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

第1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口腔种植;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种植的口腔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s组与k组,各39例,其中,s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3±4.1)岁;k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1.3±4.2)岁。两组患者全身病史无特殊,皆满足诊疗标准,可以进行实验分析。

1.2方法

k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包含术前宣教、术中配合等。s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包含:第一,同患者积极沟通,掌握其不良情绪,且大力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工作,在宣教过程中掌握患者状况,选取高效的宣教方法,能够通过视频或是口授的方式学习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第二,术前尽可能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的情绪,解答患者疑惑,并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促使患者配合治疗,帮助其完成各项检查。第三,完善术前准备后,同医生进行交流,告知其患者情况,同患者病情相结合给予对应的医疗服务。第四,术后继续为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向其阐述注意事项,且依托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患者怎样保证口腔卫生,对患者进行相应指导。

1.3疗效判定标准

第一,对比s组与k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第二,对比s组与k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应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s组的满意人数为37例,满意率为94.87%,k组的满意人数32例,满意率为82.05%,前者优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

s组护理前的抑郁及焦虑评分与k组护理前的抑郁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组护理后的抑郁及焦虑评分要明显优于k组护理前的抑郁及焦虑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2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脑血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8例。其中,参照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52~78岁,平均(66.7±11.3)岁;病程2~13d,平均(4.2±1.5)d。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53~80岁,平均(68.2±12.3)岁;病程1~14d,平均(4.7±2.3)d。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都必须经过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参与研究。将经过脑血栓影像学确诊的患者,列入研究对象,同时将患有精神障碍或者心血管等其他并发症患者排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重点注意,做好健康教育课程,对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提前预防,针对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行责任制护理[2],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在接到急诊电话后的3min内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估,同时向神经内科的医生做好报告,让医生有充分准备,提前做好治疗方案。(2)在接到就诊的电话时,准备好心电监测仪器,血糖测量仪器、其他的急救设备等,按照医生的吩咐做好心电监护和血压动态的观察,并且通过患者的肘静脉采取血液,为血常规、血液凝结时间等多个检查做好预备。(3)为患者建立溶栓静脉通道,以确保穿刺效果,在患者外周放好静脉留置针,由于溶栓过程需多次进行血液的采集,这样可减少对患者多次穿刺,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各项检测仪器的变化,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4)在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确保患者的用药和时间等,确保不间断给予患者低流量的吸氧,动脉血氧饱和度无异常,帮助患者做好吸痰辅助,注意气道清洁,防止患者出现气道受阻,不会出现吸入性肺炎或者因为气道有阻滞物造成窒息的现象。(5)为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过大,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6)告知患者少食多餐,戒酒限烟,锻炼时间严格把控,促进身体康复。

1.3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的比较

采用焦虑、抑郁情绪表进行评定。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情况分值为(49.8±8.3)分,参照组分值为(59.3±9.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18,P<0.05);研究组抑郁情况分值为(46.3±4.8)分,参照组分值为(59.8±7.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18,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分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分值、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分值低于参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分数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3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门诊查体;血脂边缘升高;非药物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1.3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2-01

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据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成为主要的表现[2]。血脂异常中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而要对血脂异常进行治疗必须从控制这三个因素着手。为了总结门诊查体血脂边缘升高非药物治疗护理方法,本文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查体血脂边缘升高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查体血脂边缘升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非药物治疗护理,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岁;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护理,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亚洲血脂分层标准:边缘升高总胆固醇水平为5.18-6.19mmol(200-239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37-4.12mmol(130-159mg/dl),甘油三酯为1.70-2.25mmol(150-199mg/dl)。[3]

1.3 治疗和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护理,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观察组采用非药物治疗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4 观察项目 ①两组治疗护理前后血脂变化水平;②两组治疗护理前后行为变化;③两组血脂控制率,总胆固醇<5.18-mm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甘油三酯<1.70mmol为有效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护理前后血脂变化水平 治疗护理后血脂比治疗护理前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降低比对照组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治疗护理前后行为变化上的比较 患者行为变化包括规律作息、吸烟、有氧运动和低脂饮食等。治疗护理后行为改善比治疗护理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行为改善比对照组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在血脂控制率上的比较 观察组血脂有效控制56例,控制率为93.3%,对照组血脂控制48例,控制率为80.0%,观察组血脂控制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脂边缘升高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本研究发现,门诊查体血脂边缘升高非药物治疗护理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其主要方法包括:①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系统的讲解消除患者的忧虑情绪;②饮食护理:选择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等;③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关于血脂知识的指导。[4]

参考文献

[1] 赵庆华,刘剑,方琴,等.高血压病人非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1,7(1)8:21-22.

[2] 常秀敏,王月英,陈月青.健康教育对出院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5(11):20.

第4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84

手术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患者身体局部进行切除、缝合等治疗的过程, 目的在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是临床进行全麻的常用药物, 麻醉效果好, 对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抑制作用[2]。但患者常因手术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且患者因全麻而陷入昏迷, 神经、免疫等机体功能进入短暂的抑制期, 而过度应激产生的病理反应不仅影响手术效果, 还对机体免疫及认知功能恢复造成明显影响[3]。故为减轻全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本研究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112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56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且无对所用药物不耐受及严重功能损伤者。对照组男34例, 女22例;年龄32~68岁, 平均年龄(50.6±5.8)岁。研究组男32例, 女例24例;年龄32~68岁, 平均年龄(51.4±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 如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生命指标、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卧位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并进行合理饮食调理。②术中护理。严格控制室温及湿度, 并进行适量补液, 及时关注医生患者情况, 以便及时处理。③术后护理。采用多种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转移注意力, 减轻伤口疼痛;保障各导管通畅、清洁;密切注意伤口愈合情况, 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进行饮食调理、早期运动指导。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应激反应程度及认知功能恢?颓榭觥S?激反应程度评定:根据氧化应激指标LPO水平进行评估, 应激指标水平越高则应激反应程度越深。认知功能评定:应用MMSE[4]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共30分, 分数越高则恢复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应激反应 对照组术后LPO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认知功能 对照组术前MMSE评分为(28.5±1.4)分, 研究组为(28.4±1.5)分, 两组术前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 P>0.05)。术后1 d及3 d, 对照组MMSE评分分别为(24.4±1.5)分和(26.4±1.3)分, 低于研究组的(26.2±1.3)分和(27.6±1.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0、6.152, P

3 讨论

LPO为氧化应激指标, 机体过度应激将导致LPO升高, 可对细胞及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造成多种损伤, 直接导致大脑神经功能损伤, 同时引起多种血管功能损伤, 促使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损伤[5, 6]。

第5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68例,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护理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上肢、下肢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血管疾病;偏瘫;肢体功能

50%~70%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成功后会出现失语、偏瘫等严重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均造成了不良影响[1]。为观察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本文对68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68例,按照双盲法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0.11±8.34)岁。康复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0.16±8.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偏瘫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病房环境、降压护理、止血护理、预防颅内压护理等。康复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①护理:如患者神志清楚,第2天可引导患者使用坐位进行康复训练,从左右摇头开始,如患者无恶心、头晕、面色苍白等现象,7d内可引导患者坐直,患者坐位时膝关节可保持90°,把双脚平放到地面上,保持患者肢体有良好姿势,从而预防关节畸形、萎缩、挛缩等症状。②被动运动:抢救治疗后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被动护理干预,按照局部活动及活动顺序等依次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运动幅度要从小到大,2~3次/d,患者活动程度以不引起患者疲劳、疼痛为宜,引导患者膝关节、髋关节轻微伸展、屈伸等。③主动运动: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从简单到困难、从单纯关节到全部肢体开始运动,对无法下床的患者要辅助其进行肩关节外展,并相应地伸展肘关节、外展肘关节、握拳、腕关节、伸掌等,患者下肢进行内旋及屈伸动作,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有效带动患肢,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锻炼。④语言康复护理:使用刺激疗法或者经典疗法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有效提高患者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观察指标: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前后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40分说明患者大部分生活均无法自理[2]。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上肢、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使用田敏偏瘫运动恢复法进行评定。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前后两组上下肢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上肢、下肢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不同方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上肢、下肢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诱导患者肢体进行被动及主动运动,还能及时抑制患者肌张力的异常增高,保证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能力得到有效恢复。有学者指出,患者抢救后7d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会最大限度促使机体能力得到恢复,对减少致残率有良好效果[4,5]。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进行语言刺激,并有效提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为患者后期及时康复提供良好基础。本研究说明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上肢、下肢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上肢、下肢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钟翠莲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在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干预中可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及时恢复,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上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2.

[2]周海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0,31(9):1108-1109.

[3]范燕娜.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2-134.

[4]张亚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37-139.

第6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护理质量评价;手术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较好。为了确保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1]。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在护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即确保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能够接受高质量、高水准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就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恢复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质量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排除全身器质性病变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共28例,年龄35岁至59岁,平均年龄(48.632±2.25)岁;观察组患者共28例,年龄32岁至58岁,平均年龄(49.05±2.32)岁。两组患者均被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且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组间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方式中,增加护理质量评价,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并做好身体状态和病情评价,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随后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确保患者能够对子宫肌瘤及相关治疗方法有比较丰富的了解。手术治疗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即患者主观讲述自身感受和对护理的要求,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诉求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进食时间、进水时间、疼痛评分及排便时间等进行记录,并依据记录数据进行护理调整,确保加快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5±1.3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9±2.87)d,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包含尿潴留和伤口感染各1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包含术后咳嗽4例、尿潴留和伤口感染各2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想要护理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准首先要确保满足患者的护理预期,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落实护理质量评价是保证护理质量水准的有效方法[2]。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能够以正确客观的态度认知治疗方法和效果体现,并认可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患者提出无理需求,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3]。此外医护人员也需要注重听取患者的想法和意见,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结合患者意见进行护理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4]。医护人员还应当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实施对症护理,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5±1.3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9±2.87)d,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恢复期间落实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并进一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综上所述,落实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玉琼 单位: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凤茹.阴式子宫全切术对复杂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60-161.

[2]蔡兴苑,卢丹,魏薇,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58-360.

第7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多见于≥40岁群体,且患者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1]。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多采用手术疗法,疗效显著,但是白内障术后患者易并发眼内感染、角膜水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视力,甚至可造成失明[2],后果严重。我院为进一步研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增强临床疗效,改善其视力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选取72例(80眼)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72例(80眼)我院2014年5-11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3]和白内障手术条件,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2例(80眼)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6例(40眼),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67.7±5.3)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67.2±5.1)岁。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以及合并其他眼部外伤史者。护理前,经临床咨询,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临床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一般护理、用药护理以及术前充分准备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主要包括:(1)入院第1天,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房规章制度,并教会其正确使用病房设施,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紧张感,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讲解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主要危害以及手术方法等,增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入院第2天,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手术准备;指导患者进行眼位和眼球训练,并教会其正确咳嗽和打喷嚏方法;根据患者个性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与其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减轻其心理压力,并通过既往手术成功的案例辅助讲解,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3)手术当天,术前修剪患者眼睫毛,使用生理盐水对其结膜囊和泪道进行冲洗,给予患者美多丽和0.5%托吡卡胺点眼行散瞳处理,加盖敷料,作术眼标示;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手术顺序等,经执行者、核对者签字,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交接,由专人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4)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身体完全放松,禁止其低头、揉眼和大声谈笑,尽量减少打喷嚏和咳嗽次数,避免手术创口裂开;给予患者典必殊滴眼液和托吡卡胺,观察患者术眼恢复情况,一旦出现意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5)术后恢复期,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鼓励其多食用水果、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同时保护切口,预防术后并发症。(6)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适度用眼,多注意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并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保证患者及时用药;为患者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嘱咐家属及时送患者来院复查。1.3观察指标护理工作结束后,观察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为详细调查患者对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所实施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我院特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投入应用,均通过“护患一对一”问卷法进行调查,该量表均由患者自行填写并全部回收,答卷项目简要分为3分,即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等,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详细记录并整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住院时间和视力恢复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术后并发症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36例(40眼)患者中出现1例前房积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36例(40眼)患者中出现3例前房积血,2例持续性角膜水肿和2例切口渗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护理满意度经问卷调查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观察组患者中满意27例,占75.0%,一般满意7例,占19.4%,不满意2例,占5.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34/36)。对照组患者中满意19例,占52.8%,一般满意11例,占30.6%,不满意6例,占16.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3%(30/3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各大医疗机构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治疗护理模式,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CPDT)内成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诊断、实际病情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而制定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主要依据图表(路径表)的形式,制定标准化流程,在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期间均遵循此种模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4]。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用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发挥其个性化、专业化、流程化和合理化的特点,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和病房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我院为进一步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72例(8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展开分组研究,其中护理人员依据入院第1天、第2天、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恢复期、出院等时间顺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而对于对照组患者,均单纯给予其白内障手术常规护理措施,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良好,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张铁民.不同术式对白内障角膜散光者视形觉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12):1903-1906.

[2]沈洁,吴冬梅,魏秀凤,等.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3):3068-3069.

[3]张凤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术后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13):1608-1609.

第8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94-03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有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城市20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1%左右[1]。目前在我国大约有糖尿病患者4 000万左右,发病率为2.7%,而其中95%以上均为2型糖尿病,且一般会合并肾脏、心脑血管、视网膜等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2]。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从以往的临床护理向循证护理转变,目的在于寻找科学的护理方法及理念来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将护理理论及经验知识相互结合转换成临床证据,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我院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于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其中观察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28~70岁,平均(49.43±5.28)岁,病程1~15年,平均(7.14±4.22)年;对照组男48例,女36例,年龄32~71岁,平均(50.07±5.34)岁,病程1~14年,平均(7.28±4.0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者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存在的原发疾病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内科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1.2.2 观察组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经验与理论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首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困扰患者,部分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身心受到折磨,因此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的情绪变化,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的不良情绪,部分患者无法以正确心态去应对,护士要在患者入院后积极评估患者的心态,和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压力。其次,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治疗的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预后等情况,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对患者实施饮食与运动干预措施,让患者体重接近或达到理想体重,注重三餐的营养均衡,对每餐的谷物、肉食、油类的摄入要定时定量,减少葡萄糖的吸收,同时要叮嘱患者尽量避免动物性的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让患者能够认真执行低糖、低脂、低盐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可以适当地增加优质蛋白与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并尽可能地少食多餐,此外,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让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掌握运动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第四,对患者服药进行护理干预,叮嘱患者严格执行医嘱的用药原则,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时间、用药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切忌随意地减少或者增加药物,必要时可以采取闹钟提醒的方式,叮嘱患者及时服药。第五,指导患者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糖尿病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的发生,由于患者的活动量超出适应范围或者饮食的摄入不够及药物使用的过量均会产生低血糖,因此叮嘱患者在外出或者家里应随时准备糖块及卡片,卡片书写患者姓名、年龄、疾病、服用药物、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以便周围人群可以及时应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其中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重度抑郁为72分以上[4]。同时对患者从临床护理服务、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5525,P = 0.0105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x±s)

注: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后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比较,t = 7.0170、6.2290,P =0.0000、0.0000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比较(x±s)

注: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t = 9.5312、10.0273,P = 0.0000、0.0000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对于患者来讲是一种应激反应,患者如果缺乏对于糖尿病的知识的了解会让患者产生情绪上的障碍,不良的情绪会使患者升糖激素的分泌增多,因此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会下降,对于血糖的控制影响较大[5]。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较高,伴随着生理功能的不断减退,记忆力及理解的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对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需要进行反复的讲解和提示,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由于糖尿病一旦患病,其病程较长,且治疗起来极为复杂,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案,我们在临床上主要应用药物及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是药物的治疗虽然对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起到主要作用,但是同样不可以忽视患者自身的努力,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需要靠患者的自觉来维持治疗的效果,因此通过临床循证护理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运动指导、服药指导及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调整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6]。

循证护理属于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通过循证医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将临床的科学研究依据与患者的自身愿望和需求同现有的临床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做出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性问题,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对较为理想的护理实践方法[7]。循证护理工作要求护士要用发展的眼光对护理工作中的做法和理论进行分析,将临床护理服务建立在现有的循证医学基础上,这要求护士要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和实践相结合,寻找和问题有关的文献作为参考依据,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计划。我们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存在着相对复杂的关系,特别是不良的心理刺激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而糖尿病本身又会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两者互为影响,呈现出恶性循环。因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负面心理压力,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6]。其次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问卷、看光盘、开讨论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帮助患者能够有效地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进行正确的、合理的、有效地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地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要指导患者不可盲目进行大量的运动,在运动前最好检测好血糖的浓度,对于血糖浓度超过16.7 mmol/L及低于5.5 mmol/L应尽量避免大量运动,血糖过高的患者在运动后会出现血糖的升高,而血糖过低的患者又容易发生低血糖[8]。同时,我们对于临床上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应格外注意,特别是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要时刻保证胰岛素泵的干燥和温度应适宜,确保胰岛素泵的密封效果,确保临床治疗的效果,而且还要注意间隔的在上次输注点位的3 cm内更换输注的部位,保证患者能够有效吸收胰岛素,对于拔针后要对针眼进行消毒并覆盖,防止出现并发感染。本研究表明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体会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得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对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正确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服用药物,鼓励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可以帮助患者血糖控制更为理想。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我们对于2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尽可能地发挥护士的自主精神,以患者和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发展的过程作为依据,挖掘患者及护士的潜力、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地实施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柔性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魏红霞.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3-44.

[2] 孙伟,朱江勉. 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81-282.

[3] 石涛,刘爱萍.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8(6):121-122.

[4] 苏丹红,欧阳萍.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635-1637.

[5] 金顺华. 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 7(5):109-110.

[6] 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4):121-122.

[7] 孟朝琳,李明子,纪立农,等. 北京市1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505-507.

第9篇:护理研究统计学方法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89

妊娠合并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 主要是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 患者往往因为血压过高而导致四肢浮肿、头痛等症状, 严重时还有可能对患者及其胎儿形成生命影响[1-3]。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个体化的临床护理, 是指为患者制定的一整套从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 将其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 能够借助健康科学的护理方法, 有效控制血压, 减少临床治疗并发症。本文以本院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例,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每组86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29岁, 平均年龄(26.5±2.8)岁, 孕次1~2次;常规组患者年龄23~28岁, 平均年龄(26.0±3.5)岁, 孕次1~2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满足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均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正常的思维能力, 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身体护理为主, 适当的给予血压监测与降压处理等。在实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分娩手册, 让患者基本掌握分娩的技巧等。

1. 2. 2 实验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具体见表1。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分娩结局。血压变化状况主要是测定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前的血压值以及在临产时的血压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血压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 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正常分娩率(93.02%)高于常规组(55.81%), 早产率(4.65%)、产后出血率(2.33%)及流产率(0)均低于常规组(23.26%、11.63%、9.3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妊娠合并高血压在临床当中是导致孕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很容易发生在妊娠的中期或晚期, 特别容易在产前和生产时发生子痫[4]。与此同时, 因为高血压血管发生痉挛, 胎盘动脉的供血状况不佳, 胎儿很容易发生宫内窘迫, 导致胎儿死亡或早产, 严重影响着患者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对此, 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控制患者的血压值, 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子痫, 从而最大程度预防围产期患者和新生儿出现生命危险, 优化分娩过程[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同时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研究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护理服务, 能够优化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效率[6], 临床护理路径按照路径图上规范的流程实施护理工作, 避免了因个人能力、经验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 对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系统化的健康知识教育, 优化了护理质量, 最终实现控制血压, 优化分娩结局的效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