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因素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8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1-022-02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ntal caries in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XU Juzhen1 XU Yongze2
1.Zhejiang Province Cixi City Zonghan Hospital Child Health Division, Cixi 315301, China;2. Department of Surgery, Zhejiang Province Cixi City Zonghan Hospital, Cixi 3153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dental caries in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 risk factors. Methods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and the children in five kindergartens were chos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rvey. Results There were 101 boys which had dental caries in 335 boys, and the prevalence was 30.15%. There were 100 girls which had dental caries in 322 girls, and the prevalence was 31.06%. Eating dessert before gong to bed, not rinsing after meals, not brushing teeth, and not supervising brushing teeth by parents were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the odds ratio and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were 1.870 (95%Cl:1.370-2.979), 2.271 (1.123-4.597), 2.452 (1.264-6.776), 1.390 (1.221-2.68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 parents, and put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to pre-school study.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Dental caries; Influencing factors
龋齿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种重点防治的疾病。它可能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感染性疾病和颌面部畸形等。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预防和控制龋齿的发生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2010年5~11月在我卫生院管辖范围内的5所幼儿园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共有680名儿童参与检查和调查,收回有效数据657份,回收率为96.62%,其中男童335人,女童322人,年龄3~7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WHO的标准《龋齿的诊断标准及记录符号》进行诊断[1],并把检查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调查表中。
1.3 研究方法
1.3.1 口腔检查 由我院的口腔医生分别对所选的5所幼儿园进行口腔检查,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受检查者采取坐位或立位,在充足的光源下进行。把检查的结果详细的记录在册。
1.3.2 问卷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儿童的生活习惯和爱牙知识等,调查问卷由所在幼儿园的幼师完成。
1.4 质量控制
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后选择20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收集的数据由专人进行统一录入,录入完成后再选取10%的问卷进行复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共纳入有效的研究对象657人,其中男童335人,筛查出有龋齿的人数为101人,患病率为30.15%,女童322人,筛查出有龋齿的人数为100人,患病率为31.06%。同时,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进行了统计,具体见表1。
2.2 农村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与筛查的结果进行龋齿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睡前吃甜品、饭后不漱口、刷牙少、家长不监督刷牙是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与睡前从不吃甜品相比,偶尔吃的相对危险度为1.55,经常吃的相对危险度为2.39;与饭后漱口相比,不漱口发病的危险度为2.76;与每天刷牙≥2次相比,每天刷牙一次的相对危险度为2.09,<1次的相对危险度为3.30;与家长监督刷牙相比,不监督刷牙的相对危险度为1.75。
2.3 农村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把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睡前吃甜品、饭后不漱口、不刷牙、家长不监督刷牙是农村学前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农村地区的学龄前儿童龋齿在全国学前儿童龋齿发病人群中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村,家长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与城市地区相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的也少。但是家长的口腔健康关系到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关系到龋齿发病的问题。本研究发现,与家长监督刷牙相比,不监督刷牙的发生龋齿的相对危险度为1.75。有研究也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龋齿的发病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2,3],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高,子女的龋齿发生率就低,受教育程度低者,子女龋齿发生率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牙齿卫生关系到牙齿的健康,本研究发现每天刷牙1次,发生龋齿的相对危险度是2次的2.09倍,而刷牙次数<1次者发生龋齿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到3.30。刷牙是预防龋齿最基本的手段,可以去除口腔当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张蕞的调查结果表明,早晚刷牙者比不刷牙者龋患率显著偏低;马惠春等[4]研究发现,开始刷牙时间与龋患率明显相关,儿童开始刷牙时间越早,龋患率越低,Harris R等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口腔卫生与是否发生龋齿有重要关系,而且还与饮食之间产生联合性的作用[5],这都与本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生活习惯与龋齿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发现睡前吃甜食和饭后不漱口,可能会导致龋齿的发生。欧晓艳[6]的调查提示儿童饮食的种类或频率等习惯与龋齿的发病有密切相关性,尤其是与喜食糖果、巧克力及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不良习惯有关,Tinanoff N等人研究表明,长期的果糖消耗是发生龋齿的重要危险因素[7]。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与父母的态度、知识和如何监督子女具有重要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龋齿的发生需要加强对父母口腔卫生的宣教工作,并把口腔健康知识纳入的学前教育当中,以提高龋齿知识的普及,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2-24.
[2] 张小平. 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7-1878.
[3] 肖倩,洪黛玲.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28.
[4] 马惠春,刘从勇. 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J].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5,7(11):59.
[5] Harris R,Nicoll AD,Adair PM,et al.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young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ommunity Dent Health,2004,21(1 Suppl):71-85.
[6] 欧晓艳,熊伟,刘艳. 江西省5岁儿童龋病抽样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18-4420.
[7] Tinanoff N,Palmer CA. Dietary determinants of dental caries and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preschool children[J]. Refuat Hapeh Vehashinayim,2003,20(2):8-23,78.
关键词 Excel;生物统计学;方差分析;双因素;无重复观测值
中图分类号 O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79-01
生物统计学是畜牧、兽医、农学、林学、微生物、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统计工具,数据分析离不开生物统计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多的软件被应用于生物统计学,如SPSS[1-3]、Excel[4]、SAS[5]等,但是不同的统计软件具有着不同的统计特点,如Excel统计功能虽然简单,但是操作方便,分析出来的结果更为直观,更适合生物统计学的初学者。生物统计学是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的科学[6-7],在生物统计学教材中不仅提供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获得理想的数据资料,还提供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是所有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生物统计学由于其公式比较多,理论深奥,所以高等学校本科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对不高。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xcel进行双因素无重复观测值的方差分析,以案例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其分析过程,希望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学习的兴趣,并增强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1 分析工具库的安装
Excel一般不直接装配“分析工具库”这一模块,需要在Excel的基础上自行安装。安装步骤:Excel的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确定。
2 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
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一般适用于双因素试验设计的数据分析,而且是不同因素水平组合(处理)的观测值只有1个时才可以运用此分析模块。
2.1 数据资料的建立
例:60~90日龄时期猪的日增重(g)数据如下,4种饲料(A1、A2、A3、A4)、3个猪品种(B1、B2、B3),试检验饲料及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6]。数据资料建立见表1。
2.2 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
在Excel中,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点击“确定”进行分析。输入区域:选择原始数据(包含行和列的标志在内);标志:指的是在建立数据的时候在数据第1列和第1行有数据的变量名,而且在输入区域选择的时候将变量名也选上,这时候可以进行勾选,否则就不选择此项;?琢(显著水平):0.05(或者0.01),输出选项:输出区域处选一空白处,单击确定按钮,具体选项见图1。
2.3 结果分析
结果部分见表2,表2中只是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量的分析,只是简单地列出了不同因素和不同水平的样本大小、平均数、方差、总和等信息。从此结果可以初步看出,在不同品种中B1的日增重均值(542.5)是最大的,在不同饲料中A3的日增重均值(545)是最大。
方差分析的最终结果见表3,针对所有数据资料的变异来源分为样本(列:在此例中为不同猪品种B)、行(本例中为不同种饲料A)、误差(随机误差),分别列出了平方和
(SS)、自由度(df)、均方(MS)、F值(F)、相伴概率(显著性概率,P)、F的临界值(分位数,Fcrit)。根据表3的结果可以有2种方法判断结果,其一是直接根据显著性概率来判断,也可以根据F值来判断。由表3可以看出,利用相伴概率来判定结果如下,不同品种(列):P=0.006 343F临界=4.757 055,因此不同饲料的日增重差异显著。如要确定是否会差异极显著需要返回到图1,在?琢处输入0.01,然后再重新判定其结果。
3 讨论
Excel在结果输出时给出了相伴概率P和F值这2种结果,可以以2种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而SPSS只是以相伴概率P为依据来判定结果,相对单一[7]。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Excel数据资料的建立十分方便,基本按照将一个因素放在行上,另一因素放在列上建立数据资料即可,而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建立[7]需要将同一因素的所有水平建立在同一列里。利用Excel进行双因素无重复观测值的方差分析虽然从数据的建立、分析过程、结果分析等方面来看,操作相对比较方便,但当方差分析结果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时,不能够对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多重比较。
4 参考文献
[1] 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 (10):57-58.
[2] 白俊艳,武晓红,张小辉,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5):369-370.
[3] 秦立金.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课程中的探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98-199.
[4] 韦若勋.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Excel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3(8):185-186.
[5] 黄中文,张丹.生物统计与SAS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l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140-142.
关键词: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培养
一、影响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因素分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候霸道、独占欲强,等长大了就可能成为不合群、飞扬跋扈、自私自利的人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各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寻找培养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办法。
(一)儿童个人因素
1认知水平较低
孩子的心理、生理及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分享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不是最本质的因素,最本质的因素还是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关,我们要了解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并遵循这一特点来引导教育孩子。
一般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也会呈现增长的趋势:3岁的儿童还没有建立分享行为的概念,在认识的过程中主要是无意识的状态,易受外界环境和情绪的支配,而不受理智所支配,其分享行为也是无意识的;4到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经过一年多的集体生活,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乐于和他人交往并掌握一些交往的经验,生理上也有了一些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其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较大的提高,表现为幼儿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疲劳,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前延长;5到6岁儿童经过幼儿园教师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分享意识,但是往往没有付诸行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表现为言行不一致,等孩子再大些这一现象就会慢慢地消失,意识会支配行为。
2分享的技能缺失
学前儿童掌握了分享的技能,就能主动与同伴和教师交往并表现出分享行为,这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儿童亲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往往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脱节性,儿童会缺乏分享的技能,不懂得如何做出分享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前儿童分享技能的缺失呢?在城市中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亏,从小教育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去和别人争抢,不能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父母不仅没有给孩子以积极的榜样或正确的引导,反而对儿童的分享行为起到了负面的影响,这不利于儿童分享技能的培养。
(二)家庭因素
1父母分享观念
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亲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孩子教育和教养的过程中,父母的分享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分享意识的形成。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善于运用特殊的情境引导孩子做出分享行为,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父母可以经常邀请同社区的小朋友来自己家做客,让自己的孩子多和外界的伙伴接触,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
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的奖罚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反应方式等,会影响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3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条件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就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里,或者是孩子白天跟着老人生活,晚上下班父母把孩子接回自己家里。
城市中,大部分家庭都是“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老人对孩子都产生“隔代亲”的现象,什么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孩子在这种溺爱和袒护的环境下成长,会养成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而且在隔代教育中,儿童都是和老人相处,很少有机会和同龄的孩子交往,满足不了对父母和同伴的情感需要,因此,时常会感到孤独,有时还会存在沟通的障碍,这种闭塞的环境不利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发展,也使得幼儿遇到分享行为的状况时感到不适应。
(三)幼儿教师因素
幼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幼儿园中,除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是和幼儿园老师在一起互动,所以幼儿园教师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异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教师专业水平都会影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如果幼儿园教师重视儿童的分享意识的培养,并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指导,就可以帮助儿童更快地形成分享行为。
(四)同伴关系的影响
同伴关系是影响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孩子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合作的机会更多,分享次数增加。Wright(1942)发现,6岁儿童同朋友分享高价值玩具占58%,同陌生人分享高价值玩具占23%;Staub和Noerenberg(1981)报告,朋友之间比相识的人之间分享得更多。学前儿童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其认知性、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不断地提高,朋友之间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互相了解、互相依赖,在积极的状态下较易产生分享行为。但是和陌生人在一起会感到拘谨,缺乏亲密性,这不利于孩子分享行为的产生。
二、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
1创造分享机会
儿童的分享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而习得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多创造一些分享的机会,让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分享。
设立“分享日”。在幼儿园,教师应该在每个月或每周定一天为“分享日”,小朋友可以把家里的东西带到幼儿园和他人一起分享,每次的“分享日”,教师都要设立不同的主题。比如,每个月教师让不同的幼儿从家里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玩具带到学校,让小朋友们互换自己的玩具来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争执,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孩子引导和教育。
建立“分享角”。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布置出“分享角”,每过一个月可以更换一次内容,教师可以展出小朋友们的照片、美术作品以及平时的作业等。
2树立分享的榜样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模仿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又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分享行为时,幼儿会去模仿、学习。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原则中就有“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养成自私的不良品质,没有伙伴同他玩,这与分享行为的提倡是相悖的。父母的身体力行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家长的言谈举止、日常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3强化分享行为
“强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做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认为,我们的行为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生活和学习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行为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出现一个刺激来强化时,那么这个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通过强化使幼儿的分享行为得到有效的巩固。研究表明,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教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建立起一种相应的内在的自我奖励倾向。当他们再次与别人分享时,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就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
4教给儿童分享的技能
真正的分享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儿童首先要体会到他人的情感和情绪,才能做出恰当的分享行为。在情境中培养儿童的分享行为,可以分为角色扮演和移情训练两种方法。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一种方式,游戏可以还原社会的样貌,儿童可以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深刻地理解自己扮演角色的心理特征和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帮助儿童提高语言交往能力,有助于同伴之间的沟通并可以识别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这些都能帮助儿童做出恰当的分享行为。
移情训练: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地察觉或意识到他人所处的情况时,才能引发这个人的移情性反应,从而产生分享行为。当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或玩具时,教师可以把它们藏起来,当小朋友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在了而且没有人愿意和自己分享,这时孩子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未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分享时的难过,当下次再有这种事情发生时,他们就会很乐意地做出分享行为。
5实行混龄教育
异龄交往对儿童的亲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混龄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学会关心、照顾、互助、分享等优秀品质。在幼儿园,我们可以提倡混龄编班的教育方式,让年长的儿童和年幼的儿童分在一个班里。
和年龄较小的儿童相比,年长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和道德水平都比较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乐于和年幼的小朋友进行分享,这种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幼的儿童,把年长的儿童作为自己的榜样;同时,年幼的儿童会对年长的儿童表示一定的好感和崇拜,大龄的儿童还可以制定规则,照顾其他幼小儿童,在这种情况下,会提升年长儿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混龄教育的互动中,孩子对家人的依赖会逐渐减少,反而,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了发扬,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彼此之间互相鼓励、协作,对孩子的亲社会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
总之,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希望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能关注儿童的分享行为,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因为这一时期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的分享兴趣,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为他们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韦敏丽.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2001(2).
关键词 幸福感 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Happiness
――Tak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V Yingshu, WU Zhongliang, LIU Bei, HE Mengru, XU Jiajia
(Department of Excellent Talents Traini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tual impact of a sense of well-being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by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to determin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factor analysis examined this results.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policy development for school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munity, schools and students three levels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Key words happiness; analysis of variance; factor analysis
0 引言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要指标数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感指数可以成为一个衡量大学四年生活幸福度的标准。通过探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以期提升大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和获得幸福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基本因素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①②③④⑤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查,运用MATLAB等相关数学软件从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基本因素中筛选出相关因素作为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出测试标准,通过测试反馈的建议,使学校更好地指引学生增强自己的幸福感,增强其学习和参加各项活动的兴趣,为学校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借鉴。
以江苏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同时进行的方式,以各学院班级为单位发放和校园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42份。
将从问卷上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了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受专业影响的差异性,通过方差分析找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检验了该结果。
1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基本因素
(1)学业因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业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一般认为,对自己专业比较满意,认为大学生活有价值的学生的幸福感指数较高;反之则幸福感指数较低。(2)人际交往因素:人际交往因素包括对别人的帮助、和身边的人相处、恋爱等因素,从不同的层面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般认为,乐于帮助他人、能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的学生的幸福感指数较高;反之则幸福感指数较低。(3)自我评价因素:自我评价即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据调查研究,自我评价是对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实事求是,各方面状况和自己的期望值相符时,幸福感指数较高;一旦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使得各方面现状低于自己的期望值时,幸福感指数较低。(4)心态因素:心态是对待周围事物的一种态度,通过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产生一定的后果,进而反作用于自身,影响其幸福感。一般认为,心态好的学生遇事冷静,考虑周全,处置得当,从而幸福感指数较高;反之则幸福感指数较低。(5)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外部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幸福感,外部环境好,幸福感指数较高;反之则幸福感指数较低。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
在对问题进行模型建立之前,通过咨询专家以及对问卷数据的观察,将问卷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了归类。依据专业为归类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文科类、理学类、金融学类、工学类和其他类,将相同专业的学生的信息进行整合(下面以文科类为例),得出对各个问题的各个选项的总人数,以此作为该专业学生的总体水平(见表1)。
对A、B、C三个选项分别按照5:3:1的标准进行赋分,得到每个选项的得分,将每题的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乘以对应的赋分得到该题总的得分,除以该专业的总人数就得到了该专业的此题得分。按照此种方法,对剩余的各专业进行相同操作就得到了五种专业学生的整个问卷得分。在充分考察各题的得分以及选项分布的前提下将关联性较大的题目归为一类,得到了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自我评价方面、心态方面和外部环境方面五大类,简化了研究对象,并取每一方面所包含题目的均分,作为此类因素的得分(见表2)。
表1 文科类学生问卷选项统计表(210人)
表2 各个专业在影响幸福感的五个方面的平均得分
在学业方面,文科类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幸福感指数较高,这是因为文科类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较低,学习较为轻松,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课外知识,例如翻阅杂志、阅读小说等等。在人际交往方面,金融类的学生由于有较多的在学校以外环境交流的机会,再加上将来他们要走向市场与各方面人合作,因此他们在这方面需要有较高的能力,幸福感指数便相对较高。理学类的学生平时学习难度大、压力大,容易受挫,产生自卑与自我怀疑的心态,因此理学类的学生自我评价分数较低,心态方面的分数较高。而在外部环境方面,金融类学生要求有较高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这使得学生在外部环境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巩固,因此金融类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幸福感指数较高。总的来说,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因素方面幸福感指数差异较大。
2.2 方差分析
研究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就需要逐个研究各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文章通过方差分析⑥推断各因素对实验指标影响是否显著,即当因素取不同水平的实验指标有无显著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需要得到如表3所示的数据结构。
表中用表示因素,的个取值称为个水平,分别用,,…表示,每个水平对应一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分别服从(,), = 1,2,…。
设表示第个总体的第个观测值( = 1,2,…, = 1,2,…), ~(,), = 1,2,…。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数据结构
根据表2,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在MATLAB中求解模型的命令如下:
= [3.43 4.18 2.86 3.54 3.55; 3.13 4.14 2.76 3.69 3.50 ;3.31 4.27 3.09 3.63 3.63 ;3.00 4.18 2.88 3.63 3.58 ;3.68 4.17 3.43 3.59 3.17]
Anoval (fm)
其运算结果为 Ans = 0.003(值)。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五种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指数有显著影响。
为了确定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需要进行各水平效应值分析。各水平效应值如表4所示:
表4 水平效应值
根据式(1),效应值最大,可知大学生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为人际交往因素。
2.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⑦将众多相关、重叠的信息进行合并和综合,将原始变量和指标变成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和综合指标。那么,可用较少的彼此不相关因子来充分表达原始数据的信息。下面根据因子分析来验证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人际交往。
根据表2计算出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得到标准化指标变量(见表5),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初等载荷矩阵,最后得到各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两个主要公共因子人际交往和学业的因子贡献及贡献率(见表6)。
表5 标准化指标变量表
表6 贡献率数据
根据表6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人际交往因素。
3 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人际交往方面对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很大。而幸福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受情绪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本文有如下建议:(1)对学生自身而言,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例如参加演讲比赛、职场模拟大赛,或是参与志愿者活动、兼职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中的挫折,采取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并在处理问题时勤于思考、注重细节。(2)从学校因素而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锻炼人际交流方面能力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学校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开设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或是讲座,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幸福感。(3)从社会因素出发,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
注释
① 陈智慧,陈艳.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需求因素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1.30(4):376-379.
② 刘向东,陶涛.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5).
③ 郭玉琴.大学生幸福感与教师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84-86.
④ 胡盛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
⑤ 苗元江,郑霞,罗佳.研究生幸福感指数调查[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1).
关键词 高血压现状 危险因素 统计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4~12月铁煤集团矿区井下在职男性职工,年龄25~55岁,共调查8108人,其年龄构成,见表1。
方法:参加健康体检的职工在体检同时,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表格,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等危险因素。常规体检,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空腹血糖受损标准为6.1~7.0mmol/L。血脂异常判定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结 果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情况、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治疗率和控制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见表2。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3]。在所统计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中,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超重和肥胖、饮酒、血脂异常、吸烟、家族史。对高血压合并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使血糖、血脂、体重均达标,戒烟酒,平衡膳食,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王文志,黄加洲.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1.
2 李立明,饶可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7):478-453.
【关键词】产品质量;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树枝图
1.引言
产品质量一直是企业及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但从2008年9月三鹿奶粉中出现的三聚氰胺,到2011年3月双汇瘦肉精事件,再到2011年10月“地沟油”事件曝光,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让消费者倍感失望。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制造企业内部管理视角来研究。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反映复杂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适用于处理精度要求不高的复杂的系统问题[1],而制造业产品质量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选用系统动力学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管理的复杂因素。首先用树枝图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再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找出各因素间可能存在的动态反馈关系、时间延迟关系等。通过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改进产品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涉及的关键因素
2.1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文献分析看,目前产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趋势:
一是从原来以推行管理方法为主转向以培育管理文化为主[2]。毫无疑问,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却忽略了建设和培育企业管理文化。企业的管理植根于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也必须扎根于质量文化。
二是从偏重于技术创新转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先进的管理也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许多事实表明,先进的技术不能代替落后的管理。因此,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样需要不断创新,企业质量管理者要学习运用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市场定位应该以顾客为中心[3],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2.2 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分析
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涉及五个部分:生产员工、生产过程、环境因素、总成本因素、采购因素,这些因素用树枝图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
这里以改进质量管理为目标,从制造企业内部出发,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中包含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都属于外部因素[4],因此不作为关键因素分析。而采购因素主要牵涉的是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管理,以及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对产品质量存在间接影响,因此也不作为关键因素考虑。生产员工、生产过程和总成本因素对于产品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各个子系统中又包含具体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生产过程子系统:包括质量控制、工序检查、质量改进、设备精度等因素。
生产员工子系统:包括培训、员工质量意识、员工技能水平、薪资管理等因素。
总成本子系统:包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人力成本和质量成本等因素。
3.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 建立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多且关系复杂,需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来对各因素的动态反馈关系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3.2 模型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各影响因素间起到了抑制和促进的作用,将产品质量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进行分解,分别画出生产过程、生产员工、总成本因素三个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
3.2.1 生产过程子系统
根据以上图4中因果关系图可以看出:
(1)产品研发对产品质量改进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改进和创新是产品发展的必然的,而产品的研发又是建立在对顾客的了解和市场的分析上,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抢占先机,占领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力。
(2)生产设备精度影响产品合格率,对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带来的生产自动化,将有效地节省人力,也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同时,设备在用于产品质量的检查过程中,精度越高,质量检查越准确。
(3)好的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管理对生产过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过程管理,对产品质量有着间接的但不容忽视的影响。
3.2.2 生产员工子系统
根据以上图5的因果关系图可以看出:
(1)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对产品质量都存在直接影响。在产品生产的时候,员工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应作为持续进程的一部分,以满足企业的需求[5]。
(2)员工的薪资由领导和公司制度决定,它对奖惩制度的完整性有着直接影响,而奖惩制度又影响着员工的离职率,再到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最后影响到产品质量,这种层层影响的最后结果是领导决策在产品质量管理中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3)人均工作量对产品质量也造成直接影响。生产工人数量应该与生产任务量相配套,一个人能够胜任的工作量有限。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分析,工人的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势必导致生产工人超负荷工作,使工人容易疲劳,造成加工或装配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6]。
3.2.3 总成本子系统
根据以上图6的因果关系图可以看出:
(1)质量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7]。这些成本都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例如:产品质量越好,返工返修损失以及退货损失就越小,从而降低了质量成本,总成本也随之减少。
(2)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之一在于原材料质量,而原材料质量更直接影响着采购成本,以及设备精度影响的设备费用,这些都直接使得总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在总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取得均衡,便成了很多企业决策的问题之一。
4.产品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多回路、非线性、多变量、动态性的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系统进行了描述并建立了模型。通过分析产品质量管理因素,为改进产品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特提出以下改进产品质量管理的措施:
(1)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管理者的决策很重要。无论是在全面质量管理还是质量改进中,都少不了一个优秀管理者[8],管理层要肯定质量管理的价值,正确企业的质量政策,积极参与并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不折不扣地按政策执行。
(2)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员工的质量意识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容忽视。所以加强企业的质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员工行为以及企业发展方向起着保障和推动作用。企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教育、素质教育的演讲、培训、讲座活动。切实营造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氛围,以逐步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意识,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3)加强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对于产品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对质量问题要有定量分析。所以,要对企业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全面了解质量成本状况,制定出计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提高质量活动的效益和促进企业质量改进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9]。
(4)加强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品牌[10]。在市场需求不断快速变化、技术迅速更新的趋势之下,只有缩短研发周期,使企业更快更有效地实现产品开发,不断降低研发成本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才能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品牌更是现代经济对企业运作及其产品经营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及其产品从根本上进入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5)加强材料的管理。采购原材料时,必须按照严格的步骤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只有检测合格后才能准予在工程中使用。每一道工序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还要做好质量的策划。事先根据项目的难点、特点、质量目标等安排好质量策划,以降低质量事故和防止质量缺陷。对于报废的材料需要写明报废的原因,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浪费材料和偷换材料的问题,切实做好材料的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11(5):21
[2]李海燕.浅谈质量管理的发展[N].河南科技报,2012-7-31.
[3]Cheng-Hua Wang,Kuan-Yu Chen,Shiu-Chun Che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market orientation and hotel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2:119–129.
[4]刘书庆,王玲芳.产品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8,01:90-91.
[5]Leslie J.Porter.Adrian J.Parker: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006(7):14.
[6]徐京辉.产品质量分析与评价技术基础[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63.
[7]李晓春,曾瑶.质量管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266.
[8]ohn Wiley.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19.
[9]庄志杰.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9,25:20-21.
[10]李巧华.分析我国企业产品质量问题[J].北方经贸,2007,08:132-133.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优秀科研创新团队计划(2010TD01)。
作者简介:
韩杨(1990-),女,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工程、企业工程。
关键词:大学生 步行 体力活动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223-0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科技发展的成果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降低日常体力支出导致身体机能的退化,尤其是使人体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由于静态活动造成的体力活动不足,使肥胖及相关疾病在全世界迅速流行蔓延并已成为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肥胖伴随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等。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静态化”,如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加家务劳动、上网、看电视等静态生活方式,使青少年的协调、灵敏、力量、平衡等素质明显下降。近年来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尤其是我国大学生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2005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对象是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14个专业共182名在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了华师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和具体需要,按照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有关修订问卷,对华师不同专业大学生共发放182份问卷,回收182份,去除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达97.80%。问卷内容效度为0.83,问卷调查的效度高。为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验证其问卷信度,经检验,r=0.98,P
2 研究结果
2.1 参与调查学生每天所花步行时间、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统计及分析
每天花在步行30 min以上的学生占37.77%,居统计人数的第一,每天步行30 min占第二位,达到了27.66%,每天花在步行上的时间10 min的学生人数最少,只有6.91%。采用步行方式的同学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2.66%,住校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到27.66%,选择自己骑自行车和乘坐交通工具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少。
2.2 参与调查学生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的时间的分析
参与调查学生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0~20 min内,所占比例达到35.64%,在10 min以下和20~30 min内的学生比例分别是17.02%和12.23%,在30 min以上的同学的比例最少,仅有6.38%。在距离不远情况下步行习惯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达到了92.55%,没有这习惯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仅有3.72%,所以基本上学生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2.3 参与调查的学生喜欢步行的情况分析
在调查的学生中对步行喜欢所占的比例较高,其中很喜欢占和喜欢所占的比例是20.74%和37.77%,一般喜欢占的比例是34.57%,不喜欢步行的比例较少,仅有4.26%。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支持步行可以健身的同学占的比例较多,打到60.64%,其中部分同学认为不了解和没兴趣分别是22.34%和12.23%,仅有2.66%的同学不支持步行可以健身的想法。
2.4 参与调查的学生了解步行对于慢性疾病作用的分析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概了解和知道一点点步行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作用的同学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是35.11%和37.23%,仅有7.45%的同学很清楚步行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作用,也有17.55%的同学不知道步行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作用。
2.5 参加调查学生平常散步的习惯、时间分析
参与调查学生中偶尔有散步的同学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9.47%,经常散步和每天散步占比例分别是21.28%和7.45%,没有散步习惯的同学的比例是18.62%。参与调查的同学散步时间在30 min或30 min以上的学生较多,所占比例分别是27.66%和26.60%,散步时间在10 min和20 min的同学所占比例是11.17%和22.34%。
2.6 参与调查同学会用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的频率分析
参与调查的同学中有时会用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的同学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6.17%,很少或经常用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的比例分别是20.74%和17.02%,同时也有12.77%同学不会用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
2.7 在过去7 d内,您在学习日每天花在睡眠(包括午睡)中的时间是多少
在过去7 d内学生对午睡的重视了解程度的性别和年级分布,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它的年级分布如表1、表2所示,其中2012级学生和2013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63人,2011级和2014级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7人和16人;对得到的数据将男女生分开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到男生和女生中,一周有3 d睡午觉的人数最多,分别为24.2%、17.2%,而男女每周5 d只占了1.5%,很清楚看到一周有4d以上睡午觉的大概了解占了40.6%。对各年级用Excel进行多个率c?的检验,得出P=0.00027159
2.8 在过去7 d内花在睡眠中的时间
睡眠对于学习、生活,健康等的重视了解程度的性别和年级分布,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它的年级分布如表3、表4所示,其中2012级学生和2013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0人、55人,2011级和2014级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5人和15人;对得到的数据将男女生分开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到男生和女生中,周末和休息日花1 h和3 h的人数最多,分别为19.1%、22.4%和16.5%、12.1%,而男女花5 h只占了4.7%,很清楚看到周末在5 h和6 h的大概了解占了11.6%。对各年级用Excel进行多个率c?的检验,得出P=0.00027159
3 分析与讨论
国外许多已经证实,体力活动减少,包括机动车出行方式的使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公共健康与相关的经济方面的影响。许多健康问题的发生或者恶化也是由久坐的生活方式引起,学者把由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引起机体紊乱并最终导致死亡率上升的情况界定为“体力活动缺乏综合症”。由于体力活动的增加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由于久坐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费用的研究表明,肥胖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约占美国保健预算的10%。
青少年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全球各国政府紧急行动起来,解决日益减少的体育活动以及日益增高的肥胖率等全球性问题。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政府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提出发展目标,高度重视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大力开展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增加学生体力活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体力活动不仅有助于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影响其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步行对增进健康的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步行运动作为最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在慢性病防治中越来越受重视。对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体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指出,在远古时代由于环境条件限制一个人每天大约要走37200步,其步行量远远超过一个生活在今天机械化与自动化社会中处于长期久坐生活方式的人。世界卫生组织现在提出每天进行消耗1.75(约2)MJ或者490 kCal能量的身体活动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以1 kCal约等于走30步所消耗的能量,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天中没有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推算一个人每天至少应走大约14700步(约15000步)。
在该研究中,大部分同学每天从宿舍到教学楼上课的基本交通方式是步行,且每一次基本上一个来回要花25 min或是更多时间。只有少部分同学以电动车或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平时步行时间主要发生临近教学楼之间。所以大多数同学在步行上要花30 min以上的时间,只有少数同学步行时间为10 min。大学生基本都是居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学生的生活区和教学区的距离不远,所以较多学生选择以步行方式来会与学校和宿舍;由于乘坐公共交通和骑行自行车都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有父母提供的每个月的生活费,采取乘坐公共交通和骑行自行车的方式将会加大学生的生活费的支出,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所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和骑自行车的同学占所有调查同学的比例较少。
大学生基本是以步行方式来会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两地的距离不远,基本在10~20 min的时间,部分同学由于两地距离较远,会选择步行以外的其他出行方式,所以步行在30 min以上的同学是很少的,学生在10~20 min的步行时间里不仅能按时来会与教学区和生活区,而且在步行其间将有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采取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不仅可以按时到场,而且还可以节省交通方式上的支出;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采取步行方式会有效减少由于其他交通工具的使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达到环保节约能源的效果。
大学生基本上都有步行的习惯,并喜欢采取步行的方式出行,在大学期间,由于经济承受能力、生活习惯、交往群体等原因,大部分学生会喜欢步行,步行已经是他们出行、交往的一种习惯。步行是我们生活出行的重要方式,步行运动是最常见,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健身方法,它适宜于男女老少,进行步行运动不仅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而且还有助于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帮助降低血压,并能起到减肥、助睡眠、增精力和体力等功效。
参与调查的学生对步行可以健身都有正确的认识。步行能帮助降低血压,并能起到减肥、助睡眠、增精力和体力等功效,调查的学生基本上了解这些功能,主要是在学校中的课程学习和平时新闻阅读上会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学生已经认识到步行对于身体的疾病预防、减肥等功能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大学生活中,学生要忙于各种的学习任务、社团活动等工作任务,可以支配的闲暇时间很少,他们没有时间在平常时间去散步或在课后有散步的习惯,其中部分人偶尔会去散步是由于在那段时间内有小部分的空闲时间,和自己的同学在散步中相互交谈,缓解压力。大学生在散步时喜欢约上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在散步时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会有大学生活、工作就业、职业规划等,所以在散步上花的时间会达到30 min以上,在散步期间的放松交流会缓解压力,散步时间很快就过去。步行是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的最重要的出行方式,通过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能有效节省体育运动时间,同时也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一方面,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较多同学选择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
4 结语
(1)步行是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的最重要的出行方式,通过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能有效节省体育运动时间,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较多同学选择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2)大学生基本上都有步行的习惯,并喜欢采取步行的方式出行。会用步行代替其他锻炼方式的同学所占的比例最大。(3) 各年级学生对步行可以健身都有正确的认识,关于睡眠对于学习、生活,健康等慢性疾病的作用了解较多。
参考文献
[1] 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2] 袁礼锋.关于运动健身的几点建议[J].林区教学,2012(2):111-113.
[3] 李之俊.上海市民步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研,2009(5):6-9.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预后;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 R74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actor of craniotomy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t different time fo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d aneurysms. Methods 14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d aneurysm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divided into the junior group with 84 cases and senile group with 60 cases, and the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Craniotomy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t early and postponed stage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operation methods in the early stage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postponed stage in the junior group, and in the senile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ostponed oper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Conclusion The intracranial aneurysm treatment i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time, but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operation method, and the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and craniotomy for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used by ruptured aneurysms can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 and obvious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Prognosis; Operation time
在脑血管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常见,发病率很高,仅比高血压脑出血以及脑血栓要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导致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1]。脑表面或者脑底部发生病变的血管出现破裂,在蛛网膜下腔流入了血液从而引发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叫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并发症极易出现[2]。若患者出F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将会显著增高,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动脉瘤性的患者相比,预后更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出血后易出现脑疝、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3]。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然而对开颅手术以及血管内治疗该病的时间争议仍很大。该文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来该院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对血管内治疗、开颅手术的时机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生存;预后分析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分别居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中均为第一位[1]。非小细胞肺癌占80%, 其中30%~40%的患者是年龄>70岁的老年人[2], 老年肺癌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 老年肺癌的预后、生存时间与哪些因素相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87例65岁及以上老年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1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全组患者男67例, 女20例。其中鳞癌27例, 腺癌51例, 其他类型9例。有重要脏器转移(指肝、肺内、肾上腺)42例, 无重要脏器转移45例。
1. 2 治疗情况
1. 2. 1 全身化疗 87例有69例患者接受了化疗, 其中67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2个药物联合化疗, 2例接受单药化疗, 1例接受了单纯化疗;有3例接受了放疗, 但放疗剂量
1. 2. 2 放疗 87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未接受放疗, 10例接受了单纯放疗。86例患者接受了转移病灶或(和)肺原发病灶的放疗。其中脑转移病灶放疗(全脑放疗或全脑放疗+适形放疗推量)剂量为30~64 Gy, 骨转移病灶放疗剂量为30~50 Gy。肺部病灶放疗剂量为40~70 Gy。
1. 2. 3 靶向治疗 13例患者接受了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治疗, 靶向药物为易瑞沙或特罗凯, 其中有效10例, 3例无效。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 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分层结果, 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P
2 结果
2. 1 随访及生存状况 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 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1日, 随访2~65个月, 随访率100%。1、2、4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6.2%、2.8%, 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
2. 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的KPS评分、TNM分期、靶向治疗、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多因素分析 对KPS评分、TNM分期、靶向治疗、治疗方式4个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KPS评分(P=0.044)、治疗方式(P=0.0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是独立的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在≤50岁患者中下降, 而在老年人群中上升, 老年肺癌中多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 即使相同TNM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也可能有很大差别, 这种预后的差异本质上是由个体的差异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涉及多种因素[3]。在该研究中, 作者对87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进行分析, 其中1、2、4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6.2%、2.8%, 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 其中未见5年生存患者, 这可能与作者的样本中绝大多数为Ⅲ、Ⅳ期患者有关, 而中位生存时间与相关文献报道相接近[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患者个体相关因素、肿瘤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5]。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同样受这些因素影响, 其中KPS评分是重要的一项个体相关因素, 可以反映患者的机体功能状况。本组病例资料显示, 患者的KPS评分高低和预后密切相关, KPS评分≥70分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长,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3, 6-9]。吸烟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因素, 吸烟越多, 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 肺癌的死亡率越高。本组资料显示, 老年肺癌患者中具有长期吸烟史者占49.4%。虽然本资料未显示吸烟者预后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0]。
肿瘤相关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标志物以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在本组资料中, Ⅱ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 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12个月, Ⅱ期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患者, 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在治疗相关因素中, 本组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靶向治疗、治疗方式与患者生存相关, 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总体上也遵循综合治疗原则,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的退化, 部分患者发现时即使是较早期, 也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多次全身化疗, 这类患者治疗上多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为主, 其预后相对较差。对于一般情况好, 能够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 其预后相对好, 本资料中结果提示手术和(或)放化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或化疗患者生存时间长,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献也得出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4, 11]。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尤其是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能有效控制原发灶及转移灶, 延长生存时间, 本资料的结果也提示靶向治疗能够延长相关患者生存时间, 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总之,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是和多种因素相关, 对KPS评分≥70分、能够耐受综合治疗的患者应当积极治疗, 积极控制原发病灶及转移灶,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Yang L, Li LD, Cheng YD, et al. Estimation and prediction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 in the year of 2000 and 2005. Chin Hygiene Statistics, 2005, 22(4):218-221.
[2] Bunn PA Jr, Lilenbann R. Chem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Natl Cancer lnst, 2003, 95(5):341-343.
[3] 彭晋, 吴海鹰, 张力, 等.老年晚期肺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 35(5):48-52.
[4] 方美玉, 黄建瑾, 马胜林.1145例老年人肺癌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 27(9):695-696.
[5] Jazieh AR, Hussain M, Howington JA, et a1.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resected stages I and 11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n Thorac Surg, 2000, 70(4):1168-1171.
[6] Tartari RF, Ulbrich-Kulczynski JM, Filho AF. Measurement of 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nd prognosis in stage IV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ncol Lett, 2013, 5(3):1063-1067.
[7] 郑华, 尹颜军, 王群慧, 等.80岁及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9):767-770.
[8] 毕良文, 张丽珍, 赵维勇, 等.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分析.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8):1534-1536.
[9] Hoang T, Xu RH, Schiller HS, et al. Clinical model to predict survival in chemona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third-generation chemotherapy regimens based on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data. J Clin Onco, 2005, 23(1):175-183.
[10] 张建清, 张莉, 包永星, 等. 450例老年原发支气管肺癌生存评价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中国肿瘤临床, 2009, 36(2):70-74.
[11] 王延风, 杨敏, 彭黎黎, 等.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预后分析.中国医刊, 2012, 47(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