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年人理财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乔 嘉 中海外钜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投资总监,有数年海外对冲基金分析和操盘经验,曾任澳大利亚领先量化型基金管理人
一个人在青年时代结束前,当务之急不是管理财产而是管理财富,也就是应把时间和钱财花在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探索上,因为这些投入是人一生所有财富的基础。而一旦大学毕业,步入壮年时期,一个需要把过去从社会挖掘到的财富转换成自身财产的残酷过程就迅速开始了。
在壮年时期的前10年里,旺盛的荷尔蒙容易使他们在市场的波涛里冲动冒险,正如曾有不少年轻的美国人潇洒出资,购买一生都难睹真容的月球地产那样。尽管从投资收益角度讲,冒险不一定划算,但是从年龄角度讲,其实不妨一试。因为这时候正是人大踏步超越自己的阶段,然而为失败所付出的代价却最小。这个时期的人刚刚被扔进真实且残酷异常的社会,所以不论怎么选择,其实都是非常危险的。也许你会折掉本钱,但是会换得对自己投资能力的深入洞察。
而且,太年轻的人往往没有广泛参与社会的渠道,这时的他完全可以在选择一个行业作为工作的同时,通过参与股票、PE基金、期货、地产等,广泛自由地介入其它无缘亲身感受的行业。其中最直观的投资对象就是年轻人在生活中最关注的各种新产品所在的行业。要知道,处在壮年阶段的人群是社会中最具有持续消费能力的人群,如果你正身处这个年龄段,那么仔细观察一下你手里那些五花八门的新奇产品吧,它会让你从可预见的社会需求入手,发现未来世界将有的更强增长能力的领域和行业。
可想如果在10年前,你清楚地发现自己将需要房子、车子和理财产品的话,那么投资万科这样的房地产公司、长城汽车这样的制造企业,以及民生银行这样的银行股,持有到今天的长期回报将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彼得·林奇所一直倡导的朴实的投资理念。相比之下,今天大家都在担心货币超发、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国进民退后的宏观政策带来的经济下滑,所以,今天的壮年人如果把资产投向美国股市、新型科技公司和有实力的民企中去,那么五年后应该同样能够看到可喜的效果。
当时光将家庭、孩子和稳定的工作带入你的考虑范围,你已经走到了壮年时期的后半段,所拥有的资产和所背负的担子都不少,人生的方向也几乎明确:该买间房子了,该存钱了,该买固定收益产品了。因为此时的收入不仅稳定了,而且也在日渐逼近收入巨幅增长的顶点。过去的你,第二年赚的钱比第一年多好几倍,你并不在意这些存款如何管理。但现在,收入可能已增无可增,那么如何稳定增值现有的财产,必然会占据你的心头。不要轻视人生中的这个拐点,它代表了一个人在社会挖掘收益的能力的顶峰,此后人的精力逐渐下降,赚钱的边际能力越来越小,但是富余的时间和资金却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一个人到了从对自我财富的管理转向对自有财产管理的时候了。而在确定财产管理的明确目标后,一个颇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设定一个明确合理的投资期限。
“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
至于说为什么去投资理财,几乎所有的理财师都是从算账开始的。一生需要花费多少钱?工资收入又有多少?
根据上海市社科院的调研报告,一个中产家庭几十年总共的支出为584.22万元。回到现实中,从收入方面看,假设每月的家庭工资收入为1.5万元,扣除个人所得税、三险一金等后约为1.2万元,可算出30年的总收入为432万元。从而,收支缺口为152.22万元。也就是说,仅凭工资收入根本无法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其中的缺口高达152.22万元。
另外,考虑到工资每年增长3.5%,总收入的增长有限,而CPI 8%左右的月增幅将导致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收支缺口一定会比152.22万元大得多。
这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很多理财师看来,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自然是促使人们去投资理财的最大动力。
但现实是,尽管不少人也知道收支缺口的存在,即使再努力工作,仅凭工资收入亦难以达到财务自由的远大目标,而意识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人无外财不富”,并通过创业、金融投资等方式去追求“外财”的主动理财者,其实并不占多大的比例。
按上边的方法一算账,多数人会为之大大触动;但算完账,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并没有从此走上一条投资理财的通途。也就是说,巨大的收支缺口并不必然导向投资理财。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受儒家思想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讲求的是中庸之道,做事中规中矩,尽量不做超越常规的事。在心态上,人们通常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纵然对富翁们艳羡不已,对天价年薪的金融业高管发上几句牢骚,但与那些吃不饱饭的人相比,心情就又平和下来。
现实中,确实也是各有各的活法。比如,在很多基尼系数超过均值0.47的大城市,有别墅洋房,也有筒子楼、廉租房;有开奔驰、宝马的,更多的则是在骑自行车、挤公交车;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虽不同,但各自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生活标准以节省生活成本,像上面提到的203,22万元的住房成本和99万元的汽车费用,就可用低廉的租房和公交费用取而代之。这样,现实的收支缺口(区别于追求财务自由的心理上的收支缺口)虽然存在,但绝没有152.22万元那般危言耸听。
所以,对大多数安于现状、善于自我安慰的人来说,收支缺口并非投资理财的第一动力。
树欲静而风不止
按理说,无须投资理财,你只要努力工作、乐天知命,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然而,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孤立存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正在使财富日益缩水,生活水准不断下降,逼迫人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
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构成威胁的外部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二是“421”家庭结构与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养老难题。前者侵蚀着眼前的财富,收入增长跑不赢CPI就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逐渐降低;后者主要是未来的社会性问题,不早做打算,到时就难免陷入生活困境。
目前中国仍然处于一个高通胀的轨道中,再加上金融海啸的影响,未来数年,中国人的经济生活都面临考验。
与物价上涨相伴随的,必然是实际购买力的下降。当然,收入水平的增幅若能跟CPI的涨幅保持一致的话,原来的生活水准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知道,工资的增长大多是滞后的,并且是小幅的,如北京的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限为3.5%;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为4.14%,扣除5%的利息税后,仅有3.93%。一般情况下,仅凭涨工资和存款利息,要想弥补高通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无异于天方夜谭。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现实状况面前,“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成为一种共识;否则,想保持以往的生活水平都不能够,更别奢望什么财务自由。守财是最重要的,而避免财富缩水,工资增长与利息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去投资理财。
另一个问题是未来不容乐观的养老状况。多年来,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效抑制了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又使家庭模式和社会的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
所谓的“421”,家庭,是指4个老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2个中年人(父亲、母亲)和1个青年(孩子)的家庭结构。当两个独生子女成婚后,就成为“842”家庭机构。未来若干年,这样的家庭将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毫无疑问,现在的年轻人未来退休之后,将面临孙辈为8位老人养老犯难的情况,即使再想尽孝心,也有可能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未来无力养老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而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希望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与现在相比不至于下降,就必须及早地投资理财。
“守财奴”的觉醒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投资理财离得比较远,只要我们安于现状、心态平和,确实无须去追求什么财务自由;但是,反过来看,投资理财又离我们非常近,因为大家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财富一天天缩水,未来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自己的老年时光。
由于物价上涨和养老难题等形势所迫,我们可以不去梦想住别墅、开名车,挣更多的钱,但却必须考虑手里的钱别变少,至少保证未来的生活水准不降低。我们可以不做比尔・盖茨、巴菲特,但却必须做新时代的“守财奴”,把保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然,要达到“守财”的目的,微乎其微的工资涨幅与少得可怜的存款利息肯定无法担当此等大任,只有通过一些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分散风险的组合安排等,才能跑赢CPI,积攒下足够的养老金,做一个合格的“守财奴”。
宝宝健康投资攻略
在中国,与智力、营养、安全和教育问题相比,子女的健康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82%的中国母亲将孩子的健康视为头等大事。亡羊补牢是不明智的关爱之举。
健康重在预防――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疫苗接种是对儿童健康最好的投资,宝宝在小时候接种疫苗,未来很多疾病的隐患就没有了。
在儿科医生眼中的健康投资,最有效的就是接种可以让儿童免于病痛的疫苗。中国84%的妈妈们普遍认可接种疫苗是保障宝宝远离各类严重传染病的必要预防措施,更有69%的妈妈意识到接种疫苗其实是对儿童健康的长期投资。但大多数家长在疫苗的辨别、选择及疫苗接种决策方面缺乏足够的知识。学者专家都已经确认多种疫苗的刺激,并不会造成免疫系统过度负担与伤害。家长应该加强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种类,副作用评估、接种次数、接种年龄以及接种方式等知识的了解。
生命的备份―一脐带血保存
这是在国内新兴的对宝宝的一种健康保障,现如今,很多家长面对节节攀升的儿童血液发病率诚惶诚恐,据统计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约为二万分之一,每年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这其中40%是儿童,并以2~7岁儿童居多。面对如此多的儿童白血病,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预防。而在非血缘关系中,配型相合的机率不足二十万分之一,同胞配型全相合的机率也只有四分之 。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代替骨髓进行移植来治疗,可以大大省去寻找配型所花费的时间。
健康的安全绳-―健康保险
家长要对孩子未来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判断。比如周围孩子中常见易发的疾病都有哪些。这样可以避免投保一些出现概率比较低的病,少花冤枉钱。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可能会患几种重点疾病做一个调查,对生病后的花销进行评估,再决定花多少钱买保险。
儿童意外伤害险。
儿童自制能力差,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据一项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经超过疾病成为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基本完全依赖于爸爸妈妈的照顾和保护孩子在上小学、中学阶段,要负担照顾自己的责任,但作为弱小群体,为了避免车祸等意外,父母可以酌情为孩子购买意外类险种,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有推出这项业务。
儿童的健康医疗险。
目前很多疾病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而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会成为大部分工薪家庭的沉重负担。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现状,宝宝在18岁之前这一年龄段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如果家庭情况允许,买份保险是对宝宝未来最好的投资,利用保险分担孩子的医疗费支出。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对于重大疾病险投保有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的政策。
上班族 花钱为健康买单
中年人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人说健康是1,财富是0,只有拥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会有意义。健康投资不仅是着眼于现在,也是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石。
健康必备――健身卡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应酬,加班让运动成为生活中的奢侈品,颈椎病、脂肪肝这些所谓的都市病接踵而来。
健康对于个人而言既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想要获得健康,自然离不开运动。而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运动才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
健康必备――保健品
办公室的早晨,很多上班族会习惯性地拉开抽屉,拿起一颗药丸放入口中。因为现代社会工作强度加大,很多人总是用这种方法来关心自己的身体。其实,类似的“维生素族”在各大写字楼里非常普遍。
繁忙的上班族吃快餐和方便面之类的食物是常事,往往会造成油脂有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营养师提出,根据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请医师决定每天应该补充什么样的营养剂为妥;同时,还应选择质量符合权威标准,并经过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认可的营养补充剂。
健康必备――体检卡
在对4000多名31~60岁的白领职员健康调查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2.9%,肥胖症患病率达31.6%,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2.8%,冠心病患病率为3.1%。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轻视亚健康的状态,很多疾病正在慢慢威胁着的我们健康,每年做一次全身体检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对自己的健康有充分的了解认识,调整生活习惯,对某些疾病还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效地阻止慢性疾病恶化和蔓延。
老年人 健康投资经
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停止衰老的步伐。然而,现代科学发现,衰老的过程是可以减缓的,保持健康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减慢衰老的过程。
心理健康也需要投资
心理问题是影响健康的诱因之一,一些老年人离退休前精神饱满,浑身是劲,离退休后,反而老态龙钟,判若两人。交友、旅游,保持愉悦的心情,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健身器让老年人得利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升温,目前城镇居民健康投资已从看病、滋补转为健身为主,康复、健身、健美器械如今备受青睐。市场上的按摩器品种也是名目众多,如果选购得当,让很多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运动的老人做适当的被动健身,对中老年高血压、胃溃疡,脑中风后遗症及紧张疲劳等慢性病有理疗作用,利用保健器械达到自我康复或保健的作用。
定期的健康体检是最行之有效的健康投资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会轻度失调,而到了50岁以上,潜在疾病状态的比例会攀高,呈现出亚健康的衰老状态,迈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已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如糖尿病人每月应进行一次血糖检查,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做一次肝脏B超检查,及早发现肝脏的病变。胃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疾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治疗的最好效果。如果自觉是一个健康老人的话,半年一次的常规体检是必须的。
找对你的家庭健康投资
知识投资 养生保健,重在预防。要想不得病、少得病或得了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需要懂得基本的医学保健知识,需要懂得养生之道。古往今来,懂得养生,重视自我保健的人多长寿。
时间投资 在有些人看来,要想成就事业,就必须以付出健康为代价,可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道理:事业与健康不是矛盾的统一体。为自己的作息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分配,不仅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让健康得到更多的保障。
来自国家劳动和保障部的消息,为做实个人账户,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划入社会统筹。“11%变成8%”到底会对我们的养老金账户以及将来要领的养老金产生多大影响呢?
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政府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人生阶段、财富需求、理财建议
面对上述资料您做何感想?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您又拥有多大的信心?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高通胀,如何规划您的中长期投资理财计划,轻松面对未来所必须面临的养老、医疗、购房、教育等压力,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要想成功的投资理财,您就需要更细致地去考虑您的未来。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个时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够制订出一个有效的投资计划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年轻时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养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别也是极大的。
一、年轻时期
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旅程,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莫过于是“独立”,而钱似乎永远不够花。对于手中的钱财,常会停留在学生时期有多少花多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阶段,甚至因为可以利用银行借贷,而随意扩张信用,造成负债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学毕业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毕业后情况完全发生了改变,要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进行消费。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必须在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不论是房屋、家具、汽车、衣着,还是娱乐,都要与现状吻合。必须考虑的是在收入范围内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决策,还是继续依靠父母支付账单;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费,还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时刻的到来。
不如先学会记帐吧!把自己每个月的支出记录下来,然后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收入状况的预算,坚持执行它,避免因为年轻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适时的建立自己的应急备用金,货币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有了应急储备,接下来该是储蓄第一桶金了!未来您将面临购房、结婚的压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储备些,您会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开通定期定额基金会帮助您养成一个良好的储蓄习惯,由于短期内您就会面临购房、结婚压力,建议考虑债券类或平衡类基金,它会帮助您抵御风险,尽快累计财富。早日购房,拥有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买房其实是长期储蓄的一种方式,总有一天您会还清贷款,在此过程中,您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产上未来您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如果是单身,可能暂时不需要寿险。不过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面临,所以聪明的做法可以考虑一些健康和残障险,消费性的保险会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
二、三十而立
经过五至七年的打拼,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财富积累也经历了初步阶段。事业逐渐步入稳定,收入处于一个高速的增长期,同时家庭也逐步地开始完善起来。多数30岁的人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早一点的,已经在策划为家庭添一个新成员,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了。在这个年龄段,消费和支出也渐渐地开始进入一个比较高峰的阶段。理财,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财富巨子李嘉诚就非常重视30岁的理财。他在总结自己的理财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您同样需要一份备用金,另外也请为您的房屋贷款储备一份备用金,数额最好能满足您3-6月的总支出,储存的方式仍建议为货币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该开始考虑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了,尤其是准备今后送孩子出国念书的家庭。由于可投资的年限较长,不妨考虑放大些投资风险,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利器,而风险完全可以利用时间来冲淡。
在这个人生阶段,很多人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如果家人依赖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该购买人寿保险以防不测,当然健康险和残障、失能险也是必须的,这时的保险该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了。
三、步入中年
事业、收入达到顶峰,而此时孩子的教育、上一辈的养老,种种支出也把你变成了一块“三夹板”。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事业步入丰收期。在这个时期内,家庭收入较高,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并且能够较快地增长,同时家庭又面临着教育、养老等责任。
从财务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应当是自我养老的理财规划。社会保障能够提供的保障比较有限,按照常规的估算,国家社会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养老保障,而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财务尊严,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积累的养老金来养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养老金的需要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40岁时再不进行养老规划,您将会后悔终生。
您或许已经累计了一定的经验和金钱,有足够的知识来进行更积极的投资,以便资本增长的更快些。或许您该建立一个投资组合,不妨用试试这个公式,100减去您的年龄,用这个数的百分比投资于风险类资产,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步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适时的往低风险的债券类资产转移。如果有能力或许再投资一套房子出租,它会更好的帮助你抵御通货膨胀,建立更完善的养老基金组合。
处于这个阶段,您的人寿健康保险可能更贵了,但是为了您的家庭,请合理规划您的保障。
四、过了六十
开始收获果实,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费用(如医疗等)却会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龄时仍有可观的收入,但大多数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费多半会减少,但收入同样也会减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来自家人的赡养已足够让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资的目标放在财产的增长上。不过,多数人总会需要从原有的资产中取出钱来,以贴补生活。和从前相比,保护您的资产不受损失已成为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了。
现在带来定期收入的理财工具越来越丰富,之前您购买的养老保险可以为您受益,债券、债券基金、结构存款、低风险的信托产品都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总的来说,加强对财产的保护,把风险降到最低,将是最为明智的决定。按使用时间的远近,购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债券,哑铃式的债券期限组合,将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如果您的健康状况还不错,又在多年前买下保单,您现在可能还不难支付上涨的保单;那么也请准备些应急医疗基金,应付突发状况,还是必须的;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一张年轻时使用的信用卡,将会是一道有利的护身符。随时您也可能告别您的亲人,为了不给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烦恼,不妨建立一份遗嘱,让后人感受一份您对他们的关怀。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复,如何轻松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参考一下如下的财富建议。
一、尽早投资
您可以三十岁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岁建立养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发,可能要追一辈子?
投资要获利,一定要先行。就象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
假如您20岁起就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为10%,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了60岁要退休时,本利和已达162万元;而假如您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早投资是不是更轻松?
另一方面,投资一旦开始,就千万别停下来。时间越长,投资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假设您26岁都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坚持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累积的财富将是316万,几乎是2倍的收益!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师,它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二、长期投资(定期定额)
每个月给您100元,能用来做什么?下一次馆子?买一双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没有想过,每月省下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呢?
如果每个月定期将100元固定地投资于某个基金(即定期定额计划),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5%的情况下,坚持35年后,您所对应获得的投资收益绝对额就将达到147万。
过去,银行的“零存整取”曾经是普通百姓最青睐的一种储蓄工具。每个月定期去银行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过上几年会发现自己还是小有积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个月去储蓄一笔钱的习惯换作投资一笔钱呢?结果会发生惊人的改变!这是什么缘故?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每月的一笔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小钱也能变大钱。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竟如此之大,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会改变您的一生。
更何况,定期投资回避了入场时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无法精确掌握进场时点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既简单而又有效的中长期投资方法。
三、组合投资(资产配置)
俗语说:“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分散投资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策略。
如果您只买了1只股票,一旦选错,赔个精光;但您如果买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涨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涨跌互相抵消之后,结果可能是小赚或小赔。显然,全部的钱投资在1只股票上的风险,比分散投资在20只股票上的风险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种资产类别中进行分散投资以外,您还可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中选择多种投资方向,如股票、债券、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选择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资品种构建组合,您可以兼顾风险与回报。例如,一个股票占40%、国债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资组合,1996年至2003年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07%,高于100%投资于定期存款的组合;同时,其标准差(衡量回报率的波动程度)却远远小于100%投资于股票的组合。
四、优质投资(相信专家)
基金将会是个人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帮手。门槛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额计划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从中国开放式基金诞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股票型基金连续5年跑赢了大盘,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证明。站在投资专家的肩膀上,您有机会赚得更多。
选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烟弥漫的股市战场,您是否会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无奈?买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数人心中永远的痛。何不考虑些大蓝筹股票长期持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优质大盘蓝筹绝对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以上只是几个个人中长期理财的小建议,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做的更好。这篇论文,主要就是阐述个人中长期投资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合理的规划手段。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财务状况,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尽早规划,长期投资、合理组合您会拥有更幸福的明天!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03年、2004年、2005年。
2、(英)利奥·高夫:《花旗银行引领您构筑个人财富》,2005年10月出版。
关键词:农家书屋;农村文化需求;运行
一、绪论
随着农家书屋项目的运行,农家书屋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产品供给等方面的问题夜逐渐显现,图书借阅率过低、大部分图书处于闲置状态。农家书屋虽然建成,但是其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象的职责却并未发挥,难以真正意义上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次调研共选取枣阳市12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民、农家书屋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对于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调研中实际发放为30份,回收问卷30份;调研对农民中实际发放问卷为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问卷填写不完整以及存在明显矛盾的问卷认定无效。从总体水平来讲,问卷回收率为84.44%,其中有效率为71.67%,总体情况较为乐观。
二、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研的调查对象是当地农民,以行政村为单元。调查对象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男女比例为1.8:1。在年龄这一维度上,调查对象年龄多集中于30-50岁,以中年人居多。而在教育程度方面,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专3人,高中或中专20人,初中57人,小学17人,文盲5人,由此可得,78.6%左右的调查对象拥有初中及以上的学历。在之后关于图书类型需求、获取信息渠道和阅读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将调查对象按学历分为三类,分别是: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
表1:农村群众对图书类型的需求
如上表所示,致富信息、农业知识、休闲娱乐为农民最为需要的图书类型。按教育程度来说,高中及以上农民对文教科技和投资理财类图书的需求相比平均水平较高,而对农业知识的需求反而下降。初中文化的农民基本符合总体农民读者的偏好。小学文化的农民读者需求相对单一,以农业知识、致富信息为主,对文教科技和投资理财的需求较平均低许多。由上述可知,被调查农民对于农科知识、致富之路的渴望较为强烈,除此之外还较为偏爱轻松的休闲娱乐读物。
表2:农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还是以电视媒体和图书报刊等主流媒体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更注重互联网和图书报刊纸质媒体的作用,相反地较少通过电视媒体;初中文化的农民更依赖电视媒体,对网络和报刊较不重视;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更为单一,除最主要的电视媒体以外,还较为注重亲友交流获取信息。
表3: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
调查显示,农民阅读习惯较好:初中及以上文化的农民大部分能做到偶尔看书,相比之下小学文化的调查对象阅读习惯较差。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农民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存在以下三大特点:一,需求的目的性,农民群体对于文化产品与服务类型的偏好与其从事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二,渠道的单一性,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较为传统的大众媒体,互联网的普及度和使用率并不高;三,需求的迫切性,调查中农民群体透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和需求。有鉴于此,我们在发展建设“农村书屋”时,应着重关注以上三大特点,鉴于需求的目的性、着眼于渠道的单一性建设农家书屋。
三、农家书屋的运行现状研究
从农民对农家书屋认知度来看,农民对于农家书屋整体认识程度较高,高达67.96%的农民表示完全了解,而借书制度的基本了解情况也达到86.41%,反映出农家书屋较好的宣传效果。从图书借阅率及农民在农家书屋的阅读时间来看,藏书的借阅率已达到了80%左右。在对农家书屋满意度的调查中结果较为乐观,但仍有不足。对图书种类的不满主要表现在图书种类太少与种类与自身需求不和;在服务范围满意度调查中,期望农家书屋拓宽服务范围的农民比例高达93%。大部分农民希望转变农家书屋单纯是休息阅读的场所的面貌,希望扩展例如电脑视频对话的方式或者把土能人、土专家请过来,把农家书屋变成“交流、传经”的地方。
表4: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一览表
总结来说,农家书屋建设主要面临管理机制、书籍对口与资金筹措三方面的问题。机制方面,一是图书管理机制的问题;二是图书的更新不及时,多数图书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书籍对口方面,部分援建单位对农民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水平存在着认识不足,导致捐献的书籍不合农民胃口,供需失衡影响了农村书屋作用的发挥。资金筹措方面,农家书屋大部分活动、书籍不能更新的原因都归于资金的缺乏。
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找准农民图书需求点,按需配备图书。一方面政府要深入调研了解群众的读书需求从而寻得多方合作,另一方面农村书屋也要作为一个反馈机制将农民的书籍建议反馈到政府,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供求平衡。
(二)加强农家书屋管理,推进管理队伍建设。对书屋管理人员来说,要做到定岗定员定责,并培养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技能,推进书屋管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硬件设备建设。相邻村镇的书籍相互流动可以作为解决图书更新问题一个良好的方法;在服务范围方面,农村书屋可以扩宽服务范围,不仅作为书籍阅读处,更可以以更多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四)转变筹资模式,多种渠道获取资金。书屋工程建设之初经费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定点援建单位的部门经费,但其长期运作仍主要依靠村民的自主管理。因此在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可由当地政府适当财政拨款并引导社会基金的注入。而在村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则可以采用安排类似“一人一元”的发展建设资金。
参考文献:
7月20日,中宏保险携手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幸福2030・中国中产家庭养老规划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执行官姚兵,对中产家庭非常关心的几个养老方面的热门话题进行深入解读。
健康不能财富换
在中产家庭群体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前30年用健康换金钱,后30年用金钱换健康。姚兵对此并不认同,“年轻时确实可以用健康来换取金钱,然而必须认识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年老时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有部名叫《第8号当铺》的电视剧,说的是因为人的欲望而存在的8号当铺,可以典当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以换取想要的。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交易。于是有人用健康换取了财富。交易的后果,自然是追悔莫及。不注重对自己身体的投资,老年生活何谈幸福?”姚兵说。
警惕健康杀手
中青年时期,中产家庭关注于事业,对身体健康往往不够重视。《白皮书》显示,到了老年,他们更易面临各种疾病隐患困扰。
一是脂肪肝等富贵病隐患。中产一族平时应酬较多,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健康,肝脏负担重。平时办公和开车时久坐,又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身体发胖,肝脏发福。专家指出,30~50岁的中青年男性已成发病“主力军”,老年风险大。
二是腰椎间盘突出、劳损、退行性病变等疾病隐患。中产一族白天久坐办公桌前工作,回家还是坐在电脑前,长期单一动作导致腰部肌肉痉挛,腰部受力均衡性破坏。进入老年后腰椎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心脑血管疾病隐患。中产一族工作压力大,吸烟、熬夜、睡眠不足,生活方式很不健康。加上运动锻炼少,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心脏负担很大,埋下了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的祸根。
矫正偏差行为
好身体是幸福养老之基础。做好养老准备,不仅要准备物资,储备健康的身体也是保证老年生活幸福的关键。调查显示,38%的中产家庭认为“进行针对性的身体调养和锻炼”是养老准备的重要部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科学地进行身体调养和锻炼。有时观念上的偏差,甚至会带来对身体的伤害。据姚兵介绍,在储备健康身体的过程中,中产家庭主要表现出以下两种身体偏差行为。
健康意识≠健康行动人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但很少有人真正做到。很多中产家庭都想通过健身、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调养身体,但由于空闲时间少、应酬多等原因,真正做到多锻炼、饮食结构合理健康的中产家庭较少。
健康行动≠“健康的”行动即便在为老年身体健康而行动起来的中产当中,也存在大量对身体投资的认识误区:过度迷信保健品的效果,忽视生活中的饮食健康;运动频率和强度不均匀,闲时过度运动,忙时忘记坚持;忽略最基本的健康要素,如睡眠、舒缓心情、减压等。
“要做到以下几点:身体调养和锻炼计划,心动不如行动;科学选择锻炼方式,适量多次,贵在坚持;身体与心理健康均衡考虑,寻找合理的压力发泄出口。”姚兵说。
以房养老VS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近年来随着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的兴起,传统的养老观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姚兵讲了两个真实的案例。
张先生,南昌个体企业老板,朋友经常很羡慕地对他说:“你现在可以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有房子,有车,儿子也这么大了,以后养老应该不成问题了!”而张先生对朋友的说法却不敢苟同,他说:“其实像我们这个年龄现在有房、有车算什么!还不是都靠按揭。儿子小小年纪,就穿名牌,讲时尚,每月消费是家里的大户,等他大学毕业的物价水平,没准他的那点薪水连自己都养不起,何谈靠他养老?与其等儿子长大,还不如趁着年轻,多赚一些银子,多买几套房子,等我老的时候,我把房子租出去,靠租金我也可以云游四方。”作为中年人的张先生,就目前自身的经济状况来看对养儿防老担忧看似杞人忧天了,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担忧却也真实地存在。
殷婆婆已到古稀之年,前段日子在和子女的房产之争中,身心俱疲。殷婆婆老伴过世,身边有3个儿女都已成家,老人每月有几百元的退休金,还有一套一室一厅的房改房。看到大儿子一家没房子住,殷婆婆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名下的这套一室一厅房改房低价卖给了大儿子,所得的房款此后被3个子女瓜分殆尽。原本以为这样可以“享享儿女清福”的殷婆婆,不久前又被儿媳妇赶了出来,还说“要住房子可以,交租金来!”殷婆婆很寒心,她哭诉着说,房子没了,子女将自己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早知道这样,还不如靠房子养老,不用受这份气。
《白皮书》显示,“以房养老”已成为幸福养老的重要途径,54%的中产家庭表示愿意接受“以房养老”方式。住房既可以保障养老生活居住的独立性,又可在缺少养老资金时折现,保障养老资金的供给,还有很强的抵御通胀的能力。中产家庭在着手养老准备时,非常看重对未来养老居所的安排。在目前近2成没有住房的中产家庭中,50%重点考虑购买/安排未来的养老居所。姚兵指出,“老人和子女之间因为某些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家庭矛盾。即使没有矛盾,一般子女日常工作较忙,很难有无暇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性养老逐步代替家庭式的养老是必然趋势。”
提前退休更受职业女性青睐
“随着社会文化的开放、人们观念的变化,在未来生活不愁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激流勇退,提早放下自己的事业,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尽情享受生活。”姚兵说,“工作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提前退休成为大多数中产家庭尤其是中国职业女性的最大期望。”
在这次调研期间,姚兵听到了太多类似的声音:“我是70后,家里父母身体不好,婆婆也一身病,由于孩子要得晚,40岁的人了孩子上小学。爱人忙于事业,我也要值夜班,压力太大,很多时候觉得生活没有质量。”张女士是上海某医院护士,生活的压力让她过早腰间盘突出,她说自己天天都盼早退休。
黄女士今年54岁,无锡某国企的高级白领,她的话更代表了大多数职业女性的心声:“去年春节全家出国旅游时旅行团里认识了一位女士,比我还小2岁,她已经提前退休了3年了。这3年里,她要么旅旅游,要么去学学陶艺、弹琴、跳舞什么的。我当时听了真羡慕啊,真的,人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可以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日子过得自由自在的。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想提前退休,不用再在办公室处理那一堆堆文件。健康、快乐远比挣钱重要。”
《白皮书》显示,早退休快乐多,激流勇退最幸福。64%的中产家庭表示愿意提早退休,尽情享受养老生活。女性的这一比例为67%,相对男性提早退休、享受生活的倾向更明显。一线城市为66%,因为一线城市工作压力较大,收入也较高,人们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提早退休。
幸福养老是一场马拉松
财经作家、传媒学者
A:陈志武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2008年获华文财经图书大奖
封建王朝100多年来,古老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迎来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用深刻、多元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深刻变化进行了解读。
100年进步7单元
Q:如何看待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
A:看待中国文化,应该从人类的进程来看。不能只看到自然时间的长短,而没有看到相对时间的长短。看待时间进程,有几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时间,一天24小时,太阳起落,日月更替;第二种是用朝代,比如是万历多少年、康熙多少年。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计时方法,是用人类的进展程度来算。人类文明几千年来,农业社会占主要部分,比较稳定,人均GDP增长不大。从公元元年到公元1880年,全球人均GDP翻了一倍――我们可以把“世界GDP翻一倍”作为一个时间单元。从公元1880年到现在,世界人均GDP翻了7倍。也就是说,在最近这物理时间120多年里,世界进步了7单元,而之前的1880年里,世界才进步一单元。
中国的情况怎样呢?从秦汉到清末,人均GDP2000多年来基本没什么变化。而从清末到现在,100多年里,中国人均GDP翻了6、7倍,根据人均收入增幅定义的相对时间,是往前迈出了7单元,其进步大大超过民国之前的2000多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确支撑了中国社会。但那2000多年实际上只是一个时间点,社会基本上是死水一潭。这种社会进程是有问题的。先生的《乡土中国》对过去中国的社会秩序写得很清楚: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死水一潭!
现在中国社会人口流动幅度远非过去能比,市场扩大,市场跨地区一体化,乃至全球化等现象都已经比较明显。在这样的新背景下,儒家主张的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终于有了一次大的挑战,过去的制度显然不再适用了。
现代金融让人不再成为工具
Q:这么看中国,是不是有点“唯金融论”?
A: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个人的幸福,既表现在是否吃得饱、穿得暖,也更体现在人生活得是否体面,是否有尊严,是否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由。说到底,就是要“活得像个人”。人不是工具,不应该被别人随意使用。个人的自由解放才是最终目的。
我的看法不是“唯经济论”或者“唯金融论”。我是强调,在把人的利益交换等由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胜任之后,人际关系包括婚姻、家庭、朋友之间,感情才会更真实、纯粹。传统的儒家孝道是把人看作了实现经济目的的交易工具,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是要以后为别人的目的服务。在这种格局中,一切都先给定好了,具体的人是没有选择权的。所谓“养儿防老”,“三纲五常”,这种差序格局,每个人都不能逃脱。
我是通过金融的逻辑,发现“养儿防老”这种孝道体系的工具性安排极不合理,不把人当人看。好在今天有越来越发达的金融市场,正在改变这些安排。每个人可以通过购买债券、保险、养老金这些非人格化的金融产品,通过市场交易,更为自由地过一辈子,不需要当别人的工具,也不需要把别人当工具。
我强调金融交易不仅是为了给企业融资、个人发财、买房子,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对于解放个人,特别是对于解放中国人,其意义尤为深远。其终极目的,是将个人从传统的制约下解放出来。只有市场经济加金融市场,才能救中国人。过去“五四”的先知先觉们,高举“科学”、“民主”、“自由”等旗帜,倡导中国人的自由解放,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市场经济、金融市场是实现这些梦想的基础。加之其他条件限制,这些呼唤一直没有落实。
今天,因为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我们正在从这个架构中解放出来,正在从“孔家店”和其他约束中解放出来。这不是出于我的个人偏好。客观地讲,金融市场是为每个人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可以让我们实现自由的志向。
Q:您觉得现代社会发展对改变“老有所养”有哪些贡献?
A:中国社会在过去2000多年主要是依赖家庭,具体来讲就是养子防老,用亲情网络、友情网络的方式,为自己提供经济保障、养老保障等。主要是靠血缘网络,用核心的家族为安身立命建立保障。
如今,当火车、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以后,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在哪里出生基本上已不能决定你未来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即使是出于愿望,希望以三纲五常维系家庭内部血缘网络互通有无,现在也很难做到了,因为人口流动率大大增加了,你的亲戚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广州、有的在上海,大家能够提供的物理上的帮助非常有限。令人高兴的是,随着150年之前的开始,中国引进了现代市场。19世纪中期,作为的一部分,保险业、银行业慢慢进入了中国,后来证券业、基金业也进来了。
通过保险、银行、基金等方方面面的金融市场提供的理财产品,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超越血缘关系、比家庭更有约束力的保障产品,每个人终于从原来三纲五常的约束中解放出来。金融市场的发展,真正解放了每一个中国人,让个人获得自由。
最近我研究了17世纪、18世纪、19世纪中国社会纳妾的情况。当时除了有正妻,还有一两个妾的制度安排,都是为了保证老有所终。因为一个妻子可能生不了儿子,或者只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又发生了意外,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家人的养老就得不到保障由此演变出了一妻多妾的制度。所有这些,都是围绕养老保障来进行的,而不是基于爱谁而和谁结婚。
Q: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让一个孩子赡养2个老人,是不是又增加了子女的负担?
A:应该说,政府必须提供基本保障,让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起来。否则,如果按照原来的养子防老模式来实现经济安全的话,独生子女的政策对于中国家庭具有非常大的风险。除了政府提供低保,市场还必须提供方方面面的理财产品、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这样才能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利用这些产品进行财务安排,给自己的生活提供长远的支持,而不至于老了以后被迫到街上讨饭。
根据我做的调查分析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主要大城市提供的金融产品已经非常丰富了,很多家庭和个人已经把自己一生的经济需要安排得很好了。但除了这些超大城市之外,二线城市,甚至是一些省会城市,对子女养老的依赖还是很大的。
用金融工具来保障个人幸福
Q:改革开放30年,网民们有一种说法,钱多了、富起来了,幸福感却不如以前,这是什么原因?
A:这是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带来的。过去,人们有“铁饭碗”,生病、养老、住房、子女教育……都依赖国家提供,“铁饭碗”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经济安全的感觉。但我知道,这个代价是很大的,因为那时大家都很贫穷,没有什么钱,住房也没多少,没有自家厕所,也没有自家厨房,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家庭能分到十几、二十平米的房子就不错了。在那个时候,为了得到表面上的经济安全,人们牺牲了个人自由、个人权利,连和谁结婚、和谁谈恋爱、什么时候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都需要领导批准,更何况工作上的自由!你不喜欢这个单位想换到另一个单位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换工作可能房子就没了,子女的教育、医疗也都和这些挂钩。在那样的体制下,牺牲了太多的个人自由、个人空间,整个社会处于死水一潭的停顿状态,经济不能发展,产品供给总是短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1978年要改革开放,要走出那个状态。
现在进入了市场经济,个人要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不能什么都指望政府,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双手,特别是年轻人,在观念和价值上,该都朝个人对个人负责的方向迈进。虽然还有一些距离,但我相信随着中国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安排下,运作时间更长,大家对自我责任、个人责任的认识也会相应地上升很多。
Q:在您看来,中国未来改革的道路是怎样的?
A:从我的角度来讲,改革的道路可以有很多名称,但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是不是有足够多的由市场提供的经济保障产品,能给未来的中国社会、中国人提供方方面面的灵活性,让他们通过金融工具的支持来实现自己的自由,保障个性的发展。
最近几年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比如芙蓉姐姐,我可以不喜欢她,也可以喜欢她,这不重要,但大家回想一下,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可能会有芙蓉姐姐个性这么强的人吗?从个性角度来说,我觉得芙蓉姐姐这个现象是非常不错的,是一个社会个性表达的进步。但我们也要知道,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支持,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收入的上升,没有经济足够的发展,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我们想想,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私人财产、没有金融市场的支持,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收入的上升、没有经济足够的发展,在中国社会能有这种现象吗?不可能,不会出现。想想看,在原来计划经济时期,个人没有财产、没有自己的房子,除了国家提供的工作外没有其它饭碗可寻,那时候,即使芙蓉姐姐有个性,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因为万一领导不高兴,饭碗、住房、医疗、养老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现在不同,领导不高兴、父母不高兴,又怎么样?除了国有单位、国有企业外,还有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提供方方面面的就业机会,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创业给自己以就业!住房市场化了,买到自己的房子,领导喜欢也行、不喜欢也行,房子是自己买的,和工作单位脱钩了,即使领导、同事不喜欢芙蓉姐姐的个性,她也不用害怕!加上有了自己的保险、养老基金、投资基金、按揭贷款,芙蓉姐姐是个完全自由的人,是她自己的人!
Q:对年轻来说,现在买房子的负担很重,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郝留焰:想有一个安稳的家
2月3日,大年初一,安徽省潜山县黄泥镇胜利村的郝屋祠堂,郝留焰正在为一岁半的女儿乐乐举行认亲活动。乐乐陌生地打量着神像和祖上的排位,听爷爷奶奶讲述着家族的历史。
有着悠久历史的胜利村,因村民全都姓郝,又被称为“郝屋”。36岁的郝留焰作为家里睦一的儿子,1997年从安徽广播电视学院电子专业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6年前,他开始在生产油田开发设备的北京海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并与同在北京工作的邻村女孩胡莹在北京成了家。为了照顾年幼的孙女,小郝的父母从胜利村来到北京,锁上了一生都没离开过的家门。
然而,在北京生活了一年之后,让孙女、人沮归宗成了二老的心事,“只有一个儿子,他又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非办不可”。除了上祠堂拜神,放鞭炮,还要大摆宴席款待亲属,由于二老没有任何收入,两个姐姐又早已出嫁,这次认亲的上万元花费只能由小郝独自承担。刚刚晋升为工艺督导的郝留焰月薪刚过五千元,在北京航科靓彩呈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做营销的胡莹月薪也就三千多元。
春节过后,小郝一家五口又回到北京租住的家里,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拥有一个安稳的家
小郝的家在北京西四环外张仪村4号院。房子是2010年初刚租下的,50平米的一居室,年租金1.6万元,占小两口年收入的近20%。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动手粉刷了房间,沿用旧家具,只是新装了热水器和油烟机,而空调和冰箱打算到了夏天再买。
租房前,小郝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商品房小区。他们本打算花70万元左右买一处小房子,而市内的小房子至少百万元以上,他们只买得起偏远郊区的房子。31岁的胡莹说:“我跟老公都是外地户口,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住房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我们都来自农村,没有家庭的经济支援,因此一直也没买上房子。现在,房价一直在涨,像我们这种工薪阶层,要想靠工资买一处市内的商品房,实在是不切合实际。但是,如果房子太偏远了,北京交通又堵,上下班所用的时间就会太多,生活就会特别累。”
前几年小郝投资11万元在老家盖了两层楼房,一直由他父母居住。现在他的父母也反对他们在北京买房,希望他们将来还回老家,而两个年轻人却都没有这种念头。“也曾想过在老家附近的合肥市买个房子,起码有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家啊,万一以后孩子无法在北京上学,我们也能回老家去,但是一打听,现在没有在当地缴税一年以上的证明,也无法在合肥买房子。刚刚知道外地的孩子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了,我们就可以安心地住在北京了。”胡莹说。
租房,无可避免地会涉及房租上涨、搬家的问题。2010年年底房东以房租普遍涨价为由大幅提高了房租,小郝一家只好考虑搬家。“搬一次家,人都要瘦一大圈,前后折腾半个月。加上现在有孩子了,更不愿意搬家了!但是三代人住一居室毕竟太拥挤了,老人只能住在厅里,所以还是希望北京的房租普遍降一些,我们能租个两居室,让老两口有独立的房间。”胡莹说。
小郝接着说:“虽然这一年里我们还会租房住,但买房的决心还是存在。因为只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最安定的。现在虽然也开始实施廉租房、公租房规划,但都有很多条件限制,最起码得有本地户口,对家庭收入也有最低标准,我们也无法享受这项福利。同时,我们还觉得,买房虽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也能促使我们攒钱,并合理安排生活。因此,我们希望房价降下来,买上自己的房子,拥有一个安稳的家,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愿望。”
与公婆和睦相处
两个工作繁忙的年轻人自然无法全天照顾孩子,而最少也得1500元的保姆月薪对于他们来说,压力过大。而且他们不放心保姆跟孩子在家,毕竟家政公司对保姆的担保还不完全。“其实双方父母都希望我们把孩子送回老家由老人带,因为我的坚持,孩子才留在了北京。曾经看过很多留守儿童的报道,实在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跟他们一样,天天盼着爸爸妈妈回家。现在一家只生一个孩子,还不能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胡莹态度坚定。
这样一来,小郝就把自己的父母从安徽老家请到北京给自己带孩子了。“与老人一起生活,需要对他们多包容,可他们对家庭的贡献也特别大。”小郝说,“每月我们给老人1000元生活费,他们为我们准备每日三餐,并照顾孩子。我们非常感恩。”
“今年公公婆婆仍然要在北京带孩子,我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这是胡莹由衷的表达,不仅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还因为医疗方面的花费高昂。去年,公公因突然头晕到医院看急诊,做了颈动脉造影等检查,又开了药,一次就花了两千多元。而婆婆也因为膝关节增生做了闭合治疗,一次就医也花费了两千多元。“虽然他们都有新兴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保障,但是在外地看病,都不能报销。最近传来好消息,说医疗保险在有些城市可以通用了,什么时候农村的医保也能做到全国联网就好了,这样就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胡莹憧憬着。
“还有就是希望2011年我们家少一点争吵,多一点祥和的气氛,”这也是胡莹内心深处的期待。她的公婆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没有文化,也没来过都市,更没有在都市生活过,刚来时连煤气灶、热水器都不会用,所以在生活中总喜欢跟老家对比并抱怨。“给我们的感觉像是来这边受罪的。其实,我也能理解他们,在老家,天天开大门就有邻居和熟人,可以随意聊天。但是在都市,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也不相通,相互也不熟悉,就算到院里遛弯,也都很少有人搭讪说话。”胡莹解释说。现在她的公公婆婆跟院里的人比较熟悉了,心情也好起来,虽然在带孩子的方法和生活习惯上两代人之间还有磨擦,作为儿媳妇的胡莹总是尽量容忍,还常给婆婆买吃的、穿的。刚来时公婆连楼都不愿意下,现在不仅与邻居交了朋友,还能去邻居家做客,这让小两口感到欣慰。
为了孩子和家庭努力工作
由于暂时还没有购房的压力,小郝和胡莹花钱有些人手大脚,去年没有存下什么钱。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了。
“现在仕会提侣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先上亲子班,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为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打基础。下半年,乐乐也该上亲子班了。另外,像北京同龄的小朋友一样,也要开始多带她去海洋公园、动物园、悄物园等地方见见世面。此外,今年还计 划给孩子上一份教育基金。这些方面的花费都是很大的。而花费最大的还是儿童的游乐项目,在这方面我们一直限制孩子。总之,随着孩子的成长,收入不足的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胡莹既幸福又忧虑地说。
作为公司能力较强的老员工,胡莹2011年被公司推选为独立经理人,这意味着收入更多,但工作压力也将更大。“我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工作氛围和谐,老板是大学毕业生,用儒家思想管理着公司,我很喜炊,因此一干就是8年,到北京以后一直在这里干,从没跳过槽。老板已经跟我谈了,从3月份开始让我独挑一摊儿,如果干得好,我的收入会成倍增长。我感谢公司信任我,同时也觉得压力很人,毕竟孩子还小,无法全身心投入。但是,既然老扳觉僻我行,我也要相信自己,这也是为了孩子们家庭生活得更好。”胡莹说。
在理财方面,2011年他们每月做1000元的基金定投,并进行银行提供的短期理财,另外,胡莹表示,要开始每天记录开销的流水账,督促自己节流。
2011年,压力大,动力也大,小两口的希望是只要充实和快乐,吃苦受累也是幸福!
杨家志:稳定地工作下去
赵亚媛
打工生活
34岁的杨家志很早就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1988年,家里1.7亩耕地被政府以每亩约3000元的价格征去修建高速公路,而当时四口之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地。
由于家里剩余的一点地只用来种些蔬菜,粮食和肉类食品全部都得花钱购买。除了家人的吃穿花费,乡里乡亲之间的人情费用也占了很大~部分。杨家志告诉记者:“这部分说不清楚,但花销很大。光上个月去吃酒的人情支出就有五六十元钱。”在遵义方言中,专门称呼这类花销为“人情客往”。
现在,杨家每年的全部花销大概在七八万元。杨家志2000年结婚,育有一儿一女。父母年纪大了,妻子没有工作。养家的担子全落到杨家志一个人肩上。而想方设法工作和挣钱是他维持这个家庭的唯一选择。
初中毕业后,杨家志就外出打工。“我打工走得不远,主要在遵义和附近的贵定县。自己文化少,开始就是学手艺,做泥水工。1995年,我组织了一些人,承接一些工程。”杨家志的工程队刚起步时,只是在家附近的村庄承包一些铺路的小工程。那时,他的收入不多,只够家里的开支。
事情在2007年有了转机。当时,政府计划在龙坑镇推广“黔北民居”(以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红柱子、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为特色的民居),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龙坑镇介绍有承包工程经验的杨家志去参加建设黔北民居的培训。杨家志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他抛下遵义县两个修建小学的工程回到了家乡。
“之前,我们住的都是平房,夏天热得没办法住,冷天又容易漏水。像黔北民居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雨天防漏热天隔热。我就想,这肯定是~个好事。所以,我带头整。我把家里装修好让大家来参观,大家都觉得住得既舒服又干净。”杨家志说。
培训结束之后,杨家志组建了一个新的工程队,开始修建青杠村民组近百户的黔北民居。“工程队人数最多时有四五十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村民。我们的工作包括房屋的修建和室内装修。”杨家志表示,当时每家每户修建一幢像样的黔北民居,加上装修的费用,得花六七万元钱。当时工程队工人的收入每月两三千元。作为牵头人的他,除了给自家建设了一栋占地400多平米的黔北民居,年收入也开始与支出持平。
风险大、收入不稳定
现在,杨家志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他自己在外组建工程队,承包小工程;二是家里买了一辆货车,雇司机拉货赚钱。他用“不确定”来概括每个月的收入。“少的时候只有两三千块钱,运气好的时候又能达到两三万。”
让杨家志担心的是承包工程的风险。“像我们搞工程的,风险相当大,主要怕遇到伤亡事故。由于工人不固定,没办法给每个工人都买保险。如果遇到严重的伤亡事故,真的不得了,可以说要倾家荡产。”杨家志不到30岁便开始组建工程队承包工程,但每当碰到比较危险的外装工作,他仍然亲自带队上阵。“因为安全事故真的是不可估计的。就算我现在年轻,都有点灰心,不想再做了。”
杨家志买的货车主要跑短途运输。货源得由自己联系和寻找。目前相对固定的是给家附近正在建的汽车城送石粉。“拉一车石粉能收入150元。有时候一天能拉上两三车,有时候一天一车也不用。像这段时间天气不好,就不用拉。”杨家志说。
杨家志的计划是,如果今年运输的货源比较稳定的话,他会再买一辆货车自己开,以货车运输养家。“虽然开车拉货也存在风险,但这个概率比较小,而且有保险公司。像我这个货车上次出了一个事故,我自己一分钱没花,全部是保险公司负责赔的。”他告诉记者。
只要能稳定地工作下去就没问题
目前,全家的开销仍然集中在生活开支上。杨家志的父母身体还算硬朗。“每年最多是伤风感冒,买点药吃就好了。”父母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这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的后顾之忧。
遵义县是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县。60岁以下的人,每年交100元钱交到60岁,60岁以后每个月可以领60元钱。60岁以上不用交任何费用,就可以领钱。杨家志的妈妈57岁,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交了一年的钱,而61岁的老伴不用交钱直接开始领这份“工资”了。
从产品性质来看,成人高等教育产品介于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兼具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且前者大于后者。成人高等教育产品 的需求者大多为弱势者或弱势群体,如学历补偿学习者、下岗者、农民等。成人高等教育为改变弱势者生存状态,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提高学习者发展能力、为其提供发展机会与手段等方面具有伟大的工具价值与伦理价值。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商业型组织或营利性组织中成功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同样适合于社会型组织,比如高等教育组织。兼顾私人收益与公共收益,同时通过市场机制 整合社会资源以实现社会目的、组织目的以及私人目的,培育类似于孟加拉乡村银行、Toms、北京富平学校、青番茄、残友等的社会型组织是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与发展方向。同时,成人教育机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例如,普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补偿型学历教育人数的锐减,社会从同质的农业社会向异质多样的工业社会转型,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搜索技术等的日趋成熟。由此使命的新界定与外部环境剧变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型,这已是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共识。
那么,如何转型呢?理论界与实践界对该问题众说纷纭,未能达成共识。苏文虹、白莹洁研究发现,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方向与策略进入了丛林时期,即转型的方向与策略有定向说(包括目标定位说 和市场导向说),转变说(包括观念转变说 职能转换说 形式改变说 对象转变说),以及提升说(包括管理规范说 资源整合说 师资优质说同时,徐君[2]研究认为成人教育有六个转向,即向内涵式发展、研究生层次教育、专业提升的非学历培训、现代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农村培训的转向。丛林乱象 与多元转向,说明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转型缺乏有效理论与典型范例的支撑。为此,本文将依据长尾理论,探讨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转型的战略、策略及相关机制。
一、理论依据长尾理论
美国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通过研究谷歌、亚马逊等企业认为: 我们的文化与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与市场) 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与市场。随着数据挖掘技术、模块化设计、智能搜索技术、移动终端等的广泛应用,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获取产品的边际成本都持续下降,由此需求曲线就会扁平化。热门产品与市场、利基产品与市场都同时受到追捧,但前者(头部或短头市场)的流行度会相对下降,后者(尾部或长尾市场) 的流行度会相对上升。基于丰饶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是需方规模经济,其强调的是供方如何以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式去满足需方分层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是由需方驱动的。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具有分层化、多元化、个性化等显著特征,形成了头部市场与长尾市场并重的双重市场格局。
(一)头部市场:补偿性的学历继续教育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86年至2004年为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和成熟期,并于2004年达到巅峰,2004年招生人数为2212万,在校人数为4198万。2004年后进入下降衰退期,2005年-2013年年度招生规模均低于200万,2013年招生人数为1038万[4],部分省市甚至出现招生人数大于报考人数。由此可看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缓慢的发展时期,并呈现出衰退的迹象。但是,随着成人高等教育不断与职业、行业、区域发展的调试与融合,逐步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育模式,凸显其职业性、技能型、适用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即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研究生层次教育,依旧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市场。
(二)长尾市场:提升性的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这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宏观指导和实践依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非学历注册学生由2004年的3564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55932万人,增长了1569倍。其中,2010年至2013年注册学生人数均值为56052万人。
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继续教育专题规划》指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参与各类继续教育35000万人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年参与培训人数达到13000万人次;企事业单位职工都有条件和机会按照岗位要求,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年参与率60%以上;新就业职工都有条件和机会接受岗位培训;高技能人才参与培训人数达到3900万人次。现实的需求、宏伟的政府规划及其相关工程的推进,表明高等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特别是资格证书培训、岗位证书培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已经超过学历教育。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在非学历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表明,成人高等教育的非学历教育有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的可行性。
(三)长尾市场:自我需求型的人文教育
谢明荣、孙进研究认为成人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现实目的,即关注职业和生计,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二是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居民价值观的改变,居民对教育的需求从外部适应向内部需求发展。在以美国、英国、法国等九国为样本的研究发现,人均GDP达3000美元为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临界点,即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显然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发展型、享受型阶段。以新妈妈哺乳、老年教育为例,可看出当前我国内部教育需求呈现出显性化、规模化、多元化等特征。据卫生部门抽样调查1802例新妈妈,调查结果显示:4个月以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只占35%,混合和人工喂养的高达65%,2013年美国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比例为77%。母乳喂养是预防营养不良的最佳措施,喂养母乳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状况与智商程度都出众,而且成年后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比例低。研究表明,阻碍母乳喂养主要有哺乳知识,技能的匮乏和其为4个月以内阻碍母乳喂养的关键因素,工作的距离与压力,工作单位不能提供母乳喂养的设施和时间,同事、雇主对母乳喂养态度消极以及奶粉广告干扰等。
那么,为新妈妈提供哺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老年教育产业。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326%。同时,中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最大值437亿,预测203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老年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由此跟老年群体相关的继续教育需求,急需开发与满足。与老年教育相关的教育可划分为五类:养老教育,主要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教育需求,包括老年产业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养老管理人员培训等; 健 老教育,主要为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开发的教育,包括养生、保健等; 乐 老教育,主要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文艺、竞技、美容等;智老教育,主要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包括继续教育、课题研究、人生哲学等;富老教育,主要满足老年人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包括老年资产管理、理财规划、遗产保护与开发等。中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体等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成人教育需求亦是潜在的市场。成人高等教育将社区作为载体,与社区中的文化站、图书室、娱乐中心等进行深度合作开展公民教育、女性教育、健康教育、养生教育等,这将是践行终生教育、全纳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路径,亦是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本科成人院校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前进道路。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大学便是成功典范。从上述需求分析来看,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经形成了学历教育、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例如,新型农民培训、教师培训、人文教育包括老年教育产业,产妇康复、哺乳、育儿等教育三个相互区隔又相互交融的细分市场;同时,每个细分市场又可细分为更为细小的市场,这将为众多逐鹿中原 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机会,当然也带来了挑战。但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行政化的招生配额、封闭的培养计划、教育教学的普教化 倾向、匮乏的教育资源等问题,若不进行有效的转型与整合将面临生存危机
根据业内领先的实体经济O2O解决方案,提供商随视传媒的《2015年中国O2O市场观察报告》中对O2O的定义,结合教育行业将O2O整合型学习平台定义为:将线下小众化的潜在学习需求聚合到线上进行消费与管理,从而实现线上学习、线下实践 的良性循环,构建客户驱动、学校主导、服务外包 的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客户驱动 体现以创造并满足客户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为导向,从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来规划、开发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项目、学科专业及课程资源,并将受教育者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教育项目、学科专业及课程资源等的质量评价尺度和绩效改进的依据。学校主导 说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整合政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捐赠者等的资源,以市场机制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有效的教育产品,学校从战略的角度主动扮演资源整合、流程管控、质量监管等角色。服务外包 说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导向下将需求调研、招生、培养、就业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链环节的非核心业务 进行科学合理的打包,按照市场机制 进行外包。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个人等均可凭借其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声誉等进行竞包。从而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分离与整合,充分发挥客户自主选择,借助第三方比较优势,根本上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产品供给效率与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构建
从教育价值链来看,教育产业可分为需求者、平台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教育产品供给者或内容提供商。在图1中,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人文教育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者。在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学历教育为红海市场,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人文教育为蓝海市场。从战略的角度看,从红海市场 向蓝海市场 转移与转型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必经甚至是唯一的路径。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机构的存在为横向专业分工的成功提供了必要条件。自由内容提供者,即学生、自组织者如《罗辑思
教育联盟包括不同类型、差异化的课程资源整合、营利组织如蓝翔技校、新东方、阿里大学等、非营利组织如爱达迅助学行动、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乐龄合作社、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等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教育项目、课程资源,包括讲义、课件、音频、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商,如edX、Coursera、Udacity则为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客户提供无缝链接的中介或渠道;IBM、联想等则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据IBISCapital报告推算,平台商被认为市场规模最大,约占全球行业整体规模的70%,其次是技术提供商,约占行业的21%,内容提供商的规模最小,仅占行业整体的9%左右。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拥有庞大的用户和较高的市场信誉,同时拥有或整合高质量的内容提供者。谁能领先半步,并能开发契合市场需求的教育项目和整合众多的内容提供商,那么,该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则可转型成功并拔得头筹。由经济学家茅于轼、国务院参事汤敏等创办的投资型股份制社会型企业北京富平学校,可作为弱势群体教育的范例,构建了民办公助的,集融资、培训、就业及权益保障一体化、平台化、联盟化的成人教育模式。又如,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与北京小橡树幼儿园、乐平基金会及相关专家共同创办社会型企业北京谷雨千千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千千树作为网络平台,线上提供教师培训、幼儿园公益课程、千千树课程园等服务,线下则为湖北丹江口市、湖北十堰市、甘肃宕昌县、四川大邑县等贫困地区的44所幼儿园提供师资培训、幼儿园管理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服务。
(二)成本分担机制构建
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综合平衡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收益。收益机制或成本分担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者,特别是农民、农民工等大多为弱势群体或经济困难者,科学合理的收益机制或成本机制有利于鼓励需求者进行教育投资,进而实现教育的机会公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安格斯迪顿等认为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收入的匮乏,更是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机会、能力、手段的匮乏或不足;同时,美国社会学院实践表明,社区学院具有帮助低收入者劳动者获得职业和教育提升的最大潜力。显然,构建科学合理、兼顾受教育者、政府、社区、用人单位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机制或成本分担机制,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构建呢?评估教育项目或课程的公共收益、私人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品供给可分为三种方式,即政府供给、市场供给、政府与市场混合供给。若教育项目或课程的收益完全属于私人,则通过收益来补偿成本与获取一定利润,供给者与用户遵循市场机制,实行商业化运营;反之,收益为公共,则由政府无条件、免费供给。成人高等教育产品大多为混合产品,借助外包服务模式,以客户需要为导向,政府资助,第三方即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个人等生产的供给模式;评估受教育者的支付能力和内容提供商供给的动机及合作机制倾向。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分担机制。具体而言,政府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补贴、减免税、发培训券或教育! 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支持成人高等院校的转型发展和降低教育需求者入学障碍,进而实现教育的机会公平;用人单位与内容提供商则可以通过投资、捐赠、共建等方式构建利益均衡与共享的长效机制;受教育者则可通过缴纳费用、志愿活动、反哺行动等方式进行生产性投资。例如,北京富平学校与安徽政府扶贫基金进行合作,采用成本分担模式解决农民培训、就业等方面的困境,即务工证、体检证、婚育证等证件的费用、到北京的交通费、旅途中的伙食费等均由政府承担,学费含食宿600元中,政府承担50%,富平学校则以小额贷款的形式为其垫付剩下的50%学费,这部分学费在其上岗后的3个月内还清。
(三)学习平台构建
为满足受教育者利基市场或小众市场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调整运营模式,即从教育内容与服务的自我生产者与销售者转变为教育生态链的整合者与营销者,构建一个以教育生态链为核心,类似于AppleStore或小米,线下线上相互支撑,由合作伙伴提供内容、开发新业务。
当前,在线学习平台运营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校主导公益模式,以学堂在线、edX为代表,其具体形式为B2B、B2C;另一类为营利机构主导盈利模式,其又可分为以果壳网、100教育、Coursera、Udacity为代表的运营商主导模式和以第九课堂、猿题库、新东方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主导模式,前者的具体形式为B2B、B2C、C2B、C2C,后者的具体形式为B2B、B2C。在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缺乏资金、技术、网络运营等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如何打造整合型的学习平台呢?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借鉴二者在运营模式、内容开发、社会化学习、智能化学习诊断等方面的经验,尤其可分享在线学习教育机构的优质网络课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把自身的网络教育课程转化为基于反转教学模式的线上课程,并借助地方高校教育联盟、营利机构(如培训学校等)、非营利机构(如环境保护、临终关怀等NGO提供的公益课程),以收益分享、学分互换等方式分享各个机构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师、学习者等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地方经济社会文化需求,开发地方性课程,并借鉴中国移动开发者百万重奖计划、APP收益分享模式,即内容提供者与运营机构收益分享比例为7:3,构建内容提供者的扶持与激励机制。
四、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机制构建
英国学者高夫斯坦顿提出的整合能力模型研究显示:能力由两个方面构成,即一般素质(知识、技术、态度)与对工作情景的理解。若只有前者,则在具体工作中会出现有力 使不出;若仅有后者,则会出现心有而力不足,二者必须有效融合。一般素质与工作情景的理解有各自不同的维度与水平,二者融合便会产生不同的能力类型与水平。显然,一般素质属于显性知识或坚硬的高地,工作情境的理解等则属于缄默知识 或湿软的低地。唐纳德A舍恩认为,后者现有的知识、技能等不起作用,学习者借助的是行动中反思和行动中认识,学习者的实践是以一种不确定性和艺术的方式努力探究的过程。显然,基于共性与个性的线上理论学习与模拟是满足学习者显性知识学习的有效路径,还必须辅以基于现实情境的线下学习以实现对缄默知识 的培育,唯有两者有效整合,方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或学以致用。现实的情况是成人的学习更多是处于湿软的低地 的行动中的认识与反思。那么,如何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的运行机制,以支持显性知识 和缄默知识 的有效融合呢?在整合战略的前提下,运行机制的关键在于搭建科学合适的组织与高胜任力的管理教师团队以及有效执行的机制。
(一)矩阵式组织机构构建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组织模式为科层制组织结构。科层制是以生产为核心的纵向专业分工体系。通过部门之间的分工与权力进行制衡与监督,比较适合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组织。为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动态的需求,必须构建基于战略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的矩阵式组织,即在纵向上,构建扁平化组织,精简组织层级,缩短命令指挥链;在横向上,构建基于项目或跨团队、跨职能的团队,以适应人才市场复杂而多变的需求。由此,借鉴华为集成财务系统 即建立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或借鉴海尔自主经营体 的柔性组织机构的成功经验,构建扁平化的倒三角 组织。比如,项目小组、工作团队、创新团队、创业团队等,员工在最上面,基于流程的、直接面对受教育者的需求;领导在下面,搭建平台与整合资源帮助员工去满足与开发顾客需求。同时,构建基于战略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以激励员工。
(二)打造高胜任力的教职员工队伍
高校的中层管理者与一线教师是学校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效能的发挥与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胜任力的中层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甚至在一度程度上,其素质与工作质量决定转型战略的执行情况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最终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命运。杨曦等采用随机调查方式发现高校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 职业倦怠率为7549%。陈莹等以一线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表明一线教师职业倦怠率为805%。因高校成人教育机构与高校其他机构属于同构,其职业倦怠率亦非常之高。显然,中层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均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那么,怎么构建高胜任力的团队,以支持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发展呢?构建分类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即横向上按照业务性质将岗位分为教学研究类、科学研究类、教学类、技术研究类、实训指导类等,为校内外不同类别的人才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纵向上按照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以构建不同层级人才差别化的管理战略与激励机制。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并以此作为不同岗位选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例如,董晓林、马连杰研究发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指标按其重要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职业技能、知识素养、民主责任、同僚关系、性格特征、教育视野、学习适应、影响力。以此为依据,评估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绩效,并提出了培训、绩效改进方案,最终达到了改进与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的目的。显然,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亦可借鉴其理论与实践,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发展找到有效的管理策略。营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职员工的心理契约。前二者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正式契约,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有限理性的局限,以及响应急剧变化环境的需要等原因,教职员工与学校之间无法就所有契约事件进行预估并加以规定。那么,营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契约管理机制便是关键。白圣豪研究表明,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以心理契约为测评工具评估教职员工的管理现状,从而作为管理政策的制定依据,定能提高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微型学习的反转教学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
当前没有公认的概念界定,笔者比较倾向PeterA.Bruck[16]的定义,其认为微型学习是把知识分解为小的松散的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并且是在人们日常交流和工作中就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显然,微型学习比较适宜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时间碎片化的、自主学习的成人学习方式。根据反转教学的内涵,课前自学、课堂辅导、课后实践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讲授学习模式的再造,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在操作层面上,基于长尾理论的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的实现在反转教学的支持下方能实现。反转教学是流程化的学习,遵循020混合型学习流程。国外的可汗学院、Coursera、Udacity、edX,国内的腾讯课堂、爱课网、传课网等均可按照此流程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社会化学习。
课前自学是线上学习, 课堂辅导与课后实践是线下学习,线上与线下二者之间必须有效结合。在课程技术员、导学教师、主讲教师等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基于微型课程的课程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协作、情景化知识与案例、实训实践等线下学习,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教育与行业相互对接、理论与实践有效互动的有支持的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低学习成就往往是因为学习者学习能力、机会、手段的匮乏,系统的支持是破解低学习成就的关键路径之一。 课前自学是成人学习者基于微型化知识主题与学习任务的线上课程进行知识建构,是反转教学的前提与关键。针对成人学习时间碎片化,以及寻求外部性适应与探索内部自我存在意义的学习目标,必须改变当前移植高校全日制大学生知识模块高度聚合、完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学习模式,向基于微型知识模块、以移动终端为载体、高度自主学习的微型学习模式转型。KatyJordan博士对MOOC课程完成率调查结果显示:MOOC课程的平均完成率低于7%,且完成率最高的课程是Scala函数式编程原则。由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在Coursera平台提供,在5万名注册该课程的学生中,约2%完成课程;而普第1期徐明祥,王艳梅:基于长尾理论的成人高等教育全价值链整合战略研究林斯顿大学的1300年后的世界史,在83000名注册学生中只有08%完成该课程,完成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