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音乐新课标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新课标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新课标教案

第1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 键 词】 音乐教学;新课标;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880(2011)12-0062-02

音乐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标准。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从教育观念、教材、教法、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步。因为它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已经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广大教师无疑是一场革命。如何转变观念、实现角色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要成为“新课标”积极的推行者和实践者,走在课改的前沿,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领会新课标,转变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南。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像没有目标的航船。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音乐教育的热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冷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人们都热爱音乐,青少年更离不开音乐,然而,我们的音乐课却备受学生的冷遇,音乐课等同于唱歌课,或是听录音机课,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乏味,形式单一。以至于学生上了九年的音乐课,结果却是视谱能力差、音乐素养低。使学校的音乐老师和音乐教学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不可否认,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展的需要,教学程式化,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如欣赏课《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我精心高计了教案,准备了背景材料,从樵夫钟子期与乐师俞伯牙的友情到唐代诗人王维创作《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进行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授,然而,却没有在学生那里激起相应的心灵共振和情感涟漪,学生说:我们听不懂这样的高深的音乐,尽管它是高雅的,但我们不喜欢。平心而论,教与学形同两张皮。这使我意识到,传统的教材是否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需求,教学是否过多重视过了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长期忽略学生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我们就在无形中摧残和抹杀着学生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积极学习新课标的精神,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主旨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把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人的教育培养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以学生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作为出发点,实施教学行为,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学生,分析他们学习音乐的心理和动机及需求。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为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施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教育。以激发兴趣为切入口,再从教学方法、手段、模式以及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做了探索性、实践性的尝试,给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宽松、和谐、动态、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空间,通过教学,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并在一定意义上更加热爱生活,音乐课“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局面也会逐渐得到扭转。

二、积极实践,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

观念的转变需依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又直接影响着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学工作的成效。以往,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比较简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就要求音乐老师: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权威”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同路人

音乐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是最能抒感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师由于专业知识背景、音乐素养、艺术品味与学生比有极大的反差,从心理和意识上有一种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专属权,在学生看来是“权威”是“指挥”。而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知识、等因素不同,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音乐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喜欢音乐。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理念,放下指挥、权威的架子,不要将音乐学习只局限在“知识”“技艺”的传授和训练上,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和距离,而是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人和同路人,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音乐,倾听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如学生《走进新时代》,我首先让学生听,有器乐演奏的、合唱的、独唱的,然后让学生畅谈聆听后的内心感受,由于没有教师先入为主的诠释,学生各抒己见,尽管还有些幼稚,不够完整,但它确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的真切感受。感受中既有对音乐旋律、思想感情上的认识,也有对不同表演形式的认知。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在我的伴奏下,激情饱满地演唱了这首歌,对祖国的热爱随着优美的旋律深入到了同学们的心中。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教师思想感情的复制品,音乐课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教材内容,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形式互动、有声有色的音乐欣赏表演课。是学生真正意义上喜欢的音乐课。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交流”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打动人心,以情动人,是实施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的最好介质。而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情趣高尚、品德端正的人。这是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没有感情就没有音乐;没有对学生情感的尊重,就不能上好音乐课。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在音乐课上,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传授与音乐技能的训练,把知识与技能看得比人还要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材对作品的诠释,教师对音乐的感受、认识强加给学生,在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和僵化教法的训练下,学生渐渐丧失了源于心灵深处的对音乐的本能感受,久而久之,情感会变得麻木。对音乐所传递的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情趣趋于低级和庸俗。

作为个体的人,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是平等的。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不是绝对统一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降低身份,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俯身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点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点灌输。只有这样,音乐课中师生平等民主的相互尊重的意识才能建立起来。学生才能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在教师朋友、学长般互助友好的引导下,进入音乐王国美妙的世界,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看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音乐滋养美丽的心灵、音乐哺育美好的情感、音乐塑造完善的人格目标,就在师生共同平等互助共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专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这句话是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最好的解释。如果我们积极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充满人性化的氛围、音乐美的情趣,才是学生向往的音乐乐园。

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人格的转换观念、实现角色定位,那么,我们就能很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成为新课标积极的推行者、实践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肩负起培养有健全人格、全面素质的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晶秋. 音乐教学论[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第2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性化解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2、以优化问题设计为中心,提升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以感悟赏析文章为途径,塑造健全人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以语文课堂为契机,培育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标”指出:不管学习何种文体的文章,都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

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特点的阐述,我们知道了初中阶段侧重于促进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阅读个性化、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和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与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在有趣味的情境中学习,既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入情入理,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有人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1、创设情境的方法

如何设“境”?如何动“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三种:

(1)多媒体展示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美的世界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2)音乐渲染法

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上课时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感召力,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境。

(3)课本剧表演法

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文内容,并体验其中的情境呢?编演课本剧无疑是最佳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如果说“境”是客观的,可以用一些技术手段去创设,那么主观的“情”,我们该如何营造、如何诱发呢?我想,还得靠教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深厚的知识积淀、高尚的人格和及时的思考。

(1)充沛的情感

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事实证明,只有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生动的语言

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

(3)深厚的积淀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学识,以教师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学习之情,让学生自己带着情感、带着疑问主动走向求知的天地。

(4)高尚的人格

第3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创新思维;积极探索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历经10年的实验,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课标修订稿出台前夕,本研究从目标、方式、内容、组织等分析了体育新课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将来的体育新课改提出期待。

1.体育新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过于全面且不够具体。第8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5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包括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所涉及到的从生理到心理,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等的方方面面[1],而且是基础教育的每个学段,都提出了这5大领域目标。很多一线教师错误地将这5大领域目标直接搬到了课堂,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完全按照5大领域进行设计,如有位一线教师为一节搏击健美操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关系。(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4)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体验音乐和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乐趣(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该目标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几乎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难以完成该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一是因为目标过多,而上课时间有限,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练习次数与时间就更少,有限的时间难以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面面俱到;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就难以评价。如“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灵敏、柔韧、耐力、力量及反应等能力都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所能得以提高的能力,各方面的提高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就目标而言,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1.2新的教学方式有所引入但对实质把握不准。新课改后,体育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诸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课堂中,但在运用这些方式的时候,明显表现出“形式化”的现象,反映出一线教师对这些方式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如简单地把合作学习看作分组学习,把自主学习看作自由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讨论学习等[2]。如在这次新课改前期,探究学习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大量出现探究学习,但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对“何为探究学习”“探究什么”“如何探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导致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出现“只见扎堆不见探究”(集合在一起讨论)的现象[3]。后来随着新课改培训工作和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引导后,虚假的探究学习有所降温。

就内容而言,改革初期呈现泛杂现象,随着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也随着国家审定教材的编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逐渐趋于正常化,那些不该进课堂的内容逐渐减少,但体操尤其是器械类体操项目的教学依然在大部分地区难以开展。

2.对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期待

2.1深入、具体的新课标解读。体育新课标修订稿即将出台,结合新课改实验期间的种种问题和突出现象,对新课标修订稿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具体的新课标解读文本展示给广大一线教师,让他们能够通过全方位系统的解读,深刻了解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不至于再次走进误区,从而少走弯路。如新的学习方式的解读,不但要能够介绍新的学习方式,更需要说明新的学习方式的引入方法及评价引入效果的方法。也就是说,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标是什么的层面上,更要能够让一线教师知道“为什么”,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解读才能真正发挥其解读功能。

2.2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体育新课程改革10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课改过程中认识上的不到位,管理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顺利实施新课改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学校领导需要对体育新课改的重要性、全局性等方面提高认识,还需要在管理上采取更有效的跟进措施。如体育课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若跟不上,则难以执行新课改,学校领导是否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决定着改革是否能够正常推进。

第4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路教学;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一、思路教学的相关概念

思路,指人们在思考一个具体的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思路教学,指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科学、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应该包括教程的编写、老师的思维规程、学生的思维规程三要素,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者三条教学思路:第一,编写教案的思路。教师在每学期开课前要把我好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和教案的逻辑结构。第二,重视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要详细了解、把我每个学生的思维脉搏。第三,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思路的构建要综合教案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两方面。好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以及科学、综合素质。要想初中生更好地学生政治,提高学生政治思维和素养,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思路教学法带入初中政治课程的学习中。

二、思路教学的特点

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初中政治教学思路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兴趣特点、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路,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初中政治的教学活动。根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了几个记录教学的特点,具体如下:第一,思路教学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传统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束缚学生发散思维,可能出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政治这门学科社会实践很重要,因此思路教学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思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第三,转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有效提高教学、学习效率。思路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一改传统的政治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师生多互动,学生问、老师解,互动频繁,学生成为主角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思路教学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路教学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新课标体制下,初中政治过程中,教师在重视课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多与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路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笔者在设计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知识点的教案时,讲解的东西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一些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我会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比如从台北馆延伸到上海建设问题,再升华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层面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有价值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问题。

(二)思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层次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产生积极的意义。笔者多年的从业教学中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保护资源,做好垃圾分类》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我会以资源回收为重点。其次以实例证明乱丢垃圾的危害,如,生活中,我们随意丢一节电池,可能造成一平米的土壤没有价值。然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在课堂上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他们的想法、建议。长此以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性,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性,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三)转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有效提高教学、学习效率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初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已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思路教学法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求政治教师上课时注重创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笔者还是以上海世博会中的“台北馆”为例,我先创建了一个教学情境――台北馆通过改造一个老厂房得来的,浓浓的重工业气息,显然这不符合21世纪发展的需求。为了营造氛围,我在课堂上播放一个小视频,画面如下: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水下鱼虾游来游去,微风荡漾,水面波光粼粼,渐渐地清水变成污水、鱼虾不见了,原先的小河变成泥潭,看不清河底.......,在配上与画面相符的音乐,在这种情境下、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有效回收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结束语:综上所述,思路教学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调动课堂参与性,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是新课标下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第5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传统和开放 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开放教学

1.层次性的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开放教学把教学目标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新课标”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标准。二是发展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即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因此,在设计“新课标”下开放教学的目标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适当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探索与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体系。

2.目标设计的动态性

目标设计的动态性,即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目标是发展性的,在活动、经验和实践中不断进行改变和修正。比如学习“shopping”时,引导学生参加购物实践,引导学生学会使用“Excuse me,can I help you?”“ Thanks for coming ...”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更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教学策略的实施

1.课堂教学的开放

教学策略的开放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况设计灵活多变的、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例:Go for it 中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1)首先让学生根据想象猜猜这是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根据有些学生的猜测这是钟,导入正题。Teach:What time is it?I’t s...(2)在大屏幕上画了一口钟,让学生扮演时针和分针,问What time is it?(3)笔者在课前准备了写着动词词组的小纸条,让两位同学上来,一位同学拔出时间,一位同学做出动作,让下面的同学猜,课堂气氛推向了。开放的教学方法,强化了英语审美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是一个全程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需求是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新课标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程序的设计要灵活。“新课标”下开放教学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改变“老、旧”的教学成效设计,使教学初学的设计富有新意。如“任务型”教学流程的设计: Leading-in“Warming up/Revision”Pre-task“Learning new language points”While-task “Group-work(task cycle)”Post-task“Communication-Evaluation”Homework就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被“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取而代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过程亦被生成的过程所取代。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并使他们获取到终身受益的知识。“新课标”下开放教学把“以教案为本位”,实施“生成教学”,使教学过程显示出生态生成的过程。

3.教学评价的开放

传统的评价方式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评价的概念往往和考试混为一谈,于是评价所关注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的对象单一的指向学生,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参与积极性等抽象的、难以操作的内容均被置于评价之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我导向。

新课标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比如学生成长档案,既包括平日的测评成绩,也包括学生的其他成果(音乐录音、书法作品等);既包括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其他同学的评价;既包括量化的评价,也包括文字描述的评价等,既关注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结果。如课堂教学用语中多了诸如“That’s exactly right!”“How clever you are!”“Good!Will you please express it in another way?”“Think it over again!”等肯定性、暗示性、期待性评价语;作业本上也多了“You have improved a lot!”“I hope you’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类的批语。评价的多元化不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也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4.师生关系的开放

师生情谊因教师的高高在上而黯然失色,对立情绪的严重,使教与学的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资源。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提倡的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情感关系的要求。新课标的学习和新教材的使用改变了这种“师道尊严”的状况。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可以促使“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理念的确立,使教师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和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以及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等。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修养、永恒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打动学生,维护学生的真诚、自尊。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会投以欣赏的眼光,努力发现他们的可爱、可敬之处,以最真诚的微笑迎接每一颗渴望阳光的眼睛,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教师的争取主动投入换来的是学生的尊敬与爱戴,长期下去,一种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链条就建立了。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的形成,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学生收获的不单是知识与能力,更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

三、结语

开放式教学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新课标”下开放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业,开放潜能,发展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个体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标”下开放教学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英语课程的改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开放教学,必然引发开放教育。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4.邱才训.《课堂教学的指导性策略》《教育导刊》.2001年第2、3期

第6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的价值被教师错误地理解,导致德育的缺失

2011版新课标中强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这样美好的价值,却被部分教师扭曲了:一是忽视了音乐教学真正的文化内涵,被上成历史和地理课。二是过分强化了导学的过程和方法,表面繁华,内在导学空虚,无实质的音乐教学;三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写在教案里或挂在口头上,束之高阁。由此导致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在教材本身的音乐上,忽略了通过教材中的音乐去拓展其德育功效。

2.忽视音乐的审美体验,不注意德育的融入和渗透

新课标中要求:音乐教育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加强其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不注意德育的渗透和融入,音乐教育内容安排随意性较大,不注意音乐知识的传授、技能培养的衔接性和渐进性。教师大都只注重“讲理论、训练识谱”,或者强化训练所谓的“钢琴弹奏方法、歌唱发声技巧”等,在教学内容及教育形式等方面与专业艺术院校几乎相近,使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

3.音乐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德育功能无法发挥

音乐作为课程开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受“升学率”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为中学音乐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给予应有的保障。同时,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中学音乐课的偏见和误解,客观上把音乐和其他学科对立了起来,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三、改进的策略

1.制定并完善音乐导学实施计划,明确德育渗透目标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导学计划,将德育贯穿于其导学的全程之中,有序列、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学生科学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地适应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良好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2.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音乐课本中,很多歌曲都具有时代性和爱国主义情感,这对净化学生的心灵、洗涤学生的思想都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很多曲目能使人精神振奋,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有美的享受。所以,教师要有心和用心去研读并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利用好它,寓教于理。如教学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奥林匹克风》中的歌曲《手挽手》时,就可以视频复播:北京奥运会中开幕式的盛况,配曲《我和你》、《东方之珠》等,特别是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回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3.通过音乐欣赏,加强对学生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渠道,如歌词的讲解、声乐教学、欣赏课的教学或是合唱歌曲的教学等。概括地说,音乐教学应该是智育和德育的全面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就音乐欣赏课来讲,不能单纯地放放歌曲,学生听听,而是要求教师设法启引学生,激活他们的内驱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导学时紧扣歌曲的旋律。

第7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一、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学习,巩固和发展个人的运动能力和示范动作,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 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带好队,上好课,出成绩,上台阶。每天早自习、第一节课学习业务,第二、第三节课学习信息技术,下午到琴房、画室、操场学习技能,每两周学习一次新课标。研究好课题,并在课堂和课外推广,切实让教师体验课题成果的喜悦。

  二、以新课标为本,根据本校运动场地及本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材上下功夫,使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同时注意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拓宽生活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艺术课每节课都能充分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体育课以《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为基本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兼顾学生的爱好兴趣,适当加大球类游戏、大课间活动内容和校本课程等教学内容。重点抓好学生一两项自己喜爱的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课每单元制作课件一个,编写出相应的教案。

  四、组织各级各班,开展各种有意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要特别注重兴趣小组和体训队的实施和开展,力争在全县全校各类竞赛中拿出优异成绩,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开辟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五、每周集体备课教研一次,从课堂中的小问题入手,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入手,从学生、学校的发展入手,加强体育课和艺术课的教研活动,切实让每一位老师置身于教研教改中。加强组内合作,取长补短。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探讨现代艺术,体育教学思想,努力完善课余体育训练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王忠仁的小课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电子琴教学的研究》、李景春的小课题《多媒体在体育室内课中的应用》以及李冬影的小课题《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都已初见成效。)       

  六、 组织办好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通过一系列文娱活动,(如:课前一歌、美术小组、体育小组)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志趣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七、美术课上,着力于装饰及漫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开展绘画、书法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观。

  八 、信息技术学科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相结合。

  九 、积极参加县里举行的艺术节(3个节目有一个获二等奖;一个获二等奖)、美术作品展(孙贺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篮球赛(取得全县第四的好成绩);同时,我校也举办了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和篮球赛。我校的大课间成果在6月11日的全县体育教育教学现场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

第8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如何解决这种课堂困境,寻找柳暗花明?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努力地发现,不断地总结,有了这样几点切身的感受。我觉得这几点,至少可以让我们能够从容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了解生情,成为学生的知己

教师要使课堂充满魅力,从容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和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己。因为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和性格特征等都不一样,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利用学生的特点,调控教学进程,组织好课堂教学。其次,我们还要掌握学生的学情,注重灵活多变。课堂预设很重要,但更要注意应变。我在上《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之前,预设好了教案,自以为上课流程很完美,但当上课刚一提到诗题,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背下这首诗了。这时,我马上意识到,如果还按照之前预设的教案上这首诗,那么课堂将会变得毫无趣味,而且肯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更不要说实现高效了。于是我果断改变方案,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言突出的学生选择把诗改写成散文;音乐感强的学生可以给诗歌谱曲,唱唱这首诗;想象丰富的学生选择为诗配画;……最后,学生不仅深刻体会了这首诗歌的内容,还展示了自我,丰富了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可谓一举两得啊。

其次,教师要深研教材,成为学生课堂智慧的引领者

深入钻研教材,烂熟于心,是教师处理生成环节的完全之策。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结果。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在课堂生成时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度发挥作为课堂引领者的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我们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表达不清的信息资源,我们应采用重点强调,简要概括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的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主题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我们则应通过争论辩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回归正确的轨道。我们如果不熟悉教材,对教材一知半解,理解得不深入,不透彻,那么对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就不能给予及时的、有效地引导点化,这样,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课堂智慧的引领者,这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

第三,教师要用心关注课堂生成,成为课堂麦田的守望者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但现在有相当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生成”,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第9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感课堂 构建

在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在突出“思想性”的基础上,强调了“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重要性,其中对“人文性”的改动相对较大。新课标强调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增加“感恩教育”“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对学生的“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改革的同时,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课堂改革,我校也是新一轮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试点之一。我校课改存在的不足有:小组管理不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等。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高效课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共建情感课堂,本文以“情感课堂的构建”为题,对打造高效的课改课堂进行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一、深化课堂改革,共建和谐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课堂主宰者,而是具有民主开放思想且用行动开启学生智慧的引导者,没有绝以权威,没有滔滔不绝的枯燥讲解,此时的教师是一名出色的“导演”,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为了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针对我校学习小组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以下尝试。

1.灵活分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教学中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他认为课堂上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产生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开始时,我校课改小组建设存在的弊端就是重知轻情。这不符合课堂高效原则,且不能保证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小组建设中进行了尝试,采取了灵活分组的策略,使组内学生尽量不同“质”,在好差兼有、个性互补、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这种策略能使学生感觉到民主,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如笔者按学生学习成绩分为高、中、低三类,在成绩高的学生中选出一名小组长,每类再各选出两名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组成六人小组。除了指定选出一名小组长外,组员再推荐一名,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随时作调整。

2.目标制订

目标制订让学生充分展示价值,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在学习目标的制订上,我学习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科学地看待成绩。根据前一次测验的成绩制订目标人,第二名追第一名,第四名追第三名,以此类推,最后一名没人追。这种人盯人的竞争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优生不骄傲,差生不自卑,都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通过制订小组目标和举行各种小组竞赛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向心力。

3.竞争互助

我在各教学环节中开展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并在竞争中融入互助的因素,培养互助友爱的合作精神。例如,让优生与差生结对子,相互帮助,以共同进步的成绩与其他对子竞争;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每当看到所在小组出现落后时,每个组员都会心急如焚,都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小组呐喊助威,都会尽最大努力去为所在团队尽一分力量。课改刚开始时,组长在课堂展示时较为积极,而组员多数比较漠不关心。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我采取了组长展示加一分,其他组员展示加两分的策略。为了多拿一分,组员们也纷纷争着展示,组长也忙得不亦乐乎,忙于鼓励和教组员回答技巧。

4.学生互评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营造学生之间相互赞赏和鼓励的氛围。在互学时,在学案纸上写上赞赏的评价;在考试前,相互写祝福语;考试结束后,相互写勉励语等。这样能拉近学生彼此间浓浓的同窗之情。

二、编写情感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从多次听课活动中,我发现有些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存在误区:导学案仅为教师服务,教师只是从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以教案定学案,导学案内容是课本内容的再呈现,没有针对学生选材。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编写符合学生特点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感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写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无论教学目标、课前预习、课前的导入、教学活动,还是问题设问等环节,都应该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使之更具典型性和教育性,避免负面影响和空洞说教,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思品知识能有效地指导自己做人做事,把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对不良诱惑说‘不’”的导学案编写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课前预习

要求观察、收集自己身边的不良诱惑及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有关案例。

2.导入:课前热身体验

全体起立,双手前伸握拳,大拇指向内握紧,持续3分钟,坚持不住可以坐下。

3.课堂活动

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坚持下来?

谈一谈:请同学们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你曾碰到的,或者可能碰到的不良诱惑有哪些?这些诱惑带来什么危害?

比一比:请各小组从第一部分列举的不良诱惑中选取一种,就如何拒绝这种不良诱惑展开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最有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材施教原则也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设计导学案要尽可能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这样就能减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和改变厌学的情绪。就“对不良诱惑说‘不’”的学案来看,为什么不能坚持下来、这些诱惑带来什么危害等问题,就是知识问题化的体现。从导入想一想谈一谈比一比的思考顺序体现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这些教学设计实现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事实证明,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1.学会倾“听”

“听”,指的是听音乐、听故事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与教学内容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或者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使内容蕴涵的情感得以尽可能的发掘。例如借歌曲表达情感,故有“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之说。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歌曲,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激发起民族大团结之情,一曲《爱的奉献》激发爱心……

2.重视观“看”

“看”,指看图画、录像、视频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画、视频等,当这些载体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情境之中时,便会直接显示其情感的无穷魅力。在初二“我爱我家”的教学内容中,我根据教材内容播放了有关妇女怀孕、分娩,甚至不能顺产而要剖腹分娩全过程的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惊叹,感激、悔疚之情都流露在脸上。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悔疚自己对父母的不解,领悟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唠叨,激发学生对父母浓浓的情、厚厚的爱,产生感恩之情。

3.鼓励尝“试”

“试”,指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学生通过“现身说法”来进行自我教育,如社会调查的报告、关于热点问题的辩论等,都会造成一种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精心选择社会中积极光明的教育因素,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途径,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保持快乐情绪,共建和谐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接受他人言行时的情绪状态、情感表现,以及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都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他人言行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调控学生的积极情绪,对构建高效情感课堂有着重大作用。

1.控制教师的消极情绪

几年前的一件事使我犹记在心,好友的儿子将要参加升中考试,嘱托我辅导一下,了解之后,我发现孩子对基础知识几乎一窍不通。我问:“孩子,你听得懂老师讲课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一点都不懂?”孩子回答:“并不是我不想听,而是老师每节课都在发脾气。当我好不容易听进枯燥的教学内容时,她无缘无故的责怪声又把我听课的念头打消了。”这案例令我有感而发,没有良好的情绪,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名教师走进课室,心里应该只有学生,要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成功的精神转移。假如当情绪难于控制时,可以与学生倾诉,学生也会理解。

一次,临上课时一位家长无理取闹,当时我的情绪难以稳定,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学生,没想到有学生在第二天的作业本上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您为了教育我们真的非常辛苦了,谢谢您——老师!您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您!这几天天气开始转冷了,记得多穿点衣服,不要把身子弄坏了,我们还需要您的关怀、您的呵护,相信明天会更好!”这留言是来自初一年级的一位女生。这真情的安慰,传递出浓浓的师生之情,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言”。

2.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激励,学生也会在激励下找到自信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在令人生厌的校园里闲逛的不三不四的学生随意发表意见,怀有预言,那预言就可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违纪时,教师要注意克制,不要当众大声训斥。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以及进步,我都是借助说话的方式和时间、面部感情、手势等,把我期望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一句“宝贝,真棒!”暖了学生的心,一只大拇指、一次点头……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在课后作业评价时,如果学生的作业有独特性,我会在班级中加以推广;如果学生是认真的,则加以表扬和肯定;如果学生很认真,但结论是错误的,则肯定他的态度,并指出错误的地方;如果学生的字体潦草,我会进行正确的引导。我最常用的方式是在作业本、测试卷上写表扬的语句:“你今次进步啦!真棒!”“你作答的格式对啦!听课真认真!”“孩子,努力吧!重点高中向你招手!”这样一来,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从而产生亲师心理。

在构建情感课堂实践中我走过不少弯路,但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一路走来,收获良多。“忆往昔,岁月峥嵘;看未来,一片光明!”希望能成为有着博大情怀与智慧的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改的领域里留下自己的一点痕迹,我会谨记屈原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在教育的征程上为情感课堂的构建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