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定性分析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边坡工程;研究现状;稳定性;动力;边坡
1 引言
目前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法,国内外对这三种方法做了大量的的研究。本文针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从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三方面进行介绍。
2 拟静力法
拟静力法将爆破荷载通过地震系数简化直接作用与滑体,进而得到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静力法无异,不能说明边坡的动荷载效应,但在动力学分析初始阶段,拟静力法应用较多。如Ling等[1]采用拟静力法研究了水平和垂直加速度共同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和位移,发现若水平加速度很大时垂直加速度对稳定性和位移有重大影响;P.K.Singh[2]通过对采集信号进行FFT变换、小波分析等多种信号处理手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地震波的能量分布变化规律,及在同一时刻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改变了以往仅考虑单因素如爆破振动速度所带来的不足,为充分考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多种因素打下了基础;Said[3]结合极限设计理论的运动学方法和拟静力法,推导了以平移失稳上限系数的公式,该公式可以考虑坡角、材料强度和地震系数的影响,并以稳定性系数图表的形式给出了不同破裂面摩擦角的稳定性系数上限曲线;同时Seed总结了常用的三种确定地震系数的方法:1)经验值法;2)刚体反应分析法;3)采用粘弹性反应分析法。在国内,一些学者经过对动荷载作用过程和动荷载处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徐红涛等基于爆破振动峰值速度衰减规律和爆破振动速度或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出特定时刻作用在各条块上的爆破振动惯性力,并施加到各个条块上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中的Sarma方法得到了稳定性时程曲线。卢文波等提出了一种计算高边坡爆破震动动力稳定影响的联合方法,该法利用时程法和拟静力法的特点,综合考虑了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频谱、结构特性及相位差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刘建军等针对以地震波作用中最后时刻或加速度值最大时刻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标准的问题,通过强度折减法,借助数值计算获得了地震载荷作用下安全系数时程曲线。
3 滑块位移法
滑块分析方法来源于Newmark研究堤坝稳定性时提出的有限动位移法,Newmark认为堤坝的稳定性与否取决于振动时引起的变形,而不是最小稳定性系数,后Kramer对Newmark滑块位移进行了修正,同时考虑了永久位移和岩土体结构面的动力响应,发展了Newmark滑块位移法;M K Yegian较早地将概率的方法引入坝坡的动力分析,提出了用概率的方法分析坝坡的风险性和估算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同时Ling H I将此方法应用于多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王思敬将此思想应用于边坡动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滑块分析法,此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李等基于摩擦滑移结构的抗震机制,在动力响应分析中考虑塑性滑动位移与加速度的响应之间的关联性,利用Newmark滑块位移法得到每个时刻滑动位移增量以及累积滑动位移。
4 数值模拟方法
对边坡的动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数值模拟法有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快速拉格朗日法。如Ganesh W.Rathod对Chenab河铁路大桥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高359m的岩质边坡进行了动静态的离散元分析,较好的反应了岩质边坡的动态特性;Seed等在1971年San Fernando大巴失稳分析时,根据线性和等效线性化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变趋势法;Finn等发展了二维非线性非弹性的动力有限元程序―TARA,并用其急速那坝坡的永久位移,开创了用非线性非弹性动力有限元计算边坡永久位移的先河;何理等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大冶铁矿区岩质边坡危险滑动面节点动应力进行计算,并与相应节点的静应力叠加,通过稳定性系数公式计算出边坡滑体各时刻的稳定系数,得出边坡动力稳定性时程曲线;张建海等提出采用弹簧元计算边坡、坝基、坝肩等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安全系数,该方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是随地震动作用而发生波动,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动力现象本质。薄景山等将土边坡动应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简化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叠加,采用时域集中质量的显式波动有限元,结合多次透射公式,来分析地震过程的动位移场、动应力场及稳定性系数的波动方程。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此法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5 结论
(1)稳定性分析方法目前有拟静力法、滑块位移法和数值分析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实际工程,此三种方法处拟静力法在规范中有提出外其他两种方法都没有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因此缺乏实际工程数据及相关经验,因此,应根据现实工程条件对此三种方法实时选用,并做比较,从工程实践中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优化。
(2)目前的地震波衰减公式是经验型、半经验型的,由于地质条件得复杂性,难以从理论上完全推倒合适的衰减公式,对于地震波衰减公式得应用,应与爆破振动现场检测密切切合,做到与实际相符。
(3)爆破振动动力响应机制研究极不成熟,目前只局限于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的数据来源以及工程地质因素分析不完全,造成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因此在数值模拟分析时应同时考虑边坡多种因素。
(4)目前的滑坡动稳定性检测数据只局限于局部地震检测或小范围爆破试验检测,无区域性的振动检测数据,因此对区域性的工程建设检测数据缺乏指导意义,因此大范围区域性地震检测数据的获取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Ling H I, Leshchinsky D, Mohri Y. Soil slopes under combin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1997,26(2):1231-1241.
[2] P.K. Singh. Blast vibration damage to underground coal mines from Adjcent open-pit blas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2002,18(39):959-973.
关键词:偏差分析;风险属性权重;模糊数学理论;三角模糊数;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94-03
引言
软件风险属性权重的确定关系软件风险评估的客观合理性,传统确定风险属性权重的方法赖于专家经验[1-4],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目前基于模糊数的风险属性权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建立风险层次结构模型,对专家判断结果进行处理,采用FAHP法对项目风险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缺点是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目前采用的加型一致性互补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的关系参数无可靠性选择原则遵循,因此没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关系的唯一确定性,属性权重的确定没有统一的定性结论[5~6]。二是建立不同类型偏好信息为模糊数的多属性风险权重分析模型,一般采用语言变量和三角模糊数[7]的形式给出属性信息,专家凭借自身经验出属性权重,采用将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进行处理,这不但会造成信息的丢失,而且由于专家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对软件风险尤其是跨行业领域的风险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专家在评估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偏好性,从而给评估结果带来很大的模糊性[8]。
二、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流程
1.确定专家评估者E=(e1,e2,…,ek),确定评估指标集U=(u1,u2,…,un),评估对象集R=(r1,r2,…,rm)。
2.专家给出评估对象rj在评估准则xi下的主观偏好值aij,从而构成评估矩阵A=(aij)m×n。
3.将模糊评估矩阵A按公式转化为归一化矩阵C=(cij)m×n。
4.由公式确定权重向量w,并做归一化处理,风险因素的综合属性值与属性权重关系Z=cijw*j=C1w1+C2w2+…+Cnwn。
5.利用本文改进的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对Zi处理,建立互补判断矩阵:
6.利用模糊互补矩阵排序向量w=(w1,w2,…,wm)T,其中wi=。
对可能度矩阵P进行排序,并按其分量大小对各个风险项进行排序,即为量化过的风险项优先级排序。
通过对某软件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几种风险因素项Ri=(r1,r2,…,r7)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严重影响着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和质量,相关属性有:项目高层管理者参与重视程度不足(r1);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成熟度(r2);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r3);误解需求和不恰当的需求变更管理(r4);环境影响(r5);人力资源短缺(r6);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r7)。
步骤一:设有三位专家(E=(e1,e2,e3)),其权重系数为w=(0.3,0.3,0.4),在成本(u1)、质量(u2)、进度(u3)、技术(u4)四个评估指标下进行评估,分别用三角模糊数给出。
步骤二:专家评估矩阵(见表1)。
步骤三:由专家评估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矩阵(见表2)。
步骤四:属性权重向量。
风险因素的优先级排序为R7>R3>R4>R1>R2>R6>R5,即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成为优先级最高的风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公司实际风险因素的排序大体一致,但在公司实际操作中对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这个风险因素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基于三角模糊数和偏差分析的风险属性权重方法研究有利于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从实验数据上分析,能够挖掘潜在风险因素,为决策者及时采取风险规避措施,调整项目计划,达到了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Zhiwei Xua,Taghi M.Khoshgoftaar,Edward B.Allen.Application of fuzzy expert systems in assessing operational risk of software[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2003,(45):373-388.
[2] M.Jorgensen.A review of studies on expert estim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ffort[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4,
(70):37-60.
[3] I.Vlahavas,I.Stamelos,I.Refanidis.SSE:an expert system for software evaluation[J].Knowledge-Based Systems,1999,(12):183-197.
[4] Kevin Kam Fung Yuen,Henry C.W.Lau.A fuzzy grou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 for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management:Fuzzy logarithmic least squares metho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5] Wu FG,Lee YJ,Lin MC.Using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n optimum spatial all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04,(33):553-569.
[6] 潘玉奇,周劲,张玲,等.模糊评判法和模糊聚类分析在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8):169-172.
【关键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经济学研究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4).
董瑞华,傅尔基.经济学说方法论[Ml.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网络出版
>> ABAQUS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治理对策 边坡稳定性分析 某高填方场地沉降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基于测斜监测的某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滑移线积分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剪切单元模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滑坡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强度折减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基于FLAC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GCSF算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设计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随机场的岩石边坡三维稳定性分析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岩石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浅谈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22300410001)
作者简介:罗全胜(1970-)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力学与水利工程方面研究。E-mail:
摘要: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高填方渠段某一断面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根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土体特性,对高填方渠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再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失稳判定依据确定了合理可行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证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所获得的临界滑动面结果与极限平衡法的结果几乎一致。可见,以特征点的位移突变性和塑性区的贯通性来分析边坡的临界破坏可以减少误差并得到合理唯一的边坡安全系数,因此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高填方渠道;边坡;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4-0747-04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fill canal in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based on ABAQUS
LUO Quan-sheng1,4,CHEN Xiao-nan2 ,FU Xin-hang3
(1.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3, China; 2.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 ,Beijing 100038,China;3.First Kaifeng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Kaifeng 475002, China;4.Small Watershed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Universities of Henan Province,Kaifeng 475003, China)
Abstract:A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section of the high fill canal reach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BAQUS.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trength reduction FEM and soil mass characteristics, the slope stability of the high fill canal reach was analyzed,and the reasonable stability and safety factor of slope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instability judgment basis of the strength reduction FE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sliding surface obtained from the strength reduction FEM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at determined by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which suggested that using the displacement mutation of feature points and interconnectivity of plastic zone to analyze the critical damage of slope can reduce the estimation error and provide the reasonable and unique slope safety factor.
Key words:high fill canal;slope;strength reduction FEM;safety factor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焦作段干渠地处为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其渠道大部分为全填方段,并且与多个左排建筑物交叉,是通水运行风险最高的渠段。当渠道发生边坡失稳破坏时,会对附近的村庄村民造成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也会对重要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有必要对全填方段渠道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本文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来分析渠道边坡的稳定性。与极限平衡分析法相比,强度折减法原理简单,思路清晰,应用于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有其独特的优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不但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还考虑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的时候不需要做任何假定,不需要事先假设滑动面的形式和位置,便能够自动地求得任意形状的临界滑移面以及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同时它还可以真实的反映坡体失稳及塑性区的开展过程,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合理。
1 实例工程的岩土体特性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焦作段有府城西和西待王北等多个土料场,根据土料场力学参数建议值,焦作段高填方渠段回填土渗流系数取为1.0E-08 m/s
根据焦作段典型断面的地质剖面,勘探范围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及中更新统坡洪积层,其岩性从上至下分别为:黄土状重粉质壤土、粉质黏土、重粉质壤土、轻粉质壤土、细砂、重粉质壤土。
根据焦作段施工土料场试验成果,结合《水利水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00)质量要求,选取的高填方渠道回填土渗流系数
2 有限元强度折减原理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ABAQUS中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降低边坡岩土体抗剪切强度参数,即将土体参数和值同时除以一个折减系数,得到一组新的c′和φ′值,然后作为新的材料参数带入有限元进行试算,当计算正好收敛时(折减系数再稍大一些,数量级一般为10-3,计算便不收敛),对应的折减系数被称为坡体的最小安全系数,土体达到极限破坏状态。程序自动根据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到破坏滑动面,同时得到边坡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土体达到临界状态,发生剪切破坏。当土体材料的抗剪强度参数c和φ分别用其临界抗剪强度 cf和φf所代替后,结构将处于临界破坏状态,其中:
cf=c/Fs φf=arctan(tanφ/Fs)(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弹塑性分析时,需要求解一系列折减后的强度参数c′和φ′的值:
c′=c/R φ′=arctan(tanφ/R)(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外荷载不变的情况下,将土体强度参数按(2)式进行折减,从而得到新的土体强度参数c′和φ′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不断增加折减系数R,反复分析边坡内的应力应变情况,直至土坡达到极限状态,此时的折减系数R就是所要解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可以莫尔应力圆来表达强度折减过程(图1)。在图1中,莫尔圆表示其中的一点的实际应力情况,而AA、BB和CC三条直线分别表示土体实际的强度包线、强度指标通过折减后所得到的强度包线,以及剪切破坏时所得到的极限强度包线,莫尔圆的所有的部分都处于土体实际强度包线之内,表明了该点并未发生剪切破坏。通过折减系数的逐渐增大,莫尔圆与强度的安全系数为Fe=1.01,所得这个数值与极限平衡法给出的Fe=1相近。随着强度指标折减后得到的土体实际强度包线(图1中的直线BB)逐渐靠近,土体的强度也逐渐得到发挥。当折减系数逐渐增大到某一个特定的值时,莫尔圆会与折减之后得到的强度包线相切(图1中的直线CC),则此时所发挥的抗剪强度与实际剪应力达到临界平衡。
3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焦作段干渠地面高程一般在95~110 m,覆盖层由冲洪积物构成,以壤土、黏土、细砂及泥卵石为主。在该渠段的全填方渠段取一均质渠道断面,其渠底高程是95.7 m,渠堤高程106.32 m,填高10.62 m,边坡坡度为1∶1.75。填筑渠道土体容重为20 kN/m3,黏聚力为12.38 kPa,摩擦角φ是20°,弹性模量取为10 000,泊松比取0.3,密度为2。地基土容重为20 kN/m3,黏聚力φ为20 kPa,摩擦角φ是15°,弹性模量取为10 000,泊松比取0.3,密度为2。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渠道模型,见图2。其中地基面向下取9.38 m,对模型设置截面特性并赋给相应的区域;通过对渠道边坡所有区域施加体力为-5,以此来模拟边坡的重力荷载;边界条件设置是对模型两侧的水平位移和模型地基底部两个方向的位移进行约束。采用四节点平面应变单元对模型进行网格剖分,见图3。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安全系数与破坏区塑性应变的变化过程
本文通过对边坡顶点、坡脚处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与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以塑性区贯通作为此判据的补充。采用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获得该边坡所需稳定的安全系数,强度折减系数F=1.0为边坡初始位置,即由土体的抗剪强度的参数值c、tanφ,代入软件ABAQUS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所需初始的位移场和应力场;接着以0.1的增幅逐渐增大折减系数,相应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折减系数时的位移场和应力场。通过观察坡脚、坡顶的两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随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加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F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见图4和图5)。
图4、图5显示,如果以数值计算不收敛作为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的评价标准时,所对应的场变量FV分别为1.99、1.98,即安全系数为Fe=1.99或1.98,所得这个数值与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给出的Fe=1的相差甚远,均过高地估算了高填方渠道边坡的安全性。但是,图4征点水平位移有一个明显的拐点,如果以该拐点作为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的评价标准,则对应的场变量FV为1.01。
而图5中若以特征点竖向位移的拐点作为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的评价标准,所对应的场变量FV为0.97,即安全系数为Fe=0.97。这两个数值与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给出的Fe=1比较接近。可见,本文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特征部位的位移拐点来确定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是合理可行的,而且明显高于以数值计算收敛评判方法的计算结果。
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应变的发展过程见图6。边坡失稳时边坡内存在塑性区相互贯通情况,能真实地反映坡脚和河床的破坏情况,这个破坏是一个局部扩展以至贯通后形成滑裂面的渐进破坏过程。
4.2 不同土体参数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4.2.1 土体弹性模量值与泊松比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弹性模量值E、不同的泊松比μ,分别对高填方渠道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见图7、图8。
从图7、图8可知,随着土体弹性模量E、土体泊松比μ的变化,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均维持在0.97左右,可见土体参数弹性模量E、的变化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4.2.2 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黏聚力参数、不同的内摩擦角参数分别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见图9、图10。
从图9和图10可知,随着土体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也明显增大,可见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有很大影响。
5 结论
(1)渠道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塑性应变发展过程表明,土坡破坏是一个局部破坏逐渐扩展以至贯通后形成滑裂面的渐进破坏过程。
(2)土体参数分析当中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有很大影响,选取时需慎重考虑。
(3)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不仅适用于高填方渠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等复杂情况,而且在实际工程当中也具有实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费康,张建伟.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FEI Kang,ZHANG Jian-wei.ABAQU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M].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10.(in Chinese))
[2] 王中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计算中的应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3):27-30.(WANG Z hong fa.Application of strength reduction FEM in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J].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2009,5(3):27-30.(in Chinese))
[3] 甘桂其.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分析边坡稳定性[J].甘肃科技纵横建筑设计, 2008,37(2):112.(GAN Gui-qi.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J].Architectural design aspect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7(2):112.(in Chinese))
[4] 刘杰,姜军涛,姜晓峰,等.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分析法[J].低温建筑技术, 2010 (11):79-80.(LIU Jie,JIANG Jun tao,JIANG Xiao-feng,ZHAO Can.Finite element strength reductio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J].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2010 (11):79-80.(in Chinese))
[5] 王琛,石湛.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连拱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 (1):165-168.(WANG Chen,SHI Zhan.Even the hol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trength reduction FEM arch tunnel[J].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dition,2011 (1):165-168.(in Chinese))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决研究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
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具体演变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一是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统的观点,根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是过程分析,与静态分析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引入时间因素,同时涉及因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变量变动情况。动态分析研究的是过程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而静态分析研究的状态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
二、以上分析方法在实际经济问题中运用的探讨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在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例如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一文》中回顾目前最前沿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推广增长模型,将气候变量纳入增长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ArcGIS的测算地理影响因素;运用OLS、SpatialLag、SpatialError、Spa-tialDurbinModel等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空间效应分析,着重分析空间溢出性和收敛性等方面,研究空间效应是加强还是减弱。就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以定量和实证分析为主,其中在实证中运用Ar-cGIS插值方法获取气温和降雨量的数值,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稳定性的邹氏检验,残差值得Moran’sI检验,估计空间面板数据中的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和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DurbinModel),具体估计方法涉及固定效应(FixedEffects)和随机效应(RandomEffects),模型选择的检验方法主要有Wald检验和LR检验,空间Hausman检验等。在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计算成为可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综合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发现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是大量运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本论文一个最显著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局部微观上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过程细分为五个阶段,同时又每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步式的研究,这是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的体现。文章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则是运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概论和述评的形式来分析,同时紧密结合系统分步研究的内容,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文章全文利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并在全文交替运用,章节内部各段落之间,独立的章节之间,均有涉及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运用。
(三)宏观与微观分析的运用
在农业经济学中,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宏观就是大和整体的意思;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微观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大和整体范畴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小和部分范畴属于微观方面。因为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要受宏观的约束,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约束,所以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运用
影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会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均衡,引起均衡点的移动这就需要利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文章从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相结合,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通过结构建模和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长期动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且乡镇企业贷款有助于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表明在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三、结论
论文关键词: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农业
1传播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
传播活动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追求一定的效果为先决条件的。就农业传播而言,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农业活动,也就有了农业信息的传播,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思考、发现和创造就是农业信息传播的内容。千百年来,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都仰赖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之后所引起的受传者思想与行为的变化。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农业信息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业生产技术和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积累,实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促进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
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模式,推进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
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各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能微不足道,有的可能引人注目甚至轰动一时,更有经久不衰的,也有潜移默化的,这些都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效果的实质所在。
任何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都可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构成受众的变化
如受众因获得信息而增长了知识、智能(能力的提高),改变了价值认知、关切态度和行为模式等。
2.2农业信息的特征影响
如农业信息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内隐性、积累性和恒常性,而且具有层次性和多面性,这些特征性质决定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
2.3效果形成过程
农业科技信息的扩散和效果的形成过程可大体分五个阶段,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技术、媒介的传达、主要受众接受、次要受众接受及受众全体的接受程度。
2.4影响农业信息效果的形成因素
(1)人的因素:包括传播者(编、导、播)、中介者(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受众(信息接受者的立场、经历、智能、心理、兴趣、个性特点等);
(2)信息因素:所传达的信息的真实性、新颖性、适用性及信息的可接受度等;
(3)媒介因素:各种媒介的成功应用,如书、刊、报、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及受众的范围与接受程度。
3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目前,有影响的传播研究方法的专著,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但是,专门研究传播效果分析方法的著作却很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传播学认知度的提高,很有必要在深化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把传播效果分析研究提到议事日程,这既是传播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传播效果的需要。
3.1定盘分析法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发展过程来看,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性质,首要就是把握事物的量,因为,只有把握一定的量,才能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性质及各因素的关系,进而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调查分析法。
3.2定性分析法
在信息传播效果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传播效果做进一步的分析,也就是定性分析。
目前,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在传播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在有些传播学的著作中已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并提出了一些定性分析方法,比如实地观察法、小组座谈会法、深层访谈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一些中性的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在定性分析中也可以使用,包括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法在定性分析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在实践中,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使用的,所不同的是对于获取结果(材料)的分析上有不同的角度。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可以使定性分析更精确化,只有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尽管这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能等同的,更不能相互替代。就其分析方法来讲,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调查分析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分析法。
4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理论分析法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的科学抽象分析法。根据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传播效果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专题论证法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会碰到许多专题,可以针对某一个专题采取无结构的、面对面的、直接的论证。这种论证既包括“正面”的论证,也包括“反面”的论证,这两个方面的论证对于研究传播效果都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反面”的论证,有时比“正面”论证对研究传播效果更有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一个时期很难确定传播效果的性质,有时“反对”者的观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正确”的观点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由于采用专题论证法所研究的问题比较集中,正反面两种观点所借用的材料既广泛又有代表性,便于深化研究传播效果。
4.2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既是研究传播效果常用的定性分析法,也是其他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个案分析法的关键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否则,即使个案分析如何深刻,也不可能解决带有普遍性的事物所要解决的问题。个案分析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个案。选择适当的个案,如农业实用图书,现在的图书传播体系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通过新华书店渠道销售,存在着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此体系可作为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基础。
(2)选择个案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图书出版和销售体系的研究,可得出媒介具有二重性的结论,并为媒介的产业功能及宣传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济方面的准备。目前,理论界对媒介二重性理论和媒介产业化经营理论不仅已形成共识,而且是定性分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依据。
(3)延伸性研究。在对已选择的个案进行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延伸性研究方法.把个案研究成果扩展到相关领域,比如报业领域、网络领域等,进而形成系统的媒介传播理论。
(4)归纳性研究。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个案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点的分析,寻找到一种理论的基本架构,并确定选择的个案在宏观的理论架构中的位置。归纳性研究不是指对个案研究本身的归纳,而是把延伸性的研究成果用归纳的方法把已形成的宏观理论系统化,进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应用性研究。定性分析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抽象出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并能够科学的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比如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传播效果理论,进而解决传播过程中的各类相关问题。
4.3集成研究法
集成研究法是定性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把前人或别人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其系统化、理论化。目前,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已有许多传播学研究者或传播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现在可以运用集成研究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进而指导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为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4.4抽象研究法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理论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传播内容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具有复杂性。传播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受众群体必须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否则,所谓的传播效果就难以实现;受众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同样的传播内容对受传者影响度的差异性,进而影响着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传播者的决策行为。抽象研究法可以从这些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来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为传播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4.5科学预见法
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运用科学预见法来研究传播效果,对研究者有很高很具体的要求。第一,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传播学和应用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或创立具有传播学前沿的理论性问题和新理论。第二,占有翔实的材料,并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是非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在正确认识现有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传播效果作出科学的预见,才能很好地把握人类传播活动的方向。
5结论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研究传播效果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目前传播学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理论传播学,还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各分支学科,都应该重视对传播效果的研究,都应该注意对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运用,这是传播学发展面临的一种新课题。这两种方法运用得好,传播学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新的应用传播学及其分支学科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否则,只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主体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有所不同,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如投资者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过程中伴随着投资风险,所以它们的分析内容是企业经营趋势、投资风险、收益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从企业的管理者看,企业使用这些资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企业向所有者及债权人承担着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即资产必须保值和增值,对资产的运用要能够使得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资收益、按约定条件向债权人偿付资产。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面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才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的。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研究能够提示由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二、财务参与决策是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财务参与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直接参与研究有关的经济信息,制定经营目标的措施。
1.综合性强。财务管理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价值形式进行综合性地反映。财务管理的这一特征表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
2.覆盖面广。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这是企业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在企业里,一切者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与资金有关。首先,各个部门如果没有资金作为基础,任何部门的活动都不能进行;各部门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收入,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3.敏感性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都可迅速地反映到企业财务上,并影响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经营活动是一个整体系统,每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从而影响企业整个财务状况。这就要求企事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能过自身的工作,密切注视外界的变化,及时提供财务信息,反映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企业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分析方法运用
经济活动分析中的一般分析方法实质上是经济活动分析的程序或步骤 ,不是什么分析方法。本人认为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应由两大部分构成 ,即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法。所谓定量分析方法是借助于数学模型 ,从数量上测算、比较和确定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数额 ,以及各财务指标变动的影响原因和各因素影响大小的一种分析方法。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中应用数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开始充分应用数学的逻辑性和推理性,作为经济分析推理的工具,如现代经济分析中所采用的数理统计分析、线性规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但定量分析方法并不是将众多的数学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按照建立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既要有财务分析的事前预测分析方法,又要有财务分析的事中控制分析方法,还要有财务分析的事后总结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法。所谓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说明。定性分析的方法一般有:
(1)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是分析人员在了解过去和现实资料以及定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内外条件变化,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
(2)会议分析法。会议分析法是由分析人员召集对分析对象熟悉情况,有经验的有关人员开会,按照预先拟定的分析提纲进行分析、研究、讨论。通常采用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方式,或者开现场分析会议的方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把各方面的意见整理、归纳、分析来判断未来的情况并做出分析结论。
(3)专家分析法。专家分析法是邀请一组专家开会座谈,在互相交换情报资料,经过充分讨论的条件下,把专家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做出综合分析判断,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修正。所谓专家是指对分析对象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如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会计专家、审计专家等。这些专家可以是厂内的,也可以是厂外的。专家人数不宜过多,但分析的内容必须集中,或对某一关键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这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分析方法。它与会议分析法有相同的优点,但基础同样是个人的直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正交分析法;敏感性分析;
1、正交设计的基本思想[1, 2]和原理
敏感性分析法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研究对象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而判断其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正交试验设计中,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一般采用正交表来安排因素。正交表一般包括因素,水平,试验指标。
2、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我们在对正交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极差分析法研究;另一种是方差分析法研究。
由于极差分析研究只得到因素对试验指标研究影响的相对大小,无法确定出每个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研究显著性。而采用了方差分析研究时,可以研究克服极差分析的缺点。所以,在衡量两种方法优越的研究基础上,选择方差分析法研究对本文正交试验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实例
3.1 滑坡工程概况
青化寺滑坡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姚店镇北侧延河及其支流蟠龙河交汇处。该区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间高两侧低,总体由西向东倾斜,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最高处位于滑坡后壁的青化寺附近,地面标高为1048.01m,地面最低处位于滑坡前缘剪出口位置,地面标高为920.0m,其中滑坡体地面标高为913.88~1010.83m,高差约97m。
该滑坡经过第一次大规模整体滑动后,在原有滑坡体的两侧由于雨水、河水、冲沟等的侵蚀、影响,在该滑坡的南、北两侧再次发生失稳,又产生了第二次滑动,在地貌上形成中间地形略高的原残留滑体(Ⅰ级),南北两侧地形略低的新滑坡(南侧Ⅱ级滑坡和北侧Ⅱ级滑坡)。
3.2 试验指标与因素水平选取
根据室内试验资料和勘察资料得出,本文选取滑带土的内聚力c、内摩擦角φ、滑坡体至地下水稳定的高度H、地震(α)、荷载q和研究滑体重度γ6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各因素水平划分详见表 1。
3.3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
3.3.1 正交试验方案与计算结果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思想,选择6 因素正交表研究安排试验,选择3组水平6个因素,试验次数有18次,记为L18(36)正交表。通过分析青化寺滑坡地质勘察资料认为,该滑坡面圆弧形,采用简化Bishop法计算B-B’剖面天然状态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根据选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2。
3.3.2 方差分析
根据方差分析方法,将6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系数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进行分级,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3。
根据表3可以由方差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上述6种因素中,只有地震作用影响因素对青化寺滑坡的稳定性呈无显著性影响。地下水影响因素和坡体上的荷载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影响因素内摩擦角与粘聚力对对坡体稳定性次于影响因素地下水和荷载,呈现出显著影响;而影响因素容重表现出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现给出6个因素的敏感性影响因素排序的结果:地下水>荷载>内摩擦角>粘聚力>滑体重度>地震作用。
4、结论
(1) 以青化寺滑坡作为工程实例,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滑坡的6种因素中,各因素的敏感性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滑带土内摩擦角、滑带土黏聚力、滑坡地下水位、地震、滑坡体容重。
(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地下水位、滑坡体上的荷载2种因素对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具有高度显著性影响; 滑带土黏聚力、滑带土内摩擦角呈现出显著性影响,而地震作用对滑坡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