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教学评价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评价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评价设计

第1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设计作品并非数学题目,简单地定义为对或错、好或坏,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下定义的题目,但并不是说没有规律和标准可循。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有着天然的专业和心理地位优势,这种优势对于学生来讲,如果掌握不好,就会成为不平等的一种双重标准,即凌驾式的简单肯定或否定,所以在进行设计评价之前,恪守的基础标准是“公平对待每一位设计者”和“仅针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个基础标准关乎到专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对设计、对学生的尊重。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横向的比较同学之间作品的差别,还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自我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这当中包含了鼓励和帮助其成长的因素,也是在另外的角度体现教育公平。

虽然每位教师的学术倾向和专业特点并不相同,但在设计评价上一定要遵循基础标准。设计评价经常是以对话或提问的方式进行,作为评价者要做到对话中理性大于喜好倾向,针对设计任务书和设计作品进行评判。而在评判的过程中,对每个设计阶段是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设计是灵活而多样的。在进行设计评价之前,要公开整个设计的评价标准,量化到百分比,比如说平面草图阶段、设计概念是否突出和打动人、最终展示效果的吸引力等各部分内容各种占多少份额。这种量化也能够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也能够通过这种量化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设计评价是一个交流和阅读的过程,在没有完整的阅读设计作品和交流设计思想的情况下,不能产生针对设计作品准确的分析评判。很多教师依靠自己多年的教学与设计经验,凭借“感觉”对设计作品进行定义,诸如“我感觉”之类的形式评价,这种武断和套路式的评价并无内涵,对设计作品的改进也无意义。这种感觉式的判断,也是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和艺术专业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也许创作的确需要感觉和灵感,但形容一个作品不仅仅只有“感觉”一个词语和方法,做设计是一个需要深入细致和逻辑推理的过程,这种特征同样适用于设计评价。踏实而深入地思考学生的作品,阅读作品需要进入设计作品的内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互换和感同身受。去了解和体会学生想要表达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表达方式是什么,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正确的评价。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受到任何与设计无关的事物所左右,独立而明确地对设计作品进行判断。所以,一个良好的设计评价,是在独立和理解之后形成的恰当解释,这种评价方式是在标准确立的前提下形成的。

设计讲述同样影响着设计评价的结果。现在设计专业的学生课题作业在讲评汇报过程中也在尽量与市场接轨,以PDF或PPT幻灯的方式进行,在汇报过程中的逻辑性显得很突出。设计思路是引领设计讲述的中心,讲述同样需要组织和结构设计,有主题、有部分,对时间规定和讲述节奏把握准确,画面的播放和语言的配合要整合紧密互相补充。经常在讲评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叙述是一种简单地重复画面文字内容,殊不知设计描述语言应当是对画面或者设计的补充,是讲述画面不能完整反映出的深刻内容,或者与设计有关的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讲述才有吸引力。为了让设计评价更加准确,我们建议学生在展示设计成果的画面中选择主题鲜明、准确说明设计思路的图例,不要局限在设计表现结果本身,要将促发自己设计的有关内容和启发灵感的过程尽可能的展现出来,这种过程我们称之为“解剖设计过程”。甚至包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同样能够帮助老师和同学对你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这样便能形成有效的设计表诉,同时能够有效的影响“设计评价”。

第2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通适性指标

以听课形式为主的课堂评价是高校普遍采取的管理形式之一,专家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等形式是大学中普遍采用的几种听课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听课表去记录和评价一堂课程。课堂评价与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共同构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就本科教学的一般规律来说,听课评价的内涵要求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例如:

1.以教学计划为依据的教学内容贯彻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的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的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具体规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教学活动。

2.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采用

学习是基本的认知活动,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对外部事物前后关联的把握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采取各种行为方式以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3.以创新精神为动力的教学理念与精神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艺术设计类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有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教学进度精心准备的授课内容。

2.教学态度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包括是否认真地进行了课堂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是否热情饱满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全心投入,教风严谨,教学状态良好;教学准备充分,注重教学反馈;辅导学生主动、积极。

3.从教学方法上来说,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体指导。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就相应比较好。

听课评价指标要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以适应不同的听课人以相同的评价指标对同一门课程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1.一般采用“单元制”的课程形式,一门课程的授课时间比较集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某一课程进行比较专注的学习,学习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举例来说,学生在造型基础课程中,一张素描画的完成必须连续进行,不可能每天只画一节课或两节课又去上其他的课程,必须集中时间完成,教师也应该在这一集中的时间内进行讲授和指导。

2.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个体特点比较突出,他们思维敏捷、性格活跃,灵活的课程组织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

3.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是创新性比较明显,学生多在课上进行创新性的活动。这是由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听课评价指标管理

1.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评价,应该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加大权重。教师的教学态度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应该比较高。

2.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说,评价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具体到教学活动中,听课评价应包括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评价。课前是指教师的准备工作,如备课是否充分、教案是否完整、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是否齐备、教材选用是否合理等;课中是指教师讲授时的表现;课后是指学生对这节课的反映等,也就是常说的教学效果。”

(1)课前交流。上课前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交流,一是要减少听课人与授课教师之间的陌生感,二是要通过交流让听课人明确本次讲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与前后联系,以及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2)课中评价要根据评价表指标进行评价。课中评价指教师讲授时的表现,涵盖教师的语言组织、板书、思路、表达、内容处理、教学手段与方法、驾驭课堂能力等。

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有足够信息量。课堂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课题与作业设计科学。合理安排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训练内容。能吸收新成果,反映新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包括:讲课思路清晰、熟练,阐述准确,讲普通话。采用启发式或参与式教学,师生互动。合理利用板书、各种教学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辅导与讲评得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采取课后评价的方式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由于听课时一门课程还没有结束,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也不能以已经完成了的作业的形式体现出来。应采取与听课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接受程度、喜爱程度,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访问人数不能过少,以避免偏颇。

3.评价表指标不能过细,过细容易打分较低。如果分为15项,每项都减一分,至少就要减掉15分。最好采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词语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圆圆.高校专家听课的“鸡肋”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第3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繁琐、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现状,利用.NET、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B/S架构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实现教学评价的自动化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高职;教学评价;B/S架构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技术应用课题(2013-R-25725)。

作者简介:华大龙(1976—),男,江苏淮安人,硕士,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电子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已接近高等教育的一半。随着高职院校和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一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恶化,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手段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立一套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评价系统,不仅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本研究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实现教学评价的自动化管理,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系统总体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对教学客观、及时、有效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1 高效性

一方面可以将教学评价相关人员从繁琐冗杂教学评价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可以节省问卷调查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再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教学评价周期,及时高效的完成教学评价工作。

1.1.2 精确性

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工统计所带来的数据误差,另一方面通过自动完成教学评价的分析,无需人工干预,从而为教务管理及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持。

1.1.3 实用性

通过开发简单使用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可以避免由于重复问卷调查而带来的不良情绪,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教学评价不再是包袱,而是一种权利、乐趣。

1.2 系统功能需求

教学评价系统应以课程为载体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量。同时,要求评价主体应由学生、同行教师、督导统一评价。这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改变传统以学生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单一考核标准,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教学实际情况,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老师。

2 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架构开发模式。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其体系结构如图 1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考虑多元化的评价现状,该教学评价系统可从学生、教师、教务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规划,其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1 教师查阅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任课教师个人信息的基本维护、浏览教学督导对个人教学的评价以及自己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留言。

3.2 教学督导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对任课教师上课情况的教学评价,同时给出教学意见或建议,以帮助上课教师进行改进。同时,并能给出系统分析数据,以便教务处将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关参考。

3.3 后台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督导个人基本信息、课程相关信息等基本信息的注册与管理。

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在设计数据库时,我们既要关注任课教师、教务人员及管理员等多种用户,又要关注一人多职等特殊情况。从实际可操作性和具体要求出发,该教学评价系统的E-R图如图3所示。

5 测试结果

以系部为平台,通过多门课程的测试,该系统基本符合教学评价初期设计的要求,为教学评价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当让,系统也存在许多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平台数据分析不够全面、复杂程度不断抬高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总之,该系统达到设计目的,以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肖兰艳.基于 WEB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刘晓彦.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独立学院教学评价系统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3]彭琳华.浅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0,19(14):79-79.

第4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认识;;评价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认识与评价。现在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大多是封闭式教学,按部就班,缺乏创新。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改革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要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绘制或制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互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获得了艺术设计的乐趣,学习了艺术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自身的个性化设计也得到了展示。中职艺术设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教育的对象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学生,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要将他们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一、理论依据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不仅要传授教材的内容,而且要重视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需要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创新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将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和互学习。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理解接受和巩固新知识,提高探索能力。教师必须在认真学习、领会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对现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树立“基于问题研究,精心提炼模式”的意识,对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再实践、再探索、再思考,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解决思路整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学习目标自主明确,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学生互相指导、和谐竞争、互动合作、师生民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个体学习为主为合作学习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教师双主体”的高质高效课堂,使学生通过潜在的积累和体验实现知识获取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师参与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第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加强研究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实践中,教师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互助等。第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是促进者、监督者、执行者,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教师重点指导的探究有哪些方面,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适时的引导、激励和评价,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恰当结合。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笔者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首先,成立课题组,收集有关资料,制订课改模式的详细方案,明确课题组的工作要求,课题组成员根据内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形成基础材料。其次,广泛开展听课、说课活动,通过活动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积累经验,加强经验交流,完善教学模式。笔者所承担的科研课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子课题现已结题,纳入“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的最终科研成果,获得一等奖,并已经取得一定的实际成效。

结语

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许宝辉,王炜刚.试论我校教学专家督导专家组的职能与作用.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1).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彦.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微格教学 设计

一、评价的概念

1.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和教师系统测量,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种类很多。按评价目的分,有预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按评价对象分,有学生成绩评价、智力评价、能力评价。由于涉及面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又可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从运用方式上说,有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还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

2.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导向功能。主要指通过制定评价指标和编制测量工具的内容,引导教学过程更符合客观规律,更趋于合理,使学习不断深化和提高。

②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受评者看到自己的成就和缺陷,成功和失败,从而激励起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③改进功能。主要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纠正偏差,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优化状态。

④鉴定功能。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这就要对教学的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以确定教学方案是否成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⑤决策功能。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3.微格教学中评价的意义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对教学质量做出恰当评价并非易事。因为它是一个多因素、界限较为模糊的事物,很难像物质产品那样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准确地加以衡量。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都是处于定量化的趋势,教学质量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探究出比较完善的、科学的定量化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来。在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形成这一动态的过程中,评价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评价,就不能进行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中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也就是指在活动过程进行中的评价。它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并用以调节活动的过程,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而进行的评价。评价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适时的调控,缩小过程与目标的差距,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二、微格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一)微格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教学评价是以教学技能实际情况与预定目标相比较从而做出的价值判断,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是微格教学中评价工作的关键。

根据教学规律对教学技能目标在各个方面做出规定,使目标成为具体的、可测的、行为化的、可操作化的,通过它们来判断目标要求是否达到。

对每一种教学技能提出若干条要求作为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的集合就是评价指标体系。

例如,导入技能的评价就有以下指标:自然导入新课、衔接恰当;导入时间适当、紧凑;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情充沛、语言清晰;确实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能面向全体学生。

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受训者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突出重点,而不能太多,一般五至十条为宜。

2.建立各项技能的评价标准

①将评价指标划分若干等级并订出每一等级的评分标准。评分等级不宜太多。分得过细表面上看来似乎更精确,其实并非如此。由于评价人员不易掌握各等级之间的界限,并不能提高评价质量。因而一般以三或四级为宜(即好、中、差或优、良、中、差)。也可给出各等级标准的分值数,如好=90分,中=75分,差=55分;或优=95分,良=80分,中=65分,差=50分。

②确定权重。所谓权重就是某一项指标在整个技能指标中的重要程度,用数量表示出来。关键的、核心的项目权重应该大一些,其他项目的权重应该少些。各项权重之和必须等于1(100%)。例如,在导入技能中,导入时间适当、紧凑,确实将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三项较重要,权重各占20%=0.2;其余四项次之,权重各占10%=0.1。

3.制定评价单

制定评价单就是将各项指标条款内容、等级标志和所占权重列成一张供听课人评价使用的表。

(二)微格教学评价的方法

微格教学的评价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定性评价

这是微格教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应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角色扮演之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首先自评,由角色扮演者自己找出优缺点,这样在互评时可以有心理准备。然后由指导教师组织互评。在评议时注意优点和缺点都要指出来。如果只说缺点不说优点,会挫伤受训者的积极性;如果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会使受训者不知怎么改进,产生自满情绪。特别是指导教师的评议,指出的优、缺点要并重。因为定性评价是对照技能理论分析成败的原因,所以有很强的激励功能和改进功能,对于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和及时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定量评价

第6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程评价;对口评价;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方法;标准

课程评价是一个边评议、边改进、边提高的过程,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科学客观的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综合分析是客观评价课程的保障,教育理念决定设计思路、课程整体设计核心是职业标准,课程单元设计要点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这是制订评价标准的要点。

一、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存在的缺陷

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及“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等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试点。课程改革中都有立项和验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层层评比选优。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组织仓促,只评方案质量,不测学生效果

学校为了申报示范校或试点专业等内涵建设活动,急于推出课改典型,决定组织课改试点或教学设计比赛,多数是学期初发文,本学期验收或评比。验收或评比的措施包括听课(1~2次)、提交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和部分单元设计(教案)、说课(专家评议)等环节,对课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缺少测试分析。也就是说,评价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2.急于求成,评价侧重模式,项目任务欠缺考究

推行“做中学”为基本思想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以来,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从学习领会到具体应用需要“模仿—改造—优化—完善”的过程,一门课程教学至少一个学期,从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进行两轮教学。在课程评价中多数是在形式上模仿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课程模式的初级阶段。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缺少职业岗位实践专家们的考究。也有模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再进行课程改造的例子。

3.偏重形式,标准可操作性差,专家专业不对口

验收或评比需要标准,多数学校采用对应项目课程、学习领域

课程、CDIO课程等模式的评价标准或精品课程标准的简化,形式

上似乎严密,但由于评委本身对专业岗位的不对应(如项目和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应任务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差,强行操作势必误判。

二、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设计成果

时常听到企业抱怨高职毕业生职业意识差、动手能力弱、业务上手慢,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建设缺乏企业专家参与是高职教学受累不讨好的关键,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课程的基石,充分准备与层层把关是优秀课

程教学设计产生的途径。

1.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无论采用什么模式,企业一线人员、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共同开发课程是基本方式。在对课程评价时本行业企业专家、本专业教育教学专家是评价实施的权威。现行的课程评价评委组成多为教学、教研等岗位负责人,由多个跨行业(专业)人员组成,同时对一门课程按同一个标准评价,难免对课程组成的项目和任务开发结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学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评判。

我们认为,课程评价程序应当由典型岗位的实践专家(不少于3个同类企业的7个专家)和同门课程其他教师(不少于3所学校的5名教师)一起考究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和合理性,根据确定的典型项目和任务分析评价;应当由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根据设计者的说课汇报评价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做中学和做中教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应当由同类课程

专家根据听课和对学生测试评价教学方案中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技能”三大要素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以上三种措施构成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综合评价方案质量。

2.方案评价与实施效果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对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学设计经过效果实测进行进一步评价。一般进行2~3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随堂测验和抽检)和课程完成时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书面知识的测验、30%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项目的抽测、综合能力考核三项,按课程设计目标命题)权重按40%、60%计算效果分数。课程设计的综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计算。

3.科学组织,分级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新任务,理

念需要变,开发条件需要创造,思路需要不断优化,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试点和比赛都需要给教师足够的时间,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开始验收评价。选送的程序应该从“课程组—教研室—系—学校”层层选送,逐步优化,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三、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设计成果重点

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设计成果重点是学校级课程评价的必需。

1.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的标准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两方面评定

课程内容评价从课程与专业的关系、项目和任务的开发过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评判。教学方法与方式从“教”“学”“做”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显性知识传授是否高效,隐形知识和技能采用的训练是否科学,综合评价课程设计中传统教法和行动导向教法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来评判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2.实践专家和同门课程教师评项目和任务的标准要从项目的典型性、任务的合理性来评价项目和任务开发质量

实践专家精通的是项目和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课程教师明白的是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本课程中典型项目和任务的教学实施。二者权重各50%。

3.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的标准是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传授是显性知识获取的最高效方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

媒体手段应用将传统的传授效果大大提高。隐形知识和技能的取得必须通过“做”的过程去领会和获得,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反复的“做”才能掌握。即评价教法必须从“教”“学”“做”的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和实训室、车间、多媒体、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两方面综合评价。二者权重各50%。

4.实施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重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整体教学目标描述中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描述中的层次则应为对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描述,必须可以度量。

课程设计的评比或验收是课改中的经常性工作,随着理念的

改变,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在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模式[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2]戴士弘.职教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6+2”基本原则[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作者简介:

郑春禄,男,1963-,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第7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网络查询;申诉机制

作者简介:李朝红(1974-),女,河北献县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徐光兴(1974-),男,江西上饶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46-02

一、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生均教育资源减少,高校教学质量出现下滑。为了维护学校声誉、提高竞争力,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无疑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实施教育改革的核心,其中建立健全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的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系统、科学、全面分析课堂教学信息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进行判断、发现问题并做出及时反馈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规范,更是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二、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我国高校目前大都建立了本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大规模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至今不到30年的时间。[1]随着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引入以及具有创新精神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亟待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弊端:

1.评价目的相对狭隘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发师生潜能、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及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是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约束、管理教师的主要手段,评价的目的在于区分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以这样的目的进行评价虽然会在短期内规范课堂教学,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但是从发展的观点,容易使教师形成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变得谨小慎微,放弃教学个性,不求精彩但求无错;另一种则是将教学变成了表演,过分强调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求。由于评价目的狭隘,难以将评价结果用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无法起到引导、反思、发展的作用,“监而不控,评而不变”的现象普遍存在。[2]

2.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或限制过多

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学校往往采用单一的评价指标,而这种表面上看似公平的单一性却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会有很多事实上的差异存在,比如评价主体、被评价者教龄、职称、课程难易程度及学时、听课学生人数等都会存在差异。如果忽视这些,不仅会导致评价指标缺少针对性,还会降低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也不科学。

评价指标限制过多,没有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失去了教学自由。事实上,教师只有享有一定的教学自才能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再创造,才能选择既契合自身个性又适应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而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再造和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正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精髓所在。[3]

3.评价结果反馈不到位

目前,评价结果通常是由学校教务处汇总,评定后将结果反馈到各二级单位的负责人,信息并不直接反馈给本人,更不会公开。教师若想知道评价结果可以到二级单位查询。如果被评价教师不涉及职称评定或评优,甚至有可能不去管自己的评价结果如何,这样就使评价完全失去了意义。即便查到了自己的评价结果,也只是最终的优、良、中、差的评定等级,至于好在哪里、差距又在哪里根本无从知晓,评教的作用也就随之弱化了。

4.缺少评价申诉制度

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积极性有着深刻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经得起大家的监督。目前,教学评价往往是单向的,评价结果一旦公布,被评价教师只能被动接受。如果对评价存在异议,则无处申诉,这样会造成被评价教师心中不满,消极对待,降低对评价结果的接受程度。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决定评价体系合理与否的主要方面之一。通常评价主体应包括专家、同行、学生以及教师自身。

专家一般是学校聘请的离退休教师或是在职老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利益竞争较少,能够站在一个较高层次对评价的教师提出中肯的意见。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对新的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接受较慢,有时比较固执。同行评价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完整性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能够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和切合实际的建议,但是同行评价客观上存在着人情面子、利益纠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与事实不符,流于形式。[4]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教学评价具有全面、客观和互动的特点,其局限性在于受主观认知水平限制,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评判能力,部分学生对评价存在随意性。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剖析,但容易以自夸或应付的心态来对待评价。

因此,采用任何单一的评价主体都是片面的,应该有机结合,只有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系统、丰富。

2.设计分类评价指标

考虑到评价的可执行性,评价指标可以在基本框架一致的前提下针对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制订相应的分类指标。评价时依据评价主体、被评价教师两个方面灵活加以组合。

评价主体区分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身评价四个方面。专家评价侧重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组织;同行评价侧重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难易程度;学生评价侧重于教学热情、讲授水平、教学启发;自身评价侧重于教学投入、教学效果、经验积累等教学反思。

职称层次代表了教师的教龄及其教学、科研能力,被评价教师依据其职称层次的不同对评价指标采用不同的权重。教授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升华、学科前沿的知识渗透;副教授应具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完整、深入,科研与教学能相互结合;讲师应体现积极的教学热情、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和计划性,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分类评价指标能够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目的,比采用单一评价指标更具公平性。

3.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与网络查询

教学评价结果是对被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综合评定,因此评价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到被评价教师。评价结果反馈可以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随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专家、同行听课结束后应及时与被评价教师进行沟通,学生也可及时向老师反映想法。这种交流及时、有针对性,也很客观,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在于有时专家同行会碍于情面只肯定不否定,学生则会因惧怕老师而不敢提意见。另一种则是在学期末最终评价结果产生后的信息反馈。评价结果采用半公开的网络查询方式。学校在教务处网站的教师管理系统中开设教学评价专栏,教师可通过登陆自己的账号查询。评价结果应该列出各评价主体的评分统计情况,专家和同行评价还应附上简明扼要的点评信息,学生评价则应该显示各等级的票数,这样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教学格次、优点和不足,而且也不会给部分评价较低的教师造成太大的精神压力。

4.建立教学评价申诉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由于涉及多个评价主体、客体,课程类别丰富,评价环节多,难免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一些纰漏,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申诉机制。

教学评价申诉机制可由学校教务处设立,委派专人主管,在各基层单位设立联络员。当被评价教师认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难以接受时,可以首先向所在基层单位联络员提出申诉申请,联络员经审查,认为申诉合理便启动申诉程序,向申诉机制负责主管反映,主管依据反映内容责成教学评价负责人核查,并规定一定期限,核查结束后将核查结果及相应证明逐级返回到被评价教师,评价结果被相应的保留或修改。这样被评价教师不仅具有知情权,还具有话语权,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构建了多层次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内容涉及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表达、教学效果五个方面,适用于对教授、副教授、讲师三类职称人员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结果设为4个级别: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59分及以下为“差”。专家、同行、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指标体系采用百分制量化表格形式见表1至表3,教师自身评价以课堂教学总结形式进行,并自评格次。最终评价等级由以上4个主体的评价结果通过不同权重进行综合。

参考文献:

[1]孔羽,方耀楣,张希胜.中美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

[2]毕菁华.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第8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关键词:构建平台;主题;流程;评价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7-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二氧化硫是我们身边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物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建议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教材对二氧化硫的教学内容取舍不一,知识呈现的手法各异。笔者对照课程标准,从指导学法、培养能力着眼,整合三种版本教材的相关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帮学生构建“探究”“合作”平台,让学生自主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的设计如下:

1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意识、思维方法等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2教学方案的设计主题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四大主题。

3教学方案的实施流程

3.1 呈现课题

教师讲述:二氧化硫是一种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三大途径研究二氧化硫性质,认清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3.2 分组研究

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三个研究小组,通过为研究小组提供知识背景或实验器材的方式帮学生搭建研究平台。

3.3 合作交流

在小组内部充分研究和交流的基础上,每一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3.4归纳整合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归纳整合,教师演示SO2与H2S之间的反应,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3.5学以致用

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化学规律的目的是让化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问题2、问题3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4教学方案的反思评价

(1)教学方案凸显新课标必修教材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两条主线:“物质归类与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教学方案突出自主获取化学知识的四大途径: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网络检索。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授人以渔”,对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9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2019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1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1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10分重要的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 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1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1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1个重要课题。时至2019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19年4月也发表了1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1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2、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2)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1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19年5月-2019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19年9月-2019年1月,开发软件

2019年2月-2019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19年9月-2019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2)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4、课题研究价值

(1)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2)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1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3)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1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5、研究基础

(1)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9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9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4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等奖。

4、承担国家"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4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19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1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1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第2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9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1届至第5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19年(新加坡)、2019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19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19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