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思品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优势分析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每一个学科教学的共同责任,思品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品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翻开思品课本可以发现,讲述的内容就是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教学拓展的内容从生活中搜集,还是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
2.思品教学紧扣学生的身心特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是一本为初中生量身定做的思想教育引导范本,所列举的事例、所讲述的道理、所纠正的行为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阶段相吻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思品教学对初中生的思想引领与健康成长,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 思品教学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和语数外等学科不同,思品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领,在教学方式上更加灵活,教学空间上更加广泛,能够有效的进行拓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些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立足思品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大力提升学生自信、宽容、效率、自护、守法、爱国等素养,并紧密结合思品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保持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大力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使自己得到茁壮的成长。
1.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树立学习生活强大自信。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有些学生因为自己学习不如别人、学习相对滞后,而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有了自卑感的学生看世界都是灰蒙蒙的,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此,笔者结合思品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激发自信心,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也是当代青少年所急需的一种素质。在《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先生讲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列举了一些平凡的岗位、平凡的行业,做出了不平凡业绩和成果的成功人物先进事例,让学生对这样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每人上台讲述自己的一条长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有一副好歌喉,有的学生会一些民间艺术等等。当每一位学生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就是各有所长。笔者抓住时机对一些有着自卑心理的学生予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教师的鼓励激发他们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状态。
2.引导学生善于与人交往,培养学生宽容礼让美德。在初中生教育工作中,宽容谦让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强好斗容易让学生走人歧途,近年来频频发生一些因为青少年打架斗殴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宽容礼让成为学生内心的操守,成为素质的体现。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取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正面典型主要选取了邻里和睦相处的道德模范先进事件,二十三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当面对误解时能够坦然面对。负面案例则是某地初中生为一瓶开水大打出手,导致一名学生被严重烫伤的恶性事件,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当保持宽容的态度,小事不要计较,大事讲原则,并对照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做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计划。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与人相处将更加宽容,凡事宽以待人,出了问题多从自己找原因。
3.启发学生注重质效提高,要求学生追求效率意识。初中生在学习中效率如何、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的高低。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效率,要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效应,这也是当代青少年需要重塑的一种理念。时间付出与成果回报要成正比,要通过提高效率的方法增强学习、工作以及未来各项活动的竞争力。中华要崛起,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学习效率就是最大的追求,在《要“鱼”还是要“渔”》教学中,笔者和学生阐述了方法技巧对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分析哪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学生共同梳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路径方法,并举一反三教会学生怎样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例如在记忆方面怎样抓住时间节点,进行不同轮次的复习巩固,使复习活动更加适合人脑发展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提炼出一些好的方法、有什么技巧,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何进行消化吸收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懂得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天找到捷径,抓住方法技巧,实现学习成效的提高。
4.强化学生生命珍爱理念,教育学生增强自护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珍爱生命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自爱自护能力,是青少年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青少年轻生厌世现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虽然出现的只是极个别特殊案例,但是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强化学生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远离危险,及时排除各种负面情绪。在《生命只有一次》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和学生共同分析了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哪些安全隐患,从交通事故、高空坠物、溺水、触电、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和人为伤害入手,和学生共同分析怎样远离和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和学生强化了心理健康状态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积极乐观态度,要保持待人处事接物的正常心理,要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等等,让学生既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危险因素,又及时调试自己的心理,消除悲观消极等情绪,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
5.强调学生注重遵纪守法,引领学生未来人生方向。遵守纪律法规制度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尊重法制规则,都要按照既定的框架执行,一旦违规违纪必将受到严肃惩处。在学生成长中,法制意识淡漠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初中生因为对法律了解不够全面,对于法不可违、违法必惩的思想还没有做到深刻认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一旦任其蔓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列举了青少年当前容易受到的一些不良诱惑,而这些不良诱惑又将把青少年引向何处。x取了全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资料,从数字到类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触目惊心,一旦违反法律受到法律的惩处,人生将会蒙羞、青春将会葬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谨慎的把握,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守好人生的每一寸底线。
6.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正能量的熏陶。爱国主义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要义。在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弘扬主旋律,让青少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本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又是怎样的。发生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到初具现代化气息的现代新型城市,变化的不仅仅是马路、街道、路灯、绿化、大楼,更给人带来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笔者还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以及周围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中思考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果,才有了今天更加富裕美满的生活。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既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感知,又强化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念熏陶,让学生在受到深刻教育的同时,为人生发展引领了方向。
三、结束语
在从中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周密性、有效性、针对性和质效性,要将其与学生素养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云杉.“核心素养”的局限:兼论教育目标的古今之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7(01)
一、补偿性体能的基本概述
补偿性体能通常是一个人在体育锻炼中,能够保证自己准确掌握某项运动技术,或者完成某个体育动作所需的体能。教师在对学生展开体能训练时,一般可根据学生的这一体能需要,为其设计合适的训练计划,让学生相应的体能可以得到补充,促进学生体能的进一步发展。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的体能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开展补偿性体能训练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要确保学生获得的补偿性体能与自己的运动技能相辅相成。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补偿性体能训练的占比并不大。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这一体能缺乏足够的重视,将更多的教学精力都放在体育课程相关的体育训练项目上,对学生的补偿性体能缺乏关注。教师的忽视,会让补偿性体能训练得不到充足的发展空间,也让学生的体能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虽然发现了学生的补偿性体能问题,但是重视度依旧不高,采取的训练方法比较陈旧。学生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补偿性体能训练,但是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再加上体育教育改革的潮流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较大,教师在补偿性体能训练方面的指导方法却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在“核心素养”这个热词进入体育教师的视野后,教师必须关注补偿性体能训练,正确认识补偿性体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接受补偿性体能训练。
二、补偿性体能练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补偿性体能与学生的动作技能、体质健康等方面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体育教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补偿性体能练习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能够发挥多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可改进学生体能不足引起的动作错误
补偿性体能训练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补充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可以改进体能方面的缺陷,并锻炼学生因体能不足引起的技术动作错误。这是因为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补偿性体能训练时,一般是以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为基础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容易因自己的体能不足而出现技术动作不标准的问题,教师可通过补偿性体能训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二)可显著提升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
教师应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身上与补偿性体能相对应的专项身体素质较低,这影响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全面发展。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直都是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后的体育课堂中,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而补偿性体能训练能够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可以避免平时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让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可以在这一训练活动中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三)可促进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补偿性体能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都会因训练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教师的训练方法开始变得多样化,可以让教师改进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教师不断丰富补偿性体能训练内容及其训练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从不同方面补充自己缺乏的体能,教师可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多种新课改后涌现的新方法,推进补偿性体能训练的创新改革,让学生从补偿性体能训练中促进自身综合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技术动作问题,开展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下,以往教师并不注重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实情,使其体育锻炼活动缺乏针对性,也影响了整个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转变这种教学观念,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其个体发展。因此,对体育教师而言,他们在开展补偿性体能训练活动前,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分析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动作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蹲踞式跳远”一课为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技术动作时,发现学生把握不好自己的起跳角度,起跳的时候摸不到处于一定高度的标志物;有的学生则是在落地的时候出现问题,脚在落地时触碰到沙坑里事先放置好的标志物,这是学生的收腹举腿这方面的技术动作不够标准。教师在找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后,可了解到学生的下肢力量、腿部爆发力、腰腹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于是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补偿性体能训练。也就是教师要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起跳技术动作、落地技术动作,直到学生在起跳时能够触碰到标志物、在落地时没有触碰到标志物为止。若学生存在两个以上的问题,教师需让学生开展组合型的补偿性体能训练。比如,学生同时存在下肢力量不足、腿部爆发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各种能够锻炼自身下肢力量和腿部爆发力的体育训练活动中;当学生同时存在下肢力量不足、腰腹力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在锻炼下肢部位的体能时,训练自己的收腹动作,从而增强其腰腹力量。
(二)根据学生的技术动作问题,开展阶梯式的体能训练
体育教师要提高初中生的补偿性体能水平,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味地以相同的训练内容、相同的训练强度对学生展开训练。在这方面,教师可引入阶梯式训练原则,根据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具体存在的技术动作问题,对其展开循序渐进的补偿性体能训练,使其在逐层递进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快速跑”一课中,教师可观察学生的跑步技术动作存在哪些问题。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起跑姿势不准确,不能通过起跑,将自己的跑步状态调整到最佳;第二,学生在跑步时抬腿的幅度不大,限制了腿部力量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跑步速度;第三,学生在跑步时的后蹬腿力度不大,这一动作也会给其跑步的速度带来影响;第四,摆臂时不够自然、有力,有的学生在摆臂时,手臂动作与腿部动作不相协调,也有的学生在摆臂时,臂部力量不足,有软绵绵之态;第五,学生的起跑与加速跑衔接不够自然,有的学生在快到终点的时候才能尽力加速。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可对其进行补偿性体能训练。训练项目一:开展蹲踞式起跑训练,让学生掌握起跑的动作要领,掌握快速启动的动作诀窍。学生在具体训练中,可集体听口令练习起跑动作,然后展开分组练习,要求起跑时,要跑出15米。训练项目二:开展起跑后加速训练。学生需在6秒内完成30米的加速跑训练,使其在起跑后,抓住合适的时间,果断加快速度,向前跑去,可锻炼学生的速度、灵敏性等不同的身体素质。训练项目三:开展途中跑训练,设置专门性训练内容,如高抬腿训练、后蹬腿训练、车轮跑训练、原地摆臂训练。在这部分训练活动结束后,学生可完成7秒内跑40米的任务,突破自己的极限。训练项目四:开展终点冲刺跑训练。学生可听口令,快速做出迅速前倾、撞线的动作,然后参与到不同的撞线训练中,如慢跑中连续撞线训练、30米加速跑撞线训练、50米中速跑冲过终点训练、40米折返接力训练等。
(三)让补偿性体能练习游戏化,有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在游戏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观察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没能使其在兴趣驱动下展开深入的体育锻炼,学生的愉快学习体验也不足。而且学生也没能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也不高,在训练中比较松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兴趣。尤其是在补偿性体能训练中,教师要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能力,则可探索游戏与补偿性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以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投掷”一课为例,投掷是初中生重点学习的田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投掷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上肢、下肢、腰背等部位的力量会对学生的投掷技术能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投掷技术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小学时期,学生使用的投掷物是沙包,而在初中时期,学生使用的投掷物一般是实心球或者其他轻器械。若是学生的投掷技术能力不过关,就难以将投掷物投向目标位置。为了保证补偿性体能练习效果,体育教师可设计一个投掷游戏——纸牌游戏。在这一纸牌游戏中,学生需要用力挥动自己的手臂,用手臂来击打有一定距离的纸牌,然后根据纸牌被击打的程度计分,打到纸牌的学生记一分,打翻纸牌的记两分,分数最多的为胜者。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可以在补偿性体能训练中有效解决投掷技术动作中的挥臂发力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投掷技术动作能力。
(四)将合作学习方式引进来,优化补偿性体能训练方式
合作学习方式在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体育教师可将这一学习方式引进来,让体育训练方式得到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显然是适用于体育教学的,这是因为有些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明显的团体性,需要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一些重要的技术动作。教师在对这些技术动作进行补偿性体能训练时,可以将合作学习方式引进体育课堂,让学生接受补偿性体能训练。以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篮球”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技术动作是胸前双手传接球技术。进攻队员在篮球场上与其他队员进行战术配合时,往往需要通过篮球传接球这一技术动作来实现。因此,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动作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进攻队员的进攻战术水平。在具体的补偿性体能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各自根据自身的情况展开个性化的训练,包括全身绕环传球训练、持球手法训练、传球蹬地动作训练等。这几个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的技术动作衔接性和连贯性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完成这些技术动作的训练后,则可进入以小组为形式的四角传球训练阶段。教师让学生在传球的过程中集中精神,将自己持有的球传给和自己站在一排的同伴,并确保传球蹬地的动作正确。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补偿性体能练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在篮球运动中的技术动作水平。
(五)用多媒体呈现动作要领,增强补偿性体能训练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教学时间有限,若是在学生尚未把握好技术动作要领的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教学到了尾声,则会导致学生对许多技术动作的知识要点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技术动作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些技术动作的关键要领,让学生在反复观看多媒体视频的过程中,模仿其中的技术动作,使其在灵活模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补偿性体能训练效果。以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远撑前滚翻”一课为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来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补偿性体能训练内容。比如,女生主要学习远撑前翻滚的技术动作要点,而男生则需要学习“鱼跃前翻滚”这一技术动作的要点。教师可将这些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开展系统的补偿性体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好远撑前翻滚技术能力与鱼跃前翻滚等技术,有利于学生协调、连贯地完成一系列的翻滚动作。
四、结语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我锻炼;培养途径
一、引言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的体现。由此可见,初中生们自我锻炼能力的养成,对其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社会竞争力的加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规范,进而促进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能力的提升,是摆在初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初中体育课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讲解,忽视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们体育技能和技巧素质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们身体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自身锻炼意识淡薄、场地小训练难度大等难题。因此,很多初中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堂知识的讲解率,通常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片面追求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技能技巧等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们自身接受能力的考察和对其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提升。而这种重讲解轻实践的体育教学,将学生们紧紧地“捆绑”在了体育课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锻炼空间的拓展。
2.课堂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低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们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特点、接受能力选取难度适中、灵活多变的体育锻炼项目,是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因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迷的弊病。例如:在初中体育课上,很多教师仍会沿袭以往传统的体育训练项目诸如广播体操、短跑、跳高、跳远等。这种流于形式、内容陈旧的体育训练方式,使得追求新奇、渴望挑战的初中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热情”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这种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的体育授课方式,不仅没有调动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的教育目标成为了一纸空文。
三、初中体育课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
1.掌握课堂节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以学生们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为前提。正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体育知识和技能作保障的自我体育锻炼,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实现自我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因此,体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核心。在开展常规教学时,注重将体育技巧、技能的讲解和学生们能力培养结合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具体的体育活动技能、技巧后,让班级的体育骨干带领其他学生开展具体的体育练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们课堂自由活动的比重和体育实践时间,促进了学生们将具体的体育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体能特点选取诸如:搏击操、健美操、瑜伽、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难点适中的练习项目,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辅助者出现。这一方式利于学生们在自选内容的兴趣指引下,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质状况和身体姿势、动作等作出合理的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练习方法。
2.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必要举措。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以授课班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在讲授基本体育技能技巧的同时,适当的增添诸如:街舞、搏击操、瑜伽、篮球、足球等初中生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锻炼热情。而当初中生寻求到契合自身兴趣爱好的体育活动后,就会在这种难度适中、舒张有度的体育锻炼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而其寻求自我锻炼的意识也会随之提升。在这种意识的促进下,初中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在遵循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实用性、全面性、合理性等原则指导下,为学生们拟定一个或几个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促进体育锻炼在课外的有效延伸。进而使学生们在这种体育锻炼惯性的引导下,促进其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提高学生们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宗旨,在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身体素能的基础上,为学生们呈现技能培训与素质提高并举的初中体育课程,是初中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亨玉.《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J].福建体育科技.2005,(04).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在诸多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对初中体育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就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简要论述,以期为新课程标准在初级中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初中体育任课教师是初中阶段体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任课教师只有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内容组织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才能保障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初级中学的顺利实施。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由体育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育成绩上,这样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成绩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重点,“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不但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体质水平的提升还同时关注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和意志力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由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要求体育任课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教学活动由以往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活动以体育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主,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征,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枯燥和低效。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则要求把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有的体育运动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反馈对课堂组织作出科学的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任课教师一般只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不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任课教师会在无意中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自我思考以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而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观念,则会引导教师去注意学生学习、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从而发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和心理变化,并作出及时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身心全面发展。
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评价的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即:根据学生的期中或期末体育达标测试成绩作出评价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天赋、不同体质水平、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评价标尺下,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体质水平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无需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体质水平较差、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即使付出双倍的努力,有时也很难达标或只能勉强达标。所以,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进步程度。而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则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施过程,会根据学生的现有体质水平来有针对性的衡量和反应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程度,除此之外,还在评价内容上增添了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所以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
二、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主要依据,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学习目标,并据此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实效性,即,此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得以实施、是否适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标准可以剔除一些过时的和不切实际教学内容,而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有能在现有条件下得以顺利实施的内容又均可列入选择范围,从而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最后,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同时具备教育价值和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更加多元和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合理的进行选择。一般说来常用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辩证的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并不是让我们完全丢弃传统的、已有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在重新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吸取积极有效的内容,从而达到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辩证运用;其次,改造简化现有的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与现代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运动有着诸多的联系,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运动技能水平和其它情况,对现有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和简化,降低其难度要求,使之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第三,选择生活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时,可注意选择生活化的内容,由此而来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生活中所需的其它能力,改变传统体育技能学习的单一性。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如选择民族体育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类教学内容时,可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引入课堂或经过一定的梳理、改编之后再引入课堂教学。
三、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了改变。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习的互动性、创新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模式;2)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问题式学习模式;3)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为目的的合作式教学模式;4)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的资源型学习模式5)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教学要求将学生置于各个层次的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等等。实际上,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在选择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是绝对最优的,所以,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经验,让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得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伏广才.新课标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分析与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
[2] 尹林.谈新课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教学误区 改进建议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正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完善体育教学活动,对丰富学生生理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笔者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现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误区和应对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误区
1.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是造成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就不会更新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不会划分教学资金购买品类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具;不会聘请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更不会研究新型的、丰富的教学方法。所以,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源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学校就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观念,重视体育教学。
2.过于偏重考试科目训练。现在,毕节地区的中考体育占50分,各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进步,更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不少学校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中招体育考试要考的项目体育老师就教,不考的一律不教、不训练。致使很多学校中招体育考试成绩特别优秀,但学生的运动技能极不全面,体育素养(有的学校连体操、传统武术等项目都没教)也较为低下。
3.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除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公开课,目前,很多体育教师的常规课依然以传授技术为主,基本上仍然采用“老师辛辛苦苦教,学生认认真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接受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给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机会,更没有想过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一学期下来,教学目的是达到了,但是体育教师教得苦累异常,学生也学得索然无趣,消极被动。
4.教学理念缺乏,教学方式单一。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完全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指示,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机制和需求状况。教师滞留于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就得不到提高。
5.担忧安全事故,简化教学。“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如今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极为重视的大事。有的学校要求体育教师特别小心有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运动项目,如果出了安全事故,就由体育教师负全责。于是,很多体育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凡是有安全隐患的运动都不教了,于是,体育器材室的山羊、跳箱因无人问津而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二、初中体育教学改进建议
1.学校及教师思想理念上重视体育教学。学校对体育教学事业的不重视,是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优的重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思想上改变学校以往的传统观念,重视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如何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首先,划拨一部分的教学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学校要聘请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再次,学校要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教学学时,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被别的课程占用。
2.纠正初中体育教学为考试而训练的思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仅是为了中招体育考试。因此,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全面地学习初中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一定要涵盖田径、球类、传统体育(武术)、体操等各方面,不能仅局限于中招体育考试的单一的“跑、跳、投”上。
3.贯彻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当然,体育学科肯定不例外。体育教师要纠正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等问题。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体验,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解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牢固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这才是新课程下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育教学。
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既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丰富教学活动,改变以往单一的“放羊”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每次体育教学,都要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加强 初中 体育 课堂 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考虑的主要是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背负起改革工作的责任,要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拥有教学能力,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处理各种信息,为体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具有人性化,要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活力。
一、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要能够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才能够把握好每节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得心应手,初中体育教师要明确好教材的目的和特点,通过教学活动总结教学经验,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突出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还要能够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要能够逐渐变难,要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快乐教学为主,要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增强体质。
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的气氛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心理气氛,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构成某种环境,这种环境能够影响教师与学生的行动,这种环境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好,就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比较理想的教学氛围使学习很活跃,有热情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课堂纪律良好,学生积极主动。消极的课堂教学气氛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产生快乐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下,学生的创造性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的讲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及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初中体育教学要能够使用各种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来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好动,精力很充沛,体育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灵活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
四、情境教学
兴趣是人的一种情绪的表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热身,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好热身。可以设计情境,准备一些小游戏,来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模仿,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五、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为教师提供了方便的教学工具。比如,在标枪的教学当中,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连贯的动作有一个印象,还可以分解动作,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之后再实际演练,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强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知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师生都需要加强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知,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采取适当的宣传方式,对新课程改革进行全面的宣传。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宣传,或者是贴字报以及板报的行动,加强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印象,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工具
关键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任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素质。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大批体育人才,所以职业高中应考虑自身特点,制订适当的培养计划。本文针对现阶段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制订的整改方案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望体育教学能够良性发展。
一、现阶段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应侧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提升其运动能力,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技能训练是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职业高中切不可一味模仿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所培养的学生是需要面向社会的实践型人才,必须关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先哲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发挥到极致。开展多种体育活动,一年级学生应注重基础教学,像田径运动能培养学生的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高年级学生可以注重技巧性的训练,例如体操、武术、球类运动等等。
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要进行定期巩固和总结,必要时还要进行教学考查。让学生学会自审,了解自身不足,并制订整改计划。在技能训练中,要做好当天的技能小结,培养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体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其存在的问题如下:(1)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引导人。在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极少数老师会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他们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严重影响。与此同时,老师的专业素养会成为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老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强化专业素养;(2)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在小学和初中时期正常的教学工作都无法保证,导致学生专业素养不够,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导致无法具备良好的体育基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给专业课程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所以说,转变学生观念是体育教学的关键之一。
2.体育教学活动和教材选择所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活动的以偏概全,教学内容单一性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文化课程占较大的比重导致体育课程小之又小,体育课程安排得不合理的问题尤其突出。课程教材在选择方面虽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但是实践价值太低,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部分教材内容难度较大,实践起来困难很大,需要较高的教学条件,学生掌握困难最后导致教学有效性受到影响。
三、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学校要采用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要区别对待职业高中教学和普通高中教学,体育专业的实践性问题应引起学校重视,职业高中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就业问题,依据社会需要培养专业型人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和学生交流合作,增强对学生的了解,争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配合。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要与学校特色相结合,要学会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师以此来不断完善特色体育教学模式,要学会借鉴其他学校成功课改的经验。例如,本校是电脑类的专修学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要与电脑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体育课堂就可以更加特色化和专业化。
2.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工作中,不要把成绩单当作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学应和其他教学区别对待,学生的体育评价应该涉及学生自评、平时的技能掌握以及平时的技能小结和学习态度。引入学生自评的模块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3.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技能素养虽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要培养专业型人才,综合素质也同样重要。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协作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等;对项目的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在不断尝试和失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是职业高中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教师和学校应该关注到其特殊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化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科学的课程和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为他们所带来的快乐,为强健的体魄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社会对技工的需求为职业类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职业类学校应学会抓住机遇,努力做好技术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也是我们国家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张时元.新课标下职业高中实施体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兴趣;师生情感
一、精心设计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教师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准备充分设计到位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以我教授“鱼跃前滚翻”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先分析教材:鱼跃前滚翻是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三年制新授教材,是在小学教材各式滚翻的技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滚翻技术动作项目,训练身体的灵巧性、柔韧性,促进全身韧带关节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因此学好鱼跃前滚翻可使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偶发事件中,如滑倒、摔倒、跌倒时学生会采用滚翻动作进行自我保护,减少损伤。再分析学情:技巧技术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难点,我校学生来自不同小学,有一半外地来兰借读生,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要学习鱼跃前滚翻技术首先必须从前滚翻开始学习。在前两节课中学习了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技术,有85%到90%能很好完成。大部分学生对技巧的学习是有兴趣的,且积极性高,这对技巧的教学是一种促进,也是技巧教学的有利因素。而女生学习鱼跃前滚翻技术相对较困难,所以要适当降低要求或者教给她们一些形体上的技术,以此来调动女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生行为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动作比较鲁莽,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然后设计教学目标、方法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掌握鱼跃前滚翻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跳跃、灵巧、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空间定向和平衡能力并能克服害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信、顽强向前的精神。
二、优化课堂教学科学施教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1.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规范学生上下课集合整队、变换队形、整理服装、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持之以恒的课题常规,有利于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教师首先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这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体育课堂上,“欲”与“施”应该是一致的。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快乐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就不会感到体育课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主动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快乐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富有创造性的课堂会增强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信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调整课堂状态,加强科学学法指导
高效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投入学习和运用。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脚蹬、脑后着垫 ”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使抽象概念更生动、具体、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由想象,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当然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可局限于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语言激励等教学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真正调整好课堂状态,让学生不仅思维动起来,思想也要动起来。同时要加强科学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寻求方法,遇到突发事件随机应变,从容应对,发现不足及时纠正。
三、和谐的师生情感是高效课堂的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认同中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班级动态,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参与学生活动,共同分享体育带来的乐趣,以活动为载体,去触摸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认同体育课、认同教师。还可以及时倾听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和看法,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信其道”,从而更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四、课后反思总结是高效课堂的升华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写教学后记感悟、教学反思总结等,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课堂逐步达到高效的有力手段。只有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吸取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体育课要达到高效课堂,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确立高效教学的学生观,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地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和,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思路
2010年3月26日义乌市下发了关于《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为此,全市的所有学校都进行了思考并付诸行动之中。当然,体育高效课堂的建设也不例外。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为:核心是教师教学的高效益,追求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的核心出发,从下面4个维度来探讨如何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一、认知学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否则,教学过程很难有效。
1.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可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注入不竭的学习动力。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知道学生最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然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再去深层次地引导。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了解学生原有的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对于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现有的运动技能,有些学生的基础好一点,有些学生差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同一个运动技能,这样可能会浪费一些学生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运动技能。这样,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订一套适合每一个人自身发展的“规划”,来拓展和开发他们的空间。
3.了解学生的性格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经常和学生相互交流,表现出自身的亲和力,让学生先喜欢上你的为人,然后再去学习运动技术。性格对于学生尤为重要,有些学生的性格孤僻,可能同学们会取笑于他,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帮助他渡过难关。有些学生的性格可能会很自傲,这时候也需要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去打压一下他,不要无休止地去取笑别人和看不起别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挑战自我,但是一定要有个度。
二、教材设计
教材是教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载体。要科学地使用教材,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材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是真正地设计这一个内容需要很多相关的资料。
1.教学目标的制订
一堂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一味地去给学生灌输运动技能知识,学生也只是囫囵吞枣,难以形成自己真正的能力,教师教完了,然而学生需要有一个学的过程(即理解、消化、模仿和内化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要照顾全体学生,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制订
重点与难点是实施教学的关键点。在制订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时候,要细化成简单的几个片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有的学生可能只需要有一个衔接的动作,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
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并进行相应的组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用一种教学手段,显得课堂枯燥无味,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因素,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仅仅是让教师自己来评价,而且也要让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评价,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提出的建议又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这样使课堂更有效。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适的评价公式:总分=20%自我评价+20%生生评价+60%教师评价。
1.自我评价
在评价这个环节当中,自我评价也占很大的一部分。因为在没有上体育课之前,自己的运动技能是什么水平,通过体育课之后,自己的运动技能又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自己对自己的掌握程度要有一个相应的估测,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完全发挥出来了。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等,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一个分数,不要弄虚作假。
2.生生互评
在自我评价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弄虚作假,但是在生生评价中不会的。因为在整个课堂中,学生都是相互观察到的。在生生评价中,学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不论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哪个方面。不仅仅是评价别人的优点,有缺点也要评价出来,这样被评价的学生会去积极地改正,对自己有更充分的认识。不论是评价的或者是被评价的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能得到鼓励和补充,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喜爱。
3.教师评价
对于一些可以用分数来评价的指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不要一刀切,要区别对待,不要统一用一个标准,这样有些人踮脚就触得到,有些人却高得遥不可及。所以,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元化评价,要从多个角度,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情况。比如,从学生的上课态度、学生的运动素质提高幅度、运动技能的升降幅度等等。
对于一些不能用分数来评价的指标,教师要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因为教师的表扬和赞许,可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掌握得程度不是太理想,教师也要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励他,用委婉的语言来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体育学习的潜力,来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由两方面组成(既有教师教的反思又有学生学的反思)。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在一堂体育课之后,进行相关的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明白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
1.“教”的反思
“教”的反思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教”的反思包括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为适应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且使教学达到优化,这样可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2.“学”的反思
“学”的反思是指学生的反思,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进行反思,也要对学生“学”的反思进行指导,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学生在反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和体育教师进行沟通,找出解决的办法,改进学习的方法,以求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的联系将会使教与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体育教育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但真正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新课改的理念,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形成“以师为导,以生为体”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王法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解读[M].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