应用还与实时性联系在一起:由于嵌入式技术的应用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系统常常受到空间、成本、存储、带宽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它必须最大限度地在硬件上和软件上“量身定做”,以提高效率,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了实时性的增强。

嵌入式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分类从以前的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之分变为通用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之分。嵌入式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现在嵌入式应用遍及了金融、航天、电信、网络、工业控制各领域。

3.2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一般分成两个部分嵌入硬件和嵌入式软件。

(1)嵌入式硬件技术

嵌入式硬件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存储器和I/O单元等几个部分。嵌入式处理器分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等几大类,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各种档次的8/16位微控制器。但Intel x86、ARM、DSP芯片等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应用也在迅速扩大。硬件系统使用的存储器,传统的RAM有SRAM、DRAM,而ROM有掩膜ROM、PROM、EPROM,混合型存储器如EEPROM、FLASH、NVRAM以及“电子盘”“固态盘”等,更符合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要求。

(2)嵌入式软件技术

嵌入式技术包含嵌入式软件技术,主要指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一般具有可裁剪的内核结构、高效的多任务优先级、微秒级的中断处理、支持多任务间的通信、共享内存以及支持多种信号量等等特点。过去,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软件的开发只作为一个次要的角色出现,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只占全部工作的5%-10%,在近年来,随着硬件复杂性的增加,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开发工作急剧增长,经常达到全部工作的70%-80%。从八十年代起,国际上就有一些IT组织、公司,开始进行商用嵌入式系统和专用操作系统的研发。这其中涌现了一些著名的嵌入式系统:WindowsCE、VxWorks、UC/OS等。作为免费的、原代码公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和开发商的目光,Linux将逐渐成为系统开发者使用最广泛的产品。

4嵌入式技术在智能信息化工程装备中的应用

4.1嵌入式智能传感器

传统的控制系统将多个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引线直接接入到微控制器处,这样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较长的传感器输出引线中传输的模拟信号易受干扰严重影响测量精度,不方便与现场总线系统的集成;同时使用这种传感器的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引线,这在空间紧凑、有大量机械运动的场合给布线带来极大的不便。工程装备系统中:一方面系统的控制复杂,对某一机构的控制往往需要读取十几个测量位置高度分散的传感器输出参数,需要较多的长距离传感器引线;另一方面装备系统中、空间狭小、机械部件运动频繁、布线困难,环境恶劣、电子设备常受到来自点火系统释放的高频电磁干扰且长时间处于具有大量的水、油烟、振动、急剧的温度变化等复杂的物理环境中,较多较长的金属引线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在其电路主板上集成了传感器、传感器处理电路、总线接口、微控制芯片等电路和器件,模块通过信号滤波、信号放大、A/D转化、光电隔离等处理将传感器传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使用带有光电隔离的总线接口将参数传递到总线中去供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使用。微控制芯片还可以通过总线与上位机通信实现采集模式的改变、电路参数调整、数据存储等高级功能。显而易见,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具备了很多传统传感器不可比拟的优势:1.可以当作I/O设备直接接到现场总线中去;2.不易受干扰,精度高;3.传感器布置灵活易与装备系统的集成。

4.2工程装备嵌入式控制器

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系统中,嵌入式控制器从实现的功能层次上划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控制器,一种是联合控制器。独立控制器能够不依赖于上层控制计算机,使用智能传感器层数据利用自身的微控制器,直接控制液压和机械系统。联合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相关智能传感器数据处理后,发送到上层控制计算机,由上层控制计算机完成控制算法并将相应的控制参数传回到联合控制器,再由联合控制器处理送至I/O单元控制液压和机械设备。嵌入式控制器与智能传感器间、嵌入式控制器与上层计算机间使用现场总线接口实现连接,安装和布置都非常灵活与方便。同时嵌入式控制器具有对本级被控对象故障的自诊断能力,并能将诊断结果以故障编码的形式传送到现场总线中去,以供总线上其他设备使用。类似地,嵌入式控制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智能传感器数据直接传送到计算机层现场总线,以满足嵌入式计算机层不同应用层次的需求。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系统中嵌入式控制器的硬件框图如2所示。

4.3工程装备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由于装备系统使用的嵌入式控制器硬件性能的限制以及在系统中的地位,使得在需要对装备级的综合协调控制、装备级的过程监控、装备级的故障诊断以及实现高级通信功能等场合很难用嵌入式控制器实现。智能信息化的工程装备使用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种:控制类计算机、监控和诊断类计算机、通信类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又分为传动控制计算机(TCM)、动力控制计算机(PCM)和车身控制计算机(BCM)。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使用了工业级的控制主板,运行诸如VxWorks、嵌入式Windows等高稳定性成熟的操作系统,保证了系统对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良好的兼容性和高级编程开发软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