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营销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营销理论

第1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关键词:全渠道零售 4Cs营销理论 顾客需求 全渠道购物者

1990年罗伯特·劳特朋提出与传统营销4Ps相对应的4Cs营销理论,清晰地提出企业应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注重产品转向“顾客”(Consumer)、从价格转向“成本”(Cost),从分销渠道转向“便利”(Convenience)、从促销转向“沟通”(Communication)。近几年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技术应用的普及,全渠道购物者迅速崛起,他们期待着能够贯穿所有的零售渠道和接触点的一屏式、一店式的购物体验(珊娜·杜巴瑞,2012),消费的主导权已逐步向顾客转移。为求应对,“omni channel retailing,全渠道零售”这一提法应运而生。面对全渠道零售的革命,如何适应顾客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全方位进行经营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才是关键,而4Cs营销理论则迎合了这种发展的需求。

零售业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中发展迅速,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增幅较大。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与2012年12月底相比,网民规模增长2373万,增长率为10.8%。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较2012年增长了43.0%。此外,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网上银行等也有较大增长。

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已深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购物模式,部分实体零售店正日益成为消费者网络购物前比价或确认(试用、试穿)的场所,它们提供了消费体验和商品信息,却无法实现相应的销售收入,实体零售店正面临顾客流失危机。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网络消费零售额达1.3万亿元,达到2012年全年水平,2013年“双11”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更是创下单日成交额超350亿元的历史记录,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络零售市场。但与网络零售蓬勃发展相对应的,受网购与经营成本上升双重挤压的传统零售企业销售增速放缓、利润增幅普遍下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名义同比增10.8%,增速比2011年大幅放缓,并创自2005年以来新低。

但与此同时,受物流配送、网络经营主体良莠不齐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在“最后500米”配送末端的服务体验差,各类网络消费纠纷层出不穷,正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购的价格优势与实体零售店良好的购物体验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该角度看,消费者希望获得较真实购物体验的心理需求其实未曾改变。

全渠道零售的含义

最早明确提出“全渠道零售”这一概念的达雷尔·里格比,其在 “The Future of Shopping”一文中指出:“随着形势的演变,数字化零售正在迅速地脱胎换骨,我们有必要赋予它一个新名称‘omni channel retailing’。这意味着零售商将能通过多种渠道与顾客互动,包括网站、实体店、服务终端、直邮和目录、呼叫中心、社交媒体、移动设备、上门服务,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全渠道”不是指零售商选择所有渠道进行销售,而是指面临更多打破传统界限的渠道类型的选择与整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渠道零售并非如达雷尔·里格比所描述的仿佛由零售商主动发起的革命与创新,更多的是由于全渠道购物者的崛起而被迫做出的转变。据此也不难看出,如果离开了对顾客基本需求的研究,全渠道零售将只是空中楼阁、水中镜月。恰好,4Cs理论的核心就是顾客的需求。

4Cs理论的核心理念

4Cs营销理论中的4C分别指代:Consu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

Consumer(顾客)强调企业在实施产品策略时应更多地从顾客需求和利益出发,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并由此产生相应的顾客价值,获得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Cost(成本)强调企业在定价时应从传统的利润目标和竞争目标导向转而考虑与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愿意承担或支付的成本(包括货币支出,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力以及购买风险)和企业满足顾客所需要的成本。

Convenience(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与顾客购物总成本相关,即企业必须在考虑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从销售渠道、信息沟通、售后服务等方面降低顾客在消费时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Communication(沟通)的本质内涵是要求企业从单向的营销刺激(促销)转变为与顾客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因为简单的促销只能使顾客成为价格的“投机者”,而无法真正提高其对企业或品牌的忠诚度、认同度,更毋庸谈长久关系的建立。

基于4Cs理论的全渠道零售发展策略分析

(一)基于顾客的策略

除了网络消费者与实体零售消费者的分类以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 SoLoMo(社交,本地和移动)消费群正快速兴起: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利用移动互联网运用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定位、应用,结合社会化网络平台实时交流、共享各类信息,评价商品与服务,做出消费决策,并可不受时间、地理位置限制完成购买活动。

面对如此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的顾客,基于4Cs理论中有关顾客价值的理念,唯有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自己传统的价值链中,才能创造真正持久、有益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顾客价值。以手机制造及零售商为例,可以在每一款最新手机的研发过程中,让已有的忠诚顾客群体参与其中,甚至将某些研发模块完全外包给他们——诸如外观设计、功能需求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能基于第一手顾客需求研发新品、节省成本,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顾客对该手机品牌产生牢固的品牌忠诚,成为相关产品的反复购买者。

此外,面对全渠道消费者,再对“实体零售商”、“电商”、“制造商”等进行定义和区别将会逐渐失去意义,所有的主体都将回归“零售商”的本质:面对消费者的“全商”,即企业必须构建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全渠道接触、营销与服务系统,在深度洞察消费者特征及需求的基础上,无论在实体店、网店,还是移动商店、社交商店,都能提供高质量、一致性的购物体验,创造真正的顾客价值(见图1)。

(二)基于成本的策略

从4Cs理论关注顾客成本的角度来看,在全渠道零售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首先分析和掌握在不同渠道购物的消费者最看重的购物因素是什么,其风险偏好是怎样的。因为不同购物类型的顾客需求存在差异,对他们来讲愿意承担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购买相同商品的前提下,将网络作为首选购物渠道的顾客,其中大部分人最看重的因素可能是价格,他们对在网络可能买到假、次商品的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强;而愿意选择实体店进行购物的顾客,最看重的可能是购物体验,同时他们对网络商品的质量以及网络支付存在的风险比较敏感。在对此类顾客需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与之对应的顾客成本构成要素及重要程度。然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除了最显性的价格策略外,企业应从商品质量、支付安全、购物全过程所耗费的时间、体力与精力等角度降低顾客成本,提高消费者选择特定购物渠道、特定企业或品牌的“性价比”。

(三)基于便利的策略

全渠道零售的本质就是为了应对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买渠道、多元化的获得商品途径的选择,因此基于4Cs理论从顾客便利的理念出发,未来的企业必须在顾客接触系统和物流系统上进行创新与变革,并将两个系统进行有机的O2O(线上与线下)融合。具体来看,全渠道的顾客接触系统应包括:网络、实体店或体验中心、移动商店、社交商店,尤其是未来每一种可能拥有巨大信息流量或顾客交流信息接触点的新媒体(类似现有的QQ、微信、豆瓣等),都可能成为新型商店。因为按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将会有越来越高比重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的信息媒体上,信息传递路径将逐步成为零售的重要路径和渠道。因此,企业必须随时搜集、跟踪信息技术领域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利用具备成为零售渠道潜力的顾客接触点,并占领商业先机。

在解决了购买途径和即时购买的问题之后,企业应意识到未来的商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将由物流系统来完成,物流商将成为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最重要的交易方。但与全渠道购物相对应的,未来的零售商物流必然是全渠道物流,即物流系统包括自建、外包或战略联盟式的融合共享,同时商品可以从商店、自有仓库、制造商的仓库、合作者(诸如快递企业)的仓库或是其它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仓库发出(见图1)。因此,零售商对“最后500米”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协同物流商共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物满意度的关键性节点。而这需要企业具备战略性的眼光,形成零售商、物流商甚至制造商之间的业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点,基于顾客便利的需求进行资源整合、精耕细作、提升服务规范。因为在未来的零售竞争中,能提供良好细致顾客体验的企业,将拥有竞争的制高点。

(四)基于沟通的策略

如上文所述,在全渠道零售时代,谁拥有与顾客交流的信息接触点,谁就可以向顾客卖东西,仅仅把新媒体视为信息传递的路径而非零售路径,将会被顾客边缘化或抛弃(李飞,2013)。但不管利用何种新媒体、新渠道或新技术,除进行单纯的销售活动外,与顾客的沟通将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提升顾客参与度、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利用社会化网络平台,使过去单向的“企业顾客”营销活动,扩展为“企业顾客”、“顾客顾客”等多向的交流与互动模式,使企业和顾客能共享用户生成内容(UGC)、实时数据(交通或地理信息、优惠券和促销等)、动态数据(评论和促销),从而使企业了解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看法,并进一步实施精准营销、跟踪实施效果。

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提供的各类应用,结合社交网络平台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特定区域或实体门店,按商圈区域、消费喜好或消费习惯等维度提炼出细分群体,使这些原本处于弱联系地位的顾客群体逐步成为可以时常沟通甚至见面的强联系顾客群体,使他们从线下的消费个体形成为线上具有共同消费理念、消费特征或品牌偏好的顾客群体,并与企业品牌、商品或服务形成相对密切、牢固的黏度。同时,通过这种顾客与企业之间黏度的提高,可逐步巩固已有顾客的忠诚度,并通过口碑相传赢得更多的潜在顾客。

综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应用和各类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日渐成为市场的主角。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想要取得持续发展的零售商而言,面对变化只能是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完美顾客体验。“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也必将呈现更深刻的理念和内涵。

参考文献:

1.珊娜·杜巴瑞.全渠道购物者崛起[N].中华合作时报,2012-8-2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2013-7-17

第2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 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因素分析 社交网络特征对微博营销效果的影响 电影的微博营销方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的北京市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微博营销效果的相关研究 企业微博营销对品牌个性的影响研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公众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社会心态角度分析影响电影微博营销的心理因素 微博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因素定性探析 新浪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效果预测 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实证研究 微博营销的发展研究 企业微博营销的对策研究 企业微博营销的策略研究 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研究 微博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 微博营销效果评估的两个支点 效果难测量:“忽悠人”的微博营销 微博时代的微博营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06-18.

[2]Chien-Lung Hsu.Chia-Chang Liu.Effect of Commitment And Trust Towards Micro-blog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a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Management,2010,(8):292-303.

[3]Anne Thoring.Corporate Tweeting:Analysing the Use of Twitteras a Marketing Tool by UK Trade Publishers[J].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1,(27):141-158.

[4]Andrea Hausmann ,Lorenz Poellmann.Using social media for arts marketing: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insights for performing arts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 Review on Public and Nonprofit Marketing[EB/OL].,2014-06-18.

[5]鞠宏磊,黄琦翔.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内容传播与品牌塑造[J].新闻记者,2012,(6):41-45.

[6]周凯,徐理文.基于5T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及应用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5):120-127.

[7]廖卫红,周少华.基于网络直复营销的我国汽车促销形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16):174-175.

[8]百度百科关于网络关系营销的解释[DB/OL].http:∥/view/1775099.htm,2014-06-18.

[9]火车头采集器主页[EB/OL].http:∥,2014-06-18.

[10]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第3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关键词:移动营销;基础理论;消费者行为

引言

近年来,手机和PC等移动数码设备的需求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定位技术日臻成熟,这些发展促成消费环境中衍生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新研究领域:移动营销。实施移动营销是企业有效应对激烈竞争,实现长远发展的理想选择。因此,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开展对移动营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移动营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移动营销的定义

关于移动营销,国内外学者和营销组织对其定义有很多说法。较为公认的定义是由移动营销协会(MMA)(2009)作出的,它在报道中指出:移动营销是组织透过使用任何的无线媒介作为信息传递和回应的载体、跨媒介营销传播的即时沟通程序,针对消费者对时间和地点敏感性的、个性化的互动性,打造出最适合消费者的营销信息。

(二)当前主要的移动营销形式

在应用中,移动营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短信和彩信移动营销、微博和QQ空间移动营销、App移动营销、移动视频营销、微信营销和二维码营销等。从短信、彩信等单向传播,到以WAP广告为标志的移动营销,再到App、微博、微信为标志的深度互动,移动营销的位置化、交互性、易于社交分享的独特魅力愈发凸显,移动营销逐步成为不容忽视的营销新渠道。

二、移动营销的理论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对移动营销的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战略研究、消费者行为、政策法规及应用五大研究类别。

(一)移动营销基础理论研究

移动营销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对移动营销概念或性质的探索,主要包括移动营销的概念,移动营销的市场维度,移动营销当前的市场渗透力,移动化媒体的主要特点和独特价值主张,以及关于移动营销的未来发展和预测。这为移动营销理论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二)移动营销战略研究

Haaker等(2006)的在研究指出了移动营销战略的六个重要规则:(1)基于许可权限基础上的个性化增值服务;(2)必须是即时的和可认证的;(3)关注用户的隐私安全;(4)具有创新性且为用户容易掌握和使用;(5)移动技术要适用于各行业、各任务类型,利于价值链的有效整合;(6)以消费者为中心,移动价值链的参与者应该协作和创造合作。此外,国内企业界在移动营销的实际运用中提出了6A法则,即贴身(Any Time/Where)、关注(All Fun)、整合(All Cross)、互动(All Interaction)、精准(All Target)、可衡量(All Effect)。

(三)移动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目前移动营销领域,关于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者们通过消费者变量影响和研究者关注程度,结合了消费者个体层次特点,来解释和预测移动营销中的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采纳研究

Carroll等(2005)在研究中指出,许可、内容、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控制和信息的发送这四种因素对于移动营销的采纳有着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Varnali等又考虑了外在环境因素和消费者个人特质,认为消费者对移动营销信息的采纳受到如下因素影响:消费者的个性、态度及个人感知;人口统计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内容的相关性和可信性;对信息发送者和无线服务商的信任水平;移动营销信息的情景因素;使用者的许可及使用者对内容的控制;营销信息的传递时间与频率等。此外,不少学者使用了既定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来对消费者采纳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移动营销中的消费者体验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进行了实证研究[2]。

2.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尽管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采纳在研究领域中被过度关注,但是对于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则乏善可陈。有学者提出移动信息的质量(包括连接质量、内容质量、和互动质量)对消费者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移动消费的政策法规研究

除了上述消费者个性与心理等因素对移动营销的成功有重要影响以外,何军红(2010)[3]也指出了政策法规不容忽视的地位。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关注在移动领域中消费政策问题,以及有关的法律框架。然而,移动消费政策领域的学术研究热度相对较低,移动消费的政策法规发展较移动技术的发展而言相对滞后。因此,未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五)移动营销的应用研究

关注移动营销应用方向的文献主要侧重于其当前和未来的独特的功能应用以及未来商业潜力的预测;研究基于位置共享的服务及其商业化价值;评估移动游戏的商业潜力;测量移动优惠券的有效性;以及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电视等商业模式和市场潜力的探讨等方面。

三、现有移动营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者回答了移动营销理论的一些问题,但在研究时仍然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一)在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在现有文献当中,对移动营销消费者的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分歧。如有研究者认为移动广告的娱乐性对消费者采纳意愿有比较强的直接影响。但有研究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娱乐是通过影响消费者态度来影响采纳意愿的。另外,有些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考虑得比较少,如营销因素。实践表明,在移动营销领域,企业自身移动营销的设计能力对消费者的采纳意愿影响明显。

(二)缺乏对消费者购后行为的研究

学者们在整体上对消费者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然而并未对消费者的购后行为进行深入的跟踪和评价,没有对初始行为与持续行为进行划分,也缺乏对行为后阶段的关注。由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希望消费者在参与一次移动营销活动后能继续参与,因而未来应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

(三)忽略了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

研究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过程的文献极其缺乏。对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而言,其营销对象既有移动营销的潜在参与者也有正在参与者或者曾经参与者,既然不同行为阶段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那么有必要依据其动态演化过程加以区别性研究,这将有助于指导企业针对不同行为阶段的消费者开展移动营销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移动营销成功的可能性。(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Manecksha,F.(2000)Moving ahead with mobile commerce [J].Computimes Malaysia,63-71.

第4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社交媒体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优势

1.有利于人脉拓展

人脉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至关重要,若没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做支撑,创业很难取得成功。而在拓展人脉关系上,社交媒体有着天然的优势。无论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社交媒体,还是利用QQ、博客等老社交媒体,都能够对人脉关系起到有效的拓展作用。社交媒体为大学生创业阶段的人脉积累和人脉拓展提供了捷径,但同时,运用社交媒体拓展人脉也受到社交媒体自身用户群体和对象的限制。

2.有利于选择平台

现阶段,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普及,大学生创业必须摒弃老旧的创业观念,以信息化网络为创业平台。社交媒体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平台的机会和方向,无论大学生开展哪一行业的创业活动,都可将社交媒体作为基础性平台。例如,进行服装鞋帽方面的创业,就可以通过在微信、微博上制造和推广热点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后可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展进一步宣传推广。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一些金融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出优惠打折活动,持续吸引消费者购买。社交媒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平台的空间,给了大学生更多商业操作的途径。

3.有利于创业集成化

社交媒体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中的人脉拓展和平台选择,同时还有利于创业的集成化发展,避免了大学生在创业中陷入创业过于单一的困境。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逐渐向统一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创业模式中针对某一生产环节的创业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同时,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服务一体化要求越来越高,一条龙式的服务是当前的消费主流。社交媒体在大学生创业中促使大学生将各环节集成起来,这就使得创业从单一化向集成化发展。

社交媒体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有效运用

就现阶段而言,虽然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应用,但很少有大学生能够将创业和社交媒体二者联系起来,只是将社交媒体当作娱乐休闲的工具。即便少数大学生尝试将社交媒体运用于自主创业当中,但由于缺乏对社交媒体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的深入学习及研究,加之缺乏实际创业经验,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有效运用社交媒体,必须系统化、规范化,这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高校

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创业教育观念,在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媒体创业教育,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并了解社交媒体之于创业的作用。在社交媒体创业教育中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下,以快捷、共享、互动、参与为基础的营销手段,让大学生逐步适应当前创业市场变化形势,让他们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能够真正利用社交媒体,提高成功率。其次,高校应根据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开设相关的社交媒体课程。社交媒体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新媒体营销、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方面为基础,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理论和策略支持。2012年,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等世界顶尖高校都开始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社交媒体营销相关课程,有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设立社交媒体综合MBA。我国高校也在近年开始逐步推出基于社交媒体的创业理论课程,如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这就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有效运用社交媒体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第三,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创业特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较为成熟的创业交易模式有创业大赛、成功企业家交流讲座、导师制、选修课、创业进修班等。这些模式都属于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当前的创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已经逐渐落伍。因而,高校必须针对社交媒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超过80%的大企业在Facebook都有大量的广告宣传。相关统计调查显示,在2017年将有90%以上的广告具有SNS(社交网络服务)属性。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高校社交媒体创业教育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极为迅速,各地区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在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上,融合创新社交媒体创业教育模式。

2.社会

社交媒体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有效运用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就社会而言,应为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创业中构建良好的创业氛围和舆论环境。(1)家庭环境。父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在家庭中,对大学生创业应持有鼓励态度,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父母都可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例如,完成学习任务后,父母应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创业性活动,为以后真正运用社交媒体创业积累社会经验。(2)校园环境。高校内首先应为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创业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并规范创业机制,让大学生能够在框架内自由运用社交媒体创业。其次,校园可通过模拟创业环境,让大学生提前感受社交媒体之于创业中的运用,积累创业经验,在探索社交媒体更多商业功能的同时,提前适应创业竞争。最后,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校可在校园内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的社交媒体推广宣传,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逐步熟悉社交媒体运营规律和方法。(3)社会环境。社交媒体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需要社会舆论环境的支持。社会舆论应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创业,形成正确认识。对于创业失败应持宽容态度。根据统计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实际上高于失败率。作为新型创业模式,社会舆论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信心和方向的建立至关重要。

3.政策

政府方面应根据当前大学生社交媒体自主创业需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自主创业中,国家政府可出台“社交媒体创业规范条例”“创业指南”等文件,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提供政策性指导。同时,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制定专门的优惠税收政策。为鼓励企业、风投为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提供创业基金,政府可通过提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为大学生自主社交媒体创业资金募集提供便利。例如,企业投资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出现亏损时,在专业评估后,可从企业应缴税额款项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抵减。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并针对社交媒体创业特点,调整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事后担保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国家政府还应加快各地区社交媒体创业指导和扶持中心的建设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包括社交媒体创业培训、创业方案评估、证件申办、经营指导等各方面的服务,从资金和资源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进行扶持。

第5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当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时,就已经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互联时代的到来。这是一个人人都是电视台、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网络发言人的全新的传播时代,这是一个即刻互联、即时互联的时代。在互联时代使品牌营销的环境发生了两个大的变化:

1.顾客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整体,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对方,在这个情况或环境下,企业可能不了解的情况,顾客内部已经洞悉了。

2.营销进入了一个越来越透明化经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全新时代,透明与诚信成为企业进行品牌营销必须履行的价值观,在这个不得不适应的全新价值观时代,针对企业,顾客已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力量。

第6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关键词:手机游戏;手游营销;4P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66 -0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产业链的逐步健全,以及手游开发商一夜致富神话的刺激,近几年手机游戏行业的发展呈井喷状。大量手机游戏的涌现,让手游用户选择余地持续增加的同时,也让手游发行商在对游戏的营销推广上伤透了脑筋,似乎不“一掷千金”就没法让自家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用户发现。当我们对手游营销感到不知所措时,被市场上匪夷所思的营销案例绕晕时,再回过头去琢磨营销学的经典理论,回归营销的初心,也许反而能取得惊喜的回报,理清开展手游营销的思路。

一、4P营销理论介绍

4P理论是美国营销学专家杰瑞・麦卡锡于1960年左右,在他的著作《营销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取自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这4个英语词汇的第一个字母,翻译成中文即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虽然随着营销学科的发展,在4P的理论基础上慢慢涌现出6P、4C、4R等理论,4P理论仍然是传统营销的核心。即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4P理论仍然可以为企业的营销策划提供非常有效的思路和框架。

(一)产品(Product)

产品主要指企业向目标市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有形或无形商品,需要拥有独特卖点,包含但不限于商品的外观、功能、品牌、质量、包装、尺寸等因素。

(二)价格 (Price)

依据所处行业的位置,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价格策略来实现营销目标,具体包含基础价、折扣、展示策略、定价技巧等因素的搭配和使用。

(三)渠道 (Place)

企业一般很难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更多是通过培养经销商和搭建销售网络,实现产品到达用户的过程,企业与用户联系主要通过渠道来进行。

(四)促销(Promotion)

不少人将促销狭义地理解为“让利消费者的营销活动”,这种解读较为片面。促销理当涵盖活动策划、品牌打造、公关宣传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二、手游营销现状

当手机游戏行业面对逐渐变成“红海”且竞争激烈的现状,营销炒作已成为游戏产品脱颖而出的捷径。现在一提到手游营销,大家普遍会想到明星代言、媒体轰炸、社交传播等“剑走偏锋”的营销方案,目前手游公司热衷使用的营销手段就是这“三板斧”,似乎让这个行业的人觉得手游就是应该这样营销。

(一)明星代言

依托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等IP的手游,普遍使用节目里受欢迎的明星代言;没有知名IP的手游,也喜欢挑选当时热门的明星进行代言。更有一些厂商,为了博眼球频频祭出“美女牌”来炒作,从PC游戏时代的“宅男女神”“童颜”到手机游戏时代的“裸身跪地”,甚至请来日本AV明星代言产品。

(二)媒体轰炸

利用用户所有能接触到的常见媒体,通过地铁海报、电视、网络新闻、在线视频、贴片广告等媒介,在游戏上线前和上线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高频率地吸引用户眼球。厂商主要利用游戏渲染视频、图片来宣传游戏质量,使用跟社会热点时事挂钩的事件营销来吸引用户关注。

(三)社交传播

通过手游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社交媒体大V进行手游造势,通过公布下载量、活跃用户、留存率、渠道推广量等软文秀“肌肉”。比如,某产品在公测的第一天就爆出流水达千万的消息,以“证明”游戏的热门程度。

三、借鉴4P理论开展手游营销

(一)产品

之所以把产品排在4P的第一个,是因为产品的质量、功能才是营销成功的根本。无论什么营销,目的都是把产品(或服务)推荐给目标用户,如果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无论营销技能多么高超,最终也只得事倍功半。

目前有一些手游开发商,一是为了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一是为了提高产品成功率,往往在之前开发过的产品中挑选市场反映尚可或指标数据过关的,直接换个皮肤(游戏名称、界面、人物形象、ICON等)接着用,试图榨干该产品的剩余价值,以及市场和用户的期待。

这种“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的手游产品,起初用户还会尝试一下,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忘。用户喜欢新鲜有趣的内容,而不是频繁地炒冷饭,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发行的手游,续作的成绩往往不如第一部作品的原因之一。

既然产品质量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有不少厂商不愿意细细打磨产品就急着推向市场?正是因为手游市场竞争激烈而又同质化高,生怕自家产品推出迟了会被竞争对手抢走用户,在这种局面下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又不长,因此市场上就流行起来这种“快产品”。

实际上,用户被快速发展的手游市场教育了这么久,早已有一双识别产品优劣的火眼金睛。即使他们被不符合实际的营销吸引,下载试玩了游戏,也会很快发觉产品的真实水准,放弃继续玩的念头,甚至对这家公司出品的其他游戏也先入为主地留下不好的印象。殊不知,频繁跳票的暴雪,虽然经常因为产品延期让粉丝失望,但用户们依然满怀期待暴雪的新产品上市,因为对方一贯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他们信赖这家厂商,用户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付出耐心。

因此,游戏厂商想在手游营销的红海里脱颖而出,多花点时间精力去打造新颖的玩法、独特的创意、合理的引导、平衡的系统等,反而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些优秀的产品特性也将成为营销中非常有效的宣传点,提升手游营销的效果。

(二)价格

手游按照类型来分,主要是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单机曾经主要是付费后方可下载体验,而网游则基本是免费下载使用,主要在游戏进程中靠道具收费。

随着“免费”策略的盛行,以及用户天生对收费产品的反感,无论是苹果app store还是安卓google play中免费产品的下载量都远远超过付费产品,国内的应用分发渠道甚至都很难找到需要收费下载的应用。因此,在这股潮流中,大多数的手游无论是什么类型也都基本转变成了“免费”产品,主要靠道具收费,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门槛,有利于发展新用户。

在国内发行上线的安卓手游,基本都是免费下载、道具收费的,用户并没有付费下载的习惯,因此安卓手游推出收费下载的产品成功率不高。在手游中设计道具计费点,需要掌握好产品和道具的平衡,既要符合高中低不同层次用户的消费能力,又不能因为付费而大幅降低游戏的可玩性和挑战性。

由于下载免费手游的激烈竞争,即便手游产品质量过硬也很容易被刷榜等外在因素打败,无法获得靠前的展示位置。因此,在拥有较好用户付费习惯的苹果app store推出低价优质的付费手游,也是个不错的策略。以国人的消费习惯来看,价格不高于12元的手机游戏更容易让人接受。在苹果应用商店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策略是给游戏先标个相对高的下载价格,然后进行限时免费吸引用户下载,实现榜单排名的快速攀升,然后逐步下调价格,持续提高下载量,后期再免费版本通过增值内容进行收费,比如新人物、新关卡等。

此外,在目前下载免费,众多隐形费用的手游市场中,把游戏的费用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清楚地展示出来,无疑会显得独特和让人安心,家长也不用担心手游下载后,被自己或孩子在玩时不小心时扣去夸张的道具费用。

(三)渠道

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各企业都比较热衷“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而这只不过营销组合中的渠道营销而已。

一个比较经典的失败案例是奥利奥的超级碗Twitter营销,专家们此后统计了这次营销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不到1%的目标用户看到该推文。这个例子充分证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还是要根据用户属性来选择渠道并设计相应的营销方案。

任何产品都是给用户使用的,没用户使用再好的产品都白搭。因此,我们在做手游营销时,要以用户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开展营销。当我们确定好一款产品的目标群体后,就应该去找出这批用户经常出现的渠道,针对这个渠道的特点设计合适的营销方案,在目标用户集中出现的时间进行宣传。

再举一个成功例子,由湖南卫视播放的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同名手游上线后,借助节目在热播时的人气和社会热点,通过搜索引擎营销、视频网站、应用的贴片广告、电视节目中的营销植入等方式,实现了对目标用户的宣传,使游戏延续了节目的火爆。

(四)促销

手游常用的促销策略主要包括首次充值打折或送更多超值道具、节日期间的购买折扣、活动期间使用游戏可以获得更高的珍贵道具掉落率等方式,这些都是以“让利”为手段吸引消费者使用产品,并不能持续久远的发挥价值。

在设计促销活动时,我们不能仅仅把每一次的活动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而要在每一次活动中跟用户建立联系,加强用户的参与感,并突出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了实现该目标,可通过快速、倾听、有趣和口碑这4点原则,不需要投入惊人的资源和礼品做推广,用户也会主动帮你在圈子中进行传播,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快速

“快速”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各种社会热点能做出快速反应,与自己的手游产品进行巧妙结合,快速策划出贴合热点主题的营销活动,借势开展手游的推广。为了做到结合热点的快速营销,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微信、微博、贴吧、影视等渠道发现热点和有可能成为爆点的事件和内容,抢占热点爆发的风口期,实现快速传播。

2.倾听

“倾听”的目的是了解用户喜好、持续改进产品,以便更有效的地满足潜在用户的需求。如果我们要让用户接受企业推广的游戏,必须首先要保持与用户的良好关系。整体来说,满意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更有热情参与进来帮忙改善。只要愿意倾听、愿意改善,那些对产品与服务不满的用户也会提出宝贵意见,帮助产品更加完善。然后,我们再把产品上实现的优化通过营销的手段反馈给用户,制造惊喜。

3.有趣

由于营销活动越来越多,同质性在手游行业也变得非常严重,用户对市场上普遍开展的常态化活动早已“审美疲劳”,要让用户从内心对营销创意发出赞叹,让用户兴致勃勃地参加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朋友,必须注意营销策划的趣味性。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包括另类玩法视频,特别人物形象限时出现在游戏中,游戏中的场景、玩法与现实中情况同步等,该原则可以与“快速”原则结合,发挥更大的效用。

4.口碑

小米近几年的成功让我们看到粉丝和口碑在营销推广中的巨大作用,对人性中各种秀、晒心态的巧妙运用就会产生相当大的营销效能,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小米经营用户、经营粉丝、经营社群的口碑营销策略,就能逐渐积累大量忠实用户。因此,为了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必须在每一次的活动开展中加入分享、炫耀、展示的环节,持续强化产品,甚至游戏厂商好的“口碑”。

设计营销方案时,我们需要不断突出手游产品的内容优势与企业品牌,通过一系列活动串起并强化品牌在玩家头脑中的印象,通过“快速”找到宣传突破口,通过“倾听”推出满足玩家需要的游戏和活动,通过“有趣”吸引玩家参与,并在活动环节或者游戏过程中植入激励玩家分享的机制,实现品牌形象与营销效果交叉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周伟婷.手游怎样“钓”上你[J].成功营销,2013,(12):32-33.

[2]赵旭.手游的互联网思维[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4,(07):85-87.

第7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品牌建设;传播;营销策略

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格局的快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也迅速增长,企业之间竞争日趋剧烈。因此,为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发展,制定和实施合乎市场特点的品牌营销策略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部分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无论从理论水平还是实践上,与新时期多元化传播形式相比,还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国内企业品牌营销水平,下文将以营销管理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媒体视域下的品牌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为论述重点,综合分析新媒体与品牌营销的相关情况,以期能为企业品牌建设与战略的有效实施有所助益。

1品牌营销常见问题概述

1)缺少建立自主强势品牌的动力。在我国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其中坚力量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大概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这其中能够真正在发展大潮中站稳脚跟,建立自主品牌的并不多,能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虽说近年来国内企业都相继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品牌市场的发展并不顺畅,且表现出明显落后于生产制造的趋势。同时,即便我国经济市场拥有大量企业的支撑,但由于多数企业规模不大,真正具备市场号召力的企业又是少之又少,可以引领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强势品牌仍需不断打造。2)品牌营销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现实中,多数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即资源有限,规模较小,企业管理水平低,实力较弱,甚至还存在着不规范经营,看重的仅是既得利益,对于品牌建设、营销等需要长时间投入才会有所得的问题鲜有问津,支持甚少。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这些企业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严重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规模扩张之路荆棘满布,困难重重。3)管理团队缺乏对品牌营销的重视。我国很多企业的决策人都身兼数职,既是投资人又是管理者,且很多是技术工人出身,依靠老客户的支持而维持着企业经营,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很多老客户出现了分流,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由此陷入窘境。当出现这类情况时,很多企业通常采用“压低价格”的方法,企图把对手压下去,而并未从品牌建设上找思路。此外,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在没有做大做强之前,只需要打“价格战”,先占据市场份额,等之后有了一定实力再进行品牌营销也不迟。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只有自始就注重品牌建设,结合市场发展形势来进行品牌营销,注重人才和团队的管理,才可推动企业顺畅和迅速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团队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才组成的,不仅有工人、管理者,还包括大量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等,而不同的人之间的配合不仅需要团队协作力,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只有懂得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关系管理才能将企业的人事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内部团队都是每个人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一条精神主线将他们贯穿起来,即便部分企业招募了大量优秀人才,但是未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出优秀人才应有的价值。

2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营销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产品市场价格差异正逐渐缩小,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价格问题,还包括了如何将自主品牌推广开来,获得更高知名度,进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在面向市场、实施发展战略之时,不仅需要有过硬的质量支撑产品,还需要有先进的品牌价值观来推广产品。而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营销,便是诸多营销战略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新媒体下的衍生产品,如“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形形的社交媒体,不仅能够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同时也能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和内容的深度有更深层次的递进。所以说,灵活应用以现代营销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新媒体开展品牌营销活动,能够帮助企业在社交平台大量数据的分析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挖掘用户需求,为自身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等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市场依据。除上述外,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资讯的传播过程中还能够更为便捷、高效地帮助广大受众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也就是说,使得“一对一”的传统传播方式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能够一定程度上扩大产品、品牌的社会知名度,还能凭借其精准定位和概率分析能力,有效降低产品投放市场前的风险,提高企业品牌营销效率,因而亟待给予重视。

3新媒体时代下品牌营销的几点思路

1)针对不同阶段灵活调整营销策略。首先,对于新品牌和新市场,重要的是品牌信息的渗透。即,让消费者认识并相信企业品牌具有强大质量保障,有实力、可信赖,营造迷之知名度。同时,在新媒体的高速传播能力的辅助下,在各社交平台投放产品广告,展示品牌和产品信息、宣传品牌理念,让消费者能够有更多机会看到产品的功能。其次,对于新品牌和旧市场,重要的则是要让消费者了解并认同企业产品具有优于别家之处,品牌理念很独特,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由此吸引消费者用户对产品的独特和差异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关心。简单地说,也就是善用当前主流“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社交平台,运用这类与LBS技术结合的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产品资讯和广告消息推送;利用“微博”“博客”这类社会化信息网络平台来实现企业产品的口碑传递和资讯传播,由此形成互动式营销,进而对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发挥推动作用,以此实现产品的整合营销传播,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品牌。2)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矩阵,巧妙应用不同维度下的传播路径,即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四个维度进行产品品牌的宣传与建设。具体地说,首先,要以核心维度为指导,即建立产品的品牌自媒体矩阵,比如品牌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其次,要以垂直维度(也称作垂直舆论阵地)为对外平台,建立与维护品牌的社会形象,比如,利用品牌所处行业领域“大咖”们的知名度来为产品与品牌“刷热度”。再者,要以声量维度(又称影响扩散阵地)为辅助渠道,为产品与品牌挖掘和开拓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比如,利用“微博”上的各位段子手、明星等进行“软广”植入。此外,还要以口碑维度(也称作口碑输出阵地)为中心,在集合热度宣传、形象维护的基础上,加入富含行业专业意见认定的元素,比如利用“知乎”“36氪”“虎嗅”等科技媒体平台上的专业和作者,强化产品与品牌的“含金量”。但要注意的是,品牌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营销推广,要确保信息素始终在上述范围内传播。也就是说,要针对某一群体的共同特点,以此为企业与其目标消费者群体进行互动营销“制造”巧妙的切入点。

4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开发平台、开源技术等的普及,完成新媒体尝试的门槛越来越低,各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速度也愈来愈快。因此,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企业营销,都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抛弃原有传媒营销的固化思维,抓住科技的前沿,充分发挥科技的新特性,摸清媒介产业的变革趋势,理顺从大众媒体产业的数字化到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浪潮的蜕变思路,学习如何在广告策划中运用新媒体向消费者传播内容,掌握如何设计具有互动性的广告、具有引爆点的“病毒视频”、围绕大概念整合的创意叙事手法,坚持以创新为主旋律,力求为广大消费者和目标市场带来永久的新奇和惊喜,实现企业品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盼盼.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传播策略探讨[J].科研,2016(7):147.

[2]胡菊芳.新媒体背景下的品牌营销传播方式[J].科技传播,2016,8(3):9-10.

[3]张倩毓,许传哲.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分析及对手机品牌整合营销策略的建议[J].商,2016(13):97.

[4]张灿.品牌搭载热点事件在新媒体平台借势营销案例探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5,5(5):19-23.

[5]王舒毅.新媒体在品牌营销之运用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32.

第8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三大业务包的调整方向比较明确,就是顺应网络资费不断下调,互动、关联、定制服务不断强化的大趋势,增加公益服务、充实基础收费频道,并跟随新媒体脚步不断开发扩展业务。单向与双向结合,各取所长CMMB手机电视在发射点建设完毕之后,具有良好的视音频信号下传能力,能够保障流畅的收视效果,而双向互动才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与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发展双向传播、培育增值服务,是应对流媒体手机电视竞争的重点,也代表了手机电视发展的大趋势。但就目前的带宽和流媒体技术而言,最能体现电视特质的视频直播还无法以流媒体普遍实现,根据体验和调查,无论是在桌面网站如中国网络电视台、悠视网还是家庭平板网络电视上播放流媒体电视直播都还比较困难。在笔者所做的用户深度访谈中得出这样结论:单向手机电视具有传统电视长期培育形成的较为牢固的收视习惯,频道资源虽不及流媒体丰富、选择性好,但操作简捷、视听效果好,而且原有频道和栏目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一言蔽之,单向和双向分别代表了被动和主动两种传播需求,各有所长,因此CMMB手机电视发展更应扬长不避短,把握市场节奏,做好直播,以直播积累用户规模,同时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探索双向传播业务。

营销(1)营销契机经典营销理论将营销概括为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即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方便的渠道、良好的传播,将优质的产品送达顾客,但营销契机不容忽视,它是营销活动发起的时间、地点、事件、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最佳启动点。2006年国家手机电视CMMB标准公布,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CMMB手机电视正式亮相,并借奥运事件契机,引爆营销。2009年是中国3G标准正式元年,2009年“中广集团”与“中国移动”签订联合推广协定,2010年5月18日,河南“晴彩”TD-CMMB手机电视开通,借电信日时间契机以及广电与电信战略合作契机,引爆河南手机电视营销。2010-2012年间,以上利用营销契机的手法在延续中日臻成熟,在南非世界杯、伦敦奥运会等重大体育事件及新学期、电信日等时间节点,CMMB手机电视都会进入城市广场、礼堂、校园等开展营销活动。(2)广告投放:传统媒体与手机媒体相得益彰营销4Ps中的promotion(促销)亦称营销传播(marketingcommunication),即将产品的品牌形象、品质、性价比、销售渠道等信息传递给潜在顾客。广告作为营销传播最常规手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媒体广告造声势、树品牌,新媒体广告做精准、重反馈,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借欧洲杯和伦敦奥运契机,2012年7、8月间“中广”在河南电视台、《东方今报》等传统媒体集中进行广告投放,在新媒体与精准广告投放方面,河南移动对全省持机但未订购用户发送抽奖促销活动短信,总计102万用户,并在CMMB“晴彩中原”手机电视频道播发宣传片。(3)价格与商业模式价格是传统经济最为敏感的商业要素。新经济的价格大战仍在延续,如2012年8月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的电商大战,但从本质上讲,电商价格大战并非简单地薄利多销,而是为了吸引眼球、积累用户规模、培育使用习惯,最终以差别定价、广告、(延伸)增值服务收入来支撑电商的运营成本。目前的电商业战类似当年商业门户网站的“跑马圈地”,因为胜者通吃的网络经济规律正强烈地刺激着电商的神经,应该说这是一种新商业模式基础上的价格战。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其一般性含义早有使用,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它在电子商务、Web经济崛起之际成为网络界频繁使用的词汇,通常认为以蒂莫尔(P.Timmer,1998)为最早,切撒布鲁夫(HenryChesbrough,2002)、乔纳斯(JonasHedman,2003)、莫里斯(M.Morris,2005)等都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国内管理学界也对商业模式进行了专项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商业模式的观点不一,或者不做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而直接使用,实务界则常常直接提出盈利的、具体的商业模式类型,如2011年4月新浪总裁曹国伟就提出,新浪微博未来可能的6种商业模式类型———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2在大量的文献梳理与现实观察之后笔者认为,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理论产生的底层原因在于新经济产业组织方式与盈利方式的改变,即以合作为主流的产业组织方式和以间接性为特征的盈利方式。商业模式理论作为新经济的经营管理理论与传统营销理论,在研究对象、视角以及产生的年代上各有不同,因此理论的逻辑架构也有所不同,而商业模式理论对传统营销理论最大的突破就在于4Ps中的价格(price),它常常免费提供基础服务,积累用户规模,以广告和增值服务来支撑整个运营成本并获得盈利。

扼要地讲,新经济商业模式突破了传统经济一买一卖的简单性和直接性,具有间接性和复杂性。商业模式的复杂性与间接性,决定了商业模式理论框架与现实中具体的商业模式并无定式。概括地讲,目前新媒体商业模式的主流形式就是免费+广告+增值服务,具体而言,广告是展示型、内容嵌入型、互动型还是精确投放,以及增值服务的具体内容、数量、种类、价格、收费契机等等,要因具体业务进行设计考量,免费启动,规模用户和粘性用户为王,富于创造性的间接盈利模式是主流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CMMB手机电视没有采取新浪、腾讯当初免费提供、跑马圈地的桌面互联网商业模式,而是继承了传统电视商业模式,即购买中国移动G3手机,免费收视央视新闻频道,每月6元收视其他6-7个频道,由于收视付费与流量付费相抵,仍较易接受。CMMB手机电视由于双向互动功能的限制,增值业务短期还难以形成,目前这种传统的直接收费的商业模式算是一种权宜之计,该商业模式实质上直接把竞争的焦点指向内容和流畅体验,这就要求传统电视频道和CMMB自办“晴彩”频道要有精品意识,增加用户的必看性。据资料显示,2012年CMMB已覆盖人口8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广播网络,而其手机用户仅有1000多万,3如果按这个数字测算,经过4年发展的CMMB手机电视的渗透率还很低,用户规模增长爆发力明显不足,目前收费虽然不高,但在免费网络消费盛行的今天,价格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要素,加上CMMB手机电视本身有设备终端门槛,二者可能是阻碍用户爆发增长的主要原因。解决终端门槛,依靠与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的合作,而解决价格敏感要素,则需要传统商业模式向新媒体商业模式的转轨。目前CMMB正在加紧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完善上行通路、开发增值业务,届时将实现广播网与电信网的深度融合。是等待还是放手一搏?广电系量入而出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了主导,而现在放手免费,迅速实现用户规模爆发,待增值业务技术条件具备时,直接进入收入黄金期,这种节约时间成本的方法也许不失为一种选择。在全国一盘棋的推广格局下,地方手机电视在经营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也不排除地方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在自办手机频道上及与地方电信运营商合作上有所突破,沿着合作、第三方支付、间接盈利的思路,大胆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4)渠道渠道(place)在网络经济中已经不局限于具体的地理概念,而是商品或服务呈现到用户面前的方式。CMMB手机电视的渠道是CMMB芯片———手机———电信网络———商店———用户,详细分解,这一线性渠道中仍有精耕细作的余地。目前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是主要的终端供货商,中国移动网络是排他性的合作网络(根据双方协议),有实体和网店销售,学生是主要营销对象,如2011年8、9月间,河南中广在新学期之际在8所高校举办主题为“畅享无流量收视乐趣”大型促销活动。未来的渠道拓展中,CMMB芯片及插件供应商、手机终端供应商、电信网络仍有深度合作的余地,比如目前销量最大的苹果手机、三星手机都没有成为CMMB手机的主要供应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被排斥在外(2012年3月中广与中移动协议期满之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MMB手机电视的目标用户选择,目前情形(国产低价手机较多)实际上使CMMB手机电视更多地面向于中低收入群体以及重实用轻时尚群体,对他(她)们的营销仍需发力。

作者:于正凯

第9篇:社交媒体营销理论范文

论文关键词:微电影营销;病毒式营销;3C理论

2010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微文化开始流行,我们这个由Web2.0所催生的新时代,也被称为微时代。而此时,微电影也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在各大视频网站火爆起来。作为中国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可以说是企业利用定制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的第一仗,而且是漂亮的一仗。强大的明星阵容、惊险完整的故事情节、宏大刺激的飞车场面,这部无论从主演、导演到资金投入都可谓是大手笔的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着实“触动”了广大网民的转载和共享“神经”,为凯迪拉克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和直线上升的销售业绩。从此,微电影便一发不可收拾,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定制微电影《Leave me》、三星手机定制微电影《纵身一跃》、海尔卡萨帝定制微电影《谁的爱填满冰箱》……企业定制微电影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微电影营销的界定

微电影作为2010年才刚刚兴起的新鲜事物,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对其定义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这个定义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和详细的。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定义微电影营销是以微电影这种新形式为载体,将品牌和产品诉求融合在故事里、主题就是品牌核心价值观,依靠情感打动网友并由其自发自愿进行传播的新型营销方式。

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中,企业只是将产品或品牌信息生硬直白地添加到广告中,向消费者“硬”性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然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E时代,这种简单的产品营销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企业预想的广告效果。而且,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一种针对消费者的单向传播,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即时反馈,商家也就不能根据反馈及时地调整企业整体营销策略计划,最终不利于产品或品牌的推广。然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通过讲述一个情节完整且紧紧围绕产品或品牌信息的故事,以有趣、新奇的故事情节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播放,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和兴趣,并通过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转载和传播,使得产品及品牌信息像“病毒”一样得到迅速及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力,以几乎是零成本的传播方式,取得成千上万倍的传播效果。

二、病毒式传播成就微电影营销传奇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空间(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随后被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证明。Facebook、人人网等SNS社交网站正是得益于六度空间理论,帮助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社会性网络,才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显示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营销价值。病毒式营销就是一种以此为基础的互联网络营销方式,它利用更为便捷的“口碑传播”,使信息像病毒一样高效、迅速传播,这种自发进行的、几乎为零成本的营销方式,常被企业用于产品及品牌推广。而微电影在网络上被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广泛传播,也正是对病毒式营销的精准应用。

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分群现象,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分享观点、价值,并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病毒式传播,这些为微电影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与多元性,催生了人们空闲时间的零散性。而微电影的特点就是小而简洁,便于人们观看,它可以在现代人零碎的时间里传递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紧紧围绕产品及品牌信息,而其尤为突出的优势是微电影既能满足企业的品牌宣传需求,又能满足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受众多为年轻的中青年,他们追求个性张扬、喜欢与众不同而讨厌填鸭式的生硬灌输,而病毒式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病毒”的制造,即你提供的信息要有趣、有价值、简单且易于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爆炸式”传播效果。微电影正是以其或娱乐休闲或刺激或新奇或简洁的故事情节满足了网络受众的需求,并借助当前视频分享网站一键转载的便捷性、微博的链式传播及SNS网站的庞大社群关系,触动网络受众的“分享”神经,达到微电影的病毒式传播效果传播,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代受众想要得到自我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心理特征。正是病毒式传播原理,成就了微电影营销的传奇。而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以及其带来的销售奇迹,都是对此的最好演绎。

三、基于3C理论的微电影营销

在营销学领域,企业营销理论由最先的4P(Product、Price、Promotion、Place)理论,不断发展改进为以消费者需求中心的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的4R(Rlevance、Rspond、Relation、Return)理论,一直到最近的3C(Celebrity、Content、Community)理论。可以说,营销理论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几种营销理念还存在着实质上的关联,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来设计产品或者营销模式始终是企业营销永远不变的真理。

微电影营销的产生及发展,可以说是对3C理论的精准应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Web2.0催生的互联网时代,中青年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人群。他们对明星有自己的喜好和评判,他们喜欢娱乐性信息而多于生硬的说教信息,他们重视所接触信息的内容,他们更注重在网络社群中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并得到尊重和认同。这些网络时代主流人群的特点,也是营销学界3C理论产生的源头,所以,企业营销的重点在这种环境下转移到了以大牌明星为代言人、以更生动有趣的广告信息为“病毒”、在一定的社群中进行营销,通过社群庞大的社交网络将营销信息传向四面八方的目标人群。通过对企业定制微电影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一些微电影选用的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演员,但大部分定制微电影还是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明星作为故事主角的,毕竟这些明星的知名度对微电影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宣传,对微电影宣传成本的节省和宣传效果的提高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在营销或广告内容上,3C理论也一改传统,将内容重点从告知性信息转向共鸣性信息,以便能将内容更好地渗入到消费者内心,这一点也正是微电影营销得以受到青睐的关键所在,或新奇或刺激或有趣或感人的信息内容很轻易地便虏获了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消费者人群。再加上SNS网站、微博等的巨大社群传播威力,微电影营销取得高于传统广告多倍的效果是轻而易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