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

第1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中医学研究认为,不舒服、难受就是病,是小病,是亚疾病。中医将疾病分为三个阶段:

养生阶段―有自己感觉不到的症状(未病之病);

亚疾病阶段―有不舒服、难受的症状(欲病之病);

疾病阶段―有能确诊的指标和症状(已病之病)。

按照中医的理论,我们得的大病、重病、难治的病,都是从轻到重、由表及里、从亚疾病发展成疾病的逐步演变过程。

中医的“亚疾病理论”认为,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自我感觉到不舒服、难受,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疾病的

症状,这个阶段就称之为“亚疾病”。

亚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别

亚疾病与亚健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亚健康以是否达到疾病指标来划分命名,没有达到疾病指标但有不舒服症状的都可以称为亚健康;而亚疾病是以症状(中医叫证候群)来得出中医的证候名,从而确定造成症状的原因来自于哪一个脏腑。可以说,人的难受状态就是亚疾病的状态。

二、亚健康虽然有了名称,但目前还没有诊断的仪器及有章可循的具体治疗方案,体检指标达到了疾病的数值,亚健康直接变成疾病;亚疾病现在有了亚疾病测评仪,能够详细诊断出亚疾病阶段的各种证候分类,并且让人的饮食、调理有章可循,通过中医的辨证调理方法消除症状,远离疾病。

三、亚健康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虽然亚但还是健康,也可以说是没病:亚疾病提醒人们要重视自己的不舒服、难受的症状,虽然是亚但也是疾病,是中医说的欲病之病。

亚疾病的社会意义

一、提醒人们重视亚疾病 “亚疾病理论”能够从观念上引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让大家意识到,虽然是亚,但自

己处于小病、欲病之病的亚疾病阶段,从而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使大家远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避免重大疾病的产生 身心康国际机构公布的“亚疾病理论”的研究数据表明,抓住亚疾病阶段的调理时机,可将各种疾病控制在亚疾病阶段,使人们远离大病、重病、难治的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如果采用中医的“亚疾病理论”,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第2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法则一:普通疾病别去大医院

等级越高的医院,诊疗收费越贵。如果想节约开支,你必须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那家医院,做到“小病在社区或基层医院,大病进三甲医院或知名医院”,这样既可省时,又可省钱。好比住店,你能在小旅店凑合一宿,又何必要去五星级酒店挥霍呢。

那么,什么样的病是小病,什么样的病是大病?医学上并没有明显的标准和界线,所以患者最好不要自己判断,应该由医生来诊断,比如发热的症状,可能是炎症,也有可能是白血病或肿瘤引起,很可能产生误诊。

如果你不相信医生给的答复,怀疑是大病,可以先去大医院做一下相关的检查,有确诊结果再回小医院治疗。

提醒

* 非普通疾病(尤其是性病)一定要去正规的省市级大医院就诊,谨慎选择去电台、电视台做广告或专栏的医院或诊所,因为那里有不少游医。

* 小医院也有好医生,别忘记先打听一下。

法则二:能看中医的就不去看西医

虽然西医在治标上比较迅速,事实上有些病西医是无法解决的,比如带状疱疹,西医的手段就是输液,但这个方法既费钱而且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而中医只需花费200多块钱就能治愈。肿瘤患者也该看中医,虽说中医无法实施手术摘除肿瘤,但中医对摘除肿瘤后患者的调养和扶正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不少中药有抗癌作用,在延长生命方面比西医药强,费用比起西医大概要低个几十倍。另外像伤筋动骨等看中医既便宜,效果还比西医好,能促使骨伤口愈合。

提醒

*一般情况下医院的药至少要比外面平价药店的药贵20%,所以如果医生开的药方能在外面买到药就尽量不要在医院里买。

* 敢于拒绝劳财无用的检查,有时候有些已经做过了的检查,事隔不久或换了个地方就医,明显知道病情没什么变化的,就别再做昂贵的检查,而且有些检查本身还有副作用。

法则三:去大医院别只找老专家

去过大医院看病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中老年专家的挂号费比普通的贵上几倍,他们的桌子前还是人山人海,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挂号费低到极限,他们的桌子边还是无人问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病人的心理作用,不少病人是从很远的地方花了很长时间赶来的,他们的身体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找中老年专家怎么样也比年轻医生可靠呀!其实,这个想法并非完全正确。的确,医学是实验学科,而经验和积累需要时间,总的看来,年长者相对于年轻医生,他们见多识广,学识、经验俱丰。但有些专家职称上去了,临床经验、学识水平不一定与之相称;有些对医学方面的新技术信息不灵。正是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和做法,会使得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容易墨守成规,不能主动吸收他人的间接经验及做法。另外,在外科、骨科及眼科、显微外科等需要精细的技术手法的地方、或手术时间长需要有充沛的体力的情况下,年老者显然处于劣势,有时甚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年轻医生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的,经过技能考核才有行医执照。对于任何医生都能够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他们都能顺利解决。

提醒

* 有的老医生遇到看病的人多,会仓促看一下,而找年轻医生,他们会告诉你许多关于疾病方面的知识。

*一些专家号还不是每天都有,如果一心要看专家,最好找有独特经验的。

法则四:选择正确的时间看病

皮试、化验、排队、交费等等,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半天、整天,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既要向单位请假,又要被单位扣奖金,得不偿失。

医院抽血做化验时间是早时8点到10点,如果需一些化验检查的病人最好早些到医院就诊看病,以免超过了抽血时间又要等到第二天;要求空腹抽血的化验有肝功能和血糖血脂等,其他一般无要求。特殊化验检查如甲状腺素水平测定(T3T4)一周只做1~2次,去医院看病前最好打听清楚。

女性做手术要避开月经期,因为这时候的凝血机制较差,不适于手术。已婚女性做宫颈方面治疗最好选择月经干净3~7天最为合适。宫颈手术者术前要避免感冒。做乳腺方面的检查,选择月经干净后第七天最佳,因为这时的激素水平对乳腺影响最小,避免生理原因而导致医生难以确诊。

需做胆道B超的患者早上必须空腹;妇科B超和前列腺B超需要膀胱充盈,看病前多喝水,不要解小便。电子胃镜、肠镜检查需要一天的相关肠道准备,因此医院都将给你至少一天的预约时间,再心急的病人这一天必须要等。

此外,周一、周二病人最多,老病号最好选周五、周六;性急的朋友下午就诊较好,因为上午人都比较多。看病时要带上原来的所有资料,以便医生作比较。季节性疾病预防,如哮喘发病期多在春季,消化道出血多在秋冬季,这类疾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早做好预防。

提醒

* 事先拨打医院的门诊咨询电话,了解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可以帮你少走一些弯路。

* 病人在看病时尽量不要打手机,一方面浪费看病时间,另一方面对医生也不尊重。

法则五:老病历能说明大问题

许多人看病不喜欢带病历,图省事再买上一本新的,这是一种坏习惯。病历上往往书写着你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检测结果,这都是医生可以参考的宝贵资料。如果丢失了,你自己又表述不清,许多本可以不必做的检查又要重新做,这会加大看病的开支。

特别是有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多次复诊。如果有老病历上的每次诊疗记载,接诊医生就能知道病人以往的病情、曾经用过何种药物或采取过何种处理以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从而决定治疗方案,省时便利。

提醒

* 出门前,请检查一下病历和化验报告是否随身携带。

* 遗失病历,可找上次问诊医生补一份。

法则六:新药贵药并非都是好药

有的病人对医生开的药抱着“便宜没好货”的错误观点,总希望医生给开一些贵药新药。其实药的好坏和药的价格是两回事,主要应决定于这种药对于所患疾病的疗效。

好药应该具有疗效高、使用安全、没有或很少有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服后不给病人带来痛苦。而药的价格则决定于原料的来源难易和价格、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产量多少等因素,国外进口的药也较贵,它和疗效没有直接关系。例如:阿斯匹林是一种使用多年的老药,价格很便宜。但由于它解热镇痛的疗效确切,毒性小、副作用也较少,直到现在还被广泛应用。

对于国外新药,切勿迷信。例如用吐根碱注射液治疗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对白种人的心脏毒性较小,可推广应用,但对我国病人却易导致心脏意外而不可使用。因此,贵药新药不一定是好药,好药不一定又贵又新。

提醒

第3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门诊;预约挂号;时间点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08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现在社会上的医患问题也在不断地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医院有着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想解决措施。近几年来,卫生部关于医院方面的文件不断的颁发,这些文件为患者带来了方便,预约诊疗系统的开放更是让很多的患者看到了康复的福音,不在为排队等候而苦恼。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信息化,预约挂号更加方便医院对患者看病进行统一管理,也能使得医院节约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医患之间的关系也随之缓和了很多。不过现在挂号系统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不是特别的完善。若是想要设计出完善的预约挂号,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研究等。

1 传统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模式的不足

根据统计得出,传统的医院门诊预约挂号并不能准确地为患者提供一个看病的时间,这一个挂号只能算是在排队,真正看病的时间等信息还得等挂号之后再去医院取,先到的人就能排在前面,预约的人只是有资格去看病但是并不能拥有有限看病的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系统都在不断地创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将其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定是目前重要的问题之一。一般的医院的门诊预约都使用的是非常单一的预约方法,已经不适合时展的脚步了。辽宁省中医院也采用这种传统的挂号模式,但是由于其知名度的提升,这种接待量有限的挂号方式常常导致病人无法及时挂到号,其一当面耽误了病人的病情治疗,另一方面容易使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医患矛盾的积累。研究传统预约挂号系统的短处,及现在形式的发展方向,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发新的预约挂号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根据研究分析,进行设计预约挂号系统的过程。

2 医院系统实现的意义

根据辽宁省中医院的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设计好的门诊全预约系统应该通过全新的标准进行挂号等预约,主要的理念是先看病,后付费,并且该系统能够将每一个预约患者的看病时间精确到一个准确的时间,也就是到了患者既定的时间,就轮到患者去看病了,患者通过精确的时间分批就诊,能够节省医患双方的时间。特别是其中一种简单的调度病人错峰就诊,将患者就诊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能能够通过实名制等,制定一个缴费系统,节约患者缴费事件,这样也能节约患者的就诊总时间。

为了将门诊全预约系统进行完善,现在辽宁省中医院已经对本院的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将一些没有的设备也购买了回来,如挂号机、充值和缴费自助机等,将这些自主机器安装在医院的各楼层的门诊部,以便减少人工窗口的工作量,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让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按照该系统的设计,每一位患者都能对自己的就诊准确时间和就诊医生等进行自由选择,还能够提前几天进行预约,但是每一位都有优先预约权,先预约的人有着绝对的选择优先权。现在辽宁省中医院将预约当作主要的确定就诊时间的方式,而现场挂号只当作辅助措施。预约也有多个平台进行预约,如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自助预约等。这种预约系统解决了目前出现的大部分就诊问题,如现场病人与预约病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等,还进行了激励病人进行预约就诊等一系列的工作方向。

运用全预约系统,患者能拥有现场和网上两种系统进行看病,解决了看病难等问题。精确的就诊时间能够将就诊时间完全透明化,无需在医院排队等候,到了自己就诊的时间直接去就可以看病。不仅节约了病人时间,也避免了医院现场的冲突等多种好处。让辽宁省中医院真正的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3 系统设计原则

3.1先进性、成熟性

为了确保设计的系统能长时间不落后与时代的发展,避免短期内对系统的重新设计,因此对该系统的设计要采用非常先进的技术,采用此技术时还要确保该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尽量不采用正在试验阶段的技术。这也是为了避免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节约设计成本。

3.2强大的可开发性

将系统的配置选择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还要考虑到加强该系统的开发性。

3.3可靠性

设计的系统要确保可靠性,这也是系统实践阶段能稳定的进行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的根本。

3.4可维护性

设计的系统还有对其将来的管理及其维护进行考虑,尽量开发设计使用简便,维护容易的系统,为医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不必要的时间,避免耽误患者的就诊时间等,要对网络实施严格的管理。

4 现代化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的过程

4.1整体框架及算法设计

辽宁省中医院想要建立完善的预约挂号系统,就要从整体进行设计。辽宁省中医院应当将预约挂号系统与门诊信息系统的松耦合联系起来,共同计划整体的设计框架。该医院主要建立预约挂号系统是为了实现其本身的可重用性和整合能力,同时做到预约挂号系统的可添加性。预约挂号的模式会很大程度上仿照门诊预约。目前,针对预约挂号系统有三层的设计:一是应用接口层,即预约挂号系统的最高层次,预约挂号系统使用DLL的方法与各外部预约模块进行信息沟通整合。比如不同厂家的网站预约或自助挂号系统。二是业务逻辑层,即预约挂号系统的核心层次。此设计能够分析预约的对象及其来源,通过分析得出预约挂号实用的规则和算法,最后成功做到交换与整合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三是预约数据池,顾名思义是预约挂号的信息管理处,预约数据池的主要构成内容是预约信息和基础信息。预约信息指病人预约和自身相关的基本信息。基础信息是医院的各科室工作时间的安排和放号时间段。

预约挂号系统的重点在算法设计上,即预约号源静态分配算法的使用。在此算法中,预约号的总数是不改变的,医院会在不同的预约挂号处放号,比如网上预约或自助预约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放出总数不变的预约号源。

4.2功能模块的设计

为了体现预约系统的实用性,在此文中将预约挂号系统分类设计,主要分类依据是预约的来源。比如:

1)自助预约:此设计主要支持病人及其家属在辽宁省中医院使用,医院大厅会安装相关的自助预约终端,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在自助预约终端上完成预约。病人第一次接触会出现不会使用的情况,因此医院最好设立相关的人员指导病人使用自助预约终端。

2)网上预约:中国互联网发展一直都是在迅猛的状态,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可以与辽宁省中医院的相关系统相互联系。网上预约对于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预约方式。病人可以在互联网上预约,也可以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医院的科室以及医生的工作时间安排,同时也可以查询各时间段的预约号源,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时间安排的预约。

3)现场预约:顾名思义,病人需要到辽宁省中医院的门诊部门进行预约,通过人工进行预约信息的输入,系统设置这方面主要是为了病人能够在医院进行现场预约,也是为了方便一些不会使用互联网和电话预约的病人。

4)电话预约:医院设立了人工电话服务中心,一些不方便到医院预约的病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拨打医院电话进行预约。在电话里可以与工作人员沟通预约的时间和任何预约信息。病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约时间段。

5)医生站预约:在医院就诊的病人,因为治疗有相关的疗程,因此辽宁省中医院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复诊时间帮助病人预约下次的治疗。这种方式与其他预约形式不同,它不需要病人主动预约,而是要求医生主动帮助病人预约。

6)其他功能:预约挂号系统可以分时间段进行预约。系统中一个时间段是2个小时。在每个时间段内会有固定的号数,但是不同的专家和科室会有限号。时间段是相互连续的。这是为了方便病人能够预约到合适自己的时间段,预约成功的预约号是指当天的就诊顺序号。比如,病人在预约成功后得到了预约号,同时数据池会存储预约号,当病人在就诊的时候确认预约信息后,会得到相关的挂号信息。挂号的顺序就是预约的顺序。通过这种方式将预约与挂号相互换联系。

患者预约爽约算法:有些病人会因为自身的事情导致不能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因此预约挂号系统除了预约功能还得有爽约功能。预约爽约算法主要是在预约的各时间段设立预约失效点。比如,有病人预约了08:00-09:00的时间段,我们会将九点整作为一个失效点,只要过了九点,病人的预约就会失效,病人的预约信息也会作废,不能再次使用。医院为了使患者理解这一点,在预约单上都会说明情况,比如有些医院就会说明患者若不在预约时间的前半个小时到达医院确认相关的预约信息,那么此次预约就会失效。

4.3系统实现

当功能模块已经有完整的设计后,辽宁省中医院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开发建立。预约挂号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际开发。当完成系统设计后,为了确保系统的实用性,需要进行系统测试。

4.4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系统在开发成功后,辽宁省中医院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是鼓励病人使用新系统。病人学会使用预约挂号系统不仅方便了自身还能够帮助医院降低成本和人力资源分配。如何鼓励病人使用新系统,医院做了下列方法。第一,是在宣传窗口进行大力的宣传,也可以使用商业广告的方式。第二,医院不要使用过于单一的预约方式,可以开发多种预约方式。上述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通过网络、电话等预约的方式,在实际运行预约挂号系统中,我们需要开发更加创新的预约方式,这不仅能够方便病人预约,还能使系统内容更加丰富。比如,现在中国十分流行的相关手机软件,顺应时代的要求,它们都可以成为预约挂号的新平台。第三,在预约挂号系统中,要明确医院公布的专家信息,专家信息要透明公开。第四,预约挂号系统要明确划分预约和未预约病人的时间,从而使预约病人减少等待时间,也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5 结束语

百姓看病已经是我国很大的难题。国家也一直希望改革医院门诊的流程,医院以往的门诊挂号以及缴费都可以完善。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医院除了有良好的环境以及就诊模式,还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门诊预约挂号系统对于医院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建立的预约挂号系统理念来源于中国高铁火车票售票系统。辽宁省中医院作为省内知名度首屈一指的医院,日接待量大,人工挂号系统常常无法承受如此繁忙的状况,在这种形式下,病人在医院看病无疑是一次春运,只有运用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病人能够及时挂到号,使病人分期而治,节省时间。医院建立预约挂号系统不仅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还能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霞, 郭建刚. 提高预约挂号精度改善门诊就医秩序[J].西南国防医药,2012 (5):555.

第4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医学生-孤寡老人-孩童”模式;“春夏秋冬”健康养生体验中心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ransmission

YUAN Ye-mi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2014 grade,Shenyang Liaoning 11003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imitations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and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mode of three generations and healthy health experience center are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Key words】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Medical students-Widowers-Children” model;“Spring and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healthy health experience center

1 中t药文化在传播中的局限性

中医药文化传播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载体和路径向人们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医药,从而达到认知中医、运用中医和传承中医的水平[1]。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质量、传播范围和被接受程度上,都还存在着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虚拟仿真技术逐渐成熟。为了促进更新中医学文化传播的内容,提高其传播质量,扩大其传播范围,增强群体的接受程度,把虚拟仿真技术运用到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2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快速崛起的计算机技术,它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等信息,使参与者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虚拟环境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获得最大的控制和操作整个事件的自由度[2]。而所谓“仿真”,就是构造出一个“模型”(包括实际模型和虚拟模型)来模仿实际系统内所发生的运动过程,这种建立在模型系统上的试验技术称为仿真技术或模拟技术[2]。虚拟现实以仿真技术为基础,仿真引擎是虚拟现实的核心,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应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四大优势。

2.1 沉浸传播,提高传播质量

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建立三维虚拟环境,使体验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验者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感受到的事物和自然感觉一样真切。在该环境下认识、了解和感受中医药文化,这种“沉浸性”的感觉使人们更为真实地接触到中医药文化,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中医药文化,这就大大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质量。

2.2 交互传播,扩大传播范围

体验者在三维的虚拟环境中,可以操作其物体,及时、实时地得到反馈的信息,这称之为交互。在这种三维交互中,体验者是交互作用的主体,与虚拟事物客体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这种交互传播可以建立在远程控制技术基础上,实现异地实时交互的效果,从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范围。

2.3 自主设计传播,增强接受程度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的三维虚拟环境,具有自主设计功能。体验者根据自身需求,可以对虚拟环境中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自行设定,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虚拟现实环境。这项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增强其对中医药文化的接受程度。

2.4 绿色传播,节约医疗资源

虚拟仿真技术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虚拟现实体验,而且也大大减少医疗模型的使用,降低学习体验成本,规避现实操作中的危险与不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教学,节约医疗资源。

3 传播内容与方法

以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为素材。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诠释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发病特点、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建立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形体、手势一体的多维化综合信息集成处理环境,使体验者获得身临其境之体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所提供的感知功能,让体验者感受体验中心随着季节、气候等的变化,而产生的相应变化,学习四时养生知识,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3.1 “医学生-孤寡老人-孩童”模式

孩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社会、国家对他们的教育早在其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开始了。养老院,这里是一个被孤立的角落。高等中医院校的学生埋头于堆积如山的理论知识课本,而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下不能熟练地掌握临床实践技巧。将幼儿园、养老院、高等中医院校开办在一起,并在养老院建设中医药虚拟仿真体验室,创建虚拟现实系统,典型虚拟现实系统模型图如图2-1,组成“医学生-孤寡老人-儿童”三代沟通中心,在这里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笔者认为这对于中国目前的学龄教育、孤独老人、中医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图1 虚拟现实系统模型

医学生为孩童、老人科普中医药文化的知识,讲解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发病特点、主要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突发疾病的应急措施,以及健康养生的常用方法。三个不同年g阶段的主体在同一个虚拟现实环境下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收获快乐、获得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虚拟仿真体验室全年对中医学生免费开放,但是当他们体验完之后,必须陪伴老人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孩童也自愿来到这里,汲取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建立“医学生-孤寡老人-孩童”三代沟通模式,实时传播中医药文化。

3.2 “春夏秋冬”健康养生体验中心

在社区建设“春夏秋冬”健康养生体验中心,一年四季供社区住户免费体验。中医养生学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支奇葩,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核心。在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之下,中医的“治未病”的理念,一定程度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而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世界万物想要发展,重在顺应自然。四时养生,是根据一年中四季的时间、气候、物候、阴阳等变化规律,来调摄人体生命活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而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具体包括:春三月养生、夏三月养生、秋三月养生、冬三月养生,“春夏秋冬”健康养生体验中心即包括这四个部分。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所提供的感知功能,让体验者感受体验室里随着季节、气候等的变化,而产生的相应变化。由于传感器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仿真技术所能提供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等[3]。构建虚拟仿真系统,虚拟仿真系统主要由五个模块构成,如图2。该系统包括四大板块的内容:起居,饮食、情志、运动和服饰,春夏秋冬四时的板块形似略有不同,以春季养生要略为例,如图3。使人们能在虚拟环境中观察、聆听、触摸、漫游、闻赏不同节气的变化以及养生要略,并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交互,学习抽象和复杂的人类感知特性,达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效果。

图2 虚拟仿真系统的构成

图3 春季养生要略

3 价值效用

长期以来,中医药文化承担着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任务,这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的优势。把虚拟仿真技术技术运用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加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优势,开创中医药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让千百年来的中医药专家的思想得到传承。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提升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医疗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调动资源、整合力量、提高效率[4]。

3.1 加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优势

虚拟仿真技术与中医所独有的“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相结合,使人们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医药文化中“治未病”的思想。虚拟仿真体验室给人们展现的是虚拟的环境,其实进一步而言,就是没发生会发生疑惑可能发生,即未来的情况,因此虚拟仿真技术在加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优势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 开创中医药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特色的技术方法创新跟中医药发展不协调等现象,使得中医药产业破坏严重,中医药文化传播面临条件差、人才匮乏的问题。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开创中医药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3.3 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思想,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在数千年风雨历程中积累了养生保健的丰富经验,这是中医药文化事业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药文化强调顺应自然,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形神兼养,维持心身的和谐;倡导保养精气,以提高机体防御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这些养生保健的思想原则,对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而言,具有前卫作用,值得传承。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弘扬中医药文化,使之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4 结束语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医学文化,在新世纪的潮流中该走向何处?目前,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优势。虚拟仿真体验室是中医药文化与计算机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产物,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如今西方文化盛行的时代,应该利用中医药文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多学科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所用,对未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必将带来新的气象。21世纪,一门既能保留中医学传统精华,又能融会现代先进科学成果,具有新世纪时代特色的中医学,将展现于世界医学之林[5]。

【参考文献】

[1]徐桢,王晓青.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94-96.

[2]张希黔,黄声享.建筑施工中的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11-12.

[3]杨胜华.气动喷嘴式触觉再现装置的仿真与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8.

第5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孔令谦,著名养生健康专家。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提出三线、四则、五法养生防治体系模式。现任孔伯华医馆馆长,孔伯华国医学堂校长。应邀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中文台等多家媒体举办养生栏目或专栏,并受邀在全国举办过多次养生保健讲座,广受好评。

上期,我说了,要评论中医和西医,首先对中医和西医都要有一定的认识,明白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中医与西医除了上期提到的文化背景不同、对脏腑认识不同以外,还有今天我要讲到的二者对疾病的界定不同,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不同。

中医与西医对疾病的界定不同

西医治疗疾病,必须有详细的检查和明确的诊断;中医对疾病的判断较为宽泛,认为阴阳失调就是病。中医是整体治疗,强调宏观,而西医是物质的,强调微观。比如一个人如果皮肤不好去看西医,医生只会给他开皮肤药。但看中医的话,医生可能会从整个身体出发,从内部进行调理。可以这样说:中医是看病的人,西医是看人的病。

中医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医是基于中国文化基础上的生命科学。西医则大量借鉴了现代科技,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生命科学。西医注重物质,中医注重功能,两者各得一偏,但两者都是科学,层面不一样而已。看病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产品可以标准化,但看病一定要讲究个性化。因为人是有个性的、有七情六欲的。

比如有个人到了春秋两季,经常发怒烦躁不安,这在西医看来没什么事。但在中医眼里会是什么结果呢?中医会认为有肝火、肺火或者是有燥。总之,需要调节一下了。有句俗语是“破罐熬好罐”,说的是一些人总是感觉不好,总吃药,却寿命比较长,相反那些自恃身体健康的却突然发病过早猝死。其实,凡事有果必有因,如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一样的,所有猝死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西医往往注意这最后一根稻草,而没有注意第一根稻草。

中医与西医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不同

中医很多时候不是解决疾病或者处理疾病,更是最大程度上,使人体自我修复或处于协调状态。而西医不同,一定要解决全部问题,而且是必须解决。但是实际上,人体的问题不是全部都能解决处理的,否则就没有慢性病。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很多是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或细菌的,在实验室里都不能够杀死病菌。比如说藿香正气软胶囊或藿香正气水,这是在夏天常用的药,同时也能治疗湿疹一类的病。那么藿香正气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功能是散寒祛湿。但是实验室里,把藿香正气水煮了,把这个菌那个毒的放进去,不但细菌和病毒不死,而且活得更舒服了。虽然杀不死细菌病毒,可是人喝到肚子里,或者将其涂在皮肤表面,就能解决问题。是不是很奇怪?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藿香正气的药物本来就不是杀死这个菌那个毒的,它是调整人体内部状态的,按中医理论讲是祛湿的,这湿一除,人体就协调了,协调了就不痒了。但是西医及科学论拥护者说,你说的湿在哪,看不见呀!看不见就是不科学!

再比如说中药的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煮了水,喝到人肚子里就不同了,嗓子不痛了,发热也退了,也有体力了。这就是把人体的状态调整好了。当然,这点治疗上,西医使用抗生素,也很好。但是这种对抗的方式,导致病毒变异太快,形成双方的武力都进步的局面。西医看到这个问题,已经对抗生素的使用慎重了。而中医在这里的优势是,协调每个个体,根据年龄、性别、地域,来调整方剂的内容与剂量。

不论他人是与非,且精医术济苍生

许多不懂中医或对中医不甚了解的,都以为中医总抱着《黄帝内经》这一本古典医籍不放呢!其实,中医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展,中医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从《素问》到《伤寒杂病论》,从《灵枢》到《针灸甲乙经》,可以看出药物的剂量从一把一握,逐渐形成了斤两钱的仔细配比,穴位也是不断的修正。一次次总结,一次次完善,才有了金元四大家,明清时代的温病著名医家。许多中药产地也不是在中原地区,有的甚至远达非洲,如血竭、犀角。

由于这种变化是在长达2000~3000年之间逐渐继续的,所以不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实际上,目前的中医已经和2000年前的中医大不一样了,张仲景将《伊尹汤液》广而宣传做出了《伤寒杂病论》,几次失而复得,而今天的中医有着更广泛的机会互相交流《伤寒杂病论》治疗经验。

相反,西医在短短的一百年间,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每每为新技术叫好。但是,随着实践的证明,及人们认识的发展,逐渐认识到新技术不能等同于成熟技术。新的不一定是最好,还是需要完善的。因此,无论中医、西医,假如有闭门造车的行为,必定是孤陋寡闻。

有人认为中医和西医水火不相容,其实不然。民国年间的北京名医汪逢春、杨浩如等名家与西医合作得很好。倒是些文化人物急急想对中医如何如何,似乎中医存在一日,就与国人一日不利。须知,你喝你的咖啡,我品我的绿茶,你若非让我改喝咖啡,岂不是强人所难,有些无理?

还是那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论中医西医,对于国人来说,最关键是疗效,不然理论再先进,病人越治越虚也是枉然;同样,你再古老再优秀,病人日渐羸弱,人家也不来了。所谓“不论他人是与非,且精医术济苍生”,我想这才是为医者的本分。

孔令谦著作摘选

会吃才健康

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这八个字是一切饮食养生的基础,只有做好了这八个字,才有可能去谈如何滋补。

定时,是指一日三餐必须固定,不可以缺,也不可以没有规律,平时晚饭7点吃,有点什么事可能拖到10点甚至更晚,这样对脾胃的伤害很大。

第6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1 读经典夯实基础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成功的医家不熟读经典的。因此,要培养中医人才,必须要求他们在读经典上下功夫。首先要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医学家曾形象地把中医学比作一棵大树,四大经典著作则是树根(本),其余各科及各家学说才是树干和树冠,可见四大经典的重要。我认为要想在中医学上有所建树,必须熟读经典著作。但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医论精深,要真正学好,并非易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决心。我们的先贤曾说,“志不坚,智不达”,就是志气不坚定,则智不达。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刻苦,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效。我院的名老中医汪从献享誉周边县市,每天找他看病的不低于80人次,全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疗效显著。尽管如此,他多年来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无论工作再忙,每年都抽出两个月的时间潜心学习中医精典,结合疑难病例撰写读书笔记,目前已撰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正因为如此,他的医术才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被我们当地群众称为“活神仙”。

2 拜名师获得捷径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众多的学派、模糊的定性定量、独特的诊治方法。每一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都各有独到的经验,这些活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他们的指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代的许多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等大家,他们都有师承的记载。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过 17 个老师,终于能成为清代的一代大医。拜名师是迅速成为名中医的捷径。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今天,我认为尤其需要跟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怎样看病,怎样处理疾病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这如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很快使医术得到很大提高。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离不开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的。有继承才有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很好的继承。过去培养中医都是师带徒,一个一个的带出来。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我认为也是师带徒。我院现有的名中医都是名师带出来的,如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张连友,师承享誉皖地区的“张半仙”——张仲田;李成才师承名中医滑修身;韩雅师承中医妇科名医韩允龄等。当然,拜名医要像到庙里拜菩萨一样,很虔诚的、尊敬的心态去拜师,潜心学习,脚踏实地,谦虚诚实,这样才能学好中医。

第7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选医院

省钱诀窍一:小病去小医院

三级医院由于机器设备、人力物力的运行成本都高于中小医院,所以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如普通门诊挂号费,三级医院一般是4元,二级医院3元,一级医院2.5元。手术收费标准差别更大。一级和二级医院这些基础医院,主要承担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急重症初步处理的任务,所以,大多数的常见病、小毛病完全可以在基础医院进行治疗。

省钱诀窍二:看病宜早不宜晚

有了病早治疗比晚治疗不仅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费用上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比如,老年人得关节炎的比较多,但大多数都是到了晚期才来治疗,其实通过早期加强锻炼外加辅助药物就可以康复,而且花费比较少。到了晚期花费动辄上万元,还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得不偿失。

挂号

省钱诀窍:先挂普通号,再换专家号

到医院看病,第一次最好挂个普通号,普通号也就几元钱,一般的专家号是10元,根据专家级别不同,还有的专家挂号费要几十元到上百元。第一次到医院就医的患者,治病的基本程序都要先经过一个基本的检查,包括对病史、病情的基本了解,进行物理或者生化的检验,所有的结果出来后,才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而这一步工作,临床医生都能够胜任。所以,第一次挂普通号就可以了,等到把所有的检查资料都备齐全,再去找专家。相对来说,这样可以省去相当一部分的挂号费用。

检查

省钱诀窍:首选基础设备

许多人因为对自己的病情抱着一种担心的态度,所以宁可到大医院做昂贵的检查,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其实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有许多病症的诊疗在一般医院就可以完成,尤其是检查这一块儿。比如要拍CT,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症,那么花费上就有许多不同,如果拍个膝关节,可能要花费300元到400元,其实有些病症没必要拍CT,照张X光片也是完全能看清的。只是这个X光片也有价格区分,一般的医院拍X光片大概费用是几十元钱,如果到了三级医院就需要200元左右。

用药

省钱诀窍一:到药店买药

现在很多人看病大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大夫说什么就是什么,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

其实患者可以有许多主动权的。众所周知,在药店买药的价格要低于在医院开药。对于一般病症的药,患者完全可以要求医生只开处方,然后拿着单子到平价药店自己购买。

省钱诀窍二:不要拒绝中医治疗

其实很多中药的效果并不比西药慢,副作用相对来说还要比西药小。除了药物,中医的刮痧、拔火罐等方法花费少,效果也不错,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治疗也是值得考虑的。

据《家庭保健报》

E-mail:hawxc@126.com

做好术前准备,让老年病人平安过“关” 钟芸诗

王老太太今年68岁了,平时身体很好,最近被检查出患了胃癌,要开刀。但医生说她年纪大了,开刀前要做肺功能检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多项检查,老太太的女儿不大理解了:为什么隔壁病床的患者开刀前就没有做这些检查呢?胃癌要早点开刀,医生让母亲做那么多检查,是不是很浪费时间呢?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她才理解老年人做手术是有特殊要求的。

老年人术前的特殊检查

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代谢减慢,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均明显下降,包括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肝肾功能等。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的老年人,由于储备能力的下降,也可能在手术后出现各脏器的功能异常。

肺功能检查

有统计显示,70岁以上老人肺活量减少40%左右;老年男性若长期吸烟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这些疾病的稳定期,患者没明显的症状,一旦受到手术的打击,机体代偿不足,就会出现功能异常。所以术前的常规胸片和肺功能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前者可发现有无肺部感染、肺气肿、肺不张等,而后者则主要是评价患者的呼吸储备功能,帮助评价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程度。

心脏超声、动热心电图

心血管老化常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在平时没有症状,长期“潜伏”在体内,一旦人体受到手术等“打击”,原本就较为脆弱的心血管系统由于功能无法得到代偿,便会出现各种疾病。术前检查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管彩超和血液电解质等,均是为了对心血管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价,避免手术后出现各种“不测”。

血糖水平检测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术前血糖可通过自身代偿或口服药物控制,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但这些患者多数伴有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的硬化,在手术前后可出现心衰、猝死、心肌梗死等情况。所以,术前检测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和血管硬化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自身的准备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维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术前准备的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

1.戒烟。长期吸烟的患者,首先要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使气道分泌物的产生减少:戒烟还可以降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液携氧能力,减少肺部并发症。

根据肺功能和胸片的检查结果,可给予必要的抗生素以控制呼吸道感染;呼吸道解痉剂的使用,可以解除细小支气管的痉挛;化痰药物可清除气道分泌物,帮助肺和气管清理“垃圾”,保持呼吸的通畅。

2.呼吸锻炼。对于开展腹部手术的患者,鼓励进行胸式呼吸练习;而需要开脑的患者,则要锻炼腹式呼吸,即通过肚子的起伏来呼吸,以减少胸部的活动。

3.学习咳嗽。腹部手术的患者,由于伤口疼痛,术后多惧怕咳嗽,老年人尤为明显。因此,在开刀前,要教会他用力咳嗽,并讲明咳嗽的重要性。通过锻炼,一般的患者均能在开刀后顺利完成咳嗽动作。

4.对于合并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术前通过各项检查,评价心、脑、肾功能情况。合并冠心病或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术前给予扩血管药物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有助于减少术后心梗、脑梗的可能;而对于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以及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可大大减少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性。

第8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古语有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在中国古代很多医生的从医经历大都是经过科举后发出“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感叹而由儒至医,或者家中亲友素有顽疾而不能康复遂立下岐黄之志,由此可以看出中医与文化内涵的密切关系。中医在古代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不同于木匠、纺织工一般的“技术人员”,即使在现代,不少老中医也对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艺术颇为通晓。

我们传统医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的,它其中的养生、保健、治病等学问系统而庞大。文科生大都偏于喜好人文、社会科学,同时在高中学习也偏重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素养较理工科的学生更接近传统文化,所以文科生离中医并不远。

浅说

中医为何能招文科生,而西医就必须招理科?

在中国古代是没有“中医”这个称呼的,古代书籍中即使有,也大都是指“中等水平的医生”而非特指传统医学。只有到了近代,西方医学传入我国,才开始在国内有了中西医之分。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等,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

古时候由于科学水平发展有限,不可能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和检测手段能深入到人体内部,人们当时只能以一种“司外揣内”的方法,依靠经验和逻辑推理分析人体结构、疾病病因才得到对应的治疗方法,所以中医诊病的本身就是一个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过程,这也是很多名医大家们说学习中医需要悟性的原因。后来,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当然,现代人大都从小就接受西方科学的教育,对于卫生保健也常常听到“营养”“维生素”“杀灭细菌”等现代医学名词,肯定就对传统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感到陌生了。

在中国古代对于传统医学的传承也十分特别。学生如果要学医的话,一开始就要拜师,逐渐跟随师傅伺诊、抄方,然后在这种一边实践,一边听老师指导中医理论知识的方式下,经过数年的学习才可以出师执业。中医发展到现在,相比古代的“师承”少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且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影响,中医类科目分类日趋精细化,古代医生对中医临床、中药鉴定和炮制、针灸推拿等中医各个方面都很了解和擅长,而现在由于社会大分工和发展的需要却将这些技能分成了若干个专业对人才进行培养,使如今的中医水平和素质就与古代的医生有一定差距。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世界观的不同,中医和西医也有很大差异,中医是直接运用哲学方法,即系统性研究方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病因病机为核心,治疗疾病的法则以方剂为主;而西医则是运用物理学、化学还原性研究方法,探索致病原,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这也是当前的西医学一定要招收理科生,而中医学是文理兼收的原因之一。

专业

精细分工课程多

由于现实的需要,传统中医发展到现在已经分化出很多专业,除了从传统中医中分化出来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之外,还有与社会所需、与中医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康复治疗、护理学、卫生信息管理、英语(中医药翻译方向)、市场营销等专业。中医类的专业中文理科兼收的专业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这些学科对于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教学中安排的侧重点有一定差异。另外,像中医学专业到了大三之后会有一个专业方向的分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中医外科、中医骨伤、中医五官等专业方向。

中医学注重学习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临床医疗技能、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医医生的,应该算是最接近传统中医,毕业后可去各大中医院等医疗科研机构。其主干学科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

针灸推拿学在大一、大二的课程安排中与中医专业基本一致,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中医思维的训练,如中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从大三开始关于针灸推拿的专业课则是比较多,而且也很有深度。

所以,现在要进入一个中医药大学,学的可以是制药,可以是外语,可以是市场营销,而非单纯的看病开药了,原来“医学院校培养的都是医生”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中医专业的教育也并非传统的纯中医培养,培养规划里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现代医学,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等。这样可以丰富和拓展中医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生的临床工作思路打下基础,不过繁重的课程也会使学生觉得特别的劳累,甚至容易学艺不精,所以还是需要比其他专业多十二分刻苦才行。

就业

养生产业新方向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本科生毕业如果打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话,就业不成问题,但一般局限于县级及其以下的医疗机构。在2011年11月份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就业双选会上,来学校的各级医疗机构近200家、制药企业130余家、非医药企事业单位50余家,为学校2012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供需比约为1∶1.2。不过,从招聘会上来看,单纯的中医临床专业的就业情况稍逊于中医类的针灸推拿、骨伤、外科等专业。

其实,现在中医药学生的就业路并非只有做医生一条路,近些年来刮起的“养生风”,让传统的中医药又重新被大家认识。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体育康复等健康服务类产业,以及养老服务、足疗中心、康复医院、体检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领域都有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据医药英才网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针灸推拿、理疗师、营养师、保健师、足疗师、芳香师的需求较2009年同期增长超过20%,北京、上海地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庞大,而且薪资待遇也在增长。据悉,拥有中医药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担任足疗师,月薪基本超过5000元。

准备

兴趣爱好少不了

第9篇: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治未病 疾病预防 中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61-02

1 中医“治未病”的源流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未雨绸缪”,“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曰:问曰:“上工治未病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虚则不再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进一步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2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极为重视。“治未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衡阴阳、精神内守、正气为本等方面。现代医学理论,将人体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的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器,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因此,“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种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三是已病早治,防治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则。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中医“治未病”,是让人们不生病,少得病,迟得病。为了延年益寿的需要,我们要崇尚“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治未病之先,防患于未然,养生防病,实现康寿;治未发之前,防微以杜渐,重视先兆,防止发病;治未盛之时,见微知着,治防重,择时而治;治未传之脏,掌握疾病传变规律,已病防传;治传与否,当辨虚实,妙用承制;治未效,整体调控,重在调治所不胜所胜。目的是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益寿延年、提高生存质量。科学养生,指导人们改变陋习,提高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学习质量,自行管理健康,把握健康,赢得健康,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与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

在“治未病”原则指导下,它在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指导人类已知的所有疾病的预防。中医药“治未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开展非常广泛,而且有其防治意义,已经逐渐为人们所公认。

3 中医“治未病”的内容和方法

3.1 调摄精神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的作用。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突然剧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容易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调而发病。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说法。情志刺激可致正气内虚,招致外邪致病,在疾病过程中,情志波动又能使疾病恶化。

3.2 加强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恰当的锻炼可使机体的气血周流、关节滑利、耳聪目明、情志畅达,对于抵御病邪的入侵具有重要的意义。汉代医学家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健身运动,后世发展的太极拳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多种慢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3.3 注重生活起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3.4 合理节制饮食 古人很多文献记载为食治,宜食,忌食。饮食要注意适当,在饮食时间、数量等方面均有记载。古人曰“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在讲究保健与健康的今天,食疗的意义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食疗安全、经济、简便易行、无创伤痛苦、无副作用,是亚健康状态的重要疗法。

3.5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 天地人合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充分体现了天地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必须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且引申到起居的规律性,要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不能日夜颠倒,作息紊乱。

3.6 药物预防 亚健康病机以心脾两虚或肝郁气滞为主,亦有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肾阳虚等型,治疗关键在于理气健脾,疏肝解郁以及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滋阴补肾等为主,多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养心汤、甘麦大枣汤、杞菊地黄丸、三仁汤、二妙丸、人参归脾丸等加减治疗。中医药强调亚健康的优势在于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辩证施治,综合调理。

积极开展“冬病夏治”,在“三伏”天采用穴位贴敷,中药浸泡等方法,冬季可减少或预防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关节炎、冻疮、肾病的发作。积极完善传统疗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专科疾病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方案,采用腹针、体针、平衡针、艾灸、火罐、按摩、中药熏蒸等疗法,达到增强体质和防病抗衰的效果。

“治未病”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中医讲究养生保健,为众多国家所接受 ;中医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按摩等为养生、保健和治疗的独特优势;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中医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有效途径;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独特。

4 中医“治未病”的思路

中医“治未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全体中医工作者的参与。提高中医人员自身素质,“读经典、做临床”应该成为中医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中医“治未病”工程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想,应将此工程纳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中,使中医“治未病”此项工程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积极创建具有中医特色“治未病”的村级卫生室,彻底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达到中西医携手,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境界。

我们认为,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和方法的应用,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中医科学养生方法,如四时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心态调摄养生、饮食养生、中药养生、劳逸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针灸养生、按摩养生、气功养生、环境养生、体质养生等,指导人们改变陋习,体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告诉人们遵循中医“治未病”的客观规律,自行管理健康,把握健康,赢得健康,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与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总之,我们认为,首先,要树立一个健康的思想理念;其次,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防病治病方法;再者,改变不良习惯,主动管理健康,才能把握健康。

中医“治未病”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重视预防的思维模式。中医“治未病”,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通过精神调控,使真气从顺,从而使病(物质的、精神的)不能发生或发展。

“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的含义,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学,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是“治未病”核心理念。“治未病”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抵御病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运用于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生,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预防目的。

参考文献

[1]《金匮要略》 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 ,学苑出版社,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