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目前肇庆市园林绿化工程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总体上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政府投资的绿化工程,一类是民间资金建设的绿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一般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为城市居民创造大自然式良好的生存环境。

1 肇庆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在的问题

1.1 绿化工程施工图纸会审和图纸交底工作不够全面细致,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未能预料的情况或种植后存在问题较多

由于目前国家在园林工程上未有像建筑工程类的规范,效果图也只是反映工程的一个局部,因此,园林工程施工前的图纸审查非常关键和重要,需要相关部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反复讨论通过,但实践中大部分绿化工程的图纸会审都是走过场,未能及时发现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人力物力上的资源浪费。如鼎湖区2010年城区主干道的绿化提升工程,在狭窄的车道花基上设计种植了紫荆,发现低垂的枝条阻碍行人及行车安全问题,需要迁移种植;道路花基完工后,出现阻碍交通安全问题。另外,民间投资的绿化工程,如一些房地产项目配套的小区绿化,目前绿化主管部门处于放任发展状态,基本上施工前或竣工后都没参与,未能按照《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的相关规定对绿化工程施工前绿化图纸审查,竣工后验收等工作;对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规定的,亦未按照规定收取绿化补偿费。

1.2 工程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和工程中栽植的植物生长特性了解不足

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要满足一般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满足美化环境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塑造出与建筑融为一休的园林景观工程,从而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美观性、观赏性的需求。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目前肇庆市绿化工程施工队伍良莠不齐,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坪而已,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涌入绿化施工行业,只知道机械地照搬图纸,对工程中种植的绿化植物生长特性了解也不足,往往出现“不管土壤好坏,能栽就行,不管树坑大小,栽下就行,不管基肥施否,不死就行”,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设计要求不严谨。加上《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条款很少,这些不但影响了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也增加了后期绿化工程接管单位的维护管理难度和费用投入。

1.3 工程施工监理水平低

随着肇庆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事业的空前发展,政府早就意识到绿化工程监理的重要性,目前由政府投资的园林工程已全部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绿化工程监理细则,也未设立专门的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考核制度,绿化工程监理大体还是照搬土建工程的相关文件,尚未制定一套符合本专业需要、系统完整的绿化监理工作规范。再者绿化工程以栽种植物为主要内容,十分注重感观效果和生态效应,因此绿化工程监理是其他监理工程师无法替代的,但往往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理人员专业人员不对口,对园林绿化工程相关操作规程技术不熟悉等原因,直接影响监理作业水平和工程质量。与此同时肇庆市目前相当一部分非政府投资的园林绿化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还未实行监理制度,造成施工上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和权利保障措施。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水平水平的低下。

1.4 工程养护标准跟不上设计要求

“三分种七分管”,园林绿化工程的工期一般比较短,后续的养护管理期非常重要,只有进行不间断地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这就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目前肇庆市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招标时都把工程的养护期定为1年甚至2年的期限,很多施工单位或企业并没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是实现园林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换,是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必不可少的持续性、长效性工作,或者为了节约投入成本,在日常养护中未能按设计要求的养护标准对园林植物进行护理,同时作为建设单位往往只是重建设而轻管理。因此园林工程普遍存在苗木成活率低,养护管理不到位,养护质量较差,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而难以收到设计预期的效果。

2 提升肇庆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2.1 逐步建立健全市政园林工程图审专业机构,有效地实现绿化工程设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政府投资的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图纸由专业的图审机构审查,让此方面的专家提前介入审查,从方案阶段开始,结合实际,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是可以确保工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顺利推进,避免设计单位反复修改造成时间延误;二是施工图审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细则,针对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存在的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结构安全、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等,特别是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和绿地率规划指标的问题进行审查,结合工期和造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设计图纸经济合理,更好地解决工程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事前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返工,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政府资金。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绿化工程,如一些房地产项目配套绿化工程,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全面考虑,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绿地建设的情况,以便制定宏观计划,进行全市的宏观调控。

2.2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准入门槛,加强工程施工建设管理

2.2.1 实施绿化施工市场准入制。按规定需招投标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小规模的绿化工程施工,也必须有绿化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2.2.2 提升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一是要求施工人员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了解其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对施工中难点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二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严格的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园林的规模大小应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采购植物,并在植物进场前对植物的名称、数量、规格、产地、苗木检疫等进行审查,植物质量除要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必须符合绿化规定条例中的质量要求。

2.2.3 规范施工过程。施工中,一方面要提高园林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开展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施工技术;另一方面,要正确运作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重视土壤处理工作,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从孔隙度、透水性、pH值等进行测试,再进行相应的消毒、除草、施肥等工作。

2.2.4 把好园林工程验收关。园林工程收工验收必须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工程保修书等。

2.3 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健立完善园林工程监理规范和制度

2.3.1 规范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企业资格管理制度。按照建设部《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行园林绿化监理企业分级管理,规范资质升级、增项、年检、变更等制度、标准和程序,实行园林绿化监理企业制,约束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施工主体单位申请和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监理业务。

2.3.2 落实园林绿化企业工程监理招投标制度。确定必须进行工程监理的项目范围,包括由政府、国有企业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投资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必须有工程监理单位;同时完善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备案制度,实行政府背景下的动态跟踪管理。

2.3.3 建立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企业跟踪服务制度。绿化工程监理不仅有施工前、施工中,同时还包括缺陷责任期内的监理。栽植苗木只完成全部工作量的一部分,最终能否达到设计效果,更关键的还要看接下来的养护管理,这就要求监理继续对工程进行监督、考核,直至最后竣工验收。肇庆市可根据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规定以及有关行业要求,制定园林绿化工程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最终监理工程结算费用挂钩。

2.3.4 坚持园林工程现场综合监理制度。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2.4 充分认识园林工程后续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完善工程验收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

第2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工程训练 实践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论与实践学习应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尤其是工科类(比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工程训练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些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工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培养学生成为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担负工程训练的机构(工程训练中心)通常在校办工厂或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而成[1],工程训练的师资大多是原来工厂的技术工人,随着身份的转变,即从工业生产的工人转变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建立一支合格、称职的现代工程训练的师资队伍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工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事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及整体素质与系部的教师均有一定差距,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是由其历史渊源造成的,工程训练中心通常由原来的实习工厂转变而来,大部分的教师是原来的工厂工人,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专业理论知识有所不足、年龄偏大,导致教师队伍老化严重,学习意识较差。

(二)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近年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进行扩招,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实践教学队伍。同时由于工程训练教学任务重,需要承担全校的工程实践教学,除了节假日外,几乎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是全天指导实习,但相对于上理论课的教师,待遇偏低,不受重视,导致部分优秀的工程实践老师纷纷脱离工程训练指导岗位,进入系部,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三)创新、科研水平不高。

由于体制、学术水平、功能等原因,工程训练中心教师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观念不强,从而造成科研项目少、科研成果少、少、科研获奖少的局面。

(四)教育观念及知识陈旧。

目前实践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思想和现成的知识经验,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对授课的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本专业内容,轻视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填鸭式”[2],校内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践的脱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常常是彼此割裂的。

二、强化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方法

(一)建立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人员引进机制。

在制订工程训练实践教师引进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在职人员的学历、年龄及职称结构特征,科学定编,因需设岗,因事择人,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聘约管理的原则。基于现阶段工程实践人员的现状,应尽可能地引进具有高学历、同时具有工程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保证入校人员在基本理论素养方面有一个高起点,具有较好的学习及科研能力,可以有效完善工程实验队伍的学历结构,同时弥补教师年龄偏大的缺陷,避免教学队伍年龄断层。

(二)实践教师的培训与进修规划。

一个称职的工程实践老师应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和工程素质。为提高工程实践人员的素质,满足工程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整体要求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必须对工程实践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职业道德和素质培训。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对新进教师要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的资深教师进行传、帮、带,使其熟悉和掌握一般教学规律,尽快掌握与精通实践教学基本的技能,了解实践教育的特色,适应实践教学。在指导新教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老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2.经常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经常组织教研室专题讨论,组织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并进行教学比赛、技能比赛、课件比赛等,以比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样为教师构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3.促进素质全面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实践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专题报告,开阔教师的眼界,不断拓宽学习视野。根据实践教学要求,有计划、针对性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国内外优秀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考察及在职学习,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研讨会,到企业“顶岗工作”合作科研。要将继续教育的法规和制度具体化,通过培训指引贯彻落实。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进行各种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培训,并加强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加强教师的工程伦理、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实践教师的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

(三)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对于建设一支优质、高效、高水平的实践教育教师队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应该通过对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层次需求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逐步建立一整套相互关联契合的激励方式、方法与措施。针对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采取措施,强化对工程实验人员的激励效果。

1.应设立工程实践关键岗位,并规定优秀实践人才可以享受正高系列理论教师待遇。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目前工程实验系列并没有设置正高职称,一旦进入工程实践岗位,则无论自己个人如何努力,成绩多高,都不能聘任到正高级职务。由于职称的原因,势必影响工资及其他收入,这将严重影响实践教师的主观积极性,不利于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事实践教学。

2.建立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好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做到公正、客观、合理全面,保证考核、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年终评优、待遇等方面的依据,真正实现“能者多得、差者淘汰”。

3.提高待遇,给予机会。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下,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学校需转变办学思路,重视实践教学。工程实践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一部分,由于某些原因,科研成果、职称、学历等不能与理论教师相提并论,但其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学校应该适当地提高待遇,为工程实践教学的青年教师提供公开、平等竞争的机会。

(四)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指导实习。

工程实践是工科学生以后就业岗位的过渡,它可以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真实工厂的情况,可以从企业聘请精通业务、德才兼备的工程师进行兼职,参与工程训练体系建设、制订教学计划等,并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实践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关注实践指导教师,培养“快乐”感。

目前许多实践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究其原因,在于其“价值失落”。心里时时怀着厌倦的心态面对工作,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从何谈起,因此关注教师的“精神快乐”,培养其“幸福”感、进取乐观的心态,关心教师的各种需求极其重要。

三、结语

实践教师的队伍建设目前成为现代工程实践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存在的问题与其历史渊源息息相关,在建设过程中充满矛盾,与国家的体质有关,又与学校的管理及实践教师的本身有关,解决这些问题必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本文探讨实践教师队建设的对策,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乏一些好的意见,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教学管理改革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1-5.

[2]张小兵,李建明.关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12):237-239.

[3]费跃农,邱建,等.早期工程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8(12):13-16.

第3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问题;意识;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10-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创新之一;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开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上的问题

办学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能正确认识,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考核不到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升学影响不大,又没有专项考核细则,对“绩效”的作用认识模糊,只作为一门副科让各“主科”教师分摊或让老弱病残教师兼任。高中则只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简单地做点调查、写篇调查报告应付上级部门检查。造成这种现状,有师资不足的因素,也有办学宗旨和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因素,既有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现实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二)社会、家长观念认识上的问题

社会、家长及部分教育管理者的应试思想严重,认为学生主科成绩才是升学的要件,而忽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没有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很难深入开展,严重地影响着课程质量。尤其是农村学生家长想通过孩子上学改变家庭现状,脱贫致富,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认为是“不务正业”,很难理解与支持。

(三)主管部门和学校政策、机制上的问题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政府督导不得力,管理不到位,课程资源开发和学校经费投入不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实践中动态生成的,要求学校和教师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灵活组织和确立活动主题。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一定资金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就难以开展。另外,开发和实施新课程都要求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实勉为其难。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困难,使一部分学校至今还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只是临时遇到上级检查时应付一阵子而己。没有充分准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往往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事实上只是一种装门面的点缀,效果甚微。课时不落实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师资队伍上的问题

沧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在许多学校,还存在包班现象,缺少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更缺少骨干教师。使该课程实施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参加过培训的不少教师,回校后由于学校对此课程缺乏详细部署和计划,教师的激情随之烟消云散。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有一定的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等。教师素质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质量不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教育行政、督导部门要转变评价导向

目前,需要建立多元、灵活评价督导机制,转变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克服重“主科”评价、轻“副科”评价,甚至对综合实践活动根本不予评价的做法。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建立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进行教师评价,以提高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对学校和教师评价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以诊断式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

(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规章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学校开全开足课程列入年终校长考核目标,督促学校建立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校长要负总责。同时,要设立师资管理、档案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展。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派和外聘优秀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进行协同指导。将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队奖励或个人奖励。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创建引领学校

沧县教育局重视教师全员培训,连续5年利用暑假2~3天时间对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视骨干教师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规定部分校长要提供教师、经费和时间的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为全县起引领作用;要求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发挥网络教研优势,坚持校本培训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多给教师创造机会“走出去,请进来”,采取校际联合、教师间的协作,提高教师开发课程和指导活动水平。

(四)与媒体联合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家长教育意识

一方面,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展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另一方面,将教师和学生比较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向媒体投稿,借助媒体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发展、成长与实践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使全社会、家长真正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五)教研部门要搭建激励平台

每年由县教研室组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评优活动。提前一个月布置任务,然后各学校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如春天识野菜、怎样腌制咸菜、制作粉条、金丝小枣文化、纪晓岚文化、登瀛桥、铁狮子等,最后县教研室分中、小学组,根据各组的活动汇报由评委组评出奖次,促使学校、教师更积极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丁晓阳.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L/DE].泰兴市曲霞初中,2012.5 百度快照.

第4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外包 试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抗涝工程 交通智能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 试论智慧城市建设下广电网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智慧水务平台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论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黑龙江产业升级中的机遇和挑战 探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网络安全建设 城市建设中的隐忧 物联网在萍乡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安防信息集成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云计算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档案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措施 探析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配网技术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雷卫清,周晴,郁建生.以城市管理为出发点 一项项应用着手推进[J].江苏通信,2011(10).

[3]信达证券.年底开建“智慧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N].中国证券报,2012-9-28.

[4]郑爱军.智慧城市发展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5-16.

第5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消防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使得城市建筑群集中的发展,人口比例急剧增大,造成城市消防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直接对城市生命财产与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消防安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现代城市文明,具有消防安全保障的城市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的必然的选择。

重庆市作为我国的直辖市之一,其三面环江,有一面是毗邻陆地,在我国的历史上发生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对于消防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重庆市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实现重庆市新型城市的建设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消防安全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地推进下,重庆市也是作为一枝独秀,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吸取经验应用于城市化的建设中。伴随产生的是居民对店里、天然气、用油量等基本的生活物资不断地增强,使得对重庆的消防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重庆市委政府对于此问题高度的重视,不断的进行消防方面的投入,使得城市的恶性火灾事件降低了最低点,2012年的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比下降了11%。虽然在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重庆的消防安全问题得到了提高,但是总的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1存在的火灾隐患多

重庆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的代表,在其自身的优势与国家的政策条件下,其城市化的建设不断的发展,主要包含了多个商业中心的主城九区的经济格局,并进行高新区的建设。城区的建设中对于旧城与新城之间的协调性不足,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建设的密集度处于过饱和状态,往往造成消防安全隐患。旧城区一些消防设施以及线路老化,一旦出现火灾,难以对救援进行实施,成为发生消防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总的来说,城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造成消防安全的控制不足。

另一方面,重庆人口比较多,其中农村人口在重庆的东北方向以及东南方向的山区存在。造成整体的城市化进行管理混乱,往往消防设施与消防通道都得不到重视,多种产业混合于同一个区域内,消防安全实施的过程难以维持。商业受到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商品堆放于消防通道处,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1.2消防设施滞后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消防设施的建设远远的低于城市发展的水平。在重庆的消防站在城市的占据的比例低于国外以及北京、上海的城市,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阶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的发展,城市建筑群的增加,整体的消防设施滞后的问题已经不适应于重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1.3消防意识薄弱

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满足消防的安全性的要求。在现有的模式下,大部分思想上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政府主导,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度不高,不能对发生火灾进行实时的处理,自救逃生的能力不足。消防部门对消防安全进行群众的教育与宣传的能力不足,严重的与市场造成脱节,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消防模式。消防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法律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广大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2.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2.1消防安全管理

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火灾的发生,往往由于消防安全的措施不到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火灾的发生,必须严格的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将其落实到实处。对于不符合消防安全建设的企业不予以批准发放相关的证件;对于处于高密度集群的人或建筑群,没有经过消防审核进行业务经营;在消防站使用的消防设备必须经过专业的检测与批准才能使用等。

在进行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消防安全的效率与投入进行评价,在保证一定的消防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投入的经济效率高的评价体系,来进行消防安全的投入。同时,提升消防技术的水平,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于消防安全管理。

2.2 消防基础设施不断增强

对于重庆城市的新旧城区的消防设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改造方案的实施。在老城区,以政府主导设定专项资金与多方面的资金的募集两种方式投入到老城区的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来,完善老城区的消防安全建设。在城市道路改造与水管网改造的过程中,对于消防装置的安装同时进行,保证在合适位置处。将危害人民安全的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对道路进行拓宽,从而实现通畅的道路。合理的利用与设置水源,可以采用污水循环水与室内消防水池等,保证灭火时间的实时性。

2.3 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提高

对于重庆人民群众针对自身的社会发展的状况,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观念,通过对防火的危害性进行宣传,进行定期的教育、一定的防火的处理机制以及防火训练等方式,形成人民的防火安全意识与处理能力,从根本上将火灾降至最低点。以谁主管,谁负责的意识,纳入到建设管理之中,提高消防处理能力。以依法治火的原则规范各个部门与单位的行为,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使得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加强。

同时建立起奖惩与预防的社会激励机制,鼓励在消防工作中成绩好的个人或者单位。进行宣传从而实现群众的消防安全观念意识的提升;对消防安全无视的人员,进行相对应的惩罚。

3 结语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不断地加强城市化的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必须将城市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相一致,重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对其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玉敏,吴立志.对消防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的探讨[J]. 灾害学,2006.3.

[2] 柳季,火灾经济分析与消防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 朱伟民,对加速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

[4] 赵思睿,小议城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5] 王伟,李孝.论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问题与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4月第10卷第8期.

第6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时代要求,跟上时展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成绩喜人,成就巨大,但是客观的讲,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相关部门的工作者我们不应该逃避困难,反而应该迎难而上,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出谋划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笔者通过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现状,而后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不足之处还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及时总结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十分必要。笔者总结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的随意性,缺少前瞻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过分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速度。

1.规划的随意性,缺少前瞻性

要想做好城市建设工作,规划要走在前头。城市合理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却常常因为各种因素而被改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如果不及时调整对于城市建设十分不利。同时还存在城市规划缺少前瞻性,不能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交通问题,现在在很多城市已经显现出来,就是当时的规划没有前瞻性而导致的后果。

2.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标签,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有的城市规划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反而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发展。所以城市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冲击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3.过分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速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些城市化建设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过分的注重建设速度而忽视了建设质量,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不能为了早出政绩而忽视了客观规律,要以城市发展为大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对策及趋势

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展需求,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合理规划,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做好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建设;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规划速度,建议强化城市法制化进程。

1.合理规划,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所以城市规划要合理,要经过反复推敲后才能开始建设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同时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要追求人性化规划理念和和谐发展理念。

2.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做好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建设

要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城市规划不能忽视人文关怀,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染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然环境减少了,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遭到了破坏,于是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注重环境的保护,他们提出,不能牺牲下代人的利益来维持今天的奢侈。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注重借鉴并加以吸收,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加大环保力度,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规划速度,建议强化城市法制化进程

保证城市建设质量是一种严肃性的要求,不能一味的寻求速度和忽视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包括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都要注重法律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规划的严肃性,这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分不开,法制建设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1989年国家出台《城市规划法》,该项法律的实施真正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目前地方性法规仍然需要完善。因此,要避免规划失效,使城市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执法进程,完善执法措施,强化对规划主体和客体的约束机制。

三、结束语

我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时期,正在经历着质的飞跃与发展,所以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必然要因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新时期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十分必要,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晋平 单位:吉林省和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倪刚.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何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33.

[2]刘艳芳.浅谈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及其发展[J].商,2015(,24):26.

[3]穆林.浅谈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安全防范问题[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2-113.

第7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项目建设和基础设备建设越来越多,是原有的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空气污染、水污染、固态废弃物污染等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1 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城市的概述

1.1 城市水土保持

城市水土保持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城市水土资源流失加以预防,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水土资源加以治理与在保护,以实现促进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城市水土保护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绿化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及合理运用水土资源的等方面内容。

1.2 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2】。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涉及三方面:水土资源的切实有效的管理及运用、,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环境污染的治理、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水土保持中的绿色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及合理运用是城市水土保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水资源的保护及运用,能够使城市形成一套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而生态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持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与城市水土保护相辅相成【3】。

2 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

2.1 城市水土保持的研究起步晚

我国对城市水土保持的研究起步较晚,当前城市水土保持的仍处于最基础阶段,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大多是理论为主,具体的实践治理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2.2 缺乏综合合理的规划

我国对城市水土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将其提至国土整治,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战略高度,没有对水土保护工作进行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多数城市水土保护社会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理措施单一;注重工程及保水措施,轻视林草及排水措施的现象,影响了城市水土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进展。

2.3 缺乏专项资金

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实践中存在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不能满足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开展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在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城市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

2.4.森林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覆盖率在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种重要指标【4】。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较为滞后,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偏低,不利于水土的保持和水源的涵养。

2.5.城市降雨利用率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城市中的硬覆盖面积占到了绝对比例,雨水的渗入量极少,然而在绝大多数数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没有对雨水的蓄存和利用给予足够的重视,雨水往往通过污水排水系统进行排出,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

3 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基础研究

应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负责性进行充分认知,加大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规律及因素的相关研究力度,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讨。同时,应该加强水体流动及联接、污水处理回用方式、城市水环境容量、人在水面、河流景观、蓄水洼地的布局及条件、观赏设施、水生动植物等水土资源保持治理工作的研究。

3.2 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首先,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进行科学的划分【5】,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并严格的进行相关治理。对预防保护区进行规划中建立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系统;通过园林、建筑、自然景观等人为景观的建立,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建。加强重点监督区的切实管理,真实贯彻“三权”,在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中从源头抓起研究监督,确保开发建设单位如期完成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严格依据水保法的明文规定而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严厉打击而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例如:随意倒垃圾。在进行重点治理区的规划过程中,应该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急性综合考虑,做到全面与局部,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社会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比如:通过生态技术、物质循环技术、清洁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进行造林绿化规划,通过提高城市绿色植被的覆盖率,构建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绿色长廊、

3.3 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积极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将水保、环保、林业、城建等各部门工作协调处理,并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3.4 加强植被建设

植被的建设设计应该考虑防风固沙、城市景观生态学、耗水量小等方面,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对散生木、林网、林地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将森林资源与水资源连为一体,构建林水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3.5 城市雨水资源化

应该重视与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行雨水下渗、蓄存、再利用的相关工程建设。通过雨水的下渗及土壤的净化,减缓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情况,可以利用蓄存的雨水资源进行厕所冲洗、绿地浇灌等。

参考文献

[1]闫胜利,高真伟,杨国利等.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4):162-163.

[2]戴荣福.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3]张华庚.浅谈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5):23-24.

第8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绿化;生态城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实践中逐渐开始重视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往我们评定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主要看这座城市的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体制完善程度、城市规模等因素。现如今在这些条件上又加了一项很重要的评定标准,那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情况。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张,绿化面积严重不足等等城市问题相继产生,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由于生态环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成为了一个城市形象的标志,是反映城市内部人文特色的关键。同时,城市绿化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其也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一、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的作用

1.城市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文明逐渐形成,人类的生产、生活开始集约,人类开始集中聚居,远离大自然。因此,只能在城市中建设公园、绿地、小桥流水、绿茵草坪来满足对大自然的渴望。无论在城市的公园中还是在街道上,尤其是在小区、机关、学校等场所的绿化中,园林式景观种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类对城市绿化建设尤为重视,为人类提供了更方便、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进一步改进了城市人居环境。

2.城市绿化为人们提供了美丽清新的环境

城市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花色鲜艳,具有形态、色彩、风韵、气味等代表美的特色,观赏性极强,且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利用植物的美,搭配出靓丽的风景。园林植物还有减弱噪声、阻滞尘埃、固氮释氧、提高空气质量、减轻空气污染等作用,所以,人们通过栽种树木、花草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可以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3城市绿化维护了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建立稳定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公益事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个城市的公共绿地、公园及城市边缘等的建设,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从而改善城市的小环境,因此,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城市循环发展。

4城市绿化具有防灾害作用

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并且能净化城市空气、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同时,还有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我国虽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很少考虑城市防灾要求,缺少应对各种灾害的必要辅助措施,但是城市的绿地在城市防灾过程中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及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首先是由于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绿化林木有可能受到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开花少,结果少甚至不结果、不开花等现象而影响观赏价值。其次是受到城市环境影响的绿化林木,会出现枯倒、病虫害等影响环境的美观及树种的观赏价值。另外,是容易受到人类的破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国内在绿化行业方面的规范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目前我国在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中尚为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以及管理手册。在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以及规划过程中就会造成在绿化规划方面、设计以及建设、监理方面的工作缺少一些具体的、可参照的行为标准,这也给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工作检测以及监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老城区的绿地率偏低,屋顶绿化以及垂直绿化应用不足

近年来我国虽然极力倡导生态城市的建设,但对于绿化区域还不能做到合理分配,各地区绿化面积均衡的效果,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老城区的生态建设方面。并不是每个城市居民都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大部分市民还是选择老城区这种房价较低的居住环境.而城市的管理者一般侧重于新城区的绿化建设情况,忽略了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这就造成了老城区绿地率偏低,屋顶绿化以及乖直绿化应用不广的现象。

3.资金以及养护的管理体制不到位

城市的生态化表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一切的自然资源,对于生态结构不完善的地区要进行绿化工作,从而保障此地区生态环境结构的合理性。而这些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还离不开资金的不断投入。就算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经过风吹雨打,年久失修之后,也要进行必要的拆迁重建,更何况是有生命特征的生态环境,为了其能始终保持健康的活力,定期进行维护室必要的工程项目。虽然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都设置物业部门来维护绿化,但是有些资料显示,在一部分老城区内,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物业部门,无法对老城区的生态环境进行长久的管理,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使得居住区在绿化以及养护工作中形成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的现象,甚至可能发生,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绿化区域后,在第二年就丧失了当时建设的目的和效果,居住环境又恢复到从前的荒凉迹象。

三、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化问题的对策

1.积极进行垂直空间探索

寻找屋顶绿化的发展途径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而言,屋顶绿化就是脱离了在地标种植的技术,实现了在阳台、屋顶、天台等高低进行绿化建设。推行屋顶绿化政策,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在一个城市中,屋顶、阳台灯场所常常被人们忽略,成为了囤积货物的场地,实际上屋顶的面积并不比土地资源小多少,充分的利用屋顶资源,可以完善生态体系,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但是这种屋顶绿化规划建设的投入资金要比地表绿化建设大,在维护方面也比较麻烦.所以为了保证屋顶绿化建设的正常实行,国家和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相宜的开发政策,不断灌输市民支持屋顶绿化的方案,建立屋顶绿化的实验项目,从而发现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2.因地制宜,加强绿化设计

根据老城区的绿地率偏低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老城区的绿化面积,以保持新老城区绿化面积的均衡状态。而且由于老城区的城市化建设较慢,建筑的坚固度、实用度有所欠缺,大量的绿化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往往老城更新时,曾经突入大量成本所建的绿化会被工程所破坏,所以,在考虑这种情况后,对老城区的绿化建设应更多考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绿化改造及补植,而不是完全植入新的植被,最好采用本地特色鲜明、抗早、容易成活的植物,为维护工作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绿化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外大多数国家也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虽然我国当今在城市的建设绿化工作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也依旧存有着相对较多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以及重视城市绿化方工作,以确保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有序、健康及规范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也显现出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主导,更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设计规划,而城市建设规划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同环境保护规划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发展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等诸多问题,这些诱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制约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对城市化的进程也存在阻碍作用,经济发展还需要城市规划的合理配合,为此,城市规划的严谨性、科学性是很重要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才是一个城市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城市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首先,缺乏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城市规划的处罚和违法行为不符,导致无法对违法建设的当事人进行合理处罚,法律法规没有严格的介入,完善对城市规划的监督机制,复杂城市规划的各级管理部门多,在不同层次不可避免地存在既得利益冲突,这种缺乏法律保障,民主监督的城市规划,很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最终受害者是人们群众。其次,城市规划未形成系统。没有完整的城市规划编制系统,多个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尚未编制,很容易在规划中产生较大误差,引发争议,规划的思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考察不够仔细,出现很大重建、修建的浪费工程。然后,在城市规划实施的上与规划设计不符,往往受到一些局部利益的影响,以致造成个别地段的规划与实施脱节。同时,规划实施没有按照合理的时序来进行造成城市建设的集约性下降、土地浪费及城市远期发展受到制约。最后,在城市规划管理上存在权限分散现象,由于市城建局、市建委、各区有不同区域范围内相平行的规划建设管理权限,编制各自不同的规划,执行各自不同的管理程序和收费标准,导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无法形成统一,同时大量违章建筑的存在破坏了城市合理布局,影响城市总体质量下降。

二、城市建设规划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城市规划的法规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规划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让城市规划管理在法律的保证下得到协调发展,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确保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规划技术达到更为标准化和严密化。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细节。

(二)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设计的城市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其体现出更多科学性,在城市规划法规有其合理的程序监控,防止各种行为发生。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三)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如何科学编制

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3.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结语: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是一个物质文化高度集中地地方,城市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针对以上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更应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仅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严格要求设计,更要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不断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城市规划设计完善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