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乡镇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发展趋势

第1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乡村乐班;风俗传统;现状;农村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41-01

一、乡村乐班在苏镇地区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苏镇地区的乡村乐班形式与现状差异较大,我们就逐个进行分析。

首先,镇江的民间乐班与苏北地区颇为相似的,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民间乐班,其娱乐性以及功用性还是非常突出的,当地婚丧喜事运用乐班,可以形成这样几种效应:乐班奏乐营造婚丧氛围环境。乐班奏乐辅助宗教民间乡土仪式,这里所奏乐曲是规定俗成的,仪式音乐的历史相传年代久远,值得发扬传承下去;乐班演出满足参与老百姓的文娱需求。以乐班作为演绎平台,将广泛丰富的文艺节目奉献给乡村老百姓,提高他们的娱乐兴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在相亲邻里体现;乐班哭唱怀念诉说逝者一生的悲怨人生,将所有苦怨哭唱诉出,才能使灵魂安乐离去。这些效应基本趋于进步的发展走向,当然不免也会在部分乡镇地区的乐班里,出现低俗节目等问题。在镇江地区的民间乐班,艺人大都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老百姓对于乡村乐班也没有太多的意见和争议。这是一个非常协和的状态,它给老百姓带来了娱乐,给艺人带来了温饱,相信在近二十年来乐班将会一直稳定的持续下去,至于二十年之后,中年一代的人们是否还会坚持乡土民间习俗请用乐班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考证,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在青年(二十年后中年)的人群进行市场调查,看是否赞同继续延用,并对其父母是否支持请用乐班进行调查。其效应所在也体现出在镇江及周边一带的民间乐班近期会稳定持续的发展。

其次,苏州的宗教乐班,是在江苏地区有突出特点的乐班。此乐班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当地信奉佛教和道教,对待和尚和道士都非常尊敬,这里的老百姓在不同的活动中都有请用宗教乐班,比如祝寿,婚庆,丧事活动等,老百姓心中有佛,所以他们会根据佛家仪式对自己或者身边家人的灵魂进行洗礼,这里所用的仪式就包括奏乐仪式,宗教乐班起到的作用就是辅助宗教仪式完整顺利的进行,奏出的音乐还可以起到让逝者超度或让婚喜者得到祝福的作用。这种请用宗教乐班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我们同样支持这样的乐班继续发展下去,但是也要防止过于迷信的仪式存在。从整体角度来看,苏州当地以及乡镇的这种宗教乐班,将会持续发展下去,因为这是一个地方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习俗,更重要的是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的家族以及个人心中都有着同一个信仰,这种信仰的持续也会一直带动这整个宗教乐班的持续发展。

二、总结

为了让乡村乐班在苏南地区更好的发展和延用下去,又可以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予以实施。方案如下:

1.乡村乐班的分类问题。首先在苏南地区,乡村乐班的演奏形式差异就很明显,如再与苏北地区进行比较研究,那更加坚定了我们需要对整个江苏地区乡村乐班形式的分类划分。当然根据江苏地区乐班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有这样几种乐班色彩片:苏南色彩片,苏中色彩片和苏北色彩片,在其色彩片的周边还构有各种形式种类特殊的色彩交汇面。苏南色彩片的乐班特征是:宗教乐班占据主体,民间乐班辅助。苏中色彩片的乐班特征是:宗教乐班与民间乐班运用平衡。苏北地区色彩片的乐班特征是:民间乐班占据主体,宗教乐班辅助。当然在这样整体现状的小范围内,也会出现很多相反的案例,这就会与人员迁移和家族传统有关了。

第2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交换空间 体验 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1999年,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时代,电视产品也受其影响并深深烙上体验的痕迹。电视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最终是一种体验,一种充满感情的力量、一种感觉上情绪上甚至是精神上的体验,《交换空间》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以“真”为特色,以“人”为核心,以“秀”为手段,以实现目的为过程,既纪实又将“秀”贯穿始终。《交换空间》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情节中将信息传播与提供服务融为一体,为受众创造了独特的体验效果,使受众获得了感官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第一,参与体验:你的房子我做主。《交换空间》是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参赛选手是从全国各地千百个报名家庭中选出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48个小时之内,他们在专业设计师的带领下,亲自挽起袖子参与装修,体验装修中的酸甜苦辣,获得了一份独特、新鲜的感受。选手在屏幕上的举手投足,不是在表演,不是在作秀,而是在劳动,在创造,在发挥自己的无限创意,在努力为对方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这其中,没有编排,没有做作,一些都自然而真实,让选手真真切切地参与了其中。同时,《交换空间》也很重视调动电视机前观众的积极性,鼓励观众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娱乐体验:变个惊喜送给你。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向消费文化转型,“娱乐”成为电视节目流行的标识,被众多影视剧与综艺娱乐节目宠坏的观众更偏爱节奏轻松快乐的节目。《交换空间》作为一档轻松愉快的服务类节目,主打“快乐”牌,为观众制造了各种悬念,为选手和观众准备了众多惊喜,使其从中获得了一种娱乐体验:48小时后,会装修成什么样子?旧物改造会变成什么样子?交换了空间让对方改造的选手们会是什么样子?当一切悬念揭晓,当收房之时揭开蒙在业主眼上的红布:大声的惊喜尖叫,涌出的感动泪水,甚至因激动而表达不清……选手们这种巨大的情感爆发,往往会打动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观众也不由自主的会心一笑,感同身受,这也是《交换空间》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时刻。

第三,情感体验:中国人最在乎“家”。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以“家”为核心的文化。中国人很重视“家”的完整和美好,并从中获得巨大的生活动力和莫大的幸福感。《交换空间》栏目以“家”为共感源泉,用每个人都期待拥有的舒适优美的家居环境,找到了受众普遍存在的隐在共鸣点。《交换空间》正是抓住了中国人对家的抹之不去的情结,将所有将要家装的、正在家装的、已经家装的,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群都列为了收视对象。而在节目具体环节设置上,800元装修的节俭,搜街时的货比三家,改造旧物的绿色环保……这些都是符合中国人普遍心理的。同时,《交换空间》还在每期设计不同的主题,“中国心中国情”,“春日暖阳和水晶之恋的碰撞”,“田园式维多利亚的浪漫”等等,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完美融合。

第四,审美体验:打造最完美的设计。《交换空间》主题曲中有一句简洁温馨的歌词:“自己动手改变它,一个做梦的地方……”节目中呈现的是二次装修,其实就是要传达给观众一种生活态度――倡导个人的创造精神,鼓励个人的设计理念。参赛两队要做的就是,在48小时之内,运用有限的8000元钱,发挥无限的创意,用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对方和观众的青睐,打造一个实用、温馨、独特的家居。“从创造的角度看,真正的电视创造是激活‘创造’的创造。”创造所带来的具有冲击力和巨大反差的审美体验,不光让观众获得了感官的满足,更为他们的学习借鉴提供了灵感。

“点亮空间、制造娱乐、提升感情”,这是《交换空间》的宣传语。它正是以节俭装修为理念,秉承快乐装修的原则,倡导参赛者自主动手,彼此交流创意和情感,重塑家居空间。《交换空间》让受众在获得各种独特体验,保障观赏性的同时,也获得装修知识、家装创意、家装常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使自主动手环保家装、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节目过程中,选手和选手之间、选手和设计师之间也在不断地磨合中交流、理解,和谐相处。不但交换了空间,交换了理念,更交换了感情。

纵观《交换空间》走过的几年,“敬业、勇气、创意、环保”是对它的最好诠释。强调受众体验,注入文化内涵,将信息传播与提供服务完美融合,《交换空间》走出了一条真人秀发展的新路,真正实现了心灵和居所的牵手。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经济新潮社.2008-1-27.

[2]李翔,钟鸣:谈真人秀节目《交换空间》的创新表现.电视研究.2007(2).

第3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1 存在的现状

1.1 乡镇图书馆(室)现状

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有的乡镇没有专门的公益性图书馆(室),有的乡镇图书馆(室)没有达到一定的藏书量,报刊、音像制品也很少,资料几年没有更新,运行效率低下。有的乡镇图书馆(室)形同虚设,没有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

1.2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缺乏一种长效机制,其运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是配套资金落实较差,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质量。二是农家书屋硬件设施“屋”的问题。有的村农家书屋的“屋”挤占村办公室部份办公场所,有的村甚至将配送的书籍报刊摆放在村干部住房角落里,没有专门的阅读场所。三是部分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版物登记、摆放不规范。目前,西部地区一些农家书屋由于缺乏资金,没有聘用专职农家书屋管理员,管理员是由村干部兼职。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大多数时间没有向读者开放,特别是在偏远村庄外出年轻人较多,光顾农家书屋的读者很少,读者的寥寥无几和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些农家书屋成为一种摆设。

1.3 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工作联系较少

在业务指导、资源共享、工作交流、资金争取、活动开展等方面交流合作较少,常常是各自为阵。

2 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2.1 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的兴办,要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有的乡镇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室),需要进行馆(室)的修建,购置设备和各类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已经建起来的图书馆(室)也需要添置设备,要不断增加更新各类书刊资料。有的村将书刊、光盘资料摆放在村干部家里,没有专门的藏书、阅读场所,农家书屋的“屋”需要单独修建或者在修建其它村办公用房时统筹解决。这些都要求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的修建以及设备、资料更新所需资金从何处来,目前尚没有非常明确细致的规定。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资金可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解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解决。

2.2 建立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交流合作机制

由于体制的原因,造成人、财、物方面的不同管理。但是,两者都处在农村最基层,在人员培训、图书资料共享、活动开展、资金的争取调剂使用等方面有很广阔的合作空间。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政府的领导协调作用,制定相关的交流合作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部门间的关系,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和部门业务工作交流合作情况等。另一方面乡镇图书馆(室)之间要主动密切工作联系、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就能扭成一条绳,合力开创新时期农村图书事业崭新局面。

2.3 利用图书馆(室)人力资源优势,规范农家书屋管理

促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图书馆(室)的作用,培训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要加强区级图书馆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乡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乡镇对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目前,农家书屋一般没有聘用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这些人缺少图书管理经验,其业务技能有待提高。因此农家书屋要选聘有一定文化层次、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同志做管理员,同时建立培训制度。乡镇图书馆(室)可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必要的书刊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培训,讲授图书馆基本知识、图书馆工作流程、图书的日常管理等知识,这对于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探索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建立当地图书馆、机关学校图书室等与农家书屋之间出版物交互流动机制,盘活“ 三农 ”出版物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流通。提高出版物的使用效率要利用共享工程,为农民读者提供电子资源服务。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让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可以率先在地区内建立局域网实现互联互通,将市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和学校机关单位图书室建立共享平台,实现电子书籍资源共享,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2.5 依托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提高农家书屋文献保障能力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民生项目,农家书屋的建设首先要注重实际,要使农家书屋与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要有针对性,以吸引农村读者,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由新闻出版部门组织配置。农家书屋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应配置以农业技术类、生产加工类的图书为主。并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充实、调整、扩大、完善图书种类。二要利用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图书馆的援助。要利用市、县(区)、乡公共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优势,争取这些图书馆的援助,以丰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如图书馆可将每年定期下架的、剔旧的文献,尤其是过刊,赠送给农家书屋。实行市、县(区)级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室)对村级农家书屋挂钩帮扶制度。由图书馆定期挑选一批适合农村读者的图书借给农家书屋使用,农家书屋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归还图书馆,从而使农家书屋的读者共享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2.6 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联合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当前,我国农村的经济越来越好,但农民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认为,乡镇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除了提供书刊借阅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提升农民群众的读书兴趣。每月举办一次弘扬“农村文明新风”、“爱书读书”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以“三农知识”、“农村环境卫生”、“农村产业发展”等为内容的知识讲座;积极开展荐书、咨询服务活动;另外,开展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读书活动,组织孩子们在每周星期六集中读书,推荐有教育意义的动画故事、童话故事、卡通等,集娱乐、学习、教育为一体。通过读书知识竞赛、三农知识抢答,评选出“读书之星”优胜奖,以示精神激励,同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为获奖者颁发实用的生活品作为纪念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读书热情,有力促进了当地的读书活动。

第4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劳动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

劳动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来源之一,劳动收入可以通过消费和投资这两种主要途径来影响经济的发展。中国刚建国时,片面追求收入的平等分配,大大打击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改革开放后,“按劳分配”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劳动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数目很大,农村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劳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劳动收入在中国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有下降的趋势。这一相互矛盾的现象对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外,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的经济也极具特色。中国经济的特征主要有:面对非常大的国际经济压力;国内经济的各项宏观指标有所下滑,宏观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对部分领域的投资增速下滑;居民消费难度加大;输入性通货膨胀导致价格上涨等。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威胁,如何突破重围,实现经济增长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劳动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所以劳动经济也要考虑这些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全面认识中国劳动经济的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分析制约与促进劳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究中国特色劳动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寻找更加高效的劳动经济发展策略,促进中国特色劳动经济甚至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劳动经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经济逐渐走向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已经和建国初期的劳动经济状况想去甚远。中国劳动经济的现状如下。

(一)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在各相关方的努力下,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不断的得到了完善,很多新型科学技术也应用到了劳动经济的发展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劳动力得到了释放,与此同时,城市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劳动经济已经成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国民经济体系越来越健全。

(二)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劳动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农民靠种地所得收入不多,难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甚至导致农村收入与城市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科技的进步,农村劳动力有所剩余,农民可以离开农业生产,进入城市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存在推动了中国劳动经济的优化,使劳动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总而言之,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经济发展。

(三)乡镇企业增长速度慢

与城市相比,我国的乡镇经济增长也较为缓慢,难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这样就进一步导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乡镇企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乡镇企业大多起步晚,起点低,经验不足,导致乡镇企业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差的乡镇企业被社会经济所淘汰,更进一步导致了乡镇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形成恶性循环。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制约劳动经济发展

基于前三点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是劳动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较低,这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融人城市各行业的难度,在城市中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被迫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最终制约了劳动经济的发展。

(五)经济环境制约劳动经济发展

阻碍劳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经济环境的制约。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可能完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所以农村以及乡镇必须思变,从内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城镇化发展依旧处于起始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农村以及乡镇无法妥善处理剩余劳动力,对劳动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六)制度环境制约劳动经济发展

阻碍劳动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制度环境的制约。回顾以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我国一直在实行的,这导致了城市更多的进行工业发展,而农村更多的进行农业生产。另外,城乡间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不能面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了对劳动力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有甚者,有些地区为了照顾城镇下岗职工,甚至出台了很多不利于农民工的政策,导致很多已在城镇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清退,严重阻碍了劳动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产生社会问题。

三、中国特色劳动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劳动经济现在面对的状况不容乐观,但值得欣喜的是,国家、社会等各相关方都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劳动经济的发展问题,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国的特色劳动经济的前景非常光明。那么,中国特色劳动经济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向“人才红利”

众所周知,中国由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其实可以享受到很多“人口红利”,即由于众多的劳动力数量而带来的好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红利”很难有效且长久的促进劳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必须转向“人才红利”,才能取得长期且可持续的发展。

“人才红利”要求充分利用人的才能,解决好人们就业难的问题。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形成人才过剩的现象。而与此相对应的,对农民工的需求逐渐增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成为稀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劳动经济需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每个劳动力的优势。

(二)“国际劳动”成为新趋势

中国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都越来越多,政府、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快产业之间的对接合作,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促进我国劳动经济的发展。

(三)劳动者倾向于创业

以前,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更多的是“被动就业”,劳动者对这样的工作的积极性较低。但是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的劳动者开始向主动创业转变,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劳动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进行相关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教育方面则应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的教育体制,市场应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法律应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公平就业

随着劳动者意识的觉醒,劳动者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公平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公平就业,在法律法规方面,应提高相关的制度保障;在劳动者思想层面,应该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维权意识;在第三方力量方面,工会组织等第三方的谈判权利应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方面,应该深化相关的体制改革。

(五)劳动者行业状态转变为“体面劳动”

以往,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十分低廉,导致我国工人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遭受到很多压榨,却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识去改变这种局面。但是,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了优化升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现在以及未来我国的劳动力可以从事“体面劳动”,得到更高的劳动报酬以及福利保障,有效促进了我国劳动经济的发展。

(六)集体主义

长久以来,我国奉行的是具有从属性的个体劳动关系,导致劳动者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经常单兵作战,不懂得合作。集体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现在逐渐被社会所认可。

为完成向集体主义劳动关系的转变,相关的法律政策应该得到完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在协商机制中的作用,劳动者也应加强集体劳动关系的意识。

(七)劳动关系向“合作”转变

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在中国已经被广泛应用,不仅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员工具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企业员工以前只是单纯的“打工者”,现在却逐渐向“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四、总结

对劳动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首先要考虑劳动经济的现状,然后再结合政策等因素对劳动经济发展进行探究。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劳动经济,中国的经济状况非常特殊,国情也和其他国家差别非常大,中国的劳动经济,可以称为特色劳动经济。本文就是基于中国劳动经济的现状,研究了中国特色劳动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劳动经济的现状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劳动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增长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素质制约劳动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制约劳动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制约劳动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劳动经济现状下,中国特色劳动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向“人才红利”;“国际劳动”成为新趋势;劳动者倾向于创业;公平就业;劳动者行业状态转变为“体面劳动”;集体主义;劳动关系向“合作”转变;雇佣时间向长期发展。

通过本文对中国特色劳动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政府、企业等相关机构可以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出适宜的经济发展策略,来有效促进中国特色劳动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中国经济水平。总而言之,本文对中国特色劳动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参考文I:

[1]杨宜勇,张强.当代中国特色劳动经济的变化特征[J].中州学刊,2016,(10)

第5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部长带头上讲堂

强化责任敢于担当

8月18日上午,镇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忠菊作了主题为“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的专题讲座,分享正确认识压力的能力与心理调节的方法。她说:“作为宣传思想干部不仅要学会减轻自己的压力,正确进行心理调节,还应主动承担起调节社会人压力的重要任务,引导社会人竖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专题讲座紧紧围绕主题,重点讲述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等内容,形象地以数字“1000000…”表述了健康与金钱、权利、地位、荣誉、社会名声、美满家庭等的关系,再配以轻音乐,让听课的人心情舒畅,听得入脑入心。

通过讲座,蔡忠菊勉励大家要以健康为重,切忌为了金钱、地位、荣誉、名声等贪图安逸快乐与腐败沉沦。讲座结束后蔡忠菊还向大家现场推荐了自己阅读受益的两本书籍,一本是《阳光心态》,另一本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精选干部上讲堂

提升干部整体能力

今年,镇远县致力于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将“宣传部长上讲堂”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培训课堂,精选宣传干部在党校干部队伍培训班上做专题讲座。通过多场宣讲后挑选出两名班子成员到县委党校培训班作主题为“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本职工作”和“文化旅游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培训对象为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以及党务干部。

通过专题讲座,既达到提升宣传干部“动脑、动笔、动嘴、动腿”的能力,又能让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当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全媒体时代对党政工作的影响,学会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本职工作,整体提升干部队伍应对新媒体的综合能力。

入乡镇进社区

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镇远县自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以来,已开展70余期宣讲,其中进乡镇乡村、社区30余期次,深受群众欢迎。

镇远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主任科员李镇江每年都应邀到县直机关和乡镇讲课,内容包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讯员培训、党的理论、群众工作法等,让广大党员干部从理论上、业务上、工作作风上受到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今年以来,镇远县委宣传部结合“两创一满意”工作开展,精心选题,认真准备课件,到舞阳镇12个社区、部分乡镇村寨进行宣讲,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民族精神观和文明素质。

第6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问题城镇建设多元化用地需求

1固始县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口户籍政策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造成固始县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压于经济发展水平。

1.1城镇化水平较低

由于固始县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区位和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作为一个灾害频繁的贫困县,造成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比较缓慢。城镇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集聚阶段。到2000年底,只有8个建制镇,城镇化水平为1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0.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

1.2城镇的量少,人口规模小

全县33乡镇中,仅有8个建制镇,其中城关镇、黎集镇、蒋集镇、郭陆滩镇、往流镇、陈淋子镇等六个镇为老城镇,由于大多数乡的经济实力较差,乡改镇的步伐较慢。城镇分密度2.7个/千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4.1个/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城镇不但数量小,而且规模小。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和第三产业滞后,尚不能很好地直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功能薄弱,总体规模偏小,建成区面积只有19.6个/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73人,占全县总人口11.63%。与160多万人口大县地位很不相称。多数乡镇基本以单一的行政中心为主,并有传统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和小规模的集市贸易,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薄弱,职能单一,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城镇规模小影响了城镇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承担带动全县发展的重任。

1.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道路狭窄,建设标准低,交通拥挤;二是自来水普及率低;三是排水设施不完善,下水道普及率低,很多建制镇未铺设排水管道,污水排放及处理问题严重;四是环卫、通讯、环保设施、广播、电视、教育、园林绿化设施、消防、防震等综合防灾设施及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企业和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1.4沿公路布局的不合理性。

许多小城镇主要是依托过境公路发展后,形成了“要想富,占公路”的观念,使得许多小城镇的建设沿路拓展,公路不仅有小城镇内部道路和过境交通的双重功能,而且沿路形成商业市场,难以形成小城镇的完整形态和合理布局。

1.5农村城镇化的表面性。

一是小城镇职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主要职能仍停留在为周围农村地区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行政及文教服务的初级阶段,经济的主体仍然是农业,小城镇集聚要求的第二、三产业还处在资要地位。二是土地松散,固始县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普遍偏高,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的比例较大,“一户一楼,一家一院”的传统农村型居住方式仍是目前小城镇居民普遍采用的居住形式,从而导致土地松散,人口松散。三是规模偏小,集聚功能偏弱。80%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在5000人以下,起点低、规模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制约了二、三产业集中区的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小城镇的就业机会不多。

2固始县城镇发展趋势

2.1固始县城镇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农步扭转。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已成必然趋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已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当前县域经呈出一主两副四重点的城镇体系分布格局,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段集、三河尖为二翼,以黎集、蒋集、胡族、往流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为节点的职能结构完善,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网络,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城镇的发展处于极化过程,县域内各种经济资源要素都在向县城集聚,城市处于快速膨胀过程。

2.2城镇建设投资呈现多元化

建设小城镇的关键是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但基础设施的投资较大,资金从何处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始县已走出一条成功道路: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来推动小城镇发展,走以地建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路子。对经营性土地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制度,几年来通过拍卖土地,积累资金上亿元,有力的支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设施的使用效益,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金,大胆引进外资。通过有偿转让道路、公厕等城市公共设施经营权,对城市道路、路灯的广告进行招标,出让公益设施冠名权,获得城市维护资金。县城建设已形成企业,民间投资,政府等多元投资机制。

2.3城镇规划成为指导城乡建设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全县33个乡镇都已委托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完成新一轮的整体规划(2000—2020年),城镇规划编制的完成,避免了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突出了自然及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各地的种种优势,为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3用地需求预测

2000年底固始县城镇化率只有16.8%,城镇人口25.62万人,按照规划到2020年如果城镇化水平达到45%,全县人口180万人,城镇人口70万人,那么全县将有55万人由农村迁居城镇,按照人均占地100平方米算,还要新建、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其中县城人口由17.7万人增加到35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24KM2;乡镇镇区居住人口将由8万人增加到38万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69KM2。扩建城镇建设用地55KM2盯当于又要占用土地8.25万亩土地,这的确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占用地,一方面靠城市内部挖掘与改造老城区,提高建筑高度,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规划,尽量利用山坡地、填谷造地来解决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占用耕地问题,特别是盘活农村老宅基地。

参考文献:

[1]张秋琴,周宝同,孙婷,犍为县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分析者[J].建筑大学学报,2006.7.

第7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乡镇文化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K55.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37-01

引言

今天的乡镇已经越来越富有,农民朋友已经不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民间文化活动是各种文艺和文学的源泉,他们不断的为文化和文艺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素材,为国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动力。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们需要不断发展建设群众文化才能跟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在面对如何让群众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退缩。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1.1 设施简单、落后

当前在乡镇上,用于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种设施都是非常老旧的,很多都已经无法使用,这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各个乡镇的经济实力和观念不同,导致了各个乡镇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投入是很不一样的。有的乡镇虽然经济实力强,但观念弱,就会导致相关设施的落后;还有些乡镇对于设施的要求很低,各种器材简单,不能够完成文化活动的开展。

1.2 缺少专职人员

要想在乡镇很好的开展文化活动,良好的师资配备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专业的文化人员必须要配备。他们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在有限的条件下,在国家和地方,他们面临着贫穷的设施,杂项工作,多线程,资金少,收入低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是长期解决,因此,他们倾向于转行。很多乡镇一开始也招聘了很低的专职文化活动人员,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主要原因一是工作的不_定性,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而且工作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正常工作;二是他们往往被派往比较落后的地方,在这些落后和不发达的地方时间比较长,日子比较苦;三是他们的职称评定往往被忽视,虽然他们已经在基层工作了20年多,他们的职称依然是初级职称,工资待遇低,这是他们不能保持自己的岗位和工作,转行的原因之一。

2、若干建议

2.1 加强现有乡镇化技术

就目前的乡镇化学校办学情况来看,虽然其数量和办学率在逐年降低,但在经历我国近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后,乡镇成人教育工作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其教育网络基本架构完备,这种教育已经由最初的扫盲工作、知识普及进化成对群众各种技术的培训――实用技术、法制科普技术、人口规模、思想政治、社会文化、学历教育等。各骨干示范性学校相继成立,用逐步摸索积攒起来的经验创建了大量乡镇成人教育的典型模范,这为“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和“农科教结合”做出了许多实质性成果。因此,通过借鉴优秀的骨干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模式,依托于目前的乡镇成人教育网络基础,来提升乡镇化教育的建设是当前的任务。尽力保证每一个乡镇都至少能有一所化技术学校,这种建设不仅是开设了乡镇成人教育课堂,也是对进一步开发乡镇化技术教育的一种探索,把这里作为乡镇劳动力培训基地,为村级成人教育的更好发展奠基。

2.2 加大对乡镇成人教育投资力度,构建农民教育的经济支撑体系

首先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说,采取有力措施,严格督察,保障有关农民教育经费制度能够贯彻执行,有效地落到实处是各级政府的本职工作;其次,出资设立乡镇成人教育专项经费也是很有必要的,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科研创新、农业项目资金、农基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及企业募集和个人捐助等资金构成了其主要经费,各地政府机关还应完善相关资金筹集和管理法规,让这种文化技术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再次,要积极运用社会化、产业化的机制,面向社会市场,由各学校增设各式各样的实用技术、文化教育培训,通过收取一定的培训费以用于建设发展学校。除此之外,其税款业务和土地使用均享受社会公益的优待,政府也应加大力度为乡镇化技术教育树立一个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单独账户和严格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确保经费的及时拨用交付,保障其使用的合理性与公开性;财政拨款、集体出资、乡镇金融机构小额贷款、民间资金引进、教育部门奖励补助渠道都可以为乡镇成人教育“招商引资”,这些都是建设乡镇化学校的必要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

2.3 尽快制定地方性制度文件,完善乡镇成人学校的制度保障

尽快制定乡镇成人学校的法制保障制度尤为重要,作为乡镇建设的有力保障,这关系到农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乡镇化技术学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时候就已经架构了较为全面的三级网络,配备了相对完善的专职干部教师,及时高效的指导策略、有章可循的运作体制使得乡镇扫盲、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进程取得喜人的成果。但由于农民教育遇挫,在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出现了人员流失、学校减少、工作停滞等问题。但当时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没有如此重大的损失。究其根本,是因为它们得到了国家专属法律的保护,因此才得以健全发展。社会主义乡镇建设,既然作为一门当今的历史性重要任务,农民教育作为乡镇教育建设基础,理所应当得到完善的法规保护。在这个阶段,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水平,各地应立即出台地方性政策,把成人乡镇文化学校的地位性质、权利责任都标示公布出来,其投入运作、监督考评也要制度化透明化,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把自身的重任肩负起来,共同为建设努力,才能给乡镇成人教育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乡镇文化站的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要能和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近些年我国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重视,所以要能在措施的实施上,多样化的展现,这样才能对实际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本文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了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的特征及问题,而后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出相关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希望有对实际的发展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良娟,王涛.浅谈桥区乡镇综合文化站现状与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1):162-164.

第8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安全监管;健全机制;宣传;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近几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稳定繁荣发展,是政府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大任务。做好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近年来,随着乡镇域内小型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重的增加,安监工作从主要针对重点企业正在逐步转变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联度不断加深。为此安监工作的触角必须向基层延伸,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层监管力量,以适应乡镇经济日益多元化、分散化的发展趋势。

一、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基层安全监管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是,基层监管人员少、经费不足、职责不明、缺乏专业知识等问题普遍存在,监管力量十分薄弱。另外乡镇安监所大部分安监员还负责处理大量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据我观察主要存在如下几点:

1.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乡镇安监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二是监管面较窄,对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相对重视一些,对其他行业的监管流于形式,甚至没有监管,监管存在死角、死面。三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情况不清,管理台帐不健全。四是乡镇、村、组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发挥不够,乡镇安监所的工作陷入“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困境。

2.乡镇安全监管乏力。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会议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队伍建设不重视,经费上舍不得投入。二是监管无手段,执法无资格,责大于权,权责不对称。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有网络,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尤其是责任区、村组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对非法生产和经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举报,以至于酿成事故。

3.乡镇安监员专业知识缺乏。乡镇安监员都是半路出家的,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自学的积极性也较为欠缺,对于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业务知识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能清楚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导致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存在不能管、不会管和管不好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行政或执法主体、适用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出现错误的现象。

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一是生产经营业主因文化素质低,不知道怎样去抓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现象经常发生;三是全民安全意识不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在近期难以形成。

5.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多。随着安全监管工作的逐步规范,烟花爆竹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职能划归安监部门,职能增加了、工作量越来越大。同时,乡镇所辖工厂技术设备设施改造任务重,落后生产力淘汰速度慢、事故隐患较多。需要多查细查但是人员、设施等不能随着任务的加大及时补充,导致监督力量捉襟见肘。

二、工作建议与对策

1.加强队伍建设,发挥监管作用。在保持乡镇安监队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乡镇安监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政治上、经济上、工作上给予关心支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监管水平。乡镇的作用真正发挥了,安全生产就会从根本上稳定好转,我们所做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2.健全机构,完善网络。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乡镇安监所建设,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多少,配备好人员。要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培养一名合格的安监人员很不容易,需要大量的理论业务学习和实践工作总结。只要没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工作表现出色,就不要轻易更换。要真正发挥监管网络的作用,责任区、村、组、站所、部门的安全监管至关重要,必须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真正使全社会的人都懂安全、会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安全投入,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如对各类生产经营业主、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对干部职工、村民的安全教育培训,制作永久性宣传牌、安全生产标语、宣传栏、墙报等,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逐步提高人民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

4.加强督查,强化责任。充分发挥安委办作用,提高监管效能,组织协调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多开展联合检查。把专项检查、全面检查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安监部门自身的日常检查和各职能部门的联合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分组分单位检查,既可以节省时间,增加检查力度,又可以避免重复检查,把检查进行的更全面、更充分,使有限的安全监管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5.加大对基层安监所的财政投入。每年根据乡镇安监人员编制,足额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第9篇:乡镇发展趋势范文

经济新常态是指在新的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是某个时期内经济不断转型发展后形成的产物,是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在某个阶段内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自2014年起,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新常态一词也被经常提及,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象征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还被看作是中国在战略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经济新常态与以往经济发展形式有所区别,告别了以往的发展态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性发展阶段。目前,中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在顺应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大部分企业不断创新与改革经营管理模式,以此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经济新常态也给中国乡镇财政税收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有效促进中国乡镇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了解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乡镇财政税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提供保障。

2经济新常态下乡镇财政税收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工作流程还是工作性质都较烦琐,各项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极容易因为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工作出现差错,严重降低乡镇财政税收管理质量,影响乡镇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需要将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确保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有效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工作中的差错,促进乡镇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从目前中国部分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未能构建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尤其是财政税收管理理念落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部分乡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存在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的问题,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协调,工作中存在诸多漏洞,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税收的建设水平。

2.2乡镇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有效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建设来推动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此外,在构建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财政税收管理的监督力度,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财政税收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保障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乡镇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中国大部分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情况来看,并没有结合财政税收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导致部分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财政税收管理质量较低。比如,财政税收管理还存在管理成本过高、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等问题,在未能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引发风险,影响投资的经济效益,给乡镇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3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为乡镇财政税收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加强引进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可以创新财政税收管理方法,提高对各项数据分析的精准度、提升风险预测和防控能力。然而,相对城市财政税收信息化管理水平来说,乡镇财政税收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因为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乡镇财政税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未能在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政府在财政税收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难以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难以有效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4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乡镇财政税收建设中,大部分工作都需要由工作人员协调和参与来完成。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乡镇财政税收管理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更加需要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及时转变管理理念,结合时展的需求创新管理方法。在财政税收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分析、风险评估和防控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财政税收的管理质量。然而,目前大部分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无法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对财政税收建设的要求。

3经济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具体策略

3.1构建完善的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体系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为确保财政税收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保障各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性,提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乡镇经济在财政税收建设的支持下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建设,了解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包含的各项内容,并结合经济新常态发展情况和乡镇的实际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在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具体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入了解经济新常态相关内容,掌握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乡镇财政税收管理的新理念,并废除传统落后的财政体制,结合新的发展理念创新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税收建设能够与时俱进。二是在构建乡镇财政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城市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构建与乡镇发展相对应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有效增强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减少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要结合乡镇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为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3.2加大对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力度

为有效提高经济新常态下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水平,在构建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后,还应加大对财政税收管理的监督力度,有效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同时,要通过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避免问题恶化给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对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来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在乡镇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根据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监督系统,最主要的是对财政税收中的资金收支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在乡镇财政税收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资金收支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从乡镇财政支出情况来看,大部分支出适用于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这部分资金的支出存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通过科学的预算方法对这部分资金的支出进行规划,并利用财政税收管理监督系统,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保障每一笔支出都是按照初期的规划进行的,如果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保障乡镇财政安全。与此同时,乡镇要全面优化财务核算方法,提升财务核算水平。在加强对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乡镇政府的债务情况,提供有效的核算来加强对资产的核算和对债务情况的清算,实现合理规划资产的使用和控制政府负债情况。

3.3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合理化应用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应用,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税收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对乡镇财政税收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应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以此推进乡镇财政税收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要给予乡镇财政税收建设资金支持,尤其是在财政税收信息化管理上,要设置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信息化设备与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如在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这就涉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而以往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所以沟通不畅,不仅严重影响了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而且在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出现信息错误或者信息不全等问题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导致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在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乡镇财政税收信息共享平台。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

3.4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目前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仍需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将阻碍经济新常态下乡镇财政税收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人员的素质,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要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有关讲座学习或者报告会等,不断学习新的财务专业知识,使财政税收工作人员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财政税收工作水平。其次,要不断丰富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线上交流的方式来分享工作经验。最后,要不断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性质和做好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4结束语

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常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转型发展。为了保障乡镇经济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相关要求,分析乡镇财政税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等。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思路[J].纳税,2021,15(33):30-31.

[2]王兆亮.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思路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3-24.

[3]边策,徐百成.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思路探析[J].山西农经,2020(1):123,125.

[4]段胜凯.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乡镇财政税收思路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19(18):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