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住宅空间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住宅空间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住宅空间设计

第1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湘西里耶;农村住宅空间设计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民居开始成为我国建筑学界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于阐述与分析传统民居的聚落形态、营造经验、装饰手法、历史沿革以及对未来民居聚居的规划畅想。例如,《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1](2005)、《湘西特色民居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里耶镇特色民居改造工程为例》[2](2014)等相关性学术著作。相比而言,国外对民居的空间再发展研究较为系统,相继出版了《韩国新村运动》[3](2005)、《现代日本住居论》[4](2002)等代表性学术著作。并成立相关的机构对此进行重点研究,如韩国开展新村运动、日本政府在农村指定区域成立振兴协会等。因此,相比而言,国内对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制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以湘西里耶地区的住宅为例,探讨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制的再发展。湘西里耶位于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湖南省发改委定点扶贫单位,其传统的室内空间形制蕴含着宝贵的民居营造文化资源。由于该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所以主要的居住空间择优建于可建造房屋的平坦空地之上(见图1)或者背山占崖(见图2),基本的室内空间格局由南方的干阑形式与遵循夏周古礼的明堂空间形式结合而成的3开间民宅。这种室内空间格局的特色为:一明两暗,明堂承担房屋收纳及婚丧嫁娶功能,两暗位于明堂两侧,各自配有火塘和卧室,一般是前火塘后卧室,其地面高度相对于明堂做了抬高处理,室内地面视平线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特点(见图3)

1里耶农村新建住宅现状

1.1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湘西里耶住宅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心理等规律的总结,形成了丰富的民居建筑文化,包括表面肌理、建筑造型、雕刻装饰等特色,是湘西里耶人民的文化、艺术、社会、信仰、家庭观念等历史积淀的集中体现,使得室内空间形成了一种被时间和空间挑选出来的适合当地的居住空间形制。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里耶青年几乎常年在外务工,接触新文化、新思想、新生活之后,新一代的回乡建设者出于对外面现代世界的迷恋,在建设住宅时没有考虑民居建筑的文脉,盲目建设,摒弃了传统空间形制,一味地追求现代化和功能性,使湘西里耶住宅日趋均质化,缺乏当地的文化特质。

1.2平面布局不合理,功能性不饱满

新建住宅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新”,如表现手法独特和使用材料新颖,由此极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而正是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居住者忽略了对原有优秀空间形制的保留。新建住宅在表面上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实际却放弃了原有建筑中部分优秀的传统空间形制,其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尚待考证。新建住宅更多是出于对城市住宅的简单模仿,空间形制的功能性缺乏饱满度,造成书房、娱乐室等部分功能空间缺失;空间面积配置不合理,造成使用不充分;忽略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需求,造成随意取消放置农具的杂物间等问题。对于在原有住宅基础上的改造,改造者对空间平面形制基本没有变动,但原有住宅也有缺点。其一,隐私性不够;其二,空间模式划分单一。传统房屋在当时建设时主要只考虑与劳动、生产生活相关的空间,在面积使用上也较为粗犷。改造的住宅虽没有变动空间划分形态,但缺乏对空间功能性的深入研究,没有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改造,致使房屋功能不合理,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求。

1.3缺乏人性化的居住机能构思

里耶农村的主要居住者是老人和儿童,没有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多与长辈共同居住,所以在里耶住宅的屋檐之下,几乎都生活着老年人。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对有老人居住的住房,设计时应当考虑空间中平面形制的人性化。以往自发性建宅以传统宗族思维为主线,没有过多地考虑居住环境的人性化需求,从而在空间设计中忽略了对老人以及儿童这一类特殊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满足。并且在现有住宅中,因为老人劳动能力丧失或是老年人心疼子女将条件较好的房间让出等情况的发生,反而造成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如房间采光不好、入厕不方便等。

2影响里耶农村住宅设计的因素

2.1人文素养

由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里耶农村经济收入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里耶农村住宅出现再建风潮,这就要求农民对本土的居住空间能有美学认可和心理依赖。只有了解传统民居的价值所在,才能形成对传统民居空间形制的归属感。而这种意识的形成,无外乎教育的通识传播和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支持和鼓励机制的完善,弘扬传统民居空间的使用价值及文史价值,从而使得当地居民愿意生活在富有特色的里耶农村民居之中,并且自发地保护、保养传统民居。

2.2经济产业结构

里耶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由以前的完全从事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或者变成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在劳作方式中,加入机械化,人工产生雇佣关系等因素的变化,导致里耶农民的生活方式、空间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原有的空间形制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这使得对里耶农村新建宅的空间形制需要进行重新整合。

2.3家庭成员的人数

受儒学影响形成的宗族传统聚居观念或出于经济条件有限的考量,里耶农村大部分家庭依旧住在一个屋檐之下,家庭人口数量较多。通过走访调研,个别家庭四世同堂,人口普遍在4~5人,三世同堂的占被调查家庭的2/3。那么,对于这两类家庭,应适当增加平面空间数量。3人及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的1/6。并且由于现在经济能力的许可和宗族思维方式的淡化,里耶农村新建宅转向小家庭的诉求增多,对住房的功能性需求增加。

3湘西里耶农村住宅设计探索

3.1设计中应保持本土性

在空间模式中,保留原有空间中的特色区域,如火塘以及部分空间抬高地面的处理方式。湘西里耶地区冬季长时间处于寒冷湿润的气候,火塘成为取暖的地方,同时兼具做饭功能。家中来客,也多围坐于火塘,谈各家之趣事。并且由于火塘的存在,造就了较有名气的湘西腊肉,该腊肉就是在火塘之上熏制而成。所以,火塘在里耶农村是娱乐、洽谈、餐饮中心,灶并不能取代火塘。走访发现,里耶农村住宅堂屋两侧的房间都会做抬高处理,高出地面约二三十公分。考察得知,这是由于当地气候潮湿,抬高地面的做法可以使房屋底部保持空气流通,能够带走湿气,也避免了木质地面与泥土直接接触,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同时给火塘建造所需的向下挖凿深度创造建设条件。所以,在新建房时应该恰当借鉴优秀的民居空间营造特色,与时代建筑相得益彰。

3.2空间设计中应使功能饱满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功能性为主导的包豪斯运动,至今影响着当代的空间设计思维,结合对里耶农村住宅的功能分析,得出新建宅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堂屋、火塘、灶房、卧室、卫生间、书房、院落。同时,活动空间与私密空间应区分开,这也是对卫生、安全、健康的考量。(1)堂屋。作为家庭活动的中心,起着前庭入口和室内其他空间的枢纽作用,需要满足邻里社交、来访宾客、婚寿庆典、供神敬祖等活动的功能。[5]设计时应满足堂屋作为多功能的面积需求,将现代起居室的概念引入堂屋,这就需要对堂屋大门的开启和固定扇做相应的处理,使集中会客区(沙发区)的完整性有可实现空间,同时避免堂屋面积闲置。(2)餐厨空间。对于里耶农村来说,厨房应当有两处,即火塘和灶房。火塘是该地区传统的厨炊工具,而灶是汉族的厨炊工具,[6]且灶并不能发挥像火塘一样的采暖和一家团聚的作用。所以,设计厨房时,应将灶与火塘适度结合。在冬季,采暖、走亲访友比较多,可使用火塘完成简单的饭肴制作,餐厅设在灶房。夏季可采用灶房完成饭肴制作,餐厅设在火塘间。如果人员较多,如过年期间,则可实现灶房和火塘的同时使用,将制作功能归于灶房,火塘晋升为活动空间。…(3)卫生间。在现代家庭中,卫生间应配备基本的冲水马桶、手盆、洗浴设施等。客卫面积应当达到4~5㎡,以满足一个家庭中4~5人的使用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每个卧室空间配置独立卫浴,尤其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应尽可能缩短入厕距离以及考虑人性化的空间功能,而干湿分离也是卫生间空间设计的要务之一。(4)卧室。里耶农村卧室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人员没有长期固定,居住者对卧室没有形成个人依赖感,造成了卧室位置固定,人员流动的现象,也就无所谓针对某人对卧室内部的功能进行特别设计、规划,每个人拥有的只是一个睡觉的房间,卧室不具备因人而异的属性。所以,应当固定好卧室与人的关系,以便进行功能设计。(5)书房。书房作为阅读、写作以及业余学习、研究、工作的空间,在家居室内空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在走访的家庭中,几乎没有家庭设置书房。对里耶地区的家庭来说,设置书房最大的受益者是小孩,书房能为小朋友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对小孩的成长和学习有利无弊。(6)院落。里耶农村的院落不是由建筑物围合起来形成的天井空间,而是指3~5开间单体建筑前面的一片空地,也就是前院。它为秋收、晾晒、孩童玩耍提供场地。在农忙季节,前院作为院外农忙与室内安静环境的缓冲区域,相当于现代住宅中的玄关。在农村,院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3设计中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

住宅的存在应最小限度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资源完成所需能源的消耗。湘西里耶不属于供暖地区,而且冬季湿冷,需要电火炉、电热器等采暖设备;夏季闷热,室内空气不易循环流通。因此,在设计空间时应该考虑平面形制的优化,达到自然节能,利用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解决夏季的炎热问题。充分考虑当地的日照、河流、风向等自然条件,选用保温隔热性材料作为墙体填充物,使用太阳能集热等解决冬天寒冷的问题。

4结语

里耶大量的传统民居被拆毁和遗弃已成为既定事实,主要原因就在于现代生活设施不齐全、卫生条件不够好、部分功能空间缺失、保温隔热性能低,居住者不能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就不愿意在传统民居中生活。里耶民居本是湘西住房的一个特色,可以达到继承和发扬我国璀璨民居文化的作用,所以必须对里耶住宅空间进行再优化设计,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保存与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实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龙湘萍,陈丽霞.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J].吉首:吉首大学学报,2005(04).

[2]…龚艳贵.湘西特色民居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里耶镇特色民居改造工程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铃木成文(日).现代日本住居论[M].江之川,译.台南:亚当斯数位影像,2002.

[5]…马恩,赵勇.从重庆农村住宅空间形态思考三峡后续农村建设[J].北京:中国住宅设施,2011(11):27-30.

[6]…李哲.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48.

第2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一、老年住宅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景观空间,应该是能让老年群体感觉环境舒适且安静,能很好地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能满足不同需求的锻炼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所以,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多样性原则

根据不同个性的老年群体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让空间中既有大的、热闹的群体活动空间,又有小的、安静的私人独处空闻。做到在一个整体的空间环境里大小分区、动静分区和公共私密分区。

2、安全性原则

任何一种为人所用的场所、物件、设施保证安全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公共的空间环境中,一般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于老年人而言有时或许存在障碍和安全隐患。

・道路安全

绝大多数老年人喜欢散步,需有专门的行走道路,尽量采用斜坡,避免台阶,而斜坡的坡度不应该超过百分之五,活动空间需要畅通、易到达。且道路材质要具防滑、无强烈反光等特质。

・设施安全

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危险感知能力不灵敏,有时即便感受到了危险也很难第一时间离开现场,所以各类娱乐、保健设施在设计上应该注意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上的刺激和引导,同时应是安全和易于使用的,设施的尺寸也应该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确保其安全性。

・空间心理安全

老年人的休闲空间,特别是交往空间,其空间领域性宜采用半封闭的可防卫空间,使他们易于“控制”活动场所,消除过度的防卫感。

3、保健性原则

除了满足与外界交流的需要,更需要满足老年人健身的需要。利用可释放人体所需要的负离子等的保健植物,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生态的保健型环境。在园林设施上,可以多放置活动强度不大的健身设施。

4、醒目性原则

设计一些不同特征、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以及在各个路口设置一些带有色彩、声音变化等具有特色的标识来提醒老年人对空间感的识别。

5、文化性原则

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地方的民族风情、文化历史来突出地方的特色,通过赋予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满足老年人怀旧心理的需要。

二、老年人住宅景观空间设计

1、集体活动空间设计老年集体活动空间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的动态空间,如中老年在傍晚跳广场舞和交谊舞,武术爱好者练习武术、太极拳,定期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一空间要求场地较大、地面平坦,同时光线充裕,视野开阔,在这些场地的周围应有一些小亭、走廊、座椅等便于休息的设施,最好有大面积的树荫供人乘凉。

对于有高差地势的处理手法:坡道优于台阶,最大程度地实现无障碍通行。如条件限制必须设台阶,至少应设三级台阶,过少则容易为老人所忽视而发生危险。设计上应重视空间底面(地面、水面或草坪绿地等)的处理,对肌理、质感或色彩的选择应使不同区域间易于区分,有助于老人识别地点,提高对空间尺度感的把握。

2、小群体空间设计

由于性格和爱好的不同,有的老年人喜欢与三五好友一起聊天、学习交流。例如有的喜欢切磋棋艺,有的是花鼓戏爱好者,有的则交流牌技等。这一类型的空间不宜太大,一般以容纳4到6人为宜。要求夏季阴凉,冬季阳光充足,空间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不被外界干扰且有一定的安全感。

3、私密静态空间设计

有的老年群体喜欢在安静的环境独处,有的则爱在特定的环境下缅怀过往,所以在园林中设置私密静态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类型的空间最好设置在风景优美且安静的场所,结合人文景观,四周要有灌木遮挡,与人流较多的集体空间应有适当的距离,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4、亲子娱乐空间设计

不少家庭是三世同堂,老年人肩负着照顾下一辈的责任,所以,有不少的老年人是带着小孩游玩。亲子娱乐空间即当结合老年人活动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的特点,设施上易多放置适合儿童游玩、锻炼儿童动手能力的安全设施,色彩易明快,并适当配置老年人锻炼的设施。在设施的周围,要设计高度不同的座椅,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休息,座椅视野要开阔,方便老年人观望和照顾小孩。

5、园艺活动空间设计

在国内外,有不少社区会专门设计一个供老年人动手的园艺活动空间,它不仅仅可以让老年人得到应有的体力锻炼,同时还可以拥有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此空间适宜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应有足够的座椅以及放种植工具的地方。

6、步行空间设计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散步和慢跑是较为常见的锻炼方式,所以,为老年人量身设计一个步行空间尤为重要。首先在步道的尺度上,一般要求至少在1.5米以上,确保步行者与轮椅能并排通过;路面应保持清洁干净,最好采用防水防滑防光反射的材质,防止地面路滑;老年人的记忆力、空间辨识感、视听能力都在逐渐衰退,方向识别感差,因此,在道路节点处(如景观节点、道路尽端处)应提供适量的标志性物体,使老人易于识别。标志物可以是形态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或装饰物,或者路标牌等明示性标志;一个富于变幻的有趣味的步行路线将缩短对道路实际长度的感受,使老人的行走感受更愉悦。而一条过于长直单调的步行线,则显得枯燥乏味,易催生老人的疲惫感。

7、坐息空间设计

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不只局限于运动,户外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让老人休息、愉悦聊天、观赏的好场地能给老人带来安慰与欢乐。这样的休息空间可以是在树叶茂密的阴凉之处,或者户外建筑的屋檐廊架下。若是携带小孩,则应该临近小孩的娱乐场所,以便更好地照看小孩。休息之处要保持通风,但是不要在风口,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座椅靠背要设计合理。观赏之景可模仿中国古典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手法,使得景观灵活化,不仅可以使得老人有参与大众的愉悦感,也可为喜静型的老人腾出一个半私密的空间。

8、“被动式”空间设计

・老人于室内可观望室外花园或绿植、水景景观等,也称为“借景景观”

老人于居室内向外观望,只需付出最小的努力就能满足对外交流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时,在思考如何使人们更好地主动参与到室外环境之余,还应考虑到弱势老年群体的被动使用需求。比如一些宅前的花园景观等,老人虽然并非时常步入其中,但可发现他们喜欢驻足,静静欣赏。

・充分利用现有景观

通过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的营造,使周围的植物或构筑物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如在景色适宜的场地设置座椅、遮蔽物、围栏等,这一环境中的大部分事物都属于被动的利用,但可以形成良好的静坐休闲空间,丰富了老人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综上所述,我们对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环境景观空间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应用于各种空间的景观元素采用适老化设计。文中所诉的适老景观空间类型是我司在长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经过研究、归纳、总结得出的。

参考规范: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第3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户型住宅;居住空间;设计

一、引言

如何在小户型住宅里,更好的开展生活,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小户型住宅的特点以及优势,希望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间,科学的整合各种资源,提高生活的质量,从而也促进这种类型住宅的进一步普及。

二、小户型住宅在设计方面具有哪些特征

(一)实用性很强

在设计这种类型的住宅时,必须要考虑到实用性:第一,必须给人们提供可以正常生活的环境,即便是户型较小,也要满足人们睡觉、做饭以及洗漱等要求,这也是最低标准,如果达不到,就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二,要科学的布局各个空间。住宅最关键的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如果功能空间已经比较齐全,就可以适当的减少其他的布局。对于各个空间来说,必须体现出实际的使用价值,衡量空间布局是否科学,不但要看各个空间之间的距离,还要看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功能使用的阻碍。

(二)要具有一定的美感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居所不但要价格适中,功能齐全,而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感,这样才能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一个好的居所,不但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还应该带给人们心理方面的享受。目前,社会经济正在持续发展,人们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审美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突出表现在对住宅的要求方面。当然,因为个体的差异性,人们对于居所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在设计时,更加注重人性化,并且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体现各个阶层的审美情趣以及职业特点。

人们对于居所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而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居所的美感。

(三)要具有多种功能

人们每一天都会有很多时间待在自己的居所里,要在这里休息、吃饭以及学习等,相应的,就需要在居所里划分出功能空间,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方便人们的生活。举个例子,人们进食就需要在餐厅来完成,人们休息就需要在卧室来完成等等。

在实际当中,小户型住宅本身面积就不会很大,不可能布置更多的空间,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因此,一般来讲,在小户型住宅里生活,有可能在一个空间里完成两种以上的生活内容,举个例子,可以把书桌放在卧室内,因为卧室很少有其他人进入,是比较适合当做书房的,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将餐桌放在客厅里面,在这里完成进食。概括来讲,要高效率的使用空间,使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都得到满足。

有这样一个原理,那就是不同性质的物质之间会相互吸引,在对复合功能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依据这个原理,把具有相似点的空间安排在一起,这样可以使住宅从整体上显得更加和谐,而且还可以将各种功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发挥空间的作用。

对于复合空间来讲,尽量选择冷色调的墙面以及家具,最好不要使用绚丽的颜色,主要的原因就是复合空间要实现多种功能,容纳的物品也会很多,只有选择冷色调,才不会显得过于拥挤,这样才会给人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不会觉得紧促,暖色调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四)要注重经济性

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居住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要科学的布局功能空间,提高使用效率,不能只重视外观,更应该注重是否经济实用。

目前,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在选购商品时,更看重的是质优价廉。住宅对于工薪阶层来讲,居所应该是布局规整,并且比较实用的。在他们眼中,理想的居所不但具有美好的外观,还必须可以高效率的使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五)居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住宅的使用期限要达到几十年以上,所以在设计户型时要具备一种发展的眼光,这样才能符合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于现代人来说,希望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对户型进行调整。国内某位设计师曾经说过,小户型住宅和大户型住宅一样,各种功能都要齐全,并且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功能空间。在他看来,在对小户型住宅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简洁性以及实用性。

三、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有哪些内容

在设计小户型室内空间时,要注意运用多种元素,特别是空间组织以及隐喻设计:

(一)隐喻设计

不少人都认为多元是当前社会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当代人在生活方式、需求和价值观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于所居住空间的设计内容的要求自然也会更加广泛和更加高。信息化越来越普及,隐喻是当前相当普遍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在空间设计中也有所体现。

隐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现方式,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大胆地运用和研究隐喻,在设计文化研究和审美情趣的改善也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样也是与设计的最终目的息息相关的,能够真正实现人类追求生活方式层面上的多元化。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对住宅进行设计时,采用隐喻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举个例子,密斯大师就提出了“少也是多”的理念,也就是通过简单的设计,体现深层次的含义。在具体的设计当中,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空间,保证人们的正常居住,节省很多的装饰以及原材料,虽然手段很简单,但是却没有忽视任何细节。在对小户型室内进行设计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同时,芝加哥学派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沙里文也曾经说过,设计的形式不能脱离其本身的功能。具体的含义就是,在设计时,应该把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实现功能,可以改变物体的形式。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在注重美感的同时,更加关注实用性,不但要看重形式,还要看重内容。很多设计理念都有这一层的含义。

(二)空间组织关系

谈到室内空间组织,我们就不得不对建筑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空间组织方法受到尺度和比例的影响。对于居住空间来说,首先就是要结合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来实施带有创造意义的构思,对小户型居住空间的特点作出分析,在空间功能要求下,落实整体的筹划,对功能上的主次关系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对家具陈设等相关的布置给予充分的考虑,重视设施设备对空间所造成的影响。从单个空间的设计到整体空间的组织,都应当进行反复推敲,目的就是使小户型住宅居住空间组织能够实现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经济性,让感性与理性能够充分结合在一起,空间组合体现出特色和个性。对于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除了在内部空间巧妙组织上得以反映之外,还有就是对空间大小、形状变化以及功能、美学等方面上都有统一的要求。

四、结束语

小户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住宅功能的完善,同时也是顺应中国国情的;其自己的经济和实用性等特点,也是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体现;通过多元化的创意性审美设计,能够确保小户型持续发展。对于人们居住的空间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当前小户型住宅面积较小,所以我们要求其具备的功能理应是完善和只能的。而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恰好反应出一种舒适、多元化和愉悦的生活方式。对于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来说,小户型住宅已经成为大部分人所偏向的住宅,其发展前景相当明朗。

参考文献

第4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1、教学单元设置

1.1住宅空间设计原理。本单元以教学可视化,学生站位法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住宅空间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1.2住宅空间设计方法。本单元根据住宅设计进程的四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实施阶段来进行教学设置。在此单元着重训练项目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读懂采样图纸,学生通过设计师及客户的角色扮演,制作并完成客户意向调查问卷,并根据客户喜好及实际需求,手绘表现功能空间关系的气泡图。

1.3住宅空间设计氛围营造。此教学单元综合了住宅空间的设计要素,阐述了色彩及材质的选用依据、照明方式及灯具的选择与布置、家具及室内陈设品的选用。在此单元要求学生根据前期所完成的意向调查,确定设计风格或主题,分组进行家具及灯具的市场调研。规定学生在所给时间内,自由组织分工,讨论完成并做汇报演讲。

1.4住宅功能空间设计。引入设计项目,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图纸,讨论住宅中每个独立空间所需的设施和布局方式,做该空间2~3个不同的平面方案,并选取最优方案进行深化。

2、项目载体

本课程引入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设计项目,分别为40m2单身公寓、130m2高层住宅、550m2双拼别墅。3个项目载体分别涵盖了学生工作后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并按照面积递增的顺序排列。

1快题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虚拟客户,讨论、分析其需求进行快题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手绘表现的形式,完成功能布局图。

2无障碍住宅专题。教师选取高层住宅或双拼别墅,设置老人或残疾人客户,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该客户群体的居住需求,及共同设计事项,深入理解无障碍设计以及空间适应性设计要求。

3深入项目设计。教师选取130m2高层住宅,该套型面积适中,适合在课堂完成深入设计。要求学生在前期意向调查,市场调研、手绘功能布局图的基础上,使用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一套完整的住宅空间设计工程图纸。流程如下:绘制平面图绘制顶棚图绘制立面图绘制构造节点及大样图打印出图。

二.项目教学情境设计

在课程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这里以“客户意向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研”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学习在住宅设计准备阶段的实际工作流程,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三.项目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是在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划分,这里以“客户意向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研”这一教学为例,教学单元根据住宅空间设计方法的前期准备阶段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划分,包括:绘制调研表、组对完成问卷调研、绘制平面关系气泡图。

四.课程实施

1课程导入,知识准备:用可视化教学法直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让学生限时阅读教材、分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探索,为将来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布置项目,分组完成: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旨在着重培养学生解读任务的能力,有知识向行动力进行转化。在限定时间内,安排进度,完成小组沟通,通过理性沟通,解决冲突,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能力。

3成果互评,教师评定及总结:在每一阶段的项目完成之后,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总结,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完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可制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具体内容。

五.实施行动导向

教学的总结和反思行为导向法教学方法符合住宅空间设计此类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对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总结:

1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象和教学目标等,灵活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每一教学单元里,可以以某一教学方法为主体,其他教学方法依附于该教学方法,互相配合,共同作用。

2以任务为主线,精心设计任务行动导向教学中,项目设计与编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架、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设置多元化的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3完成教师角色转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教师不再仅仅是被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是应把学生作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主导力量。教师从教学框架和系统性上起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第5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1.缺乏领域感的高层住宅外空间。

高层住宅的外空间主要是指高层住区范围内的户外用地,主要包括住区大门、道路以及住宅间距空间。这一空间是居民进出高层住宅的必经之地,其中住宅间距空间是为住区居民提供群体交往的重要空间。但由于高层住宅受日照间距以及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多采用较为单调的规整行列式建筑群体布局方式,缺乏适度的领域限定要素,致使这一空间开敞性很强、领域感较差。

2.高层住宅内公共空间的缺失。

第二个问题是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严重缺失,首先作为高层住宅内主要交通性公共空间的电梯、电梯间是住于同层居民见面比较频繁的区域。调研发现这一空间往往面积较小,光线昏暗,当交往行为发生时人们会明显感到不快和拥挤,不可能进行正常、友好的交往。再次,高层住宅内除了交通性的电梯、过道外很难再找到可供交往的公共空间,居民的公共交往行为形式也受到了限制。

3.高层住宅户内外空间的过渡层次的缺乏。

多数高层住宅都是由户外公共空间突然进入狭窄、阴暗、局促的底层门厅和竖向交通的电梯、侯梯厅,显然缺少由外到内,由公共性到私密性之间的空间层次,经过这里的人们在这些狭窄、阴暗的空间中由于缺乏安全感、领域感,不愿在此过长时间的停留,致使这一空间失去了发展成为高层居民交往场所的可能性。

二、对于改善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建议

1.针对高层住宅外空间的过渡开敞的问题

可尝试创建具有领域感、内向性的住宅外空间,具体来说:

(1)高层住宅底层商业裙房的围合

结合人的尺度,可以考虑把高层住宅建筑底部数层进行整合形成领域感较强的围合空间。这既有利于在此活动的居民领域感和认同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减少住区外由交通、噪音、灰尘等对居民活动带来的影响,提高居民在这一空间进行活动的质量。另外为了增加居民在这一空间停留的时间,促进交往行为的产生,可考虑通过功能置换在住宅底层空间植入一些如超市、餐饮、茶室等商业元素。

(2)高层住宅群体的围合

除了底层商业裙房的围合外,还可仿效传统合院式民居采用住宅群体围合的方式。考虑到高层住宅建筑体量上的特殊性,不宜采用过于封闭的围合方式,以避免过度围合带来的通风、采光的不足以及过于压抑的感觉。这种建筑群体围合的好处也也很明显,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的容积率,另一方面也易于形成住区内部独立、安静的环境氛围。为了降低围合带来强烈的压抑感,可考虑在住区内通过自然园林景观的设计来弱化建筑体量,美化住区环境,提高这一区域的利用率。

2.针对高层住宅居住空间内部公共交往空间不足的问题

可考虑在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时增设高层住宅内共享院落空间来丰富高层住宅内空间的公共交往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增设立体院落

高层住区其高容积率的特殊性仅仅依靠地面的户外公共空间显然难以满足人们对户外活动需求,而住宅内又缺少可供人活动的公共空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可考虑将院落空间向纵向发展,将人口规模进行竖向分解,使不同标高的院落共享空间所容纳的使用人群控制在其有效交往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高层住宅内部增设立体院落,并在院落中加以绿化,及健身、娱乐等功能的相应的一些服务设施,来满足居民公共交往活动的需求。

(2)改进同层住户的共享空间

原有高层住宅同层相邻住户间的交往受限于狭窄的公共走廊,使得原本丰富的邻里活动大大减少。对于这一空间的改进其实并不困难,这主要得益于其同层水平向的布局方式。在低层住宅中,我们常可以见到水平向布局由正厢结合产生的共享院落,既有利于良好邻里关系的形成,又不影响各住户的私密生活需求。

3.针对高层住宅缺乏户内外空间过渡层次的问题

可在高层住宅设计时考虑将人流比较集中的住宅底层空间、楼电梯间作为设计的重点,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底层架空作为户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

将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案例在现在建筑设计中并不少见,把这种经验借鉴到高层住宅中,将住宅底层全部或部分架空作为户内外的灰质过渡空间(兼具室内、室外双重空间属性)并适当的引入绿化、休闲设施、以及部分小型商店、餐饮等使其成为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居民经由此处入户,在获得平稳的心理转换的同时,也感受到丰富的回家体验。

(2)楼电梯间

高层住宅的楼电梯间作为室内外的重要过渡通空间,如何能够改善其压抑局促的的问题是该区域设计的重点。在这一空间设计时我们可以考虑将电梯间外置以通透的形式向户外院落空间开敞,这样可以较好的引入自然的光线,在电梯的使亦可欣赏到户外优美的自然风景。

(3)空中廊道

在建筑与建筑低层区之间设置空中廊道,廊道空间作为高层建筑的横向交通空间,大大的增加了居民横向活动的空间范围,可较好的促进居民交往行为的产生。廊道使高层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的同时,巨大的建筑体量感也被消弱。

三、结语

第6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伦理;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70-02

一、伦理学与设计伦理

1.1伦理学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法律另一个则是伦理,如果说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话,那伦理则是对人道德的规范。“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指规则和道理,伦理最初是指人际关系中和谐有序的辈分关系,后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和谐有序关系所应遵循的规范和规律,也就是对人的道德规范。在2001年出版的《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给“设计伦理学”的定义是:“设计伦理学是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将伦理观念与各种社会关系相联系,通过人的思想意识,运用一定的手段作用于设计活动的一门科学。

1.2设计伦理

人类的设计活动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是日益增强的,从而现今社会要求设计人员对个体以及自然负起伦理责任的呼声日高,对其某些设计行为进行的伦理反思也越加迫切,加上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这种关注在深刻而广泛的层面上显现出来。美国学者保罗·古德曼(PaulGoodman)提出:“不论技术是否利用新的科学研究,它都是道德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不只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可见对于设计之中伦理的思考早已提上议程,简单来讲伦理学是一个“应该”的问题,是一个作为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这种意识的产生是受其周遭环境的影响,然后根植于内心。自古伦理法度,礼仪尊卑。西方东方世界,都是如此。《黄帝宅经》中的经典名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明确表达出建筑既要符合社会的伦理秩序,又需满足人们感性情感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伦理纲常,“父尊子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讲究秩序性。而在西方世界,则在约翰.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提出:“建筑是门艺术,它这样安排和装饰人们所建造的大厦:不管它什么用途,它给人的视觉形象,应该带来心理健康、力量和愉快”,可看出强调了应尊重人的情感,重视审美体验。居住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应在设计层面体现其伦理的需求,表达其伦理价值。

空间是居所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它的演变也反映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科技不断进步之下它所包含的概念和内容也逐渐充实和丰富。从设计的层面上来说,最基本的是“功能层面”其次是“审美层面”,最后则达到“伦理层面”,而它的价值,可看作是设计超越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之上的属于更高道德层面上的价值。“以人为本”、“人文精神”都是它的首要目的,在现代住宅日益发展的高速时期,追求商业化价值最大化往往成为首要目标,加之设计行业对于伦理价值的忽视,逐渐使得世界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逐渐加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割据,而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在设计方面也应考虑到伦理层面。设计师应凭借社会伦理的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标准进行设计。赋予设计人文、情感关怀,深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注重设计本身的各种因素。

二、设计伦理在住宅设计中的体现

2.1审美层面

现代住宅设计,伴随着人类居住的方式和居住的习惯,也逐渐发生变化。居住空间的功能要适应人们的居住需求变化,而一直不变的则是对功能及审美的追求。如在《论语》之中提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其意思是指居住的场所需要慎重选择,仁厚风俗的地方是最好的选择,择优而居。在此可看出从古把“美”与“善”作为标准之一。而讲究伦理,首先要做到“美”才能体现其价值。人们对空间的追求,通俗来说是要好看的,合乎自己的审美需求的。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伴随的建筑设计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风格上来看,东方常见的是吸取中国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的中式风格或是日本传统风格。而西方传统风格则是基于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如英国仿维多利亚时期和法国路易式的传统家具造型和室内装饰设计。而这些传统的风格都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文脉或人文环境而被运用的,集中凸显了民族的文化形象特征。而现代住宅一般的现代风格,都是来自于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院而形成的包豪斯主义,与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构成了现代主义的基础。主要是强调用简洁的几何语言,成为空间的组织结构的基本因素。崇尚“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发挥材料的运用,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高技派、白色派、光亮派、新洛可可派等流派。发展到现今为止,还出现了自然风格,解构主义等。住宅设计之中,也将古典与现代进行融合,出现了新中式,新古典主义等风格。虽然从历史发展角度上阐述,风格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是围绕着“人文”这个要素的,体现其伦理的人本主义精神。基于风格的特征,合理定义人群的需求,仔细探究现代人的人文背景和年龄阶层。

注重提炼风格特征与户主需求相协调,才能使现代住宅设计在风格的运用上保证其“美”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要对风格进行具体的把握,不要混淆其之间的特征,真正达到满足空间的理想诉求,再者应是理解其客户需求,不仅是在于户主交谈方面进行了解,还需要从其年龄、家庭结构、经济阶层、职业爱好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再将其风格进行提炼融合,达到审美的人性化。例如,在生活与事业上已经取得相当成就,得到普遍认可的人士,其人生阅历也相对丰富,为展现他们的社会地位,通常会倾向于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如源自于英国的乔治时期的美式风格,家具的稳重敦实,在保留古典家具的色泽和质感的同时,造型上也可以看到精致枫木滚边,枫木或胡桃木的镶嵌线。墙面没有太多的装饰线条,有装饰的地方则做到简约、精致。空间设计一般趋于大气通畅,而又富于家庭的温馨。表达了他们兼顾优雅又注重生活起居及家庭氛围,且不过分张扬。而步入不惑之年的人士,拥有了外界的认可,经历人生的沉浮之后,往往是沉稳内敛的,他们想依靠传统的优雅收敛起浮躁,享有恬淡而从容的心灵,通常选择中式风格,运用明清家具,案几。简洁的线条,配以传统的中国工艺品,对称式的摆放手法来表达其对意境美的追求。而相对年轻的群体,通常保持有猎奇心,尤其是艺术工作者和互联网这些新兴行业的人员,对于现代简约风格或者后现代风格接受性较大,运用简洁夸张的线条跳跃的色彩,个性化的材料进行装饰,往往独具匠心。其实做到“美”应是要求设计师对于整个空间整体氛围进行把握,需要因人而异和考虑其周围的人文环境。在不断的思考和改变当中,使生活更加舒适、美观,才能更加显示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得现代住宅达到“至美”与整个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2.2功能层面

而在功能方面,首先是需要合理,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调整各种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尺度与色彩也要考虑到人的情感需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新。“空间一旦固定,也就有了限定生活方式的能力。”也就说空间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或者习惯,而人的习惯也是影响空间的设定,两者是相互的限定关系。首先因是空间的尺度问题,柯布西耶就曾经制定过一个人体模度,他将人向上伸手的高度作为基本尺度,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平均身高(183cm)作为标准。并将这种模度运用到了各项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之中。无独有偶,里特维尔德所设计“红蓝椅”时,也是参照了一定模度,如扶手和椅脚尺寸都是英尺的倍数,以英尺为单位的模板。特别是赖特设计住宅时,二乘以四英尺为基本模板来进行考量,在获得正确的空间尺寸的同时还可以使建材因尺寸的规范而更加经济。以上可见尺度对于空间的重要程度,它是使一个住宅能够合理正确实用的首要考量因素。而人的生命周期中呈现的状态的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居住的空间作为一个固定的载体,需要在固定的基础上考虑其住宅功能的多样性来满足人的生命周期不同的需求。从幼儿的成长到壮年的工作,最后老年时的起居生活,都是要考虑不同需求和影响的,这就涉及到了无障碍设计,需设计师站在伦理关怀的原则之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做到“至善”真正以人为核心。如老年公寓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他的功能设计方面,如在空间动线的设计尽量减少功能区域的移动距离,而又需要在厨卫、卧室等活动频繁区域做到细节的合理处理,在卫生间的防滑扶手,灯光的处理尽力保证没有无光死角以免摔倒,家具符合老年的人机工程学,避免出现尖角。还要考虑老年人心理关怀,情感需要。

在色彩处理上以淡雅、柔和的色彩为主,色彩对比采用弱对比,以免对比强烈产生刺激。经科学证明,红色有助于小肠和心脏等疾病的治疗,黄色可协助脾脏和胰腺病的治疗,蓝色有助于大肠和肺部病的治疗,绿色有助于治疗肝、胆的病变。老人需要的是关爱与关怀,害怕孤独感。而为空间增加活力、温馨也是基于伦理的情感关怀。从群体上,也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要求,如现代社会的单身上班族,所需要的住宅应是什么样的,大多数处于合租的环境之下,隐私性是首要的,其次是对狭小的空间最大范围的利用。所以对于空间的分割要十分讲究,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西班牙的Insider公寓,其性质是一个单身公寓,属于小型居住空间。坐落于西班牙班牙萨拉戈萨市的概念公寓,由两套房屋组成,通用一个公共区域,厨卫、储藏间和走廊都属于这个范围。整个空间是可以进行变化的,两个独立的部分能够通过拆分成为一个单一的传统住宅。从空间布局上看,把功能区集中到一个中间区域即能保证最大的使用空间,又能使个人的活动空间独立出来保证其私密性。因以中心的功能区辐射到周围,提高了使用效率,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合租者私密空间的影响。还有个设计亮点则是,百叶窗的完美利用,每个空间都有百叶窗遮挡,可开启或关闭。通过对Insider公寓的分析,可看出设计者完全站在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进行考量,解决了最窘迫的问题,功能性达到最大化。

2.3可持续发展

住宅的设计是一项综合了规划、建筑、环境、物理和心理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设计伦理思想的诞生是伦理学的进步,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途径,我们熟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它是一个被全球普遍接受的设计理念,也是属于设计伦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所表达是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现代住宅设计之中应该怎样进行考量呢,节能住宅绿色住宅是现今的热点,而设计师因从选材到使用和最后的弃置都应考虑生态问题。例如通过增大窗口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色景观,采取增加保温隔热手段或防热隔膜玻璃等措施。把不必要的热量拒之室外,通过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居住更为舒适。通过及时更换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清鲜等,在住宅中重新引进自然通风的概念,将会起到在夏季取代或减少空调的作用,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可减少照明用电。利用太阳能并实现光电转化,使太阳能系统和房屋面构造结合为一体,既实用、美观,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三、结束语

现代住宅设计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和考虑,无论是审美还是功能。都是基于人本主义的出发点,在伦理的视角上去探讨现代住宅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面对现今设计行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伦理体系的建立,将对重新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为创造更美好、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提供保证。住宅是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满足其最基本需要同时,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尊重需求,并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设计是含有一定道德因素,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相信现代住宅设计的不断创新,考虑的因素越加详细,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经过设计工作者、研发者和政策上的不断优化,现代住宅设计会越加接近我们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日)铃木敏彦、松下希和《住宅设计》,朱波、郑炜峰、陈兵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13

[2]粟武、王早.因人而异的住宅空间设计.装饰.[J]2008.03

第7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体系;住宅设计;空间设计

目前我国住宅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但就结构体系而言,钢结构体系住宅易于实现工厂化、现代化、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建筑中最适合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住宅结构体系。

1 钢结构体系住宅在平面及空间设计上的特点

1、优点

钢结构住宅通常为框架体系,结构体系与围护体系完全分开,两者相互独立,围护墙体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建筑空间处理的任意性大大高于以墙体承重为主的传统住宅。同时,钢框架由于刚度较大,结构构件均较为纤细.可以节约出更大的有效空间。

2、不足

框架体系在空间处理上也会有一定障碍。钢柱截面通常会大于墙体宽度,且形状(H型、箱型、圆形)无法做成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异型接,因而会突出墙面之外、对空间形状的完整性及家具摆放造成一定影响。框架梁会导致局部空间层高较低,对空间划分造成妨碍。纯钢框架结构考虑抗震而设置的侧向文撑,使房间墙体上门窗洞口的开设受到限制。

2 钢结构体系住宅在平面及空间设计

基于以上对于钢结构住宅空间结构特点的分析,在平面及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是:通过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的配合,达到平面及空间使用上最大限度的无障碍性。

1、居住空间

(1)卧室

卧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睡眠休息的需要。通常在一套卧室中有一间至数问卧室以满足家庭中数个使用对象的不同需要,又因为使用对象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使用要求的不同,把不同的卧室分为主卧室、次卧室、客房等。卧室的空间要求主要是满足睡眠的需要,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的采光、自然通风。

(2)起居室

起居室的空间功能主要是满足家庭的公共活动,如团聚、会客、娱乐、休闲等需要,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把会客的功能单独列出来成为两个空间,使会客空间同其他功能各自独立,互不干扰。起居室应该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小于12m2。起居室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2、厨房

住宅的厨房是指用于炊事的专用房间。其间有诸多的设备,使用率也非常高,同时在厨房内又会产生各种有害的或不宜的物质和气体。在设计时为满足采光、通风及电气化的需要,厨房应有外窗或开向走廊的窗户,并要为排油烟和电炊具的使用创造条件。

3、卫生间

卫生间是住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个人卫生,包括:便溺、洗浴、梳洗、洗衣、化妆等。卫生间的设计同设备及人体尺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设计卫生间的同时,必须考虑设备(便器、淋浴器、浴盆、洗面盆、洗衣机等)的尺度,保证在能布置下设备的同时,也要不影响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

4、过道、前室、过厅、户内楼梯

过道、前室、过厅、户内楼梯是住宅套内使用的交通联系和缓冲过渡空间。在住宅中起着连接其他空间的作用。前室的作用是室内外空间的缓冲,隔户、防寒、分配空间。过道和过厅是室内空间联系的枢纽。户内楼梯既联系了上下层的空间,又有一定的美观作用,形式多样。

5、阳台

阳台是居住者接受光照,吸收新鲜空气,进行户外锻炼,观赏、纳凉、晾晒衣物的场所。阳台一般有悬挑式、嵌入式、转角式3类。阳台的布置要求是适用、实惠、宽敞、美观。封闭式阳台通常会被设计成书房、餐厅、卧室、健身房、娱乐区、储藏室等。继修时,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调整设计要点。

6、餐厅

现代家庭中,餐厅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活动场所,能有一间设备完善、装饰考究的餐厅,一定会使居室增色不少。通常餐厅的形式主要有3种:独立式餐厅、厨房与餐厅合并、客厅或门厅兼餐厅。

7、储藏空间

随着住房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一般百姓的住房中也开始有衣帽间和储藏室的概念,并且把这两个看似不显眼的隐蔽空间,看作时尚家具的一个重要元素。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一套住宅的空间或平面功能组成有多个功能部分组成。其中由于卫生间、厨房是同上下水管道密切相连的功能用房,因而和楼梯间可以形成支撑部分。这种支撑体同结构、交通管道核心筒形成核心体,在住宅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其他的功能空间可以自内分隔,相对自由。

3 平面及空间处理手法

对住宅可变性的要求,更加积极促进了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一座住宅,如果结构的改变比较灵活,能适应技术设备更新及家庭成员变化的要求,无疑会获得更长的使用年限。大开间钢框架体系为内部非承重隔墙的改造提供了方便、但考虑到住宅中设备管线的分布,希望设计中要考虑集中布置的核心管井,而各入户管线应尽量理设在楼板中,以方便隔墙的变动。

1、框架及开间、进深的模数化、合理化设计

避免在平面空间中暴露框架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将使用需要的缩体与结构梁柠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应用于住宅体系的钢结构框架比较经济的柱网尺寸为6~7.5m,这一柱网尺寸结构拄截面约为300mm×300mm~400mm×400mm,梁高为300~350mm(1/20跨度),梁宽可控制在200mm以内,单根结构构件占用的建筑面积不至过大。对于住宅而言,这一尺寸通常可布置两至三开间的使用空间,设计中应根据柱网设定分隔空间,尽量避免使用空间与框架柱网的交叉。

2、合理调整梁、柱与围护分隔墙体的位置,以保证主要空间的完整性

通常居住者都希望房间规矩平整,没有梁、挂等突出物,但框架体系的梁柱截面不可避免地会宽于墙体厚度,建筑设计中常采用将隔墙置于框架梁柱一侧的方法,以保证主要空间(如起居室、卧室)的平整性。另一种做法是将柱子与墙体脱开,独方在外墙外侧,避免了结构校对外墙内表面的干扰,同时还可行成别具一格的立面风格。

3、隐梁式结构体系

从结构体系入手,以改变结构构造方式来达到室内空间无粱,保证使用空间的完整连续性。具体做法是:将楼板搁置在结构钢梁的下翼缘,楼板的厚度等同于梁高。此体系为建筑空间的完整性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增加了结构体系的难度。首先为控制楼板的整体厚度,必须尽量减小梁高,以普通住宅2.8m层高为例,楼板厚度不应大于200mm,根据钢结构框架梁高跨比约1:20,柱网跨度尺寸只能达到约4m×4m,这一柱网尺寸在开间方向上尚可,而进深方向上则无法满足使用需要,直接结果是要增加柱子。其次,钢梁打断了楼板的连续件,对抗震不利,也妨碍地面设备走线。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些设计在钢梁腹板上穿洞,将现浇层的钢筋通过开孔互相拉接,保证楼板整体性。钢梁腹板开孔的大小需经结构确认,对楼板埋没管线的数量和管径会有限制。

4、利用框架梁柱设置管线夹墙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设计方式。采用加厚墙体,做双层夹墙的方法来隐藏结构构件。夹层墙体中可以通行管道,可以做保温隔声层。这种方式对于外墙和分户墙较为合适,用于户内隔墙,则会降低住宅任用率,同时还增加造价。

参考文献

第8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许多家长忽略儿童的身形与成人尺寸家具的矛盾,将儿童安置于自己的卧室中,使得儿童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儿童喜爱攀爬,过低的飘窗和易于攀爬的家具成了一大安全隐患;儿童爱活动,免不了与家具磕磕碰碰,有棱角的家具、易碎的落地镜等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同时,家具上的置物坠落也会砸伤儿童;儿童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插座和电器等孩子不了解的家用电器更是威胁孩子的健康;儿童需要家长的监护,儿童房设计也要兼顾供家长教育孩子使用的空间;儿童喜爱丰富多彩的色彩,装修时时常忽略他们的需求,使房间显得过于严肃;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起爱好,许多家长忽略不同孩子的特点,采用同样的模板型装修方式;儿童成长迅速,若不采用可持续设计,会难以满足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2儿童房空间设计要点

2.1儿童房与套型平面关系

儿童房位置的选择多种多样,我们以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几种户型为例,分析几种儿童房位置选择的利于弊。与主卧相对:由于主卧大多为南向,这种布置方式的儿童房便设置在主卧正对门的北向次卧,方便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两门相对,共用一个通风体系,声音的传递能力最强,方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然而,此法儿童房为北向,阳光直射不足,孩子难以享受坐在阳光下游戏的乐趣。在没有暖气的中部地区,冬季若关门取暖,便会阻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利于监管。同时,父母在厨房,客厅时,与孩子的交流较不方便。与主卧相邻:在有两间南向房的套型中,将儿童房置于与主卧相邻的南向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既保证了充足的阳光,又方便父母对孩子的监护。不过其亲子互动效果不如两室相对的布置方式,因声音非直线传播,沟通较为困难。冬季取暖时,仍然避免不了隔断交流的情况,若享有公共阳台,或是在两间卧室间的非承重墙上另开门窗,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父母在厨房、客厅,仍能与孩子保持校好的可视、可达性。置于主卧内:这一方式通常适用于主卧较大,占总面积40%以上的套型。儿童房位于主卧内,形成室中室,与父母联系最为紧密,又有必要的分隔,同时有效解决了冬季室门阻隔交流的问题。但这一方式使得私密性降低,上小学后,孩子对私密性的需求增加,可以搬至相邻的次卧,主卧内的儿童室则作为成人的书房之用。卧室内的儿童房采光面较小,且多与浴室相邻,保证通风与阳光直射的问题需要设计者多加考虑。同样,此种儿童房与起居室、厨房相距较远,当父母在厨房时,与孩子的可沟通性较差。将生活与娱乐空间分开布置:即按动静分区,睡眠、学习场所置于较小的次卧中,游乐场所与紧邻的起居空间结合布置,方便亲子互动,照顾玩耍的儿童,也保证了睡眠的私密性与安全性,学习所必需的充足阳光与安静环境。此法需处理好儿童游乐空间与成人使用空间的关系,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

2.2儿童家具选择与布置

据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正是骨骼等器官发育的时期,不适宜的家具会对孩子身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也形成于此时期,正确的隐私观,健全的安全感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家长在选择儿童家具时不能只凭自己的审美喜好,必须明确孩子的需求,选择安全适用,能够保证孩子隐私,产生安全感的家具,并兼顾趣味性。儿童生性好动,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爱攀爬,选择适宜的可攀爬家具是必要的,但家具要有足够的围护结构,防止孩子从高处跌落,尤其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最常使用的上下双层床铺,上床的围护结构要结实,安全;同时要保证家具的稳定性,并避免在高处设置没有围护的搁物家具,以防坠物伤害。儿童喜爱在屋内跑动,这就要求选择圆角家具,或采取必需的转角保护措施,以免碰伤儿童。至于插座等有一定危险性的生活必需品,应布置于既方便家长使用,又不易接触孩子的位置。选择与年龄、身高相配的家具,既令儿童方便舒适,又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儿童时期身高变化迅速,最好选择能够自行调节的座椅和桌子,以适应身高增长的不同需求,任何时期都能保持舒适正确的坐姿。床的选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应选择床高适宜,硬板结构的床,利于孩子脊柱发育。至于柜子、衣橱等容纳生活用品的家具,应在测量儿童身高、臂长的基础上进行选购。秘密性和安全感,主要是针对床的需求。儿童多怕黑夜和恐怖的故事,能够给他们以安全感的私密空间有助于其入眠和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这就要求床的包围性强,或者选择有顶的床。除以上条件外,趣味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儿童这一特殊年龄段决定了家具要充满童趣,对孩子有吸引力。玩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可爱的家具,才能引起孩子去触摸,去使用的兴趣,才会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品性;而娱乐性强的家具有助于孩子收获快乐和阳光积极的心态,尤其对于低龄儿童,拟物的家具受孩子的偏爱,也有助于他们认识自然。鲜艳多变的色彩也是儿童家具的特点,儿童对色彩的敏感程度较成年人更高,多样的色彩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也可以起到早期刺激视觉发育,提高色彩辨识能力的作用。

2.3儿童房的可持续性及可变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环境的需求不同,儿童房也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进行变化,然而每年重新购置一套新的家具既造成了经济负担,也不是环保节约之举。这就需要儿童房设计与选择的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与可变性。新生幼儿的儿童房应为到达学龄之后添置课桌,书架留有足够的空间;套型整体的功能划分也应随着儿童成长进行功能调整,如前文所述,入学后的孩子需要更高的秘密性,开敞的儿童空间应转入次卧,嵌套于主卧内的儿童房搬出,将其改为书房等方法。家具也应能够适应孩子年龄的变化,如使用可以更换新部件的组合家具,以适应孩子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使用可调节高矮的桌椅适应孩子身高的变化等。

3结论

第9篇: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行为因素;心理因素;住宅内部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住宅内部空间设计中,人的心理、行为在室内环境中的共性及影响

1、 心理因素

在住宅内部空间环境中,人体的尺寸决定了人生活的基本空间范围,而人对空间的满意度及适应方式一方面要用生理尺度去衡量,另一方面还要用人的心理尺度去衡量,即心理空间。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其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主要有领域性、安全性、私密性等。

(1)领域性。

人们在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中进行生产和生活时,有其必须的范围,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这就是人的领域性。例如,在拥挤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狭小,在感到个人领域空间受到严重的侵犯时,往往通过把视线转移到向拥挤的区域外,以避免目光的接触来维持心理上的个人空间。再如,在排队等候时候的两个人。如果关系密切的话,之间的距离就会很近,也有视线之间的交流;相反则较远,没有视线的接触。这种距离等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使用空间的心理模式。所以,领域行为是个人或团体针对一个明确的空间所作的一种标志性、保护性的行为或态度模式,其中包括了预防动作及反应动作。

反应到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中,人们常常需进行人际交流和接触,相应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距离。美国第一代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会各有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视觉尺度、听觉尺度和嗅觉尺度上。所以,我们在做住宅内部空间设计时需要对人际距离要进行考虑。

(2)安全性。

人总是希望有一个能受到自我保护的空间,这来自人的心理感受。通常在大型的建筑内部空间中,人会有一种易于迷失的不安全感,更愿意找寻有所“依托”的物体。例如,在图书馆、茶楼、餐厅等地方,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先选择靠柱子、墙、窗、或有隔断的地方。再如,在火车站和地铁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依靠、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所以,现在的室内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

(3)私密性。

私密性作为人对建筑内部空间最起码的要求,在住宅内部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它表达了人对生活的一种心理的概念,是作为个体的人最基本安全的表现。私密性空间是通过一系列外界物质环境所限定,巩固个人心理环境的独立内部空间。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遮挡和隔绝要求。例如,在就餐时对餐厅中座位的选择,通常首选目标总是位于靠角落处的,特别是靠窗的角落,其次是边座,最不愿意选择大厅中央、近门处或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由于靠墙设置的座位在室内空间中形成了更多的“尽端”,更符合客人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从私密性的观点来看,这样的选择顺序是为了控制交流程度。再如,近年来,“玄关”设计在住宅内部空间设计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也体现了私密性的观点。“玄关”除了具有更衣、换鞋、出门前整理容貌等功能外,还创造了一个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起到分隔共、私活动领域的作用,同时为室内创造了一定的私密性。

(4)幽闭恐惧和恐高症。

此外,人在一个封闭空间中会具有幽闭恐惧感;登临高处,会引起血压和心跳的变化,人们登临的高度越高,会觉得空间越狭窄,心理恐惧越重,从而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2、 行为因素

人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行为是一种社会过程,它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起着提示作用,建筑内部环境也左右着人的行为模式。人在使用空间时总是以某种积极或消极的社会行为方式来维持与他人的交流。因此,在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时,必须以考虑人的行为特性和习性为前提,确定合理的空间形状,赋予空间个性化面孔。

人的行为是通过状态的推移为表现的,这和周围的环境有关。在生活中主要存在常态和非常态两种状态,并表现为不同的行为特点。

(1)常态行为。

根据人在空间中流动和分布的行为特性与习性,常表现为捷径效应、左通行与左转弯、识途性、人际交流等特点。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越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捷的路线。其次,人在行走时常有左侧通行现象。在公共场所观察人的行为路线及描绘的轨迹,明显会看到左转弯的情况比右转弯的情况多。如电影院入口、美术馆观众参观路线等。人的行为还有识途性,即当人不明确要去的目的地时,总是摸索着到达后,返回时又按同一路线返回的现象。这就要求在空间的布局和动线的安排上要尊重人的行为特点,提高室内空间的功能效率。

(2)非常态行为。

除了前述的行为习性外,人还具有非常态行为特点,表现为突发性、盲目行、非理智性。如恐慌、躲避的本能,趋光、追随的本能等。当公共场所发生非常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无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常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从上述紧急情况的行为来看,提示我们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音响等的导向问题。

三、人的心理、行为在室内环境中差异性表现

人在室内环境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年龄等,呈现出差异性的特征。

(1)社会文化差异。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室内环境心理和行为,从而导致对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的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个体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间因职业、爱好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性。如东西方由于文化差异,在中国崇尚使用的亲切、合作的交流空间,在西方独立及个性的价值观面前无法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居住环境社会背景的改变,产生了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的改变,从而对室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现代大型商场里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再如,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住宅中,厨房和餐厅是相对独立的。而如今较多的住宅中都是厨房和餐厅融为一体,这样既可以给做饭的人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更合理地满足做饭的行为流线。

(2)年龄、性别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交往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不同。如一个人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儿童、少年、青年、直到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空间也在增大,且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心理与行为倾向。而到了老年人际交流减少,个人空间又呈缩小状。这也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空间私密性的要求的不同。只有当设计的空间形态与尺寸符合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时,才能保证空间合理有效地利用。

结语

住宅内部空间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要求设计者必须了解生活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倾向,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合理组织和布局空间环境,处理界面色彩关系、光和影效果,运用材料的质感与肌理,营造出富有视觉美感、功能合理、结构松紧适度的室内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