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房屋建筑施工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46-02
1房屋建筑要明确各部分的高度
1.1净高和层高
楼地面一直到结构层的地面或者顶棚下表面之间垂直方向的距离叫做房间的净高,即房间的高度。而该座楼地面和上一层楼面的距离是层高。房屋建筑的净高和层高必须充分满足房间的使用功能和家具设备摆放的要求标准。一般情况下房间最主要的用途是供人类正常使用以及为各种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住宅建筑里面的卧室和起居室使用的人少,加之面积不大,通常净高要求大于2400mm,而层高则需控制在2800mm左右;而中学里面使用的普通教室,因为使用的人多,所以面积会比较大,净高也因此会提高,一般需大于3400mm,层高则应控制在3600mm~3900mm之间。房间的用途不一样,因而其层高的净高设计的也就不一样。此外净高和层高还受房间内部使用的家具设备和人们使用其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关。所以在对房间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用途和其它具体的情况。
1.2采风和通风标准
房间设计的净高必须达到自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的标准,而且要使房间的卫生条件有一定的保障。有些房屋建筑为了获取极佳的采光效果,会把窗上沿的高度增加,这个时候房间的净高也要随之增加。为了降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房间的卫生条件必须有保证,也就是说一些经常使用且人较多的房间,如果没有空调设备,又经常把门窗关上的房间,必需采取措施使每个人都需拥有一定的空气量。
1.3室内的空间比例规定
房间的布置格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一般高且窄的空间会让人兴奋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但也会有严肃感,不易令人亲近;如果空间既宽又低则会让人心生宁静、开阔、亲切之感,但也会产生些许压抑、沉闷之感。由于房间的用途不一样,因而对空间的比例尺要求也不一样。一般居住的房建比较侧重小巧、亲切、安宁的气氛,而纪念性的房屋则需要空间高大,这样才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来;类似于公共场所的大型休息厅以及门厅选择开阔明朗的空间则比较适宜。
1.4房屋窗台高度的设计
窗台高度的设计要结合室内使用要求、摆放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人体的尺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一般民用房建用于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房间,窗台的高度应该控制在900到1000毫米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人的视线可以看到窗外的风景、而室内的书桌也能光线充足。一些房间出于扩大视野、使室内空间丰富的目的考虑,常会把窗台的高度降低,有的甚至直接设计成落地窗进行装修。
1.5室内外地面的高差
房屋建筑室内外在设计时会存在一定的高差,而高差的设置要考虑到防水、防潮以及房屋的沉降和经济要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民用房屋的室内外高差常会控制在300mm~600mm,最小是150mm。在房屋设计中,底层室内地坪的相对标高应为±0.000,而房屋的其它部位和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设计,当其比底层地坪高时便是正值,而比底层地坪低时便为负值。
2房屋建筑的功能
由于房屋建筑的功能不同,使用的对象也会不一样,相应的对层数的要求便会存在差异。例如建造幼儿园时,房屋的层数一般低于3层,这主要由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活动特征和所需考虑的安全问题决定的。而小学和中学的教学楼一般层数为4到5层左右;影剧院和体育馆等都属于聚集人群比较多的地方,疏散时人流比较集中,为了疏散人群的安全,设计时应该以单、低层为主。
3房屋结构设计的要求
房屋结构形式以及材料的选取是影响房屋层数的基本性因素,一些砌体结构的墙体常会采用砖或者砌块来施工,由于它们的自重大,整体性差,因而下部墙体厚度常会随着层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所以房屋的层数最好控制在6层之内,常常针对的是居民住宅、宿舍以及普通的办公楼等房屋结构。
根据房屋结构设计的施工规定可知,房屋的层数还跟其耐火等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房屋在原则上不会受到限制;而三级耐火等级的民用房屋一般层数为1到5层;四级耐火等级的房屋建筑,则允许在1到2层间。
房屋建筑单方面的造价跟房屋的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墙身截面的尺寸不变,当层数增加时,单方造价便会随着降低,然而当房屋高于6层以上时,由于砖墙截面的尺寸在不断地变化,层数的增加便会提升单方造价。所以把房屋建造成5层是比较经济实用的选择。
一些群体组合的房屋中,个体房屋建造的层数越多,用地也就越经济。拿4层的房屋跟4幢单层平房作比较,在相同的日照间距条件下,占用土地的面积会多增2倍。
4房屋结构施工时可以采取竖向组合设计
如果房屋结构不是单层的,就需要对房屋进行竖向组合设计,而且每层房间都会形成不一样的楼层。
4.1高度一样或近似的房建组合
如果一些房间的高度相同或者相近,加之使用关系密切,出于房屋结构构造科学合理以及施工便利等目的,在不影响室内功能发挥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把房间的高差进行调整统一,这样便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还能节约施工原料,不会使得施工流程变得太复杂,以致于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期限。
4.2高差过大的房间组合
1)单层房屋的高差如果过大,便可根据平面组合的情况来制定各空间的高度;
2)一些多层或者高层房屋的高差比较大,则可根据房屋的性质将其分层组合。
5 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工艺
5.1采用单层剖面的组合方式
采用单层坡面的组合方式有利于房屋内部与外界直接进行联系,而且采光和通风问题都比较好解决。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道路以及室外的管线设施都要随之增加。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大跨度结构以及顶部需要采用采光的房屋,比如食堂、车站以及展览大厅等。
5.2采用多层以及高层剖面相组合的方式
一般多层剖面进行组合的室内交通联系会比较紧凑,常常被用到诸多高度相同的房间组合当中,而垂直的交通则通过楼梯进行联系。此外在采用这种组合方式时需注意上下层墙体以及柱等承受压力的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多单元式的平面住宅及走廊式的平面学校、宿舍、医院等房屋建筑的剖面,常会采用 多层剖面的组合方式。
此外因城市用地紧张以及规模布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也会采用高层剖面进行组合的方式。它具有容积率高、便于室外辅助设施以及绿化布置的优势,然而一般 垂直交通常用电梯进行联系,加之管道以及设备的设施很复杂,所以使用费用会比较高。这种组合方式较适用于住宅、办公以及旅馆等房屋建设中。
5.3错层和跃层式剖面组合方式
1)错层剖面组合方式用于房屋物纵向和横向剖面中
房屋及部分楼地面高低错开。主要适合坡地上房屋或房屋体部之间由于房屋高度不同造成高差。如住宅、中小学等。错层之间高差可用楼梯或踏步来解决。
2)跃层式剖面组合方式主要用于住宅房屋中
这些房屋的公共走廊每隔1~2层设置一条,每个住户可用前后相通的一层和上下层房间,住户内部以小楼梯上下联系。其特点是节约公共交通面积,各住户之间干扰小,由于每户两个朝向,因此通风条件好,但其结构布置和施工均较复杂。
6房屋建筑施工时处理门厅高度的办法
一些多层以及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时常会遇到各种门厅的设置问题,但是门厅的高度并不和其它空间高度一样,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办法:
1)把门厅设在主体外,形成一个单独的体部,这时便可按照所需高度来定层高;
2)把门厅设在主体内,如果层高差较大,则可适当的增加底层层高,但也可能导致空间浪费;
3)把门厅设在主体内,如果层高差比较大,就需要把门厅地坪的标高降低,并需在门厅的走廊衔接处设置一定的踏步。
7房屋建筑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1)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施工设计时,一定要事先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施工环境,以便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佩戴安全帽,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免发生不应有的安全事故,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损失;
3)施工时作业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以及基本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不允许违规进行操作,因为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工程的施工质量。
8 结论
建筑结构的施工及设计要按照基本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进行,并且需要充分地发挥其基本功能。这就要求施工及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也便于施工技术人员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现场施工作业。
参考文献
[1]沙欣,丛朝晖,罗恕.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辽宁建材,2005(5).
[2]项仲贞.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6(17).
[3]梁兆忠.试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8).
[4]杨建林.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施工图学法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08(8).
关键词:质量监督;房屋建筑;市政工程
1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个别重点项目、应急工程,存在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质量报监等手续,就开工建设的情况,质量监督机构被迫以提前介入、技术服务的方式开展监管工作。这些工程普遍存在施工图纸不全或未经审查、相关参建责任主体质量管理混乱,质量责任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等问题。此类工程同时多存在抢进度、赶时间、压缩合理工期的现象,易出现设计、施工、验收脱节,工程质量隐患大,妨碍了我区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个别设计单位出现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各专业部门之间相互拖尾扯皮、设计图不深入等问题,据近些年的投诉统计分析,有20%的投诉是因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房屋安全和使用功能。有的项目存在边施工边设计,施工过程图纸不断调整导致出现较多问题,对工程质量埋下了较大隐患。个别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质保体系不完善,质量标准控制不严格,质量责任意识不到位,违法分包、转包、肢解、发包现象层出不穷,企业自身对工程质量管理基本交给了监理单位。但是,由于目前监理市场竞争剧烈,超低价的监理费,造成监理人员素质低,监理全过程质量控制不能有效履职。部分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控制力度不足,旁站监理、过程控制、平行检查形同虚设,纠正现场质量违规的能力差,无法遏制施工单位质量违章行为。房屋质量通病仍然存在,主要集中表现在: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渗漏等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但由于建筑市场仍然存一些恶性竞争,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任意压低工程合理造价、压缩合理工期,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分户验收把关不严,造成在交房前未能克服和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住宅工程居住品质。推进新型建造方式较为困难。一方面,目前多数企业很难从传统的设计与施工流程中转换,而且成本也是各企业的主要障碍,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还需要时间来适应与论证。另一方面,市级部门未全面出台关于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及相关图集,难以进行具体操作。开发企业违规二次精装修,逃避监管,施工过程中质量失控造成质量问题突出,引发的群访事件处理较困难。由规划、设计缺陷等问题引发的群访事件,处理较难。因开商资金链断裂、拖欠工程等问题,导致责任主体不能履行职责,造成质量回访保修困难。现代化监督技术推进缓慢,检查仪器配备落后,监督队伍各专业技术人才配置不齐全,缺少电气、给排水技术人才,制约着整个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2解决思路及建议
严查违法行为,强化对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强制标准的管理。对提前服务工程应建立相应的“施工许可证”制度,参建责任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施工图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准予施工、质量监督机构方可进场开展质量监督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加强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落实监督上,设计、勘察文件审查不过关不得施工。质量监督部门在开工前,对用于指导施工的设计图、设计变更、设计交底及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等文件进行严格查阅,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督和管理,重大设计变更要重新审查备案,对未经设计同意擅自变更的勒令停止并查处。依托建筑工程质量诚信评价制度,将建筑工程质量与建筑企业的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等紧密结合,建立一套相联动机制,以建筑市场约束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行为,对质量责任缺失企业,特别是存在违法分包、转包、肢解发包行为的企业市场进行限制,促进建筑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企业身完善可靠的工程质量“自检”体系。认真落实监理合同备案制度,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如: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出了质量问题,对造成的损失应进行赔偿,并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依据。同时,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乱用职权、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突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结合我区工程质量实际,将渗漏、现浇板开裂、空鼓等影响主要使用功能的常见问题作为治理重点,从材料生产、设计、施工、管理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减少质量通病。全面推行样板制度,样板施工时优选材料和施工工艺,确定优质标准,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准予大面积施工。强化分户验收,落实参建各方责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分户验收数据的真实性,杜绝走过场、弄虚作假、降低标准等现象,促进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和五年常见质量问题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大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和现场装配。重点发展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积极引入钢结构及装配式部件生产厂家,以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引导鼓励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率先采用BIM技术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对新型技术工艺要求的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新型建造方式的需要。建立《群访处置方案》和《投诉“分类”管理方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有效控制投诉进一步激化,确保及时化解,有效解决投诉问题。加强执法力度,遇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立即上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通报。提高服务意识,要求全站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及时有效地处理投诉,提高投诉处理满意度。应用网络技术,对各类企业的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工程监督网络,严格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检查手段。注入新鲜血液,引进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监督队伍。
3结束语
一、屋面防水施工准备
1、组织管理及施工人员准备
一是要成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体系,完善各个管理机构的设置。二是组织入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规模组织相应数量的施工人员,入场前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文明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并由本人签字后才可进入现场施工。对于特殊工种应实施上岗证制度,没有上岗证的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2、技术准备
一是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对不明确的地方应与建设方进行沟通,根据图纸制定施工技术规范。二是编制施工预算。以图纸、工程量、劳动定额为依据,制定所需人员、工种、施工材料等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预算。三是制定施工方案。以工程设计为依据,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对工程的每个细节进行分析并落实施工方法,以此制定并完善施工方案,为安全、优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奠定技术基础。
3、物资准备
一是建筑材料。按照工程的规模和施工进度安排,分成不同的阶段,制定所需的建筑施工材料数量计划,并提出质量和材料进场期限的要求。二是施工机械。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施工机械使用计划,保证机具设备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现场准备
一是临时设施。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在确定临时设施的位置、技术要求等基础上,搭设所需的临时设施,便于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二是其它准备。具备充足的消防设施和消防材料,设置安全通道,悬挂安全提示、及其他宣传警示标语。
二、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实施
1、涂刷处理剂
先将基面清理干净,然后在基面上涂刷处理剂。涂刷时要从一侧开始,逐渐扩大范围,保证涂刷均匀,厚度一致,避免遗漏。涂刷完成后要放置一段时间,使其自然晾干,达到不粘手的程度即可。
2、标出控制线
处理剂涂刷完成后,采用弹线或划线的方式,将控制线准确标出。要根据屋面的面积和防水卷材的规格确定控制线的间距。控制线要确保横平竖直,不得存在大的误差,防止铺设卷材时出现歪斜,为防水卷材的铺设做好充分准备。
3、细部的处理
用水泥砂浆将屋面与墙的直角处理成弧形,然后用聚氨酯涂刷,将玻璃纤维布粘上后再涂刷一层聚氨酯,要做到玻璃纤维布与基面紧密粘贴,不留空隙。阴阳角和排水管口也要进行适当处理,用砂浆将阴阳角处理成弧形,然后刷聚氨酯、粘玻璃纤维布、再刷聚氨酯,管口与基面要抹平并留出凹槽,将管道上的锈迹打磨掉,并将附加层设置在管口四周50厘米处,确保防水效果良好。
4、铺贴防水卷材
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要掌握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的铺设方法,按要求做好防皱、排气、压实等工作,做到铺设的防水卷材平整、熨帖、无过多过大的气泡,保证铺贴质量。防水卷材有拉铺和滚铺两种铺贴方法,应根据现场实际进行选择。铺贴中要注意将防水卷材的边缘与划好的控制线对齐,避免出现过大的偏差。拉铺的具體操作方式为,先将卷材全部展开,将隔离贴纸撕去。采用先铺半面,再铺另半面的方法。要注意在铺贴时要轻拉、轻扯,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将防水卷材弄破。如不小心弄破了卷材,应立即停止,将破口处理好后再继续进行。铺贴结束后用专用压磙从中断向两侧均匀磙压,将卷材下面的空气挤出,使卷材与基面粘贴紧实。滚铺的具体操作方式为,揭隔离纸与铺贴同步进行。即将防水卷材放到需铺贴的位置,然后采取边滚动卷材,边揭除隔离纸,边粘贴的方法。铺贴时要耐心细致,滚动防水卷材时要缓慢均匀,注意将卷材拉紧,将幅面抻平,铺好一部分后即应及时用压磙由中间向边缘磙压排出空气,使卷材与基面紧密贴合。
5、接合部位的处理
两幅卷材接合、收头、管道等处的接缝,要涂刷密封胶水,胶水涂刷的宽度应在8厘米左右,确保接缝处严密。具体方法为,在大面积的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后,应对收头、接缝部位进行处理,防止收头部位出现漏水。在铺贴到边缘时,要将卷材末端的收头部分伸进凹槽里,并用金属压条钉实,然后再刷一层封边胶水,使其完全密封。对于两幅防水卷材之间的接合处,重叠的宽度应在6-8厘米左右,宽度太大容易导致平整度差,太窄可能会影响密封效果。对于大面积的屋面防水施工来说,因防水卷材幅面有限,铺贴时要分面分段进行,因此会造成接合处比较多,应保证每个接合处都要进行良好处理,用密封胶水做好密封。
6、卷材铺贴后的处理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人的资格审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资格审查活动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招标机构,下同)依法组织实施。
第四条资格审查活动应当接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
第五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人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
资格预审,是指在投标前对投标申请人进行的资格审查。
资格后审,是指在开标后对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
提倡实行资格后审,具体审查方式由招标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第六条采用资格后审的招标工程,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专门的章节,明确合格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资格后审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其中合格投标人的资格条件应当清晰明确,易于准确判定。
采用资格后审的,评标报告中应当增加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内容。
第七条采用预审方式进行资格审查的,招标人应当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特点编制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须知;
(二)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申请书格式;
(三)要求投标申请人提供的其他资料的目录。
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须知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落实情况以及招标人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等;招标人允许投标申请人选择招标标段的规定(如有标段划分);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确定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合格且被确定为参加投标的投标申请人)的方式、方法;资格预审申请书的递交及资格预审的时间安排、预审结果的通知与确认等。
第八条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包括必选条件和可选条件,招标人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设置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并在招标公告中明确。
资格预审文件中的必要合格条件应与招标公告中的要求相一致。
第九条资格预审文件一经发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应当将更改的内容通知所有已经获取资格预审文件的投标申请人;更改涉及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的,还应当重新招标公告,并将更改的内容在重新的招标公告中明确。
招标人按照前款规定重新招标公告的,已经获取了资格预审文件的投标申请人应当重新报名、重新获取新的资格预审文件。
资格预审文件出售的,已经获取了资格预审文件的投标申请人应当免费获得新的资格预审文件。
第十条投标申请人应当根据资格预审文件的要求编制资格预审申请书。资格预审申请书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投标申请人的企业概况;
(二)企业及项目经理完成的类似及以上工程情况;
(三)在建工程一览表;
(四)拟派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情况;
(五)拟分包企业情况;
(六)满足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
(七)企业对所提供的资料无弄虚作假内容的声明(格式由招标人在资格预审文件中规定);
(八)招标人要求的其他资料。
两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投标的,还应当提供联合体的情况。
第十一条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截止至投标申请人递交资格预审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的时间应视工程情况及资审内容多少确定,应当给投标申请人准备和递交资格预审申请书留出合理的时间。
第十二条在资格预审过程中,招标人有权要求投标申请人对资格预审申请书中不明确的内容进行澄清,并可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核实。
第十三条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合格必须满足资格预审文件规定的所有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要求。
第十四条以下条件属于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中的必选条件(即招标人在资格预审过程中必选的,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合格至少应当满足的条件):
(一)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能力;
(二)未处于被责令停业、投标资格被取消或者财产被接管、冻结和破产状态;
(三)企业没有因骗取中标或者严重违约以及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等问题,被有关部门暂停投标资格并在暂停期内的;
(四)企业的资质类别、等级和项目经理的资质等级满足招标公告要求;
(五)以联合体形式申请资格预审的,联合体的资格(资质)条件必须符合要求,并附有共同投标协议;
(六)资格预审申请书中的重要内容没有失实或者弄虚作假;
(七)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八)项目经理无在建工程,或者虽有在建工程,但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任务已临近竣工阶段,并已经向原发包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原发包人同意其参加其他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
(九)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招标人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和项目经理资质等级许可的从事建筑活动范围的规定,合理设置企业和项目经理的资质等级要求以及企业的资质类别要求。若因工程技术原因,需要对企业和项目经理资质提高一个等级要求的,必须经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第十五条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中的可选条件是指:除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招标人必选的必要合格条件外,招标人可以全部或部分选择、作为资格预审合格的必要条件的条件。
小型工程的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中的可选条件为:
(一)企业承担过类似及以上工程;
(二)项目经理承担过类似及以上工程;
一般工程的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中的可选条件为:
(一)企业承担过类似及以上工程;
(二)项目经理承担过类似及以上工程;
(三)企业承担的类似及以上工程获得过市优工程或省优工程;
(四)项目经理承担的类似及以上工程获得过市优工程或省优工程;
(五)企业承担的工程获省辖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
(六)项目经理承担的工程获省辖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
(七)项目经理获得过省辖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较大工程的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中的可选条件为:
(一)企业承担过类似及以上工程;
(二)项目经理承担过类似及以上工程;
(三)企业承担的类似及以上工程获得过市优工程、省优工程;
(四)项目经理承担的类似及以上工程获得过市优工程、省优工程;
(五)企业承担的工程获省辖市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
(六)项目经理承担的工程获得过省辖市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
(七)项目经理获得过省辖市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第十六条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各项可选条件中,只要企业或项目经理承担过、获得过即可,不应当增加个数要求;上述条件中的获奖条件还应当包含有效期要求,其中省优工程的有效期为二年,市优工程的有效期为一年;省级“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的有效期为二年,省辖市级的为一年;部级“优秀项目经理”的有效期为三年,省级的为二年,省辖市级的为一年。
第十七条招标人可以只选择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必选必要合格条件而不选择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可选必要合格条件。在该种情况下,如果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不足9家,则招标人必须邀请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如果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超过9家,则招标人可以邀请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也可以通过随机抽签方式从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中确定不少于9家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不允许招标人再增加可选必要合格条件以达到减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数量的目的。
第十八条招标人应当慎重选择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可选必要合格条件。
如果因可选必要合格条件设置过多、过高,导致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不足9家,则招标人必须减少或者降低可选必要合格条件要求,重新招标公告,重新进行资格预审,直至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不少于9家为止。
招标人按照前款规定,减少或者降低可选必要合格条件要求后,如果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超过9家,则招标人可以邀请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也可以通过随机抽签方式从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中确定不少于9家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
若招标人按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减少或者降低可选必要合格条件要求、直至将原来设定的全部可选必要合格条件全部取消后,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仍不足9家,则招标人必须邀请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资格预审工作终止。
第十九条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减少或者降低可选必要合格条件,重新招标公告、重新进行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已经递交了资格预审申请书的投标申请人。已经参加过资格预审的投标申请人应当重新报名、重新获取资格预审文件、重新提交资格预审申请书。
资格预审文件出售的,已经参加过资格预审的投标申请人应当免费获得新的资格预审文件。
第二十条对于所有工程,提倡招标人邀请全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
第二十一条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需要采用“随机抽签法”确定规定数量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的,招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告知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举行随机抽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随机抽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也可以在招标公告中明确),并将资格预审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告知资格预审不合格的单位。
随机抽签活动应当按照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程序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进行,并邀请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随机抽签的结果应当当场公布。
第二十二条技术特别复杂或者具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特殊工程,不宜采用“随机抽签法”确定潜在投标人的,经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可以采用“评分排名法”选择规定数量的合格申请人参加投标。
采用“评分排名法”优选确定潜在投标人的,投标申请人首先必须满足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中的必选条件,除上述条件外招标人应当制定具体的“评分排名办法”,在招标公告之前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经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后,在资格预审文件中明确。
采用“评分排名法”优选确定潜在投标人的,应当在招标公告中明确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以及将要采用“评分排名法”优选确定潜在投标人。
第二十三条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对本办法规定的“评分排名法”的适用范围和评审内容进行细化,出台“评分排名法”的实施细则。
“评分排名法”的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业绩:包括企业承担类似工程情况,企业承担类似工程获奖情况,企业承担的工程获过省辖市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情况;
(二)项目经理业绩:包括项目经理承担类似工程情况,项目经理承担类似工程获奖情况,项目经理承担的工程获过省辖市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文明工地”或“标化工地”情况;
(三)企业信誉: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获得过“重合同、守信用”称号等;
(四)项目经理信誉:项目经理获得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第二十四条资格预审结束、潜在投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确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告知潜在投标人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和地点;向非潜在投标人发出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中应当写明具体原因或理由。
第二十五条资格预审结束后,招标人应当写出资格预审报告,与招标文件一并报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
资格预审报告应当载明工程概况、资格预审工作情况、评审结果、潜在投标人确定的方法及过程,投标申请人未被确定为潜在投标人的原因或理由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第二十六条投标申请人有权了解本单位的资格预审情况,招标人应对投标申请人提出的疑问给予答复。投标申请人如认为招标人的行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以书面形式向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投诉。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接到投诉后,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局11号令)进行处理。
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可能存在影响资格预审结果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向招标人下达行政监督意见书,通知招标人暂停招标事宜。
第二十七条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若潜在投标人的相关情况发生变化,涉及到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的应征得招标人同意,并须对资格预审申请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以证明其仍能满足资格预审必要合格条件,若达不到相应的资格条件,其投标将被拒绝。
若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已经确定个别潜在投标人无法满足相应条件,或者个别潜在投标人确认将不参加投标,招标人不能以此为由补充名额,允许其他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参加投标。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的小型工程是指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400万元以下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下的装饰装修、安装、钢结构、幕墙、智能化、土石方、桩基、基坑支护等专业工程。
本办法所称的一般工程是指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400-1000万元之间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400万元之间的装饰装修、安装、钢结构、幕墙、智能化、土石方、桩基、基坑支护等专业工程。
本办法所称的较大工程是指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在400万元以上的装饰装修、安装、钢结构、幕墙、智能化、土石方、桩基、基坑支护等专业工程。
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上述小型、一般和较大工程的规模进行调整。
第二十九条有关项目经理与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的有关问题按建设部建市[2003]86号《关于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所称的“类似工程”,是指工程在规模、面积、造价、层次、跨度、结构形式、使用功能或特殊施工工艺、特殊施工技术等方面与招标工程相类似。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确定部分指标,对“类似工程”加以明确界定,并在招标公告以及资格预审文件中明确。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第十六条所称的有效期,从发证或发文之日起算起。若发证、发文时间不一致,以发文的时间为准。
第三十二条资格预审过程中的有关证书、文件等业绩证明材料,投标申请人必须提供原件核实。如有特殊原因无法提供原件的,复印件必须经原发证部门盖章确认。
第三十三条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等工程将设计、施工分成两个阶段招标的,招标人可以分别设计、施工招标公告,进行两次资格预审,其中施工阶段的资格预审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招标人还可以将设计、施工两个阶段的招标公告合并,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一次资格预审,招标人需在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文件中增加相应的设计招标条件要求,并且明确只有参加设计阶段投标且递交了合格的设计投标文件的投标人才有资格参加施工阶段的投标。
关键词:房屋建筑;楼梯设计;施工
1.建筑物层数及楼梯设计
1.1 住宅建筑设计层数N的计算
1)层高>2.2m的地面自然层;2)建筑物地下(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度≤室外设计地坪1.5m时不计入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该高度>1.5m时,应计入地面层;3)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2 建筑层数N与多层住宅建筑楼梯设计的关系
1)N>2层的三级耐火等级住宅建筑,当设置有闷顶时,应在每个防火隔断范围内设置老虎窗,且老虎窗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2)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N<4层的住宅建筑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在离楼梯间≤15m处;4)N>6层的住宅建筑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1.3 建筑层数N与高层住宅建筑楼梯设计的关系
1)N≥10层单元式住宅,每单元疏散楼梯均应通到屋面;2)N≥10层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只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时,从第10层起每层相邻单元应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3)N≥10层住宅建筑,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应为乙级防火门;4)N≥10层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与商业部分分开独立设置;5)N≥10层住宅每幢楼通向屋面的楼梯≥2座,且不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面的门应外开;6)N≥10层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应设消防电梯;7)N≤11层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是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8)N≤11层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9)N>11层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10)N≥12层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11)N=12~18层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但应设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各单元楼梯应在屋顶连通,且单元之间隔墙按防火墙要求进行设计;12)N≤18层塔式住宅,每层≤8户,建筑面积≤650m2且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可只设一个楼梯;13)N≥19层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2.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3.安全出口
3.1 非通廊式的多层住宅建筑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建筑单元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它多层住宅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
3.2 N≤18层,建筑面积≤650m2,每层≤8户,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3.3 18(含18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3.4 超过18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18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18层及18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4.住宅建筑的楼梯构造
4.1 N≤6层的单元式住宅建筑,一边设栏杆的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净宽B可不小于1m;一般多层、高层住宅B≥1.1m。
4.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4.4 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4.5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5.楼梯施工方法
5.1 踏步楼梯施工缝的施工方法
5.1.1 楼梯施工缝的留置
按“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的规定,一般应留置在楼梯梯段1/3跨度的位置(以多层建筑的层高,通常在踏步上三步或下三步的位置)。在结构施工中,为了便于楼梯模板安装与混凝土的浇筑,将施工缝留于踏步上三步的位置。
5.1.2 楼梯施工缝的支模方法
施工缝出的模板采用后插板,这样不改变楼梯模板的支撑受力体系,现场不增加模板用量,便于实际现场施工操作和卫生清理,防止施工缝位置夹渣,能极大提高楼梯施工缝的质量。
5.1.3后插板工艺流程
楼梯模板安装后插板留设钢筋安装踢面模板安装砼浇筑踢面模板拆除上一层楼梯模板安装钢筋安装后插板模板安装砼浇筑
5.1.4 施工工艺
(1)在楼梯踢段底模板安装时,在楼梯施工缝位置的斜板上留置一条后插板缝,板缝宽度为100~150mm为宜,板缝沿踢段宽度方向通长留置。
(2)楼梯踢面模板安装时,施工缝位置挂模施工。挂模时,模板的下侧与后插板板缝的下口齐平,挂模角度应与楼梯底板模板成90度。
(3)砼浇筑完成后,将施工缝处的挂模拆除,接缝面的砼凿毛,且将局部松散的砼凿除。
(4)待上一层的楼梯模板、钢筋安装到位,楼梯卫生清理完成并用水冲洗后,楼梯砼浇筑前,将板条插入后插板缝安装到位。后插板的宽度同后插板缝的宽度,其长度与楼梯底板的模板宽度相同。
5.1.5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1)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和预留后插板缝十分的精确,从而确保施工缝的位置能和后插板的板缝下侧能保持齐平,上侧能处在踏步的中心轴线上,且挂模的角度要和楼梯的底板形成90度。
(2)根据现场的施工经验,后插板缝最适宜的宽度在100-150mm,过宽或者过窄的板缝都不利于现场的操作。过宽容易造成由于后插板条的硬度不足而导致这段砼面达不到要求,过窄不利于清理卫生。
(3)为了确保楼梯的踢面能和挂模位置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最好在该位置使用钢制模板,以防变形;且模板务必要和楼梯的侧模牢固,防止模板移位。
(4)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面应凿毛,凿除松散的混凝土,确保施工缝接缝质量。
(5) 楼梯混凝土浇筑前,将施工处的卫生清理干净后方可安装后插板,防止导致施工缝的夹渣。
5.2 校验模板,保证模板的表面清洁、没有变形
安装施工模板的时候,要用和工艺条件相匹配的隔离剂,有些隔离剂刷完后能立即浇筑混凝土,有的则必须等到其干燥了以后才能浇筑。所以要掌握所有隔离剂的特点,要满足施工现场的气温等环境条件。例如,在雨季使用的隔离剂要有耐雨水冲刷的功能,而在冬季使用的隔离剂则要求冰点较低。给模板涂抹隔离剂的时候,应将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残渣和尘土清理干净再进行均匀的涂膜,要求不能漏刷、不能将钢筋与混凝土交接的地方污染。
应对周转次数多的模板以及有较大变形的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平整度,模板的质量,模板的刚度以及模板的规格大小能不能达到施工的要求,同事也要对角模进行加工质量的检查,保证它的刚度还有和大模板之间有正确的连接措施;要对紧固模板的螺栓进行规格、质量的检查确认,不能使用不合格的螺栓。
5.3 改进混凝土浇筑振捣的工艺
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有马道,避免踩踏钢筋。楼梯混凝土可以连续浇筑,在楼层的平面位置预留楼梯的施工缝,同时将相对应的楼梯梁也预留。楼梯的混凝土应从小到上的浇筑,先将平台板的混凝土振实到踏步的位置,然后二者一起浇筑,向上浇筑,达到楼板的标高时,再和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同时需使用木抹子把踏步的上表面抹平。
混凝土的表面需进行三次处理:第一次,依据小线振捣,大扛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压实;第二次,等到砼表面缩水充分以后,用木抹子将其表面搓平;第三次,在砼开始凝之前,脚踩不留印的时候,用木抹子再一次抹平搓实。
顶板和楼梯的踏步砼浇筑完成以后,不要太早上人。砼浇筑完成,要马上将漏、溅在楼板上和墙体的砼浆清理干净,保证砼面清洁。砼土浇筑完后,要使用有效养护办法,防止产生收缩与脱水裂缝。使用浇水养护的办法设有专人喷水,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没有脱水现象。
6.结语
总之,建筑楼梯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采取不同形式的设计方案,必须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1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
1.1房屋建筑场地的选择
当地震来袭时,一定范围内会因地震引起的地质运动导致建筑物严重的破坏,所以,地质条件是抗震设计的重要因素。房屋建筑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场地地质条件能够影响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首先,房屋建筑场地应尽量选择在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的地方,这些地方抗震性能较高。另外,建筑场地应避免山坡边缘、河岸等地,因为这些地方地质较软,在地震时易发生房屋坍塌或山体滑坡破坏建筑。如果房屋建筑无法避免此类地段,那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抗震处理。
1.2房屋建筑地基设计
房屋建筑地基设计是关键,因为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地基是否稳定可靠,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也是抵抗地震破坏的基础。因此在房屋建筑地基设计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在房屋建筑地基建造过程中,同一个房屋建筑必须建立在同一性质的地基上,地基应尽量采用天然地基或桩基,避免两种地基混用现象,这样可以增加房屋建筑的整体刚性,避免因地震力作用使地基出现不平衡现象,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其次,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时采用的方法应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地基受力均匀。最后,地基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沉降及承载力问题,将不均匀的沉降基础进行合理调整,尽量减少影响地基沉降的因素使其在承载力或是整体结构上达到规范性的要求。
1.3房屋建筑基础设计
房屋建筑的基础设计与地基设计同等重要,房屋建筑基础应按照有关规定深度进行埋设,尽可能增加其深度,因为基础埋设深度不足会影响建筑物的嵌固程度,增加建筑在发生地震时的振动幅度,导致房屋受损。因此,房屋建筑基础埋设要尽可能加深,在基坑回填时尽量夯实,加强建筑基础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处理好房屋基础与上部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基础室外的地坪下尽量不设置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而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构造柱作为连接的圈梁。如果基础土质刚度和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在基础底部设置圈梁,提高房屋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2房屋结构规则性设计
2.1房屋高度与宽度合理
房屋结构中高度与宽度比例是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较大因素,通常情况下,房屋高度与宽度比值越大,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越差,受地震灾害损害越严重。因为,当房屋建筑的高度与宽度比较大时,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侧移和倾斜现象越明显,而且,房屋建筑的高度越高,受地震力的破坏程度越大,因此,要想使房屋建筑达到抗震要求,必须控制房屋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达到限度要求,在地震多发区,不仅其比例要达到限度要求,房屋建筑的高度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建筑过高会产生较大振幅,不利于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
2.2建筑结构体系分布均匀
房屋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是结构刚度和质量的分布问题,在现有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建筑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都规则化处理,这种复杂化的结构特点易造成建筑整体刚度及质量分布不均,在地震发生时导致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难以重合,在地震扭转力的作用下,建筑整体出现扭转现象,严重破坏房屋建筑的结构。所以,在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设计建筑平面与立面要简洁规整、尽量保证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减少地震时扭转力的破坏作用。当设计形体不规整的房屋建筑时要针对偏离结构刚心远端墙段进行抗震验算,避免因建筑立面顶部重、基础轻造成整体的重心发生偏移,最终造成鞭稍效应。建筑体系的强度与刚度要均匀分布,保持建筑结构体系的整体性。
2.3防震缝与纵横墙的合理处理
防震缝与纵横墙的处理也非常关键。首先,防震缝在布置过程中,应将建筑物分成几个单独的、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结构应处于分离状态,合理科学的布置防震缝、伸缩缝以及沉降缝,其中后两个缝隙应以防震缝的要求为基础进行设置和布局。防震缝的设计应以房屋高度为参考,其宽度随房屋高度而变化,在防震缝两侧应布置墙。伸缩缝与防震缝联系紧密,其作用是防止砌体房屋在墙体干缩和温差变化的影响下产生裂缝,所以,伸缩缝一般设置在砌体墙体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其次,横纵墙作为房屋建筑在地震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在抗地震作用中有着重要地位。地震中由于地震力的作用导致房屋墙体出现倾斜、倒塌现象,对横纵墙进行合理处理可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横纵墙的抗震设计一般采用混凝土多层设计,要注意布置均匀、竖向连续、相同方向的墙体宽度适宜。横纵墙的合理布置可以避免因房屋刚性承重墙体少、间隔大、空间整体稳定性差的现象发生,而且合理布置横墙和纵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弯、抗剪水平,在水平地震发生时作用更大。
3 房屋墙体与屋顶的防震设计
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还与建筑的整体质量有关,建筑的质量越轻,其抗震性能越好,受地震灾害破坏程度越小,房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所以,应尽量减少建筑的整体质量,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在建筑整体设计中,房屋屋顶与墙体设计在不影响建筑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减轻质量。首先,房屋建筑墙体质量减轻能够使建筑围护结构变轻,墙体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建筑材料控制,选取一些强度好、质量轻的材料建造墙体,达到减轻质量的目的。其次,屋顶设计中,也要选用一些材质较轻的材料,尽量减少屋顶增加对建筑无用的沉重的附属物,不仅增加建筑物的质量,还增加了建筑物的高度,不利于控制建筑结构高度与宽度比例,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为了建筑物美观,可设计选用一些较矮的、较牢固的、质量较轻的材料,既不影响建筑的外表美观,又不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的关键。尤其在地震多发区,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好坏已经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对保证居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设计;质量控制
建筑防水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屋面防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寿命,影响到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因而屋面防水设计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本人结合多年工程设计及施工实践,从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角度浅谈认识体会。
1.建筑屋面防水设计
1.1 屋面防水遵循原则及防水等级
屋面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结合,刚柔并用,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防水层耐用年限,将屋面防水分为四个等级,并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因此设计者首先应根据所设计建筑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新建建筑物的防水等级,切不可以将较高级的建筑物采用较低的防水等级设计,造成工程过早地发生渗漏,也不可以将较低的建筑物的防水等级设计得过高造成建筑成本提高。
1.2 掌握防水材料特性,选择合理的防水方式
屋面防水按防水材料的不同分为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
刚性防水是指用细石混凝土、块体材料或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材料做防水,主要依靠混凝土的密实性,并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如增加钢筋、设置隔离层、设置分格缝、油膏嵌缝等)以达到防水目的。
刚性防水屋面主要适用于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也可用做Ⅰ级、Ⅱ级屋面多道防水中的一道防水层。
柔性防水屋面是指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随着结构的微小变化而不出现裂缝,且防水效果好。北方地区大部分采用柔性防水材料,而柔性防水材料根据其性质不同又分为卷材防水和涂料防水两种。这些防水材料的性能各不相同,选择时应慎重考虑,既要考虑大面积的防水,又要考虑局部细部的处理。卷材防水材料又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是传统的产品,由于沥青和胎体材料的限制,低温柔度只有18°,抗拉强度低,难以适应基层结构与温度的伸缩变形。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指在石油沥青中添加聚合物,以改善沥青感温性差、低温易脆裂、高温易流淌等不足。主要品种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两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点是:低温柔性好,弹性和延伸率大,纵横向强度均匀性好,不仅可以在低寒、高温气候条件下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结构层由于伸缩开裂对防水层构成威胁。APP防水卷材的特点是:耐热度高,热熔性好,因而更适用于高温地区或有强烈太阳辐射地区的建筑屋面防水。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一类无胎体的卷材。其特点是拉伸强度大,断裂伸长率高、抗撕裂强度大,耐高低温性能好等,因而对环境气温变化和结构基层伸缩、变形、开裂等状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3 防水细部构造
设计中应对屋面节点和特殊部位的防水,如落水口,伸出屋面管道、排汽道根部、女儿墙及压顶、泛水、屋面分格缝及不同结构层的细部处理,作大样详图,图纸中标注明确具体做法。
2.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2.1 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施工中应选择专业防水施工队伍,开工前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做好图纸会审及交底记录,编制防水施工专向方案。对施工中可能导致防水质量效果差的因素(例如防水层的搭接长度不足甚至逆贴,厚度不足或层数不够,泛水处的防水层错误外贴,天沟纵向找坡小,存有积水,以及未进行分工序,分层次验收,特别是对节点部位未能认真处理存在渗漏隐患点等)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控制对策。
2.2 作好施工原材料控制
防水工程质量好坏原材料尤为重要。优质防水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物理性能好。如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透水性、耐候性、耐高低温性、耐老化性、耐酸碱性,整体性好,抗剥离能力强,施工操作方便、质量有保证。进场原材料应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且进场材料现场取样复试报告应合格。不合格材料、产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中。
2.3 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热熔法施工)
2.3.1 按施工规范工艺要求施工
质量要求: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的规定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卷材附加层铺贴卷材热熔封边蓄水试验保护层
2.3.2 防水施工控制点
细部处理:在女儿墙、水落口、管根、檐口、阴阳角等细部先做附加层,附加的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卷材铺设:卷材应平行屋脊从檐口处往上铺贴,双向流水坡度卷材搭接应顺流水方向,长边及端头的搭接宽度,满粘法均为80mm,且端头接茬要错开50mm;卷材应从流水坡度的下坡开始,按卷材规格弹出基准线铺贴,并使卷材的长边与流水坡向垂直。注意卷材配制应减少阴阳角处的接头;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使卷材紧贴阴阳角,铺展时对卷材不可拉得太紧,且不得有皱褶、空鼓等现象。
2.4 检查验收
2.4.1 蓄水试验
卷材防水层完工后,确认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将所有雨水口堵住,然后灌水,水面应高出屋面最高点20mm,24h后进行认真观察,尤其是管根、风道根,不渗不漏为合格,否则应进行返工。
2.4.2 验收
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成,专业工长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签认。
2.4.3 成品保护
已铺的卷材防水层,应采取揩施进行保护,严禁在防水层上进行施工作业和运输;穿过屋面、墙面防水层处的管道,施工中与完工后不得损坏变位;变形缝、水落口等处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临时封堵,防水层完工后,应清除,保证管、缝内通畅,满足使用功能。
3.结束语
如何提高建筑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克服质量问题、保证屋面较长时间不漏,设计是关键,施工是保障,要做好施工中屋面防水的质量控制,必须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共同协作,按施工规范、工艺要求规范操作,对每道工序跟踪检查验收,加强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完善施工措施、提高防水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品品质更好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86-02
1结构加固方法及技术分析
进行加固施工时,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1.1良好的施工性是加固工程方案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加固工程方案的优劣,首先要把是否具有施工作业方便作为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施工性是阻碍加固工程施工的一个拦路虎。有的加固方案虽然具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施工难度,而造成施工工期长、劳动用工大、安全系数低的弊端,结果必将影响到加固质量。
1.2不同类型加固工程与加固方法分析
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1.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1.2.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1.2.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2工程加固施工前设计的必要性
2.1现实的需要
既有房屋,有的由于使用性质改变而导致荷载增加;有的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在层高较大的部位或在屋顶上进行加层;有的为满足节能有关规定,需将楼层周边凹凸部分补平改造;有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有的由于遭受火灾、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等。既有房屋的改造、加固日益增多,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形势的发展应不但能熟练地从事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要逐渐熟悉和掌握对既有房屋的改造和加固设计工作。
2.2检测和鉴定的必要性
为了解既有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在改造加固前必须要对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其可靠性作出正确的评价。检测和鉴定工作应该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时可根据房屋结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重点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着重检测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裂缝情况、混凝土碳化深度、蜂窝缺陷等。
2.3房屋结构的改造、加层、加固必须进行设计
(1)按有关规定,对既有房屋进行改造加固设计实施以后,承担此任务的设计单位应该对该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负完全责任,而原来的设计单位未参与改造加固设计时,则不再负此责任。因此,改造加固设计应该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研究单位来承担。
(2)进行改造加固设计时,力求与承担施工的单位进行配合,根据该施工单位的经验和水平确定更合理的设计实施方案。如果由于招投标等原因,在设计时不能确定施工单位,那么在完成设计确定了施工单位后,开工之前应就设计中构造做法和施工要求与施工单位作交底和讨论,必要时进行方案调整和修改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造价。
3施工实施中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
(1)对原有旧钢结构的考察、取样、实验、评定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细,必须要由权威的专业实验室对原旧钢结构和加固用的新钢材进行取样实验,并出具评定报告,确定需采购新钢材的材质和焊条规格型号(或螺栓)、焊接连接工艺的技术要求(或螺栓)。
(2)根据现场对原有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清除表面覆盖的所有腐蚀的氧化层及渣物后的现状,与设计一起讨论确定实用可靠的处理、加固、改造方案。
(3)原有旧钢结构的除锈、清除表面覆盖的腐蚀氧化层及渣物要彻底,必须用空压机连接专用的喷砂除锈机进行,个别腐蚀严重的部位要人工用钢凿、榔头、砂轮机凿或磨。喷砂除锈的砂子采用中细黄砂,需晒干,因高空作业污染很大,一定要搭设周围环境防护设施和做好操作人员的防护。
4结束语
综上,建筑物结构加固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在加固方法、设计及施工技术方面努力外,还应从源头上抓起,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可以有效避免损坏的发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文中不足之处望行业同仁多多指正,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亦会时刻保持积极进步不断探索的精神,争取为我国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中,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比,市政工程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为公众使用;二是市政工程的投资效益只能在其使用过程中显现。正是由于市政工程具有这些特点,铸就了市政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市政工程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政府的目标、交通的限制、便利市民的要求,市政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市政工程主要包括路桥、给排水、电力电信、供暖、燃气,属于关于民生的基础建设。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好的市政工程有助于房屋建筑开展的顺利进行、科学建造,具有不可多得的意义。
相比而言,土建资料比较细致繁琐,市政资料相对简单,但是相关的项目是完全不同的,资料表格几乎都不一样。土建的资料员做市政工程,必须要熟悉市政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表格。
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关键要点分析
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模式是属于工程总承包的一种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国外应用的相当普遍,对比传统的设计、施工分别发包模式,在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工期时间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竞争性。有鉴于此,我国曾努力推广这种模式,给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在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领域发展相对缓慢,关键是制度和观念等方面原因,抑制了市场和企业的自我发展,文中对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期间也要勇于改革创新,推进一体化建造在我国发展。
三、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思考
思考一:重新划分设计与施工的分界点
以往人们把分界点放在施工图设计之后,由设计对每一根钢筋的摆放都进行了明晰的限定以后,施工也就只能按图施工了,由此派生出的设计指定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把设计与施工的分界点,划分在施工图设计之前,也就是施工图设计下移到施工单位,一是可以促进施工企业的素质提高,把那些不具备施工图设计能力的企业,排除在一级承包范围之外,从而减弱一级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二是施工企业可以从施工图设计中获取更多的效益,以利于大型骨干企业的做强做大;三是可以使施工图设计更优化,更符合施工的实际。
思考二:积极实现信息化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对接
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半径的扩大,对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建筑企业的共识。而建筑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步伐明显滞后。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更新和管理创新。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层次深、信息量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
思考三:培养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