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形体训练;方法研究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设置了更多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而形体训练课是近年来颇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它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气质,使学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更能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但由于高校形体课程开展时间较短还不够完善,在训练方法与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高校年轻教师自身表演水平较高,但教学能力稍显薄弱,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这种问题是基于市面上缺乏一套系统的教材、完善的教学方法,加上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尚浅,这些阻碍了形体课教学的发展,所以针对高校形体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迫切的。
我国的高校大学生艺术专业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在高中阶段忙于应付高考,长时间坐着学习,缺乏身体的直立感。在现今高中学生,教育以应试高考为目标,缺乏身体以及艺术感染力的培养。高中生在长期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有的学生的体态弯曲,肥胖,缺乏想象力,这是国内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反观欧美国家注重艺术的培养,如美国选秀节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舞林争霸)许多参赛选手都是非专业人士,有设计师,工程师,医生,甚至有残疾人员,他们无论身体的表现力还是对舞蹈的想象力都令人称赞,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之处。
在探讨高校形体课教学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何为形体课?”形体训练课是以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的体态得到训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修养,形体之美和精神之美的和谐统一。为了达到形体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原动力。源源不断的兴趣是学生积极进行形体学习的重要支撑,是形体课堂开展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形体课有初步认识。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改善形体姿态,提高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也让学生们了解在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身心状态是有极大的可塑性。另外,形体训练要与音乐相结合,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激发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对音乐的感受,对优美动作,对高雅举止,对良好的形体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达到促进学生艺术修养。教师在看到学生的进步应及时的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形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在鼓励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当然学生有不足之处,教师也应当指正,可以使用大范围鼓励,小范围批评的原则,使学生感觉得到重视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可以使用粗蛮的手段体罚或是使用其他的语言攻击,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现代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对形体课的学习失去兴趣。总之教师要更多地去关心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因而感到自豪,情绪高涨,增强学习兴趣。
2 针对性的形体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形体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由于形体训练课的课时限制(共34课时,每周2课时),所以每一堂课都需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在短时间内了解好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组合的形式集体训练,分组训练两种方式。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练习,这几个环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运用到实践之中。动作的节奏要由慢到快,以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让学生们感受姿态美、形体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体态训练、地面训练、把上训练、把下训练。
课程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形体课教学是为了塑造学生健美的形体,使学生形态呈现端庄、挺拔与优美感。基本体态包括坐、立、行等。对于基本体态不够规范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加强训练。例如:有的学生含胸驼背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靠墙站立,借助墙的平面来培养和训练站立时身体的挺拔、保持头部、躯干和腿在一条垂直线上的良好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使学生的基本体态达到应有的规范,也就是所谓的“站有站姿,坐有坐姿”。对于O形腿的学生,应加强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外旋的训练,拟用把上擦地、蹲等动作来改善。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这些方法都切实可行,效果明显。
地面训练:地面训练是在把杆训练之前的辅助练习,通过基本关节运动对肢体各部位产生初步认识,为把上训练打下基础。如压腿(前、旁、后),压肩,后弯腰,腹、背肌等训练。通过地面训练加强身体的柔韧性拉伸,解放身体,为进一步学习动作和塑造优美身体线条打下坚实的基础。压腿时要注意腿部的开、绷、直以及上身的直立。在遇到学生韧带过紧时,不要太过苛求其柔韧性,而是强调保证正确的姿态并且鼓励学生循序渐进的练习。
把上训练:把上训练是地面训练的延伸,为把下练习打下坚持的基础。把上训练使身体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全面的训练。把上训练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单腿蹲。主要解决:躯干的直立,重心的稳定,进一步加强腿脚的外开及肌肉控制能力。
把下训练:通过把杆上的一系列训练,身体已掌握了相应的能力,把下训练是在把杆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主要完成基本舞姿及跳跃的练习,在训练舞姿的表演性同时重点强调腿部的稳定性、爆发力及身体的协调力。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初步培养动作的表现力和高雅的气质。通过以上动作增强学生腿部支撑人体站立和立腰拔背的力量,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在教学中要做到每节课练习,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随意编排组合。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内心意识决定外在行为举止。形体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进行有意识的心理指导,培养出学生健康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学生在各项事业上都能够稳步前进。在形体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心理保健与心理疾病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提前了解哪些心理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形体训练离不开竞争与比赛,而且大多还需要通过舞台进行展现,如何克服紧张的情绪,在舞台上显得落落大方,更是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进行教诲与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德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关心集体,关心他人,通过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勤奋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4 提高教学实效
形体训练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遵循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形体课成效。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组织学生观摩比赛演出或观看录像,使他们更直观、更深入的体会形体训练带来美的享受和真切的练习效果,以便以良好的职业形象走向社会。教学方法力求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形体训练课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形体课的艺术教育成效。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塑造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及优美体态。形体训练不但可以塑造学生的完美身材,同时也能够培养高雅的气质,表现出现代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风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专业之行都有着现实意义。我国在未来会在艺术教育培养上更加投入,高校对于形体的教学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不断总结,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明确目的,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让学生感受到高校的关注,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随着对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形体教学与艺术教学将会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晓妹.初探高校形体课教学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42-46.
[2] 李景红,蒋桂凤,蒋满华.形体课对女大学生形体成熟美塑造的探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5):120-123.
一、选择题训练方法确定的事实依据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命题,考查内容始终较为稳定。在训练中,精选能覆盖基础知识、最具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典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选择、判断、辨析),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变通性、深刻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1],逐步接近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在高三的第一学期,承载基础知识点的选择题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果,提前为即将复习的知识扎实基础,方便滚动所学知识。而教师在检查学生选择题训练情况及通过平时学生的做题情况,坚持做好易错题的记录跟踪,还可为后期复习的针对性提供宝贵资料。
二、选择题训练方法
(一)高三第一学期:以《选择题训练》(本书由马文龙、陈彦玲编写)为训练材料,扎实基础
由于第一轮复习教师任务繁重,既要编写适合学情的上课学案,又要精选能承载考点和巩固复习内容的课后练习,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此时,通过前几届的高三复习体会,再根据2013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高中化学总复习《选择题训练》这本书作为我的第一轮选择题用书.尽管这本书经过了好几次修改,但我还是根据我校的情况做了一些训练方法上的改变。
1.操作方法
高三上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没有给学生讲知识内容,我首先问学生,选择题和二卷题你更喜欢做哪项?在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后,我接着介绍选择题的重要性和训练选择题所能带来的连锁好处。然后开始介绍这本书:每题都是按“题析”、“拓展”和“练习”三部分展开的,题析的过程是让学生检查知识漏洞和暴露思维缺陷、思维障碍,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纰漏;拓展的过程是让学生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的感性认识,达到编织知识网络目的,在学生的头脑中重建知识结构的框架;练习的过程是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①我提前先做,标识出过难题目,此类题延后推迟到该内容复习完后再做,以防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②范例首先独立完成,把错误的选项改正,然后看范例中的“拓展”,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清晰的感性认识 ③练习题写题析,不拓展,但要求每个错误的选项都能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2.效果显著,增强信心
期中考试,我所教在班级在选择题这块处于平行班前列,比第二名高出3.73分。清晰记得期中考后,有很多学生在反思本上写道:我尝到了每天一题,积少成多的甜头;选择题训练使我预先对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当老师的第一轮复习到对应的章节时,我学得更加轻松,对知识的把握和积累更为高质高效。它也使我养成了及时纠错的良好习惯。
3.实施注意事项
(1)全面依靠学生,但不等于教师任其而为之。每天应不定时抽查学生的做题情况
(2)对于某些总是不自觉或不按要求去做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规范其行为,坚持每天检查,直到形成良好规范后,才改为不定时抽查。普通班的学生更应如此。
(3)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鼓励其认真独立完成的同时,也可参阅成绩好的同学的题析完成相应内容。
(二)临近高考,有的放矢,攻破难点
我们知道,在短时间内要使学生的学科能力大幅度提高是不可能的,但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却是可以的。根据《选择题训练》用书的情况及通过分析研究学生平时考试的答题情况,编制典型范例对学生进行难点突破训练。笔者经过精心挑选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典型的例子,使学生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运用。既达到攻克难点的功能,又培养了解决这一类题的能力。
1.1高校足球发展现状
如今中国高校足球的训练理念普遍还是以成绩论英雄的状态为环境,“急功近利”的思想还存在大部分的学校教练员的理念中。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以及环境的影响,时常会发生学生训练遭受损伤的情况,这一理念的存在严重的禁锢了我??高校足球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整体足球技术水平的提升。单纯的就训练理念而言,每一个教练员在足球训练中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训练的内容和计划,并且会涉及到高校教练员在训练方式上的应用。正因为如此,必须要让学生能接受最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我国的足球招数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我国足球训练多关注与国家队和甲级队的训练模式建设,对于高校学生足球的发展却不太重视,使得我国高校学生球员很难接触到高级别的训练,至此,也就无法学习和领会高级别的作战方法以及训练理念,并且我国足球存在许多不够规范的训练理念。
1.2高校足球存在的问题
1.2.1足球教学理论的落后。如今,世界足球在技术、战术上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对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水平有很大的要求,一个运动员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整体机能潜力的时候,也要注重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足球不仅仅是检验一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更是检测运动员将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1.2.2教学中训练方法单一。我国足球训练方法基本停留在粗狂的模式上,太过于单一,没有完整的系统进行指导配合,并且对运动员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有所忽视
1.2.3教学和训练不相匹。在普通高校中,足球教学的主线是正规竞技项目。随着竞技足球难度不管的提高,导致竞技足球向着娱乐于健身的方向发展。介于此,很多高校只是满足了竞技足球的要求,而却将教学与学生的实践不相匹配。
2.我国足球组合训练方法的探究
2.1组合训练法的简要介绍
组合训练是由训练方法、原则、内容、安排内容以及承担负荷所组成的。以原则为基础,根据相关训练理论,运动规则、目标以及训练的目标进行足球的组合训练。并且,一定要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以便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2组合训练法的应用
2.2.1由简单到困难的原则。因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强,认知能力强,老师一定要好好借助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反复练习。并且在联系的过程中要秉着从简单到困难,从慢到快的原则,让学生慢慢的适应。
2.2.2对运动员自身进行加强。参加比赛是为了让运动员自身的技术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通过比赛,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经验,采取单项的训练,进行单项的突破,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2.3落实“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
平常我们做事之前都会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一个长远的清晰的目标。这种目标对于足球训练来说更是重要,足球训练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目标。其一,学习足球这项运动的人一定要是喜欢并且热爱足球的人;其二,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并且坚持下去;其三,要让学生有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一名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而且还要认真的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热爱上这项运动。所以要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生亲身的实践训练中。
3.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配合老师一起完成教学目标,更要在每天的训练过后,对自己进行自我总结与反省,这样能够做到再第二天的训练过程中针对前一天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与改正,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而且通过自我反省这样高层次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相应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足球这项运动,发现它迷人之处,并对它更加喜爱。同时,教练员在学生训练的过程当中,发现不对的地方,应该立即指出,最好对每一个人做出适合他本身的训练方案,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可以让训练方案相同的两个同学,再训练之后进行心得分享,这样彼此都对这个动作或是这个这个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
4.将训练中加入心理训练法
足球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心理训练法,当运动员面对不好的局面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正确的心态,与队友相互配合,积极的、从容不迫的去面对接下来的比赛。再综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球队和个人是同一个团体,不可相互分离。教练员要对心理有问题的学员进行一一指导。这样再面对某一问题或同时面对一个问题时,学生不再紧张而导致使问题严重化。这也提高了学生应对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摘 要 足球运动是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较为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长时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足球教学方式以及训练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手段,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佳。在高职院校中,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理论知识显得更加实际。本文主要分析当下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中的训练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足球教学 训练方法
在体育运动中,足球可以说是我国国人最热爱的运动之一。足球几乎是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当前我国大中小各类型学校都有足球体育项目的教育,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随着教学形式的改革,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高职院校足球教学训练的现状
当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足球教学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最为明显的现状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地位概念含糊,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实现自助式训练[1]。在教学时,往往出现教师是课堂中心,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走,这样的教学现状也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最终的训练结果也不理想[2]。此外,因为高职院校当中的体育课程教学时间较少,同时足球又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的现状也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的足球动作、战术分析难以达到教学标准,往往只能够掌握某一种足球战术或足球技术,并且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必然无法达到比赛的要求[3]。由此可见,这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显然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导致我国高职院校足球教学质量较差。
二、提升高职院校足球教学训练质量的方式
(一)提高运动员对足球的热情
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便是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一规律几乎适用于任何教学,高职足球教学也不例外。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本身就对足球有一定的热情,对此,教师相对于培养兴趣而言更重要的是保持学生对足球的热情。想要有效的保持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理解学生对足球有热情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普遍为21岁,21岁的青少年对于竞技的胜利有着强烈的渴望,渴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胜利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对此,教师便可以利用举行比赛进行团队性教学,教师可以将两个班或多个班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足球比赛,比赛的奖励相对而言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求胜欲,适当的激励学生的“战斗”情绪。
(二)结合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
善用当前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分层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得以成长。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的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例如,高职教师在实际的足球动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动作当中的细节,并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形象,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动作中的细节,教导学生对该系列动作的注意事项等。最后,教师便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演练,让学生找出小组中组员的优缺点,从而实现相互进步的目的。
分层式教学需要尤其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例如,足球教育应当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教学实现分层式教学,先教会学生射门、运球、传球等基本动作,在学生熟练之后再进行整体教学,即比赛练习。同时,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特别照顾这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些学生“开小灶”,从而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跟上教育的整体步伐。
上述两种教育方式都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当前教育质量的缺陷,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障教学训练质量,提升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
(三)高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
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的影响甚大,上述已经提到过,当前足球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高职院校足球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老旧,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不创新,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给学生提供的教学质量较低,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素养,提升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利用网络、新媒体了解世界上各类型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筛选符合自己、符合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起到提高足球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足球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训练方式,但是却不能是唯一的训练方式,只有选择学生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保障足球训练的教育质量。对此,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教学环境、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综合性设计教学训练方法,从而使高职院校足球教育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亮,黄艳,王文军.新形势下促进高职院校足球教学效率提升的措施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7).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现状;方法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篮球事业也在飞速前进。提高高校篮球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现状,也是目前各大高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篮球一直是广大男生钟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直都很高。在高校中开展篮球比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下就主要分析高校中开展篮球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的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目前高校中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分析
高校篮球教学的开展,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很多的阻碍,使得高校篮球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和训练水平。与此同时,高校的篮球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的篮球教学方法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度的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基本步法以及姿势来进行投篮、运球、传接球等方面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调,缺乏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先对基本动作进行示范,然后再组织同学和老师一起练习,整个教学的过程只注重了对篮球基础技术的强调,而对篮球比赛中需要更多的注意事项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学生进行这样的学习,只了解了基本的技术,但是在比赛中如何的应用根本不了解,不利于提高后期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积极性。
2.训练方式片面
篮球这项体育活动重在训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只是作为篮球学习的一小部分,学生要想打好篮球,还需要通过不断地训练,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在后期的篮球活动中脱颖而出。目前的训练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之后,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对课堂所讲解的基本动作重复练习。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一种打篮球的基本技术,但是过多的重复练习也会耗费学生过多的时间,而且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容易模仿别人,很难进行自主的创新。同时也没有与他人和老师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收获的东西很少。
二、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分析
1.游戏训练法
高校学生都有爱动的特点,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面对枯燥无聊的课堂,很多的学生都只是通过看手机、打游戏、睡觉来度过,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高校篮球的教学重在学习技巧,实践性较强。高校教师开展篮球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吸引学生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游戏训练法主要是在教师开展篮球动作学习的同时,编制部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游戏。这些游戏的针对性较强,不仅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教会了更多的篮球技巧。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需要仔细地设定这些小游戏,这些趣味小游戏必须符合学生的自身需求,将篮球游戏和篮球课程中需要学习的技巧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快速的掌握篮球技巧。游戏的设定主要是教师的职责,要充分考虑到游戏与课程的联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点子。通过教学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将篮球教学课程开展的有声有色,不断提升高校篮球的教学水平。
2.发现训练法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的篮球教学和训练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新颖的训练方法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所展现出来的训练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发现训练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训练方式。发现训练法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课堂所要求的基本技巧,也不会通过演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示,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题,并安排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对问题的现状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定一个特殊的场景,将学生引入实际的场景中,思考问题就会更深入。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篮球的训练项目,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针对其中的优缺点给予公正的评价,并讲解一些好的技巧。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展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篮球教学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针对现代高校的教学现状,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篮球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水顺.比赛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苏新荣,甘荔桔,李刚.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提高练习游戏水平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关键词】大学生 篮球 罚篮 训练方法
对于传统训练中单一、缺乏针对性的罚球训练,现阶段国内外训练理念更趋于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实效性强的特点。技术训练中,更多的开始关注细节,比如膝关节弯曲角度对罚球的影响、瞄准点对罚球的影响、程序化行为对罚球的影响等很多方面;在更加重要的心理训练中,对于情绪的调节、自我调控、心理暗示等很多角度提出了训练的理念和方向;其他方面还有罚球所需肌肉力量的使用和锻炼、表象训练、条件限制训练等。
一、罚球训练的手段探析
投篮作为篮球技术中最根本的技术之一,是被篮球运动员最先掌握的技术动作之一。但是在罚球训练过程中很少有教练和运动员关注细节。泰德?圣?马丁曾经连续罚球命中2036个,是罚球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在《投篮的技巧――从罚球到扣篮》中谈到了瞄准点的问题,他认为瞄准点应该放在篮筐的后沿,即篮圈上离罚球运动员最远一点。后来王恩泉在《瞄准点对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及运动学分析》中也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对此看法的研究中,结合运动技能控制这一学科相关知识,对于瞄准点的问题进行了一组实验,受试者为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班同学。让受试者分两天进行两组罚球线投篮,每组100个。第一天瞄准点为篮筐前沿,并且目光随投出的球移动,第二组瞄准点为篮筐后沿,并且在出手后一直盯住该点直到球入筐或者与篮筐接触。结果是第一组进54球,第二组进76球。在相同的数量,相同的强度下,第二组的命中率比第一组高出22%,而且第一组命中率开始下降是在后30-50球,第二组则失球点较为平均,可以看出,瞄篮点的正确确立有助于运动员在体力下降时保持有良好的命中率,有较高的稳定性。
杜亚军在《罚球中出手角度与屈膝角度对罚球成绩的影响》中详细说明了出售的合适角度和较佳的屈膝角度,以及出手角度与屈膝角度的角度差关系。出手角度要控制在140°-150°之间,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命中率;屈膝角度大约在110°-120°之间是会有较高的罚球命中率。也就是说,在篮球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罚球时要保持每次罚球的出手角度和屈膝角度在理想范围内,或者说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动力定型,可以从技术上提高罚球的稳定性。
通过这一观点进行了一个实验,受试者体验不同大小膝角(小于110°或大于120°)的罚球感觉,通过受试者描述:膝角过大的罚球,不但消耗体力,而且膝角过大致使投篮动作连贯性差,打乱了投篮节奏;膝角过小时,很难保证出手角度和球的弧线。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膝角,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罚球的稳定性。篮球运动的基本功是该项运动的重中之重,因此良好的罚球稳定性一定是建立在有标准或者合适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在放松无压力状态下有较高命中率的基础上。
二、罚球训练的方法探析
(一)表象训练法
表现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其中,动作表象训练特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肌腱、关节表面所形成的感觉的重现。结合体育心理学中对表象训练法的研究,通过表象与篮球训练之间关系的分析,具体可以将表箱分为两种,整体过程目标类似于整体表象,要求运动员关注罚球过程中整个身体的感觉。在罚球训练中,运动员可根经典比赛中的状况,或者自己模拟出比赛中的关键罚球状况,切身的去体会当时的比赛情形,制造紧张和焦虑,然后在高焦虑的水平下,进行整体表象的训练。人的思想是无限的,运动员通过表象训练,可以很大限度的模拟相应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大量的训练不断地去克服,最终习惯于很多相应比赛中的紧张环境,在比赛中取得先筹。然而在表象训练中,运动员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力求沉浸在模拟的比赛情形中,才能充分发挥表象训练的作用。
(二)暗示训练法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运动心理学中提出,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是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比如常说的在考试前默念“我叫不紧张”就是自我暗示的一种。著名的巴普洛夫学说认为:自我暗示训练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语句,也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去调节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从而调节人体的内部过程,比如人的心态、情绪、信心、意志等。经过受试者的亲身体验,在罚球训练中,运动员确实可以通过各种自我暗示来调节心情,稳定技术动作,排除外界干扰。比如默念“我的注意力就在篮筐上”、“球出手以后会直直的从篮筐里穿过,发出刷网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训练法可以看做是一种信心的催化剂,通过罚球前思想中的不断暗示,大大提高了罚球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在出手时更放松、更从容。常见得最多的是“自我暗示”,从心理学上说,自我暗示就是一种自我肯定,通过想象某种事物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然而暗示也分积极和消极之分,比赛中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影响自身对比赛的态度和积极性;积极地自我暗示却能很大程度上加强对自己的肯定,它会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引领运动员偏于积极地行为。建议在训练中通过大量的尝试,充分掌握暗示的方法后再运用到比赛中。因为暗示法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的心理活动和想法,在比赛中过分焦虑的情况下,不程度的自我暗示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程序化行为训练法
程序化训练法,就是在作出常规动作中的技术动作前,进行一套程序化行为联练习。每次站在罚球线上,拿着球,可以先设定一套自己感觉舒服的行为,表象一下球出手后进入篮筐的情景,再把注意力集中到篮筐上,进行罚球。如NBA中的阿里纳斯,在罚球前会持球在腰际绕上三圈,再出手投篮;贾森?基德,运三次球后做一个亲吻篮筐的动作,再进行投篮动作等。这些都属于程序化行为。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对程序化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可以得出:罚球程序化的养成,会给运动员一种“做完动作理所让然就会投进”想法,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罚球运动员的注意力。职业运动员罚球前的准备动作千奇百怪,但是几乎是每次罚球都有相同的定式,如计算机程序的输出一样,输出运动员最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力度。上文仅提到了比较有特点的阿里纳斯和贾森?基德,其实纵观全球职业男篮的运动员,每一名球员都有着程序化的动作。甚至可以说,篮球运动的训练就是将技术动作掌握成为程序化的例子。一个动作接下一个动作,程序化训练做得好,在比赛中做动作就会越从容,越自然。那么程序化动作是不是越夸张、越复杂就好呢?当然不是了。遵循基本技术中提到的“尽可能减少肢体上的动作,以免增加投篮的不稳定性”,在设计程序化动作时,要尽量的保证动作简单,并且能充分的放松肌肉、放松心情便可。
(四)条件限制法
谢切诺夫提出“一切随意运动,严格的讲都是反射”,“脑的活动的一切外部表现,确实都归结为肌肉运动”。掌握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生理本质就是心理承受刺激变化的条件反射过程,其训练的过程为“刺激――适应――刺激”的循环。条件限制法就是将抑制过程应用于训练中。经过对条件限制法的研究,结合体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发现它在训练中的使用一般比较灵活多样。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安排模拟各种情况去影响、干扰运动员的罚球,例如观众的呼喊和指责、嘈杂的音乐、教练员的责备等等,使其在罚球前期,通过深呼吸、甩手臂、简单地拉伸来缓解之前的疲惫,并时刻得到提醒,要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动作和篮筐上,而不要过多的去向球进与不进所带来的影响;拿到球开始罚球时,通过自我暗示等方法克服干扰,发挥出原有的技术水平;在罚球之后,做到“成功深追忆,失败找原因”,罚中不骄傲,不中也不气馁,调整身心投入接下来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使队员适应各种比赛环境,提高其适应能力,为参加比赛做足心理上、生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条件限制法能让训练回归于比赛,最大限度的还原比赛时嘈杂的情景。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求的技术动作上,增加正确信息的感知度,是错误的动作和反应不能出现或者很少出现。从而提高练习质量,提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长时间在此种环境下训练,以保持在嘈杂环境下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正视当下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便能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关键时刻摒弃其他杂念、忽视一切干扰,将技术动作充分的发挥出来。个人觉得条件限制法比较适合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情况。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最容易受到的干扰和压力就是来自观众、噪音等事物,进而扰乱心理的稳定。通过大量的训练,使运动员适应此类环境,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
三、结语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应该正视自身身体原因对罚球技术的影响,针对存在不同问题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应注重心理层面的训练,其中条件限制法、自我暗示法、程序化行为、表象训练法等方法效果显著有效,锻炼心理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面对各种压力下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的能力。教练员应通过相关理念,不断创新训练方法,不断挑战运动员的极限,使其运动表现越来越出色。
参考文献:
[1]张进.影响我省大学生男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洪晓彬,刘欣然,李孟华.程序化行为对篮球罚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佟春雨.浅析“罚篮”在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2,05.
[4]颜敏.浅析影响篮球罚篮命中率的因素及训练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
关键词:高师钢琴;落臂;放松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12304
从事高师钢琴教学多年,笔者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有较深地了解,对于他们的钢琴学习有很多的感触与心得。音教专业的学生构成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入学时的钢琴程度良莠不齐,有从小学习钢琴的“童子功”学生,也有程度较浅的应试类学生。应试类学生大都没有良好的钢琴基础,只是在普通高中分科时才发现自己的文化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于是产生了学“艺体”的想法。没有“童子功”的学生选择钢琴表演专业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没有一幅漂亮嗓子的学生学习声乐表演也有局限,那音乐教育专业就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既可以弹钢琴又可以学唱歌,还能跳舞。这样,音乐教育专业就是一个较好的现实选择,于是他们兴冲冲地开始学习钢琴。从高中才开始钢琴入门,单从提高音乐素质,学一个特长本也无可厚非,但这批学生学琴之初就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为了读大学,老师为了升学率。他们忽视钢琴基础的学习,钢琴老师为了赶进度,往往随便弹一些简单的曲子就提前让学生准备高考曲子了。在选择高考曲子时也费尽思量,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通常违背教学规律,拔苗助长,布置一些远远超出学生自身能力的钢琴曲,然后让学生花费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的时间苦练两首考试曲子。这样,学生们每天数小时的练琴就花在识谱和弹顺曲子上,至于其间遇到的各种技术课题就顾不上解决了。弹琴时手臂僵硬,音色粗糙,弹奏不连贯就成了他们的通病。这些学生无论演奏程度深浅都需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手臂的放松。这样,如何进行落臂练习和解决手臂放松的问题就成为学生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钢琴弹奏中,十个手指好似冲锋陷阵的士兵与键盘直接接触,手腕、手臂是它们强有力的后盾。手指训练得好,指尖力量集中,手指灵敏,能弹得出均匀、明亮、轻快的声音,但其前提必须是手腕灵活有弹性、手臂放松,这样才能使整个手协调统一起来,使力量通畅无阻。没有手臂的重量,没有手腕弹性的协同,是不可能弹出珠落玉盘、颗粒饱满、光彩明亮的声音的,也不可能弹出富有感染力的钢琴作品。在钢琴学习中落臂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课题,这一课题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落臂这一技术课题加以强调。
一、关于落臂
落臂是放松手臂的关键,掌握科学的落臂方法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训练过程。在具体教学中要强调将重量贯穿到指尖的“重量弹奏法”,并且要做到行之有效。落臂这一基本技术几乎贯穿钢琴演奏的全过程,因此每位初学者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落臂训练,为以后的钢琴学习做好准备。
(一)落臂的准备
落臂之前让学生体会手臂松弛的感觉是至关重要的。落臂就是让弹奏者体会到手臂的重量在自然下落中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再经由手指将这一动能传递到键盘而发出自然、浑厚、饱满的音响的过程。具体的练习方法是:将手臂抬高至头部的位置,然后自然下垂,双手垂落到身体两侧,这是一种“自由落体”的体验,身心都放松。记得十多年前周广仁先生来四川音乐学院讲学时,曾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做手臂放松的示范动作。周先生将学生的两只胳膊举过头顶,然后突然放手,这时出现了一个状态,学生的双臂并没如周先生所愿自然下垂,而是悬在了空中。周先生指出这是一种手臂紧张的状态,当牵引的手刚一放开手臂就应自然垂落,这种被动的下落过程就是一种放松。于是,周先生开始介绍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钢琴弹奏法——重量弹奏法。重量弹奏中的重量就是人自身的重量,而不是指力量。重量是建立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之上的。弹钢琴其实就是非常放松地运用手臂自然重量触键,手臂完全自然放松时犹如垂挂的物体,可以随意晃动,抬高的手臂失去支撑会受地球的引力自然下落,而不是悬挂半空。手臂可以传送整个上身的重量,当它下落时,手指要站立支撑,指关节凸起并站稳。手臂自然重量的运用是钢琴学习的主要内容,手臂在向前推动时,伴有肘部的适当外展,指尖支撑住,肘部在向外展时手腕随着向左右、向上下似画圈样移动,当手臂回拉时,手指第一关节像钩子一样牢牢勾住琴键,腕部跟着往下移动,同时肘部收回。这样,肩、臂、腕全都放松,手臂的重量就真正贯穿到指尖了。这一练习也可以很好地缓解肩部区域的紧张。
事实上,从学习落臂开始,“重量弹奏法”就已经得到具体的实施了。周广仁先生指出:“手指好比在前线打仗的战士,必须要有畅通无阻的后方来支援。”这“畅通无阻的后方”就是指手腕到肩部,包括整个上半身都要放松。也就是从第一个支撑点——指尖开始,到另一个支撑点——接触到琴凳的躯体为止都应该保持自然松弛的状态,尤其是肩关节到腕关节处。任何一个部位出现紧张,力量就无法畅通无阻地输送到指尖。
(二)落臂的方法
有的学生坐在琴凳上弹奏时找不到手臂松弛的感觉,可以让他们站立弓腰甩臂,待手臂完全放松下垂后,再进行音束或单音的落臂练习。
在做落臂练习时,先将双手放在腿上,因为双手平放在双腿上的感觉是最自然和松弛的。再抬起其中一只手举到离琴键约一拃的位置,稍作停顿然后落到键盘上。落下的音符像雨滴挂在指尖,也像针尖落在键上,只要将手臂自然落下,手指在键盘上支撑住就可以找到臂力传送到指尖的感觉了。多次重复练习直至手臂完全放松,这样才能弹奏出音质好、声音透的音色。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四种行之有效的落臂方法。
1.多音落臂
多音落臂可从音束入手。“音束(clusters)”表示将相邻的几个白键或黑键同时弹下。用音束落臂的基本方法是:将五个手指轻轻并拢,握成半圆,抬起手臂,自然下落,从二、三、四指的音束落臂开始、再换一、二、三指或三、四、五指依次练习。对于手型差、手指软、指尖乏力的学生,让他们采用音束落臂的练习不仅可以消除紧张感,而且能够使他们更容易体会放松、落臂、手指站立和保持手型等。
2.单音落臂
单音落臂可从右手的食指开始。手臂抬高到离键盘约一拃的位置,然后食指自然落到中央C上,在一个八度中上下运行,可用节拍器四拍一个音地反复练习。右手的食指练好以后,交换左手的食指继续按要求练习。单音落臂的手指顺序可从食指开始,依次是三指、大指、四指和五指。当学生们掌握了中央C附近音域的落臂以后,对距离较远音位的落臂又有一些困难。他们总是出现肘关节僵硬、手腕不放松的情况。这时用近距离落臂的感觉带动远距离的音就可以使手臂放松。具体方法如下:当音阶式的逐级落臂完成以后,可以尝试单指一个八度到另一个八度的大跳,也就是先从中央C,带臂落到下一个八度,再逐级落到下一个八度。这样训练的结果是手臂在靠近和远离身体的任何键盘位置,都可以确保手臂的放松。
有的学生在白键上能通透自如地演奏,一到黑键就既弹不准又“抅”不住,手臂和手指都很僵硬。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临近的白键入手落臂,找到感觉以后就保持状态在相邻的黑键上试验,如此反复就可以巩固在黑键上落臂的感觉了。
3.双音落臂
当单音落臂掌握以后,可以进行双音的落臂练习。双音落臂可从右手的二、四指开始,在中央C的位置进行三度和声音程的落臂,逐级上行至一个八度然后下行回到起点。从二、四指开始落臂是考虑到这两个指头长短差不多,容易受力均匀,下键整齐。换左手的相同手指继续练习。一个八度完成以后,可参照单音落臂的方法,尝试在三个八度之内进行落臂练习。左手的练习方法与右手相同。指法的练习顺序是二、四指,一、五指,一、三指,二、五指,一、四指,三、五指等组合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了一条容易掌握的放松手臂的练习曲——《哈农练指法》第48条六度的双音练习曲。它的练习要求是:每个音弹后都要抬起手腕,手臂不动,手腕松弛柔顺,手指有力而不僵硬。先放松手腕慢练前4个小节,直至自如清晰地弹奏,再练余下的部分。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六度的手腕放松练习。
贴键送臂:从中央C开始,右手找到六度的键盘位置,左手低一个八度进行。这时,手臂放松,手指贴键,手型架好,手腕由高到低往下送。此时,肩、肘、腕三位一体全部放松,反复寻找松弛的感觉。练好一个位置又逐级上下运行,直至手臂完全放松。
贴键反弹:如前所示,双手贴键放在固定的位置,手腕略低由下向上反弹,手腕向上时,一指和食指稍微用力向内抓,寻找跳动的感觉。
4.和弦落臂
和弦的弹奏法大致分为长音和弦和短音和弦两种。方法同上述提到六度的落臂练习相似。
长音和弦的弹法:先固定好要弹奏的和弦位置,手指贴键,手腕略高,手臂放松,向下送臂力,让手臂的力量钩挂在键盘上,这样可以弹奏出浑厚而饱满的和弦音色。
短音和弦的弹法:它与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手腕放低,手臂松弛,由下往上反弹,如同弹奏跳音,音色跳跃而富有弹性。
对于有根深蒂固“手紧”问题的学生,一定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耐心持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切忌急功近利。这些落臂练习非常枯燥,可根据学琴者的具体情况随意搭配练习,并不一定每一次练习都必须逐一全部完成。为了既保持他们现有的程度,又打好钢琴基础,《哈农练指法》的各种技术训练可以为钢琴技术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二、关于手臂放松
如何才能让这些“非童子功”学生尽快掌握放松手臂的方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一些教学方面的体会,现与大家分享。
要想寻找有效的放松方法,首先应该了解何为放松?究竟怎样的状态才算是放松?我们需要的放松是肌肉在神经控制下有弹性的放松,不是失去控制的惰性的放松,也就是松而不垮。许多音乐教育家都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放松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著名钢琴教育家尼古拉耶夫给钢琴弹奏时手的正确状态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手不该像木棒一样僵硬,也不能像烂布一样松软,它应该像弹簧一样有弹性。”所以,放松的问题就是“力”与“松”的辩证统一,是一种“韧”,它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状态。臂、肘、腕如何放松?力量如何输送到指尖并一个一个地转换?指尖如何“勾挂”在琴键上?笔者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几种手臂放松的形象比喻。
(一)“吊桥”
在钢琴教学中引入“吊桥”的概念,还是多年前在但昭义教授的大师课中初次听说。学生端坐在钢琴前,把肩比做吊桥一端的支柱,而另一端则是吊在琴谱架上的手指,整个手臂应是放松的,就像富有弹性的吊桥,来回摆动手臂(桥梁),模仿桥的形态。此时,手指关节突出,指尖支撑重量,灵活而又坚固。肩关节和手臂有拉长的感觉,手和小臂做轻松自如的运动,同时能够体会到手臂自身的重量。
(二)“落滚”
落滚——即小连线奏法。由于“落滚”在说法上使演奏动作形象化,因而便于理解。“落滚”是一种强调音乐语气的奏法,很像“叹息”的语气,是非常有表现力的典型音调。弹奏落滚的要点是:手臂自然抬高,在空中稍作停顿然后顺势下落到第一个音,声音弹深,时值弹足,力度较强;弹第二个音指尖放松,手腕上提,触键浅,声音弱,收尾,两个音在同一个动作中完成。实践证明:“落滚”练习用于放松手臂是行之有效的。
(三)甩“飞镖”
钢琴弹奏中的“放松”与“紧张”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虽然矛盾却无法彼此分离。我们在电视体育频道中看到过“飞镖”比赛,有时也尝试甩“飞镖”的运动。在掷镖时,我们的手腕应非常放松,但“飞镖”在手腕力量的输送下,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靶子上,力量非常集中,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运动中的紧张。手臂像输送身体力量的管道,如果因紧张而堵塞,那么,在弹奏中手指将会与身体分开,就像没有油的汽车一样,无法行驶。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握基本原则:“紧而不僵,松而不懈”。让学生明白在钢琴弹奏中没有绝对的放松,也没有绝对的紧张,应该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其关键是掌握好“松”与“紧”的尺度并做好转换。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放松”而忽视了“紧张”,要通过对比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最终做到松紧有度,游刃有余地运用自身力量,弹奏出丰富的音色。
只是解决了钢琴弹奏中的放松问题,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学一个新技术,都会带来新的紧张因素。所以钢琴专家们深刻地指出: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同紧张作斗争,不断寻求放松的过程。
综上所述,落臂是练习放松的有效方法,放松是钢琴演奏的重要基础。针对高师钢琴教学中“非童子功”学生,除了有科学的放松手臂的方法以外,要提高钢琴弹奏效率和钢琴演奏技术,还需多看有关钢琴演奏的文章,了解作曲家的生平,知晓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和声布局和曲式结构,多听各类钢琴演奏大师的声像资料及现场音乐会,感受不同演奏家演绎的不同版本,取其精华,。同样,倾听自己的演奏也很重要,边弹边听,可以找到与大师演奏上的差距,从而进一步缩小距离,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其中,多练对于演奏技术的提高非常重要。赵晓生先生在他的著作《钢琴演奏之道》中曾经说过:“要烧开‘钢琴家’这壶水,至少需要二万五千到二万六千个小时”,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佐证。美国钢琴家斯科特·麦克布莱德·史密斯教授来本院讲学时说:“想十遍,弹一遍”而不是“弹十遍,想一遍”。只有结合多方面的训练,才能使高师钢琴的“教与学”水平有更好提升。
参考文献:
[1]石英.放松——学琴的必由之路[J].钢琴艺术,2005(6).
[2]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黄大岗,吴元.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6]贾改桃.钢琴弹奏中的“放松”问题[J].中国音乐,1988(3).
[7]孙树仁.钢琴弹奏中的“松”与“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5(8).
[8]黄晓东.钢琴弹奏中的落臂[J].北方音乐,2011(12).
【关键词】 扬琴教学;基本功训练;规范化训练;方法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扬琴是众多民族器乐中的一种,关于它的演奏技巧方面的教学必须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要务求科学性,特别要重视对基本功的训练。
一、扬琴演奏教学的基本科学理念
演奏扬琴是一项全身心参与的运动,既然是运动当然就存在惯性。学生在很多时候就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总是对每个音符笨拙地用力演奏,这样既严重违背了演奏的科学规律,同时也无形中加大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因此,要教育学生演奏扬琴用力要自然,手腕尽量放松而左右翻转,双臂在手腕的带动向下放松地甩动等等。由此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惯性、反作用力等科学原理。循序渐进是所有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当然,扬琴教学也是如此。扬琴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以及大量的演奏实践,使自己能够对扬琴的演奏规律逐步掌握,最终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演奏技巧将音乐的内涵准确地表现出来。另外,扬琴教学同样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无论是年龄还是演奏水平、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
二、扬琴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基本功训练可以说是学习扬琴的热身阶段,也可以说是扬琴演奏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持键法、轮音、单音、八度齐竹、半音阶、快速分解等多项基础训练。随着扬琴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尽管出现了较多独特创新的演奏技巧,但都是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在这里着重探究扬琴基本功的训练。
1、持键法训练
在扬琴演奏中常用的都是三指持键法,所谓三指就是食指、拇指和中指。在持键时,三个手指呈三角形,特别强调拇指务必要保持在食指之后,中指起到托起琴竹的作用。而小指和无名指则自然向内弯曲,呈半握拳状。在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伸出食指,而拇指则压于中指第二关节处,当然无名指和小指则自然向内弯曲,对单音进行练习,使学生充分体会中指对琴竹托的感觉和手腕自然下垂的感觉。接着再练习轻轻加入食指,但仍要强调使学生找到仅靠中指托琴竹的感觉,这才真正完成了三指持键的持键法,即中指托、食指挑和拇指压。使学生经过大量的重复稳固练习,使其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就算成功了。
2、对手臂松弛的训练
扬琴科学的演奏技巧关键就是肩臂的松弛程度、高度灵活的腕指关节、肌肉运动松紧交替时良好的协调性。鼓励学生对人的自然生理特点进行充分利用,使练习更加有效。例如在练习耸肩与落肩时,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肩部放松时手臂自然下垂时的下沉感和垂落感。又如在练臂反复做推和拉的动作时,大臂上下运动要求自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大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度紧张和手臂内夹或外翘的现象,这些不良动作是影响科学演奏的重大隐患。因此,要引导学生经常练习手臂的自然外张和放松的动作,要求动作一气呵成,切不可间断。
3、在单音方面的训练
第一,弹单音模式的建立,扬琴演奏入门的关键就是单音技术。单音弹奏的重点就是先松再紧最后再松,也就是在准备弹击前要充分放松,而在弹击琴弦时就要相对紧张用力,在弹后就要做到自然放松地收回弹奏动作,在这个过程中用力与放松务必要和谐与统一。学生在做单音练习时要注意均衡左手和右手,先做左手练习,再做右手练习,最后再做左右手交替方面的练习。练习单音是练习其他单项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和理解了单音的训练方法,才可能把其他练习做好。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左右手单音弹奏的基础之后,老师就可以引入练习曲对单音弹奏进行巩固练习了。第二,练习快速单音,这也是弹好轮音的重要基础。学生在练习快速单音技巧时,要求音色要有明显的颗粒性,要平均交替左右手单音,且速度也要有较强的一致性。第三,训练快速单音是为不定数轮音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认真领悟快速弹奏时惯性所产生的作用力,认真体会和感觉手腕、手指和手臂的通顺。在弹奏快速密集的轮音时要求学生不改变音响效果、不改变演奏状态和不改变弹奏模式。
4、左右手单轮训练
掌握左右手单轮的前提就是左右手能够很好地配合。首先要进行左手轮音训练,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右手比用左手的机会多得多,为此要想两手力度和速度能达到均衡,且密度匀称,就必须对左手练习进行加强。所以,在生活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左手的练习,使之形成左手运动的习惯。在练习左手弹奏旋律声部时,要求音符与音符之间必须平均,不能产生重音、音头和换音痕迹。而有的学生由于在演奏时手臂过分紧张,而造成换音时有间断。右手练习轮音与左手练习轮音也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就是无论哪只手弹旋律声部都要求必须是清晰和突出。
5、练习八度齐竹和音齐竹
在本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已经熟练掌握和理解了单竹类技法和左右手轮音,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才可能专项训练八度齐竹、和音齐竹。其原因就在于训练这类技巧的要求不同于以往,首先左右手必须同时击弦,严格做到同步起落。而实际上,学生在开始时很难使左右手协调一致。为此,老师在训练学生时可以要求他们将两只手想象成一只手进行练习。另外,在针对连续八度双音、和音齐竹技法训练时,其重点就是强化手腕、手臂方面的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充分放松手腕,使双手手腕带动手臂一起下落,从而使学生体会齐与下沉的感觉。其次,老师还要把握好训练的顺序,即快练练速度和灵活,慢练练力度。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6、练习快速分解
快速分解技巧在扬琴弹奏技巧中属于难度较大的技巧,且使用率也比较高。首先,肩部、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在扬琴演奏中都必须各尽其责,很自然地将力量传输到琴竹头。学生在这项练习中必须要把握好手指的力量,食指、中指和拇指必须主动带动弹奏,使其感觉到是手指在弹奏,手指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而声音的颗粒性也较强。其次,在这个环节中还要特别注意对小动作进行训练,强调以正确的演奏方法为基本原则而尽量可能地不扩大动作,动作越简单,其速度就越快,而声音也就越清晰和干净。
7、练习半音阶
对一个扬琴演奏者而言,要能很好地演奏好乐曲就必须经历大量半音阶的训练。半音阶在很多时候都是由一连串的多个音符组成的,因此必须分组练习上行和下行,最好六个音作为一个练习单元。在练习时,学生需要记住音位,绝不是仅仅记住音符而到琴上去找音。对半音阶而言,其音位往往都是固定的,因此学生在练习时务必要保持换音两只手的距离不发生变化。而对少数半音阶需要拐弯而言,就需要学生单独作为一组进行训练。另外,培养学生半音阶中的“组”的概念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单独练好半音阶的每一组后,才可能将每组进行连贯地弹奏。
总之,规范、科学的训练都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训练每一种专项技巧时都要用与之相应的练习曲和乐曲。因此,在选择练习曲与乐曲教材时要讲究科学性,使之能够搭配合理而科学。
【参考文献】
[1] 黄河.扬琴练习曲九十九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 项祖华.扬琴演奏技艺[M].香港: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3] 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现代舞 表现力 训练方法
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完成一套现代舞要求舞者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感染观众,并与之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者的表现力,可以说表现力是一个现代舞表演者迈向成功之门的钥匙。
1.现代舞表现力的内涵
表现力是指人内在的情感在外部动作表现的形式,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抒发内在情感的能力。现代舞要求舞蹈动作表现得纯朴、自然真实、富有激情,给人以感染、激励和美的享受。具体地说就是舞者表现出的舞蹈激情和自信能力,以及在整个舞蹈中要利用动作、表情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反映。因此,舞者在整个舞蹈中要利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喜悦、自信的激情,要有强烈的感染力。
2.现代舞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现代舞表现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舞者的舞蹈技术水平,二是艺术修养水平。具体地说包括:素质条件、动作规格、气质、舞蹈、乐感等,这些因素对舞者表现意识的形成、舞蹈动作完成的质量、舞蹈表演内涵的丰富、表情的激发,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影响舞者的表现力水平。因此,如何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现代舞的表现力是当前现代舞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这几年通过对现代舞的学习、教学实践,认为要培养现代舞表现力,可通过素质训练、耐力训练、心理训练和创新性训练,来对其表现力加以固化和提高。
3.发展现代舞的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3.1肢体末端感觉训练
肢体末端感觉训练是指对四肢末端的手、脚的运动神经末梢进行动力或静力训练,使运动终极核数量增加,终板底盘变大,神经纤维增粗,从而使手、脚的运动感觉增强的训练。练习肢体末端感觉的目的在于增强手指的力度和脚对地面的亲和力,克服不良的手型及脚勾、松现象,使动作线条清晰、舒展。
3.2手的感觉训练
手的感觉训练的两种方法:第一,通过学习不同类型舞蹈的不同手型,增强手指的感觉。如:通过芭蕾的手型体会其柔美,通过西班牙舞手型体会其奔放,通过爵士舞手型体会其果断,通过中国古典舞手型体会其抑扬顿挫。第二,现代舞各种手型互相变换的方法。
3.3脚的感觉训练
首先要通过把杆练习来完成。如:进行擦地、勾绷脚、小踢腿、画圈等练习来增强脚趾关节的感觉。其次是不加上肢动作的走、跑、跳练习,从而体会脚掌与地面的亲和力,增强动作的弹性。
3.4乐感训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现代舞的动作只有在音乐的衬托之下,才能使其更具生命力与艺术性。音乐的风格指导着动作的风格,为动作风格引导与控制。音乐的强弱变化为动作的力度与起伏创造了内在的条件,从而增加了现代舞的韵律美。因此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音乐的风格,掌握了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强弱变化,才能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才能表现出舞蹈激情与自信,才能充分地用身体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感。乐感训练首先要听并理解现代舞中经常使用的音乐。如:爵士乐常常表现一种欢乐喜悦的气氛,摇滚乐有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轻音乐表现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其次要进行节奏感的练习,可将同一组合动作用不同种节奏的音乐来完成,又可用同一节奏的音乐为不同组合动作来伴奏。
3.5素质训练
通过人体运动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与灵敏等机能称为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提高舞蹈技术能力基础。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动作较快且易于创新。笔者认为对表现力最有影响的是柔韧、力量及协调等基本素质。
3.5.1柔韧素质在现代舞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增加动作的幅度,使动作更加舒展、优美,它是提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证。根据现代舞特点的需要,应重点发展肩、腿跨的柔韧性。肩部的柔韧性应重点发展肩的伸展性和灵活性,腿跨部应重点发展大幅度快踢腿的能力、腿的控制能力及髋关节的灵活性。发展柔韧性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主动柔韧性练习更接近于实际需要,而被动柔韧性练习能有效地提高柔韧性。但要使现代舞动作更加富有弹性,长期进行柔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柔韧素质要与放松练习交替进行,这样利用韧带和肌肉的伸展与放松可以避免受伤。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应相结合,力量练习后也可适当安排柔韧练习。
3.5.2通过力量素质练习可增加腿部支撑人体各种协调的能力以及立腰、立背的力量。还可以提高舞蹈动作姿态的控制能力,使舞蹈动作更富弹性、节奏感和感染力。在力量练习过程中,对动作一定要有姿态要求,每个动作之间的间歇一般不超过30s,每组动作之间的间歇不超过3min。练习部位可重点放在腰腹部、腰背部、臀部和腿部。
3.5.3协调指人体各部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据调查,青少年16―19岁发育趋向于结束,可以表现出极好的协调能力。要注意的是培养协调能力的练习要放在学习现代舞的开始阶段,这样学生可以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和最佳的工作能力。在培养学生协调性时模仿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模仿,不仅可以尽快地掌握动作技术,还会得到身心、智能的有益锻炼,并从这些锻炼中获得启迪。
3.6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舞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舞者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舞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舞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表演和比赛的要求。现代舞的表演、练习中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也是心理的活动。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如训练舞者肌肉运动感觉能力,训练进入特定的心理环境中用情绪意念法去诱导动作的完成能力等。所有动作都是通过情绪,用肌肉运动表现出来的,舞者通过心理训练使心理训练达到应有的效果,能力逐渐加强,这样在表演中就能有效地控制自我,使技术运用自如,使表现力得以充分发挥。
3.7创新性训练
人体结构复杂,动态千变万化,情绪丰富深涵,性格各有差异,人体结构各部位的动作相当丰富。现代舞不仅保留了舞蹈中各种类型的基本动作,而且从相关的运动项目和艺术门类中吸收了诸多动作,经过加工提炼操化,使之成为现代舞风格的动作。现代舞很少是单关节的局部活动,大多为多关节的同步运动,不仅使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次数变化,而且可以变化组合形式,形成各种动作,人体运动是创造现代舞不断出新动作的广阔天地。因此,现代舞存在着不断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创造出新动作、新形式的特点。
4.结论
总的来说,发展现代舞表现力,就要重视舞者的素质训练、心理训练及创新性训练等几个方面,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使舞者的表现力得到综合提高,使现代舞具有观赏性,更好地发挥其固有的作用。
5.建议
5.1将独特的动作设计,融入音乐,以情悟动。多听多想多记多练,就能大大促进表现力。
5.2改进训练设施,提供摄像教学,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在做动作时是否具有表现力。
5.3不断改进和提高表现力,观摩舞蹈、艺术体操等相关学科的表演并从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欧阳艳.怎样欣赏现代舞[J].文教资料,2008,(11):63-64.
[2]肖灿.小议现代舞的收与敛[J].黄河之声,2008,(05):115-117.
[3]denxiagan.我学现代舞[J].中华散文,2008,(0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