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学基础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问题意识;中学数学;初中生;刍议
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有解决此问题的欲望,就会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探究能力,初中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去搜集各种资料,开发大脑,互相询问,做出各种推测和实践,从而探究问题的最终解释,最终得出合理结论和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做出各种假设,会时时观察、时时思考,这样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进而不断地质疑、分析,积极思维,提出新问题,积极思维、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使中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入初中生感兴趣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特别是联系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及发生在初中生周围和身边的问题,使每堂课都有新异的信息,并通过图画、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数学教学手段来让初中生掌握,避免内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初中生无疑可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想问的问题。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中学生敢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初中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素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初中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初中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拉大了。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初中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初中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初中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问题素养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被束缚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乏味而又单调的学习,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初中生提出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依赖心理,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初中生提问的重要性,原因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认为上课不讲话、不“捣乱”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样一来,为了争做好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通过一些途径来调动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例如把学生的提问纳入平时成绩中,奖励积极提问的学生等。
四、为鼓励学生发问,适时对“乐问”作出评价
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同,性格存在个别差异。更重要的是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发育到青春期的问题,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乐于提问,喜欢对新事物不断地追问。如,对于那些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没信心。笔者对这样的学生的提问,会说:“太好了,你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你太聪明了。”对于平时很犹豫的学生,当他们能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学生有反对的,但依然能提出的,笔者会要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优秀生的发问,笔者会顺着他们的思路加以更深层次的引导,并提示他们方法自己探究模式解题思路。这样的评价能给不同学生以成就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问题意识。
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不受拘束地进行学习。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却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倍感压抑,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今天,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改变 “一言堂”的课堂状态,以一种愉悦的氛围充分调动初中生提问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飞.龙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初探[J].新课程,2010(7).
关键词:化学 医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46-02
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早已被人们所认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的关系更加紧密。美国化学家BreslowR就曾指出:“考虑到化学在了解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药物化学对健康的重要性,在医务人员的正规教育中包括不少化学课程一事就不足为奇了。……今天的医生需要为化学在人类健康中起着更大作用的明天作好准备。”因此,在高等医学的教育中,不论我国或国外,化学历来都作为重要的基础课。
医用基础化学是高等医药类院校一年级的第一门化学课,其内容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而选定,主要包括:各种水溶液的性质、相关理论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规律性及其应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等现代的一些分析方法简介。根据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相关领域打下较广泛和深入的基础。
教学实践活动,从古至今都在人们的研究中、实践中、总结中、改进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教学理论也随着时代主题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等都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经过多年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和不停的思考和探索,如何把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下做了几点总结和探讨,希望对教师教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也希望能与其他从事类似教学工作的教师共同探讨和交流。
1 教学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经常会有这样一部分同学,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专研精神。他们常常对书本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个知识点花过多的时间,专研得很深。当所学内容越来越多,知识点也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不能理清头绪而开始犯难。《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在学生的头脑中绘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这一轮廓学习、理解、丰富教学内容。这就好比画一棵大树,首先应把树的主干画出来;其次再把树的更细小的枝干画下来;最后填充更多更复杂的绿叶。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非常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和条理性,抓住一条主线,然后有条理地把各种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化学类课程逻辑性强,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紧密,从每一本书目录中的每一章节的标题,整本书的教学内容就能展示一个清晰的轮廓,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反复琢磨教学内容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这些联系总结出来。只有教师自己胸有成竹,才能给学生画出一幅好的图画。才能让学生逐渐的理清书本知识的脉络,快速地掌握重点环节,在逐步拓展内容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能够使学生开始学会自己画主干,进而画枝干,最后是绿叶。这对于学生发展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无论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的条理性及整体性都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
2 教学的启发性
一个受欢迎的教师首先应该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他们在教学中不仅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启发诱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想象力,智慧和创造力,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敢于思考,勇于开拓,这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学的启发性可以有多种形式,因为它本身就需要不拘一格。比方说,在提出一个问题时,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去寻找答案,哪怕答案显而易见,也要求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角度去思考。人的思维总有一个定势,但可以尝试打破这一定势,看看结果会如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却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的头脑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打破一些定势,少灌输多提问,留给学生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去尽情发挥。
少灌输多提问是启发学生的一条好的途径。但是,提出怎样的问题这本身对教师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要求教师不仅对教学内容滚瓜烂熟,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见识,因此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提升,才能使自己越来越有吸引力,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医用基础化学》结合了化学和医学的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更贴近医学方面的应用,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尽早接触、了解和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的趣味性就是通过各种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新鲜,有趣,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从而能对教学过程积极响应。任何学科,学生对教学的趣味性都有较高的要求。乏味的课堂常常看到昏昏欲睡的学生,而趣味性高的课堂,学生不仅在高度的兴奋中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而能够紧密与教师相配合,同时也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此时你能看到神采飞扬的教师。教与学在这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更加协调,教的更好,学的也更投入,这样的教学通常收效也特别大。
然而,要真正做到教学的趣味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教学的各种工具,如: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等极大的帮助了教师。教师可以利用书本、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及Internet等各种工具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甚至是更为有趣地讲解某一部分内容。但是最最需要的还是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阔的眼界,良好的表达能力,甚至心态,说到底也就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得到更完美的体现。
《医用基础化学》作为一门化学学科,其本身的内容要比一些文科类学科稍微沉闷,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下更多的功夫,另外,教师也可适当弱化自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书本、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及Internet等各种工具和学习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可以相互合作,还可以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学生由此处于主动思考,探索的地位,这样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新鲜,有趣,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
4 教学的实践性
学生们完成学业,走入社会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学校里学的的东西应用于工作生产当中。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学校时学习成绩很好,各科考分也很高,在学校是优秀生,三好生,然而一旦走上社会需要运用所学于实践当中之时,他们却一筹莫展,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高分低能”。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学校在教学中把好这一关非常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或者通过制作一些形象实用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形象的解读理论知识,或者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更直接的组织学生到工厂,医院等实地参观学习。
针对医用基础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多去医院参观实习就是两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和学校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要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今天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种理论都可用于指导实践,而在实践中也可逐步探索理论,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才是社会上最需要的人才,才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和第一推动者”。教师肩上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却又如此的有价值。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位教师在学习、实践、积累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使学生懒于动脑。而创造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易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但学生发现了问题,却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的提问信心。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向常识挑战,要勇于发问、敢于质疑,它是刺激人脑积极向上的有效方法。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生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关键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甲学生提出:“这一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样想出来的?”乙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讨论解决并回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延长DE至F使EF=DE,连结CF”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全班学生积极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相似、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只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不难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使他们在“一事多论、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创造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同时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收获的多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使其真正参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
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充分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三、发挥求知欲,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疑问
初中生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并加以正确引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课本有这样一个例题:证明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提出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吗?课前我让学生自制教具。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进行验证,真正体验到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已知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而与原四边形的形状无关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的精要所在,使他们达到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试验解决问题,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运用联想思维,在质疑中学会分析、对比、归纳、总结
关键词: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 问题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450、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 =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若a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等。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1)重视实验基本操作。重视基本操作是提高实验能力的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常见的化学仪器的使用及药品的用途、性能和作用,如试剂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液体的过滤与溶液的蒸发、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仪器的洗涤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是学生安全进行化学实验和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保证。每当接触一种新的仪器时,除了让学生知道该仪器的名称、特征、规格、使用范围、设备性能 、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外,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不按规范操作可能引起的实验误差及可能带来的危害。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让学生人人动手、反复练习,并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对定性实验要做到会用、会放、会接、会装、简单直观;对定量实验要会取、会读、会控制 、会计划、安全可行。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前提。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开端 ,学习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做化学实验时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有的学生能从实践中发现一些重大奥秘,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教育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程序,即先局部后整体,既要观察明显的现象,更要抓住那些细微、瞬息万变的现象,同时还不要忽略用手触摸、鼻嗅、耳听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3)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实验并分析处理数据。自己动手实验、记录实验并分析处理数据是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验之前,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选用实验仪器、药品(规格和数量)、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注意事项。还要教育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感官把实验中收集到的各种感性材料,如气泡、气味、颜色、声音、反应状态等现象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要做到准确的观察,认真的记录。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把实验所得的现象或数据进行概括、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去伪存真,要注意让学生揭示有关物质的变化与物质之间的内存联系的规律,并让学生用化学语言表达出实验结论。
(4)开展好家庭化学小实验。家庭化学小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化学能力的良好途径。家庭化学小实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既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让学生利用家庭的废药瓶、管、杯、罐等操作简易实验装置,练习药品的取用等,做一些趣味性的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体会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感受到化学实验成功的喜悦,还能从此播下终生从事化学研究的“火种”。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建议;计划
复习课作为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复习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系着学生今后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课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则成为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针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提出建议。
一、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数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学科之一,不仅知识量大,而且内容较为复杂,相关知识和技能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教学中,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状况,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制,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编制涵盖主要知识点的数学测试题,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再根据测试成绩和反馈的信息,对学生没能良好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复习,并编制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筛选复习例题和练习题[1]。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计划不仅要有教师的通盘考虑,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二、加强基础知识
知识重现不仅需要重现基础知识,还需要巩固基本训练,并且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矫正。知识重现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的认知,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色,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状况,教师需要重视知识重现的作用,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类,明确知识重点、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等知识重现的关键点,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确定知识重现的内容、方式及具体措施。
三、优化复习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复习中,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总结基础知识、归纳题目、讲解知识的横纵联系以及解题技巧等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步伐进行记录、消化。在浪费大量复习时间的同时,还直接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2]。
由此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积极的优化复习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重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与梳理。其次,教师结合着数学教材及相关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最后,在开展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由此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结合教材进行应用扩展、整合创新。在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做题思维进行培养,使其感受到学习乐趣,还能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其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复习中,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做到“灵活运用”,以此来达到数学复习的目的。
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几个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最终通过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改进,实现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想从根本上达到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就需要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引导,使学生在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还能积极的探索及创新。与此同时,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除了结合学生的特点外,还需要结合数学的实际教材,有层次地进行复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 specific progress; teaching activities
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因此,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
有效课堂教学全国蓬勃展开。我以为,所谓“有效课堂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可见,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需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 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根据学生个体,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们数学教师不一定按教材顺序讲课,而应寻找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顺序。有时五节课完成的内容三节课就能解决,学生就可拥有更多的时间循环体会、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四、利用多煤体技术进行教学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实现友好的人机对话,因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某些事物时,可以超越时空,重视事物的再生或发生过程,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
五、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组织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六、变式训练,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通过变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把底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使用,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职业高中;电子技术基础;设疑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乃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起因;疑,乃学生长期保持高昂学习斗志的催化剂;疑,乃学生深入思索、获得新知识的最直接的因素。面对职业高中生源差、学生学习习惯差、知识基础薄弱、对复杂抽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存在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的教学现状,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适当采用以疑促思、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自设疑开始,在疑问中让学生获得知识
课堂教学自疑问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实一堂好课的关键也是一堂课的开始。开始上课时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设疑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案例:电子技术基础中有一节课讲分压式偏置电路,开始上课时,教师拿出上一节课讲的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示教板,问学生如何测量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学生回答应该测量三极管的Vce电压。教师说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实验,用电吹风给三极管进行加热,模拟环境温度变高,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是否有变化?学生操作观察后回答说有变化。教师问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变化?学生回答说Vce电压降低,由于温度升高,引起Iceo和B升高,Ic升高,而Vce=Vcc—IcRc,所以Vce电压下降,固定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稳定。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时,学生问有没有一种电路能克服该电路的缺点时,教师说问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能克服固定偏置电路缺点的电路——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那它是怎样来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呢?这样以实验引入,从疑问入手,通过问题的推进和学生的思考回答设下疑问、留下悬念,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
二、设疑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索
教材中不少内容较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学生为本位、教师为主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实验演示等手段,设置教学情境,以疑问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后由教者进行画龙点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置,引发学生质疑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在交流中相互启迪、感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
案例:针对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内容抽象空洞,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展开一次实用价值电路“无线卡拉OK话筒”设计的大讨论。教师首先提出无线话筒设计要求:能发射信号,能放大信号。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并组织交流。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翻书,有的查阅资料,有的相互讨论,最后由组长汇总小结,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参与组内讨论。经过一段时间讨论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电路设计组成:
声音信号——电信号——变频——放大器——发射。
声音信号——电信号——放大——变频——发射。
首先,教师肯定了各组的设计和说明,并创设了以下提问,展开师生互动:
教师问用什么元器件能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学生答需要话筒。教师问电信号比较微弱,怎么办?学生说用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教师问大家都知道,人讲话声音信号频率比较低,变成电信号频率也比较低,这种信号能不能实现空中传播?学生答不能,那是因为低频电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阻力较大,不能实现长距离无线传播。教师问那要实现无线话筒功能怎么办?学生答将低频信号变成高频信号。教师问怎样才能将低频信号变成高频信号?学生说我们刚学了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利用该电路可以将低频信号转变成高频信号然后发射出去。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学习课本上的无线卡拉OK话筒电原理,着重讨论电路的工作原理、各种电路的作用以及前后级的连接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在教师带领下释疑解惑,学生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无线话筒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体现,并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发展。课后布置学生回去动手制作,学生的热情得到了激发,都想方设法进行了创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三、设疑于课堂结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一本教材前后的知识都会紧密结合、互相联系,像电子技术这门课,前后的知识是层层推进、密不可分的。一堂课结束其实是下课时间到了,而不是知识的结束,因此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归纳小结本节课知识,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来一个回顾,梳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为下节课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案例:在讲JK触发器时,分析了该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课要结束时,教师为学生演示了节日彩灯控制电路,学生看到了不断变化的彩灯,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说该电路主要是由JK触发器组成,学生这时想JK触发器还可以这样来应用,那它是怎么工作的呢?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地说,想知道该电路工作的原理吗?同学们的反应非常强烈。教师说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请课后同学们做好预习,并查阅相关书籍,我们的JK触发器还可以做什么电路?这就为下一堂课的学习JK触发器应用埋下了伏笔,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识,也为以后学生动手制作小电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设疑教学的注意点
设疑的难度要适中,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设疑要因人而异,并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设疑过深,学生不能理解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不能持久,教学效果就会不好。如果设疑难度过浅,又往往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太过简单,产生轻视的心理,觉得自己都会,听不听无所谓,这样教学效果也是较差。所以,设疑要难度适中,时机要适当,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这样,学生通过努力来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其中的乐趣,学生才会由不爱学习转变成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
总之,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地运用设疑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堂起始时的设疑、新课进行中的设疑,还是新授结束后的设疑,教师都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最佳的设疑气氛。通过设疑,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2).
关键词:解读;情境;探索;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88-0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最优化发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项值得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
一、倡导平等对话尊重个性解读
倡导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要求师生之间能够敞开胸怀,互为接纳,互为倾听。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者应以理服人,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教学结果甚至教材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和见解,做到自由地思考、探究,大胆果断地自主决策和实践。例:一位老师教学“多边形内角之和”一节内容时,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提出:可以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各个三角形。对于学生的创意想法,教者没有进行扼制,而积极鼓励学生说理,分成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去除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此举不仅使这位学生深受鼓舞,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
二、优化问题情境培养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学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如此必能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针对“三角形”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探讨“三角形的余料如何才能更好利用”的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并形成有效的互动。
(二)创设趣味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趣味故事,而且能从趣味性故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一位老师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内容时,引用了一则趣味性的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 如此问题引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 实践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去创造新的数学知识。例:教学“幂的运算”一节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把“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等几个幂的性质相互混淆的现象。笔者教学该节内容时,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运用乘方的知识,弄明白了同底数幂相乘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所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乘方的意义探索、推导这几个性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相似三角形”一节内容:“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 =∠B,∠DCB=∠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通过如此教学演变和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效益,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确立这一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一束[J].数学通报,1993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