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媒体时代的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传播的“三驾马车”
对新媒体的提法与考据不一而足,但目前广泛认可的新媒体关键词应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化、移动化等。其所表现出的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特性为:
(一)“人人都有麦克风”
从媒介的角度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媒体:一人一媒体。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如果说作为“公开的日记”的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权威掌控,那么,作为“公开的短信”的微博则使传播更加碎片化。而微信的出现,使得“个人性媒体”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时、随地、随便,无责任、无逻辑、无约束。新媒体终端变革改变了传统地理距离与媒体信息形态,以社交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拉近了不同地域间人与人的关系,承担了传统媒体不能承担的角色。
(二)“所见的即所转的”
从信息的角度讲,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见的即所转的”―传统媒体时代“把关人”的概念早已不复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创作”、“改编”、“转发”新闻,以刚刚发生的“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遭讹”事件为例,事件最初微博报道与后来证明的事实大相径庭。而“香港女婴被内地人拐走”的事件,最终被证实是婴儿母亲嫁祸于人的“自摆乌龙”。信息的采集环节简约化与内容开放,大大削弱了传统媒体数据原始采集与二次加工的过程。以新鲜度与真实性见长的第一现场类内容,加强了新媒体的体验感与口碑作用,提供了更为碎片化的自由交流机会。如果说新媒体技术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其传输形式特殊化丰富了顶级想象力空间,那在保持速度领先的同时,其天生则携带着混乱的基因。
(三)“所有人对所有人”
从传播的角度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与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单向式传播不能同日而语。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多关注的是信息的“刺激”程度、更迭速度与回应频率,当然这也同时带来了网络谣言的快速蔓延。在新媒体的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了新媒体话语权营养不良。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对于媒体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已形成了行业人员的基本工作守则。而新媒体的灵活与创新性体系,则根本改变了这一铁律。尤其是自媒体信息的大面积爆发,将时效性抬高到了信息影响力的第一位,其中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的救助幸存儿童为正面典型代表,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导致全面失信为反面的典型代表。
新媒体时代提升行政能力的“三个认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做出调整。过去,一些政府与行政人员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新媒体传播,不知从何下手,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舆情苗头反应“轻、疏、慢”,信息公开公布“盖、捂、瞒”,对待媒体采访“怕、拒、骗”,舆情危机处理“忙、偏、乱”。那么,如何才能把新媒体变成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工具呢?
(一)勇敢是一种知识
无论技术如何更新,永远都是对人性的彰显和延伸。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政府和行政人员如何正确与民众交流、与记者沟通?部分行政人员群体长期对公共管理媒体沟通的意识缺失,加上信息通道的不畅,让民众、媒体与政府之间出现了“冷战”甚至“热战”状态,我们有些行政人员在与媒体和公众交流时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敢”和“霸气”,如:贵州副省长怒骂网友滚去美国,横山县委书记斥责记者“你们管的也太多了吧”,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反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其实,这种“勇敢”并不是真正的勇敢,而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博弈。因为勇敢是一种知识,是一种关于“敬畏”与“美德”的知识,即知道应该害怕什么、不应该害怕什么的知识。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认为人的一切品质,包括勇敢、公正、正义、慎私、友谊等,如果没有知识,都可能是恶的,一切能力都可能用来做坏事。所以,人类的一切优秀品质,都需要知识的约束和指引。
政府人员掌握新媒体的最佳途径也是学习。不断学习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唯一途径,是正气和勇敢的力量来源。除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技巧外,尤其要端正心态,转变“官本位”思想,不要过于“官腔”、“霸气”甚至“暴戾”。我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用如此朴实生动形象的群众语言来表述如此重大深刻的道理,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二)善良是一种智慧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新媒体技术拆去了办公室的“围墙”,让官员与民众和记者可以更直接地面对面交流。这就对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政府和行政人员也应该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学会用新媒体发声,而不是回避与沉默。在新媒体世界中,并不存在行政体制与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在与民众进行互动时,要更多地选择倾听与及时地回应。应该以品牌思维运作政府的自媒体,内容建设要“以善为先”、“以诚制胜”。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云南省会理县的“悬浮照”事件。在全国网友都在纷纷恶搞“悬浮照”时,会理县政府与悬浮照的始作俑者孙正东发出微博:“感谢全国热心网友,让会理县领导有机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免费‘周游世界’,‘旅行’归来后,领导已回到正常的工作轨道,也希望网友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会理这座古城上来,看看镜头下的美丽的会理吧,绝对没有PS哦。”这条微博很快便获得上万次的转发评论,而评论的主流声音也意外地从嘲笑变成了理解和宽容:“会理的领导给很多地方的领导上了一课。如果硬靠封锁,那就不是这样了。网民们真的简单,有发现,有回应。对得起关注者的智商,化危机为正面广告。” “借力打力,良好的态度给人诚恳的感觉,知错就改比欲盖弥彰好得多。”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政府危机公关!竟然来自一个小小的县城。”
仅用了不到48小时,会理县用善良、诚实和幽默,成功地化解了汹涌的舆情危机,并借机推介起当地旅游资源,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转”。
“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很多人崇尚的境界,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其实,善良就是最有智慧的策略。宽容、诚实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三)“透明”的办公室是最好的管理
新媒体尤其是大数据时代,“隐秘”的事情会越来越少。过去人们自我内省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欺暗室”已经真正变成技术手段之下“三步之内,必有微博”。危机永远在没有危机感的时候出现。新媒体的“透明”传播所带来的无形监督,恰恰拆去了官员办公室的“围墙”,敞开了“暗室”,“透明的办公室”才是最好的政府所在地。
从人性的角度讲,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改变人的缺点,而是不给缺点留机会。所有的管理技巧和策略,都不是来源于政府机关的法规要求,都不是靠简单的“封、堵、删”就能奏效,而是根源于优秀的政府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移动手机电视;手机媒体产业
一、手机媒体发展和前景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是1992 年在英国vodafone 的gsm网络上通过pc 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 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 手机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 它能传播新闻信息, 广告, 成为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则达到4.2亿,同比增长了293%。如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手机上网费用高与速度慢等阻碍普通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手机上网的人群将在短期内获得超常规发展。普遍认为手机媒体非常具有发展前景,只要解决体制上和技术上的限制,它必将会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力量。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经历短信时代、彩信、3gs手机三个时代,更值得期待得便是不久即将投入使用的4g网络时代。
手机的媒体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但也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缺陷。综合多方观点总结手机媒体总体上的优点和不足。
(一)、优势介绍:
1.移动性
2.及时性
3.大众传播媒介和终端接受工具属性双重属性
4.信息服务个性化,手机媒体应充分挖掘手机用户实名制的优势, 细分受众, 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自主订阅。
5.手机的高度普及,信息垄断程度下降,短讯使个人成为信息制作者。
6.效果反馈速度快。
(二)、缺陷:硬伤:
1.新闻的原创性,手机媒体消息多来自转载,没有专业的采编人员其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2.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效果减弱,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大量传播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
3. 缺乏成熟的传播理论支撑,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 把关人”作用的极度弱化, 受传者和传播者身份的重合都造成了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在该情形下原有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要。
(三)、技术瓶颈:
1.手机资费高,成为限制国内手机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高额的费用本身就不符合大众传播的“大中性”,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2.受众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达不到,私人信息泄露会对媒体的引起信任危机。从另一角度而言影响手机媒体的使用深度。
(四)、其他观点:
手机媒体将因其有助于消减“媒介依存症”。其主要表现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自网络媒体出现后,受众对于网络的沉溺比其对电视的沉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手机的移动性、参与性和沟通特性则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受众从这种封闭、缺乏社会互动的媒介环境中解脱出来,对现代人的社会病理现象的克服会有所帮助。
二、手机媒体在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接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手机报——与报纸融合;
2.手机广播——与广播和网络融合;
3.手机电视;
4.其他。
下面我将综合多方观点,介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接形式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手机报、广播、电视的优缺点(不重复其共性,从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点上谈)
手机报: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
优点:1.是传统媒体数字化延伸的典范,弥补平面媒体不足在很大程
度上增强了报纸的竞争能力。更真准的加强报纸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缺点:1.传输容量小新闻背景交代不清(断章取义) 2.新闻内容潜(报纸的最大优势不能够得到延伸) 3.阅读习惯问题广播:从广义上讲,手机广播即通
手机实时收听或下载播放音频节目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优点:1.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 这种演变也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2.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他媒体共享广播信息资源, 特别是音频资源创造了条件。
缺点:
电视:优点:(电视在传媒界的霸主地位,其本身优势再与手机的优势相结合手机电视发展无可限量。)1.消除电视最大弊端,可保存,不受时间现实 2.个人电视带来的私密化 3.互动性
缺点:1.强迫性接受广告(。因此在目前收费的状态下, 适度选取有价值的客户及一些带有植入性质的广告内容, 让读者和客户都满意。)
其他:手机电影:手机电影是指以手机为主要拍摄与制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手机平台传输与手机下载、观看的电影。
(二)、我国手机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无限商机,发展潜力大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小产业化成都不高,规模实力不够。(传统媒体跨行业机制不完善,不具备跨行业能力,国外大的传媒集团则具备)技术跟不上发展速度慢手机媒体产业(生产厂家)与传统媒体(资源提供方)还有移动通信服务方尚未找到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利润分成、业务范围等]缺乏配套管理制度
(三)、如何树立手机传播特色增强其生命力
1.建立职业传播者队伍, 具备较强的独立采编能力。手机媒体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与传统四大媒体相抗衡的大众传媒, 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采编队伍, 健全自己的采编体系、技术设备、运作模式等, 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要。传统媒体在向手机媒体领域扩展业务时必须根据新媒体的特点, 再造传统媒体的采编流程, 改变记者传统的发稿习惯, 建立容纳多个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平台。(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李建伟 王克茹 新闻界
[3]《青年记者》杂志 2008 年3 月中 《手机报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韩冰
[4]《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9月 《中国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分析》匡文波
[5]《中华新闻报》2008 年3月12日 第c04 版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郭全中 陆地 尹坤
[6]《新闻界》2006年5月 新新媒体 《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展望》胡忠青 邹华华
[7]《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 《手机媒体发展探析》钟倩
[8]传媒学术网 《手机媒体发展预期——未来最便利的信息获取终端》王娟
[9]《新闻界》 2008年第一期 《我国手机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王雪莲王雷
关键词:自媒体;公众平台;材料
科学教学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生产工具、器件以及产品的物质。从1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现在的新材料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以材料发展为主要标志。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我院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深入探索了自媒体对材料科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自媒体应用于材料科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环节中,基于自媒体的QQ、微信、博客、论坛和电子邮件等工具已被高校教师逐渐采用,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QQ群被广泛用于教学内容的讨论和通知场所,学生可以在QQ群里就课堂疑问进行提问,而教师也能够即时回复,消除学生的课堂疑虑。微信平台具有操作便利、信息即时、内容丰富和消息推送精准等特点,深受大学教师的喜爱,成为信息交流和消息推送的重要工具。而私人博客以及公众论坛则已成为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其中专业教师的私人博客中经常会相关行业最新动态以及最新知识。据调查显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使用自媒体可以有效的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一步的延伸到课堂之外,进而发挥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突破传统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限制,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对自己进行充电学习。目前,在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自媒体的使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特有的教学工具来使用来对课堂进行简单延伸,例如通知、布置作业、收作业以及师生间交流等。自媒体应用的不充分,大大削弱了其作为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的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自我学习上的创新不足。在大多数高校中,有较多数量的教师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排斥感。在面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充电学习提升自我。二是学生对于自媒体的观念还停留在娱乐层面上。自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功能就体现在娱乐方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机、便携笔记本及平板电脑普及的年代,学生更多的是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娱乐而非用来学习。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媒体在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材料科学的发展就显得极为有意义。
二、自媒体在材料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自媒体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课前预习在传统科学教学中占据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一个先前认识。倘若预习不充分,就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效率低下,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理解难度。目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去把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课堂掌握知识效率低下。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自媒体的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采用自媒体平台将上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列出,并配有一定的课前趣味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上课之前就通过网络平台查找所需要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利用自媒体所具备的电子访问记录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掌控。2.自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自媒体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时交流,基于这个功能,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成能够实时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实时互动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了课堂讲授、在线互动讨论以及知识点在线测评这三个模块,其中课堂讲授为教师主导,在线互动讨论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知识点测评则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展开。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曾就“腐蚀与防护”这门课进行了实时互动课堂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专业授课教师采用多种自媒体手段向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介绍了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针对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疑问,然后以小组方式讨论解决,最终由每个小组得出一个结论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将结论以图文形式传送给教师端,由授课教师收集并展示于投影上进行点评。课堂测验则利用设计好的习题在自媒体终端,由学生打开并完成测试,教师可以实时查看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并对其进行现场点评。3.自媒体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课程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转化,回忆并理解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甚至是知识网。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复习过程是非常难以把控的,学生的复习与否、复习成功与否教师均无从考证。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自媒体学习平台来辅助学生的课后复习。教师可以在自媒体学习平台上通过布置企业面临的项目问题,让学生以领任务的形式领取问题,然后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起到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认同感,让其明白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三、自媒体在材料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我校材料工程学院对材料学科的学生利用自媒体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图1为一个学期的自媒体形式使用率的分布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媒体平台学习方式已然有了较大的认同感,能够主动采用不同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在这几种自媒体平台上,学生采用最多的是QQ和微信这两个自媒体平台,说明类似于QQ和微信这样能够实现即时通讯的自媒体平台容易让年轻学生接受,这也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仅次于QQ和微信之后是BBS自媒体平台,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获得即时回复,进而造成学生对其使用率比QQ和微信低了很多。电子邮件自媒体平台主要用于任务的过程以及各种通知的发放。飞聊作为移动的一款聊天软件具有兼容于PC机和智能手机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也较高。使用频率最低的为微博,主要是由于微博传播知识面过于专业和狭窄,并且沟通非常不及时。综合上述分析,在自媒体平台中,具有实时交流的平台最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而实时交流性越差的平台使用频率也相对越低。
四、结语
21世纪是新“互联网+”的时代,高校课堂教育也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高等学校的教育使命促使高校课堂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传统学校教学的教室中“走出来”,解放掉传统课堂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新媒体来实现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互动沟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这对于材料科学领域的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其他学科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浪,廖其龙,李玉香,曹林洪.材料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6,(1):138-139.
这两个月,张朝阳特别忙,国内各种互联网大会上都能见到他的影子。除了为他的搜狐视频“同屏・共振”2015营销机遇分享会东奔西走之外,他还向韩国娱乐传媒公司KeyEast投资150亿韩元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成功收购了人人公司旗下的56视频网,将其并入搜狐视频。
永远身穿灰黑色西装,永远低调地隐藏在人群里的“另类CEO”张朝阳,终于又开始高调起来。这一次,他的野心是将56和搜狐的平台打通,打造中国最大的PGC(专业产出内容)平台。
张朝阳透露,搜狐视频比那些进行大规模并购、依赖背后大集团大规模投资的视频同业使用了更少的成本,对技术产品深耕细作,对内容精准采购创意营销,以及对自制原创作品的重视,使得过去一年多的流量增长达3倍以上,收入按季同比增长最高达80%,稳稳占据第一阵营,并且将凭借更有效的打法,今后要在第一集团实现超越。
“自制的优点是成本比较低,缺点就是做出这个东西不能保证它一定是成功的。因为在市场上买的话,一定买已经成功的,或者被电视台播出已经经过很多选择的成功的,但是对于自制优缺点就是这样的。所以对于自制的话,特别害怕是一步臭棋,放一个鞭炮,放不响是最害怕的,因为完全有可能。”一向对“自制”情有独钟的张朝阳,尽管心里清楚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张朝阳更相信公司内部的卓越和创新。
“2015年搜狐视频的自制仍将延续行业的划时代变革,进行超级自制。”张朝阳淡定的表情里透露着十足的信心,“这个时代对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好时代,互联网呈指数增长,冲破了体制障碍,是中国几乎唯一的充分竞争市场,而且视频正处在互联网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阶段。之前电视是媒体之王,现在互联网要把这个王拿下,未来最伟大的娱乐公司会属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看来,张朝阳和他的搜狐,现阶段的构想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媒体形态,而是构建娱乐和内容王国,在产业链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愿搜狐在平静中疾驰”
从2004年到2014年,在线视频在中国足足走过了10个年头,其间有人一路高歌,有人黯然离场,而10年跌宕起伏的在线视频发展史,一直无法忽视一位玩家的身影,它就是搜狐视频。
2004年底,网络视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宽带时代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搜狐视频的前身搜狐宽频成立。2013年7月,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亲自挂帅出任搜狐视频CEO,搜狐视频在搜狐内部提上新的战略高度,他给视频业务的一个明确答案就是做自制剧内容。在落后于优酷和一线视频阵营之后,搜狐视频绝地反击。
搜狐视频最近一次调研显示,接近50%的目标人群认识大鹏,而大鹏就出自搜狐自制剧《潘磕惺俊贰W2012年播出至今,《潘磕惺俊凡シ帕恳丫超过7亿,仅有6集的《潘磕惺2》首播当日13个小时播放量已经超过500万,目前累计播放量达到3.3亿,成为视频行业第一个仅凭自身能力盈利的自制剧目。
“2015年,我们将进行划时入,将网络自制的投入和水准提升到与一线卫视同等高度,使得自制在单集成本和播放产出、行业影响方面,比肩乃至超越传统卫视。在2015年搜狐视频的自制仍将延续行业的划时代变革,进行超级自制。”分享会上张朝阳说。
今年,搜狐就首度打造了电视台级别的网络自制长剧――每集时长45分钟,共16集周播的《匆匆那年》,单集成本百万,播放量超过8亿,达到卫视大剧播放水准,成为划时代的分水岭式自制剧,开启了网络自制超级大剧时代。
“明年仍将打造一批顶级大作,包括《匆匆那年2》、《无心法师》、《撞铃》、《他来了,请闭眼》等。在占自制品类最大份额的喜剧自制迷你剧方面,搜狐视频将延续‘周三笑场’,进行批量化生产的同时打造现象级内容品牌,《潘磕惺俊贰都品女士》等形成王牌喜剧播出带。”
手机,又称移动电话,相对于固定电话,原本是可以跟随人移动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手机可以实现上网、收发邮件、阅读新闻、拍照、购买商品等服务,是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俨然就是迷你电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随着科技的创新,3G等新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手机的通讯功能将渐渐被淡化,新闻传播、娱乐游戏、移动虚拟社区、信息服务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继手机上网、手机游戏之后,手机小说、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新业务都已出现。通过手机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手机像一张大网,正在整合众媒体。
二、手机媒体的特征
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身携带,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随时传播信息,极为方便。传统媒体的报刊、电视、广播的用户反馈过程相对缓慢,邮寄信件、拨打热线,用户反馈渠道匮乏。而在手机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可以很快的反馈用户意见,传播的互动性强,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随时与传播机构进行互动交流。手机媒体实现了观众主动收看电视节目的要求,可以随意选择收看时间、收看地点,甚至收看内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这些手机媒体的特点直接给受众提供了新的体验,给受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我国手机网民人数从2007年0.5亿,到2011年的3.56亿,到2014年的5.57亿,可以看到我国手机网民每年都在增长,手机媒体越发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手机媒体的功能多元,手机搜索、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新闻客户端等等,手机媒体称为新兴媒体中最亮的一个焦点。
三、手机媒体的创新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视频用户数量超过计算机网络视频用户数量,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近两年用户在PC端收看视频节目的比例在持续下降,而手机端的比例则在持续上升。这也表明,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能够很好地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手机媒体正日益替代传统媒体和计算机。手机媒体实践对传媒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闻传播学上也有创新意义。
1、内容创新:丰富了新闻产品形态
人人都有手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UGC使新闻产品形态和内容极大的丰富,传统媒体报纸可以通过手机报发送简要的报纸图文内容,可以通过移动互联在手机网站上展示音视频内容,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推送内容;广播也增加了与受众沟通的渠道,手机广播APP客户端可以随时接受广播信号,并且可以收听任何网络广播电台节目,还可以通过手机广播APP、微博与节目主持人进行互动,也可以关注广播微信公众号;手机电视的发展,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观看电视直播,也可以搜索已播出电视内容,电视传统的线性播出方式缺点得到很好的改进。传统的媒体都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态,打破了传媒界原有的界限,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的融合加强,逐渐走向深度融合,现在媒体着手建立的全媒体运营中心,充分调度各方面资源,全新闻形态产品的展现,给受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感官体验。
从手机网络的2G到3G,到了如今的4G,移动互联网的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促使接收新闻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全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渠道不断出现,专业新闻生产与用户自制将同时并存,共同担当起监视环境的社会责任。
2、传播方式创新:融合多种传播类型
手机的通讯具有人际传播的强大功能,但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手机媒体也具有了大众传播的功能,手机传播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融为一体,甚至还渗透着自我传播。手机媒体不仅可以提供线性方式传播,而且可以提供非线性方式的点播和下载,实现了实时性传播和异时性传播的共存,人们不仅可以了解正在的新闻,而且可以了解过去的新闻。
在手机媒体传播中,信息接受者自主性、选择性增强,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发送信息,信息及时互动得以实现。受众可以在线收看新闻、电视、电影等多媒体节目信息,也可以分享给朋友,实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无缝对接。传受双方可以迅速实现互动,地位平等。互动性的增强,接入互联网的手机十分强调互动性,能够即时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受众的反馈,例如人民日报微博上一条消息,关注的微博用户都可以收到,不关注的用户也可以检索到,并可以点评或转发,极大地提高用户和媒体提供者的互动性。
3、理论创新:缩小信息沟
信息沟又称知识沟,这是由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的假设,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的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这样,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呈现扩大趋势。而此时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传统的传播媒介,阅读报纸的文化水平限制、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及不易储存性等,无疑限制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受众。
但随着手机媒体的普及,降低了受众接触大众传媒的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同时,多媒体信息多渠道的传播,使受众有了自己选择、大量接受新闻传媒信息的可能。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信息沟的扩大。首先,手机的技术特性促进了城乡间信息沟的缩小。其次,手机信息的特性促进了城乡信息沟的缩小。再次,由于目前一大部分农民拥有功能强大的山寨智能手机,使他们能够依靠这种单一媒体就可获得比传统媒体容量更多的信息。
【关键词】中韩FTA 大学生创业 创业建议
通过了一年的调查调查分析,得出餐饮与服装类等服务业是大学生最希望进军的行业,其主要原因就是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较低,并且这些行业的市场热度也始终居高不下。此外,电子产品、互联网+、跨境电商等领域也成为信息时代下发展迅速的创业热点。但是创业的风险很高,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通常缺乏经验,希望通过一些建议使得大学生创业之路能够稍微平稳一些。
一、对社会:
(一)创业方面:
1.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在发放调查问卷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创业的打算。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其中除了创业本身的不确定性外,社会求安逸、稳定的大环境也阻碍了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采取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扶持措施。
2.完善政策体系,更富有成效的推动青年创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资金、缺平台等创业短板,政府应积极提供相关硬件保障。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各市区要依托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等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无偿或降低费用的提供创业平台,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基本需求。
3.拓展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青年创业能力。政府部门应推动同高校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进校”活动,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组织一批专家团等,实行“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帮扶。其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探索建立“培训+实训”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引导有不同创业愿景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顺利走向创业之路。
(二)中韩FTA方面:
1.完善协定政策,落实具体工作。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中韩自贸区只是签订了大致框架,而框架细则还没有完全制定出来。因此,很多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理论、计划阶段,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政府应加快制定自贸区协定细则,使中韩自贸区真正推动中韩两国贸易发展。
2.了解民情,制定切合百姓需求的政策。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中韩贸易协定所涉及优惠政策优惠幅度较小,设计领域较窄,且其中真正惠及百姓的政策较少。在采访中很多群众表示并没有感受到中韩自贸区的签订为自己生活带来好的变化。因此,政府应体察民情,了解百姓所需,使自贸区真正为百姓服务。
二、对学校:
(一)创业方面:
1.学校定期开展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础问题的课程,这个课程最好请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下属部门的老师来进行讲解。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都认为资金是阻碍他们创业想法的一个问题,但是实际上资金、场地等方面现在都不需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担心,政府的相关政策已经涉及到了这些方面。
2.学校多举办一些小型专业性比较强的的创业比赛。通常学校的创业比赛就是“创青春”、市级的创业大赛等,很多大一大二的同学往往认为个人的能力不足,所以他们就对这类稍微大型一些的比赛望而却步。
3.学校可将一些成功创业案例进行分析,供同学学习。不一定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去创业,但是创业相关的一些案例分析,可以给在校大学生一些的经验积累,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也更加的容易。
(二)中韩FTA方面:
1.请一些专业人士来从专业角度上给大学生讲几节中韩FTA相关的专门课程,通过这一类的课程改变目前大学生对中韩FTA的一些看法。由于一些媒体的夸大,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中韩FTA了解的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学校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类似的课程,来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自贸协定,其具体的惠及方向在哪里,我们的创业在中韩FTA下应该如何正确选择。
2.开设简单的知识问答类活动,增加一系列中韩FTA方面的常识,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我们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中韩FTA的具体含义,这样简单的知识问答活动刚好可以补充这一类的知识。
三、对学生自身:
(一)创业方面:
1.要敢于去创业。虽然调查问卷中大学生都将自己不愿意创业归于风险太大,个人经验不足等原因。但是通过采访,归根结底其实是怕失败,失败之后自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业已经集中在既小又美的创业项目中了,例如一些手机APP的开发,虽然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失败之后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不多,虽然失败,却积累了经验。
2.大学生一定要多参与创业类的比赛,通过创业比赛交流经验。实际上,经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经验是需要累积的,多参加一系列的创业比赛可以与他人有更多的交流,交流能力是创业过程中所必须的。除此之外,创业大赛即使获不了奖,也能从获奖的作品中查漏补缺,寻找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起码保证这个缺点在今后不会再犯。
3.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课外书,多增强自身技术方面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内容只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很少有人关注学习之外的内容。例如,spss,需要利用其来帮助部分创业者进行市场等方面的调研,再比如office,最基本的办公软件,可能需要excel来做图,需要word来排版,需要ppt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些都是我们创业的基础,有了他们,就可以少摔跟头多做事。即使很多大学生不走创业这条路,你的办公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是除了你专业知识以外最基本的技术。
(二)中韩FTA方面
当前,新媒体发展态势迅猛,传统媒体受众转向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也在不断地扩容。利用新媒体创新垦区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创新垦区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一)新形势下垦区宣传工作面临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不同的时期,人的思想观念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手段,使信息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技术和载体实现了图文、视频等直播,全方位、及时性成为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这对以纸质媒体为主的传统传播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传递方式的转变也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对垦区的宣传思想工作来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形势。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思想宣传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也是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应对思想多元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垦区宣传创新需要借鉴新的理念。据专家分析,未来,纸质媒体可能会消失,而同样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广播,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依然有生命力。网络媒体逐步步入正轨并成为主导媒体。而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可能风靡一时,但因其自身固有的种种缺陷无法成为如同网络媒体一样强大的主导媒体,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对主流媒体的补充和点缀。因此,要重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发挥其优势,借鉴其运作的思想和思路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让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便捷。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形式来说它既吸收了传统媒体的许多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很多缺点。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地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在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要注意发掘信息的深度,提高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引性。追求新闻的深度价值,是今后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二、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的对策建议
做好垦区新闻宣传工作是加快垦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色的新闻宣传工作,使垦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在具体工作上,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积极主动,把握得当,基调鲜明,导向正确,求真务实,富有成效,可以很好地为垦区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充分发挥舆论和先导作用,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垦区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职工群众的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形成垦区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新形势下把握好宣传工作的核心,首先要突出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方法和思维习惯上找到突破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视觉和新的举措,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垦区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
(一)从上到下树立“必用、敢用、善用”理念。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清醒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社会化传播模式变化,新的传播格局给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带来冲击。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干部,都该放下身段,以“必用”的信念、“敢用”的勇气、“善用”的智慧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发声的时代,要鼓励、支持、引导宣传思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
(二)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用新人管新媒体。我国网民总数中,10―39岁的青少年占80%以上。据推算,未来3―5年,我国新媒体应用人才缺口60―80万。要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要求和新媒体特质,大胆启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网络技术全面的年轻干部,投入到新媒体应用工作中,挖掘、培养具备良好素养的宣传干部,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对年轻干部,要给舞台、给资源、给政策、给激励,打通其职业上升通道,凝聚一批年轻化的宣传思想工作者,使宣传思想工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遵循新媒体规律。新媒体已经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话语力量,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新媒体的语言规律和运作规律,主动加强内容策划,转变话语体系,培养新的文风和作风。要更用心地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丰富话语内涵和表达形式,提升综合传播能力。要更及时地在新的语境下与网民受众良性互动,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在主题活动中重参与、重互动,用正能量占据网络空间。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时代,品牌方对渠道的掌控力变得非常微弱,传播变成一件难度很高的工作,于是勤奋的营销人纷纷想各种办法来加强传播力度,于是我们越发频繁地看到一些奇怪的营销现象——
借势营销: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了,瞬间无数个品牌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品牌PS到人家的合影上,然后再牵强地想一句不知所云的话。类似的群体性模仿事件今年我们看到的不要太多,以至于当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发表声明说我们不借势灾难题材做营销竟然成了一种高姿态。难道本来不就应该是如此的吗?自黑营销:在自黑方面,神州专车几乎堪称经典。我不相信神州专车的营销团队预料不到“我怕黑专车”这一轮广告出去会引发舆论的哗然,从而损伤品牌的美誉度,但他们依然选择这么做了。在权衡“到底是要传播广度还是要品牌美誉度”这个问题时,他们选择了前者而放弃了后者,这样做真的值得吗?效颦营销:有些营销人,看到别人的逗逼文章火了,于是就学着也整个逗逼的文章,看到别人用H5工具了,自己赶紧也赶时髦弄个H5页面。鲁迅先生不是做营销的,可是他都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这个道理。事实上,在大众媒体时代我们能更多地看到出色的策划,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出色的策划反而在变少。这是因为在大众媒体时代,策划的归策划,媒介的归媒介,策划人可以专注于内容而不用去操心传播。
而到了社交媒体时代,所有人都知道传播效果取决于内容,于是传播量成了目标,内容成了达成传播量的一种手段,策划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点击量挂帅”的工作模式当中。在这样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内容,传播量也许是有了,然而对品牌又有何贡献价值呢?如果对品牌没有增益,那传播又有什么卵用呢?
我所说的“八分传播、二分策划”,并非是说在工作时间上的二八分,而是在重视程度上的二八分。今天的营销人相比过去的营销人,花在创意方面的时间肯定是更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进行内容营销。然而,这并不代表大家更重视策划了,随着传播难度的增加,“面向传播的策划”逐步替代了“面向品牌的策划”。传播本来是为品牌服务的,它不应该成为目的本身,品牌才是目的。举个通俗的例子,唱卡拉OK是好嗓子重要还是好音响重要?肯定是好嗓子更重要,如果嗓子不好,越好的音响越会放大嗓子的缺点。
洋洋洒洒批评了一大通,其实也是在批评我自己,这些错误我基本上也都犯过一遍。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么改,我的答案是“八分策划、二分传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策划呢?我的理解是策划着力于回答如下重要而基础的问题——
你是谁?
你的客户是谁?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对你的客户来说,你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如何进行创意创作?
你是谁?
一个人的DNA是改不了的,它限定了你的边界。如果你生了一张赵本山的脸,但你非要去演谢霆锋的戏,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个品牌也有自己的基因,它往往来自于创始人、创始团队的性格,这种基因其实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品牌的边界。假设你是一个高冷的美女,可是经纪人跟你说现在观众喜欢看萌妹子,于是你就扭曲自己的天性去扮演萌妹子,结果一定是东施效颦。
你的客户是谁?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是谁以后,就能知道什么样的人和自己气味最相投,然后我们从这些类型的人当中,挑选一类或几类作为我们的目标客户,这就是定位。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企业不能简单地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来定位客户。如果抛开自己的基因和资源禀赋,单纯从“哪个市场最大”“哪些客户最有钱”这样的愿望出发去定位,其实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
当年沃尔玛创立的时候,凯玛特超市在大城市如日中天,如果沃尔玛给自己的定位是去争夺大城市的消费者,估计它根本就发展不起来,然而沃尔玛在初创时选择了小城镇的消费者,这就避开了和凯玛特的竞争,也符合它自身的资源禀赋。
想做,不代表能做,更不代表擅长做。
你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有些男孩子不会泡妞,花了很多钱,挖空心思做了很多浪漫的事情,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为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摸清楚女孩子的第一需求——安全感。如果你没法给她安全感,再帅、再有钱、再幽默,女孩子都不会嫁给你,而如果你给了她安全感,她可能会忍受你的不幽默、不浪漫、不帅。
做品牌最终是为了达成销售,所以营销人一定要对客户的需求有极其明确的认识,这是核心当中的核心。我曾经看过一幅四格漫画,说一对学生情侣去开房,跟旅馆老板说他们是去学习的,于是勤奋的旅馆老板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搬走了双人床,把房间改造成了书房,期待着更多“学习”的学生客户来开房,然后自那以后就没有学生来他家开房了……这属于典型的没有摸清真正的客户需求啊!
对你的客户来说,你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
营销人切忌抛开客户需求自卖自夸。还是举上面那个泡妞的例子,有的男生喜欢在女孩子面前卖弄自己曾经做过的牛逼事情,炫耀自己多么多么有钱,其实越这样做可能越会引起女孩子的反感,为啥?因为你牛逼和我没关系。我们看到不少品牌都会说自己的生产工艺多么先进、集团的实力多么雄厚、产品的功能如何如何强大,然而客户听了没有任何感觉,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和客户没关系。
所谓核心价值点,不是指你产品的优点,而是指你的产品对于客户有何价值。打个比方说,高级手表的价值点是而不是耐用和精确,有机食品的价值点是健康而不是营养成分含量高,软件的价值点是有用而不是代码的优美。
如何进行创意创作?
创意并非信马由缰,它更像是放风筝,风筝自由飞翔的半径是线的长度。那么什么是线呢?就是前面说到的品牌基因、客户定位、客户需求和核心价值点。初阶的营销人做创意,往往会脱离这四个品牌要素,只考虑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陷入到我所说的“八分传播、二分策划”的陷阱。
我对创意的理解是,它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点的翻译,是把你希望传达给客户的信息用客户最能够理解、最容容易传播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里我举一个杜蕾斯父亲节广告的例子,它要传递的核心价值点是“安全、不会漏”,它的创意是“祝所有那些使用我们竞争对手产品的男人父亲节快乐”。这个创意紧紧围绕核心价值点,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这比直截了当说“杜蕾斯是最安全的”更有温度,也更能传递这个品牌的基因,让人感觉它很有人情味、很幽默。
关于创意的书和文章很多,我也不是什么创意高手,这个话题我就点到为止吧。
谈到社会化阅读,就不得不提及从社会化媒体出发的社会化阅读客户端——Flipboard。借鉴Flipboard等模式下,国内的社会化和阅读应用也风生水起,ZAKER算是早期最为受宠的APP之一,随后也引起各互联网巨头的加入,腾讯、网易、搜狐、新浪等纷纷推出自有的社会化阅读应用。
ZAKER是华阅数码在2010年12月推出一款社会化阅读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ZAKER创造了辉煌,在短短两年内就迅速笼络到了3000多万用户的“芳心”。然而在自2010年12月18推出至今,iPad、iPhone、Andriod、Andriod Tablet、Windows Phone、Windows 8六大版本加在一起,ZAKER的下载量也仅仅只有4000万而已(钛媒体注:根据Zaker官方数据,4000万的用户数据为2013年年底之前,截至今年6月,Zaker总用户量超过7100万)。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曾经的ZAKER现在到底怎么了?
ZAKER惨遭分拆
华阅数码起初将ZAKER被划其品牌读览天下旗下。后来由于ZAKER和读览天下市场划分不明确,华阅也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将读览天下和ZAKER进行了分拆。其中,读览天下作为数字化阅读平台,走的是销售平台路线,主打电子杂志的零售和企业内部刊物的打包发售的路线;而ZAKER走的是社会化阅读道路,将资讯、微博、博客、报纸、杂志、图片、RSS、Google Reader等众多内容,按照用户个人意愿聚合到一起,实现个性化定制。
而这样的分拆也许也是华阅数码的无奈之举。在据ZAKER CEO李森和回忆,“读览天下做的是杂志互联网销售,其模式很简单。是与传统线下杂志社合作,将杂志内容数字化后打包到网上销售,所获利润与杂志社进行分成。”,他回忆,这种模式最大缺点是,用户需要付费,因此扩张十分缓慢,当时他们也有探索免费模式,但却遭到杂志社的强烈反对,因为担心冲击线下杂志发行量。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ZAKER寄生在读览天下身上,走付费的模式,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样的分拆本来并没有太大的差错,在整体战略和方向上也是正确的。但是分拆后的ZAKER成为了一个创业型的小公司,似乎成为了华阅数码的干儿子,在移动互联网盛行之时这种不受重视的状况让人非常意外。
而在2012年前后的分拆以后,ZAKER的发展似乎也越来越慢。ZAKER自2010年刚刚推出的两年就迅速笼络到了3000多万用户,而在今天,ZAKER的iPad、iPhone、Andriod、Andriod Tablet、Windows Phone、Windows 8六大版本加在一起,下载量也仅仅只有4000万而已(钛媒体注:同上,Zaker官方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总用户量超过7100万)。
社会化阅读巨头的冲击
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新闻,成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一个刚性需求。不仅仅是ZAKER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机会,传统的门户网站以及BAT三巨头也看到了这个入口机会,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等几乎是在一夜间,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移动新闻客户端,最风光的搜狐新闻客户端,在短短1年多时间内,便席卷了1亿用户的装机量。甚至被看做搜狐踏上移动互联网大船的一张最重要的船票。
相比ZAKER,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等门户巨头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不仅仅做内容分发、还做内容生产,加上传统的门户基因和专业素养,ZAKER这样一家创业型的小公司在门户网站以及BAT三巨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同类产品也开始泛滥,网易云阅读、无觅阅读、鲜果阅读等同类产品纷纷涌入,完全打破了ZAKER发展的节奏。
李森和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和巨头们相比,ZAKER的体量、资金、资源各方面都太弱小了。“和2年前比,移动聚合竞争对手一下冒出来很多,腾讯、搜狐、网易这些PC互联网巨头们都进来了,都很强大,ZAKER未来的挑战其实非常大。”
之后,李森又自我安慰式的说到:“ZAKER不做内容,只做分发。和直接生产内容的传统门户相比,ZAKER与平面媒体不存在竞争,在观点上,也能更加保持中立。”而“不做内容,只做分发,保持中立”这样一句欲盖弥彰的话更是暴露了ZAKER的短板,也显示了ZAKER面对市场竞争的无力。
同类阅读平台的冲击都难以应付,而来自微信公众平台的冲击则更是灾难性的。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诞生,传统媒体以及自媒体们纷纷看准机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内容的分发。一夜之间,众多媒体似乎又找到了除了微博以后的又一新媒体平台。而用户们也由于微信使用的粘性和惯性纷纷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在上下班等碎片化时间利用微信进行新闻、资讯、博客、报纸、杂志、图片的阅读。
ZAKER在这种情况下,可谓是遭到了前后夹击,他们也开始支持全部内容分享至微信与朋友圈。
再加上ZAKER的阅读相对微博等工具来说还是更为深度,虽然同样是碎片化阅读,人们其实还是更乐于接受微博的快速和便捷,所以ZAKER的用户增长量也是越来越少,进入了发展的瓶颈区。
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遭到分拆、面对其他产品的冲击还只能算是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的话,缺乏盈利模式这一硬伤就决定了ZAKER没有未来。李森和面对ZAKER缺乏盈利迷模式的状况无法掩饰,只能承认“ZAKER目前仍然处在烧钱阶段”。
盈利模式的探索,李森和的思考是,广告收入为主,用户付费为辅。李森和表示,传统广告商的投入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对于移动端领域的投入仍然处在市场培育阶段,ZAKER选择走的是一条品牌广告商的路线。读览天下做的是杂志互联网销售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用户付费不可能成为ZAKER的主要盈利手段,品牌广告商如此单一而且影响用户体验的一条路,ZAKER又能走多远呢?
而且在巨头纷纷杀入的市场格局下,想等付费市场慢慢培育,盈利模式逐渐摸清,干儿子一般的ZAKER耗得起吗?即使是华阅数码亲自上阵也是无法承受这种成本的。
而与此相反的是,不差钱的网易丁磊打造网易云阅读,并明确表示,“网易云阅读自身不盈利,其开放平台在内容通过审核后,将数字内容的控制权仍然交还给传统媒体。内容是否收费,需要收取多少费用,这一切都有内容提供者决定,并且所获收益全部归其所有。”这种只争入口不想盈利的行为,也只有网易这种财大气粗的主儿才做的出,ZAKER玩不起。
ZAKER面对这种无力的局面也不是没有任何行动,李森和推出了ZAKER橱窗,希望借ZAKER内容平台与电商相结合,做电商导购。而这种动作其实和网易的LOFTER推出的LOFTER ART一样,都是一种苍白无力的玩票行为,只会是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面的交易,即使赚钱了也无法弥补自身运营成本。
总结:
ZAKER确实把握了社会化阅读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先机,但由于华阅数码自身实力不强,加上巨头们开发的同类产品对其造成的巨大冲击,导致现在的ZAKER发展后劲不足。如今越来越多的阅读平台和阅读软件都在进行“社会化”的尝试,社会化阅读的蛋糕也逐步遭BAT们的瓜分,ZAKER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实属不易。