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统计学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学的含义

第1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一、家校合作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和学校是合作中的双主体,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家校合作过程体现着家长对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同时,也体现着学校对家长以及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三者间的相互交流尤为重要,值得重视。

“共同体”一词最初源于德文“gemeinschaft”,原义指共同的生活。共同体是指当一群人相互交往、相互依赖共同完成某些任务时,就形成了共同体。“共同体”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出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为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组织中的个体共同参与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学习共同体具有共同愿景、尊重差异性、强调共享、共同发展等特征。其中,共同愿景主要是指全体成员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共同体。而就尊重差异性而言,共同体主张依靠个性差异的原动力,寻求、探索和建构学习的实践活动。学习共同体就具有共享、共发展的特征。学习共同体与非学习共同体的显著区别在于共同参与、沟通对话与彼此分享。在共同参与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学习的资源和成果。这一过程,体现了共同体的民主精神和情感态度,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实现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1.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首先,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能够强化社会功能,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具有较为一致的价值趋向性。在这种共同倾向性下,学习者间能展开更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随之提高。其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家长和教师间、家长和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家长可以向教师、其他家长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中,家长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更加支持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给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从而因材施教。而家长的性格、生活环境、经历各具特点,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各种信息从而进行区别对待、针对性管理。再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家校教育的协调一致。家庭和学校二者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丝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一些不健康文化思想的侵害,甚至出现“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庭退两步,到了社会退三步”的现象。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在交流沟通中保持高度一致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

2.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

首先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终身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不应受到时空的限制。学校是贯通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工作的场所,应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次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条件。由于电视、网络媒体的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同伴为师,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学生为师,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习共同体。再次是应试教育诟病的留存。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培养的目标,以系统科学的教材为载体,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下僵化的课程体系,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思维被同一模型所框定,教师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而学习共同体则注重学生异质性,学生、教师、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的关系。而在应试教育教学中,“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是教学的全部,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如今新课改下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校合作为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三、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校双方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不足

学习共同体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较新的理念,大部分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了解甚少,而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更是陌生。学校和家长还未充分认识到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学校教师平时忙于教学,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之中,而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使家校双方忽视了对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学校主体性过强,而家长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是家庭和学校双向的活动,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然而,多数教师认为部分家长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欠缺,会给学校教育带来障碍。于是当家长走进校园时,教师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呈现出主导性和领导性的态势。在具体的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有些学校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大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使活动内容很难被家长内化为参与学习共同体的行动。与此同时,从家庭方面看,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没有认识到活动过程中自身的责、权、利。除此之外,家长参与自学和共学的程度较低,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坚持己见,或是被动等待。因此,使合作达不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无法找到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3.构建家校双方学习共同体的计划性欠缺

计划是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保证,是构建活动开展的指南。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缺乏一套整体的计划,没有具体的活动步骤。很多学校在活动开展前没有专门对学习共同体内容做细致的准备,对结果的预测也只是想当然,整个合作构建活动经常缺少完备的流程安排。即使部分有计划的也多是与实际不符,缺乏实践意义。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强,收到的效果差。因此,合作活动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学习共同体的实施体系。

4.缺乏相关教育部门的整体统筹,学校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偏狭

学习共同体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学校感觉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推进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保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奋斗目标,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工作就会有成效。同时,大部分家庭还是以孩子学习为主,团队学习、合作学习多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目前家校共学的形式多以网络和传统的学习媒介为主,这使得家校双方难以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要求,而缺乏在实践中、社会中和自然中的共同学习。除此之外,学习内容多是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美学、体育、人际交往等等领域的学习。因此,学习方式的单一和学习内容的偏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四、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措施

1.掌握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

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及相关教育管理者学习和掌握其相关理论。首先,终身学习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终身学习思想是以强调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个体的参与意识,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变化,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系统的选择、计划和实施。而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具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见,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具有全员性,强调学习对象的整体性,而学习共同体正是注重全员性,把成员看作一个学习的整体。同时,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具有开放性和主体性,强调全面发展,并注重学习的自觉性,这些都与学习共同体提倡的理念相吻合。因此,只有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才能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其次,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传递知识给学生,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它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把学习共同体看作是实现建构主义理念的实践与创新。

2.更新传统学习观念

学习观念是对学习者关于学习观的总称,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价值、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方面所持的观念。观念对学习行为具有先导性和决定性。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要改变应试教育影响,形成新的学习观念,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应该做到观念先行。首先,教师、家长、学生都应该明白学校毕业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终结,而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要加强自主学习观念的养成。其次,转变依赖型学习观,形成主动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创造性地学习。再次,建立创新型学习观。改变过去学习中忽视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的创新与发展。除此之外,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只有“会学”的人才能实现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

3.系统地、有序地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发挥教育部门统筹和组织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学校,每学期开始和期末都会召开一次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会议,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学校应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纳入正式的议程,成立学习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科学的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计划,并将计划的内容和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同时,规定学校和家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家长要发挥主动性和主体性,积极推动计划的落实,发现计划有不当之处或出现阻碍,应大胆地提出合理意见,以切实推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同时,学习共同体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主题,尚处在起步阶段。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职能部门必须协调和统筹规划制定计划、落实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统筹协调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制定相关促进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制度和法规,制定督导评估内容和业绩考核办法,使其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动力。

4.增强教师和家长的个人综合素养

教师和家长是保证双方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尊重、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与家长和睦相处。教师应当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人际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除了进行教学、教法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外,可适当增加交往能力培养的内容。而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共同体的成效。因此,为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学校应通过宣传、咨询、讲座、交流等方式,激发家长关心教育的热情,向家长宣传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予以指导,以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家长、教师和学生间交流沟通

在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中,家长与教师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家长和教师是双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否则难以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同时,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关系,教师、家长与学生三者之间应是平等的。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并注重平等交流,充分尊重他人的意见,以获得学习的整体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它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在促进学习共同体健康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学校应创新和丰富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内容。要建立起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它有利于促进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学习共同体中,它为其成员提供了更宽泛的内容,以更情境化的方式帮助各成员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并要求每一个成员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同时,在学习共同体中,还应关注所有成员参与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应用合作学习的技巧和小组学习的多种途径来培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合作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乃林.面向21世纪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厉以贤.学习社会的理念与建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3] [美]乔治·雅各布斯.共同学习的原理与技巧.林立,马容,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4] 安富海.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第2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归脾汤;抑郁症;不可预见性应激;皮质酮;雌激素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349-03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确切,但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再生障碍可能是主要原因。据报道,血清中高浓度皮质酮可引起海马神经细胞胞内Ca2超载,而胞内Ca2超载可导致细胞损伤已成为公认事实。同时大量研究表明,生理性雌激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阻止神经元细胞萎缩,调节突触的可塑性,促进神经元细胞再生。

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临床应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取得满意疗效。但有关归脾汤抗抑郁机理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主要从整体水平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雌性普通级Wistar大鼠,体重(220±20)g,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自由进食饮水,室温适应性饲养。

1.2 实验仪器

自制Open―field行为学检测箱,B12000―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DFlVl―96型10管放射免疫Y计数器,Olympus荧光显微镜。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将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择体重、行为学得分和学习记忆能力相近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症模型组(模型组)、抑郁症模型+生理盐水组(盐水组)和抑郁症模型+归脾汤组(中药组),每组10只。

1.3.2 抑郁模型的建立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改进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方法是在21天内对大鼠施加电击足底(36V交流电,5min)、冰水游泳(4℃,5min)、摇晃(5min)、夹尾(1min),禁水(24h),禁食(24h)等刺激,每天一种刺激方法,随机施加,使动物不能预见刺激的种类,每种刺激重复3~4次。

1.3.3 药物及给药方法归脾汤组成:白术30g,茯神30g,黄芪30g,龙眼肉30g,酸枣仁30g,人参15g,木香15g,甘草8g,当归3g,远志3g,购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局。按常规方法煎煮,浓缩至2g/mL,4℃冰箱保存备用。对照组不给药;模型组只施加灌胃动作但不给药;盐水组于每次刺激前半小时灌服2mL生理盐水;中药组,根据临床成人用量折算成大鼠灌胃剂量,每天给药1mL/100g,于每次刺激前半小时灌服,共给药21天。

1.3.4 大鼠体重和行为学评分的测量大鼠体重的测量在实验开始的第0天和第22天的同一时间,按照大鼠序号进行测量。大鼠行为学评分的测量在实验开始的第0天和第22天,于大鼠测量完体重后用Open--field法进行检测。

1.3.5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测验在实验开始的第O天和第22天,用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进行测量。正式检测前对大鼠进行训练,每天训练2次,连续7天。正式检测时,以3rain内大鼠找到休息平台所游过的距离和逃避潜伏时作为评价标准,同时记录其游过的路线图。

1.3.6 大鼠血清皮质酮E2 FSH LH水平检测在实验进行的第22天,大鼠经20%乌拉坦(0.4mL/100g)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2mL,离心后取血清,低温冷藏备用。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皮质酮、雌激素浓度,此项工作由总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协助完成。

1.3.7 数据处理数据以x±s形式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采用ANOVA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如不满足方差分析条件时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实验过程中没有实验动物的死亡及脱失情况发生,各组有效例数均为10例。

2.1 各组大鼠体重的改变

由表1结果显示:①第0天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②第22天,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2.2 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

对照组大鼠进入检测箱后,迅速离开中央区域,多数爬向较暗的一侧区域,在原地观察几秒钟后,开始沿着检测箱的四周区域进行探索,每到一个角落时大多出现1~2次垂直活动,在探索过程中动作较快且很少在中心区域活动。模型组大鼠进入检测箱后,多数缓慢离开中央区域,爬到较暗区域后通常先静止几秒钟,才开始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动作较慢,且多次通过中央区域,最后停留在检测箱一角,静止不动,直到时间耗尽。盐水组大鼠的表现与模型组相似。中药组大鼠的表现与对照组相似。

从表2中可以看出:①第0天各组大鼠的两项得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②第22天,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两项得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中药组大鼠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大鼠与盐水组大鼠的两项得分间无显著差异。

2.3 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游泳距离的测定

对照组大鼠进入Morris水迷宫后,多数立即游向中央区域,在休息平台附近摸索一段时间后即可找到平台,模型组大鼠进入Morris水迷宫后,多数沿桶壁边缘进行搜索,远离休息平台所在区域,虽然可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休息平台,但所游过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均明显延长;盐水组大鼠进入Morris水迷宫后的表现与模型组相似;中药组大鼠进入Morris水迷宫后的表现与对照组相似。

由表3可以看出:①第0天4组大鼠的两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②第22天,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两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中药组大鼠的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与盐水组大鼠的两项指标间无显著差异。

2.4 大鼠血清皮质酮E2FSH LH检测结果

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

著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盐水组较模型组无显著变化(表4)。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组,模型组和盐水组及对照组和中药组大鼠血清E2含量两两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盐水组FSH、LH含量显著增加,中药组则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和盐水组组间无显著差异;中药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盐水组。见表4。

3 讨论

最早由Duman等在2000年提出,海马神经发生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关。海马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对情绪和学习记忆极为重要,其损伤与体内多种细胞因子及激素含量的变化有关。脑成像研究也证明抑郁症患者左右两侧海马较之正常人显著缩小,并且其缩小程度与应激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有效的保护海马,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已成为抗抑郁症治疗和药物开发的主要方向。

研究证实,血中持续高水平的皮质酮通过海马盐皮质激素受体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缝核一海马系统5羟色胺能神经元活性并损伤海马神经元。临床观察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酮水平升高,皮质酮水平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可有关,经抗抑郁剂治疗后可使血浆皮质酮水平下降,因而可以说明血浆及脑脊液中的皮质酮水平的持续升高,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再生功能具有影响,对抑郁症的发生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近年来临床治疗发现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且抑郁症的发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抑郁症患者血清中E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而FSH、LH含量高于正常人群。临床应用雌一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可升高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雌激素有诱发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副作用,这就限制了其抗抑郁作用的临床应用,因此从植物药中寻找具有抗抑郁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国际抗抑郁的新方向。

中药成方归脾汤出自南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以往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抑郁作用,并且可以双向调节女性雌、孕激素水平。苗林应用二陈归脾汤加味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结果显示有总效率达87.5%。谢珍应用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治疗组治愈率为59.55%,总有效率为96.49%。国外学者报道,归脾汤对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症状有治疗作用。患者加服归脾汤后,多种神经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停用抗精神失常药物者达29.7%,减量者达46.0%。抑郁症患者自卑感、抑郁状态改善,逐渐恢复自信、明朗的性格。

本课题研究中,实验动物经21天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出现毛色暗、脱毛、少食、少动、易惊、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等症状、体征。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和行为学评分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3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一、选择题

1.[2020·邵阳]

设方程x2-3x+2=0的两根分别是x1,x2,则x1+x2的值为

(

)

A.3

B.-32

C.32

D.-2

2.[2019·广东]

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个实数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x1≠x2

B.x12-2x1=0

C.x1+x2=2

D.x1·x2=2

3.[2020·无锡锡山区期中]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8x-c=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为

(

)

A.10

B.6

C.8

D.-2

4.[2019·贵港]

若α,β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两个实数根,且1α+1β=-23,则m等于(

)

A.-2

B.-3

C.2

D.3

5.若关于x的方程x2-(m2-4)x+m=0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则m等于

(

)

A.-2

B.2

C.±2

D.4

6.[2019·威海]

已知a,b是方程x2+x-3=0的两个实数根,则a2-b+2019的值是

(

)

A.2023

B.2021

C.2020

D.2019

二、填空题

7.[2019·济宁]

已知1是方程x2+bx-2=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

8.[2020·泸州]

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7=0的两个实数根,则x12+4x1x2+x22的值是

.

9.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mx-6=0的两个根,且x1

,x2=

.

10.[2020·青海]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bx+c=0时,小明看错了一次项系数b,得到的解为x1=2,x2=3;小刚看错了常数项c,得到的解为x1=1,x2=5.请你写出正确的一元二次方程: .

11.[2020·荆门改编]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x+3m2=0的一个根比另一个根大2,则m的值为

.

12.定义运算:a*b=2ab,若a,b是关于x的方程x2+x-m=0(m>0)的两个根,则(a+1)*b+2a的值为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

1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2+x1+x2>0,求a的取值范围.

1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3)x+k=0的一个根是-2,求k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15.[2020·黄石]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0有两个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满足(x1-x2)2-17=0,求m的值.

16.[2019·随州]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x1+x2=3,求k的值及方程的根.

17.[2020·孝感]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12k2-2=0.

(1)求证:无论k为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2=3,求k的值.

18.[2020·玉林]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a,b,求aa+1-1b+1的值.

19.已知关于x的方程(k-1)x2+2kx+2=0.

(1)求证:无论k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设x1,x2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数根,记S=x2x1+x1x2+x1+x2,S的值能为6吗?若能,求出此时的k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析]

A 由x2-3x+2=0可知,其二次项系数a=1,一次项系数b=-3.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得x1+x2=--31=3.故选A.

2.[解析]

D b2-4ac=(-2)2-4×1×0=4>0,x1≠x2,选项A不符合题意;

x1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实数根,

x12-2x1=0,选项B不符合题意;

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个实数根,x1+x2=2,x1·x2=0,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解析]

B 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t.根据题意,得2+t=8,解得t=6,即方程的另一个根为6.故选B.

4.[解析]

B α,β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两个实数根,α+β=2,αβ=m.

1α+1β=α+βαβ=2m=-23,m=-3.

故选B.

5.[解析]

A 方程x2-(m2-4)x+m=0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

不妨设这两个根是α,β,则α+β=m2-4=0,

解得m1=2,m2=-2.

但当m=2时,原方程为x2+2=0,方程没有实数根,不符合题意,故m=-2.故选A.

6.[解析]

A a,b是方程x2+x-3=0的两个实数根,

b=3-b2,a+b=-1,ab=-3,

a2-b+2019=a2-3+b2+2019=(a+b)2-2ab+2016=1+6+2016=2023.故选A.

7.[答案]

-2

[解析]

设方程x2+bx-2=0的两个根为x1,x2,则x1x2=-2,令x1=1,则1×x2=-2,解得x2=-2,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2.

故答案为-2.

8.[答案]

2

[解析]

根据题意,得x1+x2=4,x1x2=-7,

所以x12+4x1x2+x22=(x1+x2)2+2x1x2=16-14=2.

9.[答案]

-2 3

[解析]

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mx-6=0的两个根,且x1+x2=1,

m=1,

原方程为x2-x-6=0,

即(x+2)(x-3)=0.

x1

x1=-2,x2=3.

10.[答案]

x2-6x+6=0

[解析]

根据题意,得2×3=c,1+5=-b,

解得b=-6,c=6,

所以正确的一元二次方程为x2-6x+6=0.

11.[答案]

1或-1

[解析]

设方程的两根分别为t,t+2.

根据题意,得t+t+2=4m,t(t+2)=3m2.

由t+t+2=4m,得t=2m-1.

把t=2m-1代入t(t+2)=3m2,

得(2m-1)(2m+1)=3m2,

整理,得m2-1=0,

解得m=1或m=-1,

所以m的值为1或-1.

12.-2m-2

13.解: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b2-4ac=(-2)2-4×1×a=4-4a≥0,

解得a≤1.

由题意可得x1x2=a,x1+x2=2.

x1x2+x1+x2>0,

a+2>0,

解得a>-2,

-2

14.解:将x=-2代入原方程中,

得4-2(k+3)+k=0,

解得k=-2.

两根之积为k,

方程的另一个根为k-2=-2-2=1.

即k的值为-2,方程的另一个根为1.

15.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0有两个实数根,

b2-4ac=(m)2-4×1×(-2)=m+8≥0,解得m≥-8.

又m中m≥0,

m≥0.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0有两个实数根x1,x2,

x1+x2=-m,x1·x2=-2,

(x1-x2)2-17=(x1+x2)2-4x1·x2-17=0,即m+8-17=0,

解得m=9.

16.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

即[-(2k+1)]2-4(k2+1)>0,

整理,得4k-3>0,解得k>34,

故k的取值范围为k>34.

(2)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

x1+x2=2k+1=3,解得k=1,

原方程为x2-3x+2=0,

x1=1,x2=2.

17.解:(1)证明:b2-4ac=[-(2k+1)]2-4×1×12k2-2

=4k2+4k+1-2k2+8

=2k2+4k+9

=2(k+1)2+7.

无论k为何实数,2(k+1)2≥0,

2(k+1)2+7>0,

无论k为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k+1,x1x2=12k2-2.

x1-x2=3,

(x1-x2)2=9,

(x1+x2)2-4x1x2=9,

(2k+1)2-4×12k2-2=9,

化简得k2+2k=0,

解得k=0或k=-2.

18.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4+4k>0,

解得k>-1,

k的取值范围为k>-1.

(2)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得a+b=-2,a·b=-k,

aa+1-1b+1=ab-1ab+a+b+1=-k-1-k-2+1=1.

19.解:(1)证明:当k-1=0,即k=1时,方程为2x+2=0,解得x=-1,方程有实数根;

当k-1≠0,即k≠1时,b2-4ac=(2k)2-4(k-1)×2=4k2-8k+8=4(k-1)2+4>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综上可知,无论k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能.x1,x2是所给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k-1≠0,x1+x2=-2kk-1,x1x2=2k-1,

S=x2x1+x1x2+x1+x2=x12+x22x1x2+x1+x2=(x1+x2)2-2x1x2x1x2+x1+x2=(-2kk-1) 2-4k-12k-1-2kk-1=2k-2.

令S=6,则2k-2=6,

第4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统计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TP311.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Comparison of Data Min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Kong Pengxiang

(Laiwu Iron&Steel Group Co, Ltd.,Training Centre,Laiwu271104,China)

Abstract:Data mining from statistical analysis,but different fro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Data mining is not intend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iques,on the contrary,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mining is an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Keywords:Data mining;Statistical analysis;Compariso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管理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挖掘出大量的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这种思想的结合形成了现在深受人们关注的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其中,数据挖掘技术便是KDD中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数据挖掘简介

(一)数据挖掘的含义和功能

数据挖掘―DM(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汇聚了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可视化、并行计算等不同学科和领域,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般说来,数据挖掘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大规模海量数据中建立模型和发现数据间关系的过程,这些模型和关系可以用来做出决策和预测。它强调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库的处理。它是涉及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数据可视化等学科的边缘学科。

作为一门处理数据的新兴技术,数据挖掘有许多的新特征。首先,数据挖掘面对的是海量的数据,这也是数据挖掘产生的原因。其次,数据可能是不完全的、有噪声的、随机的,有复杂的数据结构,维数大。最后,数据挖掘所采用的技术涉及到: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可视化、并行计算等不同学科和领域。

二、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最初是作为一门实质性科学建立起来的,它从数量上研究某类具体的现象(如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随着统计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统计方法在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内的有效应用,加之统计方法体系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统计学已从实质性科学中分离出来,转而研究统计方法,成为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即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从本质上看,统计工作的核心就是数据(或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正如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统计定义为“statistics:the science of collecting,analyzing,presenting,and interpreting data”即“统计: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

三、数据挖掘与统计学的比较

数据挖掘来源于统计分析,而又不同于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不是为了替代传统的统计分析技术,相反,数据挖掘是统计分析方法的扩展和延伸。大多数的统计分析技术都基于完善的数学理论和高超的技巧,其预测的准确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于使用者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而随着计算机能力的不断发展,数据挖掘可以利用相对简单和固定程序完成同样的功能。新的计算算法的产生如神经网络、决策树使人们不需了解到其内部复杂的原理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良好的分析和预测效果。

由于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根深蒂固的联系,通常的数据挖掘工具都能够通过可选件或自身提供统计分析功能。这些功能对于数据挖掘的前期数据探索和数据挖掘之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统计分析所提供的诸如方差分析、假设检验、相关性分析、线性预测、时间序列分析等功能都有助于数据挖掘前期对数据进行探索,发现数据挖掘的题目、找出数据挖掘的目标、确定数据挖掘所需涉及的变量、对数据源进行抽样等等。所有这些前期工作对数据挖掘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而数据挖掘的结果也需要统计分析的描述功能(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四分位、个数、概率分配)进行具体描述,使数据挖掘的结果能够被用户了解。因此,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两者的合理配合是数据挖掘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小结

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的产生,促进了统计学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使用数据挖掘和统计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做出贡献,是统计学家和数据挖掘研究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应该相互学习和渗透,各自分工,协同工作,共同为挖掘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有价值的知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Micheline Kamb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韩明.数据挖掘及其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01,8

第5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

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通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起分析,通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第二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学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来确定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其他变量会造成多大影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工具来解决发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变量变化问题,并引导人们对此类问题分析和了解并解决。小结:发展至今,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其基础和目标并未有多大改变。还是将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三者合一共同解决和推断经济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计量经济学也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自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影响至今。作者认为这不一定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其可归结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滥用和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才无法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计量经济学的特性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当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凯恩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的炼金术”,“蹩脚的魔术”。他认为计量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算不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作者统计出了科学标准并表现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1.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哲学标准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标准: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证实性。包括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柏林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亨善尔”逻辑主义。证伪主义科学标准。这种证伪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证实和证伪之间的逻辑不对称。凡是可以被证伪的那就不是科学的。其次,我们可以在计量经济学中发现逻辑实证主义的特性:重视证实,观测,反对因果关系的存在,反对理论实体。从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更能找到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影子,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或问题进行模式分析,不断假设推断,通过证实和证伪发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

2.计量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具有不精确性。其实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从基础来源上来看,庞大的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不精确性,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能得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未来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商榷。统计学也是计量经济学的构建者之一,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共同的努力,这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并未冲突。其次,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从研究方法上而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这既是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从经济学的语言层面而言,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有着其自带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的气息太重,这种以不平衡的逻辑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结论与展望

时代在进步,人民富有了,消费提高了,伴随的经济危机也爆发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重对计量经济学的质疑。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在解决经济危机上的能力不足都存在于人们疑惑中。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够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够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向,但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成分决定了其理想结果之外还存在其他结果。我们应当做的事理解透彻计量经济学并不滥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证明其是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领域中变量的变化以及影响的大小并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有制定对策,那么应该会有效的应用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激.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经济研究,2007(5):139-156.

[2]Frisch,1993,editorialEconometrica,pl.

第6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一、关于培养目标与模式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特点,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数量分析、统计信息管理与咨询等实际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首先,专业培养目标中培养人才规格定位问题。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基层目标,也是对毕业生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所提出的应当达到的标准,同时也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国内大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统计学专业既不是培养所谓的统计“专才”,也不是培养对财经、管理类各学科无所不会、无所不晓的“通才”,而是培养在一定领域、一定程度上能融入其它财经、管理类学科的“参与型”、“协同型”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突出统计学专业思想,才能使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利用统计思想理解行业问题,进而选择正确解决途径的能力。而这种参与和协同,是指统计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统计理论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管理理论,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合作和协同,解决好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显示等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其次,专业方向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萨维奇认为:“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它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统计学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性质要求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当具有从事经济、信息、生物、医学、法学、教育及心理等各个领域中有关统计实务工作的专业技能,为政府或企业决策、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必然要求统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经济、信息、生物、教育等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知识。然而,“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而轻应用,导致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大多数学生除了统计学专业知识外,对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甚少,这直接影响了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统计实务工作的适应能力。目前,统计学本科授予经济学学士的院校,一般基于“大统计”及经济学学科背景设计课程体系,但明显的不足是统计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课程设置中重理论方法而轻应用,没有和具体的行业背景相结合,统计学专业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由于专业方向模糊,势必影响对必修课、选修课的科学安排,实现不了多种课程的有机结合。另外,由于专业方向不明,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候茫然而不只所措,有的同学到毕业时,也没有选修专业综合特色课程,从而不知道统计学专业在哪些行业领域能应用自如。

再次,在培养目标中还应进一步明确“数学”和“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因为统计学是以数为据,以量为证。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注重数的背景和量的意义,是统计学区别其它经济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数理判断能力和以数为背景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在培养模式中,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中去,又可以采用课外学生实践的方式。实际上,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抽样调查、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都可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的实验大多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验证,对于如何走出模拟实验环境,进一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以为,从高年级开始,每学期至少有一次社会实践机会。一是在学期教学过程中进行,如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模拟专题实验或请政府统计机关的人员走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走出课堂开展统计信息咨询、多元化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高年级统计模拟实验课程应该开设专业综合实验,侧重以案例为背景,主要是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多元统计及其计量经济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二是在假期中进行,如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信息咨询、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亲自从事调查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推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二、关于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核心的部分。

首先,在课程的结构上,强调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应用)四个方面课程的有机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上,不能贪多求全,要有侧重,应着重开设突出素质能力的数学基础课程和反映统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注重揭示课程之间相互关系,在比较和联系中给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就统计学专业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而言,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1)统计方法论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抽样技术、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课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2)社会经济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如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经济统计学等;(3)主要生产领域的统计方法课程,如工商管理统计、商务统计等;(4)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统计方法课程,如资源环境统计、人寿与保险统计;(5)宏观经济统计核算理论和方法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6)前沿性统计方法课程,如数据挖掘、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等。这种安排体现了构架知识体系的点面结合要求和循序渐进要求,也突出了统计学专业“参与型”和“协同型”课程体系的内涵。如果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对于统计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来确定选修。

其次,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数学基础,笔者认为,应把“运筹学”和“统计建模”课程分别增加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综合特色课程中去。因为运筹学课程主要学习管理决策的定量化模型和方法,是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经济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课程,也是深化专业基础课“管理学”的重要课程(开课学期可进一步探讨),与统计学专业开设的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关联度较大。统计建模课程以统计理论为基础,突出统计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两门课程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在分析决策对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加自如,突出了统计学专业定量分析的特长。

最后,为加强计算机编程及其应用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程序编制、终端设备的使用和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建议统计软件应用课程侧重介绍SAS和R软件①编程技术和应用;而SPSS软件、EVIEWS、马克威软件融合到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另外,统计学专业还应增加一门程序语言(如C语言),一方面有助于统计软件的学习,另一方面,可突出统计专业办学特色。如果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编程能力强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强,则对专业声誉、办学特色定位及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大有裨益。笔者认为,宁可缩减统计专业交叉、重复大的课程,也要多开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以适应信息社会数据处理的需要。

三、关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国内大多数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了“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考试判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在教学上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法。上课只重视概念、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公式的推导,而忽略所包含的经济含义和统计指标的实际运用。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师生缺少沟通。由于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得还不够,对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或很少考虑,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能力极为不利。有些学生感觉身处大学的校园却是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统计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目前,统计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笔记,丧失了由此产生的记忆功能和复习巩固功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停顿思考的余地,造成知识消化吸收不良。另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学生只能沿着轨迹走,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第7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具体性;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因素顺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77

1“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问题的计算方法

1.1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计算的两种方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都开设《统计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时间序列分析”(或称“动态数列分析”)是《统计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而“时间序列水平分析”又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章节。“时间序列水平分析”中“平均发展水平”的延续内容“一段时间的发展水平”,如“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存在两种计算方法。

现以表1为例,说明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2对两种计算方法的评价

用经济性、具体性、可比性三个标准进行评价。

方法①既具有经济意义,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在经济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即1符合月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概念,具有经济意义。

可比性是计算相对指标的最重要条件。所谓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两个指标(即分子与分母),在总体范围及指标口径上要求一致或者相适应。在@里,和都包含有“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的特指,在总体的时间范围上相一致,因此,和具有可比性。

再从具体性方面考察。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是它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数学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可以撇开所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则必须紧密联系被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在本例中,我们研究的是“劳动生产率”这个具体问题,和不能人为的拆分,即1是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在计算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时,月份个数(n)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它只能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前,即“3×”或者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后,即“×3”。因此,方法①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特点。

方法②虽然符合“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具有经济意义,但违背了“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相比,即31(∑a1),即使符合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也不具有可比性和具体性原则。

这是因为“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时间的长度相一致,不具有可比性;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或者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也不符合具体性原则。

如果方法②成立的话,岂不是还有下面第三个计算公式:

c=113其公式推导过程是:c=3×=3×1=113

1.3与“‘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有“第一季度”,就有“上半年”和“全年”;从指标上看,有“劳动生产率”,就有“资产净利率”和“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

以表2为例,计算某连锁店2015年下半年商品流转次数。

2指数体系中“因素”的排列顺序

2.1因素分析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

在经济分析中,一个指数通常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实践中往往需要将多个指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指数体系。狭义的指数体系仅指几个指数之间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式。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例如: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原材料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数×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

因素分析即分析现象的总变动中各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对现象的总量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建立指数体系来进行因素分析则具有直观、明显的经济意义,因而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总量变动分解得到的因素多少不同,可以采用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2.2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的两种顺序

以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为例,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有两种顺序。

参考文献

[1]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J].前沿科学(季刊),2008,(02).

[2]季梅.关于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区别[J].课程教育研究(旬刊),2019,(09).

第8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在一次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课上,一个“意外”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新授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师用投影展示了两支篮球队的比赛场面,而观众想知道哪支球队的队员身体更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用投影给出了两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情况(见表1、表2)。然后教师让学生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其中欢乐队平均身高为(148+142+139+141+140)÷5=142(厘米),开心队平均身高为(144+146+142+145+143)÷5=144(厘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开心队队员高一些。

此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要比较两支球队队员的身高,只要比较身高的总数就可以了。而且比较总数还更简单一些。因此,没有必要比较平均数,用平均数反而复杂了。”教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其他同学,“你们怎么看?”有学生说,“要是队员超过10人,我们就没办法计算了,我们只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总数只用加法,我们都会算”;也有学生说,“要是最后除不尽,怎么比较呢?所以算平均数不好”。

课后,笔者意识到,学生学习平均数并不容易,便向听课教师询问学生求平均数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教师们给出了两种常见错误:一种是重复数据只计算一次,比如计算148、142、140、139、142、141、140的平均数时,容易写成(148+142+139+141+140)÷5=142;另一种是容易遗漏数据0,比如对问题“8个同学组成的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一次野外活动,其中7名同学带的食物重量分别是2.0千克、1.5千克、2.4千克、2.1千克、1.8千克、1.6千克和2.6千克,糊涂的东东匆忙之中忘了带食物,求平均每位同学带了多少千克食物”,学生容易计算成(2.0+1.5+2.4+2.1+1.8+1.6+2.6)÷7=2.0(千克)。

仔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不难发现,学生并不是不会计算平均数,而是不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对于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现行课程标准和各版本教科书都没有明确说明,有些教师也不是很理解。笔者对此做了一些思考,然后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探索。现将一些粗糙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以抛砖引玉,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平均数”的教学吧!

(一)统计学的本质与统计的基本过程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统计学是关于搜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确定的事物进行较准确的推断。[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比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计划制订、管理生产、经济核算,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教育中的学生行为、身体发育和成绩评定都需要用到统计学。统计学的本质是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和判断数据产生的背景。[2]

统计是根据量的分析来研究不确定现象的,它的基本过程是:①确定研究问题,面对不确定现象,根据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发现和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②制定研究方法,根据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条件,拟定研究方法;③搜集数据,根据研究方法,对不确定现象进行观察和测量,采集观察和测量的数据;④分析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整理,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索隐含的规律;⑤做出推断与结论,根据数据分析中发现的规律,对不确定现象的过去状况进行推测、对现实状态进行评价或者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二)平均数的含义

在分析数据的时候,面对一组数据,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求和,看它们的总数是多少。然而,总数常常远远大于每一个具体数据,不能反映数据的真实状态,很难推断数据产生背景的真实状态。如果出现了两组数据总数相等的情况,用总数便很难对两组数据进行评价。鉴于此,人们想到了用一个量来表示数据的一般水平,以消除数据个数造成的总数和单个数据的偏差,便用总数除以个数,也就是平均数来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大致状态。

在统计学上,将某个随机现象的n个实验或观测数据a1,a2,…,an的平均数用表示,它的计算公式是。由于实验数据和观测值往往带有误差,而这些误差有正也有负,因此求平均数之后,正负误差相互抵消了一部分,从而比较接近观测和实验数据的真实面貌。所以,平均数的作用就是消除数据中局部的、随机的波动,表征数据的集中位置。

上述公式是求平均数的基本公式,由它求出的平均数一般叫做算术平均数。但在现实统计中,我们会记录数据出现的次数,这样可以大量减少数据的记录个数。比如数据a1出现f1次,a2出现f2次,……an出现fn次,记f=f1+f2+…+fn,那么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用这个公式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n叫做频数。当每一个频数都等于1时,加权平均数就变成算术平均数了。此公式可以变形为其中 叫做频率。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比如,某同学某一科的考试成绩为:平时测验为90,88,92;期中考试为90;期末考试为99。如果直接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到(90+88+92+90+99)÷5=91.8,这作为该同学的学科成绩似乎不太合理。于是,学校规定学科成绩的评定方式是: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那么加权平均数是(90+88+92)÷3×0.2+90×0.3+99×0.5=94.5,这作为该同学的成绩就更为合理一些。

(三)平均数的特征

平均数的特征很多,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第9篇:统计学的含义范文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现在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各专业教学领域中。

一、运用统计学案例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必要性

自从十九世纪统计技术为基因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类科学技术也开始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最终的道路都是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共同发展。为了满足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统计人才的培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关键在提高统计教育的质量。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把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有效地防止了滥竽充数。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之一是学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与否无人问津,在课堂上是否注意听讲无法考量,除非学生在打瞌睡,否则,只要人坐在课堂里,即便是在“溜号”,也拿他没办法。久而久之,灌输式教学实际上培养了学生懒于学习和思考惰性,尤其是在教师苦口婆心地“灌”陈旧、过时、空洞理论的时候,更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和压抑,导致学生学而生倦,学而生厌。

《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根本差异,集中体现在传统教学法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而《统计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都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相互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与老师共同完成任务。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着根本差异,集中体现在传统教学法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而《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都在一个平等位置上相互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出现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与老师共同完成任务。

2、案例的真实性

案例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同时又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内容,在案例中还可以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使学生增强了解为今后就业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才使得《统计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更具有现实的一面,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自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3、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统计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统计学案例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自己的独到之处,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生命力。但全面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编写出本专业特色的案例教材

教学案例应该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真实事例,并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

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

2、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应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并注意启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