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

第1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leve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demand in the field of rail transportation.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iculum, qualit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can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site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adapting to market demand.

关键词:就业形势;市场调研;土木工程;对策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market research;civil engineer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行业企业等人才市场转向了面向工程现场或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知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各高校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一所大学里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同质化问题等,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明显不能满足企业或人才市场的需要问题。一方面每年从高校有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量的岗位虚位以待,却苦于找不到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就明确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普通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这既是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事关普通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家加大建设投资规模,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之大是空前的。但是,现在人才市场缺乏高素质多样化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成为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太原、郑州、济南、天津等地的11家建筑央企,针对行业发展、就业技能、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及其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至少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1 “走出去”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木建筑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已经转入理性的平稳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十三五”期间更大规模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大规模的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重大经济发展计划的得到了大力实施推进和实质性的进展。这些重大转变,而使土木建筑市场保持了了稳健的发展。企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考虑,联合形成了各大承包商并纷纷走向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2 众多企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针对市场一系列变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准备或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现代化管理改进、新型人才引进等。也意味着这一行业又增加了对人才的渴求,新的行业要求增加了年轻人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将是大规模应用国际标准的一批人,面临更多机遇,更多挑战。

1.3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我国土木建筑设计施工经营及其承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土木建设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强的技术积累和传统专业人才的沉淀,但是在土木建筑市场的新发展形势下,已经出现了既有人才储备与新的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对高校提出了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现有的大多数工程专业人员外语交流能力很弱,而专职翻译工程类专业基础又很薄弱;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很多,但是真正懂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工程力学的人才少之又少。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根据调查,近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每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就达2~3万人。为此,企业不得不通过招聘不同专业的人员再投入高成本的培训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此外,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和需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精神面貌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因而对于党员、学生干部实施优先招收的政策,因为相比之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具备着更优秀和全面的企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和条件。在专业技术方面,企业更愿意招收踏实肯干忠实度高的员工,而学生成绩并非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可见,加强学生的复合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将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人才质量标准和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市场的变化使土木工程行业亟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与并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以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同时,开展转型与升级的企业,尤其是正在走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渴望,这部分企业还对人才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教育教学必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2.1 科学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专业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现代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土木工程行业向技术集成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在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或较为全面的多学科学识,具备国际视野和从事国际工程工作基本素质等。但是与此相对应,目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素等方面却都相对滞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也质量标准等都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在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已经对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新的需求:

①开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以我国高铁建设工程为代表,我国土木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向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正在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同时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这种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复合人才有很大缺口,成为企业亟待学校培养的紧缺人才。

②增设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更能适应建筑单位工作性质或工作特点。要积极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要求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工程案例,并将之纳入工程管理的课程中去。努力使工程管理课程具有行业特点和时代性,这也是国际土木工程人才所急需强化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③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文科辅修课程。如对于以轨道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文秘专业课程,加强文理融合,培养兼备一定文秘能力的土木工程复合人才。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很快使大学毕业生成长管理与技术能力兼备的全才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奠定一定的基础将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需要专业方向设置的多样化,以能够动态地适应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这能够大大减轻企业对新员工的专业培训负担,缩短新员工的岗位适应周期。因此这也成为企业对高校所提出的人才需求。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做到与市场接轨。应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专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发展迅速,课程教学内容很容易落后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发展。因此,当代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动态跟踪工程现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认知度。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革,从传统式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向能力培养和方法技能训练位重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在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发新技术必不可少的创新精神。

3 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用人单位在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就业指导效果普遍不够理想。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指导,因此容易流于形式和过度偏于理论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计划、求职方法与技巧等经验指导方面等,也都需要进行改革或改进完善。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大学生找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门当户对”。学生如果能够在求知识具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出现“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或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预料不足,就业竞争意识淡薄,加之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土木工程长期流动、环境艰苦的条件而在潜意识中逃避就业,因而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薄弱。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预先对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岗位性质特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充分了解自身条件和特点,并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自己适应的企业和岗位预先做出抉择,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对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2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弱也是不争的实施。其中有许多在大学期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基础想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意识淡泊,从而最终导致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束手无策的局面。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青年员工中已经显现出一些特有的“90后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协调沟通能力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等方面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另外,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经常的违约让用工单位对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有不好的印象,且事实表明多次跳槽的员工即使很优秀也几乎没有明朗的发展前景。

3.3 专业特点与女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女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事实上只招收了特别优秀的女生。

从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女性职工的工作时间较短而退休时间较长,同时较男性员工更长的休假时间也给企业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另一个方面,女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进一步积极地投身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身行动去改变女生高分低能的印象。因为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公平对待也意味着与此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多数工程局表示,企业实际上同样欢迎各方面优秀的女生,且每个企业都有出色的女工程师、女总工,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培养也已经成为必须充分予以充分重视的重要培养教育环节。

3.4 放宽视线,放开观念

大学生不应该被动择业,除校园就业信息外,还应运用新媒体获得就业信息,走出去自主择业。且择业观念也应更开放,不要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

4 结论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肩负着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一线人才的使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质量,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当今市场的需求。学生应在主观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而高校则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落实学生在择业前认清就业形势、工作环境,为成长为我国土木行业急需的新型复合人才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5-37.

[2]于翠莲,袁慧军,徐胜利.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素分析[J].品牌(下半月).

[3]郝冬梅,曹诒方,张廷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取向现状浅析――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为例[J].当代经济.

第2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培养方案 教学规划 能力考核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讨论的话题。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建筑这个行业需求量十分的壮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方面注重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满足市场需求,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它规定了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建设了课程体系的专业要求,规范了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一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根本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1.专业调查,迎合需求

为了将学生推到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平台,得以被社会很好的需求且有用武之地。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人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对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等用人单位都对其进行了调查, 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接近社会供需水平,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毋庸置疑将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的连接。但是,和其他专业层次相比较,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型的人才,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根据需求力来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培养时要注重各人学习的特点不同对其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找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来逐一的完成。应用型的人才讲究的是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局。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在对其培养的时候要均匀的培养,注重各种能力的结合,如:组织管理,工程运营等。

2.人才培养方案的与市场同步看齐

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的,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层次的。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它必须满足特定专业的能力培养需要,才能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以“培养、发展、适用”为方针,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潜在发展力。在知识结构的分析上,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分解法分解出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各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出满足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提出相关联的知识点,规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构建出互补性、综合性、应用型的且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而来的。

3.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大概模板,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教学内容也是应运而生的。它涵盖了几方面的特点:有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等的次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划的制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素质的提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其课程和应用要保证能够不断线,并规定学生一定要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制订出了基础性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呈体出了需要的各种需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设置,明确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还要根据社会信息的反馈快速的制定与社会相适应的计划出来。

二.专业建设要注重, 培养模式要完善, 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创造

专业建设是要注重和加强的,在在加强的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完善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提出了发展是重点,培养模式要循序渐进的走向高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

以素质教育来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学多练。综上所述,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职业能力的掌握的课程模块,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实践操作的课程模块,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不能从书本上死记硬背要能够结合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在理论的推导过程上是不强调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辅相成的计划,课程模块的专门化不同岗位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要做动态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国际工程、建筑工程等专门型的课程模块。

2.教材建设要搞好, 教学改革被教材建设带动起来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制定的教材必须要能够全方位体现出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具备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工程实践中基础性理论、基础性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加强,还要兼顾到材质、工艺、实际应用的内容。

3.开放式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作为技能型学科,内容与实践有不足以被忽视的差距,为了弥补学生实验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放性教学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授课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参观教学,通过辨认分析使得对本门学科有更深刻地认识,并可以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进行交流实践。

其次,老师需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工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异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建议学生每年联系单位至少实习一次。

最后,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布置的大问题,让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且小组的选题内容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功夫。这也将作为考核同学的一个基础点。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现代化需求,学院务必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其具备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3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国内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大多数相关研究分别从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三个方面来予以解释;国内研究主要是从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三个方面来解释,而众多研究者认为,结构性失业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中较难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范明、安戈锋从劳动力市场结构与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两方面分析大学生失业原因,并相应从政府调控与教育结构构建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王霆,曾湘泉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是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对于解决措施方面,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明晰和强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信号”这一措施。以上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都给出了一定的科学原因及解决措施,但对于土木工程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很少有从结构性失业这一方面进行分析。为明晰现阶段我国本科毕业生,尤其是土木工程本科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用人单位为对象,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并通过分析比较在校生所认为自己应具备的素质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实际需要的毕业生素质的差异,研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矛盾,找到一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本科生就业的途径。

2.土木工程专业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土木工程教育的专业教师及用人单位人员等共420余人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卷和网上调查,分析整理结果如下。2.1毕业生知识运用能力在毕业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仅5.6%毕业生中对知识运用很熟悉;72.9%毕业生了解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甚至有部分毕业生没听说过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可见大学生并不能很好运用所学知识,在校时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2.2专业教师及招聘单位人员对土木工程大学生的看法62%招聘单位人员认为土木专业毕业生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实践经验,而且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运用。大学生具体素质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不诚实、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分别有74%、80%、64%的人认为大学生对这三方面有严重的不足,而57%的人认为大学生进取心不足。

2.3在校土木工程学生对工作需求素质的认识46%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工作经验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因素,而仅有11%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太高。可见大部分在校生能意识到“找工作难”的根源不在于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过高,而在于工作经验,这为其在校期间努力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驱动力。但也要看到,仍有超过30%的学生并没有看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而是将就业难归因于企业和社会。

3.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3.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原因由上述分析可知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超出了实际高度,对未来职业的工作环境、待遇、社会地位等要求不切实际,就业取向“功利化”,不愿到生产、工作、管理的第一线。作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家庭物质条件较为优越,而家庭给予的挫折教育、团队合作教育等相对较少,故独立性、动手能力较差,也不太能吃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一道当代本科生在土木工程这个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的行业就业的心理坎。

3.2高校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大多数高校实验器材的人均拥有台套数偏少、实验课课时较少、演示式实验与开放性实验比例不协调,实习基地较少甚至没有,致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另外,在教学理念上,仍有不少高校没有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发展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只重视土木工程所需的工科课程传授的培养模式,轻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品质,或者有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不足。3.3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首先,由行政主导的评估、评审,必然会被高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高校教师考核制度为教师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为高校发展自身目标提供参考依据。然而,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在价值取向以及考核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考核重量不重质,导致忽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及教学质量和学术质量的提高。其次,政府部门对高校实验、实习投入经费没有进行较硬性合理的规定,一些高校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限制了土木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4.解决措施探讨

4.1学校是解决问题的直接动力

4.1.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1)增加实验设备台数,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购置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应用软件,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4.1.2进行校企联合并加强教师培训力度(1)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聘请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本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授课或讲座,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顺利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2)鼓励青年教师到工程设计、施工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的进修和学术会议,以及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

4.2政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在评判高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考察其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另外,应加大对土木生实习环节的支持力度,对积极接收实习生的用人单位给予实际的支持,帮助学校与建筑公司、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3土木生应主动提升自我素质(1)认真学好专业课程、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掌握工程测量、能看懂施工图纸,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竞赛,如全国力学竞赛等,提高创新能力。(3)软实力方面要增强表达能力,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并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5.结语

第4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经济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ivil construction also ushered in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while also appeared some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defects lead to security incidents. These incidents are a great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to achieve the security and economy of the harmony and unity,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economic rationality.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esign; safety; economy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项目和主要手段。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中,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更是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土木工程事故的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事故不仅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直接危害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总结我们发现,在这些事故中由于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的失误造成的事故比例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只有合理的,无瑕疵的,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才能保证项目实施的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同时又保证项目的经济性,不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浪费,本了如下探讨。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工作中首要的目标就是确保项目的安全,这种安全是建立在保证项目主体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上的。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保证建筑安全的同时,建筑的经济性也在土木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对我们的设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达到安全和经济平衡的设计实施目标。从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中我们不难看出,没有经济限制的设计会造成设计结果和投资限制的巨大差距。举个简单的例子: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是最具有安全性的,因此我们按照安全规范进行设计和使用。但是,反应到实际的工作中会发现为了保证安全性就要增加投入的成本,即安全性和经济性实际是互相矛盾的两个主体。那么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呢?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主要是通过提高材料的质量来确保安全性,并不是通过提高材料的数量来确保安全性的。

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与经济性协调的措施

2.1安全性方面

在提高安全性的保障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手段:首先,从管理上确保设计的安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资质老,等级高,管理水平先进的设计单位,来对项目的总体安全性进行保障。这样的单位往往参与设计的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设备也比较先进,人员设计经验丰富,设计的质量也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次,加强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设计人员对设计理论和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项目设计的质量。我们除了熟练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外,还应注意对理论和形式的不断革新,使自己永远保持在专业知识的前沿地带。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减少失误的产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减少失误包括设计计算过程中避免疏忽,不产生漏项,缺项;设计图纸尽量详细避免质量问题等方面。通过对现今事故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事故的产生都是因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而产生的。如:设计计算中缺项、漏项,设计图纸详细度较差等方面。所以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作为设计者,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每一个数据都要细致核对,不造成人为疏忽。在设计图纸的绘制和选择上也要尽量详细,以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对图纸的曲解情况的发生。只有图纸详细了,才能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还需注意的就是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的监管以及对施工的及时跟踪。一项工程设计工作完成后作为设计的一方,我们不能放手不管,而是要及时的与负责施工的单位保持联系,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疑问及时说明,施工人员提出的建议要加以重视,如有问题应及时核对,发现错误及时更改和修正。

2.2经济性方面

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首先,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择最为安全且经济性兼顾的方案。通过对于招投标的严格控制和选择可以促使设计单位拿出最经济实用的设计方案,为国家节省相应开支。其次,在设计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项目设计人员提出一定合理的要求,鼓励他们开放思路,灵活方法,不要将自己限制在已有的规条中。比如:采用标准图的问题。一般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标准图,因为这可以大大的降低我们的设计工作量,有利于加快进度。但是,其实这种依赖标准图的设计方式是不利于经济成本的控制的。因为,所谓的标准图即是按照国家安全规范标准进行标准图形选择。而高标准往往会带来高成本。其实只要我们的设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挥吃苦耐劳,不怕麻烦的精神,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拿出最为经济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可以压缩费用的地方,进行仔细的核算,就可以保证设计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第三,在设计中应当控制多参数设计的安全积累问题。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往往涉及到的成本和安全因素较多,对于同一荷载,设计的结果并不唯一。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就可以利用全面的资料和数据来辅助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三、结语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事关重大,它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更要对结构设计工作加以重视,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核心则是永远围绕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设计工作。在这两个方面中,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应更倾向于保证安全性,所有的设计都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要合理的进行工程成本的控制,加强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以谋求更加符合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来庆 吴丽娜,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第5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论文摘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就高等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程类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备受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大约已有200多所。其中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实力,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而类似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这类地方性的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建较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相对较弱,面对众多高校的激烈竞争,如果一味仿效,走别人的老路,无疑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我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区域优势,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教育与建筑市场的新变化

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毕业生人数都大幅度增加,截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时代,土木工程专业的生源质量也受到较大程度影响,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对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视不足,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调整速度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速度,教育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而社会(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局面,毕业生不为社会所接受。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错位,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建筑市场对土木工程类从业人员提出_厂更高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较强的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能力素质,参加工作后不需再培训就能够迅速适应岗位,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科研、设计单位为主向施工单位、生产单位、管理单位为主过渡。同时,毕业后到非本行业或到相关行业的比例已开始逐步增加,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为国家输送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为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日标即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反映教育方向和教育思想,并指导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也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慎之又慎。

社会需求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依据。因此,应在充分厂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情况和毕业生的基本走向的基础上,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及生源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培养目标。据统计,我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从事科研、教学的科学研究型人才在地方高校毕业生中所占比例很少,仅是5%左右。也就是说,未来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系应立足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竭力打造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_。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除了构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的三级课程体系外,还应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注重不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以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二年级,以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为主,为专业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在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课、选修课为主,根据个人爱好、兴趣以及社会需求进行选择,对于专业课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注重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传授学生一种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四、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平台。

1.完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

大学一、二年级以基本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根据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需要设置相关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通过一一些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使用操作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这样,在验证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从而形成基本能力培养体系。高年级阶段以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提供给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平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程序并进行操作,在一定的学习时问内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分析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构成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建设发展实习基地,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系积极拓展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实践检验平台,以签协议挂牌、订单式等方式与建筑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辟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生产实践中参与施工、管理、设计等工作,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几项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程管理等问题。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检验了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效果,同时使学生了解了行业现状及真正的工作环境。

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确保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利措施,营造适宜教师队伍发展的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同时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而我系土木工程专业白创办以来,大多数现任教师主要来源于本校留校生和外校应届毕业生。这些年青教师的实际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社会、对实践的了解,工程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为改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我系应立足现有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参加结构师、建造师等资格考试,逐步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另外也可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一些企业单位、科研部门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快速胜任教学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部分课程并指导相关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为本科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提供师资队伍保证。

第6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测绘科技;地形测图;数字测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S96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使得测绘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测绘年代。数字地形测图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相比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和高精度的优势。高校是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测绘人才的摇篮,因此对于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由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向数字化地形测图方式过渡。但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材陈旧,实验设备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地形测图教学和实习还是以模拟法测图为主,数字地形测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造成教学与实践和应用的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工作显得无所适从,有的新技术、新仪器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本人就近几年大比例尺测图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做了一些思考,旨在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测绘科技的进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现状与发展要求

1、现状

首先,一些高校实验设备陈旧、实习手段落后,无法跟上地形测图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由于教学经费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上的部分就能少则少,导致实验和实习设备无法更新,或者更新速度不能跟上发展要求,于是学生实习只能以传统的测量仪器为主,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应用;其次,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新教材,目前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讲述传统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为主,一些新仪器、新方法只是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再次,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缺乏符合测绘市场要求的培养方案。

2、发展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数字地图生产体系,城市基础信息(图形/属性)的数字化及其在Internet网络上的有效传输取代了传统的纸图、文档和手工作业方式。在网络上可以完成对各类基础信息的检索、查询和空间分析。数字地图与数字化技术已经构成了发达国家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

根据目前发达国家的数字地图发展现状,导致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也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丰富学生的测绘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测绘方面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教师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把握测绘市场的发展动态,深人开展教学体制和方法的改革,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传统的测绘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手段,来满足新时期地形测图的需要。

三、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只有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专业建设,学科领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应打破旧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多而杂,教材内容陈旧,时间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现状,以适应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培养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应从土木工程测量的具体应用出发,以测定和测设作为教学的切如点和核心,将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测量教学中,阐述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强实践联系,强调其综合运用技术和应用能力,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功能;注重测量技术原理,方法的逻辑关系,连续关系和互补关系。能力结构强调测量知识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对能力,通过实践将所学的测量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2、及时修改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根本,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大纲,就难以培养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生,因此教学大纲应随着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及时修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应围绕当代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培养目标,改变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培养模式,适当降低对测绘基础理论的要求,删减一些过时的理论和测绘方法,减少一些陈旧仪器的实践课时。重点对数字地形测量所用的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进行补充。

3、精选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目前测量工程已逐步发展成为将测绘、计算机、光电子、3S乃至5S(即在3S技术的基础上加入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ES专家系统)等技术运用其中的新学科。测绘科学和各项工程建设相互融合,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要想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数字地形测图理论与方法,在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上就要紧跟科技的进步,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摆脱因教材陈旧,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满足专业教学时数的要求,在课程内容增多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应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则,构建“以测绘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以现代测量技术为手段,以最新测绘科技成果为主线,以满足工程测量需要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和课程的特色,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4、注重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新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测绘理论的不断完善,测量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测绘理论的新动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也要及时更新与调整。作为教师,首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经常阅读有关文献,了解和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经常到工程建设单位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使测量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高等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使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5、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现有教具,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教学直观易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难以掌握的内容,通过电化教学,直观地表达出来。

地形测图是一门重实践、重技术的专业课,在强调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地形测图不是一门孤立的专业课,把地形测图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的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使其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得到充分运用,才能达到地形测图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通过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推动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测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地形测图意识,能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测绘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程新文.测量与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报.1999,(增刊)

[4]冯仲科.21世纪测绘教师的十大素质[J].测绘通报.2000,(1):41-42

第7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纤维增强混凝土;聚乙烯醇纤维;碳纳米纤维

中图分类号:TQ340.79 文献标志码:A

水泥与混凝土制品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中大量使用的高强度、低成本材料。但常规水泥混凝土在性能上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如:抗拉强度低,当受到拉伸应力作用时,极易产生脆性破坏发生剥落或破碎;耐久性差,面对环境、化学侵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混凝土不断扩展的裂缝会极大地破坏结构的耐用性并影响其使用寿命。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混凝土的使用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尝试通过添加纤维材料改善混凝土使用性能的努力已取得了成功。水泥混凝土增强纤维主要包括玻璃纤维、钢纤维、石棉纤维,其他纤维材料主要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如聚烯烃纤维、碳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等。

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即抗裂性能、极限抗弯强度、抗压强度以及韧性的提高取决于纤维的机械性、易粘附性、分散性以及纤维的添加剂量。本文仅就聚合物纤维在水泥与混凝土制品中的使用做简要论述。

1 化纤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领域的应用

目前广泛用于水泥与混凝土增强的化学纤维主要包括聚烯烃(PP或PE)纤维、聚酰胺(PA)纤维、聚丙烯腈(PAN)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以及纤维素纤维等。

1.1 聚烯烃纤维系列

1.1.1 聚烯烃纤维增强混凝土

纤维增强水泥与混凝土使用的合纤特别是聚烯烃纤维品种主要是单丝型产品、原纤化(fibrillated-)和粗旦窄带型(macro-)产品以及混纤型产品。

单丝型水泥混凝土增强纤维多采用PP或PE为原料,纤维经表面处理赋予其不成球、易分散特征,并能有效降低可能产生的夹持气泡,以优化水泥制品的使用特性。该类纤维通常使用100%的原生PP切片,纤维单丝线密度在 6 ~10 000 D之间,切断长度在 6 ~ 50 mm之间。

原纤化水泥混凝土增强纤维的使用长度在 6 ~ 50 mm之间,纤维截面的长宽比在29左右。该纤维的添加可赋予水泥混凝土制品良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抗疲劳性和最佳的抗弯强度。

粗旦型水泥混凝土增强纤维是一种直径大于0.3 mm的多功能纤维,具有十分优良的混纤和分散性能,纤维的

与普通混凝土和钢纤混凝土相比,ECC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等均有大幅提升。目前欧美市场上的ECC制品已在土木工程的边坡加固、桥面修复、桥梁联接板和高层建筑物连梁等构筑物上使用。可乐丽公司的RECS-15 PVA纤维是专门用在ECC上的纤维品种,其品质指标为:切断长度 8 mm,单丝直径0.04 mm,伸长7%,断裂强度为1 600 N/mm2,杨氏模量为40 kN/mm2。

我国高韧性纤维基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刚刚起步,目前实验中使用的PVA增韧纤维仍需依赖进口。可以说,国内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大的PVA纤维生产能力,烷维科技、上海石化和四川维纶都有丰富的PVA纤维生产经验,具备开发ECC专用PVA纤维的技术条件。

1.3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 1.3.1 碳纤维在FRC上的使用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替代或补充钢纤增强材料的实用性。与传统钢纤相比,碳纤维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并与水泥有更大的亲和力,强度指标亦更具优势。目前新一代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可达1 500 N/mm2。较之于传统的纤维钢结构制品,断裂强度可提升 3 倍,与玻璃纤维网栅结构相比,强度也可提高两倍。碳纤维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也明显改善了混凝土裂缝的间隔和宽度分布状况。

碳纤维混凝土制品具有相对低的热传导性能,不易进行热或冷介质的转移,其水泥基复合材料正成为新一代建筑物板材。

SGL公司提供的纤维增强混凝土用碳纤维,使用

碳纤维基构件传感系统可用于重载荷高速公路的车辆流量、乘用车重量、行驶速度的监测。通过实时记录构筑物振动的状态变化,有助于减震或减轻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1.3.2 碳纳米纤维(CNF)在智能混凝土中的使用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其碳纳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电性能与机械性能的研究中,使用了Pyrograf公司生产的低成本碳纳米纤维PR-19系列和PR-24系列。

添加3%(wt%)碳纳米纤维的增强水泥复合材料,与粗旦型纤维增强水泥制品(MDF)比较,其抗压强度可提高324%,但抗弯强度有所下降。在烟灰(fly ash)增强水泥的实验中,碳纳米纤维的添加剂量为3.3%(wt%)时,抗压强度可提高490%。

近年来,在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领域,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的混杂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显示,混杂纤维系统可有效强化混凝土制品的品质,北美混凝土研究所(ACI)的研究人员采用碳纳米纤维与微细PVA纤维混杂的方法制得的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其抗弯强度、杨氏模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制品的韧性提高了33倍之多。研究中使用的碳纳米纤维和微细PVA纤维的技术特征如表 6 所示。 1.4 纤维素纤维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使用

建筑与土木工程用纤维素纤维取材于可再生资源,其比表面积通常在2 500 cm2/g左右,优于合成纤维的1 500 cm2/g,与水泥有十分优良的黏合力。美国Buckeye公司生产的500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使用剂量为1.0 ~ 4.0 磅/码3,该纤维获得ASTM C1116-08和ASTM D7357-07质量认证。鉴于纤维素纤维的不熔融性,奥地利Lenzing(兰精)公司使

20世纪70年代,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开始进入纤维混凝土领域,但高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近来帝人公司开展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Twaron和Technora)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美国混凝土研究所(ACI)关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报告认为,FRC用途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切断长度 6 mm,断裂强力2 800 MPa,弹性模量130 GPa,纤维表面光滑,与聚烯烃纤维相似。

国内济南大学使用芳纶1414的短切纤维,单丝直径15 μm,密度1 440 kg/m3。掺入水泥砂浆,体积剂量1%,水泥砂浆制品的抗折强力提高26.49%,塑性收缩裂缝下降24.95%。表 8 为使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增强混凝土养生条件与技术特征。

2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1 国外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技术发展

据统计,全球5%的CO2排放量来源于水泥工业。依据德国亚琛大学纺织研究所“纺织品增强混凝土生态效益”的研究报告,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方法,具有节省70% ~80%混凝土用量的潜力。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使用期限内,由于采用增强纤维而节省的建筑材料,相当于在生产、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节约80%能耗和降低CO2排放量的效果。一个基于成本效率、性能最佳化和最小环境冲击的“绿色混凝土”技术理念正在形成。

自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Forta公司使用三维纤维材料用作建筑增强材料以来,各类纤维增强水泥与混凝土制品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土木工程素来对品质有极高的要求,作为增强水泥与混凝土用纤维材料,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实验和严格的品质认证,这无疑促进了产品的系列化和专用化研究。Forta公司、BASF(巴斯夫)公司用于混凝土增强的纤维品种均有非常详尽的技术说明,包括纤维技术特征、规格、使用剂量、处置方法、品质保证和包装运输等要求。除常规产品外,如Forta公司还有专用的产品系列,其中的 6 个品种中,PE-2型为使用PE为原料的单丝型纤维,Green-net型为100%使用PP回收料的原纤化品种。

在产品专用化方面日本可乐丽公司最具特点,该公司提供的PVA纤维系列中,RECS-7型产品是专门用于砂浆增强防裂的;RECS-15型专用于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中;RSC-15型是低剂量防裂纤维;RFS400主要用在砂浆与混凝土中;RF4000型主要在粒度为20 mm的物料喷射混凝土上使用。

Nycon公司除钢纤、玻纤外,合成纤维产品有PP、PA、PVA等约23个品种,同时还提供 4 个专门用途的产品,即特别抗冻型、专用轻薄板材型、高耐用型和使用100%回收PA原料的绿色增强纤维。

建材用纤维材料的品质认证也具体到产品系列,如美国水泥与混凝土增强纤维生产厂家即通过认证的11家企业中,Grace和Prolex公司分别有 6 个系列,Forta公司有 3 个系列。

2.2 国内水泥与混凝土

用纤维材料的供需

状况

依据《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设想,“十二五”末我国水泥产量预计将达22亿t左右。

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的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约占混凝土耗量的7%左右。基于我国庞大的建筑市场,潜在的纤维需求量不应低于80万 ~ 120万t/a。

国内水泥与混凝土增强纤维的常规品种在数量上可满足市场需求,但和其他化纤品种一样,亦存在着经营理念上的共性不足,即“产品一投入使用,会很快形成规模,同时也放松了对产品持续性的研发投入,而转入价格战营销的生存模式”。基于这一现实,虽有基本齐全的品种,但产品品质、系列化和专用化水平相对而言较低。因此,国内商家在大型建筑和土木工程施工中更愿意选择进口产品,在高端纤维增强水泥与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中,涉及到碳纤维、碳纳米纤维以及特种PVA纤维时只能依靠进口。目前国内还不能提供类似日本东丽T1000碳纤维或Pyrograf公司PR19/24型碳纳米纤维的品种。特别是在碳纳米纤维领域,Pyrograf公司、日本昭和电工等公司已有 7 ~ 8 年的商业化生产建材用碳纳米纤维的经验,2004年Pyrograf公司还专门实施了为高端水泥复合材料而扩大碳纳米纤维产能的计划。

ECC是高延性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在欧美和日本的建筑与土木工程市场已广泛使用。而国内ECC尚在研究中,实验用的PVA纤维也只能靠进口。ECC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止步不前的状况,可以说是我国FRC技术粗放经营的一个缩影。据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而国内市场急需的如ECC等产品,我国的化纤行业尚无力提供配套的纤维。而建材研究院所使用进口纤维开发应急产品,也表明用户对国内纤维厂家的疏远。相关行业应正视这一事实,并尽快找出解决之道。

2.3 国内建筑与土木工程用纤维的

技术现状

国内用于水泥与混凝土领域的主流纤维包括聚烯烃纤维、PA纤维、PVA纤维和PAN纤维等品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使用PA短纤维用作水泥增强复合材料;张家港合纤厂与东华大学协作实现了改性PP水泥防裂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其后烷维科技完成了高强高模PVA纤维的规模生产,在无石棉水泥波瓦产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产品已批量进入欧洲市场。

目前国内建筑与土木工程用纤维材料的研究基本分布在烷维科技、上海石化、四川维纶等大型企业,涉足该领域的研究院所亦多系资质较佳的国家纺织研究院、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东华大学和吉林纺织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可以说,国内建材用纤维行业的技术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建议国家下达一些全局性或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给这些单位,通过研究课题的实践,可充实一线科研队伍,亦可在竞争中自然形成行业的研究基地或开发中心,这将对我国建材用技术纺织品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3 结语

第8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承载柱构造柱悬挑梁连续梁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蓬勃发展,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建设正在火热的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土木工程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尤其是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方面,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承重柱截面高度、构造柱与承重柱、悬挑梁设计、连续梁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土木工程建设,还影响了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水平。

二、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土木工程建设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新工艺、新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基础方面。地基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填土地基质量不合格,地基承载力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对于斜坡上面的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没有验算其地基的稳定性,对于软弱下卧层,没有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进行验算。

2、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方面。建筑物需要具有相应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对于震区的建筑物,更需要注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但是,在我国工程设计中,仍然没有高度重视这一点,在设计的时候忽视对这一点的考虑。我国的很多地区规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但是,有些设计人员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在防震设计上没有高度重视,突出表现在进行承重柱设计的时候,缩小了其截面的面积,设计得过于细小,他们认为这样设计会使得受力分析变得更加容易。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的话,承重柱的面积过小,在外力作用下,梁柱之间的弯矩会产生约束作用,进而有可能发生结构断裂的现象。并产生塑性铰。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建筑物的耐久性大大降低,今后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隐患。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下降,有可能会发生倒塌的现象,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3、构造柱与承重柱方面。一些设计人员不能很好的区分构造柱和承重柱,常常混淆二者之间的概念,从而大大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在砖混结构建筑的设计中,设计构造柱的目的是增加墙体的抗剪能力,避免墙体产生裂缝。但是,一些设计人员却把构造柱当做承重柱,从而影响了各结构的功能和整个建筑物的质量。

4、悬挑梁设计方面。在悬挑梁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往往忽视对挠度的验算,但是,由于梁高选用过小,从而使得梁截面受压区的应力太高,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梁挠度便会不断的增大。慢慢的,梁上板有可能开裂,并随着变形的增大开裂的程度逐渐增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使用。如果变形效应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使梁发生损伤,如果是托墙挑梁的时候,梁挠度会使墙体在梁底部周围产生裂隙。裂隙会继续向上延伸,并且开裂程度会进一步变大。如果挑梁截面很小的话,会减小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悬挑梁对于竖向地震的力量感受非常敏感。如果梁的高度较小,截面相应的受压区高度就会较小,梁的延伸性就会减少,此时,如果发生地震力量的损坏,其承载能力就会丧失。

5、连续梁设计方面。一些设计人员将连续梁按照单梁来进行设计,从而留下了危险。连续梁一般出现在阳台边梁,它的承重能力很小。但是设计人员往往忽视这一点,容易把连续梁当做支梁来设计,这样就减少了梁在支座处上部的钢筋配量。在使用的过程中,梁的伸缩性会随着环境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加剧了底座周围梁面裂隙,从而使得建筑物的性能降低。因此,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做好连续梁的设计工作。

三、做好土木工程建设中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策略

1、做好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对于填土地基要进行压实处理,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压实和填充,保证填土地基的施工质量,保障填土地基的承载力达到设计的相关要求。对于建造在斜坡和边坡的建筑物,需要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如果地下水的埋藏较浅,建筑的地下室或者是构筑物存在上浮现象,就有必要进行抗浮验算。对于软弱下卧层地基也应该进行承载力验算和沉降验算。

2、从建筑结构整体性能出发,做好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工作。作为设计者,在对建筑结构基础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整体出发,采用最佳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基础与上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假设。一般来说,上部设计在基础设计之后,因此,在基础设计的时候,不要只仅仅考虑基础结构设计,要树立整体思想观念,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出发,考虑全局,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要积极采取措施,尽量消除因地上结构设计滞后而带来的误差,从而保证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提高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

3、对于钢混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设计,注意基础的柔度和刚度。从目前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在实际运用中基本上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将这种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地质较好的地区,所达到的效果更佳,更能令人满意。当前,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钢混框架结构的使用越来越多,这对原来所使用的方法和工艺产生较大的冲击。因为,钢混框架结构的质量大,对基础的承载和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质量不合格,承载力较小,基础结构将有可能发生下沉,这将对土木工程整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某些工程项目所处的地质条件较差,在软土地上进行施工的话,如果在基础受力计算的话,再使用结构力学或者是弹性力学,将会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的出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业不断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因此,它的垂直方向上的载荷会增加,这样,整个建筑物对基础结构将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超过基础结构的承载力,就必然发生下沉现象。因此,对于钢混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基础的柔度和刚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我们需要重视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工作。当前,大量的土木工程正在建设中,其建设高度不断的在上升,建筑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建筑结构也更加复杂。由于土木工程建设数量多,市场需求大,一些开发商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草率从事,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将设计、审批、建设混为一体,没有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进而会影响整个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进行审查和监督,加强管理工作,提高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质量,促进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金.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2]邬江红,吕梅品,郭士敏.浅谈地基、基础与建筑结构的协调统一[J].2005(5)

第9篇: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范文

基于独立学院这种“三本”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重点高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多样性,可以得出独立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贯彻“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原则,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将重点放在“全面发展、突出专长、着重应用、强化实践”上。在有限的学制和学时内,只有改革并构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贯彻上述原则。“因材施教”是适合独立学院这种“三本”院校学生特点的。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像“一本”学生那样整齐划一,在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和“一本”、“二本”学生有一定差距且参差不齐,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但是,这些学生各有特长和爱好,一般不会因循守旧,接受新生事物快,多数学生有一定潜质,喜欢动手且善于动手,这正是我们可以“因材施教“的基础。“学以致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现实和长远需求所决定的。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持续、快速、大规模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状况还将在我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而且,从扬长避短以及与“一本”学生错位发展的要求来看,也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原则。也只有如此才能给“三本”学生留下发展和“用武”的空间。“全面发展、突出专长、着重应用、强化实践”是“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原则的内涵。“全面发展”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其整体完整性,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提高,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兼顾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突出专长”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突出专长,“突出专长”更应突出专业方向性而不是一味地拓宽专业口径,应以专业方向为单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压缩必修课内容和学时的同时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专长;“着重应用”应在适当削减基础课内容和学时的同时加强专业课学习,应在实践教学中加强“真刀真枪”的实践训练,多应用案例法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课教学方法,遵循“必需和够用”原则压缩理论课时以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融合于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社会。总之,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素质而因材施教。以“应用”为目标,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方向为单元,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充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遵循理论课“必需和够用”的原则,精简和调整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整合和改革各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2.1课程体系框架

基于前述独立学院“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原则,按照“全面发展、突出专长、着重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要求,笔者所在的学院构建了由“公共课+专业课+素质课”三大教学模块所组成的课程体系主体框架。(1)公共课教学模块:由上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2)专业课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教学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块。它是以专业人才规格的理论知识点要求为主线,构建保证专业规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其中专业选修课最低选修32学分。(3)素质课教学模块:包括素质拓展系列讲座、专业素质培养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使课内知识得到理论强化和实践应用,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规定每位本科生应获得的相应的素质学分,注重个性化发展。

2.2课程设置

为落实“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原则,根据课程体系主体框架,设置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其中公共课教学模块课程是由上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不再赘述。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实践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独立学院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原则,落实“着重应用、强化实践”人才培养要求,将实践教学更应该放在突出位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其内容、环节、过程及考核必须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由此而构建的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