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比赛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比赛成绩;量化评估;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19-01
一、问题的提出
各种体育竞赛后根据比赛成绩给获得名次的班级加分,这种加分属于班级量化评估的一部分,纳入到每个班级综合考评分中(教务处每学期根据教学情况、卫生状况、班级纪律情况、各种竞赛情况等给每个班级评分),综合考评分是评选各级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依据、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同时,对每学期考评处于最末的两个班级给予批评,前四学期中两次处于最末两位的班级,其班主任要主动辞职。高三阶段每学期处于最末的两个班级扣除部分班主任津贴。有时零点几分就能影响到班级在整个年级里的排名,由此可见,体育比赛成绩在班级量化评估中的重要性。现在我校体育比赛分上下两学期开展,比赛项目较多,一般每个班级都能取得部分项目的名次,为保证体育加分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加分在综合考评总分里的权重,在较固定的分值情况下多开展体育比赛,笔者改变了以往不同项目的比赛成绩给班级加相同分值这一不合理的方式(以往我校开展的比赛项目较少),根据项目影响力、开展项目比赛所需时间、项目的实用价值及参赛人数等较为客观地设计了体育比赛成绩为班级加分一览表。
二、体育比赛成绩为班级加分的具体实施
我校系省级示范高中,共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十六个平行班级。校内各项比赛分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三个组别进行。每项比赛每个组别取团体前8名,每个组别设体育道德风尚队2名(由各组别16个班主任根据参赛班级的精神面貌及班级贯彻体育道德等情况投票产生)。每个班级只要积极参加比赛就可获得相应的参赛分(表1)。
三、效果与启示
随着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体的不断壮大,体育新闻报道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得到了广大体育新闻人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体育新闻采访中却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电视体育新闻节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广大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工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革新,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媒体采访的方式和方法,不断促进电视体育新闻采访质量不断提升。
1 精心策划问题
电视体育新闻的采访通常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采访缺乏针对性和重点性。记者采访技术不到位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记者对体育比赛新闻点的认识不够准确、存在偏颇和错位。记者只有充分掌握好不同体育赛事的新闻点和关注点,才能使采访中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深刻性,使观众的在赛事报道中得到信息满足。如果记者没有紧紧把握这些关注点,而只是报道比赛进程和结果,肯定效果欠佳。赛事相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其中的新闻的关注点也会不同。很多赛事的新闻点并非都是很明显的,这就需要记者利用其特有的新闻敏感去挖掘比赛的多角度分析和深入本质。要想使观众得到急切想得到的答案,体育记者就必须明确体育比赛的新闻点并依照这些新闻点整合思路、提炼出针对性强的问题。所以说,找准新闻点,是做好体育赛事采访工作的首要前提。
2 做足准备文章
做好准备工作是圆满完成采访任务的关键。准备工作分为长期积累准备和针对性准备。没有专业体育知识的记者不可能完成好体育采访工作,只有长期坚持体育知识的积累、竞赛规则的学习、体育精神的研究,才能完成好体育新闻采访这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体育记者的注意力也不能完全集中在比赛的比分和胜负上,但是如果记者对体育赛事的战术打法、技术风格等完全不了解,也就无法深入分析其胜负原因,无法使采访更加深刻、更加生动。人们观看体育赛事直播的目的不在于了解比赛现状而在于原因分析,所以体育记者需要对比赛本身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满足观众需要。在一场具体比赛中,记者必须从该赛事的历史起源开始了解,还有赛事背景和运动员情况都要完全掌握,才能在采访中提出精彩的问题,吸引观众的关注。综上所述,体育记者需要搜集、整理、归纳尽量多的资料和信息,才能保证发现比赛新闻点的准确性。
3 拉近双方距离
每个优秀的体育记者都善于和运动员交朋友,这也是他们完成出色采访的关键之一。因为,如果运动员觉得与记者在心灵和感情上的距离很接近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意识到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话筒,才能够向记者敞开心扉,配合采访工作。体育记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与运动员交朋友的能力。第一,注意采访时穿着的服饰。一身运动服、运动鞋可以为给运动员良好的印象,使运动员心情舒畅,会成为采访良好的开端。第二,注意采访时使用的语言。记者采访运动员应该是不卑不亢的态度,语言应该平和亲切又具有针对性。第三,关注运动员的生活、训练。记者可以经常去体验运动员生活,拉近与运动员的距离。
4 控制好采访的情绪
体育记者应该把握好采访节奏,控制好、调动起运动员的情绪。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线,记者必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记录事实、反应事实,而不能去刻意渲染情绪、偏离客观的轨道。同时又要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配合采访。比赛取得胜利的运动员一般容易进行采访,因为他们情绪比较高涨所以比较配合采访工作。对于比赛失利的运动员采访工作则比较困难,记者必须从运动员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安慰他们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从而缓解他们的压力,运动员不抵触采访反而能在采访过程中得到释放,这种关心和引导式采访已经超越了采访本身,更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工作理念。
5 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配合
要想采访获得成功,除了体育记者与运动员的对话精彩外,还必须实现记者与摄像的默契配合。只有摄像领会了记者的意图,捕捉到最精彩、最关键的采访细节,才能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采访效果。体育记者在采访之前,应该与摄像进行坦诚的交流,把自己的采访意图、采访方案和拍摄需求交代给摄像,使摄像对整个采访有整体把握。例如,在报道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时,摄像应该注重拍摄出运动员的赛场特写和动作细节;在报道整支球队的战术打法时,摄像应该注重拍摄出球队的整体中景配合和远景场面。正是因为不同报道内容对拍摄要求的不同,所以只有在记者与摄像完全沟通好之后,摄像才能捕捉到采访的精髓,才能将记者想要表达的内同通过图像和声音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采访运动员的过程中,摄像与记者的配合更为关键,通过对运动员的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符号的准确拍摄可以提升采访效果,对运动员的语言回答给予精彩有力的补充和配合,使观众对运动员的形象有全面、立体的认识。这些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摄像良好的捕捉镜头能力,更需要摄像与记者间的默契配合、密切沟通。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实现教育资源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成为体育课堂的小主人,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 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很容易形成。比如大多数学生喜欢动态的体育项目,他们看到身边人们跑步就有跟跑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跑步;有的学生看着踢毽子比较感兴趣,就加入踢毽子的行列,很快就成了这个队伍的成员;还有的学生从网上或者电视上看了几场乒乓球赛或者是篮球赛,他们又会爱上乒乓球或篮球等运动。这样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作协调性。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兴趣有明显的差异,并且相对稳定性较差。一般来说,男生比较喜欢刺激性的运动项目,比如足球、乒乓球等;女生比较喜欢节奏感强的运动项目,如舞蹈和艺术体操等。结合这些特点,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他们感兴趣的视频,科学引导他们在这个时期应从事哪些体育运动,并提示学生坚持从事这些运动项目,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能塑造完美体形,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效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整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2 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伴随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经过几年的探索,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体育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也是“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学到的东西有限,更涉及不到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转变师生角色定位,全面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灵感,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讲解有关体育发展史、体育设备参数、体育测试标准和规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每组数据或者规则都能留下清晰印象,教学效果极佳。比如在讲解篮球的发展史、篮球的直径、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篮球架距离地面的高度、篮球对抗赛的比赛规则时,均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链接相关网页,或者是引用动画视频进行展示。课件通过不同字体、不同颜色的信息对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刺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去网上查询,通过小组汇总,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汇报交流,组间可以相互更正或者补充。这样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例如,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让学生自己领悟,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习新操的时候,教师下载所要学的视频范例,课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学生很感兴趣。看着标准的动作,伴着轻松的音乐,学生感觉学习体育是件很快乐的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掌握了体操的关键拍节,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跳远、投篮等项目训练时让学生先看视频范例,再由学生去训练,教师认真观察训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大大规范了学生的体育行为。
4 巧用多媒体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优化训练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训练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目标时,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轻易达到,要设计个性化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刻苦努力达到自己的理想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喜悦,从而优化学生的训练效果。
例如,在跳长绳、跳短绳、踢毽子、乒乓球投准、原地颠乒乓球、立定跳远等项目的训练时,为培养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动作协调性,增强技能技巧,提高训练成绩,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记录的数据主要是测试时间、测试项目、测试结果等。把这些数据输入Excel文档进行统计,并生成测试时间——成绩、测试项目——成绩折线图。师生通过对图形的分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从而更加促进体育成绩的提升,为学生学好体育树立自信。
5 整合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体育比赛议程,提高比赛效率
不能否认,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常识、基本技能技巧,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但谈到体育教学,就离不开比赛。因为竞技比赛是选拔体育人才的最佳手段,通过体育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术水平。在传统的体育比赛中,赛场上只是运动员的跳、跑、掷等,气氛沉闷。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体育竞技比赛场上气氛活跃,一片沸腾,场面壮观。通过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优化了体育比赛的环节,提高了体育比赛的效率,提高了体育比赛的准确度,增加了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跳远比赛时,改变以往用卷尺测成绩的方法,而是利用位移传感器准确测出运动员的成绩,并且进行全程录像,当学生跳完后能及时、准确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加了比赛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长跑比赛过程中,利用大屏幕播放世界长跑冠军的比赛视频,没有这套设备的学校可以用扩音机播放他们比赛的音频解说,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受到极大的鼓舞,顿时力从底生,忘掉疲劳,鼓足勇气,直到成功抵达终点。这样的名人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竞技斗志,提高学生的毅力和忍耐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成绩。
6 整合教育技术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一定要加大探索的力度,做到科学合理应用,使之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形式而用教育技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该用体育器材进行演示的不能忽略,该做的示范必须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落实体育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情绪变化多样不稳定,属于我们所说的叛逆期。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很多,有些学生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有些学生则特别反感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不愿意上课,厌恶教师的教导。厌学的学生如果得不到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特别容易走进思想的误区,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也有与其他科目不同的特点。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是比较轻松愉悦的,教学活动大都在室外进行,下雨的时候则会在教室或者体育馆内进行。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小的,体育学习任务是很轻松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当然,他们喜欢上体育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可以减轻学习压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他们平时比较文静,在体育课上对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并不是那么上心,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来参加体育活动。有些学生在严峻的升学考试压力下,一个劲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忽略了体育锻炼,不去参加体育活动。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阶段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仅有利于学生长高长壮,还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性格,在体育锻炼中放松自己的心情,减轻学习压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呢?那就要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堂充满乐趣。以往学生害怕上体育课,是因为在每次的体育课堂上,教师都会先让学生进行800―1000米不等的跑步热身。这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机械和枯燥的。并且在课堂上,教师的理论教学占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学生得到的锻炼时间太少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在课前应该积极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学生到底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育比赛,在比赛的时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比赛中,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与惩罚,这样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渴望成功的感觉会更加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特长,并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对其体育特长进行适当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情况一刀切,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的体质很弱,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这时候教师就要特别照顾他们,给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锻炼方案,让他们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也能得到适当的体育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是课堂上的组织者,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既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要注意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情况,随机应变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全部动态,教师都能及时掌握。学生是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学生就会不配合教师进行体育活动,这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总的来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了解学科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创建卓越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院的品牌知名度。
二、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绚丽灿烂、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新生快速融入学院之中,开始自己多彩的大学生活。
三、实施内容
1、文化活动
包含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化讲座(礼仪、励志、艺术欣赏等)、书画摄影展、2009年开学典礼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准空姐的私密生活》演员校园海选活动。
2、体育比赛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
3、社会公益活动
积极参加新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4、校园媒介
利用《*院时报》、《*院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媒介,长期推动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新生军训期间8月8日——8月27日)
1、宣传学院的已有社团,组织有兴趣的新生加入相关社团,创建新的社团,组织有兴趣的新生参加。在学院原有的校园社团基础上,拟组建的社团有:①、国标舞社团;②、*话剧团;③、摄影社团。
2、组织新生在军训期间举办歌咏比赛。
3、协调有关部门拟在军训期间给新生放1—2场电影。
4、组织新生在军训期间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包含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成立新生足球队、篮球队,开学后与老生进行四场(篮球、足球各两场)友谊赛。
5、举办文化讲座(主题拟定为心随梦想,一起飞翔系列讲座之大学——我梦想起飞的地方)。从心理、生活、学习上辅导新生,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6、举办新生军训生活征文比赛(主题拟定为“结缘*,放飞梦想”之军训生活征文)。征文可通过校园媒介播出、刊发。
7、与相关部门协调,组织新生进行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既是对新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也为日后学院的宣传积累了素材。
8、举办感恩专题讲座,弘扬感恩文化,倡导新生在军训期间,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信,以此彰显我院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模式。家长收到信后定会有所感动,家长会对学院有更新更高层次的认识,这样更有助于新生的稳定工作。
9、校园广播站每天给新生免费送上祝福歌曲(开学后收费)。
第二阶段(开学阶段8月28日——9月28日)
举办第一届*院“校园文化月”,活动包含:
1、开学典礼文艺晚会(院长在晚会上宣布“校园文化月”开幕)。
2、新老生体育赛事(篮球、足球等)。
3、演讲比赛(主题拟定为“我的大学”)。
4、开展系列文化讲座(礼仪、励志、艺术欣赏),此项活动可延续至寒假。
5、举办全院学生、教职工合唱歌咏比赛。
6、举办“*院第一届书画摄影展”。
7、学院各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院领导深入社团,给予各社团一定的经费支持,掀起社团文化活动的。
8、启动《准空姐的私密生活》电视剧拍摄的前期工作,在校园内海选演员。
9、组织新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10、校园媒介全力跟进,为校园文化活动宣传、造势。
五、实施部门与参与人员
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协调学院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院学生处、团委、院办和宣传处牵头,组织实施。
六、相关问题说明
1、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方能实现。
2、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需要全院每一位教职工的配合与支持方能实现。
3、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可延续至寒假前,社团活动为长期开展。
四川省第11届运动会是在自贡在举办的,当时政府投资4个多亿,新建了体育中心2个,改建体育场(馆)7个,维修相关单位的体育场(馆)有12个,这细措施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当时自贡地区体育设施的状况,为全民健身、体育训练、体育比赛等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南湖体育中心位于自贡南湖新区,包括有体育场及球类中心两部分,建筑总面积达到31674.7m2,休闲广场中有景观用房3栋,总建筑面积401m2,经营用房332m2,川南国际网球中心位于体育场南侧,北邻汇北路,东邻紫荆路,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总面积为3068.53平方米。设置有10多个网球场地,其中心网球场可容纳近700人;壁球馆2个;停车场及周边停车位共197个,是南湖城区唯一一个大型的综合公共体育设施及全民健身场所。
二、南湖体育中心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自贡缺乏举办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和举办大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条件。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也更小。如何开发利用好体育中心的设施,使其长久的发挥效益,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更值得探讨。目前,南湖体育中心的场馆在建设规划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其功能的有效使用,有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了闲置与浪费。表现为:体育设施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使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进一步地把南湖体育中心的场馆开发好、利用好、整合好。
三、自贡南湖体育中心开发利用方案
1.“以体为主”致力场馆多元化经营(1)体育场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体育比赛等,充分挖掘体育场馆表演的市场潜力,积极开拓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比如开展太极拳表演或比赛等,因为太极拳不仅是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集哲学、美学、艺术以及医学等于一身,极具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能给人美的享受,且在自贡习练和喜好太极拳的市民大有人在。(2)南湖体育中心场馆是自贡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整合体育场馆的设施,与周围的娱乐、休闲和餐饮产业等形成互动,实现多元化经营,打造具有自贡特色的“场馆经济圈”,并将南湖体育中心打造为自贡市的CSD,增设临时性的体育休闲项目,如投篮机,室外人工攀岩等,用体育场馆本身来提升地区的人文价值。
2.完善体育场馆的配套服务和设施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种类的多样性有着直接关系。南湖体育中心在今后的运营中,应遵循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除提供体育健身外,还应该向有康复理疗、桑拿、美容以及餐饮、服装等领域等延伸。种类齐全,项目繁多,为来消费的群体提供方便,就会形成“体育健身娱乐”一条龙服务的消费市场。
3.加强对场馆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场馆设施,提高使用率加强对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有利于推动自贡地区个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如推行健身气功俱乐部及会所等模式的发展;加大引进职业体育赛事的力度,如中超足球的低级别联赛、四川省网球职业联赛等,将南湖体育中心作为个运动队的训练场地,视情况收取一定的场地管理维护费用,这样既保障了各运动队的训练质量,又会为场馆带来大量的客流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推动体育场馆产业链的发展,并最终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关键词 体育场馆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了我国近年来有关体育场馆突发事件的大量文献资料,有关管理学,应急导论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二)访谈法
对目前体育场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和一些体育管理的专家进行访谈等。
二、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基础
(一)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符合现代化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和体育赛事越来越多的举办,体育赛事不断的引入,广大人民群众逐渐从关注体育转变为主动参与体育,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以后的这几年体育发展突飞猛进,全民健身运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范围。随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场馆和群众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我们大家的关注,体育场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体育场馆举办比赛和群众体育活动的背后却存在着风险和突发事件相伴,体育比赛期间的突发事件是当前世界每个国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突发事件也是和体育比赛联系非常紧密的,无论是比赛本身还是场馆安全都对达到体育目的起重要的决定作用。怎样才能预防这些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呢?
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它是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渐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它跟随着时展的步伐,作为一个全新的问题,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着很多未经开采的“宝地”,因此,它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去预防,使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
(二)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的倾向于体育健身活动和较高水平的健身活动,在当今社会,“安全第一”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安全作保障,什么事都无法进行。然而突发事件正是安全的“克星”不能解决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也就不能谈安全,安全是来自群众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体育场馆是集一个大型比赛与众多群众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场馆,通常是一个地方或者城市的重要活动场所。由于体育场馆具有内部功能综合、参与的人员比较多等特征,所以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如果突然发生事故,会造成人员严重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会带来不好的的影响,确保安全则是比赛成功举办和群众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为人们的运动安全提供了保障,它符合人们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三)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符合场馆发展实际要求
作为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活动中心,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保障,那么这个体育场馆将是不安全的,是很危险的,如果一旦发生事件,无论是体育场馆还是观众或者是社会影响都会是严重的后果,它关系到场馆以后的是否正常运行,甚至关系到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因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不仅是一个保障运动和赛事的成功的进行,更是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符合场馆发展的实际要求。
三、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体育场馆应急管理问题受到了有关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但对体育场馆的研究并不多见。一些研究系统探讨了大型体育馆消防设计遇到的困难,如防火分区划分、人员安全疏散、排烟系统设计、钢结构防火、火灾探测监控、自动灭火系统等问题,讨论采用消防工程学理念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也有一些研究结合国内外体育场馆风险管理研究情况和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所发生的事故,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阐述了高校体育场馆预防风险的主要内容和办法,提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应加强风险的管理意识、提高对待风险的技术、发展体育保险等建议,为高校体育场馆预防风险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应急管理中个别问题如发生火灾时如何应对,人员疏散等的研究,比较系统的对公共体育场馆应急管理的研究还很少。
(一)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形式比较单一
经查阅文献和访谈法得知,目前我国对于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内容不全面,都是一些单独的和简单的事件进行研究,并没有整体性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突发事件中的一些个别问题,如发生火灾时的应对,观众暴乱时的疏散等一些问题,然而系统而全面的对一些突发事件的研究还非常少,一旦未被研究的突发事件发生,则没有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应该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
(二)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内容比较浅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研究,没有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有时候只是想象中的一些应对措施,所以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时,这些研究都不能进行充分的被利用,比如一些观众暴乱现象,应当与现实结合,通过演练和模拟特别是对具体细节进行思考和反思,加大突发事件研究的真实性,从各个方面去应对,从而确保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高的效率去处理好,并尽最快速度使体育场馆和观众恢复到正常状态。
四、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新思路
本研究在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体育场馆应急管理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研究:(一)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明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概念和范围。(二)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并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三)对公共体育场馆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四)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场馆进行实证分析,将所构建的管理体系应用于样本场馆,为它们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主要从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进行研究。按照指标的形式进行分类并构建了应急管理体系,比赛参加人员、比赛场馆的安全、比赛场馆赛事周围环境、体育比赛主办方安全管理、体育比赛举办地方紧急救援预警监测称为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下的24个二级指标比如观众、媒体人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及结构等,共同构建一个体系,对各个问题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对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一个事件是否为突发事件;明确突发事件的性质及种类,可以帮助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迅速的地确定突发事件该如何应对,要科学的制定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协调好及时所需要的一些物质,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突发事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保护观众的生命和财产,有利于体育场馆快速的恢复到正常状态.
基金项目:公共体育场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晖.大型体育馆消防安全设计方案及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9):786-790.
[2] 李梅玲,路世昌.体育场馆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6:6-9.
[3] 刘河旺,梁凤亭.高校体育场馆的风险管理[J].运动.2011.4:125-126.
摘?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身体素质是技术工人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单位活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对提升职业竞争力、增加职业上升空间有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所在学院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每位学生量身订制了“套餐式”体育教学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技工学校?套餐式?培养模式体育课
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要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为宗旨,优化教学内容,把体育课上“活”,使体育教学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体验到快乐,而且掌握运动技术。现就体育课实施“套餐式”培养模式谈几点体会。
一、量身定制“套餐式”体育教学方案的意义
目前,技工教育没有适于职业发展方向的系统性、针对性的体育教材,学习内容与实践工种、实际工作联系不大,缺乏前沿性和适用性。因此,研究和探讨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型工业化需求,培养出健康、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技工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其增加就业和职业上升空间,使体育教学最大化地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套餐式”体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具有科学性
体育教学应把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有机联系起来,从职业发展及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了解促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套餐”,达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例如,涉及钳工作业的技工,拧扳手紧螺钉是最基本也是工作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动作,易疲劳,可对此深入研究,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设定小套餐。此动作对上肢力量要求较高,而平时常见的俯卧撑、卧推、投掷等常规身体练习不易取得理想效果。因此要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角度引入此课,贴近生活,结合解剖学知识,此动作是上臂的肱桡肌和旋前圆肌配合桡侧腕屈肌主要发力。在内容选择上,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设计,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例如,经过热身及必要的准备活动后,将1米长的结实细绳一头系在30厘米长、直径为3~5厘米的木棒中间,另一头拴住重1.5~2.5千克的砖头等下坠物,手握木棒两头,向内拧绕至坠物顶至木棒,再缓慢反拧下放,再向外绕,利用间歇训练法练习负重绕棒。
此种教学方法贴近生活,取材简易,方法科学,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永久性的知识技能,获益终身。
三、“套餐式”体育教学的课堂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围绕教学大纲开设必修、传统及新兴课程。同时,还要为专业课建设服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体育教学方案,并在实施教学方案前,充分备课,从而保证学生愉快地学习体育,激发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掌握一种或多种喜爱的体育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选用情景教学模式。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弹跳素质,可以将教学场地布置成一个障碍场,安排一场单足、双足跳跃的兔子、青蛙追逐赛,与枯燥的组间轮换分批跳跃相比,效果更好。
四、应根据技工职业发展需求设计“套餐式”体育教学内容
厂矿企业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工作热情,都会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例如,篮球赛、排球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
根据实际需要,在安排教学时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例如,高级电工专业的学生一般分配在中等城市的企业、事业单位。这样的单位效益较好、文体活动多,男职工比例大,多以球类活动为主,且赛前一般进行短期培训。我们可以在教学上以球类项目的适用技术、简单战术配合为主要内容,侧重技术规则讲解,使学生有一定基础和兴趣,在工作时经过短训就能参加比赛。对体育骨干再加以赛事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中通过比赛展示风采,树立信心,建立社交,增强工作热情。也可根据就业特点注重象棋、拔河等教学安排,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树立终身体育、康乐体育的意识。
总之,体育教学教无定法,应以实用为最优,打破常规,为专业而服务。虽然体育教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和技工职业教育体育教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要求,鲜明地突出不同的教学目的和特点,要充分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安排上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设定多套“训练套餐”,上活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能,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雪芬.浅谈技工学校体育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成才之路,2007(28).
[2]蔡榕霞.浅析技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J]. 今日科苑,2008(12).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健康意识;体育素养
一、引言
我们非常关注中学生的体质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家长都全力以赴地培养孩子成才,但是忽略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知识的积累是不断更新的,而一个好的身体则受用终生。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每天锻炼一小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尤其是这些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有很多指标都在下降。随着《山东省2012年和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的颁布,该方案规定2012年山东省将加试体育。该方案的实施让体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身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师、家长、孩子开始注重体育课程,并且加强了身体锻炼,体育开始被广泛关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话题。
二、体育素养及其构成
(一)体育素养的概念
《辞海》对“素养”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对“涵养”一词的解释是:“身心方面的修养。”《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可见,素养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在某方面的修养,二是说这种修养是平时养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把体育素养理解为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它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指导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体育素养的构成
体育素养是在长期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含多方面的要素,且内在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构成要素有:
1.健康意识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没有把竞技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列为体育素养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排斥学生掌握一定的竞技运动技能和知识,只是认为应把竞技技能作为健身手段,因而不应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素养的必备内容让全体学生掌握。故把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体育素养的基本内容更符合实际,也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国策要求。
2.体育文化水平
体育文化水平包括两个方面,即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和体育锻炼。具体地说就是初步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够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体育锻炼;了解和掌握相关体育人文知识;具备对重大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体育功能与价值。体育技能它包括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所谓健康素质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身体状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够适应从事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体育比赛等体育行为的正常进行需要相应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体质水平影响体育行为,一般来说,体质太差会导致体育行为的减少。反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比赛等体育行为可以使体质水平得到提高。
4.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取决于文化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个体心理素质和智力等因素。一个具有强烈的体育意识的学生对体育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锻炼动机,成为激发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动力,从而培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常年自觉地参加锻炼,终生受益。体育意识,一方面来源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实践(体育行为)。全面的体育知识与积极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体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体育意识的发展。
判断体育意识的标准: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第二,是否正确认识体育的作用。第三,是否具有对体育正向积极的态度。第四,是否具有主动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第五,是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
5.体育品德和体育个性
体育品德是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体育道德在个体体育行为中的反映。通过体育行为表现出的体育品德也是体育个性的重要方面。
体育个性是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个体特点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品德和体育技能是体育个性的重要体现。
三、当代中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育素养整体偏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体育意识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要想在体育方面有成绩就必须以牺牲智育为代价。所以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缺乏整体性,学生虽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但对许多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在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中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仍显不足。
(二)学生的体育素质普遍较低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下,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然而学生的体育能力较低和终身体育意识不强。有部分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的掌握程度很不够。另外,有部分学生由于功课繁重,学生会活动和社交活动过多,抽不出时间来锻炼。从健康意识与锻炼习惯的角度看,其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身体锻炼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