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艺术美学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美学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美学思想

第1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一、“道法自然,自然崇德”的要义所在

 

何为“道法自然,自然崇德”,“道法自然”意义是道生万物的天和人的活动过程是“自然无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道”之上还有自然。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的思想,其主张的人生目的是:任其自然或是顺其自然,而道教吸收其“自然”的观念后,即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而道之自然的法则不仅仅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人生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它生于万物,万物也都按其各自的本性生长,不存在任何强加的因素,从而体现出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征,维护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然,知足、知常、以及心平气和,从而得到精神的升华。

 

所谓“法”,即学习、效法。这里解释为人应该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天则效法道。所以,“道”,即自然规律。“自”便是自在本身,“然”则是当然如此。同时,“道”依附于自然的规律是不可变更的,老子所说的“自然”,是告诉我们: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也就是道。它不需要效法于谁,道是本来如是,也就是为人处世的法则。

 

二、道家美学思想与艺术

 

艺术,本质源自于“自然”,艺术,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艺术美的最好诠释。道家美学思想启示我们要以自然作为艺术创作最高境界的美,从而使客观事物保持它的本然状态,也就是最理想的艺术美。艺术创作应回归自然,体现淳朴与天真的人的本性,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进行艺术创作。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坚定艺术创作中的天然自成,成为了我们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主张的是“自然”。就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而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其自身,就是作为自然的道。道是先天地而再生的本源,其根本含义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在人、天、道、自然等几个序列中,人是天地所规定的人,道定天地,自然定道,而道不仅规定其自身,且对天地之人具有根本的规定性。除此之外,在“自然”的影响下,也有其特殊的美学主张。老子作为中国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者,他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证和阐述了“道”的“自然”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在人的意识的基础上,以自然而然为本质的道,以事物的本来方式显示出来。老子所说的道,就是事物本身的存在。于是,在中国美学中,也出现了关于“什么是美”等问题,也就有了一种主要源于老子的观点

 

美在自然。

 

国人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大概也是从道家崇尚的自然开始的。中国的书法、诗词、绘画、以及山水园林中简淡自然的美,都贯穿着中国人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观念。这种崇尚自然的观念,正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在不同领域中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到三种重要的美学思想:

 

(1)提倡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2)提倡淳真朴实的艺术美;

 

(3)以自然作为艺术的最高本质。

 

三、对于“道法自然,自然崇德”在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作用

 

“自然”,就是一种本然状态。这种状态充分体现出,本然状态下的美,也就是艺术创作风格的美。这种美不受外物的影响,不为名誉所拘,这充分展现了它的天真与本色,从而使得作品具有无限的感染力。道家美学中的优秀思想,启迪我们去亲近身边的事物,不可沉溺于功利和物欲,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倾向事物本然的状态,也就使得万物都保持了它的本然,那么这就是最理想、最美的自然。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这些都意味着人们用审美观念对世界和万物产生的爱。如,在中国文化的范畴中,自然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原则,也就是审美理想。是主体精神的自由;是精神空间的无穷;是心境的澄明;是自在的逍遥,和无往不适的境界;是求真与审美观时的自然。

 

我们在将自然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美的同时,我们还要在绘画中体现自然造化之功。崇尚自然,反对雕饰,可以准确地表现我们的意思,真实的世界是充满美感的。“崇德”,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要有德行。艺术有无限种可能,作为一位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品德是尤其重要的一点。在老子的思想下,标举艺术的天然白成与巧夺天工,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创作价值取向。

 

故此,艺术的本质即为“自然”与“德行”并重,二者因而统一,得而发展,它是内在性情的真实自然与外在的技巧表现进行的天人合一的境地。它们是创作的灵魂,也是艺术美的极致所在。

 

结语:综上所述,艺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则是“自然而然”,艺术的重点在于“德与行”,它们不仅是艺术所创作出来的的灵魂,也是表现艺术美的一种极致。艺术创作需要回归自然,从而使人们的心境得以自然流露,返璞归真,体现淳朴的人性与自然,追求性情的真诚与和谐。

第2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出处:《雪梅·其一》(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颜色上梅花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味道上雪花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第3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一、巴蜀园林建筑

巴蜀园林一向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主,所以巴蜀园林中的建筑也以朴实著称,亦不喧宾夺主。正如传统的巴蜀民居建筑一般,园林中的建筑多以传统木架构为主,轻巧灵动,配以灰砖青瓦,绝少雕梁画栋,正暗合了巴蜀文化逍遥无为的特征。厅堂之内亦无天花藻井,清雅幽静、朴素平和。无论是大气庄重的武侯祠堂还是隐逸田园的杜甫草堂,所有的巴蜀园林建筑均是就景取材,山石树木皆为建筑材料,使得巴蜀园林与周遭的自然环境能有更好地契合,如点易洞之景更是看似粗陋实则逍遥。

巴蜀园林讲求小中见大,这也使得巴蜀园林的行路及回廊的建造有着更为独特的方法。蜿蜒的行道,曲折的回廊,每一处狭窄的地段却总能有一片开阔的视野。面山望水却也不失园内风光,或见白练腾空或似烟波浩渺,山水清幽如画,园景淡雅如玉。这不仅是巴蜀园林艺术的小中见大,更是巴蜀建筑与园林、山川小中见大的结合,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最非凡的升华。

二、巴蜀园林山石

巴蜀园林多为开放式空间,抱山环水。经过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和代表的园林群落。山石流水在巴蜀园林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不分地域、大小,巴蜀园林都有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巴蜀园林的山石不仅师法于自然,还有着对自然山川的至高崇拜。《园冶》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在巴蜀园林中尤为重要。巴蜀之地自古便是四塞之国,对山川的敬畏更是贯彻到了巴蜀园林的造园艺术之中,园中山石传情,园外山石传神。巴蜀之地的名山大川,正如“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牧,冬山惨淡而如睡”,巴蜀园林之山石出于自然,源于自然更胜于其他。

巴之地园林依山而建,蜀之地山石因理水而造。巴蜀园林追求自然曲折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贯穿于所有巴蜀园林的造园手法之中。身在巴蜀园林之中,不仅能观假山叠石,曲折蜿蜒更能赏名山大川,峰峦叠嶂。视觉效果上大小相间,疏密有致,也暗合了小中见大的造园思想。亦正如点点浓墨挥洒在这水墨丹青之中,尖锐而苍茫。

三、巴蜀园林流水

流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与山石并为基本要素之一。而在巴蜀之地,园林流水却是胜过山石的。有如望江楼观锦江,点易洞临长江,或是青羊宫沿南河之景,或是开湖引水入园,如文君井、武侯祠,巴蜀园林正可谓是无水不园,无水不欢。如同山一样,巴蜀园林的水也是自然之水。正是“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情,欲,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巴蜀园林之水,如同有了灵魂的活物一般,妖娆而多情,极具灵气。如若园林引水造湖,便是与园中山石交汇成面,且巴蜀园林少有园中造山之举,以水造景多池沼湖泊正是巴蜀园林的又一特点。将园中之水分散而用,更能有助于获得朴素而自然的情趣。

中国山水水墨画以“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为基础。绘画如此,造园也如此。巴蜀园林的先天自然优势,更是其他中国古典园林类型所不能比拟的。无论是带状水系还是园中所开凿的些许小池,都是那一笔笔画龙点睛的湿墨,让巴蜀唯美的山水画卷多了一份娇媚。

四、巴蜀园林花木

巴蜀园林之中的花木配置最有特色的莫过于竹林与花卉。巴蜀之地随处可见竹的身影。竹之劲节,如巴蜀气节之劲;竹之虚空,如巴蜀谦逊之风。望江楼的竹林园闻名全国,武侯祠“梅兰竹菊”四友相得益彰,竹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给巴蜀园林平添几分淡雅之气。唐宋时期,巴蜀园林以繁花似锦著称,每一个园林,都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花木之地。杜甫有诗赞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巴蜀园林中的花卉品种繁多却多带地方特色。蜀中的芙蓉,海棠;巴地的山茶花都是造园之中不可或缺的良品。园中花卉种植不同于其他园林的是多用丛植的手法,少用点种之法,为的是能让园中之物更亲近于自然,园林亦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说到花木不得不提贵为中国古典盆景五大流派的川派盆景。这也是巴蜀园林花木最为突出的成就。无论是规则还是自然的造型都是经过大家蟠扎而成,花卉盆景多是规则性蟠扎,树桩盆景则以表现地方树种的自然形态为主。川派盆景幽秀险雄,多以瘦、澜、奇、皱之石为之,正是对巴蜀文化的一种宣扬。花木隐于建筑之间,现于山水之上,或似淡墨挥洒于画纸之上,美轮美奂。

五、巴蜀园林的书画墨迹

巴蜀园林的书画墨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园林之内,文风浓郁,以题景、楹联、匾额、碑记、字画融史、诗、书、画、景于一园。中国古典园林之中以巴蜀园林的楹联匾额保留最多。武侯祠的醒世深思,草堂的遗古绝句,文君井千秋佳话,点易洞周易理学,都在巴蜀园林之中留下了一笔笔旷世的书画墨迹。笔墨文字可观巴山千奇,蜀水万里,亦可得醒世之思,千古佳构;园林之外,青山绿水,园林遁于自然,归于天地,宛如大家几笔挥毫。自古以来便有诗画同源之句,巴蜀园林的构筑更是显得境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山水、花木相辅相成,调和互补,犹如水墨画中的浓墨、淡墨、湿墨、干墨,是画卷更是一幅山水诗篇。巴蜀园林的美正如一首无言的诗词,亦如一幅绝美的丹青,造就成了一个伟大的综合艺术作品。

结语

巴蜀园林的写意手法也是对巴蜀文化及美学思想的传承,以巴山蜀水为画布,花草虫鱼为墨笔,每一个巴蜀园林都像是一幅出自大家之手的绝美丹青。巴蜀之地,风景优美,可以说巴蜀园林对于自然美的追求达到了无可比拟的境界,这是中国其他古典园林类型所不具备的。如何将巴蜀园林之中领悟到的自然美和水墨意味带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也正是我们应该反思和尝试的。

参考文献:

[1]朱春艳.巴蜀园林与江南园林之比较[D].南京林业大学,2006.

[2]曾宇,王乃香.巴蜀园林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章波.巴蜀古典园林发展史[D].四川大学,2009.

[4]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第4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我非常喜欢烹饪,平时在家的时候自己喜欢尝试做各种菜。所以说我非常想选烹饪美学这门课,但是从开始可以选课时,就一直没有抽到。知道今年才抽到,我很开心我可以选修这门课。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以食为天”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两句话,说的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着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还有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我国饮食文化不仅对亚洲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间接的对欧洲,和美洲等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的饮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以食为天”重养,重味,重理,重食。重食。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镶嵌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二、对中国菜系的了解

 

中国“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的特色也各有千秋。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我们称他们为菜系。分别是四川菜系、 山东菜系 、江苏菜系、 浙江菜系、 广东菜系 、湖南菜系 、福建菜系 、安徽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 惯等影响。有人把“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的健汉;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在菜系中我最喜欢的是川菜。四川菜系。分为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的上河帮、川东重庆为中心的下河帮、川南自贡为核心的小河帮。四川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着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麻、红油)之说。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鲑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 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中六大名菜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东坡肘子。

 

三、我与烹饪

 

烹饪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平时放假在家的时候我很喜欢自己做一些吃的,大家都说我做的菜可好吃。而且我还在“美食天下”这个网站上注册个一个名,在哪个美食网站上大家都把自己做的菜发到网上,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我很喜欢这个网站,而且我也学会了很多菜。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我的拿手菜。

 

1、麻辣口水鸡 原料:琵琶腿三只、葱姜大蒜、八角、麻椒、香叶、桂皮、熟芝麻。 做法:1鸡腿洗净,用少许盐和料酒抹匀,腌制10分钟;锅中注入没过鸡腿的水,添加葱姜和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中火煮6分钟;关火后盖上盖子大约10分钟,捞出,放入冰水中浸泡5分钟,捞出沥干水分,手撕成条;用生抽、糖、醋、味精调个味汁浇在鸡肉上;取一只干净耐热的碗,放入辣椒面和少量盐;另起锅烧热,放两大勺植物油,放入麻椒、葱姜蒜、八角、麻椒、香叶、桂皮小火慢炸出香味;用滤网过滤,把热油倒入盛放辣椒面的碗中,调和均匀;取两勺炸好的麻辣、红油淋在鸡肉上,撒少上香菜段和熟芝麻即可。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鸡腿不要煮过头,断生即可关火,这样鸡肉才会细腻紧滑,脆脆的不容易散烂;炸香料的时候,一定要用小火慢炸,不要干锅;麻椒(花椒)和辣椒面的量根据自己的嗜麻辣程度自由掌握。

 

2、水煮肉片:材料:猪肉(或者牛肉)瘦肉250克、白菜(或者其他时令蔬菜,在四川通常使用莴笋)200克郫县豆瓣50克(3汤匙)、料酒25克(1.5汤匙)、淀粉25克(1.5汤匙)、盐2克(约1/2茶匙)、鸡精少量、干辣椒10克、花椒20粒、葱适量、肉汤400克、油100克、酱油3克(1茶匙)、糖5克(1茶匙)、蒜4瓣(去皮,切成末)、姜5克(切末) 做法:将瘦肉切成约5厘米长、2.5;厘米宽、0.3厘米厚的大薄片(只是大概,不用严格衡量,总之薄一些会比较好),如果觉得不好切,可以将肉放入冷冻室稍冻,待肉有点硬时切开,用淀粉、料酒、盐和少量水将肉拌匀、腌制一会待用。白菜洗净,叶用手撕成大片,白菜帮子用刀斜切成薄片;大葱洗净切成葱段;干辣椒用剪刀剪成段待用;郫县豆瓣剁碎待用;炒锅内倒入30克油,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用中火炸至呈棕红色,捞出待用。转大火,将葱段放入炒锅内炒香,再放入白菜炒断生,铺在大碗内待用;锅烧热,再倒入30克油,放入郫县豆瓣和姜末炒香,直到炒出红油;加入肉汤,烧沸;将腌好的肉片放入锅中,用筷子拨散,待肉片煮至散开变色时,加入酱油、鸡精、糖调味。

 

四、结束语

第5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它的广泛运用也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把新媒体的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分析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很有必要。

1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1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更广泛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是自由的,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具有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掌握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广泛、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崭新的实践平台,以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

1.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丰富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重灌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而如今,手机、微博、各大网站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利用多媒体,把以往枯燥的文字配上图片和声音,声形并茂地传递给学生,使思想教育能够更生动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学生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在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总处于一种不平等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深受传统观念影响还停留于我说你听的一种教育模式,阻碍了教育效果的提升。借助新媒体之后,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地参与信息反馈。这种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2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艺术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成长在环境比较优越的家庭中,物质条件较为丰富,消费观念较为超前;二是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对专业十分重视,而忽视文化理论的学习,导致有技艺而缺内涵;三是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四是他们在生活中敢于标新立异,但过于追求独特的个性,导致叛逆心理严重;五是艺术类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价值观常常发生扭曲,造成功利欲望强烈,过于追求物质利益。新媒体的发展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是,个人隐私遭到侵犯、媚俗文化的侵蚀、信息监控不到位、现实虚拟化,这些都给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价值观良莠不齐

很多艺术类大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在多重保护之下,容易造成自己的心理防御、承受力较差;另外,随着近几年来选秀和相亲类节目的风生水起,一些选手和嘉宾为了炒作自己而大肆宣扬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对于涉世未深、一心想成名的艺术类学生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总之,艺术类大学生产生的这种“猎奇”心理,以及对成名的强烈渴望会使他们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所左右,影响自己的人生定位,导致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混乱。

2.2心理问题和交流障碍增多

新媒体的发展超越了时空的界限,逐渐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大学生习惯借助于 QQ、手机微信交流,通过交流获得他人尊重,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近年来,随着新的交流平台苹果的问世,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新纪元。如今,只要你拥有一部iphone或者一台ipad,凭借其轻巧的便携性和流畅的运行速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会使学生忘记伦理道德的约束。有些学生热衷于虚拟交往而忽视现实交往,容易产生孤僻、逃避现实、厌倦生活等心理问题。

2.3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式微,教师权威受影响

以往,大学生的学习手段比较单一,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除了涉猎书籍之外,知识的吸收更多的是来自于老师。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会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新媒体服务平台。他们通过这些高端的服务平台,可以轻易地获得比传统的课堂上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而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会使得传统的以日常灌输为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作用逐渐减弱。这些变化对现在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因势利导。

3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策略

3.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古往今来,老师在学生眼中一直树立的是一个权威的形象,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艺术类学生由于性格张扬奔放,追求个性,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发展成排斥老师的教育。因此,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目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可以以网友身份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消除心理隔阂;同时,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引导、说服、对话、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学生平等相处、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在手机微信、网络聊天等新兴媒介手段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逐渐造就了一种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形态。所以,必须把握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利用新媒体图文并茂和声像俱佳的特点,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主题,与思政教育有关的网络信息,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强化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使弘扬主旋律的教育日益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实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3.3加强网络监管,正确引导舆论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逐渐强大,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繁杂,以致虚假、不良信息泛滥。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受到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影响,价值观发生扭曲,希望能够走捷径,甚至不劳而获,最后必然导致相当部分学生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网络监管不力,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挑战。那么,相关部门须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新媒体信息监督机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自觉抵制网络病毒的侵蚀。

总之,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坚持用先进的、民族的、大众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经,构建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吴惠.新媒体:新机遇与新挑战[J].高校理论战线,2009(7).

第6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中国园林;园林建筑;美学思想、艺术

一、引言

灿烂的古代榜样的生命力将激励我们追求某种特定效果而不是无益的模仿,如果我们寻找出这些遗产的基本特征并将它运用于现代条件,我们将能在看似贫瘠的不毛之地上播下具有新的生命力的种子。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

园林是人化自然环境,是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一个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便是自然山水,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园林建筑属于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园林又不同于长城、桥梁、庙宇等,它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园林建筑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这一有利条件,既满足游者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成为了被观赏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之,园林建筑是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建筑,换句话说,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双重功能。

二、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形态及作用与艺术特征

(一)艺术形态及作用

中国园林建筑各式各样:厅、堂、轩、楼、阁、榭、舫、亭、廊等,无与伦比的美尽显其中。园林建筑布局形式颇有章法,疏密景致、虚实结合、步移景异、亦动亦静。无论是厅堂、楼阁、小榭、回廊以及扶梯小品,均展现了“灵动”两字。园林中的建筑临水而建、建于园中心、屹立于小山之巅、因势而曲、亦或藏于藤蔓之间,可谓情趣横生、意境深邃。布局随意,亲于自然,巧于借鉴,小桥流水,建筑与自然生态景观融和为一体。

园林建筑通过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形态变化体现灵动和雅致美,主次分明。其建筑秩序与逻辑有高低起伏,韵律和谐,气韵生动之特点。园林建筑的空间结构与音乐的旋律相同,时而呈上行时而下行。有不同大小、形态、开合的对比,虚实的对比,明暗的对比。由窄入宽,直到景色全部呈现,而后逐步收敛结束,使这种和而不同但几近完美的序列空间呈现出一股强烈的“音乐旋律感”。

(二)艺术特征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需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建筑空间。园林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和艺术的结合,适用和美观是其符合的原则。因此,中国园林建筑则本着适用美观的原则着重创造其‘意与韵’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感受。通过园林建筑中采用步移景异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感觉。

西方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对称、规则式表现手法,而中国园林建筑回归大自然,呈现的是自然生态之美,构成手法多变。其次,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美学思想在于其有限的空间中观赏到无限空间的含蓄之美。可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园林中迂回的小径、弯曲的河流和百态的园林建筑,以自然生动的曲线结合,使人倍感愉悦。园林中高低起伏的长廊,造型蜿蜒曲折,小亭也造型各异:三角形、四角形、梅花形等等,亭顶部呈抛物线状,亭柱间是半墙或半栏设计,别致雅观。群体结构由简单组合成复杂,但在对称上既存在变化又相互协调统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说法名副其实,使园林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

三、中国园林建筑美的体现

宗白华先生认为:“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现。”中国古典建筑是一种生命的建筑,这句话始终贯穿着宗白华先生对建筑美学思想的界定。

建筑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建筑特征上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审美的不同反映。中国古建筑追求的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提倡“顺天理,和天意”,讲究文人气质。园林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其中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我国民族传统的礼、乐文化与传统园林建筑审美思想是息息相关的。园林建筑的内、外部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精神底蕴,如亭、台、楼、阁、轩、榭等。总之,园林建筑更多的是考虑其审美思想所在。

(一)园林建筑的布局美

在布局上,园林建筑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结合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态景观,地貌、地形随意结合、穿插、自由变化,与山水、花草、树木为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而巧妙的结合。园林建筑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称规则的结构美;另一种是曲折迂回的自然美。

(二)园林建筑的造型美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集观赏、游憩、步行、休息于一体的建筑景观。不仅满足了游者欣赏自然生态的需求,而且建筑本身成为了被观赏的对象。园林建筑的屋顶千姿百态,最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型美。利用木质的纹样营造不一样的屋顶造型,依景而异,千变万化。

其次,传统园林建筑的造型美体现在其建筑形态上,依景而异,设计出亭、台、楼、阁、轩、榭等不同园林建筑类型。亦或威严壮观、气势宏伟,亦或变幻无穷、玲珑别致,却都与周围环境融合协调。

(三)园林建筑的空间美

中国园林建筑中空间形态是最关键的。中国园林建筑营造了千姿百态的空间形式,闭合空间、虚实空间、比较空间的大小,为创造一个形态多样、含蓄的建筑空间。园林建筑空间内外结合,彼此交融,又离不开大自然的衬托。园林建筑中的厅、堂十分开敞,通过镂空的窗扇观赏到园中的风景,强烈的层次感,变化无穷。

(四)园林建筑的韵律美

中国园林建筑的韵律美是从其艺术造型上的别致与精巧中体现出来的,给予了人心的内涵、陶冶了人心的情操。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因为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北京天坛全部用木架穿插而成,没用一个钉子,可谓尽善尽美,天衣无缝的写照。这样完美极致的建筑,不知不觉之中精神受其所感,这种建筑有音乐一样的效果。

(五)园林建筑的文化美

中国园林建筑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伴随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园林建筑可陶冶情操、有情趣意境之美、丰富的美学价值,属于中国的无价之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吸收并发扬广大,不能把灿烂辉煌的无价之宝淹没。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审美的影响

“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

——黑格尔

(一)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建筑讲究建筑与风景相结合的手法,风景是营造建筑的基础。中国的园林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欧洲古代建筑形式有很大差别。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的是建筑周围的环境,与其相结合,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充分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这正是我国“秒级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山水园林的体现。

(二)园林的静谧之美

现代繁华都市中的建筑体现了个性、精美、大气,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园林建筑的静谧之美。中国的园林讲求“灵动”的气息,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天地相通。园林中寺院建筑,通常与山水相依,环境幽雅,香烟环绕,不时的诵经声,“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油然而生。

五、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

“意境”一词最早出自王昌龄的《诗论》,有物镜、情境、意境之别,物镜在与形状,情境在于表情,意境在于意蕴。而园林建筑中的意境是虚实、情景的结合,既要有内在的感受,又要有实际的建筑作为基础,从而表达其内心的感受。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充分体现了一个“境”字。通过园林建筑的形态传达着一种静谧的美感。通过园林中摇摆的树木、安静的溪流、歌唱的鸟儿,传达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美。

六、结语

第7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 自然 生态美学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决定了生态美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在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如何发展,近些年的争论非常多。作为中国生态美学建设代表人物之一的曾繁仁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对当代包括生态美学在内的生态理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说,我们有必要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发现思想资源,进而推进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

曾先生的见解值得思考。的确,自然为何?美在何处?人与自然应当取什么关系?这一系列生态美学的核心问题,在直接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中就反复涉及。因此,虽然生态美学只是二十世纪才诞生的学科或研究方向,并非“古已有之”,但从问题实质而言,我们认为,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发了有关生态美学的深刻见解。

一、自在美:传统文人画论中的自然观

如何看待自然,是生态美学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在文人画论中有相当多的相关表述。

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文人山水画的理论来源。道家认为,本真的、原生的自然是美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庄子则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即是说,道是世界的总根,一切都由其化生;而化生之德是无上的,因而也是至美的。自然之美在于它是世界的本真、源头。在传统绘画美学看来,自然之美,因其为道无言之化生。

这种自然观在山水画论中亦反复表述过,被视为中国山水画论之开山的宗炳认为,图画山水乃“圣人含道哄物,贤者澄怀味像” (《山水画序》)。圣贤们能够理解自然之道,因而他们通过勾勒物像来感受自然之大美。清代的石涛认为,画之法,统一于自然之本质。“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文人画家常以诗的语言描绘自然的美,如,“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桩,冬山惨淡而如睡。”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山水常常是世界本质的表现”。“天地运行的道理所在,就是山水的实质之所在”。这个意思在石涛《画语录》中也有明确表达:“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自然万物之美,源自道之化生。感受美和体验自然之道,激发了文人们涉足画事。

在文人画理论家看来,自然万物不仅有物质实体的存在,亦寓内在的品性;自然美是万物“自美其美”,因而可以称其为“自在美”。

第8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软肝颗粒(HG颗粒)对CCl4(四氯化碳)复合法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 )、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ob)含量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CCl4,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20%乙醇喂养6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大鼠用分组软件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HG颗6,3,1.5 g/kg 3个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1.0 g/kg灌胃治疗4周。对照观察两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ALT,AST,TP,Alb及Glob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活力显著增高,血清TP含量略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Glob含量显著升高。HG颗粒治疗后降低ALT和AST活性,降低TP和Glob含量,增加Alb含量,复方鳖甲软肝片亦可降低ALT,AST活性,降低TP和Glob含量,增加Alb含量。综合疗效HG颗粒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结论HG颗粒能有效治疗CCl4复合法所致肝纤维化大鼠。

【关键词】 HG颗粒; 丙氨酸氨革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总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GKL on ALT,AST,TP,Alb and Glob in blood serum of HF model rats. MethodsSeventy SD rats excluding ten in blank group, were injected hypodermicly by carbon tetrar-chloride,at the same time they were fed with the high fat food and 20% ethyl alcohol for six weeks to establish HF model rats.Existing rats were pided into five groups based on sex and weight by grouping software.The HF rats were administered HGKL 6,3,1.5 g/kg and FFBJRGP 1.0g/kg respectivly for four weeks. ALT,AST,TP,Alb and Glob in blood serum were determined.ResultsActivities of ALT and AST in blood serum of model rats increased markedly as 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 The content of TP increased softly,Alb decreased markedly,Glob increased markedly.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activities of ALT and AST,and the contents of TP and Glob in HGKL groups decreased,Alb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ALT and AST in FFBJRGP group decreased,contents of TP and Glob decreased,contents of Alb increased.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HGK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FFBJRGP. ConclusionHGKL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HF rats induced by CCl4 compounde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HGKL; ALT; AST; TP; Alb; Glob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由于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所致,常伴有炎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1]。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前奏和必经中间环节。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防治肝硬化和慢性肝病具有重要意义[2]。美国著名肝病学家Hans Popper指出:“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将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软肝颗粒(HG颗粒)是由丹参、桃仁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此方来源于知名专家的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对肝纤维化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实验旨在观察HG颗粒对CCl4 及高脂和乙醇造成的肝纤维化大鼠ALT,AST,TP,Alb及Glob的影响,评价其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动物、仪器与试剂HG颗粒 10 g生药/袋,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制剂学教研室提供,批号:041014。主要成分:丹参、桃仁、白芍、柴胡、黄芪、汉防己、冬虫夏草等;复方鳖甲软肝片 0.5 g/片,内蒙古福瑞中蒙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批号:20030710。成分: 鳖甲、三七、赤芍、冬虫夏草、连翘、当归、紫河车、莪术、党参、黄芪、板蓝根。以上药物在临用时以蒸馏水配成相应浓度的溶液备用。

健康SD大鼠70只,普通级,雌雄各半,3个月龄,190~230g,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第11号,温度:20~25℃,湿度:40%~70%。

753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gilent公司产品;TG16-WS高速离心机,湖南赛特仪器厂产品;HANGPING FA1104电子天平,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产品。

CCl4分析纯,徐州试剂厂产品,批号:00210201。橄榄油溶液,北京芳草医药公司,批号:010315;胆固醇,沈阳济世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425;ALT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公司产品,批号:040302;AST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公司产品,批号:040205;TP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公司产品,批号:040102;Alb试剂盒,四川省迈克科技公司产品,批号:040404。

1.2 模型建立及分组70只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大鼠10只外,其余60只第1周(首次)用纯CCl45ml/kg对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第2~6周用40%CCl4-橄榄油3ml/kg对大鼠背部皮下注射,每周两次。同时第1~6周内,以高脂玉米粉饲料(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喂养大鼠,并以20%乙醇作为大鼠的唯一饮水。连续6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3~5]。从第7周开始,按上述组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或蒸馏水,①空白对照组:蒸馏水0.1ml/kg体重;②模型对照组:蒸馏水0.1ml/kg体重;③~⑤HG颗粒高、中、低3个剂量组:6,3,1.5 g生药/kg;⑥复方鳖甲软肝片组:1 g/kg,1次/d,连续4周。

1.3 指标测定与方法末次给药后24h,从大鼠髂外静脉放血,收集血液分离血清,冷藏待测。改良赖氏法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双缩脲法测定血清TP和Alb含量,计算血清Glob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SNK法)。各项指标结果均以±s表示。

2 结果

2.1 HG颗粒对CCl4复合法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及AST活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肝纤维化模型形成后,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比空白组大鼠升高77.44%(P

表1 各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活性的变化(略)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2.2 HG颗粒对CCl4复合法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P,Alb,Glob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肝纤维化模型形成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P含量比空白组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Alb含量比空白组降低15.63%(P

3 讨论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悠久的历史,肝纤维化属中医“胁痛”范畴,中药复方治疗是祖国医学的特点所在,复方的疗效往往优于单味药物。中医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疗效显著、费用相对低廉、且毒副反应少的特点[6]。肝纤维化的病机关键是热毒瘀结,肝脾损伤[7]。

表2 各组大鼠血清TP,Alb,Glob含量的变化(略)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些方面与人的肝纤维化十分相似。但单一因素注射CCl4造模虽然操作简单,但制备的周期长,成模比例低,且死亡率较高,因此,我们采用CCl4、高脂食物、酒精复合因素制作肝纤维化模型,此种模型可靠且复制时间短、形成率高、死亡率低、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以引起肝细胞损伤为始动机制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8]。

HG颗粒由丹参、桃仁、白芍、柴胡、黄芪、汉防己、冬虫夏草药物组成。丹参、桃仁活血养血,化瘀止痛为君;白芍、柴胡柔肝养肝为臣;佐以黄芪益气健脾;冬虫夏草益精补肾;汉防己行水消肿,清利湿热。全方配伍,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养正气之效。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相比,HG颗粒减少了化积通络的药物如鳖甲、莪术等,减少了补益药物紫河车,增加了柔肝养肝止痛的白芍、柴胡。如此组方,是因为肝纤维化属于肝硬化起始阶段,正气不甚虚弱,瘀结不甚顽固,故药味有别于治疗肝硬化疗效良好的复方鳖甲软肝片。

HG颗粒可以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 和AST的活性。ALT 和AST是反映肝细胞膜损伤的最敏感指标,肝细胞膜的损伤,导致ALT 和AST大量溢入血液中,导致血清中ALT 和AST急剧升高。血清中ALT 和AST水平高低可以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9]。提示HG颗粒通过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损伤,对肝功能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防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肝纤维化模型形成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P,Alb和Glob的代谢发生了异常变化,血清TP含量略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Glob含量显著升高,HG颗粒对其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表明HG颗粒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蛋白紊乱状况。

参考文献

[1] 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5):327.

[2] Friedman SL.Hepatic fibrosis.in:Schiff ER,Sorrell MF,Maddrey WC,eds.Schiffs Diseases of Liver.8thed[M].Philadelphia:Lippncott-Raven,1999:371.

[3] 付沛藩.小儿乙肝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3):25.

[4] 杨彦芳.王氏抗肝纤方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3):19.

[5] 王慧芳,曾 林.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2,19(6):475.

[6] 汪少林,芦秀琴,汪培玲,等.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50.

[7] 薛博瑜,顾学兰.肝纤维化的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7(2):76.

第9篇:艺术美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艺术;美学;特征;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75-01

一、艺术美学的特征

艺术美是艺术形象之美。艺术美能够显现美的千姿百态。经过艺术创造实践,艺术美相比较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具有更显著的形态美。现实美是相互分离的,即使它五彩斑斓、形态万千,不过它们相对自由,不能整合成一个具有某种联系的、和谐的整体。与之不同的是,艺术美比较聚集,虽然不如现实美灵动自然,但是,能表现出内部的连结与和谐,显现了人类的感情、现实的规则。因此,艺术美作为艺术形象的特殊潜能,拥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美的一个经典形象。所以,艺术美对于人类所表现的效果才具有影响性。现实中的丑通过艺术性的加工整理,引入艺术作品中就会变成艺术家们否认性格感情评定的艺术形象。此类的艺术形象并不能改变其本身丑的事实,不过相比较下能体现现实的美,确定了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潜在能力。以下是现实生活中艺术美的几大特征。

(一)虚拟性。虚拟与现实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意象如果通过物态化与物化加入到艺术作品中,就变成艺术意象。如古诗名句中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二)感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感性关照”的形式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因此,感性就是人类通过主体感官来体会生活,意识主体不需要通过理性的验证,仅仅依靠感觉就能感知到意象的存在。

(三)想象性。审美意象是通过一系列的意向与想象把“意”与“象”结合为一个整体,就是寓“意”之“象”,意象自身就是想象的结果,它与普遍直观表象、具有深远意义的人工表象或者是简单的回忆表象是不一样的。如马致远《秋思》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依据作者的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情感性。感性生活中情感和“意”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是艺术融入想象的主要动力,并且跟随意象创造的整个流程。艺术意象总是掺杂着某些不固定的感性认知,这也使意象拥有超强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二、艺术美学的表现手法

艺术重视的本质是意象的生成,就是重建。一些人欣赏作品依旧是感知艺术意象,经过对意象的鉴赏,接受了才会赢得审美愉悦与艺术品位。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中,“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惨,夜长衾枕寒。”这表达出他接受了这个事实,艺术作品的符号与寓意具有直接的关联,这也使符号的解读更加顺畅与不同。艺术符号形式提供给接受者用来获得意象的诸多可能性或者是有迹可循的导向。

艺术形象是艺术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再次体现和主观表现的统一。虽然有些艺术形象重视客观存在的再现,有些艺术形象则重视主观表现,但是它们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例如在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中,主要再现了18世纪法国社会大环境,巴尔扎克运用真实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法国资产阶级赢得胜利与封建阶级逐渐没落,无法规避的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走向。从另一个层面看,巴尔扎克也在艺术形象中表达了自身的感情与看法,展现了自身对衰落的贵族阶级的可惜,对资产阶级的深痛恶绝,对广大人民群众表示同情的感情倾向。他的一系列作品就是客观的再现与主体的表现的统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美也就出现于生活,艺术与现实世界存在紧密关联;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美是艺术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展现。

因为艺术形象既是艺术活动中主观与客观存在的统一,又是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以艺术美事实上是构建艺术形象美的主要因素。现实生活中艺术美即能体现客观上的美学,又涵盖了艺术家所表达的主体环境的美,也就是艺术家所表述的情感、幻想、美好愿景的美。历史上人类无数的艺术活动中,不管是艺术的主体,还是艺术的方法,这些都是艺术家创新生活劳动的产物。艺术家不仅能从深层次反应社会实践主体的潜在能力,还能从艺术本身体现其潜在力量。艺术美是人类潜在能力在艺术品中的完美展现,经过艺术形象的感性认识表现出来。

艺术家想要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身的主观情感,就必须在艺术品中表达自己的感知认识,向人类传递自身对事物以及生活的主观看法。艺术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艺术和客观世界的紧密联系;二是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想法。艺术家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性源自客观存在。存在决定意识,是我们所推崇的具有共性认识的马哲思想原理。客观世界的美学也决定了艺术家主观感性的美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