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

第1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经营

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加之农业投入不足,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体系滞后,而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冲击,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些年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经验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他们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力和更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利用开发培育发挥农业资源的对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健康、完整的生态农业出发,向多项效益发展的经营策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确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探索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对于加速经济建设步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平原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多样性、良好的环境等诸多方面,实现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渗透到农业资源的每一个领域。

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是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及思维方式。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因为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发展为前提,逐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转变经营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同步提高。生产要发展。要不断发展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的环境良性循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的发展,要从根本上建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环境,营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系统。

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发展在不断增加投人的基础上,科学技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缩小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林业科技工作的差距,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适应林业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需求,加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从可持续的角度高度认识农业发展问题。加强领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建立以效益为目科技创新体系,改变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探寻新的适合农业模式和政策,制定相应的农业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以促进农业生现代信息科技更新,推动农业经营实现现代化。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

(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村各种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量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要进行科技开发加强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力争,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创办经济实体,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组织部门跨地区的联合攻关。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推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指导农业的发展。

(三)现代林业管理知识的运用。农业经济管理和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洪、涝、渍灾的治理是农业发展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加强干堤建设,实行“退田还湖”、“退垸还湖”,扩充湖泊蓄水能力和调洪能力,加强农田蓄水排渍工程建设,提高抗涝排渍能力。重视农作物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植保组织,形成监测防治网络,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对农贸产品市场价格做出正确预测,强软科学研究,提商软科学的地位,创建管理政策的方案,实现科技成果的推广。

(四)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就是大力发展养殖业。首席要减弱农业自然资源破坏规模的影响,使长期存在的农业自然而资源与环境破坏速度逐步缓慢,使人口总量同农业资产与环境的矛盾得到缓解。其次是在农业持续发展阶段。避免破坏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出现。选择合适地域,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使农业经济的增长基本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最后是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明确农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实行生态补偿;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五)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实施人才战略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掌握了先进技术及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制度的重大变迁,

可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的重要战略之一。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创造性的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新问题的大批优秀人才,通过产权市场竞争的过程,创建生产、流通、服务等商品经济活动的市场专门经营者群体。按商品经济的原则去优化组合生产要素,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管理知识和能力。获取企业资产的实际支配权。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与规划;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议与参考

1 东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的发展背景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取得农业发展先机,不断总结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实现地区农业化现展,需要不断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具体农业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总结地区一般性发展经验,不断制定相应的地区规划发展前景展望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都市农业以其独特的绿色生态性、现代科技性以及规模生产性在不断地引导着地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性城市,在实现农业产业的不断转型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有效地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土地稀缺性问题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之下,进一步发展都市农业对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都市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首先要明确其基本发展成果,现代都市农业有利于优化城市农业发展格局,有利于改善城市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地增加,有利于不断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因此,制定切实有效的都市农业规划,应当着重以科学标准、可持续标准为基本规划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积极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格局。

2 如何不断推动东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策略措施

2.1 不断推动现有用地政策改革

发展都市农业,首要的前提性要求就是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农业用地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当对于农业用地进行严格的把控与限制。在都市与乡村结合部应当尽量减少与杜绝违规用地,进一步划定永久性农田范围,将已经划定为永久性田杜绝再进行建设性违规使用。同时,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切实采取多线措施,加强农业土地规划控制力度,可以开辟农田基本保护区试点项目,在根本上起到保护性作用。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要始终坚持科学的用地政策,开展规划与建设比例协调一致的项目标准,总结一般性建设经验,统筹安排,科学梳理,从而达到农业产业园不断发展,项目不断推进的良好效果。(注:引自东莞市政府办公室[2013]32号文件)国家对于农业用地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东莞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中的用地政策改革应当以国家农业用地政策为基本前提,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达到符合地区实际发展的优势政策效果。都市农业发展的优良与否,用地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应当不断统一意见、协调政策,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政策的不断健全与完善的优势效果。东莞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用地范围,简化现有的用地手续流程办理。

2.2 不断加大财政性政策补贴力度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技术的提升标准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的体现。在财政性政策方面,应当着重以不断推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为政策前提,在农科专项创新资金、农业高级人才培养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等三个方面不断加大现有补贴力度。同时,在现代农机设备技术应用方面,对农业设施、农机装备、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等各个方面设立专项补贴资金。东莞市也可以根据地区发展经验与地区农业实际生产需求,开展农业设备补贴与示范性基地补贴等措施。在东莞市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为了不断推动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当着重加快一些财政性补助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园区基础性设备建设、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乡镇级的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及多种措施的配套资金建设均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园的财政性补贴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的产品销售环节,由于都市农业发展的独特性,应当以实际的农业产品销售市场为基础,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确保农业产品市场稳定。(注:引自东莞市政府办公室[2013]34号文件)东莞市目前可以再市级土地流转示范性政策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将原有市级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奖励补贴增至30万元,科技示范户奖励补贴增至5万至十万元之间。

2.3 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东莞市对于土地流转5年以上以及经营规模50亩以上的流转双方进行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在后续推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全面推动地区土地流转奖励政策的落实与发展,不断推动与扶持地区农业企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注:引自东莞市政府办公室[2013]34号文件)特别是在农合组织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农合组织的重视力度与资金投入,积极投入专项资金,创新发展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在推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中,还要不断增加现有的农田补贴标准,鼓励与发展地区农业品牌,实行重点奖励措施与政策,对地区农产品品牌要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对于都市农业发展而言,除了基础性措施,还应当积极开展多项发展措施,农业产业转型也可以进行第三产业转型措施,实现产业转型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转型需要现代机械化农业设备的支持,东莞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改革开放工业建设前沿阵地的优势,加快引进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产业,对这类企业进行一定的帮助与扶持。

3 东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总结

对于都市农业的最终发展,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科学配套措施,积极总结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要在不断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地区发展环境、加强土地流转方式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农业产业扶持机制与措施等方面不断进行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还必须要不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终促使地区都市农业的不断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健,王薇,华景清,等. 苏州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0(06):629-630.

第3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将会急剧增加,而农业用水只能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所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效用水农业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短缺,而另一方面却存在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情况。所以,发展高效用水农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要解决吃饭问题,首先要有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绝对量居世界前列。然而这些资源由13亿人来分摊,人均资源量就非常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所以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第4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农业与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农业的长期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缩小投入成本,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概述

循环农业表示循环生产的农业模式,主要利用资源高效流动实现增收和减排,维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循环农业特点上分析,主要具有“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特点,低排放与高效率是循环农业的主要特征,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循环农业拥有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农业特点:(1)合作双赢,既要干净,又要增收;(2)干净消费,农副产品消耗后最终回归大地;(3)绿色生产,要求控制花费与农药用量;(4)领域宽广,不仅实现了生产循环,而且可回收再利用农产品废物;(5)土水净化,加强了耕地、水资源的保护,维持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6)食物链条,食物为循环主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循环农业实际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方式,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较理想,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循环农业发展必要性

经过对我国农业及发展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在长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虽然在生态建设的作用下,缓和了经济与环境问题,但是实现了物质能量循环等级较低,废弃物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最终呈现了多种问题。同时有机农业对环境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阻碍了我国的发展,所以农业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循环农业发展中总结了农业经验,实现了农业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利用物质循环方式实现减轻能源污染的目的,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循环农业可以在低成本下得到高收入,已经成为生态、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方式,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2.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长期发展中总结了很多农业生产与发展经验,与循环农业发展特点较类似。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认识到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善的生态农业模式与体系,对循环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循环经济与循环农业均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随着农业研究力度的深入,清洁型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主要发展发展方式,减少了有害物质排放,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我国农村资源丰富的优势。

三、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措施

1.完善循环型农业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

循环型农业保障体系主要由法律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环境管理保障体系及组织保障体系等组成。从循环型农业发展来看,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支柱。因此国家与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及时完善法律政策与体系,增加农业发展财政拨款,给循环型农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进行社会服务时,主要从农业资讯与市场服务两方面开展,加强农业终身教育,给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较精确的市场信息,并不断提高农民人口、资源与劳动素质,掌握农业产业动态,促进循环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新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

循环型农业要求做好农业清洁与利用,因此必须加快经济效益高、环境友好及可操作性强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快成果转化,并推动循环农业的协调发展。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循环型农业核心技术主要由农业绿色能源利用、数字农业、农业废弃物、清洁技术及节水技术等组成,必须加快新技术研究,满足循环型农业发展需求。

3.学习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

国外循环型农业的时间较早,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可积极学习并向国外吸收经验,尤其是新型农业技术经验,并将其针对性的应用到我国农业发展中,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此外农业生产还要与国际接轨,严格执行国际绿色食品质量与有机食品等标准,实现循环型农业的国际化发展。

4.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结合我国农村发展所制定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要求发展农业时,必须利用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并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的发展特点,发展龙头企业,及时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处理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整合区域技术与资源,并加强相关产业耦合,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循环型农业的协调发展,让我国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四、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核心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目前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已经开始发展循环型农业,但是由于我国循环型农业起步较晚,实际发展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必须积极学习国外技术,并与我国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⒖嘉南祝

[1]杨海波.关于加快发展怀化现代农业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04).

[2]郑建初;陈留根;甄若宏.江苏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5,(03).

[3]李胜毅;牛桂敏.关于发展天津市都市型农业的思考[J].经济界,2014,(05).

第5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07

1 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党加强对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的人力、财力多方面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做好现代农业的引导,提高农村经济收益。将现代先进农业耕种技术,提高农业种植产量,增加r业经济收益比重,实现农民经济增收;农村农业种植中结合可持续发挥的生态农业种植理论,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种植规划,并逐步引导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形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循环式发展。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地处东北松嫩平原,地势资源优越,充分结合我国当地的地理优势,促进当地农村经济收益增长,实施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洮南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对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以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为例,洮南市地处东北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四季分明,在农业经济发展上具有地域优势。随着我国对农业种植经济的投入比重不断增加,洮南市的农业基本特征,实现农业种植逐步实现科技化、专业化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对当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主要归结为:当地农民的可持续农业意识较低,农村农业种植循环性低;农业种植绘画缺乏科学性,农业种植总综合利用率;当地农业发展的产销水平结构体系不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性较差。从洮南市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持续可循环发展依旧任重道远[1]。

3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农民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意识

实现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农民农业种植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当政府做好农业种植科学规划,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种植;提高农民可持续农业经济意识的引导。例如: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干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宣传,将大面积秸秆焚烧转变为秸秆能源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气体作为农民生活能量供给来源,结合农业生活实例,提高农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意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洮南市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循环综合发展。

3.2 加强农业种植生产的现代技术措施的应用

现代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强农业种植生产的现代技术措施的应用,结合农业种植科学规划,将现代农业种植发展技术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质量和种植速率,降低农村农业种植中的人力应用,缩小农民农业种植的经济成本。例如:洮南市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实现科学种植,大量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生产设备,当地农民种植中,做好对农村农业发展种植监督管理,聘请农业设备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设别指导,不仅大大提高了洮南市农业种植的速率,同时也促进当地把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洮南市农村进行增长。

3.3 合理应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综合发展

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合理应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综合发展。以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为例,洮南市地处东北松嫩平原,地势辽阔,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应用平原地势开展农业规划种植,科学规划农业种植次数,提高农业产量;总额应用吉林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实现农业种植综合开发应用,东北地区资源综合应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

3.4 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发展产业链

现代农业发展也应当充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提高农村信息畅通度。形成农村农业种植产销平衡的生产模式。以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为例,当地农民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业销售市场探索,做好市场产销信息调查,农业资源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产销配合一条龙的销售模式,实现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

4 结论

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做好农业开发综合应用,促进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措施,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严力蛟.中国生态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

第6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必然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49-01

低碳农业是当今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更不可忽视农业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模式的作用。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农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农业中粗放式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环境,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由于过去多年粗放式的掠夺性开发,致使水土流失太快、土壤沙漠化、森林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草地资源退化、沙漠化、盐碱化不断蔓延;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林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不断下降,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以低碳农业经济为中心,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预防环境污染的形成,要积极利用资源,追求可持续利用的循环模式。要摒弃传统农业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实施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不合理的经营方式,特别在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造成水、土的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的品质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要求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2.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效益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生产效益差。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综合生产水平。首先,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能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能源、土地等要素的利用率,从而能有效从根本上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的产生,有效治理农业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凸显农业生态效益。其次,在低碳化农业生产方式中,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劳动的综合生产率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都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降耗,以此促进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再次,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转变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借助低碳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态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品质水平,同时增强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破解农业内涵式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农业产出主要依靠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数量投入的增加获得,而不是依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生态农业是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它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植物覆盖面积,在预防水土流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的沙漠化,充分保护了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也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也建立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内涵式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中,农业产出的获得将主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管理方法来实现,主要依靠减少生产要素投入,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是一种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努力改变以前低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以往农业发展单纯依赖资源大量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思路,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破解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压力问题,走内涵式农业生产发展之路,从而切实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转变。

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策略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必须走一条投入成本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1.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大力强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首先,要树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现代农业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努力探索出一条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效益高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再次,要做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大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以前农业发展的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

2.优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结构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必须建立和优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第一,要建立农业低碳生产结构。其中主要包括要科学核定单位面积草场的载畜量,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要种养结合,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要统筹规划,强化农村工业科学布局,建立合理的农村工业结构。第二,要建立农业生产低碳能源结构。在农村要努力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以此大力减轻对传统的石化能源的依赖。第三,要建立农业生产低碳技术结构。大力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有机化农业、无公害低排放绿色农业。

3.创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全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效益低土地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污染也相当的严重,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土地资源却是没有变的,要想在这有限的资源里来养活众多的人口,就必须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节约资源、良好环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这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然需要,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共赢。

第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将各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生产体系。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控制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并做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可用资源,减少裸地面积,大量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增加农产品出口。

第三,深入发展有机农业经济。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有机农业强调以有机物质自我循环为基础,在遵循自然规律以及生态学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基础上,避免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主张建立作物轮作体系,强化秸秆还田、施用动物粪肥等土壤培肥措施,以此保持农业生产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化。

总之,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是我国农业进一步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充分的外在必然性。为此,在大力推进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大力优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全力创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有效形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的长效机制,从而切实促进和深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生产方式的改变等方式,以达到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或者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具有低耗能、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特征。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应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的低碳化、生态化、规模化,从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1低产率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大都是农民,规模化生产较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都是延续传统的经营方式。总体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同时由于农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比较淡薄,在土地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综上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率低下,进而阻碍了农业发展步伐。

2.2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比较落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较低,对于先进科技的运用也比较少,致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如何有效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效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就应该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以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同时向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促进低碳经济下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建立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效措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潜在农业资源,避免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能源浪费。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贸易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前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的有效施行;三是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利用,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开发,积极促进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

4结束语

第8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意义;对策;贵州黔西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68-0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和体现,为加快黔西县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对黔西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1.1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黔西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人口众多,地块破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通过采取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等生态修复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由于农业资源过度开采,粗放式、高消耗性的发展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机问题,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1]。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区域性布局,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农产品和食品要优质化、多样化,而且要求农产品和食品更要生态、安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节约型农业;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

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以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节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加速传统农业向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转变,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的现代循环农业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广泛参与的生态循环农业运行机制,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2 基本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坚持创新机制与效率优先相结合;坚持产业培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坚持保护生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

3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3.1 重点推广“五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重点推广种养加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消费服务业的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发展模式:经济林下种草养畜—畜便饲养蝇蛆—蝇蛆饲养家禽—家禽粪便发酵为沼气—沼气提供照明和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回施经济林或为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有机肥,经济林、畜禽加工后与消费服务业联系起来。二是重点推广种养业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如畜禽—渔—作物循环、稻鸭鱼共育、种草养畜等。三是重点推广种植业内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3]。主要是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不同经济作物之间基于生态链的物质与能量转换关系所建立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作物及食用菌等生产体系中物质的多向循环利用,具体包括单一型生态链转换的粮—果、粮—茶、粮—菜、粮—烟等模式和复合型生态链转换的粮—果—茶、粮—菜—果、粮—茶—菜、粮—果—茶—菜等,以及将大田作物秸秆等用作培养食用菌的原料,食用菌产后菌渣和培养床的废弃物再作大田作物肥料等的循环。四是重点推广畜牧业内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即利用畜禽粪便,作为其他畜禽、渔业养殖的饲料或营养材料,建立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如畜—蛆—禽循环模式等。五是重点推广农田生态系内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空间种植模式、空间养殖模式和空间种养模式。空间种植模式是根据农作物间互利共生,建立空间多层次结构,如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模式等,包括粮食间套复种、粮油间套复种、粮—蔬菜模式、瓜—菜—粮模式、农—果模式等。空间养殖模式是在一定空间内养殖动物的层次配置,如鸡舍上层、猪舍中层、鱼池下层等。空间种养模式是在一定空间内将栽培植物与养殖动物按一定方式的配置,如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等。

第9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为了适应不断膨胀的社会需求,农业发展以多元化方式发展起来。而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不得忽视,生态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通过以下几方面分析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在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方面,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有着一套复杂的系统理论,它包含农、林、畜、生态、资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支持。与以前的研究不同,它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某一学科的。所以大多数人只是对这套理论中的某一方面有了解,并没有深入研究生态农业的内在联系。看待生态农业需要以一个综合的思维角度,对各学科进行分类,整合,评价,模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新的生态农业体系。

在生态农业技术条件方面,生态农业有着一个复杂的系统关系,它包含各种组成充分,这些成分也相互影响。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各种组成成分的发展也各有不同。比如说,在一个整体的生态农业环境中,首先要看到主要组成成分,然后是次要组成充分,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主要成分发展缓慢。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而简单依靠一些经验,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的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的引进等问题。

在生态农业产业化方面,生态农业满足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它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目标依然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完成目标的手段太过单一,根本无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随着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农业的发展遇到崭新的机遇,同时也面对新的挑战,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实验和研究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不断涌现,并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通过这些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态平衡,实现生态与农业的相互融合。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能力转换,相互组合,适应优化,依靠现代化技术支持,发挥可持续能源的效率,实现多样性优势,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二、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技术推广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一方面,新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改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不足,丰富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理论。谈到将生态技术与生态农业的有效整合,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什么是整合,整合就是发挥事物内部各各分支的特性,使得内部能够和谐有效地开展开,有利于整体的全面发展。生态技术与生态农业的整合就是让生态技术存在于生态农业中,又有效推动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新的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生态技术应用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农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

三、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

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思维。转变传统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大众的认可与支持。生态农业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要。也可以这么说,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产业化投入,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利用技术的手段使得生态农业理论更加丰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理论铺天盖地,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是它们真正的价值却是参差不齐的。当下可持续发展是时代主流,每天都有新的发展问题在出现和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着先进的理论。通过理论的学习,寻找适合生态农业的给养,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过程的总结,是无法孕育出新的发展方式的。没有正确的理念的支持,就没有正确的发展目标。而理念还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过去的理念,到现在可能已经过时了。而一旦理念与现实不符,任何努力都只是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