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的痛点范文

农业发展的痛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的痛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发展的痛点

第1篇:农业发展的痛点范文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3-02

农业机械和驾驶员的技术档案管理对于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人员制定正确决策的依据。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不断壮大,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农业机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者带来严峻的挑战。农机电子档案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做好农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求档案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档案管理工作者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为促使农业机械化快速普及并得到蓬勃发展,这些使得农业机械化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就必须按照国家提出的农业机械化目标落实“以科技支撑,以科技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工作,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水平体现,加强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和具体实施农业机械以及农机电子档案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升级和应用,为农业机械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然条件。

一、建立并完善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

农业机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与不断完善升级,对全面开展农业机械档案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实现业务服务快捷性、资源的共享性等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标准、规范的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档案工作已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检索、查询是电子档案成了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产生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汇成浩大的信息流,成为社会改革发展和增效的宝贵资源。档案信息化是现代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的体现。

2.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整合,充分打破各个档案之间毫无联系和勾连的关系,使其能够实现共享和勾连,从多方便查找和管理。档案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建立数据电子档案和管理机构的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使之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3.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电子建档的前提,也是比纸质档案管理更为有效和便捷的一种方式;同时电子档案也是档案发展的需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现代档案工作中缺一不可。但是电子档案尤其更具有优越性,更能适合现代化工作的需要。因为电子档案具有服务处理快捷性;查找不复杂;传输速度节省时间;还有资源共享性的优势。这些也是建立电子档案的现实要求。在现行档案管理工作中,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只有对比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完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所以说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开展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现状

1.电子档案规范化程度不够,岗位职责不明确

目前我区虽然有计算机等先进科学的管理设备已列入装备,但是仍然没有建立好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岗位责任制,使档案从收集、整理、备份等一系列工作缺乏制度化约束。

2.档案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程度不高

目前虽然普及了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但是系统中仍然有很多方面不完备,甚至没有建立、建全起农机统计信息网络系统,不能很好的为农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3.上级领导对农机档案管理重视不足

当前,各地区普遍缺乏专业的农机档案管理人员,有些地方对档案管理专业性存在认识不足,甚至出现无专人员管理或临时代管现象,造成农机档案缺失,而专职管理农机档案人员,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甚至很少参加任何业务培训,不熟悉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有的出现领导重视不够,人动频繁,造成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借出档案不能及时归档现象。这些人为造成了档案材料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切性。

三、农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地区的档案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确,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兼职管理,无人管理,多人管理,岗位变动频繁,加上管理人员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导致农业机械档案管理混乱,出现档案丢失,查询困难的局面。

2.档案信息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农机档案为农机人事工作和经济建设服务,多数是被动提供信息,查阅的大部分内容是农业机械的自然情况、购买者信息、补贴信息等,为农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受传统观念影响,提供利用档案主要是坐等上门服务,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3.管理维护水平较低

有的农机档案管理人员因信息更新不及时而不全面,需要与档案进行核对后才能确认,一旦工作不细就形成了错误信息,上级系统单位对农机信息应用较少,只能做一些简单查询。到目前为止,统计报表之类的工作还没有成熟的参与到农机电子档案管理中去,而与农机工作的综合评价等工作联系不紧密。主要原因是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功能不够强大。

四、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在设计归档范围、分类标准、立卷要求、移交手续、工作职责及保管借阅、记录统计等方面监理缱绻农机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三个规范”的要求建立农机档案室,实行“谁负责,谁签字”的原则,确保档案内容规范、完整。

2.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环境管理

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电子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复印机)等办公器材的管理,确保硬件设施以及软件提档升级,档案室内需具备灭火器、防虫剂等专用档案管理用品,切实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蛀工作,保证了农机监理档案的安全。

3.定期开展档案清查,确保档案真实完整

在加强源头管理的基础上,定期对所有农机监理业务档案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理,及时对存在的问题、缺少资料的档案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总台账和分台账。

4.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档案台账

将农机驾驶员、农机车辆转入、过户、变更等档案信息全部实行系统微机化管理,不断快速完善软件系统建设升级改造,确保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信息完整相符。

第2篇:农业发展的痛点范文

省政府办公厅作为淮阴区“五方挂钩”和刘老庄片区帮扶牵头单位,两年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挂钩帮扶淮阴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在各方有力支持下,办公厅两年来直接争取和筹集资金超过4500万元,帮建和协调各类项目50多个,使淮阴区特别是刘老庄片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显著发展,刘老庄乡面貌焕然一新,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直接挂钩的南营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30多万元,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都超过4000元,老区人民正昂首阔步行走在脱贫致富、梦圆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精选项目重造血

在农业发展方面,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省政府办公厅着力提高淮阴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刘老庄乡11个村场均建立农机耕作服务社,积极筹集资金为他们配备了联合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切草机、条播机等30多台(套),增添了200多万元的村集体资产,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配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利用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仅此一项每村每年就可增收节支3万余元。同时,还着力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支持能人大户选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发挥帮扶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和对其他村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工业发展方面,省政府办公厅提出把刘老庄打造成“光伏之乡”,积极协调各方,建设深圳能源二期11兆瓦地面光伏电站亿元项目,立体利用鱼塘、沟渠和屋顶实现“渔光互补”。自筹并争取帮扶资金1200万元建设1.5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充分挖掘村民小区屋顶资源实现“母鸡下蛋”,两个光伏帮扶项目每年可产生收益200万元左右,既增加了刘老庄乡所有村特别是三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集体收入,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增收难题,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刘老庄乡主要负责人表示,这是历年来最好的帮扶项目,为他们留下了“生蛋的老母鸡”;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帮助南营村建设2个共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其附属设施,引进日用品生产项目,带动本村近30个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还可产生租金近8万元和相关税收分成。

培基固本促跃升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在坚持精准帮扶的同时,努力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淮阴,各种要素资源汇聚到淮阴,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对扶贫开发的辐射带动能力。

在服务重大项目方面,参与招引并服务百亿元的山东金岭集团盐化项目,协调20多个省级部门评审,帮助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项目,促进地方盐化产业转型升级。跟踪服务省里专项安排的5000万元13个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帮助协调解决难题,项目已基本建成并将陆续产生收益。帮助码头镇争取有关陆上和水上多个油气站项目,增强区域公共服务和招引项目承载能力,并协助其成功创建省卫生镇。

在争取资金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区财政周转金,帮助区里解决运行紧张的矛盾。争取落实刘老庄、古寨乡等美丽乡村项目4个、资金 1070万元,对有关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特别是码头镇美丽乡村项目特色明显,成为周边地区婚纱摄影理想取景地,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争取中央财政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资金250万元,发展农产品电商和生态旅游项目,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农产品质控体系建设,有机融合电子商务与旅游产业,淮阴区本土特色农副产品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帮助片区徐溜镇争取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92万元,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培植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园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在化解要素瓶颈方面,利用淮阴区全省土地管理改革试点契机,帮助协调农民宅基地农转用、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事项,破解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此外,向上协调保留并迁移京沪高速旁两座高炮广告牌,争取相关经费20万元,每年产生广告收益近20万元。

盯着“痛点”下苦功

减少相对贫困任重道远,“十三五”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要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优先考虑扶贫、制定改革举措重点倾斜扶贫、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服务扶贫,部门和行业制定出台改革政策都应把扶贫工作纳入进来。几点建议:

一是有关基础设施问题。新一轮精准扶贫中,水电路房等长期制约扶贫的短板要继续作为政府扶持解决的重点,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释放有效需求。在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到将来集中居住的可能,避免刚建成不久就拆除和荒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是有关帮扶资金问题。针对以往涉农、帮扶资金 “撒胡椒面”现象,应整合相关资金,按照省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管不管实施”的原则,将权力下放到县级,按规划整合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精准扶贫的需要,可把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统筹使用,及时变更已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只要不挪作他用和,审计检查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为完成任务而导致帮扶资金低效甚至无效使用。

三是有关经营方式问题。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参股到合作社、龙头企业,政府统筹投入的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探寻切口适当的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和闲置资产,降低社会资本进入扶贫领域的门槛,分散农户经营的风险,使贫困户享受到资源和政策收益,并在自觉融入大市场、大生产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第3篇:农业发展的痛点范文

互联网+农业保险创新的重要意义

要有效促进我国互联网+农业保险发展,首先需认清我国传统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痛点,才能对症下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分散的生产方式增加了保险的经营难度。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小农户为主,生产利润较低,农户投保意愿很弱。在投保农户中,许多只将容易受灾的地块投保,甚至骗保、骗赔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容易造成保险企业亏损。二是多样的自然条件降低了保险的运营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保险公司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现场勘查,导致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制约了保险公司开发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三是粗放的经营模式影响了保险的保障效果。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保险机构的利润主要源于国家补贴,保费厘定宽泛、产品服务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保险的保障效果。四是落后的保险理念制约了保险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我国对农业保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补偿方面,保险的担保增信、金融中介等功能尚未受到重视,保险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对各方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原因均与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人无法提供更多的保险产品,投保人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保险服务。利用传统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成本很高,而互联网+为应对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互联网+农业保险的实践与启示

互联网+产品创新:指数保险

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风险因素(如天气、市场价格等)对投保标的(如产量、预期价格等)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对应一个损益值,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投保标的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

例如,某公司通过对特定小麦品种生长条件及相关地区气候的大数据分析,研发了小麦干旱指数保险。条款约定:将当年3 月11 日至4 月30 日期间日降雨量的累计值,记为干旱指数。当干旱指数 5 毫米时,每亩赔付公式为(35 毫米-干旱指数)3.5 元/ 亩;当5 毫米干旱指数 15 毫米时,每亩赔付公式为(35 毫米- 干旱指数)3 元/ 亩;当15 毫米干旱指数 35 毫米时,每亩赔付公式为(35 毫米- 干旱指数)2.5 元/ 亩;当干旱指数 35毫米时,不赔付。

再如,某公司通过对当地农业部门的前3 年南瓜平均地头收购价的研究,开发了南瓜价格指数保险。条款约定:从南瓜成熟采摘开始到结束,是一个保险的责任期。在此期间,价格以当地农业部门的价格为准。农户的投保价格为420 元/ 亩,投保基准价1.4 元/ 公斤,赔付上限为4200 元/ 亩。当市场平均售价低于1.4 元/ 公斤时,每亩赔付公式为:平均亩产量(1.4 元-市场平均售价) 4200 元。当市场平均售价等于或高于1.4 元/ 公斤时,不赔。

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指数保险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同一风险区划内的投保人以相同费率投保,能否赔款以及赔款多少取决于实际指数与约定指数的偏差,而实际指数又依据独立部门(如气象、农业等部门)的数据,与个别投保人标的无关,因此同一风险区划内的所有投保人可按相同的标准获得赔款。指数保险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赔款与个别投保人产量无关,可以有效解决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二是承保不需考虑投保人差异,查勘、定损和理赔不需要复杂技术,管理成本低;三是保险产品容易实现在线销售;四是标准化合同容易实现二级市场流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农业风险。

互联网+营销创新:保险产品组合销售

保险产品组合销售是指借助信息、资金支付、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等平台或系统获取的数据,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精算、管控,形成由多种保险产品和服务构成的保险解决方案,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整体控制,从而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收益。

例如,某有机生态农庄计划采取互联网众筹的方式组织生产。为消除顾客对自己的诚信疑虑,决定为顾客的每份预付款都购买诚信履约保障保险。有机农庄与保险公司约定,选取一家银行作为资金代管方,全部资金收支均通过该银行完成。同时,有机农庄需要具备完善的生产管理、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并对保险机构开放数据,以确保有机农庄按规程组织生产经营,并在风险发生时切实履行减损义务。

有机农庄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系统众筹、团购等信息,顾客将预付款通过资金支付系统打入指定账户,并自动获得一份由保险机构提供的诚信履约保障保险,一旦有机农庄不能履约供货,顾客损失由保险机构承担。银行负责按保险机构和有机农庄的约定,按期向保险机构支付保费、向有机农庄支付生产成本和利润。

众筹完成后,有机农庄按需求开始组织生产。产前:保险机构为有机农庄采购的种子、有机肥料等农资提供质量保证保险,承担因农资质量不符合有机种植要求而造成的损失;为有机农庄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等设备提供意外损坏保险,承担因设施在生产期间意外损毁而造成的损失。产中:保险机构为有机农庄提供作物病虫害保险,承担因大面积病虫害爆发而造成的损失;提供气象灾害保险,承担因大风、冰雹等极端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为有机农庄生产作业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保险,承担作业过程中人身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

产品采收完成后,有机农庄负责向顾客配送产品。保险机构为有机农庄提供运输责任保险,承担运输途中因意外造成的产品损失;提品品质保证保险,承担产品配送途中因破损变质所造成的损失。

与传统农业保险营销方式相比,保险产品组合销售的最大特点是定制化。保险产品的营销,主要参照投保人生产经营所处的场景,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投保人通过购买保险转移风险、保障收益的目的。而保险人承担赔偿义务的大小,主要依据相应信息系统实时的现场数据,保证了保险赔付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保险产品组合销售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保险产品的适用场景与投保人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降低了农业商业保险的销售难度;二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主要风险的综合管理和整体转移,显著提升了保险的保障效果;三是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预期收益,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增强了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四是有效保障优质农产品的信誉,降低了进入高端消费市场的门槛,提升了利润空间。

互联网+管理创新:定损勘察数据远程采集定损勘察数据远程采集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无人机、植入式RFID、手持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在开展承保验标、查勘定损等业务时,快速、精准采集农业保险标的(如种植地块、养殖场等)的位置、面积(数量)、生长状态、受灾程度等数据,并通过3G/4G宽带无线网络发送至数据中心,为保费核算、出险理赔等提供准确的测算依据。

例如,某农户向保险机构购买粮食作物保险,对相应粮食作物在从出苗到成熟收获期间因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人依约提供经济补偿。

在承保验标方面,保险员携带移动终端,沿投保地块绕行一圈,精确、快捷采集地理位置信息,自动计算面积,并通过3G/4G 无线宽带网络发送给保险机构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采集的面积、位置、高低落差等信息与保单数据自动进行比对,快速发现是否存在夸大投保、重复投保等问题,确认后按约定条款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

在查勘定损方面,保险机构首先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实现省级、县级尺度的灾害损失勘查,快速识别重灾区,为进一步的勘查调度提供指导。其次,利用无人机携带高清影像设备,对受灾严重的乡、镇、村的投保地块进行精确查勘,并通过3G/4G 无线宽带网络发送给保险机构的定损中心,定损中心根据数据核定受灾损失。最后,对部分因叶面遮挡等原因造成定损存有争议的地块,由保险机构人员进行现场查勘,通过移动终端将附带有GPS定位信息的影像数据传回定损中心,做进一步核灾损失。

与传统农业保险承保定损方式相比,定损勘察数据远程采集的最大特点是精准化。保费的测算,主要根据现场采集的各类数据,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数据的比对确认,依据相应模型和标准进行测算。理赔的核定,主要依靠定损专家团根据远程采集的数据在定损中心完成,有效保证了保险理赔核定的客观、公正。

第4篇:农业发展的痛点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人才队伍

一、引言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流通以来,农村电子商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一批批市场主体纷纷进军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电商发展已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走向全国,并给发展中的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已连续十个季度经济增速领跑全国,但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突出,2015年全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重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239元,2015年全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重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05元,重庆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近年来,重庆各个区县都在积极的探索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依托电商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快速对接,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丰富了市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二、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5年重庆乡村户数有713.87户,乡村人口达到2225.75万人。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重庆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230家、涉农网商超过2.5万户。2016年,重庆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2]。此外,目前已有15个县基本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累计建成1600多个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5年,重庆县域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五个区县依次为:荣昌、开县、城口、梁平、潼南;大众网购消费最活跃的五个区县依次为:荣昌、石柱、城口、开县和武隆[3]。由阿里研究院联合阿里农村淘宝事业部共同的《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2015)》,通过对农村网购消费者进行分析,指出农村消费者具有结构更年轻化、对实体网店相对依赖、从众性强等特征[4]。近几年,重庆农村电商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建设薄弱

首先,重庆农村网络覆盖率低。2014年通宽带数为7241个,2015年通宽带数为7388个,增幅仅为2%,增速很缓慢。由于重庆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互联网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收益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城乡网络发展严重不平衡,网络不通畅、网速慢的现实制约了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速度。此外,即使很多人拥有电脑,也只会上网聊天或者浏览新闻,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甚至没有普及电话[5],这也对农村电商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困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子商务能否发展,若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也就是纸上谈兵;其次,重庆农村公路建设仍待完善。截止2016年4月底,全市农村公路新改建3496公里,交通扶贫攻坚项目累计完工687个4962公里。目前重庆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后期升级改造难度大,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由于建设资金短缺、维修养护不及时、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薄弱,农村交通建设和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2.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重庆属于典型的山区,大部分农村地区山高路险,人口居住分散,村与村之间相对较远且道路交通不便,给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物流配送系统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电商的发展[6]。尽管近年来重庆政府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花了很大力气,部分快递物流企业也逐渐向农村延伸,但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覆盖到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许多乡镇还无法送达,特别是在重庆的偏远农村地区,农民有货运不出,运不起的问题较为突出,在部分偏远山区,当地村上还未有快递物流企业,客户在电商平台上订购的商品甚至还需农民自己找三轮车或当地班车把货物送到县上,再在县上发货出去,农村电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物流一直是重庆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痛点,这样,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时效性也很难保证,从而会影响到客户购物的整体满意度,直接影响农村电商的推广和发展。

3.品牌意识薄弱,同质化现象严重

首先,农民品牌意识薄弱,对于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欲望不强,重庆农产品缺乏知名名牌,品牌特色不明显,从品牌上看,影响力比较有限,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尚未形成统一的品牌和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其次,产品较单一,同质化现场严重。比如,在重庆巴南区。重庆在发展农村电商时,由于同一地区农村网商往往利用相同的当地特色资源,导致该地区商品同质化严重,优势不明显,产品同质化必然会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可能采取低价措施,缺乏差异化经营,会造成优质农产品不能以优价出售,甚至很多农产品滞销,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这些短板成为重庆农村电商亟需突破的瓶颈。

4.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

由于农业发展基础薄弱,机械化水平低,导致劳动强度较大,且年轻一代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年,去追求和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加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水平低等原因[7],导致近年来重庆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而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缺乏年轻劳动力的后果主要有:首先,农村的老人普遍缺乏电子商务意识,即便对老人进行电商知识和电商技能培训,难度也很大,老人学习能力较差;其次,缺乏年轻劳动力,大多都是老人耕种,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不能实现规模效应,产品竞争力没明显优势。

5.农村电商复合型人才短缺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农村电商的运营管理涉及农业、商业、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迫切需要懂农业、通商业、精网络的复合型人才,但据目前情况来看,重庆农村电商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需求,同时整个农村贫困区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再加上贫困村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重庆农村电商人才最缺的就是一般操作人员,包括能够使用支付工具、懂得退换货等基本程序,且懂一些电商知识。据2016年10月,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联合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未来两年县域网上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将超过200万,最缺懂得经营推广、数据分析和美工设计的电商人才。

四、加快发展重庆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程。为了让农村的网络建设深入到家家户户,就必须加快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广电有限网络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大力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的接入,加快完善乡镇、村级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尽快提高广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覆盖面。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建设,加快实现行政村通光纤全覆盖,推动4G网络覆盖由乡镇(场镇)向乡村拓展,提升农村地区网络通信发展水平。在人口较为稀少、分散的农村地区,灵活采用各类无线技术实现宽带网络覆盖,如建立高山基站等,积极推广适合农民需求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其次,加大乡村道路的建设,全面解决村村畅通的同时,还应拓宽硬化路面宽度,便于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加强农村高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相应位置增加减速带、交通标志牌、广角镜、道路指示标志等道路标志,增强道路安全性。

2.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实现农村电商的关键环节。第一,可按照政府规划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强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公共物流共同配送体系,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第二,可依托重庆“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更多的村级综合服务站、供销合作社、村邮站等商贸物流节点,进一步覆盖所有行政村;第三,深入实施“快递下乡”工作,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目标,鼓励快递企业在乡镇直接设立快递网点;第四,快递物流企业在农村发展业务存在盈利难的问题,政府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全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采取农产品差异化战略

首先,增强农户对电商的理解和对品牌的认识以提升农户通过电商打造品牌的积极性,挖掘特色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将农产品品牌由地域品牌向企业品牌转化,引导农户重视品牌效应,拓展品牌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差异竞争的农村电商自由品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其次,消费者需求是丰富多样的,需求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农产应采取差异化战略,突破同质化竞争,农户应该充分调查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生产产品,差异化战略更多的是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响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增加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扩大市场空间。

4.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

从《“新三农”与电子商务》提供的数据可知,农村网商年龄在20-29岁的占75.9%,30-39岁的占18.6%[8]。因此,青年是农村最活跃的创业群体,政府应鼓励大批青年返乡创业,成为农村电商的最大活力。首先,要树立典型,将青年创业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吸引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在重庆农村地区形成有利于电商创业的良好的氛围;其次,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退役士兵等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优惠政策,让这些带头人通过电商创业就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同时,政府要积极有为,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营造出积极、宽松的创业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目前,重庆农村返乡创业的“城归”,创业主要选择有电商创业、电商服务、“互联网+乡村旅游”等方向。

5.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复合型人才

第一,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整合教育资源,把培养农村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合作组织、村干部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育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帮助他们培养电子商务意识,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以培养具有电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学校根据网商的需要,可以开展定制化、批量化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可与高、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教育实习基地等长效机制。以高校的相关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相关资源为依托,联合各类涉农专家、企业电商平台专家、数据分析专家等,打造跨平台的农村电商教育孵化体系,对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的专门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第三,引进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到重庆市各个区县调研考察,为重庆农村电商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第四,高度重视农村电商人才,提升农村电商人才的薪酬待遇,制定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和晋升机制,使电商人才留在农村发展。

五、结语

重庆农村电商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的总体态势是非常良好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摒弃短处,发挥长处,农村电商势必会作为一匹“黑马”驰骋于电商事业中。重庆农村电商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全方位布局、多角色联动、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系统化工程,农村电商市场广阔,前景巨大,发展农村电商是让农民增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16[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风雨农村电商让重庆农产品迈向更大的市场[EB/OL].[2017-01-16].

[3]孙磊.我市涉农网商超2万,暂无亿元淘宝县[N].重庆商报,2016-05-27.

[4]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报告2015[J].中国电信业,2015,(12):24-25.

[5]中原.农村电商之争未见硝烟之战[J].农业·农村·农民,2015,(4B):27.

[6]范林榜.农村电子商务下乡配送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16(09):121-214.

[7]宁浩男.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问题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0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