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香水电影影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价;影响预测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点工程建设之一,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拥有的水坝数量世界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有效的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会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我国开始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意义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受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始于上世纪初,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的发展带动了水利水电技术的进步,水电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受到了限制,由于水利水电项目开发利用时带来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因此,需要认真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好项目。
2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1有利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可以促进水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给社会环境发展提供帮助,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区水力资源调度情况,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能源消耗,工程建设后会减少地区的自然灾害发生。水利水电工程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能源的转换来提供电能。此外,水利水电工程还可以调节周围气候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2不利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之前需要较大的土地资源,因此工程建设时会对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减小土地资源量,破换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在修建水库后,会使其周围的土质情况变差,较易发生大范围的山体滑坡,造成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同时水库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在河道中产生较大量的淤泥,对交通影响较大。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还可能大范围的迁移当地的居民,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可能对环境造成其他不利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依据工程技术、经济和环境指标,进行方案的选择,在设计、施工和规划等阶段,提出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依据评价程序来分有两大类:一是对整个工程进行影响评价;二是对单一因子进行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有:影响识别、影响预测、影响评价及改善措施的拟定和监测管理方案。3.1影响识别。影响识别的目的是提出对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主要步骤包括:一是对水利水电工程现状进行掌握;二是找出类似工程评价作为参考;三是对环境现状的调研;四是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分析;五是利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识别;六是提出对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进行影响预测。3.2影响预测。影响预测首先定量分析,然后结合模型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的方法有:数学模型计算、特征指标或经验公式、调查和度量、水文分析和现有工程进行类比。3.3影响评价。对单一因子影响进行研究,对不利的环境质量变化提出有效措施,并研究环境改变能否承受。主要的方法有:环境指标对比法、建立环境因子的环境质量函数图、提出解决措施及环境质量在评价、分析投资和效益的关系。3.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提出方案对环境影响的总指标,为了更好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案,以环境保护的角度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是否可行。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综合法、清单法、矩阵法和图形叠置法等。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在设计和规划时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在规划时应进行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提出初步设想降低不利的环境影响,如果存在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需要附专题报告。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初步设计阶段需要有环境保护章节,论证工程环境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施工图阶段应附有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语
环境污染一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需要首先确定环境保护方式,然后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在不影响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作者:索铭俊 单位:北京中科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莉,李超,冯杰.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6(25).
[2]朱梓铭.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功能及作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4).
论文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营销;优质服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优质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各项服务规范,使广大客户在国家电网公司营业的任何区域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优质服务。而建立现代电力营销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如何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这一环节带动了营销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的开拓电力消费市场、扩大用电需求、加大电费回收的力度,以适应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需要。
一、电力行业走向市场对供电企业提出了哪些新课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等电力市场化改革形势的前提下,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将会加快。如今每个供电企业都面临如何建立服务形象、发现潜在用电客户,开辟新型用电市场、增供扩销,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开拓电力市场成为企业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第一,供电企业虽然越来越器重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但营销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营销工作更多的是在进行用电管理.强调的是对客户用电的管理和把持。对服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履行强制性制度和规定上,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优质服务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营业场合更新等表面现象。
第二,随着科技的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要盈利、发展,能否树立客户就是上帝,服务永无止境的理念至关重要。供气、供热、供水等企业纷纷设立示范窗口以优质的服务来争取客户。电力企业为了本企业自己的产品(电能)要在市场上获得稳定的地位,要从多方面培养本企业产品的特点,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也就是通过优质的服务树立企业和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针对以往形成的垄断经营带来的各种弊端,企业更有必要打破垄断,树立市场竞争和效益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原来依靠国家计划平衡的许多重要生产要素已经或正在转向市场,电力企业依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而获得的许多优惠政策也已迅速消失,同时在某些发展潜力的用电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替代品使我们不仅在发电市场感受到竞争的激烈,而且在销售市场也开始面临市场的巨大压力。作为电力企业要树立效益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营销工作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环节。在当前各种实际情况下,通过努力开拓电力消费市场,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争夺市场来逐步建立我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然而要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少不了的是产品策略中的服务,只有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使老顾客多购买现有产品和吸引新的用户也来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从而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掌握、运用《电力法》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维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同时也需要我们履行义务,作到有法必依;要加大用电监察力度,作到执法必严;追缴电费时,以法律为武器来保护企业利益,作到违法必纠。以法律为基础严格做好营销工作。
二、优质服务工作在电力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力企业来讲,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企业的宗旨,我们要用行动诠释“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供电企业服务在客户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优质服务作为主动性社会市场导向,其主要作用于:
其一,电力企业的变电站设备预试,供电线路检修等工作,要从方便客户出发,主动满足客户的要求把工作面向市场、服务市场从而提高自身效益。
其二,电力企业要做到积极地寻找目标顾客并满足其需求,并且当无目标顾客时,企业通过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广告、宣传等手段,尽可能地去改变或创造目标顾客的需求,独辟蹊径,开发目标市场。依据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引导客户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蓄热电锅炉、冰(水)蓄冷空调,同时也可在客户服务中心设置“用油、用气、用电”效能对比台,直观地为客户展示电力的洁净,高效和方便的特点及对保护环境的好处。从面促进和引导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并且通过服务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市场,提高了电力消费的增长点。
其三,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在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积极开拓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在农村也要通过惠农政策来开拓农村潜在的电力市场。利用国家家电下乡等政策,宣传节能空调,电炊具、电热产品,刺激农村居民电力消费的增长点,增加售电量。同时还要扶持一些用电大户,引导用电大户利用国家相关电价优惠政策,及时调整生产班次及时间,鼓励其采用“峰谷“电价,帮助企业保持现有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潜在的用电需求。
三、在优质服务工作中,那些环节可以促进电力营销工作
第一,加快电网建设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电能质量。根据现在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尚有相当大的潜在供电需求有待满足。加快电网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供电部门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近几年夏季高温,空调负荷剧增,许多居民买了空调后由于受供电条件所限,空调无法正常运转等。因此,根据客户用电需求,加强电网区域规划,加快主网建设进度,加强配网供电可靠性,使主网建设与配网完善同步进行,合理衔接,扩大电网覆盖区域,消除供电脖颈现象,为电力市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电网管理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反事故措施,切实落实需求侧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序供应,加大用电监察力度,加强对用户设备和电网接口设备的检查,防止由于一个用户设备事故导致整条线路停电事故,充分发挥电力系统抢修队伍的优良传统。加大对抢修力量的投入,开展带电接引作业,千方百计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用电损失,维护企业形象。
第三,在电费回收工作上,采取安装预付费电能计量装置等技术手段,树立人们先交钱,后用电的用电观念。推出电费余额和缴费短信告知业务,新增代收费网点等措施,搞好优质服务,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加强行风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努力为客户排忧解难,,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客户的利益,用规范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口碑,实现电费回收的良性循环。
第四,在受理客户用电报装工作环节,要求用电营业工作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的服务能力。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实施全程服务,精细化服务,进一步畅通报装渠道,简化报装手续,杜绝人为阻塞电力销售渠道的行为。从用电申请开始,到设计、施工、验收、送电等环节,实施“阳光业扩工程”,坚持“三不指定”原则,对外简化程序,对内加快流程运转,高效优质的服务将对开拓电力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在各分销渠道的销售环节上。在电力企业的销售渠道上,运用了直接分销渠道,有效的控制了中间商。取消过去的“村管电”、“乡管电”等现象,实现“同网同价”,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对最终客户的优质服务。
第六,在售后服务环节上,以电力“95598”服务热线为载体,充分发挥“95598”电力热线的调度服务功能,及时为客户解决电力故障排除,电力服务质量投诉等问题,填补供电和用电服务的真空地带。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建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如土壤、水、植物等)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来判断工程整体的环境影响,即分析、预测和评估水利水电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以此为根据做出减轻或预防不良影响的措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即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运行一段时间,观察检测相应指标后进行综合性系统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检测工程运行后对环境的影响。传统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综合后评价的指标较多,且各项指标评价标准模糊,互不相关,笔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对其进行综合后评价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一个地区长期或某段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众多而杂的,人们至今还无法确切说明各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自然因素仍然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对于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亦不可忽视,尤其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导致原先的陆地变成水库或湿地,改变了地方性小气候,直接影响到大气环流。此影响表现在气温、降雨、雾和风等气象因子的变化上。
2.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如水库的修建,使原本流动的水停滞在水库里,从而对水体造成一定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水库非汛期截流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断流,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另外河流流量减少,亦降低了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下游水质不断恶化;以发电为主要目的修建的水库,其在电力系统中往往担任峰荷的作用,水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下游河道水位变化随之变化,因而直接影响了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水库蓄水增加,水面面积增大导致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也就会相应增多。
3.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长期蓄水会引起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在水库浸没区,土壤中的通气条件较差,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力下降,活动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长此以往,土壤出现沼泽化、潜育化,而过分湿润的土壤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另外由库岸渗漏补给的地下水在毛细管作用下升至地表,强烈蒸发后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盐碱化的土地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会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4.对动植物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不仅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也会直接导致局部气候的改变。如土壤及水环境的变化又会间接影响到动植物的种类,种群结构及生活环境等;修建水库造成的淹没区中原有植被随之大量死亡;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增加导致水体氮磷含量加大,库区周围的营养物质随雨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现象严重。
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综合后评价方法
水电工程环境综合后评价的目的是从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平衡观点出发,根据工程竣工验收之后运行一段时间环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对此工程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包括影响识别,影响监测,影响评价,综合评价四个步骤。
1.影响识别
即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后可能受到其影响的环境因子。首先要对工程完成后运行状况及其运行特征进行综合了解;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出环境现状调查与描述;并 根据项目概况、工程特性等进行工程分析;将各影响因子利用清单法或矩阵法列举出来;综合分析后 提出有较大影响或情况不明的环境因子(如水温、水文、水位、地下水土壤的酸碱性变化、土壤含水量、土壤化学性质以及下游河道的淤积变化状况等),进行影响监测。
2.影响监测
即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后对提出的需要检测其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工程竣工并运行后,实时监测记录运行每一阶段的水温、水文、水位、地下水土壤的酸碱性、土壤含水量、土壤化学性质以及下游河道的淤积变化等指标,尽量记录每一阶段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再用多参数的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其定量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数学模型计算,特征指标或经验公式,调查和度量,以 分析水文、水力情势变化引起的影响等。
3.影响评价
即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对每个单因子的影响,对环境质量的改变,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计算相应的投资、效益关系,最终目的是研究环境改变是否有利。进行影响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修建与不修建工程情况下的各环境指标对比法,以诸环境因子的变化程度与环境质量做函数图,以确定环境质量的变化(环境质量的定量可采用0-10分评价,10分表示环境质量最好,0分表示环境质量最差),分析投资、效益关系,以研究各项目因子的影响能否接受。
4.综合评价
其目的在于判断各环境因子对环境影响的总指标,以便比较和判断工程的环境影响优劣,对工程提出决策性结论。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综合评价时可采用环境评价系统、多目标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等方法。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应在项目运行的各阶段分别做相应深度的考察工作。综合各时期数据,详细论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关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盛松涛,李星,张贵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2,34(10):110-113.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影响评价;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1.1主体生态系统的分析
不同的区域人类生态的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以受人类不同程度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如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有的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如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工矿区生态系统等。在一个具体区域内,能代表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的生态系统称为主体生态系统,有一种或几种。主体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反映出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我们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主体生态系统的分析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以后评价的环节的准确性。
1.2目标的分解
项目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应从整体最优原则出发,以局部服从整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综合多种因素,确定项目的总目标。对目标按其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解,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1.3主导因子的确定
根据己确定的主体生态系统,确定制约生态环境质量的限制因子,并根据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力、信息量与可靠性等来确定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确定是整个评价环节的关键。可采用信息统计法,专家打分法,SPSS软件中的主导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来确定主导因子。
1.4 确定指标体系。
通过系统分析,初步拟出评价指标体系后,应进一步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以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2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筛选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应是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综合反映项目本身和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使按隶属关系、层次原则有序组成的集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其特殊性,每个工程的特点和制约因素不同,那么评价的方法和所选择的指标体系也就不同。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水利工程的普遍性。
在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之前,也就是评价的主导因子确定之前,先进行主体生态系统的分析,分析所评价的生态环境到底由那几部分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确定。确定指标体系的思路是:从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出发。理清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再反过来具体的推导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确定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培训教材》中提出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2.1 生态环境系统状态相关概念
1)顶极状态
生态环境系统在其自然演替中的最后的稳定阶段的群落,就是顶极群落,它是与物理环境取得动态平衡的自我维系的系统。处于顶极群落的生态环境系统态势即为顶极态。在顶极态的生态环境系统中,有机物质可能没有年净积累,但却具有总体上最大数量和最优质量的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一个特定区域,其顶极群落有气候顶极群落和土壤顶极群落之分,前者是理论上的群落,该区域的演替发展都趋向于它。如果当地的地形、土壤、水、火灾和其它干扰,使得气候顶极群落不能形成,那么演替就以土壤顶极群落为终点。
2)最佳态
退化生态环境系统在其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往往不是将其恢复到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顶极态,而是在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稳定及一定的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将其建设成具有最大产出贡献的生态环境系统,这种生态环境系统就是最佳态的生态环境系统。
3)现状态
历史时期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压力的干扰,而使得生态环境系统发生退化,其呈现的现状状态即为现状态。现状态的生态环境系统是生态环境评的对象。而顶极态和最佳态则可作为评价标准的参照系。
2.2 评价标准建立的原则
评价标准名称众多,内容也互不相同,但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们亦有共
同的制定原则。
1)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受破坏。
2)既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又要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类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危害或毒害。
4)可计量性。特别是通过数量化计量能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或其环境功能。
5)先进性和超前性。特别是能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例如:选取植被覆盖度作为指标时,应考虑未来的环境功能需求,在植被覆盖率不高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或在生态脆弱地带,其指标值应高于背景值。
2.3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国家己的环境质量标准如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804―2)、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89)、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等。
行业标准指行业的环境评价规范、规定、设计要求等等。地方政府颁布的标准和规划区目标、河流水系保护要求、特别区域的保护
要求(如绿化率要求、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等,均是可选择的评价标准。
有关于各项指标的发展目标,可以作为评价标准的参考。
2)国外标准。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生态环境评价进行的较早,有一套较完整的标准。可从中选取与我国现阶段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和地
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和成果作为评价标准的参照。
3)背景和本底标准。以工作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如区域植被覆盖率、区域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产量、
生物多样性等等。
4)类比标准。以未受人类严重干扰的相似生态环境或以相似自然条件下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类比标准;以类似条件的生态因子和功能作为类比标准,如类似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蓄水功能、防风固沙能力等。类比标准须根据评价内容和要求科学地选取。
5)科学研究己判定的生态效应。通过当地或相似条件下科学研究己判定的保障生态安全的绿化率要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最高允许量、特别敏感生物的环境质量要求等等,均可作为评价的标准和参
考标准应用。
3定量指标计算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
定量指标计算的数据来源须向水利工程管理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地区社会经济统计部门等各个直接与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收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关于指标替换问题。指标体系中给出的定量指标,其数据基本上可从当地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中收集。考虑到不同省,地区、市县的统计资料中,所列指标不完全相同,有时资料的详细程度也不一样。还可能出现所收集到的资料与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有不尽相同时,可采用相近指标代替,或合理地调整某些指标。由于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大多影响因子的数据难于收集或难于直接定量计算,有的甚至不可能,所以使得指标大多限于定性的描述和总结。
为了提供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评价结果,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定量计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寻求尽量可行的定量计算方法。在尚无有效的直接计算方法时,可采用专家咨询、打分的方法来解决。指标的定性分析基本上是采用文字描述。辅于相关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性质。对指标的定性分析应建立在对水利工程项目所影响区域内的生态自然环境等影响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态度,给予客观深刻的描述。
4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难点
4.1 环保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其难点之一。这个项目是分区分片建设,并且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与问题采取不同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分区分片实施的建设项目,在环评中都应逐点逐片落实评价内容和环保措施。这是生态环境的地域性特点决定的。即使同样的活动内容实施到不同的地域上,其发生的影响很不相同的,从而针对性也就成为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灵魂。
4.2 环境敏感点的识别即工程与保护区的关系,是该项目环评中的又一难点。在该项目涉及的流域众多,并且项目初期的设计中有很多工程伸入到自然保护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细致工作,把自然保护区和工程项目逐个流域地对比界限,把伸入到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程全部撤出来,从而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和破坏。
4.3 区域环境功能状况分析中,评价范围的界定也是其难点之一。该工程比较分散,每个流域都有,在一个流域内农田和自然保护区村屯相互镶嵌,如果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的范围来确定,则周边的自然保护区将被划分到其内,若影响范围涉及敏感点时,应把整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在内,依此类推,其他的流域也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这样确定评价范围是不合理的。最后采取了几个流域放在一起来确定评价范围。
5结束语
指标是综合反映生态环境影响某一方面情况的物理量,是评价的
基本尺度和衡量标准,指标体系是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根本条件和理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将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这些发电站的电能都需要通过升压站升压后送入电网。升压站站内的电气设备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污染主要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是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由于工频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不易被察觉,而公众又缺乏对电磁污染相关知识的了解,就对电磁污染产生了某些认识误区,因此,了解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影响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110 kV和220 kV户外升压站的现场监测,分析了上述两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升压站在各自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距离变化情况。这对人们认识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1 工频电、磁场的测量
1.1 监测对象
此次以水电站升压站为例,选取110 kV和220 kV2个电压等
级的升压站进行现场监测,升压站及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升压站主要技术参数
升压站名称 甲升压站 乙升压站
电压等级/kV 110 220
布置方式 户外 户外
主变容量/ MVA 2×12.5 2×50+1×150
出线方式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配电装置形式 户外AIS 户外AIS
出线回路数 110 kV出线1回 220 kV出线3回
110 kV出线2回
1.2 监测仪器、监测方法
采用电磁场测量仪,主机型号为PMM8053B/ EHP50C;检测出工频电场强度的下限为10-3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下限为10-6 mT。监测仪器都通过了国家计量部门的校验,在检定有效期内,监测单位具有电磁辐射监测资质。
按照《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规范》(HJ/T 24—199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的规定,在升压站四周围墙外(避开进出线)5 m处各布设4个监测点(每侧各1个点),用来监测站界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以升压站围墙外(避开进出线)5 m为起点,垂直于围墙5 m为间距,依次外测至30 m处,用来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断面衰减规律。
1.3 监测条件
在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和运行工况见表2.
表2 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和运行工况
名称 110 kV甲升压站 220 kV乙升压站
天气状况 晴 晴
温度/℃ 15 26.3
湿度/% 63 42.1
在监测期间,升压站运行工况见表3.
表3 监测期间升压站运行工况
名称 有功功率/MW 无功功率/Mvar 电流/A 电压/kV
110 kV甲升压站 20.7 0.7 55 117
220 kV乙升压站 97.8 -12.3 116 221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2.1 站界工频电磁场
升压站站界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场监测值如表4所示。
表4 升压站站界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场监测值
监测点位 110 kV甲升压站 220 kV乙升压站
E/(kV/m) B/mT E/(kV/m) B/mT
站界东侧 4×10-3 2.41×10-4 4.3×10-2 3.04×10-4
站界南侧 9.6×10-2 1.17×10-4 9.6×10-2 1.60×10-4
站界西侧 3.2×10-2 8.1×10-5 1.86×10-1 3.00×10-4
站界北侧 1.3×10-2 3.1×10-5 3.2×10-2 8.1×10-5
注:表4中,E——工频电场强度;B——工频磁感应强度。
从表4中可以看出,110 kV甲升压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值在4×10-3~9.6×10-2 kV/m之间,最大值仅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标准(4 kV/m)的2.40%. 220 kV乙升压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值在3.2×10-2~1.86×10-1 kV/m之间,最大值仅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标准(4 kV/m)的4.65%. 110 kV甲升压站围墙外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在3.1×10-5~2.41×10-4 mT之间,最大值仅为公众全天影响限值(0.1 mT)的0.24%.220 kV乙升压站围墙外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在8.1×10-5~3.04×10-4 mT之间,最大值仅为公众全天影响限值(0.1 mT)的0.31%.
2.2 衰减断面工频电磁场
升压站衰减断面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场监测值详见表5,工频电场强度随距离变化的趋势如图1所示,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从表5和图1中可以看出,110 kV甲升压站站外工频电场强度在10-3~10-2 kV/m数量级,它随着与围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距围墙20 m以外已经接近环境本底水平。220 kV乙升压站站外工频电场强度在10-2 kV/m数量级,它随着与围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最终将衰减到环境本底水平。110 kV甲升压站站外工频磁感应强度在10-5 mT数量级,它随着与围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已经接近环境本底水平。220 kV乙升压站站外工频磁感应强度在10-4 mT数量级,它随着与围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最终将衰减到环境本底水平。
表5 升压站衰减断面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场监测值
距围墙
距离/m 110 kV甲升压站 220 kV乙升压站
E/(kV/m) B/mT E/(kV/m) B/mT
5 4.7×10-2 9.2×10-5 8.4×10-2 4.53×10-4
10 2.6×10-2 6.5×10-5 7.9×10-2 3.61×10-4
15 1.5×10-2 4.8×10-5 7.3×10-2 3.22×10-4
20 6×10-3 4.1×10-5 7.0×10-2 3.15×10-4
25 4×10-3 2.8×10-5 6.6×10-2 2.94×10-4
30 1×10-3 2.1×10-5 6.4×10-2 2.63×10-4
图1 升压站工频电场强 图2 升压站工频磁感应强
度随距离变化曲线 度随距离变化曲线
总体而言,升压站站外工频电场强度衰减得较快,工频磁感应强度衰减得较慢,这主要是因为站外建筑物和植物等对工频电场强度有较好的衰减作用,但是,对工频磁感应强度较弱。
3 结论
分析110 kV和220 kV这2种不同电压等级的户外升压站周围电磁环境的现场监测结果后,得出如下结论:户外升压站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水平都较低,而且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站外工频电场、磁场强 度水平全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不会对邻近居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 建议
电力企业和环保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消除部分公众对高压输变电设施的误解和恐慌,正确认知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科学、客观地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
参考文献
陆继根.辐射环境保护教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于丽新,李超,杜佳,等.辽宁省某典型500 kV变电站电磁污染分布特性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6L):90-9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 24—1998 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土壤凝结水;华北平原;PVC凝结器;凝结时间;凝结量;温度;相对湿度
中图分类号:S152;X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13204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在地下水过度开采、降水减少、地表水逐渐枯竭及温室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内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威胁到了农业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秋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都集中在6月-8月份。而凝结水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水资源,虽然其日凝结量较小,但在干旱时期维持土壤湿度,供给浅根性作物水分,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凝结水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了“凝结学说”,甚至认为土壤凝结水是沙漠地区浅层淡水的主要来源[1];50年代以后,法国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探索了露水的形成[2];70年代,随着遥感技术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凝结水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Hillel.R.等[3]对沙地水分开展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七五”期间,我国学者于庆和[45]在塔里木盆地北东缘群克地区开展了土壤凝结水的初步研究,提出了土壤凝结水的存在证据,并阐述了土壤凝结水的形成特征;Adrie F.G[6]在地中海地区研究了干燥条件下的水汽运移情况,讨论了在地表形成露水的条件及其对植被生长的积极影响,指出年降露量在有些时候可超过年降水量;Seyoum等[7]使用微型测渗仪研究了黄土土壤凝结水的形成机理;王哲等[8]初步探明了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的基本过程,并探讨了土壤凝结水的转化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韩双平等[9]在天山北麓分析了影响凝结水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对西北干旱地区耐旱植被的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凝结水研究成果,均认为凝结水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维持沙地表土稳定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1012]。不过,针对处于我国东部如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内的凝结水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查明华北平原凝结水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凝结水生成的因素,既可揭示水分迁移转化规律,又可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观测试验与数据处理
1.1试验场地
试验场地位于河北石家庄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基地——正定基地院内,距石家庄市区15 km,交通便利。地下水位埋深28~30 m。试验区域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平均年降水量534 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800 mm,日平均气温131 ℃,最高气温428 ℃,最低气温-265 ℃,平均相对湿度62%。
1.2试验设计
试验观测时间选择在降水较少的9月中下旬,监测区间设定以3日为一个连续观测的周期。监测时段均为晴天,避免了自然降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土壤凝结水试验仪器为PVC凝结器(图1),由外部套筒及内部笼屉式试筒组成。外部套筒内径10 cm,内部试筒外径10 cm,内径9 cm。凝结器采用分体式结构,每组设置16层笼屉,单层笼屉高度均为1 cm,各层底部均由300目不锈钢筛网封底。为防止试筒内外壁缝隙的凝结水下渗至仪器底部影响试验结果,将第16层作为缓冲层,不计入试验研究结果。外部套筒设置两种形式,其中下底敞开式模拟了自然状态,在试验过程中保证了水汽能够透过整个仪器不受阻碍;下底封闭式以塑料薄膜封闭底部,使整个系统只接受来自空气的水分,隔绝下部土壤的水汽向上传输。观测中每隔2 h用精度万分之一的天平进行快速称重并记录数据,观测凝结水量时也对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土壤含水率等进行同步观测。
2.2土壤凝结水发生时间及过程
观测试验之前,已将仪器放置在研究环境内超过24 h,以保证其中土壤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图3为间隔2 h的下底敞开式与下底封闭式凝结器总凝结量变化曲线(此处只记录凝结部分)。研究区内可观测到凝结水的发生时间为每日下午14时起至次日早10时。全天凝结过程可分解为白天的三个阶段和晚上的两个阶段:初始6时至8时期间,在日照的影响下地表附近大气迅速升温,而地表土壤的升温速度相对较慢,此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仍然可以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在地表凝结;8时至10时,在日光照射下地表土壤层持续升温,其内部蕴含的水汽开始向上部大气扩散,部分进入到更下层的土壤中凝结,此时可以在凝结器的中下部观测到凝结水的生成;10时至14时是每日日照最为强烈的阶段,观测深度内的土壤温度达到每日最高,其中的水分进一步向外部蒸发扩散或向更深层的土壤中运移,因此无法观测到凝结水生成;14时至22时,随着大气温度的逐渐降低,水分运移与热传导方向相同,以从土壤向大气运动为主,下部土壤的凝结水向上运移扩散。同时由于近地面的温差较大,水分在近地面水气交界面发生凝结,致使表层土壤中最先出现凝结水量增加的现象;22时至次日6时,植物呼吸作用进入旺盛阶段,致使大气中的湿度进一步上升,同时土壤温度逐渐下降,水分的运移又转变为自大气向土壤,并且凝结过程较为强烈,因此夜间来自于大气的凝结水量较日间明显加大。
图3还显示,下底敞开式与下底封闭式凝结器的数值相差不大,且凝结时间及曲线形式基本相同,因此可知15 cm以上的凝结水大致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绝大部分凝结水来自于大气中水汽的贡献,包括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周边地面蒸发的水汽及植被夜晚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汽;其二来自于下部土壤中留存的水汽,白天地表温度高于地表以下土壤温度,下部土壤中赋存的水汽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的运输,夜晚气温降低会引起地表及地表以下土壤温度的下降,但地表降温幅度远大于地下更深处土壤的降温幅度,这就导致了水汽自上而下的运移。
2.3凝结水影响因素
以往研究经验表明,影响凝结水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气象因素、灌溉因素等,而本试验主要在裸地开展研究,且土壤含水率观测结果显示变化不大,因此仅就相对湿度、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图4为土壤凝结水观测期内的相对湿度与土壤凝结量的对比曲线。在可观测到凝结水的时间段,近地表相对湿度平均值为7418%,土壤凝结水量的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变化基本一致。在一个凝结周期内可观测到两个凝结水的高峰值,其中20时至次日0时,气温与地温的温差较大,空气中的水分在地表附近凝结,相对湿度较日间显著增大,致使土壤凝结水量增加明显;每日2时总可观察到凝结水量和相对湿度一个低峰值,这可能是由于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热量传递后,此时气温与地温温度逐渐接近,影响了大气中的水分在地表的集聚,导致观测到的凝结量有所下降;每日4时的凝结量又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此时近地表的相对湿度较大,地表温度降低至每日的最低值,导致了凝结量的再次增加。因此可知相对湿度越大越利于土壤凝结水的生成。
温度是影响凝结水形成及生成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图5为9月14至9月17日整个试验区间内地面温度与凝结量的对比曲线。由图可以看出,3个观测周期内的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气温高低与凝结水的生成量变化趋势相反,即高温度会降低凝结水的生成量,因为高温时地表土壤中水分容易蒸发且地表附近的空气湿度较低,不利于水分凝结。
除相对湿度、温度以外,风速也是影响凝结水生成量的因素之一,基本无风的条件下最利于土壤凝结水的生成,这是由于风速增大会促使地表附近的空气纵向及横向交换,加快地表水汽扩散的速率,降低地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影响水分在土壤中的凝结量。
3结论
华北平原在每日14时至次日10时均可观测到土壤凝结水的生成,日均凝结量约为043 mm,凝结量的50%以上集中在地表至地下0~5 cm范围内;研究区内的凝结水来源与西北地区相比有很大区别,绝大部分由大气水分提供,极少部分来自于下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较低的温度、较高的相对湿度和无风的条件有利于凝结水的生成。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土壤凝结水的生成量虽然较小而无法作为固定的水资源,但在干旱缺水的时期可以为浅根性农作物提供少量的水资源,以维持和补给土壤水分。
参考文献:
[1]曾亦健,万力,王旭升,等.浅层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昼夜动态的实验研究[J].地学前缘,2006,13(1):5257.
[2]Monteith J L.Dew[J].QJR Meteorol.Soc.1956,42:572580.
[3]Hillel R,Pinder G F.Approximate Analysis of Upcoming[J].Advance of Water Resource,1977,1:97101.
[4]于庆和.塔里木盆地北东缘群克地区土壤凝结水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2,15(3):7784.
[5]于庆和.塔里木盆地北东缘潜水蒸发研究[J].新疆地质,1993,11(3):246254.
[6]Adrie F,G Jacobs.A Simple Model for Potential Dewfall in an Arid Region[J].Atmospheric Research,2002,64:285295.
[7]Seyoum leta.Enhancing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form Tannery Effluent by Using the Efficient Brachymonas Denitrificans in Pilot Plant Operations[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05,21:545552.
[8]王哲,梁煦枫,王德建,等.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J].地下水,2006,28(6):2831.
[9]韩双平,荆继红,荆磊,等.温度场与凝结水的观测研究[J].地球学报,2007,28(5):482487.
[10]Jacobs A FG,Heusinkveld B G,Berkowicz SM.Dew Deposition and Drying in a Desert System:a Simple Simulation Model[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1999,42:21122.
[11]曹文炳,万力,周训,等.西北地区沙丘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步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2):610.
[12]李玉灵,朱帆,张国盛,等.毛乌素沙地凝结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6166.
[13]郭斌,陈亚宁,郝兴明,等.不同下垫面土壤凝结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631974.
【摘要】 目的: 利用小鼠胚胎干(ES)细胞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模型,研究极低频率电磁场(ELFEMF)对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和诱导ES成神经前体细胞,于诱导后第4日起,实验组予ELFEMF干预,对照组采用假暴露,于4+4 d, 4+7 d,4+11 d,4+17 d,4+23 d使用BrdU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生长分化,RTPCR检测bcl2,bax,GADD45基因转录产物水平.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rdU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未能发现细胞生长和分化有明显改变,对照组和实验组的RTPCR检测发现,在4+11 d时bcl2和bax mRNA 表达升高(P
【关键词】 小鼠; 胚胎; 干细胞;低频率电磁场;基因, bcl2;bax;GADD45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cell cycle regulatory gene and apoptosisrelated gene and on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with the model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METHODS: ESCs were cultured and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after 4 d of differentia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xposed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shamexposure. Immunofluorescence of BrdU and Nestin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RTPCR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transcript levels of bcl2, bax, GADD45 gene at the day (4+4), (4+7), (4+11), (4+17), and (4+23).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ELFEMF induced upregulation of bcl2 and bax at d (4+11) (P
【Keywords】 mic embryo; stem cells;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es bcl2; bax; GADD45
0引言
多能胚胎干(ES)细胞可以分化成三个胚层的特异性细胞. 在分化的过程中,ES细胞再现了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因此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体外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细胞分化影响的模型[1]. 极低频率电磁场(ELFEMF)指频率为0~300 Hz的交变电磁场,电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研究已比较广泛,虽然大多数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别,但是磁场对肿瘤(肿瘤被认为属于干细胞疾病)的影响已经有比较一致的结论[2]. 神经干细胞在没有形成大量的化学突触前,由于大量电突触的存在,细胞间直接的电流活动,很可能通过外加磁场而影响细胞的信号通讯,甚至可能改变细胞的发育、迁移等. 本实验我们研究ELFEMF对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取孕3 d母鼠囊胚. 在实体显微镜下先将变性或不正常的胚胎剔除掉,然后再将正常的囊胚和桑椹胚转移到饲养层上,置培养箱培养4 d,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 EBs). 将EBs置于在含有胰岛素(insulin)、转铁蛋白(transferrin)、硒元素(selenium)和纤连蛋白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将细胞密度调整为(0.5~1.5)×104/cm3的小鼠ES细胞培养置于1 g/L明胶包被的组织培养皿上,使用含有 N2和B27的神经细胞专用培养基 Neurobasal(Gibco公司)在37℃,50 mL/L CO2的孵箱中培养细胞. 培养至第4日,60%以上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进行射频电磁场辐照. ELFEMF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第4+4 d,4+7 d,4+11 d,4+17 d,4+23 d(4为从开始培养计时)分别使用免疫荧光细胞计数和RTPCR检测.
1.2方法
ELFEMF辐射频率选用50 Hz 电力线,2.0 mT,采用5 min开/30 min 关的间断模式于4+4 d时分别辐射48 h;将培养分化至4 d的神经前体细胞随机分为2组,放入射频辐射系统的波导腔内,实验组进行上述辐射,对照组不输入射频信号,进行假辐射. 整个辐射过程中,细胞处于37℃,50 mL/L CO2的孵箱中,温度变化不超过±0.1℃.
1.2.1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细胞分化后4 d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选取部分上述的细胞克隆种植于24孔培养板,每组各6孔. 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组细胞. BrdU溶于无血清培养基,过滤除菌后加入上述的细胞克隆(BrdU终浓度为 5 μmol/L)中,培养24 h. 每孔加入40 g/L多聚醛(4℃) 固定20 min,30 mL/L H2O甲醇孵育15 min,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0 min,用抗BrdU mAb (Sigma) 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染色结果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用佳能数码相机摄片. 病理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免疫荧光染色切片进行图像分析. 荧光显微镜在一个视野放大200倍镜头下计数,用图像扫描分析仪分析.
1.2.2RTPCR检测bcl2,bax,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实验分组如前所述,经处理因素作用后,分别搜集各实验组细胞,用一步法试剂盒(TaKaRa One Step RNA PCR Kit) 检测bcl2,bax,GADD45基因表达水平,首先利用Trizol试剂 (Gibico BRL)提取细胞总RNA,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260 nm和280 nm的A值,计算RNA的浓度和纯度. 根据NCBI中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βactin mRNA作为检测的内参照,PCR反应引物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 选用一步法试剂盒进行单管RTPCR,按下列组成配置RTPCR反应液,反应总体系为50 μL:10×One Step RNA PCR Buffer 5 μL,MgCl2(25 mmol/L)10 μL,dNTP Mixture (10 mmol/L) 5 μL,RNase inhibitor (40 U/μL) 1 μL,AMV RTase XL (5 U/μL) 1 μL,A MVOptimized Taq (5 U/L) 1 μL,上游特异性引物(20 μmol/L) 1 μL,下游特异性引物 (20 μmol/L) 1 μL,RNA sample (≤1 μg) 1 μL,RNase Free dH2O 24 μL. 按下列反应条件进行RTPCR:50℃ 30 min RT反应,94℃ 2 min RTase失活,然后以94℃ 1 min,55℃1min,72℃ 1 min,循环1次;94℃ 1min,60℃ 1 min,72℃ 1 min,循环30次;72℃延伸10 min. 取10 μL样品在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90 V 40 min,用DNA Marker DI2000 (TaKaRa)作为分子量标记,自动电泳凝胶扫描分析系统(Chiem Image 5500) 扫描凝胶并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测定bcl2,bax,GADD45以及βactin的平均光密度值 (IDV), 以bcl2/βactin,bax /βactin,GADD45/βactin表示bcl2,bax,GADD45的表达水平. PCR反应引物序列见表1. 表1RTPCR引物序列及扩增片断长度(略)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均用x±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 t 检验,P
2结果
2.1ES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胚胎体在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72 h内细胞大量死亡脱落,存活的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其形态多数变为细长形,有较为明显的突起,细胞之间可以见到突起联系交织. 取细胞作Nestin免疫组化染色,80%以上细胞为阳性. BrdU特异性标记细胞核,细胞团打散后,可观察到大量BrdU标记阳性的干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增殖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图1).
2.2ELFEMF在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比较
对EMF和假EMF暴露组的细胞免疫荧光分析表明,表达神经元或星形细胞蛋白的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 表2ELFEMF在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略)
2.3ELFEMF对ES源性神经前体细胞bcl2,bax,GADD45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βactin,bcl2,bax,GADD45 mRNA RTPCR结果显示,在4+11 d时bcl2和bax mRNA 表达水平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ELFEMF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并有可能影响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分化而产生各种疾病[2-3]. 我们利用ES分化模型,检测ES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在暴露于ELFEMF时,各种调节基因在转录水平的特异性变化.
Nestin的表达始于神经胚形成时的神经细胞内,是早期神经上皮细胞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4]. BrdU是胸苷的替代品,在细胞分裂前的DNA合成期作为底物,参与DNA的合成. 所以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是具有增殖性的,而且BrdU只标记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5]. 我们对诱导4 d的ES细胞进行Nestin和BrdU染色,在ELFEM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均发现有Nestin和BrdU免疫荧光阳性细胞,说明培养的是具有增殖能力的干细胞.
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是人类滤泡型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标志,具有阻断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作用[6]. Bax基因是Bcl2家族成员,与Bcl2形成异二聚体复合物. Bax表达并不阻断凋亡,而是具有对抗Bcl2蛋白抑制凋亡的作用. Bcl2/Bax的比值对细胞接受刺激后存活有关键作用[7]. GADD45是一个具有细胞生长阻滞和DNA损伤作用的基因,也是第一个被检出的p53下游靶基因. GADD45通过p53依赖及非依赖两条途径参与细胞周期监测点、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以及信号传导等重要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的功能[8].
ELFEMF显著地上调bcl2家族两个功能相反的基因bcl2和bax mRNA水平的升高,由于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相对于促凋亡基因bax只是略微升高,我们不能说ELFEMF显著地引起神经祖细胞凋亡. 免疫荧光和细胞计数未能显示在暴露或“假暴露”于ELFEMF时细胞核有显著的凋亡. GADD45在转录水平的下调表明可能有轻微的细胞增生刺激作用. 然而,整合入Nestin阳性细胞的BrdU未能表明暴露与EMF的细胞有增生的迹象. 我们没有发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转录产物和蛋白数量有改变,这说明暴露于ELFEMF不会影响神经细胞分化过程.
EMF信号可以引起体外ES源性神经祖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和凋亡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9]. 然而,由于缺乏EMF对细胞增生、凋亡影响的证据,我们推测在转录水平mRNA的改变会逐渐地在翻译水平和反应后阶段被代偿,因此不能引起可检测的细胞生理上的变化.
参考文献
[1]Wobus AM, Guan K, Yang HT, et al.Embryonic stem cells as a model to study cardiac, skeletal muscle,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differentiation[J].Methods Mol Biol, 2002, 185:127-156.
[2]Nakagawara A, Ohira M.Comprehensive genomics linking between neural development and cancer: neuroblastoma as a model[J].Cancer Lett, 2004, 204(2):213-214.
[3]端礼荣, 吴全义, 刘方平.稳恒磁场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发育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38(3):190-192.
[4]Roy NS, Wang S, Jiang L, et al. In vitro neurogenesis by progenitor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adult human hippocampus[J].Nat Med, 2000, 6(3):271-277.
[5]Rietze RL, Valcanis H, Brooker GF, et al. Purification of a pluripotent neural stem cell from the adult mouse brain[J].Nature, 2001, 412(6848):736-739.
[6]Lee JH, Jung JY, Jeong YJ, et al. Involvement of both mitochondrialand death receptor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s regulated by Bcl2 family in sodium fluorideinduced apoptosis of the 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J].Toxicology, 2008, 243(3):340-347.
[7]Fan J, Li R, Zhang R, et al.Effect of Bcl2 and Bax on survival of side population cells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45):6053-6059.
[8]Yoshida T, Maeda A, Horinaka M, et al.Quercetin induces gadd45 expression through a p53independent pathway[J].Oncol Rep, 2005, 14(5):1299-1303.
南阳医学高等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心律失常使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所有患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儿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儿口服小剂量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82%、16%,P<0.05;而治疗前后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T3水平有所下降,T4、TSH水平有所上升,但均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T3、T4、TSH水平均无差异,P>0.05。 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关键词 ] 心律失常;小儿;胺碘酮;甲状腺激素;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27-03
[作者简介] 徐东克(1977.2-),男,河南唐河人,本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儿内科工作。
心律失常是一种由窦房结异常激动或窦房结外激动而导致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小儿以室性早搏多为常见。患儿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设置出现晕厥、猝死,严重威胁患儿生命[1]。临床上一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小儿身体状况差,发育不够完善,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2]。如何对小儿心律失常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该研究该院心律失常患儿,使用小剂量胺碘酮进行维持治疗,以普罗帕酮作对比,发现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随机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所有患儿经检查和诊断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3]。患儿及家属同意参加该次研究,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在1~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6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5)岁。排除标准:①排除对该研究用药过敏的患儿;②排除合并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③排除入院前接受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的患儿;④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影响研究的患儿等。两组患儿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口服由AbbVie Deutschland GmbH & Co. KG公司生产的盐酸普罗帕酮片(悦复隆 规格:150 mg/片 批号:JX20010159)进行治疗,15 mg/kg/d,分3次口服;待患儿病情好转后,5 mg/kg/d,分2次口服。维持治疗3个月。
观察组患儿口服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胺碘酮片(可达龙 规格:0.2g/片 批号: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治疗,第一周15 mg/kg/d,分3次口服;第二周10 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周5 mg/kg/d,1次口服。维持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等。甲状腺激素检测包括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根据治疗标准[4],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82%,观察组患儿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甲状腺肿大等,其中观察组患儿发生率仅为6%,对照组患儿高达16%,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
2.3 甲状腺激素
治疗前后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3水平有所下降,T4、TSH水平有所上升,但均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T3、T4、TSH水平均无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心律失常在儿科中较为常见,小儿心律失常多由于患儿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哭闹以及精神情绪紧张导致。其临床表现为脑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反应,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主要以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普罗帕酮是公认效果良好的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作用机制可稳定细胞膜,降低心肌细胞兴奋的传导,延长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起到抗心律失常效果[5]。但有研究表明[6],临床上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包括病情反复、心脏停搏等严重现象。而对于体质较弱、发育不完善的小儿来说,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足以致命。所以临床上对于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尤为重视,普罗帕酮等第一类抗心律药物并不适用于对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
胺碘酮是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非竞争性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效果。其作用机制是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房和心肌钠离子的内流,减缓电位传导速度,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达到抗心律失常效果[7]。其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的作用。在李筠等人[8]的研究中发现,使用胺碘酮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效果显著,由于其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比普罗帕酮等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且效果更好。在本文中以该院心律失常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以普罗帕酮治疗为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2%、16%,P<0.05。研究提示胺碘酮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确实优于普罗帕酮,与李筠等人[8]研究相符。
但有学者在研究胺碘酮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研究中提到,胺碘酮虽然对于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但有甲状腺肿大的病例出现,提示胺碘酮对于小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所影响。在武彦秋等人[9]的研究中也有报道,胺碘酮长期使用会导致小儿出现甲状腺激素紊乱的现象。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袁李艳[10]研究指出,小剂量使用胺碘酮长期疗效较为安全,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以小剂量胺碘酮治疗为主,表3中可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虽然T3水平有所下降,T4、TSH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小剂量胺碘酮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小,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过程较为安全且有效,与袁李艳[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小剂量胺碘酮对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参考文献]
[1] 吕祖芳,孙春蕾,张秀芬,等.胺碘酮转复小儿持续心室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附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51(41):51-52.
[2] 王树水,张智伟,徐衍梅,等.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65-168.
[3] Kovacikova L,Hakacova N,Dobos D.et al.Amiodarone as a first-line therapy for postoperative junctional ectopic tachycardia[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9,88(2):616-622.
[4] 王梅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80-83.
[5] 卢达伟,李巧玲,杨顺海,等.普罗帕酮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5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29.
[6] 张乾忠.小儿严重心律失常急救用药的若干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5):447-451.
[7] Ramusovic S,Ler S,Meibohm B.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children[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13,98(12):989-993.
[8] 李筠,周爱卿,杨健萍,等.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1083-1084,1097.
[9] 武彦秋,王燕,孙鹏,等.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