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免疫系统的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1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企业 审计 特点 存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36-02

公路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应当遵循企业法人的行为准则,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具备企业法人的各系统功能,如:生产功能、就业功能、消费功能等。企业审计工作是企业的免疫系统,是公路建设企业的强身健体工程,加强审计工作,对提高公路建设企业的“免疫系统”功能尤为重要。当前,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审计工作在其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发的重要。作为审计工作者,要时刻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调结构、控规模、保重点、促稳定”,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依法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保障交通系统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首先指出公路建设企业审计工作中的行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提高公路建设企业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措施。

一、公路建设企业审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公路建设企业一般承担着大型基础建设任务,项目投入资金大,涉及面广。公路建设项目运作流程包括规划、拆迁、征地补偿、招投标、工程承包、工程施工、监理、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资金往来,审计工作如不能及时跟进,必然削弱公路建设企业的“免疫系统”功能。

2.公路建设项目一般为民生工程,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的基础建设项目,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存在风险,有可能产生民怨,影响政府的形象。加强审计工作,尤为重要。

3.一些公路建设企业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发展情况来看,内部审计制度观念滞后,审计工作仍然处于“事后监督,防错纠偏”这一功能定位上,不能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4.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由于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公路建设单位就不设审计部门,将审计工作划属于财务、监察等部门,审计独立性无法实现,严重阻碍了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5.专业技术与专业人才缺乏。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公路建设项目出现了新的运作模式,如:BOT、BT等,这就需要审计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由于我国单位内部会计审计环境还不够完善,部分审计依旧是通过账面资料来查错纠弊,技术相对单一和滞后,不利于现代化内部会计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会计、计算机、法律、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没有融会贯通,缺乏了解与掌握。

二、强化审计工作,提高公路建设企业“免疫系统”功能的措施

1.建立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对项目流程各环节“跟踪审计”,变事后监督为事先防范,变事后纠错为事中控制,完善对审计工作的考核标准。对重点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并扩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覆盖面,真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公路建设企业“免疫系统”的功能

2.加快审计工作建设力度。首先,公路管理单位应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必要的认识,以促进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结果应对单位各项活动予以公平、公正的评价,将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全面如实的反映,帮助单位领导者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其次,编制一套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到实处,坚持财经纪律及法规,结合公路建设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责任,以杜绝“免疫盲区”的发生。

3.加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公路建设企业而言,审计是自我约束过程中的关键手段,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必要措施。同时,还是企业的强身健体工程、防止各种风险发生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所在。要保证审计的监督、咨询等职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关键点在于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4.健全审计方法和手段。首先,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及时找出审计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公路建设企业而言,突出对招投标、工程量等关键节点的审计,同时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收支审计结果对单位所有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合理进行科学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详细划分各岗位、各部门职责权利,做到权责分明;另外,在做好经常性审计工作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核心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与质量。经常性地进行审计,认真全面的审核财务人员所保管的现金、有价证券等,做好现金账核对,保证账簿记录与实际相符。再有,加强固定资产审核,对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加以认真审查,及时搜集、分析和整理相关资料,以从中获取真实可靠、价值高的信息,并对企业内部办公室、公用设施等变化情况予以核实。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使公路建设企业的审计作用充分得以发挥。

5.在工程项目的关键节点有效布控。及时性是跟踪审计的最大优势,只有在风险还处于可控状态时及时开展审计工作,才能切实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取得最佳效益与效果。因此,审计关键节点选择必须考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布,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早采取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在项目准备阶段可以选择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在项目预算提交权力机构前,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预算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审核。二是在项目实施前的详细工程计划、管理流程、审批审核等准备工作进行审核。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可以采用成本导向原则,通过分析项目改变可能性和改变成本。在项目实施进展到20%左右时,项目风险初步显露出来,跟踪审计可对前期控制点落实情况和计划实施状况进行审计,促使建设单位及时采取更正措施,修正偏差;当进展到60%时,资源投入速度达最大值,工程项目初见端倪,有关风险基本暴露,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项目审计增加更多细节信息,以确定项目能否继续进展并按预定时间、成本和质量交付,促使建设单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当进入收尾阶段,要求进行事后审核,确定成本,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6.培养专业的公路建设企业审计团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公路建设企业内部应构建完善的学习制度,促使审计人员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并加强对审计法规、新会计制度、计算机操作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二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审计工作者每完成一次审计工作,都要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样,才会不断的进步,并加强案例分析,提升自身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计工作者要有坚定的立场与原则,业务工作必须是有计划、有要求、有考核,以构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对审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加以观察,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作风过硬的公路建设专业审计人才队伍。

总之,新形势下,公路建设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打铁还得自身硬,就要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审计工作,也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时常自查自纠,勤打预防针,真正健壮自己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审计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兰海涛.以风险和成本为导向选择跟踪审计关键节点[j].会计之友,2014(19)

第2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细胞免疫;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Change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terine myomas proceeding different operation way

YU Xia.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necology, Nanxisha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monous Region, Guilin 541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terine myomas proceeding laparoscope or abdomen operation. Methods 57 patients with uterine myoma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laparoscope group (LA,n=27) and operation group (OA,n=30). CD+3, CD+4 and CD+4/CD+8 in vein were determined before operation and 1,3 d after opera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CD+3 and CD+4 at 1 d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two groups decreased markedly(P

【Key words】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Laparoscopic;Uterinectomy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日益成熟,它具有开腹手术的优点,减少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困难及术后不良影响[1],因而正在被逐步推广。本研究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期望为子宫切除术的微创性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选取在本院住院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7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其中腹腔镜组27例,年龄40~69岁,平均(52.3±7.5) 岁;开腹手术组30例,年龄40~75岁,平均(52.3±7.5) 岁。所有患者经B超及其他辅助检查,初步确定为子宫肌瘤,术后病理确诊。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理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开腹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LAVH手术步骤分腹腔镜手术及阴道手术两部分[2]。腹腔镜手术部分:取截石位,脐孔上缘切开穿刺注入CO2,压力15 mm Hg,换Trocar,置入腹腔镜,双下腹5、10 mm处Trocar置器械,阴道内置举宫器,探查子宫腔,分解粘连,处理附件肿物,凝切双侧园韧带,打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达子宫外口水平,凝切双侧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阴道手术部分:处理子宫主、骶韧带及血管,取出标本,关闭阴道残端。盆腔内再次充气,冲洗并止血。

表1

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x±s)

组别指标术前术后

1 d3 d

开腹手术组(n=30)CD+365.6±10.351.1±7.664.3±7.8

CD+446.6±7.733.2±6.743.1±6.5

CD+817.6±6.516.6±5.416.8±5.3

CD+4/CD+82.3±0.72.0±1.02.2±0.5

腹腔镜组(n=27)CD+365.3±10.551.2±7.862.6±7.9

CD+446.5±7.833.3±6.844.1±6.7

CD+817.2±6.716.7±5.517.1±5.1

CD+4/CD+82.3±0.72.2±0.92.3±0.5

注:与术前比较,P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4.64

作者单位:541002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妇产科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用FC5700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内及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

2 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CD+3、CD+4显著降低(P

3 讨论

机体免疫系统分为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系统,其中细胞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及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表面均可表达CD+3分子,而CD+4、CD+8不能同时表达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故可将成熟的T 淋巴细胞分为CD+4细胞和CD+8细胞二个亚群。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起主导作用,CD+8细胞参与初级免疫反应,CD+4细胞在再次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是能反映机体免疫调节能力的主要参数,CD+4/CD+8比值更能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为预后提供参数。CD+4/CD+8的比值做为评价免疫调节能力的一项指标,若其比值过大或过小,则表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3]。

研究表明[4],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其程度与手术创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尽管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抑制早已被证实[5],但不同手术对细胞免疫影响的横向比较较少。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观察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助于了解不同手术对机体免疫的影响程度。在本研究中,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 CD+3、CD+4显著降低(P

综上所述,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程度轻,可以考虑在妇科手术中推广应用腹腔镜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苑,朱丽荣.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途径研究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 9(1):68-70.

[2] 李敏.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51-1152.

[3] 沈建花.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459.

第3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术;儿童免疫功能;血清水平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80-02

Adenoidectomy for children immune function influence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adenoidectomy in childhood influence on immune function.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11 December to 2012 January,27 cases of adenoid hypertrophy in children,it is set for the treatment group,select the same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in 25 cases of normal children as a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the detection of serum lgM,lgG,lgA levels.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children with serum lgG,lgA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denoidectomy in children clinical symptom after operation than before operation and improved postoperative posit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before the numb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ast,P

【Key words】 Adenoidectomy;Immune function;Serum level

腺样体(扁桃体)是组成咽淋巴环的重要部分,人体的末梢免疫器官,他包含着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所需的免疫细胞。而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耳鼻咽喉科疾病,其发病率可达到30%。正常儿童的腺样体内其实存在着很多种细菌,但处于隐性,一般不发作。当儿童的身体机能下降时会引发急性腺样体炎、急性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等,而这些疾病均有可能使腺样体肥大。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尚无统一的腺样体肥大手术摘除指征。为进一步研究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与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水平比较,先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将其设置为治疗组,其中男童患者20例(74.7%),女童患者7例(25.9%),最大年龄为15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7±1.6岁。年龄小于等于6岁13例,大于6岁14例。临床主要表现:全身乏力12例、咽异物感22例、晨起头痛15例、张口呼吸25例、睡眠呼吸暂停7例、睡眠打鼾18例、咽痛26例、听力下降17例、流涕27例、鼻塞27例。体征:双侧下颌淋巴结肿大7例,轻度腺样体面容3例,鼻咽腔发育小2例,鼻黏膜充血肥厚11例,扁桃体肥大I-III级24例。有合并症19例,单纯肥大8例,其中慢性鼻窦炎2例,分泌性中耳炎1例,急性扁桃体炎9例,慢性扁桃体炎6例。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1]

1.2.1 仪器 流式细胞仪、WH一2微型漩涡混合仪、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普通冰箱、试管、尖底离心管、刻度移液管、吸管、50uL、l00uL、500uL移液器。

1.2.2 试剂 Anti-human CD3/CD8/CD45/CD4与Anti―human CD3/CD16+56/CD45/CD19。溶血素、蒸馏水、EDTA、1%多聚甲醛。

1.2.3 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全涂抹腺样体标本隐窝取分泌物,之后进行细菌培养,选用散射比浊法进行血清lgM、lgG、lgA水平检测观察两组免疫功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小于等于6岁的患儿的血清lgG、l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一。

2.2 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症状比较 腺样体患儿手术后的临床主要症状(全身乏力、咽异物感、晨起头痛、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打鼾、咽痛、听力下降、流涕、鼻塞等)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得到改善,对比P0.05)。术后患儿发育情况比较满意。

2.3 观察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 治疗组患者细菌培养呈阳性者6例(手术前1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16.67%),卡他莫拉菌2例(33.33%),流感嗜血杆菌1例(16.67%),肺炎链球菌2例(33.33%)。

术后阳性症状的患儿例数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对比P

3 讨 论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其不仅具有细胞免疫功能,还具有体液免疫作用,所以在儿童的免疫功能发展阶段刮除腺样体是不明智的行为。有研究认为当人体腺样体出现肥大现象时会增加其组织中M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数量[2]。当人体的上皮组织出现损坏时,外源性抗原就会通过其破坏区而直接与淋巴细胞接触,同时,其还能够通过上皮细胞间隙与淋巴细胞接,从而导致免疫反应加重[3]。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小于等于6岁的患儿的血清lgG、l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患儿手术后的临床症状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得到改善,术后阳性症状的患儿例数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减少,对比P

有专家报道,其经过大量调查发现,5岁及以下呼吸道系统感染的患儿,其鼻咽组织细菌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分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本次研究中,笔者经过对患儿的详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较为一致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三类细菌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一。笔者对于国外的文献进行了一些研究,其研究成果与笔者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专家Amoros等几位专家有报道,刮除术后患儿的血清IgA、IgG浓度指标正常下降,且不少的患儿免疫球蛋白于四个月后均出现明显的好转现象,与本次研究相符。

由此可知,小于6岁的儿童正处于各器官、组织成长阶段,因此,淋巴组织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明显的,其可以活跃地参与到身体内的免疫活动中,所以,将腺样体切除后就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器官的作用。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当腺样体出现肥大现象时就会引发严重的鼻阻塞,同时会出现反复性气管炎、支气管炎、鼻咽部综合症、分泌性中耳炎以及音性听力减退,不仅会引发其他疾病病灶,还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以及吞咽功能,所以要尽早将腺样体切除,避免影响患儿的发育。

参考文献

[1] Timo Peltomaki.The effect of mode of breathing on craniofacial growth-revisited[J].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2007,09(31):01-04.

第4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匹多莫德; 维生素AD; 机体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37-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18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疾病,发病率20%左右,病情绵长,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主要与婴幼儿体质差、呼吸道器官发育不完善、喂养方式不当、空气污染、环境因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1]。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感冒、咽炎、咽结膜热、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肺炎等症型,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会引发哮喘、脑膜炎、肾炎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临床主要采用抗感染、退烧、止咳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但是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仅控制症状治疗,患儿的复发率较高。所以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2]。本文就匹多莫德、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及对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8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3.1±0.5)岁,平均病程(1.6±0.4)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10个月~6.2岁,平均(3.3±0.6)岁,平均病程(1.4±0.3)年。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退烧药、止咳祛痰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匹多莫德口服溶液0.4 g/次,2次/d,治疗2周后将药量调整为0.4 g/d,继续治疗6周。维生素AD滴剂1粒/d,治疗8周。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恢复情况,有异常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头痛、恶心呕吐、口干、皮肤瘙痒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结束后半年,患儿无复况。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患儿无复况。无效:患儿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有复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婴幼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感染概率大[3]。主要与病毒感染、受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患儿主要有咳嗽、发热、咽部不适、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容易形成肺炎,给患儿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到损害,比例下降,出现失衡状态。体内炎性分子大量增加会到最后免疫功能减退,抗炎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4]。对症治疗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患儿免疫力减退不能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提升患儿的免疫力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优化治疗效果。

常规治疗主要选用抗生素、退烧药、止咳祛痰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排除痰液,抑制炎症分子,扩张支气管,可以控制患儿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对提升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不明显,复发率较高。所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抵抗力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匹多莫德属于免疫调节药物,是一种高纯度二肽,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加快淋巴细胞分化速度,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免疫指标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5]。临床主要应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且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匹多莫德的不良反应少,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6]。口服溶液的吸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但是食物会影响生物利用度,所以,在服用时不能与食物同服,进食前后间隔2 h服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是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的一个原因,维生素AD滴剂是一种复方制剂,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满足患儿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维生素A可以修复呼吸道黏膜,加快T细胞、B细胞的增殖,恢复上皮功能,提高抵御病原菌的能力[7]。减少炎性因子、病原微生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提高患儿抗病毒能力。维生素D可以强壮骨骼,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具有抗感染作用[8]。长期服用容易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皮肤干燥、便秘、肿胀、恶心等症状,所以年幼患儿在使用时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特别是部分婴儿对维生素D十分敏感,在服用期间要密切关注患儿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免疫制剂、维生素联合使用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强化了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儿的耐受性好,可以放心使用。

本文中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了T细胞活性,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力,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了治疗效果。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滴剂疗效确切,值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选用。

参考文献

[1]马杰.金坛市城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181-182.

[2]李科翔.补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20-21.

[3]赵小燕,张晓燕,王洁英,等.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滴剂佐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0):1109-1111.

[4]刘富财.补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22-23.

[5]申琴玉.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37-38.

[6]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157-158.

[7]胡金平,李文莉,王超,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47-149.

第5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14- 03

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提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该理论认为,审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个理论深刻揭示了审计的本质,丰富了审计的内涵,影响十分深远。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前审计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内部审计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风险导向下分析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的发挥。

1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及概念

2008年4月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我国内部审计要适应形势、加快转型,首要的是切实转变审计理念。内部审计不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促导者。因此,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是企业事业组织、部门单位的“免疫系统”,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理论上第一次把“免疫系统论”应用于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涉及的主体较多,下面的论述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

从生物学角度看,生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有3种基本功能,即免疫预防、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为整个免疫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为:(1)免疫预防功能。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经营审计评估分析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效果,提前发现企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消灭在源头。(2)免疫自稳功能。内部审计的免疫自稳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实现自我稳定;二是体现在内部审计的修复功能上,通过合规性审计协助管理者证实、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3)免疫监视功能。内部审计的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审计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发现企业的各种隐患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经济的健康运行。

2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2.1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角度看,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师从企业的战略和具体经营环节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从而对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等程序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与评价,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成为降低企业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2.2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更能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目的具有同一性。从内部审计的角度看,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审计的实施要以评估风险为切入点,将对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贯穿整个内部审计过程,以达到及时发现风险、警示风险、化解风险的目的,这与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自稳、监视功能的理念是一致的。(2)风险导向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免疫功能的一种先进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运用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通过对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判断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并通过控制机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大病防变”的免疫目的。

3 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应答模式的构建

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免疫应答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反应,其目的是为了消灭抗原性异物。与此相似,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会对其造成危害,所以把这种风险看成企业的抗原,把内部审计看成应对免疫防御和消除的免疫应答过程。借鉴生物免疫应答模式,将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答模式分为风险感知、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预警与应对和监控4个部分。

3.1 风险感知

“风险感知”是内部审计免疫应答的发动阶段。内部审计要持续关注危害企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内外不健康因素,尤其是一些异常的现象如高层人员的离职等所蕴含的高风险。风险感知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风险信号(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自身经验的一种风险感知。其中,大多数常规性问题如报表审计、合同审计风险及来自宏观环境的风险属于显性风险,容易被内部审计人员所察觉。而危害企业经济正常运行的风险大多来自非常规性的隐性问题,如等,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此类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重点关注。

3.2 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察觉企业存在重大风险后,要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进行具体的识别和评估。具体来说,可以从企业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着手,评价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监管环境、所在行业环境等;评价企业的内部环境,考虑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总体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以此为基础确定风险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对于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采用专门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分析其主要的内外影响因素,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风险评估的方法可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前者可采取专家评判打分等方式,后者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模型等方法。

3.3 风险预警与应对

在此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制定一套风险预警与应对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警级的分类,风险应对人员的安排,风险应对的具体程序及具体应对措施等内容。对于不同警级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轻度警级的风险,主要以预防为主;对于中度警级的风险,要给予关注和控制,采取转移或阻断等有效方式进行抵御;而高度警级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要全面分析其根源、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力求根除源头、切断传递路径,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恶化。

3.4 监控

监控是内部审计免疫应答模式的反馈阶段。一方面,通过将风险管理的经验与企业内部部门和人员交流,反馈其对风险免疫应答模式的再认识,利于企业内部人员获取风险消息并告知内部审计人员;另一方面,通过风险应对策略的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其失效环节进行及时调整,使免疫应答模式能在外力的协助下实现自身的免疫功能。

这4个部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体现了内部审计事前防御、事中控制和事后修复的三大免疫功能,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发挥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建议

在实践中,由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风险、提前预警、注重治标又治本等方面不谋而合,将二者结合,必然对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极大的帮助。风险导向下实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建议如下:

4.1 树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念

树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念,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其理念的内涵,通过各种方式使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观念根植于审计人员的大脑。其次,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要求企业将内部审计定位到风险管理的重要角色上。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应该是发挥风险管理职能,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实现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与企业根本利益一致,管理控制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4.2 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实现内部审计免疫功能

风险管理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事前的风险评估与识别。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持续性地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具体来说,一般包括指企业的战略分析,即从企业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着手,识别评估企业风险,将审计重点锁定在重大风险领域,实现风险防控的目标。(2)协助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和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内部审计针对所评估的重大风险领域和实质性审计结果查出的问题提出预警措施,完善企业现有机制、体制、制度建设,持续构筑“免疫系统”,这是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3)引导企业开展日常的自我检查。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前期风险评估和识别的结果,以及以前年度审计时对审计对象情况的了解,编制风险控制要点和自查清单,进行自我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上报内部审计部门,让内部审计部门对此给予指导和提出建议。

4.3 明确内部审计重点,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深刻地阐释了现代审计的工作思路,应注意对企业财务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经营性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4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的需要,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才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4.4 提升内审人员素质,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将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心中,让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成为一支既具现代知识素养又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高素质队伍。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形成与提出是“免疫系统”理论的新发展,为当前内部审计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与风险导向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系统的、科学的分析评价程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敏.内部审计如何践行“免疫系统”功能[J].中国内部审计,2012(1):58-59.

[2]向琴.“免疫系统”理论下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3):92-95.

第6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免疫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实践教学

一、基本知识点的组织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及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通过体液传送(血液和淋巴循环)到全身并由全身不同部位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接成网络系统。

1、免疫器官。包括淋巴器官,课程标准主要要求的是骨髓和胸腺的免疫功能的了解;骨髓,是哺乳动物的造血和免疫器官,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是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群的起始细胞,骨髓也是人类和哺乳动物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通过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实验,其成年后外周和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不能排斥异体移植皮肤,对抗体生成反应也有很严重的影响;若小鼠出生1周后摘除胸腺,则不易发生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表现,这是因为出生前后大量成熟的T淋巴细胞从胸腺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建立了一定的细胞免疫功能;周围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淋巴管,以及皮肤和内脏器官粘膜等,这些都具有着一定的免疫功能。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种类很多,高中课程标准主要了解抗原呈递细胞和淋巴细胞。

其中抗原细胞主要有: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分布在皮肤和其他器官中的树突细胞,这些细胞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所以成为抗原递呈细胞。淋巴细胞主要有:T细胞、B细胞、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是最主要的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顾名思义,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免疫应答反应,就可以作用于靶细胞。

3、免疫分子。主要包括抗体、补体和各种细胞因子。其中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产物,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效应B淋巴细胞,同时产生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其通过体液传送存在于体液之中,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通常将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活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能协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免疫溶菌、溶血作用,细胞因子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介质,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具有高活性和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4、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近代免疫概念是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是机体具有保护自己免受其他物质损害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功能主要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高中生物课标则主要学习关于免疫防御的内容,也就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侵袭和防止感染疾病,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二、明确表述教学目标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学习目标,“概述”要求学习者能够在学习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属于理解水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是“事实性知识”,“维持稳态的作用”则属于“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需要记忆,“原理性知识”需要学习者在理解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因此,“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的学习目标可以细化为: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个层次上举例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说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来源、成熟部位以及参与的主要免疫过程;举例说出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清除功能;概述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防御的三道防线;说出抗原的特点和抗体的来源、本质和作用等;概述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大体过程,两种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举例说出人体的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组织

“人体免疫调节”可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内容是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组成,重点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免疫功能;第二课时是免疫防御功能,重点是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第三课时是免疫异常及艾滋病的预防。

1、“免疫系统的组成”的教学,从学生已经知道的简单的免疫学知识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如从人体对疾病防御入手,引导学生剖析“免疫”概念的内涵,让学生领悟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清除等功能,以此激励学习者探求免疫学奥秘的兴趣。

可以从免疫器官的认知着手,在认识各种免疫器官的同时,研究个器官间的关联,并要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错误的难免的,而在学习中纠正学习错误,才能最终达到科学学习的目标)。教学中,可以从骨髓和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开始,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淋巴干细胞,淋巴干细胞发育为各种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一部分直接在骨髓中成熟,就是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胸腺,并发育成熟为T细胞。当然,免疫细胞种类繁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熟悉,从免疫细胞的主要类型开始,逐渐掌握全部类型的免疫细胞并掌握整个免疫调节过程,体现学习中循序渐进的特点。

第7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摘要】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中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审计的预警性不足、审计的层次较低、审计领域狭窄等。以“免疫系统论”为指导,推动审计实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安全性为一级审计目标;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障内审机构实质独立;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问责制;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形成信息化审计作业。

【关键词】免疫系统功能实现路径高校内审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审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推动审计实践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在教育审计环境变迁的背景下,以“免疫系统论”指导教育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历史溯源

审计是对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与鉴证。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1]。迄今,公共受托责任的核心内容历经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与受托社会责任三种形态,与之相应,学界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亦由“经济监督论”转为“经济控制论”直至时下的“免疫系统论”。

“经济监督论”产生于民主制度尚不发达的阶段,此时受托方承担的是受托财务责任,其职责是确保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与财务制度的规定。委托方较多关注的是受托财务责任的履行状况,审计重点验证受托方在财务信息处理中,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新运动强调结果至上,更加关注管理绩效。随之,公共受托责任由偏重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并重,且以受托管理责任为主,委托方更多地强调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审计也随之从以经济监督为主转向以经济控制为主,“经济控制论”由此诞生,审计目标更新为对3E的追求,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以往单纯强调经济的发展,一些曾经被忽视的环保问题、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委托方的社会公众希望政府能够及时发现、解决、防范这些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该建议的推行将公共受托责任由受托管理责任拓展至受托社会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以3E为重点的“经济控制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强化社会管理的需求,新的审计理论呼之欲出。2007年12月26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将审计定位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运用医学领域免疫学的概念,将人体免疫系统的发现病毒、风险预警、产生抗体直至最后产生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巧妙地引入审计工作,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现代审计应当具备预警、清除、修补功能[2],审计“免疫系统论”应运而生。

2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现实背景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是对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事后内部监督活动,审计特征显然主要符合“经济监督论”的目标约束,辅以“经济控制论”的目标约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高校办学自不断扩大,学生扩招、基建修缮工程量大增、学校融资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和管理压力,这些压力引发的各式危机不断显现,例如因巨额贷款导致的破产风险已成诸多高校面临的共性难题,因基建寻租引起的违纪违规案件时有发生。此时若仍施行惯例的事后监督审计模式,对一些即成损失往往无计挽回。要扭转局势,高校内审就必须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风险、以整体性来看待问题对全局的影响、以宏观性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公开性来促进整改与规范[3],这既是高校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总体思路。

3高校内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路径选择

高校内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审计的预警性不足,未将学校资产资金经营等的安全性目标列为一级审计目标,安全只是隐身于各审计项目之中;审计的层次较低,长期以低标准的“摸清家底、核实盈亏”为审计目的[4],审计领域狭窄,如内控制度审计、问责制落实开展不力;审计建议仅仅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鲜见对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如体制制度、法律法规、环境建设进行剖析并从整体上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效益化。

高校内审克服缺陷、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路径,主要在四个层面展开:体制层面,应当赋予内审机构相当的独立性;制度层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机制层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技术层面,要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方式。

3.1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安全性为一级审计目标

提高审计层次,加强学校资产资金经营的安全意识。拓展审计领域,强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包括专项资金(重大对外投资、合作办学、教育收费、科研经费)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做好审计调查,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为学校宏观决策服务。

3.2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障内审机构实质独立

据调查,2008年江苏省高校的内审独立性不太理想,总体上看,相对于教学、科研等部门而言,高校内审部门所受重视不够,高校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比例仅占28%,其余多为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对外保留或不保留审计牌子。内审独立性与权威性相辅相成,树立权威的前提是保障独立。增强内审独立性,赋予内审机构形式独立,特别是保障其实质独立,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3.3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问责制

实施审计结果公告,目的在于扩大审计监督主体,功效在于通过审计透明化提高审计质量。当前在审计透明化进程中,众多高校采取的跟踪审计方式将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统一,有利于审计预警功能的发挥。而审计问责制的推行也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所发现问题的消除和管理漏洞的修补,遏制屡查屡犯情况的发生。

3.4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

认真执行《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的联动协调,促进教育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8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始终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之本,人体免疫系统各组织器官分布有神经纤维,所有神经又受大脑指挥,大脑活动直接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充分保护机体的作用。老年人更要注重心理健康,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不要想,以免影响情绪。

日常行为要科学规范。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是造成身体疾病的致因和诱因。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持续地作用于身体,会刺激免疫系统,扰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了免疫力下降。所以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力戒不良生活嗜好等,确保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促进全身血液和体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机体组织的老化,相应地延缓了免疫系统功能衰减的进程。

做好自我健康监护。老年人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及早防病治病,特别应注意定期做身体检查,以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存在的隐匿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其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使免疫机能处于完好状态。

预防接种有关疫苗。人进入老年后,对许多感染性疾病都程度不同地减少了或完全丧失了免疫力,易受到感染,受害也较深。预防接种有关疫苗,被认为是老年人补偿免疫系统缺陷和防病治病的最有效措施。适宜老人接种的疫苗有甲肝、乙肝、流感、哮喘、破伤风疫苗等。接种疫苗后,老年人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将拥有较高的免疫力。

第9篇:免疫系统的功能范文

只能靠营养来提升免疫能力

我在研究癌症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任何的药物、化疗、电疗能够真正治疗癌症。化疗只是赌博,成功率在1%左右,用作化疗的药品无法识别哪一个细胞是癌细胞,哪一个细胞是身体里的好细胞。所以我最终放弃研究这些化学药品,而转向研究免疫细胞中一个被称为“死亡之吻”的细胞。这个细胞一接触癌细胞,癌细胞就破裂了,被消灭掉了。

免疫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是有待研究的科学。没有任何一种化学药物能够代替免疫系统,也不可以用化学药物来刺激免疫系统,否则可能会造成各种副作用。既然不能用化学药品来提升免疫系统,那么只能依靠“营养”。

免疫学是一门新学科。在美国,我是第一批的免疫学家,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人学习免疫学,对免疫的了解仅限于各种疫苗而已。但如今免疫学已经变成一门很受重视的学科了。举几个例子,在1960年以前,我们甚至不知道胸腺的功能,认为胸腺是一个没有用的器官。而根据后来的跟踪调查发现,所有胸腺被毁的人都得了癌症,因为他们丧失了最重要的免疫器官;现在很多人认为扁桃体没有用,就把它割了;有些人在做手术时,顺便将盲肠割掉了,认为可以预防盲肠炎。可是您知道吗?盲肠是由免疫细胞充塞而成的,能够抵抗各类的感染。如果有人认为可以用摘掉某些器官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话,那么是否可以用割掉心脏的方法来预防心脏病呢?实际上,如果您的免疫系统不工作的话,您只有24小时可以活。

营养来自于完整的食物

谈到营养,每一个人对营养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朋友,她每天给她的儿子两个鸡蛋,两个鸡腿,两杯牛奶,如果儿子没有吃下这些东西,她会很着急。我问她,为什么要给孩子吃这么多肉类呢?她说,因为孩子身体不好,别人一感冒,他就感冒,别人一咳嗽,他就咳嗽。我对她说,肉类并不代表营养。当人们吃到很多肉类,身体里就会产生荷尔蒙,整个免疫系统就会下降。在美国,以前小学里有一个食品金字塔量表,它把最重要的营养划为肉类、牛奶制品,如今,这个量表已经被禁用了。研究发现这种教导导致今天美国各种癌症、心脏病不断地上升。

关于牛奶的问题。牛奶和人奶是完全不一样的蛋白质,人类只能消化50%的牛奶蛋白质,消化吸收90%的母奶蛋白质。有一部分人喝牛奶会肚子痛,喝母奶则不,因为其蛋白质不同。一只小牛生下来以后大约90磅,而两年以后大约长到1000磅;人生下来是8磅,而十几年才长到100多磅。换言之,我们是属于不同种类的,所需的营养也是不一样的。牛奶里含有很多的荷尔蒙,它可以刺激小牛快速地成长,但这种荷尔蒙到孩子身体里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现在已有研究表明,牛奶会阻止小孩大脑的发育。

芬兰政府曾做过一个世界最大的维生素实验,可以说是比较公正的实验,出资4300万美元,总共2.9万人参与被试,长达5~8年时间。分为两组,一组是吸烟的人,让他们每天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另外一组的人员什么都没有吃。过了5年、8年,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这组人员死于癌症的比例要比另一组高出18%。更重要的一点,吃维生素E的人得心脏病、死于心脏病的人要高出另一组50%。当科学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是很羞愧。一直以来,所有科研工作者在小型实验里面得到的结论,都是维生素E可以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心脏病,这么大的实验,为什么会得出一个相反结论呢?

美国的卫生局研究报告表明,当维生素C存在于橘子等整体时,被称为抗氧化剂,能防止心脏病、癌症。当维生素C离开橘子后,能制造上亿的自由基,相反会造成心脏病、癌症。对于这个问题,我把它看得很简单。我认为,橘子是自然生成的,维生素C是人造的,人造的不可能比自然的要好。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创造一个橘子或蕃茄出来。蕃茄里面含有一万多种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什么我们都还搞不清楚,哪里来的智慧和权力对大众说,里面最重要的是维生素呢?所以一个完整的食品才代表着真正的营养。

美国卫生局希望把所有的维生素制品列为药品,不让人们随意在市场上买到。服用维生素不当会带来很多副作用。美国有3万多儿童,因服用维生素而出现中毒的现象。小孩吃下过量的维生素,血液里的铁质就会上升,就比较容易得癌症;过食维生素E会造成关节炎;过食维生素D会造成肝功能的损伤。

营养免疫学专门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对免疫系统极其有益的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和多醣体。这三种物质能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研究发现,一个橘子里含有176种营养素,一棵仙人掌里含有一万种以上的营养素,所以说仙人掌的免疫功能要比橘子好。同样,大豆里也含有营养素,能防止血管供营养给癌细胞,癌细胞就会饿死。知道了这些以后,可能很多人准备喝豆浆了。但是,你再喝豆浆也看不到我在实验室里看到的效果。

原因是什么呢?让我来解释一下营养免疫学的研究方向。

第一步,研究哪一类的植物有比较好的免疫功能。实验表明,黑豆、绿豆、红豆、黄豆各种豆类中,黄豆对于免疫系统是最好的。

第二步,确定某一类的具体品种。比如,姜有89种,东京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其中有一种姜防止胃溃疡达90%。

第三步,植物的成长阶段。人们经常吃白米饭,有人提出来吃糙米,我提出来应该吃糙苗。根据研究,在它成长阶段,有很多成分可以帮助人们的免疫系统。人参越老的越好,好的人参是8年以上的。

第四步,植物的具体部位。桑树对免疫系统很好,尤其对血液循环有帮助。实际上桑叶比桑果对免疫系统要好。丝瓜对于免疫系统也不错。丝瓜花很甜,对于免疫系统要比丝瓜好,但叶子比花更好,最好的部分是丝瓜藤剪断后出来的一杯到两杯的汁,这种汁对免疫系统是最好的。

第五步,食品如何搭配。丝瓜汁搭配香菇对免疫系统会比较好。丝瓜汁不要有任何的热度,取出后应马上放到冰箱里。

第六步,食品加工的方法。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喝豆浆不能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加工豆浆的时候要经过去皮、泡、磨、去渣,其实很多营养成分在渣里面,再煮,再放糖,这样,豆子里的营养就全被破坏掉了。对于黄豆而言,生黄豆是有毒的,可是过熟,营养也会被破坏,所以你看不到我在实验室里的效果。

一个人经过化疗,免疫系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但给他比较有营养的植物的话,免疫系统6个月以后就恢复正常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表明,免疫系统和植物营养是分不开的。

综合调节免疫系统

人的健康不是一天就会得到,疾病也是一样。要得癌症也很不容易,人体里必须有100多种错误,才会产生一个癌细胞。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棵小树,需要精心地浇灌、呵护才会茁壮起来。这里,我谈三点重要的结论:

第一,营养。完整的植物,多种类的植物,代表着营养。人如果比较喜欢吃蔬果,少吃肉类,就会比较健康。美国现在提倡素食的汉堡,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保持一种很平静的心情。因为一旦有压力或生气、紧张,半小时以内身体免疫功能就会下降。

第三,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很激烈的运动对身体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奥林匹克的运动模式是自我虐待的一种表现。适当地休息,免疫系统在白天会比较弱一点,晚上的时候才做修补工作。举个例子,两个学生一个在读书,一个在睡觉,旁边有人咳嗽,哪个有可能被感染呢?当然是那个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