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茶道的精神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道的精神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道的精神内涵

第1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从文化角度把茶道精神升华出来。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矣。冲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可见,宋徽宗赵佶将茶对人的情性的陶冶和饮茶的心境概括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八个字,这也就是茶道精神。

由于我国古代茶道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古代茶人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这样也给茶人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次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思想内容加以发挥创造,艺茶中所修之道可以是懦家之道,可以是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以是禅宗及佛教之道,具有因人而异的特征。尽管如此,中国古代的茶道精神还是为后世茶道精神奠定了基础。古代茶人虽然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但基本精神则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后来茶道精神的发展都没有超出上述所说的茶道之要素和内含之精神。

第2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关键词:茶道;文化传承;高校教育

中国茶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茶文化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具有自己的茶道文化,而所有的茶道文化都是在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高校是茶道、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师讲授、茶文化专家的讲座,来传达茶道知识、茶道传统与茶道技艺。因此茶道文化对现代人的意义并不在于学习茶道技巧,而在于继承、传播茶道文化,推动茶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茶道起源于唐朝,《茶经》是第一部有关茶叶的文学著作。而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饮茶的国家,从唐朝以后茶作为一种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茶经》是唐朝陆羽所做的有关煮茶、饮茶的文学文献,它不仅仅是介绍煮茶、饮茶等茶叶知识的学术著作,还包含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皆空的深厚茶道文化思想内涵。自唐朝以来,宫廷、民间、寺院、市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茶品茶活动,茶道茶文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宋代以后逐渐出现点茶、斗茶等活动,茶道也由原来的高雅文化逐渐向市民文化转变。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够用茶道文化招待朋友、拜访亲友,以完成日常的交往活动。明清以后的饮茶品茶活动更为简约,而茶叶的选择、生产也更加的精细化。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饮茶活动,茶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国茶道并不拘泥于煮茶、饮茶形式的选择,而更加关注茶产业附加产品的生产、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自唐代以后茶道开始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各个地区的茶道交流活动往来不绝,其中茶道文化得到最好继承的国家为日本。茶道在原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四大皆空的思想上,又增加清寂的禅学思想。因此茶道思想融合宗教、哲学、艺术、伦理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独有的清、柔、圆、寂的文化氛围。如今的茶道一方面承担养生的作用,普通民众从茶道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作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茶道内涵能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茶道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宗教的文化思想,形成独特的清寂和美文化理念。我国地域辽阔、茶叶种类众多,因此在煮茶、品茶等形式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各个地区的居民都有一套自身独有的饮茶方式,也形成不同的茶道思想。当前茶文化领域尊崇的茶道思想为“廉、美、和、敬”,廉洁清廉、追求美向往美、心态平和安定、心存敬畏成为茶道所尊崇的主要思想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茶道正在逐渐往商业化、大众化等方向靠拢,休闲娱乐成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专注于煮茶、饮茶、茶产品方面的探索开发,提倡茶叶平心静气的养生作用。但相比于日本茶道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道礼仪规范。由于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茶道流派复杂,煮茶、饮茶等茶道方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从制度层面对茶道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特色进行规范,所以我国的茶道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特征。目前我国专注于茶叶产业建设,包括茶叶生产、茶叶附加产品生产、茶文化景区建设等,通过建立茶叶品牌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本地的茶叶收入,提升地区的茶叶知名度。茶道的传承主要通过茶叶的经营销售来完成,现代居民通过煮茶、饮茶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各个高校还设立有茶文化、茶学专业,传授给同学们茶叶理论知识、茶道的理论知识,使同学们自觉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茶道还能够与茶叶科研结合起来,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茶叶产品;有些学校还开设茶产品营销课程,教授给学生茶产品营销技巧。而社会中也出现茶艺师培训等课程,主要向现代居民传授茶道的礼仪文化,以及煮茶、倒茶、饮茶等方面的技巧。茶道文化传承方面的间断问题,应该在茶道制度、茶道传播形式、茶道传播程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茶道传播制度、方式、程序方面的规范,能够建立起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主体。同时茶道的传播要贴近普通群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茶道文化的推广宣传,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茶道文化课程的设置,争取每个学期都能开设一门茶道文化课程。茶道行动规范、礼仪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3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维中的运用

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现代意义。茶道首先讲究现代居民对茶的理解,讲究茶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以及茶道产品的开发创造,主要围绕茶叶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附加价值等方面展开;然后茶道讲究现代人对自身的理解,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等一系列的活动,人能够从自身灵魂中发掘到更多的东西,将身体与灵魂进行融合。茶道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道中的“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茶道讲究真善美,提倡清寂廉静和美的文化品位。所以,茶不仅具有缓解口渴、陶冶身心的物质滋润作用,而且有着洗涤心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茶道也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茶道活动,能够带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茶道的清幽、廉静、和美是传统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该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幸福目标。茶道分为两个部分:茶和道。茶涵盖所有的茶叶种类,道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属于哲学的范畴,是由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一系列的宗教经典组成。茶与道的结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道文化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特征、以及茶本身的清幽,揭示茶叶与环境存在的紧密联系,也能够从侧面提升人类的环保意识。茶叶具有“和善美丽”的特性、茶道主张“精行俭德”的品德与信仰,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这表明通过茶道文化和善品性的熏陶,能够逐渐提升世人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茶道还具有天道人伦的道德思想,天道人伦的思想主张万事万物都要按照其自然规律进行运转,不能违背天道人伦进行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茶道以和、天人合一作为人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所依从的理论依据,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茶道专业讲师专注于对茶道的文化、精神、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讲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水准与文化修养。茶道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连接关系,茶道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演示活动,进行茶文化的传播;还能够通过茶道书籍、茶道自然生态景区进行茶道文化的传播。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共同构成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才能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使人们深入了解茶道文化的精髓。通过利用茶叶博物馆、老茶馆、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文化景区等现实资源,开展茶道文化传播活动。茶叶基地参观考察、茶文化景区游览、茶道社团活动的结合,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深度传播,也能够使大众了解茶、感悟茶,品位茶道的独特美感与深厚的文化哲思。我国在古代已经有茶道教育方面的课程,茶道教育大多以家庭授教为主。传统上社会的茶道交流、煮茶、饮茶,也以男性为茶道交流的主要群体。现代社会也允许女性从事茶道学习、交流活动,大多数茶馆酒楼有着男性茶道传授师,也有女性茶道传授师,他们主要从事茶道表演、煮茶等一系列茶道活动。我国也逐渐增设茶艺师资格考试、茶道师技艺欣赏交流活动,用以培养大量符合国家要求的茶艺从业人员,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茶道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在高校教育中主要起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虽然说各个高校也开设茶道课程进行茶道的交流,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与陌生人、合作伙伴的交流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履行各自的职责。茶道具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过茶道的学习以后,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心神交流,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茶道中的动作规范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茶道的教授活动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交流,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与道德素养。对那些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茶叶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传授茶道煮茶、倒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能与规范。通过茶道知识的通俗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茶叶方面的知识技能,理解茶道传播的人文思想。对那些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的茶叶、茶具、煮茶标准动作、品茶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道文化的深邃内涵。

4结语

茶道不仅仅包含茶叶、茶文化的内容,更涵盖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因此茶道包含茶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时也包含哲学、美学、自然科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居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所以高校的茶道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传播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高校可以通过茶道专业教学、茶叶产地参观游览、茶道实践等方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推动茶道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作者:刘大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庄爱兰.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理念与制度关系探讨[J].才智,2015(36):124-125

[2]岳淼.高校的教学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J].科技展望,2016(3)

第3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关键词:茶的意境;茶馆;室内设计;运用;审美体现

被世人誉为诗僧和茶僧的皎然,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先从茶饮活动开始,然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可言,生发“道”与“茶道”,意境高远,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构成茶道精神的哲学内涵。皎然的另外一首《饮茶歌送郑容》将茶的意境与友情结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丰富了茶文化内涵。因此,无论是茶文化思想还是茶道精神都源自于茶的意境阐释,茶的意境是茶文化、茶道精神产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阐释茶的意境,进而引发出茶文化与茶道精神本质内涵;其次分析茶的意境在当代茶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及审美体现;最后总结茶的意境不仅是茶文化、茶道精神的基础,而且成为了茶馆室内设计的重要元素。

1茶的意境阐释

茶的意境首先是一种感觉,即是在茶事活动中产生的清新、淡雅、闲适、悠然、自然、随意、朴素、亲切等等内在感觉。这些感觉可以说是茶叶与生俱来的东西,随我国儒释道哲学思想的发展、完善,古代先哲们将儒释道传统文化精髓与茶本身的感觉相结合,将“感觉”层面的东西提高至文化意境的层次,使茶中蕴藏着民族文化内涵、审美情趣、道德价值观等等精神内涵。因此,茶的意境另一层含义将儒释道等精神内涵转化为影响、指导人们的日常言行道德准则、思想意识等。人们在茶事活动中,感受着由茶带来的美妙意境,进而作用于人的精神,对人日常言行、思想等产生影响。[1]如“精行俭德”茶道精神,如以中和为核心的儒家茶文化、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茶道以及禅茶一味的禅宗精神。这也是茶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即使当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古代文人闲云野鹤般的诗意生活,但人们依旧习惯于在饮茶中追寻精神的惬意,或许这正是当代茶馆兴盛的原因之一。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茶虽普通,但其能引导饮茶者进入一个沉思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正是由茶的意境产生,人们在饮茶中获得心灵的放松、自由,获得精神清醒与冷静,让自己更睿智地感悟世界人与事的变迁,体味大自然包容百味,吐纳常新的胸怀,这也正是茶道精神的精髓之处。可以说,茶的意境促进了茶文化与茶道精神的产生,同时,茶文化与茶道精神丰富了茶意境的表达形式。下文将结合现实生活中茶馆室内设计的实例来分析茶的意境表达在茶馆中的运用及审美体现。

2茶的意境在茶馆室内设计的运用及审美体现

当代茶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引导人们感觉、体验饮茶带来的精神上的感悟,在优美、舒适、富有文化底蕴的茶馆环境中,人们通过饮茶感悟茶道精神,获得内心的超脱,精神上的释放,心灵的舒畅、自由,[2]因此,茶馆的室内设计承载着重要的精神功能。本节主要从室内设计装饰材料、布局、灯光设计等角度展开详细论述。首先茶馆内装饰材料要尽量选用木、竹、藤编等具有自然情韵的材料,从视觉上营造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尤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竹子,其蕴藏着中国传统审美价值,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标志,不仅起到美化环境,而且营造出深厚的文化氛围。城市中的茶馆更要注重营造自然、雅致饮茶氛围,如南京的老字号开心茶馆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休闲场所,茶馆内用装修、家具等都采用木制材质,配之纱幔、珠帘等具有唐代风韵的软装饰,竹子盆景以及紫砂茶具的运用、身着唐装的服务员,使得整个茶馆呈现出悠闲、娱乐而又具有淳朴、亲切的气息。中高档的茶馆室内装饰时除了采用自然情韵的材质外,还应该选择具有文化气息的装饰品,如禅师室中的青石,文人雅士的书画,明代的木制家具等等来营造内敛、清幽而又具有文化底蕴的氛围。[3]其次,茶馆室内布局一定要体现出茶的意境。布局方面要以茶馆的消费群体来划分,如果是面向大众的茶馆,以朴实、实用为主,但不失自然、舒适、亲切的感觉,让人们在饮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如果是面向文人墨客,茶馆布局要以清静、优雅为基调,以独立的雅间为主,即使大厅的卡座也要借助墙壁、屏风、植物等元素营造私密、安静个人空间,如安徽淮南市钱塘茶人除了包间雅座之外,通过木板装饰隔出多个卡座,公共区域借助屏风装饰,营造出曲通幽静的意境。屏风上的装饰以梅兰竹菊为主,加之墙壁上楹联字画幽古文雅与光线柔和,整体上营造出以“真、善、美”核心的传统文化氛围。正如英国作家韩素音所言:“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19世纪英国安东尼女王倡导饮茶来代替饮酒,她认为:“需要一种更为优雅的方式如饮茶,来帮助人们克服酒醉的习惯,有助于改变社会各个阶层的行为举止,为国家文明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4]英国女王的这一认识,虽然只是基于个人言行举止而言的,但从中体现了英国社会的文明发展第三,茶馆室内的灯光照明与造型也是营造茶意境的重要手段,也直接影响到室内的使用功能、文化气氛和审美精神,此处重点论述装饰灯照明,即意在营造意境的视觉效果。如青岛著名的茶馆———青岛莲花阁,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于一体,营造出清新、雅致的茶文化意境,尤其是包间内的装饰整体呈现出古典美的情趣,传统家具、山水画、屏风等营造出温馨雅致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莲花造型的灯具非常具有特色,犹如水池中一朵莲花,温文尔雅、安静雅致,又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傲骨,灯池线条流畅又如水波蜿蜒流淌异常美丽。[5]莲花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意象,佛教文化中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大正藏》中记载着莲花有四德:香、净、柔软、可爱。让饮茶者体会明心见性、顿悟、自省等等禅茶一味之意境,在饮茶中陶冶情操、修生养性,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生活中莲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笔下的谦谦君子。莲花阁通过独特的灯具造型与灯光,既传递出传统文化之丰厚底蕴,又为消费者营造出安静、舒适的饮茶环境,让人们在茶香中感悟茶道精神获得精神的完美与释放。

3结语

茶长于山野之林,受天地之精华,承雨露之滋养,其自然生产与道家追求“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无为思想不谋而合。从茶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茶与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儒家的“礼”与“和”,道家的“自然”、“朴素”,佛家的“养”以及诗词歌赋书画中蕴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些都蕴藏于茶的意境之中,茶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们通往精神家园的重要桥梁,因此其室内设计布局、环境装饰、色彩基调甚至茶具的使用等都要体现出茶的意境,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营造出茶文化的审美氛围。

参考文献

[1]黄志根.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J].茶叶,2003,29(1):51-53.

[2]孙耀龙.茶文化元素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1):87-88.

[3]张兴莲.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6):119-120.

[4]廖宁芳.浅析中国与英美饮茶文化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5):377-378.

第4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2002年。公司将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延伸至生活艺术品的设计领域,从而切入国际市场。以茶道、茶器的设计创作,树立独特的自我品牌。把茶器与天然石材的特质相结合,以简洁优美的中国书法和图腾,表现出茶道中简洁、深远与细腻的禅宗意境,具有传统元素且又不失现代感,诠释出具有现代古典美的中国茶器艺术,而不拘泥于传统刻龙雕凤之艺术创作,使传统艺术能获得发展与创新,使得茶道与禅宗之精神更融为一体,达到提升且丰富生活艺术内涵的目的,引领您品味台湾传统与现代艺术之飨宴。近年来,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国际市场。

茶盘创作理念

禅宗、茶道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我们有心发扬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特质,重新将禅宗思想诠释于中国茶道文化之中。一向讲究饮茶文化的中国人。对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开始产生更多元化的需求。茶与茶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仅是色、香、味的物欲享受,更延伸到文化艺术的无形情境之中。

作品本着人文、艺术与禅宗精神等特质,让收藏家们在享受好茶之余亦能感受到作品所散发的意念与精神,由此来沉淀心灵的枯燥与生活的烦忧,这也正是中国茶道诠释的深层精神。

石雕茶盘之特色

天然石材的外观色泽与浑然天成的瑰丽纹路相结合,加之石质的自然毛细孔,在使用中随着时光的打磨及茶汁的滋润,显得更加温润亮丽。以简洁有力的现代线条融入中国书法文字之美。整体造型更显禅宗意境。一向讲究饮茶文化的中国人,对茶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需求逐日增加,亦喜欢在品茶之余。心境与茶器产生共鸣。而此种茶盘独一无二的风格与价值感,更是满足了收藏家的收藏欲望。

创作人谈岩采茶具

目前台湾茶具的创意设计思路和流行趋势是什么?

台湾茶器无法割舍中国的茶道文化和禅宗精神。我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只是得到多少,而是留下多少。我希望数十年过后。人生过程里可以为茶器文化留下一点痕迹。台湾茶具的流行已由华丽尊贵步入返璞归真。其创意价值展现的是茶道的自持、自在,其自我的纯和真与禅宗一脉,这也不单是茶的讲求,更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台湾茶具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哪一个重要?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制作出完美的茶具? 好茶具的制作不只是工艺巧,更需要丰富的深度文化内涵。在创意上,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传承的技艺角度。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后的创新与突破,所以创意设计与制作工艺同样重要。但创意设计是在制作工艺纯熟以后的再升华,要熟才能生巧。要巧方能生变。

四方太极

太极常转,轮回与待。人生即是一个轮回,像围绕着一个圆不断往返。圆的起点亦是终点,周而复始因果循环,生生不息运行的过程中,正如中国书法之“藏头护尾”。具备阴阳相济的糅合。笔触圆润而含蓄。流畅而不含糊,方能诠释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之真理。

祥兽献瑞

自古以来,龙即有权力象征之意,螭龙盘踞于古钱边缘,凌厉动势,龙头神韵生动。凸目炯烁,身躯颀长,肌理分明,透出浓浓的中国味。在繁缛雕花与图腾、留白的衬托下,更显尊贵地位及优雅气息。

暗夜涛声

寒夜客来茶当酒,静听千层浪涛声,洗净万点红尘垢。造景生境、境由心生,用写意手法表现,气势雄伟的浪涛与线条优美的“听涛”书法糅合成一股洗却心灵尘垢的力量。给茶道静心养性搭上一座看不见的桥梁,若隐若现地相互呼应。

第5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道精神的内涵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以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茶道精神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的一个文化体系。

2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要素

人文环境分为广义与狭义,这里指的是狭义的人文环境,特指人类的语言、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境况和氛围。就图书馆人文环境而言,是指管理者、馆员、读者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影响、权利、义务等因素的总和[4]。三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服务环境、法规环境、舆论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语言环境。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构建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改变人的思想理念,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让每个人充分发展个性、建立自信,自愿自觉地为图书馆的事业服务,形成人与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循环。正如茶道精神中倡导的天地合一的理念,达到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人与人相处中,达到茶道精神中的以“和”为贵,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思想境界。无论是馆员还是读者,都能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学习和工作,真正体现个人价值。

3茶道精神与现代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

茶道精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其精神内涵与当前提倡的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的要素及精神内涵是相一致的。因此,将茶道精神引入到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中来,促进图书馆和谐的人文环境的构建,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3.1修身养性,创造管理者自身的和谐

管理者是图书馆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关键因素。茶道精神中注入的儒家思想主张重义轻利的道德原则和超越个体功利的人生境界以及与之相伴的道德伦理理念,对培养管理者人格魅力,提升人生境界与道德修养都是非常有益的。茶道中提倡尚中贵和的精神、以中庸原则来处理各种关系与问题,对管理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都是一个衡量标准。管理者只有良好的人格力量、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为图书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奠定基础。在制定读者规章时以读者为本,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以馆员为本,为馆员、读者创造一个好的服务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法规环境。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还善于与其他管理者及时沟通,消除各种误会与成见,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往往大于“权力”,为整个图书馆树立了良好的人文氛围。

3.2中庸和谐、厚生爱民,创造管理者与馆员的和谐

茶道精神中尚中贵和提倡的是用不偏不倚、中正的心态待人处事。管理者在处理各种矛盾时以此为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和谐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馆员心态平和,化解矛盾。另外茶道中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厚生爱民的思想也有利于创造管理者与馆员的和谐,管理者要关心馆员的职业发展,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感化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氛围,强调对人的尊重,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注重教化、疏导和激励,用理性召唤和情感互动等柔性手段去影响、感召人的心理与行动,用非强制的方法进行调节与控制,才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馆员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才会实现个人价值,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3天人合一的理念,创造管理者与读者的和谐

茶道精神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图书馆管理者为读者创造的服务环境、法规环境中无处不显、无处不在。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图书馆阅读环境、读者和馆员组成的环境分别代表着自然与人。21世纪是网络时代,图书馆除了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外,还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及其相应的先进设备,但图书馆仍会以优美的馆舍、温馨的服务氛围和恬静的环境等更具人性化的特色吸引着广大读者。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它成为最广大读者的乐园[5]。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借、阅、藏一体化的书库和设立多功能的报告厅、展示厅、影视厅外,还可以设立休闲品茶为一体的休闲厅等。在休闲室中有茶道、茶艺表演和茶礼知识的介绍,将茶道的传播作为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段之一。品茶室可以使读者在紧张的学习与工作之余,坐下来品品茶,交流一下思想,从品茶中领悟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读者可以通过饮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构建起人与自然共存的艺术,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达到满足读者的“静心”、“悦情”、“深源”、“妙用”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茶道精神中天地合一的思想境界。图书馆管理者在制定读者法规时,应多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读者能公平、自由地使用图书馆,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而不是仅仅通过各种守则来约束读者的各种行为。各种馆藏资源建设不仅只是追求数量与达到某些评估的要求,而是更加关注读者的满意度,关注读者的真正需求。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使图书馆不仅仅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还能满足读者的情感需求,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图书馆成为读者的阅读天堂。

3.4以和为贵,创造馆员与馆员的和谐

茶道精神中的以“和”为贵强调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平常心,平心地看待自然与社会,将自己置身其中,回归本源。茶道精神中的“和”使人审已、自省,清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只有保持这种心态,馆员才能看淡名利,馆员与馆员之间才能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而不是互相猜忌、挑剔别人的缺点,才能产生和谐的人际环境。一个单位只有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下,才能产生众人划浆的巨大合力,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馆员愉快工作,以馆为家,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否则就会造成工作消极怠工,人际关系紧张。

3.5澄明心境,创造馆员与读者的和谐

第6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茶道一词最早起源于中国,早在唐代时便有“茶道”这个词。随着中国茶的对外传播,茶道也随之传到国外,与当地风土人情相融合,开出了朵朵奇葩。

韩国茶道

韩国茶道以“和静”为源头,“清虚”为传承,“中正”为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处处体现着礼貌谦恭、友好和善的传统美德。

“和静”:和静思想由新罗时代的高僧元晓大师提出,是韩国茶道精神的源头。韩国茶道深受新罗花郎道的影响。花郎道是新罗封建贵族阶层的青少年社会团体“花郎”的指导思想,也是当时新罗主要社会思潮之一。

和静精神注重与自然合为一体,而不是单纯的和合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极寂的思想,也就是寂之寂。它是指回到寂的根源——静。在这一点上,元晓大师和老子是一致的。老子也曾提过“各归其根,归根回静”的说法。

“清虚”:高丽时期,文学家李奎报对茶道精神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多次写诗描述赞美茶道精神。李奎报在饮茶之后领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写到“农深连漏响丁东,三语烦君别异同。多劫头燃难自求,片时目击皆成空。厌闻韩子提双鸟,深喜庄生说二虫,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风。”诗句中提到的“三语”指的是如来所指的三种语,即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他完全沉浸在了清虚静寂的世界之中。通过这首诗,茶的韵味被提高到了道的层面,也就是清虚之境。在李奎报的另一首茶诗中,同样可以看到茶道精神中的清虚之心。

“中正”:18世纪末19世纪初,韩国“茶圣”草衣禅师确立了韩国茶道的精神体系。他的《东茶颂》和《荣神传》是韩国人公认的茶经。草衣禅师经过多年的探索,深深地体会了佛道两家的玄妙,在领悟元晓大师的思想之上提出了中正是茶道的精髓。中正即不偏不倚、众生平等、追思根源、回归自然等,表现在茶事活动中就是在茶桌旁人人平等,无身份地位的差别,茶杯可以从左往下传,且需要保证茶水均匀,这些都体现了中正的思想,以及在一杯茶前尊重每个人的韩国茶道内涵。

韩国茶道以茶礼为中心,追求和静、清虚、中正的传统美德,与中国古代的饮茶习俗有相似之处,却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禅宗文化、儒家和道家的伦理道德与韩国传统礼节有机地结合,发展成为现如今的韩国茶礼。

日本茶道

在日本茶道中,饮茶被视为是参究佛法、修行得道的艺术活动。日本人将其茶道称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和、敬、清、寂”被当作是茶道的精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称之为“茶道四谛”。

“和”——和谐、和悦:“和”是支配整个茶事过程的精神,既表示“和谐”,又表示“和悦”。“和谐”对应的是茶道形式,“和悦”对应的是茶道内在的感情。“和”的精神构成了整个茶室的氛围,存在于茶事活动的每一项中。茶事进行的过程中,既有触觉、视觉上的和,也有嗅觉、听觉上的和。在行人的眼中,茶婉的手感要比外形更重要。外形再优美的茶碗,如果客人拿着感觉冰凉扎手,或感觉太重或太轻,都不能算是一只好茶碗。茶室里的香气味也要适宜,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

日本茶道刚刚形成之时,日本国内的严格等级制度还存在,但是在茶室里没有世俗的贫富贵贱之分,平民与贵族可以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禅宗主张淡泊无为,保持一颗清净本心,只有“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才可以领悟“我心即佛”的真谛,从而达到“佛我如一”的“和”境。

“敬”——心佛平等:禅宗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敬”的精神是在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的观点的基础上升华和提炼形成的。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一座”的意思是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就是所有参与者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世俗的贵贱之分。参与者应该互相尊重,共同创造和谐的茶事氛围。在茶室中,宾主相敬相爱,情感自然流露。最初,茶室中设置了专门为贵宾用的“贵宾口”,后来不论客人身份地位如何高贵,一律从“小门”出入。如果有武士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之外,不可带入。进入茶室后就是一派平等和协的世界。这些改进及规定都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关于茶道曾这样说过,他认为:“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请教于上者、提携下者。”在禅宗看来,“自高自大”和“固执己见”,就是“自我主心”与“我执”,是禅宗极力排斥的意识化的自我以及执着的自我。

“清”——物我合一:清是日本茶道精神之一,通常指清洁,尤指对灵魂的洗涤。有时也用来指整齐。清是备受日本人民推崇的修养要素。在日本,有一种叫做露地的茶庭,为保持清洁,需要随时用水清扫。在贵宾到来之前,还需要将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一片一片、一个一个擦干净。茶室里更是需要一尘不染,就连烧水用的碳都需要提前一天把浮尘处理掉。茶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身心上的清净。

日本茶道经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乐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精神中的“清”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现了佛理,很好地诠释了“物我合一”的禅境。

第7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关键词:茶道思想;素质;能力

截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达到26958433人。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重要人才储备,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帮助他们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很多高校应用到教育工作当中,本文首先对我国茶文化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我国茶文化教育现状

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例如无私贡献,坚韧等。学习茶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拓展视野,还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品质。目前,茶文化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许多高校也积极开设文化相关专业、茶道的系统课程。除此之外,茶文化还被用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目前很多高校将茶道思想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的茶文化教育方法缺乏创新,高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茶文化知识时,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茶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单一的灌输教育形式进行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难以领会茶文化的精髓,因此,茶文化教育的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其次,高校的茶文化学科教学内容较为落后,茶文化学科的知识以茶文化历史或者茶艺方法为主,未能与时俱进。同时,茶文化学科的授课老师以理论讲述为主,导致茶文化教学课堂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茶文化未能充分发挥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茶道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形成规模,茶道思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2.茶文化在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3年开始,大学毕业生规模增长迅猛,然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使得其在面临就业时遭遇尴尬。此时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现象并存,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热衷回炉”、“一纸文凭不如一门手艺”、“新读书无用论”等现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很多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茶道思想对于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茶对于我国居民而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同时还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我国是茶道的起源国,茶道融合了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茶道文化与思想流传到很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目前,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很大,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茶道思想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融入茶道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2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我国古代的居民将品茗当作一种享受,品茗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提高的过程。茶是一种大众饮品,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茶文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饮茶礼仪,自身修养相关的文化等。我国的茶道精神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茶道精神能够帮助学习者修身养性、开阔心怀,茶道思想的这些作用对于帮助我国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保持坚韧、乐于奉献的品质,而这也是茶道思想推崇的品质。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升,少部分人已经丢失了奉献的精神。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当保持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3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到多门学科,例如文化、宗教、哲学等。我国早期的茶文化作品《茶经》,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茶文化也流传到其他国家。目前,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各个国家的茶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茶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转变,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学习茶道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丰富知识结构,学习茶道知识还能引起大学生对实践的重视,《茶经》也是由作者陆羽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撰写而成。

2.4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茶文化推崇勤俭奉献的精神,还包含茶德的思想。茶德强调对心灵的洗涤。目前,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低俗、违法的信息,可能会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例如,目前的一些网红、主播,为了吸纳人气,不惜做出一些低俗的举动。学习茶道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保持宁静的心,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5树立良好的校风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过渡场所。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高校应当树立良好的校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茶道中包含了很多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也是我国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将茶道中推崇的内容引入到高校校风建设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风,例如茶道推崇的宁静致远、坚忍不拔。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茶道学习讲座和其他茶文化活动,这样能够促进高校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校园暴力事件。

3.高校茶道思想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措施

3.1完善高校茶文化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开展茶道教育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提升高校茶道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茶道教学要由浅至深。茶道所涉及的内容很广,茶道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很难深刻了解茶道思想。因此,在高校的茶道教学工作中,必须结合茶道蕴含的哲学思想,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其次,茶道教学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目前的茶道课程以茶文化历史为主,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践课程比较少。高校可以增设茶文化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采茶、制茶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动力;最后,高校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时,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适当引入与茶有关的名人轶事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3.2运用茶道思想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措施

要想充分发挥茶道思想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增加茶文化选修课程。高校通过增设茶文化选修课程,能够让高校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学习机会。增设的茶文化选修课程内容可以多元化,不用局限于茶史、茶艺方面,还可以与茶经济、茶文化有关。在开展茶道课程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教师茶艺表演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茶道课程的兴趣;其次,高校可以从多个渠道对茶道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高校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建立茶文化交流区,定期举办茶道讲座,组织与茶道相关的竞赛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学习茶道文学,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加深对茶道思想的感悟,并将茶道思想中的品质作为自身努力的目标;最后,茶道课程可以多个专业结合,例如《茶经》可以作为文学专业学习茶道的材料。经济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经济知识,来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外语专业通过开办茶名翻译课程能够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对茶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将茶文化与各个专业的课程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茶文化,进而领悟茶文化中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赵宇昕.以“茶”为载体,探索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J].科教文化,2015(7):44-45.

[2]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叶,2009(12):29-31.

第8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关键词:茶道文化传统;高校管理;提升机制;融合策略;价值思维;客观认知

事实上,从文化层面来认知整个高校管理活动,是整个高校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不仅如此,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来融入其中,也能够帮助我们从新视角来理解整个高校管理活动。就以往所实施的高校管理机制看,缺乏内容更新、未能进行思维理念的全面更新,将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障碍。因此,如何才能将茶道文化传统与整个高校管理机制提升全面融合,将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培养全新转折的视角。

1内容缺失、思维落伍———当前高校管理活动中的欠缺

结合目前学生培养的整体诉求和具体状况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很多学生在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中,未能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具体诉求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具体而言,整个高校管理活动在进行细化实施时,其问题集中概括为:首先,整个管理机制中,刚性色彩过于浓厚,缺乏必要的柔性或者弹性理念。我们必须时刻清楚一点,那就是高校管理活动的对象是高校学生,学生的成长性以及内涵的多样性,从本质上看,是我们无法直接去估量的,因此,在进行管理时,更多应该从弹性思维出发,结合预变量的设置与应用,从而让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建立在科学、规范的体系之中。当然,结合当前高校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看,其缺乏合理的机制,已经成为制约目前该活动的重要障碍和影响因素。所以,整改此项问题,已经是该机制创新发展体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要素。其次,我们在推进具体的高校管理活动时,缺乏完善而全面的元素应用,尤其是诸多元素内容长期未能更新。不仅如此,目前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90群体和00群体,逐渐发展成为教学成长的新力量,因此,如果我们使用的教学元素和方法内涵长期缺乏更新与完善,那么其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出现学生极端认识,从而影响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最后,目前我们所实施的高校管理机制时,其实施的侧重点过多放在机械、客观的管理活动之中,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有效融入,同时对学生综合成长缺乏全面关注,进而限制了整个高校管理活动推进与学生培养活动的全面匹配。客观来说,高校阶段,学生培养与成长有着极大特殊性,尤其是学生培养要立足学生基础视角出发,只有融入市场要素,通过创新高校管理思维,从而才能实现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事实上,如果能够将合适的文化元素应用其中,至关重要。

2人文素养与知识素养综合提升———高校管理活动实施的新要求

纵观我国教育机制的百年变化,我们可以很肯定的看到现代教育机制正在形成,无论是我们所正在应用的教育理念,还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融入策略,实际上,与以往相比,都有了超出我们想象的变化。当然,在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内涵认知上,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当前我们着重从“治理”的视角来具体实施高校管理活动。当然,从以往的管理转变为当前的治理思维,这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变化吗?我看并非如此简单,具体应用该思维,其从本质上看,是从学生视角来看待高校管理活动的具体诉求,当然,实施该方法,其必然也能够让学生的天性得到真实、全面的解放。事实上,通过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其不仅在优化教学元素内容的整体基础上,也将使得整个管理机制得到根本性改革和优化。如果对我国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而细化的分析和理解,不难发现文化是我国整个社会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所在,也是千年中华史的精髓所在。通过对我国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具体诉求看,不难看出文化元素,尤其是传统文化元素将对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将具体的文化元素内容应用到整个高校学生的培养活动之中,将为文化传承应用以及管理机制的优化提升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方面。

3传统文化的机制与核心:茶道文化传统的具体内涵理念

具体看,茶文化的内涵元素极其多元,可以说,其不仅是我国文化系统的核心所在,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融入了我国文化机制中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特征,从而形成了诸多能够推动当前学生培养的文化元素。茶道文化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和核心要素。因此,构建传统完善的茶道文化理念应用机制,将为我们多个视角实施管理教学活动提供本质上支撑和有效帮助。事实上,茶道文化传统中,充分而全面地吸收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和道德理念。除此之外,在对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学生自身培养的整体素质要求看,茶道文化中的道德礼仪,乃至精神理念引导,这些恰恰都是多数高校学生所缺失的重要内容。因此,将茶道文化的各项元素内容融入到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之中,其将让学生培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结合我国茶道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属性,不难看出,其中所具有的思维精神和价值内涵,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学生培养时的欠缺与不足,通过整体融入,从而实现全面提升。

4“行”与“心”的全面结合———融入茶道文化传统实施高校管理提升的具体思路

相对于以往的高校管理活动状况看,其中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行为与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之间缺乏必要全面的结合。结合茶道文化传统的内涵理念,在目前提升整个高校管理机制时,其需要注重做到:

4.1立足茶道文化元素基础,充实高校管理的客观内涵

高校管理活动的关键所在,应该是高校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因此,想要做好该项活动,其关键和根本在于充实整个管理活动体系的内涵所在。就茶道文化元素的基础性来看,茶道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思维,而其与管理活动相结合,所形成的就是具体的管理思维。因此,从茶道文化的精髓理念和价值内涵出发,探究适合高校管理活动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满足高校管理与学生培养的全面结合。

4.2融入学生培养的整体诉求,提升管理活动的针对性

结合高校学生培养的整体状况看,其应该是基于人文素养教学为基础,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和习惯教学的培养体系。尤其是从传统的高校管理实况看,其在具体推进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文内涵融入,进而在影响学生培养效果,限制了高校管理机制的有效针对性和匹配度。实际上,在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具体的管理思维,还是整体管理内涵,其中都需要在融入具体而客观的传统文化元素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思维,从而实现整个管理活动的最佳针对与匹配性。

4.3结合教学管理品质化塑造的全面要求,打造精品管理

结合高校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而言,实施精品化思路是从管理理念的时代化思维角度所具体出发的管理机制。客观而言,我们在实施教学管理机制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品质化塑造角度出发,那么其将影响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有序推进。总的来说,在当前学生培养活动推进时,如果不能立足文化内涵,那么其将不可能实现整个管理机制的理想应用。结合教学管理品质化推进时,要深度剖析整个茶道文化传统的价值内涵所在,通过具体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该活动推进的必然结果。

5结论

就目前高校运营管理活动的具体开展状态看,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整个高校管理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此时,如果从整体、全面,乃至科学的视角来具体认知此项活动,那么其必然能够为学生培养注入新的“血液”。而就整个茶道文化传统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理念思维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活动中的关键所在。丰富而直观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将茶道文化传统与具体的高校管理机制相结合,其所实现的结果,必然是全面的。

参考文献

[1]马晓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6):247-249.

第9篇:茶道的精神内涵范文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对学校开展音乐课程这一举动持不屑一顾的态度,但开展音乐课程并不是为了培养出杰出的音乐家,而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出温婉和谐的人。要想体会茶艺表演的深层内涵,需要发挥观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远比你所学的知识更加宝贵,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而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对音乐的鉴赏可以较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茶文化给以音乐灵魂,没有文化注入的音乐只是枯燥的音乐,本文就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应用研究

1茶文化与音乐的历史渊源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经多个朝代历史的洗礼而留下的精华,至今不衰仍被人们追崇。回想一下我们所学的关于饮茶的诗词歌赋,就会发现茶与音乐早在几千年以前就为人们所传颂。如我们所熟知的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苏轼的《行香子•茶词》、黄庭坚的《鹧鸪天•汤词》中都提到关于琵琶、古筝、笛子等多种古典乐器的使用和声乐。而在现代的茶楼中所放音乐也多是古典歌曲,“茶宜净室、宜古曲”是从古代到当代不变的旋律。茶艺茶道可以培养人的情操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学,学习茶道也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可以利用赏茶、沏茶来增进茶友之间的友谊,更可以学习相关的古典立法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品茗培养自己清和、廉洁、温婉、求真的高尚情操。茶道是一种可以提升自身气质、十分有意义的美仪仪式,与古代的儒雅之士提倡的儒僧道茶文化精神也不谋而合。茶文化与音乐产生相容,这时候浮现在我们脑中的应该是非采茶歌莫属了。采茶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后来又衍生出的采茶戏、采茶舞无不是我们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创立的采茶戏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特的剧种。在当代生活中谈到茶文化与音乐的相容时,我们也会报出不少的古老的采茶歌的名曲,如《采茶舞曲》、《请茶歌》等。现代茶歌的出现,使得茶文化与音乐再一次发生交流与碰撞,可以使茶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与推广。例如在精彩绝伦的茶艺表演中,壶中的水倾泻而出到茶杯中时的动作配以我们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借搭配这样一首名曲使得倒茶这一简单动作有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2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是共通的,不论是否属于同一国家。音乐之所以这么受人们欢迎,原因有很多:第一、音乐存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风声、雨声、鸟声还是自然界的其他某种声音都可以成为表达音乐的载体,最重要的是这种声音不受人为的各种干扰,它们都是自由的天籁之音。第二、作为音乐创作人、作曲家、演奏家们每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他们各自可以根据个人的情感、个人的人生经历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歌曲。茶香作为茶文化中能感觉到的载体,同音乐一样不需任何语言,可以超越国界为任何一个人所理解与接受。沁人心脾、千滋百味的茶香,精彩绝伦的茶艺深受亚洲人民的喜爱。茶道热衷者们选取不同品种的茶叶、风格各异的茶具,将茶香的真谛传递给世界的每一角落。在品茶或是茶艺比赛中,人们是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或定义出对茶的理解。同样作为品茶者们,也不用茶艺师们任何语言的解释,只要用心去感受、回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茶香的独特的解读。站在信息传达和接受的角度,茶艺和音乐是有共性的,由于两种文化存在相同之处,在学习这两种文化时可以相互之间借鉴学习,使得学生对抽象的音乐的理解变得容易一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也就突显出来。

2.2精神内层的共性

茶文化是一种经时间洗礼而留下的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茶艺作为茶艺家们表现茶文化的一种载体,包涵茶艺家们对茶文化的热烈的情感,但是我们却无法从茶艺这一表演载体,去真正地了解到茶艺家们所要传递的丰富的情感,就像在欣赏歌曲表演时,我们也无法从歌手们程序化的表演过程中,理解歌手向我们传递的内容。也正是由于不同的人的理解存在主观性和多义性,才给与人们无限想象与发挥的空间。由于对茶艺和音乐的欣赏都是来自于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论茶艺表演或是音乐表演多么变化神奇、不可思议,但是当欣赏茶艺师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想起如高山流水般的音乐,我们就会有那种感受好像在尘世中漂流许久,终于洗净铅尘,得到灵魂的洗涤净化。对音乐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进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而对茶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可以利用精神内层的共性,随着茶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帮助我们深入歌词,去真正用心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力量。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茶艺给予音乐灵魂、音乐给予茶艺形式,将茶文化运用于音乐教育中,可谓锦上添花、相辅相成。

3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作为一种综合性、创新性的艺术创造活动,从填词谱曲以致到舞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荡气回肠的古典舞,再配以高山流水、或是泉水般清澈的茶水的声音,高度体现作曲家、作词家、表演者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强大的文化素养。所以,为了使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有更好的运用从而促进音乐的发展,设计一系列不同的茶文化课程供同学们学习,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几大模块:茶文化欣赏学习、茶文化在歌词方面运用的学习、茶道教育、茶道实践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儒学气质和艺术魅力。

3.1茶文化欣赏课程的开设与学习

在茶文化学习的课堂中,我们选取各个朝代最具特色、最具代表茶文化的一些描述茶的词曲、歌曲或舞蹈的一些作品,作为茶文化欣赏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如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序》、《全唐诗》中的皎然的《茶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等。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如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鲥鱼歌》;茶歌的再一个主要来源,即完全由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更容易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力,加快学生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由浅及深,感悟歌曲的真正魅力。在茶文化欣赏的课程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自由地谈论对文化的理解及赏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赏析茶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从而具备基本的文化赏析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人生的感悟、时间的万物融入到音乐中,创作出触动人心灵的音乐。

3.2茶文化在歌词方面的运用与结合

中国茶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所知晓的茶文化是经过无数先人的打磨随着历史的滚轮而留下的精华瑰宝,传承到现在的茶文化的意义已不再是提供人类解渴的饮品,更多代表的是一种优雅的艺术情操、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作为音乐学习者,我们可以多从大众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审美需求等多角度出发将这些茶文化运用在歌词中,就像周杰伦利用青花瓷这首歌将青花瓷演绎的惟妙惟肖一般。在对歌词进行填写的时候,注重的不仅仅只是描述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注重的是将文化通过歌词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这样的歌词就不会让听者觉得空洞无味。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在字里行间,不仅可提高歌曲的吸引力,还能提高歌曲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提高歌词的审美价值,吸引更多观众赏析购买。在茶文化方面,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种风韵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不论是吟唱茶的精神,茶的外表,亦或是茶的香味都会成为一首沁人心脾的曲子,也只有茶才能将这三种优美之处结合在一起而不让听者觉得僵硬。将茶文化运用到歌词中,不仅可以丰富歌词的内在含义,更能丰富整首歌曲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这种形式的传播也更加有利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3.3茶道教育、茶道实践的学习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不仅仅只是沏茶的步骤,也是一种文化。茶道从煮茶、泡茶再到倒茶、品茶,其中每一个微小的步骤都可以体现出整套茶文化的艺术造诣。沏茶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既柔软又坚韧,品茶时的心境如淡雅竹菊般,安静、恬淡,没有好的心境就无法品出茶中百味。在浮躁的社会中,在嘈杂的快餐音乐模式中,这种淡雅的心境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当下学生认真学习和揣摩的。当代的音乐传达的情感直接、歌词直白,很难给人以宁静悠远、寓意深刻的感觉,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人们所喜爱的已不再是重金属音乐,而是渴望听到清新空灵的音乐。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我国特有的国粹,其内涵之深无以比拟,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茶的清幽与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向世人警示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其二,茶性的“美善统一”与茶道推崇的“精行俭德”,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向世人展示了高素质的重要性;其三,茶道提倡的万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警示霸权主义的危险性;其四、茶道的灵魂“和”展示了全球一体化将是未来世界的走势。中国茶道文化包含了美学、哲学、科学,它包罗万象、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了解茶道文化对提升我们音乐修养也大有益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运用到音乐中,使歌词的意境更加深远,使我们对音乐的曲、词、演奏方式、以及风格的欣赏等能够打破具体事务的束缚,在音乐上有更高的造诣。

4总结

茶文化和音乐相容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渊源,使得茶文化成为提升音乐魅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音乐的相容可以使人既能体会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感受到音乐强悍的感染力。在欣赏音乐时,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到颜色、鼻子能感觉到音乐传达的香味、嘴巴能品位出音乐的味道,耳朵能享受到优美的旋律,心中能感悟到音乐的深刻内涵。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茶文化运用到音乐教育上,使茶文化和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创作出直击人心灵的音乐。

作者:康雪 魏欣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春红.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2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