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乡村经济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经济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经济的发展

第1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明确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好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现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对策。

 

1.现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准

 

绝大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出的口号都是,春赏花、夏纳凉、秋观景、冬玩雪。没有一个核心品牌。个别干部群众对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简单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发展农家乐。

 

1.2发展无序

 

目前,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强劲,使多数乡镇都蠢蠢欲动,但,什么是乡村旅游,怎样发展乡村旅游,由于缺乏全面认识和统筹规划,大家八仙过海各自为政,导致发展呈现盲目混乱状态。

 

1.3档次太低

 

当前,乡村旅游在服务层面档次较低,缺乏一套市场认可的标准。表现为住宿环境简单,农家菜品单一,乡土气息缺失,休闲条件落后,文化生活单调,配套服务欠缺。乡村旅游只有让城市人既能分享田园的清新,感受人际的友善,参与农事的耕作,又不降低他们在城市里所拥有的整洁、舒适、安全、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

 

1.4管理缺位

 

游客大量进来后,供水、买菜、买肉、医疗、治安、生活垃圾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便露出来。同时,个别群众不顾长远利益,搞一锤子买卖,敲诈顾客现象时有发生。

 

2.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的对策

 

2.1创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游客“想”来。

 

2.1.1描绘发展蓝图

 

在乡村旅游资源二度开发过程中,要做到大手笔规划、大动作实施,大力度推进。一方面规划要从让游客想来和让游客想停留进行规划;一方面做好总体规划布局和配套的专项规划;一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2.1.2体现乡土气息

 

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效益。以慢为基调,渗透到乡村的山水、人文、建筑。打造公园式景观,引导游客回归自然。

 

2.1.3包装旅游产品

 

树立“用经营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旅游的观念建设农村”的观念,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深度对林、渔、畜、禽、蛋、奶、蔬、果等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打造成精品,让游客返程途中有纪念品带走。

 

2.1.4整治城乡环境

 

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坚决刹住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恶劣风气,坚决打击乱停乱放、非法运营行为,突出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建设一批环境整洁、生态文明的样板村、模范村。

 

2.2创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游客“敢”来。

 

2.2.1善于教化民风

 

教化民风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当好人,个个做好事,民厚道、官厚德的良好风尚。

 

2.2.2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旅游度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标准化、管理网格化、服务全程化,游客在旅游度假期间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开心、玩得顺心,达到当地群众满意、游客满意的双重效果。

 

2.2.3规范市场秩序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一方面要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一旦有黑社、黑车、黑导、黑店等来焚林而猎,再美的旅游景点也只会让游客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要做好媒体的应对。

 

2.3创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游客“常”来。

 

2.3.1培育诚信文化

 

百事诚为先,发展旅游、壮大旅游首先要培育诚信文化,打造信誉品牌。从商业伦理文化来讲,发展旅游就要致富,要有效益,但是经营中间要生财有道,不能欺诈,要诚信。培养、推广一批社会公认度高的诚信典型,开辟“乡村隆旅游诚信网”,宣传诚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3.2挖掘乡土文化

 

随着时间的演进、历史的推移,很多“文化宝贝”已经杳无踪影,甚或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自然风景受季节、气候等的影响较大,文化资源则不受其影响,也就不会出现“旅游淡季”。

 

2.3.3人才引领文化

 

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方面要培养旅游行管、经管、策划、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导游人才和乡村旅游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各种高端人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借助外力求发展。另一方面要让当地群众多多学习旅游业相关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外语,提高其知识素养,能够与时俱进,与时展同步,培育一批旅游业“土人才”、“土导游”,让更多的人在当地找到就业的“位子”。

第2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农村社区作为活动地方,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业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作为吸引力,以实现农村田园风光的味道,体验农业生产和劳动,了解习俗和民间传说从而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则为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为农村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

通过规划设计,利用农业自然环境、人力资源以及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个田园喜悦般的休闲旅游度假区,能够起到有效地促进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增加农业收入,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的观点,缩小城乡差别,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将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在一起的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及农村的乡村文化生活相结合,通过独特的农业景观河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味、体验、休闲。农村商业、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以实现农业对于第三产业和延伸渗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因为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农业特色,应当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注重于农业景观欣赏和知识教育相结合,从而使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把发展的想法扩大到关注人、地、人和谐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

(三)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有着很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因为所服务的客户都是受到高等教育的都市游客,所以还需要高素质、多功能的管理人才,这说明乡村旅游是个以服务为重的行业。高素质人才与游客沟通、学习起着传播和带动的作用,让农民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去尝试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能力。以促进人流动为目的的行业是旅游业,正因为人员的经常流动,信息、技术、资本也跟着流动,这同时也使得了当地农民的思维理念、价值观的发生了变化。他们放弃了以农为本,小农经济的挂念,开始注意到科学文化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参与市场竞争,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加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建议

(一)系统规划特色的乡村并合理定位

江苏省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大,不光要有广泛的旅游项目,还应努力打造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传统的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开发特色新产品,重点发展依照参与型、体验型的创新产品为代表,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能够突出特色。为了满足游客的审美的市场需求,要利用好农村自然景观资源的优势,从而在乡村旅游实现新的突破,在乡村旅游中应突出当地村里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以便于凸显乡村旅游产品的“土著”。应当努力设计完美的产品,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等,这样可以满足游客的对于跨文化差异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需求特点。

(二)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努力拓宽投资渠道

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发展融资问题,特别是对于乡村旅游业。我国现如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加快步伐,增加农村工业经济资金的支持,可是用于综合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是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先解决资金问题,才能使乡村旅游得到发展,增加政府的支持政策,形成企业投资的额外银行贷款筹集模式,充分拓展社会投资渠道,努力吸引外商投资,使投入机制得到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高效、多元化的投资框架。总之,为了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需要调动各方面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政府应当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制定财政贴息和税收政策,企业的原则则是“谁投资谁受益”。从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吸引外国的投资,例如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大型企业集团、城镇、村庄和农户参与集体投资。

(三)引进资金,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的建设,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亿万农民,促使农民全心全意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第3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1搞好科学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规划是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依据。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云南省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8]。二要分析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及周围环境。制定旅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特色品牌。三要重视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及生态的破坏。四要重视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产业是一个政府主导性极强的产业。实践证明,凡是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就上的快、效益好。政府要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当地有为农民青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田园风光旅游景点,开设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9]。

2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缺乏旅游开发资金是只有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乡村旅游应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10]。一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于可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金的竞争性项目,政府应从其投资领域中退出,发挥投资引导的作用。可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积极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的软环境,优先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从微观的角度为具有竞争潜力的乡村旅游项目或企业提供必需的信贷保障;此外,要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节气、民俗等文化资源,筹划并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民俗文化以吸引企业投资、外商投资及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业投融资体系。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充分吸纳民间资本,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盟乡村旅游建设。建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标准,从资源、市场、服务、交通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管理;加强人员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使他们提高修养,崇尚科学。此外,要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拓宽营销渠道,与周边的旅游景区相结合,扩大市场。

3结论

第4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著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著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4)观光购物农园:对于绝大多数在城镇生活的人来说,一些观赏、食用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饲养都是新奇的,于是就有一些现代的种植生产园或者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利用自身的特色,将自身同时开发成为度假休闲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其服务内容包括观光、体验、度假、休闲等各个方面,利用其高科技与高附加值的农业示范、科普教育、提供新奇的农特产品品尝等吸引游客。

(5)租赁农园:一些市民为了体验家禽家畜的养殖或者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去向一些农民租赁土地或家畜。于是一些农民便将这种租赁方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租金,将自家的家畜或者土地出租给市民,由市民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体验家畜的养殖以及一些植物的种植,平时则由农民负责管理,最终的种养殖成果则属于租赁者所有。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从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解决。未来将会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带来一定的困扰。

(1)建设盲目,没有规划性

从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项目可以看出,多数项目都是由个人或者小集体开发。在开发之前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政府部门还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立法也还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单位形同虚设,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总的来说,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很快,经营者很多,但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什么营销战略,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靠回头客以及朋友关系等。

(2)产品单一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尤其是在同一区域内,各经营者的经营方式更是具有极大的相似甚至雷同。这种雷同的经营模式,很难吸引客户。从而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游客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在旅游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游玩背后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3)季节性强

旅游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普遍存在着冬往南,夏往北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在旺季的时候,各个景点客源集中,人满为患。许多乡村旅游都是由个体或者小公司经营,资金不够雄厚,旅游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淡季的时候,由于游客量少,又会导致大量的旅游资源闲置,甚至部分旅游景点由于入不敷出而停业,造成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局面。而且由于一般淡季时间都不短,一年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处于淡季。这种情况使得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不能有效的吸引投资进行后续的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经营水平不高

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户,受到文化素质及旅游专业素养的限制,他们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是,一些经过培训的农户或者由企业经营的旅游景点,从规模、档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没经过培训的农户。由此可见,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分析当前客源市场、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政府将加大干预力度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了对其扶持、培育以及管控的力度。

(2)投资趋势逐步多元化

许多有远见的人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纷纷对其进行投资。有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农民个体经营的,也有合伙经营的,还有一些是村集体投资的,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的开发。

(3)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第一批经营者要么投资失败,改做他行。要么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准备扩大规模。但是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要在新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必须采取错位竞争,也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扩大经营规模,经营自己的品牌。

(4)自助游将成为一种趋势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喜欢乡村旅游。但是同时,他们也不满足于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老套的旅游项目。他们喜欢自己开辟新的旅游点,自主提出一些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的项目越来越广泛,旅游者在参加乡村旅游时越来越希望采取自助的形式。

(5)旅客来源区域越来越广

在乡村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对其不了解,以及经营者宣传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游客多数为附近城市居民。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经营者对于宣传以及品牌建设的日益重视。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吸引了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际上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四、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欧洲,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兴盛。由于欧洲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欧洲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进行品质认证

德国农业协会在1972年就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认证制度,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经过多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该制度对度假农场进行品质认证,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农场进行登记,并颁发度假农场认证徽章。而认证的后续工作由经济部和财政部负责实行。

(2)成立组织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政府的监管还有待完善,此时需要成立一些组织来监管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预定系统

随着自助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欢迎,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不明确,突发性很强。只有有着完善的预定系统,如网络、电话、旅行社等等,才能让游客及时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及时安排未来行程。

(4)政府拨款支持促销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是一些农户,他们普遍受到资金的限制,旅游项目的促销一直做的不够好。如果政府能够在促销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如2003年,英、法、德三国对本国乡村旅游促销方面的拨款分别是500万英镑、600万欧元和360万欧元,这一数值在近年来还在持续提高。

与欧洲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好。但是也需要取长补短,借鉴欧洲的一些好多的经验,提高我国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1)加强政府监管

任何行业在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自律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家的监管也不可放松。欧洲国家多属于发达国家,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实施有效的监管。如法国政府部门对于农场旅游的管理,德国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实行质量认证等。当前,海南省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要规范化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之外,应该借鉴欧洲经验,尽快加强完善政府的监管。

(2)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势

欧洲的国家多数都不大,一个国家总与多个国家接壤。一些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总是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各个国家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色,找出创新点,以有别于别的国家。特色的优势使他们能最大程度上吸引不同爱好的游客。海南的乡村旅游点众多,经营同一旅游项目的不同商家之间的雷同之处也较多。应鼓励他们发展自身特色,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

(3)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第5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发展

当前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找到适合农村经济发展并且与我国的各项政策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农民生产实践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所创造出的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极具重要价值。乡镇企业是在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政府根据市场的动态的变化,不断的调整相关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的改变。

1.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一直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有如下特点:

1.1趋向多元化的经济主体

农户逐渐掌握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在手里,一定的生产经营权逐渐开始被一些农户掌握了,农户的身份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出现,手里开始拥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过去存在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即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集体企业,这种企业的经营筹备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做出决策,而现在国家对它的掌管力度变得越来越弱;此外,“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在农村大量出现了,为了实现它们单独的经济利益,对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有很高。

1.2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的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

在不断的改革下的经济体制,农村经济由过去的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的经济形式已经逐渐被多种经济形式所取代,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也取代了单一的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繁荣的新经济局面逐渐形成。

1.3开始走向市场的农村经济关系

随着社会车轮滚滚向前,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完全根据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进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自由调节,农业各种资源完全放手由市场去优化和配置。

2.企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所谓企业集群,就是地方企业集聚在相邻区域内彼此联系。企业集群可以说是介于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间的一种中间体组织,同时也是彼此关联、彼此独立的一组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彼此配套,甚至同种类型。

2.1企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中小企业的发展通常都会聚集在一起,这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性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了对企业的管理,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推动当前的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集群可以实现区域内的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具有外部经济效应。企业集群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规模效应,这样企业集群中的任一企业都可以任意获取相关生产要素,以此使外部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得以实现。并且企业集群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成本的降低,因为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为集中,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就可以就近选择其所需要的基本的生产材料,节约了运输的成本、节约库存,并且可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厂家的供应服务。

2.2企业集群对区域城市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在经济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同时其也在为该区域的发展不断的注入新鲜的活力。当前对乡镇企业的乡村往城市发展的规划而言,企业集群的创建可以扩大城镇的规模,为城镇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的机会,实现小城镇的建设。当乡镇企业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实现当地的各种基础设备、设施的完善,实现了城镇规模和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2.3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

从根本上说,创新我国,仅仅是创新农地产权体制,属于变革经营方式的一种,并未将土地集体所有的根基触动,而且在运行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将农民放在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体系中,造成农民短期化经营行为。所以,农业经营体制还应该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下不断创新。农业的产业化作为当前我国农业经营发展的一种模式,实现我国的农业自己现有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特征的发展机制,同时这种农业经营的创新机制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范围的扩大,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协同发展,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实现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农业发展的新的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3.农村经济发展中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

当前社会发展的快速的新的时期内,应该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是连接农村和城市发展的纽带,在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阶段,全面实现农业的增收、农民的富裕是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中重点的内容,其也为推动当前的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有利于农民增收与就业,创建和谐农村社会

农民的增收可以促进当前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了乡镇企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很多的企业家都是在农民中产生的,所以,应该积极的对农民进行知识培训,为农民的增收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平台,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和城市经济差距的缩减。

3.2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

就某方面来说,乡镇企业是从农业中演变而来的,同时又承载着反哺农业的责任。我国十一五期间,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内乡镇企业向农村补助与支农补农的相关社会性支出达到800亿元,平均每年大约有160亿元。此外,产业支持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大力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以及专业化方向转变与发展。3.3对农村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实现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集中,一方面将大量产业支撑提供给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对转移农村非农业人口至城镇具有带动作用,缓解了当前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带给城市的人口压力。

4.总结

既然农村目前不能再自动地走上工业化的路,就应该由国家来采取政策和措施重新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比如让城市企业向农村地区渗透,既让农村地区有机会接受城市工业的辐射所具有的好处,又让城市工业在农村继续取得可观的效益。国家和政府在制定有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的同时,应该动用政府掌控下和能够动员的资源,让农村中这些新的乡镇企业得到优先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茆晓颖,成涛林.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口径财政支农支出2010~2012年江苏省13个市面板数据[J].财政研究,2014年12期

[2]安乔治,王艳红.日本城市化发展中对“三农”的保护[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王双燕,任大鹏.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扶贫资源分配[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第6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在改革开放之后,政策与技术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为全面应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应用范围,为农民的收入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农业保险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分布范围比较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就自然天气而言,本身就难以预测,这种不可抗力也是目前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受到风俗习惯、土壤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的涝灾、北方的旱灾,以及沿海地区的台风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象变化更加无偿,这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流程的安全性,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善收入。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有了保障,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提升产量、改善土地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2农业保险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投资方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进城打工增加自身的收入,这种方式相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益更加明显。在当前的快节奏社会中,进城打工也成为农民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村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即便如此,村里的年轻人数量依然较少。大量的农村人进城增加了城市的压力,农村青壮劳动力的缺失,也不利于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局面也导致农业技术的革新相对较慢,从而农业生产的有生力量薄弱,导致新技术和创新手段的周期较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保障,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帮助农民积极转变投资的方向,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了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在兴修水利、设备租赁方面进行投资,这有利于带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群众对农业发展信息的掌控,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第二,提升宣传力度,改善农民对保险的认识;第三,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第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第五,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3.1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和法律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业生产情况复杂,因此农业保险的运作并不简单,对于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对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工作机制,并重视法律制度的完善,从而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就农业保险的实施而言,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于农业保险的经营范围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对于激发保险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而言,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落伍,必须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即通过信用投保,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而且信用投保模式还能解决传统信贷的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投保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另外,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积累,利用按时还款、日常守信行为等具体表现换取信用积分,以此提高个人信用等级,实现对信贷潮流的引领。最终,随着政府担保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业保险投保逐渐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3.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当前,尽管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但部分区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也导致参保人数不多。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第一,借助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工具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农业保险的真实情况和作用。第二,基层工作人员需要配合做好线下的宣传工作,从而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农业保险的内容以及带来的好处,提升保险意识,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自愿从事保险办理工作。普及农业保险的过程就是保障农民经济收入的过程。

3.3构建新型的农业保险模式

农业保险的模式众多,在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衍生出来的种类繁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的特色和水文气候条件,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模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在东北地区,可以推广大灾保险,并做好参保的全覆盖工作。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形式和农业经营的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并积极联合政府的政策保障,为群众提供坚实的保障。

3.4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农业地区结构复杂多样,外在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在风险概率偏大的区域农业保险的业务开展通常会陷入经营与收益两难的局面。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并充分发挥政策的优势,激发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保险公司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提升保险的质量,引导群众更好地参保。对于农业保险内容的设计,应该明确受众群体,保证保险内容的通俗易懂,方便村民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合同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应该由专业的人员及时进行讲解,从而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内容。对于农业保险而言,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保险条款。保险需要以被保人为中心,确保利益,切实保障农民的收益情况。

3.5降低保险成本,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保险方面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因此需要农业保险持续创新,并大力推广成熟产品,保证农业保险的规模效应,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业务与产品之间的分裂,导致机构的盈利受到影响。通过组合创新或者嵌入式的创新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保险的成本,从而拓宽保险业务的渠道。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多层力量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收益可能。

第7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我们国家在得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也逐渐开始稳定且迅速的发展,而且我们国家还和世界各国之间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非常的关注,对此,国家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有效,而且这些政策的提出就是为了能够稳步地提升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较快地发展农村经济状况。

1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实际上一些传统的观念一直束缚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作用,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得不到迅速的发展。对此,还因为我们国家农村居民经济管理以及发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够及时地在农村得到利用,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始终进行的比较缓慢,而且与之前的理想状况等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1.2环境因素导致管理方面出现纰漏

此外,影响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不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而且南北地区的环境状况差距也比较大,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当地的气候因素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同时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农村都处于山区当中,如果在山区种植树木,会非常的耗费资源,而且所取得的效益也不大,这样只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8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可再生能源;旅游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环经济及其研究现状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进行旅游开发和开展旅游活动,在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生态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措施,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建立循环链,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概念、运营模式、发展体系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没有进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方面应用研究,本文试着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应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旅游区清洁生产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可再生能源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类认识和利用有着相当长历史且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储量庞大;环境污染小,干净清洁,对环境友好。目前,许多国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使其在全球总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随着一大批成熟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应用中的意义

(1)节约运营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简单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设备投入,所以乡村旅游区对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烧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设备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几乎没有花费,且经济环保,能够节约乡村旅游区的运营成本。

(2)降低常规能耗

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目标。乡村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储备,比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有些旅游区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要合理的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需要依据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体系,把其应用到旅游区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部门和区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规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实现乡村旅游区的生态化发展。

(3)净化生态环境

常规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烟尘和燃烧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光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且燃烧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或不正当处理给旅游区造成明显的污染。应用可再生能源,没有SO2、CO2烟尘排放,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不会对旅游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旅游区生态环境能够起到净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应用的推进措施

乡村旅游地多是环境优美、资源组合较好的地方,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所暴露的问题如常规能耗过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废弃物随意堆放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把乡村地区的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去,对于乡村地区节能减排、优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及对资源循环利用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1.政策激励

与传统常规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旅游企业难以接受,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激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区的应用。第一,制定激励政策。制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根据乡村旅游区的规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针对乡村旅游地区的激励政策。第二,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对乡村旅游区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减免税收、价格补贴等优惠,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补贴。

2.技术改进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应用成本较高,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工作,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进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使一批处于试验阶段的技术达到推广层面,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欧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该积极的引进并学习消化。

3.观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一种环保型、无污染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系统,但是由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没有引起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的重视。应该积极的引导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潜在优势,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和价格优惠,使其在观念上意识到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广

我国乡村旅游区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能源利用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区更是缺乏。建立乡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将会为旅游区特别是乡村旅游区所重视;二是其所建立起来的运作模式将会为其他旅游区借鉴,为其他旅游区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经验。③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郭苏智,王锡莲.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模式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8).

第9篇: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长春市;普惠金融;帕加诺模型;固定投资

一、前言

9月4日、5日,G20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数字普惠金融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会议通过的《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周晓川说:普惠金融是从金融角度提升社会福利,增加社会保障,扶贫和保护弱势群体,像大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关于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究竟如何,田杰和陶建平用来自1877个县市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谭文培基于“三位一体”视角进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李建伟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说明了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长春市各县区数据探究我国普惠金融τ谂寰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对于增加普惠金融固定投资,促进农业贷款等理论进行检验,对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帕加诺模型的介绍

假设一个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他可以被用于消费或投资,人口规模不变,总产出是总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从而总产出函数为:

Yt=AKt(1)

A为资本的边际产出率,K为总资本存量

AK模型假定如果产品被用于投资,并且每期以一定的比率折旧,设资本折旧率C为一常数,则可得出:

Kt+1-(1-δ)Kt=It(2)

经济实际增长率:

g=(AKt-AKt-1)/Yt-1(3)

将(2)式代入(3)式得:

g=aIt/Yt-δ(4)

均衡条件下,总投资等于总储蓄(I=S),因此

g=ASt/Yt-δ(5)

帕加诺认为金融市场加入金融部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由于金融中介成本的存在,储蓄向投资额转化过程中会产生资本漏出,因此总投资等于总储蓄并不成立,应把条件修改为I=θS,代入(4)式,可得:

g=AθSt/Yt-δ(6)

储蓄率:

s=S/Y(7)

(7)代入(6):

g=ASθ-δ(8)

讲(8)式取对数:

ln?谆=ln?谆A+lnθ+lnε(9)

根据方程式(9)可知,资本边际生产率A,储蓄投资转化率θ,储蓄率s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影响着三个变量的因素都将影响经济增长。

(二)基于帕加诺模型的分析

选取普惠金融具体的测量指标,资本边际生产率A选择普惠金融资本边际生产率x1(农村经济增加值/普惠金融固定投资)进行替代,储蓄投资转化率选择普惠金融贷款储蓄比率x2(普惠银行金融贷款/农村金融存款),储蓄率s选择在普惠银行的农村存款率(普惠银行金融存款/农村经济增加值),农村经济增加值为yt。综上,本文的计量模型如下:

yt=β0+β1x1+β2x2+β3x3+εt(10)

其中,x1、x2、x3分别代表普惠金融资本边际生产率,普惠金融贷款储蓄比率,普惠银行农村存款率。为了确保数据更具有经济意义,没有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三、长春市普惠金融数据的实际测量

1. 数据选取说明。本文以长春市十个县区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长春市统计年鉴》,中国银监会网站,吉林金融网以及实地调研。

2. 实际计算指标,如表1所示。

3. 计算结果。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表(2),于是样本回归方程为:

Y^=-49.365+116.389x1+40.475x2+6.608x3

R2=0.9604 R=0.9406 F=48.536

R2=0.9604 R=0.9406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高。

给定显著性水平10%,自由度为(2,6)的F分布临界值为F0.025(3,6)=3.29,t的临界值为1.943,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发现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进行异方差检验发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四、结束语

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分析可知:

1.长春市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普惠金融资本边际生产率,普惠金融贷款储蓄比率,普惠银行农村存款率,三者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它们的提高都有助于农村经济增长。

2.普惠金融固定投资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普惠金融资本边际生产率很高,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普惠金融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很大,增加普惠金融的固定投资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3. 通过实地调研,长春市各县区,尤其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农村普惠金融小额贷款制度还不够完善,通过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机制,提高贷款数量,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具有普惠金融内涵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失衡调整[D].云南财经大学,2015.

[2]李娜.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与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